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共11篇)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是开展教学、科研、生产试验、技术开发,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实体, 是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基础和保证。实训室建设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高低, 关系到学生就业, 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实训室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 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 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校内实训室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 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多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形式实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 为使其能快速转变角色, 适应岗位需求, 因此,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相应的职业实践和实训, 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第二, 高职院校实训室担负着专业课程与岗位课程、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的任务, 担负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现场一体化的任务。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 高职院校实训室已经从单一的操作型实训室发展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发展的趋势。
第三, 高职院校实训室有助于提升本校社会服务能力。与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 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资源优势, 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师资条件, 将教育资源优势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为行业企业提职业技能训练及岗位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服务。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经过30余年的发展, 从总体上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还处于摸索和发展,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实训设施设备落后, 实训场地不足。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 轻实践, 在实训方面投资较少。设施设备陈旧落后, 实训场地不足, 无法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 无法正常开展实训项目, 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第二, 专业实训教师队伍落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一般由刚毕业的专科或本科生担任, 没有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 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此外, 实训教师往往作为教辅人员对待, 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 这样更加剧了实训教师队伍的滞后。
第三, 实训室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训室不具备统一的实训室管理制度, 实训室管理松散, 实训经费分配不当, 实训教师约束力差。同时, 实训项目混乱、盲从, 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 无法保障实训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途径
第一, 增加实训室投入, 扩大实训场地, 完善实训室设施设备。高职院校一定要树立清醒的投入意识, 充分认识实训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实训室的资金投入力度, 扩大实训场地, 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明确实训室各自功能, 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实训室。此外, 要以“建以致用”作为基本原则, 做到不浪费、不闲置, 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最大职能。
第二,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师是组织实训教学,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实训教师实行“请进来, 走出去”的管理原则, 大力培养既有理论教学经验, 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实训教师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或到相关企业进行观摩学习, 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及运作模式, 同时还应让教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此外, 加大实训指导教师引进力度, 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训教师, 优化师资结构, 让他们直接给学生传授实用、先进的技术工艺, 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缩至最短。
第三, 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 提高实训室管理水平。为了逐步改进实训室管理水平, 应当积极进行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实训室日常管理、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及实训人员工作职责等内容。用制度约束实训室管理人员行为, 由 “人治管理”转到有条不紊“法制管理”的轨道上来。同时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并列为对实训室工作和实训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 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训项目, 编制符合专业特点和生产实际需要的实训教材。由教研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市场实际需要,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实训项目, 使学生掌握的专业操作技能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编制与课程配套的科学、规范的实训教材, 教材既要具备专业特色, 满足学生基本的技能训练, 又要联系实际, 与时俱进, 适应行业生产实际需要, 体现出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特色。
第五, 加强与社会合作, 实现双赢。目前, 企事业单位都十分注重员工知识更新, 定期安排员工到各类院校中加强对业务的学习, 或是院校里的老师深入企事业中对员工进行培训。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 加大实训室对外开放力度, 争取和社会企事业单位一切可能的合作机会。如承接校外培训, 或进行校企科研合作, 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研究开发。这种合作模式既使员工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又为学校带来创收, 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效率, 达到资源共享, 实现共赢局面。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实训室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不断集思广益、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建设科学、规范的现代化专业实训室,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训教学的主要场所, 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实训室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作用,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 2006.
[2]白福民.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索[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9 (2) :3-6.
[3]楼晓春, 龙艳, 杨云.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3 (3) :81-84.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2
1. 实习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电气安全知识,充分认识电气安全的重要意义,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
2. 电拖属于强电实习,实习人员必须有充分的绝缘意识。3. 实习人员要随时检查自己的工具是否完好,如手柄绝缘是否破损,验电笔是否正常等,严禁使用已损的工具。
4. 接线时,工具整齐摆放于接线板右侧,导线位于左侧,工具要轻拿轻放。
5. 低压电器一般都是胶木、瓷质外壳,很易破碎,安装时不要用力过大或用工具硬撬。
6. 连线绝缘必须完好禁止用裸导线连接。
7. 硬连线从端子引出后,要求与同向线集束帖紧板面布线;所有导线都要横平竖直,不得跨线,飞线。
8. 软线布线须用槽板,槽板按照低压电器的布局加以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
9. 所有导线的连接端子都要套上异型管并标明线号,便于识别、维修。
10. 接线端子处,导线裸露不宜过长;用软导线时,须将软连线的端子作绞紧处理,必要时用接线耳压接;防止细铜线短路相邻端子。
11. 接线完成后,在通电试车前,必须用万用表测量控制电路模拟动作下的电阻值,如阻值过小(与理论值相比)须仔细检查,更改错误接线,待确认阻值正常后方可通电试车。12. 试车时必须先接负载,后接电源;试车结束,先断电源,后断负载。
13. 通电试车至少须有两人以上,一人操作,一人监护。遇有异常,监护者立即切断电源。
14. 通电试车时,所以裸露的导线都视为带电;人体与控制板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单手操作。严禁在通电情况下,用手摸、拉导线或改接线路。
15. 使用中如遇跳闸事故,须经指导老师确认并排除故障后再送电合闸;未经允许千万不能擅自合闸。
16. 通电试车时,若接触器动作,电机不转并发出震动时,应立即拉闸断电;检查哪一路的相线断路。排除故障后方可再通电试验。
17. 通电试车成功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布线,拆下的导线不得乱扔。绝缘良好的拉直后继续使用,不能使用的收集到老师指定的容器中。
18. 导线拆除后,压紧螺钉都已经拧松,很容易掉落,因此必须及时的拧紧。
19. 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者,追究其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3
【关键词】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室 目的 功能 软硬件装设施 工作原则
一、明确实训室建立的目的
目前技工院校旅游实训室的营建大都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成熟实训模式和考察国内旅游业现状而成的,实体大都不低于上百万的资金注入。这就需要我们在营建时充分考虑中西方旅游服务的差异以及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明确实训室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在场地设置和布局时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贴合教学需求,完成实训目的。一般来说,旅游实训室的营建主要满足以下几大功能:
(一)能紧贴教学内容,满足课程开发设置所需的相应教学环节和情境
技工院校开设的旅游专业科目中大都是教科序列,如《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前厅服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服务礼仪》《旅游饭店实务》等等,这些科目理论知识比例大,图片少且缺乏连贯性,教师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和互动环节,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实训室的营建就应该为这些课程提供很好的教学情境。
(二)能满足考证需求,提高旅游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通过率和优秀比例
技工院校旅游专业针对中、高技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中,传统的有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导游证等;针对社会培训需求及学生选修添加的有插花师、调酒师、咖啡师等;还有一些针对企业在职人群和未来本科教育的酒店管理师、金牌领队、旅游计调师等。为满足技校生双证毕业的需求,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实训室在营建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考证及社会培训的需求,严格按照技能鉴定的规格和流程来购买布置。
(三)能满足参赛组赛功能,为世界技能大赛储备优质后备人才
2015年政府施政纲要里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步伐,对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和希望。全国上下对技能竞赛都非常重视,就旅游专业来说,除了有学院每学期一次的院级技能大赛,有市中職院、市饭店协会、市旅游局举办的市级技能大赛,有省职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省级技能大赛,还有中国旅游协会和全国职业院校举办的国家级技能大赛,乃至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赛。所以,实训室的营建必须依据各级竞赛标准和要求综合考虑,从场地设置、选手准备、比赛内容和流程,到检查评估、分析总结,都按照有关竞赛流程的要求来设置,这样才能从基层开始,从下到上形成完整的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四)能配合招生宣传,是学院宣传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行业出台的政策很多,国家从宏观层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应该说,所有这些政策和讲话都在释放职业教育的利好消息,希望改变旧有人才培养模式,打破旧体制带来的发展瓶颈,让更多的优质人才投身到产业转型和升级改造的事业中去。每年招生办都要想方设法招收优质生源,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和保障。
(五)能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为学生自主学习、研发和创业提供优质平台
配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高中生毕业后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大都思想成熟,有着极大的自主创业热情和潜力。为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研发、创业的积极性,指导成立相应的社团和协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明确实训室功能的划分
实训室建立的目的明确后,下一步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划分功能区域。为贴合实际教学需要,在建设时要注意功能区域的明确和划分。这样既整洁美观又一目了然,可以满足中高技学生不同学习模块的需求,又可以交叉组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考虑功能区域划分方面的问题时,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职业素质方向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人的基本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基本职业素质主要涵盖个体健康成熟、社会适应力强、具备沟通交往技巧以及基本审美和形象塑造能力等几个方面。
1.形象塑造
技工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大都是企业的一线员工。一线员工的工作性质是需要直接和客人接触,所以他们是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形象的代言者和展示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都在传播企业的正面抑或负面信息。所以在形象塑造方面,指导老师在实训室通过化妆室(仪容)、形象造型室(仪表)、礼仪实训室(仪态)等三大功能区域,在学生(学员)个人的妆容、头发、着装、形体等方面给予有效训练和指导,真正满足企业形象塑造的基本需要。
2.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是指人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等媒介,明确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信息和交流。沟通能力在旅游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沟通就没有业务。所以,在实训室营建时,要格外针对这一部分的训练需求来设置迎宾台、客户接待大厅、休闲散谈区、VIP客户接待室、活动策划间、会议间等功能区域,上课时通过不同的课程设计和命题,让学生实训模拟任何媒介形式的沟通任务书,指导老师在旁边进行观察、指导和总结,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专业实训方向
1旅行社方向
(1)导游基础技能训练区
按照目前导游人才的培养计划,针对初次接触旅行社业务的学生,基础技能训练主要放在模拟讲解方面的练习,如景区沙盘模型、大巴模拟、3D仿真景点情境讲习、微格演练等。
(2)旅行社角色模拟区
参照真实旅行社营业大厅的运作模式,结合《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计调工作守则》等课程来设置旅行社角色模拟区,对那些已有一定导游基础知识和跟接团经验的学生来说就非常适合。以往他们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导游业务方面,可以说那只是旅行社业务的一个模块而已,现在从踩点策划、广告制作、路线推广、前台接待、计调安排、后期跟踪、总结提升等所有环节都实训模拟一遍,基本上旅行社的前台工作任务也就了然于心了。
2.酒店服务方向
(1)前厅服务实训室
前厅通常是设在酒店的大堂,负责推销酒店产品与服务、组织接待工作以及业务调度的一个综合性服务部门,是体现酒店服务品质的第一道窗口。一般来说,目前星级酒店的前厅大都还是以前台接待区、迎送礼宾区、大堂综协区等为主。
(2)餐厅服务实训室
餐厅服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如果把饮食成品看成是向社会提供的核心产品,那么餐厅服务则是这一产品外延的完美体现。根据目前酒店对一线餐厅服务员的实际需求,学校的餐厅服务实训室应该占据较大的建设投入比例,参照世界大赛餐饮服务标准以及人社部颁发的餐厅服务员(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要求来营建,同时要注意到中餐服务实训室和西餐服务实训室在格调装修、餐台桌布、餐具餐花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3)客房服务实训室
针对目前人社部颁发的客房服务员(中级、高级)的考评需求,客房服务实训室在营建时主要考虑两大模块——铺床和清洁。其中,标准客房的装修及配套设施、客房内部的布置和软装修、清洁设备和用品的购买等是关键问题。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用玻璃挡板隔开一个个床位的空间,满足6-8人一组同时完成教学实训任务中的铺床练习。同时还需至少装修2-3间标准客房,满足客房清洁、保洁、夜床铺设、对客服务等教学任务。
三、实训室营建需要的软硬装设施
实训室和一般课室及一体化课室都有较大的差异,需根据专业的不同来设置。首先,要有足够大的空間给师生走动、沟通与交流;其次,内部装置的设施设备要符合实训的具体项目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规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等。此文罗列的软硬装设施包括必须配置的用品名称,但不涉及品牌、规格和数量,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和配置。
(一)职业素质方向
1.硬装设施
形体训练室、化妆造型室、衣帽间、商务接待室。
2.软装设施
形体训练扶杆、镜面、妆台、化妆品、造型用品、音响设备、多媒体设备、办公设备及其他。
(二)专业实训方向
1.硬装设施
酒店前厅、酒店客房实操间、标准客房双人间、套间大床房、酒店中餐厅、酒店西餐厅、布草间、景区沙盘、仿真景点讲练室、旅行社营业基地(中、高级)、人才培养.工作室。
2.软装设施
中餐桌(1.2m)、宴会桌(1.8m)、西餐桌(1.2 m)、多媒体、酒店客房清洁车及用品、中西餐具、布草、办公家具、3D环幕仿真景点讲解系统、酒店前厅软件系统、旅行社管理软件系统及其他。
(三)品质提升方向
1.硬装设施
国学研习室、西式水吧、插花实训间。
2.软装设施
博古架、琴架、水吧设施、茶艺桌、茶艺用品、花台、插花用具、多媒体、音响及其他。
四、实训室营建过程中要坚持的工作原则
(一)专人专项负责工作的原则
实训室的营建是一项既需要全面估量平衡又需要细致认真的工作。在实施营建计划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可以安排1—2名教师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任务。因为他们不仅要向学校领导、各部门(如行政部、采购部、后勤部、财务部等)进行及时申请和汇报,要和施工建设单位随时进行沟通和协调,还要与教学一线的教师及时进行了解和调整。所以专人专项负责此项任务,会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紧跟时代产品择优的原则
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产品择优的原则,不能因为种种因素或困难,造成设备将就、软件将就的不利局面,殊不知一时的妥协将给今后工作带来更大困难。正如一间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有诸多不足和缺陷,这时再来改造或升级,都将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在营建之初就要避免出现这种风险,要勤跑腿,多接触一些企业、供货商,货比三家,坚持产品的实用性和优良品质,一丝不苟尽量做到最好。
(三)和企(行)业紧密结合的原则
毫无疑问,实训室的营建如果不和企业紧密结合,无异于闭门造车。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在学校所学到的一切知识和技能都是为步入社会做准备。校企合作模式下产生的“学习型工厂”就是缩短优化企业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使之毕业后可以和企业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实训室营建必须坚持和企业紧密结合的原则。借助企业的市场敏锐性(如电商、微商等网络平台)、营销策略的灵活度(跨界、商盟等)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等资源,及时更新实训任务和模块,与时俱进,达到实训室实用价值的真正体现。
五、总结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研究 篇4
1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于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领域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将校内实训室建设成为设施先进、配置合理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场所。实现校内实训室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满足在校学生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以及教学考核与评估; 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在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要求与学校的技能训练方面提供支持; 为校企合作开展教学组织与实施科学研究、加强技术服务提供条件。
2高等职业院校建好校内实训室的必要性
2.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内实训室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是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 目前,基于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把握,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普遍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的比重,校内实训课程课时量较大。如何有效利用校内实训课程课时,避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与行业、企业应用脱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做好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在完成实训设备与设施环境等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加强知识性学习与技能性训练,合理组织相关实践性课程的实训学做结合。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引入实训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提高其岗位职业技能,为今后较快地胜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 2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高等院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作为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建设过程中一般所需的人、财、物投入较大。很多院校随着开设专业不断增多,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处于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紧缺, 建设资金不足的状态。市场经济的现实,企业经济独立核算, 也决定了企业对学校教学所提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校内实训室建设前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规划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将校内实训室作为项目课程教学的主阵地。在师资、 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按照项目课程要求充分开发实训室的教学,尽可能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积极地推行实训室的开放制度,最大限度实现校内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
3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定位不准确,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不够,目标不明确
理论上,项目课程教学应该是学校与企业的 “合作教育”,但目前个别院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在仅可以为日常的教学提供校内实训条件与办学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强制开办热门专业,与企业的 “合作教育”不符合,使得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相对疏远。开展的校内实训室建设也较匆忙,没有必要的硬件条件,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也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一些院校实训室为了夺人眼球,在教学设施不完备,师资队伍不齐全情况下投入巨大人、财、物, 没有深入研究问题,且相互攀比,使得许多实训室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加深校企合作关系,提高办学质量。 一些院校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只注重学生操作层面技能的培养, 没有为院校内各种科研工作提供平台,未能实现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未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
3. 2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国内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所主要面临的问题
一些院校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面缺少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缺乏精力和经验,无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专门的校内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无法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讲解。 校内实训室理论知识授课老师缺乏对企业的调查与实践,不利于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上述问题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业教学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也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加之国家对职业院校逐渐重视,实训室成为组织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交付的科研项目任务增多,对学校教学所提供资源是有限的,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更加凸显。
4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建议
4. 1加强校企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找准定位,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遵循 “互惠互赢、优势互补” 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吸引企业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等的投入。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人才、技术等资源的优势,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促使学校实践教学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配齐实训教师和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保证正常的校内教学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2合理规划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5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实训室 通信终端维修 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TN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4-02
引言:
技工院校实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改革。它是基于实际项目,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通过工作内容达到实现学习课程的目的。由“学中做,做中学”而实现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训分离的模式。目前,我校的实训场地已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改革,因而建设一种能适应通信终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训场地已经势在必行。
1.现有实训室的模式及存在的弊端
1.1现有实训室的模式:
采用的都是在实训室里的普通实验桌上单纯地摆放了一些实验仪器的模式,至于实操也只能是采用先在教室里讲解理论然后再到实操室做实验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用于技校学生身上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了。实训室都是一些几近淘汰的仪器和设备,对于一体化课程教学而言所起作用已甚微 。
1.2现有实训室的弊端:
1.2.1上课的模式比较陈旧。实训过程中学生只知道单纯的动手模仿实验,而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达不到提高技能,更谈不上启发思考了。
1.2.2使用不方便。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没有实操的穿插,做实操时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的指导,使得理论与实操完全分离。有时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又不得不进行重复讲解,显得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2.3实训设备不齐。缺乏与一体化课程配套的教学设备,不能满足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要。更缺乏现代化、高水平、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场所。基于现有设备的综合实训项目很难开发且已落后。
2.一体化课程实训室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为克服以前实训室存在的一些问题,现今建设通信终端一体化课程实训室总的思路是:采用工场即教室、教室即工场的方式,在规划时让两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实训室里既能完成工厂里的生产任务,又能配合各课程的理论教学。
其建设的目标是:在实训室中既要能实现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又要能完成实际产品的生产与管理,还要能完成课程理论的讲解与指导,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实操,使学生达到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之目的。
3.一体化课程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实施
在广泛的论证、调研和专业教师的研讨基础上,以够用、实用、好用为建设的总要求,为通信终端一体化课程实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师生能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快乐学习,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竞争力,建设方案及实施如下:
3.1实训室空间规划和配置。
3.1.1实训室的空间规划:空间规划为两大区,一个是教学互动区,另一个是实际操作区。
3.1.2实训室的设备配置:
教学互动区设备配置:在实训室里教学互动区为一独立空间(见图1),在这个空间里配备教学电脑,投影仪,实物展台,多媒体设备及座椅等。
实训区:此区设计成工厂实际生产线模式(见图1、2),配备工作台和凳椅,生产线工作台上叠层仪器架子并摆放相关仪器和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如下:通信终端专业基础类课程技能训练项目实训材料,3G移动通信系统实训箱,现代通信技术创新实训系统,数字程控交换原理实训箱,光纤通信技术实训箱,3G综合创新实训平台,智能终端实训箱,智能终端组合功能实训套件,通信终端(手机等)维修设备及工具,测试仪器等等,按工位固定配置,既便于学生实训使用,也便于管理。
其实际效果如图1、2所示。
3.2实训项目的开展。
实训项目分为专业基础类课程技能训练项目和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来进行,以一体化课程的形式,根据开设的课程提炼出经典项目和工作任务。
3.2.1专业基础类课程技能训练项目
把专业基础课根据当前行业专业发展的需要提炼出了9个项目,其中包括“电路板贴片元件的装接项目”等。
3.2.2专业一体化课程技能训练项目
专业课程技能训练主要能适应《3G移动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终端原理与维修》等一体化课程教学。根据行业专业发展的需要提炼出了20余个项目,以备实训选用。主要实训项目包括: 3G接入网接口协议实训项目, 移动基站的维护项目,手机短信流程追踪项目,可视电话流程追踪项目,手机开机故障维修项目,手机射频故障维修项目,手机软件故障维修项目等等,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训既可理解各通信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又可充分满足电子通信终端维修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技能的有效训练。
4.一体化课程实训室建设的意义与特色
4.1实训室建设的意义
这种实训室能够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使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先进的职教教学方法融入到 “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训中。通过模拟真实岗位的生产环境,让学生获得通信终端维修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维修技能,并且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和熟悉通信终端设备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实训室的特色
4.2.1一体化课程教学特色
源于典型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工作内容达到了实现学习课程的目的。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熟练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的提高等综合性问题,具备未来从事一个职业所必需的本领,实现个人职业成长和个性发展。
4.2.2真实工作环境特色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这种实训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打造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以后进入工作中将会更快地适应工作和环境。
4.2.3开放式教学特色。
该实训室为师生们专门打造了一个开放式教学环境,为老师教学创设情境提供了便利,为师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为老师的指导与评估提供了方便。在基础知识的讲解时可以穿插实操,在实操时可以穿插必要的知识理论的探讨,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5.结束语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如果没有好的硬件条件的支撑那将步履维艰,设计建设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训室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上述的探讨,形成了通信终端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训室建设的方案,这种方案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训分离的模式,达到了实用、够用、好用的建设要求。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观念的创新,并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得教学环节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全程受控,提升专业教学的效果。当然建设方案可以多种多样,犹如教无定法,但会有法,权当抛砖引玉了。
参考文献:
[1]彭启琮.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中的实验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1(1)
[2]陈磊,陈锡华,庞前娟.对建设特色通信工程实验室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6
随着国内经济与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工程体量与标准不断提高,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推广, 建筑行业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些年来, 各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入的探素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 校内实训室建设与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建筑产品的生产体量大, 工艺复杂, 个体差异大, 生产周期 (工期) 长, 似乎很难像机械电子类专业那样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室, 因此多年来, 土建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以材料试验、土工试验、结构试验等试验室为主, 实训项目以工种、测量等实训室 (场) 等为主, 校内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 对各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限制。一方面, 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另一方面, 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环境薄弱, 岗位能力欠缺, 不能很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一个突出且关键的问题。当前, 各高职院也在积极开展有关这方面的探索, 但多是到第二学期后分散安排学生到工地实践。由于安全、师资等方面原因, 这一方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方面研究较少。散见于报刊上的一些论述没有深度, 缺少可操作性。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土建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发研究》课题组, 从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出发, 研究并进行了土建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实践, 经过设计建设、项目开发、教学实践, 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了行业专家及同行院校的认可。
二、国内土建专业校内实训 (试验) 室建设状况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 各院校土建专业校内室训室建设基本以结构试验类、岗位能力类、材料试验类这三类为主。从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讲, 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校的土建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技能要求是明确的, 而从各类院校土建专业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及项目的开发看, 岗位能力培养明显薄弱, 仅有少量项目涉及岗位能力培养。
国内各类院校土建专业实训 (试验) 室建设基本情况是:本科校以结构试验为主体, 结合材料试验、测量实训;高职校以测量实训为主;中职校以测量及工程操作实训为主。以上主要实训 (试验) 内容, 测量实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结构试验与材料试验, 在本科、高职、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中所占比例极少, 小于1%;工种实训表面上看, 对于中职生具有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 但从国内实际现状来看, 中职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不是工种操作, 而是基层技术管理。由此看来, 国内各院校校内实训 (试验) 室建设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三、岗位能力分析及凸显岗位能力的实训项目开发研究
课题组经过深入探索, 建成凸显岗能位力培养的土建校内实训室, 开发了相应的实训项目。其研究程序是:调研开设土建类专业高职院的实训教学现状;针对社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组织校内外专家和有关教师开发土建类校内实训项目;选取1-2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实验前后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一) 土建专业主要岗位能力需求与培养分析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主要就业岗位 (95%以上) 为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造价员, 涉及质量验收、安全管理、资料管理、图纸识读、招投标文件编制等各项能力, 岗位能力目标明确, 各类能力培养可通过课程模块实施。项目开发, 以学生为主体, 凸显岗位能力, 采用“教、学、做”相结合、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研究策略, 开发实训项目, 任务驱动, 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 训练内容均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全面接轨,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2]。
(二) 凸显岗位能力实训室建设
传统实验 (实训) 室不具备或只能满足很少部分岗位能力培养的条件。凸显岗位能力的模式, 其实训项目与实训室建设设计包括各类钢筋工程实训室、建筑与结构构造实训室、识图训练实训室、内业综合实训室等方面, 对应于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造价员等主要岗位, 涵盖95%的岗位能力目标需求。
图纸识读、质量验收、资料管理、招投标文件编制、安全管理等各项能力的培养, 需要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比如, 图纸识读能力, 仅仅带着学生看图和解答问题, 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质量验收, 仅仅叙述验收方法和验收标准, 或者模拟案例分析, 无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零距离上岗不能现实。特定的施工现场是能力培养的最佳环境, 但教学进程与施工阶段时间上难以对应, 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也难以符合教学要求。我们只能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设计, 对施工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重新组合, 落地于校内。
即使在校内建设一个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停留在何阶段, 施工现场的实习环境以及建筑物空间堆积如何保证, 这些依然无法解决。我们何不从教学规律以及校内实际环境条件出发, 将施工对象依实训需要进行解拆与重组来设计实训环境?我们依此思路进行设计, 将施工现场最关键要素定格于校内实训室, 从而使校内室训室建设发挥真正的作用。
施工对象的拆分, 如楼梯、雨篷、基础、楼盖、剪力墙、框架结构、预制结构层、现浇结构层、刚性防水、钢结构门式刚架等, 拆分对象不是简单的建造, 如板式楼梯 (包括楼梯平台、斜板、平台梁配筋) 、楼梯的模板支设等, 对象设计中可技术性地植入一些错误, 从而使这一对象满足楼梯结构设计、结构识图、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脚手架模板的计算、脚手架模板的搭设, 以及钢筋质量验收、模板支设验收等实习训练。这样的实训环境, 可行性与实用性强, 效果好。同理, 桩基、楼盖、剪力墙等经过精心设计, 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单位的支持下, 课题组的设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完成了楼梯、雨篷、砖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砌体结构、楼盖、剪力墙、框架结构、预制结构层、现浇结构层、刚性防水、柔性防水、钢结构门式刚架等几十个实训环境, 每个实训环境兼备设计、识图、质量验收、模板支设、脚手计算等多重实训条件, 教学中随时可以展现施工现场的条件。
除实体施工对象拆分重组设计, 建立近乎真实、超越真实的仿工程现场的环境外, 也要考虑内业技术工作如工程量计算、资料编制等的实训环境。有两种环境可供考虑:一是集成方便的学习工作条件, 如内业室。在内业实训室内配备符合实际要求的图纸、各类规范图集、网络环境、各方各类工程资料, 建设适于内业训练的桌椅及多媒体教学条件。这种集成环境极大地方便了内业项目训练, 提高了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二是仿真实训环境, 如造价工作室。工作室内的电脑设备、工作台案、图纸资料等按造价事务所工作室的真实环境进行设计建设, 建成后再引进真正实训项目, 校企合作,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驻, 真正实施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 使实训室真正具有承载零距离上岗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功能。
经过具体调研、论证, 进行了相关实训室建设设计, 根据项目开发研究, 采用系统重构组合, 进行实训室建设的建设规划。明确各实训室的能力培养目标, 进行硬件、软件规划。一是钢筋工程实体模型实训室, 开发结构图 (钢筋图) 识读、钢筋下料、钢筋制作与质检等实训项目。二是房屋构造实体模型与建材展示室, 开发建筑图识读、建材认知与检测等实训项目。三是工种实训场, 开发砌筑、抹灰、搭设脚手架等实训项目。四是开放识图区, 开发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五是内业综合实训室, 开发结构计算、计量计价、招投标等实训室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建成相应实训室, 经过实际使用,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 凸显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开发
科学、系统地进行实训环境建设, 目的是开展实训, 开发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开发与校内实训室建设是一体的, 在设计阶段是同时开展的。硬件环境的建设以项目开发为目标, 项目开发以环境建设为前提。对每个项目进行硬件、软件设计, 完成系统完整的项目建设。利用实训场所条件, 设计硬件的布置规划图, 每个项目的硬件建设应设计详细的施工图。每个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教学单元设计, 纳入相应课程设计中。必要时制作辅助的三维模型, 制作的三维模型可以在相关知识能力教学时, 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每个实训环境可从识图、质量验收、施工方案编制等方面开发实训项目, 根据实训项目体量可设计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等。在系统的实训环境建设完成的基础上, 进行系统的岗位能力实训项目的设计, 详列各类与人才培养相一致的可开发实训项目明细, 进行合理组合, 形成实训项目群。
对整个实训项目群中的单项能力实训项目或综合能力实训项目进行深化设计, 对每个实训项目编写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编制项目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 考核标准与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 并与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或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适当衔接。形成实训项目完整材料, 指导与保证实训项目的开展, 进行各室训室内外软环境建设。实训室管理部门编制实训室管理细则, 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 科学合理地使用和养护实训设备。比如, 钢筋工程实训室楼梯配筋结构项目, 进行楼梯项目教学单元设计, 如采用综合项目训练, 实训内容可为板式楼梯结构设计、结构图识读、钢筋验收。在实训教学中, 制作三维模型辅助效果会更好, 如采用sketchup制作的三维模型可以很好地转动角度观察演示, 与实体模型形成相辅相成的展示效果, 三维模型在教师的前期讲解中可以方便直观地辅助教学, 实体模型可以真实地如工程现场般地辅助教学, 还可提供学生量测绘制施工图、钢筋工程质量验收等实训。实训项目的编写, 为更好地考核, 每个学生选题的参数都是不同的。
四、结语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土建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发研究》课题组, 系统地进行了高职院校凸显岗位能力培养的土建实训室研究, 并在所属单位的支持下, 进行校内实训室的设计与建设, 以及实训项目的开发, 且教学效果良好。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 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建成后的实训室, 受到来访的行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研究课题的开展, 扎实地推进了当前实施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了土建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70elas560717fd5036cdcfi.html.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母婴护理,实训室
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 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三峡库区渝东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 校内护理实训中心是2008年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行业专家协作共建的集教学、科研、培训和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其中母婴护理实训室在建设中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原则, 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及工作流程, 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 逐步建成既能保证校内学生实训, 又能向社会开放, 承担母婴护理相关技能培训、鉴定任务的实训基地。
1 母婴护理实训室定位
母婴护理实训室按模拟医院环境、模拟护理工作场景、模拟护理工作流程的思路, 模拟临床妇产科真实格局, 环境装饰与真实场景一致,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礼仪及实训过程引导等软环境也尽量满足实际岗位需要, 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母婴护理实训室建设实践
2.1 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功能分区
建设小组成员首先对医院母婴护理功能区设置进行深入调研, 经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论证, 结合国际母婴护理理念, 助产士要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务, 为怀孕妇女提供整个孕期的产检服务、产时全程服务以及产后随访、照护等[1,2], 确定校内母婴护理实训室根据人的生命周期过程, 按照母婴护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和分区。其功能区包括模拟产前检查室、待产室、产房、新生儿沐浴室及母婴同室区, 另设有模拟妇科检查室、儿科病房及新生儿ICU。
2.2 整合设施、设备, 避免重复投资
统筹规划实训室仪器、设备, 一方面将原来各专业独立的实训室设备整合;另一方面学校投入200余万元增添了全自动分娩模型、电动孕妇模型、新生儿多功能辐射台、智能婴儿模型、新生儿沐浴及游泳设备等, 设备选型、购置数量等兼顾了相关专业群学生的实训需要。同时结合教学需要, 配备投影仪、扩音系统、计算机、触摸显示系统等教学设备。
2.3 精心设计, 营造护理教育文化环境
营造具有浓郁护理教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的实训环境, 让学生身处其中, 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品德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渗透到实训教学中[3]。另外, 在母婴护理实训室文化建设中融入了护理教育及医院文化双重元素。护理实训中心多功能大厅悬挂南丁格尔头像、护士宣誓词、放置衣帽镜;母婴护理实训室功能区走廊悬挂有展示母婴护理实际工作场景的图片, 并根据图片配上蕴含护理文化的文字, 如“呱呱坠地的喜悦不只是你”“生命如此脆弱, 应小心翼翼”等;实训室内按照温馨病房的标准配置;实训室墙上分区悬挂有母婴护理临床规章制度 (产房工作制度、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以及图文并茂的工作流程图, 如分娩流程图 (婴儿沐浴流程图、婴儿抚触及皮肤护理流程图等) 。立体、直观地营造了一个融入优秀护理文化, 高度仿真的职业教育环境。
3 母婴护理实训室管理和运行
3.1 共同参与, 人人负责, 实施院校结合管理模式
职业技能教育需要良好的实训管理体系加以保证[4]。母婴护理实训室采取校系两级领导, 实训中心主任, 母婴护理实训室专职实训员, 教研室主任, 母婴护理课程组专任教师, 学生, 直属附属医院副院长兼任系部领导、护理部主任兼任教研室主任, 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 人人负责, 院校结合的管理模式。
校系两级分管领导负责整个实训室建设、管理规划;实训中心主任负责整个实训中心管理, 统筹安排母婴护理实训室使用;母婴护理实训室专职实验员负责实训设备、仪器保管、维修, 实践教学日常管理, 并根据实训项目与教研室共同做好实训消耗物品预算和实训准备工作;教研室主任、专兼职教师深入临床调研, 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开展实训教学, 科学设计母婴护理实训项目, 制定母婴护理实训大纲及操作评分标准。学生负责实训课前用物准备、贵重物品保管、清洁卫生及基地建设、使用信息反馈等工作。共同参与, 人人负责, 院校结合管理模式保证实训室规范运行, 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全面发挥了院校各级人员的优势, 尤其是学生参与到实训室管理中, 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价值感, 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实现实训室有效运行
母婴护理实训室实行周一至周日课内外全天开放制度,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满足校内实训与社会培训需要。开学初期, 校内实训项目与社会培训项目一起交由实训中心统筹安排。课内
蒉蒉蒉蒉
时间开展教学, 课外时间安排学生练习, 在保证校内学生实训时间的同时, 采取独立或与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社会职业培训服务单位合作的方式面向社会进行社区护士、月嫂、保育员、母婴养护师等职业培训和鉴定。
3.3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保证实训质量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质量的保证。母婴护理实训室专职实训室管理员, 具有护理中级职称和较强护理管理能力。任职前通过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 实训项目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等内容培训, 能够完成实训教学准备及常规管理工作。母婴护理课程组的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及护士或医师执业资格证, 全部具有母婴保健服务技术资格, 其中4名教师获得母婴养护培训师资格。中青年教师通过实行教学、临床轮转制, 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培训, 参加学术交流,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临床教学基地选聘技术精湛, 有一定理论基础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助产士作为兼职教师, 经过教学业务培训, 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专兼职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前集体备课, 相互学习, 交流教学方法, 规范实训操作, 保证实训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一致, 确保实训教学质量。
4 讨论
母婴护理实训室的高度仿真职业教育环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有助于促进其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对学生进行的实训室使用后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99.0%的学生对现有实训室总体规划、使用情况表示满意, 98.2%的学生认为目前实训室环境设计有助于熟悉并热爱护理职业;97.5%的学生表示通过课内教师指导和课外自由练习能保证操作训练时间, 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
母婴护理实训室建设实践2年来, 全校助产、护理及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专科技能的实训项目开设率达100%, 完成了450名社区护士母婴保健技能培训, 每年一期母婴养护师及保育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与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社会职业培训服务单位合作进行了350名月嫂的培训工作。
校内母婴护理实训室在建设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 但尚需进一步探索实训室工学结合管理机制。母婴护理实训室需要更多的共享主体参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材编写及实训质量评价, 以保证实训室功能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谭嘉.助产士:何时走出尴尬[N].健康报, 2006-11-15 (8) .
[2]顾春怡.瑞典助产专业的现况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4) :379~380.
[3]刘艳宏, 邹杰, 刘爱武, 等.CI设计在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职业教育) , 2010, 3:141.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8
近年来, 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文件, 旨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载体, 也是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政府、企业和高校纷纷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和实践研究, 探索出许多模式和成功的经验。调研显示, 全国开设烹饪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校内实训室, 能满足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等主要技能的校内实训。但是, 这些实训室功能和专业技能之间缺少横向联系, 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烹饪专业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与餐饮企业急需拥有较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职烹饪人才的要求不一致。因此, 建立“功能多样化, 布局生产化, 环境企业化, 运行市场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烹饪专业实现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如何建立一种适合本校实际, 让全体学生参与和长期健康发展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与根本。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调研显示, 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有近一年的时间在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还未掌握足够的岗位技能就过早的顶岗实训, 并不能在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企业中真正学到知识。因此就造成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不满意, 学校、学生对企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尴尬局面。建设烹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在缓解矛盾和提升教学质量上发挥积极作用。
2.1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课程改革的前提目前绝大多数烹饪专业课程采用了理实一体, 以任务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但课程与课程之间, 技能与技能之间相对独立, 缺少横向联系。烹饪生产性实训由于要生产出适合经营的产品, 就必须要运用到烹饪的综合能力。烹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给予学生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 通过“工学结合”, 实现“教室与生产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服务合一、育人与效益合一。”促进新的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改革, 为实现烹饪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2.2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途径烹饪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 是锤炼“双师型”教师的过程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课程组教师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学习考察, 制定建设方案、确定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设置、设计选配厨房餐饮设备、安装调试设备、建立管理体制机制、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训指导书等, 可使专业教师拓宽知识面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另外, 在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 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指导学生设计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通过服务销售取得经济效益, 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2.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对接企业标准的载体校内生产性实训链接校外企业顶岗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成熟成功企业的管理制度, 理念, 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 培养学生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形成与企业相适应的生产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和食品安全环保意识。强化学生顶岗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 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2.4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催化器烹饪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集中烹饪教学、生产和销售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运用所学的烹饪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研发设计产品, 加工销售产品, 通过生产销售流程运转情况和经济效益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教学与经营的结合, 把传统的消耗性实训转化为收益实训, 降低了实训成本, 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有一定的经济回报, 体会创业的快乐, 提高了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愁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3 以“烹饪创业实践”为内容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能性分析
由于烹饪专业的产品是和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 在师生密集的校园内, 很容易将烹饪专业学生实训的“作品”转化成服务师生一日三餐所需的“产品”。如今,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些高校进行了“烹饪创业实践”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探索。例如,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美味教室”和“美味榴园”项目, 都是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创业团队为经营者的创业实践。“美味教室”和“美味榴园”两个项目的优点为:一是都以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为目的, 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改变传统烹饪实训模式, 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经营一体化”实训在实训中生产出一些产品, 通过销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了实训成本。二是创新了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主要利用第二课堂时间,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实践, 提高了创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抵抗挫折能力。为今后就业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足是:一是这些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大多属于第二课堂, 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二是这些项目只能有少数同学参与, 不能惠及全体学生。三是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项目的成功与否受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能力、兴趣等因素影响大。
4 基于“烹饪创业实训”课程推进的烹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建设及运作模式分析
鉴于调研分析, 针对目前创业型生产性实训室存在的学生参与面窄和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 课题组提出“基于《烹饪创业实训》课程建设, 多项目, 全时段, 全员参与的烹饪“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实训模式。
4.1 建立《烹饪创业实训》课程《烹饪创业实训》课程整合了《小型餐饮企业创业实务》、《餐饮企业流程管理》和《现代厨政管理》等课程。《烹饪创业实训》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开设实训周, 按餐饮企业的岗位安排来设计学生实训岗位。在生产实训中融入理论知识的学习, 做到理实一体。对师生的教学考核可以从“教学性”和“生产性”两个角度进行考核。
4.2 建设烹饪创业综合实训室《烹饪创业实训》课程教学必须建立满足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实训室需要有多功能餐厅, 生产厨房, 初加工间, 仓库, 办公室等功能区域, 并且按照真实企业环境合理布局。餐厅设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满足教学需要。
4.3 实现加强实践教学的多项功能与目标基于《烹饪创业实训》课程推进的烹饪生产经营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实现以下功能与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多种综合性能力, 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实现烹饪创业实训学生全员参与和长效机制的形成。 (3) 拓展了校企合作的途径和载体, 使学生能更好学习到成熟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4) 弥补了传统消耗性实训的不足。由于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使实训经费可以循环利用,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5 结语
近两年,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开展创业类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模式, 形成了许多成功经验。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烹饪创业实训》课程建设, 多项目, 全时段、全员参与的烹饪“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实训模式。此模式实现了学生全员全程参与, 生产经营一体, 改变传统消耗性实训方式,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创新, 是对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核心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02) .
[2]刘家枢, 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 (10) .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9
1.1 一体化实训教学环境的构建
1.1.1 实训室基础设施
护理专业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合职院) 的龙头医学类专业群,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2003年, 安徽省将护理专业批准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 教育部、财政部将合职院基础护理实训室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2010年, 合职院新校区建成, 并进一步完善了实训基地建设, 总面积由原来的300平米扩大到目前的5 000平米。
1.1.2 实训室功能区域的规划
结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目标, 将实训室划分为七大功能区。分别为一体化护士站、教学示教室、分组模拟训练室、触摸多功能演放室、技术室、技能考核与测评室和技能竞赛培训室。 (1) 一体化护士站, 主要模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患者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等, 开展护士交班、护理记录、处理医嘱等活动,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 教学示教室, 主要承担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任务, 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培养护理技术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3) 分组模拟训练室, 主要是提供学生自由训练场所, 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同时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阶段性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 逐步挖掘自身潜力, 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1]; (4) 触摸多功能演放室, 主要提供各种技能训练的操作视频, 在感官上起到进一步强化的作用; (5) 技能考核与测评室, 检查技能训练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 对掌握的操作技能起到把关的作用; (6) 技术室, 主要实现实验室全面的无线网络覆盖,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设备接入, 利用网络多媒体交互技术, 分享自己的观点、演示自己的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通过广域网技术实现与校外的实时教学互动, 充分发挥教和学的功能; (7) 技能竞赛培训室, 主要为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整体强化训练提供场所。
1.1.3 温馨的实训室操作环境
鉴于护理专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在注重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 亦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 把美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知识和装饰艺术应用到实验室环境建设中[2]。在整体设计中体现以人为中心, 有意识地将培养人文素质贯穿于始终, 如在楼道墙上悬挂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图像, 走廊入口宣传橱窗展示学生的操作图像, 走廊和实训室墙上悬挂学生和社区、养老院老人的合影, 给人以“家”的感觉。
1.2 加大实训室经费的投入力度
实训设备是学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是学校实力的标志之一[3]。必要的护理教学设备的配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 仪器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实训教学的质量。多年来, 合职院实训中心不断加大护理实训室经费的投入力度, 依据实训教学需求并结合医疗、护理的发展合理购置设备, 如高仿真模拟人、多功能床、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等, 使实训室的硬件条件在安徽省甚至国内各大院校居领先水平, 起到了示范作用。
2 一体化基础护理实训室软件建设
2.1 加强实训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建设
2.1.1 加大教学力度
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中提出: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把学习者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 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 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 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操作性强,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力度, 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以上,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2 教学方法改革
开展涵盖Seminar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案例教学。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主导的课堂交流模式[4,5]。情景教学法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 将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追求与探索, 真正做到寓教于情, 寓教于景, 寓教于乐[6]。案例教学法需要“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景”, 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综合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3 改革练习方法
在传统练习方法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人机对话等方法, 并借助ICT、新媒体、智能设备等现代化信息技术, 模拟临床综合案例,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2.1.4 改革考试方法
将实训考核成绩作为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实训考核, 并将实训成绩作为临床实习的准入条件之一。
2.2 加强教学课题立项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创新人才培养, 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立项, 改善实训教学内容及方法, 开发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教学项目。我院护理实训基地2003年被卫生部、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 护理专业被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项目已立项近10项;2010年, 护理学教学团队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4年护理学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目前正准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编写实验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10部, 并与河南科技出版社长期合作。
2.3 构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为达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 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由实验指导教师负责统一管理, 为满足实验教学和管理的需求, 使用智能门户系统, 对校园卡设置权限, 师生预约刷校园卡进入实训室。整个系统在监控中心集中监控, 进出实训室均有记录, 整套系统实现所有监控点的接入, 随时可以调用实训室摄像机的监控图像, 实施浏览、抓拍、录像等操作, 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 护理实训室一体化建设模式的改革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及创新能力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是将来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苏淑贤.加强护理实验室管理,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30) :134-136.
[2]张彩娟.高校护理学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实践[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6) :95-96.
[3]苏晨霜.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22) :35-36.
[4]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5]叶艳胜, 崔文香, 玄英哲.Seminar教学对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9, 23 (12A) :3103-3106.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10
摘 要:实训室建设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实训室建设现状,提出要建立一个集情境、设备、管理机制于一体的创新型实训室,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实训室 情境 功能 管理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职院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展学习、挑战自我,解决工程实践问题。通过这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该目标,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是关键。
如今国内现有的实训室主要是先进设备的累加,很少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建设,所以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迫切需要建设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的“机械挑战创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进入该实训室就可视化——明确要做什么、能达到什么目标;在实训室能设计产品,实现、制作产品;能团队合作;能查阅资料;能讨论、交流、竞赛、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战自我,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建设“机械挑战创新实训室”应在实训室情境、实训室功能、实训室管理机制三方面同时进行,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才能有效开展高质量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一、实训室情境设计
实训室的情境建设至关重要。很多院校即使建设了实训室,买了很多设备,学生还是没有积极性学知识和动手操作,其主要问题是:教学设计是为了学习知识点而学知识点,这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只能激发学生暂时的积极性)。如何提升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教学质量,是实训室建设者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训室中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去工作、去学习,完成后能看到、体会到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同时设计小组竞争机制,能有效提升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样就实现了学生为完成项目(任务)去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成果或完成有价值、意义的事;在实训室不单纯是学习,也是模拟社会的工作;小组的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学情境的设计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场地限制、成本等。情境设计的出发点可以高一些,设计某些很有价值、有社会意义的项目,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在执行时可以选择该项目中的某些子项目,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保证实施的可行性。在实训室建设时,还应考虑情境教学中各环节的配套资源。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工作过程,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需要考虑这些环节中的配套设备及资源,以保证教学的实施。在教学设计和准备中,教师的认真准备将直接影响学生,要引导学生认真工作、学习。
教学情境指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创设一种工作氛围,包括设备、任务、进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这种氛围可以是客观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意识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要实现: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工作);同时能感受到一种氛围——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某项工作(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可以这样说,教学情境应实现学生进入情境后,不仅感受到他是学生,同时也是带着任务的“某职业人”,有学习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完成“职业人”的任务,这也是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某高校设计的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
本情境要求学生组成团队,设计机器人按指定路径爬坡、下台阶、穿过涵洞、转弯,然后在指定的位置打开垃圾桶盖,取出爆炸物,送至安全区域。该情境的主要特点为:一是问题描述让学生感到所做的工作很有社会价值、现实意义,能调动学生兴趣;二是沙盘能让学生快速明确所要做的工作,使成果可视化,一目了然;三是沙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学习、开展工作,同时也是检验成果的地方;四是问题描述中涉及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五是该情境为目标、成果导向,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展示,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训室功能设计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应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功能,并做好衔接设计。以数控技术专业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为例,该实训室能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并进行包装、展示的整个过程。该实训室共设计有八个区,分别是教学区、讨论区、资料查阅区、电工实训区、钳工实训区、成果展示区、数控实训区和快速制造区,如图2所示。教学区主要开展理论教学,小组讨论,进行任务分配等;讨论区设置工作沙盘让学生交流,模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资料查阅区配备查询电脑、资料柜,配备常用机械加工手册、数控加工教材和相关工具书等;成果展示区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电工实训区实现电器元件的焊装等工作;钳工工作区实现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数控实训区实现零部件的机加工;快速制造实训区实现产品的快速制造。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突出三个特征,分别是可视化、理实一体化、创新。可视化表现在:学员进入该实训室就能感受到专业、团队、学习的氛围;能明确学习目标、工作成果等;很明确本组、本人的主要工作任务;能明确本组成员的基本信息;能很清晰地知道本组的工作进展及与其他组的区别,从而让学生随时能感觉到责任和竞争。理实一体化表现在:该实训室能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在该实训室不仅能完成零部件的设计、仿真加工,还能操作机床完成零件的实际加工,而且还能在该实训室完成相关资料的查阅等。创新表现在学员能根据想法设计产品,快速制造后再优化,从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非常关键。成功的一体化实训室能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挑战自我的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创设学习与工作环境。
三、实训室管理机制
1.开展“6S”管理
开展“6S”管理非常关键,养成“6S”工作习惯能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列举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为例,应做好如下工作:及时清理实训室不需要的物品;需要的物品设计固定的位置,摆放好,做好标识,包括学员信息、设备信息等,大到机床设备小到工具都应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并做好标识;应保持物品、设备的整洁、卫生,并养成长期清洁的习惯;使用设备前先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不安全的行为。总之就是做到清除无用设备,做好有用设备的标识、管理、卫生、安全等工作,并养成习惯。
2.小组合作,自我管理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应分小组进行学习,让小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合作时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为此,教学内容应设置相应项目或环节,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建立小组管理机制,要求小组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工作计划等,实现自我管理;同时对成果、工作过程、组员表现等进行展示、评价,进而实现自我总结、反思、提升。
3.评价激励机制建设
众所周知,学生对相互之间的评价非常在意。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小组互评机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项目完成后,首先让每组汇报、展示;然后让每组对其他组打分、点评;最后对优秀和待提高组进行总结、反思,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进行该环节时,老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老师的真诚、认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工作。
4.学习状态可视化
学习状态可视化指的是展示学员的基本信息、工作任务、工作进展、设备使用情况,包括什么人正在用什么设备做什么工作、达到什么进度等,让所有人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任务。为此可以设计“任务管理表格”“团队信息登记表”“工作计划表”等教学文件,来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如图3所示。这些纸质文件需要让学生手签,让其明确各自职责、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要求学习转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既是一个团队,又有各自任务,需要各自的付出才能完成小组任务。
四、小结
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理实一体化,要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创建一个集情境、功能、管理于一体的实训室,这三要素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补充。同时要建设好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还需做好校企合作,及时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和情境,邀请企业人员进行教学项目开发以及教学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关键。建立一个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能有效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从业者,我们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把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好,把理实一体化课上好,办好职业教育。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 篇11
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要求及功能
1.实训室应创造与汽修企业相近的实践环境,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是实训场地、实训条件(包含设备工具)、环境布局应与企业实际接近;其次是实训项目的流程和要求应与企业相近或相同,且基本能够组成一个全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室里,如身临企业之境,时刻感受企业文化的精华,体验企业理念的浸润,接受职业素质养成的潜性教育,久而久之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同时,由于角色的转换,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实训室应具备与汽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设备、工具和配件等,且实训项目多样,不仅要做到扩展学生的汽车知识面,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实训项目都应该是由一系列小工作任务组成,这些工作任务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由普遍到特殊推进。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通过不断探究,深入学习,继而唤醒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学习,学生不断了解汽车新技术,更是拓宽了专业视野,有助于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岗位迁移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实训室应具备资讯、导学及成果展示功能,便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可在实训室的资讯区查阅汽车有关书籍、车辆维修手册、技术资料或网络查询,解决一般性的问题,继而学会自学汽车技术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任务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在实训室的导学区进行任务知识点的辅导讲解,并且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组织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最后在成果展示区由学生将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通过展示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训室应设计合理,便于小组活动,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的,一个班级分解成几个小组,大家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因此,实训室的空间设计要合理,并且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设备、工具、场地,具备从研究讨论问题到成果评价展示的相应条件。
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原则
1.功能性和先进性兼顾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要符合汽车理实一体化职教理念和职教规律,体现先进的职教水平,同时又要考虑实训室的多功能性,除基本的实训教学外,还应具有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实训室的工具和设备配置要符合汽车技术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选型上以当前大多数企业应用的设备为主,同时要考虑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能以现代汽车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为标准,坚持设备的技术水平与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水平基本同步。
2.校企环境一致的原则
所谓校企环境一致,就是要求实训室的实训条件(如设备、工具、仪器等)、实训项目、技术规范等应与汽修企业相近或一致,教学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又创建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得实训室的场地和设备布置不仅便于教学开展,又适合互动交流,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体验到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3.经济环保的原则
学生汽车维修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因此,车辆和设备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求设备要有很好的可靠性、安全性且经久耐用,便于维护。在设备分配方面,可按照汽车维修专业教改的分层次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水平,配置不同价值的设备。既保证各层次实训教学需要,又能够节约购置和日常使用费用。同时,实训设备还要体现节能环保原则,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4.硬件和软件建设兼顾的原则
实训室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软件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实训室的管理及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训室的管理应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有章有序。同时教师应开发更多的综合实训项目,制定与教学内容和设备条件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工艺文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掘实训设备的潜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学生的训练效果,保证实训设备使用的最佳效益。对于学生,要加强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实训规范有则,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实践
1.明确建设目标,做好建设前期调研工作
只有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建设出完善的实训室。因以,在实训室建设之初,我们首先要做好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围绕以能力为本位,参照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和技能标准,根据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全面分析目标实现所必需的汽车技术知识,分析每门课程在目标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合理构建知识模块,设计课程组合,从而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汽车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具体课程的设置和定位是实训室数量和实现功能的依据,根据课程授课及学习模式不同,规划好实训室设备的类型、设备的训练方法以及实训室内部的布局。
2.开发实训项目,做好校企联合工作
为了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训室应开发更多的实训项目。学校可按照“行业引导、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的理念,聘请企业技术主管或骨干与校内专业教师组建成实训室建设小组。建设小组针对汽车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或岗位进行研讨,筛选出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目标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继而开发出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应具有任务明确性、训练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应用性等特点,同时制定出项目任务书、课程教学标准、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手册等相关实训教学资料。实训项目开发出来后,就要根据要求建设实训室。在这过程中,学校可与汽修企业进行灵活而又密切的合作,共同组建实训室。有些实训室可直接由企业提供设备、原材料以及技术骨干,明确工作任务和技术标准,而学校只需提供场地、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工具等。如此联合,学校则可减少设备和师资以及其它建设的投入,企业也减少了征地、基本建设及其它配套设施的投入,同时获得低成本的劳动力回报和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合作伙伴,可谓是真正校企双赢。
3.创新实训室环境,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内部设置上,可分为理论导学区、小组实训区(包含工具柜)、信息资讯区等区域。在理论导学区里,主要配置多媒体、投影、录像、黑板、桌椅、讲台等设备,且桌椅以小组围座式布置,以方便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布置工作任务,讲解任务要求,辅导主要难点,点评学生进步等;在小组实训区,主要配置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常用设备(如发动机试验台、工作台,拆装工具等),且具有与小组数目相匹配的实训岗位,实训中,各小组间能相互独立操作,互不影响;在信息资讯区,应备有和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汽车技术资料,例如汽车杂志、汽车专业书籍、车辆维修手册、设备使用手册以及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若干台,以备学生和教师随时查询。同时对于实训环境的设计,应力求仿真汽修企业环境,可引入企业的公司理念和职场箴言以及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汽车技术标准、企业质量规范和安全规范等,并以文字、图表、标语等多种形式布置在实训工作场地内,使得学生如身处企业职场环境中,实训能按企业技术、质量、安全规范开展。学生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熏陶,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
4.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训室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更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实训、管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为此,我们可采用现行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必备的汽车知识为资讯;汽车维修的基本方法为决策;汽车维修的组织为计划;维修过程为实施;维修后的质量自检互检为检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为评估),同时还可灵活组合采用头脑风暴、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双向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水平、综合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考评,由教师、小组和个人共同参与完成。过程中我们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5.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实训室内涵建设
对于实训室的管理,我们在贯彻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室使用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的同时,更要引进企业的“6S”管理方法。根据“6S”要求(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学生在实训前要熟悉汽车行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汽车检修工艺操作,工量具摆放有序,实训完要及时维护保养设备,清洁整理实训场地,整个过程严格做到安全、文明、规范,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训室内涵,我们还必须加强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实训室管理教师不再只是实训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训室管理教师进行有关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淡化他们与课程专职教师的界限,促进实训室管理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实现实训管理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专业教学教师,我们更要注重他们的汽车维修技术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建设国家级示范院校项目为契机,积极选派教师进入企业锻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一体化教学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汽车技术水平高,并愿潜心培育英才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