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广场(共12篇)
城市绿化广场 篇1
(一) 我国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建了上千个城市广场。城市绿化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形式是必要的, 这是开敞城市空间, 增加城市绿地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又是城市文化的某种象征。但在建设广场“潮流”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形式雷同。
纵观我国城市大大小小的绿化广场, 多以喷泉、绿地、雕塑几个建筑元素进行堆砌, 形成千篇一律无特色的格局。
2、广场功能定位不准。
城市绿化广场是市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场所, 而不仅仅是以政治、纪念意义为主, 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参与性规划设计做得不够。
3、城市文化体现不够。
城市绿化广场的建设在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方面做得不够, 以格式化的建设取代个性化的城市文化。
4、因地制宜、因财制宜做得不够。
在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中, 一哄而上, 比排场、讲规模;抛弃原有的绿地一律建绿化广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 对我国城市绿化广场建设提出的建议
针对我国的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列举一些城市的绿化广场建设中的成功例子,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1、城市文化的认知上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每一个城市所走过的历史是不尽相同的。在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中, 地方特色的保护、历史文脉的继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广场也往往被市民和来访者看作象征和标志, 产生归属感。如武汉的洪山广场, 在整个广场的设计中都流连着楚风楚韵, 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文化特色。火凤凰是古代楚国的图腾, 在下沉式结构的洪山广场中心地面, 由4458块花岗石铺成一巨大的火凤凰图案, 在市民心中留下了楚文化的烙印。楚人喜好红、黑两色, 主要表现神权崇高与威严, 广场上由黑瓦、紫红色柱子组成的两座菱角亭, 也使人感觉到浓郁的古楚文化氛围。这些特定的形式使洪山广场具有充实的文化内涵, 赋予了广场思想和灵魂。为整个广场构成一篇浓郁民族及乡土特色的乐章, 使其成为武汉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2、广场功能的定位上
城市绿化广场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 在广场空间环境建设中, 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重视公众的参与性, 而不是把广场功能只定位于政治活动、纪念活动的场所, 把整个广场做得宏伟有余、亲切不足。在城市绿广场的规划设计中, 应从多个层面去进行规划, 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市民对广场空间的需要。
3、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上
(1) 城市绿化广场规划应注意人体尺度, 广场空间才亲切舒适。而我国的一些城市绿化广场尺度巨大, 对人有排斥性, 应倡导一些温馨和谐的气氛, 多一些情趣、少一些严肃与敬畏。广场应根据所在位置, 确定不同的空间环境组合, 一味求大, 是不可取的。
(2) 城市绿化广场的造景元素应是多种多样的, 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在以草坪和硬铺装占主体的广场中, 硬铺装吸热, 而草坪又不能遮挡阳光。试想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北风洌洌, 又有几人能在这毫无庇护的广场上停留。
(3) 因地制宜地设置城市绿化广场, 不仅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而且能够结合环境、美化城市空间, 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园林景观。如大连的星海广场, 星海广场位于大连市区西星海湾畔, 海风、蓝天、绿野互为装点, 相映成趣。中央音乐舞台红色圆形地面和外围黄色五角星形, 明喻星海之星, 而中央绿化大道直指海滨, 引入海宇, 星海湾一目了然, 建立了城市与大海、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4、经济基础和管理制度上
(1) 城市绿化广场的好坏在于它的环境效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上, 而不是在于其规模大小、华丽与否。在建设城市绿化广场的大潮中, 各城市不应一哄而上, 比规模、讲大小, 而应从多方考虑, 并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因财制宜地建设, 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
(2) 在城市绿化广场的管理上, 应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 让市民意识到城市广场是与每一位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 让市民参与城市广场的管理, 使他们真正关心、热爱自己的广场, 从而提高广场空间的安全度、舒适感以及各种环境设施的使用寿命, 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还要通过种种媒介经常性向市民介绍有关广场建设的新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使“人民广场人民建、人民广场人民管”, 这样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绿化广场环境。
总体来说, 城市绿化广场在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善城市环境的特色地位是不能被取代的, 在城市建设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在人文、文化、生态、社会特色这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城市绿化广场是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
城市绿化广场 篇2
现状分析:
首先分析基地周边的环境,包括对周边的居民区、医院、地铁出入口、变电站等条件的分析,即基地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 交通位置 文化背景 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得出我们基地的一些功能定位的必然性。(综上所述,青岛佳世客广场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决定了适合发展为集商业、游憩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业广场)
功能定位:确定功能定位后,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
立意、主题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空间规划 :
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一样,最重要的在于空间的营造。但与之不同的是,建筑通过墙体、屋顶、门窗来围合空间,景观则通过绿化、水景、墙体、铺装、竖向设立、地形及标高变化等来营造空间。空间最重要的在于其“空间的流动性”。要在你的设计中让空间流动起来,让人步移景异,时而高低起伏,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先抑后扬,时而豁然开朗,空间在流动,在变化。
细部设计:
细部就是把空间中的重点部分放大,仔细推敲。如某些同学做了水景,那么如何在深入思考下去,水景的标高、池壁做法、如何溢水、如何喷泉等等,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学习去推敲去提高,你就一定有进步。不要老停留在一张1:200或1:500的平面图上,要分析1:20、1:50的详图。细部的类型很多,水景、石景、景观小品、设施等等,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这个系统的风格是统一的,完整的。
广场的分类:
商业广场
是指专供商业贸易建筑、商亭,供居民购物,进行集市贸易活动用的广场。随着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商业街的大型化、综合化和步行化的发展,商业区广场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购物后,往往希望能在喧嚣的闹市中找一处相对宁静的场所稍做休息。因此,商业广场这一公共开敞空间要具备广场和绿地的双重特征。所以在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商业繁荣的目的。
交通广场
是指有数条交通干道的较大型的交叉口广场。例如大型的环形交叉,立体交叉和桥头广场等。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疏导交通。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关系,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在广场四周不宜布置有大量人流出入的大型公共建筑,主要建筑物也不宜直接面临广场。应在广场周围布置绿化隔离带,保证车辆、行人顺利和安全的通行。一类是设在人流大量聚集的车站、码头、飞机场等处,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人流疏散功能。另一类形式设在城市交通干道交汇处,通常有大型立交系统。此类广场应以交通疏导为主,避免在此处设置多功能、容纳市民活动的广场空间,同时采取平面立
体的绿化种植吸尘减噪。
园林广场
主要指与城市集中绿地,公园绿地,城市居住区绿地,花园或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以自然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为主要功能的广场。其规模常比较小,并与其周围的植物绿化,四季花卉,山石水景,构筑物,园林小品等构成要素形成亲切怡人的生态小气候。因此,应合理控制园林广场的规模。
集散广场
是城市中主要人流和车流集散点前面的广场。如飞机场、火车站,轮船码头等交通枢纽站前广场,体育场馆、影剧院、饭店宾馆等公共建筑前广场和大型工厂,机关,公园门前广场等。主要作用是解决人流、车流的集散有足够的空间;具有交通组织和管理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修饰街景的作用。集散广场绿化可起到分隔广场空间以及组织人流与车流的作用;为人门创造良好的遮荫场所;提供短暂逗留休息的适宜场所;绿化可减弱大面积硬质地面受太阳辐射而产生的辐射热,改善广场小气候;与建筑物巧妙的配合,衬托建筑物,以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广场的设计原则很多,但总的来讲要遵循最基本的几项基本原则:功能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生态 低碳 环保),整体协调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个性特色原则。
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个性特色:
有些城市广场缺乏对于场地和地域的理解和尊重,盲目跟风,忽略了对城市地域文化的探寻和挖掘,使得广场景观雷同,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篇一律,俗不可耐。这种景观往往因缺乏特色性和地方风格而无法使公民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自然生态因素体现特色,不同的地区在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景观方面存在差异性,如: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植被、水体、地质、气候条件以及人工环境特征,如周围建筑物、道路、交通、城市肌理等。广场所在地区不同的地域生态特征体现不同地地域特色。城市广场建设必然要结合这些差异,以突出自己的个性。而不同的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使得广场建成后都有各有特色,由此自然生态因素在广场的地域特色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文化因素:广场是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它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着,是展示地方风情的文化橱窗。在广场设计中融入人文因素,可以赋予广场更多精神上的内涵。广场的文化性主要通过两方面得以彰显,分别是传统文化因素的传承与现代文化因素的朔源。每一个地区都有许多不同的内在文化表象,例如:文脉、传统、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标志、符号等等。注重场所精神,合理利用这些代表文化内涵的因素,体现一个城市或地区特色的重要方式。
经济技术因素 :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地域特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一方面,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提倡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根据本地区具体的经济技术条件,就地取材、发挥创造力、挖掘技术潜力,融合广场与周边大环境,可以创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另一方面,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和运用,造成超越传统城市广场的视觉效果,使重新构筑城市广场新地域特色成为可能。
我国的城市广场在设计师应注意的问题:
(1)尺度和规模:广场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受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衬托有关。(例如在欧洲许多中世纪城市,人们走在狭窄弯曲的只有2—3m宽的街道中,突然开朗的广场感觉。阳光照在广场上,暖洋洋的,周边摆着咖啡座和鲜花。)尽管面积不大,却让人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已成为生活的必须,这才是真正意义所在。另外,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要有适当的围合感,不能产生向心力,凝聚性差,削弱了广场作为社会交往空间功能的发挥。(例如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hm2,却是现代广场的范例)。
(2)视觉与功能
对广场内涵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广场的规划设计及最终的效果。当前许多城市决策者在谈到为什么要建城市广场时,十分强调“塑造城市新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城市建设的窗口”等,很易造成“形式主义”。可看到目前我们城市中的广场大多是规则对称,强调轴线,大草坪、大喷泉中间放个大雕塑。原本想突出特色,实则似曾相识,外观构图美观但功能性欠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一点还是在于对广场这一“外来事物”缺乏深入理解。
城市广场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从西方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然而最让人们心动的还是欧洲中世纪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城市广场,如佛罗伦萨的围合性,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广场(图3-4)等。空间具有显著的识别性与良好的视觉感,在密集的城市形态中真正起到了“城市客厅”的作用。现代城市建设在经过一段“功能至上”和“唯物质论”的追求后,开始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价值观念也由简单追求“效率、实用、方便”转为重视“历史、文化、环境”。从注重空间转为注重场所。现代城市广场与古典广场相比,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立体复合式广场的出现,场所精神和对人的关怀,以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体现着城市的灵魂。不是摆在那里作为一幅画,一件展品,让人去参观,去欣赏,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搞广场建设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以人为本。
广场的主题:
一般的文化休闲广场,商业广场则还是应该以活动和使用为主。(广场的功能性)
其中主题表现多是通过广场标志物,其中以雕塑居多。雕塑是表达主题最直接的手段,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
生态效益 环境效益 因地制宜
广场绿化要依据具体情况及广场的功能,性质等进行绿化设计。从功能上讲,文化休闲类广场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所以可以多考虑铺装结合树池以及花坛、花钵等形式。而有些广场从性质出发如交通广场绿化还要有吸尘减噪之用。广场绿化还要和广场的其他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协调,大树应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融进广场的整体设计中。同时尽可能采用立体绿化,扩大实际绿化面积,并借此划分出多层次的领域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东北侧的斜坡绿地,就是地上地下空间的巧妙结合。(屋顶绿化)
青岛广场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绿的冷季型草坪为主,以小龙柏、金叶女贞、龟甲冬青、紫叶小檗、月季等组图,构成富有现代园林气息的大色块花带,松柏、合欢等花木点缀其中,与主体雕塑、蓝天大海及园区宁静典雅、舒适祥和的氛围有机地融为一体。
广场上的植物、建筑以及人等组成了一个广义的生态系统,其中只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具有调节环境温度、湿度、杀菌、减噪、抗污染、平衡空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等多种生态功能。为了提高生产者的生产能力,我们提倡适地适树,不要盲目地引进外来种,以防止生态入侵。增加乡土树种中常绿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林在广场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植物的多样性。
广场作为一个人造的景观,是一个微缩的生态系统,它的绿色植物对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广场铺装: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因为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其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铺装设计虽应突出醒目、新颖,但首先必须与整体环境相匹配,它的形状、颜色、质地都要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而不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
单从美学上看,质感来自对比,如果没有衬托,再高档的材料也很难发挥出效果,只要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就可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因此,欧洲许多著名广场,其铺装都很简单朴素,只在重点部分稍加强调即可,同样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因为广场是室外空间,所以应以简洁为主,切忌室内化倾向。
整体统一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它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凌乱。安全性。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游人发生危险。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即不暗淡到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有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才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且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要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关系。
采用环保的材料进行铺装,例如透水地砖。
从工程和选材上,铺地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
城市雕塑发展有两大趋势:一种趋势是远距离“瞭望型”的大型标志物,以其醒目的色彩、造型、质感、肌理等特征,屹立于城市背景之中;另一种趋势则是近距离“亲和型”,以与人体等大的尺度塑造极具亲和的形象,既没有雕塑基座,也没有周边的围护,以小巧的体量经常被裹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但却带给观赏者特殊的惊喜和趣味。
雕塑是广场美化的点睛之笔,应服从于广场主题的需求,要与广场的气氛情调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内容相符合,对整个广场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所以,雕塑本身要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正如刘开渠在论述城市雕塑的作用时讲到:“屹立在街头、广场、园林、建筑物上的硬质材料的圆雕或者浮雕不分季节,不论昼夜,总是默默地放射艺术光华。”“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的历史时代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正如我国的唐文化以及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的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不少东西被淹没了,而硬质材料的雕塑却能够比较长期的留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化的对比。”
这也说明了雕塑在城市和城市广场中的作用。雕塑的尺度大小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整个广场的尺度,二是人体的尺度。以广场为尺度的雕塑主要存在于纪念性广场或主题广场中,以人为尺度的雕塑一般存在于商业及游憩广场中。
广场的小品与细部
广场小品包括灯柱、花台、漏窗、花架、宣传栏,景墙、栏杆„„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也作为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由于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布置,可使的广场空间的趋向、层次更加明确和丰富,色彩更富于变化。
小品尺度是在广场大环境下呈现的一定比例关系是人们经验的对比和心理的度量,以人为标准如栏杆、坐椅等。色彩与光影是创造气氛所必须的。小品的色彩则是广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主角,是人们心灵状态的反映。如红色在中国表示吉祥,绿色、蓝色使人感觉轻松„„
小品造型变化,要统一于广场总体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有助于广场营造出浓郁的地方气息,文化特色,风格鲜明,统一别致。以下就以坐凳、喷泉为具体事例谈谈广场小品的设计。
坐凳是广场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有些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喷泉是广场重要的景观小品,现在凡是广场都造大喷泉,声光电控制,气势不凡。可是从我们的国情看,这些喷泉使用率都很低,因此还是要珍惜每一分建设投资,其实国外的广场也没有那么多大喷泉,许多喷泉都很小,与雕塑结合,成为一件件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喷泉水景的设计最好能与活动相结合,也是广场水景的一个特点。
细部设计同样很重要,一个广场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花池的高矮、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种植方式等都很关
键,要反复推敲。
在广场的小品和细部设计中,同样可以把生态环保的设计原则,低碳循环的设计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作为照明设施的能源供应,把雨水收集器加入到栏杆等小品的设计中,既美观又实用,一举多得。
小品建筑虽然不是广场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但一旦成为广场的构成成分,尤其是功能性的小品建筑往往对广场的空间景观有着主导作用。诸如指示牌、栏杆、灯柱、广告等等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布置得当的小品能够美化广场、展示文化、陶冶情操。或者换句话讲,环境小品设施是广场空间的装饰品和必需品。广场上的垃圾箱、坐凳、广告牌、阅报栏、电话亭随处可见,它们直接影响着城市广场景观的形成和丰富,广场中的小品应与广场整体环境相协调,造型上应该活泼多样,并有街道化特征。如坐凳是广场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
广场的水景和照明设施:
人类有着本能利用水,观赏水,亲近水的需求,借水抒情,以水传情,大概说的就是这道理。水能降低噪音,减少空气中的尘埃,调节空气的湿度与温度,对人的身心大有裨益。水可动可静,可无声可喧闹,平静的水使环境产生宁静感,流动的水则充满生机。
广场中的水景有喷泉、跌水、瀑布等形式,尤以喷泉多见。在国外许多广场因其独具特色的喷泉而名声远扬。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先进,制造喷泉变得很容易,而且喷泉的形式和功能也在增多,气势也在增大,声光电控制,耗资颇大。在实际水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地理气候条件,在水空间创造中要与周围环境和人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与人的行为心理结合起来,尽可能营造一些安全近水空间,特别是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营造出适合不同人群近水活动,包括看水、戏水、听水、闻水等场所和空间。
香港新城市广场 篇3
香港新城市广场锐意提倡以乐释惫号召香港艺术团体:香港城市室乐团、香港创乐团、一铺清唱及SIU2共同订立10月11日为“音乐国际日”,决定每年策动为期一个月的Music Geographic音乐地理项目。首届表演以中西乐融会联乘为主线,10月11日起至11月7日,香港新城市广场集合Joyous String Quartet、霍世洁、黄丽玲Alin、The Strings Amarta、韦家雅、十多个海外及香港优秀艺术团体,连续四个周末举行多场音乐演奏会。
10月11日为活动揭幕的表演嘉宾是水平让成年人也惊叹汗颜的纽约儿童弦乐队“Joyous String Quartet”。他们是史上最年轻的弦乐四重奏,曾亮相美国NBC电视台的Ellen DeGeneres Show、韩国SBS的Star King电视节目、中国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他们表演弹奏了多首成名曲为活动揭开序幕。
城市广场绿化景观的思考 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拥挤,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接近自然。广场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份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这就是广场的魅力所在。城市广场设计无定式,应以绿色植物造景为基础,减少硬质铺装。让绿色植物的亲和性充分发挥在园林小品的设计和装饰中,以期形成树大荫浓、温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由此,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大大小小广场在各地城市纷纷落成。有一些广场设计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在设计时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突出植物学、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然而,由于规划理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存在着差异和时代的发展,使得广场的景观功能需要不断进行改进。现以阜宁县人民广场为例,阐述广场设计中应注重的植物配植原则,实现环境建设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1 广场概况
阜宁县人民广场占地面积约75750m2,广场东西平均长度220m,南北平均宽度355m,地形为四边形。广场建筑面积3790m2,广场面积47700m2,东、西两侧河道面积12070m2。
2 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阜宁人民广场位于阜宁县城南区射河南路东侧,地处阜宁县城南新区,广场南侧为迎宾大道,西侧为电信大厦,北侧是射河南路,东侧是新阜宁大桥。
3 广场功能定位
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5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阜宁县人民广场作为苏北较早的开放公共休闲陆地,建成时曾以大草坪、欧式建筑、规则式喷泉、广场吸引了多方参观者,在苏北地区一度成为焦点。
4 广场设计定位及功能分区
人民广场由南京林业大学设计,1999年竣工,工期历时1年。设计为敞开式公园绿地,以大面积铺装、组合喷泉、规则式绿篱、开敞大草坪为主,有明确的景观轴线,充分突出了西方欧式园林景观效果。主要由健身活动区、广场休闲区、中心水景区、街头游园区、滨水休闲区几个组成。
5 广场存在问题思考
设计多为硬质化铺装,植物总量少,这就使得广场的生态化的功能大大降低;空间较为开阔,视线通透,一览无余,不能满足各种人群交往的需求;游园植物布置植物过于封闭化,植物配植观赏为主,不能满足人们游园的实地需要;与内部建筑交界处处理不到位,广场与外围建筑隔隔不入,空间划分不明确;滨水区的处理过于人工化,河岸处理过于硬朗,未能体现自然和谐生态的效果。
6 改进措施
6.1 小游园景观的改进
小游园是人们在户外活动时最可能选择的场所。对于大多数户外活动的人群,游园不仅满足了赏的功能,还要保证游的功能,不能华而不实、无法亲近。小游园的植物在通过自然流畅的林冠线条与丰富的大色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感官环境效果,但人无法在上面活动和休憩。应增加游路及小型铺装的设置以满足人们日常游憩需要,游路及小型铺装周边通过栽植规则式植物桂花篱、火棘篱、落叶树泡桐、法桐、竹类等划定人为活动空间,以提高街头小游园的实用性。东侧靠近河道,与市民广场相连接,所以水域两侧不应设置太厚的背景林带,通过适当间植,增加景深,营造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激发游人游览兴趣。
6.2 滨水区植物的改进
作为“水陆边际”的滨水绿地,多为开放性空间,其空间的设计往往兼顾外部街道空问景观和水面景观,人的站点及观赏点位置处理有多种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外围空间观赏;绿地内部空间(广场)观赏、游览、停憩;临水观赏;水面观赏;水域对岸观赏等。
公园东西侧两条河道是城市防洪河道,护坡为自然缓坡型,临水设置的游览步道,结合植物的栽植构成自然的水岸,形成了自然生态、开阔舒展的滨水空间。但由于养护不到位,种植单一,河坡上的植物除柳树外已经看不到,只剩下裸露的土地,影响了景观整体效果。应增加故土护坡植物、垂枝植物和水生植物,如:陆上天堂草、连翘、云南黄馨等;沿水种植再力花、西伯利亚鸢尾、花菖蒲、花叶芦竹等,丰富沿河水景,强化生态作用。滨水休闲区绿化为纯观赏绿地,因为没有设置游步道,草坪已被踩踏出现斑秃现象,要保护植物不被人为破坏,应在滨水休闲区设置一条游步道,两侧以有色相变化的灌木植物小丑火棘、红枫等围合,将人为活动范围与观赏植物区域分隔。
中心水池为人工开凿,边缘人工化痕迹较为明显,驳岸较为冷硬,与周围植物线条格格不入,可以在驳岸一圈种植部分垂藤植物花叶常春藤、云南黄馨、藤本月季等,软化驳岸线条,与周围景观相融合。
6.3 私密性空间的营造
广场中心主轴线周围都是公共活动区域,开场式空间所占面积较大,整个公园通透性强,这就使得人们在公园所做的各项活动都没有私密性可言,直接影响各种人群的交往需求。可在中心活动区域向外辐射30m范围处设置种植分隔带,将两侧的设置成私密空间。可采用法青作为背景篱,栽植有季相变化的银杏、马褂木、枫香、无患子等色叶树,配置开花小灌木,有效隔绝活动区域的噪音,形成半围合空间,营造一个安静的交流私密空间;同时保留现有内侧行道树,增加行道树的行数,营造林荫大道效果,满足游人散步、游憩等生活需求。通过常绿与落叶植物配置,展示了植物物候周期的季相美和诗情浪漫。文化中心建筑在广场内格格不入,破坏了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通过植物分隔的处理,弱化建筑的影响。利用种植阔叶常绿植物香樟形成软质隔离,中植法青、海桐球类形成绿色遮挡和植物景物组合,既实现了分隔功能,又满足了观赏需求,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4 广场观赏性的营造
广场观赏性的营造,将纵贯广场的景观主轴线。运用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现代与野趣的对比,创造出有节奏、有韵律的空间;通过主轴线联系多个活动内容丰富、空间特征不同的景点;处处以人为中心,在多个景点及空间的营造上,使其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更注重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尊重,使住户参与其中,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广场北入口强化入口休闲运动草坪的恢复和建植,营造出通透、开阔的空间。草坪外侧林带缘边线增加花境,增强平面和立体效果。在平面上,最低观赏点以细腻的草坪为主,中层后配置红花酢浆草、菊、鸢尾等花卉体现一年四季纷繁的色彩。外侧以高大乔木香樟、重阳木、枫香、花灌木桂花、石楠、红花继木等作为背景分层栽植。
原广场景观轴两侧只种植了零星树木和草坪,景观单一。现在两侧增加地形处理,花坛种植和开花灌木群栽植,有目的形成景观兴奋点。如:红叶李、樱花、梅花、桃花、玉兰等。堆山造林、充满诗意和想象、模拟自然、联想自然,营造一个充满阳光、风、雨、花香、绿意等自然气息场所,让广场环境具有更好的观赏性。
7 结语
广场设计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地域对于植物的选择与运用也体现了当地的人文、经济。现代生活中,随着环境建设的需要,人是中心,人造环境,环境造人,各种公共绿地空间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生态自然,这使得植物配置在公共绿地设计中占了大多数比例。根据人民广场实际情况,考虑到本地实情及经济情况。在满足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下,将艺术性、观赏性、生态性原则结合到一起;在保护原有绿化的情况下,把适地适树、多样性、特色性原则融合到植物配置中。充分、更好地发挥它在公共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要: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性、最具活力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广场绿地规划应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成或配合广场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多元、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文尊重与关怀。
关键词:广场,绿化景观,实用性,观赏性,改进
参考文献
[1]祝遵凌.景观植物配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2(1)
美丽的城市广场作文 篇5
放七天假的时候,我和姐姐一起来到城市广场玩,那天我可开心了!
刚进里面,我看见了小山,我踏着小石块来到大山脚下,我看见那里的绿化非常好,到处都是树,到处都是草,空气也非常清新。我走了几步台阶,发现这些台阶高低不平,而且有许多小小的洞,走起来非常不舒服,可是走了一半,我就感觉不出来有什么舒服不舒服,闻着新鲜的空气,又可以锻炼,这真是一台特殊的“跑步机”走到最上面的时候,我就看见了,我的头都已经湿了,衣服也被汗给淹没了,穿在身上真难受,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就不热了,因为四面八方都是树木,能帮我遮太阳,挡光线,又能帮我减热,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小山,后来,姐姐还给我拍了很多照片,过了很久,我们才下了山,我还在第一步台阶上拍了照,我觉得姐姐把我照的真好看,时间不早了,所以姐姐让我回去了。
那天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舞 篇6
到达终点时硕果仅存的55名先锋元老充其量也就是把这次所谓的比赛看起一批志同道合者的一时冲动而已,但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的“一时兴起”结果却变成了每年一度的城市盛典,“六大”的盛名自不必说,“世界城市马拉松精神的引领者”这一毫不为过的赞誉足以说明它在全球马拉松爱好者心中的特殊地位。
如果说之前波马之旅是一次向“精典”朝圣的话,我更愿用一场盛大的“广场舞”这个十分接地气的词儿来形容我2014纽约马拉松。就像鲁迅所说,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直接性。纽约就是用这种特有的直接性,把我紧紧的包裹其中,沉浸在纽约一百余万观众特有的激情与浪漫中,和来自世界70余个国家近7万名跑者一起完成了难忘和激情澎湃的人生第15个全程马拉松。
Staten Island-斯塔顿岛、Brooklyn-布鲁克林区,Queen-皇后区,Bronx-布伦克斯区,Manhattan-曼哈顿区、Central Park-中央公园这些大片里常见的场景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我的步伐下,我早已在不知不觉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伟大城市里,用心跳融入她的脉搏。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事件,更像一个节日,一群爱生活、爱健康的人们聚在一起舞蹈的节日。所以,要体会它的魅力,你必须也要学会跳舞,也要有梦,更要有激情。
一路跑进曾经多次走过的中央公园,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比赛壮观的氛围以及塞满赛道两旁的令人不可思议的观众的确让人无可抗拒。孩子们、父母们、妻子们举着鼓励自己父母、孩子、爱侣的标语、照片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看见我跑过,观众里时时发出“CHINA!CHINA!”加油声。有一说,世界各大城市的居民,数纽约人对自己的城市满意度最高。又似乎,纽约公认是最脏、最乱、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也有人说那里的冷漠、芜杂和破烂,也都让人瞠目结舌,甚至,耐心,对于纽约人来说都是稀罕的。
其实,如果你用奔跑感受、和他们交流,你才会懂,在纽约人看来,纽约的“乱”正代表着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至于冷漠——是因为纽约人尊重个体的隐私,也相信你的独立能力,因为纽约人习惯于靠自己。纽约其实一点也不排外,它在不动声色地包容一切中建构者自己的性格与自信。
站在终点线上的那一刻我更加感受了纽约马拉松的魅力所在:摄像机对准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观众报以如潮的掌声,路两侧插满各参加国的国旗,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激动地给我挂上纪念奖牌,大风中志愿者帮助每一个跑者披上精致的防风袍……貌似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但却井井有条!无论你用多长时间跑完,即使过了关门时间,如果你还在坚持,人们就还是在路旁热烈加油,到达终点也会给你挂上奖牌……
我相信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感到,这一天,纽约以她无与伦比的激情感染着你,以她炫丽缤纷的光彩诱惑着你,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着你,她以她风驰电掣的速度激励着你,她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体味着她独一无二的文化,她让每一个草根平民都肆意挥洒着自己激情,她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勇于怀揣自己的梦想并去努力实现!能赋予人梦想的城市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纽约当如是吧。
无独有偶,在纽约马拉松的同一天,上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中国上海市民也获得了“路权”,这一切都拜上海人民的新“三大难”之一“马拉松”(春运、拍车牌以及上海马拉松的报名)所赐。从一百多万报名者中竞争到名额的3万多名跑手,在大洋彼岸也享受着挥洒汗水的快乐。
如果说,之前人们对中国“马拉松热”、“跑步热”仅停留在媒体报道的抽象概念中的话,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数跑友如地下教徒般集体浮出水面,环绕在你的周围,这种具象的冲击还是令人始料未及——中国什么时候积累了这么多跑步爱好者。其实也不难理解,奔跑是人类自发的身体需求,而跑步也是所有运动中最经济、最个人、最易于实施和最平民化的体育项目。它从枯燥的体育科目演变成时尚符号,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跑步成为当下中国都市人缓解糟糕的空气环境、残酷的工作竞争、急速的生活节奏和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巨大压力,对抗人们的精神世界焦虑、不安、迷茫的重要抒发出口。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跑步是城市主流人群的运动,其本质是对现代化工业城市生活的反制。有了许多奔跑着的个体,于是又有了聚的需求。
这两年兴起的社交类跑步软件在消解了地理边界的同时也消解了跑者巨大的孤独感,在社交圈中调动起浓郁的“跑起来”的气氛。城市马拉松赛,则为大量线上好友提供了一个线下相聚的机会,马拉松正逐步成为城市追逐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们的“广场舞”。而这些,正在默默修正着快速发展下形成的浅薄、浮躁的中国城市氛围。
跑友王德源说,马拉松是城市人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之后的自然衍生品,是城市文化形态中的一个美好的仪式。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总结,更是跑者感同身受的体会。
感谢纽约,感谢2014年,让我作为百万分之一,在大风低温与激情热烈中,参与了这样一场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舞”。真希望更多的人,沐浴着和平的阳光,也参加到这个平民文化的“广场舞”里来,他的魅力,你跑了,就一定会懂得。
谁的城市广场 篇7
广场整体为太极八卦状,中间是成都的市标——太阳神鸟的雕塑,广场四周整齐排放着做成青铜效果的图腾柱,每一根柱子上用文字和雕塑表达着不同的意思。记得广场东南侧第一根柱子上写着“文宗在蜀”,初次见到时,脑袋里闪过的第一念头是,这是古代巴蜀地区某个杰出帝王的庙号?可是,从古蜀到三国,再到唐以及五代十国,甚至明朝的藩王,心头都默念了一遍,发现四川地区根本没有庙号为“文宗”的古代帝王。为这四个字纳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终于明白,“文宗在蜀”应该是指文化、文学或者文教的宗源在蜀地的意思。但仔细一想,无论这三者中的哪一种,其发祥源头和正统主流均不在古代蜀地。广场由这一系列代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元素拼凑而成,既无设计的艺术抽象感,也让人感到神叨叨的不伦不类。
天府广场经建国后历次修整而成,其前身为人民南路广场。今天我们看见的天府,是2007年从“水乡广场”、“太极广场”和“蜀字广场”三种招标方案中选择的“太极”方案。对于所选方案,以及现在修建完成后的实际效果,我曾询问过身边的一些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大多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
何以至此?从技术角度来说,国家已经编制了城市广场设计的行业标准,对建筑、交通、规模和景观等指标有着统一要求,不会出现太大争议,因此,问题真正的症结应该在于广场方案的创意中。创意应该围绕“谁的城市广场”这一命题展开,分别从广场的功能定位和文化传承角度入手。
在中国,城市广场属于典型的西方舶来品,其源头可以上溯至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国,是城邦公民举行集会的场所,也是发布公告、进行审判和共度节庆的地方。几千年后,我们所知晓的那些发生在城邦共和国广场的著名历史场景,就有审判大哲人苏格拉底,以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的伯里克利的各种演说等。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等阶段的历史变迁,城市广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集政治、宗教、礼仪、文化、交通和商业等于一体,成为城市中最重要的一种公共空间。
在传统中国的城市中,不仅没有广场,也缺少类似广场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功能往往被庙宇、戏园、衙署、码头和桥头等场所取代,其中最著名的如老北京的天桥,我们今天所见的城市广场,大多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城市发展理念影响修建的。天府广场的前身为人民南路广场,在50年代修建时,其功能中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北面不仅塑有毛主席像,而且今天塑像背后的四川科技馆,就是当时专门修建的毛主席思想纪念堂。
可以看出,天府广场最近一次的改造,设计理念以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为主,但实现的程度很低。广场形态单一,缺乏空间层次和类型的构建,每当顶着盛夏烈日经过广场时,总觉如同我儿时记忆中老家那块方正平坦的大晒坝,如果不是广场下面的地铁换乘枢纽,估计除了外来游客到此一游,很难发挥广场作为市民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
广场对各种文化元素的运用方式和表现手法,更是难以彰显天府广场作为成都重要地标的地域特色。广场太极八卦的造型设计,似乎更适合放在青羊宫外,或者是都江堰的城市中心广场,而太阳神鸟的雕塑和图腾柱耸立在四周的神叨叨的,似乎在迎合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
除了青羊宫外,太极八卦象征的道教文化跟成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相去甚远,而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有着许多未知之谜,与今天成都的地域特征和都市个性的文化关联性,或许远没有比它更加神秘的三星堆大。历史上,成都的文化特性正如易中天先生在《读成记》中所说:“儒雅朴野”,表明成都有文化底蕴,但是这种文化底蕴不是正统的皇家气派和官家气派,而是朴野的平民气质,所以直到今天,成都在进行城市品牌营销时,既没有力推神秘的古蜀文明,也没有渲染三国时期的汉室正统,而是主打川西坝子的休闲市民文化,即广为人知的那句成都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城市广场在城市中的意义 篇8
1 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
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 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 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 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 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 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 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 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 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 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 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 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 它们交相辉映, 和谐雅观, 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 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 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 或因资金不足, 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 或多或少与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 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与进步。
2 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2.1 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 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 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 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 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2.2城市广场分类。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 (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 、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 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 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 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 (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 等。
3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 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 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 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 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 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 竖向组织, 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 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 体现“人性化”, 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3.1.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 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 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 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3.1.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 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 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 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3.1.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 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 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 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3.1.4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 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 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 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 赏心悦目, 神清气爽。3.2地方特色原则。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 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 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 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 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 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 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 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 代表的是齐鲁文化, 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 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 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 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 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次, 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 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 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 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 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 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3.3效益兼顾原则。首先,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 (即广场与公园) 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 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 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 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 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其次, 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 切不能有所偏废。再次,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 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3.4突出主题原则。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 首先应明确其功能, 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 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 就会有“轨道”可循, 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 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 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 (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 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 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为实现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 应对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周边地区进行合理管制, 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标, 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要明确制定鼓励投资者开发兴建城市广场项目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把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和审批过程。
要切实实行规划城市专家咨询, 实施规划群众参与, 规划监督法制手段、专业队伍的城市规划控制机制。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城市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审批, 应组织专家论证, 并须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审议和合理反馈。城市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 政府要站在督导的立场, 监督实施, 加强宣传, 让市民协助政府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0:234.[1]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0:234.
[2]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EB/OL].中国工程咨询网.[2]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EB/OL].中国工程咨询网.
[3]刘超.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思考[EB/OL].城建研究网.[3]刘超.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思考[EB/OL].城建研究网.
城市绿化广场 篇9
1 基本概念
城市广场水景作为公共空间水景的一种形式,以水为基本组成部分,一般以人工搭建为主,要有水池、喷泉、水幕等多种形式。
2 表现形式
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2种。广场的水景应与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由广场的空间性质和主题来决定。在某些条件下,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能够实现转化,即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1 静态水景
静态水景:平静的水面,没有高低变化,只反映纯粹的水的本质,带给人平和的感觉。虽然表现形式不丰富,但可以对整个空间起到延伸和扩展作用。
2.2 动态水景
动态水景:核心是“变化”,通常有瀑布、跌水、水幕和喷泉等形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流”、“动”、“活”。“流”就是呈现连续带状的水景,表现流动美。“动”就是要有高低变化,更加激烈和具有动感,给人视觉、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活”就是喷泉、碧泉等与周围环境融合,结合雕塑、艺术等人文元素,让空间充满活力与灵性。
3 重庆国泰广场的水景应用
3.1 重庆国泰广场及其水景的概况
重庆国泰广场项目位于直辖市重庆的商业中心———解放碑。广场景观工程造价2亿元,面积1万m2,人流量每天平均超过70万人,是渝中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市政项目。该区域内,水景聚集、移步换景,主要包括:主入口水景、10×10矩阵旱喷、叠之韵、森林之水、雾之森水乐园、风生水起等水景项目。
3.2 应用特点
主入口水景———水之源起:由带有高差的跌水、对称排列的涌泉构成,加上光影技术的运用,创造出一个令人愉悦的环境,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心理层次的市民的观赏、娱乐的需求。
10×10矩阵旱喷———水之律动:为了体现亲水性的特点,在广场上设置矩阵旱喷水秀,能够让市民在炎炎夏日与清凉“零距离接触”。该旱喷采用了100组成套设备,由专业公司制作,每组设备主要包括:组合圆形篦子、喷泉泵、直射喷头以及水下功率灯,利用工控机和专业的喷泉控制软件进行控制,达到音乐与喷泉的和谐统一。而观众也可以在槽钢支撑的预制盖板上自由行走,享受水的乐趣。
叠之韵———水之澎湃:以台阶跌水为主,辅以镜面水池、冰树泉,营造的是攀爬的乐趣。行人迎着台阶而上,溪水在两侧台阶潺潺而下,同时LED光纤灯营造出五光十色的幻境,别有一番叠水的韵味。
森林之水———水之缓流:水景在景观广场处以一条带状河道贯穿始末,曲线形的岸线充分体现水的柔美、多变的特性,给人艺术的享受,沿河道而行,最终到达广场顶端。形态上,河道的边缘采用砌石驳岸,两岸高低搭配乔木、灌木,在坡面蜿蜒的同时,也修建了无障碍坡道,让残障人士也能领略美丽的风景。
雾之森———水之合一:雾气与台阶、森林、草地、建筑合为一体。创新使用冷雾技术,冷雾机出水管采用耐高压铜管,铜管上设置喷头,喷头安装在坐凳下及铺装盖板下,同一块铺装上相邻喷头之间间距30cm,打造出如梦如烟的美妙幻境。
水乐园——采取五组水景旱喷阵列,可让人亲水感知,给儿童提供一个娱乐玩耍的区域。
风生水起———呈现出“水火交融”的奇景。内圈火泉9个,喷高:4~5m,间距5.8m,外圈雪松喷泉:2个,喷高3~4m,铺装面留洞¢250。水景运作时,欧冰、雪松、跑泉、跌水、水火一起出现在游客面前,给人难以想象的视觉盛宴。
4 广场水景的质量评价
广场水景很好地利用了地形环境,屋顶的坡度贯穿整个广场,利用水景表达商业、文化休闲广场的意义。水景以线性水面为主,局部打造放大的水面环境,形成可观水、可玩水的区域。与此同时,水景成为划分、限定空间的要素,让人们的路线和视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控制,比生硬地使用隔墙、绿篱等空间分隔手段要高出一筹。
由于水景的打造充分体现了“重庆特色”的本土理念,广场两侧的文化墙、相连接的重庆艺术中心,都极具有地方特色。水景的主题选取与重庆市的地域特色相得益彰,加强了市民对广场水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水景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景观项目,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环境,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审美标准的市民的需求。
5 结论
城市广场水景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处于城市和大众群体相联系的互动之中,优秀的水景形态既要能满足人们感官上的需求,更要能满足人们精神审美要求。重庆国泰广场水景设计科学、施工合理,融合了重庆地域特色与现代城市广场水景理念,结合艺术和技术,创造出极具特色和创新型的现代城市广场水景。
参考文献
[1]何疏悦.城市园林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37.
[2]李进颖.浅析园林照明设计[J].河北能源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163—200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城市管理出版社,2008
[4]黄引达等.室外艺术照明设计方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6.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的思考 篇10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于城市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均具有促进作用, 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征, 园林绿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自然资源的环境效益, 并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往观赏的良好空间。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 城市园林绿化可避免土壤侵蚀, 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温度等作用, 减少声、光、水、土壤污染。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 城市园林绿化能够在绿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予以美化, 更好地体现城市的自然美和文化美, 在促进居民身体健康的同时缓解其精神压力, 提高城市居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
2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的现状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 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城市的生态美与文化美, 是园林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是关乎环境保护、百姓民生的重要工作, 在日常管理维护过程中要做好栽种、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 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 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广场的作用。
近年来, 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重视, 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 园林绿化等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就目前来看, 对于城市广场的绿化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影响了城市广场功能的发挥。首先, 园林绿化意识仍就不高, 虽然城市政府、居民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给予了重视, 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 然而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状况, 对广场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过于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体制不够先进, 存在工作效率低、职能不清等问题, 管理效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管理经费短缺, 现行的广场绿化管理定额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导致管理经费难以支持绿化管理的需要, 制约了广场管理质量的提高。最后,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一方面广场管理人员对绿化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另一方面社会对绿化广场的建设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
3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的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的科学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在城市政府的领导下集合社会各方面力量, 统一管理、共同维护。具体来讲,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广场管理人员和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
城市广场的绿化管理是与每位城市居民自身利益相关的重要工作, 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要协同社会机构加强绿化宣传,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号召广大市民加入到城市绿化建设之中, 以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每个城市广场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从人文、生态、社会等角度展开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手段上可以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 依靠网络工具来扩大宣传教育范围。
3.2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 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 因此, 政府部门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广场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和改革, 注重管理实效, 创新管理途径。引入内部竞争机制, 施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工作绩效与经济利益相结合, 推行定额养护管理, 科学调整管理经费,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对影响广场绿化建设的行为, 要依据相关法律和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以打击这一不良现象。
3.3 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丰富社会文化活动
要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商业等活动, 以促进文化交流, 更好地发挥广场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借助城市广场组织、团结、教育群众, 使广场成为城市品牌, 在改善人们文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广场的管理与建设。
4 总结
综上所述,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是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需要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来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的发展, 激起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提高广场科学管理水平。在科学的管理下,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将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 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伶俐.乐清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6)
城市的官府广场与园林 篇11
如果说完全没有文化也不尽然,至少这是官场文化的体现。官府建筑,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
在封建社会里,等级森严,州、府、县的衙门,在营造中要受到诸多的限制,远不像今天这么开放和自由,满怀壮志地营造豪华气派巨构——书记、市长、县长就是“整出”天安门广场,“整出”皇宫、中南海、白宫来,也没有人说你大逆不道。山东半岛某县,在很有气魄的办公大楼前,修建了如同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小的广场——我到那里参观时,正值夏天,偌大的广场空空荡荡,除了草坪就是鲜花,没有几棵树,走在广场上酷热难耐。一个县城有多少人?真是显摆啊!坐在这么一幢办公楼里,一把手二把手,俯瞰着他们的“领地”,俯瞰着芸芸百姓,感党一定极好。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形制“发育”得很成熟。
官邸衙门府第的建筑都有标准与规范。
除了皇宫和皇家园林以外,州县的府署衙署,多处于城内略偏的位置,不敢雄居中心。县与府,至多是三进院落。知县、太守兼地方法院院长,“三堂”会审,也只不过是三堂而已。我在晋西北一个穷困小县,看到原有县衙老屋,用做县科委办公室已嫌拥挤。
不论大小,一座城市中,要先有一些标志性的楼阁,如钟楼、鼓楼、更楼、牌坊等等。这些景观建筑处于东西南北几条“十字大街”交叉口处。此外还有庙宇(包括文庙、武庙、城煌庙等)、谯楼、更楼、戏楼、望楼、古塔等各种标志性建筑排列有序,这些除了发挥其功能外,还能美化街景,增加城池的美学效果。
此外,书院、佛教寺院、道观、祠堂等,是古代城市中不可忽略的公共建筑。庙宇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建筑上也有一定规制。地方州县各级领导,即使最有魄力,也不敢把衙门建得比孔庙更加高大雄伟。
等级,有其“落后”的一面,但它毕竟是对无序、膨胀和失控的一种限制。
“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纠正虚报浮夸、强迫命令的恶劣作风,反对奢侈浪费”……原则早已有之。没有了型制规范,又缺少自我约束,虽有“三令五申”、
“狠刹”,往往令行而不禁不止。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位于区域中心引人注目的非行政办公大楼莫属。大楼前再建西式广场喷泉草坪,夜晚灯火辉煌。即使与古代相比,很难说这种规划和建设理念,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上行下效,在一些地方小城镇建设中,乡镇政府也多成了中心,建有当地最好的楼房。
在参观过保定的直隶总督衙门后,十分感叹,想不到当年李鸿章的办公室,才这么一个院落,几问房子。现在不用说省地市,大军区省军区,就是全国一千多个县市政府,哪个不比直隶总督府气派?还有乡镇的办公楼,比直隶总督衙门大的也不少啊!
中国古典园林植根于东方哲学、生态学和美学。
城市宅院都有墙,不能无限扩大,土地一直很珍贵。中国式的园林景观文化可能与此有关,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的原始状态,庭院中也尽可能地有一种置身于自然的感觉。正像《老子》中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互为感应,互为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西洋草坪花园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城市宅院美化的宗旨是模山范水,示其自然率真,而摒弃人工的整齐划一。在具体手法上则采用凿池、筑山、引水、叠石这几样手法。亭台楼阁,也多有文化意蕴与建筑特色,有一种亲和力。
这些造园手法大抵在东晋时就已经常见。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的“曲水流觞”。夏日天气酷热,引郊外山泉或溪流人园,可使人有清冽之感,减少暑气,同时也增添许多风情。宋以后的中国园林,尤其是南方的园林,筑山叠石多采用具有“漏、透、瘦”特点的太湖石,透出诗意、禅意和画意,耐人细细玩味。中国传统的园林文化沉淀非常深厚。宋代诗人苏舜钦在苏州建沧浪亭,并留下了“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这大抵是最早的“城市园林”吧。元代禅师维则在《狮子林即景》一诗中有“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描述。明代文征明在《拙政园图咏》中写道:“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西式广场草坪少有灌木树木,不仅大面积草坪的维护不易,耗水量大,而且生物量也比不上乔、林、灌、草组合的中式园林,净化空气的功能差。冬天,北方城市中草坪一片枯败。前些年,申奥检查团来京前,长安街等主要街道两侧枯黄衰败的草坪一夜之间突然变得绿油油,引起了国际有关组织和人士对“作假”的怀疑。后来解释说,喷洒的是一种带色的“肥料”,不是特意为了染色。现在,各地都在“打造”适宜居住城市,房地产商打出“山水豪宅”、“亲水家园”、“珠江俊景”之类,这些都只是“卖点”而已。哪一处真有城市山林的感觉?
空间大小,占地面积多少,并不是评价生态环境的标准。相对于西式草坪花园,中式园林占地较小,但布局自由,景象丰富。自然生态与精神文化生态浑然天成。山石泉池,水木明瑟,曲径通幽,楼台亭阁,闲轩静室,人文气息浓郁。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其实占地并不多。如承德避暑山庄,全园面积不过是5平方公里。更不必说过去的私家花园之类了。壶中天地,更是要求在有限中见无限。
我到古镇同里,占地仅七八亩小小的退思园中,转上几个小时,还觉得没有看完,尚未尽兴。当地一些老人,在水榭里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我到浙江沿海一个乡镇45亩的西式大广场,一眼望得到边,市民们“玩得住”吗?
我是不太相信蜂拥而至的一些系花领带的专家,所谓研究与学术,只是在东方文化文明“废墟”上进行并不高明的清算:
什么“从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的比较看,在西方,最辉煌、艺术成就最高的建筑是教堂和庙宇,而中国,最辉煌、艺术成就最高的建筑却是皇宫和皇陵。耐人寻味的是,世界上凡是供人享受的皇家建筑远远超过供神使用的宗教建筑的国家,后来都衰落了”。
一什么“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国度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还有什么反思“墙”文化,中国人“眼界越来越小,以致坐井观天,夜郎白大”。
一什么中国建筑风格“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的石构建筑,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中国木结构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等等。
更为离谱的是,专家得出中国从明代以来的落后原因,特别是与中国人的居住建筑的“落后”有关。在这些专家们看来,中国人只要住进洋楼,就能放眼世界,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了。
我早学会了沉默,可有时又不能不说。无术的学术和虚伪的文章,理论的荒谬简直不值一提。
“博导”唾沫横飞的演讲,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不舒服。
正是由于“专家们”的合力清扫铲除,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和精神,更难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延续下来。像“园外有园,园中有宅:宅外有园,宅中又有园”的包容性群体格局,在今天房地产开发中还能见到吗?
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自序中写道:“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等地,甚至远播欧洲。……18世纪中叶,欧洲人开始知道在遥远的东方存在一种与当时风行欧陆的景观式园林全然不同的中国造园艺术,犹如空谷足音在欧陆引起强烈的反响,开始了欧洲人研究中国园林、仿建中国园林的风气。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斯曾经游历中国,归国后根据他的见闻著书立说,宣扬中国园林,修建中国园林,逐渐形成造园新风,又从英伦三岛传播到欧陆,时兴于当时欧洲许多国家的宫廷、府邸。”
两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古典园林饮誉世界,蜚声全球。当园林在当代中国衰落时,东方园林却在不断“走向”世界。
1980年,以苏州的网师园殿春移为范本,在纽约的著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成了风格疏朗淡雅的“明轩”
这实际是中国园林的整体“出国”。
1983年,以岭南园林为主要范本的“芳华园”,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艺展中荣获联合大会金质奖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金奖。
1986年,温哥华建成“逸园”,获国际城市协会特别成就奖。
199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建成了“锦绣中华——苏州苑”。
此外,还有以北京北海静心斋为范本在英国建成的“燕秀园”:在荷兰建成的“名胜宫”:2000年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建成的“苏兰园”。
城市绿化广场 篇12
关键词:城市广场,绿化设计,内涵,人性化
城市广场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俗称“城市客厅”, 可以集中体现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 并且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广场建设中的绿化配植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城市生态和景观规划的基本要素之一, 设计者对此应有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绿化设计来提升广场的内涵和价值。
1 广场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绿化的主要材料是具有生命的绿色植物, 既能维护和改善一定区域范围内大气循环中的碳与氧的平衡, 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 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 俗称广场绿化为“城市的肺”, 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1.1 生态功能
1.1.1 维持大气层碳与氧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不仅影响环境质量, 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氧是生命中的基础物质, 两者之间平衡能力的大小对城市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影响。绿色植物是氧的主要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 对保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1.2 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净化空气
二氧化碳、粉尘、氯气和氟化氢等是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据上海市园林局测定, 女贞、泡桐、刺槐、大叶黄杨等都有很强的吸氟能力;构树、合欢、紫荆、木槿具有较强的抗氯吸氯能力[1]。绿化植物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 草坪还可以防止灰尘的再起, 从而减少人类疾病的来源。
1.1.3 降低温度, 缓解“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主要由人类改变原有的自然下垫面造成, 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渐强。园林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的阳光, 并通过其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热量, 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 使人感到舒适。据前苏联有关研究, 绿地较硬地平均辐射低14.1℃。
1.1.4 调节湿度
使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 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叶片蒸发大量的水分增加空气的湿度, 大大改善城市小气候。
除以上之外, 园林植物还具有降低噪音、减少城市空气中的细菌等生态功能。
1.2 社会功能
(1) 园林植物以其纷繁的品种、色彩、线条、造型, 丰富了城市广场的景观, 有利于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压力。
(2) 园林植物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3) 广场是城市中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活动中心, 通常具有人流量大等特点, 通过营造具有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来吸引更多的人群, 并抓住有利时机, 可组织开展一些爱护绿化、绿化认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
2 当前我国广场绿化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执政领导为了“树政绩”, “只拔萝卜不管坑”
以“大树移植”为例, 植物的生理学特点以及实践都证明:胸径8~15 cm的大规格苗木, 处于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 适应性强, 再生能力强, 移植这样的大苗, 恢复生长时间短, 成活率高, 产生效益快。然而, 将高于上述规格的大树直接移栽进城市, 害大过利, 栽植规格太大的树木, 甚至胸径在50 cm以上的, 移植成本高, 恢复生长慢, 成活率低, 欲速则不达[2]。部分执政领导为了“树政绩”, 违背科学的理论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盲目要求引进新品种、实施大树进城等, 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
2.2 摒弃城市历史和文化背景, 丧失绿化应有的独特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每一座城市也各具特色, 其形成主要根基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城市的绿化就好比人的穿衣戴帽, 也要根据这座城市的“文化尺寸”和“文化特色”进行“量体裁衣”, 在设计理念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 注重表现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 这样才能使得绿化与城市协调统一, 看上去既生动形象又特殊鲜明, 得体地烘托城市气质, 使城市品位得到提升。而目前多以格式化的广场绿化取代个性化的城市文化, 形成了千篇一律无特色的格局。
2.3 缺乏经济的观念和长远的目光, 为后期的日常养护带来麻烦
例如, 辽宁某县级市虽属该省十大贫困县之列, 却耗巨资修建了一个大广场, 但又无钱养护草坪, 只好在广场绿化带里改种了冬小麦[3]。“草坪热”退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草坪水分蒸发量大, 必然造成养护成本很高[4]。现很多设计工作者只讲排场、讲规模、讲个性, 对当地的技术、经济等实力了解不够, 为后期的日常养护带来麻烦。
3 提升广场内涵, 改进城市广场绿化设计的建议
3.1 加深对城市文化的认知, 通过绿化提升城市广场的内涵
文化和绿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续资源, 故在城市广场的建设中应将植物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紧紧联系在一起。
3.1.1 市花市树的应用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 不仅能代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且对带动城市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广州市树木棉素有“英雄树”之美名, 象征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上海市花白玉兰, 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市花市树是经过投票选举并经当地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得出的, 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 并且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设计师在设计时可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 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 不仅对少年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而且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江苏省泰州市的银杏广场、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的“市树市花”绿色广场。
3.1.2 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树种在是当地广泛分布、长期种植、长势旺盛、能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应, 并能自然演替、自然繁育的树种。这些树种经过了历史及自然环境的选择, 能代表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 如北方白杨树代言其无畏精神, 南方椰子树是典型南国风光的代表。设计师在配置植物时, 特别是广场绿化, 要让大家一进入广场就能从植物景观上看出一个地方的性格和身份, 还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如福建省宁德市人民广场选用香樟、蚊母、红花油茶树等乡土树种流线形地种植, 既大气又富有动感, 还从色彩和形态上彼此协调, 形成宁德地区典型的植物生态群落, 突出表现了乡土植物的种群美,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3.2 贯彻人性化的原则, 通过绿化满足广场功能的定位
人是城市广场空间的主体。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尺度, 所设计的产品应符合人的行为心理, 并为人们的沟通、交流、共享创造人性空间, 体现人文关怀意识。
3.2.1 推广“步入式草坪”理念, 还草以民
在美国白宫门前的草坪上经常可见很多人嬉戏玩耍, 伦敦警察局旁边的草坪上更是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地方, 而我国的广场草皮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洋草”, 只能观赏不可践踏, “不践踏草坪”也被上升成为一种社会美德。实际上公共草地本应是公民的休闲地, 建议从技术上着手, 在广场绿化设计时推广“步入式草坪”理念, 让市民能亲近草坪, 亲近自然。
3.2.2 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配置, 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满足
广场是供人们活动和休闲的空间, 设计师应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配置, 让人们在此感觉精神放松, 心情愉快。如在广场的入口处栽植2棵树形优美的油松作为迎客松, 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在广场的道路或休憩空间栽种法桐、白蜡、银杏等阔叶树, 夏日可以遮荫, 冬天可以纳阳。又如在广场大面积绿色草坪上种植红色的丰花月季、映山红或红花檵木, 在色彩上形成对比, 给人们强烈的刺激感, 形成兴奋、热情和奔放的感受。
3.3 灵活运用设计手法和植物配置方式, 提升景观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 现代园林建设更加注重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在进行广场绿化设计时, 应灵活运用设计手法和植物配置方式进行造景, 提升景观效果。
3.3.1 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突出栽植的某一主要树种, 其他树种均为陪衬;“疏”应做到自然地栽植, 尽量避免给人呆板的印象。通过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 可以给人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3.3.2 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 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设计师可以在植物造景过程中, 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季相, 营造出“春赏花、夏观叶、秋食果、冬看绿”的景观, 给人以时令的启示, 增强季节感, 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3.3.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冠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和竖向空间等几种形式。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 减轻外界嘈杂声与灰尘的污染, 闹中取静, 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3.3.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 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城市广场绿化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不同景观, 在设计时要利用植物景观艺术原理, 充分认识和顺应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广场植物景观。
3.3.5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 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不同的树种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应认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 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 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4 结束语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还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设计师在进行广场绿化设计时须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创意而又丰富的形式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新时代下城市环境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 以人们的生活特点、行为习惯为依据, 设计出满足时代性和区域性的人性化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小敏, 徐克艰, 方佩岚.绿化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陈连玉.对“大树移植”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园林, 2003, (7) :24-25.
[3]阿计.“形象工程”:典型性官场病[J].政府法制, 2007, 8 (上) :4-5.
【城市绿化广场】推荐阅读:
城市广场绿化景观06-19
绿化广场建设11-03
休闲城市广场10-13
城市广场景观05-19
中国城市广场设计06-18
城市广场照明设计07-29
城市文化广场建设08-10
城市市政广场设计研究06-08
城市广场设计控制原则07-11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