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细胞(共9篇)
滋养细胞 篇1
子痫前期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是细胞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下降, 子宫螺旋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受阻进而平滑肌细胞凋亡异常,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 进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是一组能分解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中多种成分的蛋白酶, MMPs在子宫螺旋动脉重铸、胎盘形成过程中均起了关键作用, 其中MMP-2、MMP-9是最重要的两个蛋白酶, 滋养细胞表达MMP-2、MMP-9异常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原因[1]。自杀相关因子 (Fas) 和自杀相关因子配体 (Fas ligand, FasL) 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促凋亡基因, 已有研究表明Fas/FasL凋亡系统在正常妊娠子宫螺旋动脉重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为了探讨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的机制, 本研究建立滋养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并分别加入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静脉血清培养, 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的凋亡 、Fas mRNA表达和滋养细胞MMP-2 、MMP-9mRNA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为子痫前期患者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孕早期绒毛收集
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的孕6~8周健康妇女, 年龄20~35 岁, 平素月经规则, 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早孕并探及原始心管搏动, 术前3月内未服用过甾体激素。孕妇无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结核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史; 患者均知情同意后签署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的同意书。将吸宫术所获得的无菌绒毛组织用于培养细胞滋养细胞。
1.2 血清标本收集及分组
选择住院正常足月妊娠剖宫产孕妇10例 (正常对照组) , 子痫前期患者20例 (子痫前期组) , 并收集两组孕妇外周血各 10 ml, 制备血清。另收集剖宫产孕妇 50例脐静脉血各50 ml, 制备血清用于培养细胞。此剖宫产孕妇和正常对照组孕妇剖宫产原因为骨盆或胎位异常、产程停滞、社会因素等。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6版。两组病例的年龄、孕周、孕产次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所有病例均无肝肾疾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史。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
1.3 细胞滋养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按文献[3]报道的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孕早期细胞滋养细胞, 细胞在含20%人脐血清、1 ng/ml表皮生长因子 (EGF) 、青霉素和链霉素 (浓度分别为100 U/ml和100 g/ml) 的达尔伯克 (氏) 改良伊格尔 (氏) 培养基 (DMEM) 高糖培养基, 37℃、5% CO2温箱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妊娠剖宫产胎儿娩出后脐带10 cm左右, 胰酶消化法行内皮细胞培养, 培养液为含20%人脐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 (浓度分别为100 U/ml和100 g/ml) 的 RPMI-1640培养基。DAB显色加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滋养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1.4 滋养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取传至 3~4代呈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 (1×106) 6孔培养板中培养24小时后行饥饿培养24小时 (更换含 1%正常脐静脉血清的培养基 ) , 进行后续实验, 将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小室 (美国 BD公司 ) 放入6孔培养板, 取培养48小时的3~4代滋养细胞悬液于上室 (1×105个) , 或下室为滋养细胞上室加内皮细胞。正常对照组的模型建立:上、下室加入含10%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清 ( 10%, 浓度梯度实验得出最佳有效浓度) 的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子痫前期组的模型建立:上、下室加入含10%子痫前期组患者外周血清的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各组实验均进行时间配对。
1.5 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取分别用正常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外周血清共培养体系24小时后的Transwell小室, 用棉签拭去上室内未侵袭至底部的细胞, 0.1%结晶紫染色, 室温15分钟, 染色后清水漂洗, 高倍显微镜 (×200) 下每孔随机选择5个视野计数细胞。以侵袭细胞的相对数目来表示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1.6 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 凋亡
分别收集两组孕妇外周血清处理共培养体系24小时后HUVEC, 参照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购于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说明书进行HUVEC凋亡的检测。
1.7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正常孕妇外周血清和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清共培养所得细胞滋养细胞MMP-2、MMP-9mRNA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asmRNA的表达
从PubMed检索MMP-2、MMP-9、Fas基因全序列, 以GAPDH为内参照, 引物序列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内参GAPDH引物:上游5′-CAACGAATTTGGCTACAGCA-3′, 下游5′-AGGGGTCTACATGGCAACTG-3′;所用MMP-2引物:上游5′-CACCTACACCAAGAACTTCC-3′, 下游5′-AACACAGCCTTCTCCTCCTG-3′;MMP-9引物:上游5′-CCCTTCTACGGCCACTACTGTG-3′, 下游5′- GCACTGCAGGATGTCATAG-3′;Fas引物:上游5′-TCTGCCATAAGCCCTGTC-3′, 下游5′- TTGGTGTTGCTGGTGAGT-3′。分别收集经两组孕妇外周血清处理24小时后的细胞,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 RNA,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纯度及浓度, 模板 RNA500 ng, 参照TaKaRa RNA PCR Kit (大连宝生物公司) 试剂盒说明进行逆转录。PCR扩增条件:GAPDH、MMP-2、Fas: 94℃预变性 2分钟, 94℃×30秒, 56℃×30秒, 72℃×1分钟, 30个循环 , 72℃延伸5分钟;MMP-9: 94℃预变性 2分钟, 94℃×30秒, 53℃×30秒, 72℃×1分钟, 32个循环 , 72℃延伸 5分钟。 取10 μl PCR产物, 1.5%琼脂糖凝胶电泳, 用 UVIpro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并摄像, 用UVIBand软件扫描分析, 以目的基因条带与GAPDH条带的灰度比值为目的基因 mRNA相对表达强度。
1.8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均用不同批次的标本重复3次。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处理, 结果用undefined表示, 两组间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滋养细胞浸润结果
正常对照组细胞滋养细胞穿透 Transwell基底膜的数量为105.7±7.3, 子痫前期组为 57.5±4.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子痫前期组血清明显抑制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
HUVEC凋亡的结果 子痫前期血清共培养体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 见表2。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②与同组MMP-9比较:P<0.05
2.3 RT-PCR检测细胞滋养细胞MMP-2、MMP-9和内皮细胞FasmRNA的表达结果
由表2可见:子痫前期组MMP-2、MMP-9和Fas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P<0.05) 。结果还显示, 在孕早期6~8周细胞滋养细胞中MMP-2 mRNA的表达强度高于MMP-9 (P<0.05) 。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结果见图1。
3 讨 论
1967年Robertson首次提出子宫螺旋动脉重铸 (remodel) 概念, 认为绒毛滋养细胞于妊娠的第10周开始沿着螺旋小动脉侵入蜕膜、肌层及血管, 逐步取代螺旋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深入血管壁, 降解血管平滑肌及弹力纤维从而使血管腔扩大, 血流阻力下降, 血流量增加。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 是导致病理妊娠如子痫前期的重要原因。因此正常妊娠的建立、维持有赖于胎盘滋养细胞正常侵入和子宫螺旋动脉成功重铸。滋养层细胞浸润能力的降低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滋养细胞具有浸润性是由于自身能分泌 MMPs, 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可降解细胞外基质, 在滋养细胞对母体子宫内膜侵袭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其中MMP-2与 MMP-9在细胞浸润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4]。Staun Ram等[5]研究发现在妊娠 6~8周阶段 , MMP-2是滋养细胞浸润的关键水解酶 , 而妊娠 9~12周 , MMP-2与MMP-9共同参与了对滋养细胞浸润的调节。本研究采用的细胞均来自妊娠 6~8周, 结果显示, MMP-2 mRNA的表达强度高于MMP-9 (P<0.05) , 提示MMP-2调节滋养细胞的侵袭力可能比 MMP-9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Fas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TNF) 受体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 受体超家族。Fas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 如不成熟的胸腺细胞和活化的淋巴细胞 (包括活化的T、B细胞) 等。FasL是Fas 的配体, 分布较为局限, 仅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 、胎盘滋养细胞等处。FasL与Fas 分子交联, 结合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 (fas-assosiated death domain, FADD) , FADD 与caspase-8相互作用, 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 (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 DISC) , 活化的caspase-8 进一步活化效应caspases, 如caspase-3 等, 细胞发生凋亡, Fas/FasL 还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引起细胞凋亡。Fas/FasL凋亡系统涉及正常血管形成和许多血管病变的发生, 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等[6]。而Fas/FasL与子宫螺旋动脉重铸的研究却少有报道。已有研究表明子宫螺旋动脉的内皮、平滑肌细胞表达Fas, 妊娠早期的滋养细胞能分泌FasL, 引起母体免疫细胞的凋亡, 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7]。Ashton等[8]研究发现滋养细胞能通过Fas/FasL凋亡途径诱导子宫螺旋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使滋养细胞正常侵入子宫螺旋动脉取代内皮细胞保证子宫螺旋动脉成功重铸。除了线粒体内途径, 膜结合型Fas (mFas) 还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外部途径引起细胞凋亡。滋养细胞可能通过相邻的内皮、平滑肌细胞触发FasL的表达, 可见子宫螺旋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很可能通过一种旁分泌形式实现的。Fas/FasL不是唯一涉及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中滋养细胞-内皮细胞作用的机制。最近证明, 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G1 (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 HLA-G1) 复合物能直接与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的CD160受体结合, 通过一种凋亡途径抑制血管形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a-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是新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 与FasL和TNF一样可诱导细胞凋亡。Keogh等[9]研究发现妊娠前3个月的滋养细胞也表达TRAIL, 滋养细胞通过TRAIL依赖的机制引起子宫螺旋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凋亡。Roberta等[10]研究表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vascular-endothelial cadherin) 通过细胞间接触机制而非凋亡程序促进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螺旋动脉替代内皮细胞。Fas敲击小鼠表现正常的生育, 很可能是子宫自然杀伤细胞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uNK) 而非滋养细胞调节子宫螺旋动脉的重铸[11]。
本研究通过建立滋养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 用子痫前期血清进行培养, 并用正常血清作对照, 结果表明, 子痫前期血清培养组滋养细胞侵蚀能力、MMP-2 mRNA、 MMP-9 mRNA、脐静脉内皮细胞Fas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 提示子痫前期血清可降调滋养细胞MMP-2 mRNA、 MMP-9 mRNA表达, 进而影响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滋养细胞取代子宫螺旋动脉内皮细胞过程受阻,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 胎盘缺血、缺氧, 将导致病理妊娠如子痫前期与FGR的发生。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因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降低, 内皮细胞凋亡异常导致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而引起的子痫前期等疾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当然, 除了凋亡还有其他的机制也在子宫螺旋动脉重铸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对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具体的调控路径的阐明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Joseph D, Raffetto MD, Raouf A, et 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vascular disease[J].Bio-chem Pharmacol, 2008, 75 (2) :346-359.
[2]Helwig JJ, Le Bouteiller P.Physiological smooth muscle cell apoptosis contributes to the uterine vascular remodeling in human early pregnan-cy[J].Circ Res, 2007, 100 (6) :754-756.
[3] Campbell S, Park JH, Rowe J, et al.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as a source of trophoblasts[J]. Placenta, 2007, 28 (11-12) :1118-1122.
[4]Cohen M, Bischof P.Factors regulating trophoblast invasion[J].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7, 64 (3) :126-130.
[5]Staun Ram E, Goldman S, Gabarin D, et al.Expression and impor-tan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and9 (MMP-2and-9) in human trophoblast invasion[J].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04, 2:59.
[6]Stoneman VE, Bennett MR.Role of Fas/Fas-L in vascular cell apop-tosis[J].J Cardiovasc PharmacolTM, 2009, 53 (2) :100-108.
[7]Abrahams VM, Straszewski Chavez SL, Guller S, et al.First trimes-ter trophoblast cells secrete Fas ligand which induces immune cell ap-optosis[J].Mol Hum Reprod, 2004, 10 (1) :55-63.
[8]Ashton SV, Whitley GS, Dash PR, et al.Uterine spiral artery remod-elling involves endothelial apoptosis induced by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s through Fas/FasL interaction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5, 25 (1) :102-108.
[9]Keogh RJ, Harris LK, Freeman A, et al.Fetal-derived trophoblast use the apoptotic cytokin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o induce smooth muscle cell death[J].Circ Res, 2007, 100 (6) :834-841.
[10]Roberta Bullaa, Antonello Villab, Fleur Bossia, et al.VE-cadherinis a critical molecule for trophoblast-endothelial cell interaction in de-cidual spiral arteries[J].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 2005, 303 (1) :101-113.
[11]Croy BA, Esadeg S, Chantakru S, et al.Update on pathways regula-ting the activation of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decidual spiral arteries and homing of their precursors to the uterus[J].J Reprod Immunol, 2003, 59 (2) :175-191.
滋养细胞 篇2
实验动物中缺乏叶酸可致胚胎死亡,推测母体缺乏叶酸可能和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有关。特别在胚胎血管形成期(受孕后13~21天),如营养物质中缺乏叶酸和组胺酸,会影响胸腺嘧啶的合成,从而导致胎盘绒毛的血管缺乏以及胚胎坏死。葡萄胎的绒毛基本病理改变也符合此点。
2.病毒学说
有观点认为葡萄胎与病毒感染有关。20世纪50年代有人曾在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滤过性病毒,称为“亲绒毛病毒”,并认为这种病毒是导致滋养细胞肿瘤的原因。但迄今30余年,未再有人证实这种病毒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有作者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滋养细胞肿瘤标本,见到一些细胞浆内的包涵体,类似实验性白血病中见到的病毒颗粒,因此提出滋养细胞肿瘤由滤过性病毒诱致的看法,但也有异议。
3.内分泌失调学说
WHO综合报告,15~20岁组葡萄胎发生率较20~35岁组为高,40岁以上发病的危险性增加,50岁以上妊娠后发生葡萄胎的危险性将是20~35岁者的200倍,此时期都为卵巢功能尚不完全稳定或已逐渐衰退特点故联想到滋养细胞肿瘤是否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密切有关,卵巢功能紊乱是否与产生的卵子不健全有关。
4.孕卵缺损学说
葡萄胎的发生与孕卵异常有关。如上所述,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妇女中葡萄胎发生率较高,该年龄组妇女妊娠后自然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也高,可能与孕卵本身缺陷有关。
5.种族因素
葡萄胎多见于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更为多见,因此认为可能与种族有关。但种族问题与环境、气候、饮食习惯、水源、传染病、动物媒介等因素相关。
6.细胞遗传异常学说
滋养细胞 篇3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早期化疗;PICC置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82-01
当前,我国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静脉化疗则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手段之一[1]。为了更好的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痛苦,PICC已经广泛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2]。PICC是指通过外周插管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导管的穿刺置入点是肘前部的外周靜脉,导管沿血管直至上腔静脉,药物可以直接沿着PICC置管输注到血流量大、流速快中心静脉内,可以避免输注高浓度药物、长期输液及强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害[3]。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1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于我科接受PICC 置管化疗的15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2-48)岁,平均年龄为(31.6±2.1)岁;疾病类型:侵蚀性葡萄胎(13例)、绒癌(2例);导管留置时间为(38-135)d,平均置管时间为82d。
1.2 置管方法
1.2.1 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
详细解答患者较为关注的并发症的具体处理措施,在遵医嘱、患者家属及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穿刺点消毒 , 铺垫穿刺包
使用氯化钠注射液(0.9%)冲洗导管,再次消毒后包扎止血带,重新换手套后穿刺进针,看见回血后,将导管针推入血管内1-2mm,松开止血带后抽出穿刺针,导管插入后缓慢推进至肩部时,叮嘱患者将下颌偏向穿刺侧的肩部,防止导管上行至颈静脉;送入导管至所测长度后,将插管鞘撤出并抽出导丝,连接注射器后进行回抽,看见回血后,往内注射氯化钠注射液(0.9%)冲洗导管,接着连接无针密闭正压接头,按压局部20min后,通过胸片检查以确定导管的尖端位置;详细填写患者的PICC置管穿刺记录单和置管患者的护理记录单[1,3]。
2 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将置管的目的、操作、置管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对其疑问给予相应解答,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并将成功病例告知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治疗和护理。通过PICC置管,液体直接进入中心静脉,所以出现感染、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对应的PICC管的价格也相对较高,术前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置管同意书。
4 拔管的护理
依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实际情况,决定其导管留置的时间。拔管时应在穿刺部位轻轻拔出导管,借助无菌纱布来压迫穿刺部位,轻压5min,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并测量拔出后导管的长度,仔细观察导管是否存在损伤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导管拔出的各项记录。
3 置管后的临床护理
PICC置管24h后,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加压包扎24h内防止平行移动、弯曲、抬高等运动,待24h后方可恢复其正常活动,第二天取出弹力绷带后更换透气性好的敷贴;输液前后使用生理盐水(10mL)进行脉冲式冲管;输注化疗药物、高渗性或粘稠性药(如TP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前后均要及时冲管避免堵塞,严禁在置管侧的上肢测量血压[1,4]。
3 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护理
3.1穿刺点出血
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及时按压住穿刺点止血,避免出血过多;穿刺置管后,需叮嘱患者取侧卧位,防止穿刺点过度活动。3.2 穿刺点感染
夏季多发穿刺点感染,皮肤局部不清洁、出汗等均会引起穿刺点周围疼痛、硬结、红肿,护理对策如下:⑴患者手臂抬高并制动,进行严格消毒,并更换无菌、透气性好的敷贴,并保持局部皮肤干燥;⑵穿刺点出现感染后,进行局部红外线照射、湿敷硫酸镁、热敷治疗 [2,5]。
3.3 导管阻塞
置管后,血流速度会逐渐减慢,导管在血管内受到异物刺激,极易发生阻塞,护理对策如下:⑴通过脉冲式封管技术进行正确封管;⑵导管一旦堵塞,应在其末端连接三通,并用尿激酶(10万单位)+10ml氯化钠注射液(0.9%)或者肝素钠(12500U)+ 20ml氯化钠注射液(0.9%)缓慢进行静脉推注,保留20分钟后方可回抽,反复进行该操作,导管畅通后用0.9%氯化钠溶液正压脉冲式冲管[3]。
3.4 导管脱出
导管固定不牢固、患者活动度较大、导管维护时或者脱衣时不小心拔出,均会导致导管脱出,具体护理措施:⑴贴膜更换时,牢固固定导管避免将其带出;⑵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员负责PICC导管维护;⑶已经脱出的导管,不能继续送入血管内使用,避免感染[4]。
3.5 静脉炎
穿刺后48-72小时,穿刺点上方9cm处容易并发静脉炎,静脉炎的护理措施如下: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PICC 置管流程;⑵科学、合的选择导管,插管、送管不宜过猛、过快,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3.6 穿刺失败
PICC置管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正确选择血管,穿刺时需要选择粗而直的那些血管,注意血管的显露性、弹性,置管时应首先选择肘部的贵要静脉,其次选择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长而弯曲难度较大,易损伤血管内膜,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4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100%)1次置管成功。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14例患者的PICC导管末端置入到上腔静脉,1例患者PICC导管出现末端异位,且置于颈内静脉,头部位置调整后,导管到达上腔静脉,其中PICC导管的最长留置时间和最短留置时间分别为38d、135d。
5 结语
PICC导管是由高级硅胶材料制成,该管不会损伤到置管患者的血管内膜,同时置管末端在上腔静脉,刺激性药物注入后可以被快速稀释,既能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又能避免药物性疼痛、药物外渗等不良情况的出现。PICC置管技术具有留置时间长、安全无刺激、穿刺成功率高及减少痛苦等优点,能够促进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早期化疗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冯茜茜,黄玉红,刘国虹,方坚,杨玉品. PICC置管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J]. 蛇志,2013,01:71-72.
[2]管利. 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44-245.
[3]辛丽娟,王艳军,李艳红. 妇科行PICC置管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2013,16:70-71.
[4]谷晓丹. PICC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49-150.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均使用氟尿嘧啶 (5-FU) +放线菌素D或EMA-CO治疗, 年龄20~48岁, 平均年龄 (28.5±5.1) 岁;疾病类型:侵蚀性葡萄胎22例, 占81.48%, 其中Ⅰ期4例, Ⅱ期1例, Ⅲ期16例, Ⅳ期1例;绒癌5例, 占18.52%, 其中Ⅰ期1例, Ⅲ期4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符合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标准, 患者均知情同意接受该治疗方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接受4个疗程以上的化疗, 并随访3个月。
1.3 化疗方法
化疗主要根据预后评分, 同时根据化疗过程中的血HCG变化趋势、个体耐受能力及化疗副反应制定化疗方案。化疗药物有5-FU+放线菌素D或EMA-CO, 持续化疗至实验室检查血清β-HCG呈阴性, 患者症状体征消失。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随访3个月, 对治疗效果、复发、耐药及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1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采用WHO统一的评价标准, 3个疗程结束后, 根据实验室血清β-HCG检测结果及治疗前后CT影像资料评价近期疗效。主要分为完全缓解 (CR)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随访3个月中连续3次血清β-HCG检测正常;部分缓解 (PR) :血清β-HCG检测水平下降>50%, 需要进行下一疗程的化疗;稳定 (SD) :血清β-HCG检测水平下降10%~50%;进展 (PD) :血清β-HCG检测水平升高或下降10%。总有效=CR+PR。
1.4.2 耐药判定标准
患者经2~3个疗程的化疗后血清β-HCG水平无明显变化或上升;或CT检查提示转移灶无明显变化或增大, 或出现新的转移灶。
1.4.3 复发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连续3周检测血清β-HCG水平正常, 患者症状体征消失;CT检查病灶消失3个月后, 在排除妊娠的前提下血清β-HCG水平升高或经其它检查发现新病灶。
1.4.4 毒副反应评价
按照WHO抗肿瘤药物急性、亚急性分度标准, 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均定期对血生化、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同时进行影像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观察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及对重要器官的毒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2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效果评价结果显示CR13例, PR12例, 总有效率达92.59%,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详见表1。
2.2 耐药与复发
本组27例患者发生1例耐药现象, 耐药率为3.70%;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病例。
2.3 毒副反应
本组27例患者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有10例, 发生率为37.03%;患者均能耐受, 详见表2。
3 讨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一般是以化疗为主, 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经过治疗, 大多数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但前提条件是最初的2~3个疗程, 放疗药物要达到足够的剂量, 即接近中毒剂量[3], 以此达到彻底杀死恶性滋养叶细胞的目的。大剂量的化疗容易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4],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治疗, 会使化疗效果前功尽弃, 因此, 在选择化疗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疗效, 另一方面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
(n=27)
本研究选择我院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作为分析对象, 患者均使用氟尿嘧啶 (5-FU) +放线菌素D或EMA-CO治疗。治疗与随访结果显示, CR13例, PR12例, 总有效率达92.59%;出现1例耐药患者, 耐药率为3.70%;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病例, 治疗效果满意。在化疗期间, 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现象, 出现轻度肝肾功能损害的有7例, 发生率为25.92%, 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化疗毒副反应严重程度与病人临床分期及联合化疗药物使用情况有关。
5-FU+放线菌素D或EMA-CO化疗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具有较显著的疗效, 患者的毒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 近期复发率与耐药率低,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27例, 在化疗结束后对其随访3个月, 对治疗效果、复发、耐药及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其中侵袭性葡萄胎22例, 绒毛膜癌5例, 治疗总有效率达92.59%, 取得了满意效果。本组1例患者发生耐药现象, 耐药率为3.70%, 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病例。患者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现象;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有10例, 发生率为37.03%。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能提高其完全缓解率, 规范化化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患者的毒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 近期复发率与耐药率低,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青, 刘开江, 李晓荣, 等.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65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1) :73.
[2]WANG J, SHORT D, SEBIRE NJ, et al.Salvage chemo-therapy of relapsedor high-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GTN) with paclitax-el/cisplatin altemating with pacli-taxel/etoposide (TP/TE) [J].Ann Oncol, 2008, 19 (9) :1578-1 583.
[3]FENG F, XIANG Y, WAN X, et al.Prognosis of patientswith relapsed and chemoresistant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neophsia transfbrred to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Hospital[J].BJOG, 2010, 117 (1) :47-5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临床特点 篇5
关键词:40岁以上,阴道,不规则流血,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GTD) 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年上升, 尤其对于40岁以上的妊娠妇女, 由于其年龄的偏高、生育机能的的下降, 往往患有GTD疾病的患者会伴随着较高的恶变率。同时, 由于40岁以上GTD患者年龄的偏高加之对该疾病临床特点的了解不够充分, 往往会造成忽视、误诊等情况[1]。因此, 对GTD的临床特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十分必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 4例4 0岁以上G T D研究对象均为过去1年 (2014.2~2015.1)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 年龄40~56岁, 平均年龄 (46.6±3.4) 岁。其中,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各有16、28、20例。所有患者怀孕次数1~8次不等, 平均2.12次。48例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且患肿瘤前都有过妊娠经历, 其中, 18例患者流程、葡萄胎26例, 仅4例患者足月生产。所有GTD患者从妊娠至发病时间20~50年, 平均 (5.4±1.6) 年。
1.2 临床特点
64例40岁以上GTD患者共计46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 出血时间15天~6个月不等, 占总疾病人数的71.88%;恶心呕吐、下腹肿物疼痛患者各2例, 各占总人数的3.13%;咳嗽、咳血患者分别有14例、8例, 分别占总GTD人数的21.88%、12.5%;另有10例患者表现为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持续不降异常, 占总人数的15.63%。同时, 经检查发现共16例GTD患者疾病转移至肺部, 8例患者疾病转移至阴道, 转移至宫颈、宫旁的各1例。
1.3 误诊情况
经病理诊断发现, 64例GTD患者共计12例患者误诊, 分别为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癌、稽留流产以及宫外孕各1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月经紊乱各4例。误诊率达18.75%。
1.4 诊断结果
依据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分期标准及有关病理学诊断发现, 64例GTD患者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8例, 占总人数的75%;葡萄胎16例、侵蚀性葡萄胎28例, 绒毛膜癌20例 (Ⅰ、Ⅱ、Ⅲ期各有10、4、6例) 。
1.5 治疗方法
64例GTD患者中4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 32例行全子宫或双附件切除术, 另有6例直接进行了子宫切除术, 6例患者行了清宫术后化疗, 16例患者采取了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除去直接进行子宫切除的6例患者, 58例患者均进行了化疗治疗。其中, 48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共38名患者进行了1~8各疗程不等的术前辅助化疗, 6例患者拒绝术前化疗, 另外4例患者则因无法耐受术前化疗而中断术前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了了1~8个疗程不等的术后ACM及EMA-CO化疗手段[2]。
2 结果
48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近期疗效中仅2例无效, 其中,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各有42例、4例, 分别占总人数的87.51%和8.33%。8例常规葡萄胎患者完全缓解而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2.86% (26/28) 、80% (16/20) 。
同时, 对64例GTD患者随访发现除2例失访患者外, 60例随访者经治愈出院后4个月~8年均无任何复发现象, 仅2例患者在治疗后第2年由于肺部病灶未治愈而发生复发现象。
3 讨论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种源于孕妇胎盘的滋养细胞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研究表明, GTD在高龄产妇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年龄的孕妇, 尤其对于4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40岁以上的GTD不仅发病率高, 而且由于患者子宫机能的下降等因素GTD患者恶变率较高, 约为8%, 而50岁以上的GTD患者其恶变率则高达57%。同时, 40岁以上的GTD患者往往没有了生育要求加之生理、生育机能的下降往往由于宫外孕、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因素而造成误诊, 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GTD患者误诊率约15%~22%, 这些均严重影响着GTD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我院就64例40岁以上GT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4]。
研究表明, 40岁以上GT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阴道不规则出血, 为主要特征, 其出血时间15天~6个月不等, 约占总疾病人数的71.88%[5]。同时, 咳嗽、咯血、恶心呕吐以及下腹肿物疼痛均为其常见的临床特征。而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的高低也是诊断GTD的重要依据。研究还发现, 40岁以上GTD患者往往会发生肺部、阴道以及宫颈、宫旁的疾病转移, 因此, 医学工作者应格外注意。本次所研究的64例40岁以上的GTD患者均采用化疗及手术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 采取不同方案, 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 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了解、掌握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时及时就诊, 同时排除引起误诊的几大影响病症能够有效降低该病症的恶变率, 提升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淑妍, 王志龙.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对照[J].中国医药科学.2013, 3 (8) :115-122.
[2]傅晓炜.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E M T相关蛋白C K-1 8、波形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45 (6) :960-963.
[3]王仁诚.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48例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
[4]张烨, 薛艳, 安瑞芳.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91例临床特征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11) :981-984.
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患32例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超声诊断32例滋养细胞疾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部分住院患者。患者年龄18~42岁, 中位年龄25岁。2例为剖宫产后6个月, 1例为人工流产后2个月, 1例为药物流产后1个月, 其余28例均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 9例有阴道流血史。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有:百胜AU-5, 东芝NEMIO SSA-550A, 使用探头频率为6.0MHz, 在常规增益条件下。嘱患者排空膀胱, 取截石位, 经阴道探查子宫、附件情况, 以病理诊断为准。
2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24例诊为完全性葡萄胎, 宫腔内见不到胚胎及其附属物, 其中14例超声表现为典型完全性葡萄胎, 其中10例为“蜂窝”状水泡表现, 3例呈“筛网”状均匀中等水泡表现, 1例为大小不等水泡状回声;10例为非典型完全性葡萄胎;3例伴有一侧或双侧黄素化囊肿;4例为部分性葡萄胎;1例恶性葡萄胎。见图1、图2。
2.2 病理检查结果
24例完全性葡萄胎, 4例部分葡萄胎, 1例坏死变性与蜕膜组织中见退变滋养细胞, 1例稽留流产, 1例高度水肿变性绒毛组织, 1例恶性葡萄胎。
3讨论
3.1 典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子宫增大, 明显大于孕月, 子宫内回声丰富, 宫腔内充满闪亮密集的小短光条、光点及大小不等的相间小暗区[4]。易与子宫内膜腺型增生过长相混淆, 此时应注意前者有早孕反应, 尿妊娠试验阳性或可合并有黄素囊肿加以鉴别, 黄素化囊肿超声表现可较小, 亦可增大充满腹腔, 包膜清晰、光滑, 囊内含隔常呈车轮放射状分布, 囊内液体清亮。如囊肿扭转则可水肿及出血。
3.2 非典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宫腔内除水泡状胎块外尚有大片液性暗区, 易与稽留流产伴胎盘水泡样变性时相混淆。此时, 需联系患者早孕反应剧烈, 水泡较多,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值高, 容易与滞留流产相混淆[1]。本组有1例误诊。
3.3 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正常胎儿共存
超声图像见宫腔内一正常胎儿及水泡状胎块共存, 两者间界线明显, 此病有潜在恶性度, 一旦确诊应立即中断妊娠。此病应注意与死胎伴胎盘变性水肿鉴别, 可疑部分组织物送病检, 本组有1例误诊。
3.4 恶性葡萄胎
与良性葡萄胎的不同点是病变侵入子宫肌层、转移至附近甚至远处, 在肌层的恶性葡萄胎病灶增大, 扩展, 有的甚至穿破子宫壁层[5]。可分为3种类型: (1) 肉眼见大量水泡侵入肌层或肌层内血窦; (2) 肉眼中见中等量或少量水泡, 瘤组织出血、坏死, 滋养细胞中度增生; (3) 肿瘤几乎全为坏死组织和血块, 滋养细胞高度增生, 肉眼不易与绒癌鉴别。
3.5 绒癌
绒癌为瘤细胞大片侵犯肌层和血窦, 并可有远处转移, 肉眼观察到子宫增大, 可不规则, 浆膜下常见蓝色结节。瘤组织呈红色, 为血块和坏死组织构成, 质软而脆, 此为与恶性葡萄胎的鉴别点[6]。
总之, 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患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但非典型声像表现往往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容易引起误诊, 给超声医师带来困惑, 需加以重视, 尤其是要结合临床及HCG检查[6,7], 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超声诊断临床符合率。
关键词: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患,良性,恶性
参考文献
[1]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2.
[2]周力学, 刘颖琳.妇产科超声监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147.
[3]毛利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6) :1327-1328.
[4]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858-859.
[5]吕运梅, 吕文武, 李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7) :1566.
[6]富京山, 左文莉.全身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27-228.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误诊1例 篇7
患者, 27岁, 因“宫颈妊娠”第3次化疗停药23天于2009年4月30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07年7月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 术后恢复良好。术后6月月经复潮并放置宫内节育器 (IUD) 避孕, 2008年9月17日月经正常来潮, 9月28日开始阴道不规则流血, 量少, 伴下腹胀痛, 不伴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 未行诊治。11月26日在当地医院测血β-HCG 1945 U/ L, B超检查提示:宫颈管内异常回声。诊断为“宫颈妊娠”, 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肌内注射甲氨蝶呤 (MTX) 1次, 宫颈局部肌内注射MTX 3次 (具体药量不清) 后, 于2008年12月4日行清宫术并取IUD, 清出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提示“血凝块, 纤维素样物”。术后1周复查血β-HCG 38.5 U/L, 2周后监测血β-HCG从13.7 U/L逐渐上升。2009年1月28日血β-HCG 2046 U/L, 即从1月29日至4月7日, 给予FA方案 (氟尿嘧啶联合放线菌素D) 化疗3疗程。期间复查血β-HCG在50~290 U/L反复, 多次复查B超均提示:宫颈管内少许异常回声, 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遂转入我院治疗。患者入院后查血β-HCG 24.75 U/L;盆腔彩超检查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 原切口处组织残留1.5 cm ×2.0 cm;胸片未见异常。于5月2日至9日给予FA方案 (替加氟联合放线菌素D) 化疗, 化疗第5天时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切口处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不大, 前壁原切口处血流丰富, 肌层稍薄, 肌层下见沥青样及蛋清样组织, 手术切除病灶并缝合子宫。术后病理检查示:镜下见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血凝块, 另见少许坏死组织, 其中可见少许上皮样组织, 未见绒毛结构及明显合体滋养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免疫上皮样细胞 (PCK, +) 、抑制素a散在 (+) 、P63散在 (+) 、CD34 (-) 、HCG (-/+) 。病理诊断: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ur, ETT) 。5月11日复查血β-HCG 22.68 U/L, 26日23.09 U/L, 6月1日24.52 U/L。术后于6月1日至8日行FA方案 (替加氟联合放线菌素D) 化疗, 6月13日测β-HCG 45.67 U/L, 7月1日测β-HCG 76.17 U/L。7月3日至11日再次以FA方案 (替加氟联合放线菌素D) 化疗, 期间于7月6日行子宫全切术, 术中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剖开切除子宫见子宫下段近宫颈处有淤血, 下段右后壁见一约0.3 cm ×0.5 cm乳头状新生物。于子宫下段暗红色区域反复多处取材, 镜下在颈管宫体交界处黏膜层见一坏死灶, 周围小血管增生, 仅个别区域见少许上皮样细胞残留, 结合前次病理检查考虑为ETT。7 月9日β-HCG 26.95 U/L, 7月30日β-HCG 24.9 U/L, 于8月2日至4日给予TP方案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 化疗, 监测β-HCG渐正常, 继续以TP方案巩固2疗程。目前密切随访中, 患者一般情况尚好。
2 讨 论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是近年认识的一种由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的滋养细胞肿瘤。多发生在15~48岁的育龄期妇女, 也有报道发生于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一般有妊娠史, 肿瘤发生与前次妊娠的间隔时间为1~18年, 平均6.2年。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 HCG轻度升高, 少数可异常增高至148460 U/L[1,2]。ETT多发于子宫下段, 呈分散或孤立性结节样病灶, 可突入宫腔或侵入子宫颈及子宫肌层, 可伴有出血、囊性变。本例患者年龄27岁, 足月剖宫产术后16月发病, 以阴道流血、HCG轻度升高、发现子宫下段病灶为就诊原因, 与文献报道相似。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诊断主要依赖于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光镜下, ETT由相对一致的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形成巢状、索状、团块状, 周围有丰富的玻璃样物质和坏死的肿瘤细胞, 形成地图样外观。瘤细胞呈上皮样分化, 具有丰富的嗜酸性或透明的胞质。核分裂象0~9个/10 HPF, 平均2个/10 HPF。免疫组化可见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E钙黏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呈弥漫阳性反应;抑制素a (a-inhibin) 呈弥漫或局部阳性;滋养细胞特异性标记物HSD3B1阳性[3];而人胎盘催乳素 (HPL) 、HCG、Mel-CAM以及胎盘碱性磷酸酶可有局灶或非常少的细胞阳性。免疫组化研究显示, P63阳性指数在ETT中为45%~80%, 而在绒毛膜癌中为0~5.62%,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STT) 中则为阴性[4]。本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K阳性, 证实其上皮分化, 其他指标与文献报道相似。由于ETT少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组织形态兼有滋养细胞肿瘤与癌的特征, 主要需与PSTT、绒毛膜癌、宫颈鳞状细胞癌、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宫颈妊娠、妊娠组织残留等相鉴别, 及时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可予以鉴别诊断。本例被误诊为“宫颈妊娠”, 原因在于基层医院病理检查相对薄弱, 难以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支持, 而临床医生对ETT缺乏认识, 容易被经验误导, 发生ETT的误诊率极高。
目前ETT治疗以手术为主, 辅以化疗。ETT对常规化疗不敏感, 但认为对于有转移、复发或合并绒毛膜癌病例是必要的。目前对ETT化疗的最佳用药及作用并不清楚, 临床常用EMA-CO/EMA-EP方案。Knox等[5]报道子宫ETT合并绒毛膜癌的复发病例用高剂量MTX、放线菌素D、依托泊苷、甲酰四氢叶酸、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化疗辅以外周血干细胞支持治疗疗效较好。本例因患者已用FA方案治疗6疗程, 其中在我院化疗时, 将氟尿嘧啶更换为替加氟, 后者为氟尿嘧啶衍生物, 作用持久, 吸收好, 毒性低, 但化疗效果均不理想。而EMA-CO方案周期长, 副反应大, 鉴于肿瘤呈上皮样分化, 改用TP方案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 化疗, 其抗肿瘤谱广, 化疗时间短, 化疗反应轻。本例患者化疗期间无明显化疗反应, 监测血清β-HCG值下降至正常。ETT为低度恶性肿瘤, 转移率约25%, 死亡率10%[1]。因相关病例及随访资料少, 尚缺乏良好的预测预后指标。
参考文献
[1]Shih I, Kurman RJ.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a neoplasm dis-tinct from choriocarcinoma and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ur simu-lating carcinoma[J].Am J Surg Pathol, 1998, 22 (11) :1393-1403.
[2]Macdonald MC, Palmer JE, Hancock BW, et al.Diagnostic challenges in extrauterine 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urs:a report of two cases[J].Gynecol Oncol, 2008, 108 (2) :452-454.
[3]Mao TL, Kurman R J.Jeng Y M, et a1.HSD3B1as a novel trophoblast-associated marker that assists in the diferential diagnosis of tropho-blastic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J].Am J Surg Pathol, 2008, 32 (2) :236-242.
[4]Zhang HJ, Xue WC, Siu MK, et a1.P63expression i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correlation with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tic dy-namics[J].Int J Gynecol Pathol, 2009, 28 (2) :172-178.
滋养细胞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 23岁, 1年以前足月平产一胎。第一次 (2007年7月) 因不规则阴道流血3个多月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口见一3cm×3cm灰白色赘生物, 遂取活检送病理, B超提示子宫体部见一低回声团块区大小约28mm×25mm,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血清ΗCG为51m IU/m L (参考值<25m IU/m L) 。第二次 (2007年8月) 因第一次诊断“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 行子宫全切术, 常规送病理。
1.2 方法
标本经4%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4μm厚, HE染色, 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 n Vision二步法, 抗体选用HPL、PLAP、HCG、CKL、HMB45、S-100和Actin, 均购自福建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巨检
第一次:灰褐灰白色组织3cm×3cm×0.6cm, 切面灰褐色, 质中。第二次:全切子宫, 宫颈光滑, 宫腔后壁见一直径2cm包块, 其表面有一区域欠光滑, 稍有糜烂 (应为前一次“宫颈赘生物”相连的地方) , 切面呈棕色、质软, 深面境界不清, 棕色区域浸润子宫肌壁达浆膜层, 未见出血、坏死。
2.2 镜检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 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 胞浆丰富嗜酸性或浅染透明, 瘤细胞多为单核, 可见双核及多核巨细胞, 核分裂像易见 (>5/10HPF) , 肿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瘤组织中有广泛的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瘤细胞从周边向血管腔方向浸润血管壁, 在平滑肌间浸润生长达子宫浆膜层。
2.3 免疫组化
瘤细胞HPL (++) , HCG散在 (+) , PLAP (++) , CKL (++) , HMB45 (-) , S-100 (-) 、Actin (-) 。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PSTT主要见于育龄妇女, 大多数病例发生于正常妊娠后数月至数年内, 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及不规则阴道流血, 有的病人甚至在绝经后数年才发生。血清HCG正常或有轻到中度升高 (<4000IU/L) , 低于绒癌 (>20000IU/L) 。B超检查常见宫腔内息肉状肿块或肌壁内结节状肿块。
3.2 病理学特点
PSTT外观高度不一, 典型的肿瘤呈棕色、黄色或白色的肿块位于宫壁内或呈息肉状、结节状突入子宫腔, 有的可从显微镜下看到弥漫浸润宫壁使子宫底增大或扭曲, 肿块切面常见出血和坏死灶, 可浸润穿过肌层全部, 扩展到浆膜。显微镜下肿瘤主要由中间滋养层细胞组成, 典型的生长方式为大的多边形中间滋养细胞穿插浸润于肌纤维之间。瘤细胞多边形、圆形或梭形, 可单个散布或聚成条索状或大的细胞巢, 有的肿瘤很少引起组织破坏, 有些可伴广泛的坏死。瘤细胞核多为单核, 核圆或卵圆, 胞浆淡伊红或嗜双色, 核稍大, 核分裂可见, 常见合体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瘤组织中有广泛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瘤细胞可从周边向血管腔方向浸润血管壁, 最终取代血管壁。免疫组化示典型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单核瘤细胞HPL染色阳性, 仅少数瘤细胞HCG阳性, 而相当于合体滋养细胞的多核瘤细胞几乎恒为HCG阳性, 仅偶可HPL阳性。本病例免疫组化HPL (++) 、HCG散在 (+) 、PLAP (++) 、CKL (++) 、Actin (-) 、HMB45 (-) 、S-100 (-) 。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 其主要是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EPS) 、绒毛膜癌。鉴别要点为: (1) EPS:PSTT形态较单一, 瘤细胞异型性大, 细胞较密集, 可大范围浸润肌层, 甚至穿透浆膜向外周浸润并远处转移。EPS保持原有胎盘床特点, 组织图像表现多样化, 中间型滋养细胞多呈条索状分布, 很少形成团块, 在肌层中浸润范围较小。笔者认为PSTT与EPS密切相关, 其组织学特别相似, 可能与EPS极度增生有关, 对EPS患者应长期随访。 (2) 绒癌:PSTT肿瘤间质中有明显的血管成分, 瘤细胞浸润血管现象明显而绒癌无间质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 PSTT瘤细胞HPL中至强阳性, HCG部分阳性或阴性, 而绒癌HCG强阳性, HPL部分阳性或阴性。同时还需与平滑肌肉瘤、黑色素瘤等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
3.4 治疗及预后
滋养细胞 篇9
1 化疗要点
1.1 药物选择
一般地说, 5-氟脲嘧啶 (5-Fu) 和更生霉素 (KSM) 疗效好, 副作用小, 常作为首选药物[1]。5-Fu不但对肺转移有效, 对消化、泌尿道及生殖道转移亦有效, 适用于这些部位的转移, 同时药物的刺激性小, 可用于静脉点滴, 亦可用于动脉插管给药, 腔内瘤内注射, 也可以口服, KSM虽对其它转移也有效, 但对肺转移较好, 特别是和5-Fu合用时疗效更好。5-Fu对白细胞影响较大, KSM对血小板影响较大, 5-Fu易致腹泻, KSM则无此反应。5-Fu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而KSM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因此两者合并用药可提高疗效而不增加副用。6—MP和MTX疗效虽好, 但副作用大, 故作为第二线药物。一般情况下, 可先用一种药物单独作用, 待2、3疗程后再换另一种药物, 但如病情重或病情较晚, 可采用联合用药。常用5-Fu和KSM。
1.2 用药剂量
要获得满意的效果, 各药的用量必须达到患者最大耐受量, 尤其是第1、2疗程更是关键。如果第1、2疗程药物选择合适, 用量足够, 则多数可以迅速见效, 虽副作用较大, 但由于造血器官和机体其它器官初授抑制, 自然恢复也较快。反之, 为怕药物副作用, 任意减少用药剂量, 则由于药物浓度不足,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反可诱使瘤细胞产生耐药, 以后再增加剂量疗效也不明显, 同时有机体反而受到药物抑制, 贮备功能减退, 一旦发生副作用, 就不易恢复, 危险更大。
药物用量, 5-Fu和KSM联合应用时, 5-Fu按每天每公斤体重6mg, KSM按每天每公斤体重6ug, 分别溶于2瓶500m L5%葡萄糖中, 先滴5-Fu, 8h滴完, 再滴KSM, 2~4h滴完, 8d为1疗程。为保证疗效, 计算所得的药量, 必须全部输给患者, 如配药后皮管排气任意放走药液, 过早拔针等因素影响药物用量, 从而影响效果。
1.3 给药途径
因一种药物途径不同, 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选择时应很好考虑。静脉用药后药物即通过右心而进入肺部, 肺部受药量最大, 因此, 肺转移患者最好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口服通过肠道吸收, 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 再从肝静脉经下腔静脉回到左心, 再进入肺部及其它脏器。因之, 口服药物适于上消化道或肝转移。鞘内给药易渗入脑组织和脊髓, 适于脑和脊髓转移。
1.4 给药速度
各种药物的给药速度有一定的要求, 5-Fu静脉推注, 副作用很大, 疗效也不好, 而静脉点滴6~8h副作用小, 疗效都很好, 反之, MTX一次静脉注射20mg连续5d副作用不致很大, 而静脉点滴24h, 即使每天5.0mg也往往可造造成死亡。KSM一般4h滴完最好, 在输液过程中, 需经常巡视, 发现有渗漏及点滴太快或太慢均要及时纠正, 以便药液能均匀速度进入体内, 避免忽快忽慢影响疗效, 因此必须十分注意。
2 心理护理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影响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也破坏了机体的正常功能, 死亡率较高, 因而形成了患者特有的恐惧心理, 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2], 较难保持心理平衡, 这对病情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实行身心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病情以及思想的各种变化, 针对性地进行帮助, 给以心理上的支持, 使其尽快从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 维护机体的正常状态, 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 唤起免疫监测机制, 加强体内抗癌能力, 克服躯体的不适反应, 坚持各种治疗。
(1) 建立良好的环境气氛。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和认识, 增加护理舒适感, 减少痛苦, 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无痛苦的良好环境, 帮助她们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 以利于治疗。
(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要取得患者的信任, 护士应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保持充沛的精力, 稳定的情绪, 愉快的心情去为患者服务,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让患者真正感到亲近, 体会到温暖。
(3) 对恐惧、绝望、疑虑的患者, 要鼓励和支持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给予科学的解释, 安慰和鼓励, 让其正确对待化疗药物的副反应, 介绍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治愈病例, 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希望, 治愈后仍可生育, 使其积极配合治病与疾病作斗争, 树立人生乐观主义精神, 对生活充满希望, 以提高治愈率, 还给患者一个欢乐、祥和幸福的家庭。
摘要:化疗是妇科滋养细胞肿瘤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较严重的毒副作用, 通过了解病人的联合用药方案及各种药物的作用原理、用法和毒性反应, 按时准确安全给药, 给予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使化疗顺利完成, 从而提高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秀玉.必须重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2)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