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胎盘植入

2024-08-27

产前胎盘植入(通用9篇)

产前胎盘植入 篇1

前置胎盘指的是胎盘附着于子宫下端, 甚至覆盖宫颈内口处或达到胎盘下缘, 其位置较胎儿的先露部低[1]。孕妇一旦出现前置胎盘会在妊娠的中晚期出现无痛性的非正常阴道出血, 且出血量迅猛, 如治疗不及时会威胁孕妇及患儿的生命[2]。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是有效防治前置胎盘大出血, 是挽救孕妇及新生儿生命的关键。有资料显示, 彩超产前诊断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准确度高[3], 为探讨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该研究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39例怀疑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孕妇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资料为在该院就诊的39例怀疑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孕妇, 年龄25~42岁不等, 平均年龄 (30.8±2.5) 岁。孕周30~34周, 平均孕周 (31.5±1.8) 周。39例患者中初产妇27例, 经产妇12例;子宫肌瘤剔除史的孕妇2例, 剖宫产史的孕妇4例, 主诉孕期无痛性流血的孕妇14例。

1.2 检查方法

对怀疑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39例孕妇进行彩超检测, 检测的仪器选择阿洛卡a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时孕妇取平卧位, 由彩超专业医师进行彩超产前检查, 检测过程中要重点查看胎盘的位置, 胎盘后间隙情况, 胎盘内部回声, 胎盘种植区血管, 直肠膀胱凹陷及肌层的完整性情况, 同时对胎盘及胎盘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 根据彩超结果对孕妇进行诊断, 详细记录诊断结果。对39例孕妇进行跟踪观察直至分娩, 观察胎盘植入是否存在于孕妇分娩时, 并对胎盘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彩超机病理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阳性及阴性例数。

1.3 评价指标

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阳性的标准[4]:胎盘后的间隙消失或者血流及血窦存在于胎盘后或胎盘实质, 同时湍急、紊乱的动脉血流可被彩超探头探及到, 严重者可累及到孕妇的肌层。彩超诊断阳性相符例数与手术病理诊断阳性例数的比值为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彩超诊断阴性相符例数与手术病理诊断阴性例数的比值为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特异度;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准确度为彩超诊断阳性相符数+彩超诊断阴性相符数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

2 结果

彩超产前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阳性例数为21例, 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经手术病理诊断的阳性例数为22例, 病理诊断阳性与彩超的相符例数为21例, 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经彩超诊断的阴性例数为18例, 手术病理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阴性例数为17例, 病理诊断阴性与彩超相符的例数为16例。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95.45% (21/22) , 特异度为94.12% (16/17) , 准确度为94.87% (37/39) 。

3 讨论

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是临床产科常见的急重症, 治疗不及时孕妇会出现急性大出血, 而临床上最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结束妊娠, 但由于有的孕妇孕周较短, 手术强行结束妊娠, 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但如果是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而不进行手术会危及孕妇的生命[5]。因此如何正确的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是是否为孕妇进行手术结束妊娠的关键[6]。在该次研究中, 通过彩超对39例疑似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进行了产前诊断, 其结果显示, 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经彩超产前诊断的阳性例数为21例, 阴性例数为18例, 手术病理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阳性例数为22例, 阴性例数为17例, 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95.45% (21/22) , 特异度为94.12% (16/17) , 准确度为94.87% (37/39) 。刘颖等[7]通过研究42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孕妇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经彩超产前诊断的阳性例数为28例, 阴性例数为14例, 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经手术病理诊断的阳性例数为27例, 阴性例数为15例, 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经彩超诊断的敏感度为92.59%, 特异度为80.00%, 准确度为88.06%。该次研究的彩超产前诊断的敏感度, 特异度及准确度略高于刘颖等[7]研究, 其原因可能在于两组研究的样本数都较少, 随机性都相对较差, 故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这些都不会影响彩超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徐艳红[8]研究显示, 彩超可详细反映出胎盘的具体位置、胎盘回声、胎盘后间隙及胎盘种植区血管及肌层的完整性及血流情况, 这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诊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张力等[10]研究显示, 彩超产前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可提高前置胎盘手术的成功率, 故提高彩超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诊断率就提高前置胎盘手术的成功率。

在该次研究中, 对怀疑的39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患者中有1例阳性患者未检测出, 分析误诊的原因在于孕妇胎盘植入肌层较浅, 彩超很难正确诊断。因此造成误诊。但研究认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及不断提高超声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彩超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患者诊断率也将随之提高, 误诊率也会不断下降。

综上所述, 经彩超产前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高, 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的风险,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儒芝, 李笑天.胎盘前置状态与前置胎盘的病理何诊断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3 (6) :8-10.

[2]Dare FO, Oboro VO.Risk factors of placenta increta in lle, nigeria[J].Niger Postgrad Med, 2010, 5 (6) :1134-1135.

[3]王淑新.彩超产前诊断前置胎盘植入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3) :97.

[4]Taipale P, Orden MR, Berg M, et al.Prenatal diagnosis of placenta accreta and percreta with ultrasonography, color Doppler,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2, 7 (3) :781-782.

[5]彭软, 谢红宁, 杨建波, 等.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7 (1) :291-292.

[6]白会敏, 杜彦芳, 王惠兰.胎盘植入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6) :274-275.

[7]刘颖.彩超产前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2 (11下旬刊) :18-19.

[8]徐艳红.彩超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研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4) :79-82.

[9]Lam G, Kuller J, McMahon M.U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in the antenatal diagnosis of placenta accreta[J].J Soc Gynecol Investig, 2010, 7 (9) :164-165.

[10]张力, 李萍, 何国琳, 等.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12) :799-802.

胎盘植入15例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胎盘植入;保守治疗;氨甲喋呤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63-01

胎盘植入是胎盘的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胎盘就像大树长了根一样错综分散并深深地扎根于子宫肌壁内,胎盘植入的部分不能自行剥离,入工剥离时会损伤子宫肌层。病检时可见到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近年来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剖宫产及子宫肌瘤剔除等手术增多,胎盘植入的发生也明显增多。胎盘植入可发生子宫穿孔、继了感染、产后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必要时需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但对那些出血不多,植入面积小,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资料方法

1.1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月 我院收治的15例胎盘植入患者孕周在36—41周年龄在20—40岁。初产妇3例,其中1例无流产、引产史,1例流产1次,另1例流产3次,且本次妊娠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妊娠期间出血多次。经产妇12例均有流产、引产史,流产次数为1—6次,其中瘢痕子宫8例。

1.2处理

1.2.1 1例流产1次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仍未娩出。徒手进入宫腔行人工剥离胎盘,部分区域难以剥离,与宫壁无明显分界,出血多,约1000毫升左右。立即在B超下行清宫术,并给予催产术、米索前列醇等促子宫收缩,出血渐少。术后7天、1月各复查B超未见异常。

1.2.2 产前诊断为前置胎盘的1例患者行剖宫产时打开腹腔后,见子宫表面呈紫蓝色,血管怒张,质软,考虑胎盘植入达子宫浆膜层。结扎子宫表面的大血管,切开子宫肌层,快速胎盘打洞娩出胎儿,出血汹涌,约3000毫升。患者休克,立即将子宫搬出腹腔外,用止血带捆绑子宫下段,结扎子宫动脉,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探查宫腔,见胎盘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完全覆盖宫颈内口植入子宫浆膜层,立即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新生儿因窒息转儿科治疗。无流产史的1例初产妇要求剖宫产,术中见胎盘粘连,植入三分之二,行人工剥离后,子宫收缩差,出血多,约2000毫升。经促宫缩、按摩、压迫止血、输血输液等各种处理,出血难以控制,最后行次全子宫切除。

1.2.3 其余12例均为经产妇,且8例为瘢痕子宫,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见胎盘植入1/4—1/3徒手剥离胎盘,用剪刀剪除突出宫壁的胎盘组织,用纱布压迫止血数分钟,欣母沛促子宫收缩。有8例胎盘剥离创面未见活动性出血,另4例仍见活动性大出血,用可吸收线8字缝扎出血创面,出血渐少,均予抗感染促宫缩等治疗。术后7天、1月复查B超有2例未见异常,另2例见宫腔内异常回声给予氨甲喋呤2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5天。1周后复查B超异常回声范围缩小,再次给予氨甲喋呤2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5天。1周后再次复查B超未见异常。治疗期间出血不多。

2 结果

病理诊断全部为胎盘植入。完全植入2例,部分植入13例,其中瘢痕子宫为8例,所有患者治愈后出院,无1例死亡,住院时间为7—30天,新生儿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保守治疗13例监测血?—HCG及B超未见异常。产后3—8月恢复月经。

3 讨论

胎盘植入是发生产后大出血嚴重致命的凶险因素。各种因素导致蜕膜组织发育缺陷受损时,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可导致胎盘植入。其病因多见于子宫内膜炎、多次流产、引产、多产、密产、剖宫产及子宫肌瘤剔除术、胎盘位置异常等。胎盘植入产前较难诊断,且病情凶险,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目前B超为诊断胎盘植入的首选项目,超声影像表现为:胎盘与子宫附着面有无清晰的界线,胎盘下肌层局部菲薄甚至消失,有时仅见浆膜层线状高回声。胎盘间隙消失,接触面可见胎盘内部的腔隙,有异常的血流进入子宫肌层,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内见云雾状回声,呈翻滚的沸水征,是由于胎盘侵蚀肌层内小动脉,动脉血流直接向胎盘内血池开放,高压力的血流在血池内快速滚动而形成。磁共振对组织分辨率高,对血流敏感,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遇到胎盘植入最关键的是控制出血。随着科学进步,对那些出血不多,植入面积小,有生育要求的产妇可行保守治疗。氨甲喋呤为抗叶酸代谢药物,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DNA合成及细胞复制,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胎盘组织坏死吸收,是保守治疗的首先药物。对那些出血难以控制的患者,必要时切除子宫。

4 预防

47例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至今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引产、清宫或剖宫产, 临床或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的患者47例, 孕妇年龄21~42 (30.2±4.8) 岁。

1.2 仪器与方法

产前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腹部凸阵探头, 频率2.0~5.0MHz, 容积探头RAB4 ̄8 ̄D, 频率4.0~8.0MHz。对孕妇进行胎儿系统的产前超声扫查, 扫查胎儿全身结构及附属物情况, 注意胎盘位置、胎盘后间隙、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层的分界、胎盘内有无异常回声, 彩色多普勒观察胎盘实质、胎盘后间隙及子宫肌层血流情况, 应用三维超声血流模式及能量模式成像。

1.3 诊断标准及分级

采用病理学和临床相结合的诊断标准:徒手剥离胎盘困难, 胎盘剥离后子宫收缩好而出血无法控制, 病理切片镜下子宫平滑肌内可见绒毛组织。胎盘植入的分级主要依据侵犯的深度分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胎盘穿透。胎盘粘连为胎盘粘附异常即绒毛穿透蜕膜, 但未达肌层;胎盘植入为绒毛穿入侵犯肌层, 但未达浆膜层;胎盘穿透为绒毛穿过肌层, 穿透浆膜层, 有时累及邻近器官[2]。

1.4 超声诊断标准[3]

正常情况下, 胎盘后方可显示无回声的胎盘后血管 (主要是子宫静脉) , 低回声的子宫肌层, 强回声的蜕膜界面等。如果出现下述一项以上超声特征, 即应警惕胎盘植入可能: (1) 胎盘后方子宫肌层低回声带消失或明显变薄 (≤2mm) , 宫壁与胎盘之间的强回声蜕膜界面消失; (2) 子宫与膀胱壁的强回声线变薄, 变为不规则或中断; (3) 胎盘内存在显著的或多个无回声腔隙; (4) 胎盘附着处出现子宫局部向外生长的包块; (5) 彩色多普勒显示胎盘周围血管分布明显增多且粗而不规则。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符合率

47例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患者产前超声诊断符合29例 (61.7%, 29/47) , 其中9例为胎盘粘连, 19例为胎盘植入, 1例为胎盘穿透。漏诊18例 (38.3%, 18/47) 。

2.2 胎盘植入相关因素

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与产妇高龄、多次人工流产、疤痕子宫、前置胎盘、多次顺产、引产和或自然流产明显相关, 孕妇年龄≥32岁, 人流次数≥2次, 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 顺产、引产和或流产≥2次胎盘植入发病率明显增高。

2.3 29例胎盘植入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

(1) 二维超声表现: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 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29例 (100.0%, 29/29) , 表现为胎盘实质内可见漩涡19例 (65.5%, 19/29) , 表现为植入部胎盘增厚16例 (55.1%, 16/29) 。9例胎盘粘连超声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 19例胎盘植入超声表现特征为胎盘内漩涡的形成及胎盘植入部增厚, 1例胎盘穿透超声表现为胎盘附着处局部向外突出的包块。 (2) 彩色多普勒表现:26例 (89.7%, 26/29) 表现为胎盘后方边缘及内部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胎盘后可见丰富血流, 血流紊乱、湍急, 甚至可探及动脉血流, 胎盘内漩涡形成。 (3) 三维超声:三维超声进一步显示胎盘后方血流情况及侵入深度及范围。 (4) 不同程度胎盘植入超声表现:胎盘粘连主要超声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后方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胎盘植入主要超声表现为胎盘内漩涡的形成、植入部的胎盘增厚及胎盘后方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胎盘穿透主要超声表现为胎盘附着处出现局部外凸生长的包块。三者产前检出率差异见附表。

2.4 47例胎盘植入患者临床结局

47例中行子宫切除术15例 (31.9%, 15/47) (13例子宫次全切, 2例子宫全切) , 产后出血>2000ml28例 (59.6%, 28/47) , 出现失血性休克20例 (42.6%, 20/47) , 无死亡病例。

3讨论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本文47胎盘植入例患者中, 行子宫切除手术15例, 失去了生育和月经来潮的能力, 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健康。产前准确及早检出胎盘植入对于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表现包括: (1) 胎盘后间隙消失, 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正常的胎盘显示清晰的轮廓, 在胎盘与子宫肌壁之间显示一长条形无回声区 (3.5~10.0mm) , 边缘整齐, 有时可见网状回声与血液流动, 胎盘后间隙是由于子宫蜕膜基底层的血管扩张与胎盘绒毛膜内血管接触而形成, 胎盘植入到此, 深入子宫肌层甚至到浆膜层, 无回声部分或完全消失[2]。 (2) 附着部位的胎盘增厚, 胎盘附着处蜕膜发育不良, 导致胎盘绒毛膜与蜕膜血流交换障碍, 血供不足, 为获得更多的营养, 导致胎盘向后向下延伸, 加上胎盘内漩涡的形成导致了胎盘增厚。 (3) 胎盘内漩涡的形成, 其特征是胎盘后方无回声区增宽, 并可见多个小无回声区占据胎盘实质, 无回声区内可见湍流及脉冲式血流, 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无回声区, 称之为胎盘漩涡。 (4)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胎盘后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胎盘正常附着时, 血管扩张仅限于子宫螺旋小动脉, 而胎盘植入时高脉压的弓形动脉与宫旁血管扩张, 与胎盘后绒毛膜血管相互交通, 表现为胎盘后丰富的血流。胎盘漩涡近子宫肌层处血流丰富, 漩涡中部因血流缓慢无明显血流信号。 (5) 三维彩色血流及能量模式进一步反应出胎盘后血流丰富、紊乱, 三维超声可摒弃胎盘实质的干扰, 并可以显示二维超声很难获得的冠状切面;立体直观的反映出胎盘血管侵入子宫的深度及范围, 是否有膀胱等邻近器官的侵入。

47例患者胎盘均不能自行剥离, 20例手取胎盘, 胎盘成功取出考虑为胎盘粘连, 其中9例超声图像仅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 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 11例超声未发现异常;27例手取胎盘后, 胎盘部分或者完全未取出, 行子宫切除术或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手术, 20例超声表现为胎盘实质内有漩涡的形成, 6例漏诊, 1例子宫切除病理证实及产前超声均诊断为胎盘穿透。胎盘粘连时, 胎盘后方绒毛膜血管未侵入子宫肌层动脉, 血管压差不大, 胎盘实质内没有明显胎盘内漩涡的形成, 故易漏诊;胎盘植入时, 种植程度深, 侵犯子宫肌层动脉, 胎盘内形成典型的漩涡征象;胎盘穿透时表现为胎盘附着处出现子宫局部向外生长的包块, 超声特征明显, 不易漏诊。胎盘植入侵犯的深度可用MRI协助诊断。

综上所述, 胎盘植入主要与孕妇高龄、多次人流、剖宫产、合并前置胎盘及多次顺产、引产和或流产相关;产前超声特征有胎盘后间隙消失, 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植入部分胎盘增厚、前置胎盘、胎盘后血流丰富、紊乱及胎盘内漩涡形成;胎盘植入的深度对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有重大的影响;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产前超声特征, 有助于提高正确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 对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为远.中华围产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69.

[2]Peter WC.妇产科超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48.

[3]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540.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22例临床分析 篇4

【关键词】胎盘植入;甲氨蝶呤;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69-02

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产前很难诊断,因为此病在产前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产科临床上一般在胎儿娩出后才发现胎盘剥离困难,本病才能够得到确认,可是这时的立妇多已发生产后大出血,有的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是女性发生子宫切除的重要诱因[1]。文章对四川省达川区妇幼医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2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2例患者年龄22—32岁,平均26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5例,经产妇有剖宫产史3例。本次妊娠前有3次以上人工流产史4例,2次人工流产史17例,1次人工流产史1例。

1.2 临床表现:16例孕妇因产前出血,入院后经B超诊断为前置胎盘,术中手取胎盘困难而诊断胎盘植入的14例,其余为剖宫产术剥离胎盘困难时发现胎盘植入。宫角植入3例;子宫下段植入15例,其中3例在原下段宫产疤痕处植入;宫体植入4例。胎盘植入面积最小5cm×5cm,最大7cm×5.3cm。13例产后出血<500ml,6例500—1500ml,3例1500ml以上;实行输血9例。本组22例保守治疗前查β-HCG501—11086IU/L,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

1.3 诊断:22例产妇在行剖宫产术中,徒手录离胎盘困难,而且剥离面出血,检查胎盘发现缺损,探查宫腔发现部分胎盘植入。全部病例产后都经B超证实为胎盘植入。

1.4 用药方法及观察:给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宫缩剂加强宫缩及抗生素(头孢他定和甲硝唑)5—7d预防宫内感染。孕妇产后d1单次肌内注射MTX50mg/m2。术后24h取出宫腔填塞凡士林纱条,严密监测产妇阴道出血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实施用药前及用药1周查血β-HCG。经过用药1周治疗后的患者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并且血β-HCG<0.82nmol/L,体温正常,子宫复旧好,恶露少且无臭,则允许患者出院。随访月经恢复情况及定期盆腔B超。

2 结果

22例患者经MTX治疗5d后,β-HCG最低400IU/L,最高1110IU/L;17—33d,β-HCG转阴,15—35d阴道停止流血。有3例患者出现明显胃肠道反应,1例有皮疹及少量脱发,1例有轻度骨髓抑制,后经停药后的对症治疗,患者逐渐恢复正常。

3 讨论

胎盘植入的发病机理主要为子宫内膜缺如,受损及发良不良所致。常见原因包括有多次刮宫史、前置胎盘、宫腔感染、剖宫产史以及多产史,本组病例中均有多次妊娠流产或分娩史,由于人工流产及剖宫产术的增加,造成产妇子宫内膜层损伤及修复不全,当女性再次受孕时,宫腔内的蜕膜发育缺陷致使绒毛侵入肌层形成胎盘植入[2]。以往治疗胎盘植入的主要方法早子宫切除。近年来,多采用保守治疗,其必须有以下条件才可保守治疗:①有及时输血的条件及设备;②B超进行监测子宫内容物;③具有高效的抗生素作为抗感染治疗;④尿及血β-HCG的测定,以了解胎盘绒毛存活的情况;⑤各种生化测定以监测应用细胞毒药物后的不良反应。MTX为抗代谢化疗药物,其药理作用是干扰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使植入的胎盘组织绒毛滋养细胞变性坏死及脱落排出。既往报道主张以稍大剂量,每天或隔天应用为佳,血β-HCG明显下降至正常时,可停药。

植入胎盘的治疗,在国内所有资料上,绝大多数都选择切除子宫,特别是孕妇发生前置胎盘合并植入胎盘,产后大出血时,更是要采取子宫切除。本组资料的研究表明,采用MTX进行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有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宇,孙江川,常淑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2(2):298。

产前胎盘植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胎盘植入患者, 年龄25岁~36岁, 孕周28周~30周, 前置胎盘12例, 剖宫产史8例, 人流史5例, 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 (MRI) 扫描机, 盆腔线圈, 患者平静状态, 仰卧位, 体部线圈, 横断位T2WI, 采用HASTE序列 (TR=1 000 ms, TE=74 ms) , 视野250×250;矢状位T2WI, 采用TSE序列 (TR=3 500 ms, TE=116 ms) , 视野350×350;冠状位T2WI, 采用True FISP序列, (TR=3.7 ms, TE=1.5 ms) , 视野250×250;所有扫描层厚都为6 mm, 层间距为2.4 mm, 扫描层数根据实际情况为18~20层。DWI扫描参数, 横断位扫描, 采用单次激发的SE-EPI序列采集, SPAIR的脂肪抑制方式, TR=1 246 ms, TE=76 ms, 视野350×350, 层厚为5 mm, 层间距为1 mm, 扩散梯度敏感因子b值为0, 1 000 s/mm2。因为MRI增强扫描造影剂的安全性问题, 所有患者均未做增强扫描。

2 结果

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图像上, T2WI上出现不均匀低信号条索影有12例, 子宫肌层变薄的有6例, 子宫与胎盘的交界线 (T2WI为低信号) 信号缺失有10例, DWI像中高信号的胎盘突入相对低信号的子宫肌壁有6例。

3 讨论

发生胎盘植入时患者胎盘不能完整剥离, 有很大可能导致孕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 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同时也增加了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的发病率[1]。胎盘植入根据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临床上可以分为三型: (1) 粘连性胎盘植入:胎盘底蜕膜消失, 胎盘绒毛紧贴子宫, 这一类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影像上鉴别较为困难。 (2) 植入性胎盘植入:子宫底蜕膜消失, 胎盘侵入子宫肌层。 (3) 穿透性胎盘植入:胎盘穿透子宫肌层, 可以与前后的膀胱、直肠粘连, 这种后果最为严重, 也比较少见。

当前MRI扫描序列中, 最重要的是非压脂矢状位T2WI[2], 这是因为矢状位可以完整地看见子宫轮廓, 十分容易看见胎盘植入的部位, 也是增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的基础。在产前由于磁共振扫描的安全性及增强剂的安全问题, 扫描时间不能太长, 一般不做增强扫描, 因此优化的MRI序列尤为重要。

胎盘植入一般位于子宫下段, 现在没有明显诊断胎盘植入的影像标准,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多方位成像, 比超声可提供更多的检查信息。在MRI图像上, 局部子宫肌层变薄, 子宫与胎盘交界线消失, 病变区域的信号T2WI不均匀减低, DWI图像上高信号胎盘突入子宫肌层为诊断胎盘植入的重要征象, 但这些征象并不是都完全存在。本研究发现子宫与胎盘交界线消失, 病变区域的信号T2WI不均匀减低为诊断胎盘植入的重要征象, 这些征象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胎盘植入是产科常见的出血性、致死性疾病,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 会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临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植入患者, 而部分胎盘植入及胎盘穿透患者采取子宫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 出现了子宫动脉栓塞术,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保留了子宫, 通过子宫动脉打入栓塞剂导致植入胎盘发生缺血坏死。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明确诊断植入胎盘深度、位置、产妇的生命体征等等, 对于胎盘植入产后出血量少、植入面积小、需要保留子宫的产妇, 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于胎盘植入产后出血量大, 植入面积大及位置比较深、胎盘穿透时应及时行部分子宫切除或全部切除术。

本次研究也有不足之处, 如样本量比较少, 也没有和超声进行对比, 是因为超声结果临床医师因经验不一致, 判断上人为因素较多, 还有在粘连型胎盘植入的诊断上MRI诊断较为困难。

总之, MRI对于诊断胎盘植入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子宫与胎盘的交界线信号缺失, T2WI图像上不均匀信号减低, 子宫肌层变薄, DWI图像上高信号的胎盘植入子宫肌层是诊断胎盘植入的重要征象。

参考文献

[1]陈敦金.胎盘植入[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2.

产前胎盘植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经我院临床和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的病例19例, 18例单胎妊娠, 1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妊娠, 孕妇年龄22~42岁, 孕周15+4~38周。产前超声诊断12例, 胎盘均附着于子宫前壁, 其中8例合并前置胎盘, 4例有剖宫产史。超声漏诊7例, 2例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合并前置胎盘;3例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 其中2例有2次或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 1例合并前置胎盘;2例胎盘附着于子宫底部, 其中1例有黏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史, 1例无明显高危因素。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飞利浦IU22、IE33、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腹部探头, 频率 (2.0~5.0) MHz。常规检查胎儿及其附属物, 测量胎盘厚度, 注意观察胎盘附着位置、胎盘实质内回声、胎盘与子宫肌壁间的回声、胎盘附着处子宫壁厚度及回声、膀胱后壁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胎盘实质内及胎盘后方血流情况以及膀胱与子宫间的血流情况。

2 结果

2.1 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诊断例数:

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2例, 其中前置胎盘8例, 剖宫产史4例;漏诊7例, 其中前置胎盘3例, 2次或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2例, 子宫肌瘤剔除术史1例, 不明诱因1例。

2.2 胎盘植入的位置与诊断例数:

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2例, 位置均为子宫前壁, 漏诊7例, 位置在子宫前壁2例, 子宫后壁3例, 子宫底部2例。

2.3 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表现:

(1) 胎盘后间隙消失10例。 (2) 子宫肌层与胎盘之间的高回声带中断8例。 (3) 胎盘增厚, 局部突向羊膜腔4例。 (4) 胎盘内血池异常丰富4例, 表现为胎盘内多发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液性区, 内见云雾状回声。 (5) 胎盘后子宫肌层低回声带明显变薄 (≤1 mm) 3例。 (6) 胎盘穿透子宫肌层1例, 形成向子宫浆膜面的局部隆起。 (7) 胎盘绒毛组织侵及膀胱1例, 可见与子宫相邻的膀胱浆膜层强回声带消失, 膀胱壁处表现为一个局部外突的、结节状、增厚的包块。 (8)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胎盘周围血管明显增多且粗而不规则, 血流信号异常丰富;胎盘血流延伸到子宫肌层。

3 讨论

当子宫蜕膜层部分或完全缺失时, 胎盘绒毛就可能异常生长, 植入至子宫肌层, 甚至穿透子宫浆膜层达膀胱或子宫周围组织。根据植入程度分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穿透[1]。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有前置胎盘、剖宫产史、过度刮宫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发育异常等[2]。从结果中看出, 在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中, 以前置胎盘最多, 剖宫产史居第二。这是因为子宫下段内膜血供相对不足, 易引起不全脱落, 导致局部内膜薄弱, 前置胎盘时绒毛容易直接附着或侵入子宫肌层, 因此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植入发生率增加。本组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1例 (占58%) 。剖宫产术可能造成内膜损伤或发生感染, 导致部分区域并无子宫内膜覆盖而成为内膜缺损区, 为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植入创造条件。因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增加, 尤其是合并前置胎盘时。刮宫是发生植入性胎盘的另一重要原因, 刮宫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 多次刮宫可以造成部分子宫内膜缺如, 有时合并感染, 更易发生胎盘植入。子宫发育异常时, 其子宫内膜发育也可能有缺陷, 在妊娠时蜕膜形成不完全以致发生胎盘植入。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形成, 局部子宫内膜缺如, 也易发生胎盘植入[3]。

正常情况下, 胎盘与子宫肌壁间可显示长条形的无回声区, 这是胎盘与宫壁间的静脉丛, 称为胎盘后间隙, 其后方为低回声的子宫肌层、强回声的蜕膜界面等, 如果这些结构不清或消失, 应考虑胎盘植入可能[4]。本组中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最多 (占53%) , 其次是子宫肌层与胎盘之间的高回声带中断 (占42%) , 还有是胎盘内血池异常丰富4例 (占21%) , 胎盘后子宫肌层低回声带明显变薄 (≤1 mm) 3例 (占16%) 。

本组产前超声漏诊胎盘植入7例, 分析原因主要是:超声检查时未详细询问有无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病史, 或对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警惕性不足;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时受胎儿影响使胎盘与子宫壁间的结构显示不清;检查医生对胎盘植入的超声特征认识不足。因此超声医生在行胎儿超声检查时, 对有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和多次人流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的孕妇应特别认真、仔细、反复多次多体位观察胎盘与子宫壁的关系, 尤其是发现有前置胎盘时更要高度警惕植入性胎盘的可能。对于二维超声高度怀疑植入性胎盘的病例,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胎盘实质以及周围血流情况, 胎盘血流延伸到子宫肌层或周围组织, 可预测植入性胎盘, 使胎盘植入的诊断更加明确。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盘植入是一种可行的、简便的办法。如果超声检查时医生对有前置胎盘、多次妊娠史、剖宫产史、刮宫史、子宫肌瘤剔除术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特别留意胎盘内及胎盘后间隙和子宫壁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 掌握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表现, 就能够提高检出率, 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挽救母婴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540.

[2]戴钟英.侵入性胎盘的命名、发病率及病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12) :705-707.

[3]张力, 李萍, 何国琳, 等.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12) :799-802.

产前胎盘植入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3月—201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具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孕中晚期孕妇54例,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包括剖宫产史、前置胎盘、清宫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宫腔内手术史、多产≥ 5次、年龄≥ 35岁[5],具有1项及1项以上高危因素者即可纳入。年龄24~39岁,孕龄18~41周;初产11例,1次及1次以上剖宫产史43例(79.6%);前置胎盘47例(87.0%)。49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其中5例行子宫部分切除术,6例行子宫全切术。根据手术病理综合判断54例患者是否有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的类型。54例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 MRI扫描仪,头先进,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至宫底部,行轴位、 矢状位、冠状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eighted imaging-turbo spin echo,T2WI-TSE)扫描,扫描参数TR 1250 ms,TE 70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 激励次数1,回波链长度20;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平衡式快速场回波(balance fast field echo,B-FFE) 序列扫描:扫描参数TR最短,约3.0 ms ;TE最短, 约1.52 ms ;层厚6 mm,层间距1 mm。孕妇可平稳自由呼吸,未使用镇静剂,扫描时间15~20 min。

1.3手术及病理诊断标准 (1)病理诊断:送检子宫标本镜下检查,见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表面为粘连型胎盘植入,绒毛嵌入子宫肌层为胎盘植入,见绒毛达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为穿透型胎盘植入;(2)手术诊断:由2名具有5~15年产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于术中共同诊断,诊断标准[2]:1胎盘紧密粘连于子宫内膜,当剥离胎盘时出现不能自主控制的出血为胎盘粘连;2需用钳刮术清除植入子宫肌层胎盘组织时为胎盘植入;3穿透型胎盘植入为肉眼可见胎盘组织侵入子宫壁全层,甚至超出子宫侵入周围器官。

1.4胎盘植入的MRI评估所有图像均由2名具有妇产科疾病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在患者术前独立分析,在PASC系统内独立完成对MRI检查胎盘的影像评估及测量;结果不一致时,由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与2名医师共同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

1.5胎盘内低信号带测量方法1测量部位:在T2WITSE及B-FFE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带的区域;2测量方法:在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用PACS系统工具栏中多边形测量工具手动勾画出低信号区域并计算面积,取三者的平均值。若胎盘内有多个低信号带,则重复上述步骤,叠加计算取总和。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胎盘内低信号带面积与无胎盘植入及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病理结果54例患者中,共49例行剖宫产手术,4例引产,1例顺产。1例患者因产后大出血死亡。 手术及病理诊断35例(64.8%)不同类型的胎盘植入, 其中11例行子宫部分切除或全切术后,送检切除子宫及胎盘标本由病理确诊;其余24例患者由2名产科医师在手术中共同确诊胎盘植入及其类型,见表1。

2.2 MRI表现35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征象包括: 1 T2WI见胎盘内信号带(图1A、B);2胎盘内信号不均匀(图2A、3A);3胎盘组织局部侵入子宫肌层 (图2B):4子宫“鼓肚征”,即子宫下段膨隆(图3A); 5膀胱“帐篷征”(图2A、3A);6胎盘组织侵入膀胱、 输尿管等盆腔内组织(图2B)。其中28例出现2个以上MRI征象,54例患者的MRI征象见表2。

2.3胎盘植入类型与T2WI上低信号带面积的相关性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组54例患者的胎盘植入类型与T2WI低信号面积呈正相关(r=0.454, P<0.05),随着胎盘植入深度的增加,T2WI上低信号面积增大,见表3。

图1 女,30岁,孕30周,既往剖宫产1次。MRI示胎盘植入子宫后壁肌层,超声示胎盘植入右壁肌层,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胎盘植入,达子宫深肌层。T2WI-TSE矢状位(A)及T2WI-TSE-SPAIR冠状位(B)示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后壁,完全覆盖宫,胎盘内信号不均匀,见多发片状低信号影(箭);T2WI-TSE轴位(C)见胎盘组织(星号)部分侵犯子宫肌层(箭头),子(箭)尚完整

图2 女,36岁,孕34周,穿透型胎盘植入。T2WI-TSE矢状位见,膀胱壁欠光整,见膀胱“帐篷征”(箭, A)T2WI-TSE轴位见部分胎盘组织突入膀胱内(箭,B)

图3 女,31岁,孕27周,既往剖宫产1次。产前MRI提示胎盘植(穿透型),手术病理证实为穿透型胎盘植入,累及膀胱, 患者死亡。T2WI-TSE矢状位见胎盘内信号不均匀,并可见膀胱 “帐篷征”(箭,A)和胎盘组织突入肌层(箭,B)

3讨论

当发生胎盘植入时,分娩时胎盘难以完整剥离, 容易导致孕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的发病率[6]。故术前准确诊断胎盘植入及了解植入类型对临床医师建立正确及时的诊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MRI扫描序列中,公认最有价值的是非压脂矢状位T2WI[7],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清晰地区分胎盘、底蜕膜、子宫肌层的结构及关系。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可以多方位辅助诊断胎盘植入类型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B-FFE序列对照T2WI可以准确判断胎盘低信号带的部位及面积。

剖宫产史及前置胎盘为胎盘植入的2个主要高危因素,特别是当两者合并存在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胎盘植入的风险越来越大,前置胎盘合并1次、2次和3次剖宫产史其胎盘植入的风险分别为11%、40% 和61%[6]。本组研究对象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87.0% ;具有1次及1次以上剖宫产的孕妇占79.6%。所有研究对象均有1个及1个以上胎盘植入高危因素,本研究中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64.81%(35/54)。既往研究[8,9,10,11,12]中纳入对象均为孕晚期产妇,样本量偏小(9~50例),且未将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列为纳入标准,故其阳性率较低。 本研究共收集54例孕中晚期孕妇的影像学及手术病理资料,样本量较文献大,且将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列为纳入标准,故本组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较文献报道高, 因此,当发现孕产妇具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时,更应仔细检查,以排除胎盘植入的可能。

目前认为胎盘植入有6个特征性的MRI征象: 1胎盘信号侵入肌层;2直接侵犯盆腔内组织器官; 3 T2WI上胎盘内低信号带;4胎盘内信号不均匀; 5膀胱呈“帐篷”样改变;6子宫下段膨出。其中1、2为直接征象,若在MRI图像上可见这2种征象,则诊断为胎盘植入。但由于孕晚期子宫肌层变得菲薄,即使发生胎盘植入,也不易观察到这2种直接征象。本组54例患者中,仅12例(22.2%)发现胎盘信号侵入肌层,6例(11.1%)直接侵犯器官组织。若出现3 ~ 6等间接征象,提示胎盘植入可能性大。Baughman等[10]及Lax等[12]认为子宫“鼓肚征”、 胎盘信号不均匀及胎盘内低信号是胎盘植入的可靠征象。本研究中,上述3种征象的发生率分别为27.8% (15/54)、57.4%(31/54)、68.5%(37/54), 与文献报 道基本一致,其原因多是由于剖宫产切口多位于子宫下段,切口导致子宫蜕膜缺乏,阻止了胎盘继续向上生长,故胎盘“堆积”在子宫下段,导致子宫下段膨隆征象,子宫下段前后径大于上段,且胎盘易通过受损的蜕膜侵入子宫肌层内生长,故胎盘植入好发部位为子宫下段。妊娠期间,尤其是孕晚期,子宫不规则收缩导致侵入子宫肌层的胎盘组织供血不足,胎盘组织容易发生缺血坏死,形成纤维素沉着,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胎盘是血供极为丰富的组织,当发生胎盘植入时,相应部位结构紊乱,血管扭曲、增粗, 故MRI图像上胎盘信号极不均匀。Linduska等[13]研究胎盘内的信号变化与病理学的关系得出,T2WI上的低信号可能是缺血性梗死后导致的纤维素沉着及钙化。 本研究样本量大,阳性率高,将T2WI低信号面积与胎盘植入深度行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随着胎盘植入深度的增加,T2WI上低信号面积更大,两者呈正相关。既往研究均未将胎盘内低信号带与胎盘植入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孕晚期子宫出现不规则收缩,导致侵入子宫肌层的胎盘组织供血不足,胎盘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若植入深度越深,则更容易发生缺血坏死,纤维素及钙化更多,故T2WI上低信号带面积更大。

既往研究[14,15,16,17]均认为胎盘粘连在产前MRI及超声检查中难以准确诊断。本研究发现,大部分胎盘粘连患者可见胎盘内信号不均及胎盘内低信号(7/11, 63.6%),但胎盘信号侵入子宫肌层这一直接征象(2/11, 18.2%)较难观察到,故当胎盘内信号明显不均匀,且出现胎盘低信号,但未观察到胎盘植入直接征象时, 胎盘附着于子宫肌层处低信号底蜕膜边缘比较毛糙, 要高度怀疑胎盘粘连的可能。胎盘植入患者观察到胎盘侵入子宫肌层这一直接征象的出现率稍高(6/14, 42.9%),且胎盘内低信号带面积明显较大,重点观察胎盘植入深度及子宫浆膜层是否完整,后者是与穿透型胎盘植入鉴别的重点。Baughman等[10]认为,膀胱 “帐篷”样改变是穿透型胎盘植入的特异性指标,但敏感性不高。本组8例患者出现膀胱“帐篷征”,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穿透型胎盘植入,特异性较高。但本组2例穿透型胎盘植入患者未见膀胱“帐篷征”,故敏感性较低。1例无胎盘植入的患者亦出现膀胱“帐篷” 样改变,经回顾分析发现是由于膀胱内尿液较少、充盈不足,导致假阳性。

本文未将超声检查列为对照研究,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主要原因是产前超声不是同一医师、同一型号超声仪检查,无法避免操作者经验及设备不同带来的诊断误差;其次,文献报道扩散技术成像对诊断胎盘植入类型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尚未将功能MRI应用于诊断胎盘植入,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产前胎盘植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胎盘植入患者, 将所有患者都使用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 其中怀疑是胎盘植入的有37例, 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9~41岁, 平均年龄为 (32.8±5.2) 岁, 其中, 有12例的孕周为14~27+6周, 10例的孕周为28~36+5周, 2例的孕周为37~39+4周。15例有过一次剖宫产, 10例有过2次剖宫产, 15例有过人工流产和引产, 阴道出血者17例。所有患者年龄和病程以及病理无明显差异,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具有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使用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 应用SIEMENS S2000、SIEMENS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6 MHz。患者平卧于床上, 常规检查胎儿和附属物, 对胎盘厚度、胎盘形态、胎盘位置, 胎盘母面与子宫肌壁之间的关系和胎盘的上下缘以及胎盘的内部回声进行重点观察,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血流显像进行检测脐动脉血流。经过腹部超声检查以及阴道超声检查胎盘的厚度和位置等情况[1]。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采用SPSS18.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怀疑是胎盘植入的37例患者都使用超声仪进行检查和诊断, 有30例为胎盘植入, 有8例为粘连性胎盘, 有5例为穿透性胎盘, 有17例为植入性胎盘。有5例为超声误诊, 有2例为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79.16%, 阴性预测值为98.56%, 特异度为93.14%, 敏感度为95.10%。见表1。

3 讨论

权威资料显示, 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 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094%, 这些年来, 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植入性胎盘在临床中属于危急重症, 会对患者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相关资料显示, 绒毛组织的侵蚀力是构成胎盘植入的主要因素, 蜕膜本体出现发育缺陷、损伤以及畸形发育时, 绒毛组织就很可能会入侵子宫肌层。会导致围生期胎儿的病死率大大增加, 有20%~35%。胎盘植入还会诱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 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 如果能够对于胎盘植入可以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 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意义[2]。

本次研究, 将所有患者都使用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 15例有过一次剖宫产, 10例有过2次剖宫产, 15例有过人工流产和引产, 阴道出血者17例。其中怀疑是胎盘植入的有24例, 怀疑是胎盘植入的24例患者都使用超声仪进行检查和诊断, 有37例为胎盘植入, 有8例为粘连性胎盘, 有5例为穿透性胎盘, 有17例为植入性胎盘。有5例为超声误诊, 有2例为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79.16%, 阴性预测值为98.56%, 特异度为93.14%, 敏感度为95.10%。

胎盘植入可以通过彩超来诊断, 尤其对于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更为准确, 其图像标准为: (1) 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 (2) 胎盘后方和 (或) 胎盘实质内有丰富的血流和血窦, 可以探及动脉血流, 表现为血流紊乱、湍急甚至累及子宫肌层。

在临床胎盘植入诊断中超声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铺助手段之一, 如果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的产前出血, 进行超声检查, 对于孕妇胎盘的正常位置可以准确的进行了解, 还可以对孕妇的胎盘与子宫肌壁之间不规则的强回声现象和有没有液性暗区进行准确的检查。如果使用超声检查方式时发现孕妇没有阳性体征, 不可以盲目的排除患者具有胎盘早剥的存在, 必须要经过临床医师的诊断才可以进行最后的判断, 如果患者是穿透性胎盘植入, 则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3]。综上所述, 对于产前胎盘植入使用超声诊断拥有准确、及时的临床检查效果, 可以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胎盘植入患者, 将所有患者都使用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 其中怀疑是胎盘植入的有37例, 经过腹部超声检查以及阴道超声检查胎盘的厚度和位置等情况。结果 怀疑是胎盘植入的37例患者都使用超声仪进行检查和诊断, 有30例为胎盘植入, 有8例为粘连性胎盘, 有5例为穿透性胎盘, 有17例为植入性胎盘。有5例为超声误诊, 有2例为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79.16%, 阴性预测值为98.56%, 特异度为93.14%, 敏感度为95.10%。结论 对于产前胎盘植入使用超声诊断拥有准确、及时的临床检查效果, 可以大力推广。

关键词:超声诊断,胎盘,多普勒,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罗红, 罗扬.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9 (4) :696-703.

[2]王莉, 吴青青, 马青玉, 等.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0, 7 (7) :1151-1155.

产前胎盘植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到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 并且住院生产, 在产后通过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的50例患者纳入本次观察中。其中, 经产妇14例, 初产妇36例, 均为单胎;年龄22~38 岁, 平均年龄 (27.4±1.5) 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 (38.3±0.8) 周。

1.2 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经腹探头频率为2~6MHz, 经阴道探头频率为6~9MHz。具体操作:孕产妇行平卧体位, 应用诊断仪检查胎儿状况及其附着结构, 密切观察胎盘的附着位置、是否存在异常回声、胎盘和子宫肌层的界限及胎盘后间隙状况, 并通过彩色多普勒系统观察胎盘的后间隙、实质内及子宫肌层的血流状况。

1.3 诊断标准超声诊断标准主要是:胎盘和子宫肌层界限不清晰;子宫肌层浅薄化;胎盘后方子宫肌层有低回声带;子宫静脉低回声消失;局部胎盘有局灶性血流信号。病理诊断标准主要是:在病理切片镜下系统观察子宫平滑肌存在一定的绒毛组织。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用χ2检验统计数据, 组间比较以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及声像特征本组50例产前超声检查病例中, 12例产前诊断为胎盘植入, 漏诊38例, 检出率为24.0%。检出病例的声像学特征主要是胎盘内漩涡形成、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附着子宫肌层变薄及胎盘异常增厚, 具体见表1。

2.2产前超声诊断的影响因素本文中, 由于产后出血、胎盘位置及超声检查医生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产前超声检出率均存在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胎盘植入是女性妊娠阶段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主要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 在分娩过程中胎盘无法顺利剥离, 造成产后出血, 和剖宫产、宫腔手术等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存在密切关系, 前置胎盘、高龄妊娠等也是引起胎盘植入的重要因素。根据植入子宫肌层深浅的差异, 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及穿透性胎盘[3]。目前, 临床上一般采取产前超声检查进行胎盘植入诊断, 但检出率差别较大, 在1.9%~63%之间, 原因可能是研究的临床诊断标准的不同, 但从总体情况看, 检出率均较低。本文中, 仅12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盘植入, 以植入性胎盘为主。

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中, 其声像特征主要表现为: (1) 胎盘内漩涡的形成, 如果胎盘属于正常着床, 血管扩张一般仅仅在于子宫螺旋小动脉, 但是出现植入, 则弓形动脉和宫盘血管扩张会出现超声能探查到的胎盘内腔隙状结构, 且内部可观察到呈漩涡状的血流。 (2) 胎盘后间隙消失, 子宫蜕膜基底层血管扩张构成胎盘后间隙, 在发生植入后, 该无回声区会部分或全部消失。 (3) 子宫肌层变薄, 由于胎盘的植入, 导致部分正常的子宫肌层生理结构消失而变薄。国外研究发现, 胎盘植入超声诊断的影像最常见的是胎盘内漩涡形成 (73.2%) , 其次是胎盘后间隙消失 (53.4%) 。本文中, 检出的12例病例中, 超声声像特征表现是胎盘内漩涡形成9例 (75.0%) 、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7 例 (58.3%) , 和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5]。

通常, 如果胎盘植入深度较大, 在临床分娩过程中, 徒手剥离胎盘难度较大, 子宫肌层的血窦会保持较长时间的开放, 而引发产后出血, 甚至大出血, 而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健康, 所以临床诊断中可将产后出血的具体量作为胎盘植入深度的一个重要的、间接性评价标准[6]。本文中, 合并产后出血的检出率为45.4%, 高于未合并产后出血者, 表明胎盘植入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超声诊断检出率, 原因可能是胎盘如果植入太深, 绒毛会侵入至深层次的子宫肌层, 造成其内部小动脉直接对绒毛间隙开放, 当高脉压血流引起胎盘内部隙状漩涡产生时易被识别和检出, 漏诊率相对较低。如果合并前置胎盘, 通常胎盘附着位的内膜较为薄弱, 易造成蜕膜层无法正常发育, 胎盘绒毛易侵入, 所以胎盘植入易发生[7,8]。本文中, 发生前置胎盘病例的检出率高于未发生病例, 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较高;另一面是超声诊断检查过程中检查医生往往会更为细致的扫查胎盘和子宫肌层的界限情况, 特别是采取经阴道扫查的, 可清晰观察到两者的界限情况, 也可较全面清晰观察到胎盘内漩涡的影像, 漏诊较少。另外, 本文中前壁胎盘的检出率较高, 可能是因为超声检查过程中, 胎盘在近场, 能清晰观察到实际状况, 可更清晰显示出胎盘和子宫肌层的关联性和回声情况;如胎盘在其他低位附着, 胎盘通常在远场, 难以观察到, 同时因胎体遮挡, 加大了诊断难度, 易出现漏诊。此外, 超声检查医生的诊断经验也影响到检出率, 本文中, 经验丰富的医生检出率明显高于经验欠缺的, 原因是对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声像的具体表现缺乏足够认识, 易忽略某些声像而出现漏诊。

综上所述, 虽说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的检出率较低, 但具有鲜明的声像特征, 包括胎盘内漩涡形成、胎盘后间隙消失及胎盘附着子宫肌层变薄等。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 最主要的是胎盘植入深度、胎盘位置及检查医生的经验。如能掌握这些影响因素, 加强认识, 提高警惕可改善和提升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倪晓霞, 何莎, 陈欣林.超声造影在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4, 14 (9) :168-169.

[2]郑琼, 李胜利.胎盘植入产前诊断新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3, 21 (13) :1472-1473.

[3]赵晓英, 骆峰, 韦柳.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 13 (9) :131-132.

[4]Koo BC, Sala E, Hackett GA, et al.A pregnant lady with intermittent vaginalbleeding (2012:3b) .Placenta percreta〔J〕.Eur Radiol, 2012, 17 (6) :1647-1649.

[5]Lax A, Prince MR, Mennitt KW, et al.The value of specific MRI features inthe evaluation of suspected placental invasion〔J〕.Magn Reso Imaging, 2013, 25 (1) :936.

[6]雷晓真, 黄淑晖, 刘淮.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和处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9 (12) :102-103.

[7]谢文杰.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12 (9) :204-206.

上一篇:采购预算下一篇: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