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叶细胞

2024-07-25

滋养叶细胞(精选7篇)

滋养叶细胞 篇1

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行保留子宫手术,术后妇科检查,子宫、附件、盆腔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27岁,女性,孕2产0。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于2007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因宫内孕50d在家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阴道不规则出血20d在当地行清宫术,术中情况不详,术后阴道出血停止,术后正常月经1次,月经干净20d阴道出血,量少淋漓不断,偶有血块流出伴下腹痛,口服抗炎止血药物无好转入院。入院查体:T 37℃BP 120/8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饱满,肝脾未触及,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稍大于正常,活动好,轻压痛,前壁可及3cm×3cm突起包块,质中,双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B超提示子宫增大,前壁可见3cm×3cm×3cm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宫腔内有片状组织。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22U/L,癌抗原125(CA 125)24U/ml,血常规、血凝、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行诊刮术,病理报告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入院诊断:(1)异位妊娠?(2)滋养细胞肿瘤?抗生素治疗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如孕6周大小,子宫前壁正中向外突出直径3cm包块,呈紫色,表面光滑无破口,双附件无异常。遂中转开腹,行子宫局部包块剔除术,与子宫包块周围向下环形完整剔除包块,子宫切口用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2层,关闭切口。术中病理冰冻报告:见大量滋养细胞。结合临床,诊断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保留子宫。术后1周复查HCG 102U/L。术后10d予以5-Fu静脉滴注,术后3周血HCG降至正常,化疗2个疗程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血HCG正常,患者一般情况好,月经正常,妇科检查子宫附件盆腔情况良好,无复发,胸片正常。

2讨论

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是来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罕见,是滋养细胞肿瘤中除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以外的第4种滋养细胞疾患[1]。一般为良性,也可以为恶性。发病年龄一般均为生育年龄,也有报道最小19岁,最大50岁,但多见经产妇。继发于足月产、流产或葡萄胎后可合并妊娠,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伴贫血或月经过多,子宫增大。24%继发于足月产,18%继发于流产,58%继发于葡萄胎,盆腔检查1/2以上有子宫增大。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诊断需要病理,本病病理特点为单一型,中间型滋养细胞,无绒毛;缺乏典型的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细胞;出血坏死较少,如有也较局限;免疫组化染色大多数瘤细胞人胎盘催乳素阳性,仅少数细胞HCG阳性,虽然许多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可通过刮宫标本作出诊断,但要全面准确判断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侵蚀子宫肌层的深度和范围必须靠子宫切除标本,临床表现多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少数病人以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妇科检查为子宫呈不规则和均匀增大。血HCG可升高,B超提示子宫壁内低回声区。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一般为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年轻妇女未见转移可保留双侧卵巢,凡有子宫外转移者手术后均需化疗,常用MAC,PVB和EMA/CD方案,年轻,无宫外转移者可保留生育功能,大多数呈良性临床经过,仅10%~15%预后不良[2]。治疗后必须监测病情和随访,常采用血HCG测定和超声检查。此患者根据病史检查,血HCG升高不明显,术前诊刮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术中病灶周围血运不断,出血坏死较局限,诊断明确。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进一步支持诊断。但需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04-2047.

[2]邵温群,石一复.子宫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6,2(1):39-40.

滋养叶细胞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人工流产妊娠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妊娠年龄18~30 (24±1.9) 岁, 在流产前均在B型超声下确诊为宫内妊娠且孕龄在6~7周, 以上患者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和心脑血管性疾病及妇科其他疾病, 无人工流产禁忌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所得绒毛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中固定。将所有福尔马林固定的绒毛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具体方法为:首先进行石蜡包埋, 然后进行链酶卵白素—过氧过物酶法染色。抗体及链酶卵白素—过氧过物酶试剂盒使用福建Maxxin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 具体方法按说明书处理。

1.3 评定方法

根据Fromowitz方法, 每张切片随机观察5个视野 (X200) , 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 计算每个视野中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观察指标为每个视野中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计分和阳性着色计分之和。得分在0~2分之间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5分为中度阳性;6~7分为强阳性。切片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计分方法:0分为0~5%;1分为6%~25%;2分为26%~50%;3分为51%~75%;4分为76%~100%。着色计分的方法为:棕褐色为3分;棕黄色为2分;淡黄色为1分, 未着色为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药物流产绒毛组织p糖蛋白染色的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弱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不得已的补救措施, 全球每日约91万例的妊娠中, 计划外占50%, 非意愿占25%。每年美国约有40万青少年人工流产, 而中国约有1000万人次人工流产, Singh认为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全世界产妇未接受过合法流产。手术流产是通过扩宫、刮宫和吸宫等机械方法强行的排除妊娠物, 可能会引起子宫、宫颈的损伤和刮宫不全。药物流产则是根据妊娠生理, 用药物改变妊娠条件, 使胚胎不能继续生长[2]。

在许多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经外流泵的作用将进入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 且不同作用机制的化疗药物有交叉耐受现象, 随着对化疗药物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对肿瘤细胞增生原理的研究, 如何逆转这种耐受现象受到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重视[3]。目前有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利用p糖蛋白的外流泵作用将基因逆转成正常的骨髓细胞, 保护骨髓, 实现超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另一种是抑制p糖蛋白外流泵, 进而增加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浓度, 抑制细胞内毒性药物的外排, 最终达到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目的。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具有逆转OVA-CAR-3细胞对于ADM的耐药作用, 可能成为化疗药物。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 (1) 是由法国科学家研发的抗孕激素药物, 是一种能特异性阻断孕酮的非甾体类激素, 能减少蜕膜的孕激素受体浓度, 在子宫内膜部位亲合孕激素受体的能力是孕酮的5倍, 与孕酮存在相互拮抗关系。 (2) 米非司酮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减少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的产生, 导致黄体溶解, 使依赖黄体的妊娠流产[4]。 (3) 米非司酮通过阻断孕酮受体从而造成蜕膜毛细血管的水肿、损害而发生流产。在使用后的1~2d能促进子宫内膜腺体上皮形成前列腺素和抑制前列腺素水解酶, 增加了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还能软化宫颈。 (4) 米非司酮口服吸收率为70%, 生物利用度受首过效应的影响只有40%, 服药1~2h后能达到最高的血药浓度, 维持血药浓度1~2d才能导致流产。研究发现妊娠>7周, 绒毛细胞产生大量的孕酮, 常难以被米非司酮拮抗, 因此米非司酮的药物流产尤其适用于7周内的早期妊娠流产[5~7]。体外证实米非司酮有逆转p糖蛋白外流泵的作用, 可增加细胞内钙黄绿素的水平, 抑制细胞DNA的合成, 使肿瘤细胞组织在G0或G1期, 不能进入S和G2/M期,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综上所述, 通过对我院60例人工流产的妊娠者分析, 证明米非司酮能抑制滋养液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 很可能能用作临床滋养肿瘤化疗的增效剂。

参考文献

[1] 从明燕, 从培红, 刘维凤.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超早期妊娠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 :169-170.

[2] 吴若冰, 程通, 张雅丽, 等.米非司酮逆转卵巢上皮性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48 (3) :216-219.

[3] 曾委, 陈红, 邹阳, 等.米非司酮对宫颈癌亲代和耐药细胞抗肿瘤作用及耐药逆转作用机制的研究[J].疑难病杂志, 2013, 12 (6) :439-442.

[4] 史欣, 叶连红, 李东红.米非司酮抑制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产生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13, 28 (5) :465-468.

[5] 庄亚玲.药物流产后绒毛组织中P-糖蛋白、EMMPRIN和MMPs与子宫异常出血的关系研究[J].浙江: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0.

[6] 余春梅.药物流产在钳刮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 :132-13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均使用氟尿嘧啶 (5-FU) +放线菌素D或EMA-CO治疗, 年龄20~48岁, 平均年龄 (28.5±5.1) 岁;疾病类型:侵蚀性葡萄胎22例, 占81.48%, 其中Ⅰ期4例, Ⅱ期1例, Ⅲ期16例, Ⅳ期1例;绒癌5例, 占18.52%, 其中Ⅰ期1例, Ⅲ期4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符合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标准, 患者均知情同意接受该治疗方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接受4个疗程以上的化疗, 并随访3个月。

1.3 化疗方法

化疗主要根据预后评分, 同时根据化疗过程中的血HCG变化趋势、个体耐受能力及化疗副反应制定化疗方案。化疗药物有5-FU+放线菌素D或EMA-CO, 持续化疗至实验室检查血清β-HCG呈阴性, 患者症状体征消失。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随访3个月, 对治疗效果、复发、耐药及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1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采用WHO统一的评价标准, 3个疗程结束后, 根据实验室血清β-HCG检测结果及治疗前后CT影像资料评价近期疗效。主要分为完全缓解 (CR)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随访3个月中连续3次血清β-HCG检测正常;部分缓解 (PR) :血清β-HCG检测水平下降>50%, 需要进行下一疗程的化疗;稳定 (SD) :血清β-HCG检测水平下降10%~50%;进展 (PD) :血清β-HCG检测水平升高或下降10%。总有效=CR+PR。

1.4.2 耐药判定标准

患者经2~3个疗程的化疗后血清β-HCG水平无明显变化或上升;或CT检查提示转移灶无明显变化或增大, 或出现新的转移灶。

1.4.3 复发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连续3周检测血清β-HCG水平正常, 患者症状体征消失;CT检查病灶消失3个月后, 在排除妊娠的前提下血清β-HCG水平升高或经其它检查发现新病灶。

1.4.4 毒副反应评价

按照WHO抗肿瘤药物急性、亚急性分度标准, 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均定期对血生化、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同时进行影像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观察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及对重要器官的毒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2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效果评价结果显示CR13例, PR12例, 总有效率达92.59%,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详见表1。

2.2 耐药与复发

本组27例患者发生1例耐药现象, 耐药率为3.70%;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病例。

2.3 毒副反应

本组27例患者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有10例, 发生率为37.03%;患者均能耐受, 详见表2。

3 讨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一般是以化疗为主, 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经过治疗, 大多数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但前提条件是最初的2~3个疗程, 放疗药物要达到足够的剂量, 即接近中毒剂量[3], 以此达到彻底杀死恶性滋养叶细胞的目的。大剂量的化疗容易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4],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治疗, 会使化疗效果前功尽弃, 因此, 在选择化疗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疗效, 另一方面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

(n=27)

本研究选择我院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作为分析对象, 患者均使用氟尿嘧啶 (5-FU) +放线菌素D或EMA-CO治疗。治疗与随访结果显示, CR13例, PR12例, 总有效率达92.59%;出现1例耐药患者, 耐药率为3.70%;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病例, 治疗效果满意。在化疗期间, 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现象, 出现轻度肝肾功能损害的有7例, 发生率为25.92%, 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化疗毒副反应严重程度与病人临床分期及联合化疗药物使用情况有关。

5-FU+放线菌素D或EMA-CO化疗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具有较显著的疗效, 患者的毒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 近期复发率与耐药率低,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27例, 在化疗结束后对其随访3个月, 对治疗效果、复发、耐药及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其中侵袭性葡萄胎22例, 绒毛膜癌5例, 治疗总有效率达92.59%, 取得了满意效果。本组1例患者发生耐药现象, 耐药率为3.70%, 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病例。患者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现象;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有10例, 发生率为37.03%。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能提高其完全缓解率, 规范化化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患者的毒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 近期复发率与耐药率低,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青, 刘开江, 李晓荣, 等.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65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1) :73.

[2]WANG J, SHORT D, SEBIRE NJ, et al.Salvage chemo-therapy of relapsedor high-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GTN) with paclitax-el/cisplatin altemating with pacli-taxel/etoposide (TP/TE) [J].Ann Oncol, 2008, 19 (9) :1578-1 583.

[3]FENG F, XIANG Y, WAN X, et al.Prognosis of patientswith relapsed and chemoresistant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neophsia transfbrred to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Hospital[J].BJOG, 2010, 117 (1) :47-5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4例, 年龄在21~46 (30.4±2.7) 岁, 其中, 绒癌51例, 恶性葡萄胎3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此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化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施以放线菌素 ̄D联合5 ̄氟尿嘧啶的药物治疗模式, 采取静脉滴注, 一个疗程为8d, 每隔3w化疗一次, 共治疗4~6个疗程。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式基础上, 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由科室成立护理干预小组, 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并评估身体状况, 了解患者的疾病史, 做好各项检查工作, 同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介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知识, 并加以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的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 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服务, 按照医嘱进行病情监控, 并向患者介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知识和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跟医生汇报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临床心理以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指标, 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焦虑发生率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得分进行评定, <50分为正常, ≥50分为有焦虑症状;抑郁发生率以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定, <50分为正常, ≥50分为有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 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显著,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显著,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是化疗, 而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 能够导致患者白细胞的降低, 患者并发感染的风险增加, 进而影响继续化疗[1]。通常, 骨髓抑制反应发生于化疗的第1w之后, 且持续2w左右。研究发现, 对于骨髓抑制情况的监测, 可以为化疗期的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通常存在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倾听患者的诉说, 介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知识, 建立起患者的信心, 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3]; (2)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有无发热、咳嗽、口腔溃疡等感染症状,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4,5]; (3) 保护性隔离, 对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 应对患者进行隔离, 并采取更加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以防医源性感染; (4)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减少细菌繁殖机会, 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 (5) 消化道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肛周的皮肤损伤, 避免交叉感染; (6) 皮肤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 勤换衣服, 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防止出现皮肤感染; (7) 饮食护理, 合理控制饮食, 多喝水, 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机体的抵抗力[6,7]。此外, 还应进行适当的运动, 增强患者体质,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怀孕[8]。

本文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过程中, 进行人性化护理, 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临床心理素质, 减轻治疗的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护理方式。

摘要: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 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的临床心理以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为疗效评价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1%和2.4%, 满意率为97.6%, 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治疗过程中, 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

参考文献

[1]路启芳, 谭明秀, 唐翠芳.护理干预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4) :32-33.

[2]宋娟, 谢秀娣, 黄连涛, 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骨髓抑制期病情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7) :38-40.

[3]李维华, 吕腾, 安姝靖, 等.整体护理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36) :37-38.

[4]史春玲.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1) :38.

[5]安姝靖, 吕世慧, 李云芳, 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3) :596-597.

[6]梁敏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的临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5) :2371-2372.

[7]范秀玲, 李红霞, 魏秀英, 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15) :1359-1360.

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患32例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超声诊断32例滋养细胞疾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部分住院患者。患者年龄18~42岁, 中位年龄25岁。2例为剖宫产后6个月, 1例为人工流产后2个月, 1例为药物流产后1个月, 其余28例均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 9例有阴道流血史。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有:百胜AU-5, 东芝NEMIO SSA-550A, 使用探头频率为6.0MHz, 在常规增益条件下。嘱患者排空膀胱, 取截石位, 经阴道探查子宫、附件情况, 以病理诊断为准。

2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24例诊为完全性葡萄胎, 宫腔内见不到胚胎及其附属物, 其中14例超声表现为典型完全性葡萄胎, 其中10例为“蜂窝”状水泡表现, 3例呈“筛网”状均匀中等水泡表现, 1例为大小不等水泡状回声;10例为非典型完全性葡萄胎;3例伴有一侧或双侧黄素化囊肿;4例为部分性葡萄胎;1例恶性葡萄胎。见图1、图2。

2.2 病理检查结果

24例完全性葡萄胎, 4例部分葡萄胎, 1例坏死变性与蜕膜组织中见退变滋养细胞, 1例稽留流产, 1例高度水肿变性绒毛组织, 1例恶性葡萄胎。

3讨论

3.1 典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子宫增大, 明显大于孕月, 子宫内回声丰富, 宫腔内充满闪亮密集的小短光条、光点及大小不等的相间小暗区[4]。易与子宫内膜腺型增生过长相混淆, 此时应注意前者有早孕反应, 尿妊娠试验阳性或可合并有黄素囊肿加以鉴别, 黄素化囊肿超声表现可较小, 亦可增大充满腹腔, 包膜清晰、光滑, 囊内含隔常呈车轮放射状分布, 囊内液体清亮。如囊肿扭转则可水肿及出血。

3.2 非典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宫腔内除水泡状胎块外尚有大片液性暗区, 易与稽留流产伴胎盘水泡样变性时相混淆。此时, 需联系患者早孕反应剧烈, 水泡较多,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值高, 容易与滞留流产相混淆[1]。本组有1例误诊。

3.3 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正常胎儿共存

超声图像见宫腔内一正常胎儿及水泡状胎块共存, 两者间界线明显, 此病有潜在恶性度, 一旦确诊应立即中断妊娠。此病应注意与死胎伴胎盘变性水肿鉴别, 可疑部分组织物送病检, 本组有1例误诊。

3.4 恶性葡萄胎

与良性葡萄胎的不同点是病变侵入子宫肌层、转移至附近甚至远处, 在肌层的恶性葡萄胎病灶增大, 扩展, 有的甚至穿破子宫壁层[5]。可分为3种类型: (1) 肉眼见大量水泡侵入肌层或肌层内血窦; (2) 肉眼中见中等量或少量水泡, 瘤组织出血、坏死, 滋养细胞中度增生; (3) 肿瘤几乎全为坏死组织和血块, 滋养细胞高度增生, 肉眼不易与绒癌鉴别。

3.5 绒癌

绒癌为瘤细胞大片侵犯肌层和血窦, 并可有远处转移, 肉眼观察到子宫增大, 可不规则, 浆膜下常见蓝色结节。瘤组织呈红色, 为血块和坏死组织构成, 质软而脆, 此为与恶性葡萄胎的鉴别点[6]。

总之, 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患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但非典型声像表现往往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容易引起误诊, 给超声医师带来困惑, 需加以重视, 尤其是要结合临床及HCG检查[6,7], 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超声诊断临床符合率。

关键词: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患,良性,恶性

参考文献

[1]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2.

[2]周力学, 刘颖琳.妇产科超声监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147.

[3]毛利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6) :1327-1328.

[4]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858-859.

[5]吕运梅, 吕文武, 李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7) :1566.

[6]富京山, 左文莉.全身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27-228.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侵蚀性葡萄胎34例, 绒毛膜癌26例;年龄19~43岁, 平均 (23.64±3.12) 岁;根据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各3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5-氟脲嘧啶与更生霉素进行联合化疗, 8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对化疗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有针对的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治愈率与不良反应。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 对两组的相关变量行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3.33%, 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3.33%, 两组治愈率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因病情、手术、化疗等因素, 使得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情绪。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 让患者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病情, 并指导患者树立起与疾病相斗争的信心。粱爽[1]等人通过对恶性滋养细胞化疗患者予以有效的心理干预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优雅的诊疗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化疗的护理、重视社会的支持) , 使得患者的焦虑症状由干预前68%下降至干预后40%, 抑郁从44%下降至16%。

3.2 给药方法的指导

医护人员需掌握好各种药物的用药剂量、给药速度、给药途径与药理作用。用药剂量需达到患者的最大耐受量, 特别是第1、2个疗程, 若药量减少则达不到临床疗效, 还易使患者机体产生耐药性。给药时速度切勿过慢或过快, 避免影响药物疗效。给药途径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给药方式, 脊髓或脑转移可进行鞘内给药, 肺转移可进行静脉给药, 上消化道或肝转移可进行口服给药。

3.3 定期测量空腹体重

化疗药物剂量的使用需根据患者体重来计算, 化疗前1 d, 待大小便排空、空腹时对体重进行测量, 减去衣物重量, 根据实际体重计算每天化疗剂量[2]。化疗期间若有严重不良反应, 则需对体重进行重复测量, 防止用药过量。

3.4 不良反应的护理

局部反应与静脉炎的护理:静脉的选择需从肢体远端开始, 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 避开关节韧带处, 提高穿刺技术, 做好化疗前稀释工作, 降低药物的刺激。化疗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外渗, 避免皮下组织坏死消化系统反应的护理: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严重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顺利治疗, 还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根据患者的表现可在化疗前或化疗中予以止吐剂。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药物特点做好饮食护理, 保证化疗期的摄入量。做好化疗前的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骨髓造血抑制的护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瘀斑、瘀点, 齿龈是否出血, 大小便的颜色及有无鼻衄;尤其是脑出血患者, 需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晰, 有无呕吐、头痛等病情变化, 若出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 并予以有效的处理。心、肝、肾不良反应的护理:化疗前了解患者有无心脏病病史, 控制输液速度, 观察患者有无气短、心律不齐、胸闷等临床表现, 定期复查心电图, 做好化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检查, 避免化疗期间服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脱发的护理:化疗前告知患者做好脱发的心理准备, 嘱患者不要使用刺激性洗发水, 少梳头。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假发, 避免因形象紊乱造成的不良心理情绪[4]。

3.5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护理的前提与保证。夏茹梅[5]通过对患者予以避孕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卫生指导、运动指导及复查指导等出院指导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该病治疗观察时间较长, 故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利于患者的康复, 尤其是对需生育的女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梁爽, 赵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0) :226-227.

[2]方玟.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药物副反应观察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6) :111.

[3]黄坤, 王新艳, 孙民等.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的护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8) :1097-1098.

[4]李钟燕.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护理[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1 (12) :154.

滋养叶细胞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 23岁, 1年以前足月平产一胎。第一次 (2007年7月) 因不规则阴道流血3个多月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口见一3cm×3cm灰白色赘生物, 遂取活检送病理, B超提示子宫体部见一低回声团块区大小约28mm×25mm,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血清ΗCG为51m IU/m L (参考值<25m IU/m L) 。第二次 (2007年8月) 因第一次诊断“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 行子宫全切术, 常规送病理。

1.2 方法

标本经4%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4μm厚, HE染色, 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 n Vision二步法, 抗体选用HPL、PLAP、HCG、CKL、HMB45、S-100和Actin, 均购自福建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巨检

第一次:灰褐灰白色组织3cm×3cm×0.6cm, 切面灰褐色, 质中。第二次:全切子宫, 宫颈光滑, 宫腔后壁见一直径2cm包块, 其表面有一区域欠光滑, 稍有糜烂 (应为前一次“宫颈赘生物”相连的地方) , 切面呈棕色、质软, 深面境界不清, 棕色区域浸润子宫肌壁达浆膜层, 未见出血、坏死。

2.2 镜检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 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 胞浆丰富嗜酸性或浅染透明, 瘤细胞多为单核, 可见双核及多核巨细胞, 核分裂像易见 (>5/10HPF) , 肿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瘤组织中有广泛的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瘤细胞从周边向血管腔方向浸润血管壁, 在平滑肌间浸润生长达子宫浆膜层。

2.3 免疫组化

瘤细胞HPL (++) , HCG散在 (+) , PLAP (++) , CKL (++) , HMB45 (-) , S-100 (-) 、Actin (-) 。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PSTT主要见于育龄妇女, 大多数病例发生于正常妊娠后数月至数年内, 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及不规则阴道流血, 有的病人甚至在绝经后数年才发生。血清HCG正常或有轻到中度升高 (<4000IU/L) , 低于绒癌 (>20000IU/L) 。B超检查常见宫腔内息肉状肿块或肌壁内结节状肿块。

3.2 病理学特点

PSTT外观高度不一, 典型的肿瘤呈棕色、黄色或白色的肿块位于宫壁内或呈息肉状、结节状突入子宫腔, 有的可从显微镜下看到弥漫浸润宫壁使子宫底增大或扭曲, 肿块切面常见出血和坏死灶, 可浸润穿过肌层全部, 扩展到浆膜。显微镜下肿瘤主要由中间滋养层细胞组成, 典型的生长方式为大的多边形中间滋养细胞穿插浸润于肌纤维之间。瘤细胞多边形、圆形或梭形, 可单个散布或聚成条索状或大的细胞巢, 有的肿瘤很少引起组织破坏, 有些可伴广泛的坏死。瘤细胞核多为单核, 核圆或卵圆, 胞浆淡伊红或嗜双色, 核稍大, 核分裂可见, 常见合体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瘤组织中有广泛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瘤细胞可从周边向血管腔方向浸润血管壁, 最终取代血管壁。免疫组化示典型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单核瘤细胞HPL染色阳性, 仅少数瘤细胞HCG阳性, 而相当于合体滋养细胞的多核瘤细胞几乎恒为HCG阳性, 仅偶可HPL阳性。本病例免疫组化HPL (++) 、HCG散在 (+) 、PLAP (++) 、CKL (++) 、Actin (-) 、HMB45 (-) 、S-100 (-) 。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 其主要是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EPS) 、绒毛膜癌。鉴别要点为: (1) EPS:PSTT形态较单一, 瘤细胞异型性大, 细胞较密集, 可大范围浸润肌层, 甚至穿透浆膜向外周浸润并远处转移。EPS保持原有胎盘床特点, 组织图像表现多样化, 中间型滋养细胞多呈条索状分布, 很少形成团块, 在肌层中浸润范围较小。笔者认为PSTT与EPS密切相关, 其组织学特别相似, 可能与EPS极度增生有关, 对EPS患者应长期随访。 (2) 绒癌:PSTT肿瘤间质中有明显的血管成分, 瘤细胞浸润血管现象明显而绒癌无间质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 PSTT瘤细胞HPL中至强阳性, HCG部分阳性或阴性, 而绒癌HCG强阳性, HPL部分阳性或阴性。同时还需与平滑肌肉瘤、黑色素瘤等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

3.4 治疗及预后

上一篇:销售因素下一篇:数字式开关通信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