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初探论文(共4篇)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初探论文 篇1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文秘职业教育领域,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众多专家、学者已在课程、教材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从评价的角度来讲,高职文秘专业要适应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趋势,需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加以改革,要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构建高职文秘的多元评价主体,以职业能力为内容建立高职文秘评价标准,以互通互认为基础实现高职文秘评价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文秘 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文秘类专业教指委重点课题“以中高职衔接为前提的文秘专业教学评价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D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10-0227-02
教育部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1]。因此,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中高职一体化方面的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课程和教材领域的建设,在教学领域――特别是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环节之一的评价方面却鲜有涉猎。有基于此,笔者试图从中高职一体化入手,结合高职文秘专业的评价实际,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评价模式的改革问题。
一、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职业教育的评价是基于教学是一个闭合系统的前提下展开的,由于中高职教育分属不同的培养阶段,因此其各自的评价主体――即专业授课教师仅在其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完成各自的评价工作,这就造成了高职文秘专业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以及中高职之间的割裂,背离了中高职衔接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教育,需要引入各种资源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因此,高职文秘教育的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要充分体现这一要求。特别是在中高职一体化的前提下,高职文秘教育如何多种评价主体统一纳入到自己的评价体系,同时又满足中高职衔接的要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现有实际情况看,高职文秘专业要实现这方面的改革,必须充分借助职教集团这一平台。教育部职成司209号文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2]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可以借助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以校企深度融合,推进产教合作对接为契机,与中职学校文秘专业共同建设一体化紧密型实训基地,并以之为载体,双方共同聘请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形成中高职文秘专业教师、行业和企业相关专家、工作领域行家里手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从而实现评价的连续性和多元化。
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实现评价内容标准化
传统职业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其评价内容多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这既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也不符合中高职一体化的要求。并且,由于我国现行中高职教育中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课程重复设置现象,因此这种评价容易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重复学习同一课程内容,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高职文秘教育的评价亟需在这一方面加以改革。
中高职一体化为改变这一弊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育部年9号文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3]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即都是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指是职业能力,两者区别仅在于层次上的差异。另外,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讲,相对部分专业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便可区分中高职课程,大部分专业,包括文秘专业不仅在职业岗位层面难以区分,甚至于许多工作任务也是中高职可以共同学习的,这时就需要继续推进到职业能力层面,即区分所能达到的职业能力水平。[4]基于此,笔者认为高职文秘专业的评价不应关注于掌握知识的多寡,而是应该强调学生习得职业能力的程度,即需将职业能力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这一点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如美国俄亥俄州课程标准(见表1)[5]就清楚显示不同层次的教育面对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可以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其职业能力所需达到的水平是不同的。国内著名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徐国庆、石伟平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见表2)。[6]
笔者认为,高职文秘专业评价内容体系的改革完全可以借鉴这些经验,通过对文秘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加以研究,系统的区分中高职文秘在各项职业能力上的差异,并依此为依据,最终确定高职文秘专业的评价内容,进而实现中高职评价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
三、以互通互认为基础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职业教育评价主要的采用的是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虽然这一评价方式简单、有效,但其仅限于对单一教学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不能有效反映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状况,更割裂了中高职评价之间的有机联系,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我们打破原有的这种仅以掌握知识点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评价方式,寻求能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着眼,并体现职业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方式。
从高职文秘专业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原有的评价方式,适应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开拓以证书认证、技能竞赛认证等形式的多种评价方式,从而形成中高等文秘职业教育互通互认的评价认证体系。所谓互通主要是指“双证” 互通,即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以学历证书为标志)与职业资格培训(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之间的一种融合、互认和互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7]体现在文秘高职评价中,主要为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所获相应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如何与高职毕业证书相衔接。所谓互认主要是指学分互认,是指已经获得的由国家统一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给予的学分,如何科学地转换为所需的学分。换句话说,就是以前在别处已经获得的学分,能否全部或部分地转换为当前所需的学分。[8]体现在文秘高职评价中主要是部分学生在中职学校所获的部分先修课程的学分,能否在升入高职院校后得到确认,转化为获取高职毕业证书所需的学分。此外,还有在由国家或当地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类文秘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中职学生,其所获奖项能否折抵高职学习过程中的相应学分。
实践证明中职文秘学生通过上述途径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已经能够符合免修高职相应课程的要求,其所获成绩理应获得认可。另外,现代职业教育的所推广的3+2及自主招生等模式,也使得互通互认的评价方式有了实施的可能。因此,基于互通互认为基础的高职文秘评价方式的改革,不失为打破原有中高职评价体系相互割裂,促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一种有效路径。
四、结语
文秘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文秘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能否实现有效变革势必会影响文秘职业教育的这一发展进程。因此,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只有在充分考虑中高职衔接基础上,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上等几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顺应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3]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1]9号)[EB/OL]
[4][5][6]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3
[7]周继瑶,甄凯玉. 高职教育“双证书”互通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5):4-6
[8]杨黎明. 学分互认的依据是“知识点”的多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6) :19-21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初探论文 篇2
【摘要】高职文秘专业实习实训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体系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技能、理论、价值观的全新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文秘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教育就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实习实训的关键教学环节,要测评和监控实习实训,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这是把握教学实际、获得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正确途径。重视、研究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已成为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普遍的、一致的要求。
一、评价体系体现实习实训工作过程系统化
开展质量评价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是某方面要求的具体化或行为化的体现。在评价过程中,末级指标是进行测量的基本单元,其指标条目必须有明确的内涵及对应的评价标准或评价的尺度,即评价的等级标准。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且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便于操作。要全面考虑影响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
文秘实习实训评价根据秘书职业特定能力模块(即办公、办事能力),以国家秘书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为主线,形成了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特定职业能力。以笔者在文秘高职三年级实习中开展“会议的组织和管理”为任务为例,这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分为三个子任务,即会前、会中和会后,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成独立(团队合作)工作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评价需全面体现工作环节的完成效果,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各实习实践结段的能力素质。
二、评价体系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高职文秘实习实训室学生就业上岗的前奏,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评价体系,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对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考试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考试涵盖学生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相关能力三部分。职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执行能力、礼仪运用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使用与维修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文书拟写与处理、会议管理、事务管理、文档管理、商务活动安排等能力;职业相关能力主要包括商务法律运用、电子商务、速记速录、英语应用、财务管理等能力。由此可见,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考试是我们文秘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评价标准。
2、教师评价、用人单位、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
高职文秘学生实习在校内实习过程中,采用“工作任务性质”的实践课作为评价工具,发放“任务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任务书”能够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并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可完成工作任务和项目。如,“某某会议方案”中制定会议方案可以由特定的文秘人员完成,但是执行这个会议方案则由整个会议组织管理团队文成。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不单是教师个人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事业单位评等多方面来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评价方法创新。
3、跨行业能力评价
标准高职课程素质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职业领域,变换一种甚至多种职业是可能的,从文秘专业历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来看,约有30%左右的学生会转入其他行业。因此根据文秘专业跨行业课程质量标准,针对新开设涉外英语、个人与团队管理等课程,对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项目进行评价,以职业拓展能力为载体,以过程中电子商务、速记速录、财务管理等能力的运用为加分项,鼓励学生向综合型人才发展。
三、评价体系体现阶梯式
1、实训室模拟阶段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在校的第一年主要以实训室模拟实训为主,本阶段的工作过程评价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通过任务分配、小组合作、案例教学等形式,要求学生在实训室模拟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发情况的技巧,完成各项任务,强化实务技能,是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
2、实行校内轮岗实训
组织学生到学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如办公室、档案室、文印室等科室进行实训,安排相应老师进行实训指导,并通过布置实训任务,建立实训日志、进行实训考评等方式,确保实训质量。文秘专业教师可配合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教材,定实训教学大纲,利用校内的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各种活动机会,创设职业岗位,让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策划和筹备。例如,起草策划书、开幕词、报告、计划等有关文稿,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等,在整个过程中,相关岗位的教职工负责项目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独立进行实地训练,参与组织管理全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质量评价则是贯穿在整个实习实训环节,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用人部门评价为主。
3、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组织学生到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去观摩、实习,如企业庆典、会展活动、公益劳动等,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让他们切实感受岗位需求,与企业协商确定实训任务,委派指导教师,通过建立实训制度,完成实训日志、进行实训考评、考核手册等方式,确保实训质量。
四、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双结合
实习成绩评价是实习目标为依据,衡量学生个体是否达到预定实习目标及其程度的方法。过程评价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最终评价则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某一极端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两种评价要有机结合起来,就要求我们既注重对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理解、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技能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
高职文秘专业实习实训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亚萍. 高职文秘专业课业评价创新与高技能人才培养[J]. 常州轻工职业学院学报, ,4.
[2] z德{费力克斯・劳耐尔, 赵志群, 吉 利. 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初探论文 篇3
浙教职成〔2012〕26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职高专院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高职衔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将《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现就我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二、总体目标
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进一步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扩大高职教育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到2015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到30%左右,高职专升本比例达到10%左右。同时,加强中高职课程和教学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基本思路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结合浙江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适度增加五年制“3+2”职业教育,稳定高职单考单招规模,重点探索发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加强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
四、主要措施
(一)完善五年制“3+2”职业教育
从2012年起,凡申报五年制“3+2”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一般应为中职教育省级示范专业或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主体专业。对艺术类、体育类、医学类、农林类、涉海类、旅游类等也可适当安排非重点职业学校主体专业。原则上每所中职学校不超过4个班级160人,高职院校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0%;中职专业和高职专业应基本对应,并符合教育部专业目录。
(二)启动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
为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深入实施,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即由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同研究制订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并由高职院校为主统筹中职、高职阶段的教学与管理。
为充分发挥市属高职院校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调动设区市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我省“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将主要以设区市为单位开展,由市属高职院校与当地若干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进行联合申报,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审核并下达招生计划后组织实施。同时,允许部分行业性省属高职院校联合省内若干所同类中职学校参加试点工作。鼓励各地优先安排在职教集团内的中高职学校进行试点。重点支持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
高职一体化培养模改革试点”的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开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
2012年,每个设区市参加“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的高职院校原则上为1所,中职学校不超过5所,试点专业不超过3个,以确保试点工作质量和成效。以后将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技能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适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且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专业。试点专业应实行以设区市为单位跨县(市、区)统筹招生。
“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由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负责。学生在中职学校期间按中职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在高职院校期间按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满后须经考核合格方可转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三)稳定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规模
继续维持高职单考单招现行招生规模,不断完善高职单考单招制度。
强化对考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在高职单考单招的个别类别试行“文化课+技能水平证书考试”,以技能水平证书考试取代专业理论考试。技能水平证书考试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项考试,由省市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实施,每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试次数和用于高职单考单招录取的成绩由考生自行确定。技能水平证书考试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制订。
继续深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规模,鼓励高职院校以“三位一体”或“单考+校考”等自主招生方式,开展考生职业技能测试,推行职业技能知识点面试,引导中职学校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
(四)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
为引导中职学校加强技能教学与训练,激励广大中职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从2012年起,我省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参照现行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政策,凡获得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本省籍应届中职毕业生,可免试保送就读我省高职院校相关或相近专业。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公布。
获得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的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由招生院校计入综合成绩,不受政策加分上限的限制。
(五)深化“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
我省自2008年起开展的“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试点,在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全新教学模式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十二五”期间,“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要继续深化,不断完善,努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同时,深化完善自学考试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沟通机制,鼓励中职学生和中职毕业生参加自考、函授、电大等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高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提高职业技能。
(六)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衔接
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相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要结合我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成果,进一步明确各自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各专业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制订和实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五年制“3+2”职业教育和“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各自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联合制订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分别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牵头分阶段组织实施。通过高职单考单招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中职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的研究,根据中职毕业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水平,制订和实施专门针对这些学生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努力实现横向拓展与纵向提高,避免课程重复和资源浪费。五年制“3+2”职业教育和通过高职单考单招渠道升学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应尽量以单独组班方式进行教学,以确保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的衔接。
为切实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学衔接,省教育厅将选择若干适合专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本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开展课程体系研究、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指导。
(七)探索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高职学校要加强统筹管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
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篇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削弱,而是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改革农林院校现有教学模式,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是所有农林院校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特别是园艺专业,公司、基地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视,而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又相对欠缺,因此如何转变现行的教学实践模式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现状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园艺专业一般为三年制,第一、二年为学校学习,第三年为实习,因此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基础课非常多,如大学英语、政治等,大一几乎都在学习基础课,仅大二一年学习专业课。但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也包罗万象,除了基本的果树栽培、蔬菜栽培等外,还学习如园艺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检验、植物组织培养等,但每门课程教学时数又不足,大部分课程都是每周2-4学时,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有学到。
1.2 教学模式死板单一
高职院校仍存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完全没有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的能力,这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园艺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条件,因此造成了社会紧缺园艺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1.3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初探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教学中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探讨论文08-18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师资05-23
高职文秘专业建设09-13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06-14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06-29
中高职一体化07-01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08-06
高职会计课程模式改革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