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

2024-06-12

引流(精选12篇)

引流 篇1

摘要:目的 比较持续负压引流及一次性负压引流球两种引流方式在颈淋巴清扫术后的引流效果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25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另一组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的临床疗效。结果 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组平均引流量明显高于持续负压引流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无明显差别,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与一次性负压引流球联合应用可以使伤口保持更持续有效的负压,使术后渗出物及时排出。

关键词:颈清扫术,负压引流,引流球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皮下积液、乳糜瘘及喉头水肿致呼吸道压迫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颈淋巴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手术根治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创面大,渗液多,引流不畅是引起皮下积液、乳糜瘘、喉头水肿致呼吸道压迫、皮肤坏死及感染的重要因素,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导致伤口延期愈合,影响术后放、化疗。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5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及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通过加强对术后引流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54例,年龄25~70岁,142例行标准根治颈淋巴清扫术,60例行改良根治颈淋巴清扫术,52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术后予以负压引流。

1.2 引流方法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后分别于锁骨上窝区连接负压引流球的引流管,不加压包扎,紧密缝合引流管引流处的皮肤。负压引流球为国产材料,容量为1000m L,球体瘪陷时可产生5k Pa的负压;管道负压吸引,接上2500m L水封瓶,以0.02~0.04m Pa持续负压引流,负压引流管分别于术后3~5d、24h引流量小于30m L时,遵医嘱拔除负压引流管。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d平均引流量,经t检验P<0.01,差异显著性,两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无明显差别,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结合本组资料说明管道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二者间引流差异有显著性。采用负压引流球及管道负压引流,既起到引流的作用,又起到加压包扎作用,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引流量比较见表1。

3 术后护理

3.1 负压引流的护理

采用的一次性负压器,在连接负压器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般先常规消毒连接部位,再进行连接,用无菌纱布包扎。负压太大易引起引流管塌陷,引流不畅,且易造成软组织损伤,而负压太小又不能进行有效引流。引流管的负压程度,以引流管始终处于引流通畅为宜[1];同时要经常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避免引流管的扭曲、折叠及受压,检查管内有无血凝块阻塞,随时调整负压,保持引流通畅,做好引流管拔除后的伤口加压包扎。

3.2 引流管护理注意事项

(1)引流管质地的选择。普通橡胶管质地较软,容易打折或在持续负压吸引中管壁易粘贴使管腔闭合,影响渗液流出,硅胶管弹性好[2],对组织刺激小,加压后不易粘贴,能保持持续有效的引流。(2)引流要彻底。手术创面较大时,采用双条引流管引流更迅速,更充分,彻底消灭创面死腔,防止渗液聚集和血肿形成。(3)置管位置要合适。颏部、下颌角颈动脉三角区及锁骨上窝等区有较凹陷创面,液体容易潴留形成局部积液,放在以上部位达到彻底引出渗液的目的。(4)引流管长度的选择。我们认为硅胶管的长度以35~45cm较合适。如管子太长,容易影响负压;太短,负压引流携带不便且管内液体容易反流,污染手术创面,引起感染,导致皮瓣坏死。

3.3 患侧颈部的护理

头部制动,患侧头部及颈部要保持内收位置7~10d,避免由于牵拉,引起皮瓣滑动而影响创面愈合。要详细向患者讲述患侧头部及颈部保持内收位置的重要性,让患者能积极配合,并教会患者具体的方法。要经常检查患者的活动情况,及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方法。

3.4 心理护理

患者因伤口的疼痛、吞咽及语言的障碍会产生恐惧与焦虑的情绪,护士应同情、关心、体贴患者,精神上给予安慰与鼓励,生活上给予周密细致的照顾,同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列举成功病例,给患者以鼓舞和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

4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颈淋巴清扫术,因手术切除范围广,创面大,皮下渗血及渗液难以避免,如不及时引出,会发生皮下积液、乳糜瘘、喉头水肿致呼吸道压迫、皮肤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4]。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充分彻底引出渗血渗液非常重要。负压引流可以引流皮下积液和积血,保证皮瓣和颈部组织紧密相贴,减少渗出,促进愈合。引流时不加压包扎,能避免因包扎局部受压引起的皮瓣血运障碍而导致的皮瓣坏死,且能减轻创口疼痛,有利于对局部创面观察,如有异常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负压引流球体积小,能随身携带,便于患者早期下床进行锻炼,防止因术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5]。负压引流球连接的引流管系硅胶制成,对人体组织刺激小,患者无不适反应,其侧孔大小适宜,局部管壁有凸槽,引流效果好,不易堵塞。单向防返流装置可防止引流液逆流而导致的感染。缺点是一次性负压吸引球最大负压仅5k Pa,且容量小,当负压球内贮有1/2量引流液时,压力弹簧自动松开,则负压消失,要及时给予更换吸引球,否则容易因观察不及时造成负压中断,而达不到有效负压目的,其术后引起皮下积液率为24.6%。管道持续负压吸引48h,压力为0.02~0.04m Pa,后3~4d引流量减少改接一次性简易负压引流瓶,优点是负压调节在0.02~0.04m Pa,比一次性负压吸引球负压大4~8倍,可以使伤口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使术后渗血渗液及时排出[6]。缺点是下床活动时不方便,因此后3~4d引流量减少改接一次性简易负压引流瓶,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率为12.5%,有利于创口早期愈合。

参考文献

[1]包美霞.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负压引流护理观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127.

[2]朱形好.硅胶管负压引流在颈清扫术后的应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7,27(1):56.

[3]刘晓霞,陈林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颈淋巴清扫术的护理[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3,2(7):488-489.

[4]曹本花,张在芬.颈淋巴清扫术病人的术后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6):53-54.

[5]朱翠玲.现代生物医学工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37.

[6]魏钰,黄师菊,黄群爱,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1):133-134.

引流 篇2

一个有效的公司网站推广最首要,而有流量有客户才是重要的,只要一流量百度排名一样会往上升。一步.微博引流

现在微博非常火,如果微博有一定量的活跃粉丝,那么微博就会成为一个很方便的快速引导流量的工具,前提是有一定量粉丝,那么怎么快速增加微博粉丝呢,快速增加微博粉丝前期可以主要靠互粉,等粉丝上千了以后就要靠内容,给微博取个好名字,借力微博上的一些应用工具,如定时发布类工具,用好转发、@、私信等功能,内容保持图文并茂,如何快速增加微博粉丝是有一定技巧的,如果运用得当,积累上万粉丝也不是很难的。二步.问答平台引流

引导精准流量,问答平台是个很好的选择,知道,天涯问答,新浪爱问,搜搜问问等问答平台拥有问答平台80%的用户,而且在问答平台提问的用户都是有着特定需求的,转化率很高。三步.博客评论现在做博客的越来越多,利用博客互访也能带来一定的流量,很多人觉得这样做比较麻烦,所以不想去别人博客挨个评论,其实看似简单的方法做到极致后效果是很难预测的。博客评论做的最好的就属卢松松了,他把博客评论做到了极致,现在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博客品牌和知名度。所谓礼尚往来嘛,如果你在别人博客评论留言,博主出于礼貌一般都会回访的,如果你的博客内容又有价值,那么回访频率也会增加的,而且如果能在名博占上沙发,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流量。

四步.即时聊天工具,(常用之方法…)

可以利用qq,msn,旺旺,yy等即时聊天工具来给网站引流,比如很多人选择利用qq群,qq群的好处是qq群里面人很多,而且发信息方便,用qq群弊端就是很容易被群主踢出群去,如果感兴趣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如果广告写的好,短时间内流量会攀升。

很多人选择在论坛发外链来引流,其实论坛里面引流最好的要数软文了,但是写出好的软文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而且新建博客也没什么收入,也没有多余的钱拿来请别人写,写软文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可以经常写写来找感觉,时间久了,软文也就练出来了,也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了,软文引流的效果是最好的。

有了流量才有客户,有了流量才有动力把网站做下去,说得多,也只是纸上谈兵,行动的证明才叫实力。

丰富积累,引流习作之源 篇3

【关键词】观察  体验  赏读  积累

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涌丰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不歇。”为了让孩子有丰富的生活,我充分利用农村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激发创作热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人们赞美。

春光明媚的日子,我组织学生到野外踏青。一路上,随机指点学生观赏:嫩绿的小草,草丛中五颜六色的野花,微风拂过麦田的情景,油菜田里一片金黄的景象……孩子们投进春的怀抱,饱览春光,习作中,鲜活的语言自然就会在笔下流淌,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体验生活,表达生活

孩子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节假日,他们结伴野炊、钓鱼,有些能干的孩子还帮大人做玩具,做电子产品,做家务,有的甚至还会帮大人干农活。我鼓励他们把做的事写下来,并指导写法。如做电子产品:先仔细观察,这种电子产品是什么样的?初见时感觉怎样?开始做时有无难度?长时间做又有何感觉?做许多个心情怎样?做的时候有没有受伤过?产品是不是都合格?再想一想,自己只是偶尔做做,而妈妈每天都要重复这样枯燥、单调的的劳动,日日夜夜,起早贪黑,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有的手指头都磨破了。在体验中学生又切身感受到大人们的辛劳,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插秧季节,忍不住要去尝试。有的孩子参与了插秧。在习作中写到,给插秧的妈妈送水,起初是因为好奇下田,可是过了一会儿就坚持不了。妈妈插的秧,纵横交错,插得那么快,那么整齐。而自己,水漫过了膝盖,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一行只插了几棵,没走多远,就累得不行了,险些跌倒。在劳动中,体会到母亲的辛劳,也领悟了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有了生活经验,有了切身体验,学生就有表达的欲望,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写得真实、生动、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借鉴赏读,领悟创造

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模仿练笔。仿写句式,仿写段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修辞手法的形象,布局谋篇的独特,激发想象创造。

学习《广玉兰》后,要求学生写熟悉的一种花。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广玉兰的?写出了什么特点?正巧校园内有两棵广玉兰,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比如,叶片正面和背面的区别:正面深绿而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背面铁锈色,短柔毛。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通过回读课文,学生明白了写一种花,要写出这种花的特点,花的色泽、质感、花开的不同形态,叶片的形态。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句描写更加生动传神。有学生写了海棠花:“一朵朵海棠花,张开红扑扑的笑脸,她们挨挨挤挤的,好像在争着比美呢!”有的写迎春花:“春天来了,迎春花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喜讯呢!……”为了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我还指导学生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陶冶性情,培养爱心及生活情趣;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望月》一课,外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中。我引导学生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感情,浮想联翩。蝴蝶、燕子、蜻蜓等全都成了美丽的姑娘,富有感情。学生的创作让我欣喜,我感叹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在孩子们的眼里,“彩虹”是仙人搭起的桥,他们向往人间,喜爱人间的美丽,喜爱勤劳的人们,所以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彩虹”又好比天空中的画师用七彩笔打扮天空,给百姓一个惊喜。“彩虹”更像七仙女织的锦缎,因怕王母娘娘怪罪,所以她们很快又收回去了。“雷”是天公给大地的警告,告诫人们,有爱心,不做违法的事。“雨”是天公落下的泪,因为有些人不爱护地球,不爱护周围的环境……在想像练笔中,学生敢想敢说,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培养了想象力,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大多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广泛的阅读使学生视野开阔,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个学期开始,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随看随记。发现好词、好句、精美的段落,抄下来,念一念,背一背,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也可以摘抄一些与各学科相关的知识等。

每天课前指名一名学生背诵一段摘抄下来的精美片段,随机点名,适时评价。这样,每个学生为了课前两分钟的展示,他们会去认真阅读,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活动形式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尽情展示,更好的表现自己。交流前积极准备,交流中快乐共享读书的收获,既增长了知识,又促进了阅读。

总之,习作来源于生活。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精心指点,为学生创造习作的氛围,丰富学生的积累,引流习作之源,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增长学生智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

引流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200例, 年龄在28~52岁患者, 男132例, 女68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为100例。 (见表1)

注:经统计学处理, 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1.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护理

2.1 确保一次性引流球完好无损, 用前认真检查, 保证引流球内负压形成, 保证引流通畅, 不得扭曲, 阻塞及脱落等。

2.2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 立即接负压引流球于引流管上, 并保持通畅, 防止局部血肿形成。

2.3 特别在患者翻身时, 随患者体位移动引流球, 防止压迫, 脱落。

2.4 注意观察引流物的变化, 特别注意术后24 h内的引流物的颜色, 性质, 量的变化。

2.5 倾倒引流物时, 用止血钳夹紧外流管, 防止气体和液体逆流, 并在恢复引流球成负压状态时再与引流管连接。

2.6 拨管指标 术后48~72 h, 引流量>30~50 ml/d, 即可拨除引流管。

2.7 停用负压引流时, 按拆线法将引流管周围的缝线拆除, 拨除后切口用无菌纱布敷盖, 整个过程需注意无菌操作。

3 结果

两组方法的比较观察见表2。

4 讨论

4.1 一次性无菌负压引流球是一种四周透明, 能产生负压吸引力的装置, 无毒无副作用。

4.2 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法, 可使切口渗出的渗出液及时排除体外, 可减少组织间的张力, 增加血液循环, 供养条件充足, 从而降低感染机会, 减少并发症, 使切口按期愈合, 减轻患者痛苦。

4.3 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法, 使护理工作具有可观性, 可直接观察到术后引流物的性质, 颜色、粘稠度和量的变化清晰可辨。当术后24 h内血性引流液超过300 ml, 常提示有出血现象, 应减低球内吸引力及时通知医生。

4.4 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 这种可视性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对术后渗血判定的难度, 并可使这一指标准确的量化。

4.5 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 可有效地预防血肿压迫脊髓, 腰间隙感染及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4.6 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 可减少术后高热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吸收热的天数, 减轻患者的痛苦。

4.7 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就护理工作而言, 有经济, 简便的特点, 而且避免了术后渗出液感染敷料, 衣物和床单。

引流管业务学习 篇5

3、外科常用引流管

导尿管、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腹腔脏器内引流、常用软组织伤口引流、三腔二囊管等。3.1胃肠减压管理

3.1.1保持胃管通畅,若有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使之通畅。3.1.2胃管可给病人带来严重不适,应向病人解释,争取配合。3.1.3每日清洗插胃管之鼻孔处分泌物,并妥善固定胃管。3.1.4注意胃管引流液的量和性状。3.2胸腔闭式引流管

3.2.1病人取半坐卧位,水封瓶一般臵于病人胸部水平以下60~100cm处即在床旁地面使导管保持低位引流。

3.2.2连接胸腔至水封瓶的管道必须保持密闭状态(液面下3~4cm),并牢固固定,防滑脱。

3.2.3更换水封瓶时需将近侧管道夹闭,不让外界空气进入胸腔。

3.2.4保持引流管通畅。检查是否通畅,方法是观察水封瓶内玻璃管中水柱是否波动(4~6cm)排出液体(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气体的情况;半卧位; 咳嗽,深呼吸,活动。

3.2.5拨管指征:水封瓶内无气体、液体继续排出或引流液24小时<50ml ,脓液<10ml ;病人症状、体征消失;胸片示肺已完全膨胀,无胸腔积液。

3.2.6拨管方法:先教会病人呼吸方法,吸气→憋气→出气。然后准备好内面敷有凡士林的纱布棉垫,在病人憋气时拨出引流管迅速堵上,加压包扎,再让病人出气。3.3腹腔脏器内引流

分为T管、胆囊造瘘管、U管、胃造瘘、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结肠造口、膀胱造瘘。3.3.1 T管

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有引流胆汁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作用。

T管应垂直引出腹壁,用缝线牢固固定在腹壁上,防滑脱。观察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术后1~2天内,由于创伤原因,肝分泌胆汁减少,引流量也少,第3天肝分泌功能恢复,引流量渐增多,可400~1000ml,持续2-3天后渐减少,若长期不减少,则考虑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可能。3.3.2膀胱造瘘

适用于前列腺增生症、癌肿等引起下尿路狭窄、梗阻、排尿困难者;膀胱手术后需作暂时性或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导管一般为蕈状导尿管。3.3.3膀胱造瘘术后管理

妥善固定造瘘管。一般拨管前应试夹管,当从尿道排尿通畅后方能拨除。拨管后瘘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加压包扎,以利瘘道愈合,防止尿外渗。拨管时间:根据病情决定,一般10~12天夹管后排尿通畅则可拨管。

一般拨管前应试夹管,当从尿道排尿通畅后方能拨除。拨管后瘘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加压包扎,以利瘘道愈合,防止尿外渗。

拨管时间:根据病情决定,一般10~12天夹管后排尿通畅则可拨管。

4、护理方法 4.1.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保护,以防止脱出,在无菌操作环境中连接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引流液的血性和流量或体积量,及时通知医生管理。4.2.患者活动注意事项

患者站起来,下床,排便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引流管滑入或滑出腹腔,滑入或滑出应更换新管插入。4.3.引流管的止血护理

用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如患者病情已经稳定48~72小时后,将填充纱布取出或更换。

一般引流管放臵24~72小时后拔出,放臵时间不可过长太长,以免延迟伤口愈合,引起继发感染。

4.4.关于引流管的护理单的制作和使用

引流管护理单的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床号、记录引流时间、引流管留入日期和引流量等内容,在每次护理时记录。4.5.巡视

所有留有引流管的患者,需1小时检查1次。巡视时要做到看、问以及签字。看:观察冲洗液的流速,和记录单上的记录是否相符,是否存在皮肤发红,红肿等异常。问: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根据病人的病情注意处理。签名:签署全名和询问时间。

4.6重视仪式的细节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明确工作职责,护理质量在临床工作中的主导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整体素养,很难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5、结论 5.1体会

引流管的护理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专业的态度和责任心。这期间用正确的引流管护理措施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感染控制意识,并与病人及家属及时沟通,术后恢复顺利,引流管及早清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临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引流管有效的引流患者75例,顺利地拉管,不出现堵塞,感染,引流管顺利拔出。5~6个月,无一例发生与引流管有关的并发症。5.2加强责任感,提高护理效果

护士缺乏责任感,是对病人不负责任,增加留引流管病人的痛苦,影响对疾病的治疗,护士负有主要责任。病例中,病人烦躁,护士没有仔细检查病人的引流管,未能及时向医生报告,导致引流管阻塞,延误了病情的发现和处理,如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疏通引流管,可能避免第二次手术。5.3缺乏专业知识

病例中值班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所以当遇见患者的异常表现,不知道为什么,错误的处理导致例三患者病情被延误。这起事例表明,一些护士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缺乏;只有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手术的目的和步骤,充分认识到手术引流的重要性,精确护理各种引流管问题,以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

引流 篇6

【关键词】学生;作文水平;“开源”;“引流”;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写作文有“三偷”之说,所谓“三偷”是: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所说的“偷”,实际上就是仿写、借鉴、化用。鲁迅创作《狂人日记》,它的形式和题目,都是“偷”自果戈理的作品。名家大作尚且如此,急需提高作文水平的中学生,为何不可“偷”其所阅读的范文来进行写作呢?那么怎么“偷”呢?我觉得,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应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应该把观察生活和阅读书籍结合起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在学生的习作教学中,必须要读写结合,进行长期的积累、反复的历练,把生活与习作结合起来,打通写作的规律,打造习作方舟。对语文学习来说,“开源”就是多观察,“引流”就是多阅读,然后动手多写,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下面,笔者想谈一谈让学生从阅读范文中训练学生语言积累和仿写习作、以读导写的一些心得和反思体会。

一、实践体会

(一)让学生做好习作仿写前的准备

学生学习书面语言,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

程,通过一天天的语言材料的积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储备,厚积薄发。这种“读写结合”是潜移默化的,如何把写作文这“苦差事”变成“乐事”呢?我认为除了学习范文,还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要写好文章,必须注意观察生活。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除了校园生活外,也可观察校外,外面生活很精彩,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大自然,拥抱自然,在观察时要注意写好观察笔记,及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下来,以便积累写作的材料。这样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了。观察的目的其实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也是为学生做好习作仿写前的准备,而仿写范文进行习作,是学生习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因人而异,注重差异,循序渐进

由于课文具有较高的品位,与学生的习作距离较大。再加上是名家的作品,其差距就更大了。指导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或比较适合于迁移的局部去进行模仿,就安排学生一些小练笔。有的是模仿课文的段式写的,比如学习了《故都的秋》一文,全文紧扣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描绘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胜景”等几幅画面,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将客观景物(故都的秋)与作家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切景语皆情语”,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我带学生参观中山公园菊花展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第三、四段中的“秋花图”“秋槐图”的写法去描写。高二(10)班陈若晞同学是这样写的:

走进公园,眼前全是菊花,明艳的色彩伴随潺潺的流水,一幅完美的秋菊图。水波涟漪,伴着菊花风中摇曳,仿佛花之隐者在林中穿行,淡淡清香扑入鼻中。往前面走,看见一座“茅屋”,让人想起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采菊东篱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闲逸,“悠然见南山”是一份恬适的自在。看着成片的菊花簇拥于茅屋旁,那种恬然自得的心情才真正的感受到。

又如高二(9)班翁丽晶同学参观完菊花展之后,她在周记中是这样写的:

沿着小路继续看,便可看见一座“茅屋”,“茅屋”墙上挂着几张画,周围摆着各色各样的菊花。每盆花都标着自己的品种和产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名字叫碧云照月,它的每一朵花就像一个球一样,黄色的花絮也很清晰,就像是一张小嘴一丝一丝吐出来一样,它的妖娆,不仅得到我的赞同,而且还得到蜜蜂的认可,只见一只蜜蜂停在花上尽情地吸吮着。突然吹着一阵凉风,一股菊香扑鼻,这是一种幽香,一股淡淡的清香。

这两位学生能开放五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把观察到的情形写出来,并且加以联想谈自己的心理感受,采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所见所闻、所感,将课文所读的书的描写方法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进行模仿习作。

二、反思体会

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我这样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我觉得教学生写作有一个从扶着走到放手独立走路的过程,让学生仿作就是扶他们走路。在扶着走的时候,老师要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前进。这正如孩子学走路,妈妈用根带子兜在孩子腰部,妈妈在后拽着,慢慢地走。再经过一段时间,妈妈就拉着他的手,扶着他的胳臂走,慢慢地孩子就会自己走路了。仿写对于学生学写文章是完全必要的。

当然,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靠的是多读多写,一句话,靠的是积累 (包括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对写的重要作用,但不要忘了其中“熟读”“读破”“三百”“万卷”的含义。多读能拓宽眼界,开阔思路,增强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写作就会有条理。同时,大量的阅读可以熟悉各种表达技巧,并融会贯通,然后才“结合”到自己的作文中,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种“读写结合”是隐性的结合,是长远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合”;这种隐性的“长结合”才是最重要的。总之,开源引流,读写两者结合就是传统经验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语文学习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大家总结弘扬。

引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传统组25例, 男16例, 女9例, 年龄56~76岁, 平均年龄66岁;新型组25例, 男20例, 女5例, 年龄54~78岁, 平均年龄67岁。两组病人均是自发性脑出血, CT扫描示: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入院时均有意识障碍及高血压病史, 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区, 按王耀山等[3]提出的方法计算脑室内血肿量均在40~80mL, 且均有手术指征的病人。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予行脑室外引流术+血肿腔锥颅抽吸引流术, 术后均予脱水、利尿、降压等对症处理。传统组病人术后使用传统脑室引流袋, 即将脑室引流管连接引流袋悬挂在床旁, 高度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4]。通过观察头部敷料及开放式脑内压测压装置监测颅内压;新型组病人术后使用新型脑室外引流器, 是将水封瓶悬挂于床旁, 水封瓶有防止返流作用, 水封瓶的下部有两条引流管, 一条接引流导管, 一条接引流袋, 引流袋悬挂床边, 高度要低于水封瓶, 接引流导管的引流管上有莫菲式滴斗, 两条引流管上均设有开关调节器, 水封瓶底为锥形, 尖端设排液口并用帽塞与其配合密封, 拔下帽塞可将引出液迅速干净地排除。贮液袋、引流管、脑室管均标有刻度。

2 结果

根据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将脑出血预后分为5级, 1级:基本治愈;2级:显效;3级:好转;4级:植物生存;5级:死亡。

新型组病人基本治愈23例, 基本治愈率为92%;1例显效, 占4%;1例好转, 占4%;无死亡病例。传统组16例基本治愈, 基本治愈率64%;1例显效, 占4%;6例好转, 占24%;2例死亡, 占8%。新型组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率为0) ;传统组2例发生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率为8%) 。

3 临床应用

对于脑室外引流的病人, 术后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前提。新型脑室外引流器在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预防颅内感染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3.1 观察和记录

正确观察脑室引流病人脑脊液的性状及量,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术后1~2d常略带血性, 后转为橙黄色。脑脊液的总量成人约100~150mL, 每分钟分泌0.3mL, 每日约400~500mL, 每6~8h更新一次, 每日分泌量为全部脑脊液的3倍。因此, 每日引流量应小于500mL, 脑脊液量增多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新型的脑室外引流器能准确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引流器的水封瓶、引流袋、引流管均有准确精密的刻度。

3.2 可以控制速度

在脑室引流的早期要特别注意, 避免突然降压造成脑皮质塌陷。新型脑室引流器可使脑室内的引流液均匀流出, 有效预防颅内压骤高骤低, 使颅内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3.3 预防感染

脑室引流是引起脑室感染的途径, 若脑脊液浑浊或有絮状物, 提示颅脑感染, 应报告管床医生, 必要时行细菌培养并抗感染治疗, 脑脊液中GLU、LDH、LA3项生化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价值[5]。新型脑室外引流器的调压器上部内接引流管的排出口, 下部设通气管用于排出空气, 若贮液袋贮液过满, 可经排气管溢出, 能有效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的颅内感染。

3.4 调节颅内压

脑室引流时, 脑脊液柱的高度为颅内压, 成人正常为70~200mmH2O[6]。颅内压不可过高或过低, 颅内压过高, 则没有起到脑室引流的作用, 仍可导致脑疝;颅内压过低会导致颅内低压综合征。新型脑室外引流器能及时准确监测颅内压, 水封瓶的高度可随时因颅内压的高低来调节, 可有效防止颅内压过高或过低。

4 讨论

脑室置管是既能进行颅内压监测, 又能引流脑脊液的方法[7]。新型脑室外引流器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这种装置是一套整体系统, 该装置使用方便, 不会出现引流液回流和造成病人交叉感染, 可随时反映引流的液体量, 使用安全方便。新型脑室外引流器根据临床实际出发, 有效地减少了脑室引流病人各个环节发生感染的机率, 降低了颅内感染, 同时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杨静静.脑室引流的方法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82, 2 (12) :21-23.

[2]邢治刚, 陶思祥.现代神经病治疗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49.

[3]王耀山, 赵崇智, 王小梅, 等.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与临床[J].中华神经精神科科杂志, 1984 (17) :27.

[4]刘雪琴, 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265.

[5]代碧珍.脑脊液三项生化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C].2004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4.

[6]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5.

引流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 均为女性, 年龄28~66 (平均46) 岁, 均为Ⅱa期, 术前未行任何治疗,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引流方法

观察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束时, 放置两根硅胶引流管, 约0.4cm直径, 一根放置于胸骨旁, 一根放置于腋中线, 两根引流管均外接德国Pfm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 瓶内负压为98KPA, 引流瓶容积为600ml, 当引流液达到570~600ml时, 负压降低需重新更换新的引流瓶。在留置引流期间, 如引流瓶未满, 一般无需更换。对照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束时, 将一根22号橡皮T型引流管置入腋中线, 约0.7cm直径, 接入自制负压引流瓶, 制作方法如下:500ml空盐水瓶上插一Y型玻璃管, 一侧接15cm长橡胶管一根, 另一侧接60cm长橡胶管一根, 长橡胶管一侧再接一直玻璃管与切口引流管相连接, 根据患者体型调节压力为0.04~0.08mpa。在留置引流期间, 需每日更换引流瓶并行一次负压抽吸。两组患者术后胸部均采用普通绷带加压包扎48h。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腋窝区皮下积液6例, 皮瓣坏死2例, 其余伤口愈合良好。对照组胸骨旁区皮下积液5例, 腋窝区皮下积液12例, 皮瓣坏死8例, 其余伤口愈合良好。两者有明显差别,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另外, 观察组换瓶次数10次, 对照组换瓶次数124次。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乳腺癌患者经历改良根治术后失去乳房, 都会产生恐惧、沮丧和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需要有一个漫长艰难的调适过程, 积极帮助患者及家属解除思想顾虑。特别强调应对其丈夫进行心理疏导, 接受妻子身体形象的改变, 同时帮助患者克服心理恐惧。

3.2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放置引流瓶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引流量连续两天少于2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如发现局部有积液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指导患者暂减少患侧功能锻炼以促进皮瓣愈合[2]。

4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游离皮瓣范围广、创面大, 术后创面渗出液体较多, 如果不能进行持续有效的引流可造成皮下积液, 皮瓣坏死发生率增高, 影响伤口愈合。由于对照组的橡胶管较粗, 容易使腋窝处皮肤发生缺血、坏死, 而观察组放入腋窝的硅胶管较细, 对皮肤的血运影响较少, 发生坏死的概率较低。因此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生存率[3]。以上可见, 观察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率均低, 可使患者的伤口愈合加快, 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经济负担, 为患者尽早实施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有利于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4]。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与自制引流瓶相比较能够显著降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换瓶次数10次, 远少于对照组换瓶次数124次。明显减轻护士工作量, 值得护理工作中推广。

摘要:随机将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等。观察组病人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P<0.05) 。高负压真空引流瓶优于自制负压引流瓶, 观察组换瓶次数远少于对照组, 明显减轻护士工作量, 值得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负压引流瓶,乳腺癌,术后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蒋国梁.现代临床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281.

[2]金普乐.李松林.金风.等.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 30 (4) :365-366.

[3]高长路.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08, 32 (6) :419, 454.

引流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0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0 例。对照组男35 例, 女15 例, 年龄40~80 岁, 平均年龄 (60.5±10.9) 岁, 平均血肿量 (110.6±20.5) ml, 单侧血肿30 例, 双侧血肿20 例;研究组男36 例, 女14 例, 年龄42~84 岁, 平均年龄 (61.6±11.3) 岁, 平均血肿量 (108.6±20.3) ml, 单侧血肿32 例, 双侧血肿18 例。所有患者全部进行颅脑CT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除, 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降低, 反应迟钝、恶心、呕吐、四肢乏力, 少数患者存在小便失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以及单双侧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 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 将头皮切开, 选择血肿前方较厚层面进行钻孔, 可选择单孔或是双孔。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十字切开硬脑膜, 将引流管深入血肿腔, 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冲洗液变淡为止, 连接引流袋, 全层缝合头皮, 引流3~5 d后进行头颅CT检查, 血肿清除后拔管。研究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 确定血肿范围后选择理想的层面进行穿刺, 穿刺点尽量避开脑膜血管。选择直径为3 mm, 长度为2 cm的YL-1 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 经皮快速穿刺颅脑和硬脊膜, 进入血肿腔, 将针芯拔出后拧紧帽盖, 侧管连接引流管, 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直至颜色变淡为止, 侧管连接引流袋, 引流3~5 d, 复查头颅CT, 血肿清除后可拔除穿刺针, 可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双穿刺引流。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神志清楚, 检查配合, 临床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影像学检查血肿基本消除为治愈。患者出院后进行3 个月随访, 每个月定期进行头颅CT检查, 比较两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术中出现癫痫1 例, 发生新颅内血肿1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对照组发生3例术中癫痫, 3 例颅内血肿, 2 例脑脊液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高发于成年人, 其发病机制目前并没有完全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老年脑萎缩导致蛛网膜下腔空间增大, 增加了颅腔内脑的移动度, 轻微的脑外伤即可引起桥静脉撕裂, 发生硬膜下的血肿[2]。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 所以外科手术治疗仍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首选方法, 主要目的是迅速清除硬膜下积血, 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 减少血肿腔内渗透压, 促进血小板凝集, 达到阻断慢性出血的目的。钻孔引流术仍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法,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 疗效确切, 操作更为简单, 损伤小, 患者预后良好。但是对于很多基层医院来说, 仍不能广泛开展。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微创穿刺引流也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是遵循了钻孔引流术的治疗原理, 将其更为简化, 手术的操作步骤更简单、创伤更小, 在床旁便可完成。微创穿刺持续闭式引流, 反复的冲洗, 可在短期内清除陈旧的积血和血凝块[3]。

本组研究中针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对照组手术并发症明显多于研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 微创穿刺引流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 微创穿刺引流操作更为简单, 对患者损伤更小,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患者恢复更快,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微创穿刺引流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治疗, 研究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与住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均较好, 微创穿刺引流操作更简单, 安全性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

参考文献

[1]夏平, 谢德才.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分析.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7) :678-679.

[2]王志明, 殷尚炯, 杜秀玉, 等.微创穿刺引流术与钻孔引流术对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 18 (4) :240-241.

引流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28~83岁,其中28~35岁3例,36~45岁12例,46~55岁16例,56~65岁18例,>66岁23例;有高血压病史42例,糖尿病史11例;入院时GCS计分5~7分32例,8~9分37例,10~12分3例;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24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手术距离发病时间:6h内手术23例,7~24h手术37例,1~3d手术9例,4~7d手术2例,>7d手术1例。原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9例,丘脑31例,额叶7例,脑室5例;单侧脑室积血铸型49例,双侧脑室积血铸型23例,57例存在Ⅲ、Ⅳ脑室系统积血。

1.2 方法

1.2.1 材料

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硬膜外麻醉穿刺包 (17G硬膜外穿刺针1根,19G硬膜外导管1根,硬膜外导管连接器1个,引流袋1个) 。

1.2.2 穿刺的选择

单侧脑室铸型行单针或双针治疗,铸型侧脑室穿刺行血肿液化治疗,无出血侧脑室行穿刺,排出脑脊缓解颅内压力。全脑室铸型行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原发部位血肿若较大,尤其对中线脑室系统产生明显挤压的同时对血肿穿刺引流。

1.2.3 治疗时间

根据病情发展及家属思想工作情况灵活掌握手术时机,最适宜的治疗时间为病后12~48h。先行脑室和原发血肿的穿刺引流,待颅压稳定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

1.2.4 穿刺方法

根据CT片定位确立穿刺点,常规头皮严格大范围消毒,穿刺点麻醉。钻破颅骨后,将穿刺针推入脑室,拔出针芯,可见有血性脑脊液喷出,从管抽吸后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冲洗,待排出液变清淡后从针形粉碎器注入尿激酶1~2万U,关闭引流管4h后开放引流,引流管置于高于头部10~15cm。根据CT复查情况和引流液性状调整尿激酶用量及夹管时间。

1.2.5 腰大池置管方法

腰穿体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7G硬膜外穿刺针,取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进针4~6cm,见脑脊液流出,将19G硬膜导管植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间隙内腰骶方向10~12cm,边推进引流管边拨出穿刺针使脑脊液呈流通状态,胶布固定导管。末端接导管连接器并与引流袋连接,引流袋悬挂在床旁,穿刺点每日消毒。通过调整引流瓶位置高度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每日引流量约300ml。留管至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基本正常。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日常生活能力 (ADL) 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行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

2 结果

本组72例病人出院时Ⅰ级19例 (26.4%) ;Ⅱ级23例 (31.9%) ;Ⅲ级17例 (23.6%) ;Ⅳ级5例 (6.9%) ;Ⅴ级1例 (1.4%) ;死亡7例 (9.7%) 。脑室穿刺针拔除时间6~11d,腰大池置管保留时间10~15d。无颅内感染发生,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

3 讨论

脑室出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以继发性脑室出血多见,约占脑室出血的93%[1],多数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所致。单纯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欠佳,死亡率可高达60%~90%[2]。脑室内出血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生存率低,因此早期或超早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极为关键,可显著减轻脑损伤,减少并发症,防治脑积水,提高生存质量。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取决于脑室积血程度和脑脊液循环梗阻情况,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促进脑脊液循环通畅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侧脑室额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可以紧急解除脑积水和脑室膨胀,降低颅内压,且可尽早清除部分脑室积血,单纯的脑室穿刺引流清除脑室积血过慢,不能迅速解除丘脑下部及脑干受压,对第三、四脑室积血清除很少有直接作用,而尽早清除第三、四脑室积血是影响治疗预后的关键[3]。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血性脑脊液具有以下优点: (1) 促进脑脊液循环,清除Ⅲ、Ⅳ脑室的血液,防止Ⅲ脑室后部的中脑导水管和Ⅳ脑室的正中孔和侧孔梗阻; (2) 起到对口引流的作用,在脑室端灌注冲洗时尿激酶能顺利通过第三、四脑室,充分接触血肿,使血肿液化,排到腰大池引出; (3) 腰大池置管操作简便,带管时间长,引流充分,感染率低,避免了反复穿剌给病人增加的痛苦及风险。本组72例中7例死亡 (9.7%) 。笔者认为,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和侧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8.691-693.

[2]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18.

引流 篇11

【关键词】 引流术 持续负压 闭式 护理 推广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67-02

闭式负压引流(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盏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于2013年7月至今收治四肢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应用VSD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术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 例,男34例,女2 例;年龄8~72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 例,机器绞扎伤28例,重物砸伤5 例。创面3cm×5 cm~21cm×30 cm大小不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感染。

1.2方法

36例患者彻底去除坏死组织,修复需要重建的血管、神经和肌腱,均采用北京创力恒泰科贸有限公司快舒负压引流海绵, 根据创面大小修剪海绵,覆盖创面,填充窦道和创面周围皮肤缝合固定后清洁创周皮肤, 用半透膜覆盖负压引流海绵及改良式吸盘,覆盖范围应包括至少2~3cm的创缘健康皮肤,保证密封效果。回到病房后连接负压源,调节负压,持续负压引流5~7 d。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

2.2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悲观、焦虑、失望、易怒的不良情绪,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解释VSD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使之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VSD观察要点

2.3.1 负压源的负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内:125mmhg~-450mmhg(0.017Mpa-0.06Mpa)。

2.3.2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滑脱、挤压、扭曲 、折叠,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经常用双手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

2.3.3引流瓶的护理 應选用透明的引流瓶,在无菌操作原则下更换,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先钳夹引流管的外端,关闭负压源,然后进行更换。 并准确记录24 h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

2.3.4创面的观察和护理 注意观察创面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末梢血运情况。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散发出臭味,甚至VSD敷料上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秽的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做特殊处理。

2.4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2.5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关节主动、被动运动,进行远端关节的屈伸,旋转练习以及肌肉等张收缩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3结果 36例患者中21例经一次VSD负压引流术后肉芽生长良好,二期植皮成功。12例经2~3 次VSD负压引流术后二期植皮成功。3例因创面缺损较大,感染严重经3-4次VSD术后二期植皮成功。

4体会

在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时,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彻底清创和换药控制感染,病程长,患者经济负担重。VSD技术代替了反复的清创、换药,加速创面愈合。吸引期间无需换药,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对创面的刺激,缩短病程,避免以往由于经久不愈、合并感染,长期不能进行功能锻炼,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结论 通过临床护理体会到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该技术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永艳 鲁文丽 负压闭式引流术(VSD)在骨科急诊创伤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

[2] 梁蓉 李小莉 vsd负压引流护理体会及技巧 《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

[3] 王文英 如何做好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987年,第07期

[4] 刘秀兰 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 《皖南医学院学报》 1982年,02期

引流 篇12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侧脑室,术后,脑脊液漏

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粘连、导水管梗阻等, 导致侧脑室扩大, 具有严重颅内压增高征象或出现脑疝危象的患者, 以及颅脑术后有颅内压增高者, 脑室出血者, 临床上通常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来缓解病情, 予以急救[1]。个别病例拔管后出现脑脊液漏。我院自2003年2月~2010年8月, 对18例侧脑室外引流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 采取了以腰大池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1例, 女7例, 年龄42~68岁, 平均55岁, 其中基底节区及丘脑脑出血破入脑室8例, 原发性脑室出血3例, 小脑出血1例, 动脉瘤破裂且行夹闭术后5例, 侧脑室旁胶质瘤术后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最长16 d, 最短8 d, 平均14 d。为避免术后脑脊液漏, 引流管均于手术切口旁另行切口引出。漏出液经葡萄糖氧化酶试纸做定性试验, 证实为脑脊液。

1.2 方法

1.2.1 常规保守疗法

(1) 切口清创:于无菌条件下, 修整切口及引流口皮缘, 清除坏死组织, 加压缝合; (2) 术区覆盖无菌敷料, 如敷料被脑脊液浸透, 及时更换; (3) 取头高卧位, 以上半身抬高15°~30°为宜, 因此体位对脑灌注压干扰小, 同时颅内压比平卧位低[2]; (4)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且应采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如三代头孢菌素) ; (5) 应用脱水剂降颅压治疗, 可选用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注射液和利尿剂, 不主张使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以免加重糖代谢负担, 不利于组织愈合; (6) 口服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如乙烯唑胺; (7) 瞩患者不要用力擤鼻、咳嗽、打喷嚏, 预防便秘。

1.2.2 腰大池持续引流法

选择腰椎3~4或4~5椎间隙为穿刺点, 腰椎穿刺成功后, 置入硬膜外麻醉用管, 置入深度在腰大池内保留2~3 cm, 拔除穿刺针, 无菌纱布保护皮肤引流口, 将引流管沿背部后正中线向上用胶布妥善固定至颈下, 接无菌闭式引流瓶, 高度以低于室间孔水平 (相当于双侧外耳孔连线与冠状缝的交点) , 保持脑脊液漏停止且脑脊液引流通畅为宜 (通常为外耳道上5~10 cm) , 引流速度为5~10mL/h, 每天引流量在150~350 mL。

1.2.3 营养支持

补足患者每天所需能量, 严格监测、调整血糖, 适宜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预防低蛋白血症, 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

2 结果

脑脊液漏停止1~3 d, 平均1.5 d。切口及引流口愈合6~12 d, 平均10 d。引流持续7~13 d, 平均11 d。所有患者脑脊液漏均得以治愈, 未出现颅内感染。

3 讨论

脑脊液漏形成的原因: (1) 患者发病后机体处于消耗状态, 切口及引流口周围组织愈合差; (2) 长期置管影响切口及引流口周围组织血运; (3) 长期引流, 局部形成窦道, 与手术部位蛛网膜下腔相通[3]; (4) 术后高颅压, 且脑脊液循环欠通畅, 局部脑脊液张力大, 易形成漏; (5) 术前或术后合并低蛋白血症及高血糖, 影响切口及引流口组织愈合, 从而形成脑脊液漏。

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指征: (1) 如引流后数小时脑脊液漏停止, 连续观察3 d无漏液时可抬高引流袋高度, 但不宜超过室间孔水平, 避免逆流。再观察24 h无脑脊液漏时夹管, 夹管24h无脑脊液漏时拔管, 如再出现脑脊液漏, 应放平引流袋继续引流[3]。 (2) 如引流脑脊液混浊, 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呕吐, 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以及脑膜刺激征, 常规显微镜检查达数十甚至数百/ul, 预示颅内感染发生, 应停止腰大池引流。 (3) 如引流不畅, 常为脑脊液中残留的小血块堵塞所致, 应该拔除引流管, 更换穿刺点, 重新置管引流, 不主张冲洗原引流管, 以免因脑脊液反流诱发颅内感染。

并发症:虽然腰大池引流在临床上已经得以广泛应用, 但有报导提示, 它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须要临床医师在具体操作中加以注意: (1) 导管折断:置入导管时, 当插入导管超过针尖, 如遇阻力, 绝不能后撤导管, 以免针尖切断导管, 应将穿刺针连同导管一并拔出, 重新穿刺[4]。 (2) 引流过量致低颅压, 患者产生头痛、眩晕、恶心、耳鸣等症状, 以坐位为重, 平卧缓解, 甚至诱发颅内再出血: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引流量及引流管高度, 如有低颅压表现, 应暂时夹闭引流管或者提高引流瓶高度, 停用脱水剂, 鼓励饮水, 适宜增加补液量。 (3) 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单向引流, 避免引出的脑脊液反流, 严格保护好皮肤引流口及引流装置接头, 避免细菌污染。如合并感染, 应立即留取脑脊液做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并随即拔除引流, 应用敏感抗生素, 以及腰穿放液, 鞘内注射刺激小、所感染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溶液等方法治疗[5]。 (4) 引流管脱出:与皮肤引流口处严格固定引流管, 如患者躁动, 注意保护。一旦引流管脱出, 保护原皮肤引流口, 避免感染, 加压包扎, 防止漏液, 如有必要, 更换穿刺点, 重新置管引流。

经以腰大池持续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 我院12例脑脊液漏患者均得以治愈, 切口及引流口Ⅱ期愈合, 无颅内感染发生。综上所述, 腰大池引流可以有效治疗侧脑室外引流术后脑脊液漏, 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细致操作, 严密观察单位时间引流量及脑脊液性状、引流管高度, 妥善保护引流管, 依照指征拔管, 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 如有并发症发生, 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54.

[2]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 33.

[3]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39.

[4]梁恩和, 郝继山.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临床分析[M].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 9:423.

上一篇:阅读教学下小学语文下一篇:初中化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