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情况

2024-09-24

干预情况(通用10篇)

干预情况 篇1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合理应用, 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1,2], 目前, 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药学问题,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经迫在眉睫。药师在临床配药、发药、药学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药师干预,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们医院出台了一系列干预措施, 大大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以2012年3-11月治疗的500例患者为干预组, 男321例, 女179例, 年龄3个月~88岁;以2012年12月-2013年6月治疗的500例患者为未干预组, 男318例, 女182例, 年龄1个月~87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方法:未干预组不进行药师干预。干预组进行如下干预措施: (1) 通过限制医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得, 加强高级别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 (2) 通过加大对开具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师的处理力度和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3) 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科室考核挂钩, 对于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 通报并扣发奖金; (4) 每月通过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 督促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结果

两组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未干预组500例应用抗菌药物366例, 抗菌药物应用率73.2%, 干预组应用抗菌药物282例, 抗菌药物应用率56.4%, 干预组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比较:干预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方面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见表2。

讨论

目前, 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有些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我国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高。

据报道, 在目前国内使用的最多的15种药品中, 包括有10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在医院中也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 一般可达到30%左右, 在个别医院甚至能达到50%以上[3]。

目前, 与全世界的其他国家相比, 我们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较为严峻, 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国家中, 我们居于较前的位置, 据统计, 目前每年因药物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死亡的病例达到了20万人, 而其中近40%是死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4]。同时, 由于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导致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并且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目前, 对于这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急需得到控制和解决。针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我们加强了药物管理和及时处理临床工作中的问题, 以使情况得到缓解和解决。

通过本研究表明, 采取一系列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在管理和打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上, 能够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突出问题重点, 严格管理等方式, 有效地减少了我院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的发生, 并且通过药师干预, 也使得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大大减少[5]。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后, 使得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大大降低, 并且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大大降低, 也减轻了患者的住院医疗负担 (P<0.05) 。这些结果表明, 采取药师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 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进而升高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 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 调整经验用药, 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 确定给药途径, 防止浪费。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患者500例为干预组, 男321例, 女179例, 年龄3个月88岁;收治患者500例为未干预组, 男318例, 女182例, 年龄1个月87岁, 未干预组不进行药师干预, 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结果:未干预组500例应用抗菌药物366例, 抗菌药物应用率73.2%, 干预组应用抗菌药物282例, 抗菌药物应用率56.4%, 干预组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方面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结论:药师干预可以明显减少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和药物费用。

关键词: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Moen MD, Lyseng-Willianson KA, Sott LJ.Liposomal amphotericin B:a review of its use as empirical therapy in febrile neutopenia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J].Drugs, 2012, 69 (3) :361-392.

[2] Guskey MT, Tsuji BT.A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 lipoglycopeptides:oritavancin, dalbavancin, and telavancin[J].Pharmacotherapy, 2010, 30 (1) :80-94.

[3] 黄晓华, 马珩.抗菌药物在产科的预防性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12 (10) :72.

[4] Carmeli Y, Akova M, Cornaglia G, et al.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carbapenemase-producing gram-negatives:therapeutic approach and infection control[J].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1, 16 (2) :102-111.

[5] Koga T, Masuda N, Kakuta M, et al.Potent in vitro activity of tomopenem (CS-023)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2, 52 (8) :2849-2854.

干预情况 篇2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院心理危机的预防于干预情况,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重点关注对象。

我院心理健康重点关注对于来源于班级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反馈及年级辅导员在下寝室等日常生活中于学生接触发现的,主要关注对象包括:(1)心理测试中某项指标超出常模,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2)患严重生理疾病,治疗周期长,个体感觉到痛苦但仍坚持在校学习的学生;(3)因家庭贫困、经济负担重而自卑感强烈的学生;(4)因各种原因受处分、休学后复学或试读的学生;(5)痴迷于网络的学生;

(6)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特别是补考后仍然不及格的学生;(7)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个人或家人发生不幸的学生;(8)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的学生;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学生;

二、重点关注时段。

大一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期;考前复习阶段和考试成绩公布后;每学期开学前后;季节交替期;毕业生就业期间。

三、心理健康排查手段(1)建立“心理档案”体系

对于重点关注对象不论是咨询中心反馈还是班级或者年级辅导员上报的,对于排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一人一档,重点关注学生每个月由相应联系老师进行一次谈话,填写《丽水学院心理问题学生后续帮扶记录表》及时归入该生心理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心理工作帮扶小组成员实时研讨帮扶办法,来达到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2)建立“宿舍一班级一辅导员”排查体系

本学期开学初我院年级辅导员分别召开了所带年级的寝室长会议和班长、团支书工作会议,充分调动宿舍同学的积极性,号召同学们相互关爱,增强责任心,号召各寝室长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宿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主动关心同学,并及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反应情况。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的骨干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联系同学,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了解本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和上报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班主任加强于学生家长的联系,家校联系情况记入班主任考核,要求班主任能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每学期联系所有重修和处分的学生家长,且每学期联系学生家长人数达到班级学生总人数的50%及以上,记录详实

辅导员通过深入宿舍、联系家长、联系宿舍管理员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在发现或得知有心理异常及行为表现的学生后,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分情况向学院心理辅导老师、院领导或校心理咨询中心报告。

(3)建立心理危机学生转介体系

加强与学院心理辅导老师、校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外心理咨询机构的沟通,一旦有学生需要治疗,及时转介或送诊。(4)建立后期观察体系

辅导员和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康复心理状态,进行跟踪调查直至学生完全好转,尽量减少问题反复的状况。年级辅导员加入班级qq或微信群,在各种情绪高峰期节点譬如注意考前焦虑和就业焦虑等监考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在群里发布各种信息,如警惕传销、“变了味的校园贷等”等,借助网络工具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需求。

四、心理健康排查流程和案例

心理健康排查每个周进行一次,首先由各班级心理委员上报《心理健康排查周报表》汇报每周是否有言语、行为异常的同学,其次辅导员结合平时观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心理问题:辅导员定期谈话,恢复正常学习。严重心理问题或神经症:上报学院,联系家长和学院分管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或转心理咨询机构,年级辅导员配合治疗。精神病:上报学院后立即送精神病医院,同时联系家长办理退学或休学。

如何做好学生厌学情绪的心理辅导

案例:张*,大学二年级,在大二第一学期所有课程旷课,并且没有参加考试。在大二下学期也不参加任何课程的学习,班主任、辅导员多次找张*谈话,在和张*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生没有学习动机,对未来没有期待,有退学打算,不接受休学建议,要求要么在校继续混日子要么退学。该生与班级同学间没有过多的交往,基本没有要好的同学,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与父母关系淡漠,该生自述在初中和高中有过自杀行为,也接受过心理咨询,但是该生不愿意对这一方面过多谈论,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其实,学生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厌学心理将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怎样进行辅导呢? 学生自身原因查找。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一个迷茫和无目标的心态面对生活,那些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慢慢地因为学习不理想,产生心理压力。

2、和人的交往关系差有关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不理想,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甚至觉得自己没有朋友,不愿意和同学们交往,最后感到孤独,寂寞,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3、自控能力差导致厌学

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明知是学习时间,却不能约束自己,而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低声私语,看小说甚至吃零食等,这样的话老毛病改不了,学习也不理想,有时觉得失去自尊,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厌学。张*同学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厌学,和他谈话中他特别讲到他的自我控制力很差。

解决方法解析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丰富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让他感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让他找到自己的优点,兴趣,慢慢的产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经验,促使他们健康人格形成。通过多督促,多谈心,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多和他们进行心的交流,不厌弃,让他们内心有一种被认同感。慢慢的喜欢老师,再到喜欢学习。

3、合理的鼓励。厌学的学生一般都会觉得自己的缺点太多了,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自身优点,多发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感到自身的变化,慢慢的提高自我修复能力。

4、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上学好比一棵小树的成长,大了才会变成栋梁,我们学习的多了,长大后也才会有所作为。学习只是我们自身各种情况的综合体现,每个人都会有能成功,多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

4、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风、家长都孩子的自身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关系和谐,互动良好,那么孩子在家庭当中会感觉到安全和放心。如果孩子总是可以感觉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会让孩子更勇敢更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如果在家父母竟成争吵,或者是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毫不过问,或者父母把自己逼得透不过气,这种种的情况都会让孩子内心感觉到难受,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学习也容易出问题。

帮扶目标: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学业进步。帮扶措施:

1、关注学生动态,通过班干部、室友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业、心理等动态。

2、加强家校联系,保持与家长沟通交流,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

3、其班主任是他的专业课教师,邀请班主任对其专业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激发其学习兴趣。

五、注意事项

鉴于班主任或有些辅导员缺乏心理咨询等先关知识,我院也利用班主任会议或者辅导员例会等机会对于班主任和辅导员转达一些咨询保密原则及保密例外原则等。

1.约谈:约谈应从辅导员为学生进行生活指导的角度进行,在尚未明确学生符合关注对象标准的情况下,切忌在言语、态度上给学生“心理疾患”的暗示。2.保密:对学生的资料、约谈内容、甄别结果要严格保密,文字资料要加锁,电子资料加密。如需学生干部辅助关注,要严格筛选委任,相关资料也要酌情透露,要求严格保密。

3.自我保护:如辅导员认为当前涉及的关注对象或突发事件给自己造成压力过大,可告知退出,交由学院或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安排转介其他教师。辅导员要在整个过程中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卷入或枯竭现象产生伤害。

干预情况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283例自愿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2.9±3.75岁;孕周35-42w,平均孕周38.7±1.9w;初产妇167例(59.01%),经产妇116例(40.99%);剖宫产原因:巨大儿39例,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17例,过期妊娠18例,无特殊情况但孕妇自愿要求行剖宫产179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逐层地打开腹壁的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胎盘,然后层层缝合。

1.3 术后护理干预方式

1.3.1 术后监测:术后应嘱产妇去枕平卧6h,并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及口鼻腔分泌物误吸,6h后改为半卧位,使身体与床保持20-30°角,尽量侧卧以减轻身体移动的时候对切口带来的震动和牵拉痛,同时配合多翻身,并为产妇捆上腹带,同时指导家属帮助产妇多翻身,促进恶露排出,以防恶露在宫腔内淤积而引起感染,影响子宫复旧。定时巡视观察并记录产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意识状态等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应密切观察产后恶露,如果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卫生垫2h内就湿透,阴道流血的量大大超过月经量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还应指导产妇及家属注意观察和预后术后晚期大出血,出院回家后如果恶露明显增多,超过月经量,应及时就医[2]。

1.3.2 加强休息 休息是最好的恢复体力的方式,产妇结束手术回到病房后,除了接触婴儿和哺乳的时间外,在术后的前半个月时间内应尽量多休息。

1.3.3 疼痛护理 剖宫产术后,由于麻醉药物作用的逐渐消退,产妇下腹部伤口痛觉开始恢复,一般术后数小时伤口剧烈疼痛。在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疼药,保证产妇充分休息的条件下,尽量少用或不用止疼药,鼓励产妇尽量克服,并指导家属多与产妇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因为止痛药物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引起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所以需要产妇对疼痛做些忍耐。

1.3.4 切口及会阴部护理 为了防止腹部伤口的裂开,咳嗽、恶性呕吐的时候,应以左右手压一下两侧下腹部或压住伤口两侧,以防伤口裂开。要确保外阴和腹部切口的清洁,发痒的时候避免搔抓,更不能用不洁物品来擦洗伤口和外阴部。护理人员每天为伤口更换敷料,在更换敷料的时候应注意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局部皮肤红肿或皮下形成结节的情况,如果伤口发生感染时,还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伤口及红外线照射帮助伤口的愈合。

1.3.5 及早下床活动 护理人员要注意与产妇进行沟通,耐心细致地向产妇及家属讲解长期卧床易形成肠粘连、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及早运动有利于术后极早康复。产后24h应多在床上做翻身运动。只要体力允许,在产后第2天拔除尿管后,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早期活动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以避免术后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应教会产妇一些术后健身康复操,有利于子宫复旧。

1.3.6 排尿的护理 如果无特殊情况,一般在术后第二天静脉输液结束后就会拔除置留导尿管。拔管后应鼓励产妇下床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和缓解膀胱膨胀的目的。但由于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使得产妇不敢用力增加负压,大小便不能顺利排出,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涨大的的膀胱妨碍子宫的复旧,同时还易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如果拔除尿管后6-8h仍未排尿,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诱导排尿,常用的方法是在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流水声刺激等。

1.3.7 加强营养 术后第二天可让产妇进食一些清单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蛋汤等,但切忌牛奶、豆浆、土豆、萝卜、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待产妇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则可以正常进食,进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清单易消化的汤汁食物为主,加强产妇营养,才有利于术后康复和母乳喂养的开展。

1.3.8 哺乳及乳房护理 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展,术后要及早的让婴儿吸允乳头,熟悉母亲气味,鼓励产妇早开奶,促使产妇乳汁产生。护理人员应教会产妇正确喂养的方法,保护好乳房,防止乳头皲裂和乳汁积聚。同时,产后应指导产妇多按摩、热敷乳房,防止乳房硬结、胀痛的出现。

2 结果

本组283例观察对象,首次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1.27d;首次进食平均时间为8.06h,伤口均愈合情况良好,甲级愈合率达100%;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形成;平均住院时间为8.52d。

3 结论

剖宫產完全不同于阴道分娩,剖宫产要在下腹部做一条长10cm左右的切口,手术伤口很大、创面也比较广,又和藏有细菌的阴道相连通,所以,剖宫术是产科最大的手术,有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产科医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施这项手术。但是,在中国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完善趋于成熟,麻醉和手术一般都很顺利,减少了分娩过程的产科意外,但其产后的并发症则较多,不利于产妇的康复,而科学的护理干预在并发症的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术后加强护理保健,对于顺利康复是很重要的[3]。

因此,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实行的护理干预,鼓励其尽早下床运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预防尿潴留、切开及会阴部感染,指导合理地母乳喂养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

[2] 龙晓江.现代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要点[J].健康必读,2010,18(6):67.

干预情况 篇4

关键词:孕妇,贫血,干预

贫血是孕妇妊娠期间最为常见的多发合并症,属高危妊娠范畴,影响孕妇身体健康状况,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到胎儿生长健康[1,2]。本研究针对2013年8 月至2015年6月浦江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孕妇贫血发生情况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浦江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150例孕妇贫血状况和临床干预效果。150例孕妇中出现贫血症状60例,约占40%。将60例贫血孕妇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排除标准[3]:患有溶血性贫血等严重血液疾病患者。所有孕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150例孕妇进行空腹静脉抽血,通过检测血清铁、血红蛋白的含量诊断孕妇是否有贫血症状。

对照组孕妇治疗方法:常规营养方法,合理搭配膳食结构,饮食上增加铁含量高的食物补充,必要情况发生时可进行输血治疗。

观察组孕妇治疗方法:综合性疗法,在对照组常规营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服给药治疗。口服硫酸亚铁0.3g,3 次/d,为了促进铁的吸收,加服维生素C0.1~0.3g,以及多糖铁复合物150mg,1~2次/d。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治疗一个月后,与次日清晨孕妇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3ml,检测并记录血红蛋白含量。

1.3观察指标

贫血状况指标[4,5,6]: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在90~110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90~60g/L;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在60g/L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贫血状况比较

如下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贫血状况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观察组患者总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总治愈率为63.33%,两组患者总治愈率差异显著。

2.2 150例孕妇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见下表3,体重增加>12.5kg的孕妇贫血率明显高于体重增加<12.5kg的孕妇,孕周>36周的孕妇贫血率明显高于孕周不足36周的两组孕妇,150例孕妇在增加体重、孕周影响因素方面差异显著(P<0.05)。

2.3 150例孕妇分娩情况比较

如下表4所示,正常孕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贫血孕妇,新生儿体重高于贫血孕妇新生儿体重,正常孕妇与贫血孕妇产后出血量、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孕妇贫血现象在临床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统计资料显示[7,8,9],因贫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的例数已增至每年十万例。贫血在孕妇妊娠期间较为常见,且伴随孕妇孕周的增加贫血程度提高。如果处理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生存质量。孕妇之所以在妊娠期间出现贫血症状原因在于,孕妇体内血红蛋白逐渐减少,氧气输送速率下降,胎盘稳定性下降,导致胎盘功能不足,易发生孕妇和胎儿缺氧现象。妊娠期孕妇贫血,分娩的新生儿缺氧可能性较高,产妇产后出血量增加,严重影响产妇、胎儿生存质量。曾有报道[10,11,12,13],孕产妇因贫血导致抵抗力低,在分娩或手术、麻醉时耐受力下降,增加了手术及分娩风险,产后也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等,或者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死胎等不良后果。临床实践经验表示[14,15,16],合理分析贫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能显著降低孕妇贫血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妇危险程度。

干预情况 篇5

落实《关于严格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

插手公共资源交易的若干规定》

情况汇报

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严格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的若干规定》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年度纪检监察法规工作重点》,在xx市委、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国土管理工作实际,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不断加强全局党员干部的廉政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全局执行《若干规定》情况良好,无违反《若干规定》行为。现将近年来我局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局党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若干规定》工作

(1)、我局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教育工作。《若干规定》下发后,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印发《致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倡议书》、《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卡》,转发《六项纪律、五条禁令》,制作有关党纪政纪文件汇编,以及完善健全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 1

源头治腐制度建设。

(2)、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采取发送廉政短信息、悬挂宣传条幅、制作廉政宣传壁画、廉政电脑壁纸、在网站及时报道廉政动态、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开展廉政教育等形式,多举并措,从而营造浓厚“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从政、廉洁从政”的舆论氛围。

(3)、在日常教育上,我们认真坚持每周二、五学习日制度,在学习内容安排上除了学习土地管理的业务知识外,还重点学习了十届市纪委五次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处理规定》、《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关于严格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公共资交易若干规定》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并通过观看录像片、听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

(4)、在每次的工作会议上,都重点强调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不允许出现失误,在廉政建设上更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我们还实行了干部谈话提醒、警告

等制度,保证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出现差错或是出现小的差错能及时改正,并由局党组成员不定期地对分管的科室进行谈话,以防微杜渐,将问题消灭在苗头阶段。

(5)、今年上半年,我局在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中,对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进行了全面整顿,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查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通过整顿活动,我局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廉政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二、明确禁止行为,强化监督机制

(1)、为切实落实《若干规定》,我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执行《若干规定》,廉洁从政,决不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并多次在工作会议中重申纪律要求。㈠严格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活动;㈡严格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材料设备、商品、服务等采购活动;㈢严格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产权交易、国有资产转让,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内幕交易;㈣严格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经营性土地 权出让、资源开发和经销;㈤严格禁止以投资、收受干股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㈥严格禁止为特定企业或者个人充当违法经营“保护伞”;㈦严格禁

止配偶、子女或者其他特定关系人利用领导干部职务上的影响在分管范围内介绍、承揽、分包工程或者资源开发。

(2)、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xxx为组长,纪检组长xxx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廉政监督小组,由纪检组长和纪检监察室主任带领监督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局党员干部进行监督检查,设立举报箱,网上公布举报电话xxx,随时受理群众监督举报。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若干规定》行为的,一经查实,无论是否得利,一律按违纪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贯彻落实《若干规定》,贯穿于国土管理各项工作

(1)、在执行《若干规定》方面,党员干部尤其是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中纪委“四个纪律、八项要求”、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十二条规定和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五条禁令”的要求,认真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廉政奉公,没有违反《若干规定》行为;

(2)、在加强财务收支监管方面,万元以上支出提交局党组全体研究决定,并由廉政监督小组,对投入资金超过三千万的土地整理项目经费支出定期进行审核,廉政监督小组已多次对土地整理中心帐目进行会审签章,避免了乱开支、乱签字、乱报批事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公用费用及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开支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3)、在国有土地招拍挂、土地项目方面,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主动邀请人大、政协、纪检、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监督,杜绝了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4)、在“二调”资金专项检查工作中,我局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要求,专账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支出严格,切实做到每笔资金支付凭据真实,依据充分,确保了专项资金使用安全。

(5)、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方案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并重点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和国有土地招牌挂出让等商业贿赂易发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监督,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坚决从源头上、制度上杜绝商业贿赂的发生。

以上是我局执行《若干规定》的工作情况汇报,不当之处请上级领导批评指正。

xx市国土资源局

干预情况 篇6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08年统招新生3474人, 其中男性2233人, 女性1241人, 年龄在17~20岁之间。

1.2 方法

全部学生均于报到后1周内进行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 , 对HBsAg阳性者, 检查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采用ELISA法) 。ALT>40 U/L为异常。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HBsAg检测情况

3474人中HBsAg阳性109人, 检出率为3.14%。其中男性81人, 检出率为3.63%;女性28人, 检出率为2.26%, 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4, P<0.05) 。见表1。

2.2 ALT异常情况

3474人中ALT异常106人, 检出率为3.05%。其中男性96人, 检出率为2.76%;女性10人, 检出率为0.29%, 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91, P<0.01) 。见表1。

2.3 HBsAb检测情况

3474人中HBsAb阳性1782人, 检出率为51.30%。男女检出率分别为56.16%、42.55%, 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62, P<0.01) 。见表1。

2.4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

109例HBsAg阳性的学生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其中12名学生两对半检查呈“大三阳”或“小三阳”, 男性10人, 女性2人。

3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等地, HBsAg携带率在2%~20%之间。我国约有10%~15%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1], 本次检查结果显示, 本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国部分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8.4%) [2], 且有50%的人对乙肝具有特异性免疫力, 这与我国近年来乙肝疫苗接种率普遍提高密切相关。同时也提示尚有近50%的新生缺乏保护性抗体, 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统计还显示, 乙肝感染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与国内多数文献报道一致[3], 说明男女性对乙肝病毒的易感性可能不同, 亦或与男生参加社会活动多, 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等因素有关。

乙肝传播途径复杂, 可通过输血、母婴、密切生活接触、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处于生长发育、青春躁动时期, 体内免疫功能很不稳定, 同时我国高等学校学生以集体住宿为主, 有明显的群集现象, 长期的密切生活接触很容易造成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另外, 大学生在校谈恋爱现象越来越多, 有少数学生未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过早发生性行为, 如果不注意, 很容易感染上乙肝病毒。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我们对新入学的大学生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①对单纯HBsAg阳性者, 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检测肝功及B超, 进行健康教育, 要求其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防止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②HBsAg阳性者同时伴有ALT升高超过60 U/L以上者, 予以休学1年, 防止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 待病情稳定后再回学校上课;HBsAg阳性并ALT升高在60 U/L以下者, 2周后予以复查, ALT正常者回学校上课;③单纯ALT升高在60 U/L以上者, 立即到医院检查, 明确ALT升高的原因, 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单纯ALT升高在60 U/L以下者, 予以休息, 去除造成升高的生理性因素, 2周后复查;④对无乙肝保护性抗体的同学, 且ALT正常者 (或治疗后恢复正常者) , 通过宣传, 鼓励学生接种乙肝疫苗;⑤每年定期开展传染病宣传周, 向教工和学生宣传乙肝等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此外, 还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有线电视、橱窗、版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乙肝防病知识。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6-327.

[2]谭春梅, 吕元聪, 邹质彬, 等.关于HBsAg携带者几个问题.中国公共卫生, 1995, 11 (3) :135-137.

干预情况 篇7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2年全年本院门诊退药申请表,作为原始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照统一表格,对每例退药患者的退药时间、姓名、年龄、性别、科别、退药原因等情况进行录入,利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退药原因并探讨相关的干预措施。

2 结果

本院2012年全年门诊患者515757例,共有退药128例,占总门诊量的0.024%。月均退药10.7例。月退药例数见表1,退药年龄、性别分布见表2,退药科室分类见表3,退药原因统计见表4。

3 退药原因分析

从表3可见,本院退药科室涉及门诊各科室,排在前3位分别为内科系统、儿科、急诊内科系统。从表4可见,退药原因包括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由门诊转为住院,患者个人原因,病情改变及医院因素等。

3.1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1)过敏反应41例,占不良反应中的65%。其中大部分是抗生素引起的,以注射剂居多,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及克林霉素等药物;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等;还有部分口服药物及抗病毒类注射剂。不良反应症状可见皮肤潮红、瘙痒、皮疹等。(2)胃肠道反应12例,占不良反应中的20%。症状可见腹痛、呕吐等。(3)神经系统反应7例,占不良反应中的10%。症状可见手麻、头晕等。(4)泌尿系统1例。我国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抗感染药报告数占化学药总例次数的首位,抗感染药具体品种排名前几位分别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静脉注射给药途径风险较高;中药注射剂依然是中药制剂的主要风险[1]。因此在临床中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管理,药学部门加强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为公众用药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3.2 住院

因住院而发生退药的是52例,排在前3位的是儿科21例,内科19例,急诊9例。儿童患者病情变化比较快,或部分家长心情急迫要求住院,导致儿科因转住院后门诊配药不适宜住院使用而产生退药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部分患者初始就诊坚持门诊治疗,后因疗效欠佳或病情加重而转为住院治疗。这部分退药原因明确,可按规定予以退药。

3.3 其他原因

患者因个人原因如要求转院、经济因素、出差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药8例。因病情改变需要在门诊更改用药方案的5例。其余因造影剂故障无法造影而退造影剂的,持门诊处方在急诊药房取不到药品的,医师误开不需要药品的共3例。

4 预防退药干预措施

4.1 提高门诊诊治质量

规范医师诊疗行为,把握好首诊开药量。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医师问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联合用药时要熟悉所开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复诊疗效调整用药。

4.2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药房提供优质药学服务,设置专门退药窗口,向患者耐心解释,缓和消除其不满情绪,减少医患纠纷。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配,及时告知处方医师。指导患者科学用药,交代有关用药注意事项,提高用药依从性[2]。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加强处方点评工作,与临床科室及时沟通,对大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提出改进意见。组织业务学习,提供药学信息,供临床医生参考。对退回药品严格检查,认真核对,避免医疗安全隐患。

4.3加强医院管理

本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退药流程。符合退药条件的由医生填写退药申请表,属不良反应的同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经科室主任、门诊办公室同意,药剂科复核及填写好药品验收意见后,方可办理退药手续。

5 小结

本院退药比例在同级医院中并不算大,这得益于医院的规范管理。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退药原因所产生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3]。通过医院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规范退药制度,使临床有章可循;医师、药师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沟通,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探讨退药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2年门诊药房的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退药原因,讨论干预措施。结果 退药原因主要有:不良反应(占46.9%)、转为住院(占40.6%)、其他因素(患者因素、病情改变及医院因素等)。结论 医院规范退药制度,医师、药师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沟通,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关键词:门诊药房,退药分析,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http://www.sfda.gov.cn/WS01/CL0078/7219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7]53号,2007.

干预情况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为界, 随机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1 200张, 定为干预前, 2015年1 200张为干预后, 所选处方涵盖我院所有科室。

1.2 分析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等的相关规定, 由经验丰富的药师组成专门工作小组, 对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的改善情况。

1.3 干预方法

(1) 提高医师、药师安全意识。为规范医师及药师调剂行为, 我国相继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性文件, 医院应定时举办相关学习活动, 提高安全意识。 (2) 及时进行处方点评。委派经验丰富的药师, 定时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 总结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召集门诊医生共同参与研讨, 制定解决方案。对存在异议的处方, 要单独抽出, 并与所开处方医生面对面商讨, 达成共识, 以免问题再次出现。 (3) 设立咨询台。在大厅显著之处设立用药咨询台, 由至少工作3年以上药师负责咨询工作。同时对咨询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可做成知识小册子放于咨询台供患者学习。 (4) 建立监测点。设立专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点, 由专人负责收集不良反应并上报到监测点。监测点的负责人要对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促进医护人员落实, 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医疗纠纷。 (5) 药师下临床。药师下临床是临床药学的主要形式, 可加强医师与药师间的联系、沟通。派药师参与临床查房, 建立药历, 同时药师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优势, 结合患者本身的情况, 参与制定治疗方案, 科学选择药物, 给予合适的剂量,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率比较

干预前不合理用药178张, 占总处方的14.83%, 干预后不合理用药50张, 占总处方的4.17%,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出处比较

干预前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最多, 共152张 (85.39%) , 其次为骨科用药, 共20张 (11.24%) ;干预后仍为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最多, 共41张 (82.00%) , 其次仍为骨科, 共6张 (12.00%) , 干预前后不合理出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情况分布

干预前后不合理处主要集中表现为剂量、给药 (给药途径、诊断与用药、无指征用药) 、联用 (药物相互作用、配伍) 等, 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剂量不合理

剂量合理是确保药效的关键, 也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本文中, 剂量不合理发生率均为20%左右, 笔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未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及病理。研究表明,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生理因素及肝肾功能、胃肠功能等病理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2]。而在临床用药时, 常会出现剂量偏大和偏小的情况。偏大主要表现在骨科预防感染用药方面, 比如骨折的常用药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6g, 预防用药为1次/d, 而有处方出现每日用药达6g, 如此即无法达到疗效, 且会延长患者治疗时间, 增加治疗费用。 (2) 临床医师未充分掌握药物用法。有部分医师认为中成药副作用小, 因此随意调整剂量。比如牛黄解毒片 (小片) 正常用法为3片/次, 2~3次/d, 而有处方出现3片/次, 3次/d。另有临床报道大剂量服用此药会导致肝脏受损、药疹及过敏休克等砷中毒症状。还有部分医师对复方制剂的组成了解不透彻, 如同一张处方有复方利血平和复方罗布麻片, 而该两药均含有双肼屈嗪和氢氯噻嗪, 两药同用会导致含量超量。

3.2 给药错误

本文中给药错误是主要问题, 干预前后均占50%以上, 主要表现为给药途径错误和诊断与用药不符。临床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静注、肌注、皮下注射、舌含、滴眼、滴鼻、口腔喷雾、直肠或阴道塞入等。药物的剂型决定了给药途径, 随意更改不仅影响药效, 且容易引发不良反应[3]。本文出现的给药途径错误为妇科内服药外用, 如将甲硝唑片塞入阴道外用。殊不知该药不是阴道泡腾片, 此种用药吸收甚少, 疗效甚微。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给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 而实际中常有诊断与用药不符的情况。比如患者诊断为胃炎, 而处方中有喜炎平注射液, 而该药主要是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

3.3 联合用药不合理

临床上, 医生为快速有效地治愈疾病, 常常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此种做法虽可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生及医院的满意度, 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此情况主要体现在作用过强及疗效减弱两方面, 比如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维C银翘片和感冒通片联用, 前者是强效解热镇痛药, 而维C银翘片含有扑热息痛, 感冒通片含有双氯灭痛, 三药合用作用过强, 退热过快, 容易导致患者出汗过快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出现虚脱。作用减弱的处方为同时使用多潘立酮片、法莫替丁, 前者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可加快胃肠蠕动, 促进胃排空, 从而缓解腹胀症状, 两者联用会使后者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缩短, 吸收减少, 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治疗所需峰值而使疗效减弱。配伍禁忌表现为青霉素、碳酸氢钠两组合用, 可使青霉素失效。

笔者认为, 药师应发挥处方“鹰眼”作用,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度及说明书, 客观、合理点评处方, 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及时上报。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 提高我院处方合格率。虽然此次调查发现通过用药干预我院不合理处方有明显的降低, 但主要的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药师应进一步发挥其工作效能及职能, 促使我院门诊用药更科学合理。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我院门诊用药干预前后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以2014年为界, 随机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1 200张 (干预前) , 2015年1 200张 (干预后) , 对所选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不合理用药178张 (14.83%) 共203处, 其中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最多, 为152张, 占85.39%, 其次为骨科用药, 共20张, 占11.24%。干预后不合理用药50张 (4.17%) 共54处, 同样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最多, 为41张, 占82.00%, 其次为骨科用药, 共6张, 占12.00%。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不合理出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合理之处主要为剂量、给药、联用、无指征用药、配伍等。结论:对门诊处方用药进行有效的干预, 可提高合理用药力度, 从而使药物资源得以科学应用。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干预

参考文献

[1]谢惠明.合理用药〔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

[2]彭鹤.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中南药学, 2012, 10 (9) :713-714.

干预情况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9至2011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819例, 其中发生院内感染者89例, 在89例医院感染患者中, 男性48例, 女性41例。

1.2 方法

根据感染登记信息查看病历, 根据病程记录、医嘱单、检验单、体温单来确定医院感染, 回顾性调查我院近3年来3819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 进行分析、讨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3]。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我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819例, 发生医院内感染者89例,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33%, 高于全院同期住院患者发病率2.18%, 其中2009年至2011年的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55%、2.40%, 2.28%。

2.2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

三年来发生医院感染病例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见表1。

2.3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患者检出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占48.3%;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2.5%;真菌感染占19.2%。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肿瘤不再是不治之症, 许多中晚期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生存期得以延长。然而, 放化疗引起重度骨髓抑制, 特别是白细胞下降并发医院感染,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恶性肿瘤院内感染[4]。目前成为院内肿瘤患者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本次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者89例,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33%, 高于全院同期住院患者发病率2.18%, 说明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放疗化疗或者手术治疗后, 本身机体免疫力低下, 加上治疗措施引起该类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抑制, 故罹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全院同期住院患者。2009年至2011年的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55%、2.40%, 2.28%, 说明我院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逐年降低, 并且和低于国内其他医院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这与我院医务人员丰富的经验, 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管理密不可分。

从感染部分构成来看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 达到59.8%;从病原菌来看, 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 占比48.3%。这提示我们医护工作者在恶性肿瘤住院期间应该特别重视患者呼吸道管理, 还应该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除了这些特殊的措施之外, 加强基础护理:如对长期卧床患者琴翻身拍背, 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 (患感染的家属尽量不要探视患者) , 加强病区消毒, 使用小病房也是避免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5]。

总之, 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的提高不仅依靠对本身肿瘤的治疗, 对其并发症特别是院内感染也应该重视起来, 如果医院能做好防范措施, 早期发现感染, 对症治疗感染, 不仅可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病率, 还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 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 对近年全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分析其感染率、感染部位构成比感染病原菌种类。结果 2009至2011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5%、2.40%, 2.28%, 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院同期住院患者的发生率 (平均2.18%)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比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原因, 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行为, 加强病区护理及管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毅.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 2011, 51 (9) :18.

[2]杨莹, 方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 2003, 18 (6) :476-4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J].新医学, 2005, 36 (8) :495.

[4]王晓慧, 严玲微.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致医院感染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 :91-92.

干预情况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干预前 (2011年1~6月) 出院的全部一类切口手术病历和干预后 (2013年6~12月) 出院的的一类切口手术病历184例, 其中甲状腺手术52例, 乳腺手术44例, 腹外疝手术88例, 已经剔除围手术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临床诊断等;②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愈合情况;③抗菌药物名称及使用情况、用法用量、开始给药时间等。

1.2 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指南》[3]制定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标准。符合以下条件者为合理:①用药指征为:不需预防用药, 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70岁、恶性肿瘤、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营养不良时使用。②用药品种应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③开始给药时间为不用或术前0.5~2 h。④总预防时间不得超过24h。⑤无联合用药。⑥手术持续时间>3 h术中追加抗菌药物。⑦术后愈合良好。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干预前抗菌药使用率95.24% (80/84) , 干预后抗菌药使用率29.59 (29/98) 。

2.2 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

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统计见表1。

2.3 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统计见表2。

3 讨论

在外科围手术期, 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有必要的, 本院近年加大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

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相关要求:一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通过实施干预后本院一类切口3种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干预前的95.24%下降到干预后的29.59%。

3.2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首先应根据手术部位、可能感染的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一类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干预后选择一代头孢菌素有明显上升, 虽然存在个别病例使用三代头孢菌素, 但总体基本趋于合理用药标准。

3.3 开始给药时间和总预防时间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术后切口的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而且总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 本院干预前开始给药时间掌握较好, 但普遍存在总预防时间过长问题, 干预后开始给药时间全部符合规定, 总预防时间也基本趋于合理。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其他方面例如联合用药、术中追加及术后感染等方面干预前本院均掌握较好, 干预后则更加趋于合理。

本分析结果显示, 本院实行干预措施后,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各方面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 但仍然存在个别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需进一步继续加大干预力度, 改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8.

[2]卫生部, 国家中医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干预情况】推荐阅读:

照护干预07-17

合理干预07-18

排尿干预05-20

全程干预05-26

价格干预05-29

药师干预06-04

医院干预06-07

激光干预06-08

营养干预06-25

干预项目06-26

上一篇:注塑机设计下一篇:金融刑法规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