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2024-10-04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共8篇)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篇1

科左后旗

关于区划地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市局各位领导:

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在旗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和谐稳定、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平安边界创建目标,为巩固勘界成果,确保与周边旗县区边界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和安定团结,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我旗及时开展各项工作,基本达到“档案规范、界线明确、界桩无损、责任落实、区域稳定、社会和谐”的建设目标。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完成科左后旗地名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边界线管理工作。

一是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通辽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的通知》(通民发

[2009]16号和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0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综治办[2007]20号)精神,为推动我旗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对“后科线”、“后左线”、“后库线”、“后奈线”、“后开线”等毗邻沿边界的旗县区,主动搞好沟通,通过互访的方式,成立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共同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实施方案,并相互 1

签订共创平安边界协议书,圆满完成了市局交给的创建平安边界工作各项任务。二是按照自治区、市里要求,2010年协同毗邻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对省界“蒙辽线”296公里的边界线进行第二轮实地联合检查,对3颗界桩进行了刷漆、描红、拍照,并签订了平安边界线协议书,并完成了“蒙辽线”联检的各种材料的整理、归档、交换和上报工作,如期完成了联检任务。三是加强界线管理工作资料的存管。对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界线标志记录、备案材料、照片、登记表以及其它与区划工作有关的材料,严格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做到资料齐全,查阅方便,制度完善。

二、地名规划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的软环境,提高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科尔沁左翼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年长期规划》,在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2010年组织开展了旗驻地甘旗卡镇的地名总体规划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此次地名规划,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根据我旗实际情况,遵循“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突出特点,含义健康,内涵优美,规范有序,好找好记”的总原则,突出甘旗卡镇整体形象特点,编制了《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名总体规划》。对甘旗卡镇10条已建成街路和44条规划街路进行了整体规划命名,共规划命名街路54条。地名规划文本及有

2关地名表册和地名规划图已装订成册,上报,完成了旗驻地甘旗卡镇地名总体规划工作。

三、区划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各级界线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虽然界线很清楚,但时有发生边界纠纷,发生纠纷后我们不拖不推,立即组织区划办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并在最快的时间解决纠纷问题,确保沿边界地区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和安定团结,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我们解决边界纠纷旗县界1处,旗内苏木镇界6处。今年结合全市旗县界联检工作,进一步巩固周边地区的勘界成果。二是按照上级要求,多方搜集资料更新了《科尔沁左翼后旗行政区划简册》。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先进旗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加强边界线管理和地名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向先进旗县学习,争取把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O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篇2

1“十二五”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新机遇

1.1 发展观的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全国从上到下各地区各部门都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改变了以往粗放、落后的发展观念,树立以资源调查为依据的科学决策理念,使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2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

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 100美元,初步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具备了进一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强农惠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发展的方法手段将更加科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将持续优化[2]。

1.3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由分散式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已不是简单的再生产,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农业已由产品竞争进入到产业链竞争,需要有创新的发展模式。农业与工业、商业结合,从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1.4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资源配置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农业区划工作和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转变过去单纯依靠农业自然资源和地貌特征进行分区,区划的领域在纵向和横向上不断拓展,研究进一步细化,不仅要考虑农业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区划工作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更加密切,在综合区划的基础上,开展产业、产品和国土功能区划,区划的指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

1.5 建设重点的转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探索不同区域新农村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应具备基本条件和建设重点,推进速度及如何分类指导;二是科学编制新农村发展规划。发挥资源区划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针对不同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农业生产条件、生产力布局状况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因地制宜地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提出具体改造和整治方案。组织和举办规划编制培训班;三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研究工业反哺农业,发挥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作用,工业装备农业、改善生产条件。研究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农村科技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耕地资源保护、中低产田改造以及节水农业发展的配套技术及相关政策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发展机制研究。

1.6 发展理念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大力提倡人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观,转变过去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采用绿色GDP评价经济发展,促使循环农业兴起。农业已成为与资源环境最密切的产业,区划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积极探索不同区域建立循环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研究和组织实施节地、节材、节水、节能和节种、节药、节肥、节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建设循环农业研究示范区。

1.7 区划工作技术手段的转变

“3S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技术方法。农业资源区划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数据深层次挖掘、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区划指标确定、划区以及成果表示的过程。作为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和分析技术的3S,其应用可贯穿于农业资源区划的整个过程,表现出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技术支撑能力增强,进一步细化、精确化和现代化。

这些转变,使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领域更宽、研究更深入、任务更繁重。有些工作从表面看,虽然超出了区划工作的范畴,但从区划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区划发展深层次上看,又都是区划工作和区划研究所离不开的。区划工作与具体部门工作的界限越来越交叉,这也是区划学理论和学科发展所决定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关键要发挥好区划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

2“十二五”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伴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区域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掀起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农业的热潮。要求资源优化配置,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资源与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生产布局、经济结构优化,人与环境和谐,经济增长,社会富裕。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2.1 建立区划工作业务化运行机制

业务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长期平稳发展,工作任务进一步具体化、专业化、明确化,有利于区划系统的管理、区划队伍和人才建设;有利于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职能发挥;有利于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宏观决策服务。

2.1.1 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业务化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省、县(市)2级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网,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耕地、草地、林地和水面进行定位、定时系统化监测管理,如耕地面积、土壤性状、面源污染状况、作物布局、长势、病虫害、干旱及洪涝灾害、粮食产量进行监测、预测和信息管理,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发布科学准确信息。作为日常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

2.1.2 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机制建设。

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是农业方面一个庞大、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农、林、牧、水、气象、土地等各项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信息资料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资料。该项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合作,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这项工作为农业区划、编制各类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重要支撑。该系统建设是农业资源区划的基础性工作,属公益型非营利性质的,对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需要国家财政支持。

2.2 面向生产实际的服务机制建设

农业资源区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性学科,要确保区划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搞好一个贴近两个面向,一个贴近是指紧紧贴近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热点及难点问题,两个面向是指面向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面向政府决策层。2013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提出发展战略和规划,探索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新农村建设布局、规模、村落形态、民居与生态环境,依据不同区域自然状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条件,提出新农村建设方向、模式和实施措施。按区域差异性分区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有序、高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就是与政府日常工作、企业和广大农民相结合。

2.3 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区划工作的长期课题

区域经济发展是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只有结构优化,才能使功能增强,经济增效。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经济由无序化向有序化发展。区划部门正是依据国际、国内2个市场和2种资源,充分发挥区域经济、资源和技术优势,合理调配生产力布局,使资源由效益低的部门或区域向效益高的部门或区域流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2.4 开拓创新,建立区划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开拓创新是区划工作的动力和生命力所在。研究手段创新,积极将电子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区划研究和工作中,定性与定量化研究相结合,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工作思路创新,立意要高,跳出农业谈区划,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资源禀赋分区划片,充分考虑国际、国内2个市场和区域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影响因素和农业多功能问题。研究领域创新,在资源调查、区划、规划的基础上扩大到整个国土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当前,重要的是加强综合研究,综合的本身就是创新,加强区划成果的应用和示范区建设,搞好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技术集成应用。

3 确立发展思路,开创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区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该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农业综合研究,切实发挥区划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作用,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积极开展农业遥感技术研究,推动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估产、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等业务化运行;加强农业功能区划的研究,科学把握农业多功能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发展变化趋势,客观区划与优化配置农业自然及社会资源,明确不同区域农业的主导功能和发展方向,发挥吉林省农业资源优势,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4];深入开展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推动吉林省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5];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和专题联合攻关,为粮食生产和高效农业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农业现代化研究会这个平台,搞好学术交流,强化区划工作功能,扩大区划工作影响。

3.1 区划工作三大支柱体系的职能作用,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农业综合研究在基础性、综合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上取得了更大成效。省政府宏观决策服务和在社科领域研究都取得了明显突破。近2年,为了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向政府部门提出的调研报告和建议得到省委书记和省农委主任的批示和采纳;二是吉林省农业遥感中心工作进入业务化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位一体”的科研业务框架,为区划所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更宽阔的道路。

3.2 科研水平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近2年,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不动摇。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贴近生产、贴近“三农”,承担课题档次不断提高,成果份量进一步加重。完成农业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重点课题。仅2011年就有5项课题获奖,其中4项获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1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优秀成果奖。

3.3 遥感业务化服务步入正轨,运行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遥感中心定期做出农情分析,将结果上报给省政府和省农委,为各级领导提供了适时、准确的农情信息,给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二是进行了遥感估产,得到了省政府、省农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三是积极做好吉林省农业遥感监测工作,争取为将来全国区域农业遥感工作提供服务。

4 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措施

(1)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和工作任务,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要有超前性,还要使区划工作与省委省政府和省农委当前热点工作相结合,为领导宏观决策搞好服务。

(2)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是提升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水平的不竭动力。

(3)抓好稳定、构建和谐是促进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以人为本,关心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充分发挥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学习,更新业务知识,是培养农业资源区划综合研究人才的必然要求。

(5)加强农业资源区划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留住人才和重用、提拔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与各省(市)农业区划部门及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推动农业资源区划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6):1-2.

[2]刘北桦.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科学谋划“十二五”及2011年农业资源与区划工作[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1-7.

[3]梁自力.运用3S技术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的思路[J].大众科技,2011(8):154-157.

[4]晏明,张磊,盛国志.吉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36-41.

新西兰海底地名管理工作初探 篇3

摘要:作为开展海底地名工作相对较晚的国家,新西兰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缔结多边协议等一系列措施,为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等确立了原则和工作程序,确保海底地名工作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体现本国特色。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新西兰海底地名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新西兰,海底地名,标准,协议,提案,程序

中图分类号:K901;P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1-0019-05

Abstract:As a relative late comer to the area of undersea feature names, New Zealand developed standards and signed protocols with relevant parties, and established rules and process for the naming work of undersea feature. These help undersea feature names of New Zealand conform to common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with national features.

Keywords:New Zealand,undersea feature names,standards,protocols,proposal,process

引言

海底地理实体是海面以下的地球表面可识别的部分。海底地名管理是海洋测绘与地名工作相结合的交叉领域,是随着海底探测技术的进步和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新兴事业。新西兰作为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其在海底地名管理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了解、研究。新西兰开展地名工作相对较晚,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缔结多边协议等一系列措施,为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等确立了原则和工作程序。

一机构与涉及海域

新西兰负责海底地名工作的部门是新西兰地理委员会(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简称NZGB)。该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通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是新西兰地名工作的主管机构。新西兰科学家很早就参与了国际海底地名研究工作——据笔者所知,新西兰海洋研究所(New Zealand Oceangraphic Institute,简称NZOI)等部门出版的海图中,就命名了很多海底地名,如巴勒尼海山群[Balleny Seamounts。65°40′S,161°45′E。1995年5月,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 of Undersea Feature Names,简称SCUFN)根据新西兰海洋研究所海图的标注将这一地名收入国际海底地名词典]、邦蒂深海水道(Bounty Seachannel。45°15′S,172°00′E;46°15′S,174°00′E;46°15′S,179°00′W。1995年5月,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根据新西兰海洋研究所海图的标注将这一地名收入国际海底地名词典)等;另外,21世纪初,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的罗伯特·福尔克纳(Robert Falconer)博士就已经是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委员,并提交过南太平洋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建议[1]。但长期以来,新西兰政府并未对海底地名工作进行过集中统一的系统化管理。直到2008年5月颁布《2008年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法案》,海底地名工作才被正式纳入新西兰地理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并下设了海底地名委员会作为海底地名工作的咨询机构[2] 。

新西兰目前对新西兰大陆架以内,以及南极洲的罗斯属地(Ross Dependency)大陆架上的海底地名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新西兰地理委员会认为,自己对于本国领海范围之内的海底地名有专属管辖权,而对于领海以外新西兰大陆架上的海底地理实体,以及罗斯属地大陆架上的海底地理实体,新西兰享有优先命名权[3]。罗斯属地是从南极点沿着160°E和150°W经线向北延伸至60°S的地区,包括南极洲维多利亚地和罗斯冰架的部分地区,以及南大洋上的罗斯岛、巴勒尼群岛和小斯科特岛等岛屿。新西兰对罗斯属地的领土要求始于1923年。当时英国议会做出决定,任命新西兰总督兼任罗斯属地的总督。虽然1961年生效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世界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但新西兰一直将罗斯属地视为自己的海外直辖领地。

二国际协调机制

由于自己开展海底地名工作较晚,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意识到其他国家曾就新西兰相关海域内的地名向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提出过命名建议。如2005年俄罗斯向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建议,将位于巴勒尼群岛以东的海山群(66°55′S,170°45′E;67°55′S,172°40′W)命名为“阿科波夫海山群”(Akopov Seamounts),将该海域的一座海山(66°48′S,173°05.0′E)命名为“纳赛尔海山”(Nasyr Seamount)[1]。很多此类建议已经得到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国际通行的海底地名。如“阿代尔海槽”(AdareTrough。69°00′S,171°30′E;69°30′S,172°00′E;70°45′S,173°00′E)是由美国提出命名建议, 1997年6月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的。“艾斯林海槽”(Iselin Trough。71°30′S,171°30′W;71°00′S,169°00′W )是1996年美国提出命名建议,以美国海洋学家的名字命名,1997年获得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的[4]。更有一些海底地理实体,虽然新西兰进行了命名,但最终没有被国际社会接受。如“奥克兰兹海崖”(Aucklands Escarpment。55°00′S, 164°00′E;49°00′S,166°00′E),其专名在新西兰海图中标注为“麦夸里”(Macquarie),在美国海底地名咨询委员会(ACUF)地名词典中记录为“奥克兰兹”。1995年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使用“奥克兰兹海崖”这一名字,理由是该地理实体临近奥克兰群岛。“海鹰海山”(Umitaka Seamount。67°25′S,167°00′E)其专名在新西兰海图中标注为“巴勒尼”(Balleny),在美国海底地名咨询委员会地名词典中记录为“海鹰”(Umitaka)。1995年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使用“海鹰海山”一名,而“海鹰”这一专名来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一艘船名[4]。endprint

作为海底地名工作领域的后来者,对于那些已经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别国命名的海底地名,新西兰很难推翻,但又不愿意被迫全部承认。更重要的是,新西兰认识到,应向其他国家宣传新西兰在海底地名问题上的立场,尽力保证新西兰在海底地名问题上的发言权。为了既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又尽力争取自己的海底地名权益,新西兰采取与相关各方缔结国际协议的办法,逐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1986年,新西兰地理委员会与美国地名委员会南极地名咨询委员会(USACAN)达成协议,分享两国对南极洲罗斯海海域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5]。经过进一步努力,2012年,新西兰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简称SCAR)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签署了《新西兰海底地名命名议定书》。在这份文件中,新西兰声明自己对其他国家就新西兰相关海域内的海底地理实体提出命名建议不表示反对,但强调:尽管新西兰尊重其他国家的命名原则,承认有观点分歧之处并努力解决分歧,但协商需要时间。这或许会导致某一方正式确定的新地名无法得到其他各方的认可。如果其他国家不就其命名提案与新西兰协商,技术上的风险难以避免。例如,可能会重复命名,可能不符合毛利语地名拼写规则等。因此,新西兰要求其他国家在命名前,与自己进行协商[3]。这份国际协议对于确保新西兰的海底地名管辖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笔者所见到的唯一一份为了保护本国的海底地名权益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签署的多边国际协议。另外,新西兰明确允许采用双重地名,这应该也与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新西兰都拥有对相关海域命名权的目的有关。因为一旦其他国家抢先对新西兰主张海域内的海底地理实体进行了命名,新西兰方面通过采用双重地名的形式,可以继续保有命名权力。

三命名基本原则与通名选取

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对于哪些地理实体可以被命名,以及它们可以使用哪些事物或者人物的名称命名,都在NZGBS 6000《海底地名临时标准》中进行了规定。另外,还设计了海底地名专用的提案表。为了保证新西兰主张海域内的海底地名稳定并符合国际标准,在NZGBS 6000中,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强调指出:“本标准中确定的准则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准则尽量吻合,以确保海底地名在国际层面的一致性。”[6]并认为这样有利于在航海、救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海底地名对顺畅交流的重要作用。从标准中的内容分析,新西兰基本采用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制定的海底地名标准化原则,例如:全部或主体(大于50%)位于领海之内的海底地理实体,新西兰可独立进行命名;已使用多年的海底地名,即使不符合命名法的通常原则也应被接受;一国的地名权威机构遵循国际通行原则命名的超出其领海范围的海底地名,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应该接受;对于各国领海内的海底地名,其他国家应当承认;当两个地理实体具有相同名称时,先命名的地名应该予以保留[6]等。由于采用这些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保证了新西兰海底地名管理工作与国际海底地名工作的节拍基本一致。

同时,根据新西兰的具体情况,很多海底地名标准化原则也体现了新西兰特色。例如,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对于纪念性地名规定:“依据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UNCSGN) VIII/2决议的意见,一般不接受用在世人的名字命名。特殊情况下,采用在世人的名字命名时(最好是姓氏),仅限于为海洋科学做出重大杰出贡献的人。”[1]对此,新西兰进一步明确规定,反对使用地名建议者本人、亲戚、朋友的名字命名海底地理实体[5]。又如,针对一地多名的情况,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规定:“当一个地理实体有两个不同名称时,较老的地名应该予以接受。”[1]而新西兰则规定“也可以使用双重地名”[5],为保护本国的命名留下了余地。

在地名通名方面,新西兰规定了71条海底地理实体通名。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确定的54条通名相比,新西兰使用的通名多出17条。

表1的统计表明,新西兰在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使用的通名以外,增加了部分通名。当然,世界很多国家在开展海底地名工作时,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通名。那么,作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新西兰新增的通名是否沿袭了其他国家的做法?为此,我们将新西兰使用的通名与美国地名委员会目前定义的55条海底地理实体通名(美国地名委员会《海底地理实体地名标准化政策和准则》规定了69条通名,但其中14条是将复数形式单列的。而新西兰都是将单复数视为一条,为便于对比,将美国地名委员会规定的通名中单复数形式合并计算,视为55条)进行对比,发现新西兰使用的通名比美国使用的多出15条。

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是海底地名领域的国际专业组织,其确定的通名是世界各国专家协商一致的结果。美国是海底地名工作领域最先进的国家,已经命名了近5000条海底地名。美国确定的通名多数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通名一致,也有一部分并不一致。例如,对于“隘口”,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使用Passage和Gap两个通名,美国则仅使用Gap。新西兰在确定海底地理实体通名时,首先是遵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做法。如果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确定的通名与其他国家的通名不一致时,采纳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通名。因此表1和表2的通名没有出现交叉。例如,在表2中“隘口”这个通名的Passage就显示为新西兰使用而美国未使用的海底地名通名。

另外,新西兰增加了部分通名。这一部分全部采纳了美国使用的通名,如“海底阶地”(Bench)、“海底山脉”(Cordillera)、“海底平台”(Flat)等。新增通名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增加了部分群组性通名,第二种是对某些地理实体类型进一步细分。第一种情况,如将包括海岭、内部海底高原及海盆的群组地理实体统称为“海底山脉”(Cordillera),将一系列相连的海脊或海山统称为“海岭”(Range)。第二种情况占的比例更大,如将小型海底峡谷称为“沟谷”(Ravine),将海底峡谷(群)或海底谷(群)的分支(群)称为“海底峡谷分支(群)”[Fork(s)],将陆架上的海底谷称为“陆架谷”(ShelfValley)等。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用Guyot、Tablemount两个通名表示比顶部相对平坦光滑的海底平顶山,新西兰又增加了Mesa,定义为“大陆架上孤立、广阔的平顶高地,边缘相对陡峭”(an isolated, extensive, flattopped elevation on the shelf, with relatively steep sides)。按照笔者的理解,Mesa应该是指发育在大陆架上的孤立的海底平顶山。又如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用hill、knoll两个通名表示比海山矮的海底凸起地形,新西兰又增加了Mound,定义为“低矮、孤立的圆形小山”(a low, isolated, rounded hill)。这样一来,地名通名多样化了,但命名时如何选择通名会费些脑筋。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些通名的使用率好像不太高。在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批准的官方海底地名中,并没有看到有上述这些新增的通名[7] 。这些通名能否在海底地名命名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观察。endprint

四审批流程

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在海底地名审批方面的流程如下:

第一,提出提案的个人(或组织)需要首先检索新西兰官方地名录中的现有地名,以避免重复命名,还应开展其他必要的研究和协商。新西兰地理委员会鼓励开展地名协商,建议提案者尽量与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外交与贸易部、环境保护部、地方议会等部门进行协商。开展协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书面资料是审核地名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所有的地名提案必须填写新西兰地理委员会规定的提案表并发送给新西兰地理委员会。为了充分解释命名原因,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地图、海图,能说明地名提案适用于某一地理实体的书面材料等相关资料、信息。

第三,新西兰地理委员会秘书处收到命名提案后,会开展研究、调查、证实,如果需要的话还会进行研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非常重视保护土著毛利人在地名方面的权益,因此在审查海底地名提案前,会依据新西兰《毛利地名协议》的规定听取毛利人的建议、意见。

第四,海底地名咨询委员会首先审查提案,并向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提出建议。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开展提案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新西兰的地名命名原则。

第五,地名批准后,通过新西兰公报的形式向公众宣布,并收入新西兰官方地名录、数据库中。对于超出新西兰12海里领海范围的海底地名,新西兰地理委员会研究后提交给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讨论[8] 。

五结语

截至2012年11月,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的海底地名有186条,其中除了少量沿袭的老地名外,2008年以后新增的地名有175条,占94%[6] 。由此可见,新西兰的海底地名管理工作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采取理顺管理机构、研制技术标准、与相关各国和国际组织签订有利于保障本国海底地名命名权益的协议等措施,新西兰的海底地名工作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新西兰在海底地名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其他国家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名研究所.国际海底地名研究资料编译[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13,165,336,335.

[2]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 (Ngā Pou Taunaha o Aotearoa) Act 2008[EB/OL].(2008-05-22)[2014-12-01]. http://www.legislation.govt.nz/act/public/2008/0030/latest/DLM1065412.html?search=ts_act_new+zealand+geographic+board+act&sr=1.

[3]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Protocol for Undersea Feature Naming[EB/OL].(2012-08-31)[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regulatory/placenames/proposegeographicname/proposingunderseafeaturenames.

[4] GEBCO.undersea feature names Gazetteer[DB/OL].(2014-06-03)[2014-12-01].http://www.ngdc.noaa.gov/gazetteer/.

[5]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Proposing Antarctic Feature Names[EB/OL].[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placenames/proposeaname/antarcticfeatures.

[6]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Interim standard for undersea feature namesNZGBS60000[EB/OL].(2009-03-13)[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regulatory/60000.

[7]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New Zealand Gazetteer of Official Geographic Names[DB/OL].[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regulatory/placenames/findname/newzealandgazetteerofficialgeographicnames/newzealandgazetteersearchplacenames#zoom=0&lat=-41.14127&lon=172.5&layers=BTT.

在全市区划地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王维东

二00九年三月三十日

刚才,XX处长代表处里将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省厅的工作,安排了今年我市的区划地名工作,我认为,讲得很全面,很细,工作怎样开展、存在哪些问题讲得很清楚,我都同意。

今年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有些工作是在今年底必须完成的,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界线讲和谐。下面我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一、区划管理要立足全市的发展要求,慎重调整。在区划管理上各单位要进行认真的调研,工作中即不能保守不动,也不能轻率决定。一定要从服从和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局出发,在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寻找突破,制定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今年省厅对行政区划调整也相当重视。一是研究解决城市群当中的城市功能定位,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问题。二是城市的市辖区如何调整布局问题。三是在乡镇改街道上有所作为,扩大城市发展空间问题。(省厅准备选一两个城市做试点,在县政府驻地所乡镇改街道)。以上这三点可以作为做为各单位的参考。在行政区划调整上总的想法是:有利于发

展;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

二、地名管理要立足社会公众需求,全力推进。

从07年底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农村地名标志和城区街路牌的设置工作,刚才听了处长的汇报,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单位没有完成,我看这要引起在座领导的足够重视,这项工作不能再往后托了,在今年上半年必须要完成。0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门牌设置工作,06年我市获得了全国地名设标先进市称号。在农村门牌设置上我们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在农村地名标志和城区街道牌的设置上,不能托我们工作的“后腿”。这项工作完成后,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农村门牌、乡镇村屯牌、城区街路牌三级地名标志网络全覆盖,充分发挥地名标志的公共服务功能。

以下三项工作各单位也要按照市里的安排,认真落实。一是重视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

二是抓紧地名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开展地名普查

这三项工作,各单位可以进行先期的资金、设备、器材的准备(像地名数据库建设需要高配置的电脑,地名普查需要GPS手持机、地名规划经费等)。至于地名规划的文本可以着手编制了。

三、界线管理要立足社会稳定要求,及时调处。

去年我们集中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界线管理上,开展

了平安边界建设活动、市级和县级界线联检、处理了多起边界纠纷。做了很多的工作,克服了很多困难,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刚才听了一贫处长的汇报,我看各单位在界线联检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常言道:编筐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怎样“收口”,怎样“点睛”就是要做好我们各项的收尾工作,收尾工作做不好,之前的所有努力和付出不是全没了吗?所以我们干工作要有头有尾,不能托托拉拉。下一步这三项工作必须要做好,按照市里的要求来:

一是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

二是完成市级和乡(镇)级界线联检任务

三是妥善处理边界纠纷

古诗地名总结 篇5

1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3黄鹤楼:楼名,在湖北武汉

4钱塘江的秋潮: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一百公里

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只有三里 5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最深最长)

雅鲁藏布江:为世界上最高的大河(海拔3000米以上)

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的山峰

三者都在:青藏高原

6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著作《昆虫记》。

课文《蟋蟀的住宅》 7大陆漂移的假说:魏格纳 8童话:分为两大类:

一:由作家创作:丹麦:安徒生童话

德国:豪夫童话

英国:王尔德童画:课文《巨人的花园》

中国:叶圣陶,张天翼童话

二: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搜集,整理而成: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共210篇,收集整理者:格林兄弟。

包括:《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

《勇敢的小裁缝》 9我国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文化遗产:21处:北京故宫,长城,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丽江古城,敦煌莫高窟,等。

b.自然遗产:4处:武陵源;九寨沟;黄龙;云南“三江并流” c.自然文化遗产:4处:武夷山;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10《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

小说写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

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11杏林春满:“杏林”:称颂医生

“杏林春满”“誉满杏林”: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12辽西地区是个化石宝库:被誉为“白垩纪公园”;恐龙化石种类多 13袁隆平:育成超高产的杂交水稻。

四年级下册

1敬亭山:今安徽省宣州 2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西塞山:今浙江省湖州市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

4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5仿生学: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机场指挥人员准确指挥

飞机的降落。

蝙蝠飞行:发明了雷达。

6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4年,33个国家参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6年,60多个国家参战

7手不释卷:释:放开;卷:书籍.指读书用功勤奋,也指看书入迷。8荷兰:获得了“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美誉。

国花是:郁金香。以郁金香,风车,牧场,运河闻名天下。9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提出者。10罗丹:法国的雕塑家。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1鹏程万里:鹏:传说中的大鸟;大鹏鸟能飞万里远,比喻前程远

大。

12普罗米修斯:是古代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

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

冥王神—哈德斯;智慧女神—雅典娜

13《渔夫的故事》: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是由264个故事组成。

此书还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三个苹果的故事》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14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

15黄继光:是朝鲜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堵枪口的英雄。

五年级上册

1瓜州: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京口:今江苏镇江 3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4榆关:山海关

5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6鸵鸟:全世界的鸟类中体型最大。不能在空中飞翔,但善于奔跑。7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蓝鲸:是鲸类中体型最大的

8布封:是18世纪法国的博物学家,作家。著作:《自然史》36册 9《森林报》:是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10《落花生》: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

11水滴石穿:比喻学习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1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3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14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的范本 15漫画集《父与子》: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16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1.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2.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从事狩猎业。3.安息国:西亚古国,为丝绸之路必经地。

4.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5.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6.《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7.“黑旋风”:是《水浒》里的李逵

“浪里白条”:是《水浒》里的张顺,水性好。

8.《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

9.程门立雪:讲的是宋朝叫杨时的人。这个故事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10.和氏璧: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山中所得。

11.《将相和》:选自《史记》:用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纪传体史书。作者:汉代的司马迁。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

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13.《水浒传》: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波梁山起义的故事。作者: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

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14.人物不信,不知其可:出自《论语。为政》

意思: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15.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16.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唐朝时,“李”为国姓。

17.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传》中的。

人物。作者:吴敬梓。

18.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

惊龙”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

分深刻。

19.孔明智退司马懿:司马懿:统帅魏国重兵的大将军。

鹤氅chang:用鸟羽编成的衣服。

纶巾guan:用青巾带做的头巾。

麈尾zhu:用鹿一类动物的尾巴做的拂尘。六年级上册

1.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万里长城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 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2.《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蒙格玛丽 《根鸟》:中国——曹文轩

《窗边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彻子 《小海蒂》:瑞士——斯比丽

3.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4.竭泽而渔:本意指把湖水排开而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5.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发表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小说:《故乡》《祝福》 6.《表》:苏联——班台莱耶夫

《小约翰》:荷兰——望。蔼覃 《毁灭》:苏联——法捷耶夫 7.《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8.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黄沙:黄沙岭,江西上饶。

9.《白鹅》:丰子恺

《猫》:老舍

《松鼠》:布封 10.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第七条猎狗》

西顿(加拿大):《小战马》《红脖子》

杰克。伦敦(美国):《荒野的呼唤》《白牙》

椋鸠十liangjiu(日本):《孤岛野犬》《山大王》 11,。俞伯牙和钟子期:为春秋时代人,两人为知音。

相关诗句: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知音”: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2.贝多芬(德国):被尊称为“乐圣” 《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 《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2011年区划工作总结 篇6

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紧扣中心求转型,周到服务促跨越”的工作思路,立足“十二五”农业翻番宏伟蓝图,紧紧围绕厅党组确定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板块经济、八大工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继续以农业资源区划规划—监测评价—战略研究工作为主线,创新思维、开拓领域、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区划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业务工作

(一)积极拓展农业区划领域,推进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

去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发[2010]46号)文件,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今年2月底,看到文件我们集中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结合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确定2011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与农业十二五规划以及其农业大型规划开发项目相结合,要从农业区划规划的规范性、科学性出发,对有关涉及到在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区的涉农项目进行指导。二是与加工局、山西农业观光协会等部门配合,开展观光旅游农业实体普查研究,指导和促进山西农业休闲文化功能拓展。到2010年底,我省观光农业点已发展到26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23家,省级示范点86家,省级农业观光点151家,清徐县是我省首家取得的唯一国家观光农业示范县。目前,农业休闲文化、观光农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方面。

三是与农业厅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 做好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本职能。2010年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的支持资助下,将《山西省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区域差异研究》列为部里委托研究重点课题,我中心组织农业厅、农科院、山西农大、山西大学等部门的研究力量,在广泛学习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和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文章基础上,选择六个地市,八个县(市)的三十六个村进行了典型调查,取得了九方面结果,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土地利用和流转研究。2011年2月25日,组织专家对本课题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翔实可靠,对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的背景下,“三农”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加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围绕转型跨越战略提出课题并经农业部审定下达课题任务,现三个课题《山西省煤炭资源县“三化”同步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山西省盐碱地治理调查》《山西省农业资源数据采集及完善》都进入最后阶段,年底均可完成。

(三)继续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 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是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农业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继续充实完善农业资源数据库,为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决策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推进资源区划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同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财政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市级数据库建设,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及信息的可视化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四)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遥感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全国《农业遥感监测工程建设规划》中关于地面样方网点县监测工作方案,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统一安排部署,前三季度我省网点县监测按要求已经顺利完成18次,今后继续做好土壤墒情(持水量)、主要农作物长势、面积、产量,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工作,按要求每半月向农业部遥感中心监测站传 输上报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为指导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围绕上述业务我中心年初向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计划司区划处、中国农业工程院遥感监测站、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汇报了2011年我省农业区划工作思路和重点,并得到了充分认可。多次赴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去联系县和联系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赴上海参加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会并进行典型发言。赴北京参加“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研讨会。赴浙江参加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学会年会。赴南京参加全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培训。多次下乡地市检查指导共同探讨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分批下乡至大同县、应县、临猗县、洪洞县等9个网点县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多次赴祁县谷村进行“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受计划处委托起草并18次修改《农业部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山西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录》,在董厅长的领导下最后定稿,7月13日赴农业部计划司汇报并听取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同时与水利厅有关部门商讨关于渔业的发展情况并加入备忘录中,10月经过厅领导审定,最后确定报送山西省政府的送审稿,现经过省长审阅已经向农业部报送,等待最后农业部定稿后双方协商签约。

二、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两学习两提高活动,集中学习了全国农村和农 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积极参加厅里组织的红歌赛、老区革命教育等各项集体活动。积极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和“

7、28”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干部大会精神上来。同时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农业法律、法规等政策,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水平;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提高促进行业发展的业务能力;围绕山西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目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

积极建立建全中心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办事不推诿、不拖拉、不扯皮。强化工作纪律,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提高效率。根据厅里下发的《省农业厅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精神和要求,我中心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摆在首位,与业务工作、和谐文明单位建设、党建工作一同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三、年底工作安排

(一)自身建设

继续坚持“两学习、两提高、两调研”活动,继续加强党建廉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

(二)业务工作

一是立足新时期现代农业新特点,继续做好农业资源区划规划工作。

二是完成好农业部农业“三化”同步课题研究、数据库采集完善和盐碱地治理调查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遥感监测工作。四是组织网点县工作人员参加南京全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培训班。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 篇7

余杭, 素称“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 花果之地, 文化之邦”。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 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余杭之名, 春秋时已见诸史籍, 属吴、越领地, 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 余杭作为京畿之地, 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之地。

今余杭县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 (前222年) , 设余杭、钱唐两县, 为全国建县最早的一批县份。新莽时, 改余杭、钱唐县名为进睦、泉亭。东汉建武元年 (25年) 复原名。三国时, 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 钱唐县为吴郡都尉治。南朝陈祯明元年 (587年) 于钱唐县置钱唐郡。隋开皇九年 (589年) , 废钱唐郡置州, 州治设余杭, 名杭州, 次年移治钱唐;大业三年 (607年) , 改杭州为余杭郡, 两县仍为所属。唐武德四年 (621年) , 复余杭郡为杭州, 钱唐县改名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 (922年) , 划钱塘、盐官、富春三县地置钱江县, 与钱塘县同城设治。宋太平兴国四年 (979年) , 钱江县改名仁和县。建炎三年 (1129年) , 升杭州为临安府, 钱塘、仁和、余杭三县仍为其属县。

民国元年 (1912) , 钱塘、仁和合为杭县。1958年4月, 杭县建制撤销, 属杭州市郊区, 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 (县级) 。余杭县建制亦于1958年10月撤销, 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 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并入钱塘联社, 4月, 钱塘联社撤销, 恢复县建制, 定名余杭县, 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 撤销县建制设余杭市, 余杭开始进入城市行列。2001年4月, 经国务院批准, 撤销余杭市, 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按照《越绝书》的解释, 在古越语中“余”的意思为“盐”, 说明余杭古时曾是产盐之地。在新石器时代乃至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受卷转虫海侵影响, 浙江沿海平原或是一片浅海, 或是潮汐直薄的湖沼平原。另一种说法为“余”在古越语中是发语词。这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余杭历史之悠久。无论是余杭区的村名、镇名, 还是余杭本身的命名都包含了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一系列当地特色。

一、以建筑命名

1. 以桥为名

桥的魅力不仅在于横跨水面的雄壮或柔美的姿态, 更在于相对于自然之景, 桥更具有生命意识, 它是人类的创造, 却又和谐地与自然共存。缩短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 往往更连接历史和现在。

江南水乡, 必定有水, 有水自然就有桥。“运河水乡处处河, 东西南北步步桥”的民谚就说明了这点。因而很多村名都直接以桥为名。例如:桂芳桥、螺蛳桥、大来桥、龙光桥、七贤桥、豆腐桥、潘板桥等, 共多达60多个村名带有桥字。

余杭区的桥不仅多, 而且历史悠久的桥也不少。古时塘栖的桥有“三十六爿半”之说。这些千姿百态的石桥, 将整个水乡古镇打扮得生机盎然。比如说广济桥, 它规模宏大, 长83米, 宽4.4米, 高13米, 堪称塘栖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也是千里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古桥, 横跨运河南北。广济桥又名通济桥、碧天桥, 俗称长桥, 始建于唐代。现存广济桥建于明弘治年间 (1489年) , 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对该桥吟诗题词颇多, 现代学者俞平伯1955年去塘栖探亲, 经过此桥, 作了一首《1955年南归杂咏》:“浮家一舸苏杭道, 纨绮年光笑耍多。重过长桥风景似, 独将华发愧春波。”

又如桂芳桥, 据明嘉靖《仁和县志》载:“始建无考, 旧名茆桥, 因宋时里人徐宣与弟寅、垓, 同太学生伏阙上书, 攻贾似道。后登进士, 垓为榜首, 乡人号曰:‘一门三秀’, 更名为‘桂芳’。”这桥名寓兄弟兰桂腾芳之意。元代的陈基《过临平》中也提到了桂芳桥, 留下“临平山下泛归船, 何必荷花五月天。记取五更霜显白, 桂芳桥买小鱼鲜”的诗句。

余杭另外的古桥有通济桥、部伍桥、葫芦桥、长福桥、众善桥、龙兴桥、福来桥、花明村桥等。像葫芦桥, 位于余杭镇南端, 原名张公桥, 五代时余杭人张俨以种瓢卖得的钱捐桥, 俗称葫芦桥。

2. 以塔为名

例如:宝塔村、溪塔村、塔边村、白塔村等。在余杭区的余杭镇有双塔, 一在安乐山, 名安乐塔, 又名天宝塔、雌宝塔, 建于吴越, 高七层;一在苕溪北岸, 名舒公塔, 又名地宝塔、雄宝塔, 建于明, 七层方塔。双塔现均存, 并经修葺。安乐塔与舒公塔隔溪遥相对峙, 形成“双塔耸秀”景观, 给古镇频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安乐塔, 吴越王子筑庵养疴于此而愈, 故名安乐, 今遗塔现存。”舒公塔据载为明万历年间县令舒兆嘉守余杭时所建, 因而得名。塔身用青砖砌成, 部分青砖边缘印有“佛塔官成就”五字。

3. 以寺、庙、堂为名

在当地, 信佛的人相对比较多;同时, 也可能是对未知的或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物的一种敬畏, 因此大大小小的寺庙几乎每村都有。它们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 所以用与寺庙有关的字词为名也不少见。余杭的佛教传播历史久远。像佛教名山径山, 山上有唐代古刹径山禅寺, 它建于公元742年 (天宝元年) 。相传法钦和尚来此结茅传教, 被赐封为“国一禅师”;至南宋, 宋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嘉定间又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鼎盛时, 殿宇楼阁林立, 僧众达三千, 被誉为“东南第一禅寺”。寺内宝藏贝经颇多, 尤以明代万历年间紫柏开刻的《径山藏》著名。余杭的古寺庙还有唐栖寺、北圣堂、大善寺、法喜寺、显圣寺、南安寺、安乐寺、安隐寺、龙兴寺等。唐栖寺还有宋代释永颐的作品《唐栖寺前》, 诗中有云:“唐栖寺前溪水流, 客帆来往旧杭州。津亭树老无人记, 得见几回僧回头。”

堂的本义为“殿堂”, 高于一般房屋, 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当地可能引申为与寺、庙同等烧香拜佛的地方。例如:水洪庙 (与洪水有关, 以保佑太平。传说大禹也曾来此治水) 、朱庙、寺前、庙前、庙东、白庙、柏树庙、西安寺、三官堂、圣堂、太公堂等。

4. 以窑为名

窑, 烧瓦灶也。 (《说文》) 窑是用来烧制瓦器、砖器的, 这也代表了以前人们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现在余杭区的砖窑厂可能因为浪费资源, 又高污染也变得少之又少, 但依旧可以从一些未完全开发的村庄看到其蛛丝马迹。

余杭窑在今浙江余杭, 发现窑址两处。东晋至南朝烧制青瓷、黑瓷。黑釉鸡头壶是其典型产品。所烧器物与德清窑相近, 有碗、钵、鸡首壶、罐、瓶、盘口壶、盆、器盖及少量划花间篦划纹碗。鸡首壶标本遗存丰富, 有大、中、小几种。

村名中带“窑”的如:上窑、外窑、瓶窑、窑北等。

5. 以宅、舍为名

宅园一般坐北朝南, 中轴线上有台门、轿厅、大厅、堂楼、后楼、下房等, 其间各有天井、石库门、高墙相隔, 组成各个独立院落。轿厅、大厅、堂楼前建有雕墙门楼、清水方砖, 简洁无华。余杭的古宅有太史第宅、何宅、姚宅、吴宅、刘王弄名宅等。而村名中也有很多类似的, 例如:郎宅、仙宅、平宅、郁宅、西舍等。

6. 以亭为名

亭 (凉亭) 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 多建于路旁, 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 没有围墙, 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如八角亭、南凉亭等。

7. 以坊为名

坊, 当读音为fānɡ时, 多用于街巷名, 如吴四坊。

二、以姓氏为名

1. 以姓为名

在一个村庄, 有一个姓氏会占绝大比重,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跟以前的家族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如今村庄里由家族遗留下来的亲疏、辈分关系依旧很重。有不少家族的家谱也被视为传家宝。以姓氏为村名亦不足为奇。例如:唐公村、褚家坝、戚家桥、杨家墩、柴家坞、沈家店、范家村等, 共多达一百多个村名, 不同姓氏60多个。

姓氏与地名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一方面有许多姓氏起源于地名;另一方面, 各种姓氏的人们南来北往, 东奔西走, 又将姓氏铺天盖地般地反射到地名上去, 因而带有姓氏的聚落地名遍布九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从众多的姓氏中也可以窥见古代民族活动的广阔世界。秦汉以前, 江、浙、鲁、闽、粤、赣诸省为百越民族活动的地域。而作为古越语地名之一的余杭, 当然也会留下先人迁徙的足迹, 所以众多的姓氏也在情理之中。

2. 以名人为名

(1) 太炎社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 是余杭辈出的人才。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 (号太炎) 这样的伟人, 周恩来总理评价他“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

章太炎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 位于仓前的章太炎故居, 为晚清建筑。故居坐北朝南, 四进一弄。正门上方有赵朴初题写的“章太炎故居”匾额。故居第二进辟为展厅, 设太炎半身塑像, 东西依时为序张贴章太炎生平事迹珍贵图片, 橱内陈列着章太炎手稿、著作及后人纪念文章。这也看出家乡人对章太炎的景仰与思念之情。

(2) 杜甫村

在良渚镇有个杜甫村, 村西还有杜甫桥, 据古稀之年的老农反映, 过去村中还有杜公祠与杜甫塑像, 祠中石柱上有楹联, 有匾额, 人们称杜甫为“杜二明王”。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引前人诗句有“自解金鱼怜杜甫”, 宋末仇仁远的诗中也有“杜陵忍赋玉华诗”, 都是在赋写西湖风景时提到杜甫在江南的一些迹象。虽杜甫来良渚之事史无记载, 但据学者何天行考证, 杜甫叔父杜登、姑父贺纳都在武康与会稽为官, 杜甫村是武康至会稽必经之路, 杜甫来过良渚的可能性较大。

三、以与水有关的事物命名

地处江南水乡, 水总是特别多。依水而居的生活, 使人与水有了亲切感, 所以导致很多村名中多多少少带了些“水”。

1. 因京杭大运河而得名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 (涿郡) , 南到杭州 (余杭)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例如:杭北、杭南、运河等村名皆因该运河而命名, 杭南、杭北之间就是京杭大运河。

2. 以河为名

河, 通指一般的水道, 其定义为“在重力作用下, 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线形伸展的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 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余杭区水网密布, 河流不在少数, 所以不少村名中就带有“河”字, 像圣塘河、丁河、漳河、西界河、南公河、西河、丁山河、章家河等。比如说余杭塘河, 古称“运粮河”, 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条重要分支。它西起余杭区的余杭镇, 东至卖鱼桥入京杭运河, 上世纪50年代末新开1.8公里航道, 转由庆丰桥至康家桥入京杭运河, 全长19.80公里, 底宽9~13米, 水深1.7~2.5米, 是原观音桥至卖鱼桥航道的要塞。

3. 以湖为名

湖与河不同, 它是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余杭区的湖也不少, 在村名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上湖、东湖、南湖等。像南湖, 历代就有很多描述余杭南湖的风光之美。如唐代诗人朱庆余《南湖》诗曰:“湖上微风小槛凉, 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人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 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蓬艇东归客, 尽日相看忆楚乡。”宋代诗人朱熹的《南湖芙蓉》诗曰:“水殿夜凉疑作雨, 锦城花暖不知霜。常将半醉输春色, 故出残妆立晚香。世态恒情争逐艳, 东篱零落一枝黄。”

4. 以塘为名

塘为面积不大的池子, 亦与水有关。村名有高俞塘、河儿塘、莫家塘等。

5. 以滩为名

滩为水边泥沙积成的平地。带滩地名例如:滩里、麻滩、黄泥滩、钱家滩等。

6. 以溪为名

苕溪在浙江省北部, 属太湖水系, 包括东苕溪、西苕溪两条源流完全不同的河流。今日的东苕溪源出浙江临安东天目山北部平顶山南麓的马尖岗, 流经临安、余杭、德清、湖州等县市。东苕溪入余杭县境后呈西南—东北流向, 经瓶窑、安溪, 横穿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的北部, 将遗址群分隔为苕溪西北与东南两片, 然后又在獐山镇的西侧北折, 径流入太湖。地名例如:苕溪、灵溪、安溪、上溪、下溪、中溪、前溪、双溪、泗溪等。

7. 以港为名

京杭大运河水系的众多河流, 互相沟通, 构成格子状网络, 主要有良渚港、东塘港、禾丰港、亭址港等。这里的港与海港不同, 余杭区没有靠近大海, 而是以河港居多, 它相对于海港水位较浅, 水面落差也不大, 一般为河运的船只暂时驻留的场所。村名中有港北、哨虎港、星桥港、良港等。

8. 以潭为名

例如:三白潭、周家潭、陈国潭等。三白潭, 它由头白、二白、三白三个潭湖连接而成, 相当于半个西湖, 是余杭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现仁和镇, 总面积达96.8公顷, 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9. 以荡为通名

荡的意思是“浅水湖”, 面积较大, 水面周围有芦苇。例如:湖津荡、朱家荡等。宋代的杨万里来临平时曾写过《过临平莲荡》诗:

朝来采藕夕来鱼, 水种荷花岸种芦。寒浪落时分作荡, 新流张处合成湖。

人家星散水中央, 十里芹羹菰饭香。想得薰风端午后, 荷花世界柳丝乡。

10. 以洋、浜为名

例如:陈家洋、施家洋、李家浜、诸家浜等。

11. 以渭、泾、渡、涧、湾为名

例如:中水渭、平泾、金家渡、南涧、祝家湾等。

12. 以渚为名

渚是水中小块陆地。地名有良渚, 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 距今5300至4000年。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 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 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

四、以物命名

1. 与植物有关

地名例如:梅子湾、石竹园、独松林、桦树、梧桐、林场等。大多皆因为当地的特色而得名。像石竹园就是有名的生态竹园。余杭区是浙江省竹子主产区, 竹林是余杭重要的经济与生态资源。独松关高踞在雄峻的独松岭上, 关险道峻, 崎岖难行, 坡上松竹繁茂, 鸟鸣莺啼。关下竹松参天, 翳天蔽日, 竹海汹涌, 松涛阵阵, 凄神寒骨, 惊心动魄。左有百丈关, 右有幽岭关, 古称“独松三关”。独松关之所以名唤“独松”, 历来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原来关旁有一棵高及千尺的古松;另一说是独松岭上松树的松针只是单叶, 不像常见的马尾松和五针松那样有多叶和五叶。梧桐村的形成已有数百年历史, 相传在很早以前, 村北面的山上有一座庙, 庙的周围长满高大的梧桐树, 梧桐村因此而得名。由于独特的地理结构, 以前外地人是难得进入这个村的, 传说在南宋初期, 一队金兵占领杭州后来到这里, 只见河港交叉, 鱼塘密布, 因金兵不会游泳, 河上无桥, 金兵发出“好破杭州城, 难破梧桐村”的感叹。

2. 与日常生活有关

(1) 与用具有关的地名。例如:大井、网具等。井水冬暖夏凉,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 是主要的生活用水之一。像郭璞古井位于广济桥南岸, 据清光绪《唐栖志》记载:“郭璞井在长桥利济侯庙东庑, 三郎祠座前, 谬托景纯遗迹, 称郭璞井。康熙己巳年二月九日, 圣祖仁皇帝南巡, 驻跸镇西, 命汲此井以供茶水。乾隆间里人卓晁书‘郭璞古井’额于上。道光间重浚, 里人徐晟镌‘汲古’两字于砖嵌诸壁。”另外余杭的古井有仙鹤井、香泉井、宝轮寺井、庙井、方井、盐司运井等。而网具就是捕鱼的工具, 是人们生活收入的重要工具。

(2) 与动物有关的地名。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培养了鸡、鸭、羊、马、牛等家畜, 同时飞禽走兽也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 这些人们所熟悉的动物会自然而然地被用于镇名、村名中。例如:羊山、鸭兰、白鹤、稚山、虎山、鸬鸟、哨虎港等。白鹤村附近有白鹤山, 山巅林木间常见白鹤盘旋飞翔。

(3) 与水产有关的地名。因为余杭区位于江南水乡, 所以当地的人们也就会利用自然的条件来发展副业。发展水产养殖业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也就出现以水产命名的村庄, 比如说余杭水产、崇贤水产、云会水产等。像余杭水产村是余杭区十三个专业渔村之一, 水面2591.4亩, 其中外荡水面1327亩, 南湖水域1264.4亩。

五、以传说命名

马克思曾说:“神话与传说是‘在人民的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形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动态’。”神话、传说的内容是人们最熟悉、最关切的事物, 与其思想、感情、观点、道德、习俗、宗教信仰、生产与生活等息息相通。同时神话与传说更具人格的亲和魅力, 更生动形象, 也更具文化的传承性。

余杭:相传夏禹治水时来到会稽 (今浙江绍兴) 大会天下诸侯。治水大业完成后, 那里留下很多船只, 他把这些船只交给他的一个儿子管理, 并将他封在余航这个地方, 建立了余航国 (今浙江余杭) 。另外相传余杭旁边发大水, 大禹来治水。因为大禹撑船到这里, 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做“禹航”, 后来叫余杭, 一直叫到现在。

龙洞:位于塘栖镇的超山风景区上有个卧龙洞, 传说有龙曾在此山上休息。

白鹤村: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白鹤山也是因为有了白鹤而出名的。老人们说, 过去白鹤山是白鹤仙子住的地方, 山巅林木间常见白鹤盘旋飞翔。

勾庄:宋时称狗葬里, 为御狗死后埋葬地, 后改称勾庄。

卸车村:因为宋高宗南渡时取道于此, 路隘不能通车, 高宗卸所载而改步行, 村名即由此而来。

澄清巷:位于太炎路, 杨乃武故居在澄清巷, 因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而闻名。姿色出众的毕秀姑, 人称小白菜, 其夫患病而死, 却被县令刘锡彤诬为与杨乃武通奸谋杀, 并且施用酷刑逼供, 屈打成招。但是由于杨乃武家人不断上告, 又加上朝廷政治斗争的机遇, 杨乃武、小白菜得以昭雪。因此也有说澄清巷“因杨乃武冤案澄清而得名”。

另外, 有神话、传说引发的“龙凤呈祥”。“龙凤呈祥”是人们观念中吉祥中意的象征, 应用于地名也显示了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的心境。中国是个龙的国度,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凤凰也是人们想象中能带来好运的动物, 所以就有了九龙、龙光桥、龙洞、龙船坞、凤山、凤都、凤凰山等。

六、以地形为名

余杭的地层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 属扬子江南过渡区地层特征, 以第四系分布面积最广、成因类型多, 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 (天目山相对隆起区) 和东部平原区 (中、新生代平湖凹陷区) 。余杭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区, 形成于1.3亿年前, 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

1. 以山为名

例如:超山、南扒山、羊山、乌山、南山、横山、大观山、义山、寡山、宋家山、前山、小五山、径山、王位山、青山等。比如超山, 超山梅花以“古、奇、广”三绝闻名, 故有“十里香雪梅”之称, 现有唐梅、宋梅各一棵。超山原有古刹报慈寺, 大明堂内原供唐吴道子画观音像刻石。堂西侧有吴昌硕墓及吴全身石像, “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1985年增建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曾写下“十年不到香雪海, 梅花忆我我忆梅”的动人佳句。超山多奇石, 岩洞以海云洞最佳。明朝的卓明卿在《登超山绝顶》中写道:“秋空鸟道极高寒, 两腋天风化羽翰。飞步直凌双柱上, 银河咫尺侧身看。”另外在郁达夫的散文《超山的梅花》中写道:“每个梅林, 总有千株内外, 一株的花朵, 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 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 登高而远望下来, 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 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 总会只有过之, 不会不及。”

又如径山, 在长乐镇, 其巅有径山寺。径山主岸名凌霄峰, 四面有堆珠、大人、鹏搏、宴坐诸峰, “五峰罗列, 奇巧幽邃”。四周尚有攀云、鸡冠等山峰, 迤逦起伏。并有龙潭飞瀑、东坡洗砚池、松原天风、灵岩喝石等景观。宋代苏东坡曾二游径山, 留下“众山来自天目山, 势如万马奔平川”名句, 历代游人不绝, 不乏诗人墨客。

再如荀山, 位于良渚镇西, 据《神舟古史考》载, 战国时, 荀况在此读书讲学。

2. 以坑、岭为名

例如:斜坑、仙佰坑、坑西、四岭、新岭、枫岭等。

3. 以沟为名

例如:山沟沟。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的生物圈保护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汤坑茅塘。”山沟沟旅游区由“汤坑”和“茅塘”两大景区组成的。汤坑为峡谷型生态旅游区, 峡谷全长2公里, 落差380多米, 这里跌宕生姿, 激流飞泉。茅塘为高山平台型休闲观光度假景区, 主要以农居休闲为主, 茅塘村口的石壁坡流蔚为壮观, 丰水时气势澎湃, 声震四邻;枯水时蜿蜒曲折, 如细歌慢语。整条坡流景观价值一流, 可谓是“浙西第一坡流”。

七、以祝福为名

人们总是喜欢美好的事物, 而讨厌不好的事物, 这是人之常理。人们在给地名命名时也会带上很多美好的祝愿。例如:长春 (希望永远青春) 、兴旺 (表示兴旺发达) 、和睦桥、洪福、长命、大安、永安、友谊、永兴、永乐、太平等。

仁和镇,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979) , 改钱江县为仁和县, 系取仁爱和平之义。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引宋赵葵《行营杂录》云:“初陈桥兵变, 太祖整军从仁和门入。高宗南渡幸杭, 见邑名仁和, 甚喜曰:‘此故都城门也。’遂决迁都之意。”

八、以一些特殊而专用的字词表示村名

1. 以坝为通名

坝为拦水的建筑物, 河工险要处巩固堤坝的建筑物。把河流截断筑坝, 形成村庄特色。例如:双条坝、褚家坝、道墩坝、姚家坝等。

2. 以墩为通名

三面或四面环水, 中间形成墩, 也说明了水乡特色, 例如:杨家墩、曹家墩、金家墩、施家墩等。

3. 以埭为通名

埭为拦水的土坝, 方言, 多用于村名, 例如:金家埭、卫家埭、酒店埭、姚家埭等。

4. 以圩为通名

圩的本义为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 例如:道家圩、下柏圩、前河圩、新圩等。

5. 以堰为通名

堰为拦河坝。例如:梅堰、俞家堰等。清嘉庆《余杭县志》载:“千秋堰, 在县东南二里, 汉熹平年间置, 唐会昌五年坍坏, 钱武肃王复置, 宋咸平中又毁, 景德四年县令章得一复置, 以其屡兴屡毁, 欲其悠久, 故号千秋堰。”

这5个通名都与水有关, 都是拦截水流后留下的成果。这也说明余杭人与水为邻的生活, 并根据需求对水进行改造, 熟悉的事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村名特色。

6. 以庄为通名

庄指村庄, 例如:费庄、北庄、勾庄等。

7. 以坞为通名

坞指周围高中间低的地方, 例如:柴家坞、龙船坞、两水坞、东篁坞等。

8. 以角为通名

角为角落, 这里指因姓氏相同或当地特色形成的一方水土, 例如:钱家角、鲶鱼角、朱家角、陈家角等。

9. 以陡门为通名

陡门是水闸的俗称, 既拦水防洪, 又用于灌溉和通航。最早见诸记载的是东汉熹平年间, 县令陈浑在县 (余杭) 东十里所建的西涵陡门, 高2.2丈, 阔1.5丈。宋淳熹六年, 东苕溪兴筑“十塘五闸”中的五闸, 即甪窦、安溪、乌麻、化湾、奉口等5座陡门。余杭区的村名中出现这词说明了该地区水利设备的情况, 例如:下陡门、何家陡门等。

10. 以营为通名

营:房子, 与居住有关, 本义为四周垒土而居, 例如:凌村营、三营等。

11. 以口为通名

例如:孙家门口、浪河口等。

12. 以畈、埠为通名

畈为田地, 多用于地名。埠多指有码头的城镇。例如:邵家畈、顾家埠等。

清末民初, 塘栖镇的客运码头, 有高吨位货轮在水北街设专卸埠头。余杭港的南苕溪的凤仪塘岸也设有木香弄埠、白家弄埠、上务弄埠、盘竹弄埠等。1958年后, 这些作业区逐渐衰弱。

九、村名中的一些生僻字

1.厍:

读音为shè, 《汉语大词典》收, 义项有二, 其一是:方言。村庄。多用于地名。只是没有说明是何种方言, 也没有举地名例子。“厍”为吴方言, 余杭就有如下的地名:吴家厍、厍头。

2.甪:

读音为lù, 《汉语大词典》收, 义项有三, 其二是:地名用字。古代有甪里。现代有甪直, 在江苏省;甪堰, 在浙江省。传说古代有一种独角怪兽叫甪端, 具有辟邪镇风的神力。甪端是祥瑞的神兽, 在瓶窑镇就有一个叫“甪头” (曾经也称“甪窦”) 的地方, 不知道当地的人们是不是想借此表达希望更加风调雨顺、人杰地灵的意思。《汉语大词典》就收有“甪端”:“传说中的神兽名。”

3. 圩斗:

《汉语大词典》收, 读音为zhēn, 义项有二, 其二是:地名用字。《汉书·地理志上》:“平寿”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古寻, 禹后, 今城是也。”可见, “圩斗”作为地名用字, 是很古老的, 居然与大禹治水也有关系。

值得一说的是, 虽然《汉语大词典》中“圩斗”只有一个读音zhēn, 但是在《余杭县地名志》中“圩斗”读音却为“dǒu”, 例如:姚、裘家、计家。另外, 在1990版《余杭县志》中, 1987年末统计的村名中, 本该出现“圩斗”的地方, 用的字全部是“兜”。

4. 圩罕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中华字海》等字典、词典上都没有收录, 在《余杭县地名志》上该字读音为hàn。

在余杭镇有个港圩罕村, 《余杭县地名志》上说, 村边有一条河港, 此村坐落港边, 故名。

另外据当地的老人说, “圩罕”的意思为河流干涸后所形成的陆地。虽然现在这个字几乎不用了, 但曾经在村名中出现的却不少, 比如说干河圩罕等。

5.垪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中华字海》等字典、词典上都没有收录, 在《余杭县地名志》上该字读音有两个。当塘垪墩村为行政村时, 该字读音为“bo”, 而当塘垪墩村为自然村时, 该字读音却为“be”。这可能跟当地的方言有关。

另外, 从网络上搜索得到的资料来看, 该字读音却为“binɡ”。意思有二: (1) 村名。 (2) 姓氏 (日本汉字) 。

一个地名, 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 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地名承载了太多的地理、人文底蕴, 各地的地名都有其自身的特色, 余杭区的地名中也蕴藏了余杭独特的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地名亦是一种文化。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篇8

2012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局公布了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其中“系缆石”等多个地名来自舟山市地名办主任王建富的建议。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小波赞扬他“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我们采访了王建富。走进他办公室,只见书橱里整齐地摆满了海洋、海岛等方面的书籍和有关海岛地名文化的资料。办公桌上有一本名为《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的新书,打开封面折页,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简介——

王建富,男,浙江江山人,198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现任舟山市地名办主任、编审,兼任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中日比较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海岛志》浙江第一、二分册副主编。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舟山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谈起我国东南沿海岛屿的地名文化和钓鱼岛的历史,王建富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如数家珍……

2012年9月13日,王建富接到上级通知,连夜赶到杭州,参加第二天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审查会,并担任专家审查组组长。

“这是一项关系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民族尊严的重要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审查会上,王建富一面认真地查看标有序号的一幅幅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彩色照片,聆听各位专家的发言,一面根据自己平时对海洋和海岛地名文化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反复酌斟自己拟提的意见和建议。照片序号18是位于赤尾屿北部的一个海蚀柱。他联想到我国沿海地方志对有关“海蚀柱”的记载和历代名人对它的描述,并从舟山本岛的干石、普陀山的磐陀石等海岛地名和渔民对它们的崇拜中受到启发,于是建议将序号18海蚀柱命名为“系缆石”。其深层含义:任凭风云变幻和风吹浪打,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牢牢系在祖国的巨石上。他还建议将序号12位于钓鱼岛西部的港湾命名为“顺风港”。其寓意:一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明朝永乐元年(1403)史书《顺风相送》就将之记载为“钓鱼屿”;二是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常年到钓鱼岛海域捕鱼,出海时讲究顺风顺水。王建富的多项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赞同,一周后这些地名出现在国家海洋局、民政部授权公布的我国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中。

破解海岛地名中的难题

舟山群岛1390个大小岛屿和3360个礁石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2万多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其中无居民海岛有1287个,约占全国无居民海岛总数20%,造就了群岛独特海洋文化群落。但海岛地名研究、管理也有许多空白和难题。王建富努力破解难题,在他的时间表上,常常是“白+黑”、“5+2”。

2004年冬的一天,王建富带领8名工作人员租了一条小船,深入乌峙山等小岛调查和拍照。当船航行至灰鳖洋海域时,机械突发故障,小船在无动力下顺潮漂流了一个多小时……好在船老大经验丰富,此次出海有惊无险。妻子闻讯后,担心他的安全,劝他不要或少出海,王建富笑笑说:“工作需要出海就得出啊,安全问题,我会重视的。”

针对舟山群岛无居民海岛有的无名称及一地多名、一名多岛、重名同音、通名层次不清楚等问题,王建富和同事们以舟山岛礁地名为重点,兼顾其它类别,对舟山无居民海岛地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厘清通名层次,找出规范方法,提出具体措施,率先在全国实行了海岛地名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动员相关部门筹资数十万元,在6个大岛上设置10处永久岛名标志。这项工作在全国海域地名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

舟山群岛在唐末与明洪武年间两次撤县、明清3次海禁徙民,造成文化断层。王建富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舟山群岛的地名,记忆了历史的片断、文化的信息和社会发展的轨迹,是舟山群岛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双屿港是16世纪著名的国际海上贸易中心。但明代朱纨在此打击走私并填港后,它的确切地理位置便成为一个谜。王建富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查阅清光绪《定海厅志》、民国《定海县志》等文献中的有关记载,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双屿港的确切位置在六横岛涨起港。2011年7月12日,他参加“郑和与航海暨舟山双屿港国际论坛”,在发言中对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的重视。

“舟山许多重大事件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通过海岛地名可以提供很好的佐证。舟山还有很多传说,要看怎么去解读。结合地理条件分析,传说中有现实影子。比如,徐福东渡从舟山出发的传说,虽然缺少文献记载,但从地理、洋流等方面的条件综合起来分析,肯定有某一次是从舟山经过的。”王建富说。

2013年3月16日,由国家海洋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科普片——《海岛迷踪》在央视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播出。片中,王建富作为国家“908”专项海岛调查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和考察队的专家,对舟山民间流传的“塌东京,涨崇明”等传说,作了科学解读,进一步提示了传说与史实存在的客观联系,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海岛打开了一扇大门。

王建富倾情海岛地名事业,20多年来,跑了560多个大小岛屿,现场拍了2000余幅照片,搜集整理了218万字的海岛地名信息资料,编制了各类地图20多种;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关于无居民海岛地名标准化若干问题》《无居民海岛地名规范化研究》,分别获2007年全国地名理论研究一等奖、2009年浙江地名文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多项国家地名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辅助工作;撰写了我国第一本海岛地名文化研究专著——《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

上一篇:身后的翅膀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中考体育训练误区分析和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