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冲洗引流

2024-07-08

置管冲洗引流(精选9篇)

置管冲洗引流 篇1

乳腺脓肿是一种哺乳期妇女常见与多发疾病, 大多数由于早期乳腺炎治疗不及时或者不恰当而引发。以往临床中常常选择大切口手术引流手段治疗乳腺脓肿, 但是此种治疗手段有术后瘢痕明显、换药频繁、手术切口大、疼痛剧烈及影响母乳喂养等弊端, 容易导致患者乳房变形, 直接影响女性形体美, 患者常难以接受[1]。本研究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究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应用在乳腺脓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地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 男性42例, 女性38例, 年龄为22~38岁, 平均 (28.2±8.1) 岁。全部患者均在哺乳期, 且乳房都有红、肿、热、痛表现, 局部存在明显的波动感及压痛感, 察觉症状时间为4~12 d, 均经B超检查被确诊为乳腺脓肿, 脓肿直径为4~9 cm。依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依照患者脓肿部位采用乳房下皱襞、乳晕旁及放射状切口, 切口大小为2~5 cm, 通过弯止血钳钝性将其打开且置入脓腔, 对脓液进行引流处理。采用食指钝性对脓腔进行打开分隔处理, 确保脓腔变成单腔。此外, 还需要采用干纱布进行擦拭, 并将碘伏纱条放置其中, 实施填塞引流处理, 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 一直到脓腔彻底愈合为止。

研究组患者给予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患者保持平卧位, 手术前依照波动感确定切口位置以及脓腔大小, 若无法确定则需要通过B超进行定位。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 且肌注50 m L杜冷丁, 全部患者都在手术前给予鲁米那针实施镇静及预防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等。确定切口位置后, 行长度为1~1.5 cm的切口, 再通过血管钳将乳腺组织及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后直达脓腔部位[2]。将一次性吸痰管 (远端提前剪开3~4个侧孔) 插入脓腔, 同时将庆大霉素、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注入其中, 对脓腔进行反复冲洗, 直到脓液完全冲洗干净且无粘稠物为止。此外, 还需要在切口位置放置固定引流管, 外接负引流盒, 最后实施切口缝合处理, 并在切口外覆盖无菌敷料以防止漏气。完成手术后, 嘱家属时常挤压引流管, 以防止发生引流管堵塞的情况[3]。同时, 还应该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 且依照脓液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此外, 还需要每天冲洗脓腔, 仔细观察冲洗液, 若清洗液慢慢清澈, 经显微镜显示未见脓细胞, 则认为已经无感染, 且脓液已经完全清除, 此时则可以将引流管拔出, 等待自行恢复。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临床治疗后, 对两组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一般分成3个等级。其中, 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且乳房红、肿、热、痛表现完全消失, 局部无明显的波动感及压痛感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且乳房红、肿、热、痛表现有所缓解, 局部无明显的波动感及压痛感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 对两组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脓肿常见于产后3周的哺乳期妇女, 大多数由于乳汁在乳房内出现淤积, 细菌通过乳头进入后迅速繁殖而导致发生急性乳腺炎, 若早期没有及时地给予处理则容易形成乳腺脓肿。乳腺脓肿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乳房局部红、肿、热、痛, 且局部有波动感[4]。现阶段, 临床中治疗乳腺疾病的原则主要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全乳腺功能, 且还应该保持乳房形态及乳头乳晕的完整性, 确保术后不会对女性形态美产生影响。以往临床中常常选择大切口手术引流的手段治疗乳腺脓肿, 尽管此种手段疗效确切, 但是有术后瘢痕明显、换药频繁、手术切口大、疼痛剧烈、并发症多及术后渗液多等弊端, 且术后影响母乳喂养, 患者难以接受[5]。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术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完善了传统治疗手段的弊端, 其具有术后恢复快、术后愈合瘢痕小、创口小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且不会存在乳房变形的情况;冲洗换药更加简单便利, 降低了患者痛苦, 且几乎不会对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产生影响, 患者更易于接受, 能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6]。

本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 本组中40例乳腺脓肿患者手术都获得圆满成功。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 d;平均拔管时间为6 d;患者白细胞在术后1个星期均降低到正常水平, 且发热患者在手术后2~4 d均降低到正常体温。此外, 全部患者在术后都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及不适感, 恢复良好, 且伤口没有对乳房美观性产生影响, 患者对于手术结果也较为满意, 术后生活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 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应用在乳腺脓肿患者治疗中具有着术后恢复快、创口小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手段存在的不足, 且几乎不会对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产生影响, 患者更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应用在乳腺脓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脓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研究组给予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 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应用在乳腺脓肿患者治疗中具有恢复快、创口小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手段存在的不足, 且几乎不会对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产生影响, 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洁, 高雅军, 高海凤, 等.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4) :354-355.

[2]吴勤, 王鹏巨, 吕润华, 等.不同负压影响引流效果的模拟实验及临床观察[J].护理学报, 1996, 3 (1) :3-4.

[3]陈少全, 王烈, 邹忠东, 等.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5) :241-242.

[4]刘学红, 赵桂琴, 王秀云, 等.1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后脓肿患者的闭式灌洗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05-906.

[5]杨平林, 贺西京, 李浩鹏, 等.清创术后持续灌洗加负压封闭吸引引流治疗顽固性软组织及骨与关节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 2010, 23 (1) :1-4.

[6]赵红梅, 雷玉涛, 侯宽永, 等.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的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5, 8 (4) :234-236.

慢性骨髓炎冲洗引流的护理 篇2

慢性骨髓炎都是由于在急性期时未得到及时、正确、彻底的治疗而致反复发作遗留下死骨、死腔及窦道的结果。一般患者都采用手术清除死骨、死腔及肉芽组织,消灭死腔,置管持续冲洗可达到稀释脓液中的蛋白分解酶,充分引流坏死组织的目的。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12例,采用手术病灶清除术,术后置管充分持续冲洗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0~53岁,平均31.5岁。其中股骨慢性骨髓炎6例,胫骨慢性骨髓炎6例,病程1~25年,平均13年。

手术方式: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行开窗病灶清除术,放置1条硅胶管于病灶骨髓腔内,胶管分别经皮下、皮肤引出体外,上端接一次性的引流器,下端接引流瓶,冲洗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滴入,再通过硅管进入病灶区,通过压力作用使病灶区的液体,从下端引流出进入引流瓶。

护理方法:①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将上端一次性输液器接上冲洗液,下端接负压引流瓶放于床旁,调节冲洗液的滴数,注意观察下端引流是否通畅。②冲洗液的选择和配制,一般采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U及0.02%呋喃西林交替使用,也可以根据分泌物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③术后1~2天,为防止血凝块或坏死组织脱落堵塞引流管,冲洗速度宜快,以后每天2000~4000ml冲洗液,滴速可控制在50~70滴/分,持续时间5~7天拔管。如引流瓶仍出现脓液或分泌物较多时可增加冲洗量,延长冲洗时间,直至引流液呈清亮,无分泌物方可停止冲洗,停止冲洗后不宜立即拔管,利用负压作用充分引流残留的液体后再行拔管。

护理体会

严格无菌操作:在配制冲洗液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倒引流液时,须反折引流管不可直接倒,不可将引流管上提高过患肢,以免逆行感染。

妥善安置引流管:一般保持冲洗端及引流端在体外的管道长度30cm,冲洗管应高出床面60~70cm,引流瓶应低于患肢50cm。

严格掌握冲洗速度:术后12~24小时应快速滴入,以后减慢至50~60滴/分,直至引流液清亮,若冲洗液与引流量差别大时,考虑可能有输出管堵塞,可以间断挤压引流管,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加大负压吸引力或加压冲洗,以冲出管道内堵塞物。

加强巡视勤观察:引流管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保持引流管通畅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所以护士应勤巡视、勤观察、做好交接班。经常观察管道安置是否妥当,长度是否合适,管道是否受压、扭曲、接头处有无滑脱,管道是否堵塞等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冲洗液与引流液是否维持在平衡状态。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体温的变化,若持续发热或体温正常后又出现发热,应考虑有全身中毒癥状,应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

注重心理护理及全身护理: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冲洗治疗的意义及术后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取得患者配合。手术后因患者卧床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家属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清淡饮食。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收治疗,达到早日痊愈的目的。

置管冲洗引流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录治疗的38例乳腺脓肿患者,其中所有的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27.4±3.4岁),其中初产妇患者有11例,经产妇有8例;而对照组有19例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9~42岁(平均年龄为28.5±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我院收录的38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9例患者采取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19例患者主要采取脓肿置管冲洗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例如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度以及术后哺乳情况等。

1.2.1 脓肿置管冲洗引流技术

其具体的操作为:首先,需要在针孔处进行切开1cm左右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使患者的脓腔转变成一个单腔,然后在乳腔镜下清除脓腔坏死组织及部分坏死的脓腔囊壁。用纱布进行擦拭,并在脓腔底部放置塑料的冲洗管,最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同时另取一个塑料管,其目的是进行引流的操作。

1.2.2 脓肿切开引流技术

这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首先,需要沿者需要切开的切口进行切开4cm左右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对脓液进行引流,并将患者的脓腔和组织进行分离。同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对脓腔的擦拭,并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需要覆盖无菌的敷料[2]。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要短,比较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中疼痛的评分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情况,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两组的数据分析见表1。

2.2 并发症分析

两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不适,且术后均无任何的并发症发生,两组的比较无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脓肿主要是发生于哺乳期的妇女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切开引流技术,一般这种技术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性比较大,而且给患者进行换药的过程中相对困难,后期的伤口愈合也比较困难,并且对母乳的喂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传统的治疗方法则很难达到患者的满意效果,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乳腺脓肿的治疗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在该病中得到了应用,而且这种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是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的伤害性小,减轻患者因为传统方法治疗换药的痛苦,这种方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3]。

通过本次的实验表明,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采取这种方法治疗需要选取合适的治疗时间效果更佳。另外在治疗中需要注意拔管时间,一般在患者的基本症状有所改变,且整个的身体体温也逐渐的恢复正常,并且能够稳定3d左右,一般即可拔管,临床治疗中大多数的患者一般在5~7d的时间即可拔管[4]。

因此,采取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乳腺脓肿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治疗过程疼痛感明显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减轻,最重要的是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为患者的康复奠定较好的基础。该方法操作简单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贵瑾, 柳韡.乳腺疾病普查的临床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1 (16) :546-547.

[2]刘祚国.乳腺导管扩张症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06, 14 (17) :747-748.

[3]张斌.乳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6) :458.

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舒适护理干预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5

舒适护理模式的定义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给予所有的人,包括妇幼、老人、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2010年1月~2011年11月对总结了舒适护理模式在对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评估,舒适护理干预是重要而有效的护理手段,使患者感受到最大的舒适程度。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36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后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实施效果显著,减轻了住院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无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均为自发性气胸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术后接负压引流瓶。平均至手术后6天拔管,配合抗感染等治疗,36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

舒适护理干预

心理舒适护理:穿刺前患者缺乏对该方法了解,术后多种不适,常引发情绪波动,出现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较大,对愈后担忧。穿刺前做好宣传,介绍穿刺的方法、目的、效果、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到有安全感。列举成功的例子,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接受治疗和护理。

体位舒适护理:患者置管术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易烦躁,易产生不适。体位的不适往往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等,影响疾病的恢复。向患者讲解体位的重要性给予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坐位或抬高床头15°~30°,注意做好护理安全范措施。

胸部疼痛舒适护理: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24~48小时,属于急性疼痛[1]。术前说明穿刺点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心理有所准备,以提高耐受性。引流管在胸前内置留,患者有异物感,咳嗽、进食、上厕所、上下移动等疼痛加剧,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适度按压穿刺伤口部位,以减轻肺部和穿刺振动引起的疼痛,疼痛加剧难以忍受,遵医嘱予止疼镇静药,缓解疼痛,使患者适度改善。术后有效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利于病情稳定[2]。

睡眠舒适护理:由于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而影响正常的睡眠,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或加重机体神经代谢功能紊乱,疼痛是影响术后睡眠最常见的原因。舒适护理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患者消除疲劳,促进体力的恢复,减少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恢复。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指导患者入睡方式,如看书、睡前泡脚等,合理安排护理技术操作,必要时夜间予镇静止痛药辅助睡眠。

引流置管舒适护理: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术后留置管的作用,妥善固定引流管道,保持管道的适当长度,避免因牵拉、扭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水平位60~100cm,水封瓶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cm为宜,术后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避免管口被血块堵塞,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观察水封瓶波动情况,搬动患者、外出检查、更换引流液时用两把止血钳交叉夹引流管。患者下床活动、翻身时引流管一同搬动,以免引流管与引流瓶脱离,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再次引起气胸。切口处每天用75%酒精消毒,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敷料随脏随换,防止感染。

氧疗舒适护理:氧疗能帮助气胸的吸收。给氧要适量,氧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给氧量过大,肺泡易破裂,加重疾病。给氧一般鼻塞吸氧。流量5L/分,或持续低流量2L/分,保持输氧管通畅。

病房室温舒适护理:室温一般保持在20~28℃,湿度保持55%。室温过高患者易烦躁、胸闷、口干、呼吸费力,加重呼吸困难。室温过低,患者易着凉、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疾病复发。室温保持适度,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患者舒适度增加,利于疾病的恢复。

拔管舒适护理:观察引流瓶无气体溢出,患者自觉症状好,经夹管24小时后拍胸片,证实气胸闭合即可拔管。拔管前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并嘱患者深呼吸,然后屏气,拔管时动作轻柔,以免拔管端损伤肺,引起疼痛。经常巡视,观察皮下有无肿胀、气肿,敷料是否有渗液、渗血等。

社会舒适的护理:允许亲人陪伴患者,良好的家庭氛围,细心的关怀,精心的照顾,能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各种负性情绪的影响。介绍病友,鼓励病友之间交流治疗的感觉和经验,让患者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

讨论

舒适护理的应用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舒适状态。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身心的痛度和不适度明显降低,焦虑感明显缓解,舒适度显著增加,护理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中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其开展不仅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而且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參考文献

1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12-313.

2 吴秀领.成人剖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5(18):5.

置管冲洗引流 篇5

关键词:慢性乳腺炎,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置管冲洗引流,围术期护理

慢性乳腺炎是临床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该病起病较慢,病程较长,难痊愈,但早期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1]。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乳腺炎最显著的治疗和护理手段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具有伤害小、改变乳房程度小、手术简单快捷等优势[2]。现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传统组25例,年龄22~42(35.45±11.81)岁;Mammotome组22例,年龄21~4(34.78±11.66)岁。入选标准:(1)所有女性患者均为非哺乳期女性;(2)患病乳房均为单侧,左乳21例,右乳26例;(3)患者第一次病发到就诊时间20d~2个月,没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中医治疗加切开引流

传统组给予中药外敷(金黄膏乳腺治愈膏外贴)、针灸(用火针引流,将针进行火焰烧红,刺入脓肿处后迅速拔出)、拔罐(先用针刺破治疗部位,出血后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处,留罐5min左右)及口服中药(药方黄芪20g、党参15g、茯苓25g、白术10g、蒲公英30g、穿山甲10g、丝瓜络15g、丹参10g、白芥子15g等药材)和切开引流手术(患者取平卧位,确定治疗部位,采用静脉麻醉和局部穿刺点麻醉,在乳腺呈放射状处切开脓腔,将脓腔间隙用手指和止血钳分开,吸出脓液)。

1.2.2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

1.2.2. 1 治疗

Mammotome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主要过程为先对患者进行仰卧位取位,将患侧乳房暴露,用超声探查乳房来确定肿块和脓肿在体表面的范围。在离病灶相对较近地方作为切口,切口长3~4mm,进行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采用旋切刀穿刺到患侧的下方,切除过程中随时调整深度,保证病灶完全切除。最后给予冲洗处理和引流管引流。

1.2.2. 2 护理

(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详细介绍手术的原因、经过及效果,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取得病人的信任;(2)术前患者评估:根据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要求和过程进行评估,能确定炎症和脓肿范围;局部病灶处在非急性期,仅为单纯慢性乳腺炎,无其他系统疾病。(2)术中护理:(1)对医用物品和器械进行准备;(2)听患者喜欢的音乐减轻紧张情绪;(3)配合医生对病灶定位标记,观察切除组织直到看到正常组织,脓肿组织采用抽吸法。(3)术后护理:采用冲洗引流对原病灶内的炎性分泌物进行冲洗,以脉冲方式进行冲洗,冲洗后休息2h;对于切口出血、皮肤有青紫、疼痛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适时挤压引流管以保持通畅,保持负压在-60mg左右负并皮肤紧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ammotome组一次治愈率(95.45%)显著高于传统组(68.00%),但平均治愈时间和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乳腺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该病病程冗长,迁延不愈,甚至需行全乳房切除才能治愈,慢性乳腺炎对女性身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长时期经久不愈就会发生癌变[3]。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可以对慢性乳腺炎病灶进行全面切除,配合使用置管冲洗引流,可以提高临床一次治愈的效果,缩短治疗的时间,降低复发率。对于防止脓肿性局部复发采用冲洗引流效果显著,同时有效地维持负压保证引流管通畅可以快速消退炎症,防止伤口积血、化脓,加快愈合速度,缩短治疗病程,减少医疗开支。与传统组比较换药较为简单方便,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紧张感,手术切口小、愈合快、不易留疤,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小,一般不出现乳房变形,不影响美观,患者接受度高,后遗症少,容易让患者接受。

采用微创旋切术时,对于慢性乳腺炎可切除性进行评估(1)患者在体检或者检查时已经确定较局限的并且其边界较清楚的炎症和脓肿范围;(2)患者体内的病灶大多是位于同一位置,这样对于手术中能够形成一个通畅的残腔;(3)局部病灶处在非急性期、无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4)可耐受局麻下乳腺微创手术;(5)术中或术后病理证实仅为单纯慢性乳腺炎,在切除局部病灶后,即予大量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至澄清且无碎小组织,经穿刺孔向残腔深处置入硅胶管,有对口者将引流管从另一头引出。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效果显著,研究表明,Mammo tome组的一次治愈率(95.45%)显著高于传统组(68.00%),但平均治愈时间(9.36±2.216)d和复发率(4.55%)显著低于传统组平均治愈时间(30.28±11.51)d和复发率(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清丰,胡金月,翟雪雁,等.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炎性病灶95例临床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8(1):37-40.

[2]周颉,王恩礼,罗建国,等.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治疗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2):136-138.

置管冲洗引流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 (38.9±5.9) 岁;患者中男性52例, 女性27例;患者病程5~30个月, 平均病程 (17.4±4.8) 个月;根据随机的原则,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判断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中关于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年龄段在18~65岁;全部患者对手术情况均具有知情权, 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有传染病患者;排除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排除肠道感染性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术前2d患者均给予食用流食, 术前当晚、晨起时清洁灌肠。

全部患者给予腰俞穴麻醉, 取侧卧位。治疗组患者采用切扩结合分段开窗置管冲洗引流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

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对肛周进行常规消毒, 铺无菌孔巾, 消毒肛内。肛门松弛后, 注入美蓝, 观察内口位置。自外口探入探针, 确定主管道及支管道;切开入肛门处主管道;带橡皮筋的探针探入, 于内口引挂线, 切开瘘管内外口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 贴挂线组织处用止血钳夹住橡皮筋, 采用粗丝线于止血钳下方拉紧橡皮筋, 减去多余部分。挂开内口、肛管直肠环、肛门部残余主管, 用电刀在肛门镜辅助下灼除感染的肛隐窝, 修剪创面, 使引流通畅;切除外口周皮肤、皮下脂肪、瘢痕等;用刮勺搔刮腐败组织, 置输液用尼龙引流管, 给予冲洗瘘管段;检查创面, 如无出血, 则用九华膏纱条塞入肛内, 采用无菌敷料覆盖, 用胶布固定。

对照组治疗方法:切开肛瘘所有支管、肛隙, 切开内口, 切开肛管直肠环的肛瘘主管道, 留置肛管直肠环挂线, 切口呈开放状。

全部患者术后3d给予流食或半流食, 48h内控制大便, 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便后给予中药止痛, 主管创面用九华膏纱条引流, 支管置管冲洗引流管, 适时退管, 逐日递减。

1.5 疗效及观察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 创口愈合;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获得改善, 创口未愈合;无效:以上改善皆无。有效率= (治愈+好转) /例数×100%。

创面愈合后瘢痕大小、恢复情况:出院前当天对两组患者采用腔内超声检测创面愈合后瘢痕大小, 检查内外口及主、支管有无情况。

复发率:全部患者出院后第1、3个月到门诊复查, 观察是否出现复发现象, 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发生。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 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为87.5%, 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复诊, 患者无1例漏诊, 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发生复发, 术后3个月时有2例患者出现症状复发,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1。对比两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 治疗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 (4.2±1.1) cm2, 对照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 (7.0±1.2) cm2, 两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患者内外口、主支管根治情况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专家对其发病机制有肛隐窝感染、中央间隙感染、上皮细胞致病等几种说法, 除此之外, 还有性激素学说、肛胎学说、免疫学说等观点, 其中肛门腺感染为肛瘘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4]。肛门腺感染学说指出, 肛瘘不能自然愈合与、反复发作与内口及感染的肛门腺存在有关, 在治疗上应彻底切除感染的肛隐窝及肛门腺导管等, 因此肛瘘手术, 内口的处理是关键。

目前, 采用切扩结合分段开窗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术式是将多种术式联合运用, 采用先根据瘘管道视距离的长短给予分段, 切开主灶, 再用挂线、置管引流等方法, 结合切扩法进行治疗[5]。在彻底清创的同时, 拔除塞源, 保持创面引流通畅, 同时保护肛周直肠及其他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 挂线引流有利于换药, 促进新的肉芽组织由内向外生长, 对内口的切开或挂线, 清除感染源, 保护了肛管直肠环,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未发现复发情况,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可推广应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参考文献

[1]颜洪亮.高位复杂性肛瘘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55例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10 (2) :13-14.

[2]王筑, 林立锋, 梁健涛.引流术结合药物口服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3 (4) :41-42.

[3]刘学义.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瘘管旷置引流术治疗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2 (5) :193-194.

[4]王慧敏, 王业皇, 郑雪平.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3 (9) :54-56.

慢性骨髓炎冲洗引流的护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 男6例, 女2例, 年龄20~63岁, 平均41.5岁, 其中股骨慢性骨髓炎5例, 胫骨慢性骨髓炎3例, 病程最短1年, 最长24年, 平均12.5年。

1.2 手术方式

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行骨髓开窗病灶清除术, 放置一条硅胶管于病灶骨髓腔内, 胶管分别经皮下、皮肤引出体外, 上端接一次性输液器, 下端接引流瓶, 冲洗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滴入, 再通过硅管进入病灶区, 通过压力作用使病灶区的液体, 从下端引流出进入引流瓶。

1.3 护理方法

(1)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 将上端一次性输液器接上冲洗液, 下端接负压引流瓶放于床旁, 调节冲洗液的滴数, 注意观察下端引流是否通畅。 (2) 冲洗液的选择和配制, 一般采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U单位及0.02%呋喃西林交替使用, 也可以根据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3) 术后1~2d, 为防止血凝块或坏死组织脱落堵塞引流管, 冲洗速度宜快, 以后每天为2 000~4 000ml冲洗, 滴速可控制在50~70滴/min, 持续时间为5~7d后拔管。如引流瓶仍出现脓液或分泌物较多时可增加冲洗量, 延长冲洗时间, 直至引流液呈清亮, 无分泌物方可停止冲洗, 停止冲洗后不宜立即拔管, 利用负压作用充分引流残留的液体后再行拔管。

2护理体会

2.1 严格无菌操作

在配制冲洗液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倒引流液时, 需反折引流管不可直接倒, 不可将引流管上提高过患肢, 以免逆行感染。

2.2 妥善安置引流管

一般保持冲洗端及引流端在体外的管道长度为30cm, 冲洗管应高出床面60~70cm, 引流瓶应低于患肢50cm。

2.3 严格掌握冲洗速度

术后12~24h应快速滴入, 以后减慢至50~60滴/min, 直至引流液清亮, 若冲洗液与引流量差别大时, 考虑可能有输出管堵塞, 可间断挤压引流管, 调整引流管位置, 加大负压吸引力或加压冲洗, 以冲出管道内堵塞物。

2.4 加强巡视勤观察

引流管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 保持引流管通畅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所以护士应勤巡视、勤观察、做好班班交接。经常观察管道安置是否妥当, 长度是否合适, 管道是否受压、扭曲、接头处有无滑脱, 管道是否堵塞等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冲洗液和引流液是否维持在平衡状态。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体温的变化, 若持续发热或体温正常后又出现发热, 应考虑有全身中毒症状。应报告医生, 积极配合处理。

2.5 注重心理护理及全身护理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冲洗治疗的意义及术后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心中的顾虑, 取得患者配合。手术后因患者卧床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 指导患者家属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清淡饮食。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 达到早日痊愈的目的。

置管冲洗引流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外科的172例需做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患者, 其中男91例, 女81例, 年龄17~66岁, 平均年龄 (37.6±3.5)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腔镜手术适用范围, 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93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 79例;术中腹腔冲洗96例, 引流46例, 未冲洗引流32例;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处理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 再注入CO2约2~5 L, 达到一定压力后于腹部开4个0.5~1.5cm的小洞, 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 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 然后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如果胆囊体积过大, 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 切开胆囊, 吸引器吸出胆汁, 或夹出结石, 胆囊塌陷后即能将其取出体外。然后于腹腔镜操作下, 取下胆囊[2]。 (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 :病人取仰卧位, 躯体应妥善捆好。脐环上缘作弧形切口, 制造人工气腹, 插入套管, 导入腹腔镜, 放置套管后探查腹腔, 按照阑尾位置定其他两个操作孔, 游离阑尾, 处理阑尾系膜, 切除及取出阑尾, 检查手术区域, 拔出套管, 缝合切口[3]。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冲洗、引流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冲洗引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2.2 所有患者治疗结果

172例患者全部治愈, 术后除1例延期拔管外, 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 d拔出引流管, 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注:*与冲洗、引流相比, P<0.05

3 讨论

3.1 腹腔冲洗

(1) 指征:术中有活动出血, 需立即止血;胆囊内大量胆汁外漏, 且浑浊黏稠伴有泥沙状物、或伴有出血, 血块阻碍视线观察。如不确定冲洗, 可先低压吸引覆盖视野、影响操作的血块、胆汁[4]; (2) 方法:每次冲洗保证冲洗量在60 m L左右, 随冲随吸。吸引时保持低压连续性吸引, 注意吸引管侧孔不要被网膜堵塞。遵循多部位冲洗、吸引原则, 避免物质残留;吸引时观察冲洗水质, 待冲洗水变澄清, 可停止冲洗, 表示已冲洗干净; (3) 体位:冲洗、吸引应及时变换体位。先将局部需要冲洗的物质进行吸引, 尽可能吸引干净后再进行冲洗、吸引, 然后保持吸引器位置不动, 将原先的体位调整至相反的方向, 待冲洗液回流时, 将其吸引干净, 使冲洗效果得到保证, 且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冲洗效果。

3.2 腹腔引流

(1) 指征:胆囊、阑尾术中冲洗、吸引后, 为避免胆瘘、肠瘘、再出血或吸引不彻底等情况出现, 通常需放置腹腔引流管;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式引流, 将引流管与引流袋直接连接即可, 为保证引流管通畅, 每天需捏压几次, 防止引流管堵塞。如脓液较局限且黏稠者, 可将引流管连接在负压装置间断引流, 以便脓液吸出。但引流时应当注意, 负压引流可将正常组织吸附到管孔内, 造成组织损伤, 使引流不充分, 故引流时保持每日间断负压; (3) 体位:一定要将引流管放到最低处, LC放到小网膜孔, LA放到盆腔, 以达到充分引流状态。无论任何体位, 引流袋均要低于腹腔, 防止脓液逆流进入腹腔。引流管不能有扭曲或打折; (4) 拔出引流的时机:一般情况下, 术后2~3 d, 当引流量低于10 m L时拔出引流管。如发生漏液或脓液较多时, 可延长放置时间至10 d以上, 当引流量<10 m L/d时再拔出。

3.3 腹腔冲洗及引流的意义

通过腹腔冲洗、引流, 可将腹腔内的积液、积血、积脓、漏胆排出体外, 防止腹腔感染, 又可观察引流液, 及时发现胆瘘出血及腹腔脏器损伤。

综上所述, 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腹腔冲洗和引流, 应严格按照手术指征及操作规范进行, 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齐建成, 蔡国全.腹腔冲洗引流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 2009, 17 (4) :35-36.

[2]许朋, 王存川, 陈均等.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腹腔冲洗和引流[J].中国内镜杂志, 1999, 5 (1) :19-20.

[3]崔建春, 李立, 荣大庆, 等.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冲洗引流的原则和方法[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 2:24-25.

置管冲洗引流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为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 各30例, 对照组男23例, 女7例, 年龄10~20岁2例, 20~40岁11例, 40~65岁13例, >65岁4例。血源性患者26例, 外伤性感染者3例, 局部软组织感染蔓延所致1例。观察组男23例, 女7例, 年龄10~20岁有3例, 20~40岁有10例, 40~65岁有12例, >65岁有5例。血源性患者28例, 外伤性感染1例, 局部软组织感染蔓延所致1例。均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排除败血症、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伤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2], 即:发作时, 窦道瘢痕处可见红肿, 伴程度不同的流脓或小块死骨。患者全身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无血色、食欲不振, 局部肌肉萎缩, 舌质红, 苔白, 脉细弱。经X线检查提示骨膜下有新骨形成, 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密度增大, 内可见死腔及死骨。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潘宗秋的相关标准进行, 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分为: (1) 热毒炽盛型。局部皮肤可见红、肿、热、痛, 舌淡红, 苔薄黄, 脉弦数。脓液量较多, 质稠。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肝肾阴虚型。局部有疼痛, 有轻度肿胀, 皮肤颜色正常, 窦道愈合, 舌淡, 苔薄白, 脉有力。 (3) 脾胃虚弱型。局部皮肤黄白色或较暗, 有疼痛但较轻, 可见窦道, 脓液稀少, 有死骨流出。舌淡, 苔白, 脉沉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置管闭式冲洗治疗。切除窦道及切口周缘血运较差的皮肤, 然后扩大切口, 搜集病灶内脓性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然后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 用双氧水及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2遍以上, 再用碘伏浸泡创腔10min以上。清除坏死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后, 于皮质骨上开窗清理髓腔, 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坏死骨及化脓的骨髓, 复通骨髓腔, 然后给予双氧水及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2遍以上。于创腔的远近端分别放置多条吸引管, 管的一端置入骨髓腔及软组织内, 入口及出口管口均严密固定。近侧管接冲洗管, 远侧管接引流袋。术毕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如冲洗管或引流管被血块堵塞, 可接吸引器吸引, 将血块吸出。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给予刘伟地黄汤行滋补肝肾治疗, 对于脾胃虚弱型患者给予人参健脾汤加减治疗, 对于热毒炽盛型患者给予五味消毒饮治疗。

1.4 疗效标准

显效:全身及局部的红、肿、痛消失, X线检查提示骨质病灶已修复, 无死骨死腔, 骨密度均匀, 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全身及局部的炎症基本消失, X线检查提示骨质修复。无效:全身及局部的炎症无改善, X线检查提示病灶继续发展。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8例 (26.7%) , 有效12例 (40%) , 无效10例 (33.3%) , 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显效16例 (53.3.%) , 有效11例 (36.7%) , 无效3例 (10%) , 总有效率90%。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3个月~2年。随访期间对照组及观察组均未见复发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治疗延误发展而来, 也可于低毒性细菌感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发病。患者多病程较长, 骨质破坏, 脓肿形成。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组织缺血严重, 全身应用抗生素往往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要求选择对骨、关节腔内药物浓度高, 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3]。

慢性骨髓炎属祖国传统医学“附骨疽”范畴, 多为元气素虚, 风寒湿邪趁虚而入, 导致血凝气滞, 或局部经络受损, 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热盛肉腐为脓而致病。中医主张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机分别选择滋阴清热、扶正补虚、活血化瘀等疗法治疗[4]。

采用手术后于病灶髓腔及软组织内置管持续灌洗引流, 既使病灶髓腔残留分泌物、炎性介质及细菌得以清除, 同时也利于软组织贴合至骨皮质, 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在置管治疗的基础上, 辅以中医辨证治疗, 可显著增强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免疫力, 改善微循环, 有效抑菌等。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置管闭式冲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骨髓炎, 疗效优于单用置管闭式冲洗, 治疗后不易复发,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郜书峰, 邢文钊, 刘长城, 等.置管闭式冲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骨髓炎40例[J].河北中医, 2010, 32 (5) :713-714.

[2]王淑娟.间断加压冲洗在慢性骨髓炎患者负压封闭引流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2, 4 (7) :70-71.

[3]赵大伟, 吕松峰.稀释双氧水置管冲洗闭式引流治疗25例慢性骨髓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2) :97-98.

上一篇:双边货物贸易下一篇:三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