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景观

2024-05-19

城市广场景观(共12篇)

城市广场景观 篇1

1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问题

我们可以在做城市绿化建设的时候, 利用寓意不同的植物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丰富植物观赏内容, 还可以反映出城市内涵所在。如梅兰竹菊自古就被喻为“四君子”, 它们分别象征着高洁傲岸、幽雅空灵、虚心有节、冷艳清贞。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相结合, 如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就是借着风掠过松林而发出瑟瑟的涛声让人深临其境。

而近些年来,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为了制造奇观, 把古树从深山里搬进城市, 古树树龄本已苍苍, 还要被搬住进城市, 硬挺着几根枯枝余留几片残片, 在这个城市的风中苟延残喘。为求新奇, 将没有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引进城市, 如各大城市引种的银海枣、榕树等热带树种, 夏日搭阴棚为其遮阳, 冬日穿上暖衣为其御寒。城市森林植物配置为求创新, 不顾植物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植物的建种群落, 不仅有损美观, 而且削弱了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这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园者产生的一种“速食”心态的体现。还有就是在城市植物配置的过程中, 忽略了对文化的揣摩及对精神方面的考虑, 所以如今的园林建设缺乏了中国深邃的文化底蕴, 已经经不起人们细细品味, 剩下的只有外表美丽实则空泛的植物景观。

2 城市广场的植物配置

不同类型的广场需要不同的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以依据广场的特点、文化属性、功能实现等进行选择。如市政广场是政府沟通和举行仪式的场所, 该类广场的植物主要呈周边式配置, 中央以硬质铺装或软质的耐踏草坪铺装作会场, 广场内视线通透, 营造出庄严, 肃穆的气氛。纪念广场一般用以纪念某一特殊事件或人物, 供人们瞻仰、纪念, 所以要将生态功能作为辅助元素, 应采用软质绿化与硬质铺装结合设计方式, 烘托纪念氛围, 依据广场固有的主题与纪念意义进行植物的选择, 并适应性确定风格及配置形式。商业广场更多的来体现城市商业繁华, 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固定的模式, 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现商业的繁荣景象。交通广场一般位于交通枢纽, 人流量大, 我们应令其成为道路交叉点, 合理发挥交通枢纽作用, 确保植物景观设计不对交通实用功能造成影响, 进行见缝插景、见缝插绿的科学设计, 进而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分布较多, 绿地面积大, 广场风格多异, 植被配备时主要考虑广场功能和景观需要, 要让大家身处其中时感到精神放松, 心情愉悦。

3 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3.1 适应自然

采用乡土树种。我国富源辽阔, 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树种。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名片是展示城市特点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而种植当地树种就很好地传达了这一思想。除此之外, 乡土树种与当地自然条件, 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已经达成稳定平衡, 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

3.2 突出广场主题

前面讲到, 城市中不同广场体现的主题不同, 所需的植被配置类型也就各不相同。植物景观在选择时要围绕广场主题, 如选择不当则失去了广场体现的文化形态。比如在一些革命纪念广场应该放置庄重的植被体现肃穆的氛围, 种植松柏等。在进行草坪的设计时就可以选用耐践踏的品种, 并采取把大草坪分成若干块, 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 从而把草坪的使用与维护巧妙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既养护了草坪, 又增强了草坪的可接触性。

3.3 遵循艺术性原则

人是城市广场的主体, 离开了人广场便成为失去价值的物质构建。它包括空间领域感、舒适感、层次感、易达性等多方面的塑造。除了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外, 还要满足艺术性的要求。拥有艺术美的植物更能展现出植物的活力, 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植物艺术表现上, 可以从植物形态、布置层次、植物组合、颜色搭配、形状拼图等方面着手, 通过艺术的手法, 将广场要表达的情感抒发出来。还有就是水空间的多样性和可亲近性是公共活动广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论是静水还是动水, 都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涤荡,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广场、庭园中的人工飞瀑、喷泉能带给人以活跃与激情, 满足视觉的享受, 他们嬉戏水中、充分地享受水所带来的乐趣。城市广场的创造是为人提供沟通、交流、共享的人性空间, 要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3.4 经济性原则

为了达到广场的渲染效果, 在植物选择方面, 我们优先选择实惠但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植物, 要从成本方面考虑选择植物。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增加投入。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 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景观设计原则。多角度审视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 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空间的发展也面临提升, 城市广场设计作为主要的景观要素, 自然便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广场景观不仅仅带给这个城市的是美化环境, 或是丰富整个城市人民的生活, 更是体现一座城市的景观特色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场所, 因此, 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景观 篇2

开县新城云枫街道移民安臵点配套工程(文化广场)的施工图纸及亲临现场的查看进行编制。

二、工程概述

开县新城云枫街道移民安置点配套工程(文化广场),位于开县平桥云枫街。铺地面积26000平方米,仿古建筑2000平方米,绿化16000平方米,道路5100平方米,地下车库6500平方米。

三、编制内容

其广场分为一、二、三、四个区域,每区域设计一大景观石,一区设臵在开州大道与广场相邻边,二、三区设臵在桔乡路两边,四区设臵在1#、2#仿古建筑间邻滨江路;由于景观石体形较大、较重、取石地点较远、安装又较困难,必须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及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吊运及安装,为此针对吊运和安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该项工程的顺利完工。

四、景观石、假山石工程施工顺序

①景观石开采点选定→②机械设备及相关作业人员的配备→③修筑临时便道→④景观石、假山石开采→⑤景观石、假山石粗加工→⑥起吊假山石、景观石至临时堆放点→⑦运输计量→⑧下车堆码→⑨择位安装→⑩验收。4.1.景观石、假山石的选用:

1)根据业主的要求定点(开县白泉乡境内),据此参建各方代表初部选择并同时具有开采生产的可行性、取石地点分二处开采生产加1 工:第一处景观石约60T(1#石)、第二处景观石各约70T(2#、3#石),假山石根据实际情况而选用。

2)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需要择优选石,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价单位人员共同参与筛选,认定为符合要求的编上号,便于采、取及起吊,更有利于确定取石便道的修筑。4.2.机械设备及相关作业人员的配备: Ⅰ.机械设备的安排: 1)开采场地至临时堆放点:

①开采时配备1台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开采石主电源; ②配备2台柴油空压机,用于钻孔开炮和分2#号石;

③配备50T吊车2台,用于起吊景观石、假山石及装车。

④配备260型挖掘机2台:用于修筑便道及景观石、假山石挖掘; ⑤选用载重为40t车辆平板拖车2台,用于运输景观石。2)临时堆放点:

①配备50T吊车了2台,用于下载、起吊景观石、假山石及装车; ②配备大型平板车2台,用于转运景观石、假山石。③选用载重为5t车辆(王牌汽车)2台,用于运输至安装点。3)临时堆放点至安装地点:

①配备25T、50T、75T吊车各一台,用于起吊景观石、假山石及 安装;

②配备大型大型平板车1台,用于转运景观石、假山石。4)配套设备、工具、材料。Ⅱ.相关作业人员的配备:

选调高水准的吊装人员进行全程现场指挥协作,其吊车司机3名,备用1名;挖掘机司2名,备用1名;安全指挥协调6名(取石现场和卸石现场各3名);专业开采工人15,配合起吊操作工人10名(取石现场10名、卸石现场各10名)。专业安装工人20人;专业安装石工5人;安装专业技术人员6人,起吊需阻碍交通,特配备交警8名维护交通,设臵警戒标志。4.3修筑临时便道:

本景观石、假山石使用东里河内天然石材,共设有2处采石点。景观石开采地在关面与白泉之间,距施工现场大约110公里。据现场察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开采点取石,必将修筑临时便道才能进行起吊运输。据目测2、3#石采石点需修筑便道0.2公里长才能采、取工程所需的景观石、假山石数量;1#石采石点需修筑便道0.1公里长才能采取景观石,相应对当地居民农作物和耕地损毁。景石运输途中,须经过关面乡一塌方,此处须改道绕行才能顺利运输,途径关面和白泉两个乡村道路,共计8出桥涵,桥涵过载重车须对其加固处理才能让平板拖车路过。

4.4.景观石、假山石的开采:

专业开采工人在所选定的采石地点使用柴油空压机钻孔,部分埋放炸药放炮进行开采工作以及对2#石进行一分为二人工破切。4.4.1.开采石材的质量保证措施

1)开采的石材按业主的质量体系要求建立建全集中开采全过程3 采集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石材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石材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砼质量的关键,石材原材必须由业主定点做标示后开采,专管人员及旁站多重把关,不合格石材。不予以开采减少浪费重复投资。

3)石材的生产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

对进场的所有石材均进行电子地泵自动计量,误差在国家标准以内及秤精度≦±2%。

各工种均持证上岗。4.5.景观石、假山石粗加工:

初选景观石、假山石之后将符合规定和要求的石材进行粗加工。4.6.起吊景观石、假山石至临时堆放点:

4.6.1.石材堆放场四周砖砌2.5m高的围墙,宽24cm,场区内地面铺设10cm厚的砂卵石并碾压。石材场设在广场二区东侧外一空地,利于需要的吊装。

石材堆放场内设臵一条宽7m的进场公路,便于场内石材料的二次运输,进场公路的一侧分别设臵值班室、配电房、成品区、半成品区、加工区,下料区。石材堆放场布臵图如下; 执班室配电房成品区进场公路半成品区加工区材石下料区工加储存区废品区场

石材场布置图

1)施工现场石材加工场场地平整、道路畅通,用300厚泥结石碾压,做好排水设施,加工场堆原材处砌好300mm高水泥墩,备好垫木,按石材加工场平面布臵图做好各种机械设备就位、固定、试运转工作。

2)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作好施工图的配料和技术交底工作。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各部位的工程量、施工图下料表及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石材进场计划。石材进场原则以不影响施工进度、加工场正常运转为好。

4)石材的控制 ①石材供应

为了保证石材的质量和降低成本。②石材检验

1、石材需按计划单进入加工场地,供应商须提供业主认为合格的石材,项目部材料管理员应及时通知施工员、质检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外观检查,并填写进场物资检查记录。

2、石材到场堆放时,严格按照加工场地规划地点堆放,并按分批、分规格、分等级挂牌标识,标识牌注明: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业主标识人。特别是景观石、假山石混装时,分区堆放标识很重要。建 议用红、白油漆在石材上画小圆点,做记号。

3、材料员在石材进场后,将石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情况建立台帐,并及时填写,交项目部备查。

4、砌石前,必须进行没量放线,沿坡面每5-10m设高木桩一排,桩上标明砌石设计高度,纵横、对角线挂上线,作为砌石标准,以控制砌石断面。

4.6.2.起吊景观石

先用挖机将景观石周围的障碍清除,然后根据景观石的具体位臵固定吊车的位臵,其车辆在河坎排队等候,装好一车,下车再装。起吊前要检查吊车运行情况,确保运行正常且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起吊,吊车司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千万不可违章操作。配合起吊的操作工人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注意景观石的捆绑方法,随时观察起吊钢丝绳的完好性,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向安全指挥人员反应。起吊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确保起吊作业安全。4.7.运输计量

车辆驾驶员必须具备驾驶资格,在运输过程中要遵规守纪,确保安全;景观石计量采用过磅并设专人计量。4.8.下车堆码

在施工现场选好堆码景观石的场地,确定吊车位臵,将其景观石吊下并按顺序排列堆放。在吊景观石区域必须设臵警戒线,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确保起吊万无一失。4.9.择位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景观石按编号用石灰划圈定位。吊装前组织机械设备和相关作业人员到位。

选调高水准的吊装人员进行全程现场指挥协作。景观石、假山石安装就位后要进行稳固,确保安全。4.9.1.拼石

当所选到的山石不够高大,或石形的某一局部有重大缺陷时,就需要使用几块同种的山石拼合成一个足够高大的峰石。如果只是高度不够,可按高差选到合适的石材,拼合到大石的底部,使大石增高。如果是由几块山石拼合成一块大石,则要严格选石,尽量选接口处形状比较吻合的石材,并且在拼合中特别要注意接缝严密和掩饰缝口,使拼合体完全成为一个整体。拼合成的山石形体仍要符合瘦、漏、透、皱的要求。4.9.2.基座设臵

基座可由砖石材料砌筑成规则形状,基座也可以采用稳实的墩状座石做成。座石半埋或全埋于地表,其顶面凿孔作为榫眼。

埋于地下的基座,应根据山石预埋方向及深度定好基扯开挖面,放线后按要求挖方,然后在坑底先铺混凝土一层,厚度不得少于15cm,7 才准备吊装山石。4.9.3景石吊装

景石吊装常用汽车起重机或葫芦吊,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及时分析山石主景面,定好方向,最好标出吊装方向,并预先摆臵好起重机,如碰到大树或其他障碍时,应重新摆臵,使得起重机长臂能伸缩自如。吊装时要选派一人指挥,统一负责。当景石吊到预装位臵后,要用起重机挂钩定石,不得用人定或支撑摆石定石。此时可填充块石,并浇注混凝土充满石缝。之后将铁索与挂钩移开,用双支或三支方式做好支撑保护,并在山石高度的2倍范围内设立安全标志,保养7d后才能开放。

臵石的放臵应力求平衡稳定,给人以宽松自然的感觉。石组中石头的最佳观赏面均应当朝向主要的视线方向。对于特臵,其特臵石安放在基座上固定即可。对于散臵、群臵一般应采取浅埋或半埋的方式安臵景石。景石布臵好后,应当像是地下岩石、岩石的自然露头,而不要像是临时性放在地面上似的。散臵石还可以附属于其他景物而布臵。如半埋于树下、草丛中、路边、水边等。4.9.4.修饰

一组臵石布局完成后,可利用一些植物和石刻来加以修饰,使之意境深邃,构图完整,充满诗情画意。但必须注意一个原则:尽量减少过多的人工修饰。石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人文景观的“意境”多以石刻题咏来表现。石刻应根据臵石来决定字体形式、字体大小、阴刻阳刻、疏密曲直,做到臵石造景与石刻艺8 术互为补充,浑然一体。植物修饰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灌木或花草来掩饰山石的缺陷,丰富石头的层次,使臵石更能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但种植在石头中间或周围泥土中的植物应能耐高温、干旱。如丝兰、麦冬、苏铁、蕨类等。4.10.验收

组织相关人员及时验收,对位臵不对或突显不出景观效果的及时进行调整。

五、开采石材的施工措施(堆砌假山石)

砌石应从基面开始由下向上砌筑,坡脚与封边应用较大的石料,砌筑塞缝用惩石不应超过总量的10%。砌筑应做到稳、紧、错、平,即石块放稳、相互靠紧,砌疑缝错开,砌面平整;砌石表面必须美观。

浆砌块石体必须采用铺筑法砌筑。砌筑前,应将石块表面泥土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状态。护坡应从基座开始,由下而上分层分块砌筑,座浆饱满,整个墙身形成整体。

砌筑用砂浆强度等级应为M7.5、。砂浆设计配合比必须准确,施工拌和要均匀,采用机械拌和时不得小于2min,人工拌和应先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三遍至色泽均匀方可使用,不得将水泥、骨料和水同时混合拌制。砂浆拌和后必须在初凝前使用,不允许重新加水泥调制。

砌石基座按设计断面开挖完成后,根据浆砌块石砌筑要求砌筑,基座砌体砂浆达到50%以上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整坡和垫层铺设,并应及时进行砌体养护。

砌体的结构尺寸和位臵,必须符合施工详图规定,表面偏差在2m范围内不得大于30mm;砌缝宽度,平缝15~20mm、竖缝20~30mm。

5)地质编录

人员的配备:配备一名技术人员进行地质编录,该名技术人员必须取得工程师资格。

土工试验:地质人员根据清方的情况及时对基底土层进行取样进9 行现场试验,并按试验的一定比例取样送专门的岩土实验室试验。取得现场和实验室基底土样数据。与设计要求的数据对比,修正数据并指导现场施工。

岩土试验标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本工程所用的相关规范、标准,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

完成后,施工人员对坡面仔细检查,对局部不良基面进行特殊处理。特殊低地段的处理,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急方案,但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施工人员将前期的实验数据汇总后,将信息反馈给业主、监理,由业主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计对勘察报告进行校验。治理工程水沟挖方完成后,由施工地质人员会同业主、监理进行基面验收。

六、施工过程:

1、放样:施工放样应按设计平面图,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不出施工图的景石堆臵和散臵,可由施工人员用石灰在现场放样示意,经有关单位现场人员认可后,方可施工。

2、基础施工

根据放样位臵和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在保持基础稳定的前提下,基础表面应低于近旁土面或路面(地坪)10cm。

基础开挖后,如遇疏松的土质,暗塘(河),地下文物、地下管线等,应会同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后,方可施工。

3、叠石和景石布臵

1)假山、叠石、山洞、台基、峰石等应在基础的范围内,先作轮廓放样,再进行起脚。

2)峰石应形态完美,具有观赏价值。叠石或景石放臵时,应注意主面方向,掌握重心。组合假山及峰石时,每块景石连接处以山石本10 身的相互嵌合为主,同时,应用铁件或块石塞实,空隙用C20~C25混凝土灌实,使堆叠与填塞、浇捣交叉进行,确保安全稳固。3)假山叠石或景石堆臵处,其山势和造型应达到设计图和设计说明的要求,具有整体感。并应注意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块不可均、缝不可多,石种、石色、纹理应一致,形态自然完整。

4)景石布臵,在理解设计意图的情况下,主要靠现场创作出较好的景观效果。不得随受意堆臵,所有景石须安全稳固。

5)假山、叠石和景石布臵后的石块间缝隙,先经混凝土或铁件、石质材料填塞、嵌实,再以1:2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露面缝宽应小于2cm,并达到平整。勾缝砂浆应先调色,使之干燥后与石料色泽相近。

塑假山一般施工:

1、骨架制作

2、假山胎膜制作

3、塑假山

4、山皮料安装

5、刷防护材料

七、施工安全:

园林植物,注意场地内人员的安全。假山堆叠、峰石堆臵或景石布臵,必须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配备起吊设备,搭设架子及防护栏。

论城市广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广场;生态环保;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开放空间。广场景观设计不仅仅反映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更加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

一、广场景观的构成

1.内在因素:树木、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广场周边建筑是形成广场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广场的特点;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路上广场外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广场中和外面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因此,周边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物质和文化,建筑的优劣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设计者在树景的安排设计中,不仅要解决大众的“生存居住问题”和大众心理上的“安全、舒适问题”,还要注意既保留我们中国文化历史特色遗产和审美标准,又要符合时代的潮流、注重生态环境。

二、广场园林景观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调查道路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现状(绿化的布局、树种及长势)、土壤理化性质。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

(二)仔细、合理规划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中国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要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同时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三、广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二)协调性原则

城市广场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人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广场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广场周边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三)服务和谐性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城市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设计生态的滨河绿地,更应体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景区。

四、园林景观在广场景观中的意义

(一)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城市广场被视为“城市的客厅”,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文化的融汇处,代表着这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因此,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

(二)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然而随着这种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膨胀,城市环境也急剧恶化。因而城市绿化、促进城市生态环保就显得尤为重要。绿化被各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的生态污染的主要武器提上了日程。那么,在具有“城市客厅”之称的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广场景观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广场建设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加树景来形成有效的绿色廊道和绿色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做出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

(三)增强绿化效果

高低错落、丰富多彩、多视角的树景不仅丰富了游者视线,增加广场景观空间的层次和景深,以及广场景观的多样性,而且这种延伸于空中的绿化塑景格式还增加了城市广场的绿化面积,减轻了广场绿化的占地之痛,使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成为一种独具特色风貌的景观艺术和城市或广场的景观特色,是一种广场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技术和艺术的集中体现,独具中国广场景观特色。

五、结语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景观式的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城市广场绿化景观的思考 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拥挤,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接近自然。广场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份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这就是广场的魅力所在。城市广场设计无定式,应以绿色植物造景为基础,减少硬质铺装。让绿色植物的亲和性充分发挥在园林小品的设计和装饰中,以期形成树大荫浓、温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由此,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大大小小广场在各地城市纷纷落成。有一些广场设计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在设计时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突出植物学、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然而,由于规划理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存在着差异和时代的发展,使得广场的景观功能需要不断进行改进。现以阜宁县人民广场为例,阐述广场设计中应注重的植物配植原则,实现环境建设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1 广场概况

阜宁县人民广场占地面积约75750m2,广场东西平均长度220m,南北平均宽度355m,地形为四边形。广场建筑面积3790m2,广场面积47700m2,东、西两侧河道面积12070m2。

2 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阜宁人民广场位于阜宁县城南区射河南路东侧,地处阜宁县城南新区,广场南侧为迎宾大道,西侧为电信大厦,北侧是射河南路,东侧是新阜宁大桥。

3 广场功能定位

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5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阜宁县人民广场作为苏北较早的开放公共休闲陆地,建成时曾以大草坪、欧式建筑、规则式喷泉、广场吸引了多方参观者,在苏北地区一度成为焦点。

4 广场设计定位及功能分区

人民广场由南京林业大学设计,1999年竣工,工期历时1年。设计为敞开式公园绿地,以大面积铺装、组合喷泉、规则式绿篱、开敞大草坪为主,有明确的景观轴线,充分突出了西方欧式园林景观效果。主要由健身活动区、广场休闲区、中心水景区、街头游园区、滨水休闲区几个组成。

5 广场存在问题思考

设计多为硬质化铺装,植物总量少,这就使得广场的生态化的功能大大降低;空间较为开阔,视线通透,一览无余,不能满足各种人群交往的需求;游园植物布置植物过于封闭化,植物配植观赏为主,不能满足人们游园的实地需要;与内部建筑交界处处理不到位,广场与外围建筑隔隔不入,空间划分不明确;滨水区的处理过于人工化,河岸处理过于硬朗,未能体现自然和谐生态的效果。

6 改进措施

6.1 小游园景观的改进

小游园是人们在户外活动时最可能选择的场所。对于大多数户外活动的人群,游园不仅满足了赏的功能,还要保证游的功能,不能华而不实、无法亲近。小游园的植物在通过自然流畅的林冠线条与丰富的大色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感官环境效果,但人无法在上面活动和休憩。应增加游路及小型铺装的设置以满足人们日常游憩需要,游路及小型铺装周边通过栽植规则式植物桂花篱、火棘篱、落叶树泡桐、法桐、竹类等划定人为活动空间,以提高街头小游园的实用性。东侧靠近河道,与市民广场相连接,所以水域两侧不应设置太厚的背景林带,通过适当间植,增加景深,营造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激发游人游览兴趣。

6.2 滨水区植物的改进

作为“水陆边际”的滨水绿地,多为开放性空间,其空间的设计往往兼顾外部街道空问景观和水面景观,人的站点及观赏点位置处理有多种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外围空间观赏;绿地内部空间(广场)观赏、游览、停憩;临水观赏;水面观赏;水域对岸观赏等。

公园东西侧两条河道是城市防洪河道,护坡为自然缓坡型,临水设置的游览步道,结合植物的栽植构成自然的水岸,形成了自然生态、开阔舒展的滨水空间。但由于养护不到位,种植单一,河坡上的植物除柳树外已经看不到,只剩下裸露的土地,影响了景观整体效果。应增加故土护坡植物、垂枝植物和水生植物,如:陆上天堂草、连翘、云南黄馨等;沿水种植再力花、西伯利亚鸢尾、花菖蒲、花叶芦竹等,丰富沿河水景,强化生态作用。滨水休闲区绿化为纯观赏绿地,因为没有设置游步道,草坪已被踩踏出现斑秃现象,要保护植物不被人为破坏,应在滨水休闲区设置一条游步道,两侧以有色相变化的灌木植物小丑火棘、红枫等围合,将人为活动范围与观赏植物区域分隔。

中心水池为人工开凿,边缘人工化痕迹较为明显,驳岸较为冷硬,与周围植物线条格格不入,可以在驳岸一圈种植部分垂藤植物花叶常春藤、云南黄馨、藤本月季等,软化驳岸线条,与周围景观相融合。

6.3 私密性空间的营造

广场中心主轴线周围都是公共活动区域,开场式空间所占面积较大,整个公园通透性强,这就使得人们在公园所做的各项活动都没有私密性可言,直接影响各种人群的交往需求。可在中心活动区域向外辐射30m范围处设置种植分隔带,将两侧的设置成私密空间。可采用法青作为背景篱,栽植有季相变化的银杏、马褂木、枫香、无患子等色叶树,配置开花小灌木,有效隔绝活动区域的噪音,形成半围合空间,营造一个安静的交流私密空间;同时保留现有内侧行道树,增加行道树的行数,营造林荫大道效果,满足游人散步、游憩等生活需求。通过常绿与落叶植物配置,展示了植物物候周期的季相美和诗情浪漫。文化中心建筑在广场内格格不入,破坏了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通过植物分隔的处理,弱化建筑的影响。利用种植阔叶常绿植物香樟形成软质隔离,中植法青、海桐球类形成绿色遮挡和植物景物组合,既实现了分隔功能,又满足了观赏需求,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4 广场观赏性的营造

广场观赏性的营造,将纵贯广场的景观主轴线。运用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现代与野趣的对比,创造出有节奏、有韵律的空间;通过主轴线联系多个活动内容丰富、空间特征不同的景点;处处以人为中心,在多个景点及空间的营造上,使其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更注重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尊重,使住户参与其中,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广场北入口强化入口休闲运动草坪的恢复和建植,营造出通透、开阔的空间。草坪外侧林带缘边线增加花境,增强平面和立体效果。在平面上,最低观赏点以细腻的草坪为主,中层后配置红花酢浆草、菊、鸢尾等花卉体现一年四季纷繁的色彩。外侧以高大乔木香樟、重阳木、枫香、花灌木桂花、石楠、红花继木等作为背景分层栽植。

原广场景观轴两侧只种植了零星树木和草坪,景观单一。现在两侧增加地形处理,花坛种植和开花灌木群栽植,有目的形成景观兴奋点。如:红叶李、樱花、梅花、桃花、玉兰等。堆山造林、充满诗意和想象、模拟自然、联想自然,营造一个充满阳光、风、雨、花香、绿意等自然气息场所,让广场环境具有更好的观赏性。

7 结语

广场设计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地域对于植物的选择与运用也体现了当地的人文、经济。现代生活中,随着环境建设的需要,人是中心,人造环境,环境造人,各种公共绿地空间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生态自然,这使得植物配置在公共绿地设计中占了大多数比例。根据人民广场实际情况,考虑到本地实情及经济情况。在满足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下,将艺术性、观赏性、生态性原则结合到一起;在保护原有绿化的情况下,把适地适树、多样性、特色性原则融合到植物配置中。充分、更好地发挥它在公共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要: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性、最具活力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广场绿地规划应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成或配合广场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多元、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文尊重与关怀。

关键词:广场,绿化景观,实用性,观赏性,改进

参考文献

[1]祝遵凌.景观植物配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2(1)

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 篇5

如今城镇和区域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以及北部的“京津唐”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城镇景观的品味,而小城镇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结构、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延续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突出城镇个性的景观环境。小城镇广场景观中应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来设计,而人工景观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要求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现代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中要把整个小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文化广场景观,充分发挥实用价值,尽可能的设计成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的广场景观环境。

罗定江滨公园及市政广场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滨水空间;市政广场;生态湿地;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3-0000-00

收稿日期:2013-04-02

修回日期:2013-05-06

Abstract : Through case study of riverside park and Municipal Square project in luoding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how to rebuilt sense of the new city open space, and what kind of activities are needed in such a place. Based on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site conditions and landscape resources, civil sqaure ,hotel ,leisure areas , kids playground and ecological Wetland is well organized into this project, and dynamic space and statical space are both taken place.

Key words:Waterfront open space;Municipal Square;Ecological wetland;Landscape design

引言

“滨水地区开发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这是查尔斯·摩尔对城市滨水地区的一个概述,滨水地区是城市寻找发展新动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目前,滨水区开发正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课题在罗定这个南江文化之乡显得尤为重要。

1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云浮罗定市的东北部,南江核心段的泷洲国际生态社区,是间于现有三桥和四桥间的2.9 km长滨水带,约24万㎡。罗定泷洲江滨公园作为新区建设的“桥头堡”,是未来新区的形象展示,充分利用山—城—水的风水格局,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有利于建设宜居城市。

历史上的南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也是罗定人西上梧州,东下肇庆、广州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西江流域通往高州地区的交通走廊。它具有丰富的人文遗产。

随着城市的演变,现今南江流经罗定城区水系全长约7 km,江面宽120~200 m,由于历史原因南江两岸和北侧一直处于城市发展的边缘地带。罗定现在的发展中心位于南江南侧,主要以商业、居住区为主。城市开放空间规模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市民休闲的需求。开放空间大多年代久远、质量较差,且分布较为分散。南江南岸沿岸开放空间虽有过部分改造,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综合功能配套设施,价值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1.1 罗定城市开放空间存在问题

1.1.1 开放空间缺乏系统性 罗定城区各个开放空间较分散,尚未形成系统来满足生态环境和市民休闲的需求。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景点孤立且缺乏规模,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应该借助此次开发南江北岸的契机,提升“南江文化之乡”滨水城市的整体气质(图1)。

1.1.2 开放空间形象的趋同性 罗定城区多数规模较大的开放空间形象未够鲜明,功能特点不够突出,导致开放空间总体雷同,如文化广场、体育馆前广场、全民健身广场等主要用于集会活动和体育健身,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的休闲体验需求。

1.1.3 公共空间人性化尺度弱 罗定城市现有规模较大的绿地、广场的主要空间可形容为空旷,如文化广场、体育馆前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仅考虑群体展示活动而未考虑个体或休闲散客的游憩需要,缺乏氛围和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创造中小尺度空间。

1.1.4 土地功能的互动性少 在不影响公园公共性和开放性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可借鉴国内外的城市公园打造综合功能,从而提升场地及周边的土地社会价值。现有罗定市区缺少此类规划策略,应努力实现新区的各开放空间与周边的用地功能形成更强的互动关系。

2 策略

本项目以“幸福罗定,活力南江”为规划主题。以打造罗定城市发展新核心,树立整体城市新名片为目标。

2.1激发参与性策略

打造一个优质的城市滨水休闲带,吸引市民走向水岸,激活生态河滨走廊。提供多样的可参与活动项目,提升市民户外生活品质;充分考虑公园设施,为市民提供便利,建立完整的公园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新区的综合环境价值。

2.2加强生态性策略

保持自然河流状态,创造优质宜居生态环境,打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型滨水景观。充分利用河岸的临水优势,设置多样的公共开放空间,使生态环境与公共服务的价值最大化;运用大量乡土物种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结合湿地的运用,净化河流的水质。

3 景观设计方法

总体设计可概括为:一心(新区市政府核心)、二脉(山与水相依的天然景观生态龙脉)、三桥(与旧城区连接的三条纽带:三桥、四桥和两桥间的步行桥)、五区(市民广场区、半岛酒店区、休闲游憩区、儿童游乐区、生态湿地区)。(图2)

nlc202309020403

引进一个完整的慢行系统对接城市现有绿道环线,贯穿滨河休闲带各节点,提倡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与绿道慢行系统结合,提升公园人气。游船码头的设置,为打造未来连通文塔—湿地公园的7 km南江城市景观带水上游览观光预留空间(图3)。

3.1市民广场区

政府大楼前的市政广场是新区建设的“桥头堡”,同时又是核心的开放空间。在当今中国,这种性质的广场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见到,这些广场以及周围的市政建筑一起构成城市的标志性场所。

设计空间格局灵感来源于罗定城市的大地肌理,体现地域景观与历史的延续,实现了展示空间与休闲空间的转换,成为多种功能的载体,也融合了城市山水格局的设计理念(图4)。通过简洁的大草坪、仪式感的树阵、序列的灯柱、水景等一系列景观设计元素打造出大气而亲民的政府大楼形象,展现出对未来经济繁荣的美好愿望与自信(图5)。同时,灵活的活动空间兼顾形象展示与各空间尺度的过渡,人性化的硬质小型弹性活动空间方便市民开展更加舒适的交流聚会活动(图6~8)。

3.2半岛酒店区

通过高差的处理提升酒店区防洪安全度,同时与公园公共开放空间相隔离,保证酒店尊贵的私密性;大型凤凰木Delonix regia群落打造了尊贵的“凤凰半岛”绿色形象,为后期的酒店开发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氛围,也突显了整个江湾畔的个性。

3.3休闲游憩区

由于场地的限制,通过线性的慢行步道、竹林(Sinobambusa tootsik)和草坪(Cynodon dactylon)空地的结合,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怡人的休闲游憩空间,根据有利的光照角度来布局阳光草坪和停憩点,合理安排区域活动的动静分区,与儿童乐园区形成对比。

3.4儿童乐园区

作为江北新区先行开发的江滨公园,创建性地建设粤西第一个综合体验式的儿童休闲活动空间,以此弥补罗定市城区此类开放空间的欠缺,利用便利的交通吸引城中市民,提高使用性,特别是提高非节假日公园的人气(图9)。

3.5生态湿地区

新区最主要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其中城市母亲河——南江的水质尤为重要。除了主要依靠政府对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垃圾的严格管理外,本案中设计的湿地系统保存了基地本身的特质,并起到蓄水和泄洪作用。通过建立生态岛减缓水体流速,经过湿地系统过滤达到辅助净化的目的。大量运用乡土物种以防护河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营造最具当地乡土特色的野趣种植群落。通过生态保护、生态演示、生态体验等多种形式对生态湿地进行系统的利用,打造生物多样性的科普体验式湿地公园(图10)。

4 总结

罗定泷洲国际生态江滨公园设计,尊重场地原有的山水龙脉格局。注重生态与开发的平衡,激活南江核心,形成生态河滨走廊。为周边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公园设计强化基地边界与城市的融合,旨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开放空间,提升周边区域的环境价值,焕发南江生态魅力(图11)。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等.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0- 66.

[2]刘滨谊. 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丛书——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10 – 30.

[3]保继刚,刘雪梅. 房地产开发主导下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反思[J].规划师,2005 (5) : 107 – 110.

[4]焦胜,曾光明,何理,等. 城市滨水区复合开发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2003 ( 3) :398 – 401.

审稿编辑:赵晓铭 韦松林

作者简介:

黄俊江(1975- ),广东饶平人

园艺硕士,从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E-mail:junjiang.huang@kmc-la.com

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 篇7

城市广场按照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市政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娱乐广场, 如图1。

不同类型的广场需要不同的植物配置, 一般依据广场的特点、文化属性、功能实现等加以选择。市政广场是政府沟通和举行仪式的场所, 该类广场的植物主要呈周边式配置, 中央以硬质铺装或软质的耐踏草坪铺装作会场, 广场内视线通透。纪念广场一般用以纪念某一特殊事件或人物, 供人们瞻仰、纪念, 植物在选择时可以采取硬质铺装与软质绿化景观相结合, 可观、可游、可休憩。商业广场更多的体现城市商业繁华, 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固定的模式, 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现商业的繁荣景象。交通交通广场一般位于交通枢纽, 人流量大, 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 植物可以见缝插景, 同时配以当地植物, 体现城市的独特风格。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分布较多, 绿地面积大, 广场风格多异, 植被配备时主要考虑广场功能和景观需要。

2 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一般原则

2.1 突出广场主题

前面讲到, 城市中的广场分多个种类, 不同广场体现的主题不同, 所需的植被配置类型也不同。植物景观在选择时要充分体现广场主题, 如果选择不当就失去了广场体现的文化形态, 比如在一些革命纪念广场放置大红大紫的植物就显得轻浮, 应该放置庄重的植被体现肃穆的氛围, 例如种植松柏等。另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层次, 广场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 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 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 主次分明、层次丰富, 才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色, 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2 地域性植物的使用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植被景观特点不同,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树种,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名片是展示城市特点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种植当地树种就很好地传达了这一思想。除此之外, 当地植物种源多, 对地区气候适应性好, 也更易于存活和生长。

2.3 遵循艺术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在植物的选择设计时除了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外, 还要满足艺术性的要求。赋予艺术美的植物更能展现出植物的活力, 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植物艺术表现上, 可以从植物形态、布置层次、植物组合、颜色搭配、形状拼图等方面着手, 通过艺术的手法, 将广场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

2.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也是我们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达到广场的渲染效果,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很珍贵的植物, 但如果其他廉价的植物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应该从成本方面考虑选择后者。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 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景观设计原则。

2.5 其他原则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原则外, 我们还要重视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构思与定位、科学性原则、景观生态性原则、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等。多角度审视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 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3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有不同的特点,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才能使植物景观设计服务于广场预期效果, 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广场植物景观的设计中, 有很多行而有效的原则, 如果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时能够根据需要兼顾不同的设计原则, 找到最优的搭配方案, 将给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锦上添花。

摘要: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作为一个城市的艺术建设类型, 它不仅表现着城市历史底蕴, 也彰显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活力。城市广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 更是一种艺术形态表现形式。绿化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景观规划的重要元素, 本文分析了不同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特点, 并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绿化植物

参考文献

[1]温亚利, 李和平, 赵敏.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中山广场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 2009 (2)

[2]陈蓉.浅论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配置[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

[3]张锋.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7)

[4]刘志峰, 周杨静.城市广场中的植物景观艺术设计[J].2007 (3)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篇8

1 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寒地城市具有鲜明的四季特征。尤其在严寒的冬季, 自然因素如气温、寒风、阳光及降雪, 对城市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气温严重制约寒地城市居民的外出活动;空气通过不同的街道走向、建筑物布局时, 可以带给人不同感受的风环境;充足的日照条件可以极大的促进寒地城市人们的身心健康;寒地城市冬季降雪虽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但也会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不便;

2) 交通影响:冬季频繁降雪形成的冰雪路面, 可导致人员出行和机动车速度减缓, 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干扰。同时冬季严寒气温和光滑路面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使平时依靠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人们不得不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 不但造成公共交通的拥挤, 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 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诸多不便;

3) 绿化景观: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 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在漫长的冬季, 缺少绿化环境给寒地城市带来一种萧条感, 人们对户外环境的向往度大大降低;

4) 行为方式:人们的行为方式受寒地冬季气候环境的影响巨大。如冬季寒冷的自然因素带给人体感的不适, 加之降雪形成的冰雪路面, 使人们在出行时除了必要的行为活动如上班、上学、看病和日常购物等以外, 其他非必要的行为活动相应减少, 人们冬季户外的休闲娱乐行为大幅减少。并且由于冬季天黑较早、室外气温低, 人们在城市中的夜生活也受到巨大影响。

2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 忽略地域因素:当前我国的寒地城市广场, 户外设施设计大多是根据夏季温暖气候条件下考虑的, 却忽略冬季特殊气候对其的影响和使用。长期忽视对冬季户外公共聚集的硬件支持, 使市民的户外文化活动每年周期性中断, 从而造成良好的公共室外活动影响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冬季的寒地广场往往成为大面积的萧条空地, 使人们望而却步;

2) 缺乏功能要求:由于盲目效仿和大搞拿来主义, 导致我国目前的寒地城市广场普遍忽视环境因素, 缺乏功能要求。如硬质铺地过大, 使寒地城市广场在冬季成为步履薄冰的场所;绿化设计的缺乏和不足, 简单的大面积种植草坪, 使寒地城市广场的景观形式平面化, 不仅过于单调乏味并且无法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微气候;

3) 形式重复单调:我国景观设计这一理念引入时间不长, 当前许多广场设计还停留在模仿复制或者盲目建设的阶段。以模仿西方模式作为标准, 导致寒地城市广场缺乏合理的功能定位, 形式单调, 同时也破坏了广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美感。许多广场设计在形式和色彩等方面比较相近, 很难体现空间特点和地方特色。缺乏对使用者的行为体验和精神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使寒地城市广场无法展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多元化的审美要求。

3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对策

1) 寒地城市广场的色彩:寒地城市冬季色彩单调, 广场的色彩规划应以暖色系为主。在色彩搭配方面, 可先确定某一种暖色系作为主导色, 再根据色彩搭配常识对该种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进行变化调整, 来作为主导色的辅助色和点缀色进行搭配, 使寒地城市广场的色彩既温暖又协调统一。夜景观的色彩设计是寒地广场色彩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寒地城市冬季昼短夜长, 适宜的夜景灯光可以在冬日的夜晚为人们提供温馨的室外环境, 还有助于维护广场的安全。并且丰富的夜景观有利于塑造寒地城市形象, 提升人们在夜晚对城市的认知度;

2) 寒地城市广场的绿化:尽管寒地城市冬季漫长, 但同四季如春的南方相比, 具有四季分明气候优势, 因此, 对于寒地广场的绿化设计应强化季节差异。植物搭配考虑四季绿化的需求, “春花、夏叶、秋果、冬态”使每个季节都可体验到植物带来的景观效果, 并利用植物的冬季形态特征, 创造寒地植物特色。绿化选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种乔、灌、藤和草本植物, 在广场空间层次上合理配置, 构建绿色生态的广场植物群落;

3) 寒地城市广场的出行安全及舒适保障:为缓解人们在冬季出行时的不安全因素, 应考虑寒地城市广场周边道路的人车分行, 限制过境车辆并限制车速。同时, 寒地广场内的地面铺装材质及景观设施应考虑防滑设计及遮蔽、融雪的需要。在寒地城市广场设计冬季避风的休息亭, 可以减轻寒冷带给人体的不适, 温暖的临时休息空间可以有效延长冬季户外的活动时间。注重寒地城市广场的防滑设计, 地面铺装应以冬季使用为主进行设计, 在主干道上采用以深色为主的粗糙质感材料铺装, 即可在主动人工扫雪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吸热辅助除雪、除冰。采用常见的天然材料如石板、石块、面砖等, 不仅节约耗费并可以缓解雪雨天的防滑。同时, 在广场上下有高差处应设防滑条、扶手;

4) 寒地城市广场的高差设计:在寒地城市环境中大面积的空旷场地不但缺少情趣, 并且在冬季覆雪后会形成“雪反射”。因此寒地城市广场不适宜设计大型空旷场地, 并应适当增加高差, 避免雪反射。在冬季, 有高坡处就优势堆出雪梯能增加场地对儿童的吸引力;下沉的广场对抵御寒冷空气有很好的效果。下沉广场内适当引入绿化进行植物配置, 可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趣味;

5) 寒地城市广场的多样性:我国目前的城市广场形式过于单一, 寒地广场更是如此。可借鉴国外的做法, 依靠政府从规划角度上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在机制上引导寒地城市的广场建设。广场的形式应以地方特色为依据, 注重多样性建设, 如兴建室内化公共广场, 地下与半地下结合的城市广场等, 使寒地广场在形式、功能、主题上富有特色, 为寒地城市创造舒适温暖多样的公共环境。

参考文献

[1]闫立杰.寒地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篇9

1 城市广场的类型

依据城市广场功能的差异, 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以及娱乐广场等[1]。市政广场通常位于一个城市的中心位置, 城市的主要政府部门和行政办事处常在此集聚, 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开展庆典活动、民众集会以及民间传统节日活动等。商业广场在布局时常采用步行街的方式, 其功能主要用于集市贸易以及购物等活动。纪念广场常常有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物, 如纪念牌、纪念雕塑等, 其功能主要用于纪念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休息娱乐广场常布局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 广场中设置台阶、坐凳等, 以为人们提供娱乐、交流、演出等活动场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原则

近年来, 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但在实际景观设计中却因理念和技术的滞后, 却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点:第一, 艺术性与科学性缺乏有机结合。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乔木和灌木种植的比较失衡现象, 观花植物偏多, 缺乏观叶和观果的树种, 注重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塑造, 忽视植物科学性种植, 致使景观植物常因生长环境不适而枯死。第二, 广场植物景观培植注重绿化率, 忽视绿量。绿量是在进行城市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然而, 很多城市广场铺设大量的草坪, 虽然绿化率提高了, 但绿量不足, 且种植草坪的形式呆板单调, 不能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

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要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 不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而且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 艺术性的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需要遵循绘画艺术以及园林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第二, 实用性原则。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保持广场的主要功能, 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 改善城市环境,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第三, 科学性原则。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身的生长习性, 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 栽培的植物才能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因此,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 应充分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 进行科学景观设计。例如, 在水体边则应选取耐水湿的植物, 如垂柳、水杉等。在土壤干旱处, 应选取枫香、合欢等[2]。

3 常见的几种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广场的类型是多样的, 每种类型的广场其特点和主要功能差异比较大, 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 就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

1) 市政广场。市政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主要为市民进行庆典、集会等提供活动场所。这类广场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作用很小, 因此绿化用地在广场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对于市政广场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 要得到取舍, 做到精简[3]。2) 商业广场。商业广场在城市中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购物、娱乐、饮食等。这类广场主要以商贸活动为主, 广场的空间形式各异, 没有固定的模式, 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依据周围的建筑以及道路的走向进行合理设置。商业广场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 所以广场主体多采用硬质铺装, 以保证视线通透。在不影响商业广场的整体视线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栽种不同的植物供人观赏, 以提高广场的环境质量。在进行栽种时, 不同类型的植物种植具有一定的差异。3) 休闲娱乐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的数量较多, 广场内的植物覆盖率高, 植物类型多样, 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玩耍的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广场的植物造景应依据广场的自身特点、居民活动需求、景观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景观设计[4]。通常情况下, 休闲娱乐广场的主景区的景观采取规则式配置, 其它的辅助景区的景观多采取自然式配置。而且, 很多地方的休闲娱乐广场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广场内的植物配置常与当地的民间故事、历史名人、地方特产等文化联系在一起。因休闲娱乐广场的功能要求, 广场内常采取修剪、编织等方式对广场内的植物进行造型, 以为市民营造舒适的休憩环境。4) 纪念广场。对于这类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来说, 主要以景观功能为主, 以生态功能为辅, 广场中心多采用硬质铺装和软质绿化相结合, 广场内栽种的植物的选取具有一定的要求, 主要根据广场的纪念意义和主题来确定[4]。

4 结束语

在进行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时, 应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 结合不同城市广场的功能和特色差异, 努力实现广场植物的栽种与城市广场的功能相协调, 提高广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效益, 使广场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理想去处。

参考文献

[1]刘霞.东北地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4.

[2]哈日其嘎, 苏晓明, 李嫱.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展望, 2014, (20) :23.

[3]马娱.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0.

城市广场景观 篇10

关键词:城市,场所感,广场,空间环境,景观设计

1、引言

“设计一样东西通常需要把它置于它所属的更大的环境中来衡量--就像将椅子置于一个房间中;将房间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整个城市的布局之中。”

—— (美) 伊利尔·沙里宁

我们需要创造的不仅仅是一栋构筑物, 一个高低变化, 层次分明的空间, 而且更应是一个在视觉上所能体现的“场所精神”, 作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去创造富有意义的场所是其职责所在。每一个场所都是独特的, 它呈现出周遭环境的独特的特征, 这种特征由具有材质、形状、肌理和色彩等实体物质和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的、亦一种由以往人们的体验所产生的文化联想共同组成的特性。

2、相关的理论与概念

2.1 场所精神

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到, 场所真正的意义是指生活发生的空间[1]他认为场所不是抽象的地点, 而是由具体事务组成的整体, 事务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的特征。“场所是质量上的整体环境, 是具有特征的空间[2]

2.2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或称“区域文化”[3], 指某一个地域内的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而创造的文化, 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 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文化地理学。从广义上的文化所在的领域为着落点进行研究, 分析自然景观智商的人类活动的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性、环境和文化的联系、文化的传播路线以及人类的行为系统。其中一些元素如民俗传统、经济的体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等等, 但是在一些方面上, 地域文化又和文化地理学有某些区别:文化地理学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展开, 在这种角度下“地区”所包含的范围更多的是地理学意义。地域文化则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 “地域”与文化的分界已经更多趋向于文化的范畴了。

3. 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城市广场”

3.1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中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 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 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 采用步行交通手段, 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3.2 城市广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往往在空间比例的处理上会出现失调的现象, 广场在建成后不能与周遭的环境所契合, 聚不起人气。休闲娱乐广场是城市中供市民休憩、游玩、演出以及举行各种娱乐的场所, 其布局形式多样, 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广场, 可以是无中心的、片段式的, 位置比较灵活, 这种分类是相对的, 现实中的广场或多或少都承担着其他广场的功能, 城市广场的分类, 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4]。

基于场所精神和建筑现象学的理论, 本文针对场所精神的六大因子:场所空间、地域文化以及个性表达、尊重原有地面状况和结构、色彩。光影、材质。在此基础上, 对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的澄碧湖南苑广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其场所精神的表达的优缺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4. 澄碧湖广场现状的“因子”分析

4.1. 空间

澄碧湖南苑广场位于被澄湖北大道这一条主干道切分中的大湖 (下) 所在的南广场 (南苑广场) , 南广场靠近城市支干路向阳路, 澄碧湖广场紧邻城市主要道路, 也是道路的交汇之处, 是行人的必经之路, 因此, 此广场有比较大的内聚力。南广场位于一大片的居住区和市区商业街所交汇的向阳路段, 场地开阔, 从步行街购物回来的人群可以通过南广场走近路回居住的地方, 此地能够给疲惫的逛街人群一个休息落脚的地方, 广场空间比较充足, 通过一个架湖而过的桥将相对狭小的道路和宽阔的广场连接, 整个广场能够给人以良好的引导性, 有着比较强的秩序感。从平面上进行分析, 不难看出设计者是从广场的内聚性出发而考虑的, 通过桥的连接, 将区域内道路和湖中的广场进行连接。轴线与桥连接的方向一致, 可以引导人群通过这个桥梁直接到达广场的中心区域。人们的行走路线呈现“T”字的形状, 由于只有一座桥, 往往人们在选择进入广场的时候还要围绕湖边行走一段比较长的距离。广场的中心是一个以石块堆积成基座, 上面放置莲花的雕塑, 在其周围设置喷泉, 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中心, 虽然广场尺度大, 但是因为其是轴线对称的布局, 通过架桥为入口, 人群的行走流量密度从大变小, 由密到疏, 广场的秩序感比较强。

4.2 铺砖和绿化

1铺砖

广场上的铺砖基本都是硬质铺砖, 缺少一点亲切的感觉。广场采用大理石的贴砖和小块的瓷砖为主, 贴砖所形成的花纹比较少而且变化很少, 广场的铺地图案均质化.从入口到中心区域都是均质性图案, 铺地图案没有变化, 没有体现广场的向心性和多样性。

建议:增加软质铺砖, 如木材、竹质等, 增加铺砖的多样性。减少花纹的反复和毫无韵律的复制, 形成特有的图案, 在铺砖的形状、大小、色彩上下功夫, 结合当地或者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出有美感的图案, 做出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艺术图案。

2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设有有喷泉、富有雕塑感的路灯、有历史感的雕塑、小石凳、等等, 总体上感觉还是可以, 广场上的主题是喷泉, 大部分的设施都是围绕喷泉而建设, 缺少娱乐设施, 和文化感的景观小品, 广场与水体结合的比较好, 能够引入湖水, 在广场里绽放喷泉, 而且做出了多种水体景观。

建议:景观设施应该多样化, 对应不同的人群应该设置不同的小品, 对于老年人来说, 可以设置一些体育设施供老年人锻炼身体, 或者提供一部分带有文化感的小品区域给老年人欣赏戏曲, 交流文化。对于年轻人来说, 又应该增设一些带有活力的景观设施。因此, 应该在空间上多加以研究, 利用空间的变化来设置小品, 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主题, 增加广场景观的针对性。

3绿化

广场周边的绿化主要由草地、荷花、靠近湖边的柳树以及樟树、缺少其他绿化构成要素, 景观绿化缺乏四季性, 每到柳树凋零的时候, 临湖一面的景色比较苍凉, 荷叶所能存活的时间也不太长, 只有樟树叶子保留的时间稍长, 广场周边基本都是单一的绿色植物, 花卉植物几乎没有, 广场内部绿化面积比较少, 看起来过于简单、朴素。

5. 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最能体现城市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可能需要通过广场来说明和增加一个城市的影响力, 但更需要的是注重对生活中关于人情、人性化的设计。要“走心的设计”, 为走进场所中的人提供一种关怀, 一种归属感, 总而言之, 在场所感的营造中, 首先要体现人的作用, 从“人”出发而到达“场所”, 这样才有属于场所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薛彦波.漂浮的场所[D].北京:中央美院2007.

[2]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J].山西建筑.2007.

[3]陈建远.社会科学方法词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

[4]朱捷.城市广场地域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6.

[5][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6]挪威]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建筑[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城市广场景观 篇11

关键词:广场铺装;功能意义;设计原则

一、地面铺装的概念及功能意义

(一)地面铺装的概念

广场铺装是指设计者们建造一个坚固的地表层及在广场的地面上用硬质材料对裸露的地面进行覆盖,既可以防止尘土飞扬,又可以承载人流通行、聚集的场所,又能起到聚集人流、分隔空间、指引浏览、构成园林景观等作用的硬质地面。铺装是各种元素组合而形成的图案形式,有着丰富的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有着各种不同的质感,一些有文化艺术的思想蕴涵在地面铺装中,他们本身构成了一种景观。在改善地面空间环境中,地面铺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丰富多样的铺装形态可以营造优美的空间氛围,铺装的引导和暗示又使空间令人神往,从而形成宜人的空间环境。

(二)地面铺装在广场景观中的功能意义

1.空间分隔和变化的功能。

在广场地面铺装设计中要达到空间分隔和功能变化的效果,需要改变铺装的材料和样式,使人在心理上产生空间和功能不同的暗示,若活动空间的功能不同那么采用铺装材料也不同,或者即使用的材料一样也会采用不同的铺装样式进行区别。

2.引导和强化作用的功能。

广场地面通过带状铺装或某种线性图案的铺装能够清楚的给游人指明游览的方向。就像导游一样,引领人们按着设计者的意愿,路线和角度来观赏广场的景观。且在地面线型的铺装中,游人行走的节奏以及游览的心理感受会随着线型铺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面铺装的变化可延长浏览的路线,增加浏览的程序。

3.意境和主题体现的功能。

良好的铺装景观对空间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者诠释主题的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不仅可以满足使用功能,而且还可以创造出优美的地面景观。铺装依靠本身的肌理、线条、颜色、规模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地面铺装在广场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广场设计中地面铺装特色的缺失

现在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工业化大生产下,铺装材料的工艺大大的简化,缩短了施工工程的进度,并且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所以这些工业化的铺装材料在现代广场设计中大量使用。我们所看到的不是铺装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而是工业化生产现代材料的直接堆砌。在广场的地面上直接堆砌这样的铺装材料,使得设计师们的创新能力严重的降低,并且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由于在广场中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简单的铺装形式,从而使这种铺装效果在今天的铺装设计中经常被看到,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哪个广场,都会看到类似的铺装景观形式,没有任何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广场设计中地面铺装使用材料单一

如今的广场地面铺装出现了材料使用单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的人们就很难在广场铺装设计中看到独特的民风民俗。大量工业生产的产品直接运用在现在广场铺装设计中,导致全国各地区广场铺装用材统一。在每个城市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一样的几种铺装材料,它们在全国各地广泛的使用,由于它们的施工工艺方法简单,造成形式非常的单一。

(三)广场设计中地面铺装的功能性不强

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式下使得信息媒介和互联网的传播越来越来迅速,本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与广场铺装的内在联系随着国际化成为时尚潮流变得更加模糊,更加淡化,因此在任何一个广场的铺装设计中,很难用不同的形式和材料来分辨。在进行铺装设计时,设计师对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研究的不够深入,只是对国内外铺装的成功案例生搬硬套,照搬别人的外在表面铺装形式,对一些图案畫的表面和造型缺乏理性的思考,使得地面铺装的地域特色逐渐丧失。正是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导致广场地面铺装设计没有创新,表现出大量追求时尚、远离历史,进而导致了现在广场中的铺装设计地域特色和主题的不明确。

三、地面铺装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广场设计中地面铺装设计的原则

1.地面铺装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类本身具有的场所感就决定了人类会本能的把自身和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这是铺装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原则之一,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要贯穿铺装设计的始终。在选择如何铺装时决定作用是多样的,比如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都起决定作用。在广场铺装设计中只有充分考虑他们的不同要求,反映他们各种不同的观念,才能为人们提供最佳的服务。因此,铺装能否有有明快的色彩、使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和图案、能否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能否有舒适的质感、对于行人能否造成危害等,都是在铺装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也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这一内容的方法之一。

2.地面铺装设计中的文化保护的原则

广场铺装设计的美观是判断一个城市环境和发展是否良好的标准,好的铺装设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通过对广场设计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及生活方式的深入认识,人们逐渐了解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同时还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因此,在今天的广场铺装设计中,我们更加重视、继承和保护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赋予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因此,想让文化在广场铺装设计中得以传承发展就必须时刻坚持文化保护的原则。

3.地面铺装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的原则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生态型园林已成为当今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样广场铺装在设计时也要重视生态平衡的问题。如花岗岩等铺装材料具有较差的透水性,铺装后完全把地面覆盖,导致被覆盖层土壤出现不透风、不透气、不透水的问题,被覆盖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在设计地面铺装时,应尽量采用其他的材料代替大面积的使用花岗岩石料。还有在进行铺装设计时积极发展生态的竖向循环,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

三、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更新,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广场生态化,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广场铺装要向着人性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符合人类行为规律的要求,达到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协会古建筑施工分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32.

[2]李瑞君.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2008:129-133.

[3]赵青宇.硬质砌块铺地景观设计与运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20-34.

[4]禹晓峰.从透水性材料谈园林铺装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33-35.

城市广场景观 篇12

湖州长兴县人民广场在40年的变迁过程中, 经历过体育运动场式的初建, 见证过“文革”时期的辛酸, 也曾经作为长兴唯一的市民集散地伴随过一代人的成长和记忆, 如今, 老人民广场带着深深的记忆在城市化进程中担负起更多的职责, 情感化的景观设计似乎更能体现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场所的积极风貌。 (图1)

1 情感化设计的氛围构成

对于氛围的理解可以简单的认为是主体对于客体环境所产生的直接心理感知与感受。一个好的展示空间要给人一种“场所精神”的氛围感受, 而不是纯粹“机械展示”式的被动接受。[1]每一个场所的特质与秉性注定在其设计中应具备独特的地域与艺术氛围, 由此来唤起场所的记忆情感。在对氛围的情感化设计中能够做到的就是“运用能表达和传递的各种要素制造氛围, 将设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静态’演变到‘动态’、从‘观看’转化到‘被看’。”[2]城市景观空间场所的氛围设计有着多样多变的丰富手法, 主要是通过对于空间布局、造型陈设、材质质感、色彩声音等触动受众对环境的情感建立, 促使感知与体验的形成。

任何场所的形成与发展都源于精神的需求, 这个需求有基本的形式上的, 也有深层次的内心的。长兴新闻网上刊登了一篇“老人民广场的变迁”, 有对人民广场的情感描述, 如“对老广场的印象, 除了正义和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以外, 伴随人们成长的也有快乐和童趣。” [3]这些来自受众的表述很合理的成为长兴人民广场景观设计的支点。长兴的魅力源于自然, 源于绿色, 长兴人民广场的氛围设计主要是展现长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 展示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的传承。大地艺术的地貌设计语言成为广场的中心, 天然大型毛石取自于本域, 代表着本土自然, 造型艺术的摆放让人们可坐可憩, 可观可用, 写实与抽象的手法将本土自然文化氛围描述得尽量生动与实用。 (图2) 长兴自古的植物美景与丰富的水文化造就了其纯天然的自然姿态, 设计中仅仅是轻描淡写却也情感流露得透彻, 记忆中的那片樱花林依旧光影婆娑, 日益生机勃勃。 (图3)

2 参与性的情感化设计

城市景观广场是服务于大众的城市公共空间, 情感化的参与性成为城市景观广场存在的重要价值。人是情感活动的载体, 有人的聚集活动, 即所谓的人气, 才有场所存在的意义、内容和情感, 才有因为情感化的参与性而生成的独特景观。参与性活动决定着场所的具体功能和特性, 活动类型的不同所需要的空间也有所不同, 产生的情感自然也有所不同。如今多元而丰富的市民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空间的多元与复合, 绿地、花园、铺装、游憩设施等等迎合着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受众, 互动空间与设施的融入不仅提供传统的观赏休憩功能, 更是提出了互动交流的全新享受。

场所的记忆其实是对生活情节的记忆, 事件、场景、体验都是人们参与场所形成的情感。体验式的广场景观设计是对场所空间的制造, 是营造人与自然最直接联系的过程。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 为参与性所设计的空间和设施多彩而丰富, 吸引着不同的参与者。从传统流于记忆中的放风筝、休憩到如今流行的广场舞、车展, 参与性的发展随着城市的文明发展过程促进着众多城市生活方式的发生。 (图4) 情感化的参与性设计内容影响着广场景观的设施与空间形式构成, 对于场所的设计已不能仅仅考虑形式问题, 重要的是应基于空间赋予场所有趣而生动的内容实质。在设计中多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感, 创造吸引人们走入公共空间的冲动, 释放压力, 享受生活, 由此留住美好记忆。

3安全性的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的设计策略离不开人的参与, 以人为本的设计首先需要确保的是其安全性。安全性的实质在于消除隐患, 防止事故及伤害, 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建立场所空间所必须考虑的要素组成。在情感化的安全性设计中, 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与注重设计细节是主要方法。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情感化设计时应将设计规范与安全化严格作为科学依据, 尤其是水系驳岸、坡道踏步等与安全息息相关的设施, 在规范之内灵活应用、挖掘创新。当然, 除了依据设计规范之外, 提升景观设计品质与情感的另一方法是注重设计细节。细节决定品质, 设计的细节通常成为传递情感, 温暖人心的地方。

在研究实践安全性设计之前, 充分了解分析大众的常见行为是有必要的, 通过调查, 步行与儿童的游戏成为广场安全性设计的重要研究对象。步行是人们进入公共环境最简单最常用的方式。仅仅创造出让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 还必须为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流连并参与广泛的社会娱乐性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5]步行需要情感的关怀, 其中安全、不受阻碍的自由行进是情感化的最基本要求。在设计长兴人民广场滨水空间的步行体系时, 考虑到安全性与体验性并重的可能, 采用了平整并放宽亲水步行道的设计, 退后驳岸, 用台地结合台阶的手法处理高差。如此设计可以使得滨水空间平整宽阔, 充分拓展人们的亲水性, 退后的台地台阶步道式高差处理让危险的陡坡变为顺畅便利的上下行步行系统。宽阔的台阶配合滨水步道的小舞台设计, 能为小型演出与观众的观看提供必要场所, 由此, 情感化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得以强调和体现。

城市公共广场空间如果能够吸引儿童参与游戏活动, 相伴而来的则是成年人无微不至的观望与看护, 正因如此, 公共空间中会形成自发性的游动的安全监视网络。建造者希望用设计的手段干预、引导……为此特别设立固定的儿童游戏区, 而孩子们却顽皮地倾向于在充满活力和刺激的道路或者街边绿地甚至施工工地上玩耍。[5]在长兴广场的设计中, 尊重儿童天然的亲自然特性, 广场的中心景观用大地艺术的手法布置可玩可赏可憩的天然大型河石。消除河石的尖锐棱角, 石块的高度也选择为适合成年人坐下休憩的尺寸, 形状各异的河石围合形成有趣的可流动的活动场所, 铺装肌理设计也适应儿童的跑跳天性。 (图5) 对于城市广场的情感化安全性设计, 根据儿童喜欢游走的活泼天性, 不能仅仅将设计圈定在固定场所, 而是应该考虑儿童与看护大人的行为游动, 营建一个倾注关怀, 能够吸引儿童游戏与成人看护的流动和逗留空间。

4 综述

城市景观广场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结构与特征, 自然环境能够赋予广场外在的形态, 而精神环境则能给予广场以内在生命。作为城市特有的公共空间类型, 城市景观广场的生动性情感化能够延续城市现有的肌理和文脉。现存的景观是过去进程的结果, 同时是将来景观形成的基础。[5]真正赋予景观以情感化才能代表时代文化, 尊重场所精神, 重视场所生命力, 使得城市景观广场设计成为保证景观历史延续, 充满人情味儿的情感化场所, 城市魅力也由此形成。

摘要:情感是人作为生活主体所具有的独特态度与感知, 是人们因环境或是事件所充盈身心的真实感受。正因为情感化的融入, 景观设计所展示出的人性与交流更加突出了景观的“场所精神”。城市广场作为公共文化生活的承载空间所要展现与表达的不仅是多元与积极的情感, 更是场所自身厚重的文化历史与记忆的积淀。

关键词:情感化,城市景观广场,氛围,参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杨镇源.氛围:由展览看空间的艺术性[J].新建筑, 2009 (1) .

[2]张菁.展示设计与设计展示: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J].新建筑, 2009 (1) .

[3]http://cxnews.zjol.com.cn/cxnews/system/2013/03/28/016256916.shtml

[4]约翰·拉腾伯里著, 蔡红译.生长的建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第30页.

[5]诺曼·K·布思, 詹姆斯·E·希斯著, 彭晓烈译.独立式住宅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第135页.

上一篇: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下一篇:电器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