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干预(共8篇)
产前干预 篇1
妊娠分娩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无论是难产还是顺产, 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只是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在自然分娩过程中, 存在分娩痛, 大多数产妇均认为分娩是一个痛苦且十分危险的过程。因此, 产前常常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1]。而实际临床分娩过程中, 如果再出现产程进展稍微缓慢或出现宫缩痛的时候, 更是加重了产妇及其家属的上述负面心理。在负性心理没能够得到缓解的时候, 很多产妇就要求剖宫产, 同时, 对产妇的分娩也难免会造成影响。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98例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产前对产妇实施心理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 为今后的产妇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临产产妇198例, 年龄为20~36岁, 平均年龄为26.3岁, 孕周为38~42周, 188例为初产妇, 10例为经产妇。胎头吸引术、臀位牵引、剖宫产共计97例, 阴道自然分娩101例。所有产妇均无妊娠晚期出血、羊水过少或过多、妊娠高血压、过期产、早产、死胎等病理妊娠, 均无糖尿病、妊娠心脏病、贫血、泌尿系感染、肺结核、肝炎、阑尾炎等内外科合并症。将198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99例。
1.2 心理干预方法
产妇入院之后, 责任护士将症状自评量表发放给产妇, 对产妇讲明填写内容, 以及填写注意事项, 产妇立即填写后收回。对照组99例产妇采用常规分娩方法, 实验组99例产妇实施都乐式分娩法, 对产妇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根据入院时的症状自评量表统计评估结果, 由责任护士和助产护士逐一对产妇进行个体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调整产妇情绪、向产妇讲解各产程临床表现、分娩的生理过程等。同时, 指导产妇在各产程中的配合技巧, 对产妇家属讲解产妇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心理需求等, 宣教家属的责任和义务。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婴儿的喂养方法, 为迎接小宝宝的到来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形成对产妇情感上的支持。在产后的第3天, 再次向两组产妇发放症状自评量表, 且由家属立即填写后责任护士收回, 并进行统计评估。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产妇产前心理状况
产妇产前症状病例阳性项目、总分、强迫、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敌对、恐怖等8项评分与常模相比较,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产后3 d两组产妇症状比较
产后3 d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症状与常模相比较, 阳性项目、总分、焦虑、躯体化、恐怖等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检验均值:χ2=3.237, P=0.3418。
3 讨论
表1结果表明产妇无论是顺产产妇还是难产产妇, 在产前均有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与正常人相比较, 具有更多的心理变化和躯体不适。表2显示结果表明产妇在产后仍然有比较明显的躯体不适和心理问题[2]。产后的这些心理问题, 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彻底解决掉, 会伴随产妇一定的时间, 随着产褥期恢复而逐渐恢复, 在这个恢复的过程中, 需要社会及家属持续不断的鼓励和支持。偏执、敌对、精神病性与常模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说明产妇的不适于痛苦是属于躯体与植物神经功能变化, 而不是精神病性或中枢神经变化。研究者认为, 除地区差别、个体差异、统计学因素外, 不排除患者由于受到分娩刺激, 从而诱发如内向、神经质、外向、精神质等人格特点问题。抑郁因子实验组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给予了患者心理干预, 对产妇行为适应和自身平衡起到了支持作用, 这说明分娩所固有的痛苦刺激, 在必要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作用下, 使得过分的生理行为反应不会产生, 从而使得这一痛苦过程得到了减轻[3]。人际关系评分与常模相比较, 实验组的顺产产妇差异性显著, 而实验组的难产产妇与常模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难产手术被广泛接受, 且随着难产成功率的提高, 使得临床产科认为手术分娩是快捷的、积极的方法;此外, 正是由于有了手术分娩的成功保障, 才使得产妇不愿延长待产观察时间, 形成了依赖性要求。另一方面的原因反映产妇不能完全接受正常产程的痛苦[4]。
李粉格等[4,5]对于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产妇分娩的影响, 均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其在临床实验中均证实了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作用具有较为显著地正面影响, 与本报道一致。
产后3 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在顺产产妇及难产产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其他的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实验组通过心理干预措施, 逆转了不良心理状态, 同时提示对病理性人格问题, 心理干预无明显作用[5]。
在该组研究中, 显示产妇在产前均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与产妇顺产或难产无关, 通过心理干预措施, 可以减轻产妇负性心理。产妇在产后仍然存在较低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但是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均会随着产褥期身体的恢复而逐渐改善, 在逐渐恢复的这一过程中, 社会及家庭要持续支持产妇, 才能最终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春风, 张丽霞.产妇心理与心理干预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9 (15) :288-290.
[2]宋超群.对孕产妇的焦虑、抑郁评估与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1) :329-330.
[3]刘文渊, 刘永芳.归因理论在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5) :285-286.
[4]李粉格, 黄秀峰, 白素敏.心理干预减轻孕妇分娩恐惧和分娩痛74例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11) :348-349.
[5]张聚红.心理干预在正常分娩产妇产程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18) :37.
产前干预 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04-02
怀孕、生产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会威胁到母婴的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产前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来确保母体的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产前检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检查来对孕妇及胎儿进行监护,从而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1]。但由于文化层次、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也没有完整的认识,因而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是否会对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产生影响,结果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于妇产科就诊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65±58)岁,学历为高中及其以上的74例,本地城镇户口的59例,家庭收入>3000元/月的6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5±46)岁,学历为高中及其以上的68例,本地城镇户口的62例,家庭收入>3000元/月的74例;两组均自愿接受调查,排除孕期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孕期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孕期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其年龄、学历、居住地、经济收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具有可行性的产前检查依从性调查问卷[2],组织由1名产科医生与1名产科护士组成的专业调查小组,以自愿调查为原则,在产妇产后1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产妇及丈夫一般情况及产检情况。
121认知干预针对孕妇文化层次不同的状况,要采取便于孕妇接受的手段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及产前检查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宣传形式,尤其对于一些家住农村等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的孕妇更要加强宣传,可以联合社区或村委会开办孕产妇学校,开展有关孕期胎儿发育及孕妇身体变化的相关课程,使产妇明确妊娠期孕妇及胎儿的改变应在一定范围内,若超越生理范围或孕妇本身患有某种疾病不能适应妊娠的改变,则孕妇和胎儿都可出现病理情况;使其认识到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并防治合并症(孕妇原有疾病如心脏病)和并发症(孕期后发生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发现胎儿异常,确定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亲属的参与,尤其是孕妇的丈夫,使他们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鼓励孕妇按时进行检查。
122转变产前检查模式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对产检次数做适当的增减,高危孕妇可相应增多,低危孕妇则可减少,研究证实[3]这种做法不会影响围产期母婴结局。设立专业孕期保健机构,根据每个孕妇的特点为其制定最适宜、最经济的检查方案,用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管理模式弥补门诊检查的不足,提高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123增强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优质护理的服务方法,加强服务意识;还要定期对下级医院的人员进行正规化培训,使其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业务,最大限度的提供孕妇以方便,让其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中增加对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统计全部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前检查是保证孕妇及胎儿健康的一种重要保障,能够及早发现怀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婴儿出生质量[4]。但由于文化、经济、城乡等的差异,许多孕妇及其家属对于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意识淡漠,造成了产检的不规律性,不能保证医生准确的掌握母婴的状态,进而不能给予恰当的建议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婴的结局[5]。
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本次研究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论是从产检次数、首次产检时间、产检项目的完整性还是按时进行检查等完成率都优于对照组,可见临床应大力推行这种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各种形式的认知干预,运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可以使孕妇及其家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既学到孕期保健的知识又能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孕妇学校的建立可以使孕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有一个便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彼此相互影响,通过在产前检查中获益的家庭经验使更多孕妇及其家属毫不抵触的接受这种思想,进而参与到这种实践中来。产检模式的改变则优化了医院资源,减轻了部分家庭的经济压力,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质量增加了孕妇对医院的信心,从而提高了产检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孕妇产检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溅妹,何庆凤.文化层次对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2011,6(7):85-86.
[2]贺桢臻.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57-358 .
[3]王继卿,杨俊.孕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2):1255-1257.
[4]黄嘉佳,洪蝶玟.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2):9-11.
[5]张勤,胡传来,尹可云,等.城市孕妇产前检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9):549-551.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妇产科就诊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产后1周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的产前检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产检次数达标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进行首次产检的达标率,观察组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定期进行产检的达标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620%;完成全部检查项目达标率观察组为890%,对照组为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孕产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护理干预;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04-02
怀孕、生产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会威胁到母婴的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产前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来确保母体的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产前检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检查来对孕妇及胎儿进行监护,从而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1]。但由于文化层次、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也没有完整的认识,因而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是否会对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产生影响,结果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于妇产科就诊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65±58)岁,学历为高中及其以上的74例,本地城镇户口的59例,家庭收入>3000元/月的6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5±46)岁,学历为高中及其以上的68例,本地城镇户口的62例,家庭收入>3000元/月的74例;两组均自愿接受调查,排除孕期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孕期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孕期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其年龄、学历、居住地、经济收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具有可行性的产前检查依从性调查问卷[2],组织由1名产科医生与1名产科护士组成的专业调查小组,以自愿调查为原则,在产妇产后1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产妇及丈夫一般情况及产检情况。
121认知干预针对孕妇文化层次不同的状况,要采取便于孕妇接受的手段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及产前检查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宣传形式,尤其对于一些家住农村等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的孕妇更要加强宣传,可以联合社区或村委会开办孕产妇学校,开展有关孕期胎儿发育及孕妇身体变化的相关课程,使产妇明确妊娠期孕妇及胎儿的改变应在一定范围内,若超越生理范围或孕妇本身患有某种疾病不能适应妊娠的改变,则孕妇和胎儿都可出现病理情况;使其认识到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并防治合并症(孕妇原有疾病如心脏病)和并发症(孕期后发生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发现胎儿异常,确定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亲属的参与,尤其是孕妇的丈夫,使他们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鼓励孕妇按时进行检查。
122转变产前检查模式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对产检次数做适当的增减,高危孕妇可相应增多,低危孕妇则可减少,研究证实[3]这种做法不会影响围产期母婴结局。设立专业孕期保健机构,根据每个孕妇的特点为其制定最适宜、最经济的检查方案,用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管理模式弥补门诊检查的不足,提高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123增强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优质护理的服务方法,加强服务意识;还要定期对下级医院的人员进行正规化培训,使其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业务,最大限度的提供孕妇以方便,让其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中增加对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统计全部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前检查是保证孕妇及胎儿健康的一种重要保障,能够及早发现怀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婴儿出生质量[4]。但由于文化、经济、城乡等的差异,许多孕妇及其家属对于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意识淡漠,造成了产检的不规律性,不能保证医生准确的掌握母婴的状态,进而不能给予恰当的建议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婴的结局[5]。
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本次研究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论是从产检次数、首次产检时间、产检项目的完整性还是按时进行检查等完成率都优于对照组,可见临床应大力推行这种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各种形式的认知干预,运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可以使孕妇及其家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既学到孕期保健的知识又能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孕妇学校的建立可以使孕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有一个便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彼此相互影响,通过在产前检查中获益的家庭经验使更多孕妇及其家属毫不抵触的接受这种思想,进而参与到这种实践中来。产检模式的改变则优化了医院资源,减轻了部分家庭的经济压力,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质量增加了孕妇对医院的信心,从而提高了产检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孕妇产检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溅妹,何庆凤.文化层次对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2011,6(7):85-86.
[2]贺桢臻.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57-358 .
[3]王继卿,杨俊.孕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2):1255-1257.
[4]黄嘉佳,洪蝶玟.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2):9-11.
[5]张勤,胡传来,尹可云,等.城市孕妇产前检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9):549-551.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妇产科就诊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产后1周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的产前检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产检次数达标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进行首次产检的达标率,观察组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定期进行产检的达标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620%;完成全部检查项目达标率观察组为890%,对照组为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孕产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护理干预;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04-02
怀孕、生产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会威胁到母婴的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产前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来确保母体的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产前检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检查来对孕妇及胎儿进行监护,从而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1]。但由于文化层次、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也没有完整的认识,因而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是否会对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产生影响,结果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于妇产科就诊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65±58)岁,学历为高中及其以上的74例,本地城镇户口的59例,家庭收入>3000元/月的6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5±46)岁,学历为高中及其以上的68例,本地城镇户口的62例,家庭收入>3000元/月的74例;两组均自愿接受调查,排除孕期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孕期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孕期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其年龄、学历、居住地、经济收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具有可行性的产前检查依从性调查问卷[2],组织由1名产科医生与1名产科护士组成的专业调查小组,以自愿调查为原则,在产妇产后1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产妇及丈夫一般情况及产检情况。
121认知干预针对孕妇文化层次不同的状况,要采取便于孕妇接受的手段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及产前检查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宣传形式,尤其对于一些家住农村等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的孕妇更要加强宣传,可以联合社区或村委会开办孕产妇学校,开展有关孕期胎儿发育及孕妇身体变化的相关课程,使产妇明确妊娠期孕妇及胎儿的改变应在一定范围内,若超越生理范围或孕妇本身患有某种疾病不能适应妊娠的改变,则孕妇和胎儿都可出现病理情况;使其认识到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并防治合并症(孕妇原有疾病如心脏病)和并发症(孕期后发生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发现胎儿异常,确定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亲属的参与,尤其是孕妇的丈夫,使他们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鼓励孕妇按时进行检查。
122转变产前检查模式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对产检次数做适当的增减,高危孕妇可相应增多,低危孕妇则可减少,研究证实[3]这种做法不会影响围产期母婴结局。设立专业孕期保健机构,根据每个孕妇的特点为其制定最适宜、最经济的检查方案,用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管理模式弥补门诊检查的不足,提高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123增强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优质护理的服务方法,加强服务意识;还要定期对下级医院的人员进行正规化培训,使其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业务,最大限度的提供孕妇以方便,让其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中增加对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统计全部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前检查是保证孕妇及胎儿健康的一种重要保障,能够及早发现怀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婴儿出生质量[4]。但由于文化、经济、城乡等的差异,许多孕妇及其家属对于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的意识淡漠,造成了产检的不规律性,不能保证医生准确的掌握母婴的状态,进而不能给予恰当的建议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婴的结局[5]。
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本次研究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论是从产检次数、首次产检时间、产检项目的完整性还是按时进行检查等完成率都优于对照组,可见临床应大力推行这种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各种形式的认知干预,运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可以使孕妇及其家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既学到孕期保健的知识又能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孕妇学校的建立可以使孕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有一个便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彼此相互影响,通过在产前检查中获益的家庭经验使更多孕妇及其家属毫不抵触的接受这种思想,进而参与到这种实践中来。产检模式的改变则优化了医院资源,减轻了部分家庭的经济压力,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质量增加了孕妇对医院的信心,从而提高了产检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孕妇产检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溅妹,何庆凤.文化层次对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2011,6(7):85-86.
[2]贺桢臻.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57-358 .
[3]王继卿,杨俊.孕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2):1255-1257.
[4]黄嘉佳,洪蝶玟.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2):9-11.
[5]张勤,胡传来,尹可云,等.城市孕妇产前检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9):549-551.
产前干预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以及住院成功分娩的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产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观察组30例孕产妇的年龄21岁~43岁,平均年龄(28.2±3.4)岁,均无个人以及家族精神病史;对照组30例孕产妇的年龄23岁~45岁,平均年龄(29.7±4.6)岁,均无个人以及家族精神病史。2组孕产妇在文化程度、年龄、孕周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孕产妇常规临床护理,即进行产前检查、入院待产、产前护理、分娩、产后护理、出院指导、产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孕产妇针对性的产前护理干预,在妊娠中期专业的护理人员就要开始对孕产妇实施积极健康的心理指导,在孕产妇住院期间,加强与产妇的心理互动,可以做一些有利于促进保持健康心态的小游戏,帮助孕产妇舒缓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情绪,对于情绪状态不好的孕产妇要重点实施心理护理。并且要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统一调查,总结规律,找出打开她们健康、积极情绪的突破口,实时鼓励孕产妇,给予力量,帮助孕产妇摆脱心中的恐惧。在产后6周,对产妇进行抑郁评分,测定她们的精神状态,最后汇总产后抑郁症的实际情况。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心理、生理、社会因素等多种要素导致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据相关报道,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7%~12%,尤其在生活节奏较快、流动人口较多、缺乏稳定性的城市中,发病率更高,若经济上欠缺保障,也会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3]。另外,若产妇不能顺利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不能适应角色变化,也会加剧抑郁症的发作。因为,初为人母的产妇对自身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不能很好地掌握,总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而且经济条件有限的话,产后不能去工作,不仅会使其丧失工作的成就感,使其缺乏严重的安全感,加剧心理负担的同时也会加大经济负担[4]。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由于打工一族的经济以及心理都承担着过重的压力,因此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众所周知,产后抑郁症不仅会对产妇的精神状态造成很大的危害,也会影响伤口愈合,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伤害婴儿的行为举动,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婴儿的生理、心理都造成伤害[5]。因此,在产前加强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对孕产妇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及产后抑郁症知识的普及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促使孕产妇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产后抑郁症带来的危害。在对产妇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的同时,要及时了解并掌握产妇家属的心理状态,纠正产妇家属的认识偏差,鼓励产妇家属要肯定、支持产妇的想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产妇在产前保持一个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本文观察组30例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例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46.67%,证明对产妇进行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孕产妇的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宝娟.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15(12):385-386.
[2]高倩.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15(19):541.
[3]范杏娇.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3,27(3):283-284.
[4]黄志红.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防治作用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57-58.
产前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孕妇进行研究分析, 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年龄21~35 (27.50±1.56) 岁, 孕周为31~40 (37.50±2.13) 周;试验组采取综合性干预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组患者在性格、年龄、基础用药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在妊娠中期开始实施基础护理, 在专业护理人士的指导下, 对孕妇进行心理教育、知识普及, 并对胎位不正者给予物理措施, 缓解产妇紧张感, 消除产妇的忧虑情绪, 对有产后抑郁倾向的孕妇做严密监测, 并落实预防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做完孕期常规产检后, 进行简单的孕期教育。
1.3疗效判断
对2组孕妇在产后抑郁、分娩方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产后抑郁按照产后抑郁评分标准评定为抑郁阳性或抑郁阴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顺产;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产下25例男婴, 15例女婴;对照组产下19例男婴, 21例女婴。试验组顺产率为80.0% (32/40) , 对照组55.0% (22/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抑郁阳性率为5.0% (2/40) ,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5% (13/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 (39/40) 高于对照组的77.5% (31/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 生育需要考虑到许多社会问题, 导致产妇易出现产后抑郁现象, 发病率逐年上升[2]。产后抑郁近几年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其护理方式也成为研究对象之一[3]。本次研究中, 采取产前干预的护理方式, 妊娠中期开始实施基础护理, 在专业护理人士的指导下, 给予产妇心理教育、知识普及, 对孕妇的妊娠情况进行了解, 对胎位不正情况给予物理措施, 缓解产妇紧张感, 消除产妇的忧虑情绪, 对有产后抑郁倾向的孕妇做严密监测, 并落实预防方案。而常规护理中, 只是做常规产检, 并开展简单的知识普及, 很难达到产后抑郁症的控制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后抑郁、顺产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良好的护理模式, 可有效改善妊娠情况, 利于产妇保持愉悦情绪,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4], 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肖裕红.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J].当代医学, 2012, 18 (16) :18-19.
[2] 任凤玲, 王惠.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0) :1891-1893.
[3] 夏敏.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0) :162-164.
产前干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220例, 年龄21~35岁。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1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 (25.6±5.8) 岁, 孕周36.2~40.5 (38.2±5.8) 周;对照组平均年龄 (25.3±5.7) 岁, 孕周36.2~40.5 (38.3±5.7) 周。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 单胎妊娠, 适龄妊娠足月待分娩产妇, 妊娠期内产前检查完善且无异常发现者; (2) 胎儿大小正常, 无畸形或形态学异常表现; (3) 孕妇妊娠期内未患妊娠期疾病; (4) 孕妇及其家属愿意配合调查研究。排除标准:孕妇如存在下述任一项即可排除: (1) 孕妇妊娠前已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等妊娠期精神心理疾病; (2) 孕妇存在肝肾功能异常, 心功能不全, 内分泌紊乱等内外科基础疾病。
1.3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统一给予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及相关技术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训练, 减轻阴道松弛, 避免乳房下垂, 并进行有氧运动, 通过腹式呼吸促进其体形恢复, 要求患者采用温水沐浴, 确保个人清洁卫生。试验组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1) 环境干预:保持房间干净、整洁、安静, 光线充足柔和, 保持空气流通性, 做好保暖, 为产妇床创造温馨分娩和康复环境; (2) 支持性心理干预:积极了解产妇心理状态、社会背景和既往个人情况, 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 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一对一心理指导; (3) 认知心理干预:采用集体教育方法进行健康宣教, 向产妇解释产后抑郁相关知识, 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 从而疏导产妇负性情绪; (4) 社会家庭支持干预:积极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加强家属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家属参与新生儿的护理, 关心产妇并给予其心理、情感支持。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产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HAMD量表共包括24项评分内容, 各项评分范围0~4分, ≤8分:正常, 9~19分:抑郁可疑, 20~34分:确诊抑郁, ≥35分:严重抑郁症患者。SDS评分标准为标准分53分, <53分则心理健康;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2]。
1.5 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 (1994年) 中制定的标准: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具备下述症状中的5条或以上, 且必须具有第1或2条, 并持续2周以上。具体症状如下: (1) 情绪抑郁; (2) 对全部或者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3) 体重显著下降或者增加; (4) 失眠或者睡眠过度; (5)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6) 疲劳或乏力; (7) 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8) 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9)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评分和SDS评分
分娩前2组患者HAMD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产后1个月2组患者HAMD和SDS评分均升高, 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2组患者HAMD和SDS评分均降低,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抑郁症发生率
试验组发生产后抑郁症23例, 发生率为20.91%;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症47例, 发生率为42.73%。2组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烦躁、易怒和哭泣等精神紊乱症状, 多见于产后6周内, 抑郁严重患者可出现失踪、自杀、伤害婴儿等低端异常行为, 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4]。精神心理研究认为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娩疼痛难以承受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增强疼痛感, 子宫收缩乏力等问题所致分娩异常进一步增加产妇恐惧心理, 母婴不同房导致产妇过度担心婴儿, 以及产后所受的各种因素影响, 如无人给予有效心理指导等。因此, 临床中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 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保证母婴健康平安具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基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机制, 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 包括环境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认知心理干预和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四项。根据产妇兴趣爱好, 布置符合孕妇喜好的起居环境, 为产妇床营造温馨的分娩和康复环境, 有助于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同时, 通过积极了解产妇个人情况和心理获得状态有助于第一时间针对产妇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 将不良心理所致副作用降到最低。此外, 通过海报、宣传、集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宣教, 讲述产后抑郁发生、发展、危害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有助于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 树立积极治疗、早日康复的自信心。最后, 通过社会家庭支持干预指导并联合产妇家属给予产妇必须的心理、情感支持, 有助于纠正产妇心理, 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6]。
由于紧张、焦虑、担忧等导致产妇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较多, 临床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给予产妇心理支持, 消除产妇负性情绪, 缓解产妇心理压力, 尤其对于有既往精神病异常史或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 应加强对其心理状态的评价、观察, 指导产妇充分休息, 避免长时间心理负担[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产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AMD和SDS评分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在产后抑郁的预防中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足月妊娠孕妇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10例。试验组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产后抑郁情况。结果 试验组产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AMD和SDS评分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 针对性,妊娠者,产后抑郁
参考文献
[1] Reininger A, Khalak R, Kendig JW, et al.Surfactant adminstration by transient intubation in infants 29 to 35 weeks'gestation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e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la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Perinatol, 2012, 25:703-708.
[2] Plavka R, Kopecky P, Sebron V, et al.Early versus delayed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in extremely premature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ventilated by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J].Intensive Care Med, 2012, 28 (10) :1438-1490.
[3] 周立荣, 王丽华.产后抑郁心理干预方法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15) :128-129.
[4] 齐国娥, 任平伟, 李占敏, 等.个性化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患者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3) :1-3.
[5] 沈荣.产后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 2011-5-8.
[6] 田娜, 陈润, 杨艳, 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7) :2323-2324.
产前干预 篇6
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我院187例分娩产妇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69例 (36.90%) 患产后抑郁症。为此从2007年7月开始, 把我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门诊建册的准孕妇194例作为护理对象进行心理干预, 追踪调查至分娩后, 本组产妇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上并无精神病史的产妇126例, 年龄在19岁~43岁, 初产妇113例, 经产妇81例, 经心理干预后, 结果分娩后患产后抑郁症39例。
2 原因分析
引起产后抑郁症存在很多因素[1,2]。自身因素:孕期女性荷尔蒙激素和黄体酮会增高10倍, 分娩后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 在72 h迅速达到以前的水平, 这种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 使产妇分娩后1个月内身体不适;此外, 过度紧张、疲惫、睡眠不足、缺少关心和支持, 造成母亲角色缺如等。婚姻问题:丈夫工作忙或双方感情不好, 没有很好地关心和照顾孕妇。怀孕期间的抑郁:如担心孩子发育是否正常, 由于封建思想考虑孩子的性别问题以及担心产妇能否顺利分娩等。缺乏福利保障:生活条件艰苦, 担心支付医药费和无力抚养孩子的问题。孕期的生活压力和负面事件的发生, 如家属死亡, 亲戚远离, 曾经经历产后抑郁症或心绪混乱。经产妇前次分娩的创伤经历、出院较早、有经前综合征病史均可导致产后抑郁。
3 心理干预
3.1 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
创造良好的围产期环境, 嘱孕妇放松心情。全面了解孕妇的病史、家族史, 评估孕妇有无产后抑郁症的可能[3]。如孕妇有其他自身疾病鼓励其要勇敢面对, 让其听取医生的意见, 积极配合治疗。了解孕妇的婚姻状况, 本次妊娠的心理状态、分娩情况。让孕妇适当做一些家务和孕妇保健体操, 和丈夫多做户外活动, 可以舒缓心情, 保持精神愉快, 对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开发智力也有很大好处[4]。观察孕妇的生活行为及与他人的交流情况, 是否有孤独感, 嘱其把自己的感受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 也可和其他准妈妈聊天。评估孕妇的社会关系、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 是否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怀和支持。针对孕妇的情况耐心讲解此次妊娠的心理状态对孩子今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告诉她要学习自我心理调试, 多听音乐, 看杂志。讲解妊娠、分娩、产褥各期的生理变化, 介绍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 嘱其在围产期要保证睡眠, 闲时可闭目养神, 摄入丰富营养的食物。
3.2 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让家属在围产期要尽心帮助孕妇, 要注意孕妇的心理变化, 帮助其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度过分娩及产褥期。告知家属不要只注重宝宝, 忽略了孕妇的心理需要, 要告知孕妇妊娠和育儿的经验。丈夫要和妻子多交流思想, 主动分担家务, 要理解妻子妊娠及产后的生理变化及分娩的辛苦[5]。不要以传统的方式对待孕妇, 比如产前不要多活动, 产后不能下地, 不能出门, 不能干活, 不能看电视等, 这样会使孕妇感觉生活单调乏味, 增加了难产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 体会
产后抑郁症一般在产后6周内发病, 有些可在3个月~6个月内自行恢复, 严重时可持续1年~2年, 再次妊娠有20%~30%的复发率。大部分患此病孕妇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能力, 但是产后抑郁症使她们无能为力。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 常充满兴奋, 但接下来可能是失望, 然后便是感觉到无法胜任母亲角色。内分泌紊乱还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 婴儿得不到足够的母乳。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 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应给予重视。首先应加强孕妇围产期的保健, 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多看一些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书籍, 要耐心细致地和她们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协助调整好其心理状态, 减轻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知识培训教育, 进行心理护理, 介绍产后抑郁症的预期知识以及不同角色转变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该如何解决, 另外, 可行产前精神支持性治疗及新生儿护理等科学知识的传播, 不同程度地增强孕妇产后照顾婴儿的信心。在产前、产后及围产期加强知识宣传教育, 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生理支持, 减少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尧仙.对产后抑郁症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7, 21 (7C) :19301931.
[2]高俊平, 韩莉君.产后抑郁的相关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7, 21 (5C) :13631364.
[3]胡娟, 罗碧茹.产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5A) :812813.
[4]梁清仙.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预防产生抑郁症[J].护理研究, 2008, 22 (3C) :799780.
产前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43岁,平均(28.6±3.8)岁;孕周:27~41周,平均(27.5±5.5)周;胎龄:32~41周,平均(36.7±5.7)周。2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基本信息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以和蔼的态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及治疗的基本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措施及效果相关知识。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动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并进行针对性的开导和安慰,拉近护患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③饮食及休息护理。及时对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纠正,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配合和监督,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作息时间,指导和监督患者进行科学作息时间,保证患者每天具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④药物及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掌握血糖自测方法并密切对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胰岛素应在饭前30 min应用,适量剂量需严格遵医嘱,如发生低血糖反应需及时进行葡萄糖注射。同时,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方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主要以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运动的时间应控制在30 min以内,每日的运动量不宜过多,运动频率不能过于频繁,每周运动5次左右为最佳。
1.3 评价指标
给予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接受相应护理服务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接受相应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有1例发生妊高症;对照组有2例发展胎膜早破,妊高症、产后感染各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9.5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积极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对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和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调整消极情绪和心理,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及治疗知识,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提高。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杏琴.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现代护理,2013,9(1):624-625.
产前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4-35岁,平均年龄29.5岁,均为单胎初产,所有产妇检查均无产科严重并发症、内科合并症。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愿意接受综合性护理的96例产妇为干预组,其中自然分娩70例,剖宫产26例,对照组72例,自然分娩59例,剖宫产13例,两组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其自然生产。干预组在常规产检的基础上对孕妇给予系统规范的产前教育培训,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孕期训练、使产妇能够思想上有一个正确认识,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产后形体训练中。
1.2.1 产前干预
产前培训使产妇认识到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产妇具备正常分娩的能力,对临产前产生心理恐惧的孕妇进行心理疏导[2]消除产前恐惧,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顺产率,减少了并发症,更有利于产后的形体恢复。为产妇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营养的摄入,注意饮食的荤素搭配,既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又避免摄取高热量食品,引起体内脂肪聚积,同时胎儿过大,增加分娩难度,限制产妇食盐量和饮水量的摄取,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孕16周后便可指导孕妇进行系统化的孕期训练,肩背肌训练如抬头、抬臂;腹肌训练如振动骨盆运动、转身;盆底肌训练如缩肛、提肛、下蹲运动;臀腿肌训如半蹲、屈膝抬臀、脚尖和踝关节运动,每天10min-30min,坚持锻炼4个月以上。产前训练可增加吸氧量,消耗多余脂肪,促进孕妇消化吸收,控制胎儿和母体的体质量。
1.2.2 产后干预
产后要注重营养调理,以补充体内的耗损,以利于母体分泌更多的乳汁哺喂婴儿。适量摄人充足的蛋白质,但不能过量、重视蔬菜、水果摄入,适量饮汤水,哺乳者禁食大麦及其制品、禁食油腻食物、忌食辛辣燥热、生冷之物、适当控制食低盐。对于产后饮食,应进行个体化保健指导,根据产妇自身情况制定产后营养指导,避免为降低体重摄入过少而营养不良,影响乳汁质量,严重者造成产后贫血、也可避免营养过剩一起肥胖、甚至心血管危害等,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产后形体不能回复的主要因素。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利于消耗掉孕期体内堆积的脂肪,促进产妇形体的恢复。母乳喂养时保持正确的喂养坐姿,产妇背部紧靠椅背,两腿自然下垂达到地面,侧脚可踩在小凳上。哺乳侧怀抱新生儿的胳膊下垫一个专用喂奶枕或软枕。这种体位可使产妇哺乳方便而且感到舒适合。防止乳房下垂,佩戴合适文胸,调整乳房高度,合理哺乳、及时断奶、注意清洁乳房卫生以及乳房维护。除此之外保持充足科学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体形的关键。产后形体训练干预首先让产妇能够认识到产后形体训练对形体恢复的必要性,顺产12h,剖宫产24h后,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先进行腹肌锻炼,产妇平卧,两臂上举到头部两侧,深呼吸时,腹肌收缩,使腹壁下陷、腹腔内脏器上提,然后慢慢呼气,两臂慢慢还原;以上运动2次/d,10~15min/次,再进行腹部按摩,1次/6h,5min/次。通过腹部按摩可以促进子宫的恢复。此外针对产妇恢复情况,每天进行如下训练:盆底肌张力训练,胸部肌肉训练,腹部肌肉训练,胸腹肌综合训练等[3],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产后形体恢复变化小的部位做一些强化训练如倾斜骨盆运动、两腿蹬车运动,以及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耐心指导注意要点并鼓励其坚持训练6个月,出院后同产妇保持电话联络及时通知产妇进行产后体检,促进产妇产后身体全面康复,以达到理想的形体恢复效果。
1.3 评价指标:
采用体重指数BMI,即BMI=实际体重(kg)÷身高(m)2,BMI<23为标准指数,即体形恢复正常。比较两组产后3天、3个月、6个月的体重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妇产后3天、3个月、6个月的体重指数,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活动量及工作时间明显减少,同时摄取各种高热量食品,引起体内脂肪聚积,加上“坐月子”的文化传承,产后又大量进补,1个月内不敢运动,不能下床,是造成产妇产后肥胖的主要原因,导致身体曲线较生育前有很大的改变,使自己感到悲观,忧郁等。产后康复是指在科学的健康理念指导下,针对女性产后生理及心理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促进产妇在分娩后1年内快速、全面的恢复身心健康[4],产后需要形体恢复,是每一个产妇的需求。产后妇女如不合理饮食,出现食欲不振、生殖器恢复缓慢,盆腔肌肉松弛出现尿失禁子宫后倾或脱垂等问题。
产前、产后进行培训教育产前、产后进行培训教育改变产妇靠自然恢复而不需要主动运动的观念,重塑体形需要科学有计划的指导,满足现代女性爱美的心理需求,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对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后形体训练显得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通过产前、产后进行培训教育、饮食调理、各肌群锻炼全面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孕期体重增加幅度比对照组控制的好,产后3个月,6个月通过饮食、形体训练等有氧锻炼,减轻体重,产后因腹壁松弛,增加腹部肌肉训练,使堆积在松弛的腹壁内脂肪消耗;盆底肌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肛门、腹肌、髋部肌肉,增强子宫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盆底筋膜的张力,促进子宫平滑肌的缩复作用,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5];通过增强腰腹部、腿部及盆底肌肉训练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韧性,很快能恢复身体各部分肌群的紧张度,调节产后体内脂肪分布,重塑健美体形,来达到恢复体形的曲线美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产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产妇形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68例初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4-3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9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前培训,饮食调理、产后形体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形体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3天、3个月、6个月的体重指数,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对产妇进行产前、产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尽快恢复体形重新塑造完美身材。
关键词:产妇,形体,护理干预,形体恢复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唐少玲,林晓跃,等.普林格尔电脑治疗技术在产后康复干预中的临床应该.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78-979.
[2]刘怀霞,王晓茹.不同时机和方法用药指导对产程中应用安定效果的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87-188.
[3]张爱银.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效果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09,20(2):2529-2530.
[4]李广茹,陈晓艳,柴囡,等.孕妇对产后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病案,2013,14(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