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冲洗

2024-09-14

置管冲洗(共7篇)

置管冲洗 篇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占颅内血肿的大概10%,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主要是指外伤大于三周后出现症状,在蛛网膜及硬脑膜之间出现包膜的血肿,积血量最高可达到300 ml等症状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次研究对本院在2007年2月-2012年9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给予两孔置管冲洗与单孔置管未冲洗进行治疗,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诊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通过头颅CT和MRI确诊。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38~72岁,平均(43±3.8)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8~71岁,平均(43±3.4)岁;CT显示低密度18例,等密度11例,混合密度11例;硬膜下血肿单侧26例,双侧14例;临床出现头痛、恶心、呕吐25例,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12例,偏瘫或反应迟钝5例。实验组40例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平均(43±3.8)岁;CT显示低密度17例,等密度12例,混合密度11例;硬膜下血肿单侧24例,双侧16例;临床出现头痛、恶心、呕吐22例,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13例,偏瘫或反应迟钝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疝,意识改变现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局部麻醉,对照组40例在血肿的同侧靠额部和枕部均各用电钻钻一个孔,手术过程中用生理盐水对硬膜下腔进行冲洗,术后在硬膜下放置带侧孔的引流管进行闭式引流,不进行负压吸引并将引流管留置2~3 d。实验组40例在血肿的最低处钻一个孔,并及时在血肿腔里放置引流管,将引流管接待并且夹闭,然后将切口缝合并固定引流管,进行引流并留置3~5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对ADL进行评定,通过增分率判断其疗效。痊愈:增分率大于86%,显效:增分率大于46%小于85%;有效:增分率大于16%小于45%;否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愈27例,显效8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90%;实验组治愈33例,显效7例,有效0例总有效率10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2.5%,对照组复发率为1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部分出现痴呆及智力减退等精神问题,少数伴有偏瘫。主要是由于血肿包膜外层的微血管持续性断裂并致出血,在加上过渡纤维化的蛋白溶解促进了出血,进而导致血肿的体积不断增加而产生[2]。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法进行治疗,一旦有颅内压上升或者脑受压症状及体征出现时,首选钻孔引流进行治疗,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安全有效、完全引流、快速、低创伤、低复发等[3]。临床上目前主要的钻孔引流方法包括两孔置管冲洗与单孔置管未冲洗。目前治疗的主要问题是术后易复发,主要原因有老年患者的脑部萎缩术后很难澎起,血肿的包膜较厚导致硬膜下腔无法闭合或者血凝块未彻底清除干净[4]。两孔置管冲洗疗法,采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可以达到将血肿冲洗干净彻底的目的,保证引流通畅并且不会出现堵管的现象,并且可以基本解决手术后颅内血肿出现,气颅及脑组织的损伤[5]。研究表明,该病的治疗钻单个孔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将引流管放置于血肿的下端可有利于残余液体的排除,但是会导致出现颅内积气[6]。有临床研究证实,改良后的单孔疗法可以很好的避免气颅的出现。此类疗法不进行冲洗可以避免形成再出血并降低颅内感染的机会。由于钻孔手术大多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就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痛感及不适感,在加上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很难忍受此类疼痛。因此,对手术的要求是手术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并且创伤尽可能的小[7]。文献[8]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钻单个孔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单孔置管未冲洗疗法比两孔置管冲洗疗法的手术时间相对要短,创伤性相对较小,操作相对也较简单,所以目前临床更趋向于采取单孔置管未冲洗疗法进行治疗。

本次对本院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给予两孔置管冲洗或单孔置管未冲洗进行治疗,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复发率为2.5%,远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单孔置管未冲洗与两孔置管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单孔置管未冲洗的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复发低创伤小,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两孔置管冲洗与单孔置管未冲洗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诊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40例给予两孔置管冲洗进行治疗, 实验组40例给予单孔置管未冲洗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愈27例, 显效8例, 有效1例总有效率90%;实验组治愈33例, 显效7例, 有效0例总有效率100%,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复发率为2.5%, 对照组复发率为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孔置管未冲洗与两孔置管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相比, 单孔置管未冲洗的治疗效果更好, 并且复发低, 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两孔置管,单孔置管,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兴, 朱东, 杨钟熙, 等.1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诊断及CT影像学表现[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23) :3103-3104.

[2]杨国瑛, 王学富, 张文彬, 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附139例病例分析) [J].安徽医学, 2011, 32 (12) :2024-2026.

[3]孙涛, 李智高, 李经辉, 等.单双颅骨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1例效果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 4 (2) :185-186.

[4]赵亚鹏, 安西恩, 周健, 等.单孔双置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21) :87, 96.

[5]王建会.改良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J].山东医药, 2011, 51 (26) :22.

[6]魏疆.高低位钻孔置双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7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1) :1678-1679.

[7]杨葆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6) :113.

[8]龙洪, 兰松.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 (10) :1244-1246.

置管冲洗 篇2

【关键词】 上颌窦穿刺置管引流冲洗 小儿 慢性鼻窦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76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23-01

小儿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上颌窦最多见,容易导致患儿出现纳差、记忆力下降、头痛和流涕等一系列状况[1],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为了加强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本组研究对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2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采取上颌窦穿刺置管引流冲洗和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2013年收治的小儿慢性鼻窦炎采取上颌窦穿刺置管冲洗给药治疗的有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6-14岁,平均11.2岁;左侧5例,右侧7例,双侧8例;病程4月-2年,平均1.4年;患儿均为单侧或双侧上颌窦炎,穿刺前经相关临床检查、鼻部CT诊断并确诊,无手术禁忌证窦内置管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儿取坐位,在鼻内镜下以1%麻黄素加1%丁卡因棉片置于中鼻道粘膜,开放窦口;以1%麻黄素加1%丁卡因棉片置于距离下鼻甲前端约1.0cm下鼻甲附着处(此处骨质较薄),进行表面麻醉,为求麻醉效果,可重复麻醉1-2次,每次10-20分钟;麻醉成功后,持穿刺针于下鼻道常规穿刺点刺入至有落空感,确认进入窦腔,用50ml注射器抽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数次,至到冲洗液清亮,无脓液为止,冲洗结束注入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各1支;取长约20cm的一次性无菌腰麻管自穿刺针芯置入窦腔并用手固定,将穿刺针循腰麻管缓慢退出,置管留于鼻外约5cm,用手术切口保护膜粘贴于同侧面部皮肤上,管口以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每日遵医嘱用50ml无菌注射器抽取0.9%NS反复冲洗窦腔数次,至冲洗液清亮为此,冲洗结束再注入庆大毒素和地塞米松各1支,一日两次,疗程3-7天;同时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1-2疗程后拔管。

1.2.2 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穿刺前常规完成抽血化验、心电图、胸片、鼻部CT检查,无手术禁忌症。术前1日沐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好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本组患者均为幼儿,对穿刺器械会产生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拒绝治疗,护士采用安慰性、激励性语言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通过为患儿讲故事、发放小礼物的形式来提高治疗依从性,树立治愈出院的信心,使患儿接受和主动配合治疗,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穿刺前需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和药品,以便及时处理术中发生病情变化。(2)术中护理:在穿刺过程中指导患儿有规律深呼吸,减轻紧张情绪;可根据患儿兴趣、爱好与患儿聊天,转移注意力;可播放一些轻音乐,促使患儿尽量身心放松[2],能更好地配合穿刺。严密观察患儿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如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可让患儿平卧休息片刻,再进行穿刺;如出现意识丧失,可用力按压其人中穴可促进意识恢复。置管过程中鼓励患儿积极配合,切勿乱动乱抓,以免置入窦腔的管道滑脱,致置管失败。(3)术后护理:术毕嘱患儿取半卧位休息,指导患儿尽量避免弯腰、擤鼻、咳嗽、打喷嚏,以免管道脱出增加穿刺痛苦。告知家属在给患儿洗脸时避免牵拉导致管道滑脱。遵医嘱每日冲洗窦腔2次,注意管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本组18例患儿均穿刺置管一次成功,期间无管道滑脱情况,治愈拔管出院;仅2例穿刺时出现休克症状,发生率为3.23%;其中1例(1.61%)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经平卧休息数分钟缓解;1例(1.61%)发生晕厥,经平卧,按压人中等处理后在60s内恢复清醒。

2 结论

上颌窦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是近年来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穿刺过程中往往因患儿哭闹、不配合等情况导致穿刺置管失败,可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是保障治疗成功的关键。在本组研究中,我科通过术前、术中耐心的心理疏导及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有效降低了不利因素的发生,减轻了患儿治疗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洁,杨兴林.小儿慢性鼻窦炎50例穿刺置管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B):38.

[2]关艳霞.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治疗鼻窦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214.

置管冲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地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 男性42例, 女性38例, 年龄为22~38岁, 平均 (28.2±8.1) 岁。全部患者均在哺乳期, 且乳房都有红、肿、热、痛表现, 局部存在明显的波动感及压痛感, 察觉症状时间为4~12 d, 均经B超检查被确诊为乳腺脓肿, 脓肿直径为4~9 cm。依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依照患者脓肿部位采用乳房下皱襞、乳晕旁及放射状切口, 切口大小为2~5 cm, 通过弯止血钳钝性将其打开且置入脓腔, 对脓液进行引流处理。采用食指钝性对脓腔进行打开分隔处理, 确保脓腔变成单腔。此外, 还需要采用干纱布进行擦拭, 并将碘伏纱条放置其中, 实施填塞引流处理, 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 一直到脓腔彻底愈合为止。

研究组患者给予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患者保持平卧位, 手术前依照波动感确定切口位置以及脓腔大小, 若无法确定则需要通过B超进行定位。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 且肌注50 m L杜冷丁, 全部患者都在手术前给予鲁米那针实施镇静及预防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等。确定切口位置后, 行长度为1~1.5 cm的切口, 再通过血管钳将乳腺组织及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后直达脓腔部位[2]。将一次性吸痰管 (远端提前剪开3~4个侧孔) 插入脓腔, 同时将庆大霉素、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注入其中, 对脓腔进行反复冲洗, 直到脓液完全冲洗干净且无粘稠物为止。此外, 还需要在切口位置放置固定引流管, 外接负引流盒, 最后实施切口缝合处理, 并在切口外覆盖无菌敷料以防止漏气。完成手术后, 嘱家属时常挤压引流管, 以防止发生引流管堵塞的情况[3]。同时, 还应该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 且依照脓液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此外, 还需要每天冲洗脓腔, 仔细观察冲洗液, 若清洗液慢慢清澈, 经显微镜显示未见脓细胞, 则认为已经无感染, 且脓液已经完全清除, 此时则可以将引流管拔出, 等待自行恢复。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临床治疗后, 对两组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一般分成3个等级。其中, 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且乳房红、肿、热、痛表现完全消失, 局部无明显的波动感及压痛感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且乳房红、肿、热、痛表现有所缓解, 局部无明显的波动感及压痛感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 对两组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脓肿常见于产后3周的哺乳期妇女, 大多数由于乳汁在乳房内出现淤积, 细菌通过乳头进入后迅速繁殖而导致发生急性乳腺炎, 若早期没有及时地给予处理则容易形成乳腺脓肿。乳腺脓肿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乳房局部红、肿、热、痛, 且局部有波动感[4]。现阶段, 临床中治疗乳腺疾病的原则主要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全乳腺功能, 且还应该保持乳房形态及乳头乳晕的完整性, 确保术后不会对女性形态美产生影响。以往临床中常常选择大切口手术引流的手段治疗乳腺脓肿, 尽管此种手段疗效确切, 但是有术后瘢痕明显、换药频繁、手术切口大、疼痛剧烈、并发症多及术后渗液多等弊端, 且术后影响母乳喂养, 患者难以接受[5]。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术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完善了传统治疗手段的弊端, 其具有术后恢复快、术后愈合瘢痕小、创口小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且不会存在乳房变形的情况;冲洗换药更加简单便利, 降低了患者痛苦, 且几乎不会对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产生影响, 患者更易于接受, 能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6]。

本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 本组中40例乳腺脓肿患者手术都获得圆满成功。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 d;平均拔管时间为6 d;患者白细胞在术后1个星期均降低到正常水平, 且发热患者在手术后2~4 d均降低到正常体温。此外, 全部患者在术后都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及不适感, 恢复良好, 且伤口没有对乳房美观性产生影响, 患者对于手术结果也较为满意, 术后生活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 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应用在乳腺脓肿患者治疗中具有着术后恢复快、创口小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手段存在的不足, 且几乎不会对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产生影响, 患者更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应用在乳腺脓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脓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研究组给予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 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方法应用在乳腺脓肿患者治疗中具有恢复快、创口小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手段存在的不足, 且几乎不会对女性乳房的整体形态产生影响, 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洁, 高雅军, 高海凤, 等.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4) :354-355.

[2]吴勤, 王鹏巨, 吕润华, 等.不同负压影响引流效果的模拟实验及临床观察[J].护理学报, 1996, 3 (1) :3-4.

[3]陈少全, 王烈, 邹忠东, 等.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5) :241-242.

[4]刘学红, 赵桂琴, 王秀云, 等.1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后脓肿患者的闭式灌洗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05-906.

[5]杨平林, 贺西京, 李浩鹏, 等.清创术后持续灌洗加负压封闭吸引引流治疗顽固性软组织及骨与关节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 2010, 23 (1) :1-4.

置管冲洗 篇4

注射式隆乳术是曾在我国应用的一种乳房整形方法,假体材料是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 hydrogel,PAMHG),PAMHG被注射至乳腺后间隙内使乳房隆起,以达到外形丰满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方法出现了许多并发症,目前已禁止使用[1]。注射式隆乳术后若发生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比较困难,我院于2005年12月~2008年5月收治了6例注射式隆乳术后在哺乳期发生乳腺脓肿的患者,均采用置管冲洗引流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注射式隆乳术后在哺乳期发生乳腺脓肿共6例。其中,单侧5例,双侧1例。年龄27~35岁,平均31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2例,经产妇均为第1胎退乳后接受隆乳术。行注射式隆乳术后的时间为3~9年,平均5.6年,术后5例无自觉症状,1例注射PAMHG后抬高该侧上肢时注射处有不适感。就诊时间为产后14 d~2个月。彩超检查均可看到腺体后方不均质低回声液性暗区,其内可见强回声光团,并可见液体流动。

1.2 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选用静脉全身麻醉,先用细针从脓腔最低点处向脓腔方向穿刺,抽出脓液并送微生物检测。

在针孔处作长1.5~2.0 cm皮肤切口,弯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达脓腔,引流出大部分脓液、PAMHG和坏死组织,食指从切口探入脓腔,分开脓腔内间隔,尽可能清除注入的PAMHG,干纱布擦拭脓腔。以食指作指引,于脓腔顶部置入一根有多个侧孔的输液管,经此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另准备一根已剪侧孔的较粗引流管,将此管置入脓腔内距离切口2.0~3.0 cm处,接灭菌引流袋。冲洗管和引流管均以丝线缝合固定于切口皮肤上。术后第1天每3、4小时开放冲洗管冲洗1次,冲洗液为生理盐水。此后逐渐延长冲洗间隔时间,待冲洗液无明显坏死组织和假体成分排出可拔出冲洗管和引流管,残腔放引流片引流直至完全愈合。

本组均使用抗菌药物,其中3例使用左氧氟沙星,1例使用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2例同时应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6例均采取回乳措施。

2 结果

本组所有乳腺脓肿的脓腔均累及乳房后间隙,其中1例还累计胸大小肌间隙。4个脓腔的引流液性状为含鱼子样透明颗粒的混浊脓液,3个脓腔为鱼子样混浊脓液伴有较多块状胶胨样物。手术中脓液引流量350~1 500 m L。

微生物培养结果:3例无细菌生长,1例为溶血性链球菌,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含双侧1例)。

本组用生理盐水冲洗6~9 d后拔管,其中5例6个乳腺脓肿顺利治愈,治愈时间16~35 d(21.6±3.7)d,1例在拔管后的换药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脓性分泌增多,再次手术去除坏死组织并置管冲洗,直至无坏死组织和填充物,治愈时间延迟至术后96 d。

3 讨论

注射式隆乳术是将PAMHG注入乳腺后间隙,但在实际操作中多为盲穿,层次不容易掌握,可能有小部分材料注射到乳腺组织内或肌肉组织内,且随重力、体位、肌肉运动、术后按摩等影响,注射材料会向周围组织浸润并重新分布,更进一步加重乳腺小叶和输乳管的损伤。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假体在乳腺后间隙形成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使PAMHG沿乳腺间质扩散,压迫输乳管使其狭窄,引起乳汁淤积,易引起乳腺的炎症。

杨天鹏等[2]报道PAMHG的动物实验可见到坏变的横纹肌。冯晓玲等报道PAMHG作为软组织充填剂注入人体,在机体内可引起异物排斥反应[3,4]。在妊娠和哺乳期女性体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易对外界产生排异反应,本组6例患者中有3例(含延期愈合的1例)在乳房后间隙抽取的炎性渗液作微生物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因而笔者推测注射式隆乳术后在哺乳期发生乳房脓肿初期的病理变化可能主要是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的无菌性炎症。

由于注射隆乳术后在哺乳期发生的乳汁淤积难以处理并且容易引发乳腺炎,所以一旦出现乳汁淤积应及时回乳。注射式隆乳术后在乳腺后间隙形成一纤维包膜,纤维包膜又使大量的炎性渗液局限在乳后间隙,巨大的张力作用使患者表现为患侧乳房剧烈的疼痛,但患者局部红肿往往并不明显,一些患者又不愿透露隆胸的病史,容易在临床上造成诊断的困难。假体的牵拉使周围的血管部分损伤,血供受到影响,抗生素很难足量到达病变部位,控制感染效果不佳,若不手术引流病情往往难以控制,所以注射式隆乳术后发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早期手术引流。

PAMHG有高度亲水性,生理盐水能最大程度地溶解PAMHG并引流[3],置管冲洗引流术不仅使脓性渗液和脱落的凝胶成分充分引流,还可将术中不能完全清除的PAMHG溶解并引流排除,所以该方法可作为隆乳术后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在冲洗过程中夹闭引流管使生理盐水在脓腔滞留几分钟后再引流效果会更好,引流管管径应大于0.3 cm,以充分引流脓腔的块状PAMHG成分。

脓肿置管冲洗手术的创伤小,痛苦小,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我们体会如果手术中脓腔单纯为含鱼子样混浊脓性渗液,拔管的时间一般在术后6、7 d,病灶愈合也较快。如果伴有较多的块状胶胨样物要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尤其考虑有免疫排斥反应的患者,在拔管后要用引流效果明显的引流物如橡皮片等将残留的凝胶和坏死组织引流出去。

注射式隆乳术后,乳房正常组织与注射物存在介质差,超声能清晰显示注射部位各组织层次[5],故彩超可作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超检查还要注意观察肌间隙和肌肉内是否有异常液性暗区,在术中探查时注意这些部位是PAMHG成分还是肌肉坏死,如果为明显的肌肉坏死,应警惕有免疫反应的发生,愈合将比较困难,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防止发生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辛敏强,穆兰花,栾杰,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局部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7):503-504.[1]XING MQ,MU LH,LUAN J,et al.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augmentation mammoplasty in-duced by injecting polyacrylamide hydrog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07,34(7):503-504.Chinese

[2]杨天鹏,刘雅明,王毓,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充填剂的实验研究[J].实用整形美容外科杂志,2000,11(1):426.[2]YANG TP,LIU YM,WANG Y,et al.Studies on the injection of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in rabbits[J].Journal of Practical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2000,11(1):426.Chinese

[3]冯晓玲,易传勋,张一鸣,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变化[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5):349-350.[3]FENG XL,YI CX,ZHANG YM,et al.Immunological effects of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injection in human body[J].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and Burns,2004,20(5):349-350.Chinese

[4]LEUNG KM,YEOH GP,CHAN KW.Breast pathology in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AG)mam-moplasty[J].Hong Kong Med J,2007,13(2):137-140.

置管冲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为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 各30例, 对照组男23例, 女7例, 年龄10~20岁2例, 20~40岁11例, 40~65岁13例, >65岁4例。血源性患者26例, 外伤性感染者3例, 局部软组织感染蔓延所致1例。观察组男23例, 女7例, 年龄10~20岁有3例, 20~40岁有10例, 40~65岁有12例, >65岁有5例。血源性患者28例, 外伤性感染1例, 局部软组织感染蔓延所致1例。均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排除败血症、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伤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2], 即:发作时, 窦道瘢痕处可见红肿, 伴程度不同的流脓或小块死骨。患者全身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无血色、食欲不振, 局部肌肉萎缩, 舌质红, 苔白, 脉细弱。经X线检查提示骨膜下有新骨形成, 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密度增大, 内可见死腔及死骨。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潘宗秋的相关标准进行, 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分为: (1) 热毒炽盛型。局部皮肤可见红、肿、热、痛, 舌淡红, 苔薄黄, 脉弦数。脓液量较多, 质稠。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肝肾阴虚型。局部有疼痛, 有轻度肿胀, 皮肤颜色正常, 窦道愈合, 舌淡, 苔薄白, 脉有力。 (3) 脾胃虚弱型。局部皮肤黄白色或较暗, 有疼痛但较轻, 可见窦道, 脓液稀少, 有死骨流出。舌淡, 苔白, 脉沉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置管闭式冲洗治疗。切除窦道及切口周缘血运较差的皮肤, 然后扩大切口, 搜集病灶内脓性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然后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 用双氧水及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2遍以上, 再用碘伏浸泡创腔10min以上。清除坏死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后, 于皮质骨上开窗清理髓腔, 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坏死骨及化脓的骨髓, 复通骨髓腔, 然后给予双氧水及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2遍以上。于创腔的远近端分别放置多条吸引管, 管的一端置入骨髓腔及软组织内, 入口及出口管口均严密固定。近侧管接冲洗管, 远侧管接引流袋。术毕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如冲洗管或引流管被血块堵塞, 可接吸引器吸引, 将血块吸出。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给予刘伟地黄汤行滋补肝肾治疗, 对于脾胃虚弱型患者给予人参健脾汤加减治疗, 对于热毒炽盛型患者给予五味消毒饮治疗。

1.4 疗效标准

显效:全身及局部的红、肿、痛消失, X线检查提示骨质病灶已修复, 无死骨死腔, 骨密度均匀, 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全身及局部的炎症基本消失, X线检查提示骨质修复。无效:全身及局部的炎症无改善, X线检查提示病灶继续发展。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8例 (26.7%) , 有效12例 (40%) , 无效10例 (33.3%) , 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显效16例 (53.3.%) , 有效11例 (36.7%) , 无效3例 (10%) , 总有效率90%。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3个月~2年。随访期间对照组及观察组均未见复发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治疗延误发展而来, 也可于低毒性细菌感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发病。患者多病程较长, 骨质破坏, 脓肿形成。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组织缺血严重, 全身应用抗生素往往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要求选择对骨、关节腔内药物浓度高, 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3]。

慢性骨髓炎属祖国传统医学“附骨疽”范畴, 多为元气素虚, 风寒湿邪趁虚而入, 导致血凝气滞, 或局部经络受损, 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热盛肉腐为脓而致病。中医主张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机分别选择滋阴清热、扶正补虚、活血化瘀等疗法治疗[4]。

采用手术后于病灶髓腔及软组织内置管持续灌洗引流, 既使病灶髓腔残留分泌物、炎性介质及细菌得以清除, 同时也利于软组织贴合至骨皮质, 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在置管治疗的基础上, 辅以中医辨证治疗, 可显著增强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免疫力, 改善微循环, 有效抑菌等。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置管闭式冲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骨髓炎, 疗效优于单用置管闭式冲洗, 治疗后不易复发,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郜书峰, 邢文钊, 刘长城, 等.置管闭式冲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骨髓炎40例[J].河北中医, 2010, 32 (5) :713-714.

[2]王淑娟.间断加压冲洗在慢性骨髓炎患者负压封闭引流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2, 4 (7) :70-71.

[3]赵大伟, 吕松峰.稀释双氧水置管冲洗闭式引流治疗25例慢性骨髓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2) :97-98.

置管冲洗 篇6

关键词:慢性乳腺炎,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置管冲洗引流,围术期护理

慢性乳腺炎是临床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该病起病较慢,病程较长,难痊愈,但早期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1]。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乳腺炎最显著的治疗和护理手段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具有伤害小、改变乳房程度小、手术简单快捷等优势[2]。现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传统组25例,年龄22~42(35.45±11.81)岁;Mammotome组22例,年龄21~4(34.78±11.66)岁。入选标准:(1)所有女性患者均为非哺乳期女性;(2)患病乳房均为单侧,左乳21例,右乳26例;(3)患者第一次病发到就诊时间20d~2个月,没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中医治疗加切开引流

传统组给予中药外敷(金黄膏乳腺治愈膏外贴)、针灸(用火针引流,将针进行火焰烧红,刺入脓肿处后迅速拔出)、拔罐(先用针刺破治疗部位,出血后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处,留罐5min左右)及口服中药(药方黄芪20g、党参15g、茯苓25g、白术10g、蒲公英30g、穿山甲10g、丝瓜络15g、丹参10g、白芥子15g等药材)和切开引流手术(患者取平卧位,确定治疗部位,采用静脉麻醉和局部穿刺点麻醉,在乳腺呈放射状处切开脓腔,将脓腔间隙用手指和止血钳分开,吸出脓液)。

1.2.2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

1.2.2. 1 治疗

Mammotome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主要过程为先对患者进行仰卧位取位,将患侧乳房暴露,用超声探查乳房来确定肿块和脓肿在体表面的范围。在离病灶相对较近地方作为切口,切口长3~4mm,进行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采用旋切刀穿刺到患侧的下方,切除过程中随时调整深度,保证病灶完全切除。最后给予冲洗处理和引流管引流。

1.2.2. 2 护理

(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详细介绍手术的原因、经过及效果,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取得病人的信任;(2)术前患者评估:根据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要求和过程进行评估,能确定炎症和脓肿范围;局部病灶处在非急性期,仅为单纯慢性乳腺炎,无其他系统疾病。(2)术中护理:(1)对医用物品和器械进行准备;(2)听患者喜欢的音乐减轻紧张情绪;(3)配合医生对病灶定位标记,观察切除组织直到看到正常组织,脓肿组织采用抽吸法。(3)术后护理:采用冲洗引流对原病灶内的炎性分泌物进行冲洗,以脉冲方式进行冲洗,冲洗后休息2h;对于切口出血、皮肤有青紫、疼痛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适时挤压引流管以保持通畅,保持负压在-60mg左右负并皮肤紧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ammotome组一次治愈率(95.45%)显著高于传统组(68.00%),但平均治愈时间和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乳腺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该病病程冗长,迁延不愈,甚至需行全乳房切除才能治愈,慢性乳腺炎对女性身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长时期经久不愈就会发生癌变[3]。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可以对慢性乳腺炎病灶进行全面切除,配合使用置管冲洗引流,可以提高临床一次治愈的效果,缩短治疗的时间,降低复发率。对于防止脓肿性局部复发采用冲洗引流效果显著,同时有效地维持负压保证引流管通畅可以快速消退炎症,防止伤口积血、化脓,加快愈合速度,缩短治疗病程,减少医疗开支。与传统组比较换药较为简单方便,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紧张感,手术切口小、愈合快、不易留疤,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小,一般不出现乳房变形,不影响美观,患者接受度高,后遗症少,容易让患者接受。

采用微创旋切术时,对于慢性乳腺炎可切除性进行评估(1)患者在体检或者检查时已经确定较局限的并且其边界较清楚的炎症和脓肿范围;(2)患者体内的病灶大多是位于同一位置,这样对于手术中能够形成一个通畅的残腔;(3)局部病灶处在非急性期、无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4)可耐受局麻下乳腺微创手术;(5)术中或术后病理证实仅为单纯慢性乳腺炎,在切除局部病灶后,即予大量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至澄清且无碎小组织,经穿刺孔向残腔深处置入硅胶管,有对口者将引流管从另一头引出。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效果显著,研究表明,Mammo tome组的一次治愈率(95.45%)显著高于传统组(68.00%),但平均治愈时间(9.36±2.216)d和复发率(4.55%)显著低于传统组平均治愈时间(30.28±11.51)d和复发率(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清丰,胡金月,翟雪雁,等.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炎性病灶95例临床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8(1):37-40.

[2]周颉,王恩礼,罗建国,等.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治疗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2):136-138.

置管冲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 (38.9±5.9) 岁;患者中男性52例, 女性27例;患者病程5~30个月, 平均病程 (17.4±4.8) 个月;根据随机的原则,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判断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中关于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年龄段在18~65岁;全部患者对手术情况均具有知情权, 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有传染病患者;排除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排除肠道感染性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术前2d患者均给予食用流食, 术前当晚、晨起时清洁灌肠。

全部患者给予腰俞穴麻醉, 取侧卧位。治疗组患者采用切扩结合分段开窗置管冲洗引流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

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对肛周进行常规消毒, 铺无菌孔巾, 消毒肛内。肛门松弛后, 注入美蓝, 观察内口位置。自外口探入探针, 确定主管道及支管道;切开入肛门处主管道;带橡皮筋的探针探入, 于内口引挂线, 切开瘘管内外口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 贴挂线组织处用止血钳夹住橡皮筋, 采用粗丝线于止血钳下方拉紧橡皮筋, 减去多余部分。挂开内口、肛管直肠环、肛门部残余主管, 用电刀在肛门镜辅助下灼除感染的肛隐窝, 修剪创面, 使引流通畅;切除外口周皮肤、皮下脂肪、瘢痕等;用刮勺搔刮腐败组织, 置输液用尼龙引流管, 给予冲洗瘘管段;检查创面, 如无出血, 则用九华膏纱条塞入肛内, 采用无菌敷料覆盖, 用胶布固定。

对照组治疗方法:切开肛瘘所有支管、肛隙, 切开内口, 切开肛管直肠环的肛瘘主管道, 留置肛管直肠环挂线, 切口呈开放状。

全部患者术后3d给予流食或半流食, 48h内控制大便, 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便后给予中药止痛, 主管创面用九华膏纱条引流, 支管置管冲洗引流管, 适时退管, 逐日递减。

1.5 疗效及观察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 创口愈合;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获得改善, 创口未愈合;无效:以上改善皆无。有效率= (治愈+好转) /例数×100%。

创面愈合后瘢痕大小、恢复情况:出院前当天对两组患者采用腔内超声检测创面愈合后瘢痕大小, 检查内外口及主、支管有无情况。

复发率:全部患者出院后第1、3个月到门诊复查, 观察是否出现复发现象, 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发生。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 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为87.5%, 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复诊, 患者无1例漏诊, 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发生复发, 术后3个月时有2例患者出现症状复发,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1。对比两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 治疗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 (4.2±1.1) cm2, 对照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 (7.0±1.2) cm2, 两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患者内外口、主支管根治情况对比, 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专家对其发病机制有肛隐窝感染、中央间隙感染、上皮细胞致病等几种说法, 除此之外, 还有性激素学说、肛胎学说、免疫学说等观点, 其中肛门腺感染为肛瘘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4]。肛门腺感染学说指出, 肛瘘不能自然愈合与、反复发作与内口及感染的肛门腺存在有关, 在治疗上应彻底切除感染的肛隐窝及肛门腺导管等, 因此肛瘘手术, 内口的处理是关键。

目前, 采用切扩结合分段开窗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术式是将多种术式联合运用, 采用先根据瘘管道视距离的长短给予分段, 切开主灶, 再用挂线、置管引流等方法, 结合切扩法进行治疗[5]。在彻底清创的同时, 拔除塞源, 保持创面引流通畅, 同时保护肛周直肠及其他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 挂线引流有利于换药, 促进新的肉芽组织由内向外生长, 对内口的切开或挂线, 清除感染源, 保护了肛管直肠环,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未发现复发情况,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可推广应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参考文献

[1]颜洪亮.高位复杂性肛瘘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55例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10 (2) :13-14.

[2]王筑, 林立锋, 梁健涛.引流术结合药物口服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3 (4) :41-42.

[3]刘学义.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瘘管旷置引流术治疗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2 (5) :193-194.

[4]王慧敏, 王业皇, 郑雪平.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3 (9) :54-56.

上一篇:声乐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民营科技型企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