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心理问题

2024-06-07

孕妇心理问题(共12篇)

孕妇心理问题 篇1

孕妇的心理会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有不同的变化,虽然妊娠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仍是一生中尤其重要的事情,是一种挑战,是家庭生活的转折点,更是个体生活的转折点[1]。所以妊娠期心理保健对母儿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国远古时代便对孕妇情绪影响胎儿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妇人秘科》指出“受胎之后,喜怒哀乐,莫敢不慎。”新华网2007年报道,最新研究表明,怀孕哪怕才17周的孕妇如果承受压力也会影响胎儿。这是第1次确认胎儿从这么早就开始受母亲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在英国《临床内分泌学》季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孕妇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功能和行为,母亲承受的压力还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甚至导致智商降低。

1 孕妇常见的心理状态

孕妇出现心理失衡有其生理基础,孕妇怀孕期间,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全身各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其精神与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规律易被破坏,由此而引起了孕妇神经出现兴奋与抑制间的不协调,易出现兴奋和抑郁表现。另外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孕期分泌大量增多的孕酮和雌性激素也是导致情绪波动的一个原因[2]。

1.1 忧郁心理

有的孕妇怀孕以后,因为身体的不适,不能工作,在家无聊,不知孩子到底怎样,会引发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3]。

1.2 紧张心理

孕3个月前出现的紧张等情绪波动,主要是因为:有妊娠反应,身体上有很多不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了一些对胎儿不利的因素,吃药、装潢、用微波炉等,孕妇担心会引起胎儿畸形;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做好要孩子的准备等。孕3~7个月出现的情绪波动主要是因为在产检中发现有异常;丈夫对自己忽视,是不是怀孕丑了等诸多因素。孕7个月至临产主要是因为过多考虑用何种方式分娩,能不能顺利分娩,是否会难产或是很痛苦,生男孩还是女孩,因为这些过多的担心、害怕,孕妇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紧张、焦虑、睡眠失调等异常心理状态[3]。

1.3 依赖心理有的孕妇怀孕后,在家人精心呵护下,自我

能力急剧降低,出现了平常能做的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不能胜任,一定要丈夫或是母亲、婆婆来完成。表现为依赖心理强,离开家人的照顾就不能生活等状况。

1.4 喜怒无常心理

有些妇女怀孕后,爱发脾气,尚不知孕妇发怒时,血液中的激素和有害化学物质浓度会剧增,使胎儿直接受害,在怀7~10周时,经常发怒,可能造成胎儿腭裂和兔唇。

1.5 强迫性观念、行为的发生

对于怀孕初期的事、经历,不能摆脱地反复回忆,明知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必要,但这种观念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对一些事情反复去思考,去确认。例如: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怀孕3个月时有没有做过这个事情,那个事情等,这些最易发生在孕前就有强迫和焦虑倾向的孕妇身上。

2 孕期异常心理状态对母儿的影响

2.1 胃肠功能失调

有的孕妇长时间忧虑、情绪紧张、焦虑会导致胃肠功能抑制或紊乱,造成孕妇食欲不振,没有胃口等状况,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2.2 血压增高

孕妇常处于紧张、焦虑时,会引起全身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增加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严重的会导致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等。

2.3 胎儿畸形、流产、早产

孕早期如出现过度焦虑、抑郁、重大精神创伤,易致孕妇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免唇、腭裂等畸形。同时因为过度焦虑、抑郁容易诱发宫缩导致流产或是早产。

2.4 孕妇免疫力下降

过度焦虑、紧张容易造成孕妇抵抗力下降,遭受外界病毒、细菌入侵,患发疾病。

2.5 对婴儿今后的喂养、行为的影响

孕妇心理状态不佳,孩子出生后容易烦躁,爱哭闹,不好好吃东西,睡眠也不好,并且体型消瘦、好动、冲动,易患多动症,易致注意力不集中。2.6孕母心理状态对孩子个性形成的影响快乐的母亲孕育的孩子个性乐观、心情舒畅、性格、能力各方面很完善。孕妇过度焦虑和抑郁易致神经质或精神质两种人格特质,这两种是正常行为但反映的是不同的人格倾向,主要表现是: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事情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做奇特的事,并且不顾危险,追求完美主义。

3 孕期心理干预

3.1 要掌握妊娠、分娩的知识

要了解妊娠过程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若一旦有这些生理现象的出现,能够正确对待,泰然处之,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

3.2 充实生活,为所当为

怀孕是妇女几乎都要历经的人生过程,不必为此背上思想包袱。可以适当的承担家务,这样可以将对怀孕不适的心理状态转移出来。同时如果出现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时可以到户外走走,让大自然的刺激激起生活的价值感。如果不愿到户外去,就在家中听音乐,或是在家大声朗读儿童故事书,这样也可以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但经过上述调节后,焦虑、抑郁仍严重的,建议及时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

3.3 行为模仿

怀孕的女性可以观察身边的同事、朋友,有无正在怀孕或是刚怀过孕的,将她们对孕期内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处理态度作为你模仿的对象,这样可以得到审视问题的新视角,会发现问题并不是像想象的那样严重,能让心情从阴郁中走出来。

3.4 积极心理暗示

孕妇可经常对自己及胎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说“我的宝宝好可爱”,“我的宝宝眼真大,真漂亮”,“我的宝宝真快乐,像鱼一样在游来游去”,“我真棒,让宝宝长得这么好”,“我真棒,怀孕期的什么事也难不倒我”等,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心情,带来成功的体验,也可以给腹中的宝宝带来愉快的感觉[4]。

3.5 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孕妇在有心理压力时,能及时得到丈夫、密友、亲人的关心和支持,可增强其抗压能力,消解压力的能力也会增强。所以孕妇可把自己的烦恼向丈夫、密友倾诉达到释放烦恼的目的,获得他们的支持,增强应对妊娠的信心。

加强孕期心理保健工作是围生期保健要求的重要环节,也是《母婴保健法》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心理工作中,笔者发现,加强孕期心理保健工作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对孕妇顺利度过妊娠及分娩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岀版社,2005.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全国妇女联合办公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妇幼精神卫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岀版社,2004.

[3]刘小敏.图说胎教280天.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岀版社,2006.

[4]邢禾,郭阳.孕产期夫妻心理调适.北京:中国妇女岀版社,2005.

孕妇心理问题 篇2

孕妇的这些情绪反应都是妊娠期间的心理不适引起的,在妊娠早、中、晚期,很多孕妇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了解孕妇的心理,有助于孕妇顺利地度过孕期,

▲有没有能力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

▲接触了对胎儿不利的因素,如电脑、装修材料、药物、不良环境、噪音、养宠物、病人,会引起胎儿畸形吗?

▲意外地怀孕了,可目前还不宜养育一个宝宝,如住房或经济条件不理想、正在忙于学习或事业发展、有出国机会等。因此想做人流又想继续怀孕,心里既矛盾又烦恼,怎么办?

▲没在最佳时机怀孕,如年龄太大、季节不好等,会不会生不出一个优秀的宝宝?

▲近期有过精神创伤,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吗?

▲经常担心自己在怀孕期间生病,

资料

▲生孩子后,身体状况会不会不如从前?

▲生了孩子后丈夫还会爱我吗?

▲我有能力教育好宝宝吗?

▲丈夫将为人父的兴奋,超过了对我的关怀和呵护,使我有被忽略的`感觉。

▲怕别人看出自己怀孕,羞于出现在公共场所。

△转移情绪

心里出现担心、紧张、抑郁或烦闷时,去做一件高兴或喜欢的事,如浇花、听音乐、欣赏画册、阅读或去郊游。自然美感引起的情感,会使孕妇对生活的兴趣提高。洗温水浴或适度做家务活,也会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孕妇的不良情绪。

△释放烦恼

可把自己的烦恼向密友倾诉,或写信、写日记。这种做法,能非常有效地调整孕妇的情绪。必要时,可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及疏导。

△与好友交流

孕妇不应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而应结交情绪积极乐观的朋友,充分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让他们的良好情绪感染自己。

△改变形象

糖尿病孕妇的心理辅导 篇3

1.坚持治疗原发疾病。积极控制病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用转移法来调整情绪。糖尿病妊娠确实可能影响孩子,但是否出现重大疾病不是孕妇个人可以掌控的。孕妇不要在这方面较真儿,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务上,注意多活动、多锻炼。

3.加强糖尿病教育。从正规渠道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如孩子可能出现疾病的几率是多少。因为此时患者最关心的是疾病对孩子的影响,如果糖尿病知识普及了,患者了解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就会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4.家属要配合,允许孕妇情绪的发泄。孕妇突然患妊娠糖尿病,肯定会紧张害怕,有顾虑很正常。这时候家人不要堵她的嘴,要给她说话的机会,让她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要允许她诉说,家人一定要抽时间听她诉说,等她发泄过后,家人要耐心开导。对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来说,把焦虑宣泄出来就是很好的疏导。说到这儿,赵主任说:“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如果夫妻关系没有问题,婆媳关系正常,她出现心理问题的机会就比较低,心理问题往往出现在家庭裂缝中。”

待产孕妇的心理护理 篇4

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等4个方面因素, 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孕妇进入产科病房、待产室、分娩室, 除有一般病人的共同心理特性外, 更具有其特殊性。产科护士在进行娴熟的临床护理、接产、治疗的过程中, 必须认真分析产妇的个性化心理特点, 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贯穿在治疗的每个环节, 渗透到各个方面, 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 缩短产程, 减少出血量, 促使产妇正常分娩。

1 待产妇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焦虑心理

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听到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时, 易产生紧张、恐惧和忧郁的心理。这些心理变化, 可降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痛阈, 使子宫区传入的微循环信号被感知为强烈的刺激, 影响产程, 还可以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内啡肽增高, 导致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其结果是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 导致子宫体下部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 从而使宫口扩张受抑制, 引起疼痛, 使产程延长[2]。另外, 有的待产孕妇缺乏自信, 思想上不接受阴道分娩, 因疼痛和担心而要求行剖宫产术。

1.2 陌生孤独心理

陌生的分娩环境、周围待产孕妇痛苦的呻吟或哭喊, 会形成一种恶性心理刺激, 加重待产孕妇的心理压力。加之宫缩逐渐变频、逐渐增强, 会导致待产孕妇血压升高, 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 极易出现胎儿窘迫。

1.3 兴奋忧伤心理

产妇在分娩期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对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 另一方面又怀疑医务人员技术不高, 担心分娩不顺利, 担心胎儿安危以及婴儿未来的抚养等问题。少数产妇及其家属受封建思想影响, 重男轻女, 害怕生女孩等心理变化。这些猜测也会给产妇带来不安、优伤的情绪, 从而使产程延长, 产后出血量显著增多。

2 待产孕妇的心理护理

2.1 提供信息法

在初产孕妇如愿待产时, 做好产前健康教育工作, 介绍有关医师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请产程比较顺利的产妇向她们描述分娩的过程, 使产妇了解分娩的基本常识、宫缩与分娩关系及分娩时如何配合等知识, 有效地消除其思想顾虑, 树立正常分娩的信心和勇气, 使她们有被重视感和安全感。

2.2 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要求医护人员检查时动作轻巧、技术娴熟, 说明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观察产程时主动细致, 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处理, 使产妇建立信赖感, 解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她们的主动性,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

2.3 倡导导乐陪伴分娩

导乐陪伴分娩是在分娩过程中有两名陪伴者, 即产妇的丈夫和一个具有生育经验和产科专业知识的女性, 该女性在产前、产时及产后提供各种方法和建议 (抚摸、按摩、热敷、穴位刺激、体位改变等) 来减缓产妇痛苦[3], 给予产妇持续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 缓解产妇心理上的不安, 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激励。有资料表明, 导乐分娩使产程缩短25%, 对硬膜外麻醉的需求减少60%, 缩宫素应用减少40%, 镇痛药的应用减少30%, 产钳助产减少40%, 同时还使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4]。鼓励丈夫参与分娩的全过程, 使产妇在舒坦、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分娩。

2.4 创造优雅、温馨的环境

待产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放置一些花卉和令人欢心的具有知识性的挂图, 给予产妇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家庭化环境, 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产妇稳定的情绪, 良好的心境, 精神放松, 都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2.5 音乐疗法

产妇进入待产室后, 为其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 音乐选择安静休闲的放松佳音乐, 音量在70dB (A) 以下, 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 缓解产妇的抑郁和焦虑。内啡肽具有镇痛作用, 音乐信息的刺激可促进身体内啡肽的分泌;同时, 音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可以引导产妇进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境地, 起到分散产妇注意力、掩盖和缓解疼痛的作用[5]。

2.6 增强耐心

由于初产妇产程较长, 有的产妇便失去耐心, 甚至担心对自己和胎儿不利, 此时应让产妇明白, 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 过早干预将增加手术率, 同时我们要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 增强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2.7 安抚、暗示法

有矛盾心理的待产孕妇, 分娩前怀有一种期盼的心情, 当娩出为女婴时, 产妇则表现为情绪消沉、抑郁, 有的甚至哭泣。针对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及依赖性强等心理特点, 护士应态度和蔼、关怀细致, 耐心劝导, 提高产妇自信心, 使其身心愉快, 对其家属的态度、言行做必要的安排及嘱咐或提供解决途径及办法。

实践表明, 心理护理是降低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是调节病人最佳心理应激状态的必要措施。对住院的待产孕妇或临产的孕妇做好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达到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难产率, 促进产妇正常分娩, 维护母婴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孕妇,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曹同梅, 马金萍, 郭云杰.心理护理对分娩结局和产时干预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04, 3 (3) :52-53.

[2]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

[3]高眉扬, 周莉.导乐陪伴式分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5) :267-269.

[4]王春先主编.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44.

孕妇心理健康对胎儿的影响 篇5

尽管胎儿在子宫内生长,看似与外界隔绝,但母亲的身心健康对胎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胎儿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孕妇的心情郁闷和不良情绪,孕妇的悲伤、忧愁、抑郁和大怒、惊吓等刺激对胎儿都是不利的。例如孕妇的焦虑不安、惊恐不定可引起胎儿缺乏安全感,易于形成不稳定的性格和脾气,研究发现,胎儿在6个月以后,其神经系统已发育到相当程度,能听到声音,并能做出各种反应,如胎动增加、心率加快等。

虽然母体与胎儿的神经系统没有直接联系,但当母亲情绪变化时,能激起其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内分泌腺就会分泌出多种激素,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使胎盘的血液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刺激胎儿的活动。有专家认为,妊娠期间母亲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时,胎动和缓而有规律,而孕妇情绪激动时,可造成胎儿过度活动和心率加快。当这种不良的情绪,持续较长时间时,胎儿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可比平时增加10倍,并且持续一段时间,从而给胎儿带来不同的伤害。

有研究发现,孕妇在发怒时,体内激素会增加,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白细胞减少,免疫力和抗病力会降低,妊娠早期发怒,可导致胎儿发生唇裂以及其他器官畸形;妊娠后期,会增加胎动次数、导致流产、难产等。此外,孕妇的不良情绪,还会影响自身的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有可能还引起高血压,末梢血管收缩以至于影响胎儿氧的供应,给胎儿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还会导致胎儿死亡。据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孕妇情绪长期不过度紧张,如发怒、恐惧、痛苦、惊吓、忧虑或严重刺激等,将对胎儿下丘脑造成不良影响,致使日后患精神病的几率增大。即使能够幸免,往往出现低体重儿,此类婴儿好动、情绪不稳定、易哭闹、消化功能紊乱发病率增高。长期处于情绪焦虑不安中的母亲,或妊娠期间如果孕妇情绪低落、忧郁,所生的`孩子往往躁动不安,不爱睡觉,个性怪僻,智力低下,孩子长大后社会适应能力差。

这些从唐山大地震中已经证实,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国唐山市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这个意外灾难的降临,给该市的孕妇带来了巨大精神刺激,后,为了考察震灾对当时正在母亲腹中的儿童的a影响, 医生从市内几所小学中挑选了350名出生于1976年7月28日至1977年5月30日的儿童进行研究,其中206名作为地震组。该组儿童母亲在妊娠期均遭遇过震灾,例外144名是在同期目前出生于外地,后面在唐山居住的作为对照组,这些儿童在母亲孕期身体健康,分娩时身体无产伤,以后也没有患过影响智力的疾病。研究者对这些儿童进行身体和智力检测,体检结果两组没有大差异,但智力测试中发现地震组偏低,地震组平均智商86.43,智商高于90以上者占36.4%,而对照组平均智商91.95,智商90以上者50.7%。后又从两组中选出性别、学校、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相同的24对儿童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地震组平均智商81.7,而对照组而为93.1。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地震组与对照组的智商差别比较明显,说明这场地震确实影响和胎儿的智力发育,进一步证实了情绪和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因此,孕妇在妊娠期间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加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如在不愉快时或遭遇精神创伤时,尽量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尽量调节情绪,以缓和紧张情绪对孕妇本身和胎儿发育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妊娠期间孕妇应保持平静的心情、安定的情绪,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新生命的诞生,这对胎儿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反之,如果孕妇焦躁、忧虑、心情烦乱,或惊吓、激动,常常会造成血液升高而带来妊娠呕吐,有时情绪的积聚变化可加速子宫收缩,造成流产和早产。在这种情绪下,孩子即使是正常分娩,等其长大后,往往情绪不稳,自我控制力低,贪食、多动、好哭闹,并常常出现呕吐、腹泻等病症。

未婚先孕妇女人流术后的心理护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4-01

当前的年轻人普遍发育成熟早,但结婚较晚。在性行为及生殖方面又难以得到正确的信息和必要的知道,是导致未婚妇女妊娠的重要原因。我们先通过30例未婚妇女人流产前饮食、安全等环境支持和宣教,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提高她们心理应激的应对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之认识到人工种植妊娠对身心的危害,从而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2月~2005年3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作为对象,随即抽取30例,年龄最大27岁,最小19岁,平均22.7岁。其中,初次妊娠18例,2次以上妊娠12例。

2护理措施

2.1环境支持,消除紧张和陌生感保持手术室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可播放病人喜欢的音乐,来减轻他们的紧张心理。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使病人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及手术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告诉病人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心理做好准备。让病人感觉亲切,消除了紧张心理和陌生感。

2.2情感支持,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与病人接触时,应以稳重端庄的仪表,热情的态度,轻巧的动作,亲切的笑容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多与病人沟通,讲她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她们的注意力。技术操作熟练认真,产生信任感。术前讲解可能有的不适感觉以及如何配合操作顺利进行,动作轻柔,尽量快速完成,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2.3精神支持,加强宣教,避免意外发生在临床过程中,对未婚妇女进行科学整体护理,给她们讲解常用的避孕方法,以及发生意外后的紧急补救措施,使她们了解避孕的重要性及人工流产手术对她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把未婚妊娠妇女作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咨询和孕指导,从而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

孕妇心理问题 篇7

关键词:孕妇,心理问题,心理辅导

孕妇在妊娠期期间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及社会角色即将转变等因素都会使其在分娩前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导致孕妇焦虑、恐惧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尤其是在初产妇中, 此类不良情绪的发生率非常高[1]。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 不利于顺利分娩, 长期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不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进展。本文将分析孕妇在妊娠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有效的心理辅导对策,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区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心理咨询的5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5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 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 (27.79±4.51) 岁;初产妇29例, 经产妇21例。对照组中, 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 (25.56±5.53) 岁;初产妇26例, 经产妇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心理状况调查

两组孕妇均于产前2~3天经我院自拟《妊娠期心理情况调查表》对心理情况进行分析, 调查前对所有孕妇进行相关培训, 以确保调查的可行性和真实性;本组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

1.2.2 心理辅导

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

(1) 焦虑和恐惧:多是由于孕妇在期盼新生命的同时也会因为分娩知识的缺乏, 导致其对分娩的结果、胎儿安危以及婴儿的抚养等问题过分担心, 针对此类孕妇应向其介绍分娩的机制、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告知其分娩的安全性, 增加自然分娩信心, 缓解不良情绪。

(2) 陌生和孤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由于孕妇对医院的环境陌生, 而且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 导致其担心胎儿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压力, 如工作、胎儿性别、意外怀孕等[2], 都会增加孕妇的陌生与孤独感, 因此在护理中要注意倾听孕妇的心理需求, 及时给予心理辅导, 并争取其家属的支持, 增加孕妇的安全感。

(3) 沉重和抑郁:由于孕妇对分娩中疼痛的畏惧, 会压抑其心情, 而且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越来越强, 这种不良情绪也会越来越明显;另外, 经济因素也是导致孕妇沉重和抑郁的重要因素, 在护理中要注意指导孕妇进行自我心理暗示, 告知其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 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

焦虑和恐惧、陌生和孤独、沉重和抑郁是孕妇妊娠期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分别占47%、29%及14%。

2.2 分娩方式

经相应心理辅导后,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2%, 明显高于对照组 (4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孕妇在妊娠期期间的心理性症状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 一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顺利度过, 但是对于较为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理症状或心理障碍, 要引起孕妇及家属的高度重视, 避免造成围产期及产褥期病理性症状的发生[3], 增加分娩的风险, 不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

本组研究中,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焦虑和恐惧、陌生和孤独、沉重和抑郁是孕妇妊娠期期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通过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后,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2%, 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通过针对孕妇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 可以明显缓解其心理压力, 提高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唐静.心理挂会因素对孕产妇及胎儿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3) :183.

[2]沈闻佳, 耿文秀, 顾红亮.心理辅导对孕妇产前抑郁的干预[J].上海精神医学, 2010, 22:403-406.

212例产前孕妇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林市新安镇中心卫生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产科收治的确诊孕妇212例, 年龄22~36岁, 平均29岁、初产妇148例, 经产妇64例;城市178例, 农村34例;185例孕妇进行定期孕检, 其中有164名孕妇产前曾对产前保健与分娩书籍有一定认知和了解, 或接受过相应的产前培训, 212例孕妇对新生儿的健康表示十分关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27例, 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185例。

1.2 心理问题

担忧医疗安全157例;住院环境的陌生感175例;对婴儿性别担忧的121例、担心自身安全者137例、担心婴儿存在生理缺陷198例。

1.3 心理护理方法

1.3.1 了解分娩生理心理反应特点

生理反应特点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增加、肌肉紧张等。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影响产程的顺利进展。孕妇对焦虑、惶恐、忧虑这种最为常见的心理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课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是上述心理反应若表现剧烈便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这事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

1.3.2 环境介绍

孕妇对所处医院环境较为陌生, 心理方面承受着较为强大的陌生感。医护人员应持以和爱的态度体贴孕妇, 及时处理孕妇的不适, 介绍入院须知, 病区结构、卫生状况, 室内设置与功能, 物品的放置, 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安静, 保证孕妇良好的休息, 以利养精蓄锐, 顺利分娩。

1.3.3 熟悉医院

介绍管床医师, 详细讲解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 消除紧张心情, 实行陪伴分娩, 允许孕妇亲人陪伴分娩或医护人员全程导乐服务。同时加强对孕妇产程的观察, 及时采取医疗措施, 在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减轻产妇的身心痛苦。

1.3.4 宣传教育

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进行不同的护理对策、心理引导并对孕妇进行无痛分娩的教育, 令孕妇有对分娩充分的信心和决心, 对过程有一定的安全感。孕妇焦虑恐惧心理来源于多方面, 主要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不断提高护理能力, 并及时对孕妇介绍产前护理知识, 尽快令孕妇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消除。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1.3.5 专业知识教育

告诉孕妇分娩的过程应激反应是产妇对内外环境因素的各种不同类别作用, 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从妊娠期间就有所反应, 对怀孕后身体的生理变化不适应, 尤其是妊娠早期。

2 结果

212例产前孕妇经过护士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后, 均消除了焦虑、抑郁情绪, 以使机体全方面达到良好水平迎接新生儿的到来。

3 讨论

本研究中通过临床实践得出, 孕妇产前并发的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明显高于产前的正常孕者。这一因素是与孕妇缺乏医疗知识以及心理准备不够充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产前期很特殊, 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实施心理护理, 使孕妇逐渐正确认知和把握分娩过程, 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提升孕妇心理健康水平, 接受并适应妊娠应激事件, 避免心理障碍对妊娠和分娩的消极影响。产科医生的临床经验证明, 产前有焦虑、抑郁症状孕妇, 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与产前无焦虑、抑郁症状孕妇二者有显著差异。孕妇的焦虑紧张情绪会导致疼痛阈值明显下降, 对疼痛反应极为敏感;也会令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较早出现剧烈的产痛情况, 这种体力消耗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力[2]。对于产妇的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茶酚胺的过多分泌致使宫缩不协调, 从而也就阻止了产程的进度, 给难产增强了难度。据调查显示[3], 社会支持是影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频度的主要因素:社会支持评分越高, 抑郁发生频度越低。因此, 在产前给予专业知识的宣传教育很有必要。

通过对上述212例产前孕妇的心理护理发现, 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原因, 也是治病的条件。产前孕妇的心理状态调节与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等症状的表现进行科学而精细的护理, 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令孕妇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得以缓解, 使孕妇出于最佳的身心状态, 减少难产机会, 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 保障母子平安渡过分娩期。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产前孕妇的意义。方法 选取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卫生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确诊孕妇212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指导。结果 212例产前孕妇均消除了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结论 相对应的心理护理能消除焦虑, 使孕妇顺利渡过分娩期。

关键词:产前孕妇,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邱慧莲.妇产科孕妇产前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5 (2) :80-81.

[2]临床产科学编委会主编.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75.

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009年我院产科门诊预约的孕28周、头位、单胎、无合并症的初产妇114例作为观察组, 预约前孕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疑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对其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心理护理干预。同时, 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分娩 (普通护理) 的头位、单胎、无合并症的初产妇104例为对照组, 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1.2 方法

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进行 (护理程序包括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价) 。

1.2.1 由专职护理组成员运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工作, 强调以满足孕产妇需求为护理工作中心, 以解决孕产妇的身心健康问题为护理工作目标。

1.2.2 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护士运用观察、交谈的方法, 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了解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根据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过程反应的临床判断[2], 综合114例孕产妇共有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 (1) 大部分孕产妇对妊娠生理知识缺乏; (2) 孕产妇心理脆弱, 长期存在焦虑、恐惧; (3) 孕产妇易激惹, 遇到问题时多疑、情绪不稳、敏感、喜怒哀乐不易控制; (4) 在分娩试产过程中怕痛, 阵痛出现后易增加心理不安、躁动; (5) 对剖宫产缺乏认识, 对手术不理解, 怕手术和麻醉有危险、怕痛、怕手术后遗症、怕缺奶等; (6) 产后诸多不利因素存在, 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缺乏知识, 怕产后出血, 怕产后无奶, 经济问题, 生男生女问题, 抚养孩子问题, 婆媳关系等。

1.2.3 护理目标:通过专业小组对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使孕妇及其家属对妊娠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使医护人员、孕产妇、家属共同配合, 相互支持, 相互鼓励, 消除和解决护理诊断中提出的各种不利因素, 使所有孕产妇情绪稳定, 精力充沛, 顺利地度过孕晚期、分娩期、产期, 确保母婴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 促进母乳喂养。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达到96%以上。

1.2.4 护理措施:做好入院前的健康教育, 树立以孕产妇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组建相关的专业护理组。护理组由护士、助产师、产科医师组成, 第一步重点是对孕28周的孕妇建立孕卡, 定期授课, 使她们接受健康教育, 通过图片、资料、录像、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对妊娠、分娩的生理、解剖有所了解。反复强调母乳喂养优于其他任何代乳品, 母婴同室和坚持母乳喂养的各种好处, 邀请孕妇参观医院、参观母婴同室, 使她们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 对纯母乳喂养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主动配合, 自觉行动。实行护理组成员与孕妇及其家属见面制度, 相互熟悉,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为入院分娩打好基础。

孕妇入院后, 护理组人员要微笑迎接, 对待孕妇态度要和蔼, 并逐一向孕妇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设施、有关制度等, 以满足孕妇被尊重的需求, 使她们尽快消除陌生感, 适应新环境, 并感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 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安全感。

分娩前, 根据护理问题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针对个体情况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 提高她们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对于临产的孕妇, 用交谈艺术分散其注意力, 达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信心的目的,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分娩期。

分娩过程中, 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助产人员向产妇细致讲解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以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 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 进行系统的监护, 随时根据产妇的行为、反应, 通过目光、语言和行动来帮助产妇在产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能力和作用, 满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独立与依赖的要求。必要时可提供支持性护理措施, 使其增强信心和耐心, 解除产妇对分娩阵痛的恐惧心理, 降低疼痛阈值, 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恐惧心理。少数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可通过听录音及看有关分娩知识的幻灯片等方法, 消除其紧张情绪, 避免过度消耗, 保护产妇的体力, 使其顺利度过分娩期。

对于确因某种因素不能阴道分娩须行剖宫产者给予术前教育, 有研究报道, 剖宫产组、产钳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3]。通过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及其手术的必要性, 使受术者及其家属从内心接受手术治疗, 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 更重要的是得到家属的支持, 做好受术者的思想工作。讲解术前准备及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 指导并演示翻身、咳嗽、下床活动的技巧和放松的方法, 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

产后, 医护人员和产妇都容易产生胜利和放松的情绪而忽略产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所以产后护理的重点是严密观察产后出血情况, 及时预防和发现并发症。重视产褥期保健, 尤其是心理保健, 解除产后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实行母婴同室, 讲解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 协助产妇实施母乳喂养, 认真做好新生儿保健指导, 减轻心理负担, 以激发产妇积极的心理反应。对分娩期经受了较大痛苦的产妇, 给予重点心理护理[4], 以达到顺利度过产褥期的目的。

1.2.5 效果评价: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 根据整体护理的内涵对护理组的素质、护理问题的准确率、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及孕产妇、家属满意度的反馈信息进行全面的护理效果评价, 本组满意度为9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过程中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2.

例 (%)

2组剖宫产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例 (%)

2 组多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系统化整体护理应用于临床的效果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其核心是在临床护理活动中必须系统化地贯彻护理程序。首先确定是诊断和治疗人类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5]。护理诊断是提供护理措施的基础, 它与医疗诊断不同, 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疾病病理变化, 注意区别开。其次, 要建立护理观念, 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护理人员专业行为标准, 其表现在日常工作的言行举止中;另一方面是理解人类是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综合体, 对人类的护理应是包含这些层面的整体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就是要确定现代护理程序 (评估、护理诊断、建立目标、护理措施、评价) 。我院自创建爱婴病房以来, 在产科领域中认真执行系统化整体护理, 运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工作, 以满足孕产妇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 护士有更多时间与孕产妇在一起, 能够较多地给孕产妇提供实际帮助。114例孕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贯彻了整体护理程序, 分管护士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 了解产妇的需求和存在的顾虑, 对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母乳喂养知识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 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整体护理的应用, 使临床护理在方法上科学化, 内容上专业化, 管理上系统化, 提高了护理质量, 得到了良好的反馈评价, 表1、表2中各项指标充分显示了出整体护理的成效, 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实行整体护理的必要性。

3.2 心理护理在产科工作程序中的实施体会

从心理学角度观察, 妇女妊娠后特别是第一次妊娠后处于比较的兴奋状态, 精神上有较大的压力, 其情绪为脆弱, 易激惹, 易出现焦虑不安, 对自身及孕育胎儿的关注会有所增加。由于孕妇的人格特征, 对妊娠的态度不同等诸多因素, 会产生种种顾虑, 如担心胎儿是否会畸形?尤其孕期有过一些不良接触史者 (如孕期服药, 有过发热, 接触过某些化学物品或X线, 家中养猫、狗等) 顾虑更多;自己体型是否有变化;分娩过程是否顺利, 会不会难产;害怕分娩阵痛;担心新生命诞生后会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等等, 对孕妇的心理、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不佳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114例孕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我们通过产前孕妇学校授课教育, 使她们对妊娠的生理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 初步解除或缓解了部分患者的心理紊乱。由于孕妇在分娩期心理紊乱状态更加明显, 而恐惧心理和精神紧张可导致产力异常而影响分娩, 所以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内涵, 从生理到心理, 从健康教育到出院指导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本研究突出地体现了这一概念。调整孕产妇的生物信息, 使其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语言、行为、表情、病室布局、环境氛围等都要给孕产妇以良性感觉。根据个体不同的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信息化。所有产妇都会对分娩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对妊娠分娩这一特殊生理过程缺乏正确的理解, 为此我们组成专业护理组,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教育, 通过正确的解释和指导, 解除孕妇紧张的精神状态, 并且在分娩时持续陪伴在产妇身旁, 密切观察产程, 随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向产妇介绍每一段产程的情况, 表扬产妇取得的良好进展, 并适时给予产妇舒适的抚摸、按摩, 使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支持、安慰和帮助, 使整个产程在无焦虑, 充满热情、关怀的氛围中进行。帮助孕妇正确认识手术,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做好家属的工作, 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针对性地采取可行性措施, 可以及时消除孕产妇不良心理、行为, 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激励, 情绪上由焦虑不安转为安宁, 意志上由懦弱转为坚强, 信念上由悲观转为乐观, 心理控制上由盲目转为自觉, 治疗态度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最终使受术者安全地度过心理矛盾冲突期, 从而达到母婴身心健康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我们体会到一个没有异常产科情况的产妇能否顺利完成分娩, 与产妇的精神状态和能否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有很大关系, 把心理咨询、测试、干预纳入产科的工作程序中, 确能提高产科质量, 本文观察组几项指标的差异充分说明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3.3 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胎儿的正效应

有资料表明, 孕妇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敏感、焦虑、恐惧、激动或抑郁等均可影响妊娠子宫的血液供应, 导致胎儿缺氧或营养不良, 造成死胎、早产或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给予合理的心理安抚、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后, 可增大胎儿的存活率[6]。另有报道表明, 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影响正常泌乳, 使乳汁减少, 而正确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 能使孕妇心情舒畅, 有利于孕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促进胎儿健康生长, 同时也能保证产后顺利地授乳。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分娩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的影响。方法 以孕产妇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由专职护理组对114例孕产妇进行临床观察, 护理组在围生期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激励式的心理干预。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的孕产妇明显消除了恐惧心理, 产后病率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分娩进展有积极影响, 能够提高产科质量, 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状态,护理干预,分娩

参考文献

[1]樊尚荣, 赵瑞林.分娩期妇女的心理卫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1) :6-7.

[2]Ljnsa Juall Carpenito.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33.

[3]谷进, 刘惠玲, 陶欣, 等.产前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7) :615-616.

[4]金辉, 杨文方.产褥期精神障碍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5) :269-271.

[5]李庆功, 黄秋英, 董沛.系统化整体护理:狭义和广义[J].山西护理杂志, 1999, 11 (5) :185.

孕妇心理问题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调查的性病孕妇均来自于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本院性病科诊治的患者, 其中年龄<20岁7例 (5.1%) , 20~30岁91例 (67%) , >30岁38例 (27.9%) ;初孕46例 (33.8%) , 孕2~4胎90例 (66.2%) ;工人28例 (20.6%) , 干部职员15例 (11%) , 个体34例 (25%) , 无业或待业59例 (43.4%) ;初中学历57例 (41.9%) , 高中学历65例 (47.8%) , 大专学历8例 (5.9%) , 本科以上学历6例 (4.4%) , 梅毒27例 (19.8%) , 尖锐湿疣33例 (24.3%) , 非淋菌性宫颈炎58例 (42.6%) , 淋病10例 (7.4%) , 生殖器疱疹8例 (5.9%) , 同时合并2种以上性病者37例 (27.2%) 。所有调查对象顺从性均可。

1.2 方法

孕妇136例调查对象发现性病的同时发给1张调查表, 采取无记名方式, 孕妇本人认真填写, 并打“O”的方式回答, 每一个问题只能有1个主要答案, 填写过程中医务人员对个别孕妇不懂的专业名词进行必要的解释外, 不进行任何题示。调查对象在完成填写后, 当场收问卷。

1.3 心理治疗和随访方法

医务人员争取患者信任, 并与患者进行交谈, 劝慰、疏导、鼓励, 以及性病卫生知识宣传等心理辅导, 并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 必要时让患者的家人一起参加学习有关性病方面的知识, 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关心, 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并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性病孕妇从发现性病之日起每月随访1次, 直到分娩, 如有必要可以电话咨询。

2 结果

2.1 妊娠的态度和最担心的问题

性病孕妇136例中要求继续妊娠93例, 占64.8%, 要求终止妊娠21例, 占15.4%。要求治疗后观察22例, 占16.2%;担心将自己的性病传染给胎儿97例占71.3%;但心传染给家人127例, 占93.5%;担心将性病传染给胎儿和家人者95例, 占69.8%, 担心胎儿发育畸形42例, 占30.9%。担心产后将性病传染给婴儿而拒绝哺乳81例, 占59.

6%。

2.2 对孕妇的心理问题

心理孕妇中有心理问题者92例, 占67.6%, 其中焦虑情绪56例, 占41.2%。表现情绪激动、易怒、多疑、不想见人、悲观、常常失眠、头痛、焦躁不安, 容易激怒, 记忆力减退,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有抑郁情绪36例, 占26.4%, 表现为情绪低落, 食欲下降, 睡眠障碍, 对周围毫无兴趣, 不愿与人交谈, 闷闷不乐, 最终精神恍惚。不伴有心理问题者44例, 占32.4%。

2.3 性病治疗的态度

性病孕妇要求积极治疗61例, 占44.7%, 担心治疗对胎儿造成影响40例, 占29.4%, 先观察后再决定治疗28例, 占20.6%, 拒绝治疗7例, 占5.1%, 对92例存在心理问题的孕妇进行积极的治疗, 有得到缓解的58例, 占63%。其中明显缓解的47例, 占51.1%。

3 讨论

随着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由性病在孕妇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的趋势, 这严重影响了孕妇及胎儿的身心健康和下一代的生存质量。本调查结果显示, 性病孕妇中出现心理问题的, 以无业待业或工人以及个体劳动者患病率较高, 年龄为20~30岁者多见, 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以下的患病率较高, 这主要与该人群文化素质较低, 缺乏预防性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社会活动范围较广有关。

患性病孕妇要求积极治疗的占44.7%, 并有5.1%的患者拒绝治疗, 这大多数孕妇对性病了解不深刻, 一旦得知自己患有性病就显得情绪动, 惊慌失措、焦虑、抑郁, 特别是一些病程长, 短时间内不能治愈的, 反复发作的性病, 由于医疗费用支出多, 性病认识片面, 使精神, 心理上受折磨, 又害怕将疾病传染给胎儿, 家人, 导致出现心理障碍, 这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的身心健康, 这要求我们应该做好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可使受教育者对性病知识有一些了解。

性病孕妇以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心理障碍较多见, 应对有性病孕妇进行心理干预, 包括性病的发病原因, 性病知识, 正确求医行为等。从而消除患者对性病不正确的认识和恐惧, 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

参考文献

[1]龚向东, 叶顺章, 张君, 等.1991 ̄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35 (3) :178~182.

孕妇心理问题 篇11

【关键词】自然分娩;孕晚期;心理护理;初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58-01

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爱母分娩行动”。孕晚期孕妇会出现盼望、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心理问题[1],特别是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是当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通过对88例正常初产妇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即针对产妇的个性化在不同的产程给予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使产妇在整个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安全顺利地度过分娩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8例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年龄24~31岁,孕周37~41周,对照组44例,年龄23~32岁,孕周37~40周,两组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均为单胎头位,经骨盆外测量和B超检查羊水量,胎儿双顶径,可拟行阴道分娩,产妇的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等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孕产妇护理:护士以热情的态度迎接孕产妇,根据不同的文化水平向孕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剖宫产与正常分娩的知识,教会产妇放松技巧,使孕产妇及家人增加对分娩方式的了解,正确认识自然分娩的优点,鼓励孕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并且对宫缩痛的开始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1.2.2 做好宣传,解除顾虑 对担心母婴安全及生产是否顺利的产妇,向其讲解科学接生法卫生、安全、医院的技术力量强,放松精神;对担心胎儿性别不理想受家属责备和冷落的产妇,对其本人及家属做思想工作,男孩女孩都一样;对特别害怕疼痛的,对其关心体贴,主动与其交谈,讲解宫缩与分娩的关系,疼痛的原因,这种疼痛是子宫收缩所引起,宫缩好可促进产程顺利进展。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做深呼吸,下腹部及腰骶部按摩,并在宫缩时与她谈话,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消除对产痛的恐惧,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使其心情愉快地迎接分娩。

1.2.3 提高认识,融洽关系,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严密细心地观察产程进展及产妇和胎儿安危情况,检查时动人要轻柔,并将产程进展情况主动告诉临产妇,以消除疑虑,增加分娩安全感。

1.2.4 指导饮食,保持体力 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能量供应上的不足,造成宫缩乏力,滞产等一系列病变。为使产妇保持旺盛精力和体力,应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对因阵缩而据食的妇女,则应多加劝慰,鼓励进食,耐心喂食。在第一产程时,如宫口开的不大,胎膜未破,无产科异常情况时,可让产妇在地上走动,告诉产妇宫缩时不要向下用力,每1~2h排尿一次,避免膀胱過度充盈而影响子宫收缩及先露部下降。进入第二产程后,指导产妇向下用力的动作,以加速产程进展,在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

1.2.5 满足产妇需求 产妇分娩中需求的项目主要表现①生理需求方面:生产时提供糖水饮料,协助进食。②心理需求方面:产房护士关心,体贴,热情。③服务方面:提供分娩镇痛方法,产后注意事项指导,解释引起生产痛的原因和缓解方法。针对以上需求,产房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说明分娩的经过,宫缩所引起的阵痛是其生理条件所允许并能承受的,用安慰鼓励使她们产生战胜疼痛的信心和对孩子平安出生的责任感,使其有依赖感、安全感,树立自然分娩信心,顺利完成自然分娩过程。

2 结果

心理护理组自然分娩率80%,对照组为60%,自然分娩率上升了为20%。

3 讨论

3.1 孕晚期孕妇选择自然分娩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1、孕晚期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知存在不足,孕晚期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但仅限于理论。至于每个产程需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还不是很清楚。2、孕晚期孕妇坚持自然分娩的信心有待提高,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导致了很多孕妇分娩过程中稍遇不顺就选择剖宫产而放弃自然分娩[2]。提高孕妇对自然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认识,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是提高自然分娩率的重要途径。人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3 ]。增强临产妇经阴道分娩的自信心,可以使她们更加沉着地应对分娩中出现的困难,使其潜能得以超常发挥。3、选择自然分娩的孕晚期孕妇尚有心理障碍害怕产痛是孕妇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原因[ 4],也是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面对的最大难题。产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开展心理护理,提高孕妇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采用适当的分娩镇痛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孕妇对产痛的感受。4、会阴侧切也是很多选择自然分娩孕妇的顾虑。产科护理提倡人性化护理,因此,医务人员应考虑孕妇愿望,综合考虑是否为孕妇进行会阴侧切。5、受“ 二遍苦”也是很多选择自然分娩孕妇最为担心的问题。有些人甚至认为现代人的体质问题,可能不适合自然分娩。这种认识的误区导致很多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在产前或分娩过程中放弃自然分娩。6、自然分娩成为孕妇巨大的压力源,大多数孕晚期孕妇把它理解成必然经历的痛苦过程。疼痛与恐惧是自然分娩的代名词。由此,原本属于生理过程的自然分娩,对于现代孕妇来说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压力源。

4 结论

了解自然分娩的产妇心理状况,采取产前心理护理的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产前心理疏导,向其讲明剖宫产的远期影响和一定的危险性,让其明白分娩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现象,树立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消除思想顾虑,从而避免了那些对分娩恐惧无知,使自然分娩率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上升,产房护士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深入了解并掌握病人心理状态,给予特别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提高自然分娩率,提升医院信誉是十分有效的。现代产科护理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属提供维持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通过全面的心理护理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使护理更具有人性化、专业化,使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赵艳琼等.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0)608.

[2]高玲玲等.分娩教育对160例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693.

[3]杨廷忠等.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4.

孕妇心理问题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来自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初次产检的孕妇。入组标准: (1) 郑州市常驻人口; (2) 年龄在20~40之间, 平均年龄为28.2岁; (3) 孕16~24周; (4) 定期在本院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 (5) 已决定在本院进行分娩。对象排除标准: (1) 当前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以及其他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者, 或者具有以上相关病史者; (2) 当前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 经过面谈, 综合判断为智力发育不健全者; (4) 未确定在该院分娩者; (5) 拒绝每月定期随访者。

根据以上方法, 共入选527例孕妇, 知情同意参加该研究、按DOLL随机分配卡将符合上述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284例和常规随机走访组243例。成员入组时, 围产期孕妇焦虑及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参与调查的527例孕妇中, 发生心理问题者共计189例, 占总人数的35.8%。不同孕周、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情况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孕妇, 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而异常孕产史、工作情况等, 对孕妇心理情绪影响不明显, 见表1。

1.2 方法

(1) 工具: (1) 一般情况表 (自制) :包括社会关系资料、异常孕史、人口学资料、妊娠期以及分娩时等产科的相关情况; (2) 焦虑自评量化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该表共含15题正向评分, 5题反向评分共20个条目, 每个条目分为4级评定, 主要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SAS分析方法比较简单, 把20个条目中的各项得求和得到初步总分, 然后乘以系数1.25, 取整数值部分为标准分。其中, 拟定50分为分界值标准分, 轻度焦虑为50~59分, 中度焦虑为60~69分, 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3) 抑郁自评量化表 (D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该表包括20个表项, 采用ZUNG氏指数评定法, 并拟定正常心理状态范围 (即无抑郁症状) 为指数在50%以下;轻度抑郁为在50%~59%间;中度抑郁为在60%~69%间;70%以上为重度抑郁[2]。

(2) 方法:对于心理干预组于孕24周和孕37周进行2次抑郁自评测验, 对于心理干预组于孕28周始实施不少于6周的连续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组于孕28周始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个别孕妇的心理治疗, 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的连续性心理干预, 1次/周。具体方法如下: (1) 心理咨询:告知因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孕妇产生心理变化, 情绪易变, 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 健康教育:告知孕妇情绪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要做到心宽、开朗, 以平稳的态度处事待人;孕期科学饮食, 注意个人卫生及如何调节性生活, 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及监测, 如胎动记数, 下肢浮肿发生、发展情况的观察, 预防孕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孕妇及时进行个体化教育。 (3) 个别孕妇的心理治疗:提供解释、鼓励、支持、保证等主要方法以解除孕妇心理问题。 (4) 家庭和社会支持:建议孕妇配偶陪同孕妇产检并一起学习孕期注意事项, 了解孕妇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能够在情感上、生活上体贴、照顾孕妇, 在各方面关心、鼓励、安慰孕妇, 给孕妇以温暖和信心。帮助孕妇及其配偶认识到家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较多地表达情感,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治疗前后, 两组孕妇心理测试结果比较:干预前, 两组孕妇入组时发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0.11、0.04, 均P>0.05) ;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后, 于孕37周再次调查时发现, 心理干预治疗组成员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几率低于常规随机走访组,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13.22、16.66, P<0.001) 。上述结果显示, 经过心理干预治疗的围产期孕妇负面心理问题有所下降, 见表1、表2。

3 讨论

围产期孕妇如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发生的情况还比较严峻。该研究显示, 孕妇焦虑状况的发生率为24.4%, 抑郁状况的发生率为25.8%, 该结果与曾晓琴等[3]报道的广州市孕妇焦虑发生情况 (25.93%) 及抑郁发生情况 (29.42%) 相当, 与国外研究人员Andersson等[4]给出的孕妇焦虑及抑郁状况发生率29.2%相近。与张劲松[5]报道的结论相似, 心理干预后研究组孕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孕妇低,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2, P<0.05) 。

要结合实际情况, 全面分析影响围产期孕妇负面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该研究的调查显示, 孕妇的年龄大小, 接受教育的层次高低, 家庭的经济情况等, 均对孕妇的情绪有较大的影响。研究发现, 孕妇在怀孕晚期的负面情绪发生率比怀孕中期的比例要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这可能与孕妇近分娩时产生恐惧, 以及对胎儿的性别、安全因素的过度关心有关。有关研究人员发现, 对围生期孕妇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程及降低产后出血, 卢翠云等等报道围生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缩短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6], 该研究未对产时及产后进行研究, 有待探索。所以, 在对围产期孕妇健康状况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特殊人群的负面心理状况。

妊娠期是女性生理、心理较为脆弱的特殊阶段, 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 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 在孕期的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负面心理的发生, 提高孕期的保健质量。闫志萍[7]报道孕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孕妇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精神状况的产生, 具有多方面原因。因此, 根据孕妇的不同年龄、职业及学历状况, 积极开展围产期孕妇心理干预治疗辅导, 满足个体对于心理辅导的针对性需求。因此作为产科妇产科医务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端正态度, 对孕妇能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心理指导, 使孕妇能顺利度过围产期。

摘要:目的 探讨围生期孕妇负面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入选527例孕妇按DOLL随机分配卡分成心理干预治疗组 (284例) 和常规随机走访组 (243例) , 于孕晚期比较两组产妇心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13.22、16.66, P<0.001) 。结论 经过心理干预治疗的围生期孕妇心理问题有所下降。

关键词:围生期孕妇,负面心理,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蒲星伊.围生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28) :238-239.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 1999:235-237.

[3]曾晓琴, 吴燕燕, 刘品佳.围生期孕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12) :382-383.

[4]Andersson L, Sundstron PI, Wulff M, 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during pregnancy and six months postpartum:A follow-up study[J].Acta Gynecol Scand, 2006 (85) :927-944.

[5]张劲松.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妇抑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8) :44.

[6]卢翠云, 齐荣义, 庄彩霞.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程和产后的影响[J], 2012, 10 (10) , 29:179.

【孕妇心理问题】推荐阅读:

孕妇心理06-07

孕妇情绪07-09

孕妇妊娠09-08

孕妇膳食09-10

孕妇引产10-04

门诊孕妇10-31

孕妇影响11-02

孕妇小卡08-23

临产前孕妇05-19

孕妇便秘论文06-22

上一篇:新型经济发展下一篇: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