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绿化

2024-09-22

城市生态绿化(精选12篇)

城市生态绿化 篇1

1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的特点

要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 首先需要了解生态城市的特点。与传统的城市建设相比较而言, 生态城市具有几个特点。

1.1 和谐性

生态城市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和谐, 这种和谐是一种比较广泛的和谐, 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由于自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类与自然的发展, 都要体现和谐的概念, 在生态城市的绿化过程中, 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1.2 可持续性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对城市的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的使用时间, 以保证对时间与空间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使得城市的生态性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又能兼顾到下一代。

1.3 高效性

传统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导致各种资源出现了浪费,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 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防止出现能源危机, 比如太阳能就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生态城市的绿化过程中, 应该要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以实现物质、能量循环再生,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1.4 协调性

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是基于区域之间的平衡, 只有区域协调才能有生态城市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很宽泛,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区域与整体之间的协调, 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 以提高生态城市的舒适性。

2 当前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绿化设计千篇一律

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 城市绿化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开始加强绿化工作, 但大多数城市绿化设计思路都类似, 没有将城市的特征体现出来。

2.2 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意识比较欠缺

当前很多城市的城市绿化设计行业都缺乏相应的规范要求, 而且城市绿化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良莠不齐, 因此使得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不够科学、合理。比如在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中对树种进行选择时, 很多城市的城市建设都选用国槐、白蜡、毛白杨等树种, 使得城市绿化设计呈现出颜色比较黯淡、缺乏地方特色的现象。再比如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多种树, 最终导致绿化密度过大, 植物的生长空间较少, 随着树木的生长, 还有可能出现相互拥挤的现象, 使得植物的城市绿化作用有所降低。

3 城市绿化设计的建议

3.1 加强生态城市绿化过程中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生态城市绿化管理理念的建立, 要以符合我国生态城市绿化实际情况为基础, 比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态度、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 最终提高小区绿化工程质量。此外, 加强管理体系的完善, 还应该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部分进行充分考虑, 比如对施工进度的控制、施工所需材料的采购、施工人员的配置、施工程序设计等, 都要进行相应的考虑和管理, 从而能够保证生态城市绿化有序进行, 防止由于不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对生态城市绿化质量带来影响。

3.2 加强植物的选择

植物是城市绿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该要形成季相变化, 为了保证在一年四季都有植物花草可以观赏, 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以及搭配过程中应该要合理搭配植物的品种, 展示植物的枝、干、花、果等元素的观赏特性, 以丰富的绿化环境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3.2.1 城市绿化中的颜色运用。

在城市植物城市绿化中, 颜色是植物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冲击人们视觉享受的关键。一般都将常绿针叶树的叶色作为城市以及城市绿化过程中的主要色彩, 比如石楠、香樟、黄杨、侧柏、柳树等有嫩绿、绿色、银灰绿、黄绿等各种颜色。在城市植物城市绿化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绿色配置出生动的图案, 不同季节叶色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不仅会丰富城市绿化的内容, 也能给居民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从而给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2.2 加强生态城市绿化过程中植物的正确选择。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植物的选择是否合理对于绿化效果有重要影响。比如挺拔的杨树和水杉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感觉, 棕榈形的棕榈、蒲葵则给人带来热带的风情, 而飘柔的垂柳随风起舞时给人缠绵、柔婉的感觉等。不同的树形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因此, 在生态城市绿化过程中要尽量选用乡土植物, 充分把握乡土植物的各种姿态, 根据生态城市绿化的不同要求创造出不同效果的绿化景象。在生态城市绿化中主要选择常绿植物, 但也要相应地选择一些落叶植物, 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

3.3 加强绿化植物的养护

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是提高城市绿化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绿化植物养护过程中, 要加强养护队伍的建设, 比如定期对其进行浇水、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定期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等, 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从而可以提高城市绿化景观效率。

4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 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促使对城市设计的要求逐渐提高。生态城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建设目标, 建设生态城市, 离不开城市的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是根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将各种景观要素与城市建设进行融合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个性化设计原则的体现, 并且加强城市绿化质量控制, 针对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摘要:近年来, 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 城市生态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景观品质与城市绿化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绿化, 可以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对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绿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旨在促进生态城市建设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绿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 2001 (4)

[2] 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 2002 (02)

[3] 王雁.我国城市绿化理念探索的回顾与发展趋势[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03)

[4] 陈慧.城市生态绿化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S2)

城市生态绿化 篇2

大量使用生态效益较好的绿化植物,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中概述了国内外城市植物生态效益进行的`在单一生态功能、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城市绿化植物生态效益研究的方向.

作 者:韩焕金 周用武 柴一新  作者单位:韩焕金(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期刊编辑部,南京,210046)

周用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南京,210046)

论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镇绿化的面貌,直接影响到车问你个是绿化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效果。

1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1.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

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

能杀死细菌。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1.2 防灾避灾的作用

全面建造好城市防风林带,对多风害的城市来讲十分重要。应在城市远郊、近郊直至城内,营造不同树种、不同面积的大片林带。可在主风方向的远郊山地造大片森林、近郊造林带,市内于公园、居民区、道旁、庭园广植树木,以此消风降尘。在有河流泛滥或地震发生的城市,城市绿地及公园则是救命安身之地,其作用不可低估。

1.3 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增加艺术效果,削减疲劳的功能。

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1.4 具有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美化净化环境,还能大大的发展旅游业,促进国内、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城市经济收入,通过公园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能提高游人及市民素质,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于体外,同时也能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

1.5 市民休憩、锻炼的场所

城市公园;城区、郊区各类绿地与林地是市民在业余时间散步、游览的去处,是晨练、跳集体舞的好场所,也是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地方。

2 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

2.1 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众所周知,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植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小气候;利用植物,衰减噪声等作用。因此,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提高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

2.2加强“大树引入城市”的观念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吸收噪音及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积来完成,故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增加生态效益就增加叶面积。

在此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城市大树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中高大的乔木所具有的叶面积系数最大,本身净化效率高;改善生态,气候功能显著。其次,由于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大量涌现,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匹配,使城市景观更加壮丽。

2.3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2.4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从生态学原则出发,就不同区域的群落配置与植物材料选用提出以下几个模式

3.1 近郊区绿色隔离带的建设模式

采用雄株窄冠毛白杨与刺槐行状或小块状混交,或者用油松、白皮松与窄冠毛白杨、元宝枫、栓皮栎等混交。混交林下引入暴马丁香、杜鹃,绣线菊等灌木;或在林下引入铃兰、玉竹、苔草、重楼、百合、射干等地被物种类,形成类似天然林的生态系统。

在地形平坦、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段营造柿树、大枣或核桃之类的干果林。还可建立山茱萸或金银花的药圃。

在绿色隔离带通过交叉路口处,可栽植多种丁香、樱花、山楂、柿树、灯台树、玉兰、海棠花、稠李等观花看果的树种,这些树种构成的群落不会高大、不碍视线,群落采用块状混交配置,在路边一侧宜栽植3-5行迎春与连翘.以便早春看花。

3.2 中心区与城郊过渡区游乐园、花园与森林公园群落配置模式

游乐园,可采用白皮松、油松、国槐、刺槐构建群落于草地。一般说来,群落的不大的地方林木下的四周围栽杜鹃、小檗等灌木,还需要建立白桦、椴树、杨树混交的群落,林下不种灌草,进行人工整枝,可置放椅凳供游人休息,也可在林下晨练。

花园,可将雪松、马褂木、揪树、杜仲、油松、白皮松等散植于草坪中,四周配置灌木花,路边配置二月兰、紫花地丁、马兰、射干与地被菊等地被植物。

森林公园,选用树种一定要具有多样性。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段,采用油松、杨树、国槐、刺槐、栎类建立群落;在地下水位高并且土壤 pH 值较高的地段采用垂柳、旱柳、沙枣、沙棘、紫穗槐等建立群落。

4 结束语

因此,城镇居住绿地的生态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居住绿化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城市道路绿化生态设计探究 篇4

1 城市道路绿化生态设计意义概述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硬化地面面积快速增长。硬化地面对城市的主要危害可归纳以下几点: (1) 硬化地面不能通透雨水, 导致雨水径流量大大增加, 为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 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 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2) 硬化地面导致城市地下水补给的严重不足。 (3) 硬化地面吸收和反射太阳的热, 会增加城市的热效应, 使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态效应和舒适度都难以提高。能让雨水流入地下的简单方法就是:在城市中多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这已成为国际上许多生态城市的普遍做法。生态型透水地面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这也有利于城市的降水, 因此会帮助城市得到更多的雨水。既能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 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 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 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而越来越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 人们逐步认识到, 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 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 特别是车辆出现频率高的街道, 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而大量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的功能, 吸收有害物质, 从而起到减轻空气污染。所以充分发挥道路绿化中的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等功能, 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 城市道路绿化生态设计策略

道路绿化是城市整体规划的补充, 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不仅要绿化、美化、亮化城市, 还要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居住的生态环境。一条设计成功的道路绿地往往是这个城市特色的最直观的表现, 因为道路绿地能把城市中形状各异的绿地连成一个整体, 以此来绿化街景, 美化城市面貌, 拓展城市的个性。

2.1 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 为充分体现城市的地方亮点, 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绿地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 做到景色和周围的环境相对统一。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 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 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 分隔竖向的空间, 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 在各路段的设计中, 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 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 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 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我们在设计道路时, 须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 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在设计时应该提高视觉质量,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例如, 在我们处理的多起交通事件造成砸伤树苗的案例中, 不难发现其中不少是因为在转弯处司机被挡住了视线造成的。所以说, 在具体的设计中, 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 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 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 在隔离带的种植时, 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

2.2 绿化种植设计

按照生态学原理, 营造植物景观, 植物材料的选用体现生物多样性,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 由于各地区土壤性质的不同, 必须依据适地适树原则, 选用适合当地地质条件的植物, 以粗生、健壮、茂盛的植物材料为主, 充分模仿及营造自然环境、自然群落, 避免使用娇贵、难养的植物。此处又是道路交叉口, 力求以粗放管理为主, 减少人工养护的工作量, 同时种植设计要体现季相景观, 使各个季节都有景可赏, 为来往的车辆行人提供优美的环境, 真正体现自然生态的理念, 在具体的环境规划设计处理中, 结合整体规划结构布局, 强调点线面的多样空间形式的组合, 并根据景区主题进行植物配植。

行道树植于道路两边, 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落叶或常绿树均可, 但要求其生长快抗性强、耐修剪、分枝点高, 主干通直及冠大荫浓的特点。行道树栽植可采用树池式、树带式、其它形式。1) 树池式。在交通量较大, 行人多而人行道窄的路段, 宜采用树池方式。树池一般设计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种植花草树木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m为宜, 长方形长、宽分别是2m、1.5m为宜, 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m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 池边缘高于人行道8cm-10cm, 避免行人践踏, 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 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 可使雨水渗入池内, 利于植物生长。行道树种植时, 应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 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 有4m、5m、6m、8m不等, 若种植干径为5cm以上的树苗, 株距应定为6m~8m为宜, 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 一般地, 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2) 树带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 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 一般宽不小于1.5m, 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 如宽度适宜, 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 留出铺装过道, 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3 边坡支护生态设计

随着近代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品种繁多的人工合成材料陆续问世。它们具有多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性能, 可制成各种符合实用目的的产品, 而且由于其质量轻、施工简易、运输方便、价格低廉、料源丰富等优点, 为土木工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并由此带来一种实施简便和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鉴于这种人工合成材料的强大生命力, 因此近二三十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据不完全统计, 它们已在数十万项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一些抗御自然灾害的斗争中, 更显出其快捷、有效、简便的特点。无怪乎这一项新材料和新技术被人们誉为20世纪土木工程中的一项技术革命。在传统土工合成材料的基础上, 生态型边坡支护系统将岩土工程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农林学、模糊数学、几何学、系统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为新时期的生态建设提供安全、环保、生态的技术支持。

3 结语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进程日益加强, 道路绿化问题也日益显现。良好的道路绿化设计, 能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和谐, 能充分展现城市绿化面貌。在道路绿化设计中, 必须体现绿化设计的生态性, 因地制宜, 才能使人和自然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陈相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2]杜豫川, 孙立军.生态化道路系统技术发展综述[J].中国市政工程, 2008, (5) :12-14.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篇5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人们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前提下,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小气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 者:高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园林处,黑龙江,北安,164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X3关键词:园林绿化 生态保护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

城市生态绿化 篇6

关键词:观赏果树;园林绿化;造景配置

随着城乡不断交流与融合,城市农业的发展,为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城市某一个角落可以享受静谧田园生活。把果树资源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中,美化城市街道、百姓居住小区、公园庭院和广场等区域,让城市簇拥在园林中,把城市装点得绚丽多彩、生机盎然,以满足广大百姓的审美要求,净化人们的心灵,进而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它符合国家要求的把城市打造成绿色生态园林城市的划时代主题。如何利用果树资源丰富城市园林内容,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已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1果树观赏的分类

根据观赏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观叶、观花、观果、观干及综合性状观赏等。

1.1观叶果树

观叶果树一般是指彩叶果树。这类果树一般是红叶或紫叶果树。常见的有红叶桃、红叶李、王族海棠及紫叶稠李。

1.2观花果树

观花果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碧桃类、海棠类、石榴类。

1.3观果果树

除了传统果树,苹果、梨、桃、杏、李、等以外,像海棠、石榴、观赏枣、部分碧桃等都是较好的观果树种。

1.4观干果树

观干主要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干形,如龙须枣弯曲的干形,碧桃品种中枝条下垂的红雨垂枝、朱粉垂枝以及垂枝樱花等。

1.5综合性状观赏

某些观赏果树的观赏性是多方面的,如红叶碧桃除了观叶外,红色的重瓣花也是一个亮点;碧桃中的人面桃既可观赏双色的花,又可观赏较大的果实;牡丹花石榴,可同时观赏红色的花及红色的果;碧桃中的红雨垂枝、朱粉垂枝以及垂枝樱花,既可以观花,又可以观赏干形。

2目前发展观赏果树存在的问题

2.1树龄的选择

目前,有些小区园林在果树的选择上求快的心理比较严重,大都选择10年以上的大树,力求早结果。而果树在整形上与大多数绿化树种不同。绿化树种大树移栽将树冠回缩,带土坨,一般就可以成活,并很快长成树冠;而果树需要每年修剪、打枝,形成较规范的树形,因此,移栽时不能破坏原有的树形,否则很难恢复原有的树形。因此利用大树反而欲速则不达。

2.2树形及修剪

每种果树都有它的树形,如苹果、梨等,可以选用纺锤形、疏散分层形等;桃可以选用开心形。无论哪种树形都要求主枝平缓,不能直立,否则不能正常结果。所以在果树修上一定要有专业人员管理。

2.3结果问题

整形对于结果至关重要,而正常开花也需要进行授粉才能坐果,对于某些果树或品种需要配置授粉树,甚至需要人工授粉。

除了上述问题,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园林果树绿化应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把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使之相辅相成,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二是选用特色鲜明的果树植物,使景观形象增添绿化活力和艺术感染力。三是科学搭配,注重植物造景,运用不同的果树植物素材,创造不同的景观,满足人群对不同的空间需求。四是以利用本土树种为主,同时引进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品种,来增强果树绿化环境、美化景观的效果。

3观赏果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配置

绝大部分观赏果树都是阳性植物,如把观赏果树种植在高大乔木间或建筑物阴影下,它只能成活,不能开花结果,观赏价值低。所以必须把果树种植在地域较开阔、光照充足的位置。对不耐涝的果树树种,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处种植。多数树种、品种的年生长期长,种植时要考虑株距适当,株距过小,观赏果树生长空间狭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1居住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绿化

居民住宅小区绿地种植观赏果树要把绿化美化效果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庭院栽植果树的种类有很多,当今住宅小区的绿化美化已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出现了生态围墙、生物墙、屋顶绿化和绿屋工程等新热点的垂直绿化,果树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长廊的绿化,可以在花架上栽种葡萄,春季繁花叶茂,秋季硕果累累,不仅美化了小区,而且人们还能吃到葡萄,提高了的生活质量。果树在庭院和单位附属绿地中种植,不仅能达到景观美化效果,还可形成生态植物群落,发挥出一定的保健功能,提高环境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收获美味的果实,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2公园绿化

公园的种植观赏果树要和建设公园的总体规划相结合,根据地理条件选择的品种与栽植形式、果树特点和公园建设的方法来科学合理的确定。栽植果树要与公园造景相结合,其树种的选择与栽植形式可依据当地条件、果树特点及造景手法而定。在公园中群植形成果林或果园,是果树主要应用形式。此外,果树作为观赏树或园景树也较广泛。

3.3城市道路绿化

作为行道树要选择能适应城市各种环境因子,抗病能力强,生长旺盛的树木寿命长,树干挺直、端正、优美、冠大、花香、果丰、叶色具有季节变化的果树最佳;耐修剪,愈合力强,通过修剪能避免架空线路的矛盾。适宜的果树有银杏、华山松、樱桃、枇杷、柿、橄榄、芒果、核桃等。对街头绿地面积较大的地方,应栽植桃树、李子树和杏树,在草坪的衬托下,具有田园的情趣。墙壁处可以栽植葡萄,使空间展示出绿化的观赏效果。

3.4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绿化

风景区与森林公园一般人为破坏痕迹较少,讲究保护生态环境。在这类园林中种植果树既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不破坏环境,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类果树有桃、白梨、海棠果、杏、杨梅等。

3.5作为果树盆景的应用

果树盆景是在盆栽果树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树桩盆景的造型艺术,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形成观赏价值很高的艺术品。它们以其春花婀娜多姿、夏叶青翠欲滴、秋果色彩艳丽、冬枝骨硬苍劲的特有魅力,别有情趣,被园林专家赞誉为将新、奇、妙融为一体的活体艺术。由于其特有的美化效果,它们将成为居室、阳台、大型宾馆、酒店、庭院等室内外绿化装饰的一大景观和时尚。如金橘,树姿优美,夏日花白如玉,秋冬碧叶金丸,是人们喜爱的盆栽果树。

4绿化果树的栽培管理

4.1整形修剪

绿化果树的整形修剪,要与它的绿化功能、经济功能相适应,既要体现枝、叶的整体美,使枝条疏密有致,型体美观,形成合理的树形结构,又要体现花繁果满,从而提高其观赏价值。因此,根据功能的需要,一般只在冬季进行修剪,对不同的树形分别采用短截、回缩、删疏等方法,同时对伤口要刷白或涂药后包扎保护,以促进愈合。

4.2肥水管理

在進行肥、水管理时,既要区别于其他园林植物,又要区别于生产栽培的一般管理,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分清主次,充分发挥果树在园林中的作用。绿化果树可施入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以及腐熟无害化的有机肥,但一般不施人畜粪尿等有气味、易挥发的肥料,以免污染环境。

4.3病虫害防治

蛀干害虫(天牛)、食叶害虫(蚧、粉虱、蚜、螨)为园林果树的主要害虫。在对食叶害虫及病害进行喷雾防治时,也可用内吸传导型农药进行土壤处理和高压注干施药。在进行化学农药防治时,要注意对周围空气、水域等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人和其他动物的影响,对绿化果树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有机农药。

5结束语

城市生态绿化 篇7

1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 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 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 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 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 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

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

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 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 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

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 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 在此区中, 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 防止城市污染。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 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 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 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 缓解热岛效应, 改善空气质量。

2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 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 所以, 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 建立自然保护地, 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 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 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 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

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 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 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 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 改善种植结构, 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 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 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 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 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 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

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 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 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 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合理选择耐荫植物, 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 丰富林下植被, 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 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

3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 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 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 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 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 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 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 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 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在城市绿化中, 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 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 最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 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 提高群落光合效率, 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 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 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 降低城市污染, 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生态绿化 篇8

关键词: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

在国内外研究中发现, 不管是城市生态平衡, 或居民生活环境, 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 均提出城市绿化, 需重点改善生态环境, 使美化景观与经济发展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城市规划设计经验, 主要分析加快城市绿化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内容。

1 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

从1960年开始, 社会发展注重重工业发展, 资源逐渐短缺, 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 能源危机逐渐加重。在城市生活的局面, 肺癌、支气管癌等城市疾病发生率日益提高。处于该种状况下, 人们逐渐意识到,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最终受害者是人类, 人们也无法脱离生态自然的保护。所以, 在近几十年来, 城市绿化得以快速发展, 我国环境绿化经历了诸多阶段:在古代, 自然园林是供狩猎使用, 私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供贵族观赏使用。在19世纪末, 随着城市环境急剧恶化, 政府征收土地开辟绿地, 是供居民使用, 在亚欧各国掀起了公园运动。

2 城市绿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1990年开始, 我国许多城市着手开始绿化建设, 绿化建设出现了历史性高潮, 能够明显改变城市环境, 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绿化建设呈现良好势头。然而, 在城市绿化进程中, 因意识不强且观念落后, 设计感不强, 缺乏绿化特色, 加上养护管理不合理, 使得城市绿化处于一种无序、不合理状态。另外, 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主要表现如下:

2.1 人均绿化面积少

由近几年可看出, 我国绿化前景不乐观, 各城市绿化状况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且南北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在2009年末, 我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8m2的城市少于20个。随着开发区绿地增加, 郊区绿地逐渐增加, 我国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减少。

2.2 绿地面积严重缺乏, 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不合理, 缺乏系统园林配置

未结合实际情况, 实施针对性绿化建设, 绿化建设的文化氛围、艺术层次,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园林建设中, 未考虑居民享受、使用与休息的休闲环境建设, 与自然景观融合度不高。

2.3 开发商重视开发效益, 未立足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绿化建设

在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中, 许多开发商注重眼前利益, 将城市绿化工程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所以, 使得环境被肆意开发, 破坏了最初合计规划。所以, 政府需强化引导力度和监管力度。

3 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忽略了城市环境。而鸟语花香、绿色自然的生存环境, 是居民向往的居住生活。现阶段, 在城市建设中, 绿化建设受到政府部门关注。人居环境好坏, 需依靠绿化建设。

3.1 树立整体性与系统性观念

无论城市哪个角落, 均属于城市整体的一部分, 在绿化建设中, 需立足城市整体角度, 考虑局部因素。在城市绿化中, 立足城市整体角度, 开展园林绿化建设。

3.2 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尽量利用城市特殊因素、有力因素, 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使园林绿地呈片状、线状或环状。若城市用地紧张, 政府不能过度依靠开发商, 需尽量利用目前条件, 开展绿化建设。在绿化建设方面, 需节约土地开放, 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率, 为城市建设提供环境依托。现阶段, 北京、上海、沈阳、宁波等城外郊区, 均逐渐向室内延伸绿地, 特别是沈阳, 非常注重生态建设, 已完成片状环境绿化。截至2010年底, 沈阳市区整个绿化覆盖面积为9750 hm2, 公园绿地面积3018.32hm2。对于沈阳城区绿化, 其覆盖面积大于50%, 绿化覆盖率达到4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7%。在南方, 上海外滩、昆明大观河等, 为城市绿化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

4 结语

城市绿化建设, 不仅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需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 建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按照不同城市、不同空间特点, 建立城市绿廊结构, 结合自然生态原理设计, 优化城市生活与生产系统,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系统, 进而使城市绿化建设处于一种有序状态。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 人们日益注重城市环境建设, 环境绿化属于城市生态建设重点内容, 环境绿化是人类长远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今后发展进程中, 我们要树立整体性与系统性观念, 采取多种方法, 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使我国城市环境得以明显优化, 城市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哈申格日乐.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绿化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 篇9

一、当前生态绿化存在一部分问题

1) 大树进城热。在有些地方提的口号是建设“森林城市”, 把森林和大树简单等同, 这与现代园林生态化的发展方向相违背。要建立真正的“森林城市”不能单靠移植大树。城市园林建设, 就其功能而言首先应该在生态效益上, 是为了调节城市小气候,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其次才是在此基础之上尽量考虑其在色彩、形态、气味、声音等方面符合人类的审美要求。而事实上园林建设中气派美观方面考虑得多, 生态方面却重视不够。

2) 盲目引进外来物种。有些城市园林绿化热衷于引进外地的甚至是国外的所谓稀有名贵树种, 这只不过是一种猎奇、攀比、炒作行为, 而不是科学的做法。

3) 盲目模仿, 缺少地方特色。国内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 许多城市模仿或完全照搬西方园林的风格, 内地盲目效仿沿海开放城市绿地的模式, 给人印象到处是“复制品, 千篇一律, 枯操乏味。忽视本地自然条件, 丢弃本地, 方特色的“抄袭”是短视行为,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或全国的范围来衡量, 也不能算作是成功的规划设计。

4) 大肆改造, 破坏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目前很多地方, 特别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经济开发进行大规模的推土, 移山造地, 将原来村边自然水域和山林全都改造。从生态观点看, 在城市中能保留一些本乡的疏林植被是很必要的, 对当地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那里有当地植物的代表种类, 保留下来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二、城市生态绿化思路和措施

1、把握城市生态绿化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城市绿化带来极大的压力, 人们迫切需要一个美化、亮化、优化的城市园林。而一个好的园林城市, 在设计上应具备:注重园林对人类身心的调节功能、水源涵养作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丰富景观类型、创造最佳人居环境, 使城市园林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2) 四季常青原则。现代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楼林立、路面硬化、车排成长龙、人摩肩接踵。零星可见路边上的几株落叶树, 冬天一到又是光秃秃的。要通过人性化设计, 达到四季有花有草, 不再显得单调。让冬天的缺憾通过设计来弥补。

3) 易操作、低成本原则。近几年, 在城市绿化中存在一些大树进城的现象, 既耗费物力、财力、人力, 又使一些古树名木遭到破坏。因此, 在树种选择和配置时要注重实际, 既要美观大方, 又要经济实惠、立足长远。

4) 一次性成型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应该有放眼长远的眼光, 避免重复建设。使园林建设一次到位、一次成型。

2、以多样性保护为基础, 构建植物生态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 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 所以, 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 建立自然保护地, 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 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 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 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 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 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 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 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 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 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 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 (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 。

3、因地制宜, 实施生态绿化策略

城市环境多样、系统脆弱和胁迫深刻, 生态绿化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 适应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土壤和地下环境, 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 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 创造适生生境, 提高绿地自维持机制。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挡、修饰和弥补功能, 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街头绿地应四季有景、活泼明快, 植物配置基调树种外, 应选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 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因时制宜, 保持绿地景观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而过分强调奇花异草, 尤其是南方植物的无序引入, 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化模式, 跟风赶时髦, 长官意志, 代价极大, 生态和景观功能也得不到保证, 应特别引起重视, 核心是切实保障园林绿化工作者的主体地位。

4、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指的是与地面垂直, 主要是在立体空间利用棚架、墙体、栏杆等下面的空地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 或者采用盆钵栽植垂吊植物, 达到立体绿化和美化等效果的一种绿化方法。我国北方城市大都属于大陆性气候, 由于缺少水路网络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导致大气、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大量垃圾的产生, 又使城市热岛效应日趋加剧, 市内的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 有机质含量降低, 这一切都导致了生态质量的不断下降。垂直绿化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 丰富绿化层次, 不但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 而且可以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晓利, 苏维. 城市绿地空间的再创造——垂直绿化[J].河北林果研究, 2004 (3) :266-270.

[2]、吕斌, 佘高红.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城市规划学刊, 2006 (4) :15-19.

城市生态绿化 篇10

1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园林绿化的不协调

由于许多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没有协调、长远的规划, 使得林木滥砍滥伐、绿地侵占等现象层出不穷, 甚至出现挪用规划绿地的现象。当前, 不协调的城市改造工程大量存在, 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浪费。

1.2 绿地结构单纯, 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

当前, 不少城市虽然在绿化树种上较为丰富, 但是植物景观却十分单调, 缺乏季节变化性。此外, 层次感不足、绿化量不足也是当前十分普遍的问题, 导致了植物群落景观的单调, 许多树木都是以单种成片的形式呈现, 缺乏景观感, 给人枯燥无味的感觉, 进而导致了绿化美化效果的不理想。同时, 在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也较为单一, 应用模式较少。

1.3 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

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环境特点, 仅仅是盲目地引进一些外地树种, 忽视了本地品种的应用, 对人工造景的重视度要远远高于自然景观, 最终可能导致引进品种种植失败以及病虫害的暴发。

1.4 管理水平低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忽视了管理的关键性作用, 没有规范、系统的管理措施, 养护管理处于粗放状态。草木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不能及时、有效的实施, 导致绿地杂乱无章, 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等。此外, 一些城市居民缺乏应有的道德及法制观念, 随意踩踏草坪、攀折花草、侵占绿地等。在这些行为出现后, 相应的城市园林执法队伍却管理力量薄弱, 赏罚不明确、严格, 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城市绿化水平普遍落后的关键原因[1]。

1.5 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多种园林风格陆续引入我国, 种植方式及植物配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使得外来物种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 也改变了我国城市原有的有害生物种类、结构及危害程度。除此之外, 不合理的绿化植物配置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首要条件, 原本的比例关系被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所打破, 导致生态失衡, 病虫害暴发并蔓延。

1.6 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

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 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城市空气、水污染严重、光照不足以及垃圾掩埋, 导致土壤污染, 使得树木生长困难, 且抗逆性较弱, 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 长期的养护管理不到位, 诸如酸雨、烟尘、旱灾等自然灾害的高发也是促成病虫害暴发的重要原因[2]。

1.7 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 外来病虫害猖獗

随着园林绿化的引进不断提升, 国际植物间的交流也愈发频繁, 但是由于进货方式的不同, 使得园林植物检疫工作不能够涵盖全面, 造成一些侵入型病虫害的不断入侵, 这些病虫害的危害远比我国本土病虫害要厉害得多。当前, 我国各地也出现了不少侵入型病虫害入侵的实例, 这都是由于植物检疫环节的薄弱以及引种不当造成的。

2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途径

2.1 合理选择树种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要将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考虑, 不仅要美观, 更要发挥最佳生态功能。因此, 必须综合考虑各地各方面实际情况, 应当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树种为辅。让不同植物间形成最为和谐的生态关系, 从而发挥好绿化、美化与净化环境的效果。此外, 还应当在污染区根据污染物的不同, 选择不同功能植物来构建人工植物群落[3]。

2.2 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

生态以接近自然为佳, 因此, 应当尽可能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 减少诸如扫杂草等行为的人为破坏。让森林自我调节, 这样不仅营养了森林, 也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提升其抗灾及抗破坏性。

2.3 城市绿化建设的管理

管理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包含了检疫制度、植物引种、入侵植物危害机制的系统研究, 植物引种的潜在危害, 病虫害的防治等内容, 必须建立、健全管理, 使城市绿化建设有高效、长久的保障[3,4]。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城市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园林绿化在功能上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美化景观, 同时还能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因此, 做好城市绿化和生态绿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建龙.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 鲁敏, 刘佳, 李亚男.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8 (25)

[3] 申焕芝.城市园林绿化现存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 2008 (36)

城市生态绿化 篇11

关键词:合理布局;城市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2-1

1建设生态园林的具体内容

建设现代化园林共同致力的具体目标是改善环境生态效益,实现与社会综合效益的高度结合,即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文化美的统一。要实现这种目标,就要紧紧抓住植物这个主体不放。

1.1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园林建设

植物有通过其生理活动和能量流动改善环境的作用,以及通过植物配置美化环境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所不能代替的,园林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是客观的反馈和必然要求。

1.2植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

植物发挥的园林生态效益是综合效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众都能享受的效益。如CO2-O2平衡,吸毒抗污,除尘杀菌,减弱噪音,改善小气候等,这是城市园林的最重要作用之一。

1.3要实现绿化量和景观的协调

按照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提高景观质量和利用植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提高循环能力,用这些基本标准衡量,必须寻求绿化量与景观的平衡,这个目标完全符合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的内涵,也符合于目前城市绿地紧张,从空中寻求绿量的客观需要。绿量的增加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多层结构,物种丰富并具有观赏价值的人工群落。

1.4结合历史人文进行布局

结合当地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场所或文物,创建不同文化环境的植物群落,以保护文物并体现独特风格,仍然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个范畴,也是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园林的关键。融生态、艺术、科学、文化美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们对环境综合需求的生态准则。以植物为主体,创造景色各异的优美景观,让人们能去感受和领略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观。使人们生活在情景之中,景观融于生活之中,更富于自然情趣,以提高景观的价值。

2双辽市建设生态园林的必要性及问题

当今,生态园林对双辽市城市园林建设在短期内是不能完全适应的。以双辽市情况来说,因为:

(1)现在双辽市城区面积小(城区面积为13.74平方公里),城市园林绿地严重不足(据统计为119公顷),绿地覆盖率(据统计为21.3%)低,因此很难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现状。

(2)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过度垦荒、放牧等活动,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成为吉林西部土壤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双辽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今后,由于人口增长,工业生产、交通航空事业迅速的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郊区的耕地、林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遭受破坏。如大气污染,因为工业耗用煤、石油、生活用煤加上建筑施工、机动车辆尾气使双辽市大气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为了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依靠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来解决是最明智的。

(3)双辽市园林植物科类还很贫乏,挖掘、研究、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还很落后,植物材料配置上还缺乏科学的生态观点等。

(4)生态园林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如生态园林的结构、生态园林的理论、生态园林的实践等。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使生态园林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理论化水平,探索一条符合双辽市特点的生态园林发展的道路,才能推广生态园林。

3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措施

城市内部绿化量考虑,城市中要拥有相当的绿化量,绝不单是建几个公园、分车带以及行道树能解决的问题。要对全市的重点区域进行绿化,城市中只有每个局部境域都具有良好的绿化状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绿化面貌,增加城市绿化量。在绿化问题上,要结合防护和审美要求,合理布局,在该植树的地方,配置乔木、灌木、藤木和花卉,一般地方也必须种植草类和地被植物以覆盖地面。建设城市外围(郊区)绿化环境也有重要意义。城市外围营建广阔绿化环境和林地,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造园过程中,应注意掌握生态园林的有关理论,我们建设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种群时,有必要学习掌握生态理论,把各种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有厚薄、有色彩,使其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等,构成一个合理、健谐、有序、稳定、壮丽而能长期共存的复混交的主体植物社会。生态园林的原则是在建设各类生态园林的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更多的生物产品为社会公益服务。总之,我们城市园林工作者有必要学习、研究、探讨符合双辽市的生态园林方面的理论,使我们的城市园林事业为双辽市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清洁舒适的优美环境。

浅谈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 篇12

1 立体绿化的含义及优点

所谓立体感绿化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在墙壁、阳台、窗台、棚架, 楼下建造小花园等处栽种攀援植物, 以增加绿化覆盖率, 改善居住环境的绿化方式。立体绿化具有占地少, 覆盖面大、造价低、见效快的优点, 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与家庭绿化的不足, 丰富绿化层次, 而且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 改善不良环境, 还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美丽可观。立体绿化使绿化从平面走向立体, 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绿化空间, 是城市绿化的新方向, 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城市的有效方法。立体绿化, 既可以提高城市绿量, 软化城市生硬的建筑景观, 美化城市环境, 又可以防尘降噪、抵抗污染、降温防暑、保护视力等等。所以, 生态和环境效益非常明显。

2 金昌市城市绿化发展对策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 缓解金昌市绿化用地的紧张状况, 大力推行立体绿化不失为城市绿化的最佳途径。如何建立因地制宜、总量适中、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园林景观效果, 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关键。

2.1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系统改进城市绿地规划工作

金昌市地处西北戈壁, 地形复杂, 土地荒漠化严重, 又干旱缺水。因此, 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必须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 科学安排绿化建设的用地布局, 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 通过科学配置和合理布局, 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 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使之成为西北戈壁上一颗靓丽的明珠。

2.2 着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化水平

金昌市以盘旋路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配以各种草坪、绿树、花卉、游圆、休闲广场和代表市容的标志性雕塑, 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城市中心区绿化效果, 提高绿化技术含量。

2.3 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

要在继续从严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 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扩大绿地比例等多种方式, 努力增加绿地面积, 严禁各种挤占绿地行为。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 必须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步规划, 同步征地, 同步建设, 同步验收。保证人居环境与绿化用地的合理搭配。

2.4 突出特色, 注重实效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宜树则树, 宜草则草, 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花、草种类。城市绿化要坚持节约用水原则, 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 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

2.5 依靠科学技术,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要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大力推广城市绿化科技成果, 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 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2.6 多渠道筹集城市绿化建设资金

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机制, 积极拓宽资金来源, 加快城市绿化建设。

3 结语

上一篇:脑缺血/中医药疗法下一篇:TH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