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干预

2024-08-01

引流干预(共8篇)

引流干预 篇1

目前, 临床中治疗胸腔积液快速有效的方法为胸腔闭式引流, 这种治疗方式的原理是将胸腔内的气体、脓液等排出体外, 恢复肺组织的正常功能。本次研究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做了相关的探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选胸腔积液患者110例, 在我院的收治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观察组:男患者26例, 女患者29例;年龄为43~70岁, 平均年龄 (62.52±6.12) 岁;脓胸15例, 血胸17例, 血气胸14例, 自发性气胸9例。对照组:男患者28例, 女患者27例;年龄为42~71岁, 平均年龄 (63.05±6.35) 岁;脓胸17例, 血胸15例, 血气胸13例, 自发性气胸10例。经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 。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监测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系统化护理干预。第一, 术前: (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情况, 如有则立即向医师报告以作正确的处理。 (2) 指导患者的饮食, 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维生素的食物, 控制糖分、脂肪以及盐的摄入, 保证饮食健康[1]。 (3) 术前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病情、文化层次等给患者做心理疏导, 使患者消除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 以正常的心态等待治疗。 (4) 准备好手术器材。第二, 术后护理: (1) 术后,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检查是否有流血,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报告给医师。 (2) 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 查看引流管是否畅通、是否脱落, 并帮患者调整好床面高度, 防止发生牵拉; (3) 在患者麻醉药效还没散去的情况下, 护理人员应加强看护, 尤其是要防止引流管拔出、阻塞、扭曲、脱落[2]。另外, 护理人员还要观察引流液的情况, 如果引流量每小时在100 m L以上, 或者术后3 h以内引流量在500 m L以上, 则应即刻向医师报告。 (4) 术后给患者注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无菌。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以及引流量、引流时间, 并做记录。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引流情况:观察组:平均日引流量为 (956.11±389.64) m L, 平均引流时间为 (4.12±1.20) d。对照组:平均日引流量为 (547.43±266.59) m L, 平均引流时间为 (4.20±1.33) d。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日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而平均引流时间则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 (P>0.05) 。

2.2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有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讨论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的液体超过正常水平, 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则会发生恶性病变, 生命健康因之而受到威胁。胸腔闭式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 对治疗造成不利的影响[3,4,5,6]。因此, 临床中应给予胸腔积液患者有效的护理。本次研究对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护理做了探讨, 结果表明, 采用全面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 具体表现为平均日引流量更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全面系统化护理干预是一种以全面性和整体性为工作原则的护理方法, 它分为术前和术后两个护理单元。其中, 术前护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患者以一个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手术治疗;而术后护理的主要目的则在于保护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效果。两种护理措施的应用, 使患者有效避免了各种危险因素。

综上, 全面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做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11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日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两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 。结论 全面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邓国忠.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23 (9) :124-125.

[2]刘国卓, 李晓雪.28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护理干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4 (7) :212-213.

[3]张丽.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19 (23) :212-213.

[4]杨丽, 韩珍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22) :278-279.

[5]吴少玲.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 (17) :245-246.

[6]曲建平.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 (16) :220-221.

引流干预 篇2

【关键词】 护理干预;腹腔镜胆道取石术;T管引流

在对胆道结石的治疗上,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量小、患者痛苦轻、病情恢复快的优势,因此,在该病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接受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我院通过对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康复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6例,男75例,女3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3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道取石并T管引流术。其中单纯胆总管结石病例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82例,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经我们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类病人对手术望而生畏,表现为焦虑、紧张。术前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的技术水平,通过录像交流等方式向患者介绍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优点及手术成功的病例,让患者减轻思想负担,以稳定的心态接受手术

2.2 饮食护理 术前1d禁食,尤其是注意不能进食一些豆类食品,避免在术后发生肠胀气;术前12h禁饮食,避免术中发生呕吐造成误吸。

2.3 术前准备

2.3.1 完善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心肺肾等器官的功能,让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来接受手术,再次复查胆道系统彩超或做CT检查,明确诊断。

2.3.2 术前指导 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地咳嗽、咳痰,便于患者在术后正确地有效地排痰,术前一周不能吸烟。

2.3.3 皮肤准备 备皮时要考虑到患者的隐私,给予遮挡,备皮范围同开腹手术,手法轻快,不要损伤皮肤,特别是在对脐孔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时,不易清洗污垢可用棉签蘸液体石蜡油清除,以免污染切口。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术毕回到病房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呼吸道阻塞的危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测,15分钟记录一次;遵医嘱予以吸氧,氧流量2-5L,待患者清醒,血壓平稳后可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

3.2 切口护理 要保持切口处的干燥卫生,还要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渗血,对切口疼痛不能忍受的患者,要给予镇静剂或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处理,还要给患者心理上安慰,同时要注意保持病房内的肃静。

3.3 T管引流的护理 该类手术术后需要进行T管引流,要做好T管引流的护理:①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全麻清醒前患者要进行专护,对于躁动的患者要适当加以约束。患者清醒后,嘱其在翻身、挪动、起床活动时勿过度牵拉导管而致T管脱出,T管腹壁引流口处每次换药后均应用胶布重新固定。预防胆汁性腹膜炎导致二次手术。②保持通畅,有效引流:应定时检查挤捏T管,检查T管是否畅通,不要挤压引流管,在术后5-7d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避免造成腹腔感染。引流管阻塞时可用细硅胶管插入行负压吸引[2],每日更换引流袋。告诉患者在下床活动时要注意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水平,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避免因引流液返流而造成感染,同时还要注意引流袋的位置也不能太低,这样会造成引流过量。③详细记录:胆道手术后从T管引流出的胆汁量及性质是反映肝功能情况和胆道病变的信号。应及时记录,查看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术后T管引流量第1d200mL,7-10d正常。如果胆汁量不断增加,说明胆总管下端阻塞,也可能存在残余结石;如果引流量剧减或无胆汁,要考虑到T管脱出或阻塞。引流液色泽变化:术后1-2d内为深褐色或澄黄色清亮胆汁,有时会加有少量的絮状物或泥沙样结石,3-4 d逐渐变为金黄色或橘黄色,如果量大色淡则可能是发生肝功能异常,胆汁混浊可能是发生感染,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做好处理。④拔管:术后置管三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黄疸,胆汁减少至200-300ml/d,无残留结石,可实施夹管,夹管过程中没有发生腹痛、黄疸及发热,进行T管逆行胆道造影,开放引流造影剂1-2d给予拔管。拔管1周内,继续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观察腹腔引流管有无胆汁引出,警惕胆汁外漏、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4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大量的报道指出,在腹腔镜术后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在术后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如在术后及时给予双下肢按摩,被动活动肢体,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3.5 胃肠减压的护理 术后常规进行胃肠减压,妥善固定减压管,保证加压管不发生扭曲、打折,保持负压引流的通畅。引流液要及时倾倒,还要及时更换引流器,不能引流出液体,或患者出现呕吐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对胃管的长度做出调整,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胃肠减压过程中禁饮食,术后24h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管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及普通饮食,禁食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

4 出院指导

要详细告知患者有关胆道疾病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口头讲解、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指导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营养摄取,合理膳食,低脂饮食,少吃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注意休息,出院短期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由于胆道结石复发率高,对病情恢复情况要定期复查。患者一旦发生腹部疼痛、黄疸、高热等表现要及时复诊,以便尽早排除术后结石复发、残余结石、胆道狭窄等疾病的发生,发现病情要及时处理。

5 结 果

所有患者均14d内顺利拔除T管治愈出院。

6 讨 论

重视胆道手术T管引流的护理是胆道手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4]。腹腔镜胆道取石并T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其具有微创、出血量小、患者痛苦轻,病情恢复快等优势,进行T管引流能减轻胆道内压力,继续排出胆道内残留的泥沙样结石,避免腹腔内胆漏的可能,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并可行胆道造影检查,通过T管窦道将残留结石取出。因此,腹腔镜胆道取石并T管引流术在围手术期进行科学严格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顺利渡过术后的恢复阶段,早日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2):285-286.

[2]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

[3] 魏亚娟.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1):849.

引流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4~69岁, 平均 (42.36±1.62) 岁, 创面面积为24~148 cm2, 平均 (86.36±10.30) cm2。其中6例为糖尿病足溃疡, 11例放射性溃疡, 23例长期卧床致压疮, 13例为深度烧伤残余面, 7例其他。两组年龄、致病原因、创面面积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先对创面行彻底清创, 并根据创面感染情况合理取抗生素用药, 根据创面大小、形状修剪负压封闭引流材料, 材料边缘和创缘缝合, 取半透性黏贴膜覆盖整个创面及周围2~3 cm的正常组织, 留置引流管行负压引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 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引流量等, 定期更换敷料;加强对患处皮肤温度、颜色等的观察, 作为保暖措施;尽早辅助患者下床活动, 促使血液循环;加强饮食指导, 嘱咐患者多进食高蛋白质、高营养质食物, 多进食蔬菜和水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 (1) 知识宣教: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点以及注意事项, 同时还可邀请疾病得到控制的患者入病房内交流, 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方案的了解。 (2) 加强护患交流:护士与患者交流期间应先进行自我介绍, 增加患者的了解;交流前可通过触摸患者的额头、查看患处等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其疑问, 并及时予以反馈。 (3) 转移注意力: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 通过播放其喜欢的音乐或节目等转移注意力, 改善消极情绪, 缓解疼痛症状。

1.4 观察指标

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SDS) 评分和视觉模拟 (VAS) 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值为20~80分, 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VAS评分总分为0~10分, 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 (25.69±2.86) 分、 (26.31±3.61) 分、 (1.08±0.56) 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糖尿病足溃疡、放射治疗诱发的溃疡均可发展为难治性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新技术, 可有效改善创面缺氧状态。同时, 治疗期间可取半透性黏贴膜覆盖整个创面, 抑制细菌入侵[1]。不同于传统的加压包扎方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将创面渗出液排除体外, 抑制细菌繁殖, 提高移植皮片存活率。

目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的已得到肯定。然而, 部分患者担心疾病治疗效果、皮片成活率以及疼痛症状的影响, 易出现紧张、抑郁等消极情绪。对此, 医院可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采用语言、肢体等接触等方式关心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鼓励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此外, 还可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电视节目, 转移患者注意力, 缓解消极情绪。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陈晖等[2]指出, 加强对难愈创面患者的心理干预, 有利于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创面难愈患者的消极情绪, 缓解疼痛程度, 便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闵定宏, 陈刚泉, 余于荣, 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体会[D].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51 (12) :8-10.

引流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100例小儿骨科感染创面患儿,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 女20例;年龄1~7岁, 创伤面积1 cm×3 cm~10 cm×24 cm;平均创伤感染时间 (6.15±1.24) 岁。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1~6岁, 创伤面积2 cm×3 cm~10 cm×24 cm;平均创伤感染时间 (6.15±1.24) 岁。入组标准:患儿均为骨科骨折并伴有创伤感染;在试验前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 两组均实施全身麻醉。治疗时, 对患儿的瘢痕组织和坏死组织进行全面的清除, 并按照引流区域的面积大小及外观形状修剪合适的敷料, 敷料修剪完毕后贴于创面。在负压吸引时, 注意调节合适的压力, 并注意观察引流的颜色、流量。医护人员注意每个星期应对创面进行清洁, 并对创面细菌进行培养和分析。

对照组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 具体操作方法: (1) 治疗后, 叮嘱家属尽量不要患儿活动或者哭闹, 静待组织生长和发育; (2)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为患儿制定适合的护理计划; (3) 每天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如体温等; (4) 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测, 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诉主管医师。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感染性创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 心理护理。患儿在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尽量转移其注意力, 使患儿习惯新的环境;在治疗时和治疗后, 多给予患儿表扬和鼓励, 以获取患儿的信任感并让患儿得到心理的满足, 同时还能减少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在治疗前, 向患儿的家长讲解治疗的原理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得患儿家属充分了解治疗全部过程, 并让其家属主动加入到治疗过程中。 (2) 对患儿实施引流护理。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 如脉搏、呼吸及体温等;观察创伤切面周围皮肤的变化情况, 如是否出现张力性水泡或过敏, 若发生该症状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对患者创伤切面的敷料进行观察, 若出现隆起、塌陷及聚集液体等情况及时给予对症治疗;若创伤切面散发出异味, 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如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对创面进行清洗;为了防止患儿的哭闹导致引流管脱落, 应采用胶布对引流进行固定。 (3) 饮食护理和康复护理。由于长期引流容易导致蛋白质和电解质流失, 最后容易导致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为预防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应加强对患儿的饮食支持, 指导患儿多食用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对术后疼痛患儿, 可适当地给予镇静药物和疼痛药物进行治疗;术后应协助患儿进行适当锻炼, 以避免静脉血栓和关节僵硬等临床并发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 患儿受到感染的创面完全愈合。显效:治疗后, 患儿受到感染的创面缩小明显, 受到感染所出现的溃疡基本消失, 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有效:患儿受到感染的创面部分缩小, 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无效:治疗后, 患儿受到感染的创面未出现缩小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30例, 显效7例, 有效7例, 无效6例, 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治愈20例, 显效10例, 有效4例, 无效16例, 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骨科治疗中, 感染性创面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疾患。研究表明, 导致感染性创面的主要因素为外科手术。当年龄幼小的幼儿发生该疾病时, 由于其本身体质特殊, 外加上术后患儿机体免疫力的降低和体质减弱, 导致感染切面愈合期加长或者不能完全愈合, 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2,3]。过去, 在感染性创面治疗过程中常采用局部用药或积极换药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治疗, 虽然此类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患儿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如感染概率增高、不良反应增多等。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为感染性创面的新型治疗手段, 不但可有效降低局部用药带来的风险, 还能过促进患儿创面的愈合, 有利于人体肉芽组织的生长[4,5]。在术后给予感染性创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可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率。

临床报道表明,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儿骨科感染创面患儿关键是在术后给予感染性创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感染性创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在手术前、手术时及手术后采用不同的针对性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由此可见, 封闭引流治疗小儿骨科感染创面患儿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促进创伤的愈合。

参考文献

[1]周蓓.持续冲洗加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小儿感染创面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20) :30-31.

[2]苟丽, 陈俊霞.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软组织感染创面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4) :2297-2298.

[3]王小丽.负压封闭引流与护理干预在骨科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5) :21-22

[4]王丽, 谢兴.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 (6) :735-737.

引流干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于2011年9月一2014年8月收治的126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62例;年龄20~69岁,平均(37.7±5.3)岁;难愈性创面面积在2×1 cm2~16×20 cm2;创面类型:糖尿病溃疡36例、压疮4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后感染23例,放射性溃疡25例,其他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成个性化护理组(A组,n=66)和对照组(B组,n=60)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难愈性创面诊断标准者;②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皮肤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②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者;③未成年者;④中途退出治疗、干预或随访期失联者;⑤相关治疗禁忌证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VSD疗法,后B组予以按时换药、指征监测、病历记录、医嘱传达、饮食指导、卫生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①倾听患者主诉,了解其不良情绪发展情况,并以亲切的态度,轻柔的语言同其交流,掌握不良情绪源头,同其建立和谐互信的护患关系,为后续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②根据已掌握的患者心理信息拟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对治疗及预后效果存在忧虑的患者采用列举历年有效数据、告知典型成功案例等方式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改善排斥治疗态度;对疾病或治疗方案认知不足的患者予以健康宣讲、知识普及、患者交流座谈会等方式,使其充分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认识到早期治疗干预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积极转变治疗态度,提高护理依从性;对疼痛或身体不适症状引发不良情绪患者,可通过舒缓音乐法、注意力转移法,运动指导法等,使患者将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或在舒缓音乐的安抚下平和心态,减轻不适症状,若依旧疼痛难忍,可在告知医师后于医师指导下使用镇静、镇痛类药物,控制用量以免出现耐药反应。

1.3 评估标准

①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标准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4]。

②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标准参考《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5]中相关标准。

③观察指标观察比对两组患者在植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NRS评分等创面恢复指标上的差异,分析其干预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等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行为期4个月随访,记录其创面出血、创面感染、半透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恢复指标对比情况分析

A组术后植皮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疼痛评估结果均明显低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A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B组对比P<0.05。

2.3 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该研究为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创面难愈患者的影响,选取126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发现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达到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就诊时间等目的。此次予以VSD后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的A组患者植皮愈合时间不足2周,总住院时间也在3周左右,治疗后疼痛评分较低,于其生活质量及睡眠影响较轻,利于预后提升。而仅在VSD治疗后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的B组患者,恢复期较长,多数总住院时间超过4周,存在明显的疼痛反应,不良情绪未得到有效缓解,依旧有部分患者因疼痛、对治疗或预后质量存在疑虑等因素,护患配合依从度不足,甚至少数出现拒绝治疗情况,于后续治疗、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这一结果说明,VSD治疗后存在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必要,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的积极交流、沟通,于其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并了解其基本信息,明确不良情绪产生源头,并以此为依据拟定个性化方案。以数据列举、典型成功案例剖析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通过注意力转移、音乐干预等方法缓解其疼痛反应,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临床依从性,由排斥治疗逐渐转变为配合治疗,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丁晓红等[6]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其指出,个性化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个体,尊重其特异性,使临床干预更具针对性及有效性,可通过拟定个性化干预方案的方式提高干预效率,尽快达到护理目标,以此促进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此外,该研究还认为,除心理干预措施外VSD装置护理、运动指导、饮食干预等也是提高难愈性创面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7],需引起临床重视。

综上所述,对难愈性创面患者予以负压封闭引流后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预后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焱福,徐光,刘静,等.慢性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128-130.

[2]官浩,徐明达,胡小龙,等.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慢性难愈合性创面[C]//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423-425.

[3]刘洪达,曲家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修复中的运用现状及展望[C]//第十二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足踝外科论坛论文集.2009:95-98.

[4]王宁华.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38-2739.

[5]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153.

[6]丁晓红,张艳芝,金晶,等.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难愈性感染创面中的疗效和护理[J].安徽医学,2012,33(2):234-235.

引流干预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梗阻性黄疸患,其中男性、女性分别有53例、27例,年龄19~75岁,中位数年龄51.8岁,均行胆道T管引流术。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均有4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仍延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干预计划内容为:

1.2.1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治疗及放置T型管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认识到放置T型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比如T型管能够将胆管内的受感染的胆汁彻底引流出来,使胆管内的压力减小,可较好地在短时间内使急性胆管炎得到缓解;通过T型管可知道胆管是否出现狭窄,下段是否梗阻,以及有无结石残留;术后可通过T型管瘘管将残留的结石取出,避免再次手术;T型管可作为支架,对胆管壁处的切开愈合十分有利。积极为患者讲解放置T型管的好处,以缓解患者心理紧张,让患者保持最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1.2.2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术后要认真做好引流管的管理,保证引流管得到妥善的固定,且固定要留有余地,不妨碍患者翻身、活动,以免拉脱引流管,如果术后早期T型管出现滑脱,将可引起患者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对患者极为不利。此外,向患者及家属强调相关注意事项,定时对引流管进行挤压,以确保引流管通畅,防止出现引流管扭折、滑脱。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T型管脱落,如:术后患者由于麻醉药物等原因的影响出现自行拔管;患者长时间带管,T型管可能会随皮肤固定线的脱落而滑脱;患者在变换体位时由于忽略了被固定的引流管而意外将T型管拔除;将T型管误认为腹腔引流管而拔除[1]。所以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术后T型管的护理,特别是要对麻醉未完全清醒的患者要格外重视,并长时间带管的患者要注意检查皮肤固定线是否完好固定,认清腹腔引流管防止误拔。

1.2.3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质与量: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T型管引流出的胆汁量的性质与量,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24 h分泌的胆汁量在600~800 m L,液体黏稠且呈淡黄色或深黑色,术后第1天引流出的胆汁量应少于600 m L,之后的几天会慢慢减少,7 d后一般在300~400 m L,如果发现胆汁的量很大,且呈稀薄状,则应积极予以消炎、保肝以及引流管减压。若引流出脓液胆汁,则提示出现肝脓肿,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采取处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引流管的周围皮肤进行酒精消毒,并且每日要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并注意患者平卧使应使引流袋位置在腋中线以下,以避免出现胆汁逆流引起感染。在术后的7 d内都不能对引流管进行加压冲洗[2]。

1.2.4拔管护理:当没有液体引出或者非胆汁样引流液且量极少时可将引流管拔除,一般情况应放置48 h以上。预防术后胆漏,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并注意观察术后患者带管期间是否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检查腹腔引流管是否引流出胆汁,若引流出胆汁,则提示胆漏,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采取处理措施。

1.2.5出院指导:入院出院前1 d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紧张,嘱咐带T管出院患者相关的护理事宜及注意事项。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

2结果

干预组平均手术时间(117.4±15.2)min,平均放置T管时间(22.7±9.3)d,术后发生胆漏2例(5%),胆道感染3例(7.5%);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29.1±22.6)min,平均放置T管时间(24.6±8.4)d,术后发生胆漏6例(12%),胆道感染8例(20%)。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放置T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干预组的术后胆漏、胆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胆道外科中,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的开展十分广泛,优势颇多,如引流胆道,降低胆道感染的风险,并缓解局部炎症水肿等,此外还能够在修复胆总管狭窄时被用作支架,总之,放置T型管已成为临床治疗胆道疾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对其的观察与护理因此也成为关注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放置T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干预组的术后胆漏、胆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胆道取石术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很高。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胆道取石术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疗效影响。方法 对40例胆道取石术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同期另外40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放置T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干预组的术后胆漏、胆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胆道取石术后放置T管引流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很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胆道取石术,放置T管引流

参考文献

[1]蒋斌.胆道取石术后放置T管引流的护理干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2(10):4756-4757.

引流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36例, 年龄24~69岁。纳入研究的36例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无心肺功能障碍, 无盆腔手术史或结核史,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所有纳入患者无术后感染, 伤口愈合良好。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8例。观察组中, Ⅰa期1例, Ⅰb1期9例, Ⅰb2期3例, Ⅱa期2例和Ⅱb期3例。对照组中, Ⅰa期1例, Ⅰb1期7例, Ⅰb2期6例, Ⅱa期3例和Ⅱb期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用时、二氧化碳使用量、气腹压力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头低仰卧截石位, 角度在10°~40°之间, 以20°最为适宜[2]。按照常规护理方法, 在手术医生将腹腔内残余液体吸净后, 将手术床水平放置。

1.2.2 观察组

在同样采取头低仰卧截石位基础上进行体位干预。在手术医师吸腹腔内残余液体前, 护士将手术床由原来的角度小心调整到头高10°~20°。如此一来, 积聚的残余液体会流至子宫直肠陷凹位置, 再由手术医生吸净[4]。

1.2.3 引流管的放置

所有患者手术结束时, 在下腹一侧穿刺一个5 mm穿刺孔, 将腹腔引流管置于穿刺孔中, 广泛性全宫切除术辅助将引流管末端置入子宫直肠陷凹底部。另一端接引流袋置于体外, 于腹壁上以丝线固定引流管,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色、量, 24 h引流量少于50 ml者可拔管[5]。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根据手术内容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置管天数、引流总量、住院天数进行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 术后两组患者置管天数、引流总量、住院天数的比较,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残余液体充分吸引的意义

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术后渗出液、冲洗腹腔使用的生理盐水、平衡液、囊液、出血不能被充分吸引, 患者会有长期慢性疼痛的症状, 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感染、发热、粘连等不良反应[6]。在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的优点被认同的同时, 这些不良因素阻碍了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的发展。器械在引流时反复进出腹腔, 带进腹腔的微量细菌也可以及时通过引流带走[7]。宫外孕患者的积血较多, 吸取难度更大, 此时的引流管不仅起吸取积液的作用, 同时可以观察术后有无出血, 故放置引流管的意义已被广泛肯定[8]。

3.2 体位干预的意义

通过引流可以及时解决腹腔内残余液体。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 由于术野的暴露不直观, 通常采用头低臀高截石位的手术体位。由此导致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残留液积聚在肠曲位置, 用吸引器无法完全吸引干净。术后渗出液、冲洗腹腔使用的生理盐水、平衡液、囊液、出血随着患者早期活动, 淤积于子宫直肠陷凹处, 应用引流管引流可能造成引流量较多。在本研究中, 护士在手术医师吸腹腔内残余液体前, 将手术床由原来的角度小心调整到头高10°~20°, 使患者从原来的头低臀高截石位调整为头稍高位置, 患者腹部肠曲位置积聚的残余液体会流至子宫直肠陷凹位置, 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中, 有利于吸引器的充分吸引, 手术医生可吸净腹腔内残余液体。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在置管天数、引流总量、术后住院天数3个方面中, 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都有明显的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故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后体位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会, 赵震, 谭进成.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后负压引流管的常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 (3) :331-332.

[2]Rock JA, Thompson JD.铁林迪妇科手术学[M].杨来春, 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851.

[3]韩雪松, 秦兴.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放置交通引流臂的临床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6) :69-70.

[4]郑旺福, 雷李培, 项燕.妇科广泛性全宫切除术手术中体位对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0) :1507-1508.

[5]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92.

[6]林金芳, 冯缵冲, 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77.

[7]熊光福, 腹腔引流的合理应用及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8, 5 (34) :142-143.

引流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5例, 患者均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超声检查确诊[3]。排除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血液病及肝胆管结石以外的肝胆疾病, 精神障碍者, 免疫性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32例, 其中男21例, 女11例;年龄36~70岁, 平均 (53.2±9.7) 岁;病程1~25个月, 平均 (10.1±3.2) 个月;结石部位:左肝胆管20例, 右肝胆管10例, 双侧肝胆管2例。综合护理组33例, 其中男23例, 女10例;年龄38~71岁, 平均 (54.7±10.1) 岁;病程2~24个月, 平均 (10.3±3.5) 个月;结石部位:左肝胆管21例, 右肝胆管10例, 双侧肝胆管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结石部位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行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给予双套管冲洗引流。

1.2.1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措施为:患者由护士协助下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 注意保持患者住院环境卫生, 病房通风良好, 适度限制病房内人员流动,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脉搏等生命体征等。

1.2.2综合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肝切除术患者由于疼痛、卧床等因素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积极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问题, 并给予安慰和鼓励,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正确面对疾病的治疗,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类等营养价值高的饮食, 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少食多餐, 逐渐增加食量, 禁止进食刺激性饮食。 (3) 双套管护理。正确固定双套管, 密切观察管道有无堵塞情况, 确保其通畅无阻, 使其处于负压引流状态, 适度调节管内负压并选择合适的冲洗方法, 冲洗速度设定40~50滴/min, 24 h冲洗液量为3~5 L。将患者冲洗液的瓶子贴上写有“冲洗”字样的标签, 以防与其他药液混淆。冲洗时需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折弯、扭曲、脱落、堵塞等现象, 保持其通畅良好, 通过听引流吸引声判断引流管的通畅情况, 若堵塞, 可调整引流管的位置、管道内负压等。帮助患者取半卧位利于引流和呼吸,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管道周围皮肤是否渗液、出血等, 若异常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抹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及时更换药物。在诊治、护理时注意确保无菌操作, 及时消毒患者所用各种物品, 每日用更换引流瓶和连接管, 及时清除引流瓶内的引流液, 避免堵塞引流管。 (4) 出院指导。出院当日,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和休息, 根据医嘱服药, 若有不良反应及时向医院联系, 必要时可直接到医院检查;定期到医院门诊复查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包括胆管感染、胆漏、出血、切口感染) 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均消失, 体征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痊愈+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综合护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综合护理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2.3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

综合护理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例 (%)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个有效方法之一, 该手术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机体内的结石清除率较高, 这对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4]。行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常需在术后采用双套管冲洗引流, 该手术可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的排出, 减轻其对机体的不良刺激作用, 从而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 减轻其痛苦, 但若缺乏有效的护理干预, 双套管易可能出现弯折、扭曲等现象, 增加患者痛苦, 影响疗效, 由此可见, 积极有效的护理对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双套管冲洗引流的疗效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5]。

本研究对65例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 结果显示综合护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临床疗效优于于常规护理组, 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在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双套管冲洗引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实施的综合护理方案中,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肝胆管结石及肝叶切除术知识的宣教, 使其对疾病和治疗有所知晓, 并通过沟通交流, 使患者了解肝叶切除术的重要性, 从而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进而促进其术后的恢复, 改善其预后[6]。饮食护理通过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迅速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力,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缩短治疗时间, 尽早出院[7]。针对双套管引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 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从而极大降低了术后胆管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极大的促进了患者机体的恢复[8]。

综上所述, 对行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双套管冲洗引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才创伤, 缩短治疗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杰飞, 陈凤玲, 时鑫.经皮肝胆道造瘘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20) :90-91.

[2]Parissa T, ghalib J, Brian S, et al.Hepatolithiasis:A single-center western experie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012, 215 (5) :622-626.

[3]De Palma G D.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choledocal lithiasis: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urgical endoscopist[J].World J Gastrointest Surg, 2013, 9 (6) :161-166.

[4]Ghazal A H, Sorour M A, El-Riwini M.Single-step treatment of gall bladder and bile duct stones:a combined endoscopic-laparoscopic techniq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09, 10 (4) :338-346.

[5]赖佳明, 梁力健.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注意的问题[J].肝胆外科杂志, 2004, 19 (4) :245-246.

[6]周任, 官英勇, 郑惠光.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8, 64 (5) :533-536.

[7]赵丽军, 刘昌军.肝胆管结石并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 2010, 10 (9) :1786.

上一篇:腕骨骨折下一篇:工程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