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效果评价

2024-05-31

干预效果评价(精选12篇)

干预效果评价 篇1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其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且是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目前高血压已是我国居民患病率最高的生活方式疾病, 单用药物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及费用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降低了生活质量, 而且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 长期降压效果受到影响。近年来,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非药物治疗手段, 即社区综合干预治疗不仅能明显降低血压, 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神堂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256例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9月对参加研究的对象采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生活方式、用药指导等社区综合干预措施。

1.2.1 社区健康教育服务

1.2.1.1 高血压知识普及

对筛选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4场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 让患者知晓高血压相关知识, 了解并发症的危害性, 认识到防治措施的重要性。面对面咨询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1.2.1.2 高血压用药知识教育

对高血压患者每季度面对面随访1次, 平时电话随访, 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合并症情况, 指导其正确合理地选择及使用药物,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防止和降低并发症的危害。

1.2.1.3 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社区服务中心制作各种健康教育处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各种方案, 包括:①有氧运动。建议的方式有慢跑、快走、健身操、太极拳、跳跃、羽毛球、游泳等, 要求运动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②开展控盐、控油活动。配送每名患者盐瓶、油壶, 建议多吃蔬菜, 含钾、钙多的食物, 少吃动物脂肪。③戒烟、限酒。宣传吸烟、喝酒不仅会使血压出现一过性增高, 而且还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帮助患者戒烟、少喝酒。④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

1.2.1.4 心理干预

对于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患者, 尽量了解其紧张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 使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缓解精神紧张。建议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多与病友及家属交流, 疏导不良情绪, 充分体现出心理治疗是无形的药物[2]。

1.2.2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

1.2.2. 1 对筛选出的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 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习惯, 督促患者自我监测血压,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1.2.2. 2 对入选的患者进行2次免费体检, 包括身高, 体重, 血尿常规化验, 血糖、血脂、血流变, 眼底检查, 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 256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由60.93%上升到97.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256例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率由干预前的59.37%上升到85.54%, 间断用药患者由干预前的26.56%下降到1 0. 5 5%, 不服药患者由干预前的14.60%下降到3.91%, 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例 (%)

2.3 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 高血压患者每周锻炼小于3次者比例由干预前的72.26%下降到49.21%, 高盐饮食者比例由3 3.9 8%下降到16.41%, 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吸烟、饮酒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 但吸烟数量及饮酒数量均有下降。见表3。

2.4 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 末次随访血压控制与最初调查时比较, 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48.82%上升到7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与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其发生、发展进程中,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起着加重病情发展的作用[3]。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使高血压患者得到综合治疗, 对于延缓高血压病情进展, 减少心、脑、肾损害意义重大。

健康教育接受率越高, 则患者完全遵医率越高。做好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护理, 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 指导锻炼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4]。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做到更合理地用药, 提高服药依从性, 坚持适量运动, 合理膳食, 及时监测血压, 使血压控制达到一定稳定状态。今后, 更要加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 充分发挥社区医师的职责。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能更好地掌握高血压患病情况, 对高血压的三级预防起到很大作用[5]。通过有效合理的随访制度, 建立密切的医患关系, 提高遵医行为, 进而提高血压控制率, 控制医疗费用, 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社区综合干预是控制高血压行之有效的措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8.

[2]杨凤池.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治疗简介[J].中国全科医学, 1999, 2 (6) :427.

[3]王伟.论社区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 2008, 5 (31) :140-141.

[4]田镇安, 刘志明, 刘海波.197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19) :1430-1431.

[5]张文红, 徐秀花.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人从医行为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2) :89-90.

干预效果评价 篇2

岳翠丽(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 以2012年-2013年我院剖宫产病例为基准,抽取2012年病例作为干预前对照组(100份)、抽取2013年病例作为干预后观察组(100份),统计分析剖宫产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前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表现为多种药物滥用,干预后选择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合理率由32.08%提高至84.83%;给药时机合理率由85%提高至98%;用法用量合理率由15%提高至95%;联合用药使用率由75%下降至25%。结论: 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是有效的、可行的,能有效推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抗菌药;临床药师;干预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microbials of

cesarean section

YUE Cui-li(Lanzhou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Lanzhou Gansu,730030)[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in cesarean section on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s.Methods: 100 cases of 2012 were as control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2013 after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in in our hospital.Delivery time, drug selection, usage and dosage ,and combination of antibiotics were analysed.Results: Drug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 after interven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first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compared with a variety of drug abuse of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s before intervention , GeLiLv drug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 increased from 32.08% to 84.83%;medication time from 85% to 98%;usage and dosage from 15% to 95%;combination utilization rate decreased to 25% from 75%.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of antibiotics in cesarean section is effective, feasible, 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esarean section.[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perioperative period;antimicrobial drugs;clinical pharmacists;intervention 随着女性职业化程度的增加,女性生育风险不断增加。剖宫产手术因其较简单易掌握、较安全的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选择的一种手术分娩方式[1]。但是,由于孕妇宫颈和阴道内存在大量的潜在致病菌,在生产前期极易引起内源性感染,也极易在术后并发感染[2]。据统计,剖宫产术后感染及术后病率要比自然分娩高出20倍[3]。因此,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尤为重要[4]。但目前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缺乏合理指导,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方面缺乏临床药师的干预和指导。本文就临床药师对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干预前后做一对比分析,从整体上对临床药师干预措施做一效果评价,旨在为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抗菌药提供依据,为我院整体合理应用抗菌药探索合理的用药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抽取2012年-2013年我院产科剖宫产病例,从中分别抽取100份剖宫产病例,以7为间隔抽取剖宫产病例号,作为入选资料[5]。剔除标准:产前已发生感染、产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内科疾病的病例。以2012年未干预的病例作为对照组,以2013年临床药师干预后的病例作为观察组。

1.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年龄、孕周、胎次、术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指征、术前肛阴查次数、胎膜破裂时间、产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1.3评价指标

依据《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6],制定具体评价标准和合理性评价标准, 判断抗菌药预防使用是否合理。从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疗程、产科抗菌药使用强度等方面考察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

1.4干预措施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和《2013年兰州市抗菌药物临床经验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剖宫产预防

2医务科联合药用药的指征、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时机、预防用药疗程及联合用药作出明确规定。○

3学部在每月的医师大会上通报抗菌药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将不合理抗菌药处方及病例做专项点评。○在全院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专题讲座,详细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全院所有临床医生进临床药师实时监控产行培训及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及医师专业资格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处方权限。○

5临床科手术病历, 就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病历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从源头杜绝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药师深人临床病区进行查房, 查房过程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在病区内针对科室用药特点对医师进行专题讲座。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防用药药物选择

临床药师干预前,预防用药选药硝基咪唑类占31.25%,青霉素类占27.18,大环内脂占22.92%,第一、二代头孢占(11.25%),喹诺酮类占4.17%。经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用药主要以五水头孢唑林钠为主(51.72%),硝基咪唑类占22.76%,大环内酯类占8.28%,青霉素类抗菌药比例降为0,克林霉素作为头孢类过敏的备选药物,逐步取代氨曲南作为头孢类过敏的药物选择,总合理率由32.08%提高到84.83%,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预防用药药物选择(n=100)

Tab 1 Prophylactic sele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100)

对照组

观察组

分类 青霉素类

一代头孢 二代头孢 三代头孢

其他

硝基咪唑类

大环内脂类 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

合理率

2.2预防用药给药时机 药物 青霉素钠 氯唑西林钠 五水头孢唑林 头孢西丁钠 头孢曲松钠 头孢噻肟钠 氨曲南 甲硝唑 奥硝唑 罗红霉素 左氧氟沙星 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病例数 15 50 9 18 0 0 3 45 30 55 10 5 0

构成比(%)病例数

6.25 20.83 3.75 7.50 0.00 0.00 1.25 18.75 12.50 22.92 4.17 2.08 0.00 32.08

0 0 75 10 3 2 2 25 8 12 0 0 10

构成比(%)

0 0 51.72 6.90 2.07 1.38 1.38 17.24 5.52 8.28 0.00 0.00 6.90 84.83 剖宫产给药时机应为结扎脐带后立即给药,对比发现,干预前对照组病例首次给药时机为术前给药占15%,术后产妇返回病房给药占10%;干预后观察组术前给药比例为2%,术后返回病房未发生一例。

2.3预防用药疗程

临床药师干预前预防用药疗程为3.56±1.12d。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用药疗程为2.45±1.09d,干预后平均疗程与干预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预防用药疗程对比(n=100)

Tab 2 Comparison of medication d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100)

疗程

<24h 28h-48h 48h-72h >72h

对照组

观察组

病例数

0 25 56 19

病例数 58 27 5 2.4预防用药联合用药

在临床药师干预前,剖宫产联合用药比较复杂。一般是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联合硝基咪唑类的甲硝唑、奥硝唑,大环类的罗红霉素,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部分病例甚至3联用药,总的联合用药高达75%;临床药师干预后,药物联合以甲硝唑为主,联合用药比率下降为2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联合用药对比(n=100)

Tab 3 Comparison of combination therap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100)

用药方法 甲硝唑 奥硝唑 罗红霉素 左氧氟沙星

甲硝唑+罗红霉素 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奥硝唑+罗红霉素 奥硝唑+左氧氟沙星 合计

对照组 病例数 25 5 23 5 9 5 2 1 75

33.3 6.7 30.7 6.7 12.0 6.7 2.7 1.3 100.0

观察组

比例(%)80.0

8.0 0 0 8.0 0 4.0 0 100 2 0 0 2 0 1 0 25

比例(%)病例数

2.5预防用药用法用量

临床药师干预前,预防用药用法用量比较混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一日一次,甲硝唑、奥硝唑一日一次或两次;抗菌药剂量一般以治疗剂量给药或将全日治疗剂量一次滴注;药物溶媒未按说明书规定选择。针对这一问题,临床药师以《抗菌药临床指导原则》为依据,先从药物选择进行指导,在选择合理的预防用药前提下,按其用法用量合理使用抗菌药,干预后合理用药例数与干预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预防用药用法用量对比(n=100)

Tab 4 Comparison of usage and dosage in prophylaxi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100)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合理例数 95

不合理

频次 65 5

溶媒 25 5

剂量 28 2

合理率(%)15 95 3.讨论

3.1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标准 用药指征: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用药指征与阴道相通, 易发生感染, 故需预防用药;药物选择:首选一代头孢菌素,若存在高危感染因素,可选用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钠、氨曲南或克林霉素(头孢过敏);用药时机:断脐后立即给药;用法用量:头抱菌素类、氨曲南常规单次剂量1-2g , 克林霉素单次剂量0.6-0.9 g, 甲硝唑单次剂量0.5g;联合用药:存在高位感染因素,时,如产前羊水早破、产前流血、foleys管引产等情况时,可一、二代头孢联合甲硝唑。用药疗程:一般为24h,最长不能超过48h。,3.2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的效果评价[78]

剖宫产为清洁-污染手术的二类切口,有明确的用药指征。我院为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剖宫产手术占产科生产方式的30%。一直以来,剖宫产产妇术后3-4天拆完线后出院,抗菌药预防用药一直伴随产妇出院结束疗程。临床药师督导产科抗菌药合理使用后,根据我院具体情况,以卫生部第38 号文件和《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从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3.2.1用药时机不合理干预。剖宫产预防用药时机应为断脐后给药,但在临床药师干预前,预防用药首次给药有术前给药,也有产妇回到病房后开始给药。针对这一情况,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护理部沟通,从头孢类抗菌药药动学的角度出发,详细阐明断脐后给药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大杀菌浓度,最大程度的杀灭由于手术过程中接触性产生及定植的细菌,并且避免术前给药对胎儿的不良影响。通过医生、护士的配合,现在我院剖宫产手术首次给药时间为断脐后给药达到98%。

3.2.2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进行干预。临床药干预前,预防用药药物选择以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为主导;经有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以一代头孢菌素为主。预防用药用法用量:干预前,头孢菌素抗生素给药剂量不合理占27.73%,频次不合理占55.08%,给药溶媒不合理占21.19%。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药物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维持MIC 以上的时间成正比,而不与剂量相关,一次给予全日量致使单次给药剂量过大,体内短时间血药浓度过高, 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因此,预防用药给药频次应一日2 次给药(除头孢曲松)。而对于抗菌药溶媒,依据细则: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 ml,一般应30 min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预防用药药物剂量与治疗剂量不同,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 g,头孢呋辛1.5 g,头孢曲松1-2 g,甲硝唑0.5 g。经过临床药师的督导,预防用药抗菌药用法用量的合理率有原先的15%提高到95%。

3.2.3针对联合用药比较混乱,临床药师通过医师大会,专题讲座等宣教形式,使联合用药由原来的甲硝唑、奥硝唑、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多种联合方式,规范为以联合甲硝唑为主。但在产科值得注意的是,甲硝唑虽为指导原则推荐联合使用的抗菌药,但其在乳汁中含量较高, 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发现其具致肿瘤和致突变的危险性[ 9] , 如若孕妇产前有高位感染因素,确需使用时再联合,但必须暂停哺乳以防对婴儿的不良影响,并且广泛大量使用此类药物将会导致耐药肠球菌的增加, 引发感染的治愈难度, 不宜长时间使用。

3.2.4对于用药疗程比较长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通过查资料,对比相关医院剖宫产用药情况,从询证医学的角度出发,阐明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抗菌药使用疗程没有正相关,相反,长疗程会引起细菌耐药而导致新的感染[10]。依据我院实际,选择一些没有基础疾病,未发生羊水早破、未发生产前出血、未使用foley’s管引产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临床药师的督导,产妇预防用药疗程有原来的3.56±1.12d,缩短为2.45±1.09d。随着产后抗菌药疗程的缩短,临床将剖宫产切口的缝合线改为可吸收的肠线,产妇生产后观察两天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后,就可以出院,这也大大缩短了住院周期,减少了产妇的住院费用。随着剖宫产合理预防用药的提高,产科抗菌药的使用强度由原来的80.19DDD降为29.33DDD,剖宫产产妇住院药费有原来的平均212.12±23.16元降为110.32±16.65元,剖宫产产妇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6.69±1.12d降为5.12±1.23d。

4小结

临床药师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一些基础医院更是可有可无,在全社会追求经济效益的背景下,临床药师的工作往往被医院所忽视,在一些例行的检查的工作中,临床药师常常充当数据统计员的角色。在这种前提下,我们临床药师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使自己的工作成绩增加医院的效益呢?《抗菌药专项整治》为每一位医院领导敲响了警钟,抗菌药整治不达标,这就是我们临床药师工作的出发点;医保患者药品费用超标,这就要求我们临床药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如何有效,合理的治疗疾病的同时,降低药物治疗成本;医疗资源紧张,合理应用药物治疗,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绝对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相对增加医院的住院患者病床数;这就是我们临床药师工作的结合点。合理用药的宗旨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时,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同时也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干预效果评价 篇3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进行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激光美容的信任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对激光美容信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有提高患者对激光美容信任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皮肤激光美容;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65-01

激光美容的原理是激光能够产生精确聚焦、高能量、有一定穿透力的单色光,使其作用于人体皮肤,能够除去或破坏面部的某些色素沉着和皮肤病变,如雀老年斑、斑、除皱、鲜红斑痣、消除眼袋等[1]。激光美容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出血量少,且安全性较高,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应用效果,本文对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进行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进行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33例,年龄14-66岁,平均(37.4±5.9)岁,其中色素性皮肤病29,血管性皮肤病16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34例,年龄13-67岁,平均(38.1±5.3)岁,其中色素性皮肤病28,血管性皮肤病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定期对皮肤的相关疾病知识进行教育宣讲,使患者了解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及危害,发病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讲解激光美容的优点,将疗效好的病例结果展示给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激光美容有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护理:使了解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使其签署手术协议书。为患者建立病例档案,保存检测结果及照片等病例相关资料。告知患者手术中可能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使患者学会自己放松,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更好的配合治疗。(3)术后护理:指导患者如何注意正确进行抗感染,术后可以用包裹冰块的毛巾来缓解手术带来的疼痛。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有效进行预防感染,告知其尽量不要外出日晒,避免受到高紫外线照射等。此外患者的日常饮食也非常重要,告知患者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叮嘱患者务必定期来复诊[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激光美容的信任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国际通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3]: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应用模糊数字评分法对激光美容的信任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分,10分代表患者非常信任激光美容,0分代表不信任。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结果输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来描述,用检验方法,以P<0.05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对激光美容信任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对激光美容信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皮肤激光美容是临床美容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进行美容治疗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及对激光美容治疗的不信任。因此,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既能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又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配合度,从而患者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4]。本文研究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优势为:(1)能让患者充分了解皮肤激光美容的相关知识及其优点,让患者明确知道到皮肤的恢复过程时间较长,需坚持治疗,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緩解患者焦虑情绪,也能够增加患者对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信任程度。(2)健康教育宣讲能够使患者学会如何自我护理,防止在激光美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当行为影响治疗效果,还可以加深患者对激光美容治疗的了解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激光美容的信任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文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综上,对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有提高患者对激光美容信任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花,安荣真,张惠芹,等.护理干预对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5(5):34-36.

[2]郑青花.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3,4(15):23-25.

[3]周素芬.对激光医疗美容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6):238-239.

麻疹家庭内传播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例来自2014—2015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病例血标本和咽拭子开展检测,确诊麻疹病例。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定义为:(1)血标本检测麻疹Ig M抗体阳性者;(2)咽拭子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3)恢复期血清中麻疹Ig G抗体滴度是急性期4倍多,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1.2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参考美国CDC BUT-LER等[5]病例定义,家庭获得性病例:同一家庭中麻疹病例出疹时间发生在前1病例出疹后7~18 d内,并且至少1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社区病例定义:同一家庭中麻疹病例出疹时间发生在前1病例出疹后0~3 d内或≥21 d后,并且至少1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或一个家庭内只有1例麻疹病例,且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定义:与麻疹病例出疹前后4 d内有密切接触(共同生活且有近距离接触)的家庭成员。

以家庭获得性病例家庭为病例组,社区病例家庭为对照组,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中国CDC《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版)对麻疹疫情采取隔离分居,3 d内应急接种、开窗通风、现场消毒、健康教育、个人防护等干预措施,对比干预措施实施后续发病例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效果。采用非匹配设计,对照组由病例组所在地区选择具有相似家庭人数和构成的社区病例按照1∶2比例纳入。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SAS 9.0完成数据分析。非正态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IQR)描述,Wilcoxon秩和检验来统计分析;运用分类资料χ2检验比较不同率的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措施效果OR值及95%可信区间(CI),逐步筛选法(Stepwise Selection)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2 结果

2.1 天津市麻疹家庭感染状况

2014—2015年天津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3 022例,其中家庭获得性疫情32起(病例组),涉及病例68例,实验室确诊66人(97.05%)。病例分布在天津市12个区县,覆盖全市16个区县的75.00%。32起疫情中,30起为医疗机构网络报告,1起为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1起为社区居民主动报告。家庭获得性病例35例,占监测病例总数的1.16%;发病时间集中在1—4月份,占94.28%。家庭获得性病例与家庭首发病例出疹时间间隔M=11 d,IQR=8~13 d,见图1。对照组共纳入64个社区病例家庭,涉及病例64例,实验室确诊64人(100%)。

图1 2014—2015年天津市麻诊家庭获得性病例出疹时间间隔

病例组共有家庭成员121人,每家2~7人,M=3人/家庭,IQR=3.00~4.50人/家庭;对照组家庭成员206人,每家2~5人,M=3人/家庭,IQR=3.00~4.00人/家庭。Wilcoxon检验表明,两组家庭成员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4)。

2.2 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家庭实施疫情干预,干预措施实施情况见表1。

单因素χ2检验显示两组间干预措施仅隔离分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3)。多因素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显示,只有隔离分居是影响因素(χ2=6.00,P=0.01),OR=0.27(95%CI为0.10~0.77)。病例从出现发热症状到医疗机构诊断报告的平均时间为4.75 d,从医疗机构报告到开展应急接种的平均时间为1.81 d。

2.3 隔离分居效果分析

病例组和对照组96个家庭中,77个采用了隔离分居措施,其中发生了21起家庭内传播(27.27%);19个未采用隔离分居措施,发生了11起家庭内传播(57.89%)。在77个采用隔离分居措施的家庭中,55.84%是居家隔离,44.16%是住院隔离。其中居家隔离发生家庭内传播的只有11.62%,住院隔离发生家庭内传播的比例达到47.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0.01),OR=0.15(95%CI为0.05~0.47)。见表2。

3 讨论

2014—2015年天津市共收集到35例家庭获得性病例,仅占总病例的1.15%。调查发现32起家庭获得性疫情中2起患者发病后未去医疗机构就诊,表明目前实施的被动监测系统存在缺陷。病例发病后,为寻求诊断和治疗会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但当家中出现同样的续发病例时,更有可能在家采用和首发病例一样的药物治疗。因此,天津市麻疹家庭感染状况应该被低估了。

表1 2014—2015年天津市麻诊家庭内传播不同干预措施[个数(%)]

表2 2014—2015年天津市麻诊家庭内传播不同隔离方式效果比较

按照国家《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发现麻疹暴发3 d内要及时完成应急接种,室内进行开窗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易感者接触麻疹病毒后72 h内,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可以防止感染和诱导产生麻疹抗体,防御后续感染风险[6-7]。暴露6 d内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避免麻疹病毒感染或减轻临床症状[8],但作为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不适用于控制麻疹疫情,仅推荐用于暴露麻疹后可能产生严重或致命危险的易感者,如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孕妇。家庭疫情不同于集体单位的麻疹暴发,家庭是一个空间局限、人员少且亲密接触的特殊环境。而麻疹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前驱期[9],此时并无麻疹的典型症状。本次调查发现病例从出现发热症状到诊断后开展应急接种周期长达6 d,此时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接种已没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因此将针对集体单位暴发疫情的干预措施用于家庭,防控效果并不明显。本次调查显示,在已采取的干预措施中,只有隔离分居有效果,而且居家隔离效果要明显好于住院隔离。瑞士麻疹暴发调查显示,居家隔离在控制麻疹传播中RR=0.43,家庭外隔离RR=0.05[6]。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区和医院隔离效果明显好于居家隔离;但国内综合医院隔离病房大部分不是单间,患者较多且集中,同时需要家属陪护,容易造成家庭成员感染。

患者隔离和个人自由是否冲突,是传染病控制面临的现实问题。隔离是一种有效的控制传染病蔓延的措施,当面对公众健康问题时,需要限制个人自由。2005年,一名巴西男子在马尔代夫感染麻疹病毒后,乘坐飞机回国,并在巴西又乘坐了4次国内航班,造成麻疹蔓延,最终73 282名密切接触者被应急接种[10],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卫生资源。美国Iowa州制定了非自愿隔离留观条例,由公共卫生机构每天至少1次不定时家访或电话了解隔离留观者是否遵守留观规定[11]。考虑到医院卫生资源短缺和院内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在重要传染病防控过程中,可建立社区隔离区域,方便传染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留观,也有利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监督和随访,提高隔离观察质量和效率。

当前消除麻疹阶段,出现麻疹病例时,在隔离的基础上,仍应推荐开展家庭和周围社区人群的应急接种。因为疫苗接种不仅为了阻止本次麻疹病毒的传播,而且可以提高此人群疫苗接种率,预防下次麻疹疫情。美国CDC推荐麻疹暴发控制中采用隔离患者、对无免疫力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暴露后免疫等措施[12]。结合本次麻疹家庭内传播干预措施评价效果,天津市修订了散发病例处置指南,突出了病例早期隔离和周围人群疫苗接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LINDBERG C,LANZI M,LINDBERG K.Measles:Still a Significant Health Threat[J].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15,40(5):298-305.

[2]KIGHTLINGER L.Measles:still a problem?Still a menace?Still here[J].S D Med,2014,67(3):95.

[3]BONACIC MARINOVIC AA,SWAAN C,WICHMANN O,et al.Effectiveness and timing of vaccination during school measles outbreak[J].Emerg Infect Dis,2012,18(9):1405-1413.

[4]李澄,尹广新,顾苏仪,等.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调查[J].疾病监测,2015,30(2):160-161.

[5]DELAPORTE E,WYLER LAZAREVIC CA,ITEN A,et al.Large measles outbreak in Geneva,Switzerland,January to August 2011: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and demonstration of quarantine effectiveness[J].Eur Surveill,2013,18(6):20395.

[6]YOUNG MK,NIMMO GR,CRIPPS AW,et al.Post-exposure passive immunisation for preventing measle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4(4):1-50.

[7]FEEMSTER KA.Delay in measles vaccin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ost-vaccination seizures[J].J Pediatr,2014,164(3):674.

[8]KUEHN BM.Public health officials mark 50th year of measles vaccine:concern remains about outbreaks in pockets of unvaccinated[J].JAMA,2014,311(4):345-346.

[9]CHOE YJ,JEE Y,OH MD,et al.Measles elimination activiti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experience from the republic of Korea[J].J Korean Med Sci,2015,30(Suppl 2):S115-S121.

[10]DE BARROS FR,DANOVARO-HOLLIDAY MC,TOSCANO C,et al.Measles transmission during commercial air travel in Brazil[J].J Clin Virol,2006,36(3):235-236.

[11]CHEN SY,ANDERSON S,KUTTY PK,et al.Health care-associated measles outbreak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an importation:challenges and economic impact[J].J Infect Dis,2011,203(11):1517-1525.

干预效果评价 篇5

对青羊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男性员工吸烟行为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抽取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通过对前后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吸烟率分别为39.9%和34.5%,通过年龄、学历和岗位等因素分层分析,青羊区医务工作者对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干预后有显著提高,对烟草的相关态度更加倾向于禁烟,且吸烟率在干预后的下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在医务工作者中开展的烟草控制行为干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目标人群关于烟草的知识和行为两项指标均产生了有益的变化,但烟草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烟草对健康造成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是目前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发展中国家约半数死亡归因于烟草[1,2]。我国目前每年销售的香烟高达1.6万亿支,国人消费的香烟约占世界三分之一。如果将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死亡全部统计在内,目前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死亡,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0万人[3]。烟草导致的疾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4]。医务工作者是开展烟草控制工作的最前线,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卫生行政人员中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因此在医务工作者中、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烟草控制工作是刻不容缓。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青羊区2家医疗卫生机构和2个卫生行政机构的男性医务工作者。干预前调查598人,干预后调查605人

1.2 抽样用单纯随机抽样抽取个体样本。

1.3 数据来源四川省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中国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监测”数据。

1.4 干预活动2009-06/11期间,针对以上所述4个单位的男性职工开展系列行为干预活动。主要通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义务;通过机构内部的媒体网络宣传、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热线咨询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张贴、悬挂、摆放、多媒体显示禁烟标识,设置室外吸烟区及其引导标识;各单位所在区域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在医疗卫生机构还设置劝导员,对就医患者、患者家属和前来办事人员的吸烟行为进行劝诫并开展简短的健康教育;建立奖惩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对禁烟工作开展较好的部门和戒烟成果显著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反之则进行批评教育和一定的处罚。在开展干预活动期间,还邀请外部专家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质量达到要求。

1.5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吸烟情况,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烟草控制的态度和个人基本信息4个部分内容。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设计制作。

1.6 主要指标定义吸烟者是指每天至少吸1支烟,连续6个月以上。戒烟者是指曾经符合吸烟定义但最近1年都未吸烟的人。

1.7 统计分析采用数据库软件Epidata 3.0建立数库并录入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描述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行为及其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2.1 基本情况干预前调查598人,干预后调查605人。比较干预前后接受的目标人群在年龄组、婚姻状况、学历和工作岗位4个因素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8,p<0.01)。

3类人群的基本情况构成详见表1。

2.2 吸烟情况两次调查总体吸烟率为36.3%。干预前后吸烟率分别为39.9%和34.5%。干预前后按照年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和工作岗位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吸烟情况的变化。按照年龄因素分析,20岁-组和30岁-组在干预后吸烟率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1;χ2=8.07,p=0.02);按照婚姻状况因素,只有未婚人士吸烟率在干预后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χ2=6.53,p=0.04);按照学历因素,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在干预后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3;χ2=9.21,p=0.01);按照工作岗位因素,从事业务和行政事务的卫生工作者吸烟率在干预后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2;χ2=9.51,p=0.01)。详见表2。

2.3 烟草相关知识对问卷中相关知识的条目赋分值进行统计,对比干预活动前后目标人群在烟草相关知识的变化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干预后目标人群掌握了更多的烟草相关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2.4 烟草相关态度对于目前吸烟的目标人群在干预前后是否有戒烟打算进行分析可知,干预后有更多的人准备戒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00)。讨论

3.1 医务人员禁烟意义重大通过两次调查得到的男性医务工作者总体吸烟率为36.3%,低于2002年中国人群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结果(男性吸烟率66.0%)[5]。但医务工作者的吸烟行为对其他人群的影响是非常显著,医务工作者具有为患者和社会做出禁烟表率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患者提供控烟服务和帮助的最佳人选[6]。因此在医务工作者中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禁烟工作意义重大。

3.2 干预后效果显著青羊区男性医务工作者关于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干预后具有明显的提高,对禁烟的支持率也有显著提高,而吸烟率有明显降低。通过分层分析可知:通过一段时间系统的行为干预后,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较年长的医务工作者更已于改变吸烟的行为;学历较高的比学历较低的更易于改变吸烟行为;从事专业技术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比从事后勤工作的更已于改变吸烟行为。但仅凭一次干预不可能长期有效地影响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综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为保证烟草控制的效果,必须从多个方面长期地狠下功夫,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禁烟机构,以增加工作力度,国家每年应拨给专项资金,以保证控烟工作顺利开展[7]。

3.3 持续深入开展控烟工作在医疗机构可将医务人员按照是否吸烟进行分层后开展工作。对于从不吸烟的医务人员工作重点应放在提高控烟知识水平上;对于吸烟的医务人员应从控烟的知识、态度、行为3方面人手,使其认同作为健康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宣传者的医务人员,应在控烟工作中担负起表率和权威的责任,并且组织吸烟人员进行戒烟[8]。此外,还必须加强控烟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为,防止控烟工作流于形式,无据可依,避免了烟草控制工作的盲目性,加强了其可操作性[9]。

3.4 加强专职控烟人员能力建设 目前控烟人员能力、水平还有欠缺,很多时候甚至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烟草控制工作。做好控烟工作,需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广告、社会营销、流行病、统计、心理咨询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也就对控烟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干预效果评价 篇6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老年护理 综合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5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多代谢紊乱疾病集合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中筛选出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并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2010年收治代谢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60~69岁2例,70~79岁14例,80~89岁12例,90~91岁2例。

入选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年的建议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诊断为MS:①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BMI)≥25.0(kg/m2),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1.7mmol/L和(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0.9mmol/L(男)或<1.0mmol/L(女)。

干预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依照其生活方式的缺陷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依照每个病例的不同血糖、血压、血脂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要求入选病例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空腹、餐后、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血脂各项均尽量达到各最新诊疗指南的规定值。入选病例均进行首次量表调查,干预第1、3、6个月均进行医学指标检查。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经综合干预,入选病例在干预后第1、3、6个月末进行的医学指标检查显示腹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每两组(时间上相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组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根据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写的《康健社区2009年社区诊断报告》所列,本社區重点疾病患病率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脂等。现代医学认为这些疾病常可合并出现,并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故临床引入了“代谢综合征”这一概念。

代谢综合征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躯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而且给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代谢综合征患者若及早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并且及早积极综合治疗,则能有效延缓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病程或减轻其症状。

现有临床依据可以证明对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开展行为干预研究有显著的效果。Laaksonen等对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进行9周低热卡饮食干预并随访1年,结果发现在低热卡饮食阶段患者的体重下降,并且在随访阶段维持这一体重;在低热卡饮食阶段,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增高,并且在随访阶段继续增高[2]。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运动量呈负相关,中等度的运动可以使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危险性降低40%。Castaneda等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运动干预,结果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并减少了药物的用量。

对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而言,因病程长、生活方式改变不易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不易执行,因此在TLC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手段是必需的,期望通过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采取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在内的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整体医疗费用支出。

MS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加强调整饮食、体育锻炼、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紧张及焦虑,在老年住院患者中,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紧张及焦虑易于执行,但由于其年龄及疾病的特点,体育锻炼受到限制,无法按照既定强度执行甚或无法执行,在此尤其强调饮食控制的重要性,由于患者的饮食(包括三餐及另添加的食物)受到患者家属的影响很大,最终仍归结到医护人员对于健康宣教工作的贯彻执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家属对于食物的热卡和生糖指数的概念是极其缺乏的,对于患者应该或避免摄入的食物极其形式的知识亦不足,以上均使医护人员认识到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所入选的患者由于均存在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因子,而且不能全方位执行生活方式干预,需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在老年患者中,应考虑个体化治疗,以上入选的30例患者,在本次研究期间,未出现新发心脑血管意外,未出现低血糖事件,未出现肝功能损害,因此评价,在全面、详细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下实施的降压、降糖、调脂治疗是安全可行且可以达标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2 Laaksonen DE,Nuutinen J,Lahtinen T,et al.Changes in 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water content with rapid weight loss and long-term weight maintenance in abdominally obese men and wom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2003,27(6):677-683.

安全注射干预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外一科、骨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医师、护士110名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5名, 2组性别、年龄、职称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调查方法

在2015年11月对2组医务人员发放安全注射表110份, 收回110份, 收回率100.00%。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无菌技术、一次性用品管理、无菌物品使用情况、消毒、手卫生、锐器伤及医疗废物等方面内容。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演练、宣传、考核等干预。包括观察员现场就医务人员存在的安全注射错误及问题提出并做指导;开展对医务人员安全知识相关内容的培训, 培训时间为3d, 培训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安全注射目前国际、国内的要求, 安全注射基础知识, 发生不安全注射的危险因素, 安全注射的环节管理要求;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发生锐器伤后的应急演练, 演练结束, 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为期1周的安全注射宣传活动, 对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发放安全注射宣传单, 开展有奖竞答活动, 进行手卫生及安全注射知识讲座活动;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共同协作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及穿刺操作考核, 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1.4 观察指标

6个月后通过填写安全注射调查表调查2组实际操作规范率。调查内容[4]包括皮肤消毒后等完全待干后进行穿刺、皮肤消毒后用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穿刺失败或输液中针头脱出重新更换针头、封管液的使用未超过有效期2h、多剂量用药、注射器和药物均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换针头换注射器、操作中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手卫生正确性及依从性良好、注射流程规范操作、使用合适类型的注射器、注射环境保持清洁、安全等方面内容。

1.5 统计学方法

收回的调查问卷录入到EPIDATA 3.0数据库,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临床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在以往的安全注射讨论中, 大家更注重于安全的疫苗接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估计, 全球每年至少有160亿次注射。其中95%以上用于治疗目的, 3%为免疫预防注射[4]。在安全注射的知识、不安全注射的细节行为、手卫生方面, 医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关注不够, 通过调查、指导, 针对存在的不安全注射的行为及隐患给予重视, 可有效降低安全注射风险[5,6]。

通过观察员的现场指导后, 干预组的医务人员在安全注射环境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操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导致的感染;注射的流程上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上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无菌意识;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率高于对照组, 更加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消毒方面, 由于临床医务人员工作量大, 自身安全注射知识的缺乏, 在为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后, 未等消毒液干后即进行穿刺, 未干的消毒液会随着针头刺入患者肌肉、血管, 导致患者感染、疼痛;护士在皮肤消毒结束后, 准备进针前为准确定位穿刺点, 用未消毒的手再次触摸穿刺点, 造成穿刺部位皮肤再次污染, 极易导致感染;护士为患者留置针穿刺时, 穿刺失败或输液中针头脱出, 临床上为减少工作量及减少成本而不换针头, 虽有时穿刺可再次成功, 但再次穿刺针头不锐利或针头部分堵塞, 可造成患者的痛苦及血栓子进入患者血液中, 形成危险血栓颗粒, 制造血管栓塞隐患;肝素封管液有效期为2h, 护士在为患者封管时, 往往输注液体结束, 患者呼叫紧急, 不去检查封管液配置时间就直接进行封管, 可导致发热等不良反应。

在一次性用品使用方面, 临床医师医嘱是一步液体一具注射器, 但护士在为患者配液体时往往相同的药品会重复使用一具注射器, 不能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次使用;临床工作中还存在为患者做皮内试验时, 换针头不换注射器的现象;临床一次性注射器因可能同一批次, 且用量大、更新快, 往往操作者使用前未检查有效期及包装闭合性;临床上每个治疗车上均配备有利器盒及剪刀, 临床护士往往拔针后不及时剪针头, 而是将针头和输液管放于治疗车的下方, 回到治疗室再剪针头, 这样增加了发生锐器伤的几率。本结果显示, 干预后干预组在以上方面操作的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

注射已成为临床患者的主要用药方法。在乌克兰, 儿童每次住院平均注射65针次[7,8]。有关专家报道, 我国每年约有13万针次是不必要的注射[9]。说明注射方法滥用情况非常严重, 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注射, 必要的注射要做到安全注射的细节管理, 减少患者痛苦, 防止感染[10]。总之, 通过对安全注射细节干预可明显改变医务人员不安全行为, 使注射更加规范和安全。

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安全注射调查员的现场调查及填写安全注射调查表, 开展对安全注射知识及细节的干预, 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的正确性。方法 选择该院内科、外一科、骨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医师、护士110名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5名, 对110位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的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干预组进行安全注射现场指导、知识培训、演练、宣传及考核, 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方法。6个月后比较2组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结果 干预组安全注射操作规范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培训及现场指导干预, 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正确性明显得到提高。

关键词:安全注射,干预,实践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凌云, 李映兰.安全注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6) :4453-4455.

[2]李映兰, 范学工, 周阳, 等.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7) :50-53.

[3]张慧, 尹维佳, 乔甫, 等.我国安全注射的研究现状及管理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2) :5277-5280.

[4]龚妍, 毛惠娜.医院成立安全注射小组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 2010, 17 (21) :29-30.

[5]任娟.加强安全注射教育,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12) :7172-7173.

[6]戴玥, 顾玉华.临床护士对安全注射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z1) :196.

[7]蔡艳阳.基层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2224-2225.

[8]王建军.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注射的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26) :181.

[9]于小琴.浅议护理程序在安全注射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9) :4824.

干预效果评价 篇8

关键词:学习,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学生

学习能力低下并非学习障碍。美国学习障碍联合委员会曾认为学习障碍是多种异源性失调, 表现为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1]。而学习能力低下主要指感官和智力正常, 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 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获得与其智力相应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试图探讨个体心理干预和学校干预对小学生学习能力改善的作用, 从而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8月从遵义市随机抽取415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201人, 对照组214人。

1.2 测量工具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 (FAT) 问卷[3]。问卷由在校的学习方法、在家的学习方法、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教师的关系、家庭环境6个因子构成, 折半相关系数在0.76~0.88之间, 重测相关系数在0.75~0.90之间。

1.3 实验步骤

1.3.1 前测

心理干预前采用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 (FAT) 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并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1.3.2 心理干预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每3周1次, 连续18个月的心理干预。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心理游戏和团体咨询, 内容主要为如何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 如何与父母、教师和学生进行交往, 情绪调节, 感觉统合训练, 学习方法指导, 自我管理训练, 归因及自信训练等;学校设置多种形式支持系统, 校长直接参与组织课题开展, 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对干预对象的生活和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 情感上予以长期支持;对首次心理测验中需要进行及时心理干预的同学给予关注, 如有需要便给予个别心理辅导;向实验组学生及教师公布心理教师的联系电话, 随时接听咨询电话。

1.3.3 效果评价

干预时间为18个月左右, 干预结束后再次用FAT问卷进行评定, 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

1.3.4 统计方法

将测验结果整理后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 16. 0统计包进行t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 实验组学生在干预前、后在校学习方法、在家学习方法得分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关系、家庭环境的得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学生在前测和后测上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P<0.05, **P<0.01。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实验组学习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 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关系和家庭环境的改善几个方面, 这表明心理干预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切实可行的作用。

在本次制定的心理干预方案中, 认知调节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克服和补偿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偏倚, 通过视、听通道的激活和整合, 使其学习建立专门化的通道[4];对人际关系的指导, 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外围环境, 为其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交往与归属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在满足该需求的基础上, 人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因此人际关系的指导还可以为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提供基础。学习方法指导和自我管理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主动的学习者在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基础上, 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便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过程[5]。学习策略有2种基本成分:一种是基本策略, 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另一种是辅助性策略, 即学习者为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而采用的诸如学习计划与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等策略[6]。在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学习困难儿童具备基本学习策略, 缺乏辅助性学习策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制定计划, 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因此通过学习方法指导和自我管理训练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并提高其自我监控的能力, 通过归因及自信训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量研究表明, 学习困难学生往往把学习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如运气、他人的帮助等, 而将失败归之于自己能力不行 (更多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 [7]。在研究中通过团体训练法和强化矫正法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学习问题, 进而引导学生对学习做出正确的归因, 并对于学生的积极归因给予肯定和奖励, 对其消极的归因或较少做出积极的归因时, 适当地给予暗示和引导, 促使其形成正性的归因倾向。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增强自信心的行为训练方法, 以增强其自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 要求学校教师对干预对象的生活和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 形成多种形式支持系统, 有助学生学习能力改善效果的维持。

一般来说, 阻碍学生学习能力是个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结果所导致。但在本研究中, 由于时间和干预人员的有限以及学生家长不能长期及时参与的缘故, 未能对学生家庭进行干预, 这是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和学习也有明显的影响[8]。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不能用单一的手段, 而必须从个体、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结合进行, 效果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牛卫华, 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 2000, 23 (1) :115-116.

[2]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 19 (6) :46-49.

[3]周步成.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991:5.

[4]高华, 祝英禄, 孙梦月, 等.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干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20) :110-111.

[5]周永垒, 张奇, 韩玉昌.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03 (3) :55-59.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5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7]NUNEZ JC, GONZALEZ-PIENDA JA, GONZALEZ-PUMARIEGA S, et al.Subgroups of attributional profiles in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and their relation to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goals.Learn Disabil Res Pract, 2005, 20 (2) :86-97.

冠心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一机医院社区120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 男70例, 女50例;平均年龄 (62.1±6.5) 岁;病程2~8年, 平均 (4.1±1.3) 年。根据患者出院的顺序进行编号, 双号为观察组, 单号为对照组, 各6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项目, 在本地居住超过5年, 符合WHO关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型冠心病与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有肝肾功能不全者, 药物治疗后舒张压≥110 mm Hg或收缩压≥180 mm Hg者, 吸毒或酗酒者, 精神障碍者, 患有甲状腺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严重心律失常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给予服药指导, 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冠心病知识教育, 观察组患者进行4次健康知识教育, 同时积极地进行健康干预, 分为药物指导、饮食干预及运动干预等方面。均于出院后2、8、14周对其随访。

1.2.1 药物指导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 要求患者出院后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以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1.2.2 饮食干预

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 并合理控制摄入总量, 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患者每日钠盐摄入量少于6 g, 高血压患者每日钠盐摄入量少于5 g。控制患者每日胆固醇与脂肪含量的摄入, 胆固醇摄入量小于300 mg/d。患者应禁食油炸食品及肥腻食品, 多食蔬菜与水果[3,4]。

1.2.3 运动干预

适当的运动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应加强对患者的运动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身体状态以进行干预。患者应以太极拳、保健操、游泳、登山、慢跑及步行等有氧运动为主, 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保持在1 h内为宜, 每日坚持运动。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以身心舒畅为宜[5,6]。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 如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等。对患者的生活方式, 如服药、复诊、烟酒、运动及饮食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干预, 两组组内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三项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所好转,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组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三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具体见表1。

2.2 患者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分析

对患者的生活方式, 如服药、复诊、烟酒、运动及饮食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按时服药率、定时复诊率、戒除烟酒率、按时运动率及合理饮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具体见表2。

注:与干预前相比, *P<0.01;与对照组相比, ※P<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狭窄, 使心肌缺血而引发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结构的改变, 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疾病的康复, 因此控制血压、血脂及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能够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7]。

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社区居住的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 主要包括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的同时, 并积极地进行健康干预, 分为药物指导、饮食干预及运动干预等方面, 以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三项指标比干预前均有所好转,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按时服药率、定时复诊率、戒除烟酒率、按时运动率及合理饮食率均高于对照组, 各项生活习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综上所述, 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教育.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与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17) :2129-2130.

[2]程红, 邵华军, 裴咏桢.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6) :439-440.

[3]于秀芹, 程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08, 14 (12) :1490-1492.

[4]焦溥蕙.冠心病的预防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 (7) :860-863.

[5]苏彦芷.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8) :74-75.

[6]蔡建蓉, 容峰.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4) :82-83.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8-03~2009-04行乳腺癌手术100例, 年龄27~69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为40例, 干预组病例各60例, 两组病人无严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并发症。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按疾病常规及医嘱进行护理。干预组除按传统护理外, 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

2 护理

2.1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乳腺癌根治手术和术后化疗等均可引起许多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与生活质量有关的方方面面。持续的心理支持可以保持和恢复患者的一般能力, 促进肿瘤患者机能的有效恢复[1]。心理护理后, 乳腺癌患者抑郁、恐怖、焦虑、疑病、强迫、神经衰弱分都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 表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心理负担, 以促进患者机体的代偿功能, 增强其抗病能力, 调整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2],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2.2 科学的健康指导

鼓励病人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 耐心的向病人讲解病情, 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重要性, 澄清错误认知。提供舒适环境, 保证充足的睡眠。营养摄入均衡适量。过度营养及肥胖对治疗乳腺癌, 有不利影响。在饮食安排上, 对每天的总摄入热量、脂肪以及糖的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切忌暴食暴饮。可以散步、慢跑、做操等有氧运动, 适当运动可缓解疲劳。

2.3 阶段性的康复护理

①做适量运动, 避免局部水肿以及关节僵硬。乳腺癌病人在手术之后应将患侧上肢维持在外展的方向, 可以在手臂下垫枕头, 而日常的梳洗、饮食等活动也应尽量使用患侧手。术后第二至第三天即可指导病人适量运动。包括手掌运动, 通过交替的伸展、屈曲以避免局部的水肿。轻拍打患侧上肢, 用拇指和食指沿患肢淋巴走向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对捏, 刺激近端淋巴管, 促进淋巴液回流[3]。两侧手肘及腕关节要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 以预防关节的萎缩及僵硬。另外指导病人一些放松的要领, 以减缓病人的疼痛。②当病患的引流管拔除之后, 就可以开始做肩膀的关节活动, 并且逐步的增加一些关节运动, 向爬墙运动以及治疗带等辅助器具, 以好侧协助患侧进行关节活动。③一旦伤口拆线之后, 可以再积极的增加关节的活动程度, 并且可以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康复治疗器具, 例如各种热疗、电疗等, 以消肿、止痛及预防萎缩。④在手术一个月之后, 可以开始做瘢痕按摩, 以软化及减少结缔组织的增生。并且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居家运动, 例如使用化妆台支持患侧手臂, 逐步抬高手臂来梳理头发。或正面或侧对墙壁来做爬墙运动, 这样可以逐渐增加肩膀的活动程度。⑤做些旋转运动及小游戏, 幅度有小到大, 循序渐进, 逐渐尝试旋转到最大程度, 同时顺、逆时针方向都应该来回地做到。也可以用手掌将旧报纸弄皱, 籍以加强前臂及手掌的肌肉强度。

2.4 重视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成员的支持、朋友和同事的关心、病友的帮助、医护人员与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适时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 告知了解病人心理变化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的影响, 同时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及康复锻炼, 这样可以缓解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3 评价

3.1 问卷调查

采取调查对象自填和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逐一进行测评并记录。问卷根据健康状况问卷SF-36来评估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自行设计内容为5方面:①生活满意度;②社会交往;③心理卫生;④身体健康状况;⑤医疗保健指导。每个内容采用记分方法, 范围为0~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约健康。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

3.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从表中结果显示, 干预组病人在生活满意度、 心理卫生、社会交往、 身体健康状况、医疗保健五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 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使病人掌握了相关疾病知识,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环兴, 杨杰民.45岁以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32 (2) :90-91

[2]黄怀钧, 王凤霞.临床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33-174

干预效果评价 篇11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00-01

临床上对普外科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多数普外科患者常常会伴有恐惧、抑郁、紧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是不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生理平衡、改善治疗效果的[1]。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来帮助患者舒缓不良情绪、甚至还可以有效转变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还有可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以及治疗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80例普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患者主要涉及的外科手术有各类型的肝胆手术、肠胃手术等。但不包括以下的患者:患有精神异常者;患有糖尿病者;患有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心脑系统或者心肺系统疾病者;患有高血压者。接受临床护理观察的患者有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的为83岁,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6.1±10.7)岁。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患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情绪状态的变化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后1周、2周以及4周的情绪进行对比观察,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或者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对比评价。WHOQOL-BREF的内容涉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环境领域等4个方面,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越好[2]。

1.3综合护理干预

1.3.1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护理:患者在使用药物辅助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好药物的使用量、用药时间以及输液速度等,避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

1.3.2加强对患者术后的护理:患者在手术进行后,通常会伴有一定的疼痛,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对于一些难以承受疼痛的患者,可以适当地给予止痛药物。还要注意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生素类药物[3],帮助患者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

1.3.3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因素护理:由于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多数患者都怀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这一类的患者,应积极地与其进行沟通,通过了解其自身的情况以及其家庭情况等,帮助患者查找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并想办法舒缓其不良情绪,必要时可以多与患者的亲属进行沟通,让其亲属尽可能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患者安心地接受治疗,重拾恢复健康的自信。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的SAS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SAS分值为(41.12±11.05),对照组的SAS分值为(40.78±10.24)。在手术后1周SAS的分值两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的SAS分值为(34.26±8.22),对照组的SAS分值为(38.33±8.14)。在手术后2周SAS的分值:观察组的SAS分值为(27.86±5.72),对照组的SAS分值为(31.57±6.31)。在手术后4周SAS的分值:观察组的SAS分值为(25.17±6.22),对照组的SAS分值为(30.21±5.18)。

2.2两组患者SDS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的SDS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SDS分值为(46.28±10.69),对照组的SDS分值为(45.61±11.61)。在手术后1周SDS的分值两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的SDS分值为(32.64±8.47),对照组的SDS分值为(36.81±9.04)。在手术后2周SAS的分值:观察组的SDS分值为(26.64±7.81),对照组的SDS分值为(30.22±8.16)。在手术后4周SDS的分值:观察组的SDS分值为(25.17±6.22),对照组的SDS分值为(30.21±5.18)。

2.3两组患者QOL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的QOL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QOL分值为(58.11±7.24),对照组的QOL分值为(57.94±7.66)。在手术后1周QOL的分值两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的QOL分值为(50.07±8.62),对照组的QOL分值为(46.16±8.27)。在手术后2周QOL的分值:观察组的QOL分值为(67.31±9.62),对照组的QOL分值为(58.23±9.28)。在手术后4周QOL的分值:观察组的QOL分值为(75.48±10.31),对照组的QOL分值为(66.83±10.16)。

3.讨论

从观察结果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1周的SAS、 SDS以及QOL的分值均无明显差异,且均在患者接受手术后1周出现分值明显下降的趋势。在手术后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SDS以及QOL分值仍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手术后2周,观察组的SAS、SDS以及QOL的分值开始比对照组的分值高,在手术后4周,更加容易发现观察组各项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观察组在术后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对普外科患者给予正确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术后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莫秀献,徐荣铭,刘桂瑛.加速康复科模式在围术期护理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C):1355-1357.

[2]王春苗.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1:68-71.

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篇12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 其治疗需要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健康教育等多种措施相结合, 疗效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社区干预在DM的管理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我们对社区DM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92例社区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DM诊断标准, 男50例, 女42例;年龄48岁~82岁, 平均年龄 (59.13±17.45)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降糖治疗及就诊时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咨询、定期上门服务多种方式提供医疗、护理咨询, 根据DM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干预措施, 进行跟踪管理。

1.2.1 健康教育

(1) DM知识。向患者介绍DM一般知识, 包括DM的定义, 流行病学、病因、发病原理、分型、诊断、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治疗原则等。 (2) 饮食指导。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保持饮食合理均衡, 宜少食多餐, 一日不少于三餐, 提倡多食粗制米面、高纤维食物、含糖低的蔬菜。 (3) 运动指导。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气功等, 要循序渐进, 为了避免低血糖反应, 运动最好选择在饭后0.5 h~1.0 h较为适宜[2]。 (4) 日常生活指导。保持口腔、皮肤的卫生, 勤洗澡、勤更衣,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避免受伤和感染。 (5) DM并发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一些并发症的可能性和风险性, 当出现并发症时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 及时进行治疗, 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疾病复发。

1.2.2 心理支持

DM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易反复等特点, 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 因此思想负担重, 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使患者了解、认识DM, 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

1.2.3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用药, 介绍降糖药的作用、剂量、用法、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了解药物反应。告知不能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 教会患者观察血糖和体重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用药后要按时进餐, 不能延迟或提前, 特别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教会患者注射的方法、部位、时间, 操作时应严格无菌, 防止发生感染[4]。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干预前后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血糖指标[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2h PG) ]、DM慢性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DM慢性并发症、FBG、2h P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施社区干预1年后观察组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FBG、2h PG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表2。

3 讨论

DM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 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 其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治疗DM的最佳方式是采取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等综合治疗措施[5], 除出现并发症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 大部分患者可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积极进行健康教育, 能使其树立健康意识, 掌握预防、治疗DM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6];通过对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加以引导,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7], 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结果显示2组患者干预前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DM慢性并发症、FBG、2h P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施社区干预1年后观察组DM知识知晓率80.43%、药物治疗依从率78.26%, 高于对照组的56.52%, 58.70%;FBG (6.22±0.70) mmol/L、2h PG (8.25±1.32) mmol/L、并发症发生率36.96%, 低于对照组的 (7.75±0.94) mmol/L、 (9.38±1.40) mmol/L、54.35% (P<0.01) 。提示提高DM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其干预和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推广[8]。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DM患者能否接受足够的干预指导,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尚的医德及高超的沟通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管理好社区DM患者[9]。

参考文献

[1]章庆红.我国各地糖尿病发病趋势[J].河北医药, 2005, 32 (8) :624.

[2]刘虹丽, 张帆, 戴亚丽, 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0) :253-255.

[3]张风菊, 胡小艾.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8) :2381-2382.

[4]周桂荣, 周学林, 张岩梅, 等.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 17 (12) :1035.

[5]陈明, 罗均, 黄勇波.加强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服务[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4月上旬刊) :1-2.

[6]高秀芹, 肖建彪, 吴浩, 等.社区团队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2) :2776-2777.

[7]苏雅宁, 王玮.浅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2月下旬刊) :1160-1161.

[8]陈敬欢, 邓晓霞, 张卓.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8) :2618-2620.

上一篇:英语大纲下一篇:随机最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