效益-效果评价(精选9篇)
效益-效果评价 篇1
0 前言
近年来,各类医疗设备对临床工作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据统计医疗设备资产占一般医院固定资产的2/3以上[1]。伴随三医联动改革以及医保人群覆盖面的扩大,费用的总控及实施按病种定额付费方式,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也由蓬勃发展期的粗犷型管理,逐步转向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济型管理。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主要关注设备的经济效益,而往往忽略其投入使用后对病人、医院以及社会带来的隐形效益。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加之缺乏合理监管,医院往往容易产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各个科室出现跨专业学科引进设备、超适应症使用设备、延长设备使用时间、增加设备使用频次等,从而产生不合理收费现象,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明确指出,三级医院必须有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临床应用效果、质量分析等[2,3,4]。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益-效果综合评估的分析方法,以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该方法将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直接盈利和非直接盈利2种类型,利用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分阶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评价,并分析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以期为充分发挥大型设备的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1 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概况
医疗设备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加强购置前的论证特别是进行大型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已有设备的运营情况与效益产出,同时也可为后续设备购置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常见方法有:①投资回收期法(Payback Period Method,PPM);②资产收益法(Return On Assets,ROA);③量本利分析法(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A);④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等[5]。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是计算项目投入使用后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的收益额全部用来收回项目总投资所需的时间,是用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对比来分析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一种静态分析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为投资回收年数,I0为初期投资额,N为项目的平均年度净收益。该方法优点在于概念明确,计算简便[6]。而缺点则在于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忽视了大型设备的应用效果和质量分析
(2)资产收益法。资产收益法又称为投资收益率法[7],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OA为资产收益率,I0为初期投资额,N为项目的平均年度净收益。该方法优点在于概念明确,计算出了投资额的产出效率。缺点与投资回收期法相同
(3)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研究服务量、成本、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达到盈亏平衡时的服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保本服务量,P为每例服务的收益,V为每例服务的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该方法优点在于可结合科室的业务情况与设备运营成本进行效益分析,准确度与参考价值更大。缺点在于变动成本具有浮动性,不是固定值,统计比较复杂。
(4)净现值法。上述3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实际上若干年后的收益与现在同样币值的收益是不等同的。因此,在效益分析中,往往需要把未来的现金流转换成现值来统一比较,第N年的收益CFn转换成现值为:
其中,PVkn为现值,CFn为第N年的收益,K为资金的利息率,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值:
该方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将整个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现金流(DCF)都考虑在内
2 基于效益-效果综合评价的成本效益分析
2.1 评价原则
基于效益-效果的成本效益分析的侧重点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而要兼顾设备投入使用后为医院、科室、病人以及社会带来的隐形效益。该方法的评价内容主要分为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两部分。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沿用现有方法得出定量的结果,而效果分析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反馈来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原则主要包括:①评价过程科学;②调查问卷面向使用科室和使用对象两级;③数据采集客观严谨,不使用不全数据或错误数据。
2.2 评价方法和手段
基于效益-效果的成本效益分析分别是经济效益分析和应用效果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主要采用净现值法,应用效果分析方法(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AEA)主要建立在使用科室和对象的主观感受,数据反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8]。问卷内容以受试对象就设备各项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评分。
2.2.1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科室以及病人对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的满意程度,从而对设备的效果进行分析。下面以某型号PET-CT为例设计针对科室和病人的问卷各一份。科室的调查问卷可包含对科室的实力提升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科室对病人使用后的效果满意度,见表1。针对病人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对病人病情的诊出情况、单次检查价格满意度、病人对医院整体实力的印象等方面,见表2。
2.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在完成调查问卷后,利用信息系统对结果进行逐项统计分析[9],最终可得到科室问卷各项的平均分M1…M10,病人问卷各项的平均分N1…N10以及2项问卷的最终得分的平均分Ma和Na。权重系数k1和k2由问卷调查表的数量Q1和Q2决定,其中Q1为科室人员调查表数,Q2为患者调查表数,计算方式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可按照需求逐项进行权重分析或者利用总分平均分对设备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文提出公式如下:
其中,S是(0,1)之间的1个小数,可以作为综合分析的参数之一,定义为效果因子。
2.3 效益-效果综合分析
在多因子分析时,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建立2个或2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代数关系从而将2个参量联系起来。本文通过乘积的方式将效果因子作为增益参量进行双因子的综合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的净现值为:
在附加上效果因子后,效益-效果综合分析下的净现值为:
其中,VCF0为每一年净现值,从上述公式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对设备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
2.4 方法评价
该方法优点在于:①整个评价模型建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概念明确,执行简单;②对设备的评价不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层面,从医院全面、综合的发展角度出发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评价;③作为一种全局考虑的评价思想,可以较灵活的适应于各类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也可配合其他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具有可拓展性;④可依托于信息化系统平台展开,数据源大的情况下结论也更准确可信。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评价依赖于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其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①问卷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带有主观因素;②参与调查问卷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主观的因素,个体差异也可能比较大。因此,可通过添加专家系统等方式,使得较为主观的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更符合实际。
3 应用实例分析
以我院某型多功能数字平板胃肠机为例,设备购置成本52.2万元,按直线法计算折旧,使用寿命6年,期满按1 0%提取残值,预计投资后每年创利3万元,则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为:
原始投资额(-NCF0)为52.2万元,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为:
第6年回收残值净现金流量NCF6=3+7.78+5.52=16.05(万元)。查年金现值系数[10]表得,5年8%的年现金值系数(P/A,8%,5)为3.9927,6年8%的复利现值系数(P/F.8%,6)为0.6302
则该多功能数字平板胃肠机的净现值为:
NPV=-52.2+10.83×3.9927 (P/A,8%,5)+16.05×0.6302 (P/F,8%,6)=1.1557 (万元)
按照传统效益分析方法结合我院使用现状,其净现值虽然大于零,但资金流入量仅占投资额的2.21%,仅从经济效益方面对该设备综合评价为“良”。但消化科在引入该设备后科室收治率得到明显提高,故仅以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评价缺乏一定合理性。
现以效益-效果评价方法对该设备进行评价。评价效果按照上文提供的问卷针对科室以及患者进行调查,共取得有效科室问卷11份,有效患者问卷27份。经计算,得Ma=7.7、Na=8.1、k1=0.289、k2=0.711,计算得到效果因子S=0.505。近6年该数字平板胃肠机NPV为1.1557万元,经修正后的NPV=6.625万元,经效益-效果评价方法得出该设备综合评价为“优”。
从上述案例可发现,对于此类经济效益不显著,但是投入使用后获得较好使用效果的医疗设备,在评价其综合效益时,宜将使用效果进行量化并将其考虑在内,才能正确客观评价该设备价值。
4 总结与展望
在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下,只以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效益分析显然是片面和不客观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益-效果的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法,为医院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种综合性效益分析也将为设备购置提供更加客观、详细的决策依据。该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可以让医院管理人员更全面地对设备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成本的合理支配,提高医院运营效率[11,12]。除了大型医疗设备,也可将此方法应用于其他常规设备和高值耗材等方面,并更进一步对方法进行研究和扩展,提高其适用范围和客观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常用方法和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效益-效果评价的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评价原则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效益-效果评价,成本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史庆辉,涂玲,李伟.大中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医疗装备,1999,(11):11-12.
[2]牛巧灵,王凤,张恩科.从应对医院等级评审谈如何加强设备管理部门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2010,7(9):39-41.
[3]岑跃进,董贵安,王继伟,等.军队医院等级评审需重视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4):319-320.
[4]何琼,余昌胤,王飞,等.医院等级评审资料体系分层构建模式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9-320.
[5]王群英.医院大型仪器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0,(1 3):177-180.
[6]郑蕴欣,陈颖,李斌.医院维修人员配置与设备维修费用关系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8(5):13-14.
[7]李斌,张红雁.医院医疗设备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6):452-457.
[8]张恩科,李帅帅,施安,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方法设计思路探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67-68.
[9]张恩科,高敬龙,李帅帅,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1(9):51-55.
[10]年金现值系数(P/A,i,n)表[DB/OL].http://media.openedu.com.cn/media_file/netcourse/jingpin/gscw/mainstudy/public/gsyy/htm/njxz.htm
[11]宋天一,张永寿,宗景军,等.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2):73-74.
[12]何金圣,徐立平,蒋丽丽.医院等级评审与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104-107.
效益-效果评价 篇2
新疆环境效益分析评价
环境评价的目的是调查和了解项目评价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现状、生态环境现状和水环境现状,并根据农业开发项目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预测分析该开发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对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及水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为设计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将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以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使工程发挥其尽可能大的综合效益.
作 者:国素琴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农九师环境检测站,834601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年,卷(期):2009“”(7)分类号:X3关键词:
关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益 篇3
案例描述:
1.在看主题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师让学生交流预习导航,自主探究143+126的计算过程(学生有拨计数器的、列竖式的、摆小棒的),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3.讨论:三位数与两位数加法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进行加法验算。
5.试一试:23+143。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6.教师巡视,发现典型错题,放到展示台上给大家看。
23
+143
373
师:同学们看,这一题对吗?
生:错!
师:错在哪里?
生1:数位没有对齐,把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和第二个加数的百位对齐了,所以计算错了。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三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加法算法相同,都要相同数位相加,从个位算起。(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并为他们小组加一颗星)
师:老师不仅要给这位纠正的同学的小组加星,我还要为刚才提供错误的同学的小组加一颗星,是他们让我们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说完,教师郑重在笔算错误学生的那一组上加了一颗星,学生们一脸茫然……)
反思与分析:
听完这节课,教师们就这节课的课堂评价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这样的评价会让低年级的学生以后故意犯错,从而得到表扬的机会。”有的说:“这颗星不应该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加给老师。”有的说:“老师的评价应该肯定正确的想法,而不是鼓励错误的想法。”……那我们的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怎样才能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慎用即时评价,发挥正确导向功能
“即时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明白了计算三位数加法必须要数位对齐的道理,但在评价上却有失偏颇。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肯定对的,改正错的,引领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精用延时评价,拓展数学思维空间
所谓延时评价,即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去揣摩、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都习惯于在学生解题或发言后对学生的错误即时进行评价,但有时学生的错误并非一律需要即时评价,过早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轻易地、过早地给出结论,而要精用延迟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善用相互评价,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阐述思考的历程。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三位数加法与两位数加法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时,有的学生这样评价:“第一小组说得很好,既全面又完整,如果声音再大些就好了。”“我发现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好,我要向他们学习。”……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找准别人的长处,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施学生课堂学习的相互评价就是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树立评价思想,明确评价目的,把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及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的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加油站效益评价研究 篇4
一、加油站效益评价指标的构建
加油站是成品油销售企业最基本的经营单元, 既取得销售收入, 又发生成本费用。为全面评价加油站的经营成果, 我们将加油站作为“阿米巴”利润中心进行核算, 建立全口径、统一、可比的核算标准, 准确核算加油站收入、成本、费用等会计信息。在全面、准确核算加油站经营成果的基础上, 对两个层次的盈利能力进行效益评价:一是经营者业绩评价, 二是经济实体经营成果评价。
(一) 效益评价指标的核算基础
加油站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经济指标的核算, 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 直接或分摊计入单个加油站, 使效益评价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可应用性。
1. 销售收入核算
销售收入是指加油站对外销售商品取得的不含税净收入, 核算时要区分加油站和油品品类。
净收入=销售收入总额-销售折扣折让
2. 销售成本核算
首先参照加油站投资成本、发展阶段、配送距离、产品结构及市场形势, 合理测算每种油品的毛利空间, 使该毛利空间高于加油站平均费用水平;然后按照国家规定的零售到位价格, 倒推销售成本, 当遇到国家调整指导价时, 按照调价前后的销售量采用不同的销售成本对加油站成本进行结转。这种销售成本的结转方式既可以增强同一区域加油站指标的可比性, 又可以使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注重产品的价格到位率和高品质油品的销售经营者对销售贡献的关注度。
3. 销售费用核算
根据研究应用需要, 按照费用发生的环节将加油站费用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两类。
可控费用主要是加油站可以控制或有一定控制力并且能够事前明确和预测的费用, 包括员工成本、水费、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清洁绿化费、低值易耗品、物料消耗、加油站信息系统维护费、促销费、零星维修、油品损耗、库存商品占用资金成本、刷卡手续费等。
不可控费用是可控费用的对应概念, 主要是加油站经营者不可控制或控制力较弱的费用, 其成本动因与日常经营无线性关系的费用, 包括折旧折耗摊销、租赁费、运输费、税费、安全环保及行政收费、大额维修改造、银行上门收款服务费、投资资金占用资金成本等。
(二) 效益评价指标的构建重点
为全面评价加油站经理的工作业绩和加油站的经营成果, 更好地为公司经营决策和效益提升服务, 我们引入可控利润和直接利润作为加油站不同层次效益评价的主要指标。
1. 可控利润指标
可控利润是指销售毛利减去经营者可控费用后的利润。它是评价经营者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加油站效益评价应用中, 可控利润指标是加油站开展某项经营活动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 适合加油站经理应用。加油站经理通过对可控利润完成结果与预算指标的比较,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可控利润的完成进度, 并通过分析影响可控利润的各种因素, 实时调整销售政策, 最终引导加油站经理和广大员工更加关注经营效益。
可控利润=零售毛利-可控费用=实现净收入-预算成本-可控费用=销售量×吨油毛利-可控费用=销售量× (吨油收入-吨油零售成本) -可控费用=销售量×[吨油收入- (零售到位价/1.17-吨油留存利润) ]-可控费用
可控利润指标的影响因素见图1-1
2. 直接利润指标
直接利润是指可控利润减去经营者不可控费用后的利润, 能够反映加油站对公司固定费用和利润的贡献 (见图1-2) 。它是评价经济实体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加油站效益评价中, 直接利润指标可以对单座加油站的综合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适合公司管理者应用。公司管理者将直接利润指标作为加油站对标分析和考核的标准, 通过同类站点间的对比, 总结出加油站的优劣势及经营方向。
直接利润=零售毛利-可控费用-不可控费用=销售量×吨油毛利-可控费用-不可控费用=销售量× (吨油收入-吨油零售成本) -可控费用-不可控费用
需要强调的是, 在效益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中, 加油站的预算吨油毛利保持不变, 当国家零售指导价调整时, 预算销售成本也随之变化。加油站实际实现的吨油毛利, 与实际吨油收入的价格到位率相关, 不随着市场价格和吨油预算成本的变动而变动。举例说明:
(1) 年初制定的各项销售指标 (如表1-1) :
(2) 实际零售到位价为8500元/吨 (如表1-2) :
(3) 实际实现吨油收入8480元/吨 (如表1-3) :
表1-3中吨油毛利完成情况与实际指标相差20元, 原因是实现吨油收入与国家零售到位价之间的差异导致, 与市场价格变动和吨油预算成本变动无关。
加油站效益评价指标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到物价水平、消费习惯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对效益评价的影响, 区分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标准差异, 由于不同应用主体的出发点不同, 往往会使效益评价的结果不同。当加油站所面临的市场形势、行政政策发生变化时, 管理者必须实时修正和调整加油站评价指标, 才能使加油站效益评价的应用结果更加可观。
二、加油站效益评价的实践应用
加油站效益评价将可控利润和直接利润指标分别应用于加油站生产经营层面和管理决策层面, 可以查找管理短板、分析低效成因、引导全员参与、提升加油站创效能力, 在公司业绩考核、经营决策、优化治理、分级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在加油站业绩考核中的应用
效益评价在加油站业绩考核应用时, 主要将可控利润纳入业绩合同, 作为加油站经理经营的关键考核指标。在制定可控利润指标时, 以量本利分析法为基础, 科学下达加油站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及可控费用等明细指标。其中销售收入指标根据预计销售量、销售结构、零售到位价确定;销售成本指标根据销售收入倒减固定吨油毛利后的差额确定, 这种核定方法便于加油站员工掌握每天实现的销售毛利;可控费用指标考虑加油站位置、销售量、销售结构、库存情况、资金成本、客户构成等因素, 按照费用项目逐项核定下达。
在业绩考核的执行过程中, 加油站经理通过细化班组考核, 将每天的销售情况直接与全体员工的销售业绩挂钩, 促使员工从单纯的关注销量向关注毛利和费用转变, 使每个班组了解各自的销售业绩对公司效益的贡献。加强可控利润的考核可以提升加油站经理的效益意识, 促使他们主动分析与指标有关的销售量、销售结构、价格到位率、可控费用等影响因素, 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时调整销售政策, 确立今后努力的方向。
以XX公司对XX加油站下达的月度业绩考核表为例 (表2-1) :
表1-2中X X加油站的考核得分为97.2分, 从单项得分看, 可控利润得分16.13分, 相对较差。下面对可控利润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 (见表2-2) , 查找相关的影响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销量超额完成任务, 费用控制效果明显, 但由于吨油销售收入低于零售到位价格, 可控利润指标仍然完成较差。经进一步分析原因, 发现该站I C卡销售占比和I C卡优惠幅度偏大, 销售折扣率达到1.5%, 超过了公司平均折扣水平。因此在下个月的销售过程中, 该加油站经理要求员工不主动向客户推销I C卡充值优惠政策, 以降低折扣客户比例, 从而提高了价格到位率和吨油销售收入, 可控利润指标得以实现。
(二) 在加油站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在加油站经营决策时, 运用可控利润指标和本量利分析模拟该决策对公司效益的影响。以促销活动为例, 公司在制定促销政策时应以不降低可控利润为前提, 即考虑因促销增量增加的毛利大于因促销降价损失的毛利与发生的促销费用之和时, 则该促销政策可行。
案例:X X加油站计划在4月份开展一次针对柴油的降价促销活动, 每升降低销售价格0.10元 (按照850k g/m3折算, 降低吨油到位价格100.55元/吨) , 发生促销宣传费0.20万元, 预计日增加销售量2吨, 该站柴油近期销售量为10吨, 柴油吨油提成工资20元/吨。
本次促销活动是否能够实施, 计算过程如下:
增量部分增利=2吨/天×30天× (300-100.55) 元/吨=11967元
原销量部分减利=10吨/天×30天×100.55元/吨=30165元
增加的促销费用=2000元+2吨/天×30天×20元/吨=3200元
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得出, 本次促销活动将降低可控利润21398 (11967-30165-3200) 元。此次促销在增量的同时将降低加油站的可控利润, 因此本方案不可行。
如图2-1所示, 促销方案实施后加油站销量仅能达到B点, 促销后实现的可控利润D点低于利润线, 只有促销增量超过5.975吨 (C点) 时, 该促销方案才能提升经济效益。
(三) 在加油站优化治理中的应用
可控利润指标和直接利润指标可以直观反映加油站的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 将效益评价应用于现有加油站后续投资改造和优化治理, 能够为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如图2-2) 。
可控利润>0, 直接利润>0, 此类站要重点关注, 着重发展。
可控利润>0, 直接利润<0, 此类站需定向培育, 帮扶提升。
可控利润<0, 直接利润<0, 此类站应减少投入, 关停并转。
可控利润、直接利润均大于零的加油站, 是公司创效的主体, 公司对此类加油站应进行政策倾斜, 重点发展;可控利润大于零、直接利润小于零时, 说明加油站获得的可控利润无法弥补全部固定费用, 账面利润亏损, 但如果关停此类加油站, 会导致公司整体效益减少, 因此建议对此类加油站进行定向帮扶, 以提高公司整体利润;但对于上述两类加油站的后续投资改造应以不降低加油站直接利润为前提。可控利润小于零时, 说明加油站继续经营不但无法提高公司效益, 反而会降低公司利润总额, 因此建议对此类加油站进行关停并转, 以减少公司亏损额度 (见表2-3) 。
案例:XX公司计划对租赁的XX加油站进行形象包装, 该项目改造预算60万元, 该租赁站剩余租赁年限为6年。预计改造后该加油站在同等经营条件下年增加销售量440吨。
通过对该项目的效益评价可以看出, 改造项目实施后将增加公司的直接利润, 此方案可行。
(四) 在加油站分级管理中的应用
全口径单站核算为加油站的对标分析搭建了一个平台, 通过对比加油站间的直接利润, 分析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 查找差距、克服不足, 并运用直接利润指标设立先进加油站标准, 实施加油站分级管理 (见表2-4) , 促进加油站内部竞争和管理提升。
先进加油站指标设立时, 考虑所在区域加油站的销售量、直接利润、可控费用等相关因素, 选取同类型加油站的较高指标作为标杆, 发挥先进加油站的引领作用, 促进其他加油站主动查找与标杆加油站存在的差距, 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提升。
除此之外, 效益评价还可以应用多个方面, 如合理区分加油站高效与低效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 使资源流向高效市场, 提高资源创效能力;如优化组织设计, 调整机构规模和成本投入, 降低公司管理费用, 提高运行效率, 避免“小马拉大车”;如合理规划投资重点, 将全口径核算数据应用到加油站投资后评价中, 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投资效益等等。
三、总结
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评价 篇5
1 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测算
1.1 茶叶生产调查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5户茶农,其中较好茶农1户,中等2户,较差2户。调查结果:种植面积8.34 hm2,总产量5 075kg干茶,总收入675 500元,总成本457 055元,净收入218 445元,总成本中直接费用368 080元,间接费用88 975元。直接费用包括化肥农药111 800元,电、汽费用37 530元,销售费用13 750元,人工费用198 000元,其他费用7 000元;间接费用包括机器设备折旧61 500元,茶山开种和茶苗待摊费用22 475元,广告费用900元,其他费用4 100元。从调查中可得出:种植茶叶产量609kg干茶/hm2,产值8.11万元/hm2,总成本5.48万元/hm2,纯收入2.62万元/hm2,平均收入133.10元/kg干茶,需成本90.06元/kg干茶,纯收入43.04元/kg干茶。
1.2 种植茶叶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
以上5户茶农种植茶叶的具体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情况如表1~2所示。
(元)
注:人工费用包括师傅工时和茶园锄草、喷药、采茶等管理雇工和家人投入工时,工价按市场现行价。
茶叶的经济指标分析:
土地生产率=农产品产值/土地面积=8.11万元;
土地盈利率=(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2.62万元;
劳动生产率=产品产值/活劳动时间=6.76万元;
劳动盈利率=(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活劳动时间=2.18万元;
成本产品率=农产品产值/农产品成本×100%=148%;
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农产品成本×100%=48%[1]。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得出,土地种植茶叶可创产值8.11元/hm2,可获盈利2.62万元/hm2,每个劳动力年可创产值6.76万元,年可盈利2.18万元,每百元的资金投入可创产值148元,可获利润48元,可见茶叶的经济效益相当高,根据预测,茶叶的投资只需2.8年就可完全收回,而且以后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2 茶叶生产与水稻和地瓜的经济效益比较
茶业生产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很好的项目。自1999年,屏山乡引进台资创办全县第1家茶业台资企业———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以来,截止2007年底,全乡种植茶叶面积达668hm2,户均茶园面积1 867m2,产量达500多吨,产值6 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290元,农民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得到的人均收入2 20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7%。种植水稻产干谷6 375kg/hm2,按市场价2.0元/kg计算,产值12 750元/hm2,成本11 460元/hm2,实际盈利1 290元/hm2。种植地瓜产量3t/hm2,按市场价0.4元/kg计算,产值12 000元/hm2,成本10 650元/hm2,实际盈利1 350元/hm2。种植茶叶与种植水稻和地瓜相比较,产值相差68 310元/hm2和69 060元/hm2,实际盈利相差24 930元/hm2和24 870元/hm2;同样的一个劳动力年所创造的产值相差4.8万元和4.76万元,年实际盈利相差19 868元和19 550元;同样的100元投入,产值相差37元和36元,利润相差37元和35元。从以上数字可见种植茶叶完全合算,大田县可以把水田和地瓜山用来种植茶叶,这是调整优化土地利用模式,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
3.1 推行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组织形式,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是加快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也必须加强引导。不断探索完善制茶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的联结带动机制,在稳定发展生产的同时,突出资源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经济作物产品,促进区域经济增特色,产业发展上档次。
3.2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必须有机结合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和商品特点,在研究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忽视生态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所得到的效益是不巩固不持久的;离开在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去谈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取的。三者必须有机结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基础,同时注意社会效益。
3.3 加强茶园管理
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取决于茶树鲜叶的产量和质量,而鲜叶的生产又取决于茶园管理。实践证明对茶园投入较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实行精细管理,其产生的经济效果明显不一样。调查表明单位面积产量越高,茶叶质量就越好,纯利润就越大,利润指数表明高产茶园的经济效益优于一般茶园。
3.4 强化科技应用
立足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繁育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大茶叶新品种培育和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猪-沼-茶”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切实做好全乡茶叶品种的提纯复壮、改良更新工作,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技术,推进实用型、实效型新技术进村入户。加快新型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夜校的培训功能作用,对农技人员、村干部、农民进行茶产业方面实用技术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推进实用型、实效型新技术进村入户,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使培训人员在生产经营中当好领头雁,指导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摘要:调查分析了屏山乡农民种植茶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并与种植地瓜和水稻的经济效果进行对比, 对其进行评价分析, 阐明了种植茶叶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并对屏山乡发展茶叶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关乃孚.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9.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分析 篇6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重要保证。效益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效益评价,可以及时掌握支出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偏离目标的支出行为和支出环节,不断提供反馈信息,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不断提高。
1.1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指导思想
财政支出效益属于宏观效益体系,与微观层次的效益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性,财政支出活动涉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评价其效益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本身的所费与所得,而应从社会整体效益出发,进行宏观性评价;二是复杂性,财政支出在满足不同社会共同需要时表现出来的效益可以体现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又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内在效益和外在效益、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在效益评价时,要统筹兼顾,力求客观而全面;三是时效性,财政支出行为发生和支出效益通常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称为滞后效应。在评价某项支出效益时,不能只考虑支出当期的效应,还要考虑其滞后效应。
1.2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鉴于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在构建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此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反映和评价。为此,在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可度量性原则,指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该可以量化或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定量地分析各项财政支出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以尽量避免效益评价的人为干扰。二是可控制性原则,要求所建立指标体系的变量必须为财政支出的内生变量,政府有目的、有意识的调整行为,可以影响到相应指标发生变化,从而为政府设计或评价财政支出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三是全面性原则,指在设计某项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指标时,必须建立一个多维空间,既要反映财政支出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关联性,也要反映财政支出自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四是最小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在精简到最小限额的前提下,仍能获得几乎与其他指标体系同样的信息来满足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需要,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排除多余因素的干扰,提高决策效率。
2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综合指标设计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综合指标是指从总体上对支出效益做概略性、综合性的测评。构建综合指标,有利于对财政支出总的社会效益有一个宏观的、全局的认识。
2.1 财政支出的客观数量界限
财政收入的客观限量就是财政支出的客观限量。它是由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及财政支出在财政分配中的地位决定的[1]。在我国,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限制因素。财政支出不可能无限制地膨胀,从理论上讲,应存在一个最高限度。这个数量界限可表示为
其中,S为财政支出总量的最高限度;B0为经常性收入;B1为债务收入。
进一步分析,经常性收入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而债务收入分为国内债务收入和国外债务收入两部分。前者受居民群众负债能力的制约,后者要视外汇行情而定。将上述因素代入式(1),
其中,C为个人可支配资金总额;c为消费倾向;1-c为储蓄倾向;F为居民全部储蓄中由国家财政筹集的部分;R0为内债到期还本付息总额;B为国外借债收入;R1为外债到期还本付息总额。因此,式(2)即为财政收入决定的财政支出数量界限。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长期以来表现出的高度同步性表明了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最大制约作用。
2.2 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本与收益比较,另一种是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
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为财政支出效益;R为财政支出收益或产出;C为财政支出成本或投入。这种方法类似于成本效益分析法,它可以概略地反映财政支出的效益状况。
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为财政支出效益;M为财政支出实际效益;M0为财政支出目标效益。这种方法适用于效益的事后评价,反映财政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偏离程度。偏离越小,实现程度越高,财政支出效益也越高。
3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分类指标设计及实证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分类指标主要是对各项具体的财政支出,从其效益表现的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一系列相关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各项财政支出效益的高低。
3.1 教育支出评价指标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国家已公布了一系列评价教育质量和经济效率的指标,如入学率、普及率、毕业率师生数量比、教学器材和图书资料的配备及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单项指标,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效益。
评价财政教育支出的效益,要从教育的直接成果中分析。教育成果就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才,直接表现为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数量。因此,评价教育支出效益,可以将支出量与合格的毕业生数量进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确立了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21世纪以来,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国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一大批高质量、高学历人才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2]。此外,妇女和儿童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也得到空前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格局在我国已逐步形成。
3.2 社会保障支出评价指标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社会保障支出倾斜度是用来衡量社会保障支出的最主要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倾斜度通过比较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与财政总支出增长速度的差异计算。首先,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较快。而财政用于抚恤、退休和救灾等方面的支出也相应增加。其次,各项社会保障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社会保障支出效益的最好验证。社会保障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完成了制度转型。在制度主体上,实现了从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在制度模式上,创造性地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在筹资机制上,从国家单一责任转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共担;在保障层次上,建立了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二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社会事务负担。启动并加快“金保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3.3 行政管理费支出评价指标与行政事业的现状
评价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水平,考察行政事业的发展状况,关键是分析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规模的合理性程度,这可以通过行政机构或人员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绩效与边际成本的对比进行。
边际效益是指由财政机构或财政人员的变化量引起的财政支出效益的变化量,可以从理论上确定财政机构和财政人员的客观数量。而边际成本是指财政机构或财政人员的变化量导致的财政支出的变化量,用来衡量机构或人员的供养成本。根据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增加应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以内,机构和人员的增加会带来总效益的增加;如果超过这个临界点,边际效益出现负值,机构和人员的增加会使总效益下降。所以,在这一临界点处,总效益达到最大,它成为行政机构和人员规模的最高界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行政管理费支出比重应该呈相对下降趋势,故该指标提供了判断财政支出结构绩效优劣的逆向尺度。
在我国,财政供养负担过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行政管理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却逐年上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到19.03%,这个比重跟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或同阶段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也处于畸高水平。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从这些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控制行政费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同时,考虑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必须控制行政费用的增长,把更多的财政支出倾向于科研教育经费和农业投入。只有这样,财政结构才会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财政风险指数才能降到最低限度。
4 分析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们看到指标体系在分析和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个清醒的认识。指标体系作为分析和评价的一种工具,其不足之处非常明显。这些不足除了表现在指标体系的完整程度以外,还主要表现在:一是指标的有效性。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财政支出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决定了目前所使用的指标,并不一定具有高度有效性。而且,一些即使设计较为高效的指标,在运用过程中,也可能受某些人为因素而影响到指标的有效性。二是指标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强调的是能够测量的数量因素,而一些更重要的信息则可能被忽略[3]。对于财政支出而言,公平显然是最根本的目标要求,而何谓“公平”“公正”,却带有较强的伦理价值判断,很难用数量表示。这种指标体系所测量的结果,有时会与实际的运行状况发生较大的差异,甚至可能会源于一些不适当的指标所反映的内容而误导人们做出错误的结论和主张。因此,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不能将指标体系作为唯一的方法,而要结合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其他方法所反映的结果,统筹兼顾,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何振一.理论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2]曾培炎.200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军费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篇7
一、建立军费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 开展军费支出效益评价, 能够强化军费支出管理职能。
通过科学的指标和方法, 对军费资金的运行情况和产生的效益状况进行追踪考评, 有利于促进军费支出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益化, 进一步转变和强化军费支出的管理职能。
2. 开展军费支出效益评价, 有利于改进军费支出监督方式。
军费支出效益评价是按照市场经济的管理要求对军费支出实行的约束与激励, 对军费投入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的衡量与比较, 以综合判断支出管理水平、风险程度和实际产生的效益, 能够强化军费支出监督手段, 引导和规范军费支出管理行为。
3. 开展军费支出效益评价, 能够提高军费支出决策水平。
通过分析评价军费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评价军费支出产生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能够客观反映军费支出政策的先进性与有效性, 不断总结军费支出管理经验, 为提高军费分配决策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建立军费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原则及方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军费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军费支出的重点领域和特色。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并设计相应的考核体系。 (2) 针对性和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体系的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 但又要把握好共性与个性指标的衔接问题。 (3)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资金使用的各种实际情况。
对于军费支出的效益可以按照以下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 成本-效益分析法, 即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评价, 但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 (2) 最低成本法, 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 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 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 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3) 综合指数法, 即在多种经济效益指标计算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该方法目前被中国多个部门采用, 评价的准确度较高、较全面, 但在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及权数计算方面较复杂, 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4) 公众评判法, 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 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估, 并对广大官兵或者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 以评判其效益, 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
三、军费支出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现实的军费支出框架下,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应着重考虑规模、结构、项目及部门 (单位) 四个子指标体系。
1. 规模效益指标体系。
该体系着重于评价军费支出总规模效益及其分类别支出的效益, 是军费支出和分类别总效益的体现, 可以用如下五个指标予以表示:
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占GDP的比重=当期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当期国民生产总值×100%
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贡献率=当期有效建设性支出值/当期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100%
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固定资产形成率=当期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当期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100%
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消耗性支出比率=当期维持性支出总额/当期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100%
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间接效益比率=当期有效非固定资产的建设性支出总额/当期军费支出 (分类别支出) ×100%
指标里“有效”是指通过审核和验收的合理项目和正确的指挥管理者的决策及努力两个方面。
在规模效益指标的设计中, 还可以对不同时期比例进行加总分析, 也可以对同类国家军队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构效益指标体系。
该体系主要评价军费支出结构效益, 包括各类支出费用结构及支出类别中项目间的结构, 可以用以下指标表示。
各类支出占军费支出的比重=当期某类支出总额/当期军费总支出总额×100%
各军兵种支出类别的比重=当期某军兵种支出总额/当期军费总支出总额×100%
各项目支出类别的比重=当期某项目支出总额/当期类别支出总额×100%
在结构效益指标评价中, 关键是要建立“标准值”, 即各类比重的动态最优值。“标准值”的建立, 应在综合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 进行历史的、中外的比较分析, 并且比较各类支出 (项目) 的综合效益, 以“标准值”作为其评价标准。
3. 项目效益指标体系。
军费支出项目效益评价是整个支出评价的重点。由于各项支出类别复杂, 相互之间不可比, 因而只能根据不同类别分别设计评价指标。但任何一个军费支出项目又都应包括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因而也可在共同性的指标下再进行细分。比如:
支出项目的效益率=期间支出项目的成果/期间项目支出总额×100%
军费资源使用成果率=军费支出项目成果/军费项目支出总额×100%
这两个指标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具体的指标设计中, 还须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 如对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单位人员素质的改善、人员待遇的满足程度等等, 针对不同的支出项目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此同时, 还要寻找出各有关支出项目的外源性制约因素, 以期能提供军费支出效益最大化的模式, 建立起科学的支出项目评价指标子系统。
4. 部门 (单位) 效益指标体系。
对部门 (单位) 效益评价主要是考核其行政效率和履行职能的成本, 可以下列两个指标进行评价。
履行职能的标准成本率=履行某项职能的实际成本/履行某项职能的标准成本×100%;
政策目标 (计划) 完成率=政策目标 (计划) 完成数量/政策目标 (计划) 数量×100%。
对部门 (单位) 效益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无论是行政管理成本的高低还是政策目标的完成情况, 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且具有不确定性。“标准成本”的确定也只能是一个大致的状况, 因而要进行准确的评价, 难度是相当大的。
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军费支出效益评价体系设置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当前军费支出效益评价工作在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评价组织程序、评价工作效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 开展支出评价工作, 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探索解决。
1. 研究制定评价工作体系, 逐步扩大评价试点范围。
军费支出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 类别各异、情况复杂, 因此, 评价工作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推进。目前, 应尽快选择对有代表性和重大影响力的支出类型项目和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试点评价, 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的评价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 逐步扩大试点试行工作范围。
2. 建立评价工作信息库。
一是要收集支出项目立项决策、建设实施等全过程的实际结果和实际发生的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 并同预期的各类指标和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 总结原因和教训;二是建立项目监测工作体系, 为项目管理部门提供项目进展情况, 反映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全军评价数据库, 为实施宏观评价和宏观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3. 研究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
要研究和制定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 规范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规范, 对项目具体执行行为和各有关责任人实施有效制约和监督。同时对评价中反映出的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项目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采取措施依法进行处理, 以增强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效益-效果评价 篇8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效率,效益评价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电商企业不断增多, 网络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传统行业转型为电商企业, 这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是企业在一味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率。某知名电商平台上商家的效益可视为多指标投入和产出的系统, 商家效益好坏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 如何提高商家效益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数据包络分析法, 简称DEA, 以及DEA交叉效率评价法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性评价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方法) 是处理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的基本模型, 而DEA交叉效率评价法是对DEA模型的改进。文章通过阐述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交叉效率评价法的基本理论, 运用两种方法分别对选取的10家电商平台上的卖家进行了效益评价, 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并进行相关排序。
二、DEA模型介绍
(一) DEA概述
DEA方法于1978年首次被美国运筹学家提出, 其理论基础是“相对评价效率”的概念, 它是对相同类型的单位或者部门, 根据多指标输入和输出原则进行效益评价的新方法[1]。它在解决多目标决策等相关问题等方面非常有效。
采用DEA软件计算的结果以0到1区间的数字表示, 1表示DEA有效, 否则为非DEA有效。若某个决策单元为非DEA有效, 使之与同类型的其他决策单元进行比较, 看差距有多大, 找出问题所在, 之后做出完善。
现实情况下DEA的特点包括:1.DEA在确定输入输出指标的权重时具有客观性,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2.DEA无需确定决策单元输入输出指标相互间的显性关系表达式;3.采用DEA方法在有些情况下是存在误差的, 由于模型采用的是线性规划方法, 评价结果可能由于随机项的干扰产生影响;4.所使用的评价指标对于总评价目标均具有相同的权重, 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被忽视了;5.每个决策单元都是以自身最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 忽视了其他企业最优情况下本企业的效率变化情况, 缺少了综合的评价效果[2]。
(二) 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
DEA交叉效率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他是将DEA当作多准则决策的其中一种排序工具的前提上产生的。交叉效率模型是1986年由Sexton等人首次提出的一种用做评估排序的新的DEA方法。交叉效率评价就是将每个决策单元的投入数据及产出数据均以其他企业效率最优时的权重进行评价, 即用所有决策单元的自身最优权重值来评价每个决策单元。
交叉效率评价是将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进行了融合, 决策单元从自身效率最优的角度和其他企业效率最大化的角度两方面进行评价[3]。从而在n个决策单元中每个决策单元都可以得到n个自身效率最优值。交叉效率评价法是在DEA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DEA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最后得到了综合评价的效果。
假设有m种类型的输入, s种类型的输出,
输入指标的向量:Xi=[xi1, xi2, ..., xim]
输出指标的向量:Yi=[yi1, yi2, ..., yis]
n个决策单元:DMUi=[Xi, Yi]
输入指标的权向量:v=[v1, v2, ..., vm], 输出指标的权向量:u=[u1, u2, ..., us]
效率评价指数, 即为DMUi的总输出与总输入的比值:
基于CCR模型, 建立起交叉效率评价矩阵:
上面, 主对角线的元素Eii为决策单元的自我评价值, 而非主对角线的元素Eik (k≠i) 为决策单元交叉评价值。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权向量的定义方法如下所示。对于每个决策单元DMUi, 可以采用下面规划模型求解 (k=1, 2, ...n, k≠i) :
得出最优解:和, 得出交叉效率评价值:。
在交叉效率评价矩阵E中, 其中E的第i行是DMUi对i个决策单元的评价值, 它的值越小, 就会对DMUi越有利;矩阵E的第i列是i个决策单元对DMUi的评价值, 它的值越大那么DMUi就会越优。对评价矩阵第i列进行平均值计算, 它可以当作判断DMUi优劣的一个指标。Ei可作为所有决策单元对DMUi的总评价值, Ei的值越大, 就说明DMUi越优[4]。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决策单元的选取
决策单元DMU是使用DEA模型来进行评估和比较的。在选择决策单元DMU时, 需要有相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 为了保障评价结果是有意义的, 选取的决策单元需要具有相同的立足点, 即选取标准必须是同类型的DMU[5]。同一类型的DMU, 其特点如下:1.所有的决策单元必须要有相同的目标和任务;2.所有决策单元需要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3.所有的决策单元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指标。基于上述要求, 本文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企业作为DEA模型的决策单元。
(二) 评价指标的选取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电商企业发展过程中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选取了企业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债务保护倍数、电子商务能力五个指标来对电商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评价。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的全部资产的总计, 它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之和。主营业务收入指的是企业在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上的收入。利润总额代表的是企业的盈亏总额, 是指企业在扣除各种费用和税收后的盈利情况。债务保护倍数指的是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会受到所有者权益的有效保障, 同时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和债务保护倍数二者是成正比的, 债务保护倍数越高, 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反之越弱。电子商务能力包括了信息提供能力、在线交易能力、客户定制能力及供应商系统集成能力, 以及电子商务的服务能力。这些都是衡量电商企业运营情况的最基本的指标。其中输入指标为企业资产总额, 输出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债务保护倍数、电子商务能力。
四、计算结果与分析
(一) 基于DEA的数据分析
把上面的输入和输出指标数据输入到DEA的CCR模型中。得到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值, 结果为1表示有效, 否则无效。用CCR模型计算的10家决策单元有效性, 得到的结果如下:
(二) 基于交叉效率DEA的分析
将上述输入输出指标数据代入到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中。选用MATLAB软件进行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经编程计算, 得到10家电商企业综合效率评价指标值。
其中对角线元素为个决策单元即电商企业的自我评价值:
对比发现基于交叉效率DEA的评价结果中对角线数值与DEA评价的结果一致。但是, DEA中无法对有效单元进一步排序, 所以, 需要使用基于交叉效率DEA的方法进一步得出各个电商企业即决策单元的平均交叉效率评价值:
按照得出的结果, 将各个企业效益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有:
因此得出, 这10家电商企业中效益评价最高的是DMU9、效益评价最低的是DMU10。
五、结论
DEA分析结果表明, 10家电商企业中只有第5家和第9家DEA有效, 结果并非全是DEA有效的, 那么其他企业就需要找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并作出努力。从经济意义上讲, DEA有效的两家电商企业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是有效的, 企业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最优组合, 而且达到了最优的效果。但是, 结果为DEA有效的电商企业在现实环境下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资源利用率, 因为它计算的结果是相对的数字。用DEA交叉效率评价法计算出的10家电商企业排名, 更好的表明了10家企业经营效益的相对优劣, 即反映了其投入产出的效率。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指标数据的选择上可观性比较强, 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以投入最小或者产出最大化的最优准则的前提下, 为企业设置最优权重的同时忽略了企业间的相互评价, 所以交叉效率评价法的引入弥补了DEA数据包络分析法自我评价的不足, 分别用两个方法计算得到每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评价以及决策单元的平均交叉评价值, 使结果更为准确, 更能体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7-99.
[2]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王金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 2009, 27 (6) :115-118.
[4]彭育威等.利用MATLAB进行DEA交叉评价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5) :553-556.
效益-效果评价 篇9
一、调整新闻结构, 提高新闻稿件的效益
1. 压缩表扬性稿件, 多发“三贴近”新闻。
为提高鸡西新闻联播收视率, 鸡西电视台从解决“写谁谁看、谁写谁看”问题入手, 通过考核机制鼓励记者采制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三贴近”新闻, 并对十分钟的“鸡西新闻联播”做了硬性规定, 每天新闻必须至少播发七条新闻, 其中至少两条“三贴近”的新闻。在对鸡西市新农村建设的报道中, 鸡西新闻联播推出了《新农村、新农民、新天地、新生活》专栏, 专栏着重报道了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典型, 每篇报道抓住农民生产生活中最朴实、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事例,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型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所发生的变化, 栏目推出后受到全市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市领导的好评。鸡西市委宣传部在阅评时说:“这是一个针对性强的好栏目, 对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压缩概念化新闻, 多发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 经验性新闻也必须由事件来承载。2007年鸡西进行供水管网改造, 元月14日2100米的管线经过施工人员的昼夜奋战已经铺设完工, 全线6个新老交割口也已完工, 在滴水成冰的工地, 工人们正冒着严寒脱去棉衣加紧工作。在当晚送水过程中, 由于整个管线要经过杏花和正阳煤矿两个采煤沉陷区, 地质条件复杂, 所以出现了管网爆裂。经工人们昼夜抢修于16日再次实施送水, 送水后管网出现第二次爆裂抢修完工后于18日第三次送水, 3小时后, 在距离第二次爆裂点1.5公里处出现了第三次爆裂, 造成整个市区7天没有供水。供水管网改造关系市民的生活, 电视台予以高度关注, 精心策划, 派记者跟踪采访, 从施工到事故发生的8天里, 鸡西电视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进行报道。我们发挥电视媒体现场感强、声画并茂、报道灵活的优势, 记者从第一见证人的角度及时迅速对供水管道爆裂事件进行公正、客观、全景式的现场跟踪报道, 有效地减轻了政府压力, 缓解了市民对停水的不理解, 起到了答疑解惑、化解矛盾, 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
二、调整思维方式, 提高工作效益
对于提高新闻工作效益来说, 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思维方式对了,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开拓性的好效果, 反之则不然。思维方式取决于人的思想观念、知识更新、视野开阔, 为此鸡西电视台每年都选派新闻部的主任或记者到外地学习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新闻研讨会, 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和思维定式, 提高其理论业务水平和驾驭新闻全局的能力。
针对新形势、新政策、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等实际情况, 我们在进行新闻策划、采制、新闻编排时, 以全国、全省的大局及发达地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看鸡西人的观念、鸡西的优势和差距, 据此看待和筛选鸡西的新闻题材, 确定其写作角度和主题, 给人传达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信息。“鸡西新闻联播”开设《外地人在鸡西》栏目, 通过报道每个外地人在鸡西创业发展的过程, 看鸡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 节目推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调整考核机制, 提高用人效益
充分挖掘现有潜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形成合力, 发挥团队精神, 才能使电视媒体真正成为强势媒体。为此, 鸡西电视台针对“鸡西新闻联播”出台了《编采人员量质化考核制度》等, 对采编人员的稿件条数、稿件等级都进行了细化, 次日稿件考评结果上考核板公布, 对采编人员新闻稿件有异议的, 由台编委会复议、终审, 力求考核公开、公平、公正, 坚决杜绝暗箱操作, 使考评置于全体采编人员的监督之下。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新闻联播”通过考核的杠杆, 鼓励记者深入下去进行多层面的调查, 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 采写有分量的深度报道, 取得了较大的新闻宣传效益, 改变了新闻采访中存在的“有啥写啥, 谁找采谁”及由此产生的诸多的动态总结或表扬式新闻稿件的局面, 记者由过去的被动应付变成积极主动深入基层采访, 电视台一记者连续7个月发稿四十多条, 2006~2009年, 鸡西电视台“新闻联播”日平均发稿达到8条。
改革创新应该始终贯穿在媒体的新闻实践中。媒体人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和视角, 按照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在新闻联播的权威发布和收视率上做好文章。要积极努力改进时政报道, 摈弃泛电视文件化和黑板报式的新闻报道, 努力使政经报道民生化、民生新闻故事化, 从各种会议、领导活动和讲话中提炼观众欲知而未知的新闻, 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增强报道的新闻性、指导性、时效性, 提高感染力, 增加收视率。■
【效益-效果评价】推荐阅读:
效果与效益08-07
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08-22
企业效益评价08-03
投资效益评价08-14
效益模糊评价08-27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10-17
施工管理效益评价10-17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分析07-11
工程项目效益评价09-26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研究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