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孕妇(精选7篇)
围生期孕妇 篇1
艾滋病,简称AIDS,属于临床传染病的一种,其发病原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2]。研究表明,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为母婴传播[3],因此,艾滋病孕妇的围生期护理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将对我院自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进行分娩的16例艾滋病孕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从而确定艾滋病孕妇正确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高孕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自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进行分娩的16例艾滋病孕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1~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9±0.7)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为(38.5±2.7)周。所有患者均经血液检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妊娠前已知艾滋病毒感染患者为7例,妊娠期进行常规血液检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9例。
1.2 方法
对16例艾滋病孕妇进行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综合性护理方式。产前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产中护理即分娩护理;产后护理包括新生儿护理、防止感染、喂养护理等。对所有艾滋病孕妇产前产后均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测试(满分为100),以及进行应对方式分析,分析内容为自责、幻想、退避、求助以及合理化倾向。记录16例艾滋病孕妇产前产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对方式改变情况,并记录艾滋病孕妇妊娠结局,给予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6例艾滋病孕妇产前、产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应对方式对比分析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16例艾滋病孕妇经综合护理措施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护理前明显增强,且应对方式也由护理前的自责、幻想、退避、求助转为合理化倾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16例艾滋病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结果见表2。
16例艾滋病孕妇分娩方式以及出血量均正常,且无任何新生儿死亡情况,证明综合性护理措施达到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例艾滋病孕妇发生的并发症为2例轻度妊高症、1例产后恶露。
3 讨论
3.1 产前护理
对患者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如适时终止妊娠等。艾滋病孕妇大多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母婴传播知识并不了解,以及周围人群的错误理解,而妊娠对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也起到一定的促进发展作用,因此本身易出现巨大心理压力,造成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更加速病情恶化。对患者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避免患者从而使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等进行了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以及消除患者过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应尽量使孕妇家属对其进行理解与支持,并表现出对孕妇的关心,给予孕妇适当自信心,使其以最佳心态进行分娩,从而达到较为满意的分娩效果。研究表明,艾滋病可引起患者食欲下降,因此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状况,进食应以少食多餐为主,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高蛋白、易消化以及高热量食物,并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防止患者发生便秘。必要情况下可对患者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物质。对患者加强口腔护理保健,防止出现口腔溃疡影响患者食欲。指导患者进行充足休息,及时擦干汗液,减少体力消耗,勤于更换床单被褥,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保持其皮肤以及会阴部清洁,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安静、舒适。
3.2 产时护理
分娩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体位正确摆放,以及传授分娩技巧,进行屏气等,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各项措施,如延长会阴侧切口,转行剖宫产等,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3.3 产后护理
新生儿分娩完成后,应严格与母亲分离,并禁止母乳喂养,指导患者家属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以免发生新生儿艾滋病毒传染现象。新生儿应按照免疫计划进行各项疫苗注射,但应注意防止卡介苗接种。
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孕妇进行围生期护理时,除应保证孕妇及新生儿接受正确的护理措施外,还应做好自我保护措施,以免出现院内感染现象,危及护理人员人身安全。
摘要:目的 本文将对艾滋病孕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从而确定艾滋病孕妇正确的护理措施, 为临床提高孕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16例艾滋病孕妇进行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综合性护理方式。对所有艾滋病孕妇产前产后均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测试以及进行应对方式分析, 记录16例艾滋病孕妇产前产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对方式改变情况, 并记录艾滋病孕妇妊娠结局, 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艾滋病孕妇经综合护理措施后,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护理前明显增强, 且应对方式也由护理前的自责、幻想、退避、求助转为合理化倾向;16例艾滋病孕妇分娩方式以及出血量均正常, 且无任何新生儿死亡情况。结论 对艾滋病孕妇进行围生期综合护理措施, 可有效提高孕妇自我防范意识, 新生儿结局较为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艾滋病,孕妇,围生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焦亚萍, 曾风萍.艾滋病及感染者分娩期的护理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0 (4) :24-27.
[2]丁炎明.艾滋病护理的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0 (8) :73-77.
[3]刘春梓, 于丽莎.艾滋病护理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38 (4) :296-301.
围生期孕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来自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初次产检的孕妇。入组标准: (1) 郑州市常驻人口; (2) 年龄在20~40之间, 平均年龄为28.2岁; (3) 孕16~24周; (4) 定期在本院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 (5) 已决定在本院进行分娩。对象排除标准: (1) 当前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以及其他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者, 或者具有以上相关病史者; (2) 当前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 经过面谈, 综合判断为智力发育不健全者; (4) 未确定在该院分娩者; (5) 拒绝每月定期随访者。
根据以上方法, 共入选527例孕妇, 知情同意参加该研究、按DOLL随机分配卡将符合上述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284例和常规随机走访组243例。成员入组时, 围产期孕妇焦虑及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参与调查的527例孕妇中, 发生心理问题者共计189例, 占总人数的35.8%。不同孕周、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情况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孕妇, 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而异常孕产史、工作情况等, 对孕妇心理情绪影响不明显, 见表1。
1.2 方法
(1) 工具: (1) 一般情况表 (自制) :包括社会关系资料、异常孕史、人口学资料、妊娠期以及分娩时等产科的相关情况; (2) 焦虑自评量化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该表共含15题正向评分, 5题反向评分共20个条目, 每个条目分为4级评定, 主要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SAS分析方法比较简单, 把20个条目中的各项得求和得到初步总分, 然后乘以系数1.25, 取整数值部分为标准分。其中, 拟定50分为分界值标准分, 轻度焦虑为50~59分, 中度焦虑为60~69分, 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3) 抑郁自评量化表 (D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该表包括20个表项, 采用ZUNG氏指数评定法, 并拟定正常心理状态范围 (即无抑郁症状) 为指数在50%以下;轻度抑郁为在50%~59%间;中度抑郁为在60%~69%间;70%以上为重度抑郁[2]。
(2) 方法:对于心理干预组于孕24周和孕37周进行2次抑郁自评测验, 对于心理干预组于孕28周始实施不少于6周的连续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组于孕28周始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个别孕妇的心理治疗, 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的连续性心理干预, 1次/周。具体方法如下: (1) 心理咨询:告知因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孕妇产生心理变化, 情绪易变, 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 健康教育:告知孕妇情绪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要做到心宽、开朗, 以平稳的态度处事待人;孕期科学饮食, 注意个人卫生及如何调节性生活, 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及监测, 如胎动记数, 下肢浮肿发生、发展情况的观察, 预防孕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孕妇及时进行个体化教育。 (3) 个别孕妇的心理治疗:提供解释、鼓励、支持、保证等主要方法以解除孕妇心理问题。 (4) 家庭和社会支持:建议孕妇配偶陪同孕妇产检并一起学习孕期注意事项, 了解孕妇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能够在情感上、生活上体贴、照顾孕妇, 在各方面关心、鼓励、安慰孕妇, 给孕妇以温暖和信心。帮助孕妇及其配偶认识到家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较多地表达情感,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治疗前后, 两组孕妇心理测试结果比较:干预前, 两组孕妇入组时发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0.11、0.04, 均P>0.05) ;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后, 于孕37周再次调查时发现, 心理干预治疗组成员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几率低于常规随机走访组,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13.22、16.66, P<0.001) 。上述结果显示, 经过心理干预治疗的围产期孕妇负面心理问题有所下降, 见表1、表2。
3 讨论
围产期孕妇如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发生的情况还比较严峻。该研究显示, 孕妇焦虑状况的发生率为24.4%, 抑郁状况的发生率为25.8%, 该结果与曾晓琴等[3]报道的广州市孕妇焦虑发生情况 (25.93%) 及抑郁发生情况 (29.42%) 相当, 与国外研究人员Andersson等[4]给出的孕妇焦虑及抑郁状况发生率29.2%相近。与张劲松[5]报道的结论相似, 心理干预后研究组孕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孕妇低,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2, P<0.05) 。
要结合实际情况, 全面分析影响围产期孕妇负面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该研究的调查显示, 孕妇的年龄大小, 接受教育的层次高低, 家庭的经济情况等, 均对孕妇的情绪有较大的影响。研究发现, 孕妇在怀孕晚期的负面情绪发生率比怀孕中期的比例要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这可能与孕妇近分娩时产生恐惧, 以及对胎儿的性别、安全因素的过度关心有关。有关研究人员发现, 对围生期孕妇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程及降低产后出血, 卢翠云等等报道围生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缩短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6], 该研究未对产时及产后进行研究, 有待探索。所以, 在对围产期孕妇健康状况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特殊人群的负面心理状况。
妊娠期是女性生理、心理较为脆弱的特殊阶段, 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 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 在孕期的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负面心理的发生, 提高孕期的保健质量。闫志萍[7]报道孕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孕妇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精神状况的产生, 具有多方面原因。因此, 根据孕妇的不同年龄、职业及学历状况, 积极开展围产期孕妇心理干预治疗辅导, 满足个体对于心理辅导的针对性需求。因此作为产科妇产科医务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端正态度, 对孕妇能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心理指导, 使孕妇能顺利度过围产期。
摘要:目的 探讨围生期孕妇负面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入选527例孕妇按DOLL随机分配卡分成心理干预治疗组 (284例) 和常规随机走访组 (243例) , 于孕晚期比较两组产妇心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13.22、16.66, P<0.001) 。结论 经过心理干预治疗的围生期孕妇心理问题有所下降。
关键词:围生期孕妇,负面心理,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蒲星伊.围生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28) :238-239.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 1999:235-237.
[3]曾晓琴, 吴燕燕, 刘品佳.围生期孕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12) :382-383.
[4]Andersson L, Sundstron PI, Wulff M, 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during pregnancy and six months postpartum:A follow-up study[J].Acta Gynecol Scand, 2006 (85) :927-944.
[5]张劲松.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妇抑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8) :44.
[6]卢翠云, 齐荣义, 庄彩霞.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程和产后的影响[J], 2012, 10 (10) , 29:179.
围生期孕妇 篇3
关键词:孕期,保健,营养指导,围生期
围生期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1], 该时期胎儿对营养状态较为敏感, 孕妇的营养是否足够以及均衡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成长。营养过剩、营养不良均会诱发不良妊娠反应, 造成胎儿体重低、早产或畸形, 甚者诱发流产等。本研究对孕期营养指导应用于围生期孕妇保健工作的效果做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围生期孕妇28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41人。观察组平均年龄24.3岁, 对照组24.8岁, 两组产妇骨盆检测正常, 均无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且年龄、身高、体重、孕次及妊娠合并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居民膳食指南标准, 对观察组孕妇进行定期、系统化的营养指导, 共进行3次, 并记录孕妇饮食习惯、营养摄入和体重增加情况, 定期检测孕妇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含量, 适时调整饮食方案。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性教育, 包括定时产检以及注意饮食等。
1.3 效果评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指导, 对两组围生期孕妇进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测定, 包括钙、铁、锌、硒、铜、镁, 记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 有无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巨大胎儿、流产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围生期孕妇营养状况的监测, 观察组蛋白质、微量元素钙、铁、锌、硒、铜、镁以及维生素的摄入量, 均高于对照组, (t=1.5514, P<0.05;t=1.3800, P<0.05;t=1.3858, P<0.05;t=1.4039, P<0.05;t=2.0562, P<0.05;t=1.5111, P<0.05;t=1.3611, P<0.05;t=1.4809, P<0.05, t=1.6222, P<0.05, t=1.3350, P<0.05) , 脂肪摄入量低于对照组 (t=1.3800,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详见表1。
观察组不良反应包括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巨大胎儿、流产均低于对照组, (=5.6540, P<0.05; =4.8102, P<0.05; =3.9512, P<0.05; =4.8102, P<0.05; =5.7033, P<0.05) , 差异显著。数据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结论
围生期胎儿发育较快, 需要从母体获取大量的营养, 用于储存以备出生后消耗[2]。蛋白质作为首要的营养物质[3], 占到足月胎儿体重的15%, 其次是各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摄入[4], 若量不足也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健康以及出生后身体素质。因此孕妇在该时期的营养至关重要。
影响围生期孕妇营养的因素较多, 应从多角度干预[5,6]。孕妇应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时调整膳食, 采用少量多次进食, 饮食有规律, 多吃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 如高蛋白质类, 避免油腻, 做到粗细搭配, 营养均衡, 减少盐的摄入量, 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合理运动, 睡眠充足等。孕妇饮食营养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且大多数少妇无经验, 盲目补充, 易产生不良后果。我院对围生期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 帮助孕妇及其家人对饮食营养有了充分的理解, 力保营养均衡、充足。结果显示, 孕妇经营养指导后, 蛋白质、各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摄入有了显著提高, 脂肪摄入量降低, 且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因此认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向华, 于姗, 段明英.孕期个体化营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4) :454.
[2]李伟兰.孕早期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长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6) :668.
[3]李雪芬, 余清, 王文蔚, 等.孕期膳食状况及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浙江预防医学, 2006, 18 (11) :42.
[4]李娟, 姚兴伟.妊娠和哺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 14 (2) :68.
[5]曹建平, 林坦, 莱永彬, 等.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校医, 2007, 21 (1) :8-10.
围生期孕妇 篇4
关键词:围生期针对性护理,分娩方式,母婴预后,护理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产科医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产科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产科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全面的产科护理, 对产妇进行围生期的针对性护理是目前产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围生期针对性护理主要是以产妇为中心, 从产妇的社会、生理及心理三个方面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全程陪伴产妇, 减少其不适感, 直至顺利分娩完成[2]。笔者探讨了围生期针对性护理对妊娠者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间于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52例。纳入标准: (1) 足月妊娠产妇; (2) 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3) 同意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具有精神疾病病史者; (2) 语言沟通障碍者; (3) 合并其他身体疾病的产妇。其中, 初产妇143例, 经产妇109例;年龄为21~35 (26.4±5.3) 岁;孕37~41 (38.5±0.7) 周;252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6例, 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产妇入院后进行传统的健康指导, 产前进行各项检查, 准备分娩的必备品, 与产妇及家属交代分娩中的注意事项。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围生期的针对性护理, 具体过程如下。 (1) 心理护理:妊娠妇女入院后, 护理人员尽快向其交代产妇的基本情况, 尤其向需要剖宫产的产妇介绍其医学指征、剖宫产的过程及产后基本情况, 鼓励产妇积极面对分娩过程;产前及产后, 护理人员及时答复产妇及家属的疑惑, 并指导家属多与产妇进行接触与沟通, 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 减轻其心理负担;减少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意外情况的发生。产后护理人员加强与产妇的交流, 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3]。 (2) 分娩时护理:允许家属的陪伴与待产, 在医师指导下穿着好隔离衣进入待产室陪护, 减轻产妇与家属的分离性焦虑。由责任助产士进行全程陪伴指导, 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 给予产妇足够的身心鼓励与安慰, 在待产过程中教会产妇减轻疼痛的方法, 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并鼓励产妇积极进食, 使产妇积极配合, 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3) 分娩后护理:责任护士给予产褥期保健的指导, 包括饮食起居、运动方法、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等, 积极与产妇及家庭成员沟通并在日常生活的护理中给予协助。出院后给予母婴保健的健康指导, 提供母婴咨询电话, 产后访视及复诊具体时间、具体项目, 提高母婴预后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1) 分娩方式; (2) 母婴预后指标, 包括难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5.9%低于对照组的3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母婴结局
研究组产妇难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水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常规的医学护理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围术期护理模式是当前新发展的产科护理模式, 以产妇为核心, 分别从分娩前、分娩时和分娩后3个时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随着产妇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也逐渐被应用到产科护理中。分娩是妇女一生中的特殊过程, 从妊娠初始阶段至分娩结束的整个过程中, 妇女的生理及心理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特别是初产妇对于分娩过程既充满期待又难免恐惧, 这不仅增加了产妇的心理压力, 还会对机体内分泌产生较大影响, 严重者可出现宫缩乏力, 延长产程, 消耗产妇的体力, 增加了难产、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甚至还会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的死亡等并发症[4]。因此,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模式护理效果较显著, 已被渐渐应用到临床产科医学中[5]。
本研究采用的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模式, 包括分娩前护理、分娩时护理及分娩后的护理。分娩前护理主要针对产妇的紧张心理及焦虑情绪进行舒缓, 使产妇积极配合助产人员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分娩时的护理, 一方面允许家属陪护, 减轻了产妇的紧张感, 增加了产妇的依托感, 另一方面助产人员指导产妇正确用力, 减轻其分娩的痛苦;分娩后的护理, 主要针对产妇饮食、运动及新生儿喂养和保健等方面进行知识普及, 提高了母婴预后的质量。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难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因此, 研究组的母婴预后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 围生期针对性护理, 可降低剖宫产率, 有利于母婴预后, 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江红.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31 (255) :102-103.
[2] Mann EG, Medves J, Vandenkerkhof EG.Accessing best practice resources using mobile technology in 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program:A feasibility study[J].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 2015, 33 (3) :122-128.
[3] 曾霄芬, 古丽红, 刘火姐, 等.分娩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2) :201-202.
[4] 赵芬.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特点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4, 35 (29) :6627-6627.
围生期孕妇 篇5
关键词:高血压, 妊娠性,蛋白尿,围生期医护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又称妊高征, 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临床以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若不及时治疗, 可导致孕妇肾损害, 甚者发生急性肾衰竭[1], 严重影响母婴生命安全。本研究分析妊高征孕妇的尿蛋白水平及成分, 并对其围生期结局进行分析总结, 旨在探讨两者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住院的妊高征孕妇120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4~39岁, 平均 (27.5±9.5) 岁;初产妇79例;孕周28~41+5周, 平均 (34.0±0.6) 周。孕妇均根据全国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2]的诊断标准确诊并分类, 轻度33例、中度48例、重度39例。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中晚期正常孕妇72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0~41岁, 平均 (26.9±7.2) 岁;初产妇47例;孕周29~41+4周, 平均 (35.0±0.5) 周。两组孕妇既往均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肝脏疾病等。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孕周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顺产率、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体质量水平等围生期结局情况。两组孕妇入院后收集清晨清洁中段尿10ml, 观察24h尿液总量, 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含量, 并运用SAS-AGE电泳检测尿蛋白成分。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生期结局比较
观察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早产儿出生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为 (2642.4±513.6) g, 低于对照组的 (3467.5±524.3) 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93, P<0.05) 。
2.2 两组生化水平及尿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24h尿蛋白量高于对照组, 而总蛋白及清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1mm Hg=0.133k Pa
2.3 两组尿蛋白成分比较
经尿蛋白电泳检测, 观察组尿液中含有约11种蛋白成分, 主要以β-微球蛋白、溶菌酶、视黄醇结合蛋白、游离轻链、α1-微球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Ig G、Ig A、触珠蛋白、Ig M为主。70例孕妇尿液中均含有清蛋白成分, 90例孕妇可检测到≥3种蛋白成分, 仅有11例孕妇尿液中为单一清蛋白, 余孕妇均可见多种蛋白成分。而对照组尿液中共含有清蛋白、转铁蛋白、Ig G、游离轻链4种蛋白成分, 多数为单一清蛋白成分, 67例对照组中仅检测到1种清蛋白成分, 其中32例出现转铁蛋白, 11例出现Ig G, 5例出现游离轻链。
3 讨论
研究表明, 妊娠期蛋白尿的发生主要与孕妇机体的肾小球滤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密切相关[3]。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肾小管可重吸收大部分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蛋白, 因此, 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含量极少。而机体在妊娠状态下, 随着血容量逐渐增加, 血液被稀释, 肾脏灌注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相应增多, 加之日渐增大的子宫对肾脏及血管的压迫, 导致尿蛋白的排泄量相应增多, 发展至妊娠晚期, 尿蛋白排泄量最多可达300mg, 从而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但对于妊高征孕妇, 由于高血压可使全身小动脉呈持续痉挛状态, 而肾脏血管痉挛极易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 诱发肾脏缺血缺氧, 肾小球发生肿胀坏死, 导致肾脏损害, 肾小球滤过屏障被破坏, 滤孔损害严重, 大量蛋白经滤孔流失。有研究报道, 妊高征孕妇血尿素氮 (BUN) 、血清肌酐 (Cr) 水平及BUN/Cr比值较正常孕妇显著上升,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观察组孕妇24h尿蛋白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同时, 其蛋白量与血压水平的增高关系密切。说明妊高征孕妇尿蛋白水平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
妊高征孕妇尿蛋白大量的丢失, 导致血浆蛋白降低, 进一步导致脂质合成的代偿性合成增加, 形成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4], 而后者可形成胎盘血管的动脉硬化, 胎盘血管血流阻力增大, 血流灌注量不足, 造成胎儿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而机体的低蛋白水平又造成胎儿营养不良, 最终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5,6]。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早产儿出生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顺产率、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种围生期结局的出现可能与上述原因有密切关系。同时, 本研究电泳结果显示, 妊高征孕妇尿蛋白的成分远比对照组复杂, 除清蛋白以外, 还包括Ig G、Ig A、Ig M等大分子蛋白, 这提示妊高征孕妇可发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和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两个方面的肾损害, 同时, 由于免疫球蛋白从尿液中大量丢失, 机体免疫功能不同程度的下降, 均影响围生期结局。而通过对尿蛋白成分构成的研究发现, 妊娠期生理性蛋白尿和妊高征病理性蛋白尿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尿蛋白成分的鉴定可有效区分二者的不同。同时, 研究发现, 妊高征所致的蛋白尿可在分娩后12周内恢复正常, 若产后蛋白尿持续存在, 则提示存在潜在肾脏疾病的可能。因此, 有专家建议若出现肾小管与肾小球同时受损时, 提示疾病预后不良, 应及早终止妊娠。
综上所述, 妊高征孕妇尿蛋白的含量及构成, 可有效反应肾脏损害的程度, 对于评估疾病病情及围生期结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卉.妊娠期高血压及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7) :64-65.
[2]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2-96.
[3] 张美丽, 杨海宁.妊娠期高血压193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1) :120-121.
[4] 徐志伟, 刘伏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产后代谢情况调查[J].安徽医药, 2012, 16 (4) :482-484.
[5] 陈妙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5) :840-841.
围生期的护理要点 篇6
关键词:产妇,妊娠
围生期 (perinatal) :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这段时期孕产妇要经历妊娠期, 分娩期和产褥期3个阶段。针对各个时期孕产妇的身体生理变化不同, 给予每个人的个性化护理也不同。下面就这三个阶段的护理要点, 与大家交流一下。
1 妊娠期
保健工作应从孕早期做起, 其目的是保护妊娠期间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包括孕期接受定期检查, 指导营养、起居, 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做好分娩前的心理准备, 指导孕妇做好乳房准备以利于产后哺乳。妊娠期, 发现下列情形之一者, 应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1) 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 (2) 胎儿有严重缺陷; (3) 因患严重疾病, 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这一段时期的护理要点是孕期的自我监护, 胎心音计数和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嘱孕妇自妊娠20周起, 每日早、中、晚三个时段各数1h胎动。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次, 3h胎动数相加乘4即为12h胎动数。12h胎动数在30或以上, 反映胎儿的情况良好。12h内胎动累计数不得少于10次。凡12h内胎动累计数<10次, 或逐日下降>50%而不能恢复者, 均应视为子宫胎盘功能不足, 胎儿有宫内缺氧, 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进一步诊断并处理。
2 分娩期
通过了解产妇的妊娠过程, 全面评估。严密观察产程, 认真施行科学接生, 重点做好“五防、一加强”, 即防难产、防感染、防产伤、防产后出血、防新生儿窒息;“一加强”是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产时监护和产程处理。
疼痛的护理是这一时期的护理重点。如何减轻疼痛, 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对促进母子平安及产后恢复都很重要。为此, 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 告诉她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 疼痛出现及持续时间, 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耐心听取产妇关于疼痛的主诉, 对其表示同情和理解, 教会产妇减轻疼痛不适的技巧, 如精神放松的技巧、呼吸调节的技巧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宫缩时, 可帮助产妇取侧卧位按摩其骶部或抚摸腹部, 以减轻疼痛不适, 指导其尽量放松。向产妇解释产程中所需的检查, 取得其理解与配合。
3 产褥期
这一时期的护理要点是子宫的复旧, 产后2h内极易发生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的产后出血, 故产妇回病房后即刻、30min、1h、2h各观察一次子宫收缩、宫底高度, 每次观察子宫收缩程度、宫底高底, 同时应用手按摩子宫底, 促使子宫收缩变硬, 排出宫腔积血。如发现子宫底升高或不表, 子宫大而软, 阴道出血量多, 是子宫收缩欠佳的表现, 应及时排空膀胱、按摩子宫、遵医嘱给宫缩剂。产后宫缩痛可给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或给镇痛剂止痛。产后8h内禁敷热水袋以免子宫肌肉松弛造成出血过多。由于子宫缩复, 宫底每天下降1~2cm, 10~14天可降至骨盆腔, 在耻骨联合上已触不到宫底。应每天同一时间测量宫底高度, 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测量前应嘱产妇排空膀胱, 先按摩子宫使其收缩, 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并记录, 并观察恶露的数量、颜色、及气味。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 含有血液的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一般产后3d为血性恶露, 10d左右变为白色恶露, 因含大量白细胞及蜕膜而成白色, 白色恶露持续3周。正常恶露有血腥味, 但无臭味, 持续4~6周, 总量250~500mL, 如血腥恶露持续2周以上, 或有臭味, 说明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良或有感染, 发现异常及时和医师联系, 应用抗生素和子宫收缩剂。
外阴的清洁是产后清洁重点, 最好一周进行两次, 不需每天清洗。选择洗液时, 应注意安全性, 尽量选择配方是植物中药, pH值适合弱酸性外阴环境的洗液, 比如妇炎洁, 其中含有苦参、百部等可以有效预防妇科炎症的发生[1]。
产妇的居室应清洁、明亮、通风好, 温度及湿度适中。营养合理、平衡, 不要专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食谱要广,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也应有适当比例。为增加乳汁应多吃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个人卫生:产褥期出汗多, 应经常洗澡 (不用盆浴) , 常换内衣, 饭后要刷牙漱口, 预防口腔感染和牙周炎;洗头、洗脚用温水也不会落下产后病。指甲要常剪, 以免划伤婴儿柔嫩的肌肤[2]。产后恶露多, 开始的3~4d是鲜红色, 渐渐变为褐色, 分量渐少而转为淡黄色, 要注意勤换月经纸, 会阴要用温水冲洗, 从前向后, 以免将肛门的细菌带到会阴伤口和阴道内。心情舒畅, 可使乳汁加多。分娩次日就可在床上翻身, 半坐式与卧式交替休息, 以后可在床边及房内走动, 并进行产后体操, 可保持健康及尽早恢复体型, 也可减少便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围生期梅毒感染防治新策略 篇7
1 围生期梅毒不良结局及相关因素
妊娠期梅毒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梅毒螺旋体感染或者梅毒患者合并妊娠。梅毒螺旋体可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 发生胎儿梅毒, 累及胎儿的各器官系统;或是感染胎盘, 发生小动脉内膜炎, 形成多处梗死灶, 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从妊娠6周开始, 梅毒螺旋体即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 妊娠16~20周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感染胎盘播散到胎儿所有器官, 引起死胎、死产或早产及新生儿先天梅毒[1]。先天梅毒为妊娠期通过垂直传播而获得, 是导致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 妊娠期梅毒还会造成低出生体重儿、胎儿水肿、胎儿死亡等不良结局。
妊娠期梅毒致先天梅毒与孕妇梅毒的病期、孕期感染梅毒螺旋体时的孕周及妊娠期治疗时间有关, 妊娠早期感染梅毒螺旋体较妊娠晚期感染梅毒螺旋体的孕妇更易使胎儿受染, 未经治疗的妊娠早期的梅毒孕妇几乎都会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孕期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周越晚, 死胎、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的发生率越低, 但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同时, 先天梅毒发生的几率也与梅毒孕妇在治疗或分娩时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滴度有关。
2 围生期梅毒的诊断
2.1 妊娠期梅毒的诊断
梅毒病程长、症状复杂, 与很多非梅毒性疾病的表现有相似之处, 因此, 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梅毒血清学试验为诊断梅毒必须的检查方法, 妊娠期梅毒大多为潜伏梅毒, 患者血清学的诊断尤为重要。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为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反应, 可作为常规试验及筛选试验。目前常用的血清学筛查试验为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或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VDRL) , 此外还可作定量试验, 用于疗效观察及复发或再次感染的判断。如筛查试验阳性, 则进一步行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 作为确诊试验。 常用的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有: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fluorescent treponema1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TA-ABS) ;苍白密螺旋体血凝试验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1utination assay, TPH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此外, 妊娠期超声检查评估胎儿有无梅毒损害表现, 如肝脾肿大、皮肤水肿、大而厚的胎盘等也有助于诊断。
2.2 先天梅毒的诊断
对于疑诊先天梅毒婴儿要行全面的医学评估, 全身查体寻找体征, 行相关血清学及病理学检测。如发现母亲有感染梅毒螺旋体证据, 未治疗或不正规治疗, 婴儿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并出现梅毒阳性体征、脑脊液VDRL试验阳性、脑脊液细胞数或蛋白异常、长骨X线检查提示骨软骨炎、梅毒IgG抗体滴度比母亲高4倍、胎盘炎或脐带炎其中之一者, 拟诊为先天梅毒。先天梅毒最终的确诊需在病损处、胎盘、脐带或活检组织内找到梅毒螺旋体DNA。
3围生期梅毒的防治
梅毒作为一种传染性强、危害大的性传播疾病, 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围生期梅毒防治应考虑双重性, 兼顾根除孕妇梅毒和预防先天梅毒的原则, 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育龄期妇女梅毒对降低梅毒螺旋体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因此, 建立完善的产前保健机制、健全的性伴侣追踪系统、开展合理的梅毒筛查和对妊娠期梅毒的规范性治疗及随访, 是减少梅毒螺旋体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2]。
3.1 产前保健及妊娠早期梅毒筛查
先天梅毒的预防和阻断, 有赖于通过对妊娠期梅毒和育龄期妇女梅毒患者积极的干预处理。妊娠期梅毒80%~90%为潜伏梅毒, 多无临床表现, 这可能与孕妇体内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有关。同时, 由于妊娠期梅毒的隐匿性, 患者不会主动就医, 临床上较难早期发现。因此, 产前的梅毒筛查是预防先天梅毒的重要防线, 占绝大多数的潜伏感染均需要常规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筛查, 否则必将造成漏诊, 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的预后。对于育龄期妇女应在孕前行相关筛查, 如感染梅毒螺旋体应严格驱梅治疗, 治愈两年以后再计划妊娠。所有孕妇应在妊娠早期或第1次产前检查时常规行非密螺旋体试验进行梅毒筛查。因1期梅毒的潜伏期非密螺旋体试验可能阴性, 即使已给予筛查也仍有可能漏诊, 所以对于高危孕妇应在孕28周和分娩前再次复查。筛查阳性者, 进一步确诊后积极干预处理。不同的干预时机所产生的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均有所不同。目前, 令人担忧的是仍有部分人群不进行产前检查, 特别是部分流动人口或外来民工大多数在妊娠后半期或临产时才到医院, 一旦患有梅毒就很难避免产下梅毒儿或死胎。因此, 医务人员应在育龄期妇女初次确认妊娠时就向孕妇强调妊娠期梅毒对胎儿的危害性, 并告知妊娠早期及早和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梅毒, 可以阻断梅毒的母婴传播, 否则将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3.2 性伴侣追踪制度
非妊娠期梅毒主要注重患者自身, 妊娠期梅毒更要关注胎儿。健全的性伴侣追踪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传染源, 避免妊娠期内发生孕妇再次感染甚至母婴传播。如果孕妇为潜伏梅毒, 性伴侣追踪可有助于分析孕妇的梅毒分期及确定感染时间, 及时发现宫内胎传梅毒,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随访。
3.3 妊娠期梅毒的治疗
不论对于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 早期检测及治疗都是阻断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手段。对于妊娠期梅毒, 青霉素仍是唯一首选治疗用药。我国采用的治疗方案多为:苄星青霉素240万U, 肌内注射, 每周1次, 连续3周, 总剂量720万U;或者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d, 肌内注射, 连续10天。在妊娠初3个月内治疗1个疗程, 妊娠末3个月治疗1个疗程。治疗原则是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用药足量、疗程规则。早期、足量、正规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流产、早产、死产和分娩胎传梅毒儿的发生率。对妊娠早、中期 (<28孕周) 发现的梅毒患者不必终止妊娠, 通过正规、足量的抗梅毒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妊娠晚期发现的梅毒患者经过治疗也能降低胎传梅毒、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妊娠期梅毒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吉海反应 (jarisch-herxheimer) , 而导致早产和胎儿窘迫, 多见孕中期治疗24小时后, 出现胎动减少、胎儿窘迫、早产等。故建议最好住院治疗,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胎儿状况, 如胎动、胎心监护等。
对于青霉素过敏者,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主张对其行脱敏治疗[3]。对无法进行脱敏治疗者, 可尝试其他药物。因红霉素穿透胎盘能力较低, 故治疗效果欠佳。有报道头孢曲松钠治疗, 但成功经验尚少。目前也有对青霉素过敏者行阿奇霉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 同时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及治疗。HIV与梅毒的传播紧密相关, 其给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不少困难。梅毒螺旋体和HIV协同感染使梅毒的发现和处理更为复杂化, 因此对于妊娠期梅毒患者及其性伴侣均应行HIV检测。
3.4 妊娠期梅毒治疗后随访
治疗后随访是判断疗效的唯一手段。在治疗期间推荐随访梅毒螺旋体血清滴度。这对评价治疗和预防宫内感染有重要价值。孕期正规驱梅治疗后应每4周做1次RPR定量检测;高危孕妇应该在孕28~32周、分娩时复查血清RPR滴度。经治疗的妇女在3个月的随诊中如效价没有降低4倍, 应重新评价与治疗。分娩后至少每半年检测1次, 直至产后2年。
3.5 先天梅毒治疗
对于新生儿有先天梅毒症状、婴儿血循环RPR滴度较母血升高4倍者、母亲孕期未经过充分正规治疗、治疗距分娩时间<4周者均应给予水剂青霉素G 10~15万U/kg·d, 使用10~14天。所有血清学阳性的婴儿 (或其母亲分娩时血清学阳性) 均应密切随访, 并每2~3个月重复行非密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 直到转阴或滴度下降4倍。
3.6 防范策略
由于人类对梅毒无先天性免疫力, 目前又无疫苗可预防, 仅能在受感染后产生短时期的暂时感染性免疫, 因此, 在社会上存在的易感人群数量庞大, 针对梅毒这一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了全球范围内预防和消除先天梅毒的战略计划[4], 提出妊娠期梅毒预防的关键是要进行孕期梅毒的筛查, 倡导早孕第1次检查时进行梅毒筛查, 对于高危孕妇进行规范检查和系统治疗至关重要。强调产前保健, 健全监测体系, 加强对孕妇梅毒的监测, 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同时完善性伴侣追踪制度, 经过正规干预措施, 90%的先天梅毒患者可以通过足够的产前检查和及时的梅毒筛查、治疗被预防, 以尽可能阻断母婴间梅毒螺旋体传播, 减少先天梅毒发生, 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对发现的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从根本上消灭传染源, 同时加强婚前及孕前梅毒血清学的专项检查, 加强孕产妇的医学管理, 以达到控制梅毒的进一步传播。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 我国在梅毒防治中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地区对性病防治工作仍然重视不够, 对围生期梅毒的危害认识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 部分地区还未将梅毒筛查纳入产前常规检查。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普及,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人群中梅毒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较为严重等都成为导致梅毒流行的危险因素。
目前梅毒防治的难点之一:梅毒患者求医行为受到个体、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再加上梅毒的隐匿性特点, 主动求医行为少, 因而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和迟诊, 延误治疗及增加传染机会;梅毒防治的难点之二:虽然目前已有针对孕妇梅毒的治疗药物, 但并非适合所有妊娠期梅毒患者, 再加上梅毒疫苗的空白, 也增加了梅毒防治的难度;梅毒防治的难点之三:难以确定和及时治疗可能已感染的性伴侣。
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 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是围生期梅毒最好的预防手段, 因此,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把性病健康教育与生育健康、孕期保健、妇女保健等工作结合起来, 倡导广大妇女建立健康的性道德观念, 接受高质量的卫生保健知识, 加强完善产前检查, 才能从群体角度预防和控制围生期梅毒的发生和蔓延。
参考文献
[1]杨森, 李卉, 王红艳.妊娠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诊治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23 (9) :595-596.
[2]Hossain M, Broutet N, Hawkes S.The elimination of congenital syphilis:a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ction plan for the elimination of congenital syphilis with existing national maternal and congenital syphilis policies[J].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2007, 34 (7) :22-30.
[3]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J].MMWR Recomm Rep, 2010, 59 (RR-12)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