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置管引流

2024-05-12

心包置管引流(精选8篇)

心包置管引流 篇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30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的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持续引流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 。结果30例病人均置管成功, 留置时间平均10d (5d26d) , 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 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 置管12周复查B超若心包积液消失则拔出导管。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关键词:心包积液,心包穿刺,置管引流

心包积液是心包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 诊断、治疗时常需反复穿刺抽液, 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脏器损伤、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经皮穿刺心包内置管引流效果良好, 可使心包积液显著减少甚至消失, 避免反复穿刺损伤导致心包缩窄;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给药,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减少全身化疗所致副反应, 防止因心包填塞而死亡, 提高肿瘤病人终末期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穿刺心包内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30例病人,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03年8月—2007年8月收治的51例心包积液病人, 其中30例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 男21例, 女9例, 年龄 (14~75) 岁, 平均43.5岁, 病程5 d至3年 (10.5个月±8.6个月) 。心包积液的诊疗依据除临床表现、胸片或CT外, 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为心包积液, 其中8例病人有心包填塞症状。肿瘤病人6例, 结核病人22例, 结缔组织性疾病2例。

1.2 治疗方法

使用贝朗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 常规B超定位, 大部分病人选取剑突下为穿刺点, 缓慢进针, 有落空感后回抽见液体流出,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 拔出套管针, 沿导引钢丝使用扩张鞘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取出导引钢丝, 导管尾端局部无菌胶布固定, 再接引流袋行闭式引流。引流量及引流速度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决定。一般情况下, 每天引流量 (200~500) mL, (2~3) d心包积液引尽后心包腔内注药 (肿瘤病人生理盐水15 mL加5-氟脲嘧啶250 mg, 其他病人生理盐水15 mL 加地塞米松5 mg) [1], 每周注药1次, (1~2) 周复查B超, 若积液消失则拔管, 若积液仍多, 则再次引流并心包腔内注药。在心包积液引流的同时, 积极给予病因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心包积液完全消失>30 d,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心包积液部分消失>30 d;无效:心包积液无减少, 心包填塞症无缓解。

2 结果

30例病人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 操作顺利, 因导管细软, 无一例发生脏器或组织损伤、出血或感染及心律失常。2例夹管后发生导管堵塞, 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第一次引流量≤500 mL, 每次引流时间>3 h, 引流1次至多次。若引流量<20 mL/d或无积液, 观察 (1~2) 周后B超提示心包腔内无积液后可拔管, 置管时间 (5~26) d, 平均10 d。25例病人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所有病人均一次置管成功, 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心包积液病因很多, 心包本身及全身疾病均可导致心包积液, 治疗上除病因治疗外, 常需心包穿刺抽液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或避免因纤维素沉着导致心包缩窄。对于心包积液病人常规多采用穿刺抽液方法。虽可暂时缓解症状, 但多需反复穿刺抽液。心包穿刺过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包括心包膜反应、心脏及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甚至死亡, 风险较大。而采用外科手术置入胶管行水封瓶引流, 创口大, 易感染、渗漏等, 并且护理困难。

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持续引流可以避免心脏和邻近脏器损害。病人均无需重复穿刺。并且心包创伤小、体表易于固定、开闭方便、引流量及引流速度易于控制、可以较长期留置导管。对心包填塞者不适当的心包抽液或引流, 可造成新的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而控制心包积液的引流量和速度, 是避免发生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的关键。尽管对心包积液的抽液量或引流量、引流速度缺乏统一标准, 但均主张从小量、低速开始, 对已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者, 或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应行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护, 以保安全。

经皮心包刺穿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安全方便, 成功率高, 创口小, 导管为硅胶材料, 质地细软, 组织相容性好;②中心静脉导管可有侧孔, 不易发生堵管;③较其他方法更快、更彻底地引流, 可减轻心包肥厚、粘连, 以维持心脏舒张功能;④可反复无创性获取新鲜标本, 尤其是肿瘤病人, 可提高诊断阳性率;⑤长时间置管无感染及导管脱落, 携带方便, 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无需重复穿刺, 可自行调节引流速度, 部分病人可带管回家。⑥可以为病人节约医疗费用支出。因积液较黏稠或有絮状物, 可能出现引流不畅或堵塞现象, 本组病例中有2例夹管后发生导管堵塞, 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

对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病人, 要加强心理护理, 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 特别是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导管脱落等护理措施也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有效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2]。

综上所述,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技术, 尤其对复发性心包积液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措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宗理, 丁国栋.恶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 (9) :61.

[2]陈云.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30例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 2003 (2) :111.

心包置管引流 篇2

关键词 结核性心包炎 治疗方法 超声观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结核病的淡漠,结核病有所抬头,疫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亿人感染结核杆菌,目前有超过200万例传染性结核病患者,每年全世界约有200~300万患者死于结核病。由于诊断手断缺乏特异性和快速性,治疗上缺乏突破性和缺乏药物的多样性,使得结核病仍然是传染病中的超级“杀手”。然而重要脏器的结核病更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在现有条件下改变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可能提高疗效,通过对78例结核性心包炎病例置管并给药的治观察,新法疗效明显提高,现就结核性心包炎置管并给药治疗的疗效汇报如下,与同道互相交流,以利控制结核病的蔓延,提高人体健康。

资料与方法

全组患者78例,男女比例1∶ 1,年龄20~45岁。体重偏差≤10kg。初治,无肺结,无其他疾病。能够坚持按医嘱用药的患者。

病例诊断标准:①发热,体温>37.3℃。②PPD>15mm。③心包积液结核菌阳性,LDH<500U/L。④心包积液草黄色,透明,符合结核性渗出性改变,细胞数<10000×106/L。⑤病理1次以上回报未见瘤细胞,并见大量淋巴细胞。⑥胸水ADA/血ADA≥1。⑦肿瘤标志物检查均阴性(AFP,CEA,NSE,CYFRA211-1)。

材料及设备:①彩超仪:高分辨彩超仪用以观察心包积液量、心包膜厚度、指导穿刺。②穿刺物品:舒贝康単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袋,接头,一次性胸穿包,注射器,乳胶手套,碘伏等。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心包腔置管术:在彩色超声监护下,将舒贝康引流管植入心包腔内,深约5cm,固定于胸壁,利用接头连接引流袋,每3小时放液50ml,直至放完为止。确诊病例,第二天开始,抽净心包腔内积液,心包腔内给药(异烟肼0.1g+丁胺卡那霉素0.2g+地塞米松2.5mg),每2天1次。引流管可留置4周,效果不佳者每4周更换引流管1次,心包膜无增厚和心包腔无积液者可提前拔管。对照组采用心包穿刺术:在彩色超声监护下,行心包穿刺,每2天1次,每次放液200ml,确诊病例第2次开始注药,每次心包腔注药与观察组相同,直至不能穿刺为止(心包积液<1cm停止穿刺)。两组化疗方案均为:3HRZE/6HR,即:INH 0.4,1次/日口服;RFP 0.45,1次/日口服;PZA 0.5,3次/日口服;EB 1.0,3次/日口服。两组均给予:prednisone 30mg,1次/日口服。如两组患者出现过敏、肝功异常、关节疼痛、视物不清、耳鸣、肾功异常、严重心衰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均被淘汰出样本。4周后,彩色超声观察积液量,心包膜厚度,判定疗效。

按心包积液的余量来分类、判定疗效:①痊愈:彩色超声显示心包积液完全消失,心包膜厚度<1mm;②好转:彩色超声显示心包积液厚度<10mm,心包膜厚度<3mm;③不满意病例:心包积液反复增长,彩色超声显示心包积液>10mm,心包膜厚度>3mm。根据有效=痊愈+好转;有效率=有效/样本数。

结 果

按上述标准总结,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证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讨 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机制:短期内胸水迅速排出,减少了纤维蛋白对心包膜的刺激和黏着,大大减低了结核菌、细菌毒素、炎细胞、炎性介质等对心包膜的刺激,使心包膜的炎性反应减轻,致使通透性减轻,渗出减少,回吸收增加,心包膜无明显增生,病灶迅速恢复。观察组置管后,心包腔内可规律得到药物,并且局部药物浓度高,可迅速杀灭结核菌,抑制渗出,促进回吸收,减少胸膜肥厚。观察组心包积液可连续排出、迅速减少,不宜形成局限包裹,避免长期不吸收,留下复发、继发感染的风险。置管后不受穿刺限制,可规律给药,并且减少了每次心包穿刺带来的风险。减少了每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恐惧。置管与穿刺损伤基本相同,置入后不需要止疼药物治疗,患者无不良反应。适合心包穿刺的患者都能适合心包置管术。拔管后创口与胸穿创口相似,愈合速度相似,不留瘢痕。操作时间短,不需要患者,长时间配合,也可减少操作中的风险,扩大了可治疗的范围。缩窄性心包炎的几率明显缩小,规避了患者的手术风险。

经过对78例心包积液治疗方法的观察,观察组39例患者,有效36例,不满意3例,有效率92.3%,对照组39例患者,有效26例,不满意13例,有效率66.7%。所以,在治療结核性心包炎时,应采用心包腔置管治疗,方法简便,疗效佳,并发症少,适合大力宣传和推广。

心包置管引流 篇3

总结我科自2003~2007年以来共收治的34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分次腔内注射顺铂或乌体林斯,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为2003年2月~2007年2月我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32~78岁,临床诊断:肺癌17例,乳腺癌9例,食管癌2例,卵巢癌3例,胃癌1例,间皮瘤2例,以上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心包积液经X线、超声心动图及穿刺抽液证实。其中,28例从积液脱落细胞中找到肿瘤细胞,6例经排除其它炎症、放射性等原因,临床上确诊为恶性心包积液。血性心包积液28例,非血性的6例。病人Karnofsky评分40~70分。

1.2 置管材料

美国ARROW公司生产中心静脉穿刺管盒1套,由16G中心静脉导管(20cm)、18号穿刺针、弹性导丝(60cm)及血管扩张器等构成。医用引流袋1套或医用三通阀门1个。

1.3 治疗方法[1~8]

1.3.1 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前倾体位或直立位或半卧位。

1.3.2 定位

用B超选择积液量最多处即安全范围最大的部位对应的体表部位确定为穿刺点,以舒张期心肌距心包膜大于2.0 cm为宜,小于1.0 cm多不考虑,穿刺点的选择无绝对限制,常与以往用常规方法选择的穿刺点相差甚远;尽量选取与心脏平行的穿刺角度,避免垂直的角度,这样操作可增加安全系数;深度以刚刚刺破心包膜为宜,如果积液量较多可适当放宽标准。

1.3.3 操作

常规消毒心前区,范围宜稍大些,消毒探头,铺无菌手术巾,2%利多卡因局麻,取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以75%酒精充作耦合剂)按照预先设计的位置、角度和深度穿刺,有突破感后回抽,见到积液后沿针芯中的管道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留置导管,撤回导丝,导管远端连接引流袋或三通阀门即可(应以连接三通阀门较为实用,可避免连接引流袋造成的不便和心理负担,每次操作时打开阀门即可,非常方便)。

1.3.4 治疗

第1次抽液量不宜超过60 m L,以后可逐渐增量,最多一次量缓慢抽放280 m L,患者无不适感,以后亦未有异常发生。根据积液量多少以及患者对于抽放积液的适应程度,选择抽放的频率以及每次的抽液量。可每日抽也可每日分次抽,一般是在较好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后再考虑注药,尽量将积液放干净可提高疗效。我们选择顺铂30 mg每周1次,3次为一个周期,休息1、2周,每次注药后均闭管2 d,根据患者副反应的程度(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等)决定顺铂的应用,期间以乌体林斯4~8支每2 d/1次,在抽放积液后注入心包腔。当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心包积液消失或深度小于1cm持续2周未有明显增多时即可拔管。

1.4 疗效评价

标准判定标准根据美国JB。布洛克恶性心包积液有效控制标准[1]:完全缓解:心包积液消失持续≥30 d或心包填塞症状完全消失≥30 d,体征完全缓解;好转:心包积液部分消失,持续≥30 d;无效:心包积液无明显减少,心包填塞症状体征无缓解甚或加重。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加好转率。

2 结果

2.1 结果

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34例中CR11例,PR19例,NC4例,CR+PR30例,有效率88%。患者Karnofsky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即使腔内注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在置管过程中一定程度地缓解了症状,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直到患者死亡。

2.2 副作用

穿刺过程中无气胸、出血、心跳骤停、心律失常发生,留置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感及异物感。注药后可出现轻度恶心、呕吐,发热,对症处理后可缓解。定期更换敷料最长可留置2、3个月,拔除引流管后,伤口均在2、3 d内愈合。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窦道形成及种植转移。

3 讨论

3.1 恶性心包积液是恶性肿瘤的晚期并发症之一,

其特点为心包抽液后积液迅速增加,需反复抽液,且积液增加有越来越迅速的倾向。常规方法准确性差,副损伤多,反复穿刺更增加了其发生的机会。以超声为穿刺引导,大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减少了副损伤的发生;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内分次抽放,避免了多次穿刺的弊病[4,5],其优点有:(1)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静脉留置管无毒,组织相容性好,导管留置心包腔刺激反应非常少,且带管方便,带管后患者可自由活动,并可根据情况控制引流液的速度及量,避免了短时间内过量引流导致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2)引流充分;即使充分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积液增长,亦可通过置管引流缓解患者症状,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3.2 铂类[9,10]抗癌药杀伤肿瘤的疗效与剂量呈正

相关,药物浓度越高杀伤肿瘤效果越好。在充分引流致心包积液基本消失的情况下注入顺铂,更能控制积液复发。顺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广谱抗癌药物,对心脏无明显毒性,且同其它抗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可直接作用于心包壁,造成壁层与脏层心包膜之间粘连。心包腔较小,局部用药后,心包腔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药物在浆膜腔内充分与浆膜接触,作用时间长,从而提高局部疗效。

3.3 乌体林斯的主要成分是灭活的草分枝杆菌

本品具有广泛的免疫增强作用,可增强Th细胞活性,促使Th细胞分泌B细胞生长因子、B细胞分化因子,从而刺激B细胞进入增殖、分化阶段;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及IL-2、IL-4,TNF、IFN-r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NK细胞活性;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MAF、MIF、MCF、MMF等淋巴因子,诱导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CSF,促进骨髓多能干细胞和脾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前体增殖。另外,本品还可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加宿主对细胞毒化学药物治疗的耐受力。在心包积液的治疗中,通过以上作用的发挥以及促进非化学性炎症的产生,加速了壁层及脏层心包膜的粘连。在我们所观察的病例中,因本身不耐受化学药物反应的患者均采用单药乌体林斯腔内注射,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引流并腔内注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能明显减少副损伤,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应仲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16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5:50-51.[1]YING ZL.16Cases of hydropericatdium drained by detained central veins catheter[J].Modern Diagnosis&Treatment,2002,5:50-51.Chinese

[2]官功昌,梁晓燕,王军奎,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评价[J].现代肿瘤医学,2004,4:18-19.[2]GUAN GC,LIANG XY,WANG JK,et al.Clinical evaluationg of detain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ous pericardial effusion[J].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2004,4:18-19.Chinese

[3]陈扬波,罗书裕.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心包积液[J].基层医学论坛,2005,5:20.[3]CHEN YB,LUO SY.Pericardiocentesis with seldinger method of indwelling catheter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J].Public Medical Forum Magazine,2005,5:20.Chinese

[4]KOPECKY SL,TAJIK AJ.Percutaneous percardial catheter drainage:report of42consecutive cases[J].American Joumal of Cardiology,1986/58/07,P633-635.

[5]曹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3,2:18-19.[5]CAO H.Ap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dropericardium[J].Applied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03,2:18-19.Chinese

[6]胡善友,刘德干.应用Seldinger技术放置心包引流管的临床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5,6:22-23.[6]HU SY,LIU DG.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eldinger technique in pericardial catheter drainage[J].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2005,6:22-23.Chinese

[7]王树松,王强庆,楚昭莹.超声引导穿刺置入微导管法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评价[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12:45-46.[7]WANG SS,WANG QQ,CHU ZY.An evalu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microcatheter pericardiocentesis for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J].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2005,12:45-46.Chinese

[8]郭华,徐娟,苗伟莉.经皮心包内置管抽液治疗心包积液51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5:19-20.[8]GUO H,XU J,MIAO WL.Effect of percutaneous pericarelial drainage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in51patients with pericardial[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4,15:19-20.Chi-nese

[9]王红梅,罗健,瘳国清,等.恶性心包积液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24.[9]WANG HM,LUO J,LIAO GQ,et al.Effect of drainage and in-trapericardial chemothrapy with catheter for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2005,12:23-24.Chinese

心包置管引流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10月-2009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共108例, 均经临床症状与体征、X线、CT、彩色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男56例, 女52例;年龄38~75岁;中等量积液者82例, 大量积液者26例;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37例, 转移性肿瘤心包积液48例, 非特异性心包积液22例, 心包间皮细胞瘤1例。均给予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 留置2~15d。

1.2 教育目标

患者理解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留置术应用的目的和意义, 置管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简单过程、配合方法, 熟知不良反应的症状, 掌握带管期间的护理知识, 减少脱管及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程度地保证导管留置安全。其目的是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2]。

1.3 教育方法

首先制定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 并按计划对实施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留置术的患者进行教育;评估患者接受能力, 对适宜患者随机教育;在患者情绪稳定、精神状态好, 能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下进行或对主动寻求解除反复穿刺痛苦患者随机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利用图片、资料介绍置管优点、适应证、带管期间局部情况、生活状况等, 使患者对置管有较为直观的印象, 消除顾虑;征得同病区应用置管患者同意, 使之配合现身说法, 向病友介绍其带管感受。

1.4 教育内容

1.4.1 置管前教育:

(1) 向患者或家属介绍心脏的位置、心脏与心包的关系、心包积液产生的原因; (2)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依适应证详细介绍心包穿刺的作用、疗效, 穿刺过程、配合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做到知情同意, 并签治疗同意书; (3)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包腔置管引流的优点, 如穿刺置管就如同外周静脉穿刺一样, 穿刺成功率高, 带管期间感觉较舒适, 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置管成功后, 留置时间长, 引流积液彻底, 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取得信任。

1.4.2 穿刺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1) 环境、仪器、设备以及操作都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 应设法用护理技巧来缓解紧张气氛。言语上可以对患者讲些轻松愉快的事, 使其放松[3];用物准备齐全, 避免临时备物时的慌乱, 护理配合手法轻稳利落, 动作熟练,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同时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不可遗漏来自患者的细微信息, 如患者面色改变或有手势要及时发现并告知医师, 暂停操作, 平稳或妥善处理后再行操作。 (2) 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半卧位, 指导患者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等;多与患者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以避免情绪过度紧张。

1.4.3 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1) 操作完毕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注意倾听; (2) 嘱患者绝对卧床4h, 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 以防止引流管脱出; (3) 告知患者日常维护知识, 肢体活动注意事项, 自我观察内容,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有无胸闷、心悸发作等。

2 结 果

本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留置术的方法治疗心包积液, 配合各个阶段严格周密的护理措施, 使整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 1例在2d后因患者翻身牵拉致导管脱出, 其余107例均置管稳妥。预防感染措施得当, 无1例合并感染, 无意外脱管, 其中5例带管转入肿瘤内科继续治疗。患者不良反应轻, 很快改善了心包填塞症状, 达到了引流充分的目的。

3 讨 论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留置引流术比传统的心包穿刺术更有优越性,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4]。本组病例通过系统规范的相关知识教育, 做到知情同意, 保证了穿刺成功率, 减少或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收到满意效果。笔者体会: (1) 此操作中导管柔软、前端圆钝、局部刺激小, 患者耐受性好, 易于接受, 在改变体位时不受限制, 降低不适感, 能安心地接受治疗。 (2) 心包穿刺置管取材方便, 操作快捷, 可以长时间使用, 易于护理;消除反复穿刺的痛苦, 提高患者舒适度。 (3) 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强调置管的重要性, 带管引流的方便安全, 使患者消除顾虑, 积极地配合治疗;教会患者及家属日常维护知识, 确保患者及导管留置的安全。 (4) 患者对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都表示出兴趣, 渴望了解与自己病情及置管术相关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对适合其水平的健康教育大都表示理解并接受, 在置管期能够与医护人员配合, 达到预期教育目的。 (5) 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 注意提高护士的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护士只有在业务理论知识方面不断加强, 才能及时、全面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才能准确解答患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才能正确指导患者的康复。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对患者的教育过程中, 其实也是护士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钱海兰, 郁艳梅.心包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 25 (12) :77.

[2]石丽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15) :120.

[3]古素娥, 李慧卿, 毛晓群.心包腔内穿刺围置管期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12) :65.

心包置管引流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1998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心包、胸、腹腔积液患者235例, 其中男157例, 女78例。年龄5~87岁, 平均 (48.5±17) 岁。

1.2 仪器与材料

TOSHIBA APLRO及namio17 彩色超声诊断仪, 据穿刺引导功能, 穿刺探头频率2.5-4.0MHz, 具有专用穿刺引导器。日本八光18G PTC针或16G EV针。留置导管使用日本八光PTC-D引流套管或一次性的中心静脉导管。

1.3 方法

1.3.1 患者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小三检 (梅毒、艾滋病、乙肝) 、凝血功能四项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血压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穿刺治疗包的准备和消毒灭菌, 穿刺探头浸泡消毒。患者签署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手术治疗同意书。必要时术前肌注止血药物并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2]。

1.3.2 确定穿刺途径

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 经二维超声检查, 观察积液的范围、宽度、是否包裹、内是否分隔、心包及胸腹膜是否增厚等。选择液体面较宽, 前方无肺或肠管等遮挡的部位。

1.3.3 穿刺与置管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利多卡因局麻后, 超声引导下将PTC针或EV针刺入积液腔内, 套上注射器或塑料延长管进行抽吸。注意实时观察穿刺针在腔内的位置, 随时准备做出适当调整。对可能反复引流需置管引流着, 将导丝从穿刺针腔插入积液腔内拔出穿刺针, 沿导丝插入扩张管扩张通道后植入引流管, 引流管置入腔内约3~5 cm (依腔隙大小及深浅而定) 。再退出导丝, 积液经管中流出, 证实置管成功, 并观察引流管再腔内位置后将导管与引流袋连接。术中抽吸积液速度不可过快, 若患者感到不适、心跳加快、头晕、气短、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停止操作, 做好急救准备[3]。

2 结果

本组23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 穿刺准确性达100%。其中血性液体59例, 淡黄色液体163例, 脓性液9例, 乳白色液体2例。抽液203例, 抽液量10~2 040 ml (均为一次抽液量, 因置管胸、腹腔积液量引流相对较多, 不易统计) 。置管引流32例。并发症2例, 占0.85%, 一例为患者在胸腔穿刺中突发咳嗽划破肺组织, 导致气胸, 经透视本侧肺压缩20%, 对症治疗后, 经观察后自行吸收。一例心包穿刺时, 患者突发心脏骤停, 立即停止抽吸, 拔出穿刺针, 对患者实行紧急救治后恢复正常心率。

3 讨论

心包腔、胸、腹腔是一个潜在腔隙, 正常腔内可有少量液体, 起润滑作用, 超声检查常难以发现。当发生病变时, 潜在的腔便被液体充填, 中间显示为无回声暗区, 如液体为较稠厚血性或脓性时, 无回声区内可探及大量细小或粗大光点沉积。如果发生包裹, 随包裹多少其内可探及不等分隔光带。传统的穿刺方法属于盲目穿刺,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在积液量很少或局限性积液的情况下, 盲目穿刺不但难以成功, 且增加了危险性。超声不仅可以观察积液腔内的情况、穿刺针进入腔内的路径, 避开心脏、肺组织、大血管及其他重要组织器官, 而且还能确定穿刺针和引流管的位置, 全程实时监控操作的过程, 避免医源性损伤,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比常规方法更简便、更准确、更安全, 尤其适用于少量或局限性积液的患者。

超声引导下心包、胸、腹腔积液穿刺及置管引流的注意事项:①穿刺途径:须避开肺组织、大血管、心肌等重要组织器官;②穿刺进针时, 嘱患者平静呼吸, 避免咳嗽, 进针速度要快以防刺伤肺组织、心肌及大血管等;③抽液的速度要慢。抽液过快可引起纵隔摆动、回心血量增加, 加重心脏负荷等并发症;④如患者经济条件许可, 置管最好选用八光PTC-D引流套管, 如置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 因管腔较细容易发生堵塞, 最好在导管前方, 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 用手术刀片等工具开一些侧孔。

总之, 超声引导下心包、胸、腹膜腔积液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心包腔、胸腔及腹腔积液穿刺介入治疗及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35例心包腔、腹腔及胸腔积液患者, 采用18G PTC针或16G EV穿刺针进入心包、胸、腹腔内抽吸液体, 必要时置管引流。结果23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 并发症2例, 1例为少量气胸, 另1例为心脏骤停。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心包腔、胸、腹腔积液的穿刺及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513.

[2]刘吉斌.现代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94-99.

心包置管引流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40例研究对象均属于心包积液患者, 其中包括男25例与女15例, 年龄最大为71岁, 最小为16岁, 平均年龄为 (44.56±3.68) 岁;病程最长为2年, 最短不足1周, 平均病程为 (20.61±9.82) 月;经超声检查, 40例患者均确定为心包积液, 其中具有心包填塞不良症状的患者共有20例。40例研究对象中, 6例风湿免疫性疾病, 4例甲减, 14例结核患者, 12例肿瘤患者, 外伤患者2例, 原因不明者2例。

1.2 方法

采用国产的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规格为5Fr2 cm×16cm。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心脏超声后, 选择半卧位, 在心尖部、胸骨旁等处选一处作为穿刺点, 对穿刺点进行常规的消毒与铺巾, 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通过Seldinger技术对心包进行穿刺, 注射器始终保持负压的状态, 在成功穿刺后, 将导引钢丝置入其中, 使用扩张鞘顺着引导钢丝对皮肤与皮下组织等进行扩张后将导管置入其中, 然后去除导引钢丝, 缝扎导管尾端并采用无菌贴进行固定, 接着连接引流袋实现闭式引流[2]。在引流量、引流速度等方面,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结果

该组4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成功置管, 其中留置时间最短为5 d, 最长为16 d。置入心包腔内的导管较为细软, 因而40例患者均未发现有感染现象以及组织脏器受损等不良情况。此外, 有3例患者具有导管堵塞的情况, 在采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导管恢复通畅。患者首次的负压引流量不高于200 m L, 其每次引流的时间均在3 h以上, 引流次数最多有8次, 最少仅有1次。患者每日引流量<25 m L或是未有积液情况, 在观察3d后并进行相关检查 (例如超声、CT等) 未见心包积液, 则可采取拔管处理。通过Moriya标准判断, 40例研究对象中, 共35例有效例数, 5例部分有效例数, 其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引起心包积液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心包本身、全身疾病等均属于引起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在临床治疗中, 不仅需要结合上述病因采取治疗措施, 还需要采取心包穿刺抽液治疗, 以减轻心包填塞的症状, 避免由于纤维素沉着而引起心包缩窄[3]。重复性采取穿刺抽液虽然可缓解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症状, 然而重复性的穿刺抽液, 极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脏受损、血管受损、心包膜反应、气胸等并发症,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通过外科手术将胶管置入心包而采取水封瓶引流的做法, 具有多种弊端, 例如易渗漏、易感染、创口大、护理困难、生活水平降低等。过去较常应用的猪尾巴引流导管装置, 但此种方法也具有积液渗漏、创口大、留置1 d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等弊端。相比起过去采用的穿刺法,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方法具备了多种优势, 其中有[4]:①该种穿刺抽液法可在床旁实施, 易于操作, 成功率高, 安全性高, 且导管的尖端为柔软质地, 不会对心肌产生刺激性损伤;②该种穿刺抽液法可在反复性的抽取新标本中实现无创性,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 可明显提高其阳性诊断率, 此外还可使患者的心包积液尽量实现分次排尽, 从而使患者墙内残留的液体减少量最大化, 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③该种穿刺抽液法具有创伤性、开闭方便、易于固定、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④该种方法中所采用的导管具有侧孔, 可降低堵管的发生几率, 避免由于积液过于黏稠或存在絮状物质而导致堵塞;⑤该种穿刺抽液法中, 患者长时间置管不会出现感染与导管脱落等情况, 易于携带, 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不大, 可显著改善生活水平, 避免反复性穿刺, 还可对引流速度进行自行调整。

心包穿刺属于有创操作, 在心包穿刺治疗中, 对于技术的要求较为严格, 其中需对几点加以注意:①在手术前, 需指导患者进行凝血全套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 从而确定患者无凝血障碍疾病;②在手术前, 医护人员应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采取心包穿刺的必要性以及在穿刺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 获取患者的信任, 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穿刺工作;③在穿刺前, 需首先采取心脏超声或是胸部CT等进行定位, 确保患者无心包粘连的情况;④操作期间, 需严格保证操作的无菌性;⑤穿刺期间, 需通过心电监护掌握患者的动态变化情况, 从而便于在出现问题时可及时解决;⑥首次引流量应控制在200 m L以内, 在之后的引流中可逐渐加大引流量, 单次引流量不要大于500 m L, 需严格掌握引流速度, 不宜过快, 以免引起肺水肿等不良症状;⑦若流出的引流液没有增多的现象, 应指导患者采取B超检查, 明确是无法引流的原因。

4 结论

综上所述, 相比反复性穿刺抽液、心包开窗引流、猪尾巴导管装置等方法, 在心包积液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包穿刺置管的治疗方法, 所获得的疗效更为明显, 且该方法的安全性高, 成功率大, 引起并发症几率小, 对缓解与消除患者的不良症状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疗效、安全性等。方法 从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心包积液病患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通过心包穿刺置管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 该组4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成功置管, 其中留置时间最短为5 d, 最长为1 d, 40例患者均未发现有感染现象以及组织脏器受损等不良情况。此外, 有3例患者具有导管堵塞的情况, 在采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导管恢复通畅。结论 在心包积液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包穿刺置管的治疗方法, 疗效明显, 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包积液,心包穿刺置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蓉, 刘倚河, 刘舜辉, 等.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40例[J].东南国防医药, 2010, 12 (2) :153.

[2]周顺厚, 马晓芹, 杨君梅.介入性超声下引导心包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1) :820-821.

[3]蔡玲, 唐胜惠.超声定位下心包穿刺置管术在心包积液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1, 51 (24) :97-98.

[4]陈洪, 艾伟民, 杨洪, 等.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10) :1747-1748.

心包置管引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 男39例, 女24例;年龄53~71岁, 中位年龄64岁。原发肿瘤均经病理学及细胞学明确诊断, 其中肺癌51例、乳腺癌6例、淋巴瘤3例、贲门癌1例、卵巢癌2例;大量心包积液59例, 中等量心包积液4例。6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压迫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心慌、气短、阵发性咳嗽或端坐呼吸、心界扩大、肝肿大等。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心脏彩超及胸部CT检查 (坐位积液厚度在心脏舒张期末>2 cm) 证实为中等至大量心包积液, 同时充分了解心包积液的厚度。61例为初次穿刺, 2例为曾经反复穿刺且心包内注射药物者。

1.2 治疗前准备

全部病例均行三大常规、凝血时间、血液生化、血液病毒学、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等检查。部分体质较差者术前给予静脉输液, 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穿刺前准备多巴胺、肾上腺素、西地兰等抗休克、强心以及治疗迷走神经反射的药物, 以预防穿刺过程中发生心跳骤停、迷走神经反射增强等。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超及胸部CT检查确诊为中等到大量心包积液, 心功能良好, 射血分数>50%。在证明非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的情况下, 常规心电监护, 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消毒术野, 铺无菌巾单, 取剑突与左侧肋弓夹角略下方为穿刺点, 用10 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10 ml, 局部浸润麻醉后, 沿与皮肤约45°向上、向左各45°角边推麻药边缓慢进针, 针刺到心包膜时会有轻度阻挡感, 此时应将注射器抽成负压, 小心缓慢进针刺破心包, 当有心包积液抽出时, 将注射器内剩余利多卡因推注入心包腔内。同时, 观察进针深度, 作为中心静脉穿刺针进针深度参考。抽出注射器, 换中心静脉穿刺针沿注射器进针方向缓慢进针穿刺, 当手感阻力突然消失, 并有与心脏搏动一致的波动感时, 表明穿刺针已经进入心包腔内, 穿刺到心包腔内后会有心包积液沿穿刺针流出, 将导引钢丝从穿刺针尾部插入心包腔内, 引导钢丝插入深度需要超出穿刺针长度2~3 cm后退出穿刺针。用扩张管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 沿导引钢丝将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置入心包腔内, 将导管外接一次性封闭式引流袋, 间断或持续自然引流。缝合、固定导管, 加盖无菌辅料。引流量及引流速度与引流次数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心功能、病程长短、耐受能力及心包积液数量、填塞症状及对引流的反应情况而定。心包抽液速度如果过快, 可导致心包腔内压力骤降, 回心血量大幅增加, 致急性肺水肿及急性右心室扩张。首次引流量约200~300 ml, 将心包积液引流干净后 (一般需要经过多次引流) , 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 ml以麻醉心包, 缓慢注入生理盐水40 ml内加DDP40~60 mg及生理盐水20 ml内加IL-2 200万U, 再注入地塞米松5 mg, 以防止发生化学性心包膜刺激, 最后给予肝素帽封管。嘱患者每20 min翻身变动体位, 持续1~2 h, 使药物充分接触整个心包膜腔, 夹管留置48 h后再予引流, 24 h后做心脏彩超检查证实无心包积液后即可拔管。若仍有积液可以再次引流后重复给药, 每周1~2次, 共1~4次, 4周后复查, 心脏彩超评定疗效。心包腔内用药后要给予止吐及支持对症治疗, 常规补液, 必要时输注血浆、白蛋白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以同时配合全身化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及RECIST (2000年) 非靶病灶评价方法: (1) 完全缓解 (CR) :心包积液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维持30天以上; (2) 部分缓解 (PR) :心包积液减少50%以上, 临床症状部分缓解, 维持30天以上; (3) 无效 (NC) :未达到上述标准, 心包填塞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2 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 操作顺利, 患者无明显不适, 穿刺后患者均感到症状明显减轻, 导管保留时间4~183 d, 63例患者血性心包积液51例, 其中48例查到肿瘤细胞, 但11例患者因体质较差未在心包内注入化疗药, 其余37例患者给予顺铂40~60 mg、地塞米松5 mg及生理盐水20 ml内加IL-2 200万U心包内注入。经过化疗, 37例患者中有29例心包积液消失后拔管, 有效率达78.38%;8例心包积液量减少, 症状减轻, 引流量较前减少。化疗后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反应, 一般为Ⅰ~Ⅱ度, 骨髓轻度抑制, 少数患者伴有胸痛症状, 经由导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5 ml后疼痛症状缓解。

3 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绝大多数由心包转移或肿瘤直接浸润引起, 是晚期恶性肿瘤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以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最为常见。原发心包性肿瘤很少见。癌细胞刺激、癌栓阻塞淋巴管及血管, 致组织液回流障碍等原因导致心包积液形成[1]。全身治疗适用于化疗效果好的肿瘤疾病, 如小细胞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而全身化疗对恶性心包积液疗效只有34.5%[2], 故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必须做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生长速度较快, 容易导致心包填塞, 患者表现为不能平卧, 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常在短期内导致患者死亡。所以, 迅速有效地控制心包积液有时比治疗原发肿瘤更为迫切。有报道显示, 心包排液后应用IL-2联合顺铂心包内灌注治疗, 有效率达88.5%, 明显高于单纯心包灌注顺铂 (63.2%) [3]。心包穿刺是恶性心包积液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也是心包积液病因诊断和心包内注射药物的重要方法。目前, 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有心包穿刺术、经皮球囊心包扩开术、心包穿刺置管术、剑突下心包开窗术、经胸腔心包开窗术和心包部分切除术等[4]。其中, 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反复抽液后还可向心包内注入药物, 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国内外报道, 心包穿刺的危险性大于冠状动脉造影, 严重并发症高达11.4%~20%[5]。这些并发症包括心肌或冠状动脉损伤, 严重心律失常、气胸、腹部器官损伤和死亡。心包穿刺适用于急性大量且威胁生命的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集聚快造成心包填塞, 发绀、呼吸困难或休克样综合症, 意识障碍等症状[6]。目前单纯心包穿刺多采用开放式穿刺方法[7], 存在很多缺点: (1) 心包穿刺时需要2人配合。 (2) 一次引流不彻底, 注入化疗药物后效果不好。 (3) 用金属针多次穿刺抽液过程中, 可出现心包膜反应, 钢针划破心脏及冠状动脉, 引发心律失常、气胸、腹腔脏器损伤, 甚至导致死亡[8,9]。 (4) 穿刺时间长, 费时费力, 患者不能耐受。我们改用经皮穿刺心包内中心静脉置管术有以下优点: (1)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成功率高, 可以1人独自完成。 (2) 操作时间短, 约需5~10 min, 能明显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生理痛苦。 (3) 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创伤小, 可以反复抽吸, 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4) 可以多次抽吸心包积液, 速度可控、持续引流、注入药物, 可心包内冲洗, 避免了因单次、大量抽液诱发的心衰或心律失常。 (5) 中心静脉导管质地柔软, 可以长期留置在心包腔内, 不会损伤心脏血管和心肌组织。 (6) 全封闭式引流, 避免了心包腔内感染。 (7) 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引流, 使心包积液缓慢流出心包腔, 避免了因过快引流而导致的不适感。 (8) 引流管有流量调节阀, 可以有效控制引流速度。 (9) 当引流管堵塞时, 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 也可用导引钢丝疏通引流管。 (10) 可以经引流管向心包腔内注入治疗药物, 尤其适用于心包腔内反复、大量心包积液者。 (11) 先用10 ml注射器细针麻醉并试行穿刺, 优点在于针头细、损伤小, 灵活方便, 同时给穿刺针穿刺深度提供参考, 可以降低较大穿刺针头造成意外伤害的几率。 (12) 老年体弱患者及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易于接受, 可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种种不适,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包腔内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 患者无明显不适, 引流后患者均感到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通过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反复抽液后还可向心包内注入药物, 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置管,心包引流

参考文献

[1]孙燕.内科肿瘤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张晓东, 黄梅芳, 金橗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处理[J].中国肿瘤临床, 2002, 29 (9) :633~635.

[3]韩立春, 邢德君, 迟春燕.白介素-2联合化疗药物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6例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学杂志, 2010 (12) :3789.

[4]潘春华, 聂建平.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52例体会[J].江西医药, 2010 (11) :1107.

[5]黄建群, 朱万琴.373例次心包穿刺的经验与体会[J].中华内科杂志, 1988 (27) :177.

[6]石元凯.肺癌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陈文斌, 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8]Sobol S M, Thomas H M, Jr Evans R W.Myocanlial lacecation notdemonstrated by continuous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ning occurringduring pericanliocentesis[J].N Engl J Med, 1975, 292 (23) :1222.

心包置管引流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中男性14例, 女性7例;年龄45~75岁中位年龄58岁。原发肿瘤均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依据。其中, 肺癌13例, 乳腺癌5例, 胃癌1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卵巢癌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B超、胸部CT检查诊断合并有心包积液, 其中中等量积液12例, 大量积液9例。

1.2 方法

1.2.1 置管材料

采用北京天地科技公司出品的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1个, 内装7F20cm长双腔中心静脉管1根及配套应用材料。

1.2.2 穿刺部位及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取半卧位, 先经B超探查心包积液量, 取积液量最深处为皮肤定位穿刺, 确定进针深度, 常规消毒后铺巾, 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穿刺针在负压吸引下缓慢进针, 注射器中有积液涌入即证明进入心包腔, 穿刺成功后, 立即经穿刺针侧孔缓慢送入J型短导丝20cm, 保留导丝退出穿刺针, 循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5cm, 退出导丝, 将导管与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相接。

1.2.3 放液方法和腔内给药方案

病人腔内置管成功后, 首次引流量控制在300mL以下, 夹闭导管并用1:2500肝素液0.5mL封管。以后每天引流1次, 引流量逐渐增加到每次300~500mL, 速度宜慢, 当心包积液引流量小于50m L/d时, 经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0.9%氯化钠50mL+顺铂40~60mg (或5%葡萄糖50mL+卡铂400mg) +地塞米松5mg, 另0.9%氯化钠20m L+白介素-2 200万U (或金葡素10m L) 。注药后夹闭导管, 嘱患者多变换体位以利药液在心包腔内与心包广泛接触, 1周后如积液量仍多, 则再次注入化疗药物和生物反应调节剂, 为防止呕吐注化疗药前30min, 静脉滴注昂丹司琼8mg。

1.2.4 拔管标准

积液压迫或栓塞症状消失, 复查B超证实心包积液消失或微量, 停止腔内给药后并在保证导管通畅情况下1周无液体抽出后拔管。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及RECIST (2000) 非靶病灶的评价方法[4]。治疗后按照如下疗效标准: (1) 完全缓解 (CR) :心包积液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维持30d以上; (2) 部分缓解 (PR) :心包积液减少50%以上, 临床症状体征部分缓解, 维持30d以上; (3) 无效 (NC) :不达到上述标准, 心包压塞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进行评价。

2 结果

21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 引流液17例呈血性, 4例呈黄色, 引流过程中未出现导管堵塞现象, 引流导管保留12~31d, 治疗后疗效评价CR15例, PR5例, 总有效率95.23%。主要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Ⅰ~Ⅱ度10例 (47.6%) , 骨髓抑制Ⅰ度4例 (19.03%) , Ⅱ度1例 (4.76%) , 低至中度发热4例 (19.04%) 未见其他明0显毒副作用, 拔管后3例 (14.92%) 导管表面有磨损现象, 无导管堵塞现象。

3 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不及时处理常常因心包填塞导致患者在短期内死亡。单纯心包穿刺抽液只能暂时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2~3d后心包积液就会增长至抽液前水平, 而且反复穿刺抽液增加了心肌血管损伤和感染的机会。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该方法简便快捷, 创伤小, 易操作, 保留时间长, 而且引流速度可控, 引流效果好注射药物方便, 患者易接受, 活动不受限制。控制积液复发方面, 腔内局部用药优于全身静脉给药治疗。临床上腔内可以使用的药物众多, 如顺铂、卡铂、5-氟尿密腚、丝裂霉素因无心脏毒性而被选用腔内化疗恶心心包积液, 其中顺铂具有高效、渗透力强、抗癌谱广的特点, 不仅能杀灭心包积液内的肿瘤细胞, 还能渗入一定的肿瘤组织进一步杀灭瘤细胞, 并使心包腔产生粘连, 从而抑制心包积液的发生[4,5]。而卡铂比顺铂具有更小的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 更适用于一般状况欠佳的老年患者, 腔内注药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并不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

腔内化疗联合注射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近几年的新热点, 疗效确切, 无明显不良反应, 并能减轻化疗反应, 总之, 置管抽液心包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方便安全, 副作用小, 患者耐受性好, 且疗效满意的治疗措施。优点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置管抽液心包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1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心包积液的患者排尽积液后, 注入化疗药物 (顺铂或卡铂) 加生物反应调节剂 (白介素-2或金葡素) 。结果有效率95.23% (20/21) , 完全缓解率 (CR) 为71.42% (15/21) , 部分缓解率 (PR) 为23.80% (5/21) 。结论置管抽液心包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简便安全, 有效率高。

关键词:恶性心包积液,置管抽液术,腔内化疗,顺铂,白介素-2,金葡素

参考文献

[1]Brigden ML.Hemotologic and oncologic emergencises.Doing the most good in the least time[J].Postgrad Med, 2001, 109:143.

[2]Shepherd FA.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J].Curr oPin oncol, 1997, 9 (2) :170.

[3]Decamp MMJr.Mentzer sJ, Swanson SJ, et al.Malignant effusive dis-ease of the plearu and pericardium[J].Chest, 1997, 112 (4) :291.

[4]吴艳芳.恶性心包积液的内科治疗进展, [J].癌症进展2007, 5 (4) :353.

上一篇:培智语文生活化教育下一篇:有机硅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