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干预

2024-07-18

合理干预(共12篇)

合理干预 篇1

妇女怀孕以后, 胎儿的生长、胎盘的形成、母体血容量的增加、子宫和乳房的增大以及为分娩做准备, 都需从膳食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如果孕妇营养缺乏, 不但可以引起妊娠、分娩或产褥的合并症, 而且对胎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也会产生影响。

1 合理饮食和营养障碍

1.1 能量

一般妇女每日需2300 kcal热量, 而孕妇需2800 kcal热量。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中能量推荐摄入量 (RNI) 为孕中晚期在非孕妇女能量的基础上每日增加0.84M (200 kcal) [1]。

1.2 蛋白质

一般妇女每天需蛋白质60 g, 孕妇则需80 g。膳食中的蛋白质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性蛋白质, 来自鱼、肉、蛋类等;另一钟是植物性蛋白质, 来自豆和谷类。2000年中国DRIs中建议蛋白质RNI是在非孕期的基础上, 于早、中、晚期分别增加5, 15, 20 g, 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1/2以上。如果蛋白质缺乏体内血清水平下降, 出现水肿与体质衰弱, 分娩时增加滞产的可能性和出血量, 产后恢复迟缓, 乳汁稀少。

1.3 碳水化合物

主要来自谷类和薯类, 约占总热量的60%~70%以上。孕妇对谷类的需要量每日约400~450 g, 孕早期必须保证每日摄取不低于150 g的碳水化合物, 除保证胎儿的能量需要以外, 也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对胎儿脑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1.4 脂肪

孕妇对脂肪需要量每日约100 g, 脂肪供能比以占总热量的25%~30%为宜。如果进食过少, 热量不足, 到了妊娠中晚期, 每月体重增加不足1 kg, 可能发生低体重儿或各种产科并发症;若热量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过多, 孕妇过于肥胖, 妊娠中毒症发生率增加, 容易使胎儿过大分娩困难, 增加滞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从妊娠5个月起, 孕妇体重增加每周不宜超过0.5 kg。

1.5 矿物质

钙:胎儿足月时体内储钙30 g和磷18 g, 磷在一般膳食中不会缺乏, 但钙常会不足, 2000年中国DRIs中建议孕妇食物中钙适宜摄入量 (AI) 为:孕早期800 mg/d, 孕中期1 000 mg/d, 孕晚期1 200 mg/d。含钙最多的是牛乳和蛋黄, 其次是豆、麦麸和新鲜蔬菜 (白菜、韭菜和油菜等) , 如食物中钙供应不足必要时可适当补充钙制剂, 口服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孕妇如无足量钙供给, 则胎儿要从母体骨骼中摄取, 使孕妇发生骨质软化病, 分娩时易发生子宫收缩无力和产后出血;婴儿出生后易患佝偻病。

铁:成人需铁12 mg/d, 孕妇需15~20 mg/d, 在一般饮食中, 含铁量往往不足, 尤其是妊娠末3个月, 胎儿体内的储铁量从80 mg增加到400 mg, 必然从孕妇体内摄取, 而孕妇本身还要储存一部分, 以备分娩时补充失血之用。中国DRIs中建议食物中孕妇铁AI孕早期15 mg/d, 孕中期25 mg/d, 孕晚期35 mg/d。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心, 瘦肉, 动物全血以及绿色蔬菜如菠菜、韭菜等。如果孕妇摄取铁不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孕妇血红蛋白低于60 g/L, 易并发早产与死胎。

锌:成年妇女体内含锌1.3 g, 孕期增至1.7 g, 足月胎儿体内含有60 mg, 胎儿对锌的需求在妊娠早期达到最高, 每日约需0.6~0.8 mg, 中国DRIs中建议锌RNI为孕早期11.5 mg/d, 孕晚期16.5 mg/d。含锌多的食物有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和动物内脏, 蛋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等也富含锌。母体补锌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畸形。

1.6 维生素

维生素A:成人需要700~800μg RE/d, 而孕妇需要比成人多20%~60%。食物中肝、奶、蛋及鱼肝油等的含维生素A量最多, 维生素A良好来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如苜蓿、菠菜、莴苣、油菜、青豌、芹菜、胡萝卜、芒果、杏、西红柿等。

维生素B:成人需要维生素B11.3 mg/d, 维生素B21.2 mg/d, 烟酸13 mg NE/d, 而孕妇分别为1.8 mg/d、2.5 mg/d及18 mg NE/d, 这些维生素在糙米、粗面、小米、玉米中含量最多, 其次是酵母、豆类、青菜、水果、瘦猪肉、肝、蛋。

维生素C:成人每日需要维生素C 70 mg, 而孕妇需要100 mg, 以西红柿、柑橘、酸枣、沙棘中含量最丰富, 白菜、菠菜、芹菜、莴苣、豆芽及马铃薯中含量也较多。妊娠期如果缺乏维生素C不但孕妇容易患坏血病、贫血、流产及早产, 而且婴儿容易发生脑出血或其他出血病。

维生素D:孕妇需要约为4~8μg/d, 食物中以鱼肝油中含量最多, 牛奶和蛋黄次之, 人体经日光照射后, 也能产生维生素D, 只要平时注意饮食多晒太阳, 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

叶酸:孕早期缺乏叶酸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重要原因, 一般为预防神经管畸形常于孕6周内服用叶酸, 6周以后仍间断服用。含叶酸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 奶、蛋、豆类, 绿叶蔬菜、水果和坚果。

2 孕妇的合理膳食

孕妇不需要增加过多的主食, 需要增加的是副食的种类和数量。故饮食要多样化避免偏食, 如多吃杂粮和粗粮就不会缺乏维生素B1, 多吃白米、白面则需补充维生素B, 夏季多吃蔬菜, 秋季多吃水果, 不习惯吃肉可以用豆类代替。此外劳动强度、身材大小、不同妊娠时期对营养需要也不同。妊娠最初3个月, 胎儿生长缓慢, 营养的需要与未孕期相同, 到了妊娠中晚期, 由于胎儿生长快必须增加营养量。

谷薯类:孕妇应多吃粗粮, 煮饭不要去米汤, 发面碱不宜过多。孕妇每日约需谷类食物400~450 g。肉类:猪、牛、羊、鸡、鸭、鱼、虾中, 都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 瘦肉中含有磷、钾、铁较多;动物内脏中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其中肝最好。每日需供给75~100 g。蛋类:每日吃鸡蛋1~2个, 蛋中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且含钙、磷及各种维生素。乳类:牛乳、羊乳等含丰富的完全蛋白质及钙、磷和维生素, 每日可饮牛乳500 ml。豆类:为素食食谱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含磷、钙、铁及维生素B, 每日需供50 g。蔬菜:如菠菜、油菜、白菜、红萝卜、西红柿等都含有维生素A、B、C, 铁, 钙及纤维素, 每天应吃新鲜蔬菜375~500 g。水果:含有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C, 故应多吃水果。

综上所述, 孕期与非孕期相比, 孕妇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均有所增加, 尤其是能量、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以及钙、铁、叶酸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但孕期体重增长过度营养过剩, 对母亲及胎儿也不利, 一是出现巨大儿, 增加难产的危险性;二是孕妇体内可能有大量水储存易发生糖尿病、妊高征等。为了满足孕妇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整个孕期应摄入由多种多样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1]焦广宇, 蒋卓勤.临床营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12~118

合理干预 篇2

为了落实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根据我院合理用药的有关规定,制定制度如下。

一.门诊不合格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

2.属于书写规范不合格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的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在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上报药剂科、医务科(定期),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问题处方,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4.药剂科调剂室将不合格处方及时登记,通知门诊部修改。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单记录通知医嘱处方医生。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违纪处罚规定)处罚,以医院《督察通报》的形式通报。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医嘱)的水平。

药学干预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篇3

【关键词】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58-01

临床药学在当前已经是作为一项促进合理用药的政策选择,成为了医疗机构当中药学的工作方向以及发展的重点,本身主要的意义在于药师通过对治疗过程直接参与使临床用药能够变得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快捷,从而全面的提升药物的治疗质量还有医院的服务质量。在这个过程当中,医师在所有的治疗阶段中都有所介入,是其中的主导力量,开写处方是医师的权力,所以医师对于保障合理用药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作用。临床药师需要根据当前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用药问题,对医师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宣教培训,w使医师对于合理用药的意识能够有所增强,从而极大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本文对我院临床药师在外科用药当中参与的药学干预措施进行介绍,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今后临床药学工作进一步的展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2012年1~4月及9~12月我院外科的住院患者用药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医嘱分别进行统计。

1.2 不合理用药医嘱判断依据 药师对于用药医嘱是否合理的判断标准是根据药品的说明书,以及对有关药品合理使用的资料进行参考,再经过本院医生进行综合考虑及核对,对医嘱进行相关的审核。在初步总结出不合理的用药条目之后,与相关的资深医生进行探讨,当医生也认为该医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时,就会被纳入本次研究的统计范畴之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参考,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对不合理的医嘱分类,我院对医嘱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药物的用法还有剂量、选药合理程度、是否重复用药、相互作用、抗生素的管理以及配伍禁忌等。

1.3 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 首先对我院2012年1~4月的医嘱进行审核讨论,在整理所有出现有不合理用药的医嘱之后和医生进行沟通和确认,并根据医嘱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就医嘱当中发现的问题,对医生进行药学知识方面的讲解和培训。经过了4个月的药学干预之后,对于我院2012年9~12月的医嘱进行审核讨论,对出现的不合理医嘱的例数,还有医生对于药师干预意见的接受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流程主要如下:药师参与交班和查房,借此对医嘱的情况进行了解,检查医嘱当中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医嘱的复核,每天下午巡查病区当中出现的医嘱与相关的医生进行交流沟通,将每个月不合理的用药进行总结汇报,药师把医嘱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之后,与医生进行定时的探讨,在探讨之后向医生发布问卷评估,如果医生对授课过程有不清楚或者是不满意的,要再次进行宣教。干预一段时间之后对医嘱进行审核,然后对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在每个月初,将上个月汇总出来的不合理用药医嘱条目和进行干预之后并经过修正的条目进行归纳统计。将得到的数据通过Excel录入,对于药师在干预前后,所出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例数还有对药师干预的接受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 药师授课前后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对比 对我院的外科抗生素使用在2012年1~4月的医嘱进行审核并对其中出現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汇总;在4个月时间的药学宣教之后,对我院2012年9~12月医嘱进行审核并对其中出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汇总。将两者之间的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经过药学干预之后,2012年我院的外科出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有显著的下降,2012年1~4月存在的不合理医嘱总共统计有120条,在经过药师干预一段时间之后,2012年9~12月不合理医嘱下降到30条。

2.2 药师授课前后医生对药师用药建议接受率的比较 前后接受率的比较有显著差异,详情见表一。干预后医生对药师建议的接受率相对于干预前,明显提高很多(P<0.05)。证明在宣教之后,医生对于药师的建议都会认真的考虑,面对错误能够及时纠正。

3、讨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合理用药医嘱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宣教之后,我院的医生在药物的用法用量、选药不合理还有抗菌药物的应用上面有了相对明显的进步,而重复用药、配伍禁忌以及相互作用也出现了改进的趋势。

以我院对于男性常见疾病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为例,因为对这一类患者使用抗生素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抗生素来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但是我院的药师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之后认为对于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慎重,因为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发生。在进行干预之前,总共发现有9例使用抗生素,在干预宣教之后出现,我院医生只对1例前列腺炎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相关治疗。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都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浅析合理用药临床干预措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6例住院治疗的患者, 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08例。观察组中男59例, 女49例, 年龄15~78岁, 平均 (46.47±2.97) 岁。对照组中男62例, 女46例, 年龄22~76岁, 平均 (47.45±2.6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 观察组采取用药全过程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提高临床药师综合素质

药剂科可采取考核、奖惩等措施, 了解临床药师对药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提高临床药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同时, 强化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建议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查房, 深入了解患者病情, 并根据各项检查结果, 建议医生采取针对性的药品, 确保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为了提高人们对药品知识的知晓率, 可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宣传有关药物。

1.2.2 建立临床药师制

在干预管理中, 严格遵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 不断完善临床药师制, 全面监督临床医师用药, 逐渐转变药学服务性模式。加强药师和医师之间的沟通, 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用药问题, 进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 以增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提高患者对临床用药的满意率等。

1.2.3 合理用药实时监测系统 (PASS)

在管理中应用合理用药实时监测系统, 全面监测医嘱内容、药品信息等, 了解医嘱药物中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使用剂量、药物变态反应等问题, 在监测过程中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以降低医嘱错误发生率, 提高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 从而降低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 增强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用药安全监测, 记录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采取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用药满意度与用药依从性[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不安全用药事件2例 (1.85%) , 对照组出现不安全用药事件16例 (14.81%) ;两组患者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率对比, 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用药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用药满意度、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3 讨论

合理用药在临床很重要。“是药三分毒”, 此处的毒即指代的是药品的不良反应 (ADR) 。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下出现了和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即为ADR[3]。引起ADR的因素有多种, 一般可分为药品因素和非药品因素[4]。非药品因素多指用药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 而药品因素则指的是药品的毒副作用和药品的相互作用[5]。因此, 同一药品在不同的患者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ADR, 因此而使得ADR不可预测。

临床资料显示, 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产生ADR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用药者[6]。而如果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等, 则也需要合理用药[7]。当出现ADR的时候, 一定要及时处理, 一般是停用可疑的药品, 然后到医院进行诊治。我国在不合理用药方面情况较为严重, 尤其是抗生素滥用情况, 令人堪忧。抗生素滥用会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 出现药物副反应以及引起用药者的菌群失调等[8], 这些都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直接后果。

在循证医学与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 必须准确获取研究证据, 结合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 尊重患者治疗意愿, 通过血药浓度和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从而选择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9,10,11]。针对儿童、妊娠期妇女以及老人等特殊人群, 遵守严格的用药原则等, 监测下指导用药,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用药满意度、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作为临床药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 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切实保证大众健康。

摘要:目的:分析合理用药临床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6例住院治疗患者, 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0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 观察组采取用药全过程干预措施, 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安全用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用药满意度、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 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合理干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年11月临床药师的不合理临床用药记录及与药学干预相关的资料;对这段时间内经过药学干预之后的问题进行统计及分析。本研究中将临床用药的处方当作研究对象, 且统计出2011年的处方数量为26372张, 2012年的处方数量为42686张。

1. 2 干预方法 临床药师必须深入到临床中, 积极参与会诊、查房及实际的用药, 针对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登记, 制定出具体的策略对该现象进行调节及药学干预;并根据相关的规定及原则定期对患者的病历及处方进行调查, 分析药品用量的动态分布及药品消耗的具体排序, 对临床的用药情况进行掌握, 对用药不合理的具体药学干预的记录、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增强对抗生素的临床运用督促, 对抗生素运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行限制, 检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数量。将与科室的经济利益有关的经济效益链条取消,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患者的费用及负担。

2 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了药学干预之后, 使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改善了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使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增强医疗安全及质量。此外, 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比率也在不断降低;本院在进行药学干预之前, 2011年内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比率是27.8%, 但2012年实施了药学干预后, 其比率是3.6%, 与2011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使本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3 讨论

近几年, 国内一些医院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 具体表现是:运用较多种类的抗生素, 致使其费用不断上涨, 患者的住院时间不断延长, 且致使周转效率不断降低, 住院的总费用持续上升[2]。此外, 临床医生的选药工作做得不到位、字迹书写得不清楚、药物的用量及用法不合适、处方涂改情况严重、剂型错误或者无剂型等不合理现象严重。面对这些情况, 临床药师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临床药师可以通过会诊、查房等方式对临床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 凭借其自身的专业优势来对临床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 对临床用药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不仅可以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而且可以对该现象的发生进行抑制, 使医疗安全和质量得到保证。

本院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药学干预之后, 不合理的用药现象得到改善, 使得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不断增强。对药物进行合理利用不但是医生自身的职责, 而且是药师具体药学服务作用得以增强的关键, 可以让其专业得到真正发挥。另外, 医院必须加强对处方的管理, 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及监督, 可以利用再教育来让药师及医生的素质得到增强。针对药方中的错误必须及时进行纠正, 让处方质量得到保证, 进而促进临床中的合理用药, 使患者可以安全、放心的用药。

浅析政府干预人口数量的合理性 篇6

关键词: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放开二胎;人口质量

一、从“马尔萨斯陷阱”到“低生育率陷阱”——中国人口政策总是围绕在数量的调节上

笔者认为,不管是过去限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现在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都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线性思维模,认为人口多了是负担,会分薄人均资源占有率、加大社会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而人口少了则意味着劳动力少、社会抚养比会偏高以及国内市场的日益狭小。

中国过去选择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除了历史上的原因外,也是受了“马尔萨斯陷阱”此类人口理论的影响。按照马尔萨斯的理论,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是按照算数级数增长,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加剧包括粮食在内的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引发战争、饥荒和疾病,最终使人口减少到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与社会的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当时中国很多学者都认同这一观点,

事实上,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中国接触到马尔萨斯理论的时候,马尔萨斯理论已经诞生了快200年,而包括英国在内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通过近代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可以说,马尔萨斯理论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过时并且缺陷十分明显的理论,用过时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虽然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刚刚起步,资源尤其是资本极为短缺,但并没有非常有力的研究能证明马尔萨斯陷阱这种风险的存在,即使存在,中国要跳出马尔萨斯陷阱肯定比一两百年前的英国要容易得多。

二、放开二胎政策遇冷意味着中国济增长不能再依靠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才是顺势而为

首先,放开二胎政策的遇冷与我们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息息相关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意味着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庞大的人口数量则使人均资源越来越稀缺。而且,即使是放开二胎,人们尤其是女性仍然感到自己没有获得自由的生育权,事实上,不管是过去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还是现在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都忽视了妇女的生育权。前者是把妇女的生育权掌握在国家父权的手中,后者是把妇女的生育权部分下放到了家庭父权的手中,而作为生育主体的妇女却从未有过发声的权力。可以说,生育孩子对于中国女性来说,更多的是义务的履行而非权力的实现。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日益觉醒,很多职业女性对事业的重视度在提高,而生育孩子会面临很多职业上的危机,如受到排挤,升职无望,事业家庭很难兼顾等,因此很多职业女性对于生育孩子并不热衷。

其次,中国人口增长的减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成本提高,孩子的养老功能弱化和孩子的高质量培养等因素导致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有了显著的降低,这预示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不能再依靠人口的数量优势,而必须转向提高人口质量。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决定了劳动力的质量,而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低端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决定中国能否在高端产业获得竞争力关键是劳动力的质量,提升劳动力质量就必须在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上下功夫。 既然要提高劳动力质量,即提高人口的素质,那么人口的数量是否还需要继续控制?中国享受了这么多年的人口红利骤然失去,当然很难一下子适应。但是这么多年通过扭曲要素市场价格,以廉价劳动力获得的高速经济增长,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注定一去不复返。而面对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由出口转为国内消费的情况,要增加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逐步实现,并不一定要再增加人口的数量。中国的经济,不能再打“人海战术”了。

综上,全面放开二胎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中国的人口减少问题,但不能阻止中国人口减少的长期趋势,而且不能够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如今令中国政府头疼的如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调等人口结构问题,恰恰是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如今要用新的政策去填补旧政策的坑,无论如何都给人一种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干预人口数量政策的不合理性,生育权应逐步回归到人们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苗国.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单独二孩政策为何遇冷[J].探索与争鸣,2015(02).

[2]武康平.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J].理论经济学,2015(08).

[3]薛继亮.延迟退休和放开二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J].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4(06).

[4]王红茹.2020年后将现新趋势:中国或实现自主生育[J].中国经济周刊,2016(27).

[5] 张欢欢,石震.系统思维下全面放开二胎的合理性探析——对生育政策线性思维的补救[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31).

合理护理干预对减肥的影响作用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进行健康查体人员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2例, 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 (48±3.5) 岁;肥胖分类:单纯性肥胖20例, 继发性肥胖20例, 药物引起的肥胖10例;肥胖分级:轻度肥胖20例, 中度肥胖15例, 重度肥胖15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5例, 年龄42~66岁, 平均年龄 (45±4.5) 岁;肥胖分类:单纯性肥胖21例, 继发性肥胖18例, 药物引起的肥胖11例;肥胖分级:轻度肥胖22例, 中度肥胖11例, 重度肥胖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肥胖分型等方面对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无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合理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饮食指导:

嘱患者科学膳食, 根据比例调整好机体所需营养物质, 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比例约为7︰2︰1。进食量宜精不宜多, 每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保证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摄入平衡, 可清晨给予各类谷物打成五谷营养粥, 进食适当粗粮可促进肠蠕动, 利于机体废物的排出, 还具有很强的抗饥饿作用。每日清晨保证2个鸡蛋, 蛋白质的摄入以清晨最佳, 每日饮水2 000ml, 保证足够的水分, 以及机体新陈代谢的供给。每周可适量进食牛肉、羊肉、海鱼等肉类食品。科学减肥中的饮食平衡十分关键, 根据营养师推荐最佳减肥营养餐食谱:早餐, 可给予牛奶1盒, 鸡蛋1个, 豆浆1杯, 燕麦50g;午餐, 可进食肉类 (牛肉、羊肉、猪肉) 90g, 蔬菜550g, 鸡蛋1个, 粗粮50g;晚餐, 可进食豆制品200g, 蔬菜400g, 谷类50g。上述食谱是膳食金字塔中着重推荐的健康饮食方案, 机体只有在各种营养素均能满足的前提下, 才能正常运作, 因此, 减肥期间饮食应合理控制, 但营养均应达到均衡。人体每日的基本能量消耗大多来自谷类, 因此尽量少吃精致粮食, 控制在七分饱为宜。食用油为高热量食物, 因此, 可进食玉米胚芽油, 条件允许者可给予橄榄油, 食物烹调用油每人每天不超过15g, 禁食油炸食品, 肉类以鸡、鸭、鹅、猪、牛、羊肉等均可但以瘦肉为主, 海产品主要以海鱼、海虾为首选。注意水果的摄入, 可进食膳食纤维比较多的苹果、香蕉等, 具有肠道清道夫美誉。

1.2.2 运动干预:

每日进行晨练, 时间不宜过久, 以机体不自觉疲劳为宜,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在运动中人体很容易出汗, 因此, 要及时补充水分, 保证少量多次摄入的原则。可选择慢跑、快走等运动方式, 也可打羽毛球、太极拳等。不限运动项目, 以能促进机体代谢, 及时排除体内废物为宜。运动过后最好的饮料是水, 不可饮用饮料、果汁等含糖量高的食品。根据运动学家科学推荐, 肥胖患者每日锻炼, 运动后肌肉酸痛其减肥效果更行之有效。在此期间, 机体可自觉不适, 如:疲劳, 没精力, 可适当减少运动频次, 以机体能适应当日运动量为宜。注意运动过后, 会有饥饿感, 但需要有严格的自制力, 不可暴饮暴食, 否则前功尽弃, 并且, 夜晚在临睡前3~5h内不可进食, 容易诱发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内脏器官活动降低, 机体消耗降低, 利于机体脂肪的储蓄。

1.2.3 减肥的健康指导:

查体人员在超过标准体重20%者, 提倡进行科学减肥。对于运动项目上, 有氧练习和力量训练是消耗脂肪的最佳方法, 在日常生活方式上, 尽量选择步行代替坐车, 日常电梯可改为上楼梯, 增加适量的体力活动, 在此期间应注意保证足够的饮食和营养的摄入, 避免营养不良导致意外的发生。运动强度上, 保持循序渐进, 以机体能自觉轻微疲劳为宜, 避免不良身体反应, 诱发合并症的发生。

1.2.4 肥胖对机体的影响:

女性肥胖患者婚后影响受孕, 不易生育;肥胖患者实验室检查血脂、胆固醇偏高者, 容易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对于腹围大于臀围的向心型肥胖者容易诱发冠心病。因此, 对上述患者更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1.3 减肥效果判定[2]

有效: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科学减肥护理干预后, 体重达到正常阈值范围内。无效:患者经过干预体重仍无明显减轻, 甚至反弹, 体重增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 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减肥有效45例 (90%) , 无效5例 (10%) , 对照组减肥有效20例 (40%) , 无效30例 (60%) , 2组减肥有效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伴随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肥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 尤其对于现代应酬的不断增多, 大吃大喝现象的普遍, 导致严重肥胖、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高等情况普遍存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达到减肥的最终目的, 从而消除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 各种各样的减肥方式变化多端, 方法层出不穷, 减肥市场可谓五花八门。网上更是建议:药物减肥、饥饿减肥、剧烈运动、吸脂手术等, 然而, 盲目的自己不懂得科学减肥, 拿自己的身体去充当试验品, 则严重危及生命健康。肥胖不再是过去人们俗称的心宽体胖, 肥胖不但影响人的形体美, 更是严重损害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 是代表不健康的信号, 可诱发众多疾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列入重病,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肥胖患者在熟睡中咽后壁肌肉及舌根阻塞后咽部, 容易引发缺氧, 并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 高血压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据数据显示, 体重越是超标, 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就越大。研究发现[3], 人体摄入淀粉越多, 合成的脂肪就越多, 引发肥胖的几率越大。近年来, 比较盛行的减肥药物, 减肥茶均是采用导泻作用来减轻体重的, 此类药物主要导致机体水分流失, 体重减轻, 对机体脂肪没有任何减轻效果, 而节食+运动。则可引起机体能量缺失, 发生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甚至经过一段时间, 体重会很快反弹, 甚至有些患者因过度节食, 导致发生厌食症, 甚至导致死亡。对于吸脂也是近年才推行的一种方法, 该手术必须在正规、专业的大医院进行。众所周知, 吸脂不等于燃脂, 手术不等于减肥。人们在进行吸脂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譬如, 人们进行吸脂的部位大多是肚子, 但肚子周含有大量的棕色细胞, 是进行脂肪燃烧的火源, 如果操作者不小心将其吸走, 则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患者则终身不能摆脱大肚子的痛苦, 因此,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极为谨慎。持之以恒合理的运动, 是科学减肥的有效手段。体内脂肪在体内燃烧、代谢, 转化为肌肉, 经过长期锻炼, 肌肉增加停止, 体重逐渐减轻。本文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减肥有效率为9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 2组减肥效果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对肥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减肥效果, 且科学、合理, 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合理护理干预对减肥的影响作用。方法:将近期来院查体且体重偏高的人员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观察组给予合理护理干预, 对照组则无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减肥效果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肥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减肥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肥胖,减肥,健康,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马建, 余海燕, 赵娜, 等.佩连麻黄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14, 31 (1) :46-49.

[2]金鹏.南京市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4, 30 (6) :793-795.

药师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3月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患者75例, 男40例, 女35例, 年龄分21~63 (36±6.1) 岁。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予药师干预临床用药指导, 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 对药方进行仔细核实, 发现用药问题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交流协调; (2) 每周进行1次对患者用药情况的全面总结、评价活动, 并给出相应建议。对照组行一般治疗, 药师对其用药情况不予干预, 患者依照医院治疗一般流程接受治疗, 自行抓药,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服用。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合计费用、总药费、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使用时间、使用种类、抗菌药物费) 及患者治愈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费用以及总医药费, 试验组分别为19421.63元、3956.3元, 对照组分别为27981.65元、6987.35元, 2组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及天数、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2。

3 讨论

传统的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表现为医师处方登记不规范、漏项填写、未使用专门处方、字迹模糊难以辨认、规格数量未达标、涂改处方、用药不合理、用药情况与患者病症不符合等情况[2], 随着电子处方的推行以及处方评价制度的实施, 主治医师的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但是在临床治疗中, 研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物对患者病症不符的情况却未得到有效改善, 这不仅对诊治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更对医院声誉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沉重压力。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我院通过不断探索, 研究并通过以下途径具体解决用药合理性问题: (1) 定期组织科内的业务学习, 对药师的处方审核能力进行有效地提高, 并通过定期的考核, 增强药师责任心与使命感, 切实将业务学习落到实处,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3]。 (2) 制定严格、科学的处方审核制度, 尤其对处方的事后审核作为重点来抓。与此同时, 将对处方的质量直接纳入到各科室的医疗效果评价体系中, 使得不同科室对于处方质量高度重视[4]。 (3) 将处方审核的结果定期进行公布, 处方合格率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荣誉奖励与物质奖励。考核不过关的人员, 进行处罚, 严重的情况直接追究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对其予以警告, 影响恶劣的情况予以开除。 (4) 药师发现临床中用药不合理的问题, 并对此提出的相关建议要及时的进行医院内部的局域网以及网讯中公布, 使得相关人员在具体工作时, 能够有效地避免同类问题, 或者用药审核时有必要的参考[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药师直接参与并干预的试验组在医疗费用、药物费以及抗菌性药物的使用上, 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明显优势。故药师干预对与临床合理用药不仅有显著作用, 且对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杨柳.药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 8 (4) :321-323.

[2] 顾建英, 顾萍.临床药师干预对呼吸病区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3, (3) :39-41.

[3] 何国栋.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疗质量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 (10) :18.

[4] 邓艳辉, 汪燕, 黄万巧, 等.药师干预对我院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2 (30) :52-53.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干预与建议 篇9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以我院2005~2006年各科室上报的126例输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为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的类型、ADR涉及的种类例次、累及的器官,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26例ADR中,男性81例(64.3%),女性45例(35.7%),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78岁,以17~38岁患者居多,占63.7%,126例中ADR的既往过敏史6例,占4.76%。

2.2 引起ADR的药品分类

在126例不良反应中共涉及13类45种药品。具体结果(见表1)

2.3 126例输液反应用药情况,具体结果(见表2)。

2.4 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具体结果(见表3)。

3 讨论

药物治疗是防治疾病不可缺少,临床使用的不合理,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对几起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以分析,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1 溶媒选择不当、配伍后理化性质改变

3.1.1 患者,男,54岁,患有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用5%葡萄糖250mL+氨茶碱0.25g静滴,静滴约20mL患者出现心悸、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按过敏反应处理。

分析:氨茶碱的pH值为9.0左右,在酸性环境中(葡萄糖的pH值为3.2~5.5)产生沉淀。两药不能配伍静注,可用其他中性的溶媒代替5%葡萄糖注射液,上述病例也不排除氨茶碱静滴速度过快,氨茶碱快速静推或静滴速度过快,可引起中毒甚至猝死,其给药速度应控制在55~110μmol·h-1为宜[1]。

3.1.2 病例1:患者,男,6个月,不明原因发热,腹泻,用10%葡萄糖400mL+5%碳酸氢钠20mL+10%氯化钾10mL+10%氯化钠10mL+维生素B 650mg,用后约15min,出现寒战,畏冷、四肢末梢冰冷,口唇发绀,停止输液,按过敏治疗,症状好转。病例2:患儿5岁,腹泻,用10%葡萄糖250mL+10%氯化钠7.5mL+5%碳酸氢钠12.5mL+10%氯化钾5mL+维生素B 650mg,静滴约10min后患者出现畏冷,寒战、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腹痛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过敏治疗,症状好转。病例3:患儿,5个月,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葡萄糖50mL+三磷酸腺苷二钠20mg+维生素C 0.25g+维生素B 650mg,用后约10min产生过敏样反应。

分析:例1、例2患者中所用药物中,葡萄糖注射液与维生素C的pH值接近,10%氯化钾与10%氯化钠的pH值接近,加入5%碳酸氢钠,其pH为8.5,容易受PH的影响而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例3患者用三磷酸腺苷二钠,其在pH8~10时稳定,遇酸性物质则产生沉淀,维生素B6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其PH为3~4,两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影响滴注。

3.2 药理性之间的配伍禁忌

3.2.1 患儿一,男,5岁,因患支气管肺炎,医生给予1 0%葡萄糖50mL+香丹6mL+维生素K120mg静滴,约10min后患者出现鼻尖部青紫,咳嗽,呕吐,出汗,停止输液,平卧,测T37.6℃,120次/min,R23次/min,给予抗过敏治疗,症状好转后送儿科病房继续观察。患儿二,男,4岁,因患急性支气管炎,医生给予10%葡萄糖50mL+香丹4mL+维生素K120mg静滴,约10min后患者出现鼻尖部青紫,头晕,过敏反应,停止输液,平卧测脉搏92次/min,R18次/min,给予抗过敏治疗,症状好转后送儿科病房继续观察。

3.2.2 患者,男,47岁,因贫血待查,医生给予葡萄糖氯化钠500mL,+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2g+10%氯化钾15mL+维生素K130mg静滴,约20min后患者出现寒战、畏冷、等症状,测脉搏9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80 mmHg,停止输液,氧气吸入,非那根25mg肌注,约30min后症状缓解。分析:(1)香丹为丹参与降香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pH值为6.8,香丹与维生素K1配伍,因丹参有活血作用,经现代研究证明丹参能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功能、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系统而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为FDP,而与抗纤溶药会产生药理性拮抗,故二者配伍会降低止血药的疗效[2]。(2)香丹主要有效成分为二萜、醌类、酚酸类、原儿茶醛及降香挥发油[3],有这些酸性成分在酸性递质中溶解度下降,形成由小到大的微粒,有的积聚成肉眼可见的颗粒(直径≥50μm),严重的有沉淀产生。有研究证明,丹参,复方丹参等中草药注射液分别加入相应的输液后,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加,超过药典规定限量,且随着配伍放置时间延长,配伍浓度的增加,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增加[4]。(3)中草药中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有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抗原性,而香丹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抗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4)维生素K1过大,维生素K1的正确用量是10mg,一次不超过20mg,药物超剂量使用,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可能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是不能耐受的,该药静脉注射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胸闷,应缓慢静滴。

3.3 药物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有些药物本身是氧化剂,能和另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药物一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药物本身化学结构改变。

例一,5 3岁男性患者,肺癌、胃癌术后,医生给予1 0%葡萄糖500mL+中性胰岛素8 IU+10%氯化钾10mL+维生素C3.0g+维生素K13 0 m g。例二,男,4 7岁,贫血待查,医生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2g+10%氯化钾15mL+维生素K130mg,约15min后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分析:(1)维生素K1+维生素C,存在体外物理配伍禁忌,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1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机制:从药理上分析,维生素K1与维生素C合用是有利的。因为,维生素K1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V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但是,维生素K类是一种弱氧化剂,若与强还原剂维生素C配伍,则结构可被还原,从而失去止血作用,且维生素C与胰岛素配伍可发生浑浊沉淀,两药配在一起也会导致胰岛素分子变质[5],故不能合用。有实验证明,维生素K1与维生素C混合放置一定时间后,维生素K1即被破坏,而不能发挥治疗效果。该2例患者维生素K1的用量也过大。(2)维生素C+胰岛素:如果从用药的合理性来讲,一是维生素C在体内脱氢,形成可逆性氧化还原系统使胰岛素失活,可导致血糖升高,也不利于钾进入受损的极化不足的心肌细胞。二是胰岛素是属于弱碱性的药物,而维生素C弱酸性的药物,所以二者配伍可使胰岛素效价降低。

3.4 药物本身性质不稳定

10%葡萄糖250mL,加入硝酸甘油10mg,10%氯化钾7.5mL,胰岛素4 IU静滴,约10min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70/40mmHg,立即停药。

分析:硝酸甘油本身性质不稳定,只能单独静滴,不能与其它药物混和。

3.5 预防用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

2例口腔科患者,均为女性,1例急性会厌炎,1例口腔感染,1例患者用0.9%氯化钠250mL,加入青霉素钠800万IU,加入地塞米松5mg。另1例0.9%氯化钠250mL,青霉素960万IU,地塞米松1 0 m g。

分析:口腔科医生喜欢用β-内酰铵类与地塞米松合用以减少皮疹之类的过敏反应,但由此带来医护人员的警惕性下降,值得临床药师关注,地塞米松可抑制过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如果皮试为假阴性时,就很危险,建议不用地塞米松与青霉素混合静滴。

4 建议

4.1 临床医生在使用新药前,应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全面了解新药的特性,避免盲目配伍。

4.2 要了解药物的性质及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对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可单独使用,不可混滴。

4.3 中草药注射液如有色,应最后加入输液中,以避免瓶中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

4.4 不同浓度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物至输液瓶中后再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两种药物混合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中,等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

4.5 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以避免注射器内残留药液与所配制药物之间产生配伍反应。在更换补液时如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配伍反应时,应立即夹管,重新更换输液器,

4.6 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在使用时应间隔给药,如序贯给药,则在两组药液之间,应以葡萄糖注射击或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过渡。

4.7 输液加药中应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及加药的环境。

4.8 患者在输液时应勤加巡视,观察患者的反应,有无不适表现,一旦发生应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黎友伦.罗永艾.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524(9):807-809.

[2]牛继红,李庆辉.中西药配伍的不良相互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76-77.

[3]史亦,李美英,朱倩,等.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考核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300-301.

[4]何建平,应国锋,方国英.5种中草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液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房,2001,12(10):629-630.

合理干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临床住院患者, 各抽取398例。干预前组中, 男213例, 女185例;年龄31~68岁, 平均 (45.3±13.2) 岁。干预后组中, 男209例, 女189例;年龄30~69岁, 平均 (46.1±14.6) 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师干预措施

对处方的干预措施: (1) 通过开展相关培训, 对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内容进行大力宣传, 对处方规范的重要性予以强调, 积极培养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使其认识到不合理处方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和严重危害; (2) 加强制度建设, 对滥用药品记录制度、用药差错记录、不当处方公示以及点评制度、处方质量检查制度等予以合理建立, 并严格按照制度展开临床用药工作, 同时对处方考核办法予以合理制定, 加强处方审核, 将处方质量视为医院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每月进行抽查, 针对不规范处方及时进行公示并给予适当的处罚[2]; (3) 对药师展开业务培训, 使其处方审核能力得以增强, 并加强药师同患者的沟通; (4) 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给予重视, 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以提高, 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5) 利用医院《临床药迅》定期对处方审核情况进行公布, 以促进医师和药师的工作认真性和积极性; (6) 针对目前临床用药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对合理的用药监督管理措施予以有效的制定, 并将药物治疗学、合理用药等内

容作为医师、药师的继续教育内容, 使其药物学知识得以不断强化和更新, 以降低由于对药物体内过程、药物相互作用不了解而诱发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率[3]。

1.2.2 对病历的干预措施

(1) 对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能予以充分发挥, 合理应用药物经济学, 使药物的成本降低, 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2) 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 (3) 制定合理的临床路径; (4) 对于耐药性监测工作予以加强; (5) 合理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 (6) 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以及培训工作; (7) 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视为医疗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8) 临床药学应本着为临床服务的宗旨, 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包括调查、反馈、干预、追踪、评估用药的合理性等[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合理性药费较干预前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 合理用药已经成为现代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合理用药包括有为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三项内容。安全性为合理用药的前提, 其会对药物的风险和效益产生影响[5]。因此药师在干预过程中, 应权衡利弊, 尽量给予患者安全性高, 风险小且经济合理的药物。对于合理用药工作而言, 其涉及面相对较广, 工作难度高, 且复杂性大, 因此临床已经将其视为医疗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6]。

近几年关于药师干预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的目的, 对我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 实施药师干预后, 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抗菌药费用治疗总费用均有效减少,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降低, 联合用药现象得到了控制。由此可知, 在实施合理的药师干预后, 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 合理用药不单单为临床医师的责任, 药师的干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因此临床药师应加强业务学习, 增强自身素养, 为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给予有效的辅助作用, 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使医疗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佩毅, 陈彤彤, 刘莉.300例门诊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3) :190-191.

[2] 许恒忠.我院外科系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2) :94-95.

[3] 周光树, 李贞.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 2 (21) :162-164.

[4] 周筱青, 刘皈阳.医院抗生素应用政策的实施 (实际的行为) 和成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 28 (4) :204-206.

[5] 赵语, 聂绩.临床药师为提供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药房, 2009, 20 (9) :1519-1520.

合理干预 篇11

关键词: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88-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医院的全面统计后,选取本院使用量比较大,且容易在临床使用中出现可能问题的中药注射剂,选取参麦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苦黄注射液作为药学干预重点中药注射剂。经过统计可知:2010年使用以上三种药19204例,2011年使用以上三种药20291例,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73岁,年龄6岁一73岁,平均年龄(42. 6±17)岁,住院时间6d -23d,平均(11.6±1.7) d。他们每3个月为1个周期,其中2011年1-9月期间的两次药学干预前后累计265份使用过上述3种药物。

1.2 诊断标准

依照医院的用药标准以及参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

原则》的原则,明确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应当密切的留意注意事项,并对干预效果进行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区分,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对症下药,确保用法、用量等流程均为合理状态。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加强用药的监测。以免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对长期使用的患者,留意疗程期间的时间间隔。

1.3 分组

按照医院的统计,把历年使用三种药的病19204分别列举出来,并且按照性别、年龄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组别,然后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4 方法

充分的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用药的用法、用量、疗程等环节,对在中药注射剂的药学干预采取以下的几个措施:

1. 4. 1加人培训力度,对医师用药知识的培训药学干预过程中,加强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

把对药注射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注意事项纳入纳入培训的范围,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使用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组织相关讲座、发放合理用药宣传资料等,也对培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4.2注重相关药品检测,对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医院可以建立一个管理办公室,随时对临床医师和工作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抽查,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过程出现,如若发现不合理之处,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的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并且把这一反应准确的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参考。

1.4.3减少不合理用药,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探查,完善用药标准,最重要的是监管小组应当对临床医师的用药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进行监管,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避免不良反应再次发生,伤及患者。而有管部门在接到反馈之后应该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对此事彻查,密切留意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以便于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1.4.4详细统计分析中药注射剂进行定量采购,并加以分析,精确的把握每个月药品使用量以及使用分布情况。一般來说,一个正常运行的医院或科室每月使用量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尽快的处理,例如对相关部门进行严重警告或者停药处理。了解该项用药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并且深入的检查和分析,随后将统计的结果及出现的情况完整的通知相关科室,提高临床用药和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1.5 观察指标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不同的年龄层、患者性别、病情的严重性进行深入的讨论,对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且参照2009-2010年,中药注射剂在住院部的用药资金逐渐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在25.34%。干预之后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减少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2 结果

在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统计中,通过病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状况,我们发现了中药注射剂还是存在着多种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患者的用药疗程时间异常

专业医疗队都知道,中药注射剂一般静滴15 d为1个疗程,对于某些严重患者要长期使用,但是长期使用的患者的每个疗程期,一定要有准确的时间间隔。因为如果长期连续大剂量的药物,很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更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2.2存在单次药物剂量不合理的情况

任何东西都存在一个度,如果超出了度的范围,此物就会转化为它物,并给人们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注射用血栓通静滴一般1次250-500 mg,一般要用10%葡

萄糖250-500 mL进行稀释。一旦超出了规定的剂量。就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给医院带来不便。

2.3其他的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的几点要求之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把使用人群分为不同的类别,老人、小孩、孕妇都应当分开,对其都要特殊的要求,需慎重使用,如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当及时停止试药,并且进行相关检查。

3 讨论

专业的医护人员都知道,所谓的中药注射剂其实就是一种经过对中药药材的反复提纯并纯化之后形成的液状注射类药物,现在是指通常为乳状液或是溶液的东西。

中药注射剂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对于传统中药熬制的汤药而言,中药注射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注射类的药物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液中,极大的提升了药效发挥速度,且较传统药物有着更方便、利用率更高的优点,所以被医护人员普遍接受。但是中药注射剂的一般成分相对于其他的药物来说比较复杂,因为它在提取过程中会同时带入很多大分子物质,使用盐水很容易发生盐析,产生一些肉眼看小到的小溶性物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一面发生误差和不必要的影响。随着近期以来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程度与使用范围逐渐的广泛,其不规范使用、滥用情况就日益的暴露出来,危害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做好各项药学干预工作,以保证用药和理性。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药学干预,对于保证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爱梅.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药学干预探讨[J].医学信息,2013, 25 (8):266.

[2] 肖桂秀.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 (8) : 601 -602.

[3] 肖桂秀.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6 (9):37.

[4] 宁桂兰,孙立群.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及分析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

[5] 张策,张晗.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 (7) :427 -429.

[6] 计成,葛卫红,张海霞.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 (2) :165一166.

[7] 赖金华,王迎春,陈榕.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药学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23 ) :222 - 224.

合理干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不合理用药记录以及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取2012年未经过药学干预的临床处方1500例,2013年采取药学干预的临床处方1000例进行分析比较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

1.2 方法

药师采取会诊和查房等方式进行药学干预,并且积极参与到临床一线,对医师临床用药中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所进行的药学干预以《医院处方的点评管理规范》和《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进行[4]对用药不合理的具体药学干预记录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进行药学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改善情况,分析临床药学干预的必要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药物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从干预前的23.87%降到干预后的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以及临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日趋严重,同时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因临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因此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性,对减少医疗纠纷至关重要。临床药师可以凭借专业的药物知识,通过会诊、查房以及讨论病例等方式,参与到一线临床药物治疗中,指导医师临床规范用药并及时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对本院2012~2013年的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及药学干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院常见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为:(1)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用量不足和用药过量两方面,用量不足主要表现为单次剂量不足和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控制,甚至会延误疾病的治疗,用药过量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和一些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上,该类患者因本身机体代谢功能下降,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服用药量而为减少,从而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抗生素滥用是临床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之一,在没有确认致病菌前就盲目应用抗生素,使用级别较高的抗生素均比较常见。(3)药物选择以及联合用药不合理:临床上为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常常采用联合用药,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但达不到提高疗效的效果,反而会使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4)重复给药:常常发生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造成同类药物重复用药。(5)超适应证用药:常表现为临床实际应用与说明书中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不同,并且无指南、循证学依据、文献支持的无正当理由用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甚至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采取药学干预后,本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减少,从干预前的23.87%降到干预后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提高医师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治疗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可见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是非常必须的。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干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的临床不合理用药记录以及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比例。结果 经过临床药学干预后,本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下降,从干预前的23.87%降到干预后的3.90%,取得了明显的干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作用重要,通过有效的临床药学干预,可提高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从而提高临床治疗质量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

关键词: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医药不合理用药及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5.

[2]牛通宪,周劲松.抗菌药物临床合用应用浅析.西北药学杂志,2008,23(3):176.

[3]吴兵俐.探讨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因素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2):191-192.

【合理干预】推荐阅读:

照护干预07-17

排尿干预05-20

全程干预05-26

价格干预05-29

药师干预06-04

医院干预06-07

激光干预06-08

营养干预06-25

干预项目06-26

干预政策06-29

上一篇:摄影实验下一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