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意识(通用7篇)
干预意识 篇1
摘要:小说中的叙述者评论干预与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潜在地有很强的关系, 这种评论也是社会强权力量的一种间接表现;本文试图结合文本论述这种关系并对这两类干预逐渐减少的原因略作探讨, 作者认为这与时代发展有关, 更是艺术自身追新求变的规律在起作用。
关键词:评论干预,精英意识,强权力量
一、综述
本文所用的小说中的叙述者评论干预是借自赵毅衡的一个概念。赵先生把它小说中的干预区分开来, 分为评论干预和指点干预, 主张评论干预就是叙述者对叙述内容的干预, 指点干预是叙述者对叙述形式的干预。[1]叙述者干预的问题早有人注意到, 比如米克·巴尔就说“本文中涉及到的一般性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议论的 (argumentative) 。议论性的本文段落并不涉及到素材的一个成分 (过程或对象) , 而是涉及到一个外部的话题……由于看法与事实间的区别难以区分, 我们可以将任何涉及到素材以外的某些一般知识的陈述看作‘议论性’的”。[2]在这里, 米克·巴尔先生把干预称为“议论性”的东西, 这与赵先生有关干预的论述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是米克·巴尔先生没有进一步区分。本文想就评论干预与精英意识、强权力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二、评论干预/精英意识/强权力量
我们首先讨论评论干预与作者的精英意识之间的关系。近代以前, 评论干预特别多, 比如: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这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开头部分。在这里且不管关于这首词是否与《三国演义》本文是同一作者的争论, 作者在通过叙述者之口发出这些评论时, 是不是把自己的观点也融入其中了?回答是肯定的。当然, 这种评论又是以一种很自负的首位发现此道理的人的口吻来表述出来。我认为这与传统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有很大关系。他们总有一种先天的责任感, 总是感到自己有为世人指点迷津, 告知命运前途本质的责任, 唯恐大家不知道相关的奥妙。这种做法在小说中不是个别现象:
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拜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红妆。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世上的漂亮动人的女子, 每每像是由于命运的差错似地, 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一个正是这样。她没有陪嫁的资产, 没有希望, 没有任何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 了解她, 爱她, 娶她;到末了, 她将将就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
不能够讲求装饰, 她是素朴的, 但是不幸得像是降了等的女人;因为妇女们本没有阶级, 没有门第之分, 她们的美, 她们的风韵和她们的诱惑力就是供她们做出身和家世之用的。
———莫泊桑《项链》
这个家庭的主妇渐渐从第一阶段退到第二阶段, 我们不妨抽空儿来看看这个家吧。一套连家具的公寓, 房租每星期八块钱。虽不能说是绝对难以形容, 其实跟贫民窟也相去不远。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荒唐、臭皮囊、金无彩、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红妆”。读这些词句, 给人的感觉是叙述者站在一个相当高的高度, 一个出世的看破红尘的出家人的高度, 说出这些大彻大悟的话来, 当然这也是作者所站高度的一个间接体现。第二部分引文叙述者更是以一个哲人的口吻讲这些深刻的道理, 对漂亮女人的命运的精到分析, 对她们天生资本在世间的魔力的把握, 对文中人物的一针见血的点评, 显示了叙述人的超出常人的天赋, 这些怎能说与作者的精英意识无关?
叙述者对于文本叙述的干预, 也是强权意识的表现。我的理由是:包括小说在内的所有艺术都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现实世界是复杂的, 但每种艺术形式反映世界的能力有限, 所以在各类艺术形式中反映的现实世界的成份也各不相同。在强权社会中产生的小说, 或在具有强权意识成分的社会中产生的小说, 会对社会上的强权思想也会有所反映。这种干预的一个潜在的作用就是统一思想与认识。大家都知道, 一个民主社会是一个信仰多元化的社会。所以这种现象不是一个民主社会出现的。在文本中, 叙述者偏偏这时跳出来插话评论, 这种不请自来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强权社会中经常出现的不受欢迎的行为。《三国演义》的很多回目名 (类文本) 就有此类评论:
第一回宴桃源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
几个男人被称为“豪杰”, 杀人者说成“英雄”, 当了皇帝说人家“践位”……如果说这种类文本干预在正文随处都是。这些强权思想在民主社会中一个有很强民主意识的作家作品中不会出现, 他的文本叙述者也不会有言语如此缺少宽容的干预, 至少不会出现这么多。今天, 事实也就是如此。原因很多, 与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 还有一点, 我认为与今天的民主进程有很大关系。对不同价值观的宽容导致了评论干预的减少。强权意识还存在于很多人的头脑中, 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实需要, 所以这种干预会减少, 但暂时不会消失。因此, 评论干预没有了不行, 太多了也不好。
参考文献
[1]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28-41页, 31页, 40页
[2][何]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149页
干预意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2月。调查对象为在校1~5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 共652名, 男16名, 女636名, 年龄15~23岁;1~4年级为在校学生, 计420名 (1年级102名, 2年级106名, 3年级109名, 4年级103名) , 5年级为在医院参加顶岗实习学生, 共232名。
1.2 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护理职业风险相关知识, 护理职业风险防护认知情况, 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风险防护的自我评价, 现有课程设置对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问卷以匿名方式作答。发放问卷66 1份, 回收有效问卷6 52份, 有效回收率98.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 内容包括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等。
2 结果及分析
2.1 护生对专业的认识
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自己非常热爱护理专业, 有明确奋斗目标, 占12.4% (81/652) ;自己喜欢护理职业, 占10.5% (69/652) ;认为护理职业经济收入较好, 占17.6% (115/652) ;认为护理职业稳定占21.9% (143/652) ;家长干预后选择占43.4% (283/652) 。从中可知, 高职护生是初中毕业后入学的学生, 人生观、世界观尚不明确。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和就业较为容易与稳定, 而不是真正喜欢并愿意为护理事业献身。这种思想状态必定会影响护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态度及毕业的工作态度, 为今后工作的职业风险埋下隐患。
2.2 护生风险意识认知现状
护生风险意识认知现状主要包括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相关工作制度、职业风险管理、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和对职业风险的认知几方面, 见表1。
从表1可知, 随着年级的增高, 护生对职业风险意识的了解在不断增强。其中相关法律知识中对护理工作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及患者的权利大多数护生仅是部分了解, 占71.2%和70.1%;在相关工作制度中, 对于发现医嘱违规不知如何处理和特殊护理操作告知制度完全不知晓分别达26.2%和34.7%, 部分知晓为47.5%、47.4%;在相关职业风险管理中对护理差错标准分级风险事件高发区的不知晓率较高, 不同年级在54.8%~63.3%之间, 其中3、4年级护生因才学过《卫生法学》, 知晓率相对高些。
2.3 护生职业防护行为认知状况
护生对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大部分是了解的, 但也有部分不太清楚。其中对“护理工作中要使用安全功能的针具、器械”知晓率为83.1% (542/652) ,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废弃用物”知晓率为92.6% (604/652) , “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物应及时正确放入锐气盒中”知晓率为85.6% (558/6 52) , “发生针刺伤后应马上上报老师, 积极采取措施”知晓率为82.2% (536/652) , “配液时安瓿先用砂轮划过后再用手掰”知晓率为79.6% (519/652) , “在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洗手”知晓率为85.0% (554/652) , 护生对这些方面的行为认知还是较好的。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处理的认知率则较低, 这与护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有关。
2.4 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各种职业风险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中发现, 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锐器损伤率达67.8% (155/232) 、药物损伤发生率为20.7% (48/232) 。发生锐器损伤科室多见于急诊室及输液室, 这与这些科室的工作紧张、繁忙、导致护生心理压力较大有关。
2.5 实习护生希望获得降低职业风险知识的途径
本次调查中发现, 实习护生希望获得降低职业风险知识以减少职业风险事件的发生。81.9% (190/232) 认为学校应加强职业风险教育, 77.2% (179/232) 认为学校需要开设职业风险教育相关课程, 85.3% (198/232) 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55.1% (128/232) 希望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专题讲座, 49.5% (115/232) 希望加强实习前的上岗培训, 72.4% (168/232) 希望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做好言传身教, 29.7% (69/2 32) 希望通过自学获得相关知识, 3.9% (9/232) 希望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相关知识。
3 防护职业风险干预对策
职业风险防护教育在护生专业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护生在学习期间仅是零碎、间接地了解了一些职业风险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常在顶岗期间表现出职业防护意识的淡漠, 忽视对自我的保护[1]。由于各年级护生对护理职业风险的认知存在差异, 因此, 要针对不同年级的护生采取相应措施, 将培养护生职业风险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并贯穿于学校教学和顶岗实习期间学习的全过程, 将各项措施落实到课堂教学、专业实践、护生管理的各项环节。
3.1 加强职业道德、护理伦理等知识教育, 培养护生的职业归属感与工作责任心
刚进入学校的1年级护生由于选择护理专业许多是受父母的影响, 他们入学后对护理专业知之甚少, 通过学习《护理心理学》, 使他们面对新环境能充满自信, 逐步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护理学入门》课程中除介绍常规的礼仪知识及护理礼仪之外, 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传授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救死扶伤的重要性、护理专业发展趋势等知识, 使护生明确职业的目标与方向,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为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对2年级护生则应结合《德育》、《护理伦理》等课程的学习,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同时结合职业特点, 使护生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 同时培养相应的人际沟通能力。
3.2 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风险教育, 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3年级护生已经开始接受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 在学校教学中除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卫生法学》、《就业指导》等课程外, 应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风险教育, 将风险意识时时刻刻灌输给护生, 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3.3 拓展顶岗实习岗前培训内容, 促进护生养成良好的规避风险习惯
在4年级护生的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中, 除着重训练护生的专业技能外, 更要强调对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岗前培训, 在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 不断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性质的认识, 理解在护理操作中应自觉遵守护士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养成良好的规避风险习惯的重要性。这也是调查中大多数护生希望能降低职业风险的途径。
3.4 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实习管理, 使护生的职业风险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 5年级护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因此, 要健全护生顶岗实习制度, 加强实习管理。临床带教老师要根据各科室特点, 制订详尽的带教计划, 在指导护生学习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 注意培养护生能有效防护职业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告诫护生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伤害等意外应及时汇报带教老师, 并教会护生发生意外伤害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使护生的职业风险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 国内外对护理职业风险与健康关系、对护理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有较多报道, 国外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及风险防护方面的研究, 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方法和法案, 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我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比较淡薄, 这与我国学校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缺陷有关[2]。因此, 卫生类高职校、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科技人员在这方面应积极加以探讨, 将提高护理职业生命质量作为重要的学科课题和社会责任,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 要保证护理人员本身的职业健康[3]。
摘要:目的了解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现状, 为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问卷调查法对65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专项调查。结果 部分护生对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了解的, 但也有部分不太清楚;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职业风险中锐器损伤率达67.8%、药物损伤发生率为20.7%;实习护生希望获得降低职业风险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应加强职业风险教育。结论 卫生类高职校作为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的摇篮, 要为护生提供更为科学、全面、实用的护理职业教育, 切实提高护生预防职业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 使护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 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 也能保证自身的职业健康。
关键词:高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现状,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护生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及伤口处理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8) :3411-3412.
[2]运怀英, 孙亚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 23 (2) :8l-82.
干预意识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3月来妇幼保健所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咨询的20~36岁的男女共240例, 实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 20~24岁84例, 25~29岁102例, 30~36岁54例, 学历结构:初中32例, 高中95例, 大专50例, 本科57例, 研究生6例。
方法:问卷调查:在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卫生指导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干涉前后均采用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婚前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婚检的意愿选择。问卷内容包括婚前保健法律法规、婚育相关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优生优育、婚检的重要性、婚检意愿和不愿婚检的原因等。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1) 在婚前保健相关场所设立婚检知识宣传栏并定期更换。 (2) 发放书面材料《婚前保健服务手册》, 并进行必要的讲解。 (3) 在卫生宣传室播放婚前保健宣传片, 宣讲男女生殖系统解剖、性生理、性心理、优生优育、新婚避孕节育等知识。 (4) 开设“婚前保健学校”, 给予专业的指导咨询, 讲解与婚育有关的疾病的传播与危害。
评价标准:通过以上问卷调查, 满分100分, 80~100分优秀, 60~80分一般, <60分较差。干预前后各发放240份问卷, 收回234份, 其余6份遗失, 问卷有效回收率98.75%, 不影响评价结果。知识掌握程度评判以得分≥60分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确定;同时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婚检意愿及婚检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婚前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健康教育前、后, 婚前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婚检意愿和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准备结婚的男女有意愿婚检人数明显高于干预前, 且对于婚检的满意度也较干预前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影响主动参与婚前保健的原因:主要有对婚前保健相关法律法规及婚检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 害怕暴露个人隐私, 担心自身疾病让对方知道而影响婚姻关系, 对影响婚育的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 婚前保健场所环境影响及检查设施不完善, 政府对婚前保健关注力度不够等。
讨论
200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 原《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在实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地方,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 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 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婚前健康检查证明”的规定被取消, 这就意味着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已不再将婚前医学检查作为婚姻登记的条件, 《母婴保健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 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的规定已成空文。加上群众对于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自愿婚检的人数逐年递减, 而缺陷和残疾儿出生逐年递增, 性传播疾病也逐渐上升, 已经成为困扰人口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
婚前保健对于保障双方和下一代的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还有利于优生, 有利于主动掌握受孕时机和避孕措施。因此,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强化婚前保健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影响婚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和重要脏器疾病的检出水平, 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和医学指导意见是婚前保健的重点。
广大群众认为婚检暴露个人隐私, 甚至对于一些生理上的问题, 存在歧视, 再加上注重医学检查, 而对于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婚前保健工作时, 应当将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服务协调并进, 重视强化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等健康教育服务, 不断增强公民自我保健意识, 强化公民个人、家庭和社会责任感, 把自觉接受婚前保健服务作为对家庭幸福、后代健康和社会安稳的有益行动积极主动地参与。
政府的管理不到位是制约婚前保健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强制婚检变成“自愿”后, 上级部门已经淡化了对基层婚前保健工作的考核, 婚检机构的环境及设施设备落后, 使婚前保健工作难于高质量开展。对于目前令人堪忧的婚检现状, 呼吁政府加大管理力度,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婚姻登记、婚前保健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规范开展婚前保健服务,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卫生、民政部门要理清关系, 统一认识, 增加协调, 从全局出发, 全面系统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建议政府将婚前保健作为民生工程来加以推进, 继续把出示《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作为婚姻登记的必备条件, 实施法律法规约束下的自愿免费婚检;加强婚前保健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 不断提高医疗检查水平, 完善医学检查仪器设备, 提高诊断率[4]。
综上所述, 对于适婚男女, 加强婚前的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参与婚检的意愿,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从而提高婚姻质量, 降低缺陷儿和残疾儿的出生。
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 *P<0.05。
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 *P<0.05。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群众婚前保健参与意识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婚检的240例未婚男女, 给予综合健康教育方式, 观察健康教育前后对于婚前保健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参与婚检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 对于婚前保健的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 自愿参与婚前保健, 婚检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影响参与婚前保健的原因主要有对婚检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影响婚育的疾病认识有差异, 婚前保健的检查设施不完善, 政府关注力度不够等。结论:对于适婚男女, 加强婚前的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参与婚检的意愿,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从而提高婚姻质量, 减少缺陷儿和残疾儿的出生。
关键词:健康教育,婚前保健,医学检查
参考文献
[1]冯丹丹.官渡区婚前保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健康必读, 2011, 6 (6) :150-151.
[2]周江流, 张雪梅.鹿城区自愿婚检政策负面影响调查与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4) :45-47.
[3]马汉均.再谈依法开展婚前保健服务[J].上海预防医学, 2007, 12 (19) :621-622.
干预意识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年7月进入我院临床实习的医学生126人,其中男89人、女37人,年龄19~25岁;均为专科生,已完成医学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1.2方法
1.2.1系统管理干预方法(1)了解学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在岗前培训前,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调查表,对学生一般资料及有关职业安全危险因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总结调查结果,拟定干预对策。
(2)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念、职业感染现状、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为主,特别强调洗手与规范洗手方法的重要性以及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割伤的危害性,培训后采用模拟针刺伤、体液喷溅等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形式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对防护知识的掌握及防护措施的执行。编发方便携带和阅读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手册,便于对学生现场指导与随机提问,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建立责任约束制。实习管理科与学生个人签订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告知书及防护措施执行保证书,强化学生对防护措施的认知度和执行力。同时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列入带教内容,与科室签订实习生职业安全责任书,并将实习生防护措施执行情况纳入质控内容,实习管理科联合感染管理科定时检查监督,以强化科主任及带教教师带教监管责任感。
(4)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学生入科实习的第一个月是适应环境、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段,我们将其定为“职业安全教育月”,将规范洗手、戴手套和针头等锐器的处置作为职业防护的关键内容。在学生进入临床科室的第一时间,科主任及带教教师即承担起对其的具体指导和监督责任,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根据本科室技能操作特点制定侧重点不同的防护措施及流程,为保证防护行为的正确执行,让学生按流程模拟演示操作,科主任或带教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考核,引导学生遵守规范操作流程,养成良好操作习惯。同时注意带教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防护用品供应到位,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
1.2.2评价方法学生岗前培训前(干预前)及实习5个月后(干预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调查表,对其一般资料及有关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集中发放、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1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
2结果
干预前后学生对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表2。
3讨论
3.1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总体掌握情况不够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学生干预前对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中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危害缺乏认识,且没有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化学消毒剂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中对操作者及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伤害,但干预前78.6%的学生对其危害缺乏认识;标准预防作为当前先进、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全知道的学生仅占2.4%,部分知道者占24.6%;完全知道规范洗手的方法的学生占12.7%,部分知道者占32.5%;职业暴露的处理完全知道的学生仅占3.2%。这表明学校职业安全教育缺失,未能有效保证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即具备足够的防护知识,树立职业安全防护意识[2]。
3.2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之一,艾滋病发病率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医务人员正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3],实习学生也不例外。在实习期间,学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使用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器械等医疗锐器十分频繁,在我国当前多种危害极大的血源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的形势下,没有充足的临床经验、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的实习生,很容易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存在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学生在实习期间若感染了血源传播性疾病,无疑会使其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预防实习生职业伤害责任重大,应将实习生职业防护当作管理职责,从改变学生认知着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管理。
3.3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目前,临床实习医学生发生职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防护意识。我们根据学生实习前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认知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将一些常用的防护知识编成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手册发放给实习生。定期组织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对容易忽视的防护知识提问,通过实施反复强化、点面结合、不断渗透式教育及建立责任约束机制,加强督察管理,落实防护责任。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说明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能使其对职业暴露及防护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减少职业伤害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26名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建立责任约束制、检查督导、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临床教学,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慧如,王庆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45-46.
[2]王兰芝,柴翠萍,邵巧云,等.系统管理干预对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9):17-19.
干预意识 篇5
本研究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发现,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效运用一定的场景活动, 充分调动团体成员互动互助, 起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5]。团体活动中, 每个成员的自我感受和相互协作都能促进积极情绪和品质。因此,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观察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法对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衡阳市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 男14例, 女46例;大学二年级39例, 大学一年级21例;城市生源31例, 农村生源29例;独生子女28例。对照组60例, 男12例, 女48例;大学二年级40例, 大学一年级20例;城市生源29例, 农村生源31例;独生子女26例。两组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 (2) 无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 (3) 知情同意, 且自愿参加本调查; (4) 排除有精神疾病, 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 干预措施
对照组为不干预组, 试验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场所为某高职院校团体辅导工作室。辅导室环境安静温馨, 设施齐备。
1.3.1 团体辅导前的阶段
选择合理的活动时间, 经过商议, 挑选大家共同的课余时间。定为每周三16:00开始, 时间为90min。团体活动方案的设计, 充分考虑感恩意识的特点与维度。设计团体活动方案。干预频次为5次。感恩方案包括6个主题:初相识、爱在身边、感恩生活、我想对你说声谢谢、感恩自己以及回顾和展望。
1.3.2 团体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团体创建阶段, 主要是通过一些热身活动使成员相互认识, 建立一种健康安全信任的氛围。第二阶段:团体工作阶段, 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启发、引导团体成员关于感恩主题的思考。第三阶段:团体结束阶段。带领成员分享活动感受, 回顾团体成长过程, 并对未来作出适当展望, 在祝福声中结束团体。
1.3.3 团体活动主题的意义
寻找有缘人旨在彼此分享感受, 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我的自画像为了帮助成员剖析和认识自我。父母调查表让成员意识到自己了解父母远远少于父母对自己的了解和关心。观看视频“感恩永驻”增强感性认识, 加强感恩的示范效应。将成员的感恩意识转化成行动, 付诸实践。感恩自己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接纳自己, 达到自我的统一。
1.4观察指标
测量干预前后的量表分值。结合大学生感戴问卷修订版 (RCSGQ) 河南大学马云献等[6]根据McCullough等人的理论, 并结合对大学生的访谈结果编制而成。该量表由14道题目组成, 包含4个维度, 分别为感恩深度、感恩频度、感恩广度、感恩密度。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 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编制, 共33项[7]。本研究采用段建华1996年的修订版, 即采用GWB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 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0。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资料用Excel2007整理录入,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感恩量表》对在校的高职护生进行了研究, 在干预之前, 研究发现高职护生的感恩水平中间偏上, 试验组RCSGQ量表分值为75.56分±9.21分, 对照组为74.25分±8.66分。这说明高职护生感恩意识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差, 是值得欣慰的一点。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看, 感恩意识是评价个体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人们对感恩行为会给予赞赏。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水平, 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干预方法。试验组干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显示, 干预后感恩量表分值显著高于干预前, 而且干预后的分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维度分析显示, 试验组感恩密度、感恩频率、感恩深度更具有优势。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显著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水平。
另外, 本研究发现高职护生幸福感, 试验组在干预之前为70.72分±5.22分, 干预后上升为82.36分±8.26分。有研究显示, 高职生的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8]。根据拓宽建构理论, 积极情绪有助于人类独特的进化目的和适应性功能, 而进化目的和适应性行为受情绪的支配[9]。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对认知具有拓展效应, 帮助个体扩大兴趣范围, 增强灵活性, 同时建构个体自身资源。感恩情绪同时能稳定良性的人际交往模式。本研究支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干预方法也能提高高职护生幸福感。
综上所述,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不断深入, 护理教育者更多关优势和美德的研究。感恩意识在塑造护理学生优秀、积极品质扮演着重要角色。护理院校也愈来愈重视感恩意识的培育。本研究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水平和幸福感。提高学生感恩意识, 需要学校把感恩教育纳入日常课程, 让高职护生不断提高感恩认知, 以促进自我积极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黎玉兰, 宋凤宁, 方艳娇.感恩:积极心理研究的新领域[J].社会心理科学, 2008, 23 (2) :140-141.
[2]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2:1.
[3]毛磊焱, 陈霖柏, 敖慧斌.免费医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0 (5) :681-682.
[4]李志强.大学生感恩品质现状调查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1.
[5]田喜生.大学生感戴倾向及其与移情能力、助人倾向间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8:4-6.
[6]马云献.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5:387-389.
[7]祝伟娜.初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8:4-6.
[8]崔赛, 刘东玲, 向梦思, 等.感恩教育对医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及意义[J].护理研究, 2014, 28 (9C) :3438-3439.
干预意识 篇6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打破自身平衡,又不断寻求新的秩序和平衡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有其根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学生有其理想与抱负,他们必然会经历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心理问题。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需要构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其先导在于大学生心理倾诉意识的培养。
1 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时的表现
一般因大学生活适应、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原因造成的烦恼,只要辅导员结合日常思想教育,开展深入细致的谈话活动,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一般可以将问题及时化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学习和掌握帮助大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方法,是辅导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需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产生的根源。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对的困难情景无法回避,自身也没有资源和应付机制去应对,此时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生命中的巨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其特征是高度紧张,并伴随有绝望、沮丧、焦虑等痛苦情绪。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危机又有其特殊性。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当面临某种重大情形时,大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而产生的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一旦发生,就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损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行为。同时,对学校的安全稳定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关系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的安全稳定,以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如何帮助在校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高校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内容,关系着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学生宁可掩饰心理疾患,也不愿进行心理咨询。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又夹杂文化背景、社会的或者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完善,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 “倾诉意识”。
2“倾诉意识” 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的引导作用
研究表明,倾诉意识是一个连续的内部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察觉阶段、自助评估阶段和他助评估阶段。根据倾诉行为的心理运行模式可知,个体进行倾诉行为时,在倾诉意识的指导下,付诸实施的寻求外界援助的相关行为。在他助评估阶段中,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以往的经验使得求助者内心已经确信: 这件事情已经超出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于是尝试寻求外部力量解决。求助者从“倾诉意识” 阶段转化为 “倾诉行为”。“倾诉行为” 在“倾诉意识”的指导下产生。由此可见,“倾诉意识”对 “倾诉行为”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完善危机干预机制的作用更是不能小觑。
“倾诉意识”的产生意味着求助者对处理心理危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被动的自我处理变为主动地寻求帮助与解决。当求助者积极地向外部发出求助信号,说明其自身已经经历了自我说服,信赖他人的过程。
3 完善以培养 “倾诉意识” 为引导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解除和消失,并最终帮助其战胜危机。培养大学生的 “倾诉意识” 就是将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启动程序向前迈进一步,通过培养倾诉意识以及进行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和对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信任度,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地觉察到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准确地做出危机干预方案。因此,建立完善以培养 “倾诉意识”为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学校做好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的关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 1 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 “倾诉意识”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校园网络、校报、电台、电视台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感知能力; 通过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采取个别指导为主,团体指导为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做好突发事件的行动预案,为问题和危机的解决做好准备。
3. 2 以 “倾诉意识” 为引导,培养多层次的危机干预队伍,增强危机干预系统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成立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校医院和各学院有关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加强教师理论指导,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3. 3 整合各方资源,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不是任何一方主体可以独自胜任的。与心理专家的指导相比,家庭的关怀,老师、同学以及朋友的支持更为重要。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向周围的同学,老师寻求帮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危机,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危机,处理危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进而导致严重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稳定的秩序。
参考文献
[1]刘凯元.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对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5).
[2]张风华.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的研究隐喻学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7).
[3]宋凤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生态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1(5).
[4]王璐.心理危机干预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5]陈静.浅析高校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张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7).
[7]林瑛.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
干预意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初中、小学学校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未开设健康教育课或开设健康教育课但不涉及安全应急内容的城、乡学校( 小学、初中各2所) 作为对照组1; 选取开设健康教育课且涉及到安全应急内容的城、乡学校( 小学、初中各2所) 作为对照组2; 选取开设健康教育课并设计安全应急内容的城、乡学校( 小学、初中各2所) 作为干预组,共12所学校。每所学校每个年级( 小学只选取三~ 六年级) 均随机选取2 ~ 3个班,每个年级不少于100人,共选取5 226人。初始回收有效问卷5 085份,有效率为97.30%,其中小学生3 052名,初中生2 033名; 男生2 693名,女生2 392名; 对照组1、对照组2、干预组分别为1 790名、1 714名、1 581名。终末回收有效问卷4 709份,有效率为90. 11%,其中小学生2 868名,初中生1 841名; 男生2 513名,女生2 196名; 对照组1、对照组2、干预组学生分别为1 730名、1 534名、1 445名。年龄为8 ~ 16岁,平均年龄( 11.86±1.97) 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依据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4]5个领域中的“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的内容,同时结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5],参照相关文献[6,7]自行设计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应急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个部分: 一般情况( 性别、学段、父母文化程度、本校的安全教育宣传情况、日常安全应急与避险的现场演练情况等) ; 安全应急相关知识及情感态度; 突发安全事故时的安全应急处理; 需求和满意度等。
问卷评分情况: 安全应急基本知识共10道题,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基本认知共8道题,知道得2分,知道一些得1分,不知道得0分,分值越高表示知识知晓情况越好; 情感态度共8道题,正向态度得2分,保持中立、不知道或负向态度得0分,分值越高表示正向态度越好; 行为及能力共10道题,做法正确得2分,部分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分值越高表示应急避险能力越好。
1.2.2干预方法干预组健康教育课设计到《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安全应急与避险相应内容。另聘请相关安全部门的专家每季度向学生进行一次安全应急与避险技能的讲座或培训,内容参照《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个阶段中小学生需要完成的总目标。
1.2.3安全应对现场模拟考核干预结束时,邀请相关安全部门专家、参与此次项目的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场景再现模拟考核打分。
考核对象选取: 以参与研究的班级为单位,在每个班的前后左右中5个区域至少选取5人,比较踊跃的班级可多选取,但最多不超过8人,性别比例尽量一致。
考核方案: 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中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要求确定考核内容。以5~8人为一组,对每个内容均进行现场模拟考核,小学低年级考核火灾和地震的逃生; 小学高年级考核煤气泄露逃生和救助溺水者; 初中生考核煤气泄露逃生、救助溺水者、烧烫伤处理及止血包扎。
考核方式: 精炼每个考核内容的要点,赋予一定的分值。给出考核内容的自救或互救情景以及与各个情景的相关关键词,让学生根据情景选出需要用到的关键词,然后对要用到的关键词进行排序,最后对各个情景进行现场模拟及讲述,根据现场学生的做法给出分数。
分值的赋予: 各个情景的每一个关键要点均赋予2分,依据每一个情景的关键要点数量计算该情景的总分。其中火灾总分16分,地震8分,煤气泄露逃生10分,救助溺水者14分,烫伤处理10分,止血包扎8分。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内容总分均为24分,初中学生4项内容总分52分。然后把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考核分值转化为百分制的相应分数,分为<60分、≥60分2个等级。
1.3统计方法运用Epi Data 3. 1建立数据库,设置核查文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标准取α= 0.05,均采用双侧检验。
2 结果
2.1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应急与避险干预效果评价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应急与避险知识平均知晓率干预后对照组1、对照组2、干预组升 高幅度分 别为11.6%,13.1%,29.4%,3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对照组1态度平均正向率稍微有所下降( -1.6%) 、对照组2、干预组的态度平均正向率均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1.9%,2.2%,3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对照组2行为平均正向率稍微有所下降( -2.7%) 、对照组1、干预组的行为平均正向率均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1.6%,6.9%,仅干预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意识与应急避险能力现场考核评价现场考核人员共500人,对照组1男生79人,女生94人; 对照组2男生82人,女生86人; 干预组男生82人,女生77人。三 ~ 四年级140人,五 ~ 六年级共149人,七~九年级共211人。
中小学生不同年级段内3个组现场考核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得分均优于其他2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小学高年级学生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初中学生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个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干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见表2。
注: **P<0.01。
注: **P<0.01。
不同性别间考核得分分布显示,得分≥60分的比率各年级均表现为男生多于女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现场考核得分≥60分的百分率随着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最高达68.4%; 但初中学生现场考核得分≥60分的百分率均不及20%。各年级城乡学生考核得分分布结果显示,得分≥60分的比率表现为城市多于乡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各年级不同组间考核得分≥60分的比率均表现为干预组大于2个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见表3。
2.3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意识与应急避险干预满意度对于此次安全教育干预活动,91.7%的学生表示满意,85.1%的学生表示愿意再次参加这种活动。仅有8.2%的学生表示此次干预讲解的内容能掌握的知识不足50%,86.3%的学生表示内容容易理解。83.4%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聘请专业人士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认为此次安全教育所讲解的内容对 其自身最 有用的排 序为: 急救知识( 60.83%) 、伤害事故 的处理 ( 57. 02%) 、火灾知识( 54.26%) 、地震知识( 46.99%) 。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P<0.01。
3 讨论
对郑州市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意识与避险技能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知信行的平均知晓或正向率均有所升高,且升高幅度均高于2个对照组。3个组的安全知识平均知晓率在干预前后的升高幅度均大于态度和行为平均正向率的升高幅度。提示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定的积累,但是态度和行为不能及时转变。因此,掌握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至关重要,转变对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应急避险态度,提高自身的安全应急避险技能是最终目标,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才能减少[8,9,10]。
从现场模拟考核来看,低年级、高年级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干预组考核得分均分别高于其他2个对照组,且随着学段的升高,2个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差异逐渐增大。说明此次安全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应急能力有显著效果,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干预效果显著性逐渐增强。提示随着学段增加,年龄增大,阅历和生活经验增加,中小学生接受安全知识和掌握安全技能的能力逐渐增强[11]。
将考核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得分来看,初中生在烧烫伤和止血包扎方面见识欠缺,提示初中生的医疗救护知识比较缺乏,讲座或培训教授的医疗知识有限,初中生的医疗 救护知识 有待进一 步系统化、深 入化[12,13]。有研究显示,初中阶段开展急救救护教育收益更大[14,15,16,17]。考核内容不同年级间的比较结果显示随着小学年级增长,得分≥60的百分率升高。提示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安全应急避险培训的能力明显增强,安全应急避险技能明显提高。
基本急救知识的不足和灾害逃生技能的欠缺直接影响青少年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能力[11]。若想全面提高其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最有效途径还是抓住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的最佳时期,通过学校集体培训,做到安全教育的常规化、系统化、活动化和社会化,不仅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培养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发现险情、判断险情及安全逃生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18]。
摘要: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干预效果,探索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学校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学校中,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3所,共12所。依据要求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干预组,聘请专业人士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 a干预,以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及抽取部分学生现场模拟考核方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1、对照组2、干预组知识知晓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1.6%,13.1%,29.4%,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1.9%,2.2%,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2.7%,6.9%,仅干预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现场考核知信行综合得分分别为(18.14±6.43)、(18.10±5.85)、(20.13±7.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1,P<0.01)。小学低年级3组间现场考核得分无明显差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3组间现场考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场考核得分分级比较,得分≥60分的比率性别、城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干预组均高于其他2个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安全教育干预能够大幅度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并使正向行为有效改善。安全意识培养越早越好,安全技能应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初中阶段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