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发展

2024-05-10

城市绿化发展(精选12篇)

城市绿化发展 篇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环境问题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中小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城市中的人造环境日渐无法满足人们提高的居住水平的需求,如何建立相应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完善之间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1,2]。

1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是改变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以绿引资,因绿兴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而城市环境则指在城区范围内,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社会环境以人为中心,文化是其中的要素:自然环境包括绿色植物、山川、河流等自然形态物质以及风雨、地震等自然现象;人工环境是以建筑为主体的人工构筑物,如房屋、桥梁、道路等。因此,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对改善和美化城市,发展更为健康的城市经济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2 城市绿化理论体系的发展

60年代后,中外各国对园林绿地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除了从城市规划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美学等方面研究城市绿化外,还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学方面进行研究,把城市绿地规划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近年日本提出“城市林带”的设想,以市中心作同心圆的圆心,在几个圆周上营造环状林带,在与其垂直的方向设置放射形林带,将工业区与住宅区、商业区隔开,构成一个有机的城市林带网。还有其他国家提出“绿化走廊”和“生态带”的设想等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发现城市绿化在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多,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树木所起的作用远比它的木材价值要大得多,而这些价值又是用金钱换取不到的。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城市绿化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过去人们向往的花园般的城市,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3 城市绿化的综合效益

3.1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表现出了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并且在美化、净化环境的同时树立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的典范,从而吸引游客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园林绿化通过对城市的完善和美化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3.2 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模式的内在经济效益

产业化的城市园林绿化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建筑的产生和房地产事业的优化升级,不仅使城市的建筑能与城市的园林绿化相互融合协调,同样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居住的水平和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3 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环境效益

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产业化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相关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带来的环境效益不言而喻,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城市的园林绿化所能体现的环境效益日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指标,是城市的重要环境资本,将成为城市发展的资源之一。因此中小城市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的融合和协调,走出有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之路。

4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5]

1)城市内部绿化与外延区域相结合。我国的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不应只关注城市内部的环境保护和绿化程度,而应将城市包括的乡镇纳入园林绿化的范围之内,使城市的园林绿化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工程。园林的绿化不仅仅是增加相应的绿地面积,而是综合考虑城乡的不同需要和不同条件进行整体规划和综合设计,从而使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

2)城镇绿化与产业相结合。园林绿化在乡镇的发展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生产和绿化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可对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的技术和发展生产的方式,从而扩展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内容和意义,形成创新的城市园林绿化方式,为农村的生产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业的生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为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整体化发展对城市园林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潜在方向。

5 山西阳泉市“大环境大绿色大生态”的城市绿色生态走廊的实施

在城市绿化工作中,阳泉市从自身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出发,定位于“晋冀绿色门户、太行森林煤都”,打破城乡、县域之间条块分割,一体化布局工程,全方位治理生态,高标准实施绿化,多功能体现效果,重点致力绿化两城十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绿化三纵四横,形成通道景观林网;绿化七大流域,构建湿地保护体系;绿化八大山脉,打造外围生态屏障;建设七大区域,做强核桃富民产业,力求实现山上有屏障、城镇有园林、乡村有绿荫、道路有林带、农民有林果。在通道绿化上,阳泉市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适地适树、精细实施”的原则,努力克服地形多变、路况复杂的不利因素,以“增绿、护路、保洁、生态”的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山区道路的绿化模式。在环城绿化方面,市区根据两山夹一沟的地貌特点,以治理南北两山和桃河为基本框架,重点打造生态区和森林公园及生态经济林景观区。同时,在市区内,建设完成城市公园12个、休闲广场8个、小区游园47个、园林小区44个、街头绿地54处,构建起一个点线面结合、林带环抱城市、绿地星罗棋布、具有立体感应的城市绿化体系。在村庄绿化上,阳泉市确定每个村绿化一条入村道路、美化一条村内街道、建设一个农民游园、构筑一个环村林带、治理一座村外荒山的“五个一”标准,采取“上级资助、政府供苗、各村出力”的机制,推进农村绿化工作。目前,全市已有419村建成园林村,占到农村总数的44%。

6 结语

科学合理的做好绿化系统的生态规划和建设管理就是城市绿化的光明之路,这将是发展园林城市的努力方向。我国城市绿化系统21世纪的规划,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根本目标,不仅要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良好生活方式的场所——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总之,城市是接力的城市,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将来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建设只是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是城市环境的支撑,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园林理念和先进的园林绿化方法,将我们的城市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真正实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请.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20):8-9.

[2]程冬宁.浅谈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趋势[J].科学之友,2010(3):153-155.

[3]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科技建议,2002(2):88-89.

[4]常庆禄,王森.走出城市园林建设误区提高绿化生态效益[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13(1):7-11.

[5]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35-38.

城市绿化发展 篇2

——在全县城镇建设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材料

瓮安县城市管理局(2012年2月2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我局工作开展实际作个发言,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同志们批评指正。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管理工程,他直接体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局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突出以“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主题为工作出发点,以“四开四干”“五公五安”为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服务城市建设,助推城市发展来开展工作,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城市“脏、乱”治理。任何工作安排部署不落实等于零,工作抓而不实等于不抓。这些年来,我局始终把干部工作执行力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切实营造干事氛围。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狠抓整治城区影响“脏、乱”的不良行为,确保城区大环境卫生时常干净整洁,市容秩序时常规范有序,积极为我县招商引资、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坚持情系民生的服务管理理念

管理不等于控制。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们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做到阳光执法,柔性执法,文明管理。牢固树立“人民城管爱人民、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服务意识,坚持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并采取疏堵结合的管理办法,加强县城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在“整脏治乱”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处罚在后,切实做到有法可依,程序合法。着力整治好群众反应的脏乱突出问题,切实处理好城市“面子”和商贩“肚子”问题,更多的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近三年来,没有出现因粗暴执法或在执法过程中程序不合法而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建章立制,责任承包,切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定员定岗定责的工作责任承包管理制度。根据地理位置和区域面积,分片区、划区域,实行管理定员定岗定责的责任承包管理制;二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坚持工作开展做到日督查、周总结、旬通报、月考核;三是建立日常卫生保洁制度。采取凌晨清扫、白天保洁、夜间冲洗的运行方式,加大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四是建立举报投诉整改制度。设置举报电话,方便市民的联系和监督。以人民利益为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脏、乱”问题。

四、更新观念,注重细节,逐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管理的核心是“理”,而不是“管”。城市管理工作需从细节入手,城区的每一个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细微部分都不容忽视。我们坚持“出门一把抓,进门再分家”的团队管理精神,并

切实做到管理工作走过路过,千万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出现的“脏、乱”问题,以此减少“脏、乱”现象的发生,逐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五、疏堵结合,专项治理,认真安置好拆迁经营户的管理 这些年来,面对瓮安县城改造的大拆迁和大建设,我们讲大局、识大体,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管理服务建设、以建设助推发展来实行建管并举,同步发展,力争做到我局工作不拖全县建设工作后腿。为解决许多原来门面拆迁户店内经营的变为露天经营,建筑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等方面问题,我局在保证城区秩序有序的经营活动前提下,设置临时专门供拆迁经营户进行经营的马路市场,实行白天经营的夜间不经营,夜间经营的白天不经营的管理方式,切实做好门面拆迁户的后续经营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车辆污染路面的现象及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做到建管结合。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参与住建、雍阳镇等部门加大拆违和旧城拆迁工作,切实做到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工作不推诿,落实任务不推责。竭尽全力,多措并举,强化城市管理,服务城市建设,助推城市发展。

六、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城管形象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不断强化社会监督和发动群众参与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努力打造一支相互包容,团结协作的城管队伍:一是抓好班子建设。采取包片分管,各负其责,促使责任压力层层传递,动力层层提升。从而增强局班子与全局干部职工的战斗力、凝聚力和精气神;二是加

强作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大力倡导管理就是对人的服务工作理念;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做到以工作实绩为考核标准,树立一种当我们的工作失误时,要学会道歉认错,当我们的工作决策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敢于让步妥协的服务理念,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要提高干事能力、多谋干事之策,多立创先争优、增比进位赶超之志,真正让城市管理这支队伍不断从原来的城管执法型向现在的城管服务型转变,着力解决“重管理、轻服务”“重管制、轻协商”的不和谐现象,重塑城管执法良好形象。

城市水利与城市发展 篇3

城市水利指为解决城市防洪、供水、排水、以及处理城市的废水等所进行的水利工作。城市水利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城市交通、能源一样与城市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城市水利完善与否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利工程问题更多更复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城市与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城市水利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因此引发的问题日趋严峻,如人类过分改造自然后,水文条件的变化使城市的防洪排涝压力增大;城市人口的增多使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下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人类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的要求提高等。城市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尤其在科学技术相对发达的今天,城市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举足轻重。水利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快城市水利工作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真正地服务于国计民生,与社会进步相匹配。

一、城市水利的功能

1、防洪排涝

城市水利要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使城市减少或免除洪水威胁,使城市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获得安全保障,像北京的永定河大堤,郑州的黄河大堤,广州的北江大堤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与排洪河道都是属于这一功能。

2、供水功能

城市水利要保证城市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包括工业用水、近郊农业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城市环境用水、商业和公共事业用水,为了满足城市多方面用水需求,城市水源工程的开发建设就日益显得重要。水资源紧缺的地区甚至需要修建远距离调水工程,如供天津用水的引滦济津工程;山东省的引黄济青工程;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上述这些工程都是为了实现供水功能。

3、交通功能

城市水利应当使有水运条件的城市恢复和发展当地的水运资源优势。这对于沿江、河、湖、海建设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运河两岸的城市、大型灌渠、跨流域调水的干渠所途径的城市也应因势利导,充分开发其水运功能,在规划布局上体现一水多用的特点。水运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货运量大、综合效益多等诸多优越性,象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虽然空中和陆地运输工具已十分发达,但水运依然很兴旺,因水运自身独有的特点带来的优势使其不会被航空、铁路、公路的发展而淘汰。

4、美化环境

环境改造是城市水利在社会文明进程中日益显得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几乎所有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城市,都会有一些优美的水体作为依托,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良好水资源的城市,不可能是一个高质量环境的美丽城市。大城市的建设往往都会依托良好的水环境资源,或者是辅以人工措施兴建一些湖泊、池塘,开挖一些河道沟渠。城市水利的环境美化功能还包括如何依照当地水体特点来布置街道与城区建筑,特别是沿河两岸的建筑,合理利用河岸工程,规划安全舒适的河岸街道,有效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河岸土地资源,使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结合。

5、综合管理

城市水利不仅是一个“硬”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软”概念。它的功能不仅指各种工程,还包括城市的水规划和水管理问题,城市水利的“软”功能应当说是要控制、协调、促进它的各项“硬”功能。

二、城市水利面临问题

城市水问题的产生,是自然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每一座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城市规模、结构、功能、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城市发展阶段不同等等,决定了各个城市所面临的水问题的明显差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环境保护治理与水灾害防御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多数城市由于对具有公益性质的城市水利基础研究不够,投入不足,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过分追求局部与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等还在使矛盾不断激化。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尚不具备短期内以高投入克服城市化进程中水危机的实力。因此,城市水利的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抓好几个“形象工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对既是资源、又是环境要素、也是致灾因子的水来说,必须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将发展与治理密切结合起来,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灾害防御与水环境治理一起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建立相对稳定的、与城市经济发展按比例同步增长的投入机制,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尽力遏制城市发展引起水灾害与水污染风险加重的趋势。

三、未来城市水利发展

城市水利的发展必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历从防洪、供水到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工作重点的转变。每一个阶段都标志着水利工作时代背景的变化和人类对于水利发展需求的提高。未来城市水利工作的侧重点宜包含如下内容:

1、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方针下,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经营策略、融资渠道、运作模式等。

2、建设高水平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要求他们是具有崭新的工作思路、掌握多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3、在保证城市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工作重点向“重返自然”的生态景观方向过渡。未来社会,人们更加注重周围环境质量的改善,故水利工作将以建立人水和谐、生态友好、环境优良、景观亮丽、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作为工作的目标,从而与城市各个部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林业、建筑、交通、园林、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4、力争在满足人类自身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将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人类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地探索水系运动的规律,在为河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利用。

5、雨水利用、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利用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城市水资源的补充。

6、 高科技的广泛运用将为城市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7、水利经济的内涵将更为广泛,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等。

8、水文化将成为城市水利的深刻内涵。没有文化的河流是缺乏深度和内涵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空洞的,是不能长久的。因此,水文化底蕴的挖掘将成为未来城市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城市绿化发展策略 篇4

1 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性

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一样, 具有系统自净功能, 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光污染等, 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但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使得城市绿地的自净功能无法应付大规模建设和人口产生的各种污染, 为城市生态系统增添了负担, 也带来了挑战, 为了维护城市的健康发展, 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城市绿化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结合城市的实际状况采取绿化发展策略, 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施城市绿化发展, 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2 目前城市绿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盲目的开展草皮铺设工作。

盲目的进行草皮铺设工作提高城市绿化率是目前常见的城市绿化发展误区, 有的城市将铺设草皮作为城市绿化的重点, 认为草皮在城市用地中的面积比例是衡量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 许多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草皮铺设工作, 结果却造成了土地肥力退化、影响城市绿化发展、人力物力大量浪费的恶劣后果。草皮面积是城市绿化的一种重要因素, 但绝对不是城市绿化的根本标志, 草皮的铺设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如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环境等, 如果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适合草皮的生长, 那么就会导致铺设的草皮发生大量的死亡, 而且会造成除草剂等化学药物的大量浪费和使用, 进而对当地的水资源产生不良影响, 不仅没有达到城市绿化的效果, 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2.2 过分注重城市绿化的观赏价值。

美化城市、改善城市面貌虽然也是城市绿化发展的目的之一, 但是绝对不是城市绿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唯一目的。但是目前在很多城市的绿化发展中, 过分地强调城市绿化的观赏价值, 修建整齐的草地和苗木, 繁杂的植被搭配, 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选择, 但是这种具有高度欣赏价值的绿化效果, 有时并不能对城市生态产生积极的效用, 也就是说, 在城市发展中过分的强调观赏价值而忽略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让城市绿化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2.3 用“绿色”的眼光进行植物选择。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以“常绿”作为城市绿化工程中植被确定的标准, 松树和柏树类的树种以其“绿期长”, 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绿色的优势成为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 而对在秋冬落叶的阔叶类的种植较少。“常绿”虽然能够保持城市一年四季的绿色但是在夏季缺乏遮阴纳凉的优势, 针状的叶子对城市环境的调节功能也不如阔叶类, 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2.4 大量灯光照射对城市绿地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现实出城市的“不夜城”气质, 近年来我国很多的城市在广场和小区的绿地上安装了高强度的射灯, 这些射灯对城市绿地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灯光照射影响和干扰植物的生长, 而且灯光的亮度会惊扰到栖息在绿地中的鸟类和昆虫, 迫使它们离开栖息地, 影响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另外, 射灯的灯光会散发大量的热量, 导致城市绿地的水分蒸发,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5 忽略本土植物的使用。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绿化工程中, 外来的物种比当地物种好的畸形理念深刻的影响着城市的绿化工程, 有的为了使城市显得更有“国际范”, 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大量引入外来植被, 忽略了本土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也造成了相关文化遗产的流失。

3 城市绿化发展策略分析

3.1 维护生物多样性, 构建丰富的城市绿色景观。

城市绿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而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点, 因此在城市绿化发展中, 要注重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就要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创造和优化, 既为保护原有的生物生存环境, 也为新引入的生物创造优良的生存环境, 这就要求在城市绿化中, 要注重对本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有限度地引入新物种, 与当地的动物、水体等要素结合在一起, 构成色彩灿烂、丰富多样的城市绿地景观。

3.2 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化系统。

要以地带性植被为主体和特征, 建设生态化的、连续的、整体性高的城市绿化系统。构建城市绿化系统, 要对城市中的绿地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布局、结构上紧密的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尽可能的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 形成连续性较好的绿地系统。另外, 要注重丰富城市绿地的类型, 乔木、灌木、草地等等绿地类型合理配置, 相互作用, 进而形成城市特色的稳定的城市植被群落, 构建成城市绿色系统, 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绿色系统的生态功能。

3.3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工作。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首先要改变绿地建设观念, 过去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建设高楼大厦,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城市绿地的建设理念是“见缝插绿”、“小块绿地”, 这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现代城市绿地建设要朝向大型生态绿地、居住去绿地等方向倾斜, 注重城市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与郊区绿地的结合性以及城市景观与城市生态的融合性。在满足生态性要求的基础上, 追求城市绿地建设的艺术性。

3.4 拓展城市绿化的面积。

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需要创新手段, 而在屋顶上进行城市绿化工程则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的重要创新手段之一。在屋顶上实施绿化工程, 不仅能够相对的增加城市绿化的面积, 而且能够取得节能环保的生态效果。建设生态型的屋顶, 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气候、防止大气变暖,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型屋顶应当作为一种生态建设手段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大力推广应用。

结束语

目前我国城市的生态污染十分严重, 城市绿化系统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点。虽然我国城市绿化已经有所发展, 取得一些显著效果, 但是还仍然存在着行动盲目、重点偏离轨道、过分追求档次等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改进。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既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生态环境效益的追求上, 对城市绿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城市绿化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在简要分析城市绿化发展必然性的基础上, 对目前城市绿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最后提出了城市绿化发展的策略, 以期能够为我国城市绿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化,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月娥.浅谈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J].神州, 2012, 32:243.

[2]胡晓维.大庆市城市绿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8:106.

[3]向继云, 熊小萍, 鲁才员.余姚市城市绿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9:220.

城市绿化发展 篇5

新华报业网讯(记者刘海琴仇惠栋)昨天,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评价中心出台了《2010江苏城市发展报告》,该报告中提出了2010年我省发展面临的几大挑战,并首次提出了“幸福城市”建设的概念。

城市发展面临五大问题

报告中提出了今年我省城市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新问题,如扩大需求受到制约、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城市转型显得滞缓、城镇发展问题增多、城市文化保护不力等。

报告显示,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低于全国,但近几年仍然存在扩大趋势,2007年为2.50:1,2008年为2.54:1,2009年又扩大到了2.57:1。报告对现有的文化保护提出批评,由于现在城市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是建立在完全商业化的机制上,到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文化得不到应有保护,城市文脉发生断裂。城市变得越来越雷同,越来越单调,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立交桥成了普适风景,而曾经熟悉的城市记忆、文化街区、生活环境正在消失,使得城市变得陌生。

何谓幸福城市

报告对我省城市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低碳城市建没、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并首次提出了“幸福城市”建设的概念。

何为“幸福城市”呢?报告中指出,幸福是一种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的、甜密快乐的感觉。幸福城市是集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城市,幸福城市给市民提供一种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文化多彩、环境优美的生活。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智能城市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生存型城市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城市转型,加快幸福城市建设。

报告中认为,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475美元,城市的水平更高一些,已经具备了建设幸福城市的良好基础。加快建设幸福城市,必须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更大实效。要继续实行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的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市民收入,使发展成效真正体现到市民福祉的提高上。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成果,以民生福祉倒逼城市转型。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建议 篇6

关键词 城市绿化;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越来越重要。进行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生态效益保护的体现,也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城市园林和绿化相互结合,在生态和环境的协助下,完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需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城市园林绿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不仅需要有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而且需要有优美的景观,愉悦身心。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生态环境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绿色植物需要保持一定的成分。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降低城市中大量的烟尘。根据我国部门的统计,每年城市建设发展中,产生的烟尘高达千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色植物可以降低烟尘的含量,对烟尘进行吸附、过滤等,降低城市烟尘污染[1]。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对城市的空气环境进行净化。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并将一些有害的气体、烟尘进行隔离,降低城市噪音。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提高交通安全,降低城市火灾带来的损失,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休息、休闲娱乐的环境。

在城市道路的两旁,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绿化城市环境,还可以缓解过往行车司機的视觉压力,降低视觉疲劳,进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化景观设计,与城市建筑景观,相互映衬,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给予市民一种和谐、优美、雅致的园林风景艺术感受。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观念落后,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净化城市空气,必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设的建议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可以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将城市的形象提升,所以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为了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因地制宜

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过程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种植,需要因地制宜。园林绿化种植的植物,并不是珍贵越、价格越高就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适合种植场地的土壤、气候。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想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必须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的种植,以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目的和效果。

2.2 加强管理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应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体系,保证绿化植物可以良好的生长。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反复性的长期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加强绿化植物的养护,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质量。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管理,是城市生态发展、建设的需求,也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关注度的一种措施。

2.3 提高生态效益

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着城市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生态效益,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需要依照生态环境,尊重植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使其可以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为人们呈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园林绿化带来的舒适感。

2.4 加强宣传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城市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为此,需要提高全民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意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的爱护公共环境意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宣传教育,让全民参与其中,更快、更好的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3 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在不断发展,但是生态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生态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晓娜,郭志伟.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31.

[2]胡雪珠,丁林.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207.

[3]胡曦.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139.

城市绿化发展 篇7

误区一:认为铺了“草皮”就是绿化

经得起科学检验的绿化标准, 应是指植被的恢复。这些重新能在光秃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植被, 以它们能植根于土壤, 并能继续自我生长为基本前提。然而, 现在广泛流行于城市绿化用的草皮, 却几乎完全背离了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则, 因此, 从科学的角度来检验:铺设草皮是一种假绿化, 就如人戴假发一样。

笔者在某些北方城市的多处草皮地带作过调查, 绿化公司推出的草皮以绿期长为第一标准, 却完全没有考虑组成草皮的草种大都是外源性草种, 根系极短, 根须很细, 根本不适合北方干旱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而且, 由于草根的根须不钻土, 北京的多处草皮地带都出现了草皮与下面的土层分离, 草皮下土地严重板结等问题。这使得在雨季时, 这些看似绿色的地带, 却失去了渗透雨水的功能。因此, 这样的“草地”铺多了的话, 对环境改善尤其是减少热岛效应不仅毫无帮助, 而且会带来负效应。

由于草皮不能真正植根于土壤中, 不能在环境中自我生长、蔓延、产生良性的生态循环, 这样的绿化对建立生态城市是没有意义的。而且, 实践证明, 铺设草皮后带来的水资源消耗、草皮的反复死亡、修剪草皮的能源消耗、维护草皮的化学药物消耗等等, 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环境负担, 是与建立可持续发展城市原则相违背的。

误区二:草坪地带禁止入内

草坪地带是城市环境中的一种区域, 这是西方城市的发明, 其功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能够在草地上活动的场所, 而且, 人们适当的踩踏还有助于部分草种的分蘖和向深处扎根。因此, 草坪本身的功能不是观赏而是使用。所以, 在草坪地带立“禁止入内”的牌子是不对的。

在已经实现了生态恢复的城市伦敦, 所有公园中都有两类草地, 草种自然而杂生, 却形态和功能不同。修剪得整齐、低矮而开阔的草坪供人们在上面自由活动。完全不修剪、任草长得有半人高的草地供鸟儿和其它小动物栖息, 因此用围栏拦住, 不让人们进入。于是在这些公园中, 人和动物都有权使用草地, 并互不干扰, 使生态回归城市。

城市中能让人和其它生物共享的草地要建立在使用本土、自然、混生的草种的基础上。通俗地讲, 要大量依赖自然草种, 并通过不断修剪的方法建成自然草坪。这些地方可供人们休闲, 而且耐旱、耐踏、不需养护、色彩随季节发生自然变化, 其美感和给人的亲切感都将大大胜过目前依赖人工维系、颜色虽绿却毫无生态和环保价值、使用外国草种建成的单一草坪。

误区三:以“绿期长”为选择植物的首要条件

也许来自于对“绿化”一词的误解, 人们过于强调树种和草种的绿期。这样做并不利于城市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北方的常绿型树种是柏树和松树类, 但这类针叶型树种虽然能在冬季保持绿色, 却在夏季缺乏遮荫的优势, 对城市环境的调节功能远不及阔叶类树种。

目前国际上的生态设计中有一个可供我们绿化参考的原则, 那就是:在房前屋后, 要多栽落叶型树木。因为在夏季, 树荫能够遮挡阳光, 使室内凉爽, 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而在冬季, 树叶掉光了, 阳光能够照进室内, 为室内增加温暖, 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误区四:人工草地修剪过勤不利于滞尘和生态保护

城市草地对滞留粉尘、净化空气有帮助作用。但草地被修剪得越短, 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就越差。这是因为草地中的草丛形成了一个具有吸附力的表面积, 一旦粉尘附着其上就难以再飞扬。但这个有吸附力的表面积与草地的高度有关。草地高, 草丛空间大, 吸附粉尘的量就大。相反, 剪短的草地能吸附的粉尘量就小。

草地修剪过勤还对环境有一大危害, 那就是对水资源的消耗。剪短的草地使阳光能直射土壤和草根, 使这些部位的水分大量蒸发。由于北京雨季不长, 因此人工浇灌就成为护养草坪的惟一办法, 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反, 如果草地保留一定的高度, 土壤的湿度就能保留得好一些, 草地需要浇灌的次数就会减少。

草地修剪过勤还对草地中的微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利。草地是城市大多数昆虫的栖息地和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地。草地修剪过勤、过短, 要么使这些生物资源消失, 要么使这些生物资源发生性能变异, 对物种和生态保护是不利的。

因此, 对于城市草地的管理, 我国的绿化部门不能照本宣科地学欧洲国家管理草坪的旧知识。最近几年, 欧洲的城市草地管理已走向生态型、自然型、粗放型。我国需要学习新知识, 使用新管理, 才能逐步接近生态城市的目标。

误区五:保水措施不足

树木是需要浇灌的, 为此, 绿化队给每棵树挖出一个坑来, 便于浇水。然而, 这些坑都以裸露的形式暴露于阳光下。夏天浇完水后, 这些坑的水分蒸发得很快, 水资源又流失了。对于那些树下铺上了浅根草皮的树木, 由于草皮需要不断地浇水, 树木需要的水倒是有了, 但树木可能会因为水分在地表, 而树根不再往地下深处钻, 大风时极易发生倒伏的现象。

城市绿化与可持续发展 篇8

关键词: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生态

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生态、持续经济和持续社会三方面内容。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 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 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 人类文明正在以一种令人震惊的速度发展着,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许多时候, 这种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工业废气的增加, 水源的污染, 土地资源的蚕食, 水土的流失, 适宜生存的环境及许多物种的消失等, 不断地警醒着人类:必须行动起来, 保护自已的家园, 1972年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勃《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同年, 第27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届“地球峰会”首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并认为“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今天, 这个全新的概念已经变得令人耳熟能详, 但“如何使它深入人心”进而真正实现, 则需要一个相当长而复杂的过程,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届“地球峰会”的宗旨便是促进世界各国在环境与发展上采取实际行动, 在此次会议的闭幕式通过了两份主要文件-《执行计划》和题为《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政治宣言, 本次大会通过的《执行计划》就“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发出行动信号, 提出了诸多明确目标, 并设立了相应的时间表。

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产物, 城市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人比喻“城市首先也是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它们像是一种有机体, 吸入资源排放废物”, 如自20世纪至70年代间, 伦敦, 纽约等地发生12烟雾事件;洛杉矶, 纽约, 东京, 大阪等地发生11起光化学烟雾事件;大阪, 横滨等地发生13起石油化工废气和金属粉尘污染大气事件, 无一不是“城市”面上不良代谢的成果。因此, 面对能源消耗, 人口增长, 城市蔓延, 资源枯竭, 物种衰落, 环境污染, 在争取我们这个星球更多可持续未来的战略中, 在面对挑战时, 城市都应该被重点考虑。作为连接城市绿化在保持生态环境, 维持城市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城市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显然是无法低估和替代的, 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城效绿化, 特别是要在特大城市和风沙侵害严重的城市同围形成较大的绿化隔离林带和城郊一体的城市绿化全系。由此可见我国政府要大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决心, 同时也看出城市绿化系统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于推进城市环境建设, 优化城市品质, 促进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

2 城市绿化的理念

城市绿化在环境方面的生态作用主要来自构成城市绿化的植物材料本身的生理生化特征带来及环境修复作用, 以及城市绿化系统布局结构对于改善城市大气对流, 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功效。园林绿化的主要———植物, 在生态平衡声是效益。它不仅投资低, 效益高, 便与应用, 而且不受人设立界限的限制, 不要行政区域, 城市界线的束缚, 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系统中的一部分, 其良性效益的发展是极广泛的, 植被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植被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 而且具有不同的生态效能。顶极群落理论是指群落的组成、结构、稳定性、生产力朝着相对稳定的顶极方向发展, 越趋向顶极、植物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高, 可根据顶极理论创造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顶极植物群落。

群落可由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乔, 灌木所构成, 可以是乔木混交, 也可以乔, 灌林混交;可以是单层的, 也可以是多层的。因此在树种选择及其组合上, 要更多地考虑群落的内外环境特点, 正确处理种内与种间的关系, 层内与层间的关系等。树群与树丛的差别, 方面是组成株数的不同, 即组成树群的树木株数比树丛多;另一方面, 也是最主要方面, 就是树群主要表现出群体美, 不能把每一株树的个体美全部表现出来, 林冠部分只表现出树冠的部分美, 林缘的树木只表现其外缘部分的个体美。如果把树群分开, 每一单株就不一定表现出个体美了。树群的所选树种不像树丛那么严格, 其群体抗性更强。

群落之间存在着生态位, 在植物搭配上除去考虑生态习性, 种间关系以外, 以叶色为主进行组合, 一般采用针, 阔叶树搭配, 常绿与落叶树搭配, 乔, 灌, 草搭配, 形成具有丰富的林冠线和春花, 夏绿, 秋色, 冬姿季相变化的人工群落。群落上层选喜光的大乔木如针叶树, 常绿阔叶树, 秋色叶树等, 群落中层选耐半荫的小乔木, 下层多为花灌木, 耐荫的种类置于树林下, 喜光的种植在群落的边缘, 地被层则选择耐荫的宿根花卉或草本。这种群落的设计灵活性很大, 依设计者个人的审美, 爱好以及对园林的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特征来具体体现, 同样的树种在同一地点位置, 不同的设计会有不同的植物景观效果。

植物群落是动态的。植物群落按群体美的构图要求进行搭配, 郁闭后应长期稳定, 使之既美观又各得其所。一个单无的树群原则上以不超过5种树为宜, 这样易于做到相对稳定, 重点突出而充分显露景观特点。例如, 以毛白杨, 白皮松, 五角枫, 榆叶梅叶, 黄刺玫所组成的树群, 较稳定又美观。其方式可用白皮松为背景, 以毛白杨为骨架, 以五角枫为衬托, 以两种花灌木为前边角。其中五角枫为较耐荫的小乔木, 又可观赏红叶, 用此三五株掩映于二种大乔木的下方偏前, 而种花灌木则喜光耐旱又花色不同而艳可观, 植于丛前边角很有风致, 此外, 群植还应考虑色相和季相效果, 形态和大小的对比, 则观赏效果更佳。

保护生物多样性, 首先立足于“保护”再谈保护对象-生物多样性。要达到这个目地, 就要从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即生态系统及原有的植物群落-当地的初级生产者入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现在, 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一方面为人类生存创造了丰富的财富;另一方面, 也极大的改变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面临绝种。人类生存的基础正在受到严重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

绿色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 发展绿色经济, 必须由绿色文化提供强大的社会人文支撑力。再次, 绿色文化是推动社会文明的有效载体。绿色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并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的。绿色文化不仅涉及到人们的发展观, 同时也涉及到人们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观。独特的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 形成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 即“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和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精神, 并逐步统一于闽北文化的总体框架之下, 构成了闽北“绿色文化”的基本内核。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崇尚自然、弘扬生态美、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并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将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选择。

绿色生态工程。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把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推进绿色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打破行政壁垒, 推动生态资源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和组合。

3 结束语

总之,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 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在处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关系上, 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 是城市发展进程中走向生态化的必然趋势。并且使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依靠城市绿化产生效益必须有专业技术作为保障, 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 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 引导市场的规范运行, 把城市绿化的经营管理活动纳入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轨道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中国新园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

[2]王绍增.城市绿地规划[M].中国农业出版社.

[3]王树栋, 马晓燕.园林建筑[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5]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6]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

城市绿化发展 篇9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目前,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全球都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污染也十分严重。一些生活垃圾、工业污染、人为破坏等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制约了经济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上升到危及人类生存的高度。因此,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城市绿化园林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1.2美化城市环境

在城市中,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占据了城市的大部分空间。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渴望返璞归真的生存环境,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放松身心。通过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将富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入城市当中,并通过园林手法对这些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能够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愉悦居民身心的目的。通过对于交通道路、广场公园、社区庭院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市容风貌,打造城市“名片”效应,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增强外地居民对城市的好感,对于招商引资和吸纳人才大有裨益。

1.3丰富业余生活

加强城市绿化园林建设,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方便居民健身、娱乐、交流、学习。在公园和小区绿地里,我们随处可见坐在绿荫下看书的少年、下棋打牌的老人、嬉戏玩闹的儿童等,场面温馨和谐,这正是绿化园林建设为城市谱写的和谐篇章,描绘的惬意图画。通过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共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1.4促进城市旅游行业发展

一个城市的绿化园林建设,是城市的生态美和人文美的缩影。独特、别致的绿化园林工程,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与象征。以城市绿化园林为中心向外辐射,将具备独特风格的建筑、店铺、服务等元素与城市绿化园林完美融合,打造城市旅游项目,拉动城市旅游业发展,促进城市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1.5调整农业结构

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绿化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形成城市景观;在郊区地区发展绿化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则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例如,近些年来,一些城市郊区建立起了观光农业型园林,收到了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丰富城市居民业余生活、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剩余劳动力等多重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1.6成为防灾避难场所

城市里人口密集、活动频繁,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多发地。然而,面对天灾人祸,很多城市没有紧急避难场所,在灾难来临之时,居民无处可逃,损失惨重。在这方面,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同样能够发挥作用。临近居民区的公园、绿地等,在地震、火灾等危难时刻,都可以作为避难场所向所有居民开放,提高了城市抵御灾害、进行危机处理的能力。

1.7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城市绿化园林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培养居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居民素质、促进房地产增值、维护城市和谐稳定、提高城市品味和档次,实现城市的生态、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主要措施

2.1提升对城市绿化园林管理水平

要加强城市绿化园林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举行培训和采取激励机制,促使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绿化园林建设。

2.2倡导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

2.2.1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绿化园林建设中,我们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2.2.2在绿化园林建设中,要节约水资源,杜绝园林建设、植物配置、园林维护等方面的水资源浪费;

2.2.3控制绿化园林建设造价,减少成本浪费。

2.2.4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城市气候、土壤、水质等方面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选择适合长期生长的植物进行种植;

2.2.5加强对城市园林的维护与管理,促进园林的长期发展。通过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节省资金和能源,促进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对城市绿化园林合理布局

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城市绿化园林进行合理布局。每个城市的绿化园林结构不同,设计者采用的设计思想理念也不尽相同。城市绿化园林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从整个城市和全体居民的绿化需求这一宏观角度考虑,又要从不同城区和不同社区居民的绿化需求这一微观角度考虑。合理调整绿化面积、确定绿化位置、实现绿化功能

4让群众参与到城市绿化园林建设中

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是一项集群众性、社会性的工作,绿化园林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居民都自觉参与到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当中,加快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绿化园林维护意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有重要影响。我们要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园林城市建设的若干盲区与纠正之道[C].济南: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态·文化·发展”高层论坛,2009.

[2]郑堵廷.浅谈城市绿化园林[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2).

探讨城市绿化与可持续发展 篇10

一、我国城市环境现状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 伴随而来的是污染、毒气、噪音等, 极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1、水污染。

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 排放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河流, 使河水、地下水水质变差, 直接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使得饮用水水质下降, 危害到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2、大气污染。

工矿、炉灶、车辆、飞机等产生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合物等有害化学气体, 使城市上空空气污浊,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3、各种噪音。

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等的飞速发展, 城市噪声来源越来越多, 噪声分贝愈来愈大。

4、热岛现象。

城市下垫面人为的建筑物面积增大, 植被相对较少, 消耗比蒸腾的热量少;城市上空厚厚的污染物质又产生了保温作用, 增加大气逆辐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 城市内部的气温比其他地方要高, 就形成了热岛现象。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运用园林绿化的树木、花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 发挥出其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密切关联的多种功能。如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等有害化学气体, 减少粉尘污染, 树木花草也可以净化水体;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 降低减弱噪音和震动;改善城市小气候, 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美化城市环境。

三、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业化时代使城市的自然环境受到大量破坏, 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直接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对自然环境部分进行合理维护与增强, 还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再创造。显然,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主要的自然空间, 其能否可持续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

2、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

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自城市园林绿地。生理活动中园林植物产生的生态效益所带来的综合功能多多:美化了城市, 为人们提供游憩的空间, 以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促进旅游业所派生的多项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其它子系统不能提供的, 具有不可替代性。

3、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极大保护了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因人为因素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环境, 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减少, 造成城市生态系统不稳定,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园林绿化能为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 为城市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创造条件, 可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破坏进行恢复挽救。

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1、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城市绿化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劳动力的公民, 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这些规定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指明了方向。现就在有不少城市开展“城市绿化年”、“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达标”等活动, 提高城市居民绿化意识, 使其把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创造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

2、转变城市规划观念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统一起来, 要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 也要扩展市郊外围, 体现绿色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3、遵守生态学原则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实现人、城、自然和谐共存, 从而推动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需注意以下特性:

(1) 公共性。绿地或绿化带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同时供应使用价值的功能, 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供大家同等使用, 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 满足其生存等需求。

(2) 协调性。绿色植物群落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态学就针对此研究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使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建筑景观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等。

(3) 多层次性。通过多层次绿化, 形成一个网络空间, 可以大大提高绿叶面积指数, 从而提高城市绿化量, 绿化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明显增强。

4、增强城市绿化法制保障

法制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保障, 因此需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颁布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 还应广泛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办法, 使城市园林管理有法可依。同时, 各级政府可与有关单位部门签定绿化管理责任制合同, 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 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组织园林巡逻纠察队, 加强对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此外, 园林管理部门要与公安、林业、交通、建筑等部门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严肃查处毁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

五结语

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人们渴望自然, 要求建设“生态城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对于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及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 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邱宏瀛.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4) :22—24.

[2]、严梅芳.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J].环境保护科学, 1999, (1) :24—26.

[3]、魏芝琴.城市生态园林初探[J].防护林科技1998, (3) :48—50.

从数字城市谈城市测绘的发展 篇11

关键词:数字;城市测绘;框架;机遇;挑战

1、数字城市基本框架

数字化城市大体上是由网络化基础性设施、综合性信息的平台、信息的应用系统和网站与信息的终端、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性体系与技术的支撑系统所基本构成。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综合性信息的平台是由地理空间的基础性框架数据库、空间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以及综合性的信息库所基本构成,它是数字化城市的应用和服务专门平台。地理空间的基础性框架相关数据主要是为其它类型空间与非空间的信息给予比较统一的一种空间定位的基本基准,从而完成各种类型信息资源依据地理空间的实际位置完美整合,进一步地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机共享,同时也是数字化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基础条件。

2、城市测绘的机遇

从上文可以看到,城市地理的空间基础性框架相关数据在我国数字化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且又是非常特殊的实际位置。城市的测绘作为是我国城市空间的基础性数据获取和不断更新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来源途径,很明显已经在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意义重大。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都已经或者是正在大力筹备启动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在部分城市已经把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列成为了该城市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甚至是城市的社会发展性计划与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项目,不断组织大量的物力、人力与财力来投入到项目的实际规划、开展与运行,这毫无疑问将会给城市的测绘带来非常难得的良好发展性机遇。按照有关方面实地所做的详细调查与仔细分析,由于信息的内容比较丰富、空间的分辨率实际要求非常高以及地物的变化速度比较快,城市空间的基础性数据在生产和不断更新过程中的费用非常高,而且周期比较长,我国的很多大中城市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诸如信息比较老化、现势性比较差的这些问题,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实际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对于空间信息的实际要求,理所当然也不能够充分满足数字化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所以,城市的测绘在现在这种数字化时代充满了大量的机遇。

3、面临的挑战

3.1信息需求的挑战

信息需求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信息的基本内容,另外一个方面是信息的实际质量以及获取与使用信息所要付出的实际代价。就拿信息的基本内容来说的话,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辅助,我们的城市和与它紧密相联的异常广阔的腹地当中的种种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景观的信息都将会是数字化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难以或缺的最为主要的信息类资源。虽然地理空间的信息工作者们经常会说现实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种种信息有差不多80%和空间的位置紧密相联,然而大众常常使用与比较感兴趣的基本信息却基本上是那些和社会经济的统计有关的各种“非空间信息”。与此同时,空间的信息也种类繁多,地形的信息只不过是其中的很一小部分。所以,纵然空间的基础性信息在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难以或缺,然而常常不为大众特别是决策层所关注。

3.2技术发展的挑战

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城市测绘的现状呈现出一片生机,除此之外,技术的良好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城市的测绘带来了各种挑战,增加了很大的风险。现在测绘所用的设备和技术发展已经和IT行业密不可分,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致使测绘的技术与设备在更新的实际周期上变得越来越短。我国城市的测绘相关部门不单单需要能够在新技术的开发、引进与吸收、新型硬软件的购置、人员的知识与作业的习惯换代等诸多方面开展一种持续性的投入,并且还一定要面对比如技术的欠成熟、各种标准规范的不具适应性、投入和产出的不匹配和人员的流动等因素多带来的各种类型问题。

3.3管理与体制的挑战

这里所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于传统类型城市的测绘相关部门实际地位的极大挑战,第二个层面是对于城市测绘相关部门具体管理和机制的很大挑战。获取城市的空间类信息资源是我们城市在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内容。所以,城市空间类信息的采集早就已经不再仅仅属于是城市相关测绘机构的一种专利,其它类型的测绘部门更有甚者某些新型的信息采集类行业都逐渐进入并且已经正在分一杯羹。不难另我们看到的是,有些正在大力开展数字化城市建设的相关城市,空间的基础性数据在采集过程中的具体组织实施常常都是信息累产业主管性部门或者是信息化的领导机构,然而并不是城市测绘主管的有关部门。城市测绘的部门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具体参与到当中的某些类型工作,导致出现这一状况的因素是有很多方面的,器重有一种观点有点道理,那就是地理信息的产业在尚且没有发展起来以前,测绘的行业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同时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应有贡献。然而一旦这一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其它类型行业尤其是IT行业将会很快“空降”进来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性占居一种主导性的位置。

3.4观念的挑战

我们国家大多数的城市测绘类部分在行政关系隶属上属于是城市规划的管理性部门,为城市实现规划服务长时期以来都是城市测绘首当其冲的基本任务。城市的规划是实现城市发展的一个龙头,然而城市的规划并不会等同于城市的全部。可以这样说,在非常长的一个时期之内,城市测绘服务的一个主要对象将会是城市的具体规划。伴随着这些年来政府在机构和职能上进行的不断调整,城市大量推进信息化的专门建设,普通民众对于空间信息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增加,以城市的规划作为基本中心的服务性理念有很大的必要性应该进行比较恰当的调整,不然的话将会极大地制约我国城市测绘行业的良好发展,并且将会进一步地动摇我国城市测绘的实际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丹.数字城市空间数据获取与应用服务的几个问题[A].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城市绿化的生态学发展方向 篇12

城市的人工环境改变了自然, 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的生存条件已为人们所共识, 而园林植物作为活的生物体, 对其在城市环境下所接受的生存条件特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围绕这一领域的有关研究正在国内外展开, 内容纷繁。如从主要的方面进行探讨, 可简单地概括为: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 在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 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 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而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 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土的城市, 都有最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所以结构趋向单一的城市园林绿化, 削弱了每个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 影响了每个城市特有的魅力, 不仅有害于城市景观的美化和城市形象的树立, 而且也大大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应发挥的生态效益。

城市的生态条件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因素, 加上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不同而使得这方面的内容更为复杂。有关城市植物生存条件的研究只能由不同城市根据其特点去做, 其成果可供借鉴而不能照搬套用。根据发展城市生态园林和解决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的要求, 要始终坚持生态学的观点, 因地制宜。

2 如何做好城市绿化规划

一是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 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 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 合理配置植物, 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二是城市绿化规划应体现城市生态学的多样性原则, 避免规划建设不当而引发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 尽可能减少城市原树种的大拆大建现象。当今, 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 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 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

3 城市绿化的生态学发展方向

3.1 城市绿化的生态问题

园林是城市的自然空间, 这个自然空间的主要标志就是植物。植物作为自养生物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数量, 能否在城市中足以形成改善环境的效益, 中心问题是如何发挥植物的光合效能。光合效能的大小决定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面积指数, 这一点在以往对园林植物的配置应用上很少考虑, 而从生态的观点来说则不能忽视。

3.2 根据城市生态条件特点改进种植、养护技术的研究

城市环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舞台, 根据城市特点进行研究以求得植物种植管理技术的改进, 是我们继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必须跨越的台阶。属于这一范畴的问题很多, 潜力也大, 是今后我们城市园林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3.3 利用城市不同地段的生态条件, 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调查研究已证明, 城市植物的种植条件, 虽受地域气候和城市形成人工环境的共性因素所制约, 但由于城市下垫面的不同分布, 不同地段存在较大差异。街道、广场、建筑物之间的风口等是植物生存条件比较严峻的地段, 必须选择适宜的树种种植。掌握不同地段的小气候状况, 充分利用城市形成的不同类型地段的生态条件, 就可以发展更多的园林植物种类。这已经成为应用生态学原理, 丰富和改善城市植物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

上一篇:龙女下一篇:设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