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

2024-09-17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通用8篇)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 篇1

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简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并非适用所有的课程,根据其特性有三类课程可以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如控制技术类课程;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如烹饪、数控编程加工、测量技术类课程;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其特点:

1.理实一体化实训环境——企业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实习车间(实验室)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须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又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试验室或实训车间,从设备上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基本满足一人一岗的要求。

2.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综合。“模块”一词是外来词,其英文为Module,一是指标准尺寸的建筑部件,家具部件;二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模块化作为一种高技术时代的技术开发、设计思想,最初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不仅大大缩短了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灵活地实现多功能需求。此后,模块化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个技术领域。模块式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将各种教学模块组合而成的教学计划称之为模块式教学计划。

3.理实一体化配套教学——任务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划相匹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教师编写以项目为指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突破了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

4.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双师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5.理实一体化质量评价——社会化

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满足客户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评价和考评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要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强化过程考核。

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以三个符合度为标准,即: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设计;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生产;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检验。结合“双证融通”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相关核心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另外,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突进获取相应学分。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仅我们自己说了算,还有用户(企业、学生、家长)参加评价,注重用户评价、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合格的材料、先进的设备与手段,更有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要全员的参与、全因素、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才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鉴定、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能力目标的职教特色。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1.教材的处理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专业技术特点,对教材进行大量的取舍工作,加入新的技术,淘汰旧的技术;保留实用技术,缩减繁杂的理论讲述;有理有实,实出操作内容,使处理后的教材简便明快,通俗适应,可操作性强。2.授课方法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习穿插进行,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中,其教学尺度难以把握,过多得操作实物,又类似于工艺课或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的穿插录象、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且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否则教学尺度一旦把握不准,就难以达到一体教学的要求。

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方法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过程可遵循以下思路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与纯粹的站讲台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也不是将理论和实习简单地堆砌。所以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应遵循以下思路:

教学目的:讲述哪些基本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选择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及工、量具;教学过程编排;先操作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操作?对于教学难度大的内容尤为重要;学生如何分组,设备如何配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哪写安全事项;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等。

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学。

(2)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应该有以下环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课前准备:教学设备、工量具等;教学时段安排;教学过程组织,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

(4)当堂进行课程测评 ① 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② 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试卷。③ 现场操作技能测试。

3.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效果愈来愈好。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开展的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学生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与教学活动,在这个课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进而逐渐形成各自能力倾向和创造才能。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后,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做法,摆脱了纯理论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显著增强。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大都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弱,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平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形象思维比较好,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针对这一特点,要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一方面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进行形象化教学,开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化教学,不仅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地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本性,从学生的根本质量上使学生得到发展和完善。教学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形成学生独立的个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要求 1.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编写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学进程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2.建立一体化计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3.师资力量要提高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4.加强课堂管理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不但需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象以往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况且实习场地也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有一件实物进行操作,所以实习场地上总有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同学,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实物操作的响声。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度,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任他们,那么,总有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要么在实习场地上乱跑、哄闹,要么乱拿工具或实物零件乱砸或当作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5.不能学生动手,老师旁观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老师自己就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不管不问。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形式无实质。“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应讲清实践的顺序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将步骤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操作演示。应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之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并加强指导。

6.文明规范,安全操作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环境,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保修方法,及时对工具、设备、教学用具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文明规范、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 篇2

传统的职教学科体系及教学模式造成学科之间互相割裂, 理论与实践两张皮, 课堂气氛沉闷, 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职教课改志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改变传统的讲授、问答及习题等授课方式, 推行理实一体课堂, 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形成教、学、做合一, 实现从传统上的“纸上谈兵”到实战中的“率众杀敌”。

俗话说“响鼓还需重槌敲”, 如果说一节理实一体化课 (或一个项目) 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响鼓”的话, 那么良好的导入设计则是重槌中的第一槌。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重要环节, 一开始就扣紧学生的心弦, 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燃起学生熊熊的智慧之火。著名教育家艾宾浩斯说过: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针对职校学生实际, 笔者认为教学导入一定要精心设计, “第一槌”一定要敲浑厚激越, 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 从而收到“先声夺人, 事半功倍”的奇效!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如故事传说导入法, 热门话题导入法, 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 诗词导入法, 联系现实法, 图片导入法, 联想对比法等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课改实践, 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导入设计技巧, 希能抛砖引玉, 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尽点绵薄之力。

2 结合生活经验

现在职校生的学习底子是很薄的, 学习能力很差, 学习积极性亦较低, 因此如能结合他们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而也易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如笔者获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流量与流速》一节课, 此课讲解的液压传动中液体的流量与流速的计算, 主要涉及的公式的计算, 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枯燥。因此在开始导入时, 向学生展示了下面两张图片, 提问学生:凭生活经验你觉得这两个水龙头哪一个流量会大些, 哪一个的流速会大些?而后又设计了一个水文情况预警的项目, 将黄河某河堤能承受的流量和流速加以限制, 让学生根据现在观察到的一些数据进行预警报告。这样的项目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笔者是外校借班上课与学生一点都不熟悉但整节课教学气氛热烈,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合应用实例

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到亲切,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符合认知规律:从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逻辑的理性认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急于求成, 学以致用”的心态, 故而深受学生欢迎。如在《换向回路》这节理实一体化课时, 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以下图片:

要求学生介绍他们的工作特点, 然后再归纳出共同的特点 (能改变运动的方向) , 再由老师向大家介绍这些机器中均采用了换向回路, 最后提出工作任务:搭建换向回路。这样的项目化教学的导入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了换向回路的知识后, 感到自己也能做出原以为很“高深”的东西来, 会产生了很强的满足感, 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这对职校生来讲十分重要) 。

4 结合产品加工

理实一体化教学应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终极目标, 工作任务可以是实际产品的加工。因此在导入时如能结合产品的应用与加工的成品展示会激发学习加工出此产品的兴趣,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数控编程》课上讲解G73指令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项目《仿真加工球头短轴》。在导入时, 向学生介绍两个小零件 (如图示)

请学生一起来讨论两个零件的形状特征, 再来思考此类零件如何用数控机床加工出, 最后再揭示本节课的工作任务——仿真加工球头短轴的加工图纸。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导入, 学生兴趣浓, 教学中能主动参与, 因而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好。

理实一体化的课堂, 其终极任务须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达成的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做成一件事、完成一个工件、制作一个作品和产品。”因此导入时“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一定要根据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启思激趣, 把学生的思路带入新的知识环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在完成项目或任务中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不过“好菜连吃三天遭人厌, 好戏连看三遍令人烦”, 再好的导入如果反反复复的使用, 不但起不到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开发新的“导入产品”, 凭借“以情入境, 以新入境, 以疑入境, 以趣入境”的技巧抢占课堂教学的“风头”,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傅道春编著.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陈建翔, 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戚业国, 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005.

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要求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将理论学习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要有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具有“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成功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简单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实现“一体化”。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更要具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能力和教学过程的组合能力。目前,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也较强,欠缺的往往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综合能力。尽管现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但计算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这是不成问题的。而要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自身创新综合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发现和解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能够将实习所得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回到学校,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二、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

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训场所既要满足一般实践操作的需要,又要适合讲授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需要。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良好的实训环境主要体现在:

1.必须有与生数规模相适应的实训机房,要保证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2.实训场所的学生座位设计要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3.在空间分布上,实训场所要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区域划分,形成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际操作;既能集中听教师讲解,又能利于学生分组讨论的不同区域。4.应保证实训场所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所使用的设备应采用当前的主流设备,能流畅地运行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开展所需的相关软件。5.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也应为当前主流软件。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软、硬件过时落后或软件运行不流畅,不但会使教学过程受阻,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直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和丰富实践案例库,以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并具有该专业代表性的案例,对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首先,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以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其次,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习基础不同、发展需求各异的学习者的需要。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的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能力或技能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的教学案例,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四、建立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形式, 成绩评定必须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应齐头并进,不应出现偏重于某一部分,使得评价流于形式。在具体的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开展。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大对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做好记录,对其分析、总结和评定。在期末考试中,在不忽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另外,也可不定期地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创设不同计算机教学情境,把计算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的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也有了明显地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何先应.略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71-73.

[4]李亚男,杜金玲.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专业内涵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17-18.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篇4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与实践环节集中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构建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关系到是否继续进行该类教学模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高职高专学校教育中理实结合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对后续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质量 效果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一定培养目标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1]。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通过分析目前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2],发现有以下问题:①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学生学习很多课程,但只能应付单科考试,不能融会贯通,不能学以致用。②高校教学已经认识到传统普通教育的弊端,从传统的普通教育模式正在向实践教学模式转化,转化过程中盲目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课题不匹配,形成无理论指导的盲目实习,或存在与实际应用脱节现象。③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容易落于俗套,缺乏创新素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技能不能达到课程设置要求,教学模式学科化,最终导致职业教育的边缘化。④实践教学资源与管理方式有待更新,对教材的要求更高,需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都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发展的瓶颈。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⑤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确切的评价方法,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由于牵涉众多因素,难以直接用一个指标来评判,选取层次分析法对教学过程中的若干指标进行归纳分析,作为效果评价的依据,分别对采取理实一体化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1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迪(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3],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发展的系统分析则又是另外一种方法(定量化),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价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决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进而进行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将教学效果作为决策目标,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分项指标作为中间要素层,分项指标包括各分项指标下的影响因素。通过权重及分项赋值评价出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构建的层次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教学效果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结构图

对各分项指标两两之间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层次分析法各标度含义

根据两两不同指标评分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建立矩阵和一致性检验,计算分配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表2教学效果评价各指标权重值

2.2 评价结果 通过对实施不同效果的学生及理实一体化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5份,有效问卷188份,对各指标进行满分100的打分统计,各指标平均分数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前后的效果评价,实行前得分为81.68,实行后得分为89.24,教学效果有了8.41%的提高,该种教学模式可以推广。结论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 学生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考核方式的改变得到了更多学生的认同,保障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教师 从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与学生有更多对专业知识探讨的机会,活跃了课堂秩序,寓教于乐。

3.3 教学资源 促使学校教学设备的完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院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高职高专院校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但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摸索着发展中,需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改进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158-159.[2]洪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201+208.[3]李如忠.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环境动态承载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42-46.

作者简介:

李栓梅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 篇5

一、概述

(一)课程概述

《绷带包扎与止血带使用》选自《外科护理》第九章<损伤患者的护理》的第五单元《伤口护理》中的第三小节。

(二)本次学习任务简介

本节课内容的熟练掌握为《外科护理》实践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尤其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一直贯穿于门诊部、急诊科、骨科等实践工作中。对于外科护士这节课内容是专科护士必须掌握和熟练操作的基本功之一,对外科理论和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遵循行动导向理念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思路,学习的内容是为工作打基础,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医院的实际工作任务引入,让学生知道绷带包扎与止血带的应用在临床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必备的外科技能。在任务明确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提前编排创设情景,请几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问题导入、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演示等一步步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步骤以及完成任务的思路,在这过程中,学生一直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示范和同学间互相练习技能,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获。

(三)实施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能正确运用护理评估方法,针对外科常见的损伤患者的护理来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运用绷带包扎与止血带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素质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护生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在评估和分析病人的需要时,护生应展示与患者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对每项护理技术操作动作应轻、稳、准和连贯,并能通过动作传递情感,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绷带包扎与止血带使用的正确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对绷带包扎与止血带使用时机的正确方法的选用和应用。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提出任务

教师通过与学生提前编排创设情景:(一天傍晚,一家医院里来了位脑外伤的患者,患者头部摔伤有裂口,有部分出血情况,刚工作上班没几天的护士小杨今天值班,当班医生正在做手术当中,)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患者、家属、护士),问题导入(请问假如你是小杨当班护士,你该如何处理?选择什么绷带包扎方法来进行?在包扎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并且请同学在进行讨论分析后演示包扎的方法)该问题的提出,符合医院一些急危重患者的特点,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有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增强职业责任感。即“有效”。第二环节:探究学习、分析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学会看书,找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创设情景中提出的前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第三环节:小组参与、完成任务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讨论找到正确的包扎方法后,教师操作演示示范螺旋回返包扎的正确方法。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刚才同学的情景演示结合课本知识,小组同学间互相帮助,完成任务的书写,教师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巡视课堂,观察小组的讨论分析过程情况,为总结评价收集资料,并要求每组指派一名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发言,另派两名同学进行绷带包扎的演示操作。

第四环节:小组展示、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每组指派一名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发言,并且就小组包扎的效果进行展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完成任务比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完成任务后布置了作业,有巩固作业,让同学们示范“8”字包扎、人字形包扎等方法。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实现了课堂的“理实一体化”。教师主动探究探索,进行了教学现状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索。虽然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目前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各自为政、各成体系的矛盾。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不知理论有何用,而上实践课时又缺乏足够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造成学生无法在毕业后迅速顶岗,而且造成学生没有能力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在《外科护理》中得到了更好的运用和发挥。

(二)不足之处

1.此节课是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初期,教师自身准备不足,学生角色进入也不太顺利,没有采取差异化的评价和引导,导致部分学生收获很小。

2.教学环境的影响,部分同学不能更好的观看教师演示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考虑不全面。

(三)改进措施

1.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学生差异化的教学,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要。

2.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演示时,发挥组长的领导作用,团结协作,统筹合理分工。

浅谈汽车检测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篇6

教学探索》

作者姓名:陈建彬

作者单位:盐城交通技师学院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学校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步伐,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来替代,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动手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就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要求、效果做了客观的分析。【关键词】

汽修

理实一体化教学

师资

实训

效果

【正文】

一、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据《汽车之友》杂志调查,全国现在有40%以上的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教学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面理论教师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理论学完后再由实习老师上实习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缺陷就是理论管理论,实践管实践,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有的时候学生不能学了马上用,有的时候学生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再安排实习,理论的早忘光了。还有很多学校的课本理论知识陈旧,和实践有很大的脱节,而学生实习的时间很少,或者实习设备没有,直接导致实践知识非常欠缺。

据人力资源保障部统计,90%以上招工单位都对学校的教学有看法,认为学校学三年不如修理厂学三月,因为很多的学生都要在厂里重新培训。在这种形势下,在全国各个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努力下,开发了新的教学方法:即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通俗点讲,就是围绕企业的某一项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为主导的情况下,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这种全新理念的提出,同时也是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权威的教育机构的配置,可以说各个学校的资源都是要提升,具体包括:师资力量的配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教学环境的配置,还有和工厂其企业的合作等。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操作的技能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专业课教师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通晓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能力不应仅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职校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还应有广博的实践知识,学生的年级越高,知识的专业性就越强,老师应该了解一些与自身相关的知识,并有机地把这些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产生更多的共鸣点和交叉点,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的需要。

师资力量的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工厂的培养大量的优秀一体化教师,教师也要不断通过自身专业,特别是实践知识的学习来迎合时代的要求,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所以,教师队伍必须双师化(即理论和实习都要会),专业课学习模拟企业的实际生产工序,将教室搬到实训室(即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组教学,老师讲学生做,形成互动式的教学,主要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理论、实践互相脱节矛盾。

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专业课老师既增加了压力,也提供了动力。一方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师定位于“教师”与“师傅”双重身份,专业课教师要想独立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教师必须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练习和经验积累,实践教师必须重新认真熟悉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这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增加的压力;另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使专业课教师全面掌握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向,做到了既熟悉汽修专业的理论也熟悉维汽修厂的实际操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动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校实训基地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前提下,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效益、创造企业生产氛围,从硬件到软件应该尽可能设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场所一致的实训工场,从而在这个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里,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形成专业技能、技巧和技术应用能力。

1、汽修实训工场的布置

新建的实训大楼,在厂房高度、面积大小、采光通风方案、电力配备、高压气源供应等方面,均应按照实际生产需要配置,实训场地分成两个大区,即总成区和整车区。总成区分为汽车电喷发动机、汽车电器设备、汽车底盘、汽车整车电路等工位,主要是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拆装、检查和调整,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该总成的工作原理。实车区主要分为前台接待、销售与服务、维护保养、诊断维修和钣金油漆工位。整车工位是在总成类工位的基础上,进行实车的生产化训练。实车训练时以二级维护为工作基础,训练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对总成工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2、汽修班级的教学组织

教学中采用班组化,即一个教学班分为两个小班,每个小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任课教师承担一个小班的实训教学。讲解示范时全班集中,分解组装时按小组分散学习和训练。这样,任课教师就有更大的精力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管理,讲解的内容也会增多,且更为详尽;小组分散时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能较好地完成每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另外,由于教师在同一工位不断重复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讲授,为教师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3、汽修专业学生的考核

打破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学习实行与生产相近的多样化考核。一是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重点考察对零部件的认知、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生产用表填报等;二是双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协作和配合。如整车的二级维护考核,我们就以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三是班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技术拓展能力。如整车诊断与维修工位,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设置故障后,由全组同学探究完成。这些考核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紧密相关,更加贴近实际,接近生产,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去。

4、汽修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工学结合的前提下,实行以实训技能模块、实训管理工厂化、实训服务工厂化等为主要特征的产学结合的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班级为基础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转变为以技能实训模块为基础的开放式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六个“一体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一体化,学生与学徒的一体化,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培训和鉴定的一体化。

二、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分析

据技能鉴定中心统计,在许多的中职学校,几年来的“一体化”教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感到生动、不呆板,看得见摸得着,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几年来,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初级工鉴定考核一次通过率从86%提高到98%以上;中级工合格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

从中不难看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可以预想的效果:

1、该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

2、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使他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认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了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所以使学生容易在大脑中较快地形成总体结构全方位的表象,技能形成较快。

3、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而且,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4、“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一体化”教学可以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向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增强了自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刘庆堂、缪建明,《中职汽修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初探》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 篇7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冷热加工 (毛坯成型、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等) 和机械加工工艺 (质量控制、工艺规程、机床夹具和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等知识。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机械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和材料热处理手段的合理应用;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两大教学主线经全面整合优化而成, 传授工程材料的相关理论, 材料性能的改善方法, 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及制造工艺等知识。

一、课程的项目导向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靖江职业教育中心校将课程内容重新整合为几个教学项目 (见表1) 组织教学。同时对《机械制造基础》课进行了改革, 改革前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上一学期的《机械制造基础》理论课。在车间进行两周的金工实习期间, 理论与实践往往脱节, 学理论时由于缺少现场直观的认识, 学生觉得难以理解, 不知所云, 金工实习时, 只动手, 缺乏对相关理论的思考。为了解决这种情况, 在学校的支持下将理论课与金工实习整合, 开发了《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教学项目, 将相关的机床、刀具、工艺、夹具知识等知识点融入到各个项目中, 项目体现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要求, 以项目带动完成知识学习。在这些项目完成后, 也就实现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训室中, 教师变成了项目主管, 而学生则变成了项目的执行者, 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明确要求学生在限期内完成任务, 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获得。

二、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化实施

在金属切削加工部分的各种加工方法的项目讲解时, 从总结《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实习各种切削加工的操作和对加工范围的了解入手, 依据工件和刀具间的相对运动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工件和刀具的装夹位置和方法, 刀具结构的特征等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引导出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 同时进一步引伸扩大各种加工方法使用范围。这样, 学生通过归纳比较进行总结后, 再通过课堂讨论, 相互交流, 达到基本统一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比死记硬背各种加工方法特点要深刻得多, 而且便于掌握应用, 同时也活跃了教学过程。现以项目四中的任务三 (见表2) 为例说明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

学生若想顺利完成任务, 首先要看懂零件图, 熟悉相关的公差、尺寸标注方面的知识, 因此提高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 感到了知识的真正用途。学生要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确定合理的切削余量及毛坯尺寸, 编制车削加工工艺, 选择机床及刀、夹、量、辅具。学生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须学习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立竿见影的,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知识时, 学生非常专心, 懂得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体会学习的成功感。而以前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或不感兴趣, 或不知有何用途, 或很难理解, 即使勉强听懂了, 真正实训用到这些知识时也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 还需重新学习, 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 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比较注重学科演变的延续性与继承性, 强调《机械制造基础》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合理性。课程改革后, 建立起以具备高级车工等任职资格为目标, 以车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任务,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编排《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训项目内容, 从而有效体现知识与工作职位一体化。

三、教学考核

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决定了评价的主体、方法的多元化, 要注重过程评价。所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指通过上课表现、练习过程、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测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教学考核采用课堂提问、平时作业、阶段性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 通过实验、实训报告、现场操作, 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常见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最后再根据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出总成绩。通过多样化及过程化的评价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 即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相比传统的评价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学过程中, 学得更加深入。但是也存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的管理, 针对部分“懒人”“超活跃”学生, 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安排;指导一定要及时, 如果学生动手, 老师旁观, 则达不到教学目标, 结果是有形式而无实质;在操作过程中要比速度、比质量、讲效率,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班里的学生层次, 还不能针对不同个性发展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也不能施加合理的压力, 进行引导和督促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吉臻.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

[2]薛梅.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训》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8) .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完善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 理实一体化 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01-01

1 什么是理实一体化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服务、管理、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很强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技能高素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征是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能够体现高职教育实践能力强的特点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从学生对技能技巧的学习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的调高了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由于职业学校专业的不同,在不同的专业教学当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讲授法。

所谓的讲授法是指,在课堂上,通过课堂演示以及拓展内容的学习,将项目展开,然后总结引出概念,进而解释原理,分析论证问题,结合教材,把握主次。讲授法要求授课时重点突出,内容系统,阐述过程条理清楚。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

(2)演示法。

演示法指教师通过进行示范性操作或示范性实验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练习法。

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把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练习,以掌握实际的技能教学方法。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安全第一,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应该认真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质量作好一定的记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促进练习效果。

2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2.1 根据学生掌握的技术情况,制定正确的项目

根据学生掌握的技术情况,制定正确的项目是实现理实一体化实践课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同样也是项目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健。项目教学法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以所学内容为依据,高职机械专业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机械零件的能力,其教学科目围绕“机械设计与制造”设置,以《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为课程主线。因此,高职机械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课项目应该是关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内容。

(2)以学生所学知识深度为尺标。选择的项目内容应该难易适度。太难则学生不能完成项目,从而失去对学习兴趣,太简单就会失去练习的意义。项目的难度应该以经过努力探索后学生能够解决为标准。

(3)项目来源于实际。为实现生产与教育相结合,项目要来自工厂。教师在项目制定过程中,应先采访多家机械企业,获取一些任务作为教学项目。

2.2 建立项目小组

指导教师分设项目小组,每组一个项目。合理的安排小组成员人数,设项目组长和副组长。人员组成自愿,指导教师适当调整。

2.3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是理实一体化实践课的主要教学过程,也是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问题理解和资料收集、分析问题和制定方案,都按下列步骤完成:项目确定、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审核。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指出学生工作的错误,引导小组成员寻找正确答案,提高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1)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的纲领,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才能确保项目的实施。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按实施类型和顺序,一般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将项目分解,降低项目执行难度。

(2)项目具体实施。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一项一项地进行项目实施。

(3)评价反馈。

项目检查评分是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每个任务完成后,都要通过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来指出问题的所在,以使项目实施出现的问题得到正确解决,同时,也可通过评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完成后,及时召开交流总结会,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会议应当要请包括指导教师、工厂技术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在内的人员,会议内容应该包括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存在问题和成绩进行点评、组员对实施过程的汇报、与会者点评、工厂技术人员对学生作品质量和性能反馈等。

3 结语

项目教学法把工厂生产设计问题带入理实一体化实践课,通过分组将项目由大化小,并规定了项目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层次分明。在项目任务分配到人,改变了在传统实训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项目实施中实行“做中学”,将机械设计中力学关系、传动原理等在课堂上难以直观讲解问题通过具体实践、具体操作,实现了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抽象问题具体解决,符合中职教学的原则与目的。通过具体操作,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设计等各方面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翠花.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Z].

[2]徐健.职业学枝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新[Z].

[3]邓福镑.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模具理实一体化实践课中的应用[Z].

[4]张小洁.浅谈电子CAD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Z].

上一篇:阜平县中医院简介医保下一篇:教育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