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滋养细胞

2024-06-18

胎盘滋养细胞(共7篇)

胎盘滋养细胞 篇1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lacental-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 是一类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仅100余例, 极易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报道1例PSTT, 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其鉴别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 23岁, 1年以前足月平产一胎。第一次 (2007年7月) 因不规则阴道流血3个多月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口见一3cm×3cm灰白色赘生物, 遂取活检送病理, B超提示子宫体部见一低回声团块区大小约28mm×25mm,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血清ΗCG为51m IU/m L (参考值<25m IU/m L) 。第二次 (2007年8月) 因第一次诊断“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 行子宫全切术, 常规送病理。

1.2 方法

标本经4%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4μm厚, HE染色, 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 n Vision二步法, 抗体选用HPL、PLAP、HCG、CKL、HMB45、S-100和Actin, 均购自福建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巨检

第一次:灰褐灰白色组织3cm×3cm×0.6cm, 切面灰褐色, 质中。第二次:全切子宫, 宫颈光滑, 宫腔后壁见一直径2cm包块, 其表面有一区域欠光滑, 稍有糜烂 (应为前一次“宫颈赘生物”相连的地方) , 切面呈棕色、质软, 深面境界不清, 棕色区域浸润子宫肌壁达浆膜层, 未见出血、坏死。

2.2 镜检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 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 胞浆丰富嗜酸性或浅染透明, 瘤细胞多为单核, 可见双核及多核巨细胞, 核分裂像易见 (>5/10HPF) , 肿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瘤组织中有广泛的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瘤细胞从周边向血管腔方向浸润血管壁, 在平滑肌间浸润生长达子宫浆膜层。

2.3 免疫组化

瘤细胞HPL (++) , HCG散在 (+) , PLAP (++) , CKL (++) , HMB45 (-) , S-100 (-) 、Actin (-) 。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PSTT主要见于育龄妇女, 大多数病例发生于正常妊娠后数月至数年内, 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及不规则阴道流血, 有的病人甚至在绝经后数年才发生。血清HCG正常或有轻到中度升高 (<4000IU/L) , 低于绒癌 (>20000IU/L) 。B超检查常见宫腔内息肉状肿块或肌壁内结节状肿块。

3.2 病理学特点

PSTT外观高度不一, 典型的肿瘤呈棕色、黄色或白色的肿块位于宫壁内或呈息肉状、结节状突入子宫腔, 有的可从显微镜下看到弥漫浸润宫壁使子宫底增大或扭曲, 肿块切面常见出血和坏死灶, 可浸润穿过肌层全部, 扩展到浆膜。显微镜下肿瘤主要由中间滋养层细胞组成, 典型的生长方式为大的多边形中间滋养细胞穿插浸润于肌纤维之间。瘤细胞多边形、圆形或梭形, 可单个散布或聚成条索状或大的细胞巢, 有的肿瘤很少引起组织破坏, 有些可伴广泛的坏死。瘤细胞核多为单核, 核圆或卵圆, 胞浆淡伊红或嗜双色, 核稍大, 核分裂可见, 常见合体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瘤组织中有广泛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瘤细胞可从周边向血管腔方向浸润血管壁, 最终取代血管壁。免疫组化示典型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单核瘤细胞HPL染色阳性, 仅少数瘤细胞HCG阳性, 而相当于合体滋养细胞的多核瘤细胞几乎恒为HCG阳性, 仅偶可HPL阳性。本病例免疫组化HPL (++) 、HCG散在 (+) 、PLAP (++) 、CKL (++) 、Actin (-) 、HMB45 (-) 、S-100 (-) 。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 其主要是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EPS) 、绒毛膜癌。鉴别要点为: (1) EPS:PSTT形态较单一, 瘤细胞异型性大, 细胞较密集, 可大范围浸润肌层, 甚至穿透浆膜向外周浸润并远处转移。EPS保持原有胎盘床特点, 组织图像表现多样化, 中间型滋养细胞多呈条索状分布, 很少形成团块, 在肌层中浸润范围较小。笔者认为PSTT与EPS密切相关, 其组织学特别相似, 可能与EPS极度增生有关, 对EPS患者应长期随访。 (2) 绒癌:PSTT肿瘤间质中有明显的血管成分, 瘤细胞浸润血管现象明显而绒癌无间质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 PSTT瘤细胞HPL中至强阳性, HCG部分阳性或阴性, 而绒癌HCG强阳性, HPL部分阳性或阴性。同时还需与平滑肌肉瘤、黑色素瘤等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

3.4 治疗及预后

PSTT是一类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其生物学行为很难预测, 文献报道可以是良性, 也可以是高度恶性, 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 以手术治疗为主, 化疗为辅。若仅累及子宫可行刮宫术或单纯子宫切除术, 但如有转移, 虽采取联合化疗仍可不断发展而死亡。由于PSTT的生物学行为有明显的多相性, 对化疗的变异性也较大, 其预后难以判断。肿瘤侵袭程度、核分裂像、有无坏死、血清HCG水平等都是很重要的预后因素。我们的病例肿瘤较大, 局部形成肿块并向肌壁浸润达浆膜层, 细胞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多 (>5/10HPF) , 考虑为恶性PSTT, 临床行单纯子宫全切术, 未辅以化疗 (病人拒绝) , 随访半年, 病人状况良好, 须进一步随访。

胎盘滋养细胞 篇2

1病例报告

患者,27岁,女性,孕2产0。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于2007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因宫内孕50d在家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阴道不规则出血20d在当地行清宫术,术中情况不详,术后阴道出血停止,术后正常月经1次,月经干净20d阴道出血,量少淋漓不断,偶有血块流出伴下腹痛,口服抗炎止血药物无好转入院。入院查体:T 37℃BP 120/8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饱满,肝脾未触及,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稍大于正常,活动好,轻压痛,前壁可及3cm×3cm突起包块,质中,双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B超提示子宫增大,前壁可见3cm×3cm×3cm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宫腔内有片状组织。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22U/L,癌抗原125(CA 125)24U/ml,血常规、血凝、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行诊刮术,病理报告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入院诊断:(1)异位妊娠?(2)滋养细胞肿瘤?抗生素治疗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如孕6周大小,子宫前壁正中向外突出直径3cm包块,呈紫色,表面光滑无破口,双附件无异常。遂中转开腹,行子宫局部包块剔除术,与子宫包块周围向下环形完整剔除包块,子宫切口用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2层,关闭切口。术中病理冰冻报告:见大量滋养细胞。结合临床,诊断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保留子宫。术后1周复查HCG 102U/L。术后10d予以5-Fu静脉滴注,术后3周血HCG降至正常,化疗2个疗程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血HCG正常,患者一般情况好,月经正常,妇科检查子宫附件盆腔情况良好,无复发,胸片正常。

2讨论

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是来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罕见,是滋养细胞肿瘤中除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以外的第4种滋养细胞疾患[1]。一般为良性,也可以为恶性。发病年龄一般均为生育年龄,也有报道最小19岁,最大50岁,但多见经产妇。继发于足月产、流产或葡萄胎后可合并妊娠,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伴贫血或月经过多,子宫增大。24%继发于足月产,18%继发于流产,58%继发于葡萄胎,盆腔检查1/2以上有子宫增大。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诊断需要病理,本病病理特点为单一型,中间型滋养细胞,无绒毛;缺乏典型的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细胞;出血坏死较少,如有也较局限;免疫组化染色大多数瘤细胞人胎盘催乳素阳性,仅少数细胞HCG阳性,虽然许多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可通过刮宫标本作出诊断,但要全面准确判断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侵蚀子宫肌层的深度和范围必须靠子宫切除标本,临床表现多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少数病人以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妇科检查为子宫呈不规则和均匀增大。血HCG可升高,B超提示子宫壁内低回声区。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一般为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年轻妇女未见转移可保留双侧卵巢,凡有子宫外转移者手术后均需化疗,常用MAC,PVB和EMA/CD方案,年轻,无宫外转移者可保留生育功能,大多数呈良性临床经过,仅10%~15%预后不良[2]。治疗后必须监测病情和随访,常采用血HCG测定和超声检查。此患者根据病史检查,血HCG升高不明显,术前诊刮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术中病灶周围血运不断,出血坏死较局限,诊断明确。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进一步支持诊断。但需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04-2047.

胎盘滋养细胞 篇3

患者, 42岁, G1P1。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8天, 下腹痛3小时于2011年8月20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 5/28天, 量中等, 无痛经。停经40天, 不规则阴道流血18天, 3小时前突然出现下腹痛, 初始脐周明显, 后下腹部持续性疼痛, 伴头昏乏力, 畏寒。行阴道后穹隆穿刺:阴性。查血β-HCG 157144 U/L, 妇科B超检查:左侧附件区混合性团块, 腹腔中等量积液。查体:T 37℃, P 67/min, R 16/min, BP 120/70 mmHg。右侧附件区轻压痛。初步诊断:①异位妊娠?②妊娠合并黄体破裂?于8月21日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内积血约300 ml, 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 直径约4 cm, 见一0.5 cm破口, 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见中间滋养细胞高度增生, 呈片块状分布 (见图1) , 局灶浸润至输卵管肌壁的平滑肌中, 细胞胞浆丰富, 嗜伊红, 核中等大小, 轻-中度异型, 核分裂可见, 病变区未见明显绒毛成分。免疫组化染色:HCG+, hPL+, CKpan+, PLAP-, CD117-, Ki-67 40%+。病理诊断: (左侧) 输卵管滋养细胞高度增生, 考虑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术后1周复查血β-HCG:1745 U/L, 术后1~4个月复查4次血β-HCG恢复至正常范围, 妇科B超检查未见异常, 随访中。

2 讨 论

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 是来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临床罕见, 主要见于育龄妇女, 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或葡萄胎等[2]。继发于异位妊娠者罕见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停经、阴道不规则流血。PSTT患者血β-HCG平均值为60000 U/L, 其水平通常与肿瘤负荷不成比例[3]。本例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伴腹痛, 血β-HCG 157144 U/L, 明显增高。

发现PSTT主要依靠临床表现、B超检查及血β-HCG检测, 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PSTT与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很难鉴别[4]。胎盘部位过度反应是WHO (2003年) 分类中新命名的一种非肿瘤性滋养细胞病变, 是由于胎盘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大量增生浸润并侵入肌层, 使正常的胎盘床过度反应所致[5]。两者都是来自胎盘种植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 表达的免疫标记相似。但是PSTT为肿瘤性病变, 通常不见绒毛成分, 中间型滋养细胞增生浸润更为广泛, 瘤细胞呈团块状, 破坏肌层, 有核分裂, 及Ki-67增殖指数通常超过10%。胎盘部位过度反应通常为显微镜下可见的病灶, 不破坏肌层, 无核分裂, Ki-67增殖指数低不同, 对两者鉴别有帮助。

PSTT大多数为良性, 约10%~15%PSTT造成患者死亡。本例随访至今4个月, 血β-HCG恢复至正常范围, 妇科B超检查未见异常, 应长期随访以观察其预后。

参考文献

[1]吴大文.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2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 (2) :153.

[2]方芙蓉, 纪燕琴.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J].广东医学, 2009, 30 (11) :1767.

[3]冯振中, 陈嘉薇, 蔡兆根, 等.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9, 25 (4) :357-360.

[4]Crum.C.P主编.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回允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748.

胎盘滋养细胞 篇4

1 病例介绍

患者, 38岁, 农民, 藏族。主因以“月经量增多7月余, 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7 d”要求行绝育术来笔者所在医院, 于2012年11月13日入院。孕3产3, 均足月顺产, 末次产2年前, 末次月经时间2012年11月2日, 末次前月经时间2012年10月1日, 近7个月来月经量增多, 并7 d来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 伴血块, 轻微下腹部隐痛, 经过止血药静脉滴注, 未见好转, 无肉样组织排出史。近一年来肌注避孕针避孕, 末次用药时间约为2012年8月5日, 现患者要求行绝育术来院。否认其他病史。查体:T 36.8℃, R 20次/min, P 80次/min, BP 90/60 mm Hg, 呈贫血貌, 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宫底耻上刚触及, 质中。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通畅, 内有暗红色血液少量, 宫颈黏膜外翻轻度, 着色弱阳性, 子宫前位, 均匀性增大如孕12周, 质中, 无压痛, 活动好, 双侧附件未触及, 直肠壁光滑, 宫颈旁未触及结节。辅助检查:WBC 10.2×109/L, HGB 79 g/L, 血h CG 27 m IU/ml, 尿h CG阳性, 生化等正常。B超:子宫增大13.7 cm×6.0 cm×3.7 cm, 提示子宫肌瘤?CT:子宫内实质性占位, 提示子宫肌瘤。入院后完善以上检查, 以“子宫肌瘤并发失血性贫血”之指征, 于2012年11月13日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所见:子宫体部为主增大如孕11周, 质中, 双侧附件无异常。考虑子宫肌瘤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剖开标本呈息肉样增生, 未见明显瘤壁, 考虑不除外子宫腺肌症。术后病理结果:妊娠变性。术后对症治疗, h CG正常, 切口乙/Ⅱ级愈合出院。出院后3、6个月门诊随访 (妇检、盆腔B超、胸片及血h CG) 未见异常。

2 讨论

本例误诊原因与将需要汲取教训有以下: (1)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实属罕见, 临床上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 (2) 过于相信B超、CT等辅助检查, 临床医生缺乏综合分析意识和能力有关。 (3) h CG阳性, 未引起足够重视, 致使术前、术中均未曾考虑到本病之诊断。

参考文献

胎盘滋养细胞 篇5

关键词:胎盘滋养细胞,IMP3蛋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 研究报道HDCP与胎盘细胞凋亡有密切的关系[3], 本研究选取临床典型HDCP病例胎盘组织, 探讨HDCP与胎盘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用胎盘组织取自2014 年6~12 月间我院产科足月妊娠分娩胎盘组织30 例,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组织30 例, 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30 例,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30 例, 所有病例自妊娠至分娩均未使用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均没有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相关的合并症;没有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如癫痫患者;没有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如地中海贫血等。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依据第八版妇产科中的标准为准[4]。

1.2 标本采集所有HDCP患者正常阴道分娩后的胎盘组织, 于无菌状态下切取3 份大小约1cm×1cm×1cm胎盘组织, 所取胎盘组织分别采用4℃的生理盐水和双抗 (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 进行2 遍清洗, 采用眼科剪, 将组织完全剪碎后由尼龙网进行过滤后, 完成单细胞悬液的制作, 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 备用。

1.3 仪器与设备流式细胞仪的生产公司为美国Coulter, 型号为Epics-XL;研究结果中的数据采用Multicycle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垂直电泳仪和电泳槽的生产公司为美国BIORAD公司;研究结果中的数据采用Alpha Imager 220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1.4 MTT检测HDCP胎盘组织细胞生长增殖率取各个实验组HDCP胎盘组织滋养胎盘组织滋养细胞, 按照每孔180μl (含5×103细胞) 将其于96 孔培养板上进行接种。 每组共设5个复孔, 对其进行24、48、72h的培养后, 分别于每孔中加入MTT (5mg/ml) 20μl, 然后继续进行6h的培养, 将培养基进行弃去, 然后加入100μl DMSO, 对其进行10min的振荡, 以保证紫蓝色沉淀可以得到充分的溶解, 采用酶标仪 (EX-800) 检测在570nm波长的吸光度 (A) 值[3], 计算相对增殖抑制率 (IR) :IR= (1-实验组A均值/ 空白对照组A均值) ×100%, 按改良寇氏法求出IC50 值[5]。 以上实验重复3 次。

1.5 FCM检测HDCP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率取经同步化处理且对数期生长的HDCP患者胎盘组织滋养细胞1×106, 用冰PBS清洗2遍后, 加入4℃的75%乙醇混匀固定, 4℃过夜后AV-PI避光染色30min, 流式细胞仪检测[6], 以上实验重复3次。

1.6 western blot检测HDCP胎盘组织细胞IMP3蛋白取各实验组胎盘组织滋养细胞, 用冰PBS清洗3次, 加入细胞裂解液冰面裂解提取并定量蛋白, 然后取50μg定量样品, 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 再将分离后的蛋白转移至PVDF膜上, 采用用5%脱脂牛奶-TBST室温摇床封闭2h, 于37℃条件下添加一抗孵育3h, 于37℃条件下添加二抗孵育1h, 在暗室用ECL发光剂激发荧光, 压片并显影定影[7]。结果用灰度扫描仪处理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5.0 软件行One-Way ANOVA分析, 实验资料用±s表示,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TT检测HDCP胎盘组织细胞生长增殖率正常妊娠胎盘组织细胞生长增殖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 且随着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程度的加重, 胎盘组织细胞生长增殖率逐渐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见图1。

2.2 FCM检测HDCP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取经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分别培养72h的正常妊娠胎盘组织滋养细胞、妊娠期高血压胎盘组织滋养细胞、轻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滋养细胞、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滋养细1×106, 采用FCM分别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3.4%、12.3%、21.4%和33.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图2。

2.3 Western blot检测流产早产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分别提取经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分别培养72h的正常妊娠胎盘组织滋养细胞、妊娠期高血压胎盘组织滋养细胞、轻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滋养细胞、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滋养细胞蛋白50μg, IMP3蛋白表达下调, 其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00、0.802、5.14和2.5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图3。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 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 发生率约5%~12%, 它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选取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后胎盘组织提取滋养组织细胞悬液, 并进行体外培养, 检测其生长增殖率、凋亡率, 并进一步测定中IMP3 在胎盘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IMP3 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

本研究提示, 体外培养胎盘组织细胞, 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程度加重, 胎盘滋养细胞生长增殖率逐渐降低, 同时胎盘组织滋养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 同时伴随IMP3 蛋白表达降低, 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与IMP3 蛋白的表达相关, 这与王媛[3]研究的IMP3IMP3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HDCP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HDCP的发生发展有着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而IMP3 在HDCP患者胎盘组织细胞中表达异常, 可能影响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 进而并发HDCP, 但是目前有关IMP3 与HDCP的相关性研究仅仅局限于体外实验, 并且其机制尚未进行系统研究, 相关体外实验以及体内实验需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王媛.IMP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 2013.

[2]谢幸, 苟文丽, 林仲秋, 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64-73.

胎盘滋养细胞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孕早期绒毛收集

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的孕6~8周健康妇女, 年龄20~35 岁, 平素月经规则, 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早孕并探及原始心管搏动, 术前3月内未服用过甾体激素。孕妇无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结核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史; 患者均知情同意后签署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的同意书。将吸宫术所获得的无菌绒毛组织用于培养细胞滋养细胞。

1.2 血清标本收集及分组

选择住院正常足月妊娠剖宫产孕妇10例 (正常对照组) , 子痫前期患者20例 (子痫前期组) , 并收集两组孕妇外周血各 10 ml, 制备血清。另收集剖宫产孕妇 50例脐静脉血各50 ml, 制备血清用于培养细胞。此剖宫产孕妇和正常对照组孕妇剖宫产原因为骨盆或胎位异常、产程停滞、社会因素等。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6版。两组病例的年龄、孕周、孕产次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所有病例均无肝肾疾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史。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

1.3 细胞滋养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按文献[3]报道的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孕早期细胞滋养细胞, 细胞在含20%人脐血清、1 ng/ml表皮生长因子 (EGF) 、青霉素和链霉素 (浓度分别为100 U/ml和100 g/ml) 的达尔伯克 (氏) 改良伊格尔 (氏) 培养基 (DMEM) 高糖培养基, 37℃、5% CO2温箱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妊娠剖宫产胎儿娩出后脐带10 cm左右, 胰酶消化法行内皮细胞培养, 培养液为含20%人脐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 (浓度分别为100 U/ml和100 g/ml) 的 RPMI-1640培养基。DAB显色加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滋养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1.4 滋养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取传至 3~4代呈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 (1×106) 6孔培养板中培养24小时后行饥饿培养24小时 (更换含 1%正常脐静脉血清的培养基 ) , 进行后续实验, 将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小室 (美国 BD公司 ) 放入6孔培养板, 取培养48小时的3~4代滋养细胞悬液于上室 (1×105个) , 或下室为滋养细胞上室加内皮细胞。正常对照组的模型建立:上、下室加入含10%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清 ( 10%, 浓度梯度实验得出最佳有效浓度) 的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子痫前期组的模型建立:上、下室加入含10%子痫前期组患者外周血清的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各组实验均进行时间配对。

1.5 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取分别用正常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外周血清共培养体系24小时后的Transwell小室, 用棉签拭去上室内未侵袭至底部的细胞, 0.1%结晶紫染色, 室温15分钟, 染色后清水漂洗, 高倍显微镜 (×200) 下每孔随机选择5个视野计数细胞。以侵袭细胞的相对数目来表示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1.6 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 凋亡

分别收集两组孕妇外周血清处理共培养体系24小时后HUVEC, 参照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购于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说明书进行HUVEC凋亡的检测。

1.7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正常孕妇外周血清和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清共培养所得细胞滋养细胞MMP-2、MMP-9mRNA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asmRNA的表达

从PubMed检索MMP-2、MMP-9、Fas基因全序列, 以GAPDH为内参照, 引物序列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内参GAPDH引物:上游5′-CAACGAATTTGGCTACAGCA-3′, 下游5′-AGGGGTCTACATGGCAACTG-3′;所用MMP-2引物:上游5′-CACCTACACCAAGAACTTCC-3′, 下游5′-AACACAGCCTTCTCCTCCTG-3′;MMP-9引物:上游5′-CCCTTCTACGGCCACTACTGTG-3′, 下游5′- GCACTGCAGGATGTCATAG-3′;Fas引物:上游5′-TCTGCCATAAGCCCTGTC-3′, 下游5′- TTGGTGTTGCTGGTGAGT-3′。分别收集经两组孕妇外周血清处理24小时后的细胞,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 RNA,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纯度及浓度, 模板 RNA500 ng, 参照TaKaRa RNA PCR Kit (大连宝生物公司) 试剂盒说明进行逆转录。PCR扩增条件:GAPDH、MMP-2、Fas: 94℃预变性 2分钟, 94℃×30秒, 56℃×30秒, 72℃×1分钟, 30个循环 , 72℃延伸5分钟;MMP-9: 94℃预变性 2分钟, 94℃×30秒, 53℃×30秒, 72℃×1分钟, 32个循环 , 72℃延伸 5分钟。 取10 μl PCR产物, 1.5%琼脂糖凝胶电泳, 用 UVIpro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并摄像, 用UVIBand软件扫描分析, 以目的基因条带与GAPDH条带的灰度比值为目的基因 mRNA相对表达强度。

1.8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均用不同批次的标本重复3次。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处理, 结果用undefined表示, 两组间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滋养细胞浸润结果

正常对照组细胞滋养细胞穿透 Transwell基底膜的数量为105.7±7.3, 子痫前期组为 57.5±4.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子痫前期组血清明显抑制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

HUVEC凋亡的结果 子痫前期血清共培养体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 见表2。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②与同组MMP-9比较:P<0.05

2.3 RT-PCR检测细胞滋养细胞MMP-2、MMP-9和内皮细胞FasmRNA的表达结果

由表2可见:子痫前期组MMP-2、MMP-9和Fas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P<0.05) 。结果还显示, 在孕早期6~8周细胞滋养细胞中MMP-2 mRNA的表达强度高于MMP-9 (P<0.05) 。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结果见图1。

3 讨 论

1967年Robertson首次提出子宫螺旋动脉重铸 (remodel) 概念, 认为绒毛滋养细胞于妊娠的第10周开始沿着螺旋小动脉侵入蜕膜、肌层及血管, 逐步取代螺旋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深入血管壁, 降解血管平滑肌及弹力纤维从而使血管腔扩大, 血流阻力下降, 血流量增加。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 是导致病理妊娠如子痫前期的重要原因。因此正常妊娠的建立、维持有赖于胎盘滋养细胞正常侵入和子宫螺旋动脉成功重铸。滋养层细胞浸润能力的降低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滋养细胞具有浸润性是由于自身能分泌 MMPs, 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可降解细胞外基质, 在滋养细胞对母体子宫内膜侵袭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其中MMP-2与 MMP-9在细胞浸润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4]。Staun Ram等[5]研究发现在妊娠 6~8周阶段 , MMP-2是滋养细胞浸润的关键水解酶 , 而妊娠 9~12周 , MMP-2与MMP-9共同参与了对滋养细胞浸润的调节。本研究采用的细胞均来自妊娠 6~8周, 结果显示, MMP-2 mRNA的表达强度高于MMP-9 (P<0.05) , 提示MMP-2调节滋养细胞的侵袭力可能比 MMP-9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Fas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TNF) 受体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 受体超家族。Fas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 如不成熟的胸腺细胞和活化的淋巴细胞 (包括活化的T、B细胞) 等。FasL是Fas 的配体, 分布较为局限, 仅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 、胎盘滋养细胞等处。FasL与Fas 分子交联, 结合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 (fas-assosiated death domain, FADD) , FADD 与caspase-8相互作用, 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 (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 DISC) , 活化的caspase-8 进一步活化效应caspases, 如caspase-3 等, 细胞发生凋亡, Fas/FasL 还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引起细胞凋亡。Fas/FasL凋亡系统涉及正常血管形成和许多血管病变的发生, 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等[6]。而Fas/FasL与子宫螺旋动脉重铸的研究却少有报道。已有研究表明子宫螺旋动脉的内皮、平滑肌细胞表达Fas, 妊娠早期的滋养细胞能分泌FasL, 引起母体免疫细胞的凋亡, 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7]。Ashton等[8]研究发现滋养细胞能通过Fas/FasL凋亡途径诱导子宫螺旋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使滋养细胞正常侵入子宫螺旋动脉取代内皮细胞保证子宫螺旋动脉成功重铸。除了线粒体内途径, 膜结合型Fas (mFas) 还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外部途径引起细胞凋亡。滋养细胞可能通过相邻的内皮、平滑肌细胞触发FasL的表达, 可见子宫螺旋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很可能通过一种旁分泌形式实现的。Fas/FasL不是唯一涉及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中滋养细胞-内皮细胞作用的机制。最近证明, 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G1 (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 HLA-G1) 复合物能直接与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的CD160受体结合, 通过一种凋亡途径抑制血管形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a-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是新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 与FasL和TNF一样可诱导细胞凋亡。Keogh等[9]研究发现妊娠前3个月的滋养细胞也表达TRAIL, 滋养细胞通过TRAIL依赖的机制引起子宫螺旋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凋亡。Roberta等[10]研究表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vascular-endothelial cadherin) 通过细胞间接触机制而非凋亡程序促进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螺旋动脉替代内皮细胞。Fas敲击小鼠表现正常的生育, 很可能是子宫自然杀伤细胞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uNK) 而非滋养细胞调节子宫螺旋动脉的重铸[11]。

本研究通过建立滋养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 用子痫前期血清进行培养, 并用正常血清作对照, 结果表明, 子痫前期血清培养组滋养细胞侵蚀能力、MMP-2 mRNA、 MMP-9 mRNA、脐静脉内皮细胞Fas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 提示子痫前期血清可降调滋养细胞MMP-2 mRNA、 MMP-9 mRNA表达, 进而影响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滋养细胞取代子宫螺旋动脉内皮细胞过程受阻,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 胎盘缺血、缺氧, 将导致病理妊娠如子痫前期与FGR的发生。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因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降低, 内皮细胞凋亡异常导致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而引起的子痫前期等疾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当然, 除了凋亡还有其他的机制也在子宫螺旋动脉重铸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对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具体的调控路径的阐明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Joseph D, Raffetto MD, Raouf A, et 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vascular disease[J].Bio-chem Pharmacol, 2008, 75 (2) :346-359.

[2]Helwig JJ, Le Bouteiller P.Physiological smooth muscle cell apoptosis contributes to the uterine vascular remodeling in human early pregnan-cy[J].Circ Res, 2007, 100 (6) :754-756.

[3] Campbell S, Park JH, Rowe J, et al.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as a source of trophoblasts[J]. Placenta, 2007, 28 (11-12) :1118-1122.

[4]Cohen M, Bischof P.Factors regulating trophoblast invasion[J].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7, 64 (3) :126-130.

[5]Staun Ram E, Goldman S, Gabarin D, et al.Expression and impor-tan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and9 (MMP-2and-9) in human trophoblast invasion[J].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04, 2:59.

[6]Stoneman VE, Bennett MR.Role of Fas/Fas-L in vascular cell apop-tosis[J].J Cardiovasc PharmacolTM, 2009, 53 (2) :100-108.

[7]Abrahams VM, Straszewski Chavez SL, Guller S, et al.First trimes-ter trophoblast cells secrete Fas ligand which induces immune cell ap-optosis[J].Mol Hum Reprod, 2004, 10 (1) :55-63.

[8]Ashton SV, Whitley GS, Dash PR, et al.Uterine spiral artery remod-elling involves endothelial apoptosis induced by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s through Fas/FasL interaction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5, 25 (1) :102-108.

[9]Keogh RJ, Harris LK, Freeman A, et al.Fetal-derived trophoblast use the apoptotic cytokin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o induce smooth muscle cell death[J].Circ Res, 2007, 100 (6) :834-841.

[10]Roberta Bullaa, Antonello Villab, Fleur Bossia, et al.VE-cadherinis a critical molecule for trophoblast-endothelial cell interaction in de-cidual spiral arteries[J].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 2005, 303 (1) :101-11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4例, 年龄在21~46 (30.4±2.7) 岁, 其中, 绒癌51例, 恶性葡萄胎3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此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化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施以放线菌素 ̄D联合5 ̄氟尿嘧啶的药物治疗模式, 采取静脉滴注, 一个疗程为8d, 每隔3w化疗一次, 共治疗4~6个疗程。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式基础上, 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由科室成立护理干预小组, 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并评估身体状况, 了解患者的疾病史, 做好各项检查工作, 同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介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知识, 并加以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的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 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服务, 按照医嘱进行病情监控, 并向患者介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知识和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跟医生汇报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临床心理以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指标, 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焦虑发生率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得分进行评定, <50分为正常, ≥50分为有焦虑症状;抑郁发生率以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定, <50分为正常, ≥50分为有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 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显著,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显著,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是化疗, 而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 能够导致患者白细胞的降低, 患者并发感染的风险增加, 进而影响继续化疗[1]。通常, 骨髓抑制反应发生于化疗的第1w之后, 且持续2w左右。研究发现, 对于骨髓抑制情况的监测, 可以为化疗期的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通常存在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倾听患者的诉说, 介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知识, 建立起患者的信心, 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3]; (2)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有无发热、咳嗽、口腔溃疡等感染症状,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4,5]; (3) 保护性隔离, 对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 应对患者进行隔离, 并采取更加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以防医源性感染; (4)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减少细菌繁殖机会, 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 (5) 消化道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肛周的皮肤损伤, 避免交叉感染; (6) 皮肤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 勤换衣服, 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防止出现皮肤感染; (7) 饮食护理, 合理控制饮食, 多喝水, 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机体的抵抗力[6,7]。此外, 还应进行适当的运动, 增强患者体质,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怀孕[8]。

本文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过程中, 进行人性化护理, 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临床心理素质, 减轻治疗的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护理方式。

摘要: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 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的临床心理以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为疗效评价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1%和2.4%, 满意率为97.6%, 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治疗过程中, 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

参考文献

[1]路启芳, 谭明秀, 唐翠芳.护理干预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4) :32-33.

[2]宋娟, 谢秀娣, 黄连涛, 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骨髓抑制期病情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7) :38-40.

[3]李维华, 吕腾, 安姝靖, 等.整体护理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36) :37-38.

[4]史春玲.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1) :38.

[5]安姝靖, 吕世慧, 李云芳, 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3) :596-597.

[6]梁敏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的临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5) :2371-2372.

[7]范秀玲, 李红霞, 魏秀英, 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15) :1359-1360.

上一篇:农保系统论文下一篇: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