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区划调整

2024-10-02

乡镇区划调整(共6篇)

乡镇区划调整 篇1

一、引言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权力配置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实现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区划通过行政建制的设置,影响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与配置、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从而对城市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乡镇和街道(简称街乡镇)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单元。街乡镇行政区划是否合理,对城市管理效率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顺义区街乡镇行政区划设置为例,探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街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调整思路。

二、我国街乡镇行政区划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大城市内部和郊区,城乡界限日渐打破。从空间上看,城乡之间相互交错。在城市化较快的地区纷纷建起了街道办事处,实施城市管理体制;从人口上看,部分土地逐渐被征为国有,部分农民因拆迁而上楼,一部分人实现了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也有一部分人保留着村民的身份;从管理模式上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村不管居(民),街不管村(民)”。街乡镇行政区划问题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是大城市人口、空间、土地等不同要素的交织点。当前街乡镇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区划设置不合理、管理负担不均、跨区建设和属地管理矛盾、村居并存,城乡交叉管理等。这些问题在北京顺义区这样的大都市郊区表现较为典型。

(一)北京市顺义区行政区划设置现状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距市区30公里,北邻怀柔区、密云县,东界平谷区,南与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接壤,西南、西与昌平区、朝阳区隔温榆河为界,境域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19.89平方公里。顺义区目前形成了6个街道、7个地区办事处(镇加挂地区办事处牌子)和12个镇的行政区划格局。2015年底,常住人口为102.0万人。

(二)顺义区街乡镇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管理幅度不均。从面积、人口规模两项指标来看,顺义区存在管理幅度不均的问题。从面积看,胜利、光明两个街道管辖面积分别为2.93km2和4.11km2,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而地区办事处和乡镇普遍面积较大,如双丰街道29.46km2,杨镇地区96km2,人口密度较低,存在管理幅度不均的问题。

2.跨区建设与属地管理的矛盾突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属于跨区建设,开发建设主体在异地建设经营,管理权限不属于属地行政单元,造成属地管理主体无法管理的情况。例如:在石园街道,辖区内有部分道路和单位不在街道管理范围内。如:仁和商业大厦、石园南大街18号院3号楼(仁和商业大厦南侧楼)两栋楼属于仁和镇政府建设,所有商户均由仁和镇招商;通顺路6号(位于燕京桥东南侧,石园街道办事处北侧)金紫银酒店及周边门店(涉及生产经营单位43家)由仁和镇政府开发建设,周边门店由仁和镇政府开发建设。

3.功能区和行政区的管理冲突。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北京市设立了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等不同的经济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在性质上属于派出机构,享有不同的行政级别,在空间上嵌入到行政区之中,或者和行政区管理辖区相互交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的冲突。例如,在空港街道辖区内,多家处级单位并存。其中天竺房地产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天竺房地产)和原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原空港开发区)全部在街道辖区内,与天竺镇和后沙峪镇相互交叉并存,在管理土地、人口、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等方面存在重叠和交叉,导致职责不清、管理混乱、行政成本加大。

4.“村居并存”现象较多,城乡交叉管理问题突出。由于城市规模扩张,建设规模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村庄拆迁,回迁农民上楼,回迁小区数量增加很快。这些回迁小区既有商品房又有回迁房,且行政区划在街道范围比例大。回迁村民包括物业由村委会负责管理,有的因未建居委会,商品房居民由物业代管,有的甚至出现无人管理服务的状态,导致很多矛盾显现,问题突出。在仁和镇,因为“村居并存”,交叉管理,导致一些社会服务无主管、无主责,居民办事难的情况时有发生。仁和街道辖区回迁小区的村民和商品房居民不交物业费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回迁小区物业由村委会代管,物业收取率低。每年小区管理费用除开发单位担负部分费用外,村级要支付大量资金,来维持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给村财政支出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5.行政区划界线划定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有的街道和乡镇的区划界限被打破,造成界限模糊,无法辨认。在安全生产和城市管理上,划定的行政区域范围不清,出现工作职责无法界定现象。如:在首都机场地区,机场街道办事处因隶属于区朝阳区管辖,由于行政区域界线不清晰,造成范围不清、职责无法界定问题。2008年顺义街道设置调整后,划定的行政区划界线部分地段不易辨识。由于规划滞后、规划局部变更等原因,使界线的部分地段本应是条路但至今未贯通,造成街道的界线不易辨认。如石园街道的“仁石线”的临河村部分、空港街道的“空天线”天柱东路延长线部分。

三、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

(一)优化行政区划布局的需要

如前所述,我国大城市地区普遍存在街道乡镇面积过大、管理幅度不均衡、行政区划界限不清、属地管理不明确,空间布局凌乱等问题。以北京顺义区为例,从行政区划格局来看,顺义区仁和地区呈现“凹”字型,将旺泉街道、石园街道、胜利街道、光明街道包围,形成了西部和南部的狭长地带以及河东地区的边角地带。仁和地区的驻地还坐落在胜利街道范围内。首都机场又在天竺地区的包围下,形成朝阳区的“飞地”和“斑块”。从管理幅度来看,也存在幅度大小不一,街道办事处面积过小的问题。旺泉街道总面积,大于胜利街道和光明街道的总合。

行政区划作为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它是城市空间划分和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设施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调整街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有利于优化行政区划布局,合理划分城市管理单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要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在区划界限清晰的情况下,逐步实现乡镇向街道转变,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均等化配置。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是适应城市化建设,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条件。

(三)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精确、细致、严格、明晰”的原则,以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思路,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城市管理对象、规范城市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2]。明确行政区划界限,精确划分管理单元,是推进丰台区网格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四、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行政区划的调整,涉及到行政单元的空间划分、辖区变动,由此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因此,行政区划调整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遵循一定的思路。

(一)顺义行政区化调整的基本原则

1.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统一。行政区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行政区一旦划定,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应发生频繁的变动。但是,行政区划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密切关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行政区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因此,行政区划的调整应该兼顾历史和现实,保持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2.管理幅度适中。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与管理幅度相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层次,亦称组织参差,是指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层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层次中间的级数,管理幅度过大和过小都会对行政管理效率产生影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管理幅度也应与之适应。

管理幅度适中是指每个乡镇街道的管理面积与人口规模适当。行政区划应该坚持管理幅度适中原则,以优化配置辖区内部资源,使行政管理效率达到最佳。

有效率的行政管理必须与区域人口、面积相适应,管理幅度过载或宽松都意味着行政资源配置失衡。具体来说,面积幅度大意味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往往鞭长莫及,从而出现管理空缺、监督力度不够、政策反馈速度慢等问题。人口管理幅度过大最直接的影响是集聚的负外部性,污染、治安、噪音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致使管理部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效率低下。管理幅度过小,造成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的浪费。适度调整行政区区划,进行必要的整合,适当调整乡镇街道办事处数量,是均衡行政区管理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3.尽量保持基层行政区划完整性。属地管理,以界行政,依法行政是行政区划管理的基本原则。保持基层行政区划完整性,是指在进行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调整时尽量保持转变前的村与转变后的社区相对应,尽量不将一个行政村划入二个或多个街道。行政区的完整性是完善基层组织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前提,也是坚持属地管理,以界行政,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同时,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利益矛盾与冲突。社区是城市或城镇最基本的地域管理单元,是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联系的地域性质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化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社区化的管理会使城市化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该在保障城市化推进的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坚持社区完整性原则。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民变为居民的同时,农村这种基层组织也会随之转为社区这种管理机构,而社区的完整性指的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以完整的行政村为转变对象即尽量的将一个村的居民转为同一个社区。

4.区域界线易于辨识与管理。区域界线易于辨识与管理是指行政区域界线一定要依据可清晰辨认的标志物。行政区划一般要以道路、铁路、河道等永久性显著地物作为参照物。坚持区划界线易于辨识与管理原则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明确划分并具体落实边界地区的管理职责,避免基层管理的扯皮、互推责任而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

5.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前瞻性是指,街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要和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可操作性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不能超越现有的行政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社会管理现实条件,能够依法有序的推进,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街乡镇行政区化调整的基本思路

围绕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区划设置调整为前提,以空间优化为抓手,以体制创新为支撑,以管理幅度为尺度,以加强城市管理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优化行政区划空间格局,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限,分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划分街乡镇大小,明确属地管理范围,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佰瑞,行政区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河北学刊,2015年第11期.

[2]威海市建设委员会,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14/07/349035_292724010.shtml.

乡镇区划调整 篇2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一直以来是个广为关注热门话题。最近关于行政层级制度改革的各种声音也是不绝于耳。我们认为,行政区划改革将是必然的趋势。而乡镇一级的改革首当其冲,而又以其复杂性成为这场改革的难点。事实上,各地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调整一直以来处于不断调整之中。那么,这种调整对这场改革又有什么启示呢?为此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和田间地头访谈实地察看等方法,深入进行调查摸底,初步摸清了杨家沟镇磙家沟村的发展现状,村在的问题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基本理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磙家沟村位于米脂县杨家沟镇距政府约3公里,属山地地形,是杨家沟镇的东大门,全村耕地面积527亩,林地面积1037亩,水果林面积65亩。

该村辖有8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总户数522户,总人口1778人,劳动力998人,低保人员17名。

全村现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初中以上文化党员19人。

该村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700万元,村集体经济26000元人均收入3536元。该村目前村情稳定,民心向上,不存在其他的不安全因素,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创安级别为安全村。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磙家沟村系米脂县“先锋工程”创建村,村党支部书记为米脂县富民支部书记。村倆委班子健全成员共9名。村倆委班子制度较完善,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一系练制度在重大问题上能进行集中讨论。村倆委班子较为团结,干部作风正派,有一定事业心,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意思,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多数群众感到满意。

三经济发展状况

该村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效益农业初具规模,全村大鹏蔬菜基地76亩,村名的主要来源以外出打工为主,每家平均1—2人外出。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年收入2万多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是农民“小农意识”的思想比较重,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保守。二是党支部在下力气引导规范,开拓群众视野的工作方面存在着不足。

2居住环境欠佳。由于垃圾乱堆乱放,卫生环境差,下水道不通等问题,造成村民居住环境欠佳。一是村民自身环境意识淡薄。二是村里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缺乏资金。3文体活动单调。村里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馆,老百姓平时最大的娱乐就是打扑克,搓麻将,看电视。

4贫困人口不少。全村特困难人口不少,但目前只有其中的17人享受低保。17人中五保户有3人。

五具有的基本优势

在清醒的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该村具有发展的优势。一是有一个干事创业,健全团结的村倆委班子,有一支务实为民的党员班子。二是由丰富的农保田地资源,土地肥沃,具有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巨大潜力。

今后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村倆委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培训。计划组织村干部和村里有经济头脑的能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参观学习。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帮助村倆委查找问题,完善领导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和财务公开和村物管理等各项制度。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党章要求,帮助村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动员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同时对贫困户进行帮带。

二、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1、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大鹏蔬菜产业。争取合理调整地块实行蔬菜连片规模种植,筹建一个高标准、规范化的蔬菜大棚基地。

2、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适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为村民传授有关种植业、林果业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实施科技扶贫,提高现有劳动者的致富能力。争取给村里配备一台电脑并负责技术培训,为村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在全村开展创建文明农户活动,举办科普知识展览,逐步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科技素质。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认真排查热点难点问题,把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3、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对付困难户、贫穷户、特困党员进行慰问,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4、帮助村里落实坏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美化。

广州行政区划调整民意调查 篇3

分析:有接近一半的网民对广州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感到喜忧参半,接近三成的网民表示支持,而且无人投反对票。说明广州本次区划调整还是得到了大部分网民的认可。

2.您认为增城、从化“撤市设区”后最大的好处是( )

分析:增城、从化撤市设区后,对加快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了较多网民的认同。另外,不少网民认为,加速人口城市化和扩大城市面积,也是这次区划调整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好处。

3.您认为原萝岗区和黄埔区合并后最大的好处 是( )

分析:萝岗区和黄埔区合并后,可以将两地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化产业布局。同时,也对延伸当地的城市服务功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如果您是增城、从化的居民,对于本次区划调整, 您最关注以下哪个方面( )

分析:调查显示,网民们最关心的无疑还是当地的交通设施建设。当地的地铁以及公交建设能否真正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另外房价的走势也是网民们的聚焦点。

5.作为广州市民,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对于您的工作、 生活影响如何( )

分析:调查显示,本次行政区划调整短期内对受访者的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当地的交通建设还没有完善,相关政策也尚未出台。

6.您认为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当地的房价影响如何( )

分析:超过七成的网民认为本次区划调整后,增城、从化、黄埔当地的房价会有一定上涨,这也和目前的房价走势基本吻合。不过只有小部分人认为房价会大幅上涨。

7.如果您是一个企业家,对于本次区划调整,您最 关心当地( )

分析:接近四成的受访者最关心的是产业布局调整, 因此影响到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其次,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企业界人士看重的因素。

8.如果您是在广州中心城区的居民,您会否因为本次调整而考虑未来去增城、从化、黄埔工作和生活( )

分析:有45.9%的人表示自己会看情况再考虑未来是否会去增城、从化、黄埔等地工作和生活。这表明大部分人还是对此持观望态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逐步完善,相信当地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9.您认为本次区划调整推动广州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 ( )

分析:有44.26%的网民认为缩小城乡差距是本次区划调整推动广州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也有接近三成的网民认为激活产业发展空间是最重要的因素。

10.您对区划调整后的广州经济发展前景的态度 是( )

分析:调查显示,接近七成的受访者对本次区划调整后的广州经济发展前景感到比较乐观。这表明绝大部分受访者还是对大广州的未来充满信心。

乡镇区划调整 篇4

为确保乡镇区划调整期间及改革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有序运行,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相关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整治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中影响便民服务有关问题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理顺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打造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队伍素质优良、工作优质高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就近能办、少跑快办工作目标。

二、整治内容

针对个别乡镇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的问题,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开展自查,自查中发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思想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驰等问题。对作风纪律建设重视不够,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负责中心日常管理的副主任不尽心尽力,怕得罪人;考勤不严,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缺岗、溜岗现象突出;

工作人员到位不到岗、在岗不在状态,上班时间玩手机、聊天等作风散漫问题。

(二)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持续整治消极现象,回避矛盾,推卸责任,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形象不好,对群众咨询申请不搭理、不解释、不回复,审核申办资料不仔细、不专业,让群众补充资料不一次性告知、告知不详实,造成群众多头跑等问题。

(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重点整治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推诿,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职责,随意延长办结时间,办事效率低下;简单程序复杂化,不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让办事群众反复跑等的问题。

三、工作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x年x月x日前)。组织学习《开江县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面、负面清单》等文件精神,开展专题讨论,要求各乡镇剖析窗口服务存在的问题,对照问题边学边改。

(二)自查整治阶段(201x年x月xx日至xx月x日)。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针对当前影响服务群众的问题隐患,分析根源,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制定可行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做到边查边改。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9年11月1日—2020年6月20日)。针对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中影响便民服务有关问题,分析

原因、查漏补缺、完善措施,把问题专项整治和建章立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将专项整治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巩固整治成效。

四、主要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整治纪律。持续开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作风整顿,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开展政务服务系统专项整治,杜绝“生冷硬推”,加强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督导力度,坚决整治不正之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体质高效的服务。(责任领导:黄海勇,责任股室:督查股,持续性)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集中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一支稳定的服务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打造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工作。(责任领导:黄海勇,责任股室:督查股,持续性)

(三)规范事项办理,提高办事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大力推行“三集中、三到位”,严格按照“只进一扇门”要求,乡镇辖区所属部门除因场地和保密原因暂时不能进驻外,所有事项均应进驻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办理。严格落实《群众办事不出乡镇》,推动“全县通办”、“就近能办”,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确保基层权力交基层。(责任领导:文华成,责任股室:行权股,完成时限:持续性)

五、工作要求

(一)配强工作队伍。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不定期深入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现场检查指导,坚持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兼任,副主任负责便民中心统筹协调、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工作。并抽调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优的干部到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窗口工作,切实做好窗口人员的后勤保障,确保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二)规范岗位设置。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国土城建、劳动保障、农牧、水利、林业、人口计生、残疾、综治信访、退役军人事务等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集中办理(代办),并坚持“人岗相适、工作需要、统筹安排、便民利民”原则,确定专人在岗位上负责相关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健全ab岗制度,做到人员不断档。

(三)优化办事流程。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采取印制《办事指南》、制作公开栏等形式,公开所有服务项目的名称、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方便群众知晓,接受群众监督。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政务公开、投诉举报等制度,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强同步录入。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要建立统一的办件录入制度,落实人员及时按要求将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

受理代办的服务事项、申请人姓名及电话、受理、办理及反馈情况等如实通过《服务台账》登记并录入一体化平台。

(五)完善办公设施。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要规范制作办事指南、窗口吊牌、工作吊牌,各项制度必须上墙,大厅休息区应设有方便群众的座椅、饮水机设备等便民设施。

(六)严格工作纪律。淙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要建立完善内部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作息时间,所有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坚持逢场日全部到岗上班,上班期间,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在岗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班考勤制度,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乡镇区划调整 篇5

一、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在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行政区为界而展开的。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变更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必然受到行政区内行政机关的各种行政权力、发展战略和政策等影响。行政区划作为国家划分和配置地方各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从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动,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资源开发、工业布局、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战略选择和规划制定,成为促进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当行政区划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时,就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否则,就会产生所谓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即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现象将导致行政分割的矛盾很大,进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实现一盘棋式的共同发展。

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行政建制的撤设、行政区的规模等级、行政区范围的合理性及行政中心的设置等影响着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与配置、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纵向权力结构确定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集权或分权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能力,影响着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政府产业、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政策,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意图,体现政府基本政策倾向,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并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干预,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很强的导向乃至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地方政府为履行政府职能,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计划、组织、管理、调控区域经济的具体政府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区域经济活动,作用于区域资源配置,对区域优势发挥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突出、独特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在中央与地方分权体制下,受制于施政范围限制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地方政府,在对涉及到跨行政区,涉及区际利益关系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处理上,能否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采取相互合作、因势利导的理性行为方式,将会对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成长、发育、发展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此外,行政区划等级不同,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中地位不同,不同层次的地方政府的职能大小,对区域经济发挥的影响程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长株潭地区现行行政区划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 300万,经济总量2 818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发展目标被定为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经济虽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但大量事实表明,长株潭区域经济仍然在按行政区经济规律运行。行政区经济界限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对长株潭区域经济的横向联系产生着刚性制约。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跨区域的需求就越来越多,而长株潭地区的行政区划却越来越无法满足其需求。

1. 现有的市管县体制与生产力布局的变化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相适应,妨碍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而现行市管县体制却越来越成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市管县体制是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诸多方面都有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市与县经济差距的缩小,该体制下的市县矛盾、区县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市视县为附属行政单位,要求县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了这两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发展冲突,使市管县演变成为市压县或市刮县。在市管县体制背景下,市的发展偏向于中心城市而轻视所管辖的县(市),不仅没有带动县(市)经济发展,反而使其发展受到压抑。例如,株洲市所辖南部的茶陵县、炎陵县距离株洲市实在太远,不仅没有带动其发展,推动城乡耦合,反而要为其中心城市株洲发展提供资源,限制了自身发展。

2. 城镇型政区数量小,规模不大,集聚辐射功能较弱,影响区域经济的资源整合

城镇型政区是一个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技及文化活动的最基本单元。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型行政区划建制在整个行政区划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城镇型行政区划空间的不足正严重制约着城镇化的进程,这就迫切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对政区设置做出适当的调整。城镇作为经济的中心,集聚了比较高的能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四周放射其能量,这也是由城镇经济活动的本质决定的:城镇发展必须以周边外围地区为腹地,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市场;周边外围地区需要借助城镇核心区的经济辐射,带动和影响当地产业的发展,实现与城镇对接,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株潭城镇体系受自然、历史、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在职能结构、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1)城镇型政区数量偏小,规模不大。长株潭地区现有大城市仅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个,且三市市区人口、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对区域城镇的影响是以“极化效应”为主,辐射和带动力不强。长株潭地区现设乡镇数量为293个,远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2)市辖区结构不甚合理,特别是新区(郊区)和县城偏小。市中心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造成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等一系列问题;而新区(郊区)和县城发展缓慢,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规模,尤其缺少中等城镇这一重要环节作为地域辐射中心,城镇体系尚待完善。(3)各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较弱,各城镇职能结构趋同,城镇之间的联系松散,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较差,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较弱,市域内各城镇职能雷同,外向型经济不发达,缺少互补性。(4)城镇化水平低,地域差异较大。株洲所辖四县一市中除株洲县城镇化水平较高外,炎陵、茶陵、醴陵和攸县的城镇化水平都很低。全市城镇密度和城镇化水平在地域分布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靠近市中心区的城镇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边缘地带。(5)有些市辖区范围狭小,管理幅度较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中心城市城区的发展空间基本饱和,人口过密的状况逐渐严重,经济建设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缺乏布局空间,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导致长株潭地区行政分割现象比较突出,生产要素很难在区内自由流动、配置和整合,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

3. 乡镇行政区划不合理,行政管理成本大,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长株潭地区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规模虽小,可公务员动辄上百人,可谓“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成为行政重负。这样的状况不便于管理,而且机构繁多,严重影响了办事的效率,对经济发展也很不利。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长株潭地区共有乡镇数量293个,乡镇平均人口数量约为16 587人。一方面,这样的基层行政建制规模在现今“行政区经济”作用下,受到了行政区划体制的限制,农村生产要素难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配置,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时,往往各搞一套,无法统筹规划、集中建设,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不利于农村城镇化的推进,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的班子委员会一个也不能少,导致官民比例偏高,造成基层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

三、长株潭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建议

为了适应长株潭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必须在遵循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一般规律与原则的前提下,结合长株潭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长株潭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措施。

1. 逐步取消市管县体制,实施省直辖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区域特点和区划结构,对我国行政区划层次与管理幅度有科学的认识,应该以逐步取消市管县体制作为突破口,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出于实际考虑,长株潭城市群实施省直辖县的具体步骤为:首先,认真总结并推广浙江和湖北等地“扩权强县”、“留利农村”的经验,结合行政审批制度、从扩大县财权、事权、人事权入手,逐步弱化地级市干预县级政府公共事务的行政能力。其次,认真总结海南省“小政府,大社会”以及省直辖县市和设置重庆直辖市的经验,并根据自然地形与周围省级政区调整,逐步形成省———县———乡三级制。最后,根据宪法规定,长株潭地区的12个县(市)除长沙县、望城县、株洲县、醴陵市、湘潭县、湘乡市外的6个县(市)归湖南省管,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不辖县(市)。

2. 调整不合理的城镇型政区设置及其布局,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株潭地区的城镇型政区设置及其布局,应当逐步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性城镇布局,以三纵两横(即一主两次两辅)的“冉”字型结构支撑起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空间。长株潭地区城镇将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组群———区域中心城市组群———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级结构。根据这个设想,特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根据自身特点,以区域资源开发最优化为前提,依据地域分工原则,积极扶持主城区(含新区、镇)的发展,培育小城镇,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逐步由“点”开发向“轴”开发过渡,最终向网络化推进,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最终达到区域均衡发展,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优势产业群和城市群,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支撑点和依托地。(2)以市域主城区(含新区)为核心,以县城(含县级市)为次级中心,以市域城镇为片区乡镇地区中心,形成主城区(含新区)———县城(含县级市———建制镇三级结构,带动广大乡镇,加速城乡一体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在实行省直辖县、县脱离地级市管辖之后,必须预留中心城市发展空间,适当扩大市辖区范围,调整原有市辖区格局,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人居环境建设等对空间的需求,吸纳更多的外部要素,增强城市发展的能量;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优化内部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中心城市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3. 合理扩大乡镇规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乡镇撤并,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由于科技的进步、交通通讯的发达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行政区域的管辖幅度可以增大一些,管辖下一级行政区的数量可以增加一些,管理机构则可以精简一些。“撤并乡镇”有利于精简机构,减少乡镇行政人员和财政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乡镇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小城镇体系,促进小城镇建设,从而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尽可能地减轻国家负担并让农民富裕起来。设立乡镇的标准应较1984年民政部的设镇标准有所改变,具体来说合并后的乡镇总人口应在5—8万为宜,面积应在100平方公里以上。长株潭地区乡镇调整完全能够达到该标准或者适当超过该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乡镇的历史沿革和当地居民多年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不能搞一刀切。乡镇撤并以后,要严肃编制管理,按一类乡镇39名、二类乡镇37名、三类乡镇32名定编,实行“一人一编一卡”,同时为了增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减少社会动荡,应采取相关措施,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

摘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分析长株潭地区现行行政区划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使行政区划更好地适应长株潭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长株潭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行政区划调整

参考文献

[1]常黎.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河南省案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侯景新,肖金成.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李金龙,张素敏.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J].桂海论丛.2007,(11).

乡镇区划调整 篇6

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各功能区一般是以不同的行政区划作为发展边界, 行政区划的调整是一个影响城市发展的基础因素。

作为政府主导发展的典型模式, 中国的行政区划调整, 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 对各要素资源重新分配的手段, 其中, 政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也日益频繁。当城市发展达到一定程度, 空间边界、行政级别等要素往往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成为推进发展的必然手段, 而此过程中, 对城市格局、生态、产业等功能的梳理与优化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行政区划调整的概况研究

行政区划的调整, 是指政府对行政管理区的相关内容进行的调整, 包括政府驻地调整、行政级别调整、行政区域调整、建立与撤销行政区等。其中, “撤县设区”、行政范围的重新划定是两种比较常见的调整手段之一。“撤县设区”是指撤销市所属的县或县级市, 设立由市直辖的区级行政单位。行政范围的重新划定主要的表现形式现为合并部分行政区域, 靠近城市核心区的原县、区, 向原发展条件较好的行政区合并, 或拆分部分县行政区域, 临近核心区的部分向发展条件较好的行政区合并, 其他区域单独成立区级行政区域。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发展空间迅速外延的情况下, “撤县设区”和行政范围的重新划定已成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的主要手段。

行政区划调整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 打破了原有的城市发展节奏与空间边界, 对城市形态、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等产生根本而直接的影响,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法定规划等均需重新修定, 修定如果发生偏差, 极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与发展的混乱。

2、秦皇岛行政区划调整概况

2015年8月22日, 秦皇岛市召开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 会议宣读了国务院关于秦皇岛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撤销秦皇岛市抚宁县, 设立秦皇岛市抚宁区;将原抚宁县的石门寨镇、驻操营镇、杜庄镇划归秦皇岛市海港区管辖;将原抚宁县的牛头崖镇划归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管辖。

本次行政区划调产生了两个核心的结果, 一是抚宁县“撤县设区”, 抚宁所管辖的行政范围大大减少。二是原有的石门寨镇、驻操营镇、杜庄镇三镇并入海港区, 作为秦皇岛中心城区核心区的海港区的行政范围极大扩展, 原海港区范围由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 总人口59万人 (2014年统计数据, 不含开发区) 。扩展为总面积719.9平方公里, 总人口654385人。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优化秦皇岛城市空间格局,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升中心城区统筹能力, 有利于城市发展与转型。

3、秦皇岛原行政区划问题探讨

秦皇岛是典型的组团式城市, 由北向南有着鲜明的山、城、海的层级, 随着原有抚宁县的三个镇并入海港区 (海港区为秦皇岛中心城区的核心区) 。城市发展空间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但原有3个镇区的发展规划, 是作为城市远郊区域制定的, 并未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做出考虑。按原有的各功能区的发展诉求, 秦皇岛京沈高速以北地区, 人口与建设用地数量将成倍增加, 并且“大北部”等生态廊道将消失殆尽, 秦皇岛原有的组团式结构将发生变化。最终建设用地、人口、产业、环境等均出现问题

4、行政区划调整对原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再提速, 河北积极承接首都产业转移, 是中央对河北在京津冀产业分工中的主要定位。河北定位承接并非空谈。而秦皇岛的旅游特色, 是河北区别与京津的优质资源之一。

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 一般会涉及到生态、土地等要素的重新分配, 以秦皇岛为例, 行政区划调整, 需要着重解决城市空间组团格局、功能区产业定位两方面内容。

1) 大生态组团城市格局的建立

石门寨镇、驻操营镇、杜庄镇等功能区并入城市核心区后, 从城市格局上, 应保持组团布局形态, 划定空间生长边界, 避免组团无限生长。

同时注重组团间的生态廊道的保持, 特别是保留杜庄与海港区之间的“大北部”生态廊道功能, 减少廊道内城市建设行为, 维护秦皇岛现有城市结构, 大北部现状高压走廊两侧保证足够的空间承担起城市生态和安全廊道的功能。原有“大北部”内的城市建设行为, 可向杜庄转移, 与工业区统筹发展。保留现状石门寨、驻曹营等区域的环境优势, 避免过多的城市与产业开发, 将建设向杜庄、海港区北部等区域聚集。

2) 精准的产业定位与合理适度用地支撑

基于行政区划的调整, 优化各组团的旅游、工业等产业内容, 形成市域层面红、绿两条发展带, 避免产业区的盲目建设, 将大北部、驻曹营、石门寨等区域的产业功能向杜庄聚集, 形成“中心生活区-圆明山-石门寨-驻曹营”的山区旅游发展绿带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庄工业区”产业发展带两条并行的发展脉络。各功能组团形成产业互补, 北部生态旅游组团:包括驻曹营、石门寨、圆明山及杜庄北侧山体区域。主要承担生态功能。西侧杜庄工业组团:杜庄城市建设区域, 主要承担产业功能。南侧居住商业组团:承担主要城市功能。

5、未来展望

上一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下一篇:计算准确性和快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