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2024-10-17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共12篇)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篇1

土地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在整个社会前进的历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人类进行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同时也最为深刻的实践。人类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满足自身需求,而这些利用活动的效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土地利用效益是一种综合性的效益,主要涉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类,这三种效益之间密不可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保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是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核心。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2]。建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模型来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能够有效的揭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1 研究区概况

塔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塔城盆地,位于东经82°41′12′′~83°38′19′′,北纬46°24′03′′~47°14′03′′。南北最长处92公里,东西最宽处61公里。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东与额敏县毗连,南与裕民县相邻。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30km,西距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直线距离仅12 km,是中国距离边境最近的开放城市之一,巴克图口岸是中国最近的陆路通商口岸之一,已有200多年通商历史。

根据塔城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09年底,市域总户数为4.82万户,总人口15.0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6.06万人,占总人口的40.21%。由哈、汉、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25个民族组成,非农业人口为8.92万人,城镇化率为59.19%,人口出生率为12.18%,人口自然增长率8.87%。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5 88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0 700万元,第二产业86 866万元,第三产业188 317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25:55。

2009年塔城市土地总面积为358 749.96公顷,农用地322 091.50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89.78%,其中,耕地面积103 502.96 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28.85%;建设用地10 679.22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2.98%,其中,城乡建设用地8 760.48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2.44%,农村居民点用地7 008.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5%;交通水利用地1 516.86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0.42%;其他土地25 979.28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7.24%,其中,自然保留地23 592.61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6.58%。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根据塔城市社会经济资料和土地利用数据,按照整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可获得性及可操作性等选取原则[3],共选取8个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对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之后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塔城市2001-2009共9年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因子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多个指标的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找出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公因子,将每个指标变量表示成公因子的线性组合,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寻求变量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减少变量维数,用少数的变量来解释整个问题[4]。

3 评价分析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能够客观的反映塔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按照评价指标选取的多项原则,选取以下8个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X1农用地经济密度(万元/公顷,研究区单位农用地面积的一产产值);X2粮食单产(吨/公顷,研究区单位耕地生产的粮食产量);X3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研究区单位农业人口的一产产值);X4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研究区单位非农人口的二三产值);X5二三产值(亿元,研究区当年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和);X6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万元/公顷,研究区单位建设用地的二三产值);X7已利用土地的单位GDP(万元/km2,研究区每单位已利用土地生产的GDP);X8已利用土地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万元/km2,研究区每单位已利用土地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塔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2 分析过程

运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通过SPSS软件分析的各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计算相关矩阵见表2。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此相关矩阵是对称矩阵,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2)因子分析的适宜性检验:

KMO值主要用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KMO值大于0.5就表明数据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的数值越大,意味着数据越适合做因子分析[5,6],表3显示的KMO值为0.682,Bartlett球度检验的数值为133.478,所以本文收集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3)得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确定公因子个数。

经过旋转以后提取了2个公因子,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了95.815%,能够介绍因子总变异性。

4)计算旋转后的载荷矩阵

根据表5反应的因子提取结果,可以看出公因子f1对X1农用地经济密度、X3一产劳动生产率、X8已利用土地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大,公因子f2对X2粮食单产、X6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较大。然后计算各公因子的权重,根据各因子权重=由各公因子旋转后方差贡献率/公因子总累计方差贡献率,得出公因子f1的权重为83.68%,公因子f2的权重为16.32%。

5)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根据表6显示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就可以得出每年的各因子得分,公式为:

f1=0.279X1 - 0.272X2 + 0.233X3 - 0.82 X4 +0.27 X5 -0.46 X6+0.283 X7 +0.349 X8

f2=-0.11X1 + 0.494X2 - 0.049X3 +0.313X4 + 0.204X5+0.287X6-0.114 X7-0.212 X8

将每年的各因子得分和各因子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可得到经济效益的总得分F,公式为F=83.68%f1+16.32%f2,如表7所示。

4 评价结果分析

在对塔城市的9年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建模测算后分析结果基础上,就两个公因子(f1和f2)和综合得分(F)两个角度对各年份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见图 1。

根据图1所示,塔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在2001-2007年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至2008-2009年迅速升高。根据经济资料显示,塔城市近9年的经济发展较好,逐年不断升高,和土地利用效益呈反向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反而不够集约,增长的经济效益和增长的用地面积及投资并不成比例,所以导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下降。但是可以从图1中看出,从2008年开始土地利用效益已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已经被重视和改善,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 小结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评价方法,但是由于选取指标和确定权重系数等方面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所以对不同的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统计结果证明,本文所选择的指标和使用的方法是可取的,能够反映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

参考文献

[1]高楠.基于DEA方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2):30-36.

[2]焦叶芬,刘艳.重庆市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5(5):41-43.

[3]王雨晴,宋戈.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6(6):45-50.

[4]陈玉兰,苏武铮.新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及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增):198-202.

[5]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2):129-138.

[6]杨志荣,吴次芳.基于DEA模型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比较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14-17.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篇2

大量使用生态效益较好的绿化植物,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中概述了国内外城市植物生态效益进行的`在单一生态功能、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城市绿化植物生态效益研究的方向.

作 者:韩焕金 周用武 柴一新  作者单位:韩焕金(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期刊编辑部,南京,210046)

周用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南京,210046)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篇3

关键词:轻型屋面;生态效益;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35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Benefit of Planted Light Roof in Nanjing

LI Hai-ling,SUN Li-juan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38,China)

Abstract: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the basis of scientifically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planted light green roof.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planted light green roof is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Then, indicato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and multilevel indicator system are selected, providing a base for evaluation model of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benefit of planted light green roof.

Key words: light green roof; the benefi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绿化用地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可供绿化的城市地面面积被挤占得所剩无几,有限的绿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需求,更无法维持本就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因此,城市绿化势必向高处发展、向立体空间发展。继地面绿化、立面垂直绿化后,又一类绿化处女地被开发利用,它就是屋面绿化。所谓屋面绿化是指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 等的屋顶、露台或天台上进行绿化、种植树木和花卉的统称[1]。根据屋面绿化的最终表现状态、植物种类、荷载重量、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可将种植屋面分为不同的类型[2-3]。国内外的屋面绿化研究工作均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关于屋面绿化的设计、安装及后期养护已趋于完善;国内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屋面绿化也逐步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这一领域仅在少量一线城市有所开展,这导致我国城市屋面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就整体而言,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技术、观念都亟待发展和完善。

针对承载力较弱(屋顶荷载≤200 kg·m-2)、事前没有绿化设计的轻型屋面[4],屋顶绿化大多采用种植少量适宜生长的草种,进行“地毯式”密集种植的绿化[5-6]。其特点是绿化方式为地被式、藤架式等,绿化物种较少,且屋面荷载较轻,易施工。目前,轻型屋面绿化的施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达到一次成坪,轻型屋面绿化所具有的生态节能效益也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形成,这大大地束缚了南京市屋面绿化建设的步伐。因此,笔者对南京市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建立一个客观、合理的指标体系,最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南京最佳人居环境的进程。

1 研究区自然概况及轻型屋面绿化概况

南京市是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处于北纬 31°54'~32°16',东经 118°~119°24'之间。地貌特征为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 15.4 ℃,极端最高温 43 ℃,极端最低气温-14 ℃,年平均降雨量 1 106 mm,全年7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汛期,全年无霜期达 200~300 d。

从南京市来看,已建成的大量老旧居民小区和建筑物,其屋面均属于轻型屋面,这给城市绿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契机。例如南京市鼓楼区政府的楼体屋面进行了总面积达到约2 800 m2的轻型屋顶绿化,技术上为解决小荷载难题,采用了新型屋面绿化生态盒专利产品和轻质专用基质,保证3~5 cm的基质层能持续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和生长环境,采用圃地预培景天类佛甲草植物毯铺设,造景优美,同时兼具生态功能。

2 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

城市屋面绿化不仅可以提高顶层建筑的舒适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而且可以贮存 2/3 的雨水,晴热天气雨水蒸发时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联合国环境署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城市屋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时,这个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含量将会下降 80%,热岛效应将彻底消失[6-8]。南京市区夏季绿化屋面与非绿化屋面温度比较,屋面绿化后的室内温度较未绿化的室内温度下降 3.2~5.1 ℃,屋顶温度可下降4~7 ℃,可使室内空调节电近20%,节能效果显著[9]。与此同时,种植屋面可以吸收 SO2、HF、Cl2、NH3等有害气体,降低灰尘数量达40%左右[7],杀灭空气中散布的各种细菌,提高空气清洁度;对噪声有吸附作用,最大减噪量可达10分贝;减弱暴雨过后的地表径流,对暴雨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为城市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生物多样化提供基础,给动植物种群创造新的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3 南京市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的多属性、多层次的体系,要求构建的模型既能全面反映轻型屋面绿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效益,还可以实行分级分层次处理,以适应不同侧面评价需要[10-14]。

(2)独立性原则。指标间应尽可能独立,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辅之以一些次要指标,尽量避免某单项功能指标的重复使用[10-13]。

(3) 可操作性和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应具有监测可操作性,且指标内容简单明了、概念明确、数据容易获取[13]。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3.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选择对于构建一个好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5]。轻型屋面绿化的结果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为了对系统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以南京市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评价为例,评价指标的筛选根据评价对象的结构、功能和区域特性,在咨询专家以及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缓和温度效应、增湿效应、雨水滞蓄率、平均风速改变率、滞尘效应、吸收有害气体、固碳释氧、降噪效应、植物种类多样性、植物存活率、乡土物种比例等指标。其中缓和温度效应主要考虑针对南京气候夏季高温天气多,冬季无采暖,可促进发挥建筑节能;雨水滞蓄率主要考虑针对南京的降雨特征,可为建立“海绵城市”提供一定的支撑;滞尘效应、吸收有害气体以及固碳释氧效应主要考虑南京大气环境特征,植物特有的属性可兼为城市居民呼吸提供洁净空气;降噪效应主要考虑南京拥有车辆较多以及其他噪音源也较多的情况;植物种类多样性、植物存活率以及乡土物种比例这3个指标主要考虑生态的稳定性以及维护成本的高低等。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既能反映整个系统的综合效益,又能反映各层次、各侧面生态功能;既有助于为城市发展制定绿化规划目标,又能提出易于操作、便于对照执行的具体准则。为此,根据南京市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选择原则,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如图 1所示。

第一级评价指标层即目标层,它可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模型获得,是反映系统生态综合效益的指标,显示轻型屋面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也是检验轻型屋面绿化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级由第一级评价指标层的3个支持指标—环境效益、系统稳定性、小气候效应构成。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环境方面,交通、城市建设、工厂和家庭生活等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屋面绿化在绿化造景的同时根据植物的特性,运用其自然净化功能,这对重建城市生存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环境效益指标应全面深入考虑绿化改善环境的作用机制,对其作用的大小进行正确地定位与评价。另外由于城市地形复杂、建筑密集、能耗大等原因,使得城市形成特有的某些有害气候现象,一定规模的绿化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小气候效应指标可考虑对各项气象因子的缓和程度,进而评价屋面绿化整体在影响城市区域大气热力状况中的作用原理与程度。考虑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受人类强烈干预,生态系统往往表现出物种数量减少,结构简单等特点,系统稳定性指标应考虑所建群落的稳定性,引入一定比例的乡土物种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立地条件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优势。

第三级评价指标层是通过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处理获得的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最低层,也是唯一可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的指标层。部分指标的测定如下。

(1) 吸收有害气体:可测定植物体中S、N的含量,计算植物吸S、N的量;同时监测大气中的有毒气体SO2、NOx、氮氢化合物的含量。

(2) 固碳释氧:可测定各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进行估算。

(3) 降噪:测定不同区域内不同时段的噪声。

(4) 滞尘效应:测定植物体表面的TSP、PM10,同时监测大气中的TSP、PM10。

(5) 乡土树种比例=乡土树种种类/绿化区域内所有树种种类(%)。

(6) 植物种类多样性:根据单位绿化空间中应用的植物种类、株数、面积等进行统计,可用 Simpson 指数或Shonnon-Weiner指标计算。

(7) 植物存活率:统计不同干旱胁迫下,植物存活个体数/绿化区域内所有树种个体。

(8) 雨水滞蓄率:可测定单位面积的土层厚度中土壤非毛管空隙度的含水量,以及不同雨量产生径流的滞后时间。

(9) 缓和温度效应:可测定绿化区域内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均温、室内外温度的变化、高温天气(>35 ℃)减少日数等。

(10) 增湿效应:测定绿化区域内空气湿度的变化。

(11) 平均风速改变率:测定平均风速的变化。

4 结 论

目前,南京市正在推广立体绿化建设,本研究根据南京市轻型屋面绿化现状,着眼于综合评价,构建了南京市轻型屋面绿化生态效益多层次指标体系,包括3个准则层及固碳释氧量、缓和温度效应等11个指标层,并为构建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模型作准备。进一步的研究将通过定量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与评估,科学研究生态效益,并参照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成果,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绿化目标,促进南京市绿化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萍,车伍,李俊奇.屋顶绿化改善城市环境效果分析[J].环境保护,2004(7):41-44.

[2] 马月萍,白淑媛.屋顶绿化设计与建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魏艳,赵慧恩.我国屋顶绿化建设的发展研究—以德国、北京为例对比分析[J] .林业科学, 2007, 43(4):95-101 .

[4] 孙程天,施炯,朱中华,等.城市屋面绿化的环境效益分析与推广之策[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8):96-100.

[5] 渥尔纳·皮特·库斯特. 德国屋顶花园绿化[J] .中国园林,2005(4):71-75.

[6] 赖晓峰.屋面绿化关键技术与应用[J] .建筑设计与装饰,2006(7):152-155.

[7] BRAD B. Evaluating rooftop and vertical gardens as an adaptation strategy for urban areas[M]. Ottawa,Canada: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9.

[8] DOUG B. Report on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costs of green roof technology for the city of Toronto[M]. Toronto: Hitesh Doshi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Ryerson University, 2005.

[9] 王亮,申玲,杜博.对我国城市建筑物屋面绿化的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6-917,966.

[10] 王珠娜,史玉虎,潘磊,等.层次分析法在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应用[J].湖北林业科技, 2007, 14(5): 1-4.

[11] 彭道黎,张志华,靳云燕.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指标体系的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 2006, 31(6): 16-19.

[12] 靳芳,鲁绍伟,余新晓,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3(2): 5-9.

[13] 杨斌,杨国州,张延东.运用层次分析发优选临夏北塬农田防护林树种[J].林业科学, 2006, 42(6): 49-55.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篇4

一、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目的。

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其目的在于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判断一个城市的用地水平如何, 找出制约其用地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从而对提高一个城市的用地综合效益有所帮助[1,2,3]。

(二)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原则。

1. 突出主导因素原则。

城市是一个大系统, 经济社会现象纷繁复杂, 因此, 对城市用地效益进行评价时, 必须抓住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对每一种用地效益的分析要突出主要的表征因素。

2. 综合分析原则。

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 这就需要用一系列指标来对其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单纯笼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指标不能反映出土地利用的每个层面。所以, 对三种用地效益进行综合研究, 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真实水平。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标准。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十分丰富, 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要素, 因而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全面性、可比性、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4,5,6]。

(四)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在一定空间、时间界限内对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经济效果的评价, 是构筑在各种影响因子之上的一个相对综合指标[1,2,3]。在上述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内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级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 即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总体目标;第二层为准则层, 包括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三层为指标层, 包括地均地区生产总值等18个指标[4,5,6]。

1. 经济效益指标的选取。

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评价是指在特定的评价目的下, 通过对城市土地质量及其使用效益在城市空间分布的差异情况进行调查, 再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评定, 确定其作为资产和生产要素加以利用经济效益的过程。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地均第二产业产值、建成区地均第三产业产值、单位面积工业用地总产值直接体现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体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潜力, 预示其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地均地方财政收入则通过税收从侧面体现了城市经济的总量和发展的健康程度。

2. 社会效益指标的选取。

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能否满足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和地均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收入直接体现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而人均建设用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道路使用面积和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则通过人均拥有的公共基础设施状况, 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3. 生态效益指标的选取。

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是评价一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在目前及较长时期内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体现了公众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追求和城市未来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直接体现了城市的绿化状况和生态水平;全年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百分比通过显示城市空气质量, 从侧面体现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浓度和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浓度作为空气质量中两个主要标准, 其浓度过高会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了城市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水平;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体现了工业企业的生产对城市水资源的友好程度。故本文选用以上指标来综合衡量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二、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一) 研究区概况。

石家庄市为河北省省会,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 冀中南经济区, 距首都北京283公里。位于北纬37°27’~38°47’, 东经113°30’~115°20’, 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寒暑悬殊, 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干湿期明显, 夏冬季长, 春秋季短。市区内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现已成为全国特大城市之一, 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核心城市, 全国重要的医药、纺织工业中心城市, 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华北重要商埠。

(二) 功效系数法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的众多方法中, 功效系数法相对成熟。它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建立的一种评价方法, 针对评价对象的复杂性, 从不同方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评分[7]。由于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因子存在于经济、社会和生态要素中, 参评指标具有多样性, 而该方法恰好能够满足土地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用地效益的要求, 故本文采用该方法进行评价。

三、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析

通过对近年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趋势分析, 可知近年间石家庄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总体上升趋势, 但由于综合效益指数每年的变化值不尽相同, 最终可以将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

波动阶段。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是从2002年末到2004年末, 阶段特点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指数变化有增有减, 变化量有大有小, 从少量降低到大量增长;三效益的协调度也呈现起伏变化。

2003年末综合效益指数出现了研究期限内唯一的一次降低。虽然组成综合效益指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经济效益指数的下降尤为明显。这主要是石家庄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面积的要求, 以及在石家庄市“十五”规划和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之下, 石家庄市建成区面积在2003年时有一次较大飞跃, 从118km2猛增至141 km2, 这就使得构成经济效益指数的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地均第三产业产值和地均地方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大幅下降, 从而使得综合效益明显降低。而在2004年末综合效益指数的强势反弹, 主要是受生态效益大幅增长的带动。从2002年开始, 石家庄市逐步实现拆除小锅炉、实现集中供暖的目标, 并在实施后的第三年显著成效。这之后的2003年又通过了《石家庄市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实施计划》。正是这些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使石家庄市在2004年末的生态环境指标有了大幅改善, 其中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浓度降低了近一倍, 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浓度也降低了30.8%, 全年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急剧增加了69天, 上升幅度高达32.7%。

(二) 第二阶段:

缓慢、减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是从2004年末到2007年末, 阶段特点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的变化呈现缓慢增长且增长率逐年递减趋势。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完结年, 2006年和2007年则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 这三年作为两个规划的过渡时期, 除了要保持之前的良好发展趋势, 更主要的是为“十一五”中后期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准备。为此石家庄市于2005年下发扩建烟尘控制区的通知, 并相继提出建设环城水系工程和建设环境保护四大体系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指明了前进方向。并于2005年9月30日开始进行石环公路的建设, 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始进行城市道路的整治, 以提高城市交通条件。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没有使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加速增长, 但都为石家庄市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第三阶段:

急剧、加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是从2007年末到近年, 阶段特点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的变化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2008年至今经过了前几年的准备, 同时为了让石家庄市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地政府进行了“三年大变样”工程, 加速了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加速增长。近几年综合效益指数的增长主要是靠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这得利于石家庄市对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和对建成区的科学规划, 在保证城市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 限制了建成区面积的无序扩张。而近年来综合效益指数的增长则主要是靠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 其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道路使用面积和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三项指标的急速增长。“三年大变样”期间石家庄市在大力集中改造旧城区和城中村的同时, 也兴建了许多高层住宅小区, 加大了原土地的容积率。另外, 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设也增加了总住房使用面积。这些措施都使得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近几年急剧增长。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 石家庄市通过一系列对城市道路建设的重大投资和加速提升公共交通设施的措施, 使得人均道路使用面积有了大幅增长, 公交车数量也激增。近年来,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项指数均达到研究期限内的最大值, 这显示出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工程已初见成效, 其中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幅超过生态效益, 表明“三年大变样”工程不仅只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起作用, 而且能够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来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四、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发展。

从宏观来看, 对城市土地不能盲目利用, 而应遵循科学的规划, 按计划发展, 并且还应协调好三者的关系。这期间综合效益处于第二阶段, 即缓慢、减速、增长阶段;而至今协调度稳步上升, 这期间综合效益处于第三阶段, 即急剧、加速、增长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三效益的协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时, 综合效益才能保持快速增长。为此科学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必不可少, 其内容也应严格执行,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为规划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 应加大空气污染的防治力度。

空气污染虽然只是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但是其产生源自工业废气和交通工具的尾气, 而工业和交通又分别作为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 空气污染涉及到评价体系中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 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有一定的影响。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 石家庄市通过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升级, 建设空气质量监控体系, 使得市区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浓度逐年下降, 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浓度也得到了明显控制。但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浓度在近年出现了反弹, 这与近些年不断增加的私家车和日渐拥挤的交通环境有关, 大量私家车的使用和堵车时排放的大量尾气加大了空气污染的治理难度。为此就需要严格检测私家车的尾气污染程度, 对不合格的车辆进行处罚并限期维修, 并增加公交数量和运行路线, 便于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同时也要加强城市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体系、城市快速路和交通微循环体系, 以此解决交通堵塞的“城市病”。

(三) 应正确处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从本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来看, “三年大变样”工程对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三年大变样”期间石家庄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项目, 其中城中村改造工程尤为引人注目, 这项工程不仅提升了石家庄市的市容和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 同时也使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提升, 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问题。一是应处理好被拆迁户的安置和补偿问题, 只有正确解决好这两大问题, 才能开始城中村的拆迁和建设工程, 在工作中要严禁强拆行为的出现, 补偿也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确保被拆迁户的经济利益。二是要科学规划改造区的各项建设, 改善村 (居) 民居住环境, 增加道路绿化用地, 繁荣商贸服务产业, 提升沿街景观形象。三是要加强新建小区的管理工作, 由于被拆迁户一般能够得到多套回迁房, 而这些回迁房多用于出租, 这就使得小区的流动人口数量较多, 所以必须对外来人口进行严格登记, 避免治安问题的出现。

五、结语

在“十二五”规划这一新时期, 石家庄市只有通过继续实行符合自身城市土地利用特点的政策和项目, 紧密结合本市资源、环境、特点, 确定城市功能定位, 统一规划、综合策划、规划和策划先行的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体系, 集约使用土地, 保护生态环境, 加大各类污染的治理程度, 提高城市建设投入的综合效果, 加强提升公民素质的教育, 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标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使得评价指标具有多样性, 故本文的评价体系不可能将全部的指标涵括, 且在研究年限内, 由于有些指标数据无法在统计年鉴或政府公报中找到, 故本文只能舍弃了个别指标。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 本文的评价结果难免会有失偏颇, 甚至会出现运用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评价所得的结果与其他指标体系所得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本文旨在对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定性评价, 找出其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所以指标体系不同造成评价结果的差异对本文没有太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屈援, 王雪莲, 汪波.城市土地利用及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市问题, 2007, 3:36~40

[2].石晓平, 曲福田.中国东西中部地区土地配置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27~32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刘喜广, 刘朝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91~95

[5].黄奕龙, 王仰麟等.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城际比较[J].热带地理, 2006, 2:146~150

[6].终香宁, 杨钢桥, 李四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53~57

项目建设效益评价报告 篇5

建设项目效益评价报告

近年来,我县将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农业建设、城镇化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以生态家园为主线,富民增收为核心,奋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七工村秸秆气化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农村生态、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秸秆气化工程建设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93.6万元,中央投资180.46万元,地方配套113.14万元(农户民工建勤、投工投劳部分)。根据项目设计,完成新建秸秆气化站1座,架设管网28400米,集中供气用户245户。

二、项目建设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运行经济效益:

1、运行成本

(1)原料费:每户日用气量5 m,全村300户,日用气量1500 m。年用气量为54万m。按每公斤干物质原料产2m3333燃气计,每年需270吨干物质原料,收购原料含水量按27%计,每年需收购370吨原料。原料收购价按200元/吨计,全年需原料费:200元/吨×370吨=7.4万元。

(2)电费:为满足300户用气需要,需1套500型气化机组,每套机组装机容量为22kw+5.5kw+3kw+0.75+0.1=31.35kw。每天运行3小时,每天用电量94.05kwh。照明用电1kwh,合计每天用电量为95.05kwh。年用电量为95.05kwh/天×365天=34693.25kwh。每1kwh电价按1元计,每年需电费为1元/kwh×34693.25kwh=34693.25元=3.47万元。

(3)人工费:气化站需2人管理运行,每人年薪1.2万元,年需人工费2.4万元。

(4)维修费:每套机组年维修费按500元计。

每年运行总成本为7.4万元+3.47万元+1.2万元+0.1万元=12.17万元。

单位燃气成本为12.17万元/54万m=0.225元/m。

2、燃气销售收入

年售气量54万m,燃气销售价格按0.40元计,年销售总收入为0.40元/m×54万m=21.6元;

3、年盈利

销售收入-年总成本=21.6万元-12.17万元=9.43万元。

(二)运行节能效益

经实验一立方米秸秆燃气相当于是0.6公斤标准煤,这样一个气化站每年可节约原煤近300吨。

(三)社会效益

一是节约了能源,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使秸秆变废为宝。二是改善了农民的人居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缩小了城乡3333

3差别,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三是保护了环境,有效的解决了农村的三堆问题。四是为我国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

三、项目运行效益分析及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秸秆气化项目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项目的实施确实改善和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户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秸秆气化工程,带动农户改造厨房对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产生可燃气体,既可解决烧水做饭等日常生活用燃料问题,农作物长期堆积腐烂造成的环境影响,显著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同时降低了对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减少了秸秆焚烧,减轻了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增加农业生产能力。

二、为农民提供优质能源,减少日常开支。据计算,每公斤秸秆可产生2立方秸秆气,供气成本约为0.13元,每户农民日耗气量5-6立方,每月仅需20多元,比燃煤节约40%,比用石油液化气节约64%,真正实现了能源使用方便、卫生、环保、节能、节约开支,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三、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短期内低成本地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改善人居环境,阻断疫病

传染源,使农村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四、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通过本次问卷调查,98%以上的农户认为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实对“三农”问题给予极大的关心,从根本上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该项目成为受益农户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这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和谐的重要举措。

四、秸秆气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资金中地方配套比例偏高,地方财政负担较重。秸秆气化项目地方配套比例达项目总投资的39%以上,为中央财政投资额的65%,在目前瓜州县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存在困难,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二)秸秆气化站项目财政补助比例偏低,项目推广受限。秸秆气化站实行集中供气,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卫生、省钱的优质新能源,为农村秸秆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减少了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但财政补助资金仅占总投入的61%,瓜州县大部分农村资金紧张,无法落实配套资金,项目申报受限制,从而使秸秆气化站项目不能全面推广,秸秆焚烧现象得不到根治。

(三)后期服务优惠政策不到位。秸秆气化项目的受益主体为农民,秸秆气化站的运行是非盈利的,具有公益性,但后期维护不到位,虽然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前期工作开展并不顺利,部分农户使用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维护。

(四)农户冬季取暖习惯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瓜州县冬季温度较低,具有冬季生炉取暖的习惯,且取暖期长达5月(11月—4月),正常运行时间每年近7个月,增加了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探析 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美化城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77-1

1 如何看待城市园林绿地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对城市进行的园林绿化不但能美化城市,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市民素质。能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避难水平。

1.1 园林绿化能够美化城市

在现今的城市中,高楼林立形成了十分壮观的建筑群,而园林绿化能够给钢筋混凝土带来一片生气。只有这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加明快地勾画出城市的轮廓,建设成为园林街、花园式广场和绿色地带。尤其在城市中临近建立园林绿化带,能够更好地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在街道及广场进行园林绿化,既有利于衬托建筑和增加城市的美观,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园林街道,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工作。

1.2 陶冶情操

城市园林中的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和形象,人们可以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也可使紧张工作的人们在这里得到放松,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使人们满足对感情生活、道德修养的追求,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热情。据有关资料报道,在绿色优美的环境中劳动,效率可提高15%~35%。事故减少40%~50%。人在绿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次数比在城市空地中每分钟减少4~8次。我国幅员辽阔,风景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城市郊区的自然风景名胜区,这些城市园林绿地可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

1.3 防灾避难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灾避难、有效保护人民生活财产安全的作用。第一,园林绿化植物具有十分发达的根系,生长在山坡上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第二,为城市建立起一道天然的自然屏障,有效防止和减轻台风的侵袭。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城市边际的防风林可以降低风速高达20%,在夏季可以有效降低风速55%~78%。在自然降水的季节,将有15%~40%的水量被树冠截留或蒸发,有5%~10%的水量被地表蒸发。第三,园林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能够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降低有害物质的传播。

2 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意义

城市绿地被人们称为“城市的肺脏”,城市绿地既能调整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既可以促进城市通风,又可以减少大风带来的灾害,降低城市中的噪音。

2.1 城市肺脏的功能

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所排放的废水、废气,空气粉尘和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严重影响生活环境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时候人们会发生头痛、耳鸣等症状。如果有足够的园林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就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释放出大量氧气,从而促进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状态,使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2.2 有效调节温度和城市环境湿度

城市园林绿化中种植的树木可以为夏季的游人遮风挡雨,避开阳光的直射作用,调节温度。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夏天树木下的温度要比旷地低3℃~5℃之多。园林绿地的温度要比空旷地面温度低8℃~15℃之间,比柏油路温度低6℃~18℃。在冬季,因为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所以其相对温度提高8%~18.5%,空气中湿度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们所在城市的小气候,让人们有了更加舒适的生理感受。

2.3 城市园林绿化利于杀菌和净化空气

现今的城市空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二氧化碳污染尤为突出。它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性。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据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园林植物都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一棵松树一天可以从1平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2毫克的二氧化碳。同时,园林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飘尘。这些粉尘不仅是传染疾病的载体,而且会随着呼吸直接进入人们体内,带来各种传染病。我们通过合理种植各类植物,这样就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有效阻碍粉尘的传播。减少人们通过呼吸感染疾病的几率。

3 城市园林的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为城市提供的公益数量和质量,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园林收取的门票和服务所得到的经济收入;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园林绿化得到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是建设管理的出发点,如上海园林上下所有部门1988年直接经济效益是经营文化娱乐活动,9个直属公园收入为188.2万元;植物园服务台社营业额达130.2万元;动物园服务社营业额为461.4万元。在间接经济效益上,1988年上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为4877.7公顷,若其生产12吨氧气,则其价值为11706.5万元。再如日本,1972年在其国土面积上有64%覆盖着森林。供给氧气5200万吨,总金额为129000亿日元,等于1972年全国经济预算。

4 结论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其效益是综合的和长期的。园林绿化为我们组建了一个完整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保证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说,它是人类的财富,我们要大力推广、建设城市园林绿地,为子孙、为人类造福。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篇7

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劳动成果与产生这些成果所消耗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与计算,一般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盈利和营运能力的指标来进行指标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这些指标可以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经济效益;销售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从经济效益指标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可以从活劳动效果来反映经济效益。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中国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研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不但能反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程度也能反映江苏省13 城市的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本文选取了2008—2011 年江苏13 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数据来源与2008—2011 年《江苏统计年鉴》,2008—2011 年江苏13 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指标的选择与确定。本文选取人均利润率、人均主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来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

(1)人均利润:人均利润反映了表明企业每个职工平均获利水平。人均利润率越高,说明每个职工创利越多,贡献越大,所以,又称人均贡献率。它既是考核企业利润水平的指标,也是考核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2)人均主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人均主营业收入一定程度了反映了企业盈利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核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3)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就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4)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反映投入产出的效果。(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净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3.模型计算。熵值与熵权的计算:本文选取江苏省13 城市2009—2011 年的技术创新能力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方法评价模型的步骤的计算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得到各指标的熵权后,再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江苏省13城市企业经济效益排名,通过对江苏省13 城市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排序,得到了江苏省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情况,可以直观了解各地市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情况。

由六项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全员劳动生产率所占的权重最大,全员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其次,人均利润率在在企业经济效益中所占的权重也比较大,达到18.67%,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第二大影响因素,人均利润率体现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要注重提高企业的人均利润率。再次,人均主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都在企业经济效益中所占权重比较大,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江苏省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

把江苏省13 城市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做一下分类,发现江苏省13 城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总体来说,江苏省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呈现从南到北递减的规律。苏南处于领头羊地位,苏中企业经济崛起,苏北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苏南地区的南京、无锡、苏州的企业经济效益在江苏省13 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苏中和苏北地区的企业经济效益开始异军突起,南通市、泰州市企业经济效益在全省13 城市中也去得了不错的成绩,说明江苏省正在采取的“苏中崛起”的战略取向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苏北地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率提高很快,正在高速发展。苏南的几个城市中,无锡市、南京市、苏州市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在全省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的前三位。无锡市在2009—2011 年发展势头良好,一直处在第一位的位置,其次是苏州市和南京市,苏州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城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近年发展良好。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条件,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处在江苏省13 城市的前列。泰州市和南通市抓住了发展机遇,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成功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跨越式创新发展之路,泰州和南通与苏南地区之间的联系趋紧密,促进了各要素流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迅猛,成为除了无锡、苏州、南京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两个城市。常州市和镇江市企业经济效益处在江苏省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排名中属于中等水平。苏北整体的企业经济效益在江苏省13 个城市中,处于末尾的位置,其中徐州市企业经济效益在苏北5 个城市中属于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城市,其余的连云港市、盐城市、宿迁市、淮安市的企业经济效益在2009—2011 年这三年中一直处在江苏省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后四位,经济效益在13 城市中发展的并不是很快。

2. 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从2009—2011 年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说明13 城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处于良性发展的势头,发展良好。由江苏省13 城市2009—2011 年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来看,2009—2011 年这三年中,宿迁市的工业企业人均利润增长率在13 城市中排名最高,达到97.1%,苏州市增长率最低只有37.3%。总体来说,苏北五市的工业企业人均利润增长率都超过80%,说明苏北五市人均利润正在高速增长。

3. 13 城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距明显。总体来说,江苏省13 城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2009年,无锡市得分最高,得到0.667 的分数,而得分最低的淮安市仅仅得到0.318 的分数,无锡的得分是淮安的两倍还多。这种差距到了2011 年,无锡市的得分为0.87,淮安市的得分为0.464,差距依然很大。总体来说,苏南和苏北城市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异显著,苏中正在崛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三、政策建议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2.江苏省13 城市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比较好,但是区域间发展差距还是很大,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扶持苏中、苏北地区企业的政策,帮助苏北、苏中地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摘要: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找寻到更全面地、更科学地分析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各自存在的潜在问题,调整管理政策,提高经济效益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运用熵权法对江苏省13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篇8

前 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 城市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 城市的建设也加大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这就带动了城市物流输入输出量的扩大。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功能分布日趋成熟, 城市圈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 物流需求与供给在原有空间上和模式上受到制约, 物流设施的扩大化和外迁, 货运、仓储经营者延伸出更为复杂的综合化的物流服务, 专业化的第三方抑或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越来越多, 城市物流节点成为了城市物流输入、输出的枢纽以及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集聚点。城市物流节点的效益评价是城市物流经营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物流节点的效益评价问题不仅关系到单个物流节点的发展前途, 还影响着整个城市物流系统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工商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因此, 只有对城市物流节点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 才能为城市物流进一步改善其经营管理指明正确的方向。

物流节点经营目标的实现, 仅仅依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难以保证的。城市物流节点效益评价系统旨在通过对多方面指标的评价分析, 使城市物流管理者清楚地看到物流节点的实际水平, 发现物流节点经营发展中的问题, 帮助决策者按照经济和社会利益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城市物流节点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 物流经济发展迅速, 物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领域日益得到重视。不同的研究者从区域物流、企业物流等不同层面对于物流活动的水平和绩效进行了分析, 如金江军 (2003)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物流评价指标体系[1], 孙宏岭等 (2001) 从企业物流活动的角度出发对物流绩效进行了分析[2], Ross和Droge (2002) 、陶经辉等 (2005) 分别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来分析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绩效[3,4]。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城市物流节点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因此, 本文将根据城市物流节点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特点, 分别应用数据包络法 (DEA) 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评价城市物流节点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结合物流园区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1 数据包络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

2.1 数据包络法

数据包络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是用于评价一组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部门相对有效性的多目标决策方法。DEA不需要确定投入产出关系的任何形式的表达式, 具有黑箱类型研究方法的内在客观性特点。当决策单元 (DMU, Decision-Making Units) 的类型相似、投入和产出指标界定较清晰时, 选择DEA方法比较适合[4,5]。事实证明DEA对非纯赢利部门的评价也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DEA方法与物流节点兼有赢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非常匹配。

DEA评价中常用的模型有C2R模型, 用于评价决策单元之间的综合相对有效性, 包括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构建第j0个决策单元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的C2R模型, 对于线性规划问题Dε, 通过θ0=0且s+=0, s-=0条件判断DMU是否为DEA有效, 另外可通过1θi=1nλi=1条件来判断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情况。对第j0个决策单元, 需要单纯评价其技术有效性, 必须建立单纯用于评价部门或企业间的技术有效性的C2GS2模型, 通过σ=1判断其是否综合有效, 对于非综合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输入和输出调整[6]。

DEA评价模型剔除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 其结果不仅能判断被评价的DMU哪些是生产效率相对有效, 哪些是非有效, 而且对于非有效的DMU, 还给出了调整改进的方向。其缺点是对于相对有效的DMU不能给出一个排序, 因为在一次评价中, 通常有多个DMU是相对有效的, 也有多个DMU是相对非有效的, 而同样是相对有效的DMU可能在投入和产出上相差甚远。因此在本文中, 采用Andersen和Petersen (1993) 对DEA模型的改进建议, 对Dε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将当前评价单元从等式左侧的求和计算中去掉, 这样构成前沿面的有效单元的有效系数值就会超过1, 从而为对所有的有效单元进行排序提供了可能[7]。

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物流节点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系统, 同时具有灰色系统的特点, 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 因此可以采用借助灰色系统的理论来研究物流节点的评价问题。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在不完全信息中, 对所要分析研究的各因素, 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 在随机的因素序列间, 找出它们的关联性, 发现主要矛盾, 找到主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8]。灰色关联分析具有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 样本数目要求较少等优点, 便于广泛应用。

灰色关联分析根据被评对象的各项指标值构成序列, 对原始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是由计算序差矩阵得到关联系数矩阵, 通过参考序列X0与比较序列Xi关联程度r0i大小的判断, 获得评价结果。

3 城市物流节点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城市物流节点的相关研究表明, 物流节点除了运输和配送的组织和管理、集中储存、包装与流通加工、中转换装与集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综合服务等微观物流功能外, 还具有集散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物流控制中心三大系统效用功能, 此外城市物流节点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聚集和周边社会环境产生作用[9,10]。

由于城市物流节点兼具企业性和公益性, 因此, 本文把城市物流节点的效益分为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在其效益评价中, 这两大效益在城市物流节点总效益中的重要性是随着物流节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的。一般来说, 社会效益的重要性随着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而递增, 经营效益的重要性随着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而递减。因此, 对于物流节点的效益评价必须按照城市物流节点的不同类型, 即按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来确定其效益评价指标。以下以某物流园区为例, 分析物流园区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

3.1 物流园区经营效益评价指标

物流园区不是物流经营的主体, 而是多个物流中心的空间集聚载体, 是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平台。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是入园企业, 包括物流企业, 各类工商企业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所以对物流园区的经营效益的评价除了财务指标之外, 更多的是要考虑入园企业的发展状况, 物流园区对入园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等[11,12]。另外园区的资源利用程度与前述指标相对独立, 应单独列出 (如表1所示) 。

3.1.1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始终是衡量物流园区经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作为物流系统基础设施的物流园区具有公益性的一面, 相对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财务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的权重应该有所下降。本文选择了资本收益率、收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4个指标来评价物流园区经营财务状况。

3.1.2 园区企业情况

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物流园区物流服务功能是通过为园内的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来体现的。因此, 物流园区的实力情况基本可以通过入园企业的状况体现出来。入园企业的状况指标可以分为现状和发展趋势两类指标, 分别包括企业数量、总收入、总利润和总收入增长率。

3.1.3 企业服务

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包括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等都是物流园区的客户。物流园区提供的客户服务评价可以通过园区企业满意度、园区企业忠诚度、新入园企业数量、新入园企业资产等指标来体现。

3.1.4 园区资源

物流园区的建设可以适度超前, 但同时需要注意实用、适用。因此, 在园区资源利用方面, 通过地产利用率、公用设备利用率、设备的适用性这3个指标可以较好得到体现。

注:表中的园区企业包括进驻园区的物流企业以及工商企业的物流作业部门。

3.2 物流园区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城市物流节点社会效益是指在物流节点经营评价中没有反映出来的效益, 是城市物流节点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及所作的贡献[13]。本文认为, 城市物流节点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可分为两大类,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两大类又设置若干指标进行评价。同样以物流园区为例, 具体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其中, 社会贡献率用于衡量物流节点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者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包括员工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各种税收以及净利润。社会累积率用于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二级指标中, 除前4个指标其余均为定性指标, 可以采用标杆对比法给出评价值, 分值范围为0~10。

4 实例分析

4.1 数据包络法在城市物流节点经营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DEA对评价指标选择有其特殊性, 其评价依据是决策单元的一组投入指标数据和一组产出指标数据。基于前面构建的物流园区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输入、输出进行指标的重新组合, 得到符合规则的指标体系。

以下应用DEA方法对某城市物流园区经营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计算简便, 在前面物流园区经营效益指标体系中仅选取用地面积、营运成本、园区资产3个输入指标, 以及园区营业收入、入园企业总营业收入、入园企业满意度3个输出指标。表3和表4分别是某8个同类型物流园区 (8个DMU) 对于这3个输入指标和3个输出指标的数据。

对上面的数据采用C2R模型计算, 解8个线性规划问题, 可得到表5的计算结果。

由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DMU1, DMU2, DMU4, DMU5, DMU6, DMU7等6园区达到DEA有效, 说明这6个物流园区的经营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2) DMU3为DEA无效, 说明第3个物流园区的经营既不是技术有效, 也不是规模有效。通过调整投入产出指标, DMU的输入X3由 (120, 62, 880) 调整为 (117.16, 61.71, 875.91) , 由于S+=0, 所以输出Y3不变, 仍为 (85, 1050, 86) 。由于这一组物流园区的经营状况比较相似, 调整较小, 1θi=18λi=0.9788, 说明规模收益递增。 (3) DMU8为弱DEA有效, 说明第8个物流园区不是同时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根据C2GS2模型进一步判断DMU8技术有效性, 算出相对效率值σ=1, 说明DMU8为技术有效而规模无效。同样, 把DMU的输入 (350, 210, 3000) 调整为 (240, 180, 3000) , 输出 (305, 4200, 83) 调整为 (307.2 , 4200, 96) 。

(4) 计算1θi=18λi, 可以进一步得到各物流园区规模有效方面的信息。由表5最后一列可知, 第1、2、4、5、6、7个物流园区在目前的产出条件下, 投入规模处于合适水平。而第3个物流园区为规模收益递增, 第8个物流园区为规模收益递减。

根据Andersen与Petersen (1993) 的改进模型, 重新对8个DEA决策单元进行评价, 得到表6所示的有效系数和最终排名结果。

从上面的评价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DEA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适用于多指标输入和多指标输出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不需要确定物流园区投入产出关系的表达式, 可以客观地对物流园区经营效益作出评价。

4.2灰色关联分析在城市物流节点社会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以下同样以物流园区为例,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表7是3个物流园区12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f1到f12分别表示表2中的12个二级指标。X0为理想物流园区, 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序列。X1, X2, X3是待评价的物流园区。根据原始数据, 进行无量纲化, 得到表8。表9为计算所得的序差矩阵和关联系数。

最终评价结果如表10所示。不论分辨系数ρ取值0.5还是0.4, 排序结果都不变, 第3个物流园区X3与理想物流园区X0的关联度最大, 说明第3个物流园区的社会效益最好。另外, 当ρ取0.4时, 各物流园区与X0的关联度的差距有所拉大, 说明ρ变小时, 评价结果的区分能力得到提高。

5 结论

本文分析了城市物流节点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物流园区为例构建了物流园区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 并结合实例分别应用数据包络法 (DEA) 和灰色关联分析对物流园区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 DEA具有黑箱类型方法的内在客观性特点, 适用于城市物流节点的经营效益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城市物流节点社会效益评价中, 对于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 适合物流节点社会效益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 在城市物流节点效益评价过程中, 综合应用DEA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较为有效的。科学评价城市物流节点的发展效益, 对城市物流能力的健康发展, 城市物资流通效率的提升,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篇9

1 轨道交通效益指标分析与计算

1.1 节省乘客出行时间效益

轨道交通可以缩短乘客的出行时间,而乘客则可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从事社会生产和其他的社会或个人活动,产生社会效益。由于非工作客流在出行时间上的节省并不产生新的社会财富,所以应尽量考虑工作时间客流,根据经验分析,其中大部分应该是通勤客流。基于以上分析,轨道交通系统年度节省乘客出行时间的效益可按下式计算:

E1——年度工作出行乘客时间节省效益(万元/年)

p——年度工作出行乘客人次(人次/年)

t节——工作出行乘客人均每次出行节约时间(小时/人次)

φ——工作时间利用系数

G——小时国民收入值(元/小时)

1.2 减轻交通疲劳的效益

交通疲劳是指在拥挤、无座等不舒适的乘车条件下长时间乘车引起的人体不适反应。人在疲劳状态下,会产生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从而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轨道交通快速、舒适的优越性,有助于减轻交通疲劳,从而保持或提高乘客工作的劳动生产率。

E2——年度减轻交通疲劳效益(万元/年)

H——工作出行乘客法定年工作小时(小时/人)

γ——交通疲劳折减工作系数

1.3 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效益

轨道交通系统的建成,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特别是地铁车站附近的土地增值,交通的便利,能够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带动房地产、商业区和广告业的迅速发展,波及其他商业产生经济效益。

E3——年度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效益(万元/年)

G净——轨道交通系统建成运营后,沿线地区年度国民收入净增加值(万元/年)

I轨道——轨道交通系统投资(亿元)

I地总——包括轨道交通系统投资在内的沿线地区投资总额(亿元)

μ——轨道交通系统投资对沿线地区国民收入净增加值的贡献率增量系数

1.4 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独立的路权专用的交通体系,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比地面道路交通小得多。同时,由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其方便、快捷的显著优势,使得乘客出行选择交通方式的种类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分流,使得城市交通方式特别是公路的车辆数量和旅客人数的减少,客观上降低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E4——年度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年)

N,N/——有无轨道交通系统时的交通事故次数(次/年)

Cr——平均每次交通事故经济损失(万元/次)

∑Cg——轨道交通系统年度行车事故经济损失(万元/年)

2 模糊综合评判

对于一个城市是否需要建设轨道交通,其在前期进行科学论证时期,从效益方面必然应考虑上述效益因素。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灵活、变动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更能满足实践要求,能够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和合理。由于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常常带有模糊性,因此,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取得的评判效果较好。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评判,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U={u1,u2,…,un},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评判集V={v1,v2,…,vm},即等级的集合。

(3)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即建立一个从U到F V的模糊映射:

由f可诱导出模糊关系R,得到模糊矩阵,即单因素评价矩阵R:

于是(U,V,R)就构成了一个综合评判空间。

(4)综合评判:

由于对U中各因素有不同的侧重,需要对每个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它可以表示为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a1,a2,…,an),并规定:

在R与A求出之后,则综合评判为:

B=Ao R

记B=(b1,b2,…,bm),它是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

如果评判结果,应将它归一化。

3 算例

某城市,在是否修建地铁的前期论证中,请咨询公司对修建地铁的4个效益方面进行测评打分,以期得出地铁修建的初期可行性论证。专家经考察计算后对各项效益指标打分,如表1。

因而可以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

设权重系数分配为:

得出综合评判如下:

由于计算结果,所以对结果不必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结论是在该城市修建地铁的效益评价效果最好。

摘要:文章在我国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背景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决策理论中的综合评判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修建的效果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一级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例证分析,证明了该评判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FUZZY,城市轨道交通,评价

参考文献

[1]肖位枢.模糊数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

浅谈园林城市绿化效益 篇10

随着城市建设向生态、绿色、环保型发展, 园林城市绿化也成为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发展, 人们对这一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1.1 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功能

(1) 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城市人口比较集中, 加上各种机动车辆和工矿企业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 使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而城市绿地栽植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据测算, 通常1hm2的阔叶树林, 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t二氧化碳, 释放出750kg氧。 (2) 提高空气湿度。绿色植物具有吸热、遮荫和蒸发水分的作用, 可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人测定, 夏季沥青路面地表空气相对湿度为37%, 而草地上空为50%, 公园的湿度比城市中其它地方高27%。由于树木的强大蒸腾作用, 使空气中水气增多, 空气湿润, 使绿化地面湿度比非绿化区高很多。 (3) 调节气温。由于树荫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 且消耗热量用以蒸发从树根部吸收的水分, 所以树荫内外湿温差可达3~5℃, 较建筑物集中的地区低许多。

1.2 城市绿化的环境保护功能

(1) 吸收有害气体。许多树木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 特别是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的吸收。 (2) 滞尘降尘。城市绿化减低灰尘的作用表现在2方面, 一方面由于树木可降低风速, 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树木枝、叶表面不平, 多绒毛, 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 又可吸附大量的飘尘。 (3) 监测环境污染。有的植物在受到大气污染时, 叶片上会出现伤斑, 有的将导致其生长量减少、植株矮小, 有的植物吸收污染物质后某些成分发生变化。

1.3 城市绿化的景观美化功能

绿化植物组成的构图和随季相变化的道路绿化, 可使人产生美感。绿色植物本身可以装饰、改善其它景物的外观, 减弱一般建筑物给人们的沉闷感, 柔化其刻板的线条。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树木花草引进城市, 不仅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 美化人居环境, 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而且还能产生大量负离子,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1.4 城市绿化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功能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然具有鲜明的城市绿化风格特点。城市绿化能够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大力加强富含人文、地域特点的城市绿化建设, 使公园、广场、绿地充满丰富多样、高品位的文化内涵, 将使整座城市的格调和档次得以提升。

2 城市绿化工程的特点

(1) 养护管理的长期性。只有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 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和良好长势, 否则, 难以达到生态园林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 (2) 营造工程的艺术美。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 其景观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给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和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3 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绿地的生态效益是首要。它直接与人类健康水平和平均寿命相关。人要健康长寿首先要着眼于生存的环境而不仅是要服用药品。据法国测定, 百货商店每1m3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 而公园内每1m3空气中只含菌100个。根据上海园林科学研究所测定, 树木的减尘率是30.8%~52%。园林和绿地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现代社会活动组织到公共绿地中去。大城市里高楼林立, 车行如梭, 烟尘弥漫, 工作节奏很快, 易使人产生压抑感, 将美丽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 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 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 并美化人居环境、加速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充分体现了社会效益。

4 如何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

首先, 发展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间, 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 美化了环境, 还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墙面绿化可保护墙体结构和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 增加空气负离子, 减少粉尘和噪声。其次, 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草坪发展越来越快, 甚至大有以草代树之势, 这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草坪层厚度非常小, 其绿量少, 生态功能弱、种植及维护费用高, 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而茂密森林层厚度非常高, 绿量差别明显。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 应多造乔木混交林和乔、灌、草混交复层林, 改善植物空间结构, 向立体空间要绿量和效益。

5 制定好城市园林规划来提高城市绿化效益

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时, 一是要保护好城镇的自然面貌, 尤其是要保护好有绿化基础和潜力的山体、水体;二是各类建设要按规划预留足够的绿化用地;三是在规划城镇景观时, 应把绿化作为重要内容。做好园林的绿化工作, 尊重大自然, 强化城市生态园林的生态概念, 走出园林的绿化误区, 共同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碧燕.如何搞好新时期的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与设计, 2007 (6)

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效益探讨 篇11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效益;探讨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各级地市都在向大城市框架看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采取各类措施。城市园林是城市中间的一个纯自然场所,能有效调节城市的生态并改善城市的环境。由于城市绿地的面积有限,如果单纯追求城市绿化的景观效益而对其生态效益未加重视,就会失去改善生态效益的目的。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思考如何建设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必须以生态效益为主导,其次才是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园林绿化的建设理念中要强调回归自然的重要性,保证生物的丰富性,从而达到优化生态环境的目标。园林又是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生态角度讲,园林设计应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把城市的生态负效应尽量得以补偿。园林设计中生态原则应用的最终目的为:与良好的生态过程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而产出达到最大。生态效益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在城市区域或规划区域之内由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的系统,是城市公园、道路绿化、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附属绿地、小区环境绿地、防护林以及风景名胜绿地等构成的稳定绿色城市环境体系。一般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休闲要求以及组织城市景观等作用,而且应该具备系统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农业、林业、水源、环保和游憩绿地的布局;(2)少占农田的原则,在保证植物自然生长的条件下,将城市建筑之间的琐碎地形和非农地充分利用起来规划成绿地,从而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3)将城市的绿地板块加以合理的利用,形成有效的绿色空间网络结构;(4)将城市景观规划与植物多样性充分结合起来,使景观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人文特色。

二、园林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

(一)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城市绿化不仅表现在绿地面积的增长,而且要对城市环境有美化的效果,使城市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感。园林绿化不只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城市环境设计的重中之重。园林是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是他们绝不可少的户外生活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提供给他们丰富的活动空间。一个空间可以开辟不同的使用方式,每一类型的人群对绿地都有特定的使用方式,在不同的季节、一天内的不同时段人们对同一绿地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一个空间多种用途,可提高园林空间的利用率和适应性,充分服务于人。因此,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园林绿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气候条件及空气质量加以改善。园林绿化可以加强城市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具有降温增湿、净化空气以及杀菌的作用。

(2)绿化建设可以促进旧城的改造。建设市中心大型绿地,可以改善居民以前拥挤的生活环境,将改造旧城理念与建设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于市民和政府都是有利无弊的好事。

(二)提高城市的绿化效益

(1)垂直绿化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空间和土地,在较短时间内就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不仅美化环境,而且对人民居住环境质量加以改善。对墙面进行绿化不仅可以加强墙体结构的安全保障,而且能有效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并保证空气质量。

(2)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开放的速度加快,草坪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逐渐出现以草代树的趋势,这是有悖于生态规律的。同乔木和灌木相比,草坪不仅厚度小、绿化量较少,而且生态功能较弱、种植和保养的成本较高,不利于生物丰富性保护,“以草代树”的建设方法,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但是在茂密的森林中其生态功能就较强。在城市绿地规划时,除非广场等必要的地方,其他空间应该加大种植乔木和灌木,这样可以对植物的空间结构加以改善,而且能提高立体空间的绿化效益。

(3)目前,园林绿化的发展已经使人们认识到独立封闭的城区绿化不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只有突破城区界限,实现城郊绿化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绿量的大规模组合,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城市园林规划。首先,城市园林必须要整体布局、统筹安排并实行分批建设。在规划远期绿地时,要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不仅要估算出将来的绿地和已建面积的比例,而且要综合考虑人口和绿地的增长率,并预留必要的空间作为未来的公园、道路、县域范围建设,将大地绿化进行分批实施,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其次,规划园林绿化必须引进相应的人才。只有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高级园林技术的人才,才能做好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并实现城市绿化布局的合理性。园林部门加强绿化技术的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最后,城市园林绿化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建设城市绿化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公益事业,只有强大的政府行为支持才能正常運作,因此,在中小城市应该建立绿化执法队伍来保证绿化的成果。

三、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效益的措施

(一)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重视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开始向大城市的框架模式学习,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而园林绿化作为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极大程度改善环境。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让当地居民更加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并积极配合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另外,在设计园林绿化时应该将当地人文特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加强园林的垂直绿化发展

加强园林的垂直绿化可以使城市的土地和空间充分利用,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为保证我国园林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关键性技术的引进,例如应用比较广泛且急需的垂直园林绿化。设计小区的园林绿化时不仅要设立草地和花坛,而且要追求更高的标准和质量。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将园林景观同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园林绿化的垂直发展,同时扩大绿化效益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实现园林绿化发展的多样性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该加大乔木和灌木等绿化植物的利用,建造更多混合植物的复合园林,追求立体空间的绿化量扩大及生态效益的提高。另外,在设计园林绿化时要突破独立封闭的城区环境,实现园林绿化向大环境方向的发展。要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就必须实现园林绿化的城郊一体化发展,并科学搭配园林中的各类植物,实现整体环境的大绿化,最终实现人与环境在更大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园林绿化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为满足人们对环保绿化的要求,就应该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在保证园林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划原则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发展旅游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忠平.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效益浅析[J].现代园艺,2013,09:114.

[2]陈伟.园林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分析[J].现代园艺,2013,22:130-131.

[3]薛挺,寇佩璇.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效益探讨[J].湖南农机,2014,07:173-174.

城市绿化植物配植的生态效益研究 篇12

一、在城市绿化中利用植物群落自然规律建设城市树木群落是很有必要的

植物群落是指单种植物或多种植物组成的复杂集合体。它是在特定的生境中, 由集合在一起的植物相互间对生存空间的竞争、共生、互生、寄生以及植物对别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并经过长期和外界环境的作用而形成。

城市环境生态质量的维护和提高与绿化的质量和数量是不可分的, 而绿化植物大多以群落的形式存在, 依赖于群落内形成的小气候正常生长, 特别是异地树种和抗性弱树种更需要这种小气侯。植物群落以其与环境的统一、大量多种植物的有机融合和植物本身在构成地球环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成为地球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 城市绿化循着植物群落的构建原则和发展规律建设城市树木群落对城市建设和人类生存也将是必须和势在必行的。

二、城市树木群落并不排斥灌木和草本植物, 它既要遵循自然植物群搭的规律, 又要与城市的特点、功能结合起来

由于城市生态环境脆弱和道路立地环境条件恶劣、差异大, 城市绿化树种一旦选择配置不当, 将引起大批量的生长不良, 甚至死亡。因此, 城市树木群落的苗木选择符合当地环境的要求、充分考虑城市污染程度和污染物影响、适地适树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深入了解每种苗木的习性、特点, 还要注意苗木间的相互影响, 据此确定优势种、建群种和群落垂直、水平结构的不同苗木分布;苗木的选择搭配、栽植数目、距离等方面即要考虑当前效果, 更需着眼未来。

只有所选择的苗木与城市环境发生密切关系、相互作用时, 城市树木群落才能形成。因此, 要大力发展种植乡土树种和适应本地气候的异地树种, 保护并扩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按照群落的构造规律尽可能群植苗木, 如可在道蹄宽度允许的情况下多栽几排树;注重苗木之间速缓生搭配、常绿搭配、冠形搭配、高低搭配、色彩搭配形成合理的群落垂直、水平结构和丰富多彩的外貌;苗木栽植密度和树种组合不能为了尽快产生效果而强求树木形体大、数目多, 还要预见到植物群聚形成植物群落时, 随着树木逐年生长, 彼此间影响日益加剧, 群落结构在多方面的变化;对在城市树木群落中自然生长的不影响主要景观的乔、灌木应保留, 因为自发而生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通过对生存空间的竞争、共生, 不仅丰富了群落的种类, 提升了群落的结构, 而且为群落的发展、演替打下了基础和注入活力。

1. 苗木的选择应符合绿地功能和应用性的要求。

要根据城市绿地在分流人群、指示交通、防风吸尘、遮荫休憩、装点城市等不同方面的要求, 选择不同的植物组合。如街头绿地绿量小而观赏性要求高应多选用速生、形态丰满、观花观叶树种;方便交通的绿地, 要考虑视线通透、阻止行人车辆, 选用低矮灌木或分枝点高的乔木, 并圈以栏杆或繁茂的刺篱;而一些休闲绿地宜选用树冠开阔的乔小形成群落.少选用繁生的灌木丛;行道树种的选择, 应在靠慢车道一排选用冠形开散、缓生树种;人行道内选用分枝点高、冠形小的速生树种, 尽量不妨碍行人和遮挡门店牌匾等等。

2. 群落的建造要有较高的艺术性。

要遵循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静止与变化的艺术规律, 在外貌、色彩、线条、季相等方面搭配树种, 形成丰富多彩、有较高观赏性的多层次、多树种的群落。群落的艺术性应当和绿地的功能统一起来, 倾向任何一方都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甚至会造成恶劣影响, 而存在于当前绿地规划设计中大量的图案装饰、描红化妆比比皆是, 把艺术性凌驾于功能之上是必须要反对的。只有兼顾苗木的习性、绿地的功能和群落的艺术性才能既扩大绿量, 获得更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又能使植物获得基本的群落小气候, 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目前, 城市的生态环境较脆弱, 植物很容量受到病虫害侵扰, 且有一年比一年严重之势。由于病虫的抗性提高和大树枝叶稠密不能细致喷洒, 使得喷施农药治虫的效果愈来愈差。而植物群落的形成将会吸引大批鸟禽和益虫落户, 对防治虫害将会起到“天敌”的作用, 对病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样不仅防治效果明显, 而且节约费用, 不污染环境。

3. 城市绿化中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应从方便交通、创造良好环

境等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原则出发, 根据道路宽度、楼房高度、周围绿量、污染程度和污染气体、地下水位来选择不同的树种, 以满足不同地段对绿化和美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绿化的功能。

(1) 道路有一定宽度 (50米以上) 、附近绿量少, 宜选用速生、高大、树冠开张的乔木, 快车道与慢车道间应以绿带分隔, 绿带中以灌木为主且高度以不遮挡司机视线为宜, 这样可以将汽车尾气、噪音较大程度地阻挡、削减在快车道以内。交通拥挤的道路可取消分车带。

(2) 两侧建设有休闲绿地和林带的道路, 由于绿量较大, 可选用缓生、造型优美、花果绚丽的树种, 来增强观赏性。

(3) 以常绿、好看的标准来选择树种和在道路中间设置大尺度的花坛是十分不科学和不实用的, 而只是一种化妆和装饰。而应从为人们创造舒适、环保的立体空间环境的角度出发、从节约和科学用地的角度出发规划选择。

三、结语

上一篇:蓄电池检测下一篇:摩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