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LES

2024-09-22

THALES(共6篇)

THALES 篇1

摘要:由于区管中心频繁反应THALES雷达存在出现假目标的情况, 经过对录像文件的分析, 我们认为是由于反射引起, 根据几种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其中一种, 更改雷达参数后假目标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反射假目标,Anti-Reflection Processing,TVBC Laws Modification,Antenna Inclination Adjustment,Tracking zone

二次雷达产生假目标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异步窜扰, 反射, 环绕。

异步窜扰主要是指在多雷达环境下, 一个雷达发射出询问信号, 应答机产生的应答信号在被询问雷达接收的同时, 也被另外一个雷达接收, 这个应答信号对后面这个雷达而言是异步窜扰反射是指由于固定建筑物或者自然物体而导致的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反射现象, 通常假目标的位置比真实目标要远环绕是指由于旁瓣功率过大导致应答机应答的现象, 特点主要表现在假目标的距离和真实目标的距离相近。

1 反射假目标的处理方法

在THALES雷达出现假目标的情况下, 有三种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它们分别是:Anti-Reflection Processing, TVBC Laws Modification, Antenna Inclination Adjustment。

1.1 Anti-Refection Processing抗反射处理

抗反射处理的参数可以在系统的CBP软件中进行设置, 就功能上来说, 这个设置是专门用来处理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假目标的情况的。

在CBP参数中, 反射参数分为动态反射参数Dynamic Reflector Processing和固定反射参数Permanent Reflector Processing。

1.1.1 Dynamic Reflector Processing动态反射参数

这个参数的数值由系统根据动态反射规则的设定自动赋予, 主要有三个数值:反射距离, 起始角度, 结束角度, 这三个参数规定了反射区域的范围。

1.1.2 Permanent Reflector Processing固定反射物处理

该参数的数值需要人工设定, 用于设定那些固定的一直出现假目标的区域, 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参数:

Power Attenuation信号衰减:正常目标和假目标之间的和通道衰减的差值

Altitude Begin起始高度:反射区域的最小高度

Altitude End结束高度:反射区域的最大高度

Begin Range起始距离:反射区域的起始距离

End Range结束距离:反射区域的最大距离

Begin Azimuth起始角度:反射区域的起始角度

End Azimuth结束角度:反射区域的结束角度

以上参数可以详细的定义一个固定反射区域的大小方位固定反射物的工作原理如下:对于反射区域中的目标, 系统会以这个目标为中心, 生成一个以这个目标为中心, 范围为4倍起始距离的圆环, 生成圆环的目的是便于系统在该圆环的范围内搜索是否有对应的真实目标, 若存在这样的真实目标则会将反射目标抑制掉, 同样的, 这种假目标的抑制需要两个天线旋转周期。

1.2 TVBC Laws Modification修改TVBC曲线

修改TVBC曲线具体适用于下列情况:

1.2.1 区域内的真实目标和假目标的衰减数值 (Log Sigma) 差距较大。

1.2.2 区域内假目标的衰减的数值接近雷达在该距离上所能接收的最低衰减大小。

1.2.3 该区域内存在至少两重的雷达覆盖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 提高区域内的TVBC曲线可以将区域内的假目标滤除掉。同时这个方法的风险在于可能会造成雷达站本地真实目标的掉点现象, 但是该区域由于存在多重覆盖, 单个雷达个别掉点现象不会造成区管航迹的丢失, 相反单个雷达的假目标的出现却会在区管系统中生成一个航迹。该项修改之所以可以成立的原因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TVBC曲线的参数:TVBC曲线共有如下几个参数可以设置:

(1) constant power value恒定门限:雷达最小作用距离起始, 常数的门限值

(2) constant duration恒定门限的适用距离:从雷达最小作用距离开始, 到该参数确定的距离使用上面参数确定的常数门限值。

(3) number of adjusted segments需要修改的分段数目

(4) segments description各个分段参数的描述:每个分段有下面的几个参数:

a.segment start分段起始距离

b.segment duration分段的长度

c.constant power分段的起始时的门限值, 后面门限值的变化按照系统默认变化率

d.constant law duration分段的长度, 但是在该分段内的门限值都为constant power参数确定的数值, 即为常数

Antenna Inclination Adjustment天线仰角调整

对于因为近地面反射物造成的假目标, 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天线仰角的方法消除反射。但该方法适用的情况有限, 并可能影响雷达顶空忙去和作用范围。

2 THALES雷达站假目标的处理

2.1 假目标形成原因的推断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录像文件中假目标和真实目标的对照分析, 可以发现真假目标均为同时出现, 有一定的方位角度差, 距离差较小, 呈平行同向飞行状态, 真假目标均具有完备且相同的A码和C码, 区别在于两个目标的衰减不同。且大多数假目标均具有上述的特征, 初步判断产生假目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近距离的建筑物造成的反射, 并根据统计出的假目标出现的区域 (见表1) , 我们判断造成反射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在雷达站西偏北方向新建的机库。

机库占地6750m2, 高43.9米, 距离雷达0.27海里, 相对方位为315.609°, 且机库的表面为金属表面。相对的雷达的高度为37米。机库的高度高于雷达, 且为极易反射的金属表面, 与雷达的相对位置也与真假目标出现的相对位置相符合。

2.2 假目标的处理

根据分析出的假目标分布范围, 依据上文提到的反射假目标的几种处理方法常识处理假目标:

首先尝试使用anti-reflection Processing

根据假目标出现位置总结出的规律, 以及在动态假目标中出现的相关的反射区域的值做出了如下的参数设置:

将参数更改以后重启通道后观察IRIS上面的雷达信号, 发现仍然出现有假目标没有办法抑制掉的情况, 而且IRIS上读出的真假目标的信号强度差值在9dBm以上, 即我们所设置的power attenuation的数值并不大。该方法似乎不起作用。

另外对于Tracking zone起始区域的调整, 因为该方向有虹桥机场, 肯定会有新航迹生成, 不能在该区域内设置成保留旧航迹, 不生成新航迹。所以最后可用的方法只有TVBC laws modification。并且该区域的各种条件都满足修改TVBC曲线的条件。

我们挑选一个空闲不使用的TVBC laws 14在45海里到120海里范围内将数值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6dBm, 并将该TVBC曲线在TVBC map中应用于310°和330°之间。

修改成功后观察IRIS上假目标的情况, 发现假目标数量大大减少, 基本上达到了修改目的, 并且真实目标并没有什么丢点现象, 保持该修改, 和区管共同留意观察该区域的情况并检验修改效果。

3 THALES雷达假目标处理总结

通过对假目标产生原因的查找, 对假目标出现规律的分析, 经过对四种处理方法的挑选, 基本上完成了改善假目标出现概率的目标。

其中我们认为最好的Anti-Reflection Processing却在使用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原因是因为设置范围过大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还需要向外方询问后方可知道。天线仰角的调整往往应该使用在雷达安装调试或者天线性能出现比较大下降的情况下。如果区域情况特殊则可以使用禁止生成新航机的功能。在本文中我们最终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选择了TVBC laws modification的方法, 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但是该方法使用有限制, 并且还可能对真实目标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高益寰, 徐军.雷神二次雷达假目标抑制方法的讨论[J].民航东北空管局.

THALES 篇2

民用航管二次监视雷达是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达设备是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的千里眼, 保证航管雷达设备正常运行是空中交通管理的关键之一。

新建宁波机场二次雷达, 雷达塔高30米, 加上天线罩总高约38米。雷达发射天线位于雷达塔上, 雷达站周边地势开阔, 整个雷达站非常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雷达设备受到雷击后, 不仅损坏设备, 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无法为进离港航班提供管制服务, 影响正常航班的飞行保障, 其间接的损失不可估量。

通过查阅宁波区域年平均雷暴日为40天, 根据设备重要性、地形地势、建筑物高度, 按行标MH/T4020—2006《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防雷技术规范》第6条的规定, 属于多雷区, 雷电防护等级为特级。

根据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规定大中型机场的电子信息系统其雷电防护等级为A级。

综合以上原因对雷电站的防雷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雷措施, 从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 接地装置、机房屏蔽、等电位连接、供配电系统保护、信号传输系统防护、天馈系统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2 雷击过电压原因分析

2.1 防雷理论

雷电是雷云之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雷电的破坏作用表现于强大的电流, 等离子电弧, 过电压, 剧变的电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对人员、设备、精密仪器造成损坏, 还容易引发火灾, 爆炸等严重事故。雷电感应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 对微电子设备对造成影响极大。

2.2 雷击过电压

雷击过程是一个持续时间极短, 但是能够瞬间能泄放千安培级的脉冲电流, 而且脉冲频谱很宽。雷击过程中, 高电流需要找到最快最短的泄流途径, 它一般会通过机房接地装置入地, 残余少量一部分电流则会进入设备元器件, 正是这部分电流对我们的设备元器件造成损害, 它可以击穿耐压值低的器件, 对设备工作造成影响。

近年来, 民航空管设备遭雷击的情况屡屡发生, 越来越受到空管技术保障人员的重视, 有些地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防雷设施改造, 但是效果甚微, 因此设备在新建时必须重视防雷施工方案设计。雷击究其根源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因素:内部因素———由于通信设备大规模采用了集成电路, 微电子技术, 微功耗元器件, 这类器件的显著特点是耐压低, 输入阻抗高, 容易因感应过电压造成损坏。外部环境———人们对雷电防护认识还不够, 没有进行系统研究, 出现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每年疲于应付。防了直击雷, 不注意防护感应雷, 侧击雷;户外导线未穿金属管, 光缆钢芯未就近接地;桥架、同轴电缆、屏蔽槽未接地;布线不合理, 屏蔽不到位等等问题。

2.3 综合防雷措施

从以上两方面入手, 进行分析。外部防雷:通过接闪器拦截直击雷, 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本体, 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引下线和SPD实现分流, 阻止雷电流从各类线缆上引入, 防止雷电流全部流入建筑物内部产生严重的空间电磁场;为防止多根引下线出现不均匀的雷电流, 每隔一定高度设置一个均压环。

内部防雷:屏蔽需要做到将建筑物, 机房, 设备及线路屏蔽隔离, 防止电磁脉冲穿透和干扰;接地装置, 采用综合接地系统, 使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快速对地散流, 减少地电位的不同而造成的雷电反击。将电源线和信号线隔离, 室外线和室内线的隔离, 可采用金属管线, 空间间距隔离。等电位连接;将带电的金属物体通过SPD接地。各金属物体间进行等电位连接, 防止出现金属物体间发生电位差而发生闪络和事故扩大。

3 雷达站防雷系统

3.1 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防护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防雷的原理是:由接闪器把强大的雷电流接收下来, 然后通过引下线和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把它泄入大地。

3.1.1 雷达塔接闪器的高度设计

雷达塔按照高度30米, 加上天线罩高度8.45米, 再加上雷电塔顶天线球罩厂家自带的避雷针0.86米, 总的高度在39.31米。

D1:两相邻避雷针的距离为8.5M

D3:避雷针形成的圆直径为12M

hr:滚球半径

h0:四针保护最低点高度

Dз:四针外接圆直径

h:避雷针高度

γ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m)

1) ADBC外侧的保护范围, 按照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用hr=45 h=10 D=12带入解得h0=9.6m

由9.6大于天线罩高度9.31米, 所以可以保护到天线罩。

3.1.2 接闪器引下线的安装

用BV50mm2铜线引下, 沿玻璃钢管内部引到其底部, 引出后焊接在铺设于塔承接面的30*3铜均压环上, 均压环沿承台围绕一圈, 形成等电位均压环, 并连接到塔台的四处接地预留点上, 利用塔台边沿金属围栏作为避雷带防止侧击或绕击到天线塔顶, 塔顶的各种金属物, 等电位环与接闪带可靠连接, 塔台的结构钢筋应整体焊接。天线基础螺杆应与建筑物综合地等电位连接。天线罩顶端原厂避雷针通过3条铜带引下线按120度角安装, 分别向下引接至预留的接地点, 土建施工时对预留点通过结构钢筋内部接地焊接处理。雷达塔接闪针引下线在塔顶均压环与建筑物构件钢筋要有两处以上良好接地, 人工引下线均要与建筑物电气隔离。这样雷达塔通过内部四角加强钢筋和外部铜排引下线通过两个路由对地泄流。

通过雷达塔剪力墙内的对角主钢筋通长焊接, 两根直径大于16mm, 且在塔楼的7.8m, 14.2m, 20.6m, 27m, 30m处, 设置剪力墙内部焊接均匀环, 因为是隐蔽工程, 在每到施工工序进行时都要由监理单位, 业主和施工方进行现场确认。

沿雷达塔外墙均匀设置4条引下线, 通过塔顶承台至塔身处引下, 塔顶均压环至塔身的引下线通过直径为BV50mm2铜线连接, 塔身均匀设置4条30*3紫铜排引下线, 每隔一米用绝缘子固定于塔身。四根引下线与塔顶30m塔身27m, 20.6m, 14.2m, 7.8m处分别设置均压环。引下线的连接采用铜热熔焊接方式。铺设要平直, 转弯处不得有直角拐弯情况的存在。

接闪器的引下线工艺处理。4根避雷针引下线接地点应尽量远离工艺设备接地点, 利用本身建筑物钢筋基础外围两根通长主筋焊接形成接地网, 焊接点要求满焊10cm以上, 并且与建筑桩基钢筋焊接, 形成天然的雷电流泄放通道, 除了利用本身建筑物内部主筋泄放雷电流外, 还需要距离建筑物外围2米处设计接地网装置, 水平接地体为40*4热镀锌扁钢深埋0.8米, 垂直接地体为50*5*200热镀锌角钢, 外围接地网要与建筑物内部钢结构重复连接。注意做好深埋焊接点防腐蚀工艺处理。

建筑物的防护措施。沿机房屋顶铺设镀锌圆钢, 形成屋顶接闪带, 通过预埋的屋顶主筋每隔3米连接, 防止直击雷的袭击, 对机房形成第一道防线。

3.2 感应雷雷击的防护

雷达站内部工艺设备的接地布置。二楼雷达设备机房引入两路接地线。接地装置通过40*4扁钢再采用铜铁转换头由BV50mm2或者通过紫铜排引入机房, 同时机房的均压排与雷达机房的建筑物引出的综合地重复连接, 连接全部采用铜热熔焊接包浆工艺。雷达塔顶工艺设备接地, 从接地网处采用扁钢引接至天线塔和机房建筑物沉降缝处, 再通过热熔焊接至30*3的紫铜排, 沿电缆桥架从二楼向上, 接与塔顶工艺设备均压排, 在塔楼电气桥架中部选择4处, 与预留的建筑物主筋引出体重复接地。UPS机房接地通过40*4扁钢从人工接地网至室外进入建筑物, 再由BV50mm2接与UPS机房均压排, 另一路从建筑物引出一路综合地接与均压排, 施工过程中也要与土建工程中进行预留接地位置。油机房接地布置, 从地面人工接地装置采用40*4扁钢直接引入接于油机底座、电缆沟、油桶接地线,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要预留引出各接地端, 防止施工过程中被掩埋。视频监控、周界报警、设备接地引入。从值班室的建筑物综合接地引出, 通过铜铁转换头引出BVR16mm2铜线。

3.3 屏蔽

由于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辐射的抗扰能力较差, 所以对于雷达机房需要采取专门的屏蔽措施。雷达机房的6面采用规格为50×50的金属网片, 网片线径为3mm, 网片为1米×1.2米, 采取以上的措施可有效地实现电磁屏蔽隔离, 但要注意到网片之间的电气连接, 如果一般的绑接时间久后会产生氧化, 要求网片间每个面应至少2处点焊。机房每个面间至少三处焊接。六面体要形成完整的法拉第笼, 机房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最少不少于2点以上与通长主筋焊接。机房采用金属材质门, 雷达监控室窗体采用金属丝网, 网格尺寸为100mm×100mm。

走线桥架建议最好采用镀锌材料, 如果采用喷漆钢板因其盖板与底座未能形成短路环, 不能对电磁场的屏蔽、衰减起作用。走线桥架每段最少两端应接地, 桥架过渡连接处应有跨接线, 跨接线为BVR16mm2铜线, 应采用铜鼻子连接。电源线信号线线缆除了要布设在不同的桥架外, 更要注意到由室外引入的具有雷击风险的电缆不应与同类电缆同槽布设, 虽然在终端安装有SPD, 但由于电磁场的感应会使相邻的线路产生危险的过电压。从雷达塔至机房的信号线路、雷达电机线路要独立分槽敷设。应特别强调雷达塔桥架与机房内桥架不直接相连, 塔顶下来的桥架应该认为有风险, 其接地线应直接接室外接地网。机房设备要处理好机架的屏蔽接地, 雷达馈线的屏蔽, 其金属外屏蔽层要在塔顶、中间、离塔拐弯处进入机房前三点接地, 接地点接于桥架边敷设的30×3接地铜排。

编码器、门禁、大盘油位线路从塔顶沿波导管同一桥架引下, 风险极大, 设计将两条编码器线路, 2条门禁、大盘油位线路分别安装于50×5的小桥架内, 小桥架再安装于大桥架内。小桥架要保证通长连接, 并在两端分别接地。

3.4 等电位连接

机房等电位连接方式为Mm接法, 对于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弱电单点接地系统采用S型接法。雷达机房沿桥架安装接地均压排, 采用30*3紫铜排, 通过绝缘子每隔1米固定桥架边。机房等电位接地均压环应与机房主筋引出的接地端子连接。均压环与设备机架连接的材料为BVR16mm2铜线。UPS机房的均压排也应与机房主筋引出的接地端子板连接, 均压排应与两路总电源引出线的PE线重复连接。雷达塔顶通过桥架侧壁铺设独立的工艺铜排至塔顶均压排, 作为同轴电缆外屏蔽接地和工艺设备接地端子使用。设备监控机房应预留等电位接地端子用于监控设备接地使用。

3.5 电缆线路的的防护

浪涌过电压的保护等级按照A级设置四级防雷措施安装SPD.应在双路电源配电柜安装大流量 (10/350μS) 的电涌保护器、在油机ATS开关配电柜安装40KA (8/20μS) 二级浪涌过电压保护器、在UPS输出电源柜安装40KA (8/20μS) 第三级过电压保护器, 在终端设备如AA2000驱动柜, 传输机柜, 环境监控机柜均应安装单相浪涌电压保护器。

雷达信号输出, 编码器电路、油位告警电路应安装防雷模块, 对信号进行瞬变保护。

具有金属加强筋的光缆建议光分线盒安装于机房外, 最好是进入建筑物的界面, 然后改由尾纤引入机房 (或直接采用尼纶加强筋的光缆) , 光缆的金属加强筋要接地。如果无法实施尾纤引入机房则建议光纤在引入建筑物界面特别是机房后应采用金属管或桥架单独屏蔽接地引入。从变压器引入的低压铠装电缆的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并且穿钢管进入机房。

4 总结

雷达站综合防雷设计作为一项施工要求, 应在土建施工前进行设计, 设计方案需要经过业主单位讨论审核, 最后需要通过招标等形式, 寻找到一家有防雷施工资质的工程公司。施工过程中要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 提前交底, 注意施工的各个节点, 现场最好建立每周施工单位间的联系制度, 建立完整的施工日志。防雷施工跨越周期长, 从土建施工前开始, 一直要进行到项目竣工结束, 最后还要进行项目定期回访。防雷施工的很多施工内容牵涉到隐蔽工程, 也是不可见的良心工程, 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设备的可靠运行。项目进行中包括业主单位,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必须进行全程监督, 可见防雷工程的好坏对今后的雷达设备正常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H/T4020—2006.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防雷技术规范.

THALES 篇3

关键词:AA2000,天线,马达,告警电路

1、AA2000机柜基本作用

天线控制机柜 (AA2000) 主要负责对天线驱动单元进行供电、控制和监视。在AA2000机柜中可以实现天线的开启或者关闭、可以选择操作方式为本地模式或者遥控模式。为了保证天线正常安全的运行, 一些告警功能也显示在AA2000机柜中。例如:喇叭故障告警、油位告警、过载告警和过热告警等。天线的这些状态信息都是由AA2000通过WAGO传送到RCMS进行显示。

2、马达星形-三角形启动

THALES雷达有两个马达, 天线转动时两个马达同时工作。在马达启动时采用星形连接方式启动, 运行后转换成三角形连接的方式正常运行。这样连接的好处主要是星形连接在启动时, 启动电流较小, 启动比较平稳, 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转换为三角形连接时, 马达电流增加, 达到正常转速后稳定运行。马达启动过程中的电路控制, 均由继电器实现。

马达启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转台区域喇叭提示音正常。 (2) 天线紧急制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3) 大盘制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4) 安全装置、转盘和减速箱油位正常。 (5) 风速条件正常 (无天线罩条件下) 。 (6) 两部马达温度正常。

见下图, 以马达1为例, 当继电器K1 (低电压) 闭合时, K31工作, 延迟2S后K42工作、K33工作。且K33闭合, 马达处在星形连接状态中。延迟4S (K41为延时继电器) 后, K71工作, 且处于闭合状态。马达开始由星形转变成三角形连接。K33断开, K32闭合。

3、告警电路进行分析

3.1 油位告警

出于安全考虑, 控制和安全电路均由24V低电压供电。天线控制均由继电器控制。大盘和变速箱油位检测器用于监视油位情况。当油位过低时, 油位检测器会触发告警电路工作。油位检测器的供电同样由AA2000提供。

当其中大盘油位过低时, 断开继电器K27两端+24V电压。继电器K27将停止工作并且断开。K27断开后促使K55延迟30分钟后断开。K55继电器设置时间为30分钟, 也就是说在K55开合状态的30分钟内进行加油后告警会自动消除, 雷达能继续正常工作。如果超过30分钟还未进行加油工作, K55将断开, 并且促使K9继电器停止工作。K9进行安全保护使天线停止工作, 同时K27促使DS5指示灯亮起。 (图详见THALES雷达技术维护手册)

当油位检测器检测到变速箱1 (或者2) 油位过低时, 断开K58 (或者K59) +24V供电, 触发延时继电器K58 (或者K59) 。K58 (或者K59) 延迟2分钟后断开, K13 (或者K14) 停止工作。开关K13 (或者K14) 断开并且会产生告警信号, 通过WAGO发送报告给RCMS。同时对应的DS6 (或者DS7) 灯亮起。当K13 (或者K14) 断开时, 触发继电器K63。继电器K63延为24小时。如果在24小时内仍然为对减速箱进行加油工作, 继电器K63就会停止工作, 开关K63断开触使天线停机。

3.2 马达温度告警

当马达1 (或者2) 温度过高时, TB2的17、18 (或者TB2的19、20) 断开。继电器K11 (或者K15) 将失去+24V供电, 停止工作。K11 (或者K15) 闭合, 加电+24V, K56 (或者K57) 延迟1s后吸合工作, 产生告警。同时继电器K12 (或者K16工作) , K12 (或者) K16断开, 使马达1 (或者2) 停止工作。

通过以上对油位告警电路的分析, 当遇到油位告警信息时 (这里以马达1减速箱为例) , 首先通过油位检测窗口检查油位情况。如果是正确告警, 则通过对减速箱加油, 使天线恢复正常工作。当遇到误告警时, 首先要查看油位检测器两端电压是否满足要求 (正常值为24V) 。如果电压偏差较大, 要对24V低压供电进行检查。如果油位检测器电压正常, 要检查图中TB2 (11, 16) 和TB2 (16, 35) 两者电压是否正常, 如果两者其中有一个电压为0V时, 判断为油位检测器故障, 则需要更换油位检测器。如果电压正常, 则判断继电器K58或者K13故障, 对继电器进行更换。同样道理, 大盘和马达2油位出现虚假告警时也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进行排查。

在以上的文章中我们对AA2000机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THALES雷达马达启动方式和告警信息进行了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 如果遇到电机不能正常启动, 要根据电路图进行逐一排查, 分析各种启动条件例如油位、紧急制动、过载过热等启动条件是否满足。如果遇到不是因为油位低而产生油位告警, 要逐一排查继电器, 看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其它一些继电器控制电路也是依此类推, 出现故障只要认真检查、方法得当就会很快发现问题。总之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牢固的系统的知识, 对设备要有深入的了解。同时, 在遇到问题时认真仔细的分析, 这样才能在段时间内高效率的排除故障, 保证空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THALES 篇4

2012年12月民航河北空管分局引进安装了一套THALES DVOR-432型全向信标机, 这是我国民航首次安装该型号全向信标设备, 也是今后几年中国民航将大量引进安装的全向信标设备。此次安装前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因此我们仔细研究了设备随机技术手册, 并且在安装调试过程中认真摸索, 出现问题时及时THALES公司技术人员进行详细沟通, 通过此次安装调试, 总结出了该设备的一些调试方法和技巧。本文将详细介绍THALES DVOR-432安装时的调试方法及技巧, 希望能对今后的引进安装该设备的有关单位有所帮助。

调试步骤及方法:

1 调试前提及所需仪表

进行DVOR-432设备调试前, 天线系统、监控天线、DVOR-432设备及供电系统应已正确安装并完成连接。THALES DVOR-432维护软件ADRACS已安装至电脑, 能正常使用。调试所需仪表包括双踪示波器、通过式功率计、矢量网络分析仪, 外场测试仪 (PIR) 等。

2 测量和调整天线

2.1 测量天线谐振频率和反射系数

首先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 校准完成后开始测量天线的谐振频率和反射系数。将1号天线电缆室内端从PDSU上拆下来, 将其连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PORT 1。将1号天线电缆接天线端直接连接到1号天线上 (需要拆下匹配器) , 将天线罩盖好。其余天线电缆 (2-48号) 仍然保持正常连接, 所有人员保持远离测试天线在7米以上。此时在矢量网络分析仪屏幕上将显示出所测天线的谐振频率和反射系数分贝值分布曲线图。如果谐振频率偏低, 则应增大电容盘Ca的间距, 反之则减小电容盘Ca的间距。注意要同时调整两对电容盘, 调整过程中要尽量保持间距对称。检查谐振点的反射系数分贝值, 应当在26d B以上。如果不足26d B, 调整中央电容Ctr, 使反射系数在26d B以上。一号天线调整达到要求后, 将1号天线天线端恢复连接匹配器 (matcher) , 拆下2号天线的匹配器 (matcher) , 将2号边带电缆连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上, 测量2号天线的谐振频率和反射系数分贝值, 方法同1号天线调整。依次做好48根边带天线和中央天线的谐振频率和反射系数测量并做好相应记录。

反射系数分贝值典型分布曲线见图2所示。

2.2 检查边带天线之间的退耦

将随机发来的天线测试探针插入到48号天线的测试孔中, 测试电缆要垂直于地网之下, 并沿着天线阵的径向线到达中央天线。将天线探针的室内端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PORT 2端口, 从PDSU上拆下48号天线电缆, 接入矢量网络分析仪的PORT 1端口。打开矢量网络分析仪, 进行校准。校准完成后, 按测量键, 使48号边带天线发射, 48号天线的测试探针作接收, 做正向传输测量, 记录下分贝值, 作为基准值。将48号天线电缆从PORT 1上拆下来, 换上47号天线电缆。使47号天线发射, 48号天线探针接收, 做正向传输测量。记录下分贝值, 减去基准值, 即为48号天线的退耦值。应大于16d B。依次逆时针做好48根边带天线的退耦值测量并做好相应记录 (图3) 。

2.3 检查边带天线的相位一致性

将1号边带电缆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PORT 1, 将载波电缆接到PORT 2。打开矢量网络分析仪, 进行校准。校准完成后, 按测量键, 使1号天线发射, 载波天线接收, 作正向传输测量, 记录下两个通道的幅度衰减d B值和相位差。依次测量48根边带天线的正向传输特性, 并作记录。比较1-48号边带天线的相位差, 应在±3°范围内。

3 设置机柜内跳线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对照设备模块电路板正确设置以下四个跳线:

1) 在LCP上, 找到跳线X36, 将其设置为短路, 接通3.6V口香糖电池。

3) 在MSG-C上, 找到跳线X7, 将其设置为短路, 接通3.6V电池。

4) 在CSL上, 短路X18, 启动过放电保护电路;短路X22, 启动自动存储功能;短路X21, 使电瓶放电终止电压为1.875V。

4 预配置发射机

第一次开机前, 关闭所有的电源。将PC机连接到LCSU面板上的RS232接口上。开启BCPS电源。接上蓄电池保险。在电源控制板 (PMM) 上将NAV、TX1和TX2开关都打开, 此时LCSU开始初始化, 蜂鸣器开始叫起来。初始化完成后, 蜂鸣声停止。在本控面板LCP上, 转动钥匙开关, 将设备切换到本地模式。运行PC电脑中安装正确的ASRACS软件, 通过软件对DVOR-432设备进行预配置。根据台站的实际情况进行台站配置和发射机配置 (由于篇幅限制, 该配置不做详细描述, 如有需要可以联系本文作者) 。完成以上操作后, 退出ADRACS程序。

5 校准监控器

5.1 校准监控器时, 需要使用CSL上的测试信号产生器, 检查并设置跳线X17的位置, 使之为开路状态 (OPEN) 。

(1) 开启发射机, 在CSL面板上, 将BCD开关设置到0。

(2) 打开Adjustment Windows。

(3) 再分别打开Monitor 1-Measurement TSG和Calibration两个窗口。

(4) 调整“Cal Azimuth Monitor”, 使得Monitor 1“TSG Azimuth”数值为0。

(5) 调整“Cal 30Hz AM Depth”, 使得Monitor 1“TSG 30Hz AM Depth”数值为30%。

(6) 调整“Cal 9960Hz AM Depth”, 使得Monitor 1“TSG 9960Hz AM Depth”数值为30%。

(7) 调整“Cal FM Index”, 使得Monitor 1“TSG FM Index”数值为16。

5.2 校准方位

(1)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1, 那么Monitor 1“TSG Azimuth”应为45°

(2)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2, 那么Monitor 1“TSG Azimuth”应为90°

(3)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3, 那么Monitor 1“TSG Azimuth”应为135°

(4)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4, 那么Monitor 1“TSG Azimuth”应为180°

(5)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5, 那么Monitor 1“TSG Azimuth”应为225°

(6)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6, 那么Monitor 1“TSG Azimuth”应为270°

(7)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7, 那么Monitor 1“TSG Azimuth”应为315°

5.3 校准30Hz AM调制度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8, 那么Monitor 1“TSG 30Hz AM Depth”数值应为0。

5.4 校准9960Hz AM调制度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9, 那么Monitor 1“TSG 9960Hz AM Depth”数值应为0。

5.5 校准30Hz调频指数

(1)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A, 那么Monitor 1“TSG FM Index”数值应为15。

(2)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B, 那么Monitor 1“TSG FM Index”数值应为17。

(3) 将CSL上的BCD开关设置到C, 那么Monitor 1“TSG FM Index”数值应为25。

(4) 在CSL面板上, 再将BCD开关设置到0。

用同样的方法校准2号监控器

6 使用监控器预设置发射机

6.1 设置发射机功率

(1) 在CSB输出端连接一个功率计。开启1号机, 在发射机设置中, 设置工作频率, 设置发射功率为100W, 设置识别码。设置识别码时, 不足4个字符时可增加一个“*”号。设置30Hz AM和话音调制度均为0%。检查功率计读数, 此时也应为100W。否则, 请调整发射机机柜背后在控制耦合器CCP-D上的电位器R1进行校准。

(2) 在发射机设置中,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ASU”, 设置“USB Sine Amplitude Adjust”、“USB Cosine Amplitude Adjust”、“LSBSine Amplitude Adjust”、“LSB Cosine Amplitude Adjust”, 均为99%。

(3) 在发射机设置中,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设置“USB Level”和“LSB Level”均为20%。

(4) 关闭1号机, 拆下功率计。

6.2 调整上边带相位

(1) 开启1号机。

(2) 打开“Monitor 1-Measurements”, 打开“Monitor 1-Calibration”, 设置“AGC Adjust”, 使“RF-Level”数值为100%。

(3)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s”, 设置“USB Phase”, 先大范围地调整, 然后小范围地调整, 使“9960Hz AM Depth”读数为最大。如果条件允许, 可使用外场测试仪在两公里外相对较高的地方测量9960Hz AM Depth,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寄生调幅造成的测量误差。 (建议采用外场测试仪的方法测量)

(4) 同时将示波器连接到MSP-CD/1的P16端, 观察波形, 避免波形失真。

6.3 检查混合信号电平的一致性

(1) 在机柜内, 找到BSG-D的插座X3, 使用示波器分别测量以下各点的混合函数波形, 并检查混合函数信号电平值。a24———USB1;c24———LSB-S;a25———USB-C;c25———LSB-C。

(2) 在发射机设置中, 设置“Transmitter 1–Adjustment ASU”, 以10%的步长不断调整“USB Sine Amplitude Adjust”、“USB CosineAmplitude Adjust”、“LSB Sine Amplitude Adjust”、“LSB CosineAmplitude Adjust”, 直到正弦波刚好不失真位置。

注意:不要把混合函数电平设置低于20%, 否则边带功率将会过低。

(3) 如果在上面的检查中, 重新调整了混合函数信号的电平, 请重新调整边带相位, 并获得9960Hz最大值。

6.4 9960Hz调制度

(1)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在Adjustment ASU方框中, 选择“Blending levels Adjustment”, 调整该选项数值。再打开“Monitor1-Measurements”, 监视9960Hz调制度, 使之为30%。

(2) 在BSG-D插座X3的a24 (USB SIN) 和a25 (USB COS) 上连接好示波器,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选择“USB Level”, 增加上边带功率, 直到正弦波开始出现消顶失真为止。注意, USB Level不要大于28%。

(3) 在BSG-D的插座X3的c25 (LSB SIN) 和c24 (LSB COS) 上连接好示波器,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选择“LSB Level”, 增加下边带功率, 直到正弦波开始出现消顶失真为止。注意, LSB Level不要大于28%。

6.5 30Hz AM调制度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设置“30 Hz AM Depth”;打开“Monitor 1-Measurements”, 使“30 Hz AM Depth”为30%。

6.6 监控天线方位的设置

(1)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在Adjustments ASU方框中, 设置“Start Antenna Normal Operation”选项为“Antenna-1”。

(2) 在Transmitter 1-Adjustment方框中, 设置“Azimuth alignment”;再打开“Monitor 1-Measurements”, 观察“Azimuth”数值, 使之刚好为监控天线所在的方位。

6.7 识别码调制度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设置“1020Hz AM Depth”为10%。

6.8 开启1号机, 检查监控器

(1) 开启1号机。然后检查1号监控器的读数, 注意不要改变1号监控器的AGC数值, 检查“RF level”, 应为100±5%。

(2) 检查2号监控器。打开“Monitor 2-Measurements”, 打开“Monitor 2-Calibration”, 设置“AGC Adjust”, 使2号监控器“RF Level”数值为100%。如果调整不到100%, 调整“Digital Attenuation”, 减小监控器衰减值。检查2号监控器“30 Hz AM Depth”读数, 应为30±1%。检查2号监控器“9960 Hz AM Depth”读数, 应为30±1%。检查2号监控器“FM Index”, 应为16±0.5。检查2号监控器“Azimuth”, 应为监控天线的方位值±0.2。

6.9 开启2号机, 检查两个监控器

开启2号机。检查两个监控器“RF Level”, 数值为100±5%。”检查两个监控器“30 Hz AM Depth”读数, 应为30±1%。检查两个监控器“9960 Hz AM Depth”读数, 应为30±1%。检查两个监控器“FM Index”, 应为16±0.5。检查两个监控器“Azimuth”, 应为监控天线的方位值±0.2。

6.1 0 画出方位误差曲线

(1) 开启1号机。

(2)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记录现有的“Azimuth Alignment”数值。

(3) 设置“Azimuth Alignment”, 使1号监控器“Azimuth”读数为000.0。

(4) 准备将测试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5) 打开“Transmitter 1–Adjustment ASU”, 设置“Start Antenna Normal Operation”选项为“Antenna-3”, 记录下1号监控器中“Azimuth”的数值。

(6) 依次选择参考相位为5号、7号、……, 分别记录1号监控器“Azimuth”数值, 一共做24次, 每一步方位增加值应为15。

(7) 填写方位误差表, 记录与标称值之差, 画出误差曲线, 通常误差应小于±0.4°。

(8) 重新将参考相位设置到1号天线。

(9) 然后作2号机的方位误差曲线。

7 设置监控器门限

根据我国民航要求在监控器中设置方位、RF电平、30Hz AM调制度、9960Hz AM调制度、30Hz调频指数、识别码调制度、9960Hz失真、30Hz FM失真等参数的上下门限以及告警延迟的时间, 同时注意在发射机中设置边带相位的门限。

8 正常开机

做完以上工作后, DVOR-432设备可以正常开机。将1号机设置为主机, 然后开启1号机, 并使1号机接天线。检查设备, 应无监控器告警, 无BITE告警。否则, 点击1号机“BIT WARNING”告警区, 得到所有的告警和警示信息, 排查故障后重新开机。取消监控器旁路。断开两个监控器的输入连接线, 故意制造一个告警信号, 那么经过告警延迟后, 1号机将关闭, 2号机自动开启。恢复监控器的输入连接。

使用同样的方法检查2号机。

9 保存发射机和监控器配置数据

将双监控器旁路, 开双机, 并使1号机接天线。在Data菜单中, 执行Up-/download Data命令, 选择SAVE, 即可保存配置数据。

按照步骤做完以上工作后, DVOR-432设备的调试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 试运行一段时间后, 如果没有出现其它问题, 就可以申请校验飞行。校验飞行的过程中, 如果某些参数达不到校验的标准, 再根据校验结果做一些微调就可以让DVOR-432设备正常工作。

1 0 结束语

THALES 篇5

1 故障背景

2013-08-17T20:30, 湛江湖光雷达站受到强雷暴影响, 按程序启动防雷应急响应, 在THALES雷达主用通道B通道正常的情况下, 关闭THALES雷达备用的A通道。关闭雷达备用通道A通道后, 在20:35发现雷达主用通道B通道出现故障告警。检查发现雷达主用通道B通道录取器板块、时标板出现红色故障告警。这时, 雷达无目标输出。然后马上开启刚关闭的雷达备用通道A通道。备用通道A通道开启后, 发现A通道出现与B通道同样的故障告警。值班员对雷达故障板块进行故障复位, 故障依旧。这时, 雷达双通道故障无信号输出。由于当时雷雨还很大, 担心设备再次遭受雷击, 决定等雷雨变小后再更换故障板块。在此期间, 再次检查雷达设备, 以确认雷达故障板块。结果发现雷达AA机柜出现天线转盘油位低告警, 天线停止转动, ADU单元出现红色告警。

2 检查现场, 了解情况, 制订抢修方案

22:30, 雷雨警报未解除。当雷雨渐小时, 可以开始抢修工作。在清楚了解故障情况后, 决定先将天线恢复转动, 同时更换B通道红色告警故障板卡, 抢先恢复单通道工作。需要注意的是, 先保障雷达信号恢复正常输出, 然后再修复另一通道, 最后恢复双通道工作。

由于是转盘油位低告警导致天线停转, 因此, 要使天线重新转动, 必须消除油位告警。上雷达天线塔检查天线转盘机油位指示正常, 排除因机油位过低引起告警的可能;防雷保护装置SPD并未失效, 排除因SPD导致检测信号传递不通引起告警的可能;雷达天线没有异常, 排除由天线单元引发告警的可能。最后怀疑是油位检测器遭雷击故障导致出现机油位低告警。而更换油位检测器备件要将天线转盘的润滑油放掉, 这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为了尽快恢复设备, 决定在雷达天线机柜内将转盘油位告警屏蔽掉, 清除告警, 使天线正常转动。

3 抢修具体过程

3.1 恢复天线转盘油位低告警

图1所示为THALES雷达转盘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在图1中, 油位检测器TB2在油位正常的情况下应该送出24 V的电压供继电器K27工作;K27联动开关闭合驱动K55, K55产生动作后触发K9闭合, 而K9联动影响K64, 使其也闭合, 最后触发K1闭合。图2所示为THALES雷达转盘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在图2中, K1与K31、K32、K33组成星形-三角形电机驱动电路, 启动转盘运作。至此, 雷达转盘油位检测正常, 天线正常转动。

但是, 当油位检测器故障或者油位过低时, 油位检测器就不会送出24 V电压, 告警继电器不工作。这时, 就会产生油位告警, 天线停止转动。

打开天线机柜, 根据上述分析, 找出油位检测器对应的接线座TB2后发现, 油位检测器共有4根连接线, 其中, 8号线和10号线是油位检测器工作电源连接线。将8号线和10号线从接线座上拆下后, 油位告警器停止工作。8号线和9号线通过油位检测器后连接到告警继电器并给其提供24 V工作电源。8号线与9号线之间的闭合与断开由油位检测器决定。因此, 要想使告警继电器正常工作, 只要把8号线和9号线跳开油位检测器, 直接短接闭合;屏蔽掉油位告警器, 告警继电器开关、闭合就能清除告警, 正常开启天线。

3.2 更换故障板件, 恢复单通道工作

2013-08-18T 00:40, 将雷达天线转盘油位告警屏蔽, 雷达油位告警消失。更换B通道故障时标板、录取器故障板块、ADU单元后, 重新开启雷达天线, 天线恢复正常运转, B通道除了GPS告警外, 其他告警消失;雷达使用内时钟工作, 不影响正常运行, 并且恢复目标输出, 单通道正常工作。

进一步检查雷达故障, 发现雷达PLINE A正常输出雷达信号, PLINE B无信号输出。将雷达信号输出线更换到PLINE B备用输出端口第三口后, 雷达信号输出正常。由于PLINE有备件, 更换PLINE备件后, 雷达恢复4路雷达信号输出。

3.3 排查最后故障, 恢复雷达双通道工作

恢复B通道单通道工作后, 开启雷达A通道, 发现A通道录取器告警已消失, 但时标卡仍是红色故障告警。01:40, 在A通道更换时标卡后, 将从B通道换下的在B通道显示故障的录取器板卡和ADU单元换在A通道测试, 开启雷达A通道, A通道恢复正常。此时, 雷达恢复双通道工作。在处理A通道期间发现, 传输雷达信号的FA16设备广州框子速率卡有一个端口指示灯常亮, 没有数据输出, 端口已故障, 更换备板后恢复正常传输。至此, 此次故障处理全部完成。故障板件有雷达油位检测器1个, 时标卡2块, GPS时钟1个, PLINE 1个和FA16子速率卡1块。

4 总结

面对恶劣天气造成的雷达突发故障情况, 全面把握并确定故障主次修复顺序尤为关键。这是保证抢修时效性的必要前提。在本次故障处理中, 天线转盘为雷达公共部分, 其工作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整套雷达能否成功启动, 因此, 必须优先处理修复转盘油位检测器故障。而在分析转盘油位检测电路的过程中, 要善于分解、简化复杂的电路原理图, 有的放矢,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关键故障点。由于THALES雷达集成度较高, 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其他故障板块的查找, 因此, 在处理主要的公共部分的故障后, 其他故障也就迎刃而解了。

摘要:湛江湖光THALES二次雷达自2007年安装运行至今, 除保障了本地区空域航班飞行安全外, 还给周边管制区域提供了可用的雷达信号,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航班保障量的与日俱增, 保证雷达持续正常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然而, 在长期的运行中, 雷达不可避免地发生或大或小的故障。对湛江市一次典型的雷击故障的排查过程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为同行的维护抢修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二次雷达,雷击故障,驱动单元,信号通道

参考文献

THALES 篇6

关键词:Thales,ADU,ACP,ARP

1 前言

众所周知, 雷达在空中交通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稍有不慎, 就会引起管制模式的改变, 特别是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飞行架次陡增的情况下, 是坚决不允许的。然而THALES雷达于2011年4月以来陆续出现的ADU频繁自动切换, 给设备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就ADU出现的频繁切换甚至产生编码器NOGO和接口卡NOGO告警的不正常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述, 以及论述排查引起频繁切换的旋转铰链的故障进行分析。希望本文对于今后出现类似的故障能有所启发, 能为设备维护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2 ADU的基本作用

2.1 设备组成

THALES雷达ADU是雷达编码器和数据处理单元的接口, 采用冗余设计, 由2个通道组成, 分别包括1块电源供应板 (2A01板以及1个处理天线方位角数据的方位接口板 (2A02板) , 有自动切换功能, 并保证可连续性的工作。每个通道均有一个ADU单元, 每个ADU包含一个电源卡和一个接口卡 (如图1)

2.2 基本功能

编码器和雷达IRP单元的接口, 向编码器提供+15V和5V直流电压, 产生编码器询问信号, 方位角数据处理, 方位角调整, 方位角数据信号分配, 自动切换功能, 以及向遥控及监视单元 (RCMS) 提供工作状态信息等。ADU单元可以通过接口板上的E37跳线来选择关联的编码器是绝对式还是增量式编码器, 重庆THALES雷达使用的是绝对式编码器, 提供14位精度的天线角度位置信息输出。

当来自编码器的数据通过串-并行转换后, 输入ADU时经过下面3种检查被认为有效: (1) 存在位检查。 (2) 奇偶校验检查, (3) 天线每旋转一圈的编码器零刻度位检查。当下例情况出现时, ADU面板和RCMS上会出现编码器NOGO状态信息即工作状态不正确:存在位检查或奇偶校验连续8次不正确或者出现一次不正确的编码器零刻度检查;而满足下例情况, 编码器状态信息重新转为GO即工作状态正确信息:连续2次正确的零刻度检验或者连续16次正确的存在位检查或奇偶校验检查。

ARP信号的延时是通过调整ACP信号在0-16384范围内的数量变化来实现的, 具体调整的值可以通过ADU单元2A02板上的S7---S4四个拨码开关来得到, 通过设置就可以实现ACP信号与天线正北方位的匹配。

3 故障出现及发现故障根源过程

3.1 故障告警

2011年4月份以来, ADU频繁出现“CONFIGURATION CHANGE”, “ADUNOGO”, “ENCODER NOGO”等, 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3.2排除过程

3.2 排除过程

步骤1:根据告警状态信息, 对可能直接引起故障产生的接口板卡2A01, 2A02接口卡, 状态指示灯等进行检查, 以及检查编码器+5V+15V电压保险丝, 检查编码器+5V+15V电压供应是否正常。通过检测未发现异常。

步骤2:怀疑对编码器有故障, 这样由于编码器本身的原因使得方位信号质量差的状况, 然后, 对绝对式编码器逐一检测排查, 未发现有明显异常;更换编码器后, “CONFIGURATION CHANGE”, “ADU NOGO”, “ENCODER NOGO”并未解决问题, 以此排除是由于编码器故障所引起的ADU自动切换和NOGO信息的产生, 虽然通过更换编码器没有解决, 但大致可以确定故障是由于系统对方位信号的检测所造成的误差。

步骤3:我们知道, 雷达14位绝对式编码器主要使用串行SSI同步输出。以两根数据线、两根时钟线连接, 由接收设备向编码器发出中断的时钟脉冲, 绝对的位置值由编码器与时钟脉冲同步输出至接收设备。由接收设备发出时钟信号触发, 编码器从低位 (LSB) 开始输出与时钟信号同步的串行信号。

14位编码器ACP的周期=4S/2^14=244µS。

雷达系统安装调试后默认其周期容差是50%, 也就是说ACP周期T可以在 (122µS~366µS) 之间。但是, 绝对编码器的ACP检测逻辑是连续8次编码器输出信号的存在位没有才报告ACP出错, 这样假若系统产生的第1个触发脉冲出现并检测到编码器输出信号, 则周期容错率符合系统设置, 若第8个触发脉冲出现才检测到编码器输出信号的存在位, 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故经过讨论, 认为修改系统容错率来解决方位信号告警, 由原来的75%改至87.5%, 通过运行观察, 自动切换频率明显减少, 但是还是时有发生, 说明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4 维修总结

(1) 熟悉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框图、功能模块的信号流程及其内部组成。这样将有利于从根本上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

(2) 熟悉THALES雷达设备模块工作性能监控软件的使用。一般设备出现故障, 监控界面都会出现设备告警代码及其设备错误描述, 为排除故障提供有用的参考。

【THALES】推荐阅读:

上一篇:城市生态绿化下一篇:国内娱乐节目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