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孕妇产前

2024-08-11

维吾尔族孕妇产前(精选4篇)

维吾尔族孕妇产前 篇1

我院属于基层医院, 周边邻近多个维吾尔族乡镇。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 前往我院就诊的维吾尔族患者越来越多。据我在医院工作二十个年头观察, 住院维吾尔族产妇, 由于生活环境, 宗教信仰, 社会交往及文化知识水平等原因, 使这些维吾尔族产妇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为使她们能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以及良好的健康行为, 进行了调查,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产孕妇心理特征

1.1 陌生、紧张心理

维吾尔族产妇受传统的分娩习惯, 文化知识缺乏, 对疾病认识及当前的医疗水平还不了解。加上语言沟通障碍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不但对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措施不配合, 而且产生不信任和不满抱怨等情绪。同时对产前各种检查如肛门指诊、人工破膜、阴道检查、导尿、胎心监护等刺激;产生紧张和害怕。

1.2 焦虑心理

焦虑恐惧是分娩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因随着产程的进展, 频繁的子宫收缩和胎儿先露, 先露部的下降给产妇带来了疼痛和不适感, 尤其是初产妇, 由于没有生育经验, 缺乏正常妊分娩的知识及足够的心理准备, 对自己分娩没有信心而焦虑不安。

1.3 悲观消极

1.3.1患者因自己是少数名族, 而担心汉族大夫和护士不能给于一视同仁的治疗和护理由此而产生悲观情绪。

1.3.2 多数维吾尔族家庭没有固定的收入, 常因囊中羞涩, 担负不起昂贵的药费而产生自卑。

2 影响正常分娩的不良因素

2.1 焦虑、恐惧等均可使产程延长

产程延长首先与新生儿窒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关。高度紧张的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使分娩不能顺利进行。而过度焦虑可使宫缩减弱引起产程进展缓慢、胎儿窘迫等一系列的产科并发症。

2.2 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焦虑引起交感神经活动, 可使子宫血管收缩活动增强, 影响子宫血流量而使胎儿缺氧, 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如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等。

2.3 服务态度欠佳, 缺乏良好的护患沟通

在分娩过程中, 产科护士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 由于语言不通, 交流困难, 态度生硬的、肢体语言显示出不耐烦, 此时会加重产妇心理刺激。

2.4 业务技术不熟练

2.4.1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需严密监护, 但观察病情时因护理知识欠缺, 工作经验不足, 缺乏对某些症状的认识和预见而延误诊治。

2.4.2分娩过程中操作技能不熟练, 如产钳助产动作生硬, 造成产伤并发症, 严重的引起新生儿窒息或产妇切口愈合不佳, 给患者增加痛苦, 同时引起患者和家属不满, 引发纠纷。

2.4.3 对常用、新的诊疗仪器不熟悉, 出现紧急情况应急能力差, 延误治疗。

3 护理对策

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 正确评估临产妇的心理特征, 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3.1 产前宣教

根据不同孕妇分娩前不同的心理状态阐述分娩的影响因素及分娩的相关知识, 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从而使孕妇树立分娩的信心。如指导急诊住院, 详细讲解入院须知和住院事项。参观产科病区环境。这样既减轻了孕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 又能加强孕妇与助产士之间的沟通, 给予孕妇情感上的支持。

3.2 提供人性化服务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

由于她们有不同的性格和文化素质等, 所以医护人员要学会用艺术性的语言和她们建立融洽的关系, 耐心地对待她们的问题并会有策略的解答。如用肢体语言, 一个微笑, 一个温柔的眼神, 耐心反复手势, 等等让她们读懂我们, 使我们成为她们的倾诉对象。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 可以消除产妇的陌生和孤独感。

3.3 帮助克服恐惧心理

对临产妇详细介绍产科医生、助产士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及产房的环境和设备, 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细心的照顾、熟练的技术取得产妇的信任, 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临产孕妇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减轻其焦虑担心的不良心理, 促使分娩顺利进行。

3.4 减轻产妇依赖、期盼心理, 加强家属医学知识的教育

医护人员必须慎记具有保护性的医疗制度, 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注意。如对于维吾尔族妇女害怕个人隐私被暴露, 不愿有他不信任的人在场, 要以热情, 亲切的态度对待产妇, 理解和尊重她们的风俗习惯, 取得产妇的信任和配合, 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尽量满足产妇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情, 促进产程进展。

3.5 加强护士个人品质和技能培养

护士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精湛的专科技能。更要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语言。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歧视少数名族, 一视同仁, 以诚相待, 以人为本。

3.6 减轻孕妇的经济负担

提供各种标准的病房, 针对不同经济状况的产妇, 合理安排床位, 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对经济负担重的产妇, 表示更多的关心, 尊重他们。

4 小结

本人通过多年工作经验, 发现护士的言行举止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我院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观念的建立, 产科医护人员在对维吾尔族孕妇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 也不断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 肢体语言交流技巧。使维吾尔族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 处于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多年来, 我院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 重视分娩期心理状态的评估, 利用心理学知识,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减轻维吾尔族产妇对分娩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 缩短产程, 促进分娩、减少难产及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同时做好维吾尔族产妇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维汉两家大团结, 减少医疗纠纷。

摘要:目的 分析维吾尔族孕妇产前心理需求及不良因素对正常分娩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多年对维吾尔族孕妇心理进行分析, 给于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 证明合理的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完成分娩。结论 加强维吾尔族孕妇的心理护理, 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维吾尔族孕妇产前,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明霞.对临产妇心理护理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2]王珍怀.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09.

[3]郭艳.临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维吾尔族孕妇产前 篇2

1 高龄孕妇产前筛查的研究进展

产前筛查主要是妊娠妇女在进行孕期检查时, 通过询问病史、孕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以及超声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在体征较为正常的妊娠妇女中筛查出胎儿为先天愚型的高危个体。该方法一般采用无创、经济、简便且对胎儿无损伤的手段, 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孕妇患病风险的高低, 检查结果通常分为高危孕妇和低危孕妇两种[3]。高危结果说明胎儿患病可能性较大, 而低危结果也不能彻底排除胎儿患病的可能性[4]。因此, 对产前筛查为高危的孕妇采取进一步的产前诊断, 以达到对胎儿出生缺陷的最终诊断[5]。

1.1 我国产前筛查工作的研究进展

我国的产前筛查工作开展得较晚, 1998年通过引进国外数据库及风险值计算软件初步对唐氏综合征进行产前筛查工作[6]。2002年, 我国正式制定了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主要以唐氏综合征为主要目标疾病的血清学筛查工作, 主要为以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主的产前诊断[7]。经过十多年临床资料数据的积累, 充分说明通过孕妇血清学产前筛查工作能够显著的控制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

1.2 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研究显示, 三体病患儿大多数非整倍体的来源为母源性的, 使得孕妇高龄是胎儿三体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且多发于第一次的减数分裂期间[8]。国外研究学者Kulier等[9]通过对35岁以上高龄孕妇细胞学的研究, 采用13、16、21以及22号染色体的特异性探针, 在1297个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周期的6733个卵细胞中, 3509个卵细胞为非整倍体, 占总数的52%;且41.8%的非整倍体发生于第一次的减数分裂期, 30.7%的非整倍发生于第二次的减数分裂期, 27.6%的非整倍分别在两次减数分裂期中均发生错误。进一步证明了高龄孕妇卵细胞染色体异常率较高。

2 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产前诊断又称为宫内诊断或出生前诊断, 主要是针对具有出生缺陷的高风险孕妇, 或怀疑存在染色体疾病的胎儿, 通过各种诊断方法确定胎儿是否已患有某种出生缺陷的综合学科。该学科涉及到胚胎学[10]、遗传学、分子生物学[11]、生物化学、产科学、儿科学、超声影像学[12]以及病理学[13]多学科的相关知识, 对医生的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 产前诊断是必须建立在对先症者确诊 (包括染色体水平、基因水平以及表型水平等方面) 基础之上的,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目前, 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包括影像学、羊水成分分析、生化遗传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检测等五种[14]。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胎儿的出生缺陷。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已明确规定, 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孕妇, 各医疗保健机构应行建议产前诊断: (1) 孕妇羊水过多或过少; (2) 胎儿发育异常或有可疑畸形的孕妇; (3) 在怀孕早期, 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物质的孕妇; (4) 具有遗传病家族史, 或具有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患儿史的孕妇; (5) 年龄超过35周岁的孕妇[15]。产前诊断主要遵循“筛查在先, 诊断在后”的原则, 对产前筛查后高危人群, 通过适当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标准, 在孕妇或其家属知情选择和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有序的进行[16]。

2.1 我国产前诊断工作的研究进展

美国妇产科学会 (ACOG) 和遗传医学学会 (ACMG) 提出:凡是年龄>35岁孕妇均应进行侵入性的产前诊断[17,18]。在我国, 《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 对于高龄产妇应进行必要的产前诊断。通过各地区法规的相继颁布, 以及各部门对高龄孕妇的重视, 使得近年来进行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逐年增多。

目前的产前诊断疾病主要分为六大类[19]:第一类为胎儿感染, 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弓形体病以及性传播疾病感染等;第二类为染色体疾病, 包括如唐氏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等疾病;第三类为先天畸形, 主要包括多基因疾病, 例如先天性神经管缺损、先天性心脏病、腹壁缺陷以及先天性髋脱位等疾病;第四类为遗传性代谢疾病, 主要包括糖原贮积症、粘多糖贮积病、半乳糖血症以及苯丙酮酸尿症等疾病;第五类为单基因疾病, 主要包括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地中海贫血、血友病以及脆性X综合征等;第六类为其他疾病。在我国, 产前诊断的疾病主要以胎儿感染、先天畸形、染色体病以及单基因病等四大类为主。

2.2 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的必要性

2.2.1 妊娠早期产前诊断的必要性

在高龄孕妇妊娠早期, 染色体异常主要通过绒毛取样和羊膜腔穿刺两种诊断方法, 这两种方法还能够用于诊断几百种特殊遗传性疾病[20]。妊娠早期进行产前筛查的优点[21]包括: (1) 能够尽早消除筛查阴性者的顾虑; (2) 通过绒毛取样和羊膜腔穿刺的方法能够在早期确诊染色体异常; (3) 对于唐氏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期妊娠的检出率。妊娠早期的筛查也同样存在不能对神经管畸形和需进行超声孕妇的特殊训练等。

2.2.2 妊娠中期产前诊断的必要性

妊娠中期进行血清学筛查主要通过测定母体血清中的甲胎蛋白 (AFP)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 CG) 以及游离雌三醇 (E3) 等指标, 对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征[22]以及18-三体[23]等遗传病进行有效的筛查。近年来, 二聚体抑制素在先天愚型的产前诊断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明显提高了患儿的检出率[24]。与此同时, 还有研究表明, 二聚体抑制素A异常与围产期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有学者研究表明, 应用超声技术测量胎儿颈部脊柱表面皮肤和软组织之间的厚度, 结合孕妇血清游离h CG和妊娠相关的血浆蛋白 (PAPP-A) , 也能显著提高先天愚型患儿的检出率, 且明显降低假阳性率。目前, 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的产前诊断在妊娠11~14周时即可进行[25]。

2.2.3 产前诊断的必要性

产前诊断能够有效避免某些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促进高龄孕妇妊娠质量的提高, 对高龄妊娠结果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展望

在我国, 高龄孕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目前临床上仅依据年龄作为的产前诊断指征, 采用广泛的介入诊断, 已不适应孕妇本人和家庭的需求。与此同时, 我国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仍属于孕妇的自费检查项目, 相关的费用对高龄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6]。另外,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 人口的出生绝对数量相对较多, 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前筛查的效果。

目前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中存在问题[27]: (1) 我国产前筛查主要应用的孕中期二联或三联生化标志物, 均存在着5%~8%的假阳性率。产前筛查出的高风险患者, 通过羊水细胞分析后, 则仅有1%左右能够诊断为染色体异常。另外, 还有1/3左右患者由于产前筛查的假阴性结果, 造成了治疗的延误。 (2) 大多数产前筛查高风险病例, 由于医疗资源因素的制约, 错失了羊水胎儿细胞染色体分析的最佳时机, 对产前筛查的应用起到了负面的影响。随着近年现代科技发展迅速, 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产前诊断, 使得产前诊断机构的能力有所提升, 为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现状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模式奠定了基础。

孕妇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中心妇幼保健科建卡的11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住址, 分为常住农业组 (甲组37例) , 常住非农业组 (乙组38例) , 和流动组 (丙组38例) 。甲组中, 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 (28.64±4.53) 岁, 初产妇20例, 经产妇17例。乙组中, 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 (29.76±4.83) 岁, 初产妇29例, 经产妇9例。丙组中, 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 (29.05±5.03) 岁, 初产妇30例, 经产妇8例。三组孕妇在基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三组孕妇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的经济情况, 孕期保健、新生儿和分娩情况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前检查情况

甲组0例孕妇产前检查为0次 (0%) , 8例检查次数为1~4次 (21.6%) , 29例检查次数>4次 (78.4%) 。乙组0例孕妇产前检查为0次 (0%) , 4例检查次数为1~4次 (10.54%) , 34例检查次数>4次 (89.47%) 。丙组18例孕产妇产前检查为0次 (47.4%) , 17例检查次数为1~4次 (44.7%) , 3例检查次数>4次 (7.9%) 。乙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好于甲组和乙组, 而丙组产前的检查次数最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检查项目

甲组33例孕妇做过肾功能、肝功能、血尿常规、乙肝五项、人免疫缺陷病毒、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常规化验, 所占比例为89.2%。乙组有36例患者做过上述检查, 所占比例为94.7%, 丙组有10例患者做过, 所占比例为26.3%。其中乙组患者检查的所占比例最高, 而丙组最低, 甲组低于乙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甲乙组和丙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妊娠高危筛查

本次筛查排除以下孕产妇:

(1) 年龄不足16岁或超过35岁, 身高不足145 cm。

(2) 从事有毒、化学等职业, 有烟瘾、酒瘾及其他上瘾者。

(3) 贫血者、有心血管病、肝病、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或曾经做过较大的受术者。有家族遗传病者。

(4) 有不孕历史者;有早产、流产、死胎、产后出血和难产者。

(5) 孕期阴道有出血、有病毒感染者、服用某种对胎儿有害药物者或受过放射污染者。

(6) 本次妊娠期间检查出有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者。

(7) 胎盘先天不全或后天受损者。

(8) 妊娠期接受过大量射线或化学、毒害物品者。

(9) 有盆腔肿瘤手术史者。

3 讨论

孕妇产前检查在调查中发现, 城镇居民平均的产检次数为9.7次, 而产前检查次数最少的为流动人口, 因为流动的孕妇对目前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差, 保健意识较差[2]。主要原因为经济条件较差, 没有固定职业, 没有单位为其投生育保险, 孕妇的文化程度较低, 不能主动获取相关的保健知识, 缺少卫生知识, 导致自我保健的意识低[3]。在孕妇中流动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产前检查的覆盖率较低, 容易出现妊娠的并发症, 乙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好于甲组, 而丙组产前的检查次数最少;乙组与孕妇对妊娠危险征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产前检查为妇幼保健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目前, 产前检查的普及率和认知率都较低, 尤其对于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因此要对孕妇的保健工作加强重视, 尤其是团场方面, 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 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医生的专业素质, 能够准确判断孕妇的妊娠情况, 对有异常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4,5]。

综上所述, 为加强孕妇的产前检查, 可采用宣传教育等方法, 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究孕妇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中心妇幼保健科建卡的113例孕妇, 根据住址, 分为常住农业组、常住非农业组, 和流动组。对三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进行调查, 并分析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结果 乙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好于甲组和乙组, 而丙组产前的检查次数最少;乙组孕妇检查的所占比例最高, 而丙组最低, 甲组低于乙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甲乙组和丙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乙组与对妊娠危险征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孕妇的产前检查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应对孕妇的保健工作更加重视, 尤其农村要重视孕产妇的保健, 增强对孕龄妇女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崔颖, 郭素芳, 王临虹.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 06:527-529.

[2]王玮, 许伟, 周宝森.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6:673-675.

[3]韩如峰.影响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8:4344-4345.

[4]张银华, 陈炼红.湖南省三县农村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1) :151-153.

200例孕妇产前检查情况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分娩且有病史记录的孕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6.6±7.8)岁。将行规范检查且有完整详细病史资料的孕产妇编为观察组,将未行产前检查或检查不规范以及病史资料有较大缺陷者编为对照组。参照第5版妇产科学对妊娠并发症进行诊断[1]。

1.2 统计方法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产前检查情况

200例孕产妇中,本地户籍者121例(60.50%),非本地户籍者79例(39.50%)。以上孕产妇中,完全未进行产前检查者共41例(20.50%),其中外地户籍者较本地户籍孕产妇为多(P<0.05)。未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中经产妇多于初产妇(P<0.05)。行产前检查但检查操作不规范或者病史资料不完整者共36例(18.00%),其中外地户籍者多于本地户籍孕产妇(P<0.05),经产妇多于初产妇(P<0.05)。产前检查总体情况见表1。

2.2 跟踪检查情况

观察组123例孕产妇中,有21例在一级医院进行检查(17.07%)。其中有6例(28.57%)呈阳性糖筛查结果,但有4例(19.05%)未更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测。在该院行产前检查的96例孕产妇中有24例(25.00%)呈阳性糖筛查结果,经过我们护理人员的耐心劝说后,所有孕产妇均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测。

2.3 孕产妇产前检查合并症情况

观察组中在产前体检中发现合并贫血的孕产妇共44例(35.77%),糖筛查结果呈阳性的孕产妇共32例(26.02%),妊娠期糖尿病者共3例(2.44%),糖耐量异常者共27例(21.95%),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者共4例(3.25%)。

3 讨论

产前检查是在妊娠前到分娩后这一整段时间内对孕产妇和胎儿提供相关的生殖健康方面的服务,是保证优生优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能对孕产妇本人起到保护作用。行规范的产前检查能明显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概率。产检的过程亦是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过程,以保障孕产妇顺利度过妊娠期[2]。

本调查中超过35%的孕产妇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或未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其中又以非本地籍孕产妇占了大多数,这一类孕产妇主要是在当地打工,仅出现较严重妊娠反应或者临产时才到就近医院就诊,对产检知识的缺乏严重威胁到她们的安全分娩。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较差的经济状况以及对产检的正确认识的缺乏是导致孕产妇未行规范产检的最主要两个原因[3],本调查结果亦得出相同结论。

本调查结果亦提示基层医院在产前检查方面所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加强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劝说未进行产检的孕产妇及家属等。现阶段对糖尿病的筛查是产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4],该院医护人员对糖筛查阳性者进行了耐心的劝说,最后阳性者均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妊娠合并贫血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故对妊娠期妇女建议常规补铁是本地区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是目前我国国内有效保障母婴平安的重要措施,能够对妊娠中出现的异常状况早期制定应对措施,尽最大努力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但目前依然有较大部分孕产妇对产前检查的认识不足,以及部分基层医院的产前检查不规范,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产前检查的学习以及关于产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爱珍.453例孕产妇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195.

[3]王文萍,解其贵,蒋佩茹.孕期产前检查质量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4):69-70.

上一篇:影视动漫下一篇:语文重点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