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社会因素

2024-08-30

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精选4篇)

瘢痕子宫社会因素 篇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剖宫产在临床的应用提高了围生儿的存活率[1]。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等原因我国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 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瘢痕子宫采取何种分娩方式还存在许多争议, 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结局并分析相关因素, 为临床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婴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8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孕产妇年龄25~42岁, 中位数年龄32.8岁, 孕周37~42+2周。阴道产指征: (1) 既往剖宫产指征此次入院不存在; (2) 此次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超过2年; (3) 此次入院无剖宫产指征; (4) 孕产妇及家属同意阴道产。剖宫产指征: (1) 上次剖宫产手术切口位于子宫体部、T形切口或者子宫下段纵切口; (2) B超显示有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处; (3) 患者曾有子宫破裂史; (4) 孕产妇和家属要求剖宫产。

1.2 评估指标

记录阴道试产病例、成功病例及剖宫产例数, 并对剖宫产原因进行分析。比较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新生儿Apger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 (χ—±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0例孕产妇中阴道试产55例, 成功49例 (89.1%) ;行剖宫产131例 (72.8%) ,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40例 (30.5%) ;131例剖宫产患者中产后出血率为19.8% (26/131) , 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率为12.2% (6/49) 。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患者产后平均出血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阴道分娩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再次剖宫产组 (P<0.05) ;两组新生儿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本组180例行剖宫产手术者131例 (72.8%) ,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40例 (30.5%) , 因此社会因素占再次剖宫产的较大比例, 具体原因有孕产妇对分娩的恐惧、高龄产妇、巨大儿及珍贵儿比例的增多等[3]。同时由于医患之间矛盾及医疗纠纷的增多, 医疗系统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导致医生为避免风险放宽了剖宫产指征。

本组结果显示:本组180例孕产妇中阴道试产55例, 成功49例, 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9.1%;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再次剖宫产组 (P<0.05) ;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阴道试产成功率高, 且对机体损伤小, 患者恢复快。一般认为剖宫产术后2年适宜阴道试产, 但是这并不代表上次剖宫产为横切口的孕妇2年内再次分娩必须行剖宫产[4]。目前认为子宫肌层的愈合只需要3个月时间, 如果发生瘢痕愈合不理想, 两次妊娠时间间隔时间久也会有子宫破裂的风险。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 子宫切口的愈合较过去有了显著改善, 同时各种监护措施的使用可使危险因素早期发现, 因此阴道试产安全性高。再次剖宫产的产妇初次剖宫产的切口为下段横切口时再次妊娠可进行阴道试产, 这是由于子宫下段是峡部的延长, 肌层富有韧性且弹性好, 利于术后愈合。

阴道试产的产妇应加强监护, 注意胎心的变化, 注意有无胎儿宫内窘迫或先兆子宫破裂, 手术室及麻醉师做好准备,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分娩过程中取胎头无困难、切口无延裂者, 结合超声子宫下段厚度检查方能进行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指导产妇正确配合, 以确保宫缩协调规律。对于有切口感染、子宫切口不详、严重的产科及内科并发症、臀位者及孕产妇拒绝等情况下, 应行再次剖宫产。

综上所述, 社会因素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占有较大比重, 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 对于具备试产条件者应在密切监护进行阴道分娩。分娩是涉及到环境、心理及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 社会、管理层及家庭应意识到高风险的存在, 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科医师的业务培训, 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结局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18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0例孕产妇中阴道试产55例, 成功49例 (89.1%) ;行剖宫产131例 (72.8%) ,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40例 (30.5%) ;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患者产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119.80±17.62) mL和 (468.90±56.94) mL,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阴道分娩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再次剖宫产组 (3.75±0.42) d vs (7.59±0.69) d, (P<0.05) ;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社会因素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占有较大比重, 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 对于具备试产条件者应在密切监护进行阴道分娩。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科医师的业务培训, 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剖宫产术

参考文献

[1]Robson SJ, Tan WS, Adeyemi A, et al.Estimating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by maternal request:anonymous survey of obstetri-cians in Australia[J].Birth, 2009, 36 (3) :208-212.

[2]Klemetti R, Che X, Gao Y, et al.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amongprimiparous women in rural China:an emerging epidemic[J].Am J Obstet Gynecol, 2010, 202 (1) :65.

[3]孙杨芳, 吴明辉.132例瘢痕子宫分娩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 (9) :687-688.

[4]廖德好, 万波, 黄文宇, 等.再次剖宫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 2010, 36 (2) :97-98.

瘢痕子宫社会因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达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10例,其中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5例为病例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5例为对照组;病例组55例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清宫术治疗。所有110例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33.9±7.5)岁;妊娠2~6次,既往均有剖宫产史,距剖宫产时间187 d~12年,剖宫产均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为103~13 1243 U/m L;停经41~122 d;孕龄6~13周,平均(6.5±1.4)周;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两组年龄、孕龄、既往孕产次数、既往流产情况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3]

(1)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包括既往有剖宫产史,有停经、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腹痛;(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β-HCG升高,尿妊娠试验呈阳性反应;(3)影像学检查,主要为盆腔检查、阴道超声检查等。超声诊依据有:未见宫腔妊娠或宫颈管妊娠证据,子宫下段前壁可见妊娠囊生长,膀胱与妊娠囊之间的子宫肌层存在缺陷。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前壁形态和回声异常,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确诊均由2位或以上高年资的妇产科医师共同做出。

1.3 治疗方法[4]

1.3.1 对照组

术前完善体格检查及血液学相关检查,签署手术同意书,术前1 h口服米索前列醇,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经过: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钳固定宫颈上唇,将探针沿子宫体方向送至子宫底部以了解子宫大小;宫颈扩张器轻柔扩张宫颈管,至宫腔吸引器可顺利通过。无负压状态下,将宫腔吸引器送入宫腔,而后给予负压反复刮吸,注意动作轻柔。吸宫时注意两侧宫角及宫底部,如仍有组织未吸净,可可行刮宫术。子宫壁感觉到粗糙及瓶内出现血性泡沫时说明宫内已清空。

1.3.2病例组

患者术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等检查,未见化疗及介入治疗相关禁忌证,患者或家属签署化疗及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常规消毒铺巾,给予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采用改进Selding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5F导管鞘,在Terumo 180 cm GA导丝引导下导入5F-Robert子宫动脉导管,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选影证实动脉走形及病灶供血途径后,先分别于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甲氨蝶呤各50~160 m L,再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子宫动脉,直至子宫动脉血流缓慢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主干,术毕股动脉穿刺处给予加压包扎、右下肢制动24 h,注意观察患者发热、恶心呕吐等化疗反应,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术后1周内在B超下行清宫术。见图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比较才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或Spearman秩相关,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逐步法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征比较

将行常规清宫术的对照组患者与行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的病例组患者进行临床征比较,结果提示,病例组术中出血量、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注:β-h CG: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2 后继清宫术出血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相关分析

根据专业意义及表1中的结果,将年龄、孕龄、既往孕产次数、既往流产情况(有、无)、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等因素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孕龄(r=0.074)、既往孕产次数(r=0.024)、既往流产情况[有(r=0.112)、无(r=-0.054)]、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r=0.217)、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r=0.219)、子宫动脉化疗栓塞(r=0.741)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具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

2.3 后继清宫术出血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将年龄、孕龄、既往孕产次数、既往流产(有、无)、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龄、既往孕产次数、既往流产情况、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各因素赋值情况及结果见表3、4。

注:β-HCG: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 讨论

3.1 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临床剖宫产比例的上升和妇科超声,尤其是经阴道超声的广泛采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升高[5,6]。子宫瘢痕妊娠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较多的学者认为该病的病因是由于受精卵着床过程中受阻于子宫瘢痕的微小缝隙,进而植入子宫肌层所致[7,8]。子宫瘢痕处肌层较为薄弱,伴随着孕龄的增加,或行清宫术时,容易并发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导致子宫切除、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明显增加[9]。

清宫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近年来出现的微创治疗手段,不仅应用于异位妊娠的治疗,亦被广泛用于对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10],Rotas等[11]报道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保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获得成功,并认为该方法在控制盆腔大出血方面可以达到与子宫切除术相同的效果。周慷等[12]报道,清宫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效果满意,同时,该研究认为介入治疗后及时行清宫术是终止妊娠的关键。本研究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出血量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均提示,孕龄、既往孕产次数、既往流产情况(有、无)、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

3.2 围术期护理措施

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护理措施主要有:

3.2.1 术前护理

3.2.1. 1 心理护理

由于子宫瘢痕妊娠属少见疾病,患者对疾病本身及相关介入治疗缺乏了解,往往心存疑虑甚至恐惧心理,因此加强医患、护患沟通尤为重要。护士不仅要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原理、优点等,还应通过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赢得患者信任,减轻其紧张心理[13]。

注:β-HCG: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2.1. 2 术前准备[14]

术前检查心电监护仪,确保正常使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将各种介入器材如明胶海绵、PVA、穿刺造影系统、造影剂等及抢救药品准备到位;确认各项术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血β-HCG,B超,交叉配血,碘过敏试验等无手术禁忌;双侧腹股沟备皮及留置导尿。

3.2.1. 3 消毒隔离

确保手术间消毒达标,做好隔离工作,保证合适的温度、湿度,检查血管造影数字减影系统(PSA)工作状态良好。

3.2.2 术中护理[15]

(1)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分开,术区暴露充分;(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关记录;(3)保证静脉通道畅通,及时更换液体,严格三查七对;(4)穿刺前可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 mg,以减轻术中的疼痛;可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防止造影剂及药物过敏;(5)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应用;(6)保证术中所需物品供应,准确记录术中所用药品、器材,尤其是介入材料等。

3.2.3 术后护理[16]

3.2.3. 1 一般护理

术后病房保持安静、温度适宜;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铁质的食物[6],预防压痊,保持外阴清洁,24 h后可拨出导尿管;术后给予24 h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7]。

3.2.3. 2 穿刺点的护理

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穿刺点加压包扎6~8 h,定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

3.2.3. 3 疼痛的护理

因栓塞动脉造成血供减少及子宫收缩等原因,多数患者术后会出现下腹疼痛[8]。另外,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亦会加重不适感,术后患者饮食饮食易清淡、无刺激,保持口腔清洁[9]。

3.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全休1个月,禁性生活及盆浴1个月,避孕6个月,1~2个月后可于门诊复查B超及血β-HCG。

综上所述,清宫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可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同时也减少了住院时间,有着明显的临床收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达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的收治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10例,其中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5例为病例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5例为对照组。病例组55例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年龄、孕龄、既往孕产次数、既往流产情况、术中出血量、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对后继清宫术出血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采用逐步法多元回归分析对后继清宫术出血量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①病例组术中出血量[(64.7±24.0)mL]、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15.8±4.1)d]、住院时间[(5.1±1.5)d]等均优于对照组[(153.4±60.1)mL、(24.3±6.2)d、(9.2±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孕龄(r=0.074)、既往孕产次数(r=0.024)、既往流产情况[有(r=0.112)、无(r=-0.054)]、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r=0.217)、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r=0.219)、子宫动脉化疗栓塞(r=0.741)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具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龄(β=0.073)、既往孕产次数(β=0.495)、既往流产情况(有、无)(β=0.0.428)、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β=0.335)、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β=0.185)、子宫动脉化疗栓塞(β=0.781)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出血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可有效降低后继清宫术的出血量,值得临床应用。

瘢痕子宫社会因素 篇3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子宫瘢痕妊娠,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种植在子宫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曾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但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近几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CS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若延误诊断或者处理不当,药流或者人工流产术,则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1,2,3]。近年来,经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得到应用,该方法能提高治疗安全性及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但是,临床上对于经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CSP患者影响因素尚缺乏研究。为了探讨经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效果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将子宫动脉栓塞与清宫术相联合终止妊娠,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医院诊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3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医院诊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3例,年龄22~46岁,平均(32.76±2.61)岁;孕次1~6次,平均(3.84±0.61)次,剖宫产结束至发病时间5个月~4年,平均(2.11±0.51)年;首选介入治疗19例,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转为介入治疗11例,13例流产不当转为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术前均经过超声检查及测定血h CG诊断,符合子宫瘢痕临床诊断标准,术后进一步病理检查明确。本次临床诊断试验均经患者、家属同意,试验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对患者实行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采用改良Seldinger法在右侧股动脉所经位置进行穿刺,并将生理盐水与5 mg的地塞米松进行有效融合后,在患者的腹主动脉上实行缓慢注射;接着,经过超选择成功进入到患者的左侧子宫动脉中,并利用生理盐水与5 mg的甲氨蝶呤有效融合后,缓慢注入导管中;通过监控系统确定栓塞位置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术中仔细分析和判断造影效果,确定患者的子宫动脉近端位置显示为杵状,提示栓塞成功。左侧栓塞成功后则需要退管并对右侧子宫动脉实行相同方式的栓塞,确保两侧子宫动脉均获得成功栓塞后,在72 h内对患者行清宫术;术后3 d口服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治疗成功:手术后妊娠组织均全部获得清除,术中出血量少于600 ml,无需再进行干预;有效抑制:术中出血量超过600 ml,且需要采取相应的止血;治疗失败:持续性出血情况严重,且控制效果不佳,有必要实行开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并修补。有效抑制及治疗失败为手术失败。(2)对影响到患者整体治疗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段、孕次、孕周还有孕囊体积等,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该因素的影响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43例患者中37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6.05%;5例有效抑制,术中出血量>600 ml,平均(664.23±55.49)ml,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通过加强宫缩药物、水囊压迫等止血;1例治疗失败,需要行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并修补。

2.2 影响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效果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孕次患者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效果与孕周、孕囊体积、子宫瘢痕妊娠类型关系密切(P<0.05),见表1。

2.3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孕周、孕囊体积、子宫瘢痕妊娠类型是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瘢痕妊娠是孕囊着床于上次剖宫产瘢痕处,原为较少见疾病,但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该病临床上亦趋常见,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患者在怀孕初期时行人工流产术会增加阴道大出血情况的发生率;若持续妊娠,发展到妊娠晚期时,子宫就会因为胎盘植入而引发子宫破裂的不良后果[4,5]。

部分研究者认为,受精卵在经过瘢痕切口时,通过其裂缝到达子宫肌层,并在该位置上着床后形成瘢痕妊娠。由于瘢痕位置拥有的肌壁与正常组织相比,构成组织比较薄,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胎盘逐渐形成并植入肌层,孕囊也会随之变大,从而可能使患者的子宫破裂或者形成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导致大出血情况发生,有时出血难以控制,需行子宫切除术,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何保证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的完整性,提升患者的妊娠安全性是临床上治疗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治疗原则的确立上,则以降低出血量为主,并充分清除患者的妊娠组织,保护子宫完整性[6,7,8]。虽然临床诊治上,尚未对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式形成统一认识,但是可以通过结合临床诊断以及影像学资料确诊后实行早期干预,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患者终止妊娠,以降低严重子宫出血、子宫破裂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43例患者中37例手术取得成功,成功率为86.05%;5例术中出血量>600 ml,平均(664.23±55.49)ml,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通过加强宫缩药物、水囊加压等止血;1例需要行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并修补。而通过对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发现,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直接危害的有三个因素,即孕周超过8周、孕囊体积超过18 cm3,还有外生型子宫瘢痕妊娠[9,10,11,12,13,14]。本研究中,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疗效与孕周、孕囊体积、子宫瘢痕妊娠类型关系密切(P<0.05)。因此,子宫瘢痕患者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瘢痕处的肌层、孕囊或包块大小及外凸情况,肌层连续者手术成功率高、出血少,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

瘢痕子宫社会因素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孕检的孕早期 (6~12周) 瘢痕子宫孕妇320例为研究对象, 同期非瘢痕子宫正常孕妇300例为对照组。2组孕妇无明显内外科合并症, 均为第2胎, 单胎, 年龄20~40 (29±1.7) 岁, 2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他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1.2方法

1.2.1工具:采用国内学者肖水源[4]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 共10个项目。该量表统计指标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 得分越高显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客观支持分:2, 6, 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1, 3, 4, 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 9, 10条。

1.2.2方式:对320例瘢痕子宫孕妇及300例正常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专人、现场指导、回收, 瘢痕组回收问卷316份, 有效率98.75%;对照组回收问卷295份, 有效率98.33%。

1.2.3全程管理方法:成立瘢痕子宫孕妇管理小组, 设立专门门诊;孕妇第一次孕检时, 即建立档案, 进行入组、评估;管理小组共同会诊, 为每位瘢痕子宫孕妇制定全程管理计划, 包括孕期饮食、运动、睡眠、体质量、心理干预、产检、家属教育、分娩计划等全程跟踪管理;根据不同孕妇情况, 一对一帮助、督促、协助完成计划, 直到分娩结束后2h。对照组常规门诊孕检和接受健康教育。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瘢痕子宫孕妇问卷调查中社会支持情况瘢痕子宫孕妇社会支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94, P<0.05) ;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53和2.637, P<0.05) 。提示瘢痕子宫孕妇得到的社会支持、理解、帮助不够。见表1。

2.2对瘢痕子宫孕妇全程管理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定结果瘢痕子宫孕妇全程管理后社会支持总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75, P<0.05) ;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93和2.351,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4]。客观支持指单位、同志、好友、家庭、亲戚给予的物质支持情况;主观支持指个人对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的程度;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系指个人对别人的帮助是拒绝, 还是接受。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 越来越多的妇女再次妊娠分娩,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人数也明显增多,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方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5]。已有研究证实, 再次剖宫产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产后感染、新生儿呼吸困难等机会大大增加[6]。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号召医疗机构提供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服务[7], 但瘢痕子宫阴道分娩, 需要产科医师、孕妇和家属共同承担子宫破裂的风险, 这将大大增加母儿患病率[8]。目前子宫瘢痕处破裂的发生率报道不一。鉴于瘢痕子宫对母婴的诸多不利因素, 以及需要面对的分娩方式选择, 导致孕妇精神更加紧张, 更加需要医学指导和帮助[9,10]。本结果:瘢痕子宫孕妇的社会支持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孕妇, 提示社会给予瘢痕子宫孕妇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没要达到孕妇们的需求, 这对提高阴道分娩不利, 需要进一步关注。

本结果显示, 对瘢痕子宫孕妇全程管理后, 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了全程管理的有效性。为每位孕妇制定科学、细致孕期、产时计划, 并指导、协助、督促完成, 温暖了孕妇和家属的心, 解除了孕妇和家属的思想顾虑, 缓解了孕妇的紧张情绪, 设立单独的瘢痕子宫门诊, 延长了她们与医护交流时间, 缓解了孕妇精神压力, 为孕妇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符合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继文, 李富业, 连玉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1) :1-3.

[2]李宝香, 吴仕元, 肖锦艳, 等.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可行性探讨[J].山东医药, 2015, 55 (10) :68-70.

[3]申恒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3例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3) :234-236.

[4]陈超然, 王强, 卢光莉, 等.临床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 (7) :892-894.

[5]潘春煦, 杨鹏.41174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 2014, 54 (2) :39-40.

[6]陈廉, 张潇潇.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8) :594-596.

[7]Cunningham FG, Bangdiwala SI, Brown SS, et al.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draft statement on vaginalbirth after cesarean:new insights[J].NIH Consensus and State of the Science State Ments, 2010, 27 (3) :15.

[8]周圣涛, 张力.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 (4) :305-308.

[9]钱志大.剖宫产瘢痕妊娠相关临床问题及发生机制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 2015.

上一篇:Modflow下一篇:电解离子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