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孕妇

2024-09-19

瘢痕子宫孕妇(共7篇)

瘢痕子宫孕妇 篇1

近年来, 剖宫产率在逐渐上升,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在逐渐增多。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其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甚至孕妇死亡[1]。及时终止妊娠对改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小剖宫是以往治疗瘢痕子宫的传统方法, 但其手术风险比较大, 并发症多, 创伤重, 带给孕妇的痛苦较大。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6月采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引产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4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患者, 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病理及保守治疗所证实, 尿检HCG阳性或弱阳性。均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血β-HCG<2 000IU/L, 查体:无下腹痛或短暂下腹痛。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无明显腹腔内出血, 无药物治疗禁忌史。既往无不良疾病及手术史, 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 (BPD) 以确定胎龄, 排除中央型前置胎盘。年龄22~39岁, 平均 (25.6±4.1) 岁, 孕周16~33周, 平均 (23.5±4.2) 周, 血β-HCG≥300ng/L, 具有剖宫产史, 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3~10年, 未婚15例, 已婚69例, 月经周期不规则6例, 有不同次数的流产史者30例, 有停经史28例, 停经37~90d。临床表现为肛门坠胀19例, 少量阴道流血69例。将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 两组在年龄、孕周、停经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治疗, 嘱患者排空膀胱, 常规铺消毒方巾后, 注射100mg。

(2) 治疗组: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联合治疗, 米非司酮 (浙江仙居制药厂生产) 治疗, 第1天顿服米非司酮75mg, 第2天依沙吖羊膜腔内注射治疗, 注射100mg。同时口服米非司酮75mg, 服药前后2h禁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减少活动, 卧床休息, 保持大便通畅及绝对禁止性生活, 专人直接监护其胎心率、宫缩、宫颈成熟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宫缩时间、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软产道裂伤。引产成功为:48h内排出妊娠产物者, 或胎儿胎盘娩出后因出血多行清宫术。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参照乐杰主编的第七版《妇产科学》。软产道裂伤:包括阴道粘膜撕裂、子宫下段撕裂、宫颈裂伤及会阴组织裂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 (珚x±s) 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百分率描述计数资料,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宫颈成熟评分及引产时间比较

治疗组的宫颈成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用药至宫缩时间、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软产道裂伤比较

治疗组的引产成功率、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软产道裂伤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n (%) ]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服用米非司酮后无不适感觉, 偶有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 患者均可耐受, 无需特殊处理。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后, 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疼痛、强直性宫缩伴呕吐, 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mg, 症状缓解。

3 讨论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宫颈的成熟度较差, 特别是瘢痕组织肌纤维断裂, 无弹性, 故易引起产程长、并发症多等。依沙吖啶是临床上主要的引产方法, 该药物作用于胎盘, 通过酶作用使细胞分解坏死、蜕膜剥离而致胎儿死亡, 应用方便, 较为有效。但单纯使用依沙吖啶引产, 子宫收缩不协调, 宫缩强烈, 宫缩痛加重, 且毒性使宫壁脆性增加, 容易引起宫颈裂伤、子宫破裂等并发症[2]。正常的宫颈组织中85%~90%为结缔组织, 其中胶原纤维占主要成分。米非司酮是炔诺酮的衍生物, 属于受体水平抗孕酮激素, 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为孕酮的3~5倍, 酮具有使宫颈组织的胶原纤维发生降解的作用。应用米非司酮使蜕膜萎缩、坏死, 绒毛组织变性, 黄体溶解、胚囊坏死, 同时由于妊娠蜕膜坏死, 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 (PG) , 促进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在终止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中的疗效肯定[3,4]。本研究在采用依沙吖啶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 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宫颈成熟评分、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宫缩时间、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软产道裂伤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这说明, 米非司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引产效果较好, 可明显缩短引产时间, 提高引产成功率, 出血量少, 减少胎盘、胎膜残留量及胎盘粘连,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宫颈成熟评分、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宫缩时间、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软产道裂伤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剖宫产术后孕中晚期瘢痕子宫引产率高, 出血量少,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剖宫产,瘢痕子宫,引产

参考文献

[1]赵明琼, 肖先述.米非司酮用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 2009, 17 (2) :112-113.

[2]顾艳, 王建梅, 张钰娟, 等.剖宫产瘢痕子宫早期妊娠六例临床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 2008, 20 (3) :49-50.

[3]朱秀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80例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 2008, 21 (9) :56.

[4]王艳.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6) :962-963.

瘢痕子宫孕妇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孕检的孕早期 (6~12周) 瘢痕子宫孕妇320例为研究对象, 同期非瘢痕子宫正常孕妇300例为对照组。2组孕妇无明显内外科合并症, 均为第2胎, 单胎, 年龄20~40 (29±1.7) 岁, 2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他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1.2方法

1.2.1工具:采用国内学者肖水源[4]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 共10个项目。该量表统计指标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 得分越高显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客观支持分:2, 6, 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1, 3, 4, 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 9, 10条。

1.2.2方式:对320例瘢痕子宫孕妇及300例正常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专人、现场指导、回收, 瘢痕组回收问卷316份, 有效率98.75%;对照组回收问卷295份, 有效率98.33%。

1.2.3全程管理方法:成立瘢痕子宫孕妇管理小组, 设立专门门诊;孕妇第一次孕检时, 即建立档案, 进行入组、评估;管理小组共同会诊, 为每位瘢痕子宫孕妇制定全程管理计划, 包括孕期饮食、运动、睡眠、体质量、心理干预、产检、家属教育、分娩计划等全程跟踪管理;根据不同孕妇情况, 一对一帮助、督促、协助完成计划, 直到分娩结束后2h。对照组常规门诊孕检和接受健康教育。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瘢痕子宫孕妇问卷调查中社会支持情况瘢痕子宫孕妇社会支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94, P<0.05) ;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53和2.637, P<0.05) 。提示瘢痕子宫孕妇得到的社会支持、理解、帮助不够。见表1。

2.2对瘢痕子宫孕妇全程管理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定结果瘢痕子宫孕妇全程管理后社会支持总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75, P<0.05) ;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93和2.351,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4]。客观支持指单位、同志、好友、家庭、亲戚给予的物质支持情况;主观支持指个人对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的程度;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系指个人对别人的帮助是拒绝, 还是接受。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 越来越多的妇女再次妊娠分娩,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人数也明显增多,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方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5]。已有研究证实, 再次剖宫产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产后感染、新生儿呼吸困难等机会大大增加[6]。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号召医疗机构提供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服务[7], 但瘢痕子宫阴道分娩, 需要产科医师、孕妇和家属共同承担子宫破裂的风险, 这将大大增加母儿患病率[8]。目前子宫瘢痕处破裂的发生率报道不一。鉴于瘢痕子宫对母婴的诸多不利因素, 以及需要面对的分娩方式选择, 导致孕妇精神更加紧张, 更加需要医学指导和帮助[9,10]。本结果:瘢痕子宫孕妇的社会支持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孕妇, 提示社会给予瘢痕子宫孕妇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没要达到孕妇们的需求, 这对提高阴道分娩不利, 需要进一步关注。

本结果显示, 对瘢痕子宫孕妇全程管理后, 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了全程管理的有效性。为每位孕妇制定科学、细致孕期、产时计划, 并指导、协助、督促完成, 温暖了孕妇和家属的心, 解除了孕妇和家属的思想顾虑, 缓解了孕妇的紧张情绪, 设立单独的瘢痕子宫门诊, 延长了她们与医护交流时间, 缓解了孕妇精神压力, 为孕妇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符合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继文, 李富业, 连玉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1) :1-3.

[2]李宝香, 吴仕元, 肖锦艳, 等.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可行性探讨[J].山东医药, 2015, 55 (10) :68-70.

[3]申恒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3例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3) :234-236.

[4]陈超然, 王强, 卢光莉, 等.临床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 (7) :892-894.

[5]潘春煦, 杨鹏.41174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 2014, 54 (2) :39-40.

[6]陈廉, 张潇潇.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8) :594-596.

[7]Cunningham FG, Bangdiwala SI, Brown SS, et al.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draft statement on vaginalbirth after cesarean:new insights[J].NIH Consensus and State of the Science State Ments, 2010, 27 (3) :15.

[8]周圣涛, 张力.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 (4) :305-308.

[9]钱志大.剖宫产瘢痕妊娠相关临床问题及发生机制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 2015.

瘢痕子宫孕妇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4-2015年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30例试产成功组为试验组,50例剖腹产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年龄24~37岁,平均(30.5±11.2)岁,孕周33~43周,平均(38±8.1)周,再次妊娠距首次妊娠间隔1~6年,平均(3.5±1.1)年。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30±11.2)岁,孕周34~44周,平均(39±7.9)周,再次妊娠距首次妊娠间隔1~7年,平均(4±1.4)年。两组患者在孕周、年龄、间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阴道试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进行阴道试产:患者首次妊娠剖宫产位置在子宫下段,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和产后出血等情况,B超检查子宫下段无异常。首次妊娠剖宫产的时候,没有头盆不称的情况,患者再次妊娠检查要对盆骨和胎儿入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患者B超显示胎儿的体重不能超过3 500 g[2]。医护人员要严格观察阴道试产患者的临床体征,了解患者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了解首次妊娠胎儿的体重和手术后出血量,同时检查患者子宫瘢痕部分的厚薄程度和是否存在牙痛。观察试验组患者产后出血和妊娠期发热等情况。②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剖宫产要符合剖宫产的手术指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同意剖宫产。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生产时间、已经住院时间等[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研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试产成功组产妇产后出血、生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试验组产后发热率6.67%,子宫破裂率0%,对照组产后发热率40%,子宫破裂率2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瘢痕子宫是患者有子宫手术病史,手术后子宫手术部位的瘢痕愈合,瘢痕子宫常见与剖宫产和子宫肌瘤等情况,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不采用科学、合理的妊娠方式,产妇在妊娠过程中会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或者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4]。

瘢痕子宫产妇在分娩时会出现瘢痕破裂,造成严重的腹痛和先兆子宫破裂的症状,在临床检查中,可以通过胎监图像、宫缩情况、子宫下段压痛情况、羊水情况等方面对子宫破裂进行监测。因此,需要安排有经验的助产护士对产程进行观察,监测胎儿的心脏和羊水情况,严格观察患者宫缩状况,宫缩较弱的患者要适当给予宫缩剂,静脉滴注宫缩剂之前要进行阴道检查,注意患者主观感受,时常询问患者疼痛和不适的情况,观察患者尿色。

本文研究中,试验组试产成功组产妇产后出血(141.2±26.23)m L,生产时间(9.1±2.1)h,住院时间(3.4±1.3)d。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423.12±241.12)m L,生产时间(11.2±2.1)h,住院时间(7.4±1.1)d,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发热率6.67%,子宫破裂率0%,对照组产后发热率40%,子宫破裂率2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生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临床产程。方法: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0例,分为两组,30例试产成功组为试验组,50例剖腹产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生产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生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后发热率、子宫破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生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较少。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妊娠,引导分娩

参考文献

[1]华海红,余卢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探讨和体会[J].河北医学,2011,17(1):85-87.

[2]李冬如.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275-276.

[3]吴祯燕.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2-3.

瘢痕子宫孕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实验组 (n=34) 例患者中, 最大年龄为37岁, 最小年龄为24岁, 中位年龄为 (31.5±10.3) 岁, 最长孕周为43周, 最短孕周为33周, 中位孕周为 (38.0±7.6) 周, 再次娠距间隔时间最长6年, 最短1年, 中位时间为 (3.4±1.2) 年。参照组 (n=34) 例患者中, 最大年龄为37岁, 最小年龄为23岁, 中位年龄为 (38.0±7.2) 岁, 最长孕周为44周, 最短孕周为34周, 中位孕周为 (39±6.9) 周, 再次娠距间隔时间最长7年, 最短1年, 中位时间为 (4.34±1.6) 年, 所有患者都是自愿签署同意书参加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期、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剖宫产手术治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 所有指标都满足剖宫产规范标准;实验组实施阴道试产, 但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阴道分娩需满足以下条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首次分娩, 应在子宫下段实施剖宫产, 术后没有出血和感染等情况, 子宫下段经过B超检查没有异常。患者首次剖宫产中不存在头盆不对称现象, 再次妊娠时需要评估和分析患者盆骨以及胎儿入盆状态, 经过B超检查胎儿体重不高于3 500 g。医护人员处理中对患者阴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研究患者首次妊娠剖宫产体征、手术后出血情况以及胎儿体重, 此外, 对患者子宫瘢痕位置是否出现压痛或者厚薄程度进行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发热情况和出血量[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患者手术后子宫破裂和产后发热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并发症比较用[n (%) ]的形式表示, 行χ2检验,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产时间、出血量指标结果等比较用 (±s) 形式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 实验组各项指标都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患者子宫破裂率为0.00%, 产后发热率为3.03%;参照组子宫破裂率为11.76%, 产后发热率为20.58%, 实验组产后发热率和子宫破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妇产科临床研究中是采用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方式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是目前热点问题, 研究的重点就是产妇分娩中否是能够保证不出现大出血和子宫破裂的情况。现阶段, 临床研究中没有建立评价瘢痕子宫再妊娠牢的有效方式和标准[3]。一般来说, 如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离首次剖宫产间隔两年及以上, 并且剖宫产手术中接受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 以及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出现盆骨不狭窄、盆骨无畸形、术后不存在感染现象, 并且子宫瘢痕愈合良好, 再次妊娠中也没有严重综合症状和并发症, 此时可以尝试进行阴道分娩[4]。分娩中对患者是否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先兆体征进行观察, 仔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胎心, 注重分析宫口扩张、胎头下降情况, 以及分娩中是否出现异常状况, 利用胎吸助产、产钳助产、臀助产等措施促进产妇快速分娩[5]。

该次研究中选取该院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相比较剖宫产来说, 阴道分娩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出院早,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提升患者入院治疗效果, 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阴道分娩中密切关注分娩过程和严格控制适应症, 分娩中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实行剖宫产手术, 以便于有效降低阴道分娩的危害性和风险, 提升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减少手术的痛苦, 石书霞等[6,7,8]研究中, 所研究人数为82例, 实验组41例, 对照组41例, 实验组住院时间 (3.2±1.1) d, 对照组住院时间 (7.8±1.3) d, 实验组生产时间 (8.8±2.4) d, 对照组 (14.2±2.1) d, 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子宫破裂2例, 产后发热3例, 对照组子宫破裂5例, 产后发热8例,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文研究结果与石书霞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 采用阴道分娩模式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分娩, 可以明显改善手术效果, 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生产以及住院时间, 临床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摘要:目的 对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临床产程进行观察, 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每组患者34例, 对两组产妇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患者手术后子宫破裂和产后发热的情况, 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子宫破裂率为0, 产后发热率为3.03%;参照组子宫破裂率为11.76%, 产后发热率为20.58%, 实验组产后发热率和子宫破裂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阴道分娩应用在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生产中可以明显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产后出血量, 减少生产时间和住院时间, 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 降低产妇遭受再次剖宫产的危险和负担。

关键词:再妊娠孕妇,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余敏, 涂江莲.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 (8) :74-77.

[2]顾红红, 袁娇桂.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3) :45-46.

[3]王冉.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1) :48-49.

[4]刘春.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临床产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 (18) :56, 58.

[5]秦霞, 李艳荣, 唐伟荣, 等.浅谈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后分娩方式的选择[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5) :265-266.

[6]石书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9) :3059-3060.

[7]李淑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以及护理方案[J].医学信息, 2015 (19) :262-262.

瘢痕子宫妊娠探讨 篇5

1 剖宫产术是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的高危因素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的严重并发症, 绝大多数只有在妊娠晚期及足月分娩时才被发现, 妊娠早期胎盘绒毛植入极为罕见, 可引起过期流产和 (或) 在人工流产术中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甚至绒毛穿破子宫浆膜引起腹腔内出血、急腹症等。国内曾有报道早孕人工流产时因胎盘绒毛植入而发生大出血切除子宫的报道。

1.1 胎盘绒毛植入的发生机制

胎盘绒毛植入是妊娠罕见的并发症, 实际发生率很难统计, 因一部分治疗的病例不能行病理检查而得不到明确诊断。绝大多数胎盘植入在足月分娩处理第三产程时才发现。早期妊娠发生胎盘植入极为罕见, 但对孕产妇的影响有时则是致命的。生理情况下, 在孕卵着床及胎盘形成过程中, 大量的滋养细胞弥漫性浸润胎盘床, 使子宫内膜间质转化成富有糖原的蜕膜细胞。随着滋养细胞浸润越多, 间质蜕膜化的程度就越大。因此, 一般认为, 蜕膜形成是为抑制滋养细胞进一步的浸润。在胎盘植入的病例中, 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有缺陷, 受精卵如在此处着床, 间质不能充分蜕膜化, 一方面屏障作用消失, 不能阻止滋养细胞的浸润;另一方面胚胎绒毛在蜕膜化不良的组织中难以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 而发生植入。可见, 子宫黏膜缺乏或缺陷是胎盘植入的病理基础, 因此所有子宫内膜疾病均易发生胎盘植入, 包括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瘢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或残角子宫切除术后及有刮宫、徒手剥离胎盘、子宫内膜炎病史等。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处内膜局部常有缺损, 受精卵在此着床时也不能进行充分的蜕膜化, 或原着床在正常的子宫内膜, 在发育过程中, 滋养细胞扩张到蜕膜化不良的子宫内膜部位。因此, 受精卵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局部子宫内膜缺陷处着床时, 极易发生胎盘绒毛植入。瘢痕子宫患者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增高近5倍, 同时低置胎盘可增加胎盘植入的危险性。可见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患者, 如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下段将来可能发展为前置胎盘, 也可发生早中期妊娠的胎盘植入。

1.2 胎盘绒毛植入的临床特点

(1) 剖宫产史:剖宫产史是胎盘绒毛植入的高危因素, 其子宫瘢痕处常有子宫内膜的缺陷。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的危险性取决于以前剖宫产的次数。 (2) 停经后阴道出血:绒毛滋养细胞浸润子宫肌层, 常可使局部血管破坏而发生出血。刮宫术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由于滋养细胞和 (或) 绒毛的侵蚀, 局部组织常发生出血和坏死, 刮宫时易于损伤较大的血管而出血难止, 常需行子宫切除手术止血。 (3) 子宫穿破、腹腔内出血:由于胎盘绒毛浸润及穿透子宫浆膜层导致子宫穿破。早期妊娠胎盘植入发生自发性子宫穿破、腹腔内出血、急腹症;在刮宫时发生子宫不完全穿破。

1.3 胎盘绒毛植入的处理方法

胎盘植入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临床上多需子宫切除术才能奏效。文献中报道, 早期妊娠胎盘植入的病例均最终行子宫切除。保守性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止血是否在一些病例中可行, 有待于积累更多病例。目前, 我国剖宫产率增高, 早期妊娠时, 胎盘绒毛植入的危险性将可能明显增高。因此, 在人工流产术或刮宫术中如遇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特别是有剖宫产史及停经后有阴道出血情况者, 要高度怀疑胎盘绒毛植入, 应做相应的处理, 如有必要每位瘢痕子宫再孕妇女均要行B型超声探查绒毛的部位, 避免人工流产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 瘢痕子宫是再次手术的直接原因, 而术中出血对产妇的威胁尤为突出

第1次剖宫产术后的再孕妇女, 第2次有80%选择剖宫产, 较阴道分娩安全, 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要选择适当, 过早胎儿不易存活, 过迟易造成子宫破裂或死胎, 只要胎儿发育成熟, 便可进行手术, 不必等到临产才做手术, 术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而宫缩乏力是术中出血的首位原因, 由于孕妇血液稀释及血容量的增加, 少量出血对产妇影响不大, 而大量的出血可危机产妇的生命, 所以必须分析原因, 当机立断, 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

2.1 术中注意事项

大多瘢痕子宫二次手术腹腔粘连, 所以在手术中要做到轻柔仔细, 慢慢分离粘连带, 勿损伤周围脏器, 充分暴露子宫。

2.2 做到预测,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配血、抢救药品的准备, 特别是瘢痕子宫临产或引产在产程延长或产程停滞的情况下行剖宫产, 术中宫缩乏力的几率大大提高。

2.3 注意子宫切口避开原瘢痕

防止原瘢痕处出血及术后切口愈合不好。

2.4 出血的治疗原则

常用缩宫素10U、麦角0.2mg宫体注射, 缩宫素20U+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边按摩子宫, 出血稍有好转时, 应立即缝合子宫切口恢复子宫肌层的完整性, 有助于子宫收缩力的恢复。同时补足血容量, 热纱布湿敷子宫, 宫缩仍不理想时, 可选择应用前列腺素 (PGF) 0.5~1mg宫体注射, 30~60s即可起效, 注意不能将PGF误入血管内, 不仅可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还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近年来应用米索前列醇600μg口服或200μg舌下含服, 手术结束后穹窿放置200μg或直肠放置200μg, 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 口服后2min便可在血液里测到, 15min在血液里达到高峰, 半衰期为1.5h。各种宫缩剂应用时剂量不宜过大, 因子宫肌中宫缩剂受体量有饱和点, 超过饱和点出现快速耐药性, 药效减弱, 如宫缩剂24h应用剂量不能超过40U, 大剂量可引起水中毒或心搏停止, 尤其在麻醉状态下。宫腔有明显血窦可用肠线做8字缝合。如有渗血可用凝血酶1支加生理盐水5~10ml稀释或干粉喷洒在创面纱布压迫5~10min, 可重复多次。如在缺乏上述药物、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可做宫腔内纱布填塞, 该法简单, 仅填塞时的手法必须正确, 不能留有死腔, 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 该方法如应用不当, 还易引起感染、出血。上述方法仍无效时则做子宫动脉上行支或髂内动脉结扎, 最后在各种方法无效时, 则行子宫切除术。术中等待胎盘剥离, 勿强行剥离或牵拉胎盘, 否则易引起出血。术中应维持有效循环容量, 血供充足, 避免子宫缺血、缺氧及休克的发生, 避免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如席汉综合征, 术后使用宫缩剂至少6h。

3 剖宫产术后再孕

剖宫产后再孕需在2年后, 因剖宫产后宫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 过早怀孕, 由于胎儿发育使子宫不断增大, 子宫壁变薄, 尤其是手术切口处, 使结缔组织缺乏弹力, 新鲜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过程中很易胀破, 而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再次妊娠最好是在术后2年较为安全[1]。

4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指征

临床大多数曾行低位子宫横切剖宫产并无阴道分娩禁忌证者适合阴道试产: (1) 曾行1次低位横切剖宫产; (2) 显示骨盆横径足够大; (3) 无其他子宫瘢痕或子宫破裂既往史; (4) 在整个自然分娩期间, 医师可随时到场监护分娩和进行急诊剖宫产; (5) 能立即麻醉, 急诊剖宫产手术人员可随时到场。

但有很多因素可增加阴道试产失败的可能, 并导致母婴病残率增加, 子宫破裂危险高的患者不建议试产。不能行阴道试产的情况有: (1) 曾行常规或T形切口或广泛经子宫底手术; (2) 曾有子宫破裂史; (3) 妨碍阴道分娩的内科或产科并发症; (4) 由于不具备外科医师、麻醉师、足够数量工作人员或设施而不能施行急诊剖宫产; (5) 已有2次子宫瘢痕形成并且未曾行阴道分娩。

5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指征有待研究。有资料报道, 剖宫产术后2年依沙吖啶 (利凡诺) 引产较为安全, 但有些资料报道剖宫产术后引产为禁忌证, 以小剖宫为宜。目前临床上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引产大多应用利凡诺引产, 即在引产的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产程, 防止子宫破裂[2]。

参考文献

[1]欧阳晓霞.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260例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 :86.

瘢痕子宫孕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18例, 依子宫及分娩情况分为试验组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 57例与对照组 (非瘢痕子宫初次妊娠产妇) 61例。试验组产妇年龄22~42 (28.58±3.15) 岁;孕周36~42 (39.02±0.77) 周;本次剖宫产时间距初次剖宫产1~10 (3.26±1.04) 年。对照组产妇年龄21~39 (28.72±3.40) 岁;孕周35~42 (38.85±0.80) 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产妇均以剖宫产分娩, 围产期临床常规护理。收集产妇围产期基本临床资料, 比较2组产妇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 分析其剖宫产原因。

1.3 观察指标

(1) 先兆子宫破裂情况; (2) 剖宫产耗时; (3) 产中出血量; (4) 产后出血量; (5) 产后恶露情况; (6) 新生儿Apgar评分; (7) 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基本情况

产妇先兆子宫破裂试验组7例 (12.28%) , 对照组2例 (3.2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 。试验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剖宫产耗时更长, 产中、产后出血量更大, 产后恶露时间更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新生儿Apgar对照组评分≥7分者60例, 试验组56例,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剖宫产原因

社会、个人因素是2组产妇的主要剖宫产指征,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婴儿胎位异常指征、胎儿窘迫指征及产程进展异常指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瘢痕子宫即瘢痕子宫, 是指子宫手术后或行剖宫产手术后的子宫。临床研究证实, 与正常子宫相比, 瘢痕子宫对女性的再次妊娠及分娩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分娩后感染、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 剖宫产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分娩方式在产科临床上广泛应用起来。在过去, 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女性, 出于对产妇子宫瘢痕处破裂风险的考虑, 临床多给予剖宫产分娩。与经阴道分娩相比, 剖宫产虽能有效减轻产妇痛苦, 解决难产、胎儿窘迫等威胁母婴健康等问题, 但术中出血量大, 易形成术后血栓、新生儿呼吸系统功能异常等风险高于阴道分娩, 故临床给予产妇剖宫产需谨慎确定产妇是否具备剖宫产指征[6,7,8]。大量研究资料显示, 剖宫产史可作为产妇再次分娩行剖宫产的参考依据, 但并非是重要指征。许多瘢痕子宫女性选择二次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多为不愿经历阴道试产, 本次研究中, 个人、社会因素是两组产妇剖宫产的重要原因, 与以往研究资料基本相符, 个人认为这主要与产妇及家人担心分娩痛苦、医疗系统风险承担力不足等因素有关。

此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产妇剖宫产耗时 (48.03±12.15) min, 产中出血量 (385.76±30.45) ml, 术后出血量 (227.13±54.38) ml;平均住院时间 (4.82±0.76) d, 产后恶露时间 (45.56±6.90) d, 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与非瘢痕子宫产妇相比, 初次剖宫产可能导致盆腔组织结构改变, 其所生成的疤痕周围肌肉和纤维的功能也相对较差, 故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术中、术后风险均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 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相比,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不仅风险较高, 且剖宫产禁忌证与适应证也较多, 临床确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时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谨慎选择最适宜的分娩方式, 针对具备阴道分娩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 医护人员可多与其和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 帮助产妇科学掌握剖宫产利弊, 从而能够理性的选择对母婴最优的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妊娠女性118例, 依子宫及分娩情况分为试验组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 57例与对照组 (非瘢痕子宫初次妊娠产妇) 61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以剖宫产分娩,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分娩期间的临床资料, 比较其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 分析其剖宫产原因。结果 先兆子宫破裂试验组7例 (12.28%) , 对照组2例 (3.2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 。试验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剖宫产耗时更长, 产中、产后出血量更大, 产后恶露时间更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组≥7分者60例, 试验组56例,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社会、个人因素是2组产妇的主要剖宫产指征,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婴儿胎位异常指征、胎儿窘迫指征及产程进展异常指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相比,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较高, 故临床确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时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谨慎选择最适宜的分娩方式, 以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彦飞, 方浴娟, 张薏女.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研究[J].中国性科学, 2015, 24 (6) :93-95.

[2]李宇, 王玉敏, 袁菲霞.疤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 6 (5) :38-39, 46.

[3]李艳莉.对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安全性[J].中国农村卫生, 2015, 18:71.

[4]钱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 2013, 19 (6) :823-826.

[5]王云霞, 余艳红, 钟梅, 等.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机的安全性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 (12) :975-979.

[6]杨桂香.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 2013, 19 (11) :1639-1642.

[7]金燕.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比较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27) :148-149.

瘢痕子宫孕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28例再次妊娠孕产妇进行研究, 所有产妇均为二次分娩, 且此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根据产妇前次分娩是否为剖宫产方式将其分为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其中非瘢痕子宫组产妇88例, 最小年龄为20岁, 最大年龄为32岁, 平均年龄为 (26.3±1.5) 岁, 孕周平均为 (30.9±0.5) 周, 距产妇上次分娩时间为5~170个月, 平均时间为 (41.0±10.3) 个月;瘢痕子宫组产妇40例, 最小年龄为21岁, 最大年龄为33岁, 平均年龄为 (26.9±1.8) 岁, 孕周平均为 (30.6±0.7) 周, 距产妇上次分娩时间为5~170个月, 平均时间为 (41.0±10.3) 个月。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时间等一般资料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比较两组产妇子宫情况包括先兆性子宫破裂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用±s表示, 先兆性子宫破裂发生率n/%表示, 组间比较分别采取t和χ2检验。若P<0.05, 则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

瘢痕子宫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组产妇 (P<0.05, 表1) 。

2.2 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产妇生先兆性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

瘢痕子宫组产妇中, 5例产妇出现先兆性子宫破裂, 发生率为12.5%:非瘢痕子宫组产妇中, 2例产妇出现先兆性子宫破裂, 其发生率为2.3%;瘢痕子宫组产妇先兆性子宫破裂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 (χ2=5.564, P=0.0183) 。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主要为了预防因阴道分娩对产妇以及新生儿所造成的损害, 然而WHO认为剖宫产率需<14%。最新临床调查研究报道, 我国剖宫产率比例达到50%, 这已经成为孕产妇分娩时选取的最主要生产方式[1]。剖宫产手术作为一种辅助性分娩方式, 极大地减少了由于难产而引起的母婴死亡。然而剖宫产手术对于孕产妇而言并非自然分娩方式, 较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除了引起腹痛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外, 还会出现感染、大出血、瘢痕子宫以及脏器功能受损等术后严重并发症, 严重时将导致产妇和胎儿死亡[2]。虽然剖宫产手术可迅速完成分娩, 消除各种因素对产妇和胎儿造成的伤害, 确保母婴安全, 但是其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不应被忽视。

剖宫产手术后留下的瘢痕子宫会导致胚胎难以在瘢痕位置着床, 而于子宫的下部进行着床, 从而引起胎盘前置, 此外由于子宫瘢痕位置的功能层会变薄和受到破坏, 胎盘为了能获得充分营养, 而深入基层底着床, 引起胎盘粘连发生。

本研究中, 瘢痕子宫组产妇的先兆性子宫破裂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同时瘢痕子宫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综上所述, 剖宫产手术极大地增加了再次妊娠产妇二次剖宫产的风险, 因此临床上对产妇分娩应慎重选取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28例再次妊娠孕产妇进行研究, 根据产妇前次分娩是否为剖宫产方式将其分为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 并比较两组产妇子宫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结果 瘢痕子宫组产妇其先兆性子宫破裂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 (P<0.05) ;同时瘢痕子宫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 (P<0.05) 。结论 剖宫产手术极大地增加了再次妊娠产妇二次剖宫产的风险, 因此临床上对产妇分娩应慎重选取分娩方式。

关键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

参考文献

[1]杨桂香.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 2013, 19 (11) :1639-1642.

上一篇:网络作文教学的利弊下一篇: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