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妊娠孕妇(共8篇)
再妊娠孕妇 篇1
瘢痕子宫妊娠本身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不采用科学、合理的妊娠方式,产妇在妊娠过程中会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或者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因此,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1]。瘢痕子宫因患者有子宫手术病史,手术后子宫手术部位的瘢痕愈合。瘢痕子宫常见于剖宫产和子宫肌瘤等情况,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具有很大的风险,妊娠晚期大多都以剖宫产结束妊娠。本文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生产的产程观察,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生产的临床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4-2015年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30例试产成功组为试验组,50例剖腹产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年龄24~37岁,平均(30.5±11.2)岁,孕周33~43周,平均(38±8.1)周,再次妊娠距首次妊娠间隔1~6年,平均(3.5±1.1)年。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30±11.2)岁,孕周34~44周,平均(39±7.9)周,再次妊娠距首次妊娠间隔1~7年,平均(4±1.4)年。两组患者在孕周、年龄、间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阴道试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进行阴道试产:患者首次妊娠剖宫产位置在子宫下段,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和产后出血等情况,B超检查子宫下段无异常。首次妊娠剖宫产的时候,没有头盆不称的情况,患者再次妊娠检查要对盆骨和胎儿入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患者B超显示胎儿的体重不能超过3 500 g[2]。医护人员要严格观察阴道试产患者的临床体征,了解患者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了解首次妊娠胎儿的体重和手术后出血量,同时检查患者子宫瘢痕部分的厚薄程度和是否存在牙痛。观察试验组患者产后出血和妊娠期发热等情况。②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剖宫产要符合剖宫产的手术指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同意剖宫产。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生产时间、已经住院时间等[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研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试产成功组产妇产后出血、生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试验组产后发热率6.67%,子宫破裂率0%,对照组产后发热率40%,子宫破裂率2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瘢痕子宫是患者有子宫手术病史,手术后子宫手术部位的瘢痕愈合,瘢痕子宫常见与剖宫产和子宫肌瘤等情况,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不采用科学、合理的妊娠方式,产妇在妊娠过程中会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或者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4]。
瘢痕子宫产妇在分娩时会出现瘢痕破裂,造成严重的腹痛和先兆子宫破裂的症状,在临床检查中,可以通过胎监图像、宫缩情况、子宫下段压痛情况、羊水情况等方面对子宫破裂进行监测。因此,需要安排有经验的助产护士对产程进行观察,监测胎儿的心脏和羊水情况,严格观察患者宫缩状况,宫缩较弱的患者要适当给予宫缩剂,静脉滴注宫缩剂之前要进行阴道检查,注意患者主观感受,时常询问患者疼痛和不适的情况,观察患者尿色。
本文研究中,试验组试产成功组产妇产后出血(141.2±26.23)m L,生产时间(9.1±2.1)h,住院时间(3.4±1.3)d。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423.12±241.12)m L,生产时间(11.2±2.1)h,住院时间(7.4±1.1)d,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发热率6.67%,子宫破裂率0%,对照组产后发热率40%,子宫破裂率2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生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临床产程。方法: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0例,分为两组,30例试产成功组为试验组,50例剖腹产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生产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生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后发热率、子宫破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生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较少。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妊娠,引导分娩
参考文献
[1]华海红,余卢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探讨和体会[J].河北医学,2011,17(1):85-87.
[2]李冬如.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275-276.
[3]吴祯燕.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2-3.
[4]宋蕴.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60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714-3715.
再妊娠孕妇 篇2
妊娠纹的产生既有自身的体质原因及自身产前保养的原因,也有遗传原因。专家建议,避免妊娠纹要从平时的保养开始,注意孕前和孕后的保健工作。虽有70%~90%的孕妇会产生妊娠纹,但如果加强产前保养,则可以大大减少妊娠纹产生的机率,至少可以把妊娠纹的影响程度减到最小。
在孕前就要注意锻炼身体,经常做按摩,坚持冷水擦浴,增强皮肤的弹性。同时也要注意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加皮肤的弹性。
怀孕以后,保养过程就更复杂些。要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等;要保证均衡、营养的膳食,避免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过剩的热量,导致体重增长过多;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可以用微凉于体温的水冲洗腹部,并轻轻按摩腹部皮肤,从而增强皮肤弹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均衡饮食:怀孕期间应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而由于胶原纤维本身是蛋白质所构成,所以可以多摄取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摄取太油、甜食(容易肥胖)、太咸(容易水肿)的食物。
2、体重增长:在怀孕时体重增长的幅度上,每个月的体重增加不宜超过2公斤,整个怀孕过程中应控制在11至14公斤。
3、适当服用一些保健品:目前有一些针对孕妇使用保健品,可以促进真皮的纤维生,增加皮肤弹性,预防妊娠。但是建议不要随便用药,可请医生帮忙。否则误食激素类药物,还会造成类似的萎缩纹。
4、使用托腹带:可以承担腹部的重力负担,减缓皮肤过度的延展拉扯。
5、使用专业的去妊娠纹产品:这个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消减妊娠纹方法了,有条件的准妈妈可以购买适合自己的去妊娠纹霜。
6、增强皮肤弹性:在怀孕期间要避免摄取过多的甜食及油炸食品,应摄取均衡的营养,改善皮肤的肤质,帮助皮肤增强弹性。饮食调理、运动是增加皮肤弹性很重要的两种方法。在怀孕期间可以多吃一些对胶原纤维有力的食物,像猪蹄,同时多吃一些含纤维高的果蔬以及含维生素C的食物,每天喝一杯脱脂牛奶。另外减少糖分的摄入,少吃含色素量高的食物也是很必要的。怀孕前做一些瑜伽等运动,怀孕后也要做适度的运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是个很好的方法,这也是增强皮肤弹性预防妊娠纹的方法。
再妊娠孕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实验组 (n=34) 例患者中, 最大年龄为37岁, 最小年龄为24岁, 中位年龄为 (31.5±10.3) 岁, 最长孕周为43周, 最短孕周为33周, 中位孕周为 (38.0±7.6) 周, 再次娠距间隔时间最长6年, 最短1年, 中位时间为 (3.4±1.2) 年。参照组 (n=34) 例患者中, 最大年龄为37岁, 最小年龄为23岁, 中位年龄为 (38.0±7.2) 岁, 最长孕周为44周, 最短孕周为34周, 中位孕周为 (39±6.9) 周, 再次娠距间隔时间最长7年, 最短1年, 中位时间为 (4.34±1.6) 年, 所有患者都是自愿签署同意书参加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期、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剖宫产手术治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 所有指标都满足剖宫产规范标准;实验组实施阴道试产, 但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阴道分娩需满足以下条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首次分娩, 应在子宫下段实施剖宫产, 术后没有出血和感染等情况, 子宫下段经过B超检查没有异常。患者首次剖宫产中不存在头盆不对称现象, 再次妊娠时需要评估和分析患者盆骨以及胎儿入盆状态, 经过B超检查胎儿体重不高于3 500 g。医护人员处理中对患者阴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研究患者首次妊娠剖宫产体征、手术后出血情况以及胎儿体重, 此外, 对患者子宫瘢痕位置是否出现压痛或者厚薄程度进行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发热情况和出血量[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患者手术后子宫破裂和产后发热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并发症比较用[n (%) ]的形式表示, 行χ2检验,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产时间、出血量指标结果等比较用 (±s) 形式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 实验组各项指标都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患者子宫破裂率为0.00%, 产后发热率为3.03%;参照组子宫破裂率为11.76%, 产后发热率为20.58%, 实验组产后发热率和子宫破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妇产科临床研究中是采用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方式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是目前热点问题, 研究的重点就是产妇分娩中否是能够保证不出现大出血和子宫破裂的情况。现阶段, 临床研究中没有建立评价瘢痕子宫再妊娠牢的有效方式和标准[3]。一般来说, 如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离首次剖宫产间隔两年及以上, 并且剖宫产手术中接受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 以及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出现盆骨不狭窄、盆骨无畸形、术后不存在感染现象, 并且子宫瘢痕愈合良好, 再次妊娠中也没有严重综合症状和并发症, 此时可以尝试进行阴道分娩[4]。分娩中对患者是否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先兆体征进行观察, 仔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胎心, 注重分析宫口扩张、胎头下降情况, 以及分娩中是否出现异常状况, 利用胎吸助产、产钳助产、臀助产等措施促进产妇快速分娩[5]。
该次研究中选取该院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相比较剖宫产来说, 阴道分娩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出院早,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提升患者入院治疗效果, 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阴道分娩中密切关注分娩过程和严格控制适应症, 分娩中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实行剖宫产手术, 以便于有效降低阴道分娩的危害性和风险, 提升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减少手术的痛苦, 石书霞等[6,7,8]研究中, 所研究人数为82例, 实验组41例, 对照组41例, 实验组住院时间 (3.2±1.1) d, 对照组住院时间 (7.8±1.3) d, 实验组生产时间 (8.8±2.4) d, 对照组 (14.2±2.1) d, 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子宫破裂2例, 产后发热3例, 对照组子宫破裂5例, 产后发热8例,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文研究结果与石书霞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 采用阴道分娩模式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分娩, 可以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生产以及住院时间, 临床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摘要:目的 对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临床产程进行观察, 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每组患者34例, 对两组产妇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患者手术后子宫破裂和产后发热的情况, 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子宫破裂率为0, 产后发热率为3.03%;参照组子宫破裂率为11.76%, 产后发热率为20.58%, 实验组产后发热率和子宫破裂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阴道分娩应用在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生产中可以明显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产后出血量, 减少生产时间和住院时间, 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 降低产妇遭受再次剖宫产的危险和负担。
关键词:再妊娠孕妇,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余敏, 涂江莲.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 (8) :74-77.
[2]顾红红, 袁娇桂.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3) :45-46.
[3]王冉.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1) :48-49.
[4]刘春.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临床产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 (18) :56, 58.
[5]秦霞, 李艳荣, 唐伟荣, 等.浅谈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后分娩方式的选择[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5) :265-266.
[6]石书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9) :3059-3060.
[7]李淑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以及护理方案[J].医学信息, 2015 (19) :262-262.
再妊娠孕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6月—2012年11月该院接收的326例产检孕妇和分娩孕妇来进行分析,共有妊娠糖尿病组163例,最小产妇是22岁,最大产妇是43岁,正常组孕妇有163例,最小20岁,最大38岁,两组产妇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取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1年新近发布的指南。所有孕妇首次产检时均检测空腹血糖,结合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孕妇既往史、遗传病家族史等排除原发性糖尿病患者。在24~28周进行75 g OGTT检查,检测空腹、负荷后1 h、负荷后2 h血糖,如空腹血糖>5.1 mmol/L或负荷后1 h>10.0 mmol/L或负荷后2 h>8.5 mmol/L,均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1.2 方法
所有孕妇于住院分娩前采集空腹血清标本,通过Bayer 165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集中测定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尿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该次研究患者的血流指标和妊娠结局来看,糖尿病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以及新生儿体重等指标均要比普通组的孕妇高,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贫血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较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的女性,其血容量上升,血液会被稀释,胰岛素水平下降,胎盘分泌激素,导致了组织内有抗胰岛素情况粗壮你,因此孕妇体内胰岛素要和非孕期高,还有就是我国妊娠期女性会增加饮食量,饮食内容发生改变,这样就让妊娠期女性容易出现高血糖症状,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运动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提升,特别是现在对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更加明确后,过去糖耐量异常的孕妇现在可能就属于糖尿病的范畴。我们该次的研究并没有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各类不良症状差异性进行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不良结局以及其血液指标相关情况[5]。
该次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孕妇体内的谷丙转氨酶和新生儿体重比正常组孕妇要高,其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血糖、甘油三酯等水平持续处于较高状态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一种,代谢综合征是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等的代谢发生了变化,无法正常代谢,导致了血糖和血脂的持续上升,这些指标持续处于较高状态会让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孕期女性的血糖持续升高,会被胎儿吸收,胎儿体内的胰岛素细胞因此受到刺激,分泌量上升,氨基酸转移系统被激活,脂肪大量的合成,所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胎儿巨大的结局[6,7],该研究中也显示出妊娠糖尿病孕妇出现巨大儿的几率比普通孕妇要高。糖尿病还会导致患者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官腔变窄,所以发生高血压综合征的几率也会增加。该研究的样本有限,资料中无法证实妊娠高血压在两组的差异性,可是两组子痫发病率具有差异性,说明糖尿病会对该疾病的发病率产生影响。
妊娠合并贫血在妊娠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合并症,因为妊娠期产妇的血容量增加,血浆比红细胞增加的数量要多,所以血液被稀释,贫血的发生率也就会提升。根据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组孕妇的饮食结构存在问题,她们比较喜欢摄入高蛋白食物,食量较大,因此贫血的几率比较低。正常组孕妇她们的妊娠反应更加严重,对油腻比较恶心,且不能够保证牛奶鸡蛋的摄入,所以贫血的几率要高一些。
妊娠糖尿病会影响妊娠结局,一般主要的是产后感染、产后出血,严重的会出现胎儿畸形和胎儿死亡等情况,所以诊断初期应该对妊娠糖尿病引起重视,对产妇的血糖进行调控,干预其生活方式[8,9]。因为大部分的产妇没有医学常识,他们不知道需要控制血糖,而妊娠糖尿病孕妇尽管懂得控制血糖,但是胎儿的营养不够,所以也很难去控制饮食。妊娠糖尿病孕妇对高血糖的过度担忧,导致了他们摄入的食物过少,营养不良,胎儿的发育受限。所以产科医生应该要对妊娠糖尿病产妇进行检查的同时提供营养指导,为产妇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内容,指导其合理的饮食调控血糖。妊娠糖尿病孕妇能够科学进食,合理运动,规范作息,那么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一些人对于体型过胖的孕妇直观感觉是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的群体,可是在笔者就诊过程中发现很多身材苗条的孕妇也会有妊娠糖尿病,通过了解得知,她们的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不规范,对荤菜过度偏好,也有些是为了保持身材,在孕前节食,导致自己体内的营养和能量供给不足,最终患病。因此体型肥胖与否不是妊娠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生活、饮食、运动这些才是导致其患病的主要原因,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去改善,积极的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病。
综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是会对产妇的妊娠结局带来严重不良影响的疾病,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获得医生的指导,改善饮食内容,适当的参与运动,能够管理自己的生活作息,科学合理的进行血糖调控[10]。只有对自己的饮食有所重视,才能够有条件去管理自己的血糖,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这样才能够确保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曹翠娟,李丽.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2):262-263.
[2]梁晓春.2型糖尿病诊治新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J].中国中医结合杂志,2010,30(11):1227-1230.
[3]张树青.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妊娠结局探析[J].临床研究,2012,10(2):96-97.
[4]杨延冬,翟桂荣,杨慧霞,等.糖代谢异常孕妇体质量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9):646-651.
[5]石荷英.妊娠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156例[J].中国药业,2012,21(1):78.
[6]李红,赵欣,郭玉娜,等.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妊娠结局分析与产后随访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3):142-143.
[7]赵海珍,肖梅.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2):388-390.
[8]徐文颖.妊娠期糖尿病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100-101.
[9]李海素,狄英波,谭冲,等.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1):357-358.
再妊娠孕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产科产检筛查的175例肥胖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 开展回顾性研究。本组孕妇均为单胎宫内妊娠, 且为初产妇;年龄24~31岁, 平均 (27.5±2.2) 岁;孕周36~40周, 平均 (37.5±1.8) 周;身高158.5~165.0, 平均 (161.2±2.3) cm;体重55~86 kg, 平均 (70.2±3.3) kg。依照均孕前12周测定的BMI进行分组, BMI在18.5~23.9 kg/m2为正常组 (85例) ;BMI在24~27.9 kg/m2为超重组 (55例) ;BMI≥28 kg/m2为肥胖组 (35例) 。三组孕妇在年龄、孕周、BMI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孕妇在本院创建母婴档案, 并填写有关资料, 包括孕前身高、体重、年龄等, 开展孕期检查, 包括心肺功能、血压、血糖、血尿常规等。同时, 了解三组孕妇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Cr水平升高等;掌握阴道分娩情况, 并根据《妇产科学》诊断不良妊娠结局[2], 主要是胎膜早破、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剖宫产、产后出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5软件对予以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对比
通过分析, 肥胖组、超重组孕妇合并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Cr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超重组和肥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如表1:
注:与正常组相比, *P<0.05
2.2 三组妊娠结局情况对比
肥胖组、超重组阴道分娩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正常组均存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
注:与正常组相比, *P<0.05
3 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 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加上育龄女性的孕期营养保健知识缺乏, 使得孕前肥胖或体超重发生率升高。大量研究证实, 孕前肥胖、超重及孕期增重过高会增加妊娠合并症风险, 且对妊娠结局带来较大影响[3]。
肥胖是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的独立风险因素。尤其是肥胖易导致孕妇妊娠期合并糖尿病, 原因在于妊娠期机体胰岛代谢异常活跃, 会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对胰岛素抵抗的代谢三联征, 而肥胖孕妇此种表现更为明显。同时, 肥胖孕妇体内大多数伴有胰岛素抵抗, 使得机体胰岛素过量分泌, 导致糖耐量受损, 并且在妊娠之后胎盘分泌出的激素, 比如:催乳素、孕酮等会对抗机体胰岛素, 使得周围组织对于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 进而增大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 孕前肥胖、超重会导致机体脂质代谢紊乱, 降低前列环素分泌, 使得过氧化物酶增加, 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风险[4]。本研究中, 超重组、肥胖组孕妇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发生率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本研究结果看, 超重组、肥胖组的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主要是因为超重、肥胖孕妇因妊娠期血糖、血压较高, 是早产的主要因素。临床研究报道, 孕前肥胖、孕间超重, 均会增加胎膜早破风险。在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孕妇 (每周增长0.79kg以上) , 无论孕前BMI水平如何, 其早产风险是体重增长正常孕妇的近2倍[4]。此外, 孕前肥胖孕妇的腹壁脂肪厚度较大, 易发生腹压不足、宫缩乏力等情况, 同时因为盆底组织相对较厚, 外阴脂肪堆积, 使得胎头下降延缓及阻滞, 增加了胎儿娩出的难度, 如此使得剖宫产率增高。有报道称, 孕前肥胖剖宫产率是正常体重孕妇的1.5~1.8倍, 原因在于骨盆组织增加、子宫收缩性减弱, 进而使得产道缩小, 不利于阴道分娩。而较高剖宫生率会增加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比如感染、产后出血等。此外, 肥胖孕妇腹壁脂肪较厚, 腹壁肌肉的收缩力较小, 在分娩时腹压不足引起产后出血。本研究中, 肥胖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相对高于正常组。最新研究报道, 肥胖孕妇巨大儿发生几率是正常体重孕妇的2.5~3.9倍[5]。与本研究中超重组、肥胖组孕妇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而言, 肥胖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发生风险较大, 且对妊娠结局有很大影响, 会增加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不利于母婴健康和预后。所以, 要重视肥胖孕妇的产检, 加强体质量管理, 以有效改善和提升妊娠质量。
摘要:目的 对肥胖孕妇妊娠合并症及妊娠结局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17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 依照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成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 分别为85例、55例、35例, 对比分析三组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 并掌握三组妊娠结局。结果 通过分析, 肥胖组和超重组孕妇合并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血清肌酐 (Cr) 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肥胖组、超重组的胎膜早破、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剖宫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 阴道分娩率低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孕前肥胖、超重会增加妊娠合并症风险, 且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须做好针对性干预和保健工作, 以改善妊娠质量。
关键词:肥胖孕妇,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钟利若, 张立军, 陈淑芳.孕前肥胖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0:1020-1022.
[2]乐杰.妇产科学 (第8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447-449.
[3]李萍, 杜昱蕾, 赵金荣, 等.孕期体重增长过多、肥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16:2522-2524.
[4]韩元一, 王静, 杨丽丽.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05:47-48.
再妊娠孕妇 篇6
关键词:高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与婚育的观念也在随之改变, 高龄孕妇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1]。本文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84例做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年龄低于34岁的孕妇84例作为对照组, 将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情况、剖宫产率进行对比, 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84例做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年龄低于34岁的孕妇84例做为对照组。84例观察组孕妇:年龄在35~44岁, 平均年龄为 (37.6±0.4) 岁;孕周在34~42周, 平均孕周为 (38.4±0.6) 周。产次分为:初产妇33例;经产妇51例。84例对照组孕妇:年龄在21~34岁, 平均年龄为 (28.2±0.5) 岁;孕周在36~42周, 平均孕周为 (38.7±0.2) 周。产次分为:初产妇36例;经产妇48例。
1.2 方法
将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剖宫产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 将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 进行t检验, 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初产妇与经产妇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观察组初产妇、经产妇的妊高征、前置胎盘、流产、早产发生率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观察组经产妇、初产妇的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胎儿畸形发生率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观察组初产妇、经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和医学辅助生殖的技术进步, 高龄孕产妇日渐增多。随着年龄增长, 高龄孕产妇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也逐渐减退, 增加了妊娠期并发症与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高龄对孕妇产生的影响有: (1) 妊娠高血压病: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子宫肌层的动脉血管出现硬化, 导致胎盘的局部呈缺血状态, 另外, 随着年龄增长, 血管的内皮损伤呈现进行性的加重表现, 当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后, 导致血管内皮源性的舒张因子分泌量降低, 诱发高血压病的发生[3]。 (2) 前置胎盘:随着年龄增长, 胶原纤维逐渐代替了子宫肌层的动脉血管中平滑肌纤维, 致使子宫动脉的血管硬化程度随年龄而增加, 使动脉血管腔扩张受到限制, 导致胎盘血流受限, 致使蜕膜的血管化形成发生缺陷, 增加了前置胎盘的发生概率[4]。 (3) 早产与产后出血:高龄产妇的产程较长, 因宫缩差、疲劳、盆底组织的弹性降低, 再加之合并子宫肌瘤、妊娠高血压等疾病, 造成了产后出血[5]。
高龄产妇剖宫产率高的因素有: (1) 高龄孕妇的生育能力下降, 使产道与骨盆的关节变硬, 扩张困难, 加之阴道伸展力与子宫收缩力均较差, 易发生产后出血、宫缩乏力、难产等情况[6]。 (2) 高龄产妇对分娩过程安全性的期待值较高, 对阴道分娩的不确定因素的顾虑较多, 特别是有过不孕病史或者是经辅助生育技术而妊娠的孕妇, 要求手术终止妊娠比率极高, 致使高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
高龄对围生儿产生的影响:高龄产妇由于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及妊娠并发症的增加, 对宫内胎儿的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增加了生育智力低下儿与畸形儿的风险, 同时也增加了胎儿窘迫与低体质量儿的发生概率。但只要加强高龄产妇的产前检查, 对并发症与合并症给予早期治疗, 会显著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高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但是对新生儿的结局影响不大, 在临床上应加强高龄孕妇的围生期保健, 并积极预防性治疗妊娠期的合并症与并发症, 让其能够安全度过妊娠期与分娩期, 达到优生及优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支兰, 孟庆梅, 苏玲.高龄孕妇654例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4 (17) :18-19.
[2]黄起.12 6例高龄妊娠妇女妊娠原因及结局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1 (20) :216-217.
[3]赵云, 肖梅.近15年40岁以上妊娠妇女妊娠原因及结局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6 (13) :28.
[4]刘萍, 伍声鸣, 袁筑萍.高龄孕妇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1 (26) :113-114.
[5]卢燕.122例高龄妊娠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19 (1) :325.
高龄孕妇120例妊娠结局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产检的120例高龄孕妇 (观察组) 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分娩时年龄≥35岁;单胎。孕妇年龄35~45 (38.6±3.6) 岁, 初产妇110例 (91.7%) , 经产妇10例 (8.3%) , 不良孕产史3例 (2.5%) 。入选同期120例非高龄孕妇作为对照组, 年龄23~34 (28.0±4.2) 岁, 初产妇108例 (90.0%) , 经产妇12例 (10.0%) , 不良孕产史2例 (1.7%) 。两组孕妇的产次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1.2 方法
记录两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妊娠方式及围产儿结局。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1)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方式:妊娠期糖尿病 (GDM) 和妊娠期高血压 (妊高征) 符合高等医学教材《妇产科学》 (第8版) 诊断标准[2]、胎膜早破 (临产前胎膜破裂者) 、羊水过多 (妊娠晚期羊水量大于2000ml者) 、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感染; (2) 围产儿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 (新生儿体重≥4000g)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体重 (新生儿体重<2500g) 、流产、畸形、染色体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龄对孕妇的影响
观察组妊高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观察组妊高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4.2% (29/120) 、20.0% (24/120) 、14.2% (17/120) 、63.3% (76/120) 和7.5% (9/120) , 分别是非高龄产妇的9.7、4.0、2.8、3.2和9.0倍。GDM、早产和产后感染率也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高龄对围产儿的影响
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和新生儿低体重、流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3 讨论
生育年龄增大, 生殖细胞老化, 母体宫内环境不良, 合并症如糖尿病增多, 容易出现流产、胎儿畸形及胎儿染色体异常。妊娠后期合并症增加, 据报道, 高龄孕妇妊高征的发生率是非高龄孕妇的5倍[3]。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体缺乏锌铜等微量元素, 胎膜张力下降, 宫颈组织弹性下降, 阴道自净能力下降等造成的[4]。高龄孕妇一般心理压力较大, 加之韧带功能下降, 软产道组织弹性下降, 子宫收缩乏力, 分娩时容易发生胎位异常[5];且高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概率增加, 导致产程延长, 进而发生难产、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6,7]。因此, 诸多高龄孕妇选择剖宫产, 降低难产风险, 剖宫产率增高。
本研究纳入120例高龄孕妇, 与非高龄孕妇比较妊娠结局, 结果发现, 高龄较非高龄孕妇妊高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增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提示高龄严重影响孕妇结局。高龄也增加流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和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提示高龄影响围产儿结局。因此, 对于高龄孕妇应做好孕前及孕期宣教及咨询, 孕前身体健康检查, 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改善宫内及身体条件。高龄孕妇应重视孕期保健, 自受孕起即开始保健, 孕期加强产前检查, 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且应进行必要的遗传咨询;夫妻双方在产前应接受系统的宣传教育, 尽早产前诊断, 加强无创DNA检查, 定期超声检查, 葡萄糖糖耐量等检查, 注意血压及尿蛋白检查, 尽早发现胎儿及母体异常。应当改变传统观念, 鼓励孕妇孕前和孕期合理饮食, 多做适当运动, 纠正孕期贫血、低蛋白, 缺钙、维生素缺乏等。减少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对异常胎儿及时终止妊娠。孕晚期应重点监护胎儿的成熟度、胎盘功能及宫内情况, 确定适当终止妊娠的时间。指导孕妇做好分娩心理准备和乳房护理, 以保顺利分娩和母乳喂养, 分娩期加强母体及胎儿监护, 预防产后出血, 适当放宽剖宫产术指征, 以便顺利生产, 改变高龄孕妇的结局及预后, 实现优生优育。
摘要:回顾性分析产检120例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 (观察组) , 并与同期120例非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 (对照组) 进行比较, 以探讨高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以加强高龄孕妇的管理, 改善妊娠结局。观察组妊高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观察组流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和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高龄对母婴危害巨大, 严重影响妊娠结局。
关键词:高龄,妊娠结局,孕妇
参考文献
[1]丁卫.高龄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7) :901-902.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65-268.
[3]张莉, 王引妮.381例高龄孕妇妊娠情况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9) :92-93.
[4]刘薇.高龄孕妇74例围产期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8) :4251-4252.
[5]袁胜云, 方芳.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临床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9) :1372-1373.
[6]吴智良, 李裕华.高龄孕妇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6) :371-372, 373.
妊娠晚期贫血孕妇保健状况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晚期贫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未补铁组和补铁组。未补铁组71例, 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 (29.34±3.27) 岁, 单胎64例, 双胎7例。补铁组27例, 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 (28.64±3.43) 岁, 单胎25例, 双胎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包括孕妇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妊娠期是否有补铁行为等。
1.3 贫血的诊断标准
红细胞值: (3.5~3) ×109/L, 血红蛋白数值: (100~80) g/L为轻度贫血;红细胞值: (3~2) ×109/L, 血红蛋白数值: (80~60) g/L为中度贫血;红细胞值: (2~1) ×109/L, 血红蛋白数值: (30~60) g/L为重度贫血;红细胞值:<1×109/L, 血红蛋白数值:<30 g/L为极重度贫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贫血情况
未补铁组7 1例 (7 2.4%) , 其中轻度贫血3 6例 (50.7%) , 中度贫血24例 (33.8%) , 重度贫血8例 (11.3%) , 极重度贫血3例 (4.2%) 。补铁组27例 (27.6%) , 其中轻度贫血18例 (66.7%) , 中度贫血8例 (29.6%) , 重度贫血1例 (3.7%) , 极重度贫血0例 (0%) 。补铁组中贫血患者的人数以及贫血程度都明显低于未补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孕产次
补铁组患者的孕次为1~6次, 平均孕次 (2.1±0.8) 次, 未补铁组患者的孕次为3~6次, 平均孕次 (2.0±0.9) 次, 两组患者在孕次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补铁组患者的产次为0~3次, 平均产次1.03次。未补铁组患者的产次为0~5次, 平均产次2.86次。两组患者在产次上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定期产检
全孕期的产检次数若低于10次, 则为未定期检查, 补铁组中, 定期产检15例 (55.5%) 。未补铁组中, 定期产检16例 (22.5%) 。补铁组患者定期检查的比例明显高于未补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职业
补铁组中工人1例 (3.7%) , 农民1例 (3.7%) , 主妇1例 (3.7%) , 职员4例 (14.8%) , 干部6例 (22.2%) , 教师5例 (18.5%) , 服务员2例 (7.4%) , 个体经营者7例 (25.9%) 。未补铁组中工人8例 (11.3%) , 农民20例 (28.2%) , 主妇30例 (42.3%) , 职员2例 (2.8%) , 教师1例 (1.4%) , 干部1例 (1.4%) , 服务员8例 (11.3%) , 个体经营者1例 (1.4%) 。补铁组中个体经营者、干部、教师以及职员的比例较高, 未补铁组的家庭主妇、农民、工人、服务员的比例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孕期保健对孕妇和围产儿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一定要加强孕期保健重要性的宣传, 尤其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2]。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补铁组中贫血患者的人数以及贫血程度都明显低于未补铁组, 定期检查的比例明显高于未补铁组;两组患者在产次上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孕次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补铁组中个体经营者、干部、教师以及职员的比例较高, 未补铁组的家庭主妇、农民、工人、服务员的比例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妊娠期的女性很容易出现贫血症状, 若孕妇为严重贫血, 则会降低抵抗力, 增加分娩期和妊娠期的风险, 若不能给予有效的改善, 还会增加围产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3]。为了保证母婴的健康, 一般在妊娠20周后就要对所有产妇进行常规补铁, 就算孕妇的营养摄取和饮食基本正常, 也要采取补铁的干预措施。而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群体, 更要加强保健知识的宣教, 服用硫酸亚铁片, 0.3 g/次, 1~2次/d, 或者针对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 采取安全有效的补铁剂, 同时在妊娠期间要定期进行血常规的检查, 一旦发现贫血症状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4]。在妊娠期间, 尽量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情, 家属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营养的饮食,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5]。
综上所述, 妊娠期妇女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孕妇的贫血情况, 保持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的保健状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贫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未补铁组和补铁组, 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补铁组中贫血患者的人数以及贫血程度都明显低于未补铁组, 定期检查的比例明显高于未补铁组;两组患者在产次上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孕次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补铁组受教育和文化程度较高, 未补铁组受教育和文化程度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孕妇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贫血情况, 特别是经产妇以及知识层次较低的人群, 孕妇在20周后可进行常规的补铁。
关键词:妊娠晚期,贫血孕妇,保健措施
参考文献
[1]向琍.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的保健状况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刊) , 2010, 12:1217-1218.
[2]邱婷, 尹春艳.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晚期贫血的其他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12:69-71.
[3]张立新, 古月娟.甘肃省定西地区孕妇妊娠晚期贫血与产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18:2965-2966.
[4]邢玲玲, 张咏梅, 张颖莹, 安秀云.妊娠晚期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0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