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精选12篇)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篇1
摘要:城市道路是所有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加剧, 开展城市道路景观工程更成为了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景观不但可以点缀城市面貌, 而且可以优化城市空气, 本研究将探析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遵循原则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深, 人们的生活也有了质的飞跃, 物质生活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城市道路景观可以让人们在闲暇的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乐趣。以往的城市道路一直扮演着城市交通枢纽的角色, 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城市道路将担任更多的角色, 加快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也是缓解城市环境污染的必经之路。
1 概述与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
1.1 了解下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 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因此,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生态作为主要的设计理念。而城市道路的景观就是根据互惠共生、竞争等生态原理作为理论指导, 来综合考虑各种植被的布置, 尽量保持原有场地的自然条件如植被、土壤等, 并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生存的多种植物, 来建设复合多样的植物群落。另外, 每样植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如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 需要将它们各自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在保证外观迷人的前提, 要注重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建立长期维持的城市道路的植物景观。
1.2 浅析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过程中, 首先应该将人作为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城市生活的主要角色是人, 景观设计质量的好坏, 不但影响到城市的形象, 而且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降低城市自身的吸引力。所以,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渴望需求;其次应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作为设计基础, 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才能带给人们更深的感触, 产生文化认同感。城市只有尊重历史, 去通过景观设计来再现历史, 并在此基础结合现代化元素进行一定的创新, 才能促进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接着, 需要以生态作为最终设计理念, 现在城市交通四通八达, 但是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直接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威胁,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到整个景观的生态层次, 讲究的人与自然高度融合, 不但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环境, 而且可以绿化街道;最后, 需要考虑到景观的整体布局, 城市的景观设计一定要考虑这个城市的形象特征, 设计中要考虑到每个街道的历史文化, 通过塑造不同的景观来形成整个城市的鲜明特点。
1.3 探究建设城市道路景观的意义。
刚才上文已经提到, 现在随着环境污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峻, 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变得恶劣了。城市的生活环境本身绿色植被就比较少, 所以建设城市道路对城市环境来讲, 将有深远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理特性, 它们会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 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现在在建设城市道路时, 引入了生态景观的设计概念, 首先, 就是为了使道路植物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程度, 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其次, 就是对整个植物景观进行改造, 使外观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让人们在工作之余, 真正地感受到休闲、舒适, 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总而言之, 设计好植物景观, 更好发挥城市道路的生态作用, 能够切实地改善城市人们的生活环境。
2 解析下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2.1 景观设计围绕生态展开, 做到人与自然相融合。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时, 一定要把握好生态这一个概念, 一定要合理地规划植物的配置, 将植物的“绿”这个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还要结合现在的科学技术、植物的生活习性、大自然的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来营造出真实的大自然环境。现在的城市居民厌倦了高楼大厦的建筑, 他们希望在城市的一角可以看到大自然般的城市道路, 所以设计者应充分理解城市人们的心理状态, 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进去, 来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
2.2 在设计时, 在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进行一定的创新。
我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 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城市道路并没有统一的类型。所以,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时, 一定考考虑到当地的地方文化及特色, 如北京的胡同文化、陕西的民歌等等, 设计者必须要有良好的思路, 如果所设计的生态道路能够体现出地方特色的话, 一定会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再者, 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的要求, 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等,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树种地区差异较大, 适地适树, 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除此之外, 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来丰富原有的植物群落。
3 小议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方案
3.1 利用道路两旁空间, 设计出与城市空间相结合的景观。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 主要是以自然景观为主, 很少有人工设施的。所以, 必须营造出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首先, 要抓住植物本身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将它们的特点搭配合理。其实, 根据植物的特点可以将城市道路划分为不同的空间, 每个空间都应有自己的功能, 比如像开放、半开放、封闭、半封闭等空间进行合理地转换, 会让游客感受到神奇、梦幻。设计者还要利用好植物的时序性, 让生态道路四季都不逊色, 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春季呈现鸟语花香、夏季浓荫盖地、秋季枫叶如火、冬季银干琼枝, 这样就会让景观呈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达到了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另外, 植物本身就有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 设计者要合理安排不同的植物, 让净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达到最佳。
3.2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必须以生态为最终理念。
景观设计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有植物就可以了, 还要结合景观的其他要素如植物、建筑、山体、水体、道路铺装等, 只要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首先, 应将道路两旁建筑与植物相结合在一起, 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必须与植物相统一, 建筑展现的是刚性, 植物展示的柔性, 两者结合在一起将使环境变得更为和谐。植物还应与山体、水体进行有效地结合, 根据植物的习性, 有的植物如藤需要缠绕山体进行攀岩生长的, 有的植物如荷花是生活在水里的, 在丰富山体景观层次的同时, 其姿态、色彩及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只要将这些元素都结合在一起, 才能体现出山水共天一色的美感, 真正地体现大自然的魅力。还有一个注意的地方, 就是人性化的设计多样多式的观赏路线, 给游客带来观景的欣赏感。
4 浅析我国城市道路景观未来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 我国不断地发展经济, 而忽视了城市道路的景观建设。近年来, 我国已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需要将建设绿色城市作为发展重点, 通过大量的绿化工程来缓解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国家这个政策有利于城市道路景观工程的进展, 随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地提高, 这也是推进景观工程的开展。未来的几十年中, 国内各大城市将会大力设计城市道路景观, 不但可以净化环境, 而且可以树立城市的个性。
结束语
现在,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建设城市道路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必行之措, 因为建设生态道路是城市的生态系统重要部分, 它不但可以美化城市外貌, 对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所以,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时, 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并以生态为设计理念,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完美的生活休闲场所。
参考文献
[1]周铁云.基于新时期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 2009 (12) .
[2]姜多, 贾文婷.浅谈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J].林业科技情报, 2010 (3) .
[3]陈晓彤, 倪兵华.街道景观的“绿色”革命[J].中国园林, 2009 (6) .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篇2
副标题---如何使城市道路绿化和城市景观配套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道路绿化;种植;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2.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2.2道路的植物配置
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2.3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2.4 目前我国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
(一)道路和设施问题尚需健全
1.机非分隔不严,且出入口过密,造成交通不畅,事故增多。
2.交通标志导向,信号设施等设置不完整。在汽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相冲撞后,后两者一定是弱者。因此,有必要给予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道路优先权。街道空间的设计对步行者而言,是有趣、有特征、易识别的空间体验,优先权也意味着安全感。
(二)道路景观建设缺乏整体性、连续性
1.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绿化、城市家私、公用设施等景观要素缺乏统一考虑。
2.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墙上广告和建筑上广告牌在思考上缺乏整体性的设计。
3.业主各自为政,而管理部门又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协调。
(三)道路景观设计缺乏尺度感、层次感
不同的道路由于其功能、等级、形式的不同因该有其不同的景观尺度和景观层次,道路建设中由于对此缺乏足够的考虑,导致道路景观单一而乏味。
(四)道路景观环境对城市文脉的忽视
1.旧城中缺乏对原有城市风貌的尊重,未能有机的处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元素的关系。
2.新区开发中,千篇一律的建设导致城市文脉的丧失,城镇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复存在。
(五)道路景观缺乏人性化设计
道路建设只考虑交通的需要而缺少对人的关怀,是多数城市的通病。
如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人行需要、缺乏无障碍设计、过街地道和天桥设置不合理等。
(六)道路景观缺乏个性和特色
一个美的城市必须是清晰易辨的,这样对环境的印象才能鲜明,行人轻松自在。而我们在道路景观环境建设中常常忽视个性和特色打造,表现在街道建设在空间上,许多道路两侧的建筑形式以及材料和色彩等过于相同,缺乏可识别性,导致千路一面。
(七)道路绿化建设档次亟待提升
1.绿化质量不高、树种单调,生长状况欠佳。
2.人为损害严重。
3.城市发展与绿地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
3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3)科学性与4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单靠道路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点(公园绿地)”、“线(道路、河流、铁路)”、“面(单位庭院、居住区)”、“带(城市环型绿化带)”、“网(郊区农田林网)”、“片(城市隔离片林)”,等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团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化体系。
艺术性原则。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4、结论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单靠道路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点(公园绿地)”、“线(道路、河流、铁路)”、“面(单位庭院、居住区)”、“带(城市环型绿化带)”、“网(郊区农田林网)”、“片(城市隔离片林)”,等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团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化体系。
总之,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遵循系统规划的基础,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地方性与自然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构建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道路绿化体系。要以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基础,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关键,体现出对“人”的关注与尊重,将人、车、路、景高度统一起来,构造出良好的整体空间景观。
5、参 考 文 献
关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思路研究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思路
1、引言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市政道路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城市所面临的交通压力非常大,所以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当前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城市的发展也使得交通事故频发,所以合理的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2、市政道路建设的基本原则
2.1交通道路设计思路原则
城市的道路设计中一定要将车辆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所有的元素都必须要体现出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在路标的设计中也应该充分的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应该流出足够的提前量,这样也防止了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
2.2人行道路设计思路原则
在进行人行道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在人车混行的道路上,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利用城市中的交通标志来对停车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设置,借助相关的措施充分的对车速和车流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人们提供更加宽敞的生活空间,在对锯齿形或者是蛇形的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其自身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本地车辆的行驶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会使得外地车辆进入所带来的交通事故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道路两旁的树不仅使得道路两旁的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同时还会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下通行,给人们以更为强烈的安全感,在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上通常都会采用凹凸的形式,车辆在行驶到这一路段的时候会产生非常明显的震动感,这样也给驾驶员一个较为有效的提示,道路设计中颜色和材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多种材质和颜色会给人们增加驾驶乐趣,同时还是对驾驶员需要降低速度的一种提醒,这样也就更加有效的保证了周围行人的安全。
2.3市政道路建设景观设计思路原则
在道路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参考整个道路的总体规划,在一些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应该将景物和周边的环境设计的相互衬托,以表现出更加吸引力的整体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树种的作用和影响,在交叉口的设计上一定要给人一种足够的空间感和较强的舒适感,将不同的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对城市整体的环境水平也是一个较大的提升。
3、市政道路设计的主要方法
3.1市政道路路幅设计
市政道路路幅设计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规划和需要来进行,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设计出满足未来50年城市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市政道路路幅设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思路上就应该选择一些能够充分体现现代科技水平,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道路形式,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市政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3.2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排水设计工作中应该重点对绿化带的排水以及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排水进行考量,通常的设计方式是将渗沟设计在中间的位置,然后用混凝土材料将整个渗沟的两侧和底部封住,在设置集水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相邻的集水井之间保持至少40米的间隔,设置一些管道将水排放到雨水系统当中。在车行道的排水设计中应该采取双破排水的形式,对于路面的积水主要应该采取设置雨水口的方法,我国不同地区在道路的形式上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如果机动车道或者是路面的宽度不是非常大的时候要采用单坡排水的方式,这种排水方法对于一些情况相对比较特殊的道路效果是非常好的,这种方式也能够为施工提供很大的便利,路面的完整性也不会遭到破坏。,针对人行道的排水设计,一定要根据两侧地势的差异来设置合适的挡土墙,为了有效的保证排水的效果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设置截水沟。
3.3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河以为城市的形象增色不少,也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在进行市政道路绿化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干道的类型进行不同的设计,遵循美学特征和游憩学原理,以生态学为基准进行植物层次性的配置充分展现其特点。绿化植物的摆放还应该根据地点的不同而进行在防护型干道上应该选择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吸尘的植物,例如珊瑚树、圆柏、桂花、雪松和夹竹桃。这些植物的吸尘降噪功能显著,能有效吸收有害有毒的气体,常年呈现一种颜色,观赏效果也不错。为了体现绿化设计的层次感,绿色植被的摆放应该遵循乔木群落、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到草坪的梯度这样能够使景观效果极佳。在次干道上,为道路蜿蜒曲折植被放置应错落有致、有遮有敞,一般情况下放置的植被有草坪、花丛、树丛、孤植树、灌丛等。这样放置可以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既体现了园林绿化的整体形象池达到了防尘降噪的功效。
4、道路建设设计创新
4.1理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市政道路建设影响人们的生活起居,“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应该在市政道路建设上体现。以前的市政道路建设主要满足交通的便利和行驶安全规则,在更加注重市容市貌的建设,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推动社会文明和提高城市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
4.3生态道路建设设计思路创新
目前,环境污染严重PM值爆表、雾霆天气、黄尘风沙等恶劣气候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不管是基于视觉欣赏还是改善环境气候的因素,生态建设的思路必须全面渗透到市政道路建设设计上来。道路建设上生态保护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应尽可能地改善城市的道路环境。
铺路的材料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热容量大、反射率低、下垫面温度高的材料。普通的沥青和水泥因为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以致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各有差异,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启天的沥青路面地表温度会达到40℃甚至更高,再加之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很容易形成“热浪带”,严重地破坏了地表原来的热平衡加重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就应该择优选取。
5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市政道路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作为道路建设设计人员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改革创新,使道路设计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设计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使市政道路建设设计更加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从而达到安全出行、舒适出行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09)
[2]席永红.浅谈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4)
城市道路设计研究 篇4
回顾道路工程发展的历史, 呈现出一种人的认识观念与科学技术相互交织的发展过程, 道路设计概念曾经历多个层次的提高:以工程造价为标准层次;结合交通服务水平标准层次;增加环境保护标准层次;可持续发展标准层次。每一层次的提高, 都是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评价因素, 体现了一种观念的更新。每一次层次的提高, 也都伴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第一次层次的提升, 是在交通工程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交通流分析技术、交通设计技术、交通工程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第二次层次的提升, 引进了环境科学的观念, 形成交通环境的研究领域, 考虑道路网环境容量的交通规划、交通公害 (噪声、废气、振动) 的防治、道路景观设计等。第三次提升, 则更加注重系统思想的应用, 将把基础设施建设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 城市道路系统整合设计的内涵和目标
城市道路系统整合设计是目前道路发展的最高层次,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道路设计行业的体现, 它要求道路设计方法要进行观念的调整、目标的调整, 以及系统结构的调整。
城市道路及其所在城市道路网络作为城市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在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下, 要与开放的自然、生态、城市社会系统的协调和融合, 通过系统整合设计要实现以下方面功能, 实现系统最优。
(1) 交通功能:
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安全、快速、舒适、便捷。
(2) 生态环保:
体现爱护自然, 尊重自然, 实现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 将城市道路自身的平纵面线形、路基宽度、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等与沿线自然特性及人文景观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功能:
通过系统整合设计, 使道路承载起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的重任, 保障社会公平、效率和和谐的功能。
3 城市道路系统整合设计的需遵从的一般准则
城市道路系统整合设计明确了道路建设的意义已不仅是解决好交通问题, 同时要解决道路沿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保、景观旅游等多重问题, 道路设计和建设更人性化、生态景观化、体现城市独特的历史和人文,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和制定出城市道路设计的一般准则:
3.1 是否保证道路自身交通功能的现有交通系统相协调
(1) 道路设计要避免孤立单一的设计思路, 要把它放在现有道路网系统、交通系统中审视和考察与现有道路网系统的协调和融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项目的性质等级与现有道路网相匹配, 是否弥补和完善了现有系统?项目实施后路网中原有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是否需要完善现有道路?是否做到了与其他运输方式如轨道、公路交通的协作和配合?
(3) 是否处理好了项目服务片区的出入交通、过境交通、大的交通源的良好和有效衔接?
(4) 项目的功能是以交通性和服务性功能为主还是兼而有之?车型结构是以客运还是城市货运为主?路面结构是否做了针对性的设计?
(5) 是否保证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需求?是否足够重视了交通弱者的人性化设计?
(6) 道路的平纵面线形设计是否均衡和协调?是否重视了路口及行人过街设计?过街距离是否合理?路口是否都具有合理的安全视距?是否能保证道路运营安全?
3.2 是否生态环保
城市道路建设及其交通运输对城市有诸多方面的环境影响, 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目前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共识, 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运输所引起的废气污柒问题道路设计上, 设计上应重点考虑:
(1) 路线设计指标是否均匀舒缓, 尽可能减轻车辆急加减速引起的废气排放?
在穿越居民区的道路两侧, 是否采用路侧立体绿化等措施?横断面布设上在有条件时是否考虑非机动车与行人与机动车的绿色隔离?绿化物种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同时也应考虑作为噪音废气的屏障, 以减少和降低行车废气及噪音直接对人群的污染;
(2) 是否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处理?排水、防护系统是否避免污染物或路面水直接排入地方灌溉系统?
(3) 路用材料选择上是否生态环保?对旧路改造项目对建筑废料是否真正做到了再生利用?
(4) 路基取土和弃土是否有专门的生态性设计恢复措施?
3.3 是否与城市综合发展相协调?
城市道路最终的目的是要为城市系统服务, 作为人工的工程结构, 设计上要考虑其真正的与城市系统融合, 重点要审视以下几方面:
(1) 城市道路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 是否能体现效率和公平。
(2) 设计上是否能集约和整合城市用地资源, 建设完成后是否能实现民众对其利用效益最大化。
(3) 景观设计包括工程实体景观和路域景观上是否做到了与城市风格风貌相融合。
(4) 功能定位及功能设计是否真正反映了项目和城市需求。
(5) 设计是否能体现了城市特色和人文历史, 是否尊亘和保护沿线的文物和地方风俗。
(6) 是否承载城市防灾减灾需求并做了专项设计。
当然, 要做好城市道路的系统整合设计, 不仅仅局限于要遵从上述的原则, 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和创作设计, 只有这样, 才能打造精品工程。
4 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要从更大背景出发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构思, 从自然、生态、社会系统中区进行整合与综合协调, 提升以道路建设为契机的周边地区全面发展的强度和持久度。只有这样, 城市道路设计跳出传统的内在价值的小范围,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作为, 转变道路设计观念和方法, 也必将打造出一批精品工程, 使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走向健康、生态、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篇5
该文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从道路空间的划分、道路本体及附属物、路侧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点以及设计经验,对一些例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作 者:李翔 Li Xiang 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 英文刊名: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年,卷(期):20xx “”(1) 分类号:U418.9 关键词:道路空间 道路本体 道路附属物 路侧环境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篇6
关键词:景观提升;道路建设;发展趋势
1.城市道路景观提升的实践
自城市道路景观实施以来,一直存在诸多的争议,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城市道路的景观的提升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但随着许多道路提升改造的完成,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支持和肯定,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的问题也随之有了答案,以昆明市北京路为例,城市道路景观提升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车行道路面的整治,道路改造前主要的问题包括道路坑洞、龟裂、平整度低等,改造措施为路面的补强罩面,面层材料为玄武岩骨料橡胶沥青。
(2).人行道的整治,道路改造前主要的问题包括道路铺装材料不一、破损严重等,改造措施为采用大尺寸花岗岩(部分路段为青石板)对人行道进行铺装。
(3).种植树池的改造和人行安全岛的增设。种植树池改造前主要的问题包括种植树池内土壤裸露、垃圾堆积等,改造措施为采用铸铁盖板覆盖,同时增大行人通行的空间。人行安全岛的增设则是根据车辆行车轨迹在不影响机动车交通的前提下增加硬隔离,满足行人过街等待区域安全性强化的需求。
(4).部分其他市政设施的改进。包括车行道采用防沉降的检查井盖、采用新颖的铸铁雨水口、人行道采用同材质井盖美化原检查井盖等。
(5).交叉口空间景观美化。针对原有主干路和主干路交叉口、主干路和次干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面积宽敞的开放空间,进行特殊节点绿化设计。
(6).道路整体建设效果。通过各专业的重新设计、施工,整体实现道路景观提升的效果。
以上仅展示了道路建设中部分成果,从整体上看,道路的整体景观提升作用明显,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2.城市道路景观提升的思考
从北京路城市道路景观提升的效果和广大市民的反馈信息看,城市道路景观的提升确实为当前城市道路的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市民出行、增添城市魅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同时也令人深思,城市道路景观的提升主要针对老路,如果原有的道路已使用十几年,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其设计、施工管理均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相比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这些道路进行景观提升、翻新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道路建成投入使用仅仅只有几年时间,就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就要进行城市道路景观的提升,这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是很难被接受的,即使被动的被接受,从市民的情感角度,也是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把握当前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3.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进程
分析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趋势,首先应当熟悉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进程,根据对我国1949年以来城市道路建设的历史总结分析,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7年以前,这一时期,我国主要为计划经济时期,对于整个城市而言有规划,但规划的深度和执行度上不完整,城市道路的建设主要是按需建设,即有通行需求的地方即建设道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严格执行规划,道路的建设数量相对较多,但主要以通行功能为主,道路建设的质量不高;第二阶段是1968年至1977年,该阶段我国主要出于十年动乱,规划的重要性被质疑、否定,道路的建设也放缓了脚步,道路的建设更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国内也缺少相关的标准、规范去约束城市道路建设的行为,整个建设基本处于经验主义阶段;第三阶段是1978年至2000年,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交通需求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该段时间内我国建设的道路数量是最多的,犹豫规划得到了重新的重视,各种城市规划相继出台,有利的指导了城市的建设发展,我国绝大部分规范、标准均在这一时间内发布,这个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第四阶段是2001年至2010年,该时间段是我国城市道路相对规范的时期,TOD模式在很多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应用,道路的建设更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彻底捏转了有通行需求即建设道路的传统观念,而是转变为交通引导城市发展,通过需求制定规划,通过规划引导通行需求,该阶段实现了规划与需求的相互反馈、呼应。总体上而言,该阶段仍保持了我国道路建设高增长率的发展趋势,道路建设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道路附属设施建设也开始完善,量的增长依然是道路建设的重点;第五阶段是2011年至今,该阶段总体上才刚刚起步,道路的建设基本上不再以量为主,全国各地开始了大量的旧路改造,人民对道路的关注点从传统的交通功能开始向其他方面转变,景观提升就是将道路景观纳入更高的范畴,重点研究,重点实施。该阶段主要的特点在不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景观绿化的要求,各附属设施在实用化的基础上也开始向城市美化方向发展。
4.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对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趋势的影响
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未来几年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概括为:
(1).道路不再以单纯的满足交通功能为主的方向发展,而是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向,如城市道路景观、城市道路地域性等,这些不同的发展方向是并列的,是并的关系,而非或。
(2).不同道路的特征点更加凸显,虽然虽有道路的建设依然按照国家或是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执行,但在此基础上仍然有许多方面可以供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深入挖掘,提高道路建设的品质,如立缘石的尺寸、筑路材料的选择等各个方面。
(3).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要求将更加严格。附属设施的要求从功能性要求逐步转变为功能和美化的双重要求,城市美化将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
(4).城市道路建设的审批将向联合审批的方向发展。以往的道路审批主要由发改委对道路进行立项审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道路进行设计审批、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对道路进行规划和方案审批,在今后的发展中,道路建设方案将面临更多部门的审批,如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对城市照明设计方案的审批、绿化园林部门对道路绿化方案的审批,但不管以上各方面如何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审批应朝着联合审批的方向发展。单单依靠设计单位或是建设单位实现与以上各单位的协调显然不可能,同时周期也显得过于冗长。
5.結语
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研究 篇7
一、寒地城市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美化寒地城市环境
由于寒地城市本身的气候以及环境特点,导致寒地城市整体色彩较为单调。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通过道路景观色彩的设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气候和城市规划失控所造成的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
(二)为人们提供生活信息
在进行寒地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设计都会运用色彩来重点强调某些东西,例如寒地城市的指示牌、站牌、电话亭等环境小品,其色彩面积小且鲜明有特色,因而可以从周围色彩环境中跳出,使人们更容易捕捉并识别,方便更快捷地获取所要的信息。
(三)进行和谐气氛的渲染
在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寒地城市的文化传统色彩进行相关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环境。通过色彩设计,我们可以进行相关情感的传达,从而渲染和谐的气氛。
二、现阶段我国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季节景观不易兼顾
在我国东北寒地城市中,我们发现,季节景观不易兼顾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季节道路景观色彩差异较大,尤其是冬季与夏季。例如,在部分高寒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白色的雕塑与水池,但是到了冬季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水池往往变成垃圾堆;二是道路两旁的花坛在冬季往往会与枯萎的草木混在一起,让道路景观显得色彩单调。因此,应加强冬季道路景观建设,创造四季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传统城市色彩被破坏
为了提高寒地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关部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城市色彩被破坏,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地域色彩表现不明显。
(三)缺乏整体色彩设计
在现阶段部分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整体色彩设计观念的缺乏直接导致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缺乏关联性,道路两旁的绿地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根据寒地城市的特点以及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
三、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的相关策略
由于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寒地城市居民理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补偿不利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与各项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寒地居民在不利自然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色彩搭配策略
色彩调节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术,是利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物理性质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并且具有高效能的道路环境。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城市往往会面临严寒的侵袭,冬季降雪较多,大部分时间城市是白雪皑皑,城市本身色调较为单一。因此,在进行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种色彩的搭配。例如,在冬季我们可以使用暖色系进行相关景观的设计;在炎炎夏日,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些冷色系的色彩进行景观的设计。在景观色彩选择上,我们尽量选用2—3种色彩较为合适,通过这种色彩的搭配,我们可以平衡寒地城市的气候环境,进而做到夏冬兼顾。
(二)道路绿化策略
在寒地城市的绿化主要使用常绿乔木,这导致寒地城市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灰绿。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绿化过程中要注重色彩的使用。例如,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树种,这样可以较好地美化环境。
(三)保护生态环境
进行寒地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很多南方树种是不适合在寒地生存的,移植过来也是昙花一现,无法长久。寒地城市的自然环境限制了绿色植物的种类,只有把重点放在道路景观的其他方面。因此许多寒地城市都力图塑造积极的冬季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冬季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寒地城市往往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通过对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色彩设计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色彩设计在寒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论述研究 篇8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划现状
城市道路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型道路、城市交通性道路、城市步行商业街道路和高架桥道路这四类。因各类道路所处环境不同、侧重点不同, 应该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展开特色的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是由内、外两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内在因素包括一些实用性为主的路灯、坐椅、垃圾箱等, 还有一些观赏性为主的行道树、花坛、路标路牌以及雕塑小品等;外在因素主要是指道路两侧的建筑。
我国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大多参考规范, 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理念了解不充足, 缺乏了人本意识的景观设计理念, 对于城市的人文特点以及历史环境考虑不周全, 对城市景观性、整体性以及连续性考虑不够, 与城市整体规划风格未能保持一致, 没有完全意识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城市人提供更加舒适方便的交通, 从而违背了景观设计的审美二元论。
1.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化地域特色。
很多小城镇, 在城市景观设计建设时, 盲目照搬照抄大城市的样子, 没有考虑城镇本身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地域特色, 导致拆除了原有特色的景观小品以及基础设施, 建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和大广场, 形成千街一面、千篇一律的相同景象, 失去城镇本来的特色, 导致小城镇街道历史的记忆大量遗失, 十分可惜。
1.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致生态失衡。
个别小城镇, 同样盲目模仿大城市的地下排水设施, 结果出现了水土严重流失的现象, 导致生态失衡;同时, 有的小城镇, 不断的扩宽街道, 大面积的硬质铺面取代了原本自然化的生态地表, 同时又移除街道上本生的植被树木, 不但破坏了城市街道的绿地系统, 而且也导致了生态进一步失衡;还有的小城镇, 为了追求增大绿化量, 盲目大面积地种植草坪, 这就严重的浪费了水资源, 更加速导致生态失衡。
1.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未能够因地制宜。
有的城市在进行绿化时, 盲目追求接种外来树种, 而不能够适应本地气候, 导致绿化成本大幅提升。因此, 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 根据每个地域不同的气候, 种植适合本地的植被, 这样树木生长能力比较强、成活率比较高, 抵御自然灾害方面能够发挥出优势, 同时也易于管理, 减少投资, 这样才能对城市整体规划和绿化发挥突出的作用。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首先应确定道路绿化的景观特色, 以本土树种优先选择, 选取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并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 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道路。同时, 应该注意道路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 局部赋予相应变化。最后要留意各类植物之间的相互配合, 做到色彩协调, 层次分明, 营造四季可观赏的道路景观。
2.1 观赏行为分析运用。
(1) 城市生活型道路。城市生活型道路主要以居民为服务对象, 在设计过程中各景观要素应该精心设计、巧妙结合、加重观赏性, 要有体现当地人文特色的景观小品, 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2) 城市交通性道路。城市交通性道路, 以交通运输为主要功能, 以车辆行驶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从而提出景观设计方案。车辆行驶匆匆而过, 过多的细节不能察觉到, 所以交通性道路景观设计中更注重整体的设计。优美跳跃的线性景观, 强调节奏感、韵律感, 交通标志和信号系统醒目, 这样能创造出更加美观、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 (3) 城市步行街道路。城市步行街道路, 以商业活动为主, 服务于往来的购物人群, 景观设计中应突出街道的个性化设计, 不妨碍交通的同时, 给行人营造出一个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 可以设置景观坐椅, 适当装饰街道, 新颖夺目的建筑招牌设计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4) 高架桥道路。城市高架桥不但能够解决城市拥堵的交通问题, 也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架桥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有机结合, 谨防城市高架桥成为城市中的灰色地带。
2.2 色彩设计运用。
人们对周围空间环境、一座城市的感知通常是色彩认知开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营造与人相适应的色彩景观空间, 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使用能够延续历史文脉的色彩, 重塑地域特色, 绽放城市的独特魅力。所以说, 色彩设计运用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性道路景观色彩运用时, 不但要充分考虑道路环境的安全性、可观赏性, 更要加强可识别性和视觉引导性。比如, 在道路节点或交叉口等地, 设置标志, 通过种植有别于环境色的植物来形成对比, 增强可识别性。
城市生活型道路景观色彩运用时, 主要服务过往的人群, 以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为目标。此类道路对景观的观察得更细致, 色彩感受更深, 色彩的使用要充分融入整体环境的色彩氛围中, 中等明度的色彩深受欢迎, 这样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交通环境。
城市步行街道路景观色彩运用时, 以绿色调为底色, 运用多种色彩组合, 也可使用高明度与高纯度的植物来点缀, 给过往行人、车辆以活泼愉快之感。
2.3 生态环保措施应用。
随着城市迅猛发展, 城市污染也日渐严重。交通拥堵, 很多道路绿化景观不得不为拥挤的交通让路, 本来就不足的绿化空间更是少之又少, 汽车尾气等污染问题就变成恶性循环。因此, 环保绿标路的道路绿化建设意义重大。研究表明, 发展垂直绿化对空间不足的道路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同时, 景观设计中可选取地锦、绿萝, 以及树形高大的乔木等植物吸收尾气, 净化空气, 甚至可以考虑树木与分车栏杆结合的形式, 在道路中形成绿色分车栏, 这样不但可以形成良好景观效果, 又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3 结论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映射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直观地反映了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促进了当地的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 进而推动了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对一座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优质的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不但要符合功能性应用, 也要考虑视觉的艺术美感, 同时还要体现舒适健康的生态美感, 与城市人文与历史相融合, 最终实现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真榕, 罗琛峰.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 2016 (15) :30-31.
[2]马新丽, 刘新莹.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城镇规划, 2015 (4) :56-58.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 篇9
1.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主要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研讨:内在因素主要是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路栅、路障、路灯、座椅、电话亭、垃圾桶、公交站亭等, 这些景观具有实用性, 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行道树、花坛、喷泉、雕塑、铺装等, 这些景观具有美化性, 让城市看起来更加美好;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这些景观都具有视觉传达性, 向公民传达着某种信息, 比如, 交通方面的信息等。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直接就决定了道路的空间分布形态。同时, 城市两旁建筑的构成形式、社会职能、色彩、风格等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物质和文化, 慢慢陶冶着城市公民的情操,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绿化功能。最直观的来看,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增加了城市绿色覆盖率。绿化景观越多, 城市的绿色覆盖率越高。 (2) 调解气候功能。城市绿化景观多以植物为主, 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供我们吸收;增加遮阴, 增加了空气的湿度;通过树叶的蒸腾, 降低了城市温度, 促进了城市内部间的大气循环。 (3) 美化功能。城市绿化景观降低了车辆、人流的噪音, 降低扬起的尘埃, 达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使城市空气更干净;同时, 也可以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 (4) 规划功能。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是通过种植绿色植物、花卉来分化交通路线, 通过指示作用来保障车辆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现存的问题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在我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很难满足人们对清新环境的要求。综合分析, 主要是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速度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及人民群众对环境要求不协调,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存在滞后和不足, 特别是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理念不清晰, 实施力度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绿化的进度。
2.1 树种相对单一、开发力度不够
经过调查发现, 每一个城市的行道树的树种比较少, 大多只有2种或3种。单一树种和大面积灌木草坪的绿化, 过分强调了形式忽视了它具有的功能性;没有突出地方的特色, 地方种树中, 我们常见的都是樟树、桂花等, 对于稀有品种、外来品种的引进力度不大, 与四季相应变化的树种不够丰富, 一般都是, 夏季街道上五彩缤纷, 冬天到了, 路面就很少有色彩的植物了。总体来讲, 树种相对较少, 开发力度不够。
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考虑不周
当然, 城市道路绿化是个综合性的城市工程, 稍有不慎, 考虑不周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 栽种树木时忽视了土壤和植物的配比性, 造成植物的成活率比较低, 浪费公共财产;如果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 没有进行周密的调查、综合分析和设计的话, 就有可能忽视地下埋的地下管线, 在不恰当的地段栽植大型乔木, 在施工时就有可能破坏地下管线,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车带的绿化设计尤为重要, 有时因为考虑不周, 栽种的树木枝叶稀少, 不能阻挡相向行驶车辆发出的光束, 阻挡了司机的视线, 使司机难以看清前面的路况。
2.3 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 有时设计者只注重了大面积的绿化工程, 绿化设计形式过于单调, 没有创意。有时因为改迁等, 道路的边缘、死角, 建筑的缝隙空间都没有进行景观设计, 以致浪费了很多可绿化的空间。
3 对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建议
3.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多样化
城市绿化就是要增加城市的层次感, 所以, 在选择道路绿化树木时, 应该因地制宜的在选择本地树种的基础上, 也要适当的选择多种其它地区的品种。这样以本地优势树种配上其它品种, 才会使绿化效果更明显。
有一大部分人停留在单纯增加绿化树木的观念上, 以为量上的满足就会达到道路绿化的目标。我们必须尝试着增加树木品种的多样性, 引种一些色彩与季节变化较明显的树种, 随着季节的变化, 行道树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这样形式上丰富多彩, 时间上的错落有致, 会更大的增添道路绿化的效果。另外, 同一个城市, 多样化的道路绿化结构, 会营造一种绚丽多彩的城市风貌。不同的道路上不同的树种, 能够极大的抵消城市过度高楼大厦的单调和乏味。所以增添乔、灌、草复层种植形式, 提高植物多样性, 应该提升为道路景观设计关注的重点。
3.2 周密设计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必须周密。城市土壤条件和管养水平是应该考虑的因素。针对于不同与植被原土壤的城市土壤, 应该想办法改善土壤土质, 使其与原土壤相同或相似。类似于城市垃圾场等那种恶劣的土壤条件, 十分不利于植物生长, 要加强土壤管理, 进行垃圾清理, 必要时进行换土、浇水、施肥。针对于影响严重的病虫害, 应该做好监控, 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喷杀。
分车带在设计的时候应该选那些枝繁叶茂的品种, 否则不能阻挡光线;高度也应该合适, 其高度应该在0.6~1.5m之间的范围。另外分车带应该力求形式简洁, 树形整齐、排列一致, 植物配置形式乱、树形不整齐会严重影响司机的心情。
绿化等级要与道路等级相匹配, 要根据实际路况和附近居民居住情况而定。之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以为高级道路的绿化理应更高些, 然而, 实际上, 那些低等级的道路反而需要更高的绿化程度。因为低等级道路附近往往是居民更多的路段, 无论从环境要求还是从居民的要求来说, 都需要有良好的绿化。
3.3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增加绿化空间
城市中寸土寸金, 宝贵的土地资源要合理利用, 所以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用合理的方式增加绿化空间。要充分挖掘道路边缘、边角、边线及弯角地带的土地潜力。这样也可以使绿化的形式多样化, 使城市的绿色景观设计更富有生机和活力。甚至, 必要时可以进行拆迁, 以扩展绿化用地。另外, 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 多方位联合周围建设及土地性质设计道路的绿化。要与道路附近的建筑地形有机的融为一体。不能因为绿化而破坏了道路景致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在设计的时候要积极的将那些城市建设所不能利用的建筑死角、缝隙空间等充分利用起来, 做到不浪费一寸土地, 将绿化功能最大化。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在一个城市的绿化过程中, 城市绿化道路景观建设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程, 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魅力、气息甚至整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城市道路绿色化景观的建设, 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双层追求的完美结合, 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印证, 更体现的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和谐、理性、协调, 它所体现的更是一个城市更深层次的进步, 是一个城市艺术与文化底蕴的流露和表达。所以, 我们要给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曹嵘嵘.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与建设[J].园林, 2003 (11)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 篇10
构成城市道路景观的成分主要有两个方面, 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指的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背景建筑。由于背景建筑一般来说是固定的, 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在进行绿化过程中, 改变的主要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涉及到的东西就比较多, 只要属于道路红线之内的范畴, 那么就属于内在因素, 包括美化功能的景观, 如行道树、花坛、喷泉等;包括实用功能的景观, 如电话亭、垃圾桶、公交站亭等;包括视觉传达功能的景观, 如路标、路牌、海报等。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作用最主要有着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 绿化的作用。一个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越多, 那么这个城市的树木也就也多, 空气也就更加清新。第二, 调节气候的作用。我们知道树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他们将二氧化碳吸收, 而排放出氧气, 这样就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树木的种植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 这样就可以改善水泥地面排水不善的情况;第三, 美化的作用。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的修建,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城市的形象, 摆脱减小现代化发展对人们造成的危害, 使得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 感受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 规划的作用。在进行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过程中, 交通路线也随之确定下来了, 此外, 所种植的树木在某种意义上对行人来说有着指示的作用。
3 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在进行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过程中, 要遵守以下四个原则, 即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 这样才能够发挥出道路绿化景观存在的价值。
3.1 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
人们在城市的道路中营造绿化景观的目的在于为行人提供遮阴的地方, 为了将城市空气中的灰尘沉淀下来, 为了减小噪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同时也是为了建设一个美丽城市的需要。因此在进行营造道路绿化景观的过程中, 就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 在道路转弯的地方, 应该避免种植高大的树木, 因为这样不仅会遮挡住车辆和行人的视线, 容易造成事故, 而且给人的感觉比较压抑, 影响人的心情;第二, 在植物的选择上也要多加用心, 在一些气温比较高的地方, 可以种植一些叶子比较大的树木, 这样可以为人们提供阴凉的地方;而在一些气温比较低的地方, 则需要种植一些矮小的树木, 这样就不会将阳光遮挡住。
3.2 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在进行道路的绿化工作过程中, 生态的原则必须要得到突出体现, 因为只有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周围的环境才能够得到和谐, 因此必须要改变一家独大的局面。在进行道路的绿化过程中, 不仅在横向空间上可以做文章, 在纵向空间上也可以稍加用心。在横向空间上, 可以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种植不同的花花草草, 实现百花争艳的效果;在纵向空间上, 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生长高度来进行种植, 在最底下种上草, 接着种一些花, 然后种一些比较低矮的树木, 最后种上高大的树木, 这样大大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因为每种植物的生长季节是不一样的, 因此可以在一个地方种上四个季节开花的树木, 这样就保证了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进行赏花活动。生态原则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极大丰富了道路的可观赏性, 因此应该得到发扬。
3.3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在进行道路的绿化过程中,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必须要得到体现。为了保证科学性, 在绿化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所种植的树木能够在这个地方健康的成长起来;为了保证艺术性, 在绿化过程中则要充分发挥树木的外在美, 当然这需要工作人员的修建工作。当然在绿化的实际过程中, 要注意到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要考虑到道路的长短问题, 要考虑到道路的各种形状问题。如果在一段很短的道路上种植了很多的花草树木, 那简直就是浪费资源, 但如果在一段很长的道路中稀稀拉拉只种植了几棵树木, 则未免也太过于随便。如果一条道路比较笔直的话, 那么则可以利用对称性的原理, 在两边种上相同的树木, 使人心旷神怡;但是如果道路比较弯曲的话, 则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绿化行动。
3.4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
因地制宜是进行道路绿化工作重要的原则之一。由于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 气候条件也是截然不同, 这就导致我们在进行绿化的过程中不能够一概而论, 而要根据实地情况, 加以分析和研究。在营造道路的绿化景观过程中, 所要种植的树木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必须要保证几下几点:第一, 树木的叶子比较大而且叶子的数量比较多, 这样可以为行人提供阴凉的地方;第二, 生命力要顽强, 在贫瘠的土地中可以生存, 可以抵抗住大风的侵袭, 可以忍住严寒的逼迫;第三, 树木的寿命要比较长, 否则每隔几年就要重新进行绿化, 资金上不允许;第四, 树木的根要扎地比较深, 这样可以保持其稳定性;第五, 最好选用不会结果的树木, 否则树木结果, 果实落下来, 有可能会砸伤行人, 而且落到道路上影响行人和车辆的行驶;第六, 树木的病虫害要比较少, 否则道路上都是病虫, 不仅不卫生, 惹人厌烦, 而且城市的环境大受影响。
4 结论
综上所述, 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工作, 象征着一座城市经济的腾飞, 有利于展现一座城市的人文气息, 有利于宣扬一座城市发展的宗旨, 和谐、协调、理性, 有利于弘扬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将道路的绿化景观的营造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 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英]J·麦克卢斯基.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张仲一, 卢绍曾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吕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01:23-26.
[3]单虎.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1:47-51.
浅论城市道路设计 篇11
【关键词】道路;路面;设计
【Abstract】Urban road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city, i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urban traffic,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transport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and therefore the merits of an urban road desig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riving speed, transportation costs, traffic safety and comfort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sts. On the city's main thoroughfares in accordance with a combination of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road design to do some brief discussion.
【Key words】Roads;Pavement;Design
1. 道路工程设计
1.1 平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在平面设计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2)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4)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5)需分期施工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本设计根据该区域的规划并结合实际地形和交通情况,进行拟定道路中心线,相交道路的道口进行衔接和预留。
1.2 纵断面设计。
1.2.1 道路纵断面设计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爬坡能力,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应满足现行道路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2)保证道路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兼顾自行车及行人通行的舒适度。
(3)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两侧规划地块标高的衔接,以便于道路两侧土地开发利用。
(4)应满足城市排水、防洪、排涝要求,同时满足各种市政管线铺设的要求。(5)尽量减少土方,节省工程投资。
1.2.2 本设计纵断面按照规范中的标准,以及控制性规划标高和已建道路的衔接口现场实测标高进行纵断面拉坡设计。
1.3 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交通、道路、排水和绿化工程的综合体,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布置型式、各组成部分尺寸应按道路级别、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非机动车、机动车流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和设施、地上地下杆管线、绿化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另外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有发展余地。
本设计结合规划要求,采用四幅路型式,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50m。路幅如下:50m=2m人行道×2+3m非机动车道×2+4m绿化带×2+12m机动车道×2。机动车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
1.4 道路无障碍设计。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道路均进行无障碍设计,满足残疾人的使用要求。(1)沿线交口人行横道及道口处均设置无障碍斜坡道,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方便残疾人出行。(2)在人行道中央处设0.5m宽的盲道。由行进、提示盲道组成。(3)在行进盲道的起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原点形的提示盲道。
1.5 交叉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设计车速、设计交通量、流向等进行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线。在与主干道交口处采用压缩绿化带拓宽一个右转车道的方式,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2. 路基设计
2.1 一般路基处理。
挖方路基施工时,开挖至零填、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预留30cm厚的保护层。
填方高度大于30cm的路段,须分层压实。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可采用晾晒、换土、石灰处理等措施。
半填半挖路段,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时对挖方区路床超挖80cm并进行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双向土工格栅。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压实度,一般路段路基两侧加宽50cm的碾压宽度,待竣工前进行削坡,确保路基宽度为设计宽度。
2.2 沟塘地基处理。
在路基设计中,遇到一般浅沟塘时,对其进行筑坝、抽水和清淤。挖至原状土后,在沟塘底部填筑50cm的砂砾石,然后采用石灰土分层回填压实。回填每50c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压实度须达到相应的规范值。
2.3 膨胀土地基处理。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并往复变形的性质,对路基的破坏作用很大,且破坏不易修复。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必须解决此问题。本次根据实际作出如下处理:
(1)对于挖方和零填段,路面设计高程下1.5m范围内,以及人行道下40cm范围内,路基土返挖后掺6%石灰土改良分层填筑至路床顶。
(2)对于填方段,路基清表至膨胀土后,若距离路面设计高程不足1.5m,返挖至1.5m后掺6%石灰改良土分层填筑至路床顶;若距路面设计高程高于1.5m,原土质含水量超过30%时,先填筑30cm的级配碎石,再用6%石灰改良土分层填筑至路床顶。
3. 路面设计
路面是直接供车辆在其表面行驶的,应具备一定的使用要求。水泥砼路面具有以下优点: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较高的抗弯拉强度和抗磨耗能力。路面的水稳性,热稳性均较好,特别是它的强度能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提高,不存在沥青路面的“老化”现象。另外强度和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一般能使用20~40年。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路面色泽鲜明,能见度好,对夜间行车有利。
本项目路面设计荷载采用BZZ-100,根据计算,机动车道面层采用24cm水泥砼路面,弯拉强度标准值≥5MPa。36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30cm10%石灰土底基层。
3.1 接缝设计。
由于大气温度的变化,将产生温度应力,若应力超出容许范围,路面板即产生裂缝或被挤碎。使道路破坏,故而裂缝的设计也是水泥砼路面的一个重要方面。
3.1.1 横缝。
(1)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顶部锯切宽3~8mm、深1/5~1/4板厚的槽口,并灌塞填缝料。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三条缩缝设置传力杆,其他情况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
(2)设在横向缩缝处的施工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设在横向缩缝之间的横向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3.1.2 纵缝。
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上部锯切宽3~8mm、深30~40mm的槽口,并灌塞填缝料;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款3~8mm的槽口,槽口深度2/5板厚,并灌塞填缝料。纵缝在板厚中央处设置拉杆,拉杆采用HRB335级钢筋,拉杆中部10c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3.2 水泥砼路面面板加筋。
(1)水泥砼面板自由边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在面板边缘下部布置边缘钢筋。边缘钢筋布置在面板底面之上1/4板厚并不小于5cm处,采用2根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间距10cm,最外侧边缘钢筋距自由边5cm,边缘钢筋距横缝5cm。
(2)自由边的水泥砼面板板角以及锐角板板角宜布置角隅钢筋。角隅钢筋布置在水泥砼板顶面以下5cm处,距接缝或自由边10cm,采用2根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
3.3 抗滑构造施工。
抗滑性能是水泥砼路面行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路面抗滑设计是道路使用安全不断提高和设计方法不断完善的结果。砼摊铺完毕后,在砼表面泌水完毕30分钟内进行拉槽。拉槽深度应为3~5mm,槽深3mm,槽间距12~24mm。为减小行车的噪声,本次设计采用非等间距抗滑槽。根据施工后的使用情况来看,取得很好的效果。
4. 结语
市政道路设计是道路、排水、交通和绿化等工程的综合,而不是简单的几何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只有不断更新设计理念,采用高新技术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正常的交通秩序和居民的生活出行需求。进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及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
[2] 《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J D 40-2011) .
[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点研究 篇12
(1)市政道路设计的关联性。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众多专业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一般情况下,道路设计工作从初步方案到施工图等一系列程序要保持协调一致,城市道路关联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勘测、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明确分工,高度配合,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譬如,道路专业的内容包括对平、纵、横三个面和对路基、路面、桥梁等构造物进行全面综合设计,而交通专业主要表达交通标识、信号控制等。
(2)市政道路设计的综合性。众所周知,道路工程建设涉及领域多、技术难度高、施工周期长,施工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各个施工阶段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如同加工一件产品,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据相关城市道路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从规划到完成,工程前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相关管线等产权部门的共同参与,对项目的目标性进行研究。由于市政道路的综合性,要求工程从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立单位以及业主之间的参与与配合,才能够实现道路工程建设。
2市政道路系统中交叉口设计元素分析
交叉口是整个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对城市的发展、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城市交通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如:交叉口位置的选择、与既有道路的合理衔接、扩建道路基础设施、设置导流岛、渠化展宽段以增加车道等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而改善整个城市路网交通状况。目前,展宽段设计标准已经成体系,但由于各个城市道路存在较大差异,其空间布局和交通流有很大的可变性,展宽段车辆溢出已经成为交通拥堵现象的重要因素。
(1)平面线形设计。(1)渠化设计。渠化是通过导流岛与路面标线相结合的方式,以分隔或控制冲突的车流,使之进入一定的路线,从而满足平面交叉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既是通过渠化来减少冲突或疏散冲突,以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角度,从而促使车辆有序顺畅进行交叉口交通转换。通过渠化设计能够将不同速度的车辆进行优化,渠化交叉设计不仅能够节省了道路空间,提高道路交叉口的行车能力与行车安全。渠化交叉设计有时照搬教条,不进行具体交通组织分析,导致其结果事与愿违。因此,根据相关的路线设计规范规定,比如:合理设置渠化便于通行,规范车流和行人的运行轨迹;渠化交叉口节点进口道至少增加一条左转车道,有公交停靠需求时应设置专门公交站;交叉口进口道最小宽度按3m控制,出口道最小宽度按3.25m控制,可不设路缘带等其他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对有渠化条件的路口进行梳理和改造,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善交通,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2)交叉角设计。交叉口平面线形是进出口车道线形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若锐角交叉,驾驶员不易识别从进口道进入的车流,并且不利于大型车转弯通行,对于车辆和行人来说,增加了穿越交叉口的时间和距离,因此建议具备条件时交叉口道路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相交。进口道线形、地形特征以及周围用地的开发等实际条件有时会使90°交叉口难以实现。若交叉口角度不大于60°,建议重新规划设计交叉口。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第一,在交叉口前方提前调整道路线形,以增大交叉口交角;第二,若不具备调整条件,必须维持原先倾斜角度时,就要尽量消除由于几何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设置信号灯、警示标志标线等,以达到对交叉口的优化设计。(3)视距。视距是指从车道中心线上规定的视线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0.1m的物体顶点时,沿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是确保汽车在紧急情况下刹车时能看见停住的必要最短距离。它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三种。对于交叉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视距三角形。为了保证交叉口的视距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路上的视距状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及顺利通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不小于停车视距。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高出路面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另外就是要保证足够的识别视距,又称识别距离,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设施等,以便及时反应判断并采取措施。为保证以上视距要求,就要求在进行交叉口绿化、交通等专业规划设计及日常养护时,各类设施应为视距让道,为交通安全留出空隙。(4)转弯车道。拥有大交通量转弯车流的路口一般需要设置专用转弯车道。转弯车道除了提供排队车辆的排队区域外,还需要提供直行车道以外的区域供驾驶员在转弯之前先减速。如果交通量很大,则应考虑使用双转弯车道。但过多转弯车道的使用需要附加道路用地,增加穿越距离和行人暴露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人绿灯时间。
(2)纵断面线形设计。交叉口内的纵断面线形比路段的设计要复杂精细,因为这些线形要适应多方向的车辆和行人通过及转换。交叉口纵断面设计应将视距最大化,并有利于车辆制动停车,从而保证机动车的安全性和机动性、非机动车的骑行安全。坡度要尽量平缓,但也不能影响交叉口的排水功能,并应避免低洼点的出现。(1)进口道坡度。在坡度为3%的路面上,客车停车和加速与在平面上没什么显著差别,但是坡度大于3%时,将增加车辆停止的距离,降低车俩(特别是货车)的加速能力,一般应避免大于3%的坡度,且极限情况下不能超过6%。在坡度大的进口道上,在交叉口前方应设置缓和坡段,该区域就是“停储台”的作用,它减少了坡度的突然变化,给车辆提供了平缓的停车区域。(2)交叉坡度。对交叉道路横向坡度的处理要慎重考虑,因为交叉道路横向坡度以直角交汇,必须考虑到车辆行驶和行人步行的功能需求。主要道路的横向坡度需要优先考虑,主要道路横向坡度贯穿于交叉口,次要道路必须调整以适应主要道路。但是平整或翘曲交叉口内道路的纵断面线形和横向坡度,可避免一个或多个进口方向的斜面影响而带来的路面不平整。(3)横断面。道路横断面设计包括车道划分、中央分隔带、人行道、缘石、路拱、排水特征和路面厚度等。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设施也必须包含在交叉口横断面特征的设计中,城市区域交叉口还必须包括人行道和缘石坡道等内容。在行人导向区域,交叉口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设施带或路缘延伸,使进口道变窄。这样做可降低交叉口及附近的运行速度;其次,在横穿道路之前,给行人提供足够的空间排队;第三,减少行人横穿距离。
3 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推荐阅读:
城市道路景观分析研究07-23
城市道路景观06-23
城市道路景观要素05-12
优化城市道路设计06-06
城市道路设计分析06-11
城市生态道路设计09-18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10-04
城市道路改造设计11-02
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07-30
城市道路规划景观设计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