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实训

2024-07-13

理实一体化实训(共8篇)

理实一体化实训 篇1

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 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 中德(上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

 教育部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国内培训基地  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 上海市职教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

目 录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2 2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简介...........................2 3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班方案.......3

3.1 培训目标.........................................................................................................3 3.2 培训课程安排.................................................................................................3 培训形式...............................................4 5 培训成果...............................................4 6 培训特色...............................................4 7 颁发证书...............................................5 8 培训报价………………………………………………………………6 9相关费用参考………………………………………………………….6 10 联系方式…………………………………………………………….6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

培训班方案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从教育规律来看,必须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位臵。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导人才,是职业学校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职业学校进行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建设成功与否,具有关键作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于1999年授予同济大学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截至2011,本基地已培训职业教育领域教师约5000余人,学员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所职业院校,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在职教师资培训上锐意创新,务求实效,形成了从职业学校校长到管理干部、从专业课骨干教师到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覆盖面广、实用性强、长短结合、专业模块与公共模块并存、形式多样的基地培训网络。师资培训工作因培训理念先进、方案设计科学、活动安排周密、教学管理规范、公共服务到位,受到参训学员和送培单位的广泛好评。创出了 “高起点、创精品、显特色、重示范”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同济模式”。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因在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先后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职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

 典型实训中心考察调研  典型实训中心考察调研 培训形式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班》采取课堂研修、交流研讨、案例开发、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课堂研修。邀请职业教育领域知名专家、高校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做

专题报告;

(2)交流研讨。与一线职业学校教师研讨交流;(3)案例开发。在专业导师的辅导下每位参训教师完成理实一体化课程开

发与教学实施案例;

(4)实地考察。到特色鲜明的典型实训中心调研。培训成果

为提高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本次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班成果共有两项:

(1)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专业教学实际,汇总后形成《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班案例集》;

(2)完成“主标题——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班学习总结”,主标题由每位参训学员结合实际情况自定。学习总结要求不少于3000字;

以上两项成果要求在培训结束二周之内提交,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培训部编辑成册.6 培训特色

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中,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培训部充分实践“三性”结合的理念,即“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相结合。对受训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同时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发挥培训“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示范作用,以提高受训教师的技能为重点。另外,将“师范特征”融入培训之中,将每门课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

培训费、考察费、参观费、教材费、班级活动费、茶歇费),食宿费用自理。相关费用参考

相关费用参考:

住宿费:

A标准:房间每间320元两人合住,每人每天160元;校本部(含早餐)B标准:房间每间260元两人合住,每人每天130元;沪西校区(含早餐)联系方式

沪西培训部联系人:王超

电话:021-52842538;手机:*** 电子邮箱:meihongtongji@163.com;

培训部网站:

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培训部

2012年7月6日

理实一体化实训 篇2

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要求及功能

1.实训室应创造与汽修企业相近的实践环境,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是实训场地、实训条件(包含设备工具)、环境布局应与企业实际接近;其次是实训项目的流程和要求应与企业相近或相同,且基本能够组成一个全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室里,如身临企业之境,时刻感受企业文化的精华,体验企业理念的浸润,接受职业素质养成的潜性教育,久而久之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同时,由于角色的转换,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实训室应具备与汽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设备、工具和配件等,且实训项目多样,不仅要做到扩展学生的汽车知识面,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实训项目都应该是由一系列小工作任务组成,这些工作任务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由普遍到特殊推进。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通过不断探究,深入学习,继而唤醒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学习,学生不断了解汽车新技术,更是拓宽了专业视野,有助于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岗位迁移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实训室应具备资讯、导学及成果展示功能,便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可在实训室的资讯区查阅汽车有关书籍、车辆维修手册、技术资料或网络查询,解决一般性的问题,继而学会自学汽车技术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任务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在实训室的导学区进行任务知识点的辅导讲解,并且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组织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最后在成果展示区由学生将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通过展示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训室应设计合理,便于小组活动,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的,一个班级分解成几个小组,大家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因此,实训室的空间设计要合理,并且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设备、工具、场地,具备从研究讨论问题到成果评价展示的相应条件。

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原则

1.功能性和先进性兼顾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要符合汽车理实一体化职教理念和职教规律,体现先进的职教水平,同时又要考虑实训室的多功能性,除基本的实训教学外,还应具有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实训室的工具和设备配置要符合汽车技术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选型上以当前大多数企业应用的设备为主,同时要考虑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能以现代汽车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为标准,坚持设备的技术水平与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水平基本同步。

2.校企环境一致的原则

所谓校企环境一致,就是要求实训室的实训条件(如设备、工具、仪器等)、实训项目、技术规范等应与汽修企业相近或一致,教学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又创建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得实训室的场地和设备布置不仅便于教学开展,又适合互动交流,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体验到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3.经济环保的原则

学生汽车维修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因此,车辆和设备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求设备要有很好的可靠性、安全性且经久耐用,便于维护。在设备分配方面,可按照汽车维修专业教改的分层次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水平,配置不同价值的设备。既保证各层次实训教学需要,又能够节约购置和日常使用费用。同时,实训设备还要体现节能环保原则,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4.硬件和软件建设兼顾的原则

实训室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软件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实训室的管理及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训室的管理应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有章有序。同时教师应开发更多的综合实训项目,制定与教学内容和设备条件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工艺文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掘实训设备的潜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学生的训练效果,保证实训设备使用的最佳效益。对于学生,要加强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实训规范有则,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实践

1.明确建设目标,做好建设前期调研工作

只有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建设出完善的实训室。因以,在实训室建设之初,我们首先要做好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围绕以能力为本位,参照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和技能标准,根据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全面分析目标实现所必需的汽车技术知识,分析每门课程在目标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合理构建知识模块,设计课程组合,从而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汽车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具体课程的设置和定位是实训室数量和实现功能的依据,根据课程授课及学习模式不同,规划好实训室设备的类型、设备的训练方法以及实训室内部的布局。

2.开发实训项目,做好校企联合工作

为了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训室应开发更多的实训项目。学校可按照“行业引导、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的理念,聘请企业技术主管或骨干与校内专业教师组建成实训室建设小组。建设小组针对汽车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或岗位进行研讨,筛选出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目标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继而开发出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应具有任务明确性、训练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应用性等特点,同时制定出项目任务书、课程教学标准、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手册等相关实训教学资料。实训项目开发出来后,就要根据要求建设实训室。在这过程中,学校可与汽修企业进行灵活而又密切的合作,共同组建实训室。有些实训室可直接由企业提供设备、原材料以及技术骨干,明确工作任务和技术标准,而学校只需提供场地、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工具等。如此联合,学校则可减少设备和师资以及其它建设的投入,企业也减少了征地、基本建设及其它配套设施的投入,同时获得低成本的劳动力回报和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合作伙伴,可谓是真正校企双赢。

3.创新实训室环境,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内部设置上,可分为理论导学区、小组实训区(包含工具柜)、信息资讯区等区域。在理论导学区里,主要配置多媒体、投影、录像、黑板、桌椅、讲台等设备,且桌椅以小组围座式布置,以方便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布置工作任务,讲解任务要求,辅导主要难点,点评学生进步等;在小组实训区,主要配置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常用设备(如发动机试验台、工作台,拆装工具等),且具有与小组数目相匹配的实训岗位,实训中,各小组间能相互独立操作,互不影响;在信息资讯区,应备有和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汽车技术资料,例如汽车杂志、汽车专业书籍、车辆维修手册、设备使用手册以及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若干台,以备学生和教师随时查询。同时对于实训环境的设计,应力求仿真汽修企业环境,可引入企业的公司理念和职场箴言以及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汽车技术标准、企业质量规范和安全规范等,并以文字、图表、标语等多种形式布置在实训工作场地内,使得学生如身处企业职场环境中,实训能按企业技术、质量、安全规范开展。学生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熏陶,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

4.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训室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更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实训、管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为此,我们可采用现行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必备的汽车知识为资讯;汽车维修的基本方法为决策;汽车维修的组织为计划;维修过程为实施;维修后的质量自检互检为检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为评估),同时还可灵活组合采用头脑风暴、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双向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水平、综合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考评,由教师、小组和个人共同参与完成。过程中我们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5.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实训室内涵建设

对于实训室的管理,我们在贯彻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室使用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的同时,更要引进企业的“6S”管理方法。根据“6S”要求(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学生在实训前要熟悉汽车行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汽车检修工艺操作,工量具摆放有序,实训完要及时维护保养设备,清洁整理实训场地,整个过程严格做到安全、文明、规范,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训室内涵,我们还必须加强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实训室管理教师不再只是实训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训室管理教师进行有关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淡化他们与课程专职教师的界限,促进实训室管理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实现实训管理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专业教学教师,我们更要注重他们的汽车维修技术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建设国家级示范院校项目为契机,积极选派教师进入企业锻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一体化教学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汽车技术水平高,并愿潜心培育英才的师资队伍。

理实一体化实训 篇3

关键词: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近年来我国电子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对我们学习电子技术的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电子专业的教师去深思。本文就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

目前,我校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他们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有些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具有基础差,无心向学,贪玩好动,自制力薄弱,没有上进心,个性张扬,叛逆和浮躁等特点,个别学生还有抽烟喝酒,谈恋爱或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学、也不好学,学习效率很低,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这对学习电子理论知识非常不利。尽管他们是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但同时,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于经验性、策略性知识和能力能较快掌握,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所以,他们学习电子工艺基础知识非常容易上手。他们大多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读书,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发掘中职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快乐学习,从而掌握电子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自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各国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如果在专业教学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这无疑不适合目前的中职学生,不仅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而且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应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适用为主,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只有学好本门课程才有利于后续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显而易见,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突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将其紧密结合起来,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它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核心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知识点多,抽象且难以理解,操作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等。在教学中为贯彻精讲多做、边讲边做、边做边讲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开展《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我校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各个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便于教学用的多媒体投影仪,并在电子工艺实训室中划分出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操作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在教学区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马上到实训操作区进行分组操作;也可以先布置学生在实训操作区完成实验后,再集中到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分析。整个《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都在多媒体实验室完成教学,老师可以边讲边做,学生也可以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这种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让教与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较好地实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

2.根据《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项目式或任务式教学法,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过程的同步性

电子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电子技能训练则强调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合相关的电子理论知识构成项目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例如设计项目教学:“光控电子鸟的制作”,本项目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容易吸引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项目下有几个任务: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测试……等,学生通过逐个任务的完成才能成功地制造出光控电子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项目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其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保持《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教学的趣味性,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这门课程开始,笔者就想尽千方百计地保持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可促进枯燥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提升又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如此交错反复,学生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中快速成长。

当学生把学习看作有趣的事的时候,学习就不仅仅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了,也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了。一般笔者会要求每个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买万用表和电烙铁等常用的工具。把在多功能实验室中学到的电子知识运用到家里和生活中去。如在学过二极管和整流电路之后,有学生会修理家里坏掉的手机充电器了;有些学生就会修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遇到不会修的,学生就会跑来问老师或翻找书本查找答案。此时,课室不仅仅在学校,已经延伸到家里和社会上了。实践维修中的成功经验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追求,而理论知识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发展,如此反复交错,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模块,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由浅入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李锁牢,崔慧娟,党世宏.“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电工技术课程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2(5).

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4

1引言

基础会计就是这么一门抽象化的课程,抽象概念很多,有些定义学生读起来简直就像绕口令,即使学生能像绕口令那样背的滚瓜烂熟,却不一定理解透了其中的含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思考。大部分人容易接受并且易于理解的都是那些形象的东西,对于抽象概念,脑海中形成不了图像,很快便会忘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形象思维教学,这样即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味追求形象化教学,理论知识固然有他的重要性。就好比一门武功,有心法,有招式,必须两者兼备而万万不可取其一。

2会计理实一体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是整个会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后会计学的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入门学的好不好。但学习会计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体会,里面的概念太抽象化了,有些老师直接跟学生强调说,把这里背下来,把那里背下来,整个学习过程中,仿佛在学习语文,但是其中的概念定义感觉又好像是在看文言文,让学生摸不清头脑,学习效率必然是无法提高的。如果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一个概念,或者是学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对这么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么课程。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多种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能灵活运用。那么,该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哪些硬件设施等这都值得我们探讨。传统的理论教学都是在平时大家熟知的.教室里进行的,前面是黑板,一张讲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各种理论知识,偶尔联系一些看似让人很容易理解的事例,台下的学生早已被这些抽象的概念“折磨”的昏昏欲睡,特别是在炎热午后,这时候台下估计已经趴下一大片。因为这些场景在学生看来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如换个场景,不在传统教室,而是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从眼,耳,口甚至鼻全方位去体会,去学习。就好比看3D电影,全方位接收,同时又能把自己融入其中,自己也在其中扮演角色。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教会学生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简单灵活,而且过目不忘。因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是个不可或缺的场所。当有了这个环境之后,又该准备哪些东西来丰富这个实训室呢?这就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

既然是理实一体化,那么当然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按照传统方式讲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令学生难以消化,文字性的知识想象空间太大,也许同一句概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却又都与正确的概念不相符。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图片化的表现出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吸收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课本上讲的凭证,账本,报表该如何完成,光凭文字描述很难描述清楚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透彻,这时候把这些会计中常用的元素简单明了的用图片表现出来即省时又省力,老师不需要再费很多口舌去讲解会计账本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账本类型,一张图片或者是一段视频让学生很清晰的了解到这些会计基本元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学有所用。那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到公司企业实地学习,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经济业务往来在会计核算中的处理方式。而且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当然,这些硬件设施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提升教学质量也很重要。当学生面对无法解答的难题是,教师能够用灵活易懂的方式做出解答对理实一体化来说也至关重要。

3基础会计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该如何应用

各所高校做了很多方法与实践,如多媒体教学,企业公司实地学习,场景重现等等。通过这些方式,都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从中体会出自己的感受,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步骤。在初学会计的时候,学生对会计一无所知,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内容,会计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如何都不知道。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在一个公司里面的职责。模拟一个企业的成立,从成立之处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当学生了解到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能看到会计的发展前景的时候,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会自主学习这些“抽象而复杂”的理论知识,因为他们了解到会计的重要性,并且由此重视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配合,带学生去参观,通过企业会计人员介绍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会计责任。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学好这么课程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实训 篇5

江苏省如皋大明电子职业中学

杨忠平

摘要: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着重进行整合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模块化;整合教学环境,时间、空间一体化 ;整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水平一体化;整合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双师化;整合评价标准,质量评定社会化等几方面的改革工作。深化与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带动了产学研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模块化 专业教师双师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尤其适用。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由学科型转向技术应用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结合我校近几年的有效尝试,归结起来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划相匹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以项目为指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突破了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将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标准按照职业特定技能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来设计,将“综合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降低专业理论的重点,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在结构和内容上以任务为驱动,保证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校本教材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二、整合教学环境,时空一体化

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构造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边讲边做,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和专业技能课真正融合在一起。可以把专业课集中时间,放到实验室、实习工场中甚至到工厂去上。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每个同学都能及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校这几年都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大大增强,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比如:《钳工工艺学》我们现在都已经放到实验室里上了。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做示范,等老师示范完后,同学就可以马上实践了,同学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也能及时解决,而教师又可以在学生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来改进教学。我们学校现在还在着手组建其它专业教室,它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同时又是实训的场地,可以模拟工作现场,突出工作本位学习理念,这样可使理论与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

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设备要求较高,而有些专业设备也不可能达到每一、二个同学一台,那么我们采用“小班化”实训,也就是说在上专业课时我们可以分几门专业课同时进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因为同一种设备满足不了全部学生的实习和实训,但是全部设备是完全可以满足全班同学的实践的,所以我们采取了“小班化”教学。比如我们学校有20台普通车床、10台数控车床、10台小型的数控铣床,所以我们在上专业课时,就可以把这几门专业课放在同一单位时间上,让全班同学几乎都有动手的机会,这种“小班化”实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整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水平一体化 通过整合课堂教学目标,使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融为一体。确立以职业岗位专项能力导向,融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目标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比如,在“订单”培训中企业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学校可以根据这一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确定学习成果评估方法,这一种培训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胜任岗位能力。学生在学习每个模块之前,都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己确定学习方向,寻找学习资源,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在教学中,技能操作训练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实习期,缩短了教学实验与工厂实际分析工作的差距,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全部训练完成后即可进入岗位工作。

四、整合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双师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为了培养一批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应专门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四新”培训、师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这样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可了解到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同时他们向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学校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协助理实一体化老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他们到学校任教,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与本校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互补,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这样,既可缩短教育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是缓解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

例如:《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中《扫描电路》模块教学中,以扫描电路的故障排除为任务驱动,讲授该电路的结构、元器件的作用、原理、故障特征分析,并设置一些扫描电路的故障让学生去排除,学生在排除过程中碰到问题又要结合理论去解释,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强调以现场教学为重点,突出工作本位学习,将理论与实验、实习、以及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师应以更多的精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现场,以教学内容和现场条件为依据,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

五、整合评价标准,质量评定社会化

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满足客户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评价和考评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要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强化过程考核。

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以三个符合度为标准,即: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设计;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生产;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检验。结合“双证融通”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相关核心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另外,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突进获取相应学分。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仅我们自己说了算,还有用户(企业、学生、家长)参加评价,注重用户评价、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合格的材料、先进的设备与手段,更有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要全员的参与、全因素、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才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鉴定、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能力目标的职教特色。

理论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杨忠平男,中学一级教师,2007年参加机电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现主要从事机械、机电教育教学,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地址:江苏省如皋大明电子职业中学

电话:***

理实一体化实训 篇6

【摘 要】文章以《汽车电气设备》中起动系统单元教学为例,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并重的复杂应用型专业,涉及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技术要求高,教学难度大。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中职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文化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校,没有接触过实践,学生学起专业理论和实训操作非常吃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对汽修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提出了更大考验,如果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有效地组合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笔者近几年在担任《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专业理论与实训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经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操作课进行组合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避免讲授大量的教学内容。笔者现以《汽车电气设备》中起动系统单元为例,将理论教材中“起动机的构造”一节与实习教材中“起动机的分解与检查” 课题整合为“汽车起动机构造与拆装”课题,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拿出起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起动机结构外型,说明起动机的作用,让学生从外部初次认识起动机。

2.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

(1)一般2至3名学生共有一台起动机及拆装工具

(2)随教师的拆卸操作顺序一起拆卸起动机

(3)拆卸时,每拆一个零件,老师都讲清使用工具、操作方法及零件名称,并指导学生将所拆零件按拆装顺序排列在桌上,让学生开始从内部认识起动机。

3.播放多媒体课件(起动机总成的拆卸全过程)

(1)给予系统性拆卸及零件名称的再次回顾

(2)增强感官认识与重复记忆

4.由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主要组成部件构造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说明包括起动原理及起动特性,此时类似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但是学生已对零件有了认识,因此比原先的教学方法较为容易掌握该部分内容。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装复所拆的起动机。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拆装,并对照书本,仔细研读教材内容。

7.当堂进行课程测评

检查测评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为主,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体测评方法如下:

① 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例如,教师提问:起动机主要由哪几大部件组成的?学生回答:一般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组成。

② 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试卷。例如,测试之一:简介汽车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

③ 现场操作技能测试

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拆卸汽车起动机。拆卸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例可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使学生感到既抽象又繁琐的部分专业课知识易学易懂,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协作及动手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实施还有较多不太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反思,努力改进。

1.教师整体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它要求教师既为讲师又为技师,即教师必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既要能整合教学资源,又能组织整个教学活动。

2.教学场所的建设与完善还有待加强。传统的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室进行或实习室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这种传统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把教室搬到实训室,实训室和教室应合二为一,实训室里面不仅要有足够的工位,还要有足够的坐位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种教学设备和资源。

3.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数字化的环境,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同时,又能服务于教学改革的需要,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因此,中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和优势,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广泛共享,以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求,转变单

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推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化发展。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修改、探讨,要不断地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与实训室建设培训班研修资料汇编[Z].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2.12.作者简介:

理实一体化实训 篇7

1 明确培养目标, 确定师资队伍

1.1 确定学生所学知识, 既定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在招生时都是以初中生为主, 所以基础理论方面都比较差, 采用的教材虽然是高职高专用书, 但是相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还是有差距的, 无论是开设的课程还是自身的基础都无法比拟, 所以在给职业学校开始的课程时就要注重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同时, 以实训为手段, 设计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其次, 在教材上也要有区别, 不仅有理论课的用书, 实训时还要有相配套的实训课教材, 让二者穿插进行尽量避免纯理论课或是纯实训课, 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 让学生理论中学习实践, 实践中学习理论。其次职业学校要特别注重实训课的量, 至少要和理论课持平甚至更多, 将实训课贯穿整个课程的全部。

1.2 注重教师的理论和实操水平、实现教师素质双师化

实训课指导教师水平的广度和深度及教学水平, 将是制约着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训指导教师不仅会上实训课, 同时对于理论课的教学也要驾轻就熟。同时对于实训教师要鼓励取得高级或技师的职业技能证书, 分阶段的进行国家职业技能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 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对于学校的长期发展, 选择有能力的年轻教师参加数控实训教学是长远目标, 针对其不同特点, 对有关项目进行重点突破。同时还要求教师积极参与下企业实践, 能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动态, 为学校的改革带回第一手资料, 回来有针对的实施教学。鼓励教师能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以赛促练, 以交流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循序渐进, 教师基本能胜任实训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 实训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1 实现实训教学系统化

数控实训让学生认识并熟悉数控机床操作是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 分阶段地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教学, 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养成和安全意识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数控机床是多种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 学生进行数控实训前如果不充分了解数控机床的功能, 就无法安全规范地操作机床, 所以在数控实训前学生必须完成普车、普铣实训, 了解普通车床、铣床的结构特点和加工功能, 在了解车、铣加工工艺过程, 掌握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后才能进入数控实训环节。

在数控实训过程中, 先实训二轴联动的数控车, 在实训三轴联动的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在学习编程时, 先让学生在掌握平面二维轮廓编程的基础上再进行三轴的空间立体编程;先通过手工编程学习合理安排数控编程的工艺路线和编制加工工艺, 充分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 最后在应用CAD/CAM软件掌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方法, 自动生成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并加工出合格零件, 这样既增加了学习效率, 又减少了学生的撞刀现象。

2.2 实训教学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以往普通工种的实训教学中, 指导教师只是一味的教你“怎么做”而不教你“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训练时理论和实践就脱节,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 学习效率差。但是数控实训中, 必须适时穿插理论教学, 增加一定量的与操作、加工和编程有关的理论讲授, 没有数控理论知识指导, 学生无法用于实际操作, 待学生熟悉基本操作后, 结合具体机床的CNC系统, 重点讲解编程方法和编程指令、复杂操作方法;其次让学生先动手进行一定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从理论上对所涉及的数控系统编程方式进行讲授, 学生练习编程, 最后再上机床进行加工练习, 加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讲解, 再加工, 只有这样反复练习, 才能真正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 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安全、规范地操作机床。

2.3 数控实训教学的多样性

在数控车床上着重训练学生典型零件的手工编程能力, 通过对典型零件的编程, 掌握各种准备功能指令 (G代码) 运动轨迹和辅助功能代码对机床的控制效果, 认识传统车削加工与数控车削在工艺路线中的区别, 训练学生熟练装刀, 熟练设定刀具补偿值, 掌握通过修改刀具补偿值和程序中坐标值以达到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量具的使用方法。

在数控铣、加工中心的实训教学中, 指导教师面向工程应用, 教授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 (CAM) , 讲解铣削类机床的刀具知识和零件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与刀具路径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学生能够应用CAM软件, 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和刀具路径完成零件的模拟切削, 自动生成加工程序并传送程序到机床, 完成零件的加工。

3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应用操作型人才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 高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职业能力训练, 推行“认识实习—实操训练—创新训练—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模式, 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顶岗实习”既所谓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所需人才;在校企合作中, 采取企业进驻学校和学校进驻企业两种模式。以我校为例, 学校进驻企业, 在选择企业时重点考查企业的规模与实力, 企业的技术能力, 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熟悉程度与支持力度。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 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书》。同时学校积极拓展与企业的联系,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努力实现校企合作, 我校已经与强胜精密数控机械公司 (苏州) 、创胜数控机械公司 (常州) 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力争达到“教学与实践无距离。毕业与上岗无过渡”的目标。

4 结语

总之, 抓好实训教学工作是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专业实训环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尽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要领, 同时只有紧贴生产实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并不断根据企业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 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数控高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

摘要:目前随着各个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实施, 各学校都在探讨不同专业的课程改革方案和思路, 结合本人在实训教学一线从事工作, 旨在介绍数控实训课程的理实一体化, 为了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课程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控实训,课程改革,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杨东.关于数控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理实一体化实训 篇8

【关键词】工程招标 课程实训 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6.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52-0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经济体制也日益的趋于完善,在我国建筑工程的交易过程中,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筑工程人员选择招投标的形式作为工程的交易方式,因此,招投标的交易方式已经成了我国建筑工程市场最为主要的交易模式之一,这就要求了工程技术的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工程招投标的实践模拟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还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相关的技能,增加社会经验。

一、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及指导思想

工程在进行招投标时,需要对招标的文件以及投标的文件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工程专业的学生时,要以实际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让学生进行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时,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即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实践能力作为此次课程实训的主要教学理念以及指导思想,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应用性人才为教学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特别是对团队精神,要进行重点的培养。

二、工程招标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

(一)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的准备阶段

在进行工程招投标前,首先要对工程招投标进行准备,第一步是课题的选择,对于课题的选择可以采用教材的例题,可以采用课后的练习,也可以用实际工程中的一些实例作为本次招投标课程实训教学的题目。第二步是小组的划分,资料的查阅以及文本的编制等等。第三步是设计成果的展示,即招标代理的方案及附属的表格、资格审核的预审文件、招标文件以及投标文件的手续办理,工程量的清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模拟任务量进行检查以及指导,教会学生要对后续的模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注意以及进行交底活动。

(二)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的实施阶段

在课程实训教学开始时,要由学生扮演执行人员的角色,例如手续办理人员、总控人员、接标员、主持人、唱标人、招标经理、评标组、以及评标记录员等等。其次进入课程实训阶段,将已经具有大体思路的设计成果以及编制的招投标文件进行详细的绘制,在根据所选择的课程实训题目,进行相关软件以及硬件的设置。再次是文献的查阅工作,以保证招投标的文件以及相关的设计符合要求。然后是专家的论证阶段,以确保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接着是组员之间招投标过程的实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上的软件系统来进行评委的选择、评标等工作。最后是合同的签订实训,由学生所扮演的招标人、中标人进行合同的谈判工作以及合同的文件签订工作。

以上是整个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的过程,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以及演示的方法进行课程实训。

(三)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的实验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来进行的,通过招投标的课程实训教学后,可以得出学生的成绩如表一所示。

表一:某班级招投标文件课程实训成绩表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再通过课程实训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部分都在中等以及良好阶段,一部分在优秀阶段,只有一个人成绩没能够及格,由此可以说明,通过课程实训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灵活的运用。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以围绕三个点来进行叙述的,首先是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的准备阶段,即课题的选择,组织的确定以及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其次是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的实施阶段,即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等;最后是工程招投标课程实训实验的结果分析,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作比较,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上一篇:市场行销计划下一篇: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_(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