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出血

2024-10-04

前置胎盘出血(精选10篇)

前置胎盘出血 篇1

产科出血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我国有49.9%孕产妇是由于产科出血致死,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各地差别很大, 最低为26.0/10万, 最高为308.0/10万[1]。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 (胎盘植入、前置胎盘等) 、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是目前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相对子宫体部, 子宫下段的平滑肌相对少, 缩复作用差, 胎盘娩出后, 剥离面渗血较多, 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现报道如下。

1 药物治疗

1.1 缩宫素

足月妊娠子宫平滑肌有丰富的缩宫素受体, 受体与缩宫素结合后, 钙离子进入细胞膜, 使肌纤维收缩。由于经济有效, 缩宫素作为子宫收缩乏力防治的临床一线药物, 既可以直接注射子宫体部, 也可进行静脉、肌肉注射。但药效受用药途径影响, 且缩宫素在人体中的半衰期短, 疗效不太稳定。另外, 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密切关系, 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当缩宫素与子宫的缩宫素受体结合饱和后, 即使反复多量使用缩宫素, 子宫收缩的效果并不加强, 少数人还有过敏反应, 故一般短期内剂量控制在40~60 U左右。

1.2 卡贝缩宫素

其与天然产生的催产素药理特性类似, 与子宫平滑肌的受体结合, 在原有的收缩基础上, 增加其频率和增加子宫张力, 2 min内可明显起效。比单次肌注缩宫素持续时间长4倍。卡贝缩宫素做为长效缩宫素, 可以有效预防产后2 h内发生的产后出血。

1.3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是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 广泛存在于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活性物质。

在产后出血治疗时, 它通过使子宫平滑肌张力增加, 从而增高子宫内压力, 迅速闭合开放的血窦和血管,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1) 卡前列甲酯栓作为前列腺素F2a的衍生物, 它可明显的收缩妊娠各期子宫平滑肌, 尤其对妊娠晚期子宫收缩最敏感, 可以通过阴道、直肠给药或者口服、舌下含服起作用。其活性较强, 起效时间快, 且持续时间长, 卡孕栓舌下含服后, 经口腔粘膜吸收入血, 子宫最快2.5 min可收缩, 作用持续时间可达6~9 h, 产妇使用卡孕栓前后, 心率及血压无明显波动。

(2) 欣母沛为含有天然前列腺素PGF2a-15甲基衍生物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它作为钙离子载体, 可使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提高, 启动肌原纤维的收缩, 从而有力、协调的收缩子宫平滑肌。欣母沛注射15 min后达血液峰浓度。相比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 具有更强而持久的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顽固性产后出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血压升高等作为欣母沛常见的不良反应, 可能与它对平滑肌的收缩有关, 个别人可出现体温略有升高, 但多为一过性的。

(3)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 其促进子宫收缩效果比PGEl大35倍。它通过改变子宫肌细胞膜通透性使细胞内游离钙增加, 还可以促进缩宫素的产生和分泌, 协同增强子宫收缩能力[2]。可口服, 阴道或直肠给药。其个体差异较小, 且起效时间短, 持续时间长, 可有效减少产后2 h内出血发生率, 即使缩宫素无效时仍能发挥较好的促宫缩作用。有报道[3]400μg米索缩短第三产程, 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减少, 且对部分对缩宫素不敏感的产妇重新使用米索后, 能快速地增强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 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

1.4 脑垂体后叶素

内含加压素和缩宫素, 小剂量可使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增强, 大剂量能强直性收缩子宫, 压迫子宫肌层内血管而起到止血作用。由于妊娠子宫含有丰富的血管, 而垂体后叶素所含血管加压素能快速收缩血管的平滑肌, 稀释后多点注射子宫肌壁, 减少注射部位附近的血流使血液凝固, 能起到较好的止血作用, 对剖宫产术中发生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效[4]。据阙瑜妮[5]研究, 在分娩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垂体后叶素12 u, 产后2 h和24 h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缩宫素, 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

1.5 葡萄糖酸钙

子宫平滑肌收缩依赖三磷酸腺苷分解产生的能量, 而三磷酸腺苷活化分解产生能量需钙离子的参与。作为细胞生物活动第二信使的钙, 具有调节细胞代谢激活细胞功能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肌肉神经兴奋性的维持, 使子宫平滑肌对宫缩剂效应增加, 子宫收缩加强, 而且在胎盘剥离面血栓形成过程中作为凝血因子直接参与, 促进凝血, 子宫强有力的缩复又可明显减少血流量, 从而使出血减少。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使得孕妇对钙剂的需求不断增加, 血清钙离子到孕晚期降至最低点[6], 但仍在生理范围, 对存在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 生理范围内的钙离子相对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静脉缓慢注入葡萄糖酸钙, 增加进入胞浆的钙离子, 结合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导致子宫收缩与缩复, 剖宫产术前使用葡萄糖酸钙对产妇血压无明显影响, 不增加产妇心血管系统负荷。

1.6 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

主要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组成, 通过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 逐渐聚合纤维蛋白原, 最终使纤维蛋白网络形成, 在胎盘的剥离面有组织黏合和止血作用, 使胎盘剥离面的弥漫性渗血得到有效控制[7]。在运用宫缩剂后用干纱垫压迫出血面, 保持相对干燥, 然后剥离面涂抹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如同时合并子宫下段复旧不佳, 并在子宫下段放置弗雷氏三腔管水囊压迫, 可以有效止血。

2 手术治疗手段

2.1 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

在常规运用宫缩剂、进行按摩子宫, 可吸收线缝扎出血点后止血效果仍差, 也可对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结扎, 但子宫下段的出血往往由前置胎盘所致, 其接受子宫动脉下行支及阴道动脉的血液供应, 所以对上行支结扎止血效果不佳, 且输尿管易在对下行支进行结扎时损伤, 唯有对髂内动脉进行结扎才能使胎盘剥离面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亦有学者报道[8]行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 间断缝合子宫侧壁肌肉全层层, 既不会损伤输尿管及膀胱或引起阔韧带内血肿, 又能有效控制子宫下段出血[8]。但由于这些操作技术要求高, 费时, 特别是结扎髂内动脉,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2.2 乳胶管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术中出血的应用

乳胶止血带在胎先露下方环绕子宫下段, 拉紧后并钳夹, 在结扎处上方切开子宫, 娩出胎儿[9]。也有学者[10]在术中先娩出新生儿, 剥出胎盘后, 用乳胶管止血带沿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及宫颈穹窿部环形扎紧暂时阻断血流, 使术野清晰, 再行环形局部缝合止血。关腹后, 再经阴道缝合宫颈两侧子宫动脉下行支。该手术阻断的是局部末梢的放射动脉及少部分弓状动脉, 不影响宫体的血供及宫缩。而经阴道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 很快控制了宫颈出血。所以此法有效减少子宫出血, 避免了子宫切除。另有宫颈捆扎加正方形缝合术, 即在胎盘剥离面分别做2~4个正方形缝合, 深度达子宫内2/3或全层。这样结扎了供给子宫下段的动脉支, 使局部血流量减少, 利于血栓形成而止血[11]。

2.3 传统宫腔填塞纱条法

取1.5 m长、6 cm宽四层纱布, 碘伏浸透挤干, 将纱条一端自一侧宫角起放入宫腔, 自左至右填塞至子宫切口, 不留空隙, 将纱条另一端送入宫颈口外约2 cm, 自下而上均匀填塞子宫下段至子宫切口水平, 填塞完毕后观察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子宫切口。此方法需要操作者经验丰富, 技术熟练, 操作中不留死腔, 以免引起隐匿性出血, 拖延病情。

2.4 宫腔球囊填塞法

宫腔内充盈的球囊压迫子宫内壁从而压迫子宫螺旋动脉, 当上升的宫腔内压力高于动脉压时, 就会减少甚至停止动脉的出血;球囊同时使静脉受到压迫, 减少渗血, 从而停止或减少静脉出血;充盈的球囊使子宫腔扩张, 子宫内壁受到压迫刺激, 从而子宫反射性收缩而止血。血窦在胎盘剥离后开放, 从动脉流出大量血液, 球囊填塞可以暂时压迫止血, 当机体形成新的纤溶/抗纤溶、凝血/抗凝血血小板、内皮细胞平衡后, 形成血栓, 最终达到止血的效果。我国大多医院水囊为自制的, 由手套或双层避孕及导尿管制成, 水囊置宫腔底部, 将导尿管至宫颈和阴道拉出, 自导尿管打入冷生理盐水5℃约400~500 m L, 操作完成时间约7 min, 起效时间5~9 min, 24 h出血量 (701.667±77.309) m L[12]。也有用16号双腔 (FOLEY) 导尿管, 视宫腔大小从气囊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70~90 m L, 常规缝合子宫切口, 双腔管另一端接引流袋, 收集并统计宫腔出血量[13]。但在缝合子宫切口时需小心勿刺破水囊。

2.5 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

是1993年英国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控制产后出血的缝线方法, 缝合后子宫表面可见从前壁至后壁两条缝线呈背带式位于子宫两侧, 此时术者抽紧缝线后再打结, 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许多学者在B-Lynch缝合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Hayman缝合术 (子宫体部纵行压迫缝合术) , CHO方形缝合术 (多个方形压迫缝合) , Pereira缝合术 (围绕子宫四周的多重纵行和横行压迫缝合术) 和Bhal缝合术 (宫体部U形双重缝合术) , 这些方法原理和B-Lynch缝合术是一样, 只是进针的部位和次数变化, 但这些研究的样本数太少, 无法判断这些改良是否能改善结局。除成功率之外还要考虑其安全性:近期安全主要考虑有宫腔粘连、子宫坏死、缝线松脱所致再次出血及缝线滑脱引起的肠套叠等, 目前有报道宫腔粘连和子宫坏死, 还没有肠套叠的报道;对于报道[14子宫压迫缝合术对远期的影响, 主要是下次妊娠的影响, 这方面资料还不够多。

2.6 介入治疗

包括经皮双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 及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 (IIAE) , 两者均是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 。目前, 在我国患者由于病情危重, 故首选IIAE介入治疗, 栓塞出血动脉IIAE或UAE都是有选择性的, 栓塞剂不仅可以使出血动脉闭塞, 而且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内的动脉压, 减慢血流, 有利于形成血栓, 同时由于减少了子宫血供, 缺血、缺氧的子宫平滑肌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在我国目前IIAE的栓塞剂以中效为主, 新鲜的明胶海绵颗粒较多用, 在栓塞后2~3周即可被血管吸收, 血液复通, 且它只能栓塞至末梢动脉, 毛细血管前动脉及毛细血管系不受栓塞, 使毛细血管小动脉侧枝循环通畅, 盆腔器官如子宫、膀胱直肠等有足够的营养血供, 盆腔脏器不致出现坏死。并发症不多, 常见的有: (1) 疼痛:以腰骶、盆腔、会阴、臀部疼痛为主, 一般可忍受, 3~11 d后自然缓解; (2) 低热;多在38℃以下, 持续4~9 d消失; (3) 下肢疼痛、麻木、乏力, 较轻, 14 d后缓解; (4) 其他并发症, 如:异位栓塞、动脉内膜损伤、动脉痉挛, 如果操作规范、熟练、轻柔, 发生率不高[15]。

2.7 子宫切除术

经积极抢救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 应当机立断切除子宫, 术式可选择进行子宫次全或子宫切除术, 由于前置胎盘所致的出血往往以子宫下段为主, 故以子宫全切效果确切, 腹腔放置引流管以了解腹腔是否有内出血。但患者丧失了生育功能, 对生理、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多种, 但是如要保留子宫, 单用一种方法效果不尽如意, 可以结合患者病情, 操作者的技术, 医院的设备联合几种使用, 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方法。方法 1.药物治疗: (1) 缩宫素; (2) 卡贝缩宫素; (3) 前列腺素:①卡孕栓;②欣母沛;③米索前列醇;④脑垂体后叶素;⑤葡萄糖酸钙;⑥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2.手术治疗:①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②乳胶管止血带的应用;③传统宫腔填塞纱条法;④宫腔球囊填塞法;⑤B-Lynch缝合术;⑥介入治疗;⑦子宫切除术。结果 如保留子宫, 可以结合患者病情, 操作者的技术, 医院的设备联合几种方法使用。结论 保守治疗无效, 则需果断切除子宫。

关键词: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治疗

前置胎盘出血 篇2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孕妇4000例,其中前置胎盘31例,年龄22-38岁,孕期28+2周-39周,因阴道流血入院。入院诊断:宫内孕,活胎,先兆早产,完全性前置胎盘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4例,子宫下段肌层缺失,贫血,均行剖宫取胎术,由于子宫止血困难行子宫全切一例,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孕30周因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术中失血约400-6000 ml,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冰冻血浆与冷沉淀。

2 手术护理配合

2.1 产妇准备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稳定产妇情绪,减少恐惧,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输液输血通畅,通知输血科准备好浓缩红细胞悬液,并联系新生儿科医师做好抢救婴儿的准备。手术室接到通知后立即增派2名高年资护理人员协助抢救。

2.2 手术物品抢救药品准备 术前仔细检查吸引器,备齐抢救车及产科抢救用药,产科常规手术用物,新生儿抢救用物(新生儿气管插管用物、呼吸囊、辐射台、急救药品)除准备好常规了器械外备好子宫切除器械、止血纱布等。

2.3 麻醉配合 协助麻醉医师摆放麻醉体位,配置麻醉药物,扶助患者,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当胎儿娩出时立即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插管。

2.4 术中护理 选派高年资护士担当器械护士,术中做到解剖层次清楚,主动配合,动作迅速,定位准确,备好足够的手术器械及腔内压迫止血的纱垫;巡回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了解子宫出血情况,及时估计术中失血量并报告麻醉师,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保持室温22℃—26℃,相对湿度50%—60%,注意产妇的保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动作轻柔,安抚患者,稳定情绪。

3 体会

3.1合理人力资源的配备 前置胎盘的形成多数认为[2]因子宫内膜损伤,人工流产及剖宫产等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创伤或炎症,妊娠后胎膜发育不全,血供不足,致使胎盘面积增大延伸至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胎儿娩出后剥离胎盘困难,粘连紧密,出血汹涌,手术操作困难复杂,麻醉处理难度加大,在临床工作中要认真分析、评价和决策,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1名护士负责外援,联系新生儿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并协助新生儿的急救工作。1名护士负责手术用物的补充,估算失血量,计算液体入量并及时告知医生及麻醉师,配制药物,做好抢救记录。1名护士管理输液与输血,控制好手术间的温度、湿度,密切观察病员病情变化。

3.2 正确估计出血量,迅速补充血容量 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及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护士的默契配合是关键。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了解子宫出血情况,及时估计术中失血量并报告麻醉师,当胎儿娩出时子宫出血凶猛,短期内大量失血,血压下降,严重时血压为零,此时迅速补充血容量,加压输血,凝血因子,当每输完1000ml库血,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以中和枸橼酸,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体温过低。根据手术医生对手术方式的决策,及时补充手术所需用物,与麻醉师、手术医师默契配合,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4 结果

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是妊娠晚期或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这种出血常无预兆,如果抢救不及时常会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是导致产妇、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前置胎盘的病人做好产前产时的预防和监测,急救护理和健康宣教,科学的管理是降低产前、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积极采取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如,胎肩娩出时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必要时肌肉注射新母沛,使用留置针开放静脉通路,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前置胎盤是产前产后大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这种病人要求当班护士心中有数,按时巡视病人,班班做好床头交接。提供优质的护理,注重病人的主诉,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其家属也要解释清楚,使其合作;禁食,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交叉配血,皮肤准备,留置导尿管,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充分认识前置胎盘对产妇的危害,勤练基本功,训练有素,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敏捷的思维,对抢救工作具有预见性,才能与手术医生、麻醉师抢救产妇赢得宝贵的时机。

参考文献:

[1] 李远明,郑婉文.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产妇的危害[J].广东医学,2001,22(2):428.

前置胎盘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3

关键词:欣母沛,前置胎盘,米索前列醇,催产素,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 胎盘处于子宫下段, 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前置胎盘是妊娠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中央性前置胎盘, 可导致大出血, 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前置胎盘是妊娠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直接影响分娩的结局和产妇的健康。因此做好前置胎盘出血的预防, 对降低产后出血, 改善患者产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我院使用欣母沛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进行预防,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共分娩的前置胎盘产妇180例, 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 (1) 观察组:观察组研究对象90例, 年龄在22~39岁, 平均年龄31.5岁;其中部分性前置胎盘28例, 中央性前置胎盘32例, 边缘性前置胎盘30例; (2) 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90例, 年龄在23~41岁, 平均年龄32.6岁;其中部分性前置胎盘29例, 中央性前置胎盘28例, 边缘性前置胎盘3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妊娠。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前置胎盘类型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 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

对照组研究对象使用催产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等进行预防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 (1) 在剖宫产手术准备出胎前数分钟予以产妇20 U缩宫素与500 m L 5%葡萄糖混合液, 静脉滴注给药; (2) 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 当胎儿娩出后, 于子宫体部注射20 U缩宫素, 同时使用400μg的米索前列醇塞肛。

1.2.2 观察组治疗

观察组研究对象使用催产素联合欣母沛进行预防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 (1) 在剖宫产手术准备出胎前数分钟予以产妇20 U缩宫素与500 m L 5%葡萄糖混合液, 静脉滴注给药; (2) 在术中, 当胎儿娩出后取250μg的欣母沛于患者子宫体处注射给药。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进行手术, 手术切口要避开胎盘, 若胎盘恰在切口下则迅速将胎盘推开, 破膜后迅速吸尽羊水, 将胎儿娩出。使用吸引瓶收集胎盘剥离后的出血, 并对出血量进行计算。

1.3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 使用SPSS15.1统计软件分析,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2 h和术后24 h观察组仅有12例发生产后出血, 出血发生率为13.3%, 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68例, 出血率为75.6%, 组间比较, 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 (P<0.05) ;两组研究对象在产后出血量的比较中,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体研究数据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不仅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甚至会导致其死亡。临床研究证实, 前置胎盘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2,3]。病理研究证实, 产后出血是因子宫收缩力下降, 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子宫的收缩来预防产后出血。因此做好前置胎盘出血的预防, 对降低产后出血, 改善患者产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常使用子宫体注射缩宫素联合肛塞米索前列醇进行预防治疗, 但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仍相对较高。随着医学的发展, 临床开始使用产后于子宫体注射欣母沛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我院对180例前置胎盘产妇的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常规的预防方法和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 并对术后2 h, 术后24 h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进行组间比较。研究结果证实, 术后2 h和术后24 h产后出血发生率, 出血量等数据欣母沛组均优于常规预防组, 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由此可知, 欣母沛在预防前置胎盘术后出血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欣母沛应用于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具有出血发生率低, 平均出血量少等优势, 是目前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理想方法。对降低产后出血, 提高剖宫分娩安全性, 改善患者产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森.前置胎盘产后出血6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18) :138-139.

[2]李海蓉.42例前置胎盘合并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5) :254-256.

前置胎盘出血 篇4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68-01

产后出血是孕妇分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置胎盘主要是指孕晚期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者宫颈内口处,是孕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出血量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给母婴的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及时给予止血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首要任务。笔者对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治疗,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出血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3±37)岁,初产妇63例,经产妇37例,孕次2~5次,平均(34±07)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用法:直视状态下宫体注射,250μg/ml,视治疗情况可于首次注射后15~30min内再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2000μg。对照组患者给予催产素治疗,用法:宫体注射,用量10U。药物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禁忌症以及过敏史,以避免用药后出现不良情况,加重产妇病情;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用药后仔细观察并记录产妇的情况,实时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对产后出血量进行准确评估;产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应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产妇不良情绪,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做好通风采光,注意保暖。

13 止血效果判断标准[1] 显效:单次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0min后出现明显宫缩,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重复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30min内,宫缩良好,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效:多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没有出现明显宫缩,阴道出血量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出血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前置胎盘则是导致宫缩乏力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医生面临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前置胎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怀孕次数、刮宫次数等[2]。目前临床上防治产后出血的最主要手段是使用缩宫素治疗,且在产后2h使用缩宫素的效果较理想。研究显示,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则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缩宫素的药物半衰期短,在体内的生物活性不佳,因此治疗效果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前置胎盘发生在子宫的下段,而缩宫素的作用部位在子宫上端,因此也抑制了缩宫素药效的发挥,但是作为一种常规用药,缩宫素在产后止血治疗中应用较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的衍生物,其半衰期和生物活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和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宫缩的作用,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亦可增加细胞质中钙的含量,促进肌原纤维的收缩。在上述两种缩宫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其止血效果比一般的缩宫素都要强[3]。

在本研究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的实验组患者其止血效率达到了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术后2h、24h的出血量亦均少于对照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止血方面的作用优于缩宫素,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惠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4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5):85-86.

[2] 张世芬,陈海霞.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病例对照研究[J].安徽医学,2010,31(7):762-764.

[3] 黄小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54例[J].中国药业,2012,21(11):108-109.

【摘 要】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催产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产后2h、24h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产后2h、24h出血量少,止血时间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68-01

产后出血是孕妇分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置胎盘主要是指孕晚期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者宫颈内口处,是孕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出血量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给母婴的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及时给予止血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首要任务。笔者对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治疗,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出血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3±37)岁,初产妇63例,经产妇37例,孕次2~5次,平均(34±07)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用法:直视状态下宫体注射,250μg/ml,视治疗情况可于首次注射后15~30min内再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2000μg。对照组患者给予催产素治疗,用法:宫体注射,用量10U。药物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禁忌症以及过敏史,以避免用药后出现不良情况,加重产妇病情;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用药后仔细观察并记录产妇的情况,实时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对产后出血量进行准确评估;产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应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产妇不良情绪,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做好通风采光,注意保暖。

13 止血效果判断标准[1] 显效:单次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0min后出现明显宫缩,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重复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30min内,宫缩良好,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效:多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没有出现明显宫缩,阴道出血量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出血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前置胎盘则是导致宫缩乏力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医生面临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前置胎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怀孕次数、刮宫次数等[2]。目前临床上防治产后出血的最主要手段是使用缩宫素治疗,且在产后2h使用缩宫素的效果较理想。研究显示,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则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缩宫素的药物半衰期短,在体内的生物活性不佳,因此治疗效果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前置胎盘发生在子宫的下段,而缩宫素的作用部位在子宫上端,因此也抑制了缩宫素药效的发挥,但是作为一种常规用药,缩宫素在产后止血治疗中应用较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的衍生物,其半衰期和生物活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和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宫缩的作用,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亦可增加细胞质中钙的含量,促进肌原纤维的收缩。在上述两种缩宫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其止血效果比一般的缩宫素都要强[3]。

在本研究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的实验组患者其止血效率达到了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术后2h、24h的出血量亦均少于对照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止血方面的作用优于缩宫素,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惠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4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5):85-86.

[2] 张世芬,陈海霞.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病例对照研究[J].安徽医学,2010,31(7):762-764.

[3] 黄小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54例[J].中国药业,2012,21(11):108-109.

【摘 要】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催产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产后2h、24h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产后2h、24h出血量少,止血时间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68-01

产后出血是孕妇分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置胎盘主要是指孕晚期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者宫颈内口处,是孕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出血量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给母婴的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及时给予止血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首要任务。笔者对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治疗,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出血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3±37)岁,初产妇63例,经产妇37例,孕次2~5次,平均(34±07)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用法:直视状态下宫体注射,250μg/ml,视治疗情况可于首次注射后15~30min内再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2000μg。对照组患者给予催产素治疗,用法:宫体注射,用量10U。药物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禁忌症以及过敏史,以避免用药后出现不良情况,加重产妇病情;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用药后仔细观察并记录产妇的情况,实时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对产后出血量进行准确评估;产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应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产妇不良情绪,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做好通风采光,注意保暖。

13 止血效果判断标准[1] 显效:单次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0min后出现明显宫缩,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重复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30min内,宫缩良好,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效:多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没有出现明显宫缩,阴道出血量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出血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前置胎盘则是导致宫缩乏力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医生面临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前置胎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怀孕次数、刮宫次数等[2]。目前临床上防治产后出血的最主要手段是使用缩宫素治疗,且在产后2h使用缩宫素的效果较理想。研究显示,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则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缩宫素的药物半衰期短,在体内的生物活性不佳,因此治疗效果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前置胎盘发生在子宫的下段,而缩宫素的作用部位在子宫上端,因此也抑制了缩宫素药效的发挥,但是作为一种常规用药,缩宫素在产后止血治疗中应用较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的衍生物,其半衰期和生物活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和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宫缩的作用,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亦可增加细胞质中钙的含量,促进肌原纤维的收缩。在上述两种缩宫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其止血效果比一般的缩宫素都要强[3]。

在本研究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的实验组患者其止血效率达到了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术后2h、24h的出血量亦均少于对照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止血方面的作用优于缩宫素,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惠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4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5):85-86.

[2] 张世芬,陈海霞.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病例对照研究[J].安徽医学,2010,31(7):762-764.

前置胎盘出血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36例, 年龄24~33岁, 平均 (28.8±2.4) 岁;入院时的孕周29~35周, 平均 (33.1±1.6) 周;36名产妇均经医生临床确认为前置胎盘, 初产妇22例, 经产妇1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9例, 边缘性前置胎盘11例, 部分前置胎盘16例。排除因早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子宫颈息肉以及子宫颈癌等因素造成的阴道出血;且无心、肝、肾疾病史。

治疗方法:在全面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之下, 对于出血量不多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 以进一步保障胎儿足月生产;对于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 且阴道出血量不多、胎位相对正常、身体状况较好, 估计在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可在备血、输液条件下进行阴道分娩。而对于孕周>36周、阴道出血量较多且反复出血患者, 或在予以药物保守治疗过程中突发大出血患者, 均采取剖宫产。

基本护理:护理人员嘱前置胎盘患者须卧床休息, 并以左侧卧床休息为主, 以增加血流量, 给胎儿提供更好的氧气条件;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及肛查;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孕妇生命体征的监控, 同时也包括监护胎儿宫内情况, 如胎心率、胎动记数等;为提高胎儿血氧供应, 每天间断吸氧, 30分钟/次;纠正孕妇贫血, 补充铁剂, 维持正常血容量, 血红蛋白<70 g/L时, 应输血, 另外, 护理人员还必须提前备血, 以防突发事件发生[1]。

心理护理:孕妇的心理活动往往会因10个月怀胎而发生改变, 使她们的心理变化更为复杂, 或喜悦、或兴奋、或焦虑、或恐惧等, 加之前置胎盘的发生也更易使之心理趋向更加恐惧、更加焦虑等负面心理。同时, 由于她们对分娩的相关知识知之过少、对婴儿的健康、产后恢复等的诸多疑虑, 往往使得她们更希望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 护理人员须主动帮助产妇尽量熟悉环境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给予她们健康宣教, 协助做好各项常规检查。通过心理疏导与安慰逐渐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 增强其自信心, 帮助其尽快转入即将到来的母亲角色, 并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2]。

药物护理:对于采取用药进行保守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 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管理, 避免因用药过量或采用过强的药物而造成孕妇、胎儿损伤。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 抑制宫缩, 以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出血时间久, 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尽快终止妊娠, 若胎龄<34周, 促胎肺成熟,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孕妇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胎儿的血压、胎心音、脉搏以及呼吸等, 避免意外发生。

分娩护理:由于前置胎盘患者出血量并非产前能够预料的, 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相应的施救准备。如做好手术前的备血贮备工作, 一旦患者在术中发生大出血、休克等, 可以及时为其进行输血, 并实施剖宫产手术, 以全面确保母子安全。

术后护理:前置胎盘患者产后, 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控, 以防止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在产后2小时之内, 是产生出血最易发生阶段。同时, 也要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量, 更要加强夜间巡视, 避免患者在熟睡中发生出血现象, 若有异常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另外, 患者在产后, 应及时予以相应的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发生。同时, 护理人员须嘱患者禁止揉搓腹部等动作;并嘱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会阴、切口清洁、干燥, 以避免发生切口、泌尿以及生殖系统感染[3]。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产后第1天时, 可安排产妇吃一些较清淡易消化食物, 第2天以后, 则以富于营养, 保持足够热量的普通饮食。对于哺乳母亲则更多食用高蛋白的汤汁食物,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及铁剂, 以保障母乳的营养。

结果

本组36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 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后, 无1例患者死亡;且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产前出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 新生儿也无1例死亡, 存活率100%。

讨论

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是因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严重者其胎盘下缘可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是妊娠晚期较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易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轻者可能导致胎儿分娩缓慢而发生窒息, 严重者可能导致胎死宫中。另外, 由于前置胎盘典型症状是无痛性、无诱因、阴道反复出血, 若处理不当则往往会直接威胁到母儿生命。因此,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产前出血, 全面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本组36例前置胎盘产生出血患者, 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后, 无1例患者死亡;且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 而产前出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 新生儿也无1例死亡, 存活率100%。这也进一步说明, 全面加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的救护措施, 对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36例, 给予对症治疗, 并就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6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 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后, 无1例患者死亡;且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产前出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 新生儿也无1例死亡, 存活率100%。结论:全面加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的救护措施, 对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产前出血,前置胎盘,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陆健华.个性化心理护理手段对200例自然分娩初产孕妇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32 (3) :164-165.

[2]张爱桥.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0 (7) :432.

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 篇6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本科住院的前置胎盘患者30例, 最大年龄46岁, 最小年龄24岁, 平均年龄36岁, 入院孕周27~38周, 其中经产妇22例, 初产妇8例;有引产或阴道分娩史15例, 有刮宫史7例;有剖宫产史8例。30例患者中10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4例部分性前置胎盘;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

2 临床护理

2.1 处理原则

制止出血和纠正贫血, 补充血容量, 预防感染。根据前置胎盘类型、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妊娠周数、产次、胎位、胎儿是否存活、是否临产及宫颈开大程度等情况, 综合分析制定治疗方案。当大量出血伴有休克时, 以抢救孕妇为主;如流血不多, 可多考虑胎儿成熟情况, 避免过早干涉而致早产儿死亡。

2.2 期待疗法

在保证孕妇安全前提下, 等待胎儿能达到或更接近足月, 从而提高胎儿存活率。该法适用于妊娠37周以前, 胎儿体质量估计<2300 g的孕妇。阴道出血量少, 孕妇一般情况好, 胎儿存活者, 期待期间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绝对卧床休息, 做好心理护理。密切注意孕妇的全身情况, 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嘱孕妇取左侧卧位, 自数胎动, 定时听胎心, 给予间断吸氧;②镇静剂及子宫松弛剂的使用。当患者腰酸、下腹胀时给予硫酸镁2 g/h静脉滴注, 症状消失则暂停。也可用硫酸舒喘灵2.4 mg, 3次/d, 口服;③纠正贫血给予铁剂, 常用硫酸亚铁0.3 g或碳酸亚铁0.3 g, 口服, 3次/d, 给予维生素B、C, 贫血者需输血;④避免局部刺激, 如阴道检查、肛门检查、便秘、灌肠等;⑤查血型, 必要时配血待用, 随时做好输血准备, 待胎儿稍成熟后再根据病情选择分娩方式。如在治疗期间反复出血或一次出血量>200 ml时, 则须及时考虑终止妊娠。

2.3 终止妊娠

2.3.1 剖宫产结束分娩

剖宫产术是目前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可缩短胎儿宫内缺氧时间, 增加胎儿存活机会, 对母儿较为安全。完全性前置胎盘, 或部分性前置胎盘阴道流血量多, 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必须剖宫产结束分娩。已发生休克者同时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

2.3.2 经阴道分娩

仅适用于经产妇边缘性前置胎盘、宫口已部分开大、头先露、出血不多、估计短时间内即可分娩者。利用胎儿先露部压迫胎盘, 达到止血的目的。①人工破膜, 使羊水流出, 先露部下降压迫胎盘以止血, 可促进宫缩加速分娩;②如宫缩不紧, 可在严密观察下用缩宫素加强宫缩;③臀位行臀牵引, 拉下一足系于重物, 利用胎臀压迫胎盘止血。

2.4 产后处理

①婴儿娩出后, 如有阴道流血, 立即徒手剥离胎盘;②注射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以防止产后出血;③出血者检查宫颈有无撕裂;④产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纠正贫血。

3 讨论

3.1 保证休息, 减少刺激

孕妇需住院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 尤以左侧卧位为佳;并定时间断吸氧, 3次/d, 1 h/次, 以提高胎儿血氧供应。此外, 还需避免各种刺激, 以减少出血机会。医护人员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动作要轻柔, 禁做阴道检查及肛查。

3.2 纠正贫血

除口服硫酸亚铁、输血等措施外, 还应加强饮食营养指导, 建议孕妇多食高蛋白以及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以及豆类等。一方面有助于纠正贫血, 另一方面还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同时也促进胎儿发育。

3.3 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并记录孕妇生命体征, 阴道流血的量、色、流血时间及一般状况, 监测胎儿宫内状态。并按医嘱及时完成实验室检查项目, 查血型, 交叉配血备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并配合处理。

3.4 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3.4.1 产妇回病房休息时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以防止或减少产后出血。

3.4.2 及时更换会阴垫, 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前置胎盘出血 篇7

关键词: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护理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 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而前置胎盘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 危害性大,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 来势凶猛, 抢救与护理不及时可造成产妇、婴儿死亡。2003年1月—2011年3月, 我科共收治前置胎盘产妇438例, 发生产后大出血36例, 经过精心的急救与护理, 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38例前置胎盘分娩的产妇中, 经阴道分娩256例, 发生产后出血16例, 剖宫产182例, 发生产后出血20例。36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 年龄18岁~36岁;孕周32周~39周;经产妇22例, 其中G6P416例, G4P34例, G3P22例, 初产妇14例, 其中G4P06例, G3P04例, G2P02例, G1P02例;出血原因:胎盘剥离后血窦一时不易缩紧闭合而致共25例, 胎盘因素6例, 软产道损伤4例, 凝血功能障碍1例;1例行次全子宫切除, 余全部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前置胎盘的预防及管理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避免多产, 做好宣教, 减少多次刮宫、引产或宫内感染, 减少子宫内膜损伤和子宫内膜炎, 从而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妊娠后进行产前检查, 及早发现前置胎盘, 并列入高危因素专案管理, 定期产前检查。

2.2 前置胎盘产妇分娩时的护理

边缘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产妇一般情况良好, 阴道出血少, 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 可在严密观察下阴道分娩。但必须在输液 (血) 下进行操作, 保持至少一个大针头静脉通道, 以便随时快速输液 (血) 。在整个产程中观察产妇的宫缩、阴道出血量、血压及胎心音的变化;若阴道出血量多, 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 胎心有异常的, 立即行剖宫产术, 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完善各项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 (PT) 、生化、交叉配血等, 备好抢救物品, 随时做好大出血的抢救。

2.3 前置胎盘产妇分娩后的护理

产妇阴道分娩, 胎儿娩出后及时给缩宫素10 U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 避免粗暴揉挤子宫和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 仔细检查胎盘和胎膜是否完整, 软产道是否裂伤。在产房观察2 h, 专人守护,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 宫缩及阴道出血量。宫缩好, 阴道出血少, 2 h后送回病房观察, 帮助婴儿早吸吮, 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督促产妇4 h内排空膀胱,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本组25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 只有16例发生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妇返病房后,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用沙袋持续压迫宫底6 h, 30 min检查宫底1次, 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500 mL+缩宫素20 U持续静脉输注, 滴速15 gtt/min ~20 gtt/min, 加强宫缩, 预防晚期产后出血, 准确记录阴道出血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182例剖宫产, 20例发生出血, 并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处理。

2.4 急救护理

2.4.1 组织抢救

产后出血来势凶猛, 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 参加抢救人员应立刻到位, 保持镇定, 全力以赴, 明确分工, 听从指挥, 紧密配合, 切忌惊慌失措, 抢救工作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2.4.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立即建立3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且要使用12号~16号的留置针, 以便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遵医嘱采取血液标本, 及时送化验室进行交叉配血、血常规、肾功能、血生化、PT等有关检查, 并根据结果遵医嘱和输血原则补充有效血液成分,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本组36例出血产妇, 由于及时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道, 均没有发生休克。

2.4.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是急救过程中最主要的措施, 吸氧可加大肺泡及血流的氧含量, 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2]。采用双导管高流量吸氧, 一般为4 L/min~6 L/min, 必要时进行面罩吸氧。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 如面色、口唇、甲床是否转红润, 呼吸是否顺畅,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本组病例中, 除1例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6%行面罩吸氧外, 其余经高流量吸氧已改善, 均无需气管插管。

2.4.4 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处理

协助医生查找出血原因, 根据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是胎盘剥离后血窦一时不易缩紧闭合而致, 应加强宫缩, 有规律按摩子宫, 挤出宫内积血, 刺激子宫收缩, 使血窦闭合而止血。同时宫底注射缩宫素, 遵医嘱用缩宫素20 U加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输注维持, 还可用米索前列醇口服或直肠给药, 无效时, 可采取填塞宫腔, 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 子宫背带式缝合, 必要时行子宫切除以挽救产妇的生命。本组25例上述原因出血产妇经处理后, 出血减少, 病情稳定。如果胎盘因素, 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本组6例胎盘因素中, 5例经人工剥离术后, 出血得到控制, 1例因胎盘植入太深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软产道裂伤要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伤口, 本组4例软产道裂伤, 经及时修补缝合而止血。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 可输入成分血或纤维蛋白原以改善凝血状态等。本组1例凝血功能障碍而致产后出血, 经输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使凝血功能得到了改善。

2.4.5 体位及保暖

帮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 大出血时可将产妇去枕平卧或采取中凹卧位, 有利于呼吸及静脉回流, 增加心排血量。同时注意保暖, 倾听产妇的主诉, 触摸产妇皮肤温度、湿度, 加盖被, 及时帮助擦去冷汗, 防止着凉。

2.4.6 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产妇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宫缩、阴道流血等变化。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 正确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症状, 如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哈欠、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3], 将监测结果及时记录于抢救记录单上,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5 做好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的发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因素[4]。因此, 护士应详尽收集产妇资料, 针对产妇内心存在问题作出正确判断, 给予情感支持、心理指导, 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顺利分娩, 减少产后出血;当产后出现大出血时, 绝大多数产妇心情紧张、恐惧, 担心预后。护士应及时安慰产妇, 给予心理疏导, 以解除其紧张心理, 并讲解产后出血的有关知识及抢救计划, 取得家属支持及产妇配合。

2.6 饮食护理

产妇产后精神体力非常疲惫, 体质虚弱, 易使子宫收缩乏力加剧, 出血增多[5], 应加强营养, 纠正贫血。多食含铁多的食物, 如动物血、黄鳝鱼、猪肝、牛肉、蛋黄等, 鼓励产妇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如排骨汤、鸡汤、鱼汤等, 少量多餐, 促进产妇康复。

3 小结

通过对36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认为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应该从产前、产时、产后3个方面去积极预防。产前加强监测, 产时仔细观察, 产后严密监护, 及早发现产后出血, 积极采取正确的、全方位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能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4-235.

[2]吴学琴.产后出血52例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 2008, 30 (11) :1049.

[3]许霞.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安徽医药, 2008, 12 (8) :756.

[4]刘玉芹, 王军, 迟淑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干预进展[J].中国误诊杂志, 2010, 10 (20) :4806.

前置胎盘出血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5例前置胎盘患者, 经B超监测后均确诊为前置胎盘患者, 在65例前置胎盘患者中, 年龄最小的为24岁, 年龄最大的为40岁, 平均年龄为33.2岁, 平均孕周为31.9周, 其中33岁以下的患者为36例, 33岁及33岁以上的患者为29例, 首次妊娠的患者为37例, 其余28例患者均2~4次不等的经产妇, 有剖宫产史的患者为12例, 有人流史的患者为16例。经过临床诊断, 对前置胎盘类型进行划分, 其中11例患者为边缘型前置胎盘患者, 16例患者为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 38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统计, 具体包括患者年龄、怀孕时间、患者生育史、人流史、剖宫史等, 通过分析患者前置胎盘种类及出血量, 探究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原因, 以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1 000 m L作为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标准。该次研究的65例患者均采取了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并对患者的术后进行了全面的护理, 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整理收集的数据, 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前置胎盘类型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在该研究的65例前置胎盘患者中, 11例为边缘型前置胎盘患者, 16例为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 38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 统计并比较这3种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见表1。

通过统计, 11例为边缘型前置胎盘患者, 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36.4%, 16例为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 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37.5%, 38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 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57.9%。结果显示, 与边缘型和部分型相比, 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要明显较多, 这与当前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普遍研究结果相一致。

2.2 产后出血与孕妇年龄因素的关系

65例前置胎盘患者中, 年龄最小的为24岁, 年龄最大的为40岁, 平均年龄为33.2岁, 以33岁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两组, 33岁以下的患者为36例, 33岁及以上的患者为29例,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的关系, 见表2。

通过统计, 随着年龄的增大产后出血量也会增多, 该的研究结果中, 年龄大于33岁的患者出血率为55.2%, 要高于年龄小于33岁患者的44.4%, 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与该组的研究资料较少有关。

2.3 妊娠次数因素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

65例前置胎盘患者中, 根据患者的妊娠次数将患者分为首次妊娠和两次及两次以上妊娠两组, 在该的研究资料中, 首次妊娠的患者为37例, 两次及两次以上妊娠28例, 患者妊娠次数为2~4次不等, 首次妊娠患者占总数的56.9%, 两次及两次以上妊娠患者占总数的43.1%, 见表3。

通过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妊娠次数与产后出血量无关, 但从妊娠次数的对比中可以发现, 妊娠次数在两次以上的患者产后出血率要高于首次妊娠的患者, 这也说明了前置胎盘的风险性有明显的增加, 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上来看, 已经达成的普遍共识包括了妊娠次数在两次以上会增加前置胎盘的风险性, 这与该组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但该组研究结果中妊娠次数与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量的研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同样是可能与该组研究例数较少有关。

2.4 剖宫产史、人流史因素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

在该研究的65例前置胎盘患者中, 有剖宫产史的患者为12例, 有人流史的患者为16例, 占总数的43.1%, 通过将二者与无剖宫产史、人流史的患者进行对比, 见表4。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有过剖宫史或人流史的患者产后出血率达到82.1%, 而没有过剖宫史或人流史患者的出血率为24.3%, 结果显示, 有过剖宫史或人流史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更多。

2.5 胎盘粘连或植入因素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

该次研究的65例前置胎盘患者中, 有1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 发生率达到23.1%, 以患者有无胎盘并发粘连或植入为依据, 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 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对比, 见表5。

经过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 有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的患者产后出血量更多。

3 讨论

前置胎盘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 是孕妇在妊娠期间最常出现的出血原因之一, 通过对前置胎盘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能够减少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3,4,5], 因此该研究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65例临床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从该次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6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 边缘型前置胎盘患者11例, 产后出血率为36.4%, 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16例, 发生产后出血率为37.5%, 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38例, 发生产后出血率为57.9%, 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要明显多于边缘型和部分型, 年龄大于33岁的患者出血率为55.2%, 要高于年龄小于33岁患者的44.4%, 随着年龄的增大产后出血量会随之增大, 有剖宫产史的患者为12例, 有人流史的患者为16例, 占总数的43.1%, 有过剖宫史或人流史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要明显更多, 妊娠次数在两次以上的患者产后出血率要高于首次妊娠的患者, 有1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 发生率达到23.1%, 结果显示, 有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的患者产后出血量要明显增加, 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与孕妇年龄, 多次妊娠与分娩, 有剖宫产史, 前置胎盘类型、有胎盘粘连或植入等因素有关[6]。

结合一些研究报道的结果来看[2,4,6]。在年龄方面, 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 患者自身生理状态慢慢发生改变, 胶原蛋白越来越多的替代了子宫肌层动脉壁的正常肌肉成分。导致高龄产妇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 容易出现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增多现象。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前置胎盘的风险率增加, 产后出血量也随之增加;而妊娠次数与剖宫史、人流史等因素都已在有研究表明会增加前置胎盘的风险性, 易引起产后出血、出血量明显增加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可能与内膜损伤或子宫内膜血液供给不足等因素有关, 这使得受精卵下移或胎盘面积增大, 从而出现胎盘粘连或植入因素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因素的影响;最后在胎盘类型上, 中央型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量要明显高于边缘型和部分型, 出血量最多。特别是凶险性中央型前置胎盘, 对患者产生的威胁更大。

综合来看, 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医疗中, 首先要做好术前的辅助检查工作, 对可能影响患者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要做到全面的了解, 将剖宫产分娩应用于前置胎盘的患者。该研究表明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中央型前置胎盘, 剖宫产史和胎盘粘连或植入等因素, 提倡自然分娩, 对剖宫产的指征要进行严格的掌握。从而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 也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6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研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在65例患者中, 11例为边缘型前置胎盘患者, 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36.4%, 16例为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中, 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37.5%, 38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 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57.9%, 年龄大于33岁的患者出血率为55.2%, 要高于年龄小于33岁患者的44.4%, 有剖宫产史的患者为12例, 有人流史的患者为16例, 占总数的43.1%, 有15例患者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 发生率达到23.1%。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前置胎盘患者要采取早发现, 早治疗的态度, 通过相关因素的分析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患者的产后护理, 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洪小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4 (2) :26-27.

[2]付晨薇, 刘俊涛, 杨剑秋, 等.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病例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 2014 (3) :224-228.

[3]梁青梅.80例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12.

[4]庄澎鹏.胎盘前置状态孕中期终止妊娠47例病例分析及个案分析3例[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4.

[5]田森.前置胎盘产后出血6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8) :3753.

胎盘前置?孕28周了吗? 篇9

友人紧张之下赶紧上网查看了很多关于前置胎盘的资料,越看越心惊:母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甚至胎死宫内或死产……思忖良久,友人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引产!待休养生息后再重新怀孕。不过在这之前,他想听听我的意见。

正常的子宫是一个倒置的梨形,更形象地说,孕期子宫就像一个倒置的气球。气球的球体就像子宫的宫体,狭长的吹气管如同宫颈,吹气管的“嘴”是宫颈外口,而吹气管与球体相接处就是宫颈内口。

正常胎盘附着于“球体”处,若妊娠28周后胎盘位置靠近“气球”的内口,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内口,称为前置胎盘。

妊娠20周以前,因为胎儿尚小,子宫容积和面积亦小,胎盘占据子宫壁一半面积,邻近或覆盖内口的机会较大;一般将孕28周以前出现上述情况者,称“胎盘前置状态”。所以,孕28周是两者之间的分界线。

在妊娠中期,胎盘大小没有明显改变,而胎儿生长迅速,随着“球体”的迅速向上“膨胀”,原来前置状态的胎盘可被动向上“迁移”而变成正常位置的胎盘。因此,胎盘前置状态是很有希望转为正常的。据统计,20~28周胎盘前置状态约有47%转为正常,14~20周时则有76.7%转为正常。

临床上,超声诊断胎盘前置状态在孕20周以前发生率高达20%,而在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则为0.24%~1.57%。所以说,胎盘前置状态孕妇是可以继续妊娠的。

由此可见,在发现胎盘前置状态时,并不需要如此紧张,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孕妇及胎儿的身心健康。

友人在爱人孕17周还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就决定引产,是比较过激的行为。

首先,他的爱人已经34岁,如果放弃这次妊娠,不能保证下次怀孕能避免前置胎盘的发生,且引产亦是前置胎盘发生的病因之一。

其次,孕17周时的胎盘前置状态很有希望在孕晚期“移位”成为正常位置的胎盘。

此外,即使最终发展成为前置胎盘,经过孕妇良好的自我护理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适时生产,亦有很大机会使母婴平安。

万一孕妇在中晚期出现大出血影响到孕妇本人或胎儿的健康,亦可由医生评估、双方商讨后再决定是否提前终止妊娠。

前置胎盘出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2013年5月一2015年5月来院治疗的200例前置胎盘患者资料进行研究,病例是最后一次月经,孕期检查孕周无误,有28周的孕龄进行分析。前置胎盘患者边缘性前置胎盘组8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组78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42例。出血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9±4.8岁,初产妇76例,经产妇19例;无出血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2±5.7岁,初产妇79例,经产妇21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将患者分为出血组98例,无出血组102例。观察.:,。两组患者停止妊娠的孕周、产后出血的情况、剖宫产率、新生儿早产率和宫内窘迫数及新生儿的体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用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住院时间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置胎盘出血组和无出血组产妇指标比较

终止妊娠孕周出血组孕周数小于无出血组;产后出血的产妇出血组多于无出血组;做剖宫产的出血组多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前置胎盘出血组和无出血组产后子宫切除率和术后胎儿指标比较

出血组早产儿和宫内窘迫比无出血组的多;无出血组孕妇产后的子宫切除率比出血组低;新生儿体重比出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孕产妇产前出血量、妊娠结局的差异。

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比较,部分性前置胎盘组、中央性前置胎盘组产前出血量明显较大,终止妊娠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均未发生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比较,部分性前置胎盘组、中央性前置胎盘组孕产妇子宫切除率较高,术中出血量较大,新生儿病死率较高;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B超发现妊娠中期位置较低的胎盘至妊娠晚期大多数上升至正常位置,故孕28周后经超声、阴道检查、剖宫产等确定胎盘种植异常者诊断为前置胎盘。孕中期出血患者,虽超声发现胎盘位置异常仍诊断为晚期流产,病因与胎盘位置异常有关。超声发现孕中期胎盘位置异常较孕晚期为多,引产时需注意前置胎盘的存在[3]。前置胎盘发生率国外为0.26%~0.9%,国内为0.24%~1.57%。出血往往是无诱因、无痛性、反复发生的阴道出血。严重者半夜醒来已卧于血泊中,多发生于中央性前置胎盘,需马上手术结束妊娠。手术中出血较多胎盘有粘连止血困难时可切除子宫。对出血孕妇应左侧卧位休息,定时、间断吸氧。腹检要轻柔,禁作阴道检查及肛查;营养指导纠正贫血;观察记录孕妇阴道流血的量、色,监测胎儿宫内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4]。经研究发现出血组孕周数小于无出血组;在产后出血方面出血组多于无出血组;在剖宫产方面出血组多于无出血组。术后观察胎儿情况,无出血组宫内窘迫的例数较低,早产率低,新生儿体重和健康指数都较高,孕妇产后的子宫切除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置胎盘对产前出血和妊娠结局影响较大,其中边缘性前置胎盘孕产妇预后较好。产前早期诊断、控制出血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步骤。

摘要:目的:研究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对妊娠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前置胎盘患者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产后指标和新生儿状况。结果:无出血组产后各项指标、新生儿体重都比出血组好。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医院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刘朵朵,葛俊丽,罗丹霞.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对妊娠过程及结局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12(11).

[2]孟丽.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与子宫收缩的关系78例临床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1(33).

[3]刘鹏.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治疗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4(23).

上一篇:立体电视传输方法研究下一篇:合理控制电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