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精选12篇)
城市道路景观 篇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逐步走近我们的视野, 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 而且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 它同时体现一个城市公民的审美观、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的水平, 本文主要以青岛市现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为例进行分析, 及目前青岛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方向进行剖析。
关键词:道路,景观,绿化,建议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
下文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
1.1 内在因素:主要是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 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三类。
1.1.1 城市道路绿化实用性:
主要是指道路两侧及路中心处的路栅、护栏、路障、路灯, 电话亭、报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
1.1.2 城市道路绿化审美性:
主要指道路两旁的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 地面艺术铺装等。例如:根据青岛市交通规划, 已经建设的“三纵四横”快速路网体系, 既体现了空间立体的审美性又解决了交通问题。
1.1.3 城市道路绿化视觉传达性:
主要是指为保障人们出行安全设置的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1.2 外在因素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外在因素决定了城市道路绿化的空间特点, 它主要从背景建筑的角度进行规范设计, 主要包括道路两侧的建筑构成样式、物质功能、视觉效果及社会职能。“外”主要体现城市道路的外在美, 它象征一种理念与精神, 默默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更像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象征, 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气息, 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
就像青岛市城市道路绿化两侧的建筑构成连续且明确的分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青岛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 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的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商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也都映衬出城市道路绿化的外在美。
2 目前国内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
随着城市的发展, 人们对生存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环保”成为21世纪城市的生命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道路绿化成为城市环保绿化的主旋律。目前, 国内的城市道路绿化主要是以线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 联系着城市中的“点”和“面”的园林绿化, 以此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系统。下面以青岛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为例进行简要探析。
近年来, 青岛市各级政府加强了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建设, 通过旧城改造, 青岛市的道路宽了、顺了、绿了、更加美丽了,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新修城市道路的不断增加, 行道树的品种不断增多, 例如:常绿乔木类有雪松、黑松、女贞、侧柏等, 但由于这些乔木类立地条件差, 地下管线多以及其它原因造成常青树种生长缓慢, 长势很弱、遮荫效果差而得不到广泛推广;落叶乔木类有国槐、白蜡、悬铃木、美国红枫等;灌木类常绿灌木有桂花、红叶石楠、海桐等;落叶灌木品种有八仙花、太平花、金叶女贞等;道路两侧的绿化植物种类也逐渐多样化, 层次化、彩色化, 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受到青岛市民的广泛认可。
3 目前道路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城市道路绿化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对清新环境的要求, 主要是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速度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及人民群众对环境要求不协调, 造成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存在滞后和不足, 特别是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理念不清晰, 实施力度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绿化的进度。以青岛市为例分析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树种相对比较单一、开发力度不够
悬铃木、雪松成为我市行道树的主题, 树种的选择上地方特色不够明显, 且地方树种垂柳、国槐种植较多, 其他树种如银杏、柳杉、七叶树等也有种植, 彩叶树种偏少与季相变化不够丰富, 总体来说显得比较单一, 对新树种引进的力度上不够, 许多新的科研成果也不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3.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考虑不周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 考虑问题片面, 导致在埋有地下管线的地段进行栽植大型乔灌木, 结果使植株得不到营养而死亡;再就是片面强调绿化, 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乔灌木, 阻挡了行车视线。
3.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形式过于单调
在城市道路上不管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 其布局形式没有特色, 没有创新, 缺乏生机与活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 显得道路拥挤, 影响市容。
4 对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建议
根据青岛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实际情况, 笔者有以下建议:
4.1 合理配置行道树
配置行道树首先选具有特色的优良绿化树种, 弥补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单一的缺陷, 也可种植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能代表市特色的树木。例如, 在街道两侧种植柿树, 既有行道树冠荫浓的特点, 而且有与众不同的美感。
在进行城市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 要注意对原有绿化树的保护。如原有绿化树影响城市道路改造时, 无法维持原状, 可对原绿化树进行移植;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名贵树种更应加以保留与保护。如今, 人们对道路绿化要求提高, 树木色彩与季节变化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和市民的高度重视, 城市道路绿化部门开始尝试引种一些色彩与季节变化较明显的树种, 随着季节的变化, 行道树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形成特色景观, 营造绚丽多彩的城市风貌。
4.2 合理设计分车带
在青岛市部分路段, 分车绿化带的植物配置形式乱、树形不整齐, 因此, 对分车带进行合理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在对分车绿化带植物配置时应力求形式简洁, 树形整齐、排列一致, 中间分车绿化带应设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 其高度在距相邻的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1.5m之间的范围, 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种植绿化树, 例如,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上, 不宜种植灌木丛, 以免阻碍视线。在青岛市机动车不是很宽的道路段, 多宜种植高大乔木, 乔木不但造价低廉, 而且管理方便, 且护荫能力好, 可有效保护路面, 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 同时具有良好的通视效果。注意不要使两侧的乔木树冠在机动车上方搭接, 或让其在道路界限外。
4.3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增加绿化空间
在对路侧绿化带设计时, 要充分挖掘道路边缘、边角、边线及弯角地带的土地潜力, 必要时进行拆迁, 使绿化景观面积增加, 路侧的绿化设计还应结合相邻用地的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 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效果。对于较宽的绿化带可种植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花草树木使之有机结合, 形成层次感、色彩感, 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 城市道路绿化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 它所体现的意境、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 它综合了城市道路绿化的合理性、全面性、协调性, 让青岛市的道路绿化功能更完善、更独特、更有品位, 让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更和谐。
参考文献
[1]曹嵘嵘.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与建设, 园林, 2003.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城市道路景观 篇2
1、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2、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道路可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因此,要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
3、休闲性人行道、园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
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初探 篇3
【关键词】:榆林 道路 景观
中图分类号:TV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11-02
Abstract: From the viewpoint of Yulin’s road and stree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aper bring up the viewpoint that yulin’s roa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ould be plann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road’s different character; there should be pay more attention to Yulin road Landscape’s local culture character; as well as developing yulin’s paving material industry while developing yulin’s roa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 viewpoint, the paper bring up some advice which have certain feasibility.
Key words: Yulin Roadstree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形象的延伸和外在体现,好的城市道路景观可以形成人们对一个城市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良好的城市形象无论是对于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还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抑或是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者比如京津高速公路进入天津市的入地段,后者比如深圳的城市景观大道。
榆林依托煤田和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背景,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经济建设能力的增强,目前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愿望目前比任何时候都变得要为强烈。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面对政府超速,高效改善城市整体投资和文化环境的强烈愿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作于榆林城市建设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地对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方面进行了如下思考与研究。
1. 榆林城市道路景观主要建设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城市外部主要交通干道景观建设,以及城市内部
交通道路景观建设。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主要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分类处理,各具特色
目前榆林的城市道路设计有程式化和同一化的趋向,不同的道路属性常常按照一个模式去规划设计,对于道路的交通组织、行人分流、商业服务等功能性考虑较少。作为城市道路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外部交通干道与城市内部交通道路在绿带宽度,车辆速度,形成密度,交通道路安全规范的要求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当分门别类加以规划设计,不能一概而论。
1.2注意榆林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作为通用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包括榆林在内的新兴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一般都是从对东部地区和南方发达地区的模仿和学习开始的。这种模仿和学习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承担单位一般为东部发达地区的设计单位,或者对东部和南方发达地区规划设计方式的学习与模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榆林独特的干燥气候和沙质土壤,依赖于东部与南部地区植物资源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景观效果和植物适应性、性状方面表现必然会发生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形。
1.3通过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突出榆林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形象
诚如前边所指出的,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对于东部地区和南方发达地区的模仿和学习,必然会导致榆林城市道路景观陷入千面一律,与国内其他北方城市和地区同一化的误区。
榆林具有独具文化特色的沙漠和黄土高原的风土景观和植物资源。要树立榆林文化大市的城市形象,在城市景观道路规划设计方面尤其是植物景观方面如何体现出雨林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品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1.4城市道路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
榆林每年道路绿化的大量苗木、灯具和铺装材料等都需要外调。通过林业和建设部门的行政引导,市地方群众在育苗品质品种方面加以改进,地方建材生产企业在铺装、灯具以及铺装材料方面改进工艺,增加新品种,满足新型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借助城市建设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百姓致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良好的设计理念必须要在技术和可操作性方面落到实处。下面对榆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
设计原则在技术层面上如何落到实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2.1明确城市道路的属性,考虑城市道路用地的综合功能
从榆林的实际情况来看,榆林的城市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城郊部分;城市新区的外围道路和环城道路;城市内部的主要道路。
对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城郊部分,重点考虑道路两侧景观林带的宽度,景观层次,后期管护方式和成本问题。具有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的,在职务设计方面要考虑苗木间距与防止对行车辆的眩光问题;
城市新区外围道路和环城道路部分,要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规模与空间,在道路绿地的宽度控制和实际内容方面要考虑道路绿地向市政公共绿地的转换弹性。榆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道路在绿地面积与城市道路商业活力之间的平衡力把握不足,在道路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横向的交通绿带与纵向的城市次级道路的交叉与衔接问题;
城市内部的主要道路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内和西沙的新区道路绿地面积狭小,缺乏与城市社区公共绿地的有机联系(榆林城区内几乎就没有几块像样的社区公共绿地)。在未来的城市道路景观改造中,重点突出街道铺装,街道家具的景观效果,强化街道景观的休息、集散、游憩等综合性使用功能。
2.2结合榆林的自然气候自然风土特点,突出榆林城市道路景观的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色
东部发达地区道路景观绿化的核心模式之一就是基于草坪基础上的景观绿化模式。所有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方式也是基于草坪存在的背景而来。榆林是一个以沙土为主的缺水地区,保水性不足,蒸发量巨大,单纯沿袭东部地区的道路景观绿化模式,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相比于东部地区要高,景观效果方面则较东部地区大打折扣。
从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和建立榆林文化大市的角度来讲,榆林城市道路景观有许多文章可做。从乡村景色来讲,和东部地区相比,榆林具有特色鲜明的以沙地、农田、旱柳、杨树和渠道为骨干的乡村景观;从自然景观来讲,榆林有旱柳、沙柳、花棒、踏郎、柠条、苜蓿、胡枝子等植物组成的沙地植物群落景观。这些具有榆林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和自然景观不但在景观特征上区别于东部地区的独特性,而且在性状表现方面也因为适合当地的自然气候而表现良好,管理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建设榆林文化大市,不仅要向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文化建设经验,同时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榆林自身的自然、气候、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在保持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是为外来先进文化所同化,丧失自己的文化主体性。
就建立榆林文化大市的这一命题来讲,在城市道路景观过化设计方面,如何在树种选择和植物搭配方面保持榆林自身地域特点,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规划设计先进经验,还需要规划设计人员的反复探索与研究。
2.3通过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促进榆林建材工业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榆林每年都有大量的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项目。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建设投资,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建筑材料,铺装材料以及照明灯具和绿化苗木许多都需要从外地调入。这些相关产业的前期利润都落入到了外地相关企业的手中。
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榆林不可能永远依赖有限的地下资源发展下去。如何通过榆林近年来大发展的时机,通过城市建设,实现榆林建材产业和苗木繁育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带动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建材生产企业与苗木生产基地,对于榆林经济未来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讲,我市拥有丰厚的资本优势,充裕的石材、土地资源,巨大的市场空间。迅速引进国内铺装材料和石材精细加工技术,及时掌握国内铺装材料的市场动态和流行趋势,大力发展荷兰砖,环保砖,透水铺装材料等铺装类建材产业,以及以绥德为核心的地方石材精细加工业,不但可以满足榆林的市场需要,而且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占领周边地区的相关市场份额,实现榆林建材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本地百姓的收入,把铺装类建材产业的前端利润留在榆林本地。
3. 结语
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根据不同性质分类加以规划设计的讨论,可以为规划、交通、市政和园林部门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提供技术性参考;通过对榆林城市道路景观文化特色与乡土特色的强调,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在建设榆林文化大市的目标下,榆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建设性思路;通过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促进建材产业升级换代问题的讨论,可以为榆林建材工业升级换代的破题提供一个潜在的可选方向。
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同时也是建设榆林文化大市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需要规划、交通、林业、市政、园林等部门在各个技术环节方面的共同的努力与衔接,如此才能在道路景观方面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具有榆林特色的文化氛围,形象良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家钰.城市道路设计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 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西)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景观元素[M].陈静译.深圳.百通出版社,2002.
[5] (西)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城市街道与广场[M].甘沛译.深圳.百通出版社,200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4
关键词:整体性和统一性,以人为本,交通安全,城市文化和特点,生态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镇道路建设得到稳固的发展, 这便对城镇道路景观的建设提出更多的要求。城镇道路景观是和道路结合成一个整体, 融合到城市环境中, 形成城市的骨骼和经络。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 遵守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满足功能、保障交通安全、适应环境、体现城市文化和特色、做好生态保护、协调关系、景观近期和远期效果的连接。在设计中要对这些原则加以权衡, 对于特定的环境要改变观念、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不能紧跟风气、一概而论、生搬硬套运用这些原则。
现在城市飞速发展,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都在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一些中小城市要对道路景观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建。 因此, 很多“亮点工程”迅速出现, 但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景观未给予全面的规划考虑, 设计中普遍出现一些问题和现象, 本文对此给出可供参考建设内容。
1 道路景观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1.1 设计上要保持整体性和统一性
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线条, 把城市中各个大区域的面连接, 并串接各个结点。因此, 道路景观不但要有本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而且要融入整个城市环境中去, 与整个城市环境保持一致。
有较多的中小城市在道路景观建设方面缺少整体规划, 景观破碎不连续, 凌乱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条道路景观与相接或相邻的道路景观在风格、设计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道路交接点的景观没有起到承接作用;桥梁景观与道路景观衔接断开;在新老城区建设上, 新城区的街道绿化虽然景观样式较多, 但多是对已有配置模式的粗糙模仿, 与老城区完全不配套, 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 造成街道景观毫无特色。
道路景观要连接城市中各个面区域, 这种连接不只是在面区域穿过, 而是要道路景观与面区域的环境融合, 让景观呈现的是一种向该面区域进行渗透、延伸的趋势。例如, 在道路景观边缘带会有些特殊用地, 这些用地一般用围墙进行隔离, 为使该区域更融合可以把围墙换成通透式的铁栅栏, 在栅栏上种植藤类植物, 这样便能展现出道路景观向面区域渗透、延伸的趋势。
1.2 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道路景观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空间环境之一, 道路景观本身就是为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而设计, 所以其设计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
1) 在路旁景观或景观结点处设置供行人休憩的凳椅, 通过多设置人景的步行道来增加景观的亲和力, 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2) 道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交通目的和方式不一, 有乘坐机动车的、有步行人群, 故人群是以不同的速度来欣赏道路景观。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视觉需要, 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 根据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征来设计景观。
1.3 满足交通安全并适应当地环境
满足交通安全是景观美化的基本要求, 只有达到这点才能使行人、汽车等活动安全进行。满足设计环境是景观美化的基本前提, 只有满足这个前提, 树木和花草才存在提供美化作用的可能性。在现在都市当中道路绿化设计普遍追求表观效果, 这自然而然会让设计者在几个原则当中会有所偏重, 特别是美化环境这一作用在一些地方得到盲目的发挥。道路景观作为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被片面的夸大, 主要是美化环境这一功效未与其他交通功能很好的结合, 甚至两者有产生冲突的地方, 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还有就是美化环境未与设计环境紧紧相依。
在不适宜的地段大量建设壮丽景观, 过往汽车和行人在此容易停留欣赏, 这对该段道路的交通造成影响, 车流拥堵、交通不便、交通安全隐患增加。有些美化道路的树种结出的果实可能会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主要是果实掉落砸中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使司机惊吓和影响其视线。例如, 银杏树作为很多道路景观选择的树种, 其长出的银杏果对行车安全构成的威胁要加以衡量。一些道路大规模种植落叶型树种, 进入冬季便一直掉落树叶直到所有叶子都掉光, 这样的情况在冬季不但产生不了美化效果而且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大片不断掉落的树叶会影响司机的注意力和视线, 因此行道树应交叉搭配常青树, 从而减少交通隐患。在道路交叉口或汽车要转弯处, 应避免布置成高大密集, 影响司机转向视线的景观。
一些地区为了美化道路或街道, 没有很好的考虑本地的地理气候, 选用一些美观效果好的外地树木和花草品种。因这些品种的树木和花草不能很好的适应该地的生存环境, 以致建设完成后不久便大量枯萎死去, 这不仅没有起到长期美化的作用, 而且还造成后来的重复建设。树种选择应注意养护问题, 一些树种极易招致虫害或是疾病, 需要很好的维护, 这造成景观管理部门对这方面投入较大, 有的甚至很难控制。
1.4 注重体现城市文化和特点
道路景观可以通过不同的树种花草种植、不同的空间搭配形式呈现表观效果, 供给行人、司机欣赏, 但很多景观都是千篇一律的色彩、格调。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虽然道路景观都很漂亮, 路景越来越宽、树木越来越高大、花草越来越艳丽, 但很少有能体现该城市文化、精神、特点的道路景观。城市需要能表达该城市文化、精神、特点的道路景观作为载体, 这样才能使行人耳目一新, 从而对城市具有认同感、归属感, 使这一景观能成为城市的标志。
在重庆市可以发现没有一条代表重庆城市形象、体现重庆市个性的城市道路。与重庆市未来要达到的国内国际地位的目标相差甚远。重庆市在人们印象中真正得到一致认同的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或称片形空间) 而非道路景观。作为一个直辖市, 无疑不是一个缺憾。
要做到表达城市精神文化特征首先应该从树种选择上做工作, 选择那些能象征城市精神的树种, 让城市精神得到物化。一般可以选择本市的市树、市花。赣州市红旗大道即是赣州市的形象大道也是赣州市的标志, 一提起赣州市就会想起红旗大道。它的道路景观树木选择的是市树香樟。香樟常绿乔木, 喜温暖湿润, 不耐严寒较耐水湿, 树形虽然不是特别优美, 但树径较大, 树叶茂密, 不染虫害疾病易生存养护, 呈现朴实、有内在精神的形象。这正好符合赣南市人民的性格特点。红旗大道景观里的花草品种丰富, 但并不是花团锦簇, 而是错落有致, 适量运用园林小品和地形处理使大面积的樟树下面呈现的是一种自然、宁静、安详而不乏生机、活力的景象。这种景观设计正好映射了赣州市那种安逸、休闲、内敛不露锋芒的文化气息和品质。正是这种代表城市文化、精神等特点的设计让这座城市别具风格、更有魅力。
2 道路景观设计中生态保护的体现
2.1 道路景观设计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道路景观设计当中普遍对生态保护这方面不够重视。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景观, 其与日常环境息息相关。只有把道路景观的生态保护好, 居民的生活环境才能得到提高, 才能达到该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城市中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气候失调等都影响一个街道、大到一个城市的品质。人们设计道路景观中往往会忽视这些景观应起到的作用, 更别提及保持道路周边区域内的动植物多样性和原有生态平衡了。
重庆市是有名的火炉城, 夏天区域内道路景观对气候的调节更为重要, 选择树冠大、蒸发量大的树种能保持树下范围温度比路面温度低大约10°。重庆市还是有名的山城, 汽车经常要大坡度爬坡, 汽车在爬坡时会产生比平地行驶更多的尾气, 因而有必要在爬坡段道路景观中多种植能吸附污染气体的植物。在居民集中爬坡路段除种植缓解空气污染的植物外还应对景观的空间布设进行调整, 不能使树木紧紧相靠使景观成一堵隔离墙, 这样会使污染空气不易散开, 长时间聚集在道路周围, 从而使周边空气质量变差。对于噪音污染大的路段应考虑高大树木配合中低树木密集种植, 使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干扰最小。
2.2 保持动植物多样性和原有生态平衡
在保持动植物多样性和原有生态平衡方面要求设计过程中要秉承生态设计。重庆市修建道路需要大规模切割山体, 破坏原有的地表植物和山体水系结构。要求该地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生态设计, 尽量使景观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作为生态设计。这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生物多样性, 减少对资源的剥夺, 保持营养和水循环, 维持植物生活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 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 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它是建立一种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方式。目前, 我国开展一些属于道路生态学的研究, 例如, 道路影响理化环境和道路污染, 城市景观中道路廊道的生态影响以及在城市景观变化中的作用。
2.3 因地制宜进行道路景观设计
从实现手法上看设计师应因地制宜, 对道路景观周围的环境要有很好的了解, 周围原始生态树种和花草分布情况、周围动物物种栖息情况, 河流湖泊分布情况等。设计中可以考虑本地树种, 甚至设计出本地植物自然生长区, 这样既可以使树木花草形成有机的自然循环系统也可以使周围动物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 从而保持动物的多样性和该区的生态平衡。道路如果是沿湖路或沿江路, 则应考虑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免受到污染, 还有保护择湖而栖的动物。滨湖、河路应尽量仅建设成非机动车道。路面可以设计成透水型路面, 这样来自路面的大量化学物质就不容易随路面流水流入湖内, 而是渗透到路基内进行自然降解。湖周围有较多的鸟或其他动物, 则应在设计时设计出一些缓和带, 在缓和带布设适合它们生存的树木和草丛, 这样可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一般道路用地都把下面土壤进行了封闭, 这样土壤就和上面外界隔离开, 上下环境不能进行很好的联系, 土壤不能进行呼吸。为了解决这一点, 人行道的铺砌地砖可以采用具有透气功能的环保改性产品, 这样土壤即可以得到呼吸, 雨水也可以冲刷污染物透过地砖进入到土壤内进行净化。
3 结束语
道路景观设计是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设计师要结合设计环境从多方面考虑道路景观设计。以上论述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人为本”、美化结合交通安全和生态环境是设计中的基本内容, 而城市中每区域涉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 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体现城市文化特点和生态设计两方面加以权衡。这样才能建设融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道路景观环境, 最终实现道路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巧玲, 张玉竹.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刘烈恒.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的新理念与趋势[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 13 (2) :85-87.
[3]刘异婧, 沈一.中小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3) :1557-1559, 1824.
[4]姚阳, 董莉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 29 (4) :35-38.
[5]周波, 谢怀建.宜居重庆市视阈下的重庆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 2012, 11 (100) :5-9.
[6]沈云守.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7]王云, 崔鹏, 李海峰.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 28 (2) :90-95.
[8]殷利华, 万敏, 牛静.道路生态学融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初探[J].华中建筑, 2010 (11) :133-135.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篇5
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河北省唐市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河南桧、西安桧、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唐山市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整齐式行道树类型:(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3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①树冠冠幅大、枝叶密;②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③寿命长;④深根性;⑤病虫害少;⑥耐修剪;⑦落果少,或没有飞絮;⑧发芽早、落叶晚。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4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 绿化景观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城市道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段,因而其环境也具有特殊性。从地上部分来说,由于每天车流、人流量很大,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氯化物、粉尘等,对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如粉尘覆盖在植物的叶表面上,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硫会直接伤害植物的叶表皮细胞,破坏叶肉组织的结构,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城市的空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力、电信和电缆的线网,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而不像旷野的树,可以任其自然生长。
1 城市道路绿化形式
1.1 一板两带式
一板两带式的优点主要是如何用经济、对车辆的遮阴效果提高,以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交通管理难度增大。城市景观绿地属于城市中的一类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公共绿地,点小量多、分布广泛,因此对改善城市景观、装点街景、美化市容等方面有着较突出的作用。
1.2 两板三带式
两板三带式为中间一条分车绿化带将两条单向车行道隔离开,车道外侧两条绿化带,再外侧无或有人行道的绿化形式。分车隔离绿化带种植修剪一定高度和形状的乔木和灌木,也可称这些植物为防眩树。
1.3 三板四带式
三板四带式为中间一条快车道,两侧由两条分车绿化带将两条慢车道与快车道分开,慢车道外有两条行道树绿化带,带动城市土地开发,提高商业零售机会,现代城市中,由于城市广场建设所引发、出现的“广场文化”和“广场经济”对带动城市土地开发和提高商业零售机会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4 四板五带式
四板五带式是利用三条分车绿化带将车道分为四条,中央一条分车绿化带把两条单向快车道分开,两条分车绿化带把两条慢车道与快车道分开,最外边的两条人行道由两条行道树绿化带将其与慢车道分开的绿化形式。或者地下水由斜坡岩土体中排出时,水力梯度增大,均可以对斜坡稳定不利。此外,水库放水期间,库水位迅速下降,使得斜坡岩土中的水不能及时排出,常导致库岸的
滑动。
1.5 其他形式
根据道路性质、交通状况、形态变化、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特点,应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地设置绿化带,合理设计新的绿化形式,如山坡道、飞机跑道、道路平交立交口、弯道等的特殊绿化设计。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应在同一条路上僵化地使用同一种模式。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2.1 以生态学为原理,力求植物多样性
道路植物景观设计应强调物种多样性,这是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前提,也是体现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化较简单、植物配置方式较单一,要么多数道路绿化只是等间距地、对称地种植传统的树种,要么采用大色块一次成形、注重展示性的绿化形式。对每一个因素也根据各地段条件差异分若干档次。然后,对舔-_因素按不同档次绘出单要素分区图:最后将所有单要素图叠加在一张图上。凡高等级,档次高的分区重叠最多的地段,即发生破坏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并将这种重叠情况与滑坡的调查结果作比较(验证),即可划出危险区:,这种方法既可以定性判断,又可以利用GIS进行加权叠加的定量评价。还有岩石风化、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作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斜坡岩土的类型和性质、岩土体结构等;外在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作用、岩石风化、地震以及人为因
素等。
2.2 强调景观特色,体现植物造景功能
道路植物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经济和文化水平。目前,多数城市的道路绿化只考虑到高大的乔木,而灌木和花、草的应用较少,只注重道路上面的遮荫,却忽视了林荫下的空间凋整,造成了比较单调的景观,不能形成道路空间的丰富多彩。因此,在道路植物景观设计上要强调景观特色,力求因路而异,各具特色,形成变化多样与整体统一的景观。
2.3 “以人为本”,保障交通安全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地协调人流、车流的集散,保障交通的畅通无阻。从人的生理方面的感受来看,司机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枯燥、乏味的硬质景观很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利用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季相变化及配植的变化,起到提醒司机、缓解司机不良反应的作用。在道路的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角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通透性,在弯道外侧,树木沿边缘连续种植,这样预告了道路路线的变化,引导行车视线。隔离带的配置应从“安全性”出发,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0.6~1.5 m的范围内应种植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树,株距不大于冠幅的5倍,这样就能有效地阻挡夜间相向行驶的车辆前照灯的眩光。
3 城市道路森林景观的规划布局
城市道路具有疏导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道路森林景观规划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3.1 城市行道树景观布局
行道树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在于为行人遮荫,发挥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行道树要有一定的枝下高度,保证车辆、行人安全通行。树种选择要考虑体形与道路宽度相适应,树冠上要留有天空,至少车行道中央要能使空气向上流通。一般而言,行道树多数采取两侧对称排列,尤其是在比较庄重、严肃的地段,如政府机关的道路。城市街道的行道树多沿车行道及人行道整齐排列。行道树的配植应向乔、灌、草复层混交发展,以提高环境效益。
3.2 城市分车道植物景观布局
分车带绿化指车行道之间的绿带。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首先要保障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增添街景、提高遮荫、减少浮尘等。在接近交叉口及人行横道的一定距离内必须留出足够的安全视野,配植时不宜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3.3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布局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带在进行植物配植时,色彩应随植物的高度产生变化,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高的植物起到防眩作用,低的植物在色彩和高度上与高层植物形成对比,组成道路中部的风景线。由于基部的土壤条件恶劣,在植物的选用上要用耐贫瘠且抗逆性强的植物。
参考文献
刍议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7
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中, 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城市基本设施的需求, 对城市空间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通行作用, 而是把它看作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对其观赏功能也就有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城市道路不仅展示着一个城市的风貌, 更重要的是, 它是人们认识这座城市最直观的感觉, 当然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 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 怎样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就成了该文研讨的重点。
1、各类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
不同类型道路因使用方式与使用对象之间的差异, 在景观设计上的侧重与手法的运用上也各不相同,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通过结合道路两侧及周边地带的环境绿化和水土保护来发挥道路的环境生态作用。特别在北方城市大都处在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常年干旱少雨, 风沙大时间长, 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空气得不到很好的洗涤和净化。北方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较低, 人均绿地面积较少, 不能有效地遏制扬尘。而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的大量燃煤又会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危害。这就要求在北方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当中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生态因素。适当加大绿化带设置的面积, 选择适合在北方生长的树种来有效净化空气, 通过改善道路微气候来带动城市小气候, 减少汽车尾气, 交通噪音和灰尘对城市环境的危害。
1.1 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
道路形式的设计。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区内, 其高度、宽度、尺度设计应对城市传统景观加以充分考虑, 以降低快速路对于传统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割裂。建筑形式的设计。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快速路和谐, 可采用双重尺度、道路设施的设计快速路上的道路设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隔音板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 还要注重它的视觉效果对快速路的美化与修饰功能。
1.2 城市混合交通道路景观设计
交通性为主的道路其景观特性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可管理性以外, 还要因人的需求而需要提供方便性。道路形式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 将机动车与自行车隔离, 由于考虑通行速度, 多采用直线, 在道路线型上不宜产生特色。1建筑形式的设计。建筑形式的设计需要考虑车、人的双重尺度。2道路设施的配置及设计。要求设置减速标志和减速设施, 隔离设施也要有所增加;点缀小品设施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造型上应与整体环境协调。3绿化设计。此类道路人行道尺度比较大, 应充分考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 可考虑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多种形式。4生活性为主的道路。生活性为主的道路车种复杂, 车行速度慢, 人流较多。可分为以居住为主的街道以商业为主的街道和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街道, 景观设计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5街道形式设计。街道空间形式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活动内容的需要, 并根据街道功能特点, 可以考虑街道空间的变化6沿街建筑的设计, 此类街道应对建筑的文化性与历史延续性充分考虑, 建筑临街的底层部分要精心设计。设施小品的设计应充分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同时应符合其使用功能。7绿化设计。由于道路上行人数量较行车多, 应尽量少用草坪, 除行道树外, 其它形式的绿化适合采用带花池的花坛、灌木等, 设计中还要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 使绿化不会在夜晚显得漆黑一片。
2、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环境优先原则
优化环境:即对存在的有价值而又带来某些缺陷的景观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 优化其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进一步开发沿路空间景观, 创造景观节点空间, 动静结合, 强化各区域的特色, 使其成为“绿色廊道, 流动的乐章, 跳动的音符”。
2.2 以人为本原则
公路是以人作为行为主体的交通体系, 是一条安全高效的流通和连接通道。人们对道路景观的感知, 是借助于公路无数视点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触动来完成的, 它存在于空间, 也存在于时间当中。因此以人为本, 从人的精神状态出发考虑景观设计, 将可以为行驶在公路上的人们带来愉快而难忘的经历。通过流畅的曲线、粗犷的形体、柔和的色彩、融入的环境来强化速度和通畅;以色泽艳丽、形象生动、包涵趣味和兴奋的形体, 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调整节奏, 舒缓心情。
2.3 自然条件是影响道路景观的先天条件
城市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景观的塑造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同时, 城市景观塑造以后对自然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城市道路景观与生态系统的设计与地理位置、地质地貌、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 等等是密切相关, 牢不可分的。他们是影响道路景观的先天条件, 也是城市稳定性的表现。地质条件是一个城市景观环境构筑的基础条件, 城市的地质稳定性对城市景观的构造以及城市的发展相对重要。城市景观是一个物质实体, 建立在一定的地表条件下, 要求有一定的地基承载力。选择最佳的建筑地质基础, 是城市景观塑造的首要条件。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道路建设是在不断的向外扩张,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 作为设计者, 要对城市路线、城市道路与城市建筑的搭配、还要与自然景色、相关的人文要素以及人活动等要素进行考虑, 结合本城市城市道路的现状进行改变, 按照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 设计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的不断延伸,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注释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从城市道路的景观构成要素出发, 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 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提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步骤, 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具体思路和可行参考。
摘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可以为人们出行提供规范方便的路径, 也是体现一个城市规划合理合理与否的标志, 是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表现,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路以及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不断完善努力。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浩宇.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11 (02)
[2]李青军.浅谈道路景观设计[J].北方交通.2010 (01)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景观配置 篇8
1.1 功能和性质相适应
城市道路种类多样, 配置道路绿化应根据道路的性质、级别、及市政工程设施需要来确定。城市道路绿化主要起到隔绝噪音、净化空气、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作用, 在设计中应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在满足规范的同时尽量带给人美的感受。例如:弯道处为不妨碍司机视线, 不能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行道树不应种植果叶有毒或落果, 易对行人造成危险。
1.2 生态配置原则
保证植物配置的生态性要求植物多层立体化配置, 乔灌草结合, 控制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 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等, 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最好的绿化效果, 增强生态环境效益。
1.3 适地适树原则
尊重植物自身生态习性, 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根据道路所处位置, 分析风向、土壤、水文及道路绿地的小气候环境等条件, 选择合适的树种, 形成稳定的群落环境, 逐步增强绿化效果。
1.4 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内涵, 在道路绿化时应予以保护。
2 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选择
2.1 乔木的选择
选择乔木时要求: (1) 株型整齐, 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花叶果具有观赏效果, 秋色叶植物, 冬季观枝干植物更佳。 (2) 便于养护管理, 生命力强, 病虫害少, 花叶果无不良气味。 (3) 树木存叶期长, 延长观赏期, 落叶集中, 便于清理。 (4) 行道树树冠整齐, 分枝点高, 不妨碍行人通行, 枝叶繁茂, 能提供荫凉环境。 (5) 便于大树移植, 移植后易成活。 (6) 具有一定的抗性, 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7) 寿命较长, 生长速度适中。
2.2 灌木的选择
选择时应考虑: (1) 枝叶繁茂、株形优美, 花期长,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侧枝不影响交通。 (2) 植株无刺或少刺, 叶色有季相变化。 (3) 繁殖容易, 便于管理, 耐修剪, 树形和高矮易于人工控制。 (4) 具有一定的抗性, 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 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2.3 地被植物的选择
根据温度、湿度及土壤等气候条件北方地区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地被植物;南方地区主要选择暖季型草坪做为地被植物。另外, 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低矮花灌木也可作为地被应用。
2.4 草本花卉的选择
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 与乔灌草立体搭配, 合理配置, 1、2年生草本花卉因养护管理较为麻烦, 只在重点部位点缀, 不宜多用。
3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3.1 城市环城快速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环城道路主要用于快速通行, 安全性成为植物配置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出入口应种植指示性植物;转弯处种植指引行车方向的成行乔木;在主次干道的交叉处, 不应种植能遮挡视线的高大植物;绿岛中不宜种植过高的植物, 防止遮挡周围车辆情况。
3.2 城市立交桥的植物配置
城市立交桥处交通情况复杂, 相对集中, 常采用平面、坡面与垂直绿化相互结合的形式。该区域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在不影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增加绿量, 采用多层次科学搭配, 同时疏密有致, 使有害物质及时疏散。植物配置多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 搭配灌木、地被合理配置。
3.3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对于较宽的绿带, 植物配置就较为多样化, 规则式、自然式皆能满足要求。较为单一的规则式种植为配置等距离单行乔木, 其下配置地被植物或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更加具有艺术性、丰富性, 植物种类多样, 姿态各有不同, 常绿、落叶的乔木、灌木相映成趣, 结合种类多样的地被植物、草坪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群落景观, 结合各种小品设置, 可达到四季有景, 景景不同的美丽景观。在较宽的分车道绿带进行植物配置时, 需要考虑道路尽头、人行横道, 车辆拐弯处的安全性, 不种植高大乔木, 多种植低矮灌木、地被植物、草坪进行绿化。
3.4 人行道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人行道绿化带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分隔的作用, 能大大降低各类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影响, 同时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烟尘, 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也为行人提供安全、优美的环境。在宽度适宜的绿带设计时, 可以绿色植物作为背景, 前面配置花灌木、地被植物或草坪来协调景观, 丰富植物层次。在地被植物配置时, 可利用野生地被, 生命力强、适应性广, 可使林下覆盖率更大。在外缘常用修剪型绿篱做分隔。
参考文献
[1] 杨淑秋, 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9
关键词:公路,绿化,科学,安全,生态平衡
公路绿化美化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体现了公路形象。以往人们没有形成对公路也要进行绿化美化的概念, 认为修路只要主题工程搞好就完事。但是, 今天,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 交通污染日趋严重, 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 已成当务之急。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与之相关的公路绿化, 特别是新建高速公路的绿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然而, 占据路网70%左右的县乡公路绿化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 全面加强公路绿化建设是公路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公路绿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机动车的保有量迅速增长, 公路修建增加, 随之也带来道路沿线环境破坏、交通安全、空气污染、噪音等一系列问题, 而公路绿化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 保障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 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 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 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绿化还可以养护公路, 稳固路基, 保护路面, 延长公路寿命。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环境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应采取措施, 搞好环境保护, 保持生态平衡。环境上的问题可以用栽植植物的方法控制, 而且采用植栽方式不仅能够增进环境协调, 恢复自然生态, 并能持久发挥作用或随时间增强。所以植物在保护维系环境及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而公路绿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公路绿化设计使公路及其构造物与自然景观达到完美、和谐, 建立起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 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 改善交通安全。公路绿化可以美化环境、降低污染、阻隔噪音、净化空气, 但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 公路绿化得多么优美都没有意义。
2 公路绿化安全建设
近年来, 城市绿化建设使道路披上了绿装。然而, 一些不恰当的道路绿化布局也给交通安全留下了隐患。
据统计, 不恰当的道路绿化给交通安全带来的隐患, 如道路隔离带种植单一的高大乔木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有的道路上布置了供行人休闲的林荫路, 行人进入林荫路前必须横穿车道, 这对行人、车辆的安全都不利。路旁高大多叶的乔木每到秋天落叶满地, 易使车轮滑移等等。
目前的公路绿化还不是十分成熟, 将公路绿化与交通安全结合起来考虑还有许多需要注意和研究的地方。
2.1 绿化设计应满足行车视线和视距要求
公路绿化设计应符合行车视线和净空的要求, 在道路的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角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通透性。
另外, 还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及天气的影响, 特别是多风的地方, 要考虑最不利的情况下刮风时树木弯曲会不会影响视距。
2.2 中央隔离带的绿化
中央隔离带一般不种植高大的乔木, 尤其是我国的中央隔离带较窄, 一般31TI左右, 要以栽植灌木为主, 可以间隔种植花卉, 丰富道路景观。中央绿化带植被的高度、栽植间距要起到夜间行车防止眩光的作用, 选用的花卉树木要生长旺盛, 耐修剪, 高度容易控制。另外, 也要避免不同树种、不同冠形与色彩频繁替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
道路中间隔离带的绿化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重庆多条道路在环境美化设计的同时, 容易忽略道路设计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在渝北鲁能星城1街区旁的市政公路的中间隔离带有20~30米宽, 市政绿化部门用来当苗圃用, 栽种了很多高大的乔木,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的环境美化设计在规划的时候, 没有考虑到此处细节。所应用的绿化树种不适合做绿化隔离之用。过于茂密, 阻挡车行视线。因此产生安全问题。
就此, 一, 应该把树苗剪矮。二, 公路的中间隔离带不适合植物乔木, 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高度和与路边的距离等因素。三, 植物要及时修剪。
2.3 填挖结合段和隧道出入口的绿化
填挖结合段的绿化设计应采用密集绿化的方式进行, 树木不宜采用乔木, 应采用从乔木过渡到中灌木、短灌木, 过渡段的长度根据具体路段选用, 这样可以减少光线的变化对司乘人员的影响, 起到明暗过渡的作用。
2.4 路侧绿化设计
公路的路侧绿化重点在于协调公路环境, 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因此, 在路侧绿化设计时, 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加以设计, 使其具有美化路容、引导视线、明暗过渡、协调景观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 又要结合车速与视点不断移动的特点, 考虑视觉与心理效果。
3 公路绿化尊重自然生态建设
3.1 因地制宜, 保护土壤
我国是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 近年来其数量又在不断减少, 并已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另一方面, 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仍在不断恶化。尤其是在2l世纪达到人口高峰期之前, 我国粮食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将会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
在保护土壤, 减少污染的同时, 应根据不同的道路交通条件, 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段采取不同的绿化措施, 毕竟离开了土壤, 一切都是空谈。我们有义务保证城市的健康。
3.2 加强公路个性, 注意地方特色, 保护生态
植物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生命”, 良好的绿化设计将为公路带来景观的时空变化, 为公路赋予“生命”的含义。
绿化有很多设计设计手法, 可以运用对比绿化使风景多样化, 可以用特殊手法建立视觉标识, 可以采用连接绿化法、重复手法, 强化路线识别特征。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有助于加强公路特征, 使公路景观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从而使不同的公路区分开, 增强公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性。
不同地区应尽量利用原有植物, 维持地域生态系统的运作。特别是在景观单调区域的长直线上, 弯道的外侧、林边、路堑旁、进出口、交叉口、较陡的凸形竖曲线附近生长的树木都是很值得保留的。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对于道路绿化美学的应用, 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 如在种植树木时, 首先要考虑所栽树种必须适应当地环境, 以及考虑环境容量问题, 即协调与平衡原理;其次不能种植单一物种林木, 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 应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 实现生态物种的生存、繁衍、发展。
结语
总之, 类作为能控制自身发展和具有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要采取科学措施, 才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 做到以下几点:1) 在建立不同的公路工程时, 要遵循不同的设计原理, 不能相互照搬, 应因地制宜, 并且要针对实际情况, 拟定目标, 进行实施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和技术设计, 合理控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2) 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 应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 节省投资;3) 生态恢复力有限, 不能认为有了公路工程, 就可以先污染破坏后治理;4) 要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 尽量不对原有的设计做较大的改动、多从立体空间设计方面考虑, 有效利用空间, 呈现立体层次, 同时, 要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尽量让公路周围环境四季如春。
参考文献
[1]朱建宁, 丁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中国园林, 2004.
[2]张阳.公路景观及景观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1999.
[3]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为指导的城乡景观生态整治规划探析.中国园林, 2003.
[4]刘朝晖.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5]杨传永.浅谈公路绿化设计[J].华东公路, 200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析 篇10
1.1 性质与功能相适应
性质与功能不同的道路所产生的路网也是不同的, 因而现阶段的市政道路都有着其独有的特色。同时, 因交通目的的不同, 对于环境景观元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道路附属建筑、雕塑、绿地的风格及其设计特点而言, 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所具有的特点。
1.2 道路景观设计应突出车辆的安全感
“危楼不可居, 危栏不可依”,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安全的重要性, 若行车中无法保证安全, 道路也没有美感可言。因此, 安全感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前提。司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产生压迫、压抑等不良感受, 此时更要保障道路的安全感。
1.3 道路景观设计应强调路边的色质感
道路和沿线的绿化、构造物等的色调搭配等都会影响道路的景观设计, 好的色彩会带给人们欢快的感受, 可以消除在行车中产生的压抑情绪和疲劳感。
1.4 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原则
在市政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 应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3方面要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 并尽量加强对于自然要素的运用, 从而让道路景观真正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去。个性化设计原则是指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 应对城市自身的形象特点与文化进行协调分析, 并加强对于城市个性化元素的应用, 以充分展现出城市的特色。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措施
2.1 行道树式景观
行道树式的绿化景观实际上就是指沿着城市道路的两侧各种植一行灌木或是一行乔木, 也就形成了“一条路, 两行树”的形式, 这种种植形式也是最为基本、最为简单的一种景观种植形式。
2.2 自然式景观
这一类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形式主要是针对于城市道路上有较大空间, 如果是采用自然式的景观种植方式, 在道路中是可以种植各类灌木、乔木、地被植物、植物以及花草品种。在种植这些品种时, 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美观以及形成一个活泼生动的自然气氛, 应注意植物和花草的高低、疏密、数目的形状、各种类型数目的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等因素。
2.3 规划式景观
规划式景观与自然式景观是相对的, 其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线条走向并依据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 整齐并且对称的种植各类植物和花草。种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和谐统一, 选取的灌木和乔木必须是同一胸径和同一高度的, 这样才能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美感, 并且韵律性也很强, 行人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时才能有好的视线感觉, 也便于他们高速行车。
2.4 立体式景观
这种形式就是指在道路两侧的绿地边缘先布置1层高度大于5mm, 胸径约为10~15m的大乔木。之后再进行第2层小乔木布置, 高度应在3m左右, 胸径约为5.5m。然后是第3层已经修剪整齐的灌木布置。最后则为地被植物的第4层布置, 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分明并且立体效果明显的景观形式。
2.5 丛状式景观
这种形式主要是以乔木为主并辅以灌木进行封闭式的种植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应用于城乡结合入口处或是道路交汇处, 这种形式具有整齐统一的美感, 但应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 切忌杂乱无章的种植。
2.6 中间绿地带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开阔的主干道中间绿地, 在中间的中轴线处配以高度约为4m, 胸径10~12m的乔木。在乔木下再种植形状整齐的灌木, 最后再种植地被植物, 也就形成了分道式的安全绿色通道。
3 使用功能种植
3.1 遮荫式种植
我国南方区域夏天十分炎热, 为了保证良好的遮荫效果, 应种植一些遮荫度大、常绿并且覆盖范围广的绿色树种。
3.2 遮蔽式种植
遮蔽式种植主要是指用绿色植被挡住城市道路的一个方向, 不让城市道路暴露全貌。
3.3 地被植物和草坪
将地被植物和草坪种植在道路两侧, 能够起到防尘防雨、覆盖黄土以及降低噪音的作用, 常见的地被植物有:黄金叶、大叶油草、花生藤、台湾草以及铺地锦等。
3.4 装饰种植
这种种植方式主要是指通过种植有颜色的植物起到装饰绿化带以及美化道路的作用, 常见的种植植物有:一品红、花叶榕、红枫、红檵木以及大红油铁等。
4 结语
通过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的解决, 提出城市景观设计的规划理念, 不仅能够作为日后城市建设的指导理念, 还能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城市景观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 具备美观、舒适的街道环境。
参考文献
[1] 陶岚.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河南建材, 2013 (2)
城市道路景观 篇11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73-1
1 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人是构成城市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城市的主体。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都对空间选择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群的不同需求,反映各种不同理念,为广大市民提供最佳服务。好的道路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从宏观到微观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吸引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 尊重历史的原则
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现在中国很多城市街路绿化盲目模仿与借鉴其他城市的风格与经验,导致如今中国大多数城市街路看起来没有风格,都是一个类型,体现不了当地的特色,这就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3 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目的,各种设施、设备及相关配置均应符合人性化,以最大程度地成为适合、适宜地设计,发挥景观的最大效能。经济原则是指合理地利用费用、空间。在费用上,合理花费,使用当地现有材料,因地制宜,比如植物可以使用当地、当季植物,这样价格会便宜许多。另外,对于不同品质、不同价格的建材多加比较、衡量。合理而充分地利用空间,可以考虑选择能节省空间的材料,如立体绿化的藤蔓植物或用草地,以充分利用空间。景观设计的美多偏重于视觉上的美观。具体设计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社会性、群众性以及经济实用性而后再论及美。这种美有时又是抽象的,对美的感受因人而异。景观设计方式应在统一中求变化,且表现出设计的独特风格。
在如今高度密集型的时代,信息以及物流传递的速度使适应现代潮流的大城市中心和一般城市中心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了,因而全国各地一些现代化城市和城镇正失去自身的个性,看上去都很相似,有一种城市建设标准化的趋势。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量保留城市10年以上的大树,重点保护30年以上有历史的老房子,重新开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让这些城市的痕迹得到保护并保留。
4 道路设施的设计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利用这些空间可以在城市有限的绿化空间内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形成大尺度景观的和谐。做成高密度的植物群落,可以降低机动车对城市产生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热岛效应。
现在有些城市为了加速机动车的发展取消了非机动车行车专用路线,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一方面提倡节能减排,一方面取消非机动车的使用,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而言,重要的是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景观和视觉效果。保护原始景观,尊重河流、小溪及自然排水系统,充分认识到边界、护栏、树木形成的线条,尊重历史形成的小路,认识远山的景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及地平线。保护原始地貌,创造良好的视野。
道路设施的配置及设计尽量搭配清晰可辨识度并且位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可以配合景观起到醒目的作用。
一板二带的植物配植。这是最常见的绿化类型。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各栽一行乔木)。一板二带在城市内三级街道居多,和生活区接近,为了美化市容,净化环境,增强防护效益,一板二带的植物配置应考虑行人和行车的遮阴要求,还要不影响交通和路灯照明,这类街道一般人、车混用。由于街道狭窄,光线不足,要选择半耐阴树种,以形成和谐相称的绿色通道。在两株乔木间,可适当配置耐阴花木或宿根花卉,不经常通机动车的街道可设置花径,以丰富道路景观。住宅小区的街道两侧,可选用开花或叶色富于变化的亚乔木,为街道增色。城市小巷最好栽植落叶树种,以免在葱郁的树冠覆盖下,冬天得不到阳光照射,一般只宜在南北向街道上适当配置常绿树种。临街围墙和围栅要适当栽植些爬藤植物。
二板三带的绿化植物配置。二板三带就是除在街道两侧人行道上配置人行道绿带外,中间用一条绿化带分隔,把车道分成上下行驶的两条车道,这种形式仅在市区二级街道,机动车流量不太大的情况下适用。在二板三带绿化的条件下,一般路面都比较宽,且人行道一般是在两侧绿带中,因此边带绿化多根据路面宽度栽植1~2行乔木,两行树间有2~3m的人行道。如南北走向道路边带靠近马路一侧可选择观花、观果或观叶的亚乔木,靠近两边建筑物的一侧可栽植高大阴浓的乔木。这样,有较强的层次感。在亚乔木间(即靠近路边的一颗树间)可栽花灌木或剪形的灌木,外侧一行可间栽常绿针叶树,以增强冬季的防护效果。东西向马路南侧,要尽量选项择较耐阴的树种。为了不影响南侧靠近边一行树的生长,两行树木应插空交错栽植。为了美化市容,丰富街景,上层林冠乔木树种要栽得疏些,尽量配置成乔、灌、草复合形式,在绿化带较宽的条件下,尽量配植绿篱,显得街道绿化规整,有层次,对消减噪声、滞尘和吸收有害气体均为有利。中间分车绿带,尽量栽植叶大阴浓的树种。要尽量选择树形整齐的,如桧柏、云杉、冷杉等,间栽灌木、剪形灌木或花丛,以免影响交通视线,减小噪声和吸滞灰尘,还要适当配置绿篱,例如:行道树有黄槐、厚皮香;灌木有女贞球、女贞、叶子花、紫薇、竹子、塔柏、花柏、鹅掌木、黄金叶、天竹葵。
论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篇12
成都龙泉驿区艺都大道(紫云路—龙环四路段)原为老成渝路的一路段,是连接四川省省会成都和直辖市重庆的一条交通要道,因为建路时间长,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道路设计标准和绿化景观表达效果越来越跟不上形势的需要,2008年我在上海园林设计院实习期间,应龙泉驿区城市规划局的邀请,对艺都大道(紫云路—龙环四路段)进行景观绿化方案的改造设计。
2 主题概念
前卫新颖,道路穿越高尔夫领地。
3 风格体现
开阔、气派、国际、现代。
4 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景;补充水景,形成山水格局;已有建筑外立面装饰,城市街景焕然一新。
5 主题定位
紫云路—龙环一路,长度约1 km,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风貌;龙环一路—世纪大道,长度约1 km,由现代城市景观向田园风貌过渡的景观风貌;世纪大道—龙环四路,长度约1.5 km,完整体现高尔夫球场景观风貌。
6 设计手法
1)高地利用形成高尔夫球场的高岭、台地。
低洼处形成森林湖泊湿地,体现城市水景风貌。改造现有地形高差,形成高尔夫球场自然起伏的丘陵地与高岭草坪,体现城市充分利用现有绿地资源,增加背景林的宽度和深度;体现城市森林景观,如图1所示。
2)具体体现。
现有地形利用改造。a.龙环四路—玉泉路道路北侧绿地试想。红线扩出去20 m,绿地宽40 m,水面水景处放宽50 m,保留利用原有高坡体现高尔夫球场的景观,就原有低洼地改造成湖泊湿地,与御源·大湖区联成一体。形成城市水景,并在局部增设游憩设施,形成大型休闲绿地,如图2所示。b.厂群区绿化。利用厂区内的绿地和树木形成生态背景林,改造现有地形,表现高尔夫球场的草坪景观。c.交叉路口的原有地势低洼地段挖水面,形成自然水面景观,并设置游憩设施。
3)人行道前后穿插在绿地中,体现“路在林中建,人在景中游”的景观,如图3所示。
其中:盲道,宽度约1.0 m,基本布置在路的外沿,以体现它的捷达、安全性;游步道,宽度约1.5 m,穿越在树林中,以体现其休闲舒适性;在交叉路口地段游步道宽度放宽布置在绿地外侧与盲道合为一体;水边、港湾式停车场附近局部放宽成休憩小广场,供游人驻足,如图4所示。
7 高程控制
靠龙环四路高差起伏较大,高岭处达到4 m左右。平均高差2.0左右,靠紫云路段平均高差1.5左右,最高处达2 m左右。
8 景观配置
1)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景的感受是通过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去感受的,道路景观是由各种景观元素构成的,作用都应恰如其分的体现在城市道路轴线中,由于道路宽度路面材料与绿化不值得在不同景观效果上形成主次之分,用园林植物表现出园林美,必然依据道路所标志出来的形式进行安排,每条道路都因性质的不同、功能要求不同而异,确定道路景观的基调用植物造景。如“主景”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为主;“夹景”用道路两边的树木形成夹景;“框景”用两丛树木做景框;“背景”用常绿植物衬托前面景物;“衬景”用植物色彩强调式加重其他建筑的效果;“隔景”用绿篱分隔人行道与路侧绿地;“障景”用乔灌木的地段阻拦视觉。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
2)绿化种植树种选择。本道路设计的行道树银杏,此为市树,虽高大,但非遮阴树,故不荫蔽。其劲健、雄伟,可逾百千年,为生物活化石,正表现成都悠久、出类拔萃、不同凡响特色;且秋季来一片金黄,极尽秋色之美。其余为小乔木、灌木。如芙蓉为市花,寓意成都。还有白玉兰、桃李、桂树、梅花、黄花槐、龙爪槐、柳树、海棠、南天竹、栀子、杜鹃等,也可适当植小金竹,此为川西植物代表,且表现文人雅士淡泊明志之情操和潇洒飘逸的仙风道骨。
3)绿化种植树种的搭配。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协调空间上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道路绿化景观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植物的色彩、花期随季节变化,由于物候的变化植物随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化着。
9 节约创新为原则,做到立意高、创意新、做工新、配件精
平均造价150元/m,乔木与草坪比例:草坪大于50%,其中水面与水生植物约10%~20%,果岭草占50%,普通草坪占20%,缀花草坪占10%~20%。森林大于40%,其中大乔木占20%,常规树木占20%。
10 结语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绿地种植要精心规划设计,与环境、建筑协调一致,使功能性和艺术性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概念化的理论定位、指导思想、道路绿化乔灌木配置方式、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进行了龙泉驿区艺都大道绿化景观设计的探索,以达到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叶振启.园林设计[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城市道路景观】推荐阅读:
城市道路景观要素05-12
城市道路规划景观设计06-13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07-03
城市道路景观分析研究07-2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10-02
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05-20
城市道路控制05-12
城市道路空间07-07
城市道路噪声08-02
城市道路工程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