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2024-06-06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精选12篇)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1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正在呈快速增长趋势, 汽车后市场产业的发展给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1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理解专业理论, 培养专业操作技能, 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标准, 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2一体化教学模式执行效果分析

本次调研参与教师28人, 分发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问卷56份, 回收56份, 有效问卷56份。本次调研问卷参与学生119人, 分发学生学习水平调研问卷238份, 回收238份, 有效问卷238份。

2.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析

2.1.1教学方案制定的变化

教学活动的备课时间在实行一体化课改制前有75%的教师用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备课任务, 实施一体化课改制后教师的备课时间明显增长, 有53.6%的教师需要用1天的时间来完成备课任务。

一体化教学方案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任务背景及学习任务分析、活动内容方式及时间安排、一体化教学实施逻辑顺序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的问题比传统教学方式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多。

2.1.2教学设计变化

对完成每项教学小环节所需时长统计, 可以看出没有进行一体化课改时教师设计教学小环节的时长并没有固定的时限, 3个选项比较平均。进行一体化教改之后, 教师在设计教学小环节时, 则考虑以15分钟和30分钟为主, 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维持在这样水平上。说明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符合学位生的生理特点, 是提高教学效率, 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1.3教学实施的变化

从教师解答学生问题的态度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在执行一体化之前, 教师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多采取问题引导解决困难。一体化之后, 有46.4%的教师选择与学生共同完成, 而不是沉默或指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教师由指挥官变成了组织者、参与者, 与学生共同研究完成任务。

2.1.4学生自我效能的激励上的变化

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体化任课教师在课堂角色上产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 退居幕后组织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2.2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分析

2.2.1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上的变化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由向老师求助, 逐步向小组讨论转变。学生解决问题方式改变说明在寻找新的学习方式。

经过一体化学习的学生比未经过一体化学习的学生有更强的安全意识。这种安全意识是从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获取的。

2.2.2协作性及创新能力的变化

未经一体化学习的学生, 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感不强, 据大多数的小组决策都由组长一人做出决定。一体化学习之后, 每一个学生对任务的参与感在增强。一体化的学习能够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2.3项目评估和职业能力的变化

学生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已经牢固树立的7S现场管理的理念, 自己所作的每一件事都要以7S的标准来衡量。从调查中能够充分的体现, 有82.4%的学生是7S管理的坚定执行者。

3一体化教学模式执行效果总结

3.1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积极因素

3.1.1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积极参与到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来, 研讨一体化教学标准、一体化教案的编制, 用鱼骨图分析法策划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模拟真实情景的工作任务, 将企业工作场景再现, 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 一体化教师对教育心理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讨。

3.1.2学生自信心不断加强

经过一体化学习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不断提升, 对待任务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在参与典型工作任务时, 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参与度都有明显提升, 这对学生在一体化学习中建立自信,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良好的作用。

3.2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不足

3.2.1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理解专业理论, 培养专业操作技能。一体化教学环境要模拟生产企业的工作场景, 企业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维修企业的工作氛围和文化熏陶下逐步从一名学生向一名合格的职业人转变。

3.2.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 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 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不但要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 同时, 还要实现一对一结对子帮助在校专职教师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3.2.3一体化教学评价模式不健全

一体化教学评价模式包括两方面内容, 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水平评价。随着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 健全一体化教学评价模式刻不容缓。加强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建设, 突出技能考核学生学习, 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

4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实现“教、学、做”合一及三个对接, 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内容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学习方法与企业的工作方法对接,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缩短学生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距离, 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摘要:本文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结构, 一体化教学组织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加强实践教学, 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 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子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取向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 2010 (6) .

[2]陈志明.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探究[J].教师, 2011 (5) .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2

机械加工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总结报告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开始于2012年9月份。《数控编程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CAD》、《机械制图》六门核心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成果总结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体化系统建设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体化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和一体化教学。

1、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完善了下列一体化实训室。

⑴普车实训室功能:本实训室主要承担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可完成教学大纲中的轴类工件、套类工件、盘类工件、成形面工件、螺纹的加工等实训项目教学计划,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完成中等复杂零件加工能力;同时,本实训室还可以开展对外加工服务。

设备:普车实训室现有CA6140普通车床28台、摇臂钻床1台、M1412型万能外圆磨床1台、B6085型牛头刨床1台、400型砂轮机4台,各种工量具等配套完善,以上机床设备均为生产型设备。

⑵数控实训室功能:数控操作综合实训。可进行数控车、数控铣中(高)级工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技术。

设备:数控实训室配备了10台数控车和2台数控铣,还配套配臵了1个数控仿真模拟机房。

⑶钳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现有高级钳工桌35台,每台钳工桌安装有台虎钳两台,配备有锯弓、平锉、半圆锉、三角锉、榔头、划针、样冲、圆板牙绞手、90°直角尺、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刷子等量具、工具和清洁用具等;实训室还有台式钻床四台、手电钻60把、二氧化碳保护焊1台、氧气焊两套、切割机1台、落地式砂轮机2台、划线平台等相关钳工实习实训工具。钳工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机械加工、数控、焊工专业钳工实训课程的需要以及满足学生获得钳工中级证书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需要;钳工实训室可进行锯削、锉削、钻削、錾削、切削、攻丝套螺纹、钻头刃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让学生具备一定钳工技术,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过硬的基础。

⑷焊工实训室:主要功能:本实训室主要承担焊接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可完成教学大纲预订的堆焊、平焊、横焊、立焊等实训项目教学计划,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完成中等复杂金属构件加工的能力;同时,本实训室还可以开展对外加工服务。设备简介:

焊接实训室现有交流弧焊机10台,直流弧焊机5台,气焊气割设备3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2台,可容纳40人同时实训。各种工量具等配套完善,以上焊接设备均为生产型设备。

⑸多媒体教室:各实验车间分别都建设了多媒体教室,能同时满足两个班级的教学。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如多媒体的应用,现场教学,启发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等,课堂周围就是实物,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后,学生都能接触实物,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论教学也比较容易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多媒体资源库建设

机械加工专业课程内容包含大量机械各部分组成、零部件等的结构及原理图、装配图和零件图。传统的挂图或幻灯片可以增加直观性,但是静态的,只能反映零部件的一个侧面,缺乏整体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构建具有机械加工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系统的资源库:

⑴搜集一些车钳焊相关的视频录像并配有文字和讲解内容,便于课堂教学。⑵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些动画将机械的各部分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特别是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直观性。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教学。

⑶从网络上获得相应的各种有价值的素材,加工和整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资料。最后形成辅助机械专业教学的简练的、实效的教学资源库,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⑷整理收集各门课程的期中、期末、中级工考试训练试题,形成系统的试题库,以便于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

3、一体化校本教材建设

过去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又没有现成的可用。我系根据实际情况,为了转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开展的一体化教学的大纲和计划都是教师自己制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创建以技能操作为中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校本教材,并不断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如我校马少宇老师主编的《钳工实训教材》、赵金波老师主编得《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伍红军老师主编的《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等教材,给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4、一体化教学

以前的教学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自成体系,互不干涉。由于班级人数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穿插实施,一般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安排实训,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实物少,直观性差,专业知识不易理解,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教学效果较差。改革后,班级人数也少了,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室设在实训车间,理论课和实训课融合在一起进行,真正起到了教、学、做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我校要抓住这一机遇,2007年至2012年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利用暑假期间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达30多人次。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认定)所需培训和考证费用,在教师取得相应证书后,学校给予报销;若经过培训不能通过考试或拿不到证书的,费用由培训教师自己承担。

2.通过校企合作建设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学校将严格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一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制订详实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工厂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凡不按规定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将加强对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监督、管理、检查、协调等工作,每年评选优秀实践课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4.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严格审查职业资格,更要严格专业技能的考核,切实把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三、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

“教学改革,教师先行”,在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他们既精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一堂课前授课教师要安排好理论与实训的合理搭配,先由教师准备好实训器材,授课教师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明确无误,而且对所讲授的部件要多次进行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教师本身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进行。教育家福禄培尔说:我听,我忘了;我看,我知道;我做,我了解。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从做中学,这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中职生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的人对形象思维感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有一种畏惧的情绪,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教师们不断的探索,各个模块基本上都形成了适宜的“项目任务”,比如说普通车工模块以“哑铃”为工作任务,钳工模块以“榔头制作”作为工作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的讲课顺序可以先讲明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由学生以自行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再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以项目引导学生,可以方便地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布臵的工作任务,一个人无法完成,只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通过实践验证,一体化模块教学过程非常适合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 四、一体化教学的评价和考核

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践、团队完成项目等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充分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从而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来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并且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诊断性的提出意见。评价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励学生。

在考试环节上,学生该课程的最后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两部分共同作为评价学生本门课程学习好坏的标准。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还能判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做出一个更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

浅谈一体化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实训课程;学习评价;虚拟工资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42-001

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教学内容。实训课程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实训课程(包含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状况,又可以检查教师对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反馈实训课程教学项目及其内容、教学要求和方式方法等多方面信息。学习评价所特有的评定、反馈、导向和预测等功能,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笔者根据多年的职业教育经历,从阐述学习评价的功能人手,评析实训课程当前的考核方式及其问题,探索性的提出实训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原则及其具体模式,以供同仁讨论指正。

一、实训课程学习评价的功能及特点

评价原指对货物的论质评价,后被广泛用作对事物或人物价值的衡量。学习评价就是多方面收集学生学习信息、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科学地为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及其效果给予评价。实训课程是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训课程学习给予科学而又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有利于用人单位准确核查和选用毕业生,有利于学校获取真实反馈信息,以不断改进实训教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功能:

(1)评定功能,能够评价、鉴定学生实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并判断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2)反馈功能,通过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的欠缺及其形成原因,能够提供改进实训教学的信息。

(3)导向功能,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告诉学生需要学什么、应当达到什么程度,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4)预测功能,是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的能力发展倾向。

正确地发挥学习评价的功能,会对实训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反之,则可能给实训教学造成困扰和阻碍。实训课程学习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评价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环节,更非教学终点。

第二,评价过程要遵循一定程序,该程序须在评价之前制定并向学生公开,让学生知道其实训课程最终成绩是怎样评定的。

第三,评价活动包含一定方法,比如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技能的考核与评定等。

第四,评价方案具有可行性且行之有效。使得评价过程遵循程序而不呆板、讲究方法而不繁琐,评价结果反映共性而不雷同、描述个性而不复杂。

二、工学一体化实训课程评价方式

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学及其效果的评价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层次来进行。

学生自评就是学生要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工学一体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工作过程评价表的方法,反映出自己学习工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困难和经验,反映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工作过程,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小组互评是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家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同时还要开展组际之间的互评。

教师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所以,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三、用“虚拟工资法”对一体化实训课程进行评价

针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评价也要有所创新。要改革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元性的评价,结合引导作业、作品展示以及小组考核进行评价,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组内评价与教师整体考核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在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又注重创新、团结合作、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核。

为此,我们设想一种适合于工学一体化课程评价的“虚拟工资法”。

“虚拟工资法”是接近企业工资发放的一种方法。企业中小组作业的场合很多,工作完成后,小组成员将按贡献取得自己应得的工资。“虚拟工资法”是把班级看成是一个工厂车间,老师的角色变成车间主任,各学习小组就是工厂里边的生产班组。工作时按每人每学时20元的“工资标准”发放到各班组,由各班组制订相应的“分配制度”并下发到个人。班组负责统计个人的“工资数”,期末个人用所挣工资购买学习分数。

例如某课程计划180学时,按每学时20元计算,全部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可得工资3600元。按45元,每学习分数,可购得学习分数80分。若能得到奖金,则购得的学习分数在80分以上,最多100分。若工资被扣,则购得的学习分数在80分以下,甚至低于60分不及格。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4

1 课程的性质要求改革教学模式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利用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细菌的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的基本知识,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作出食品卫生检验的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该课程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常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1)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验教学相互独立,导致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及实用性,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2)教学方法上,学生不参加实验前的准备,仅按实验教材上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且小组人数多,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课程评价方式往往是静态的,一般由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日表现给出学生最终的成绩,评价标准过于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忽略实践技能的发展,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查。

新形势下社会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希望人才拿来就能用。鉴于食品生产与销售行业的特点,食品检验员必需具备较强的检验各种微生物的技能,因此对高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进行改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简介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几个实际的检验任务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框架,形成以检验流程为导向的知识框架,学生从样品、药品准备开始,到检验报告的得出,全部自己完成,不分理论与实践,只要检验流程用到,他们就需调研、操作与分析。流程进行中时间上无停顿,直到检验结果的得出,所有的事情他们必须独立完成。老师把学生都当作检验员,只在他们不知怎样操作与分析时才出手演示操作、解释原理与分析现象。

打破原有的课程知识框架,教师和学生都以食品检验员的身份,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客观准确的完成某一个食品样品的检验任务,并对检验结果负相应责任,以真实的检验流程进行真实的操作,以真实的检验过程进行恰当的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按照检验流程和检验过程把打破的课程知识框架进行有机地重组,检验做到哪一步课就讲到哪一部。

3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原有的课程知识框架如图1所示。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经过“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后以真实的检验任务讲授课程的相关内容。我们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检验任务进行课程的教学做。例如要检测市售白条鸡中是否有沙门氏菌,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2010版)中GB/T4789.4—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要求,检验流程如图2所示: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后,以几个有代表性的真实检验任务为载体,边检验边讲解。要完成一个检验任务,首先要制定检验计划,这个计划制定的依据就是现行的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目前是2010版)中检验内容的要求。每个检验任务都有不同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让学生站在这样一个起点上,除进出口食品外,国内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迎刃而解。好比学做菜,分别以炒土豆片、肉炒土豆片、炸里脊肉为代表学习炒素菜、炒荤菜、炸货,类似的菜稍加变通就可以了。

例如检验市售白条鸡中是否有沙门氏菌,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2010版)中GB/T4789.4—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要求,一体化教学《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课程知识框架,如图3所示。如果检验其他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只是样品准备和检样制备稍稍变动一下就可以了,其他的流程全部相同。再详细一些,比如一体化教学课程知识框架中“菌种分离”这一步操作又建立了子框架,如图4所示。其它各步也都有其相应的子框架,也就是各步具体的操作步骤。

经过一体化改革后的课程,打破已有的课程知识框架,将毫不相干的各种检验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立新的课程知识框架。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具体的检验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完成检验任务的同时完全掌握各种检验技术,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也在检验过程中学会。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理论指导、操作演示、错误纠正和全局统筹安排。

在课程学习时,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或称检验室),在真实检验任务下,教师演练操作、讲解技巧,学生以检验员的身份完成逐项检验任务;建立适合真实检验流程的课程知识框架,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检验微生物的任务中掌握专业技能。

4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评价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在检验过程中学会各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养成严谨的试验操作态度。检验过程中若有一步操作失误则影响到后一步的操作甚至导致检测全部重来。比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可能污染杂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所以每位同学都小心翼翼地操作,教师在讲解及操作演示时,同学们都会聚精会神地听、看、练。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后,目前的教科书显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以具体的检验任务为载体,以检验流程为导向,各种检验技术在完成检验任务的同时完全掌握。原有的课程知识框架被打破,毫不相干的各种检验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新的课程知识框架形成,促进新教材的诞生。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完成各自的检验任务;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理论指导、操作演示、错误纠正和全局统筹安排。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学生的自信心百倍增强。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到生动而有趣的检验过程中去,并在检验过程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考评学生成绩时,按照检验任务的难易程度给予加权平均。如表1中,6个检验任务中菌落总数的测定相对简单,占总成绩的5%;沙门氏菌检验相对复杂,占总成绩的30%。每一个检验任务的各步操作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独立解决程度的大小,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是对检验方法提出改进的设想,综合反映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给以公平公正的评价,这样引导学生彻底放弃读死书,死读书。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微生物生长需要合适的温、湿度,这就需要根据季节进行课程设置或购置相应的培养设备;再比如生命的生长需要周期,这就需要在等待的时间里周密安排其他课程,以最大节约时间。所以教学改革仍需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GB/T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S].

[2]韩春光.以项目为载体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8:29~31

[3]刘巧曼.基于项目驱动的JSP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0,2:217

[4]李金热,杨新春.机电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今日科苑,2009,22:131~232

[5]咸丽.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09,3:193~194

[6]田铁,朱永丽.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223

[7]邓满娥,富琳姝.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139~141

[8]梅妮,陈忠仁,陈果.工学结合下的高职电工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6:188

教学效果评价材料 篇5

评 估 材 料

郏县第四实验中学

2014年11月24日

关于李党立同志教育教学

评 价 材 料

李党立同志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他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特点、易混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程序,编写最佳教案。为了上好一节课,他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他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他把每一单元的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印在四裁的图画纸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讲课时,随时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上得生动而有实效。授课时释疑解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辅导耐心细致,严格要求。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课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多年来,坚持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教科研成果不断引入教学实践,相继组织了即兴演讲、一分钟故事会、口头作文手抄报、自编文集等一系列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在借鉴并实践“小老师制度”、“茶馆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和教学方法。

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漏补缺。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使家长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了辅导学困生,他常常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吃的消、记得牢,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减负的要求,他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知识的掌握,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杜绝重复性、机械性的题海战术,不盲目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班级管理中,建立健全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助手作用,对学生注重思想教育,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说服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导之一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由于该同志执着的追求,不断地钻研和探索教育教学艺术,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教学科及格率85%以上,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质课教师,辅导的学生获奖达到26人,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县级奖励。受到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郏县第四实验中学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阅读写作一体化;实现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不能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的目的。如何进行综合化、一体化教学,是摆在英语教学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教师认真思考。

一、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

1.教师思维误区

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理解不够充分,存在思维上的误区。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调语法和单词的记忆,往往不注重全文的整体性理解和文章结构的把握。这种过度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教学理念,很难让学生获得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无法达到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2.过度依赖教材的教学模式

教材是学生在课堂授课的第一知识来源,是课堂上第一参照物。但是有些教师授课过度依赖教材,不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这种局限于教材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扩展阅读量和知识储备,影响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的题材量和能力发挥。

3.阅读与写作分别教学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是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授的,教学时并不能充分体现阅读与写作之间关联性的特点。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以此来学习和掌握范文中的文章整体性和语言的运用技巧。

4.学生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学生在自我学习时,很少能够养成将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结合起来的习惯。学生往往在阅读练习时,只是了解文章的表面含义,并不能在阅读中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作者独特的思想,徒然地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

二、“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1.转变教师思想,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想要教授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内容,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手段,改良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教学。

专业教师首先要了解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式能够深入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充分把握文章的整体性,丰富写作技巧,优化文笔。其次,教师需要掌握读写一体化的含义和特点,加强自己对读写一体化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2.深化教材掌握,拓展课外阅读

我国初中英语教材收录的课文大都是经典耐读、健康向上、流传广泛的文章,教材的编写者希望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门外语,更希望教材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正面影响。但是许多教师仅仅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没能做到深入理解、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与掌握,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精妙之处,学习文章中独特的写作技巧。

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辅助训练,选取课本中没有的、难度适合初中生的英语文章,让学生扩充知识量。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英文读物,培养自己独特的兴趣。

3.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我国的初中课堂中教师往往将四个方面拆分进行分类教学,这样制约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精细的阅读,才能想写、敢写、能写,学生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能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技巧进行完善和提高。反之,学生通过写作可以提高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精髓,深入思考文章的意义。

所以,在英语课堂开展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提升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成绩和实际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缓解学生压力,改善学习状态

当前我国学生课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如何缓解学生压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完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需要注意让学生不要产生过多的压力,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增强学习效率。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锻炼和积累的过程,教学双方都需要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知识的第一来源,教师能够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读写一体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效果已经广泛被证实,是对学生英语学习和掌握的有效手段。

参考资料:

[1]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2]管琳.谈读写交融法与英语写作技能训练[J].教育与现代化,1999(1).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7

近年来,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已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母乳喂养 (breast feeding, BF) 对母婴的健康均有益。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1998年创建爱婴医院并获得省级爱婴医院称号。为提高和巩固母乳喂养, 我科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设计出贯穿于整个孕期、产程、产后的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表, 针对每个个体有评估、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有质量控制。由于目前国内传统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多以口头指导、健康处方、示范教育、母婴同室等方法为主, 计划性不强, 效果不理想。本项目旨对每个个体进行评估, 根据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个体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指导, 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每个个体所需, 实现母乳喂养工作个性化、阶段性、预见性、连续性的特点。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研究, 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主动掌握知识能力、建立母乳喂养信心, 对BF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从而增强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BF效果及工作效率, 提高BF教育普及率, 从而提高BF率。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 提高母婴健康, 使个体化母乳喂养工作更具专业性具有特殊作用,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母乳喂养的作用

母乳喂养是最适于婴幼儿的自然喂养方式, 为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提供了最合理营养。2014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母乳喂养是确保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它不仅可以为婴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素, 而且既卫生又安全, 特别重要的是其中所含的免疫物质和抗感染成分能保护婴儿免受感染和其他疾病。研究表明早期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1,2,3,4,5]的发生, 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纯母乳喂养能有助于自然避孕、降低产后出血和肥胖的发生率[6], 也可以降低母亲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从长远来看, 它对整个人群的健康都有促进作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NICEF) 倡导婴儿出生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澳大利亚2000年母乳喂养的目标是出院时母乳喂养率达95%、3个月母乳喂养率达80%。我国政府已将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列为一项国策, 同时将“除有医学指征, 80%以上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纯母乳喂养”作为爱婴医院的政策性指标, 目的是通过促进、提高纯母乳喂养, 减少婴儿疾病的发生, 保障婴幼儿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从而提高婴儿的健康水平。但是, 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 加拿大有项研究显示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只有50%, 同样在美国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也低于2010年制定的50%的目标, 只有27%的母亲能在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从20世纪70年代起, 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国际化现象开始波及我国, 纯母乳喂养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如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 0-6个月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7.6%, 城市地区为15.8%[7], 与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中提出的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相比, 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对母乳喂养认识的提高和促进母乳喂养措施的实施, 我国的母乳喂养水平正在提高, 但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发展纲要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 母乳喂养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易变的行为, 早产、剖宫产、母亲孕期疾病、低出生体重、家庭社会支持、间接喂养经验、产妇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影响[7,8,9]。Basire K等[10]报道, 虽然所有的妇女都知晓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 但是他们发现实际上母乳喂养要比她们想象的困难。2001年, 郭清[11]等对广州1320例4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和母乳喂养态度, 而影响纯母乳喂养持续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母亲喂养信念;2013年, 李青颖等对重庆市633名0-36个月龄的婴幼儿母亲的研究结果显示, 自觉母乳能满足婴儿需求, 是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有利因素[12];2013年, 代兰芬对160例住院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认知研究发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状况不足、对自己的乳汁量和母乳喂养信心不足、社会支持不足是影响纯母乳喂养建立的原因。多个研究中心证实, 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中母乳喂养自信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的母乳喂养方法与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为临床母乳喂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针对个体, 整体的、全面的看待产妇, 对其生理、心理、情感等多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制定符合个体的护理计划。满足不同产妇的需求, 使其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护理路径对每个孕产妇进行充分的评估, 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与护理。节约人力资源, 重点突出, 避免了内容千篇一律, 充分体现尊重个体的人性化护理理念。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母乳喂养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发挥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目标明确、具体, 内容详实, 杜绝了产妇教育程度不同, 知识面的差异性。护士按照护理路径进行工作, 按质按量完成计划性工作。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其最终结果是为产妇建立档案, 选择最佳的母乳喂养护理方案, 降低医患双方成本, 提高护理效果。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8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社区,个体化干预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聚集了一组最危险的心脏病危险因子:糖尿病(DM)和糖尿病前期、腹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压。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面对代谢综合征这一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早期预防较高科技医疗手段更为有效。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指导和不良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使代谢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对蛇口某社区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CDS标准)[1]共筛查出代谢综合征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39~67岁。纳入对象还要求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可独立行走、自行复诊、生活能自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功能Ⅱ级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血管病变、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1.2 调查方法

对纳入管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讲明参加此项目的意义,达成管理协议。然后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血压、体重、血糖、血脂)。填写管理表,对其进行干预管理活动;填写随访表,随访代谢综合征患者1次/月,调查结束时间为2009年3月,随访纪录要求及时、正确、详细填写,对没有及时复诊的患者要进行电话督促。干预结束后对纳入管理的患者再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

每个随访小组成员由1名社区医生、1名护士、1名健康教育人员组成,每月随访患者1次,并为患者检查各项指标(血糖、体重、血压),同时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情况,包括:(1)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测试和评分,不合格为<60分,合格为60~79分,优秀为≥80分。(2)饮食情况,考虑难于具体计量,采用模拟法,分为:较素(鱼、肉、蛋、动物脂肪吃得较少);均衡(动、植物食物搭配较均衡);较荤(大鱼大肉,饮食无节制)。(3)运动情况,同样考虑运动量计算难于量化,也采用模拟法,分为:无运动(无体力劳动,又无体育活动者);少运动(无体力劳动,运动时间每天<1 h者);经常运动(从事体力劳动或每天运动时间达1 h以上者)。

1.3 干预措施

1.3.1 制作、印刷代谢综合征保健知识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介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症状、预防、综合治疗的方法,如科学的饮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1.3.2 邀请本区二、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每2个月开展一次代谢综合征知识讲座,阐述代谢综合征的危害、预防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意义、代谢综合征干预的重要性,回答干预对象提出的问题。

1.3.3 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是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进行低热量、高纤维、低饱和脂肪酸饮食,限制脂肪占总热量的20%以下;超重和肥胖患者的饮食指导主要是采用多种饮食方法减轻体重,即低脂、高多糖、高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干预为减重、减少钠盐摄入、限制饮酒、增加体力活动等。同时要避免狼吞虎咽式进食,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饭要吃,晚餐避免过饱,晚餐不要超过总食量的30%,早餐至少达到35%。

1.3.4 给予个体化的运动指导:坚持每天完成30 min的中强度的运动(根据性别、年龄、体型、体力、生活习惯、劳动、运动习惯、运动经验、运动爱好等制订相应的个体化运动。该运动应因人因时而异,个别对待,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适应变化而有灵活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对疾病知晓程度有明显改变,考查评分不合格比例下降,合格和优秀比例增加。见表1。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 干预前后不良行为的改变情况

2.2.1 干预前后饮食情况:

患者干预前后饮食情况有所改变,饮食均衡比例增加,不均衡饮食比例下降。见表2。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2 干预前后运动情况:

患者干预前后运动情况有所改变,经常运动的人数比例增加,而无运动和少运动比例均减少。见表3。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3 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患者干预后TG、TC、FPG、2 h FPG、BMI、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减低,HDL在干预后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增多、胆石症和脂肪肝等[2]。上述多种代谢紊乱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大量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多、纤维素摄入过少)、活动少都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不良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单一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代谢综合征,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应该是多角度的,药物、运动、饮食、心理和教育的综合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治疗的重要发展趋势,社区的干预项目也是围绕这几点进行的[3]。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的社区干预越发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而早有研究表明社区干预的效果显著[4],本课题研究社区的个体化干预,更加强调了患者的个体特异性,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年龄、经济收入、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使得干预措施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明显;同时社区个体化干预通过问卷和访谈,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干预策略可以根据患者本月的调查结果重新制订,使其更具有灵活性;在每月的随访中,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和鼓励作用,使患者保持健康心态坚持治疗。

此次干预结果表明,社区个体化干预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饮食、运动情况得到了改善,生活更加健康,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各项指标的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为期半年的系统管理和实施的社区个体化干预的效果来看,社区系统管理能摸清和掌握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社区个体化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做到预防代谢综合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上管理方法和实施过程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2]梁琳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10-911.

[3]阮丽,曾耀星.代谢综合征的新进展与综合防治[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403.

[4]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综合干预后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92-393.

[5]Windler E,Zyriax BC.Lifestyle changes for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J].Herz,2001,26(8):513-522.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9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液压系统演示台,教学设备

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已向模块化——一体化教学转变, 我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已广泛地推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 为了对液压模块的教学内容顺利地开展一体化教学, 在2003年上半年, 我研制出一种与技工统编教材机械基础中液压内容相适应的新型教学设备——液压系统演示台, 此液压系统演示台制造简单、实用性广, 既能结合理论讲授, 又可以给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在一体化教学中,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一体化教学设备, 有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液压教学在我校过去的教学情况

液压内容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据了解, 在液压教学安排上, 有的技校仅进行机械基础液压内容讲授, 不进行液压技能训练。有的技校, 以理论讲授为主, 实操上只作见习, 而我校既按教学大纲进行理论讲授, 又进行技能训练, 理论方面是以机械基础的液压内容为主, 实操主要进行液压元件的结构拆装和对各种液压机床的液压系统作现场分析。但是, 由于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限制, 在进行实训时, 所利用到的液压机床往往易与机床操作项目实习的班级相冲突, 在没有机床时, 只能利用相应机床的液压系统原理图作黑板上分析, 直观性差, 学生难以接受。另外, 我校的传统教学安排是采用两段式, 即一半专业班级上理论课, 另一半进行实操训练, 时间为半学期对调, 这样, 先进行实操训练的班级还没有进行液压理论学习就进入实训, 使得实操时讲授内容繁多、时间长、效果差, 并易出现理论和实操内容脱节或重复讲授现象, 与现行的教学改革模式不相适应。为此, 本人按照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自行研制出一种创新型教学设备——液压系统演示台。

二、液压系统演示台的研制

1. 设计要求

以机械基础教材为蓝本, 与教材中液压内容相配套, 能进行各类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试验, 能对多种液压基本回路原理进行演示, 能进行液压系统维护、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液压传动系统要完成两缸顺序动作:缸I工进——缸Ⅱ快进——缸Ⅱ工进——缸Ⅱ快退——缸I快退的工作循环。为了系统结构清晰、直观, 使学生一目了然, 液压元件配置方式采用板式配置, 为了使系统和基本回路的动作控制能相对独立, 采用电气全自动控制和点动控制, 液压缸工作顺序动作控制采用位置开关控制, 液压缸不带负载。

2. 液压系统原理图 (见图1) 和动作顺序 (见表1)

3. 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

(1) 液压泵卸载

准备演示时, 按下起动按钮, 电动机起动, 压力油经过滤器2, 进入液压泵3, 泵出的油通过单向阀6、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22流回油箱, 液压泵处于卸载状态。

(2) 系统工作状态

(1) 全自动工作状态:按下加载按钮,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22的5DT通电, 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将电气控制按钮放于自动位置, 按下自动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换向阀13的左位、减压阀14、液控单向阀15, 进入液压缸18的上腔推动活塞杆下行, 液压缸18下腔的油, 经单向节流阀17、液控单向阀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左位流回油箱。液压缸18活塞杆下行速度由单向节流阀17调整。

当液压缸18的活塞杆下行达时间继电器预先调定时间的时候,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断电, 阀处于中间位置, 液压缸18停止下行, 但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6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边位置, 进入液压缸10的右腔, 推动活塞杆左行, 液压缸10左腔的油经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下位、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位回油箱, 实现快速左行。当活塞杆挡铁压下行程开关1×K时,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3DT通电,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处于上位状态, 使油路断开。液压缸10左腔的油经单向节流阀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流回油箱, 此时, 液压缸10的活塞杆可通过单向节流阀8调整来实现慢速。

若液压缸10的活塞杆挡铁碰到行程开关2×K时,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6DT断电, 1DT通电。这时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左位、单向节流阀8, 进入液压缸10的左腔, 油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流回油箱, 液压缸10快速退回。

当液压缸10的活塞杆挡铁退回压下行程开关3×K时, 1DT断电, 电磁换向阀7处于中间位置, 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4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边位置、液控单向阀16、单向节流阀17、进入液压缸18的下腔。上腔的油经液控单向阀15、单向减压阀14、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边位置流回油箱, 液压缸快速退回。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2) 点动工作状态:将电气控制按钮放于手动位置, 再按电气控制液压缸的进退按钮即可随意控制液压缸10和18的活塞杆进与退动作, 两缸的动作是独立分开的, 没有顺序之分, 其液压传动情况是:

按下18缸进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左位、减压阀14、液控单向阀15、进入液压缸18的上腔, 推动活塞杆下行, 液压缸18下腔的油经单向节流阀17、液控单向阀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左位流回油箱。液压缸18活塞杆下行速度由单向节流阀17调整。当放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断电, 阀处于中间工作位置, 活塞杆停止向下行。

当按下18缸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4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位、液控单向阀16、单向节流阀17、进入液压缸18的下腔, 推动活塞杆上行。液压缸18上腔的油经液控单向阀15、减压阀14、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位流回油箱。

当放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4DT断电, 阀处于中间工作位置, 活塞杆停止上行。

按下10缸进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6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位, 进入液压缸10的右腔, 推动活塞杆左行, 液压缸10左腔的油经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下位、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位流回油箱, 活塞杆实现快进动作。当活塞杆左行至压下行程开关1×K时,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3DT通电,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处于上位状态, 使油路断开, 液压缸10左腔的油就经单向节流阀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流回油箱, 此时, 液压缸10的活塞杆可通过单向节流阀8调整来实现慢速。当活塞杆挡铁压下行程开关2×K时,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DT断电, 阀处于中间工作位置, 活塞杆停止左行。

按下10缸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1DT通电、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左位、单向节流阀8进入液压缸10的左腔, 推动活塞杆右行、液压缸10右腔的油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左位流回油箱, 实现快速退回, 若活塞杆右行到挡铁压下1×K时,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3DT断电, 阀9恢复原来状态, 若活塞杆退回到挡铁压下3×K时,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1DT断电, 阀7处于中间工作状态, 活塞杆停止右行。

4. 液压元件的选用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 能满足多种液压元件的性能试验, 所选用的液压元件的型号及规格如表2所示。

注:根据榆次液压件厂产品样本选择

5. 液压系统演示台的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 为了结构清晰、直观, 使学生一目了然, 液压系统装置的结构采用台式结构, 台的下面配有油箱和电气控制装置, 台的上面配置液压元件, 液压元件配置方式为板式配置, 板的前面是液压元件和相应的液压原理图, 后面是管道布置, 液压动作控制采用电气全自动控制和点动控制, 顺序动作控制采用位置开关控制, 如图2所示。

三、实验、实训内容

利用液压系统演示台进行的液压传动内容教学, 不仅能进行液压元件的原理及系统动作的实验, 还可进行液压元件的拆装来熟悉结构, 对照机械基础液压内容可对应完成如下教学内容。

1. 能直接完成液压元件的性能试验及其结构拆装

(1) 液压泵:双作用式叶片泵;

(2) 液压缸:双作用式单活塞杆液压缸;

(3) 方向控制阀:单向阀、液控单向阀、两位两通和三位四通换向阀;

(4) 压力控制阀:先导型溢流阀、先导型减压阀;

(5) 流量控制阀:可调单向节流阀。

除上述液压系统演示台上的液压元件能直接试验以外, 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件来对其他型号的元件进行试验。

2. 液压基本回路

(1) 方向控制回路

换向回路:由7和13两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实现换向回路。

闭锁回路:a.采用滑阀机能为中间封闭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和13组成的闭锁回路;b.采用液控单向阀15和16组成的闭锁回路。

(2) 压力控制回路

调压回路:压力调定由溢流阀21组成的调压回路;

减压回路:采用减压阀14的减压回路;

卸荷回路:采用二位二通换向阀22的卸荷回路。

(3) 速度控制回路

调速回路:采用单向节流阀17和8分别组成的两个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速度换接回路:慢速与快速的换接回路是采用短接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速度换接回路。

(4) 顺序动作回路

采用开关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

3. 液压传动系统

(1) 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

(2) 多缸顺序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

(3) 各类元件的故障设定和故障排除;

(4) 油路的故障设定及其故障排除;

(5) 系统动作的故障设定及其故障排除。

四、实验、实训的试验效果

1. 性能的试验

经过多年的使用, 性能良好, 安全可靠, 适用范围广, 完全能够达到上述的教学内容和设计要求, 系统尚未发现有事故出现。

2. 教学试验的效果

从2003级开始, 经过2003级、2004级两个年级的教学试验, 能适合我校液压模块的一体化教学, 增强了直观教学, 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把理论和实操有机地结合起来, 避免了理论与实操脱节现象, 同时也减少了授课课时 (见表3) 。同学们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所有到我校参观指导的兄弟学校或领导均有较高的评价。

注:2001级、2002级还未采用演示台进行教学2003级、2004级已采用演示台进行教学

另外, 在学以致用上得到验证。2004年, 我校的液压牛头刨床的液压系统和液压摇臂钻床出现了故障, 为了验证我校液压模块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人组织学生对此设备进行检修。从故障分析、检查到故障的排除, 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进行, 从学生的检修过程看, 故障分析得很中肯, 判断出故障点, 最后用一天的时间, 完全修复。由此可见, 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排除液压故障, 这是我校进行液压模块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大检验。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10

二、改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 改进教育观念, 明确办学目标, 端正办学思想。

首先, 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样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 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育工作。

其次, 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教学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21世纪是知识的经济时代, 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又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作为培养操作技能型的实用人才的职业院校, 必须把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作为目标, 狠抓实践教育教学, 提高质量, 并以此作为学校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最后, 职业教育院校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理念, 深入研究学习各种先进的、新的教育理念, 更新观念, 深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 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二) 改革课程体系, 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内容,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技术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原则及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专业;按重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调整教学大纲, 制订教学计划, 调整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删减不必要的课程及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比例要达到1∶1或接近1∶1的比例。理论教学要本着“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 即基础文化知识足够支撑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 而专业基础知识则要适用于专业学习、发展的需要, 以及专业知识实用与生产的需要。对理论知识一定要做到精讲, 一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 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教学要成为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 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 增加实习、现场见较强的操作技能, 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的要求。

实践证明,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与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实施密切相关, 当前, 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教材、双师型教师及实训环境和设备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的质量密切相关, 然而教学评价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影响却常常被一些职教工作者所忽视。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 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本文仅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 教师普遍对教材开发、课习等实践性教学, 增加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三) 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根据科技发展的现状,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选用教材时, 首选适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职业教育教材, 而且内容要新, 要包含专业应用的最新内容。教师也可自编教材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内容补充进去。

(四) 改进教学方法。

从事职业教育活动的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改进,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被动”的传统授课模式,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引导、纠正为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 因材施教, 提高效果。教师应采用模块教学、行为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方法, 充分借助实物、多媒体等手段,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实习、参观学习、技能创新、方法交流等活动。

(五)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1. 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基地。

实验室、实训场地是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 除配备各种培养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技能训练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外, 还应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提高仪器、设备的先进性水平, 保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充分满足新技术应用的要求, 增加配套设备的数量, 保证学生的充分使用。

2.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与相关企业, 科研单位建立稳固协作关系, 以保证学生接触前沿学科技的机会, 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实用性, 并不断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具备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较高的学术水平, 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要更新教育观念, 由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转变;要不断更新知识, 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机创新活动, 成为教学、科研、服务多能型人才。

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研究较多, 对教学评价的实施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影响却关注较少, 甚至常常沿用传统的客观性测试等评价方法, 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致大大制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1. 不能准确测定学生全部能力。

教学评价仍然以单一的客观性测试方式进行, 即常见的书面答卷方式。它可以有效测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个别差异量化, 但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论证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则无法测定。从这点来看, 传统的以客观性测试为主的教学评价形式阻碍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而影响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2. 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测定。

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辞海》中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 (1) 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 事物本来的性质; (3) 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职业教育领域中, 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 即学生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 素质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 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 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可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行衡量, 但对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却无法进行评判, 因而人才培养目标也就不能完全实现。

3. 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静态的, 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不利于学生自信、进取的精神风貌的形成。爱因斯坦和他的小板凳的故事便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学生时代的爱因斯坦并没有表现出聪慧可人的特点, 相反, 他的手工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实在落后很多。一次, 老师布置学生完成制作小板凳的手工作业, 爱因斯坦交上自己的作业时, 老师很不客气地评价说:“这是我看到的最丑陋的板凳。”爱因斯坦反驳道:“不, 最丑陋的板凳在这。”说完, 他从身后拿出了更加难看的两个小板凳。从完成作业的结果看, 爱因斯坦的成绩可以说是班级中最差的, 但从爱因斯坦个人的发展来看, 他不断努力练习, 所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漂亮, 他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追求卓越的精神促使他付出了比一般同学更多的时间精力。从这点来看, 爱因斯坦又是优秀的, 而他的这些闪光之处却是传统的实行静态评价的教学评价手段所无法测量的。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的优化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那么教学评价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评价这个信息反馈机制, 才能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 有效地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 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可见, 教学评价在为教学工作导航, 它不断向师生、家长、学校领导显示出教学运行的方位、速度、航道, 并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 指明教学应当前进的航向, 激励各个方面同心协力, 以最佳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达到和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换句话说, 要使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评价目标的优化。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 要不断转变教师、学生的固有评价理念, 改变过去注重学科知识目标的评价, 缺乏一般性发展目标评价的倾向, 加强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全面性。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要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方面的发展。有效的评价有赖于制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结构上来看, 这一目标应当包含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知识方面包含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力方面包括应当发展的领会、转换、表述、分析、综合、概括、评价和判断等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应当包括培养的兴趣、志向、价值观和性格等品质。这三方面也是教学评价中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 受传统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往往会特别关注知识目标达成的评价, 对能力及情感方面的评价常常忽视, 这就需要我们从转变师生认识着手, 使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者都能正确认识到对情感、能力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从意识形态上确保实现教学评价目标的优化。

2.评价过程的优化。

如前所述,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达到和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 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满足于对静态的学习结果的考察。美国教育评价学者布卢姆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为那些在测验中未达标准的学生再次提供时间和帮助, 等待他们矫正、掌握后再次测验, 并将两次测验成绩综合加以评定, 给学生挽回失误的机会, 有助于他们赶上学习伙伴。可见, 动态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此外, 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还有利于能力、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常, 学生领会、转换、表述、分析、综合、概括、评价和判断等能力, 以及兴趣、志向、价值观和性格等品质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体现, 静态的总结性测试则无法对上述目标进行评价, 自然也就无法促成学生在能力、情感方面的发展。

3.评价方法的优化。

教学评价的方法除客观性测试以外, 还有观察法、调查法、情境测试、成长记录、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相应的特点, 也适合不同评价目标的实现。例如, 观察法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 (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于性格等) 和技能性的成绩;而自我评价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 正确地评价自己, 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肯定成绩, 明确努力方向, 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可见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可以实现各种评价法的优势互补, 从而最大限度地达成评价目标, 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也能进一步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 单独由教师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而学生则完全处于一种被评价的地位。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加强了学生自评、互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企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促进了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 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成长的手段。

总之,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它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中, 教材、教学内容、师资配备、硬件条件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而教学评价的实施也同样影响着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关秀杰, 胡克伟, 郝生宏.档案袋评价方式及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的启示[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VOL11, (6) .

[2]刘治安.张军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CEPE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上) , 总第148期.

[3]刘海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几点问题的思考和对策[J].文化与教育技术, 2010.NO.5.

[4]冯义夫.陈启优.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新教育, 2009.12.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篇11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21-02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因此如何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一体化是职业学校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一体化教学在旅游专业《客源国和目的国概况》教学中如何实施和评价进行探讨。

一、 在设计理念上体现一体化教学

《客源国和目的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酒店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为宗旨,以酒店客房部、旅行社出境游、入境游部门对客活动为中心,以胜任高星级酒店客房部以及旅行社出境游、入境游各部门基层岗位的服务工作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意识。

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以及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出旅游行业的特征,“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基本取向,彻底改变学科化的课程体系,实施一体化教学。

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酒店专业和旅游专业所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出境说明会、旅游产品推介会、客源国风采展示、接待各国朋友四种实训方式。每个学期根据所讲述的国家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介绍一个国家,由各组组长抽签决定各自负责介绍的国家。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以上四种实训方式的其中一种来介绍各自的国家,无论用上述哪种方式都需结合PPT展示。

二、在教学计划上增加每个国家的教学时数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压缩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每个国家的授课时数可以适当增加,根据每个国家内容的多少将授课时数确定为2-3个学时,并尽量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融为一体,将纯理论讲授的内容穿插在学生演讲后老师点评和归纳的环节中进行。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贯穿在《客源国和目的国概况》的整个课程教学中,整个教学形式主要围绕学生的实训活动展开。教学内容则保证够用、适用为原则,以实际工作中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为主,不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过程除了前面总论部分以外,分国家讲解的内容全部都是由各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用出境说明会、旅游产品推介会、客源国风采展示、接待各国朋友四种实训方式的其中一种形式来完成,其他组的同学提问和点评,教师最后引导大家一起补充和完善演讲组的方案。这里以出境说明会为例介绍四种实训方式的目的、要求以及实训步骤。

(一) 出境说明会

出境说明会的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熟悉出境说明会上应介绍的内容。

首先给学生观看一段出境说明会的视频,让学生边观看边记录说明会上介绍的内容要点,然后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共同归纳出境说明会需要介绍的内容:货币、汇率、时差、气候、行李物品、插头、出入境规定、注意事项等。

教师下达任务:一让各小组对照说明会的具体内容,分工合作查找资料,整理说明会的资料,打印会议讲稿,并做成PPT。二每个小组组内进行演练,选出讲解最好的学生代表本组在班上讲解。为了给每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们的演讲能力,建议每个小组全员参与讲解,每人负责讲解其中一部分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在开学的时候就布置这两个任务,让各小组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教师提前让负责该国家的小组查阅资料、组内讨论学习、组内模拟演练,课堂上由小组选派的代表或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出境说明会的介绍。

其他组的学生记录他们介绍的要点,接着请其他小组提问、演讲组回答。最后教师引导大家指出演讲组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最后大家一起为演讲组完善他们的演讲方案。

(二) 旅游产品推介会

旅游产品推介会的目的和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旅游产品推介会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该国的美食、旅游资源、特色文化娱乐活动、习俗和禁忌、特产等。让学生掌握该国的美食、人文习俗(饮食、服饰、节日、宗教信仰、生活礼仪、禁忌等)、旅游城市和著名景点以及特产。

旅游产品推介会的实训步骤和出境说明会基本相同。

(三) 客源国风采展示

客源国风采展示的实训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对客源国基本国情、人文习俗、旅游资源的理解和掌握,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讲解能力。客源国风采展示的实训步骤和出境说明会基本相同。

(四) 接待各国朋友

接待各国朋友的实训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对客源国人文习俗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接待能力。可以让各小组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展示接待各国旅游者需要注意的习俗和禁忌。

四、在教学评价中实施一体化

为了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在教学评价中应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的成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总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实训成绩所组成。实训成绩可以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30%至50%,主要有召开出境说明会、旅游产品推介会、客源国风采展示和接待各国朋友等实训形式,可参照以下表格中的要求进行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可以减少到50%至70%。

其次,应特别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于在实训操作中有创新、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此外,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对于在实训中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特别强的同学要给予额外的附加分。

最后,可以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阶段测验、课堂表现、实训活动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如下图:

参考文献:

[1]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李丹丹,胡丽琴,刘雪梅.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

[3]梁智敏. 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实施[J].主题论坛,2014(12).

电子一体化教学的学习评价研究 篇12

但是,在电子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教材、教学环境与设备、教师的业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题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上都有待完善。而这些问题中尤以学习评价最容易被忽视。

一、传统的电子一体化教学学习评价

目前,电子一体化教学的学习评价还是通过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考试来进行的,一般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项考试,其中理论考试主要以客观题为主,操作考试以电子装配为主。这样的评价模式,形式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同时,学习评价的执行者都是老师,学生却没有能参与进来。显然,这种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制约着电子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和发展。

二、电子一体化教学中学习评价体系的优化

1. 评价内容须充实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制定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内容设置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在电子一体化教学中,评价内容需要进行充实和优化。对每一个课题的评价,应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素养的评价

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在电子一体化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贯彻执行了5S管理法。在学习评价中应将其体现出来,包括遵守规章制度、良好的工作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实施评价时可将以上内容一一列出,并附以相应的权重。通过对职业素养的评价,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相关理论知识的评价

一体化教学后,我们对技能更加重视,对理论知识作了相应的简化,但这不表明理论不重要,在对理论知识的评价中不应以客观题为主,要加大主观论述题的比重;要有适当的计算,同时介绍的相关新技术也应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平时的理论作业也不应被忽视。

(3)操作技能的评价

技能的评价除了电路的装配外,还应该包含多项内容:操作的规范性、仪器仪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读和测量、电路的调试及实训报告,其中电路的装配和调试应作为重点进行评价。此外,实训报告往往容易被忽视,它可以反映出学生整个课题的完成过程,所以对它的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将三项评价内容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即:

某课题的评价=职业素养评价20%+理论评价30%+技能评价50%

2.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在单一的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评价、组内评价及小组互评,充分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力量,学生的参与可以极大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权重的设置上一般为:学生评价30%;小组互评30%;教师评价40%。

例如在设计电路时,运用先学生自我评价、再组内评价、最后教师作总结性评价,易于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电子一体化最初的内容是元件的基本知识,相应的实训任务是测量各种元件,此时运用多种主体评价也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重视评价过程

现代学习评价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中的积极反馈比结果控制更有效。在电子一体化教学中,常把某些整体电路分解成几个小的单元电路,分步完成,那么应该对每一步都作相应的评价,从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和真实的信息,以便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具体实施时,要给每一步的评价附以一定的权重。

三、学习评价的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根据模块的特点制定合适的评价

目前,我们将电子一体化教学分为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元器件的识读与测量、模拟单元电路、数字单元电路、综合电路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包含若干个课题。各模块的特点不同,制定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所以必需针对每个模块制定相应的学习评价,甚至要具体到某个课题的评价方式。

2. 重视对每一个课题的学习评价

电子一体化的教学以课题为单位进行,平时对每个课题都应该有评价,并且在学习评价中不应只注重期末考试,要加大平时对每个课题评价的比重。对于学生来说,每个课题的学习都是一次考试。综合平时每个课题的学习评价,可以更细致、更全面地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摘要:学习评价作为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电子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学习评价入手,就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三方面探讨了学习评价体系的优化,并提出了在学习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一体化教学,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E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金中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

上一篇:连续梁线形控制下一篇:科学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