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标准

2024-08-04

行政区划代码标准(精选9篇)

行政区划代码标准 篇1

《方案》指出, 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长期存在“多头赋码”“多码共存”现象, 带来诸多问题。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相当于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通过在源头统一赋码, 多次办理改为一次办理, “多码”改为“一码”, 将极大地方便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注册登记, 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松绑, 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也将极大地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能,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奠定基础。

《方案》明确,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共18位, 包括五个部分, 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 (组织机构代码) 和1位校验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最大限度与现有各类机构代码实现兼容, 也有利于社会识别机构类别、注册地和登记管理部门等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覆盖所有法人和其他组织, 一经发放, 终身不变。

《方案》提出, 采取“预赋码段、实时赋码、及时回传”的赋码方式, 由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预赋主体标识码码段, 登记管理部门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时赋码, 赋码后将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并回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 与其他部门共享。

行政区划代码标准 篇2

该标准规定了动物代码的编制原则,一个动物的代码共64位序号,前16位是控制代码、17~26为国家或地区代码、27~64为动物代码,适用于家禽家畜、家养宠物、动物园动物、实验室动物的识别,也适用于动物管理相关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我国各类动物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农场动物由农业部门主管,宠物属公安部门管理,动物园动物由建设部门管理,濒危保护动物由林业部门管理,各类不同的实验室动物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主任黄燕滨介绍,近年来,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以至“非典”的蔓延,引发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生产全过程安全追溯管理的重视。该标准确定了全国统一的射频识别动物编码结构,可实现每一个被管理动物在全球范围内惟一的编码,且与国际标准兼容,是采用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手段有效管理动物的重要基础标准。

行政区划代码标准 篇3

今天在整理教材的时候,觉得这个例子很适合AS进阶,虽然只有两百多行,但包含了不少内容,

Flash高级技巧:一共才250行代码的标准...

点击这里下载源文件

1. 定制滑动条

2.标准的Web安全色调色板(可直接输入数值选色),并可赋予不同的反馈动作

3.拷贝数组,要知道,是不能用“=”来拷贝数组的,这里面的拷贝数组函数具有通用性,大家可以看看

4.基本画图

5.回放

6.SharedObject的使用

有疑问的朋友请提出,我一一解答, 有不同思路的也请提出来。

//标准简易涂鸦板,作者: chenlangeer@eastday.com

//通用函数,设置RGB值

function mySetRGB(r:Number, g:Number, b:Number):Number {

return r << 16 | g << 8 | b;

}

//通用函数,规整颜色数值

function colorToStr(_color:Number):String {

var _str:String = _color.toString(16).toUpperCase;

while (_str.length<6) {

_str = “0”+_str;

}

return _str;

}

//调色板函数

function setTempColor(_color:Number, _mc:MovieClip) {

(new Color(_mc.show_color_mc)).setRGB(_color);

_mc.color_str.text = colorToStr(_color);

}

//调色板函数

function setNowColor(_color:Number, _mc:MovieClip) {

(new Color(_mc.show_color_mc)).setRGB(_color);

_mc.value = _color;

}

////设置调色板的鼠标响应

function setColorMouseFun(color_mc:MovieClip) {

color_mc.useHandCursor = false;

color_mc.onRollOver = function() {

this.swapDepths(this._parent.getNextHighestDepth());

(new Color(this.border_mc)).setRGB(0xFFFFFF);

setTempColor(this.color_num, this._parent);

};

color_mc.onRollOut = color_mc.onReleaseOutside=function () {

(new Color(this.border_mc)).setRGB(0);

};

color_mc.onRelease = function() {

setNowColor(this.color_num, this._parent.parent);

this._parent.fun();

this._parent.removeMovieClip();

};

}

//生成调色板(_mc:宿主,now_color:初始颜色,d_width:色块宽度,fun:结束时调用的函数)

function crtColorBoard(_mc:MovieClip, now_color:Number, d_width:Number, fun:Function) {

_mc.fun = fun;

var color_array:Array = new Array(0, 0x333333, 0x666666, 0x999999, 0xCCCCCC, 0xFFFFFF, 0xFF0000, 0x00FF00, 0x0000FF, 0xFFFF00, 0x00FFFF, 0xFF00FF);

for (i=0; i<12; i++) {

var color_mc:MovieClip = _mc.attachMovie(“color_dot”, “dot”+_mc.getNextHighestDepth(), _mc.getNextHighestDepth());

color_mc._width = color_mc._height=d_width;

color_mc._x = 0;

color_mc._y = i*d_width;

color_mc.color_num = color_array[i];

(new Color(color_mc.dot)).setRGB(color_mc.color_num);

setColorMouseFun(color_mc);

}

for (var R = 0; R<6; R++) {

for (var G = 0; G<6; G++) {

for (var B = 0; B<6; B++) {

var color_mc:MovieClip = _mc.attachMovie(“color_dot”, “dot”+_mc.getNextHighestDepth(), _mc.getNextHighestDepth());

color_mc._width = color_mc._height=d_width;

color_mc._x = B*d_width+R%3*6*d_width+d_width;

color_mc._y = G*d_width+Math.floor(R/3)*6*d_width;

color_mc.color_num = mySetRGB(0x33*R, 0x33*B, 0x33*G);

(new Color(color_mc.dot)).setRGB(color_mc.color_num);

setColorMouseFun(color_mc);

}

}

}

setTempColor(now_color, _mc);

//设置颜色手动输入,回车结束

_mc.color_str.onSetFocus = function() {

this.text = “”;

this.onChanged = function() {

(new Color(_mc.show_color_mc)).setRGB(parseInt(this.text, 16));

};

_mc.onEnterFrame = function() {

if (Key.isDown(13)) {

setNowColor(parseInt(this.color_str.text, 16), this.parent);

this.fun();

this.removeMovieClip();

}

};

};

_mc.color_str.onKillFocus = function() {

delete this.onChanged;

delete _mc.onEnterFrame;

};

}

//初始化滑杆(_mc:宿主,value:初始值, min_num:最小值, max_num:最大值,len:滑杆长度,is_int:是否取整数)

function initBar(_mc:MovieClip, value:Number, min_num:Number, max_num:Number, len:Number, is_int:Boolean) {

_mc.line._width = len;

_mc.value = value;

_mc. min_num = min_num;

_mc. max_num = max_num;

_mc.depth = ( max_num- min_num)/len;

_mc.is_int = is_int;

_mc.dot._x = (value- min_num)/_mc.depth;

_mc.dot._y = 0;

_mc.dot.useHandCursor = false;

_mc.dot.onPress = function() {

this.startDrag(false, 0, 0, len, 0);

this.onMouseMove = function() {

this._parent.value = this._parent. min_num+this._x*this._parent.depth;

if (this._parent.is_int) {

this._parent.value = Math.round(this._parent.value);

}

updateAfterEvent();

};

};

_mc.dot.onRelease = _mc.dot.onReleaseOutside=function () {

this.stopDrag();

delete this.onMouseMove;

};

}

//开始画线

function crtNewLine(width:Number, color_num:Number, alpha:Number):MovieClip {

var line:MovieClip = canvas.createEmptyMovieClip(“line”+canvas.getNextHighestDepth(), canvas.getNextHighestDepth());

line.lineStyle(width, color_num, alpha);

line.moveTo(line._xmouse, line._ymouse);

return line;

}

//设置背景色

function setBG() {

(new Color(canvas.bg)).setRGB(bg_color_mc.value);

}

//清除_mc中所有_name以_str开始的MC

function clearAll(_mc:MovieClip, _str:String) {

var str_len:Number = _str.length;

for (i in _mc) {

if (_mc[i]._name.substr(0, str_len) == _str) {

_mc[i].removeMovieClip();

}

}

}

//回放

function replay(_mc:MovieClip, _array:Array, speed:Number) {

if (_array.length) {

var line = _array.shift();

var current_mc:MovieClip = _mc.createEmptyMovieClip(“line”+_mc.getNextHighestDepth(), _mc.getNextHighestDepth());

var style.:Object = line.shift();

var pos:Object = line.shift();

current_mc.lineStyle(style.width, style.color, style.alpha);

current_mc.moveTo(pos.x, pos.y);

onEnterFrame = function () {

drawALine(current_mc, line, speed);

};

}

}

function drawALine(_mc:MovieClip, _array:Array, speed:Number) {

for (var i = 0; i

if (_array.length == 0) {

delete onEnterFrame;

replay(canvas, replay_array, speed);

break;

}

var pos:Object = _array.shift();

_mc.lineTo(pos.x, pos.y);

}

}

//拷贝记录数组

function copyArray(_array):Array {

var out_array = new Array();

for (var i = 0; i<_array.length; i++) {

out_array[i] = new Array();

for (var j = 0; j<_array[i].length; j++) {

out_array[i][j] = new Object();

for (name in _array[i][j]) {

out_array[i][j][name] = _array[i][j][name];

}

}

}

return out_array;

}

//main

var width_num:Number = 2;

var alpha_num:Number = 80;

var color_num:Number = 0x000000;

var bg_color_num:Number = 0xFFFFFF;

var replay_speed:Number = 5;

setNowColor(color_num, line_color_mc);

setNowColor(bg_color_num, bg_color_mc);

initBar(width_bar, width_num, 0, 50, 100, true);

initBar(alpha_bar, alpha_num, 0, 100, 100, true);

initBar(speed_bar, replay_speed, 1, 30, 100, true);

line_color_mc.onRelease = function() {

attachMovie(“color_board”, “color_board”, 10);

color_board._x = this._x;

color_board._y = this._y+50;

color_board.parent = this;

crtColorBoard(color_board, this.value, 10);

};

bg_color_mc.onRelease = function() {

attachMovie(“color_board”, “color_board”, 10);

color_board._x = this._x;

color_board._y = this._y+50;

color_board.parent = this;

crtColorBoard(color_board, this.value, 10, setBG);

};

setBG();

//回放数组

var history_array:Array = new Array();

//SO

var his_so:SharedObject = SharedObject.getLocal(“cg001_canvas”, “/”);

if (!his_so.data._array) {

his_so.data._array = history_array;

} else {

history_array = his_so.data._array;

replay_array = copyArray(history_array);

replay(canvas, replay_array, speed_bar.value);

}

//canvas交互

canvas.setMask(canvas_mask);

canvas.useHandCursor = false;

canvas.onPress = function() {

var current_mc:MovieClip = canvas.createEmptyMovieClip(“line”+canvas.getNextHighestDepth(), canvas.getNextHighestDepth());

current_mc.lineStyle(width_bar.value, line_color_mc.value, alpha_bar.value);

current_mc.moveTo(this._xmouse, this._ymouse);

//

history_array.push(new Array({width:Number=width_bar.value, color:Number=line_color_mc.value, alpha:Number=alpha_bar.value},

{x:Number=this._xmouse, y:Number=this._ymouse}));

current_array = history_array.length-1;

//

this.onMouseMove = function() {

current_mc.lineTo(this._xmouse, this._ymouse);

history_array[current_array].push({x:Number=this._xmouse, y:Number=this._ymouse});

updateAfterEvent();

};

};

canvas.onRelease = canvas.onReleaseOutside=function () {

his_so.flush();

delete this.onMouseMove;

};

//clear btn

clear_btn.onRelease = function() {

clearAll(canvas, “line”);

history_array = new Array();

replay_array = new Array();

his_so.data._array = history_array;

};

replay_btn.onRelease = function() {

clearAll(canvas, “line”);

replay_array = copyArray(history_array);

replay(canvas, replay_array, speed_bar.value);

行政区划代码标准 篇4

发布日期:2008-12-05 生效日期: 2008-12-05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现将《滁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滁州市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今后,如国家、省对评查标准进行调整,市政府授权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予以相应调整。滁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五日

滁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

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一、基础标准部分

(一)主体合法

1.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具备法定资格。

2.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3.被处罚主体认定准确。

(二)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1.违法事实与情节认定清楚,表述准确。

2.认定违法主体和违法行为的证据充分,并且主要证据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

(三)适用法律正确

1.实施行政处罚有明确的、有效的法律依据。

2.适用法律正确,且引用条、款、项、目准确、完整。3.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四)程序合法

1.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的步骤、顺序实施行政处罚。2.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3.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履行告知义务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4.对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

5.行政处罚决定经过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履行集体讨论程序,依法应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或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上报。

6.应当送达的法律文书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间送达,并有送达回证。7.依法应当移送其他机关的案件,必须移送。

二、文书规范标准(100分)

(一)立案阶段(共5分)立案审批文书

(1)有案件来源,即注明案件是来自现场检查、举报、交办还是移送等内容;(1分)(2)有案情记载;(1分)(3)有承办人意见,应注明当事人可能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1分)(4)有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审批意见、签名和日期;(1分)(5)在规定时间内立案。(1分)

(二)调查取证阶段(共35分)

1.检查(勘验)笔录(共10分)

(1)有现场检查的起止时间、场所记载;(2分)(2)现场检查的内容清楚;(2分)(3)有被检查人的基本情况;(2分)

(4)现场检查情况记录准确、客观、全面;(2分)

(5)有被检查人对笔录的意见及签名(被检查人不在现场或拒绝签名的,应有见证人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说明原因)。(2分)2.询问笔录(共10分)

(1)有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1分)(2)一份询问笔录针对一个被询问人;(1分)(3)被询问人基本情况完整;(1分)(4)询问笔录记录的内容完整;(2分)(5)有两名执法人员的签名;(2分)

(6)笔录有被询问人逐页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应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说明原因);(2分)(7)笔录中有涂改之处时,应有被询问人压指印、盖章或签名。(1分)3.调查取证与保存证据文书(共10分)(1)完整记录被调查取证人的情况;(1分)(2)调查取证事由正当;(1分)(3)调查取证的地点准确具体;(1分)

(4)提取的证物应与案件有关;(1分)

(5)调查取证物品的性状描述完整准确(包括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1分)(6)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的签名;(1分)

(7)有被调查取证人签名或盖章(被取证人不在现场或拒绝签名的,应有见证人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说明原因);(1分)(8)有行政机关的印章和日期;(1分)

(9)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1分)(10)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处理决定。(1分)4.鉴定文书(共5分)

(1)有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1分)(2)有申请鉴定的时间及内容;(1分)

(3)有明确的结论性意见;(1分)

(4)有鉴定部门印章、日期及鉴定人员姓名。(2分)

(三)审查决定阶段(共40分)1.案件处理的审批文书(共5分)

(1)案由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记载准确;(1分)

(2)违法事实记录完整,证据确凿、充分,处罚依据明确;(1分)(3)承办人的意见明确、具体,有签名和准确日期;(1分)(4)有法制机构的审查意见;(1分)

(5)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明确、具体,有签名、日期。(1分)2.违法行为处理告知文书(共5分)(1)当事人名称准确;(1分)(2)载明违法事实和法律依据;(1分)(3)明确告知拟给予行政处罚的内容;(1分)

(4)明确告知当事人行使陈述权、申辨权和要求听证权的期限;(1分)(5)处罚机关的印章、日期完整。(1分)3.听证通知书(共4分)

(1)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具体、准确;(1分)

(2)明确告知听证主持人的姓名;(1分)

(3)注明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和有要求听证主持人回避的权利,告知当事人无故不按时参加听证视为放弃听证权;(1分)(4)处罚机关的印章、日期完整。(1分)4.听证笔录(共4分)

(1)准确记载举行听证的起止时间、地点;(1分)

(2)载明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当事人、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1分)(3)载明当事人对案件涉及的事实、证据、依据方面的陈述和申辩的内容;(1分)(4)有当事人的签名。(1分)5.听证报告(共4分)(1)载明案由;(1分)

(2)载明听证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情况;(1分)

(3)当事人针对处罚机关认定的违法事实、情节、适用法律等提出的理由和依据及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的要求及依据;(1分)(4)载明听证结论。(1分)6.行政处罚决定书(共18分)

(1)有当事人基本情况(公民: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法人: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2分)

(2)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依据;(4分)(3)有行政处罚的依据和种类;(4分)(4)有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并告知若逾期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规定;(3分)(5)有告知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2分)

(6)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印章、日期。(3分)

(四)送达和执行阶段(共15分)1.送达回证(共5分)(1)载明送达文书名称;(1分)(2)载明受送达人名称(姓名);(1分)(3)载明送达时间、地点;(1分)

(4)送达方式准确;(1分)

(5)有送达人、收件人员的签名、行政机关印章。(1分)2.罚没款(物)票据(共4分)

(1)处罚机关应当和罚款收缴机关分离,法律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的除外;(1分)(2)应使用合法罚没票据;(1分)(3)票据填写规范、准确;(1分)

(4)缴纳罚款期限正确,加盖处罚机关印章。(1分)3.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文书(共3分)

(1)案件名称准确、被申请人基本情况清楚;(0.5分)(2)申请执行项目准确;(0.5分)(3)案情叙述完整准确;(0.5分)(4)强制执行理由正确;(0.5分)(5)案件主要材料齐备。(1分)4.结案报告(共3分)(1)案由清楚;(0.5分)

(2)载明结案理由;(0.5分)

(3)载明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未执行部分应有说明;(0.5分)(4)罚没财物应有处理结果;(0.5分)

(5)有案件调查人员结案意见及签名、日期;(0.5分)

(6)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同意结案的意见和签名、日期。(0.5分)

(五)案卷归档(共5分)

1.一案一卷(特殊情况分正副卷的除外);(0.5分)2.使用统一规范的卷宗封面、一卷一号;(0.5分)3.卷内文字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或毛笔书写;(0.5分)

4.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填写规范;(0.5分)

5.卷内材料排列有序(应按时间顺序排列,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前,其余文书按时间顺序排列),装订整齐;(0.5分)6.卷内材料有规范的页号;(0.5分)

7.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应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0.5分)8.卷内无金属物;(0.5分)9.破损的文书应修补或复制;(0.5分)10.案卷归档及时。(0.5分)

滁州市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执法水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一、基础标准部分

(一)主体合法

1.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具备法定资格。

2.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经过本级政府的确认并向社会公布。3.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项目合法

1.行政许可项目属于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2.行政许可项目经过本级政府确认并向社会公布。

(三)适用依据合法

1.受理(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的决定,所适用的法律依据为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准确无误。

2.准予(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所适用的法律依据为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准确无误。

3.依据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所引用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准确无误。

(四)程序合法

1.按照受理、审查(听证)、决定、送达的步骤、顺序实施行政许可。

2.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查的,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3.依法向申请人履行告知义务。

4.对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权;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

5.应当适用特别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适用特别程序。

6.是否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含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依法延长期限的,经由本行政机关(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7.应当送达的法律文书、行政许可证件在法定期限内颁发、送达,并有送达回证。8.行政许可收费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按照有关部门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取,并使用合法票据。

9.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机关决定的事项,经由下级行政机关审查。

二、文书规范标准(100分)

(一)申请和受理阶段(共15分)1.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3分)(1)申请材料收件清单及收件日期;

(2)收件为复印件的,应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印章;(3)收件人、申请人(代理人)签字和行政机关印章。

2.行政许可申请受理(不予受理)审批文书(3分)(1)申请人基本情况;

(2)申请许可的事项名称、申请许可的种类、申请时间、受理(不予受理)适用的法律依据;

(3)承办人意见、审核意见、审批意见。

(备注: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即时受理或者即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可不提供)

3.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3分)(1)申请人名称、申请的事项;

(2)补正的理由、内容、期限;

(3)行政机关的印章(专用印章)及日期。4.行政许可申请受理(不予受理)通知书(6分)(1)申请人名称、申请的事项;

(2)予以受理(不予受理)的依据及决定;(3)行政机关印章(专用印章)及日期。

(二)审查阶段(共44分)

1.核查笔录(8分)

(1)核查人出示证件、表明身份记载及签名;(2)核查的起止时间、地点;

(3)被核查对象基本情况、核查的内容和结果;(4)被核查对象签署的意见及签名。

2.陈述、申辩权利告知书(4分)

(1)被告知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名称;(2)告知的事项及内容;

(3)依法享有的权利及相关法律依据;(4)行政机关的印章及日期。3.陈述、申辩笔录(5分)(1)起止时间、地点;(2)承办人、记录人的姓名;

(3)陈述、申辩人的基本情况;(4)陈述、申辩的内容;

(5)陈述、申辩人签署的意见及签名。4.行政许可特别程序告知书(3分)(1)适用特别程序的依据;(2)所需时间;

(3)行政机关的印章及日期。5.听证告知书(3分)(1)被告知人的名称;

(2)告知的事项及内容、依法享有的权利及相关法律依据、提出听证申请的法定期限等;(3)行政机关的印章及日期。6.听证通知书(4分)

(1)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2)听证主持人的姓名;

(3)注明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和有要求听证主持人回避的权利,告知当事人无故不按时参加听证视为放弃听证权;(4)行政机关的印章及日期。7.听证公告(3分)

(1)听证的事项名称、听证的依据、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2)听证的时间、地点;(3)行政机关的印章及日期。

8.听证笔录(8分)

(1)举行听证的起止时间、地点;

(2)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3)审查人员提出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依据;申请人陈述、申辩的内容;利害关系人质证的内容;

(4)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的签名。9.行政许可延期审批文书(3分)(1)申请人名称、申请的事项;(2)延期的理由、依据和期限;(3)承办人、审批人意见。10.行政许可延期通知书(3分)(1)申请人名称、申请的事项;(2)延期的理由、依据和期限;(3)行政机关的印章及日期。

(三)决定阶段(共30分)

行政许可决定书〔准予(不予)许可、准予(不予)变更许可、准予(不予)延续许可〕(1)申请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住址);(2)申请的许可事项;

(3)审查情况;

(4)行政许可决定的依据(或者不予许可的理由、依据);

(5)行政许可(不予许可)决定的内容;

(6)告知申请人如不服行政许可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7)行政机关的印章及日期。

(四)送达阶段(共6分)

送达回证

(1)送达文书(行政许可证件)的名称及文号(编号);(2)受送达人、送达人;

(3)送达的时间、地点、方式;(4)收件人签名;(5)行政机关印章;

(6)行政许可收费有合法票据;证照类许可事项有证照内容摘要或备份。

(备注:依法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部门,申请人在政务中心窗口领取办件的登记如符合上述要求,视为送达文书)

(五)案卷归档(共5分)

1.一案一卷(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可以一案两卷); 2.使用统一规范的卷宗封面,一卷一号;

3.卷内文字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或毛笔书写;

4.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填写规范;

5.卷内材料排列有序(应按时间顺序排列;或者准予行政许可(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前,其余文书按时间顺序排列),装订整齐; 6.卷内文书采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写页码;

7.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应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证据袋上应注明证据的名称、数量等内容; 8.卷内无金属物;

行政管理考核标准 篇5

一、车辆管理日常考核

1、未按用车程序,随意出车、超出用车范围,扣考核分20分。

2、未按公司修车申报程序,擅自修车,扣考核分50分。

3、未按车辆维修规定,牵扯到换件,换机油等情况未现场进行监督,发生以好充次的情况,扣考核分50分。对失职造成的后果负主要责任。并承担相应损失。

4、加油卡未及时充值,影响车辆使用,扣考核分20分。

5、未按规定及时清洗车辆,打扫内饰,扣考核分20分。

6、未及时对车辆进行续保、年审造成车辆正常使用。扣管理考核分

20分。对由于失职造成损失负主要责任,并承担相应损失。

7、未按规定准备车辆内部物品,扣考核分10分。

8、对车辆档案由于保存不当,造成丢失的,扣管理考核分100分。

二、会议接待考核

1、未按时打扫会议室卫生,扣管理考核分10分。

2、未按会议要求准备和摆放所需物品,扣管理考核分20分。

3、未按要求准备服务人员,对会议秩序造成影响的,扣考核分50分。

4、未按要求提前准备会议地点用餐地点,扣考核分50分。

5、未按要求提前让酒店准备指引牌、签到席、服务人员,扣考核分

50分。

6、未按要求保存会议通知、签到簿、会议材料、会议影像资料,扣

考核分20分。

三、公文管理

四、门卫管理考核

1、未按规定坚守岗位,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扣考核分20分。对大

厅造成影响的扣考核分100分。

2、未按要求打扫大厅卫生、警卫室卫生,扣考核分20分。

3、未按时将报纸、信件送到办公室,扣考核分20分。

4、未及时联系送水人员,造成大厅饮水机断水,扣考核分20分。

五、物业管理考核

1、未按规定启动或打扫发电机,扣考核分20分。

2、未提前准备柴油,造成发电机无法正常使用,扣考核分100分。

3、未及时发现损坏的公共设施并登记,扣考核分20分。

4、未按规定检查电表并做电量统计表,扣考核分20分。

5、未按规定提前购买用电,而影响大厅工作,扣考核分100分。

6、未按规定提前准备备用水,扣考核分20分。

7、未按规定打电总经理办公室,扣考核分20分。

六、采购管理考核

1、未按规定提出采购计划,而影响大厅工员使用,扣考核分20分。

2、未按规定进行采购,扣考核分20分。

七、食堂管理考核

1、未按要求摆放菜谱,扣考核分20分。

行政区划标准亟待更新 篇6

行政区划的标准

我国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 划定过行政区域界线, 但由于行政区域界线不明确或未经依法勘定, 边界争议不断。1996年, 国务院决定全面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截至2002年底, 全部勘定了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 成为法定行政区域界线。随着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公布实施, 中国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轨道。

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了我国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适用于对行政区划的标识、信息处理和交换。该标准自1980年12月首次发布以来, 于1982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1年、1995年、1999年、2002年和2007年先后进行了9次修订而成。

该国家标准引用了GB/T 3304-1991《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 7407-1997《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GB/T 1551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其有关地点代码》中的标准条款, 并严格遵从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制定。

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标准是用6位数字代码按层次标识我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市 (地区、自治州、盟) 、县 (自治县、市、市辖区、旗、自治旗) 的名称。行政区划从左至右的含义是:

第1、2位表示省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

第3、4位表示市 (地区、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 。

a) 01-20, 51-70表示省直辖市;

b) 21-50表示地区 (自治州、盟) 。

第5、6位表示县 (市辖区、县级市、旗) 。

a) 01-18表示市辖区或地区 (自治州、盟) 辖县级市;

b) 21-80表示县 (旗) ;

c) 81-99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例如:山西省太原市行政区划为:

行政区划标准的应用

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工商、质监、税务、统计、公安、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社会保障、信息化、教育、人事管理等诸多领域。这些政府部门均以GB/T 2260中行政区划代码为主要载体来体现或履行本部门行政管理职能。例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工商注册号, 其结构为15位数字码, 数字码前6位为GB/T 2260标准中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税务系统的税务号, 同样数字码前6位是行政区划代码;质监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登记号前6位也是行政区划代码;个人的身份证号前6位同样还是行政区划代码。

由此可见, 行政区划代码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是我国各类政府机关及各个行业身份标识的唯一体现。

行政区划标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实践证明, GB/T 2260标准是现代化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标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项重要标准却逐渐显现出与现阶段区域发展的不协调。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行政区划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早期的行政区划比较注重政治、军事的需要, 经济因素只占极少成分。现代社会行政区划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及各级政府为带动本行政区划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划定了各类的开发区 (为促进经济发展, 由政府划定实行优先鼓励工业建设的特殊政策地区) 。开发区享有自己的行政级别, 但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标准, 这样就造成了开发区政府管理和各行业应用的诸多不便。

1.新旧码同用

行政区划是政权机关惟一性的标志, 也是识别经营机构或人员“户籍地”的惟一标志。为了保证行政区划的惟一性, 利于计算机准确存储数据信息, 行政区划变更, 原行政区划代码自行废止。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 公民身份证号码所用行政区划代码还为旧行政区划代码。例如:1427-******016、1426-******910、1424-******81X或1422-******098, 只有在熟知行政区划代码的情况下, 才能快速、轻易地确认户籍颁发机关。

2.机构设置不一

在我国开发区大部分都是政府参与型的。虽然开发区政府参与管理却没有统一的机构设置, 有的只设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有的同时设立政府、法院、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行政机关和管理机构。设立政府行政机关的开发区就能对本辖区内的机构和民众服务, 而没有设立相应机构的, 就要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来行使。也就是说, 管理委员会不仅负责招商引资, 而且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 行使着政府机构才能行使的权力。

3.区划代码不一

GB/T 2260没有针对开发区行政区划代码做规定, 使各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做参考, 只能采用自行拟定行政区划代码报上级备案。例如:山西省大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在为企业登记营业执照是注册号为140291*********;山西省大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在为企业登记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时的登记号为140238-******。

行政公文页面设置标准 篇7

首先,打开office word,先进行页面设置,其中【页边距】设置。

纸张选择A4,文档网络设置为:每行28字,每页22行(国家标准,从机关办公用纸改为A4后就如此)

而后开始录入正文,具体正文格式、字体如图片所示(由于本人电脑字体较少,有些字体无法显示,请严格按照图片中的说明设置字体),需要注意的是,标题行段落使用固定行距、32磅,段后0.5行,其余主送、正文、落款和版记均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

所有正文录入完毕后,选择正文部分,右键选择段落,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2字符,这样做是不用每段都敲4个空格

而后是落款,在正文后空3行(就是敲4个回车后开始录入)输入发文单位,发文单位后空1行(同理)直接插入中文格式时间(不需要手动输入的),具体如图:

标准的企业行政助理职责 篇8

某 现金收支管理、员工日常报销单据的整理、审核和报销;

某 负责购买发票,开具发票及增值税发票认证;

某 出口退税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某 协助处理其他财务相关事务;

2. 负责行政方面事务:

某 负责公司日常快递的处理和跟踪,以及月底的对账工作;

某 负责公司办公用品及耗材、日常消耗品的采购及其他事项预订;

某 负责联系维修办公设备,保持办公区域环境整洁,维护公司日常办公秩序;

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分析 篇9

投稿邮箱:sclunwen01@163.com(请注明投稿期刊)征稿BLOGhttp://blog.cnfol.com/zj2313569711/ 巴蜀论文网:

李爱玲

【摘要】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是构建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意义重大。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立法法》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地方行政立法的从属性、行政性、立法性和低效性等特点,单项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评价应主要以合理性、合法性、技术性和实效性等为标准。

【关键词】地方行政立法

质量评价

合理性

合法性

实效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地方行政立法工作的重点必将逐步转移到提高立法质量上来。要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需要确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尺度。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地方行政立法的从属性、行政性、立法性和低效性等特点,单项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评价,应主要以合理性、合法性、技术性和实效性等为标准。

合理性标准

合理性即地方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程度,是衡量立法质量的首要标准。合理性标准考评的是地方行政立法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学理论的基本要求,能否准确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并贯彻立法为民的主旨等深层次质量问题,评价指标主要有:第一,立法事项的得当性。地方行政立法是地方政府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具。符合人民的利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的特征,是其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对立法事项的得当性进行评价,以确定该立法文件能否继续存在或者是否需要修改。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该事项否属于本行政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或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务;二是能否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并且用法律来规范是否最有效率;三是有无立法空间,能否有效适用,是否存在重复立法和照搬照抄上位法的情形。第二,立法目的的正当性,即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评价立法目的的正当性,应着重考察该立法文件是否满足以下条件,即:一,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出发点,是否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二,是否充分反映和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妥当处理了各种利益关系;三,是否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对人的行为起到了教育、指引、预测、评价、保障等作用。第三,立法内容的适当性。地方行政立法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地方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提供依据。这必然要求地方行政立法的内容应具有适当性,即其所设计的管理制度和对权利义务的安排应当合理,有序利用立法资源,遵循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该立法文件所调整、规范事项的规律。评价该立法文件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对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的界定,对相关部门权力配置的规定是否准确、恰当;二是对权、责、利尤其是公权与私权的配置是否平衡、合理,有无违法扩大部门行政权力和地方利益的情况;三是制度安排是否合乎常理常识和人性人情,合乎所规范事项的实际特点,合乎所规范事项的管理规律;四是法律责任的设定与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是否相适应,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幅度范围是否必要和适当。

合法性标准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在具有明显从属性的地方行政立法中的体现,就是要求地方政府的立法活动及其发布实施的法律文件具有合法性,即必须把宪法和上位法作为立法依据,做到不超越立法权限、不违背立法程序、不与上位法相抵触。合法性标准的评价指标包括:第一,立法主体的合法性。《立法法》对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范围做了划分,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只能就“地方性事务”立法。因此,本指标应重点考察该立法文件是否属于《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允许地方政府立法的事项,有否存在违背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等情形。第二,立法程序的合法性。良法的产生有赖于科学、民主的立法程序。因此,有必要对该立法文件的立法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民主、科学、合理进行考察,具体评价内容包括该立法文件的立法程序是否完整,立法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严格遵守立法程序,所遵守的立法程序本身是否科学合理等。第三,立法内容的合法性。立法内容的合法性是立法合法性的核心,其基本要求是地方行政立法要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出发,努力做到与宪法、上位法的规定和基本精神相一致,实现不抵触、不越权。评价内容包括:一是该立法文件的具体规定与宪法、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条文规定是否相抵触。二是该立法文件设置、规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收费等具体内容是否违反《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行政规章有关实施机关、程序、条件和期限等方面的规定。三是该立法文件规定的法律责任是否违反《立法法》、《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行政规章的规定。

技术性标准

立法实际上是一种以精确的方法和技巧来准确表述客观规律的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所以技术性标准应成为衡量地方行政立法质量的重要内容,其用来全面考察立法文件的制定是否遵循了立法原则、立法惯例和法学原理,是否选择了适当的模式、方法安排其结构安排,并做到文字表述清晰、规范。技术性标准的评价指标包括:第一,文字表述的明确性。法律规范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立法文本中法律用语的使用只有做到概念明确,逻辑严密,法律指示清楚且无歧义,才能保证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对文字表述明确性的考察内容包括:一是概念表述是否准确,有无概念之间矛盾、前后不一的情形。二是语言使用是否规范,且简洁易懂。三是句子结构的主谓宾搭配是否妥当。四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第二,逻辑结构的完整性。这是从立法技术角度来考察该立法文件的内在结构是否合理,条文设计是否科学严谨。评价内容包括:在整个立法文本中,前后条文之间是否相互呼应,完整体现假定、处理和制裁这三部分内容,做到了一定的行为模式配以相应的法律后果。立法文件是否对法律行为,尤其是执法行为的方式、顺序和步骤作出足够充分的规定,能指导人们正确地依法办事。第三,相关立法间的协调性。法律部门之间、法律渊源之间、法律制度之间以及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统一、有序、和谐的整体,有益于提高地方行政立法体系的整体效益。因此,需要通过对相关同位法、配套规范性文件、其他公共政策等的比对,确定该立法文件的内容与本行政区域内的其他地方性立法文件的内容是否相协调、衔接;通过比对该立法文件的条文内容,确定各法条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冲突,以对该立法文件的协调性作出判断。第四,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地方行政立法切实解决自己特殊问题的基础是符合本地基本情况和现实状况。地方行政立法只有认真把握针对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获得较高效益。对针对性的评价,应着重于考察该立法文件所规范的事项是否是本地特有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否有本地特色。

实效性标准

实效性标准通过检验地方行政立法设置的制度在实施中的实现程度,使我们得以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基点来观察该立法文件,为法规的立、改、废等提供依据。评价实效性的基本指标如下:第一,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地方行政立法是为行政执法而立的法,行政执法的有效性最能反映立法文件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整个实效性评估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评价内容包括行政部门执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行政部门执法的难易程度和针对该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者投诉的数量。第二,守法的有效性。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表现和重要条件之一是社会主体的普遍守法。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该立法文件对人们行为的规制状况,以及公众对该立法文件的认知和自觉遵守情况,对守法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人们行为规制状况的考察,应着重于了解在实施该立法文件的不同阶段内,违法行为的总数量和同一行为人重复违法行为的次数;对公众认知遵守情况的考察,则可通过了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公众对基本制度的知晓率、对立法制度的认可度、对行政执法效果的评价和自我守法情况的评价等来完成。第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地方行政立法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法文件设立的制度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程度。本指标通过对该立法文件实施后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实施成本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等的分析,评价该立法文件是否基本满足该立法文件调整对象的社会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预期的立法目的能否实现等。

上述四项评价标准,是对单项地方行政立法进行总体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这四项评价标准应当综合运用,但并不一定要将所有指标逐一考察。我们倾向于评价任何一部地方行政立法,都必须对立法内容的适当性、合法性,立法的明确性、完整性、协调性,行政执法的有效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适应性等指标进行评价。至于其他指标,可由评价主体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与实际需要,选择评价。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下一篇:战略管理会计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