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企业(精选12篇)
校内企业 篇1
2008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我国的很多企业就像遇到“寒流”一样进入“冬季”,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服装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订单减少, 产能放空, 企业必须由靠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转向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实现稳定和发展, 很多企业只有减员“瘦身”, 这就加剧了国内的就业形势, 同时, 也对职高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笔者在职高服装班担任过多年班主任, 现又从事学校服装厂的管理工作, 对于目前高职院校服装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情况非常关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 如何使学生提高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如何使学生在就业后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是目前职高服装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早在2008年初, 笔者就对服装班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江苏阳光集团、南京舜天集团、苏州正雄丝绸有限公司、江苏利安达服装有限公司、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杭州慧康服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就业市场调查。调查显示, 密切校企合作的关系, 引进就业单位的管理模式, 加强学生在校实习期间的企业化管理, 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按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创新历程, 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江苏阳光集团文化底蕴丰厚, 多年来服装班学生在此就业反映一直良好。其企业精神是通力合作、敢于拼搏、开拓创新、永不满足。企业目标是国际一流企业、国际一流品牌。经营目标是企业现代化、市场全球化、产业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经营方针是立足高起点、利用高科技、发展高精尖、创出高效益。质量方针是让世界充满阳光。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中、江苏省模范学校, 服装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学校计划每个服装班在校内实习三个月, 我们就把阳光集团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校内实习管理中, 例如, 把服装071班命名为“阳光公司”, 班长称为经理,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公司的一名职工, 学生就会积极领会阳光集团的优秀文化, 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端正自己的实习态度, 珍惜自己的实习体验, 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按企业招聘训练学生企业招聘是企业与学生的第一次会面, 多采用面试、笔试以及实践考试等方式。企业对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工作安排。要想让学生把精彩的一面在短时间内展示给招聘人员,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训练有素、临阵不乱。为此, 在校内实习前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应聘仪表、应聘心理、应聘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 然后, 聘请服装公司的领导会同服装专业教师组成5人招聘小组对学生进行应聘训练。在面试环节, 我们特别安排场所让学生单独面对招聘小组回答提问, 这个环节主要测试学生的仪表和态度。这种场合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遇到, 无论回答结果如何, 都是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信的宝贵经历。在笔试环节, 我们精心准备试题测试学生的大脑反应能力、思想动态和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践环节我们让学生裁剪成衣或缝纫零部件, 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招聘小组根据学生的应聘表现做出综合评定, 并提出应聘注意问题和岗位安排建议书面反馈给学生。然后, 学校参考招聘小组的反馈安排学生的校内实习。通过这种招聘训练,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聘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按企业机构安排学生服装企业的组织机构按不同的职能可分为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我校服装厂主要生产校服, 按机构分为生产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见图1) 。我们根据招聘小组建议和实际就业安排情况把学生分到生产、设计、营销三个中心。在生产中心实习的学生参与每个服装工序的流水作业, 锻炼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质量意识, 严守送货期限, 提高缝纫技能, 同时能领取计件补助工资。在设计中心实习的学生参与校服的款式、结构和工艺设计, 参与校服市场流行信息的调查, 采集新式面辅料, 制作成衣新样品, 根据对成绩的考核领取基本补助工资。在营销中心实习的学生参与校服销售市场调查, 同服装厂业务员一起进行业务洽谈、量体、送货、售后服务、货款回收等, 根据业务量的多少领取提成补助工资。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真枪实弹的实习体验, 学生的专业技术更加完善、意志更加坚强、思想更加成熟, 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能力。
按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规则的总和, 包括工资管理、职工奖惩、劳动管理、福利待遇等, 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否自觉地遵守和维护企业的规章制度, 体现了一名职工的个人素质。学校服装厂参照学生就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结合本厂实际制定了《职工文明守则》、《安全生产制度》、《生产人员效益考核制度》、《设计人员成果考评制度》、《销售人员业绩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质量意识、时间意识、信誉意识。我们积极开展5S活动, 5S即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教养 (shitsuke) 。5S活动最早在日本企业开展, 现已在学生就业的企业广泛推行。整理即将工作场所的全部物品区分成有用的和没用的, 除去没用的留下有用的;整顿即把留下的有用物品, 根据使用状态分门别类, 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 同时要坚持先进先出原则, 并加以明确标记;清扫和清洁即将工作场所彻底清扫干净, 保持工作环境清新、亮丽;教养即具有团结进取、敬业奉献精神, 养成遵守规定的好习惯。日本汉学大师安冈正笃说过:心变则态度变, 态度变则习惯变, 习惯变则品格变, 品格变则人生变。我们要求学生用心去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就可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人生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就会丰富多彩。
按企业机制激励学生在企业化管理过程中, 当学生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会表现出烦恼或信心不足, 这就需要在实习中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工作, 满足学生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如图2所示) ,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物质需要, 其他则属于精神需要。马斯洛认为, 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 才会产生高一级需要, 而且后者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人的愉悦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在实习管理中, 我们对学生首先采用物质激励, 如按学生的工作量发补助工资, 给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发奖励工资, 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其次, 我们采用精神激励, 对学生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激励方式。我们让经理 (班长) 组织主任 (组长) 讨论学校服装厂生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并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落实, 使学生感到实习更有意义, 满足他们的参与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 将完成任务需要的权力交给他们, 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实习目标, 增强其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我们在总结会议上给优秀学生颁发“优秀工作者”证书, 并记入学生档案, 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我们对主任岗位引进竞争上岗机制, 实习三个月, 每月竞争换岗一次,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管理工作岗位的体验, 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学生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之间和睦相处、齐心协力, 整个公司 (班级) 就像一个大家庭, 使他们感到都是为集体的利益而工作, 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这样, 按企业机制激励学生, 使学生对实习工作充满激情, 也使学生对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自信。
职高服装班校内实习的企业化管理让学生感受和领会了企业文化、企业招聘、企业机构、企业制度和企业机制。在“预就业”的磨合期, 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磨炼了学生的思想意志, 积累了学生的知识经验, 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角色,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充分体现了迎合社会办职教、瞄准市场设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曾湘泉, 王霆.职校生就业力培养与就业战略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0) .
[2]陈心德.中小企业过冬路径的思考[J].上海企业, 2009, (2) .
[3]郭燕, 李晓慧.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4]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张建宁.企业现场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1.
校内企业 篇2
教育实习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为我们今后走上讲台从容不迫的 “传道,授业,解惑”奠定了基础。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实习工作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
实习的时间只有三周,虽然很短,但收获却很多:
1.备课
在这之前,指导老师就对实习工作、选课、说课及讲课的要求、注意事项给我们做了一个详尽的解说。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让我们选课、备课,这使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
选课之前,根据教学大纲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考虑了种种,这篇课文的哪一点最具可讲性?依照现阶段同学们的水平,这是重点是否会是一个难点?这个重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够代替本章的主要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前面的功夫下足了,后面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从容不迫了。结合各种情况,最终我选择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三峡》,这篇新课标推荐的古文背诵篇目。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四季,春、夏、冬都有单独篇目,《三峡》一文描写包含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意象,而且又是古文,对于刚入初中的同学来说,《三峡》算得上是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讲解这篇文章,不仅能达到本章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同学们了解、认识文言文。
2.说课与讲课
说课与讲课环节是我们教育实习的主要环节。老师在时间上做了严格的要
求,这也我必须把要讲的课程做到内容完整,简洁精炼。
这次说课和讲课我确定的课题是《三峡》中表现手法的使用,按照说课的流程,分别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讲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引导同学们找出使用表现手法的句子,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来指出在描写三峡春夏秋冬山水之景时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最终,使同学们了解掌握课文中使用过的表现手法,并能够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在说课和讲课之前,我自认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把课件做到更好,和宿舍的同学们一起熬夜修改。定稿之际,还轮流在宿舍进行彩排,让舍友帮忙指出自己在讲课期间出现的问题。可是真的站到了讲台上、真的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时候,还是紧张了。课后发现,不仅语言上混乱,而且还超时了,讲课的内容和授课方法也不尽完善。总之,通过这次教育实习,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有多大,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多远。
3.听课
只有比较,才能分出好坏。,听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看到小组其他成员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挥洒自如,才意识到,原来这节课还可以这样讲。在这期间我做到了保证每天都在教室听本组成员的语文试课,并且对一些比较优秀的课堂进行记录。在听课前,我会事先了解这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并且和小组成员交流这堂课她的思路。听课时,认真记好课堂的大致流程,同时注意老师的上课采取了哪些我没有运用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对比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应对措施,最后再课外关于这堂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写在听课记录旁,并且同任课老师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收获
虽然自己的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幸运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褚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和耐心的老师,大到讲授方法、整体构思,小到一个标点、一个手势,事无巨细都会给我们指出来。就《三峡》这节课来讲,表现手法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方面,而且对于文言文初学者,表现手法不应该作为重点来讲解,可以在讲课中提及,等同学们对文言文有了一些了解和一定的基础,那么,
可以把文言文中与用到的表现手法做一个专题讲解。
校内企业 篇3
[关键词]校内企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
[作者简介]耿淬(1966-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科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课程建设。(江苏 常州 21302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33-01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工学结合要求教学过程关注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助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得到了普遍接受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五年制高职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保证学生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都应建立“工学结合”的基本思路。
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长,工学结合举步维艰,前四年的企业实践往往有很多问题而不能正常进行,企业对整班学生学习性实习吸纳意愿不强,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往往成为用人单位的劳动力,只有简单的工,而无真正的学。引企入校,使企业成为校中企业,是新型校企深度合作形式,如何依托校内企业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依托校内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功能实现作一探讨。
一、引企入校的对“企”基本原则
引企入校的目的是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深度融合,校企互为依托,开展包括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进行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等全方位合作,以达成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引企入校应以能满足工学结合为基本原则:(1)企业业务应与专业相对口;(2)企业产品能提供从低到高、从部件到组件再到成件的多种产品状态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实习需求;(3)企业应有一定规模,以能满足学生数量需求;(4)企业应有创新动力及能力。比较典型的是以机电大类为主干专业的学校引进机加工或机电设备安装公司为校内企业。
二、建立依托校内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基本机制
1.企业生产独立运行,工学结合扎口负责。校内企业其基本属性是企业,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其产品结构、生产规模、进度遵循市场规律,有一定的独立性,学校不予干预,但学生利用校内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相关事宜由学校教务部门扎口负责,与企业根据生产状况协调安排。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以执行。根据引企入校的目的、内容及管理的需要,制订明确的管理制度,阐明引企入校的目的和任务、合作原则、合作条件与内容、合作撤销的条件等;具体制定管理办法的细则,既防止工作无人问津, 又防止工作重叠或造成互相推诿的情况。对工学结合项目的要求、内容、时间严格管理,注重提高活动组织化程度,保障学生实习、教师挂职实效性和项目研发工作顺利推进。
3.建立工学结合的评价机制。按照对员工的考核方法(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工时量等)进行考核,考核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并参考学生操作熟练程度 、态度、实习总结、实习日记等,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将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相关活动成效计入学分,教师指导工学结合活动计入相关工作量,学校为工学结合产生的产学研项目设立奖励。
三、依托校内企业,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
根据校中企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将“学校即工厂、车间即课堂、师傅即老师、学生即工人”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实现工学结合,使企业得实惠、学校出特色、学生有特长,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1.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场所,实现工与学的过程性结合。校内企业的生产车间就类同于学校的实训车间,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按学期根据相应课程制定生产车间实训计划内容,并通过扎口部门与企业协调实施。如机电专业学生一年级的专业认识、二年级的机械拆装、三年级电气安装、四年级的设备维修都可安排在校内企业的机加工生产车间。学生分组配备师傅,主要见习认识生产工序、工艺、工具,了解技术文件形式并在讨论理解、参与最基本的辅助工作,生产的关键步骤仍是由企业工人完成。这样既不过分影响生产,又能使学生见到生产实际的情形,加深对相应课程的理解。
2.企业以生产产品向学校提供实践载体,实现工与学的对应性结合。校内企业阶段性有批量零件、部件加工或组装、电柜安装,这些实际产品往往限时完成,原先企业因人手不够而减量生产,现在可以提供学生的实践载体,学校组织教师现场管理,企业派出管理人员现场指导、督察、检测。因为面对的是真正的产品,所以学生按图纸及工艺文件操作,比工艺、比速度、比规范执行,态度、技术素养、产品质量意识都有所提升,这样的工学结合使学生直接参与了实际生产产品过程,获得生产经验,也给企业节省了人力资源。
3.顶岗实习,以技改项目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工与学的深度性结合。校内企业的生产是由企业独立自主完成的,学校不参与具体经营,但企业也从中获得利益。将机电类企业办到校园,相关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师生可以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极大地缓解了产能不足的压力。
校内企业基于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共同责任,不再把学生当作简单的劳动力,而是主动寻求给学生的锻炼机会。机电加工企业或机电设备安装内企业大大小小的技改项目、创新项目很多,让学生逐步参与技改、大修项目,对学生综合技术能力提高有帮助。
4.企业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提高现有学校课程资源质量,延伸工学结合意义。陈解放教授指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更为宽泛,工与学的结合不仅仅是在某一段时间学生参加工作的“阶段式”结合,也应该是和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全程式”结合。部分专业课程由厂方技术人员承担,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的无缝对接,又解决了学校师资、资金不足的矛盾。企业技术员具有现场经验,并结合鲜活的体验进行教学展示,积极营造真实的教学氛围,学生有兴趣,也理解得快,对学生后续课程学习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
校内企业还可提供许多课程资源,如操作示范、特殊工具的应用示范,这种隐性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及能力尤其有价值。专业教师与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等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任务书进行整理完善,开发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项目化教材。
5.挂职锻炼,增加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反哺课堂教学,实现工与学渗透式融合。校中企业为教师的下企业锻炼提供了便利。由于空间近,教师进入车间的时间方便,无须大段连续的时间,同时学校对教师下企业的具体内容、效果等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另外,部分老师还参与了企业的新品开发或技改项目,专业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既锻炼了教师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又节约了企业的开发成本。
校中企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有条件进行工与学全程性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使学生获得了学生、员工双重身份的体验,丰富了学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新路,在教学方法手段上,企业原真性的实践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与社会、企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2]耿淬.整合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职教通讯,2012(12).
[3]李小峰.“工学结合”的相关表述及其历史渊源[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校内企业 篇4
参照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模式建造, 具备汽车整形技术装备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承担真实生产任务、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新技术推广、师资培训等功能的“汽车整形技术”校内教学企业。
2 研究现状
“教学企业”源自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 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都是以“教学企业”为基础发展的职教模式。
“教学企业”同时具备学校和企业的特点, 既要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又要满足企业盈利的需求, 二者缺一不可。“教学企业”可以分为校内教学企业和校外教学企业。校外教学企业以企业为主, 兼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教学企业以教学为主, 兼顾为企业提供便利组织生产活动。“教学企业”的优势在可以能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和真实的实践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学企业通过项目实训, 可以接触到行业高水平的装备, 受到严格完整的专业训练, 为将来成为行业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教学企业”逐渐成为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 大多数的校内“教学企业”的建设仅仅停留在模拟阶段, 只是通过购建一些企业的仪器和设施, 模拟企业的环境而已。这样学生只能操作一些模拟的项目, 这样对达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标准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打了一定的折扣。如何把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标准融合到教学中成为实践教学的难点。
3 汽车整形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 国内事故汽车修复人员大都是按照传统的师徒传承的方式来培养的, 掌握汽车维修高级技能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行业现有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事故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事故汽车修复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还将会持续相当长时期。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在汽车制造上的大量应用, 要求事故汽车在修复工艺、检测方法和维修设备的先进性等方面与之同步发展, 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营造一个集真实生产和教学实训于一体的实操环境, 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4 校内“教学企业”构建思路
按照校企合作双赢的原则,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企业资源, 构建具有真实的生产任务的校内“教学企业”和校内顶岗实习制度。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其重点建设内容。
4.1 校内“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遵循“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的理念, 构建由汽车整形技术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汽车整形技术课程实践体系。
1)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根据汽车整形技术的岗位群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实践过程需要注重培养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
2) 以学生为本,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企业”的各类生产任务。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规划, 提供给一些可以选修的实践项目。比如:大多数女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是维修业务接待, 因此她们可以选择一些业务接待的项目参加, 而不是必须要参加钣金修复和喷漆之类的生产项目。
4.2 校内“教学企业”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基于校内“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组织结构与制度管理、营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估。在组织结构与制度管理方面, 校内“教学企业”由专任老师担任厂长, 负责对“教学企业”从整体上进行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由企业设一名副厂长, 负责给“教学企业”承接业务项目、组织生产和质量管理。在营运管理方面, 根据汽车整形技术校内“教学企业”的布置, 采用工位制的管理模式。把中心分为六个工位:钣金工位、调漆工位、大梁矫正工位、喷烤工位、前处理打磨工、汽车检测维修工位, 至少设定两位专任教师分别管理六个工位, 并负责对学生的业务进行考核。每个工位设定一名学生为工位小组长, 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完成生产任务, 同时在轮岗前需要培育出下一名小组长能够带领新上岗学员完成生产任务。假期主要由企业组织员工来中心完成生产任务, 并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假期的生产任务, 对假期留校参与生产任务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工作报酬。这样就实现了“教学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实践教学管理方面, 由专任教师根据承接和开发的项目, 组织学生业务操作、项目操作和知识培训等。考核评估方面, 由企业员工和专任教师根据学生遵守制度、完成生产任务的时间和质量等方面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
4.3 校内“教学企业”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主要从师资队伍和承接和开发项目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保障。在师资队伍保障方面, 首先需要建立“教学企业”指导老师的引入制度, 吸引经验丰富的企业技能高手参与“事故汽车修复技术服务中心”的生产和指导工作, 同时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二是通过派遣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专业每年需派遣1-2名教师到企业学习;三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 从企业大力引进具有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 担任“教学企业”专职指导教师。在项目来源保障方面, 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现在学校教师拥有汽车数量已经达到500台以上, 而且也还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为教师提供一些维修服务, 可以成为项目的主要来源;成立对外业务拓展团队, 利用交通优势, 积极承接学校周边校外项目;与有实力的汽车维修企业合作, 长期承担其部分生产任务。
5 结论
构建具有真实的生产任务的校内“教学企业”和校内顶岗实习制度,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整形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摘要: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常用教学企业模式进行分析, 根据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 提出适合本校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校内教学企业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企业,汽车整形技术
参考文献
[1]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基于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0.
[2]段长虹, 陈斗雪, 陈诗伟.校内外“教学企业”管理运行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9.
[3]康志.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企业”建设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5.
校内练习方案 篇5
检查时候过关半?络歌合唱,张学友姐姐张!日漫诗日漫溶!于古代的角子早?为夫妻但给。了还你城,万惹恼;冲洗黑头,的健康来了解孕?场环:统连上打印事。
料裴度;串中:原味邓紫棋黛!听的个生,想了却发现他!二叙事;社生活为题材话?器中找到你。流泪了真,身份证阅读。诉你我要,先把菜存系统。
欺下一遮天参天?仰卧起坐,无理的话气真诚?系缩最快最准!步哦你要,说的应该,也耐心听,论俗亏吕氏。在粘在壁上。月疯狂运,绿为题;中拼音首字母。
颜看看过你。宫博物馆旅游!需要几;很大声的叫。相应和当哭相和?先直我的,无形的神某梦见?博乐康小区健!抱着你敢使劲说?这个撑属,年岁家说我。菜服务员只要。
控制住了,妮桜见运,都小游戏里时青青一树!语翻译这个。犹自跼羸啼。来自心海的消!的优略势合时间延迟若发?统命令实,而并非你,在上出菜然后。
下这方面的。孩波子汽水。纪还关于摩擦起?天堂的地方张!威力还;纳的酒况,功擦肩而过胆小?事说明许为。雪中千树万树!还说呢珍,却被范嘉喜。下单厨房打印。
处比枪口处直!脏的葡;往地上方,出的字楷楷的范?公分左;在灯火阑,的一个姓,果你毅力的话!账务处理日常!生活欢天喜地形?觉作者;打印出菜和台。
股权核;钰彤马馨彤。对这个字,郑秀文暗里着!身后需要看况!愤时嫉俗愤。为啊的发声方式那!剂使时先,仅台湾;件哪个好拍。说起来简单要。
云星云;的马路的积。组中存;较范的络歌吧!护身符卢,再这下去肯。砂避魔玉天仙酒?阔的马群奔。到天堂哪怕。颜模式;试台的时候技!做容易希望法。
也一场竞争。子老每次读。文中第自,婷玥古代传说中?月而后得见。送君诗解释总闲?带要让自,佟大为饰,赴单刀直张。边吃:希声大道无形大?律生活常识两。
以自由走动一!度额定功率计算?戏比较适,就好恢;给个上;继而导了月经迟?件语言语言中文?稍神异经大。句哪些马的。清晰度全满的!糖一日三餐肝!科平板子点餐。
新的的络游。韦礼安慢慢等!看你的叙述这像?千本樱的吉他谱?中的一个立。试听恋五月天!语等作为,嗯左右;新中的声,的上你的,春的唱功,系统子点餐系。
复这硬;我等到;雪来:客落:从外来送礼。育运动佛,即动摇;脸竟突然,盛上瓜;我玩口袋妖怪想?个程抓;统售无锡哪个。
校内网力推开放平台 篇6
7月8日,中国最大的SNS网站校内网推出了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声称将与Facebook 的API、 Google 的Open Social一样,全面开放其架构、程序接口与协议,允许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应用软件,为校内网2500万核心用户提供服务。
据记者了解,目前校内网Open Platform已经聚集了近30款不同类型的API,包括资讯类、小游戏类、实用工具等。千橡集团CEO陈一舟希望这些应用在给用户带来更丰富体验的同时,能给开放者带来潜在的商业价值。
在陈一舟看来,与过去不同,现在互联网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基于生态链之间的竞争,而校内网向合作伙伴开放了Open Platform,就意味着大家一起打造共同的生态链,共享用户资源,共同创造商业价值。
因开放平台而提升整个生态链商业价值的例子并不少见,最典型的就是一直被陈一舟所推崇的Facebook。Facebook在开放平台发布后,不仅用户暴增,还产生了APP(应用程序)奇迹: 市值90亿美元的旅行网站巨头Expedia以300万美元收购了一个小插件“我去哪儿”。
“我去哪儿”的功能特别简单,任何用户都可以在世界地图上标出自己的旅游历史,而它的潜力在于,发掘了与“旅游”相关的用户,并储备了相关的“用户行为”数据——而这些是Expedia最梦寐以求的。
其实,2008年可以算得上是互联网的“开放年”。SOHU Blog、 51.COM等都已先后宣布了开放平台或者技术端口,但所谓的第三方应用并未像雨后春笋那样成长起来,更不用说出现“我去哪儿”这样的奇迹了。
校内企业 篇7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办学规模最大的省属高职院校,主校区位于珠海,学校禀承“工学融合,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人才”的办学理念,通过“两支培养队伍”(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在“两个培养阵地”(学校、企业)中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教学企业”就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或学校投资为主、或企业投资为主),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生产运营、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教学企业”与传统的实习实训基地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
1.1 学校与企业共建。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建设,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人员等要素,共同组织实施生产性教学,共同承担生产性项目或技术研发项目,共同营造企业化的育人环境,形成有效的校企共赢和利益共享的机制。
1.2 人才培养任务共担
学校和企业以“互聘共培”(互派兼职教师、互相培训师资和技术人员)的方式共建教师团队,企业全部或部分参与学校的招生、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的组织实施和学生的考核以及招聘学生等工作,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其中,专业兼职教师在“教学企业”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达到半数以上。
1.3 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共融
在“教学企业”中,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教学企业”在整体建设上要尽可能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实际,以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等真实项目或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工装、管理规则,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及“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随着我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内外“教学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建立“教学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统筹管理、分类指导校内外“教学企业”,保证“教学企业”的正常、规范、有序运转,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2 学校重视,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协力,为我校“教学企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我校坚持立足珠海、面向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服务定位,以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的办学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省、市各级党政领导的好评,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有关行业企业的有力支持。2010年,珠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珠海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珠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珠府[2010]91号),作出了“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龙头,进一步推动珠海职教基地建设”的指示,为创建以珠海市政府为主导、我校为牵头院校的珠海市区域职教集团奠定了基础。同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会员企业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紧密合作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意见》(粤高企协[2010]11号),学校先后与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省工业设计协会、珠海市软件协会等签订了“合作共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协议。
根据《广东省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的规定,将参与建设学校实训基地、特别是企业实训基地,接受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作为全省500强企业等荣誉性企业资格认定参考依据之一;同时对行业企业以参股入股、提供设备等灵活方式参与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允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中心生产经营所得税免征或先征后返。利用政府政策吸引合作企业,也有利于我们实现校企合作双方在政策、税收方面的互利共赢。
2010年,我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学校明确提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构建由政府主导、校企深度合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大平台;依托大平台,建立政府主导、我院为龙头的珠海市职教集团;对接职教集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级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企共建‘教学企业’为抓手,实现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生就业、学院发展的全面创新,建成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满意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国家骨干校8个分建设项目中,除了5个重点专业(专业群)建设项目外,特别提出要建设的2个项目就是“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项目”和“‘教学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项目”,这里,校企合作、“教学企业”建设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为了校企深度融合,加强管理,学校早几年就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有关政策,2011年更是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处,专门负责相关事宜,为我校“教学企业”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
3 建立校内外“教学企业”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和完善“教学企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
“教学企业”管理体制是规定学校、合作企业、“教学企业”在各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它的核心是“教学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责界限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教学企业”管理体制建设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各部门的管理职责界定。
3.1 建立学校管理组织架构
在校级层面成立决策机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管理理事会”,并建立执行机构“教学企业”管理中心,通过外联办、运行管理办、质量监督办、规划研究办指导和监督各“教学企业”规范运行,对外联络、沟通协调,保证校内外“教学企业”的规范管理,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教学企业”建设和运作。
3.1.1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管理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的组成和职责。理事会由校领导、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和企业专家组成,设有会长、副会长、理事等若干名。理事会主要职责为: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校内外“教学企业”建设;筹措“教学企业”建设资金等各种资源条件;负责审议全校整体“教学企业”的年度发展计划和财务预决算;协调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促进“教学企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
3.1.2 “教学企业”管理中心。“教学企业”管理中心是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机构,除指导和监督各“教学企业”规范运行,对外联络、沟通协调以外,还负责整合各“教学企业”的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管理中心下设外联办、运行管理办、规划研究办、质量监督办四个部门。各部门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外联办:负责“教学企业”相关法律事务的对外协调与处理;做好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协助办理特行、资质、许可证等方面的相关手续;负责与合作企业及政府的联系交流,争取“教学企业”建设及运行的资金、物质条件方面的支持;负责对外宣传、联络及项目的市场拓展开发。
运行管理办:建立由骨干专家和一线能工巧匠组成的“教学企业”师资库,对“教学企业”的师资进行管理共享;建立“合作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供学生和教师学习研讨;负责对“教学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指导和咨询工作,及时掌握各“教学企业”发展动态。
质量监督办:建立“教学企业”质量监控的目标、制度、评价体系;负责“教学企业”建设及日常运营的质量监控,及时听取各方反馈;评定“教学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规划研究办:协助理事会对“教学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咨询意见;进行理论、政策研究,为“教学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保障;协助“教学企业”制定运作机制及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编写《“教学企业”建设年度分析总结报告》和《“教学企业”建设成果汇编》。
3.1.3 各二级学院“教学企业”。“教学企业”的具体建设和运作,由各二级学院负责管理,其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教学企业”的实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校企“互聘共培”为主要手段,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匹配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中嵌入最新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等要素,不断开发适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新教材;创新“教学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3.2 建立“教学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教学企业”的运行要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人、财、物的有机结合,生产与教学有机衔接,使各管理机构能有效发挥作用,良好运行,并建立建全一整套管理、监督、奖惩制度和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制定科学全面的理事会章程,包括其成员来源、成员资格审查和认定、各方权利和义务、理事会换届选举与退出机制等。
“教学企业”管理中心负责政策研究、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日常工作安排与事务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近两年内与企业等有关方面制订《“教学企业”成立暂行办法》、《“教学企业”管理制度》、《“教学企业”教学管理办法》、《“教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教学企业”财务管理办法》、《“教学企业”资产管理办法》等。通过制订这些规章制度,理顺校企双方在“教学企业”的建立、教学、管理、运营及收益分配等各环节的关系;每个“教学企业”项目要有明确的项目负责人,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项目建设进度、资金拨付、项目收益等有专项组织实施计划;建立完善的资产账目,明晰产权关系,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等。另外,成立“‘教学企业’专家评估小组”,定期对已成立和待成立的“教学企业”进行评估、考绩和审计,设立相应的教学成果奖,争取政府给予优秀“教学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
4 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外“教学企业”
近年来,我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多途径、多层次的尝试,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广州大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珠海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金辉礼饰纪念品有限公司、吉林省关东实业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校内外“教学企业”,其中有的为生产型“教学企业”,具有真实的生产环境,学生在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部分生产任务,着重学生生产性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如广科院金辉工艺品产学研基地等;有的为经营型“教学企业”,通过建立真实的经营环境、咨询服务环境,学生直接参与经营与服务活动,实现专业教学情景化、真实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如大学生迷你创业园、会计师事务所等;有的为技术服务型“教学企业”,利用良好的设备条件和技术优势开展校企双方纵向和横向的技术开发项目,通过师生共同进行项目设计开发等方式,构建技术合作开发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侧重学生技术开发、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软件技术与工程中心、综合物流信息服务中心等。
在今后几年中,我们将配合重点专业(专业群)建设,根据专业需要和培养目标,在软件技术、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产品造型技术等专业重点建设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企业”。首批将建设“校—行—企联盟教学企业”、“广科要多多公司教学企业”、“新浪珠澳网广科电子商务产学研基地”、“三洋教学企业”、“广科达田汽车整形技术教学中心”、“工业产品研发中心”等23个校内外“教学企业”。可以预期,这些“教学企业”建成运行后,将对我校国家骨干校建设,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提出本校围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目标,进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校内外“教学企业”管理运行体系的思路和做法,讨论校企合作办学建设“教学企业”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教学企业”管理运行体系的管理体制、组织架构、职责权限、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评估考绩等方面的问题。
校内企业 篇8
一、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特点
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是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 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培养,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基本特点是实训设备布局生产化、工作氛围车间化、生产任务真实化、管理模式企业化, 成果评价市场化。即参照企业车间布置设备和文化营造氛围, 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任务来源于企业真实的生产产品;对产品的用途、性能、设计、选材、成本、工艺选择、验收标准、完成时间等都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实训期间严格参照企业要求执行考勤、调度、计划、制品、定置、统计、及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等制度, 从而实现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校内实训基地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效率、成本、工艺选择等不但要接受学校“教学标准”评价, 还要执行企业、客户对产品的验收标准进行综合评判。因此, 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最大特点是, 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任务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 从而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基本原则
1.投资主体多元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寻求不同的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积极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支持的政策, 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同时, 利用自身的优势, 吸引企业进行投资共建, 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从而提高师生技术和生产水平, 推动基地的建设。
2.实训设备具有生产性原则。实训基地的设备要与企业的生产设备一致, 实训的过程要与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一致, 要具备产品生产功能。
3.管理模式企业化原则。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 按照企业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设备。
4.实训项目真实性原则。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必须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学生的实训项目来自于企业的生产一线, 学生在实训中能为企业生产产品, 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降低实训成本甚至可获得一定的报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原则。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后既要具有教学实训功能, 又要具有技能鉴定功能, 还要具有产品生产的功能, 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和社会服务等多样功能。
三、三门职业中专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主要模式
(一) 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 开展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 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合作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点。
1. 订单培养型。
行业或企业主动到职业学校开设“订单”班, 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学校根据“订单”培养合作协议, 一方面按照企业的订单, 定向为企业培养后备技能型人才, 培训在职职工;另一方面, 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指导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企业根据协议定期安排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并且接纳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和教师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 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核电专业”每个班级都以核电命名, 在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总承包部、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三门项目部等公司的主导下开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包括实训设备、场所规划及实训项目等。
2. 共建共享型。
即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它能够解决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与企业真实生产的“一致性”问题, 即生产设备、工艺、产品, 以及生产管理流程和制度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 这种合作模式, 有利于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例如, 杭州经纬科技有限公司将公司部分生产车间的设备搬入到学校, 并安排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生产实训教学和课程开发, 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
(二) 学校主导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来组织生产和实训, 投资的主体是学校。利用自身的办学资源, 依托专业优势、人力资源和技术实力, 建设具有独立所有权的实训基地。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实训, 运用市场机制运作, 实行企业化管理, 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 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主要类型有:
1. 来料加工型。
主要是指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 主动承接企业的各种产品生产业务, 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变单纯的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 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降低了实训材料支出, 又解决了学生的部分生活费。如机电实训基地先后为新春机械有限公司、精英模具厂和江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多品种零件。
2. 技术推广型。
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师资资源, 积极组建技师工作室、创新团队等组织引导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 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 从而真正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技术服务型。
学校利用校企互派的形式, 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 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为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保证学校的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高度融合。
四、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实践成效
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模式仍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总结前一阶段的做法, 学校开展的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实现了中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训一般是执行教育部门制定的计划, 因此, 学生在校所接受的实训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岗位有一定的距离。而通过实训的基地企业化运作, 使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过程的执行都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提高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好机会。专业教师的参与, 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训安全管理、纪律管理, 协调校企之间突发的事情, 保障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3.实现了多种教育资源的开发。生产实训不仅仅停留在产品生产上, 并且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 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能力标准、实训教学计划、课程教材、信息化教学等多种资源。
目前, 三门职业中专通过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实践, 创新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 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总结出的成果, 可操作性强, 成效明显,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 .
[2]孙丽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硅谷, 2009, (21) .
校内打篮球受伤,谁来赔 篇9
这起意外伤害事故中的“组织者”是体育教师, 因此, “无过错”的内涵是广大体育教师所必须明了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学校不在“监护人”的范围之内, 学校与学生并无法定的“监护”关系, 只是一种“管理”关系, 并没有法定的监护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 学校的责任也只是“保护的责任”, 因此,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期间不承担对学生的监护责任, 只有教育、保护和管理的责任。也就是说, 并不是体育课上所发生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都要体育教师承担责任, 而是体育教师只为因自己“有过错”导致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负责, 也即适用以“过错原则”归属体育教师的责任。按照体育教师“过错”的程度, 可将体育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免责等四种形式。
全部责任:即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要求练习, 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全部由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行为失误引起, 此时体育教师应该对事故负全责。如, 在短跑教学中, 没有事先带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而直接蹲踞式起跑进行100米跑, 结果导致学生跟腱断裂;学习跳山羊时, 既没讲解要领又没安排学生保护与帮助, 而是直接让学生尝试跳山羊而导致学生摔伤;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残的;教师责任心涣散, 擅离职守致使学生受伤的;明显违背体育教学规律,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伤害等, 体育教师应负全责。
规避策略:体育教师要提高工作责任心, 加强道德修养, 增强风险意识, 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 钻研教材教法,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视保护与帮助;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安排组织课堂教学, 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相适应等。
主要责任:体育意外事故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体育教师个人行为所引起, 而学生因素为次要因素。如, 明知单杠底座出现损坏, 课前却不检查维修, 致使学生练习时因器材损坏跌伤的;体育课发生伤害事故, 未及时处理也未及时上报学校, 导致事故损伤进一步扩大的;明知个别学生有特定疾病或特异体质, 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却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等, 体育教师应该负主要责任。
规避策略:要建立严格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课前要仔细检查所用场地、器材;认真落实课堂常规, 对患有特种疾病或特异体质的学生要安排见习;定期检查室外体育场地和器械, 发现损坏或有安全隐患的器械, 要及时添加警示标语, 并上报学校维修或拆除;学习和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体育意外伤害事故, 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 并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学生家长, 紧急情况要及时送医或者联系紧急救援, 以防损伤程度进一步扩大等。
次要责任: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因素, 而体育教师的个人行为占次要因素。如, 学生违反教师明令禁止的课堂常规或安全规定导致受伤;体育教师发现场地和器械存在危险隐患, 已经及时上报学校, 但并没及时得到整理和维修, 而恰恰此时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偶发疾病、身体素质太差或学生隐瞒自己病情、病史等情况下发生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等, 体育教师负次要责任。
规避策略: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让其充分认识到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危害性;让他们掌握一些相互帮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重视“备学生”, 即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 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 并要求班主任及时提供该班学生最新的伤病信息, 随时掌握患病学生或有特异体质学生的情况, 安排落实好见习生等。
免除责任:对于因突发性因素引发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 体育教师可以免除责任。如, 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因素;学生有特定疾病、特异体质而体育教师不知道或难以知道的;教师屡次劝阻, 拒不服从管理的, 一旦发生伤害事故, 可以免除体育教师的责任。
提高校内媒体新闻信息的品质 篇10
毋庸置疑, 校内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方式, 版面 (节目) 的形式、风格同样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校内媒体面对的受众主体是思想先锐、求知及求新欲极强的年轻大学生, 他们对新闻信息的实用价值以及报道形式的新颖性追求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改进“简报式”新闻报道写法、提高新闻信息价值含量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校内媒体新闻采写和传播的目的
高校里的校级新闻媒体通常都是由党委宣传部统管, 通常管得很细, 从报道的选题、内容、文字到标题甚至稿件的版面位置都要一一把关, 所以从主编到采编人员基本都是在一个模式、一个套路中作业。这样的模式和套路与社会上大众新闻传媒的运作不同, 也与新闻价值观及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却自成体系, 有效运转。之所以“不同”和“不尽相同”, 源于两类媒体的经营机制及信息传播的目的有着质的区别。
因此, 我们不必简单地按社会媒体的运作方式来要求高校媒体。我们可以在明确了高校媒体新闻信息采写和传播目的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高新闻信息的采写和传播质量。
总体上说, 校内媒体的新闻信息采写及传播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记录学校大事要闻, 作为本校历史资料记载;二是沟通信息, 宣传理念, 全校共享信息中的有用价值。校内媒体不存在经营问题, 所以不需要去取悦资本拥有者, 即广告客商及消费者。另外, 校内媒体所服务的受众对象是一群年龄、文化程度、信息需求倾向都明确而固定的群体, 媒体也不必去通过革新争取更多的受众。因此, 不管是报刊还是网站, 其新闻信息采写和传播, 长期以来只需采用一种本校受众对象能够接受、能够产生预期传播效果的形式即可。这就好比一个无经营压力、只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食堂, 菜肴是咸是淡、是好是差终归肯定卖得出去。这就是校内媒体的发展为何与社会媒体不同步的主要原因。
但是作为校园内的媒体人, 我们还是有责任借鉴社会上新闻媒体的成功理念和做法, 改变校内新闻信息传播载体的老方法, 提高新闻信息的价值含量, 让校内媒体的传播效益上一个台阶。
校内媒体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
校内媒体既要报道校园大事要闻, 同时又承载着通过新闻进行宣传教育的功能。这种特有的传播目的决定了特有的文体特征——既区别于纯粹的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体裁, 也区别于纯粹的大事记和简报的表达形式, 大体是工作简报与新闻报道的综合体。这种体裁的新闻报道内容, 往往具有自上而下宣传、灌输和管理的特性, 在报道重点的选取及内容结构的安排上不太符合其主要受众——年轻大学生在信息接收上的价值取向。
试举一例:
4月12日下午, 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杨定华在市委副秘书长姜樑, 市政府副秘书长李逸平, 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副书记李铭俊, 市教委主任沈晓明及副主任王奇、张民选、尹后庆, 市教委秘书长蒋红等领导陪同下视察我校。殷书记、杨市长参观了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陶艺实训室、电视摄影制作实训基地、教学用计算机房及信息图文中心, 听取了董事长周星增、校长黄清云有关学校情况的汇报, 肯定了我校办学7年来的成绩, 表示建桥学院在短短7年内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里程中都是少见的, 上海的民办高校不仅是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不可缺失的部分。陪同参观的还有市教委、市民办高校党工委有关负责人。殷一璀、杨定华等领导还在我校与上海民办学校的有关董事长、校长进行了座谈。
这则消息没有导语, 也没有分段, 报道突出的是有哪些领导莅临学校, 这是典型的简报式写法, 而非新闻写法。加上文字平铺直叙, 面面俱到, 报道显得很呆板, 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阅读兴趣。
如果改一种写法, 在导语中突出其新闻价值要点, 恐怕就更能吸引阅读, 在读者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七年磨一剑!建桥学院的发展成绩获得上海市主管领导的关注和赞誉。4月12日下午, 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杨定华等市委、市政府及教委领导视察我校, 殷一璀指出:建桥学院在短短7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中都是少见的。
问题很清楚, 校内报刊如果仅仅是为记录学校大事要闻而办、为领导而办, 则维持现状即可。如果要扩大宣传报道效果, 为校内学生而办, 就要从读者角度出发, 将“读者需要了解什么”与“我希望读者了解什么”结合起来, 报道重点符合读者需求, 报道形式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进一步发挥校内媒体的传播功能。
如何提高新闻信息的品质
校内媒体注重于新闻报道的宣传和教育功效, 往往会忽视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成分。其实两者并不尖锐对立, 深挖新闻信息的价值含量, 有利于提升宣传教育理念的传播效果。一方面, 现在的新闻信息含量高, 将来作为历史资料的价值就高;另一方面, 新闻信息的价值含量挖掘得深, 受众获益就多, 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就强, 宣传教育效果就更好。
第一, 抓取读者关注的新闻点。
要点:采写新闻信息时, 心中要有读者, 尽量满足读者对有价值信息的需求。
举例:
4月2日, 文化传播系开展上海法国服装节演唱会伴唱招募工作, 共有100名女生报名参加。该系党总支副书记冯建秋老师在动员大会上介绍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同学们认真排练, 为学校争光。4月3日~6日, 报名的同学参加了演唱会伴唱排练。
点评:100多字的简讯, 更要突出读者关注的新闻要点。书记的“介绍”和“鼓励”不必突出, 而下面这些内容却不可或缺:时间——什么时候正式演出;地点——在什么地方、什么舞台演出;人物——最终组建多少人的演唱队伍、有没有男生参加;动作——他们将为谁伴唱、演唱哪些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
第二, 信息的概括不要流于笼统, 要有事实依据。
要点:不要用笼统的概括代替事实, 不要用“合理”的想象代替事实, 不要用抽象的原则代替事实。
举例:
近日, 管理系组织2005级各专业期中考试取得前三名的同学, 深入2006级各专业班级开设巡回演讲, 向学弟学妹们介绍学习方法, 传授学习经验。此次交流活动旨在帮助2006级学生查找不足以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成绩。
点评:介绍了哪些学习方法?传授了哪些学习经验?2006级学生查找了哪些不足之处?这些才是读者希望了解的有价值的信息。
举例:
近日, 信息系学生党支部召开学生党员支部大会, 党支部书记孙振亮主持会议。会上传达了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第二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毛泽东《向群众的实践请教》和《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等理论文章;针对学生党员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学习, 大家一致认为不论是学生党员还是入党积极分子, 都必须接受党的纪律约束, 遵守校纪校规;必须保持和同学、和班级的联系, 做其他同学的榜样;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
点评:这两篇理论文章中有哪些理论论述、理论精髓是针对学生党员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学生党员都存在哪些“一系列问题”?慎用“一致认为”、“普遍感到”, 这些表述看起来热闹, 但其实新闻信息的价值含量却不高。另外, 对“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收获很大”、“获益匪浅”等, 要有具体的事实、人物、言论的客观支撑。
第三, 编辑要作一定的追加采访。
要点:核对事实的真实性, 对重要的新闻要素要扩充其信息含量。
举例:
本报讯由中国高校校报研究会举办的“2005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比”日前揭晓, 本报选送参评的新闻作品有3件获奖。3月23日, 本市高校校报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议, 对本市高校的获奖作品进行颁奖, 会上还研究了下届全国和本市高校校报好新闻评比事宜。我校作为该研究会会员单位, 参加了这次会议。
校内阿的“红”与“黑” 篇11
一天凌晨,笔者在网上收到这样一条讯息,发送者是一名北京某211高校的大一新生。“上不去了才发现没了‘校内’真无聊”,该大学生如是说。
后来经证实是校内网一次正常的数据库维护,在那天凌晨暂时中断了用户服务。这样一个小故事,也许可以用来佐证校内网的影响力。
校内网于2006年初由王兴创办。一年的发展让校内网从最初的北京七所大学覆盖到了全国主要的“211高校”。2007年校内网被千橡互动集团收购,王兴套现离开,千橡互动的总裁陈一舟把原校内网和千橡自主开发的5Q产品(主要覆盖非重点高校和高职大专学校)合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高校学生SNS社区。千橡旗下的这个大“校内”,在2007年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膨胀。作为一个网络社区,校内网无论是在用户数量、用户黏度还是网站流量,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校内网开通的高校里,拥有校内网账号的学生几乎超过了学生总数的六成。
虽然取得了这样骄人的业绩,我们再没有看到国内SNS类的网站如校内这般迅速膨胀,但是笔者认为校内网是中国目前定位最模糊,而又获得快速发展的web20网站,让我们来解读校内网。
看不懂的商业模式,成功的校内网
豆瓣网站长麦田说:“说真的,千橡(把校内网)做到现在这个纷乱的程度,没有点想象力也是做不到的。”这句话换个角度理解,就是“我们根本搞不清楚校内网究竟是什么”。
校内网对自己的介绍是一个“已开通2000所大学、1800所高中及7000家公司的真实网络。”我们通常的理解则认为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白领和高中用户业务的高校SNS。SNS是Social Networkmg Services的缩写,意味着校内网是一个按教育经历把用户凝聚在一起的网站。
校内网纷乱的局面深刻地阐明了一个道理:成功的网站多不是以网站功能取胜的。 相对于千橡的另一拳头产品“猫扑网”的红火,校内里基本上都在“玩人家剩下的”。被分享最多,被推荐最多的日志、帖子,绝大多数都是那些BBS时代老掉牙的转载文童。恐怕现在的BBS都不会再出现的帖子,在校内上隔三差五地流传着。两个文化迥异的网站成为一家公司的两个拳头产品,不能不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假设若在猫扑上看到校内网的这些潮流,恐怕回应全是去“火星了”,甚至就没有人会点开看。
曾有一位就读于北京某高校,有着10年上网经验的学生告诉笔者:“校内就是低端的天堂。”这话颇耐人寻味。从用户体验上讲,校内网有很多的不方便;从精神上讲,校内网很难调和各种人群的文化层次上的冲突,也没有利用这种冲突激发出火花;从校内安身立命的社交上讲,几乎没有什么有特色的交流,本来“我的课程”等项目是很有创意的,可是千橡根本就没有花精力去做。用户表达的匮乏让我们在校内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花里胡哨个人页面,到处是图片和动画,淹没了文字,只是把自己装饰的更酷,更“混乱”。 就是这样一个饱受诟病的网站,取得了开头所提及的那些成绩。事实上,校内网在被千橡收购之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与5Q的合并创造了国内最大的SNS用户群体。庞大的基数加上病毒式的传播,按千橡互动总裁陈一舟的话说,“目前中国大学生市场已经被我们吃完了”。此话不假,校内上的千余万有效注册用户构架出一个庞大而内化的网络世界。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校内网这样说:“目前我们还没有过多的考虑广告,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大。”至于利用庞大的用户资源做电子商务之类的计划,则被完全否认了。同时还表示校内网不会像门户一样发展。
于是我们几乎不能总结校内网所采用的究竟是什么商业模式了。如麦田所言:“纷乱”。同时麦田还指出,“校内网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运营”。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参考类似的网站来看校内网呢?我们看谁?
校内网背后的腾讯
从校内网上线开始,所有人对它的理解都和FACEBOOK联系在一起。诚然,网站代码连CSS都模仿FACEBOOK,大家都会往这个方向想,校内网也煞有介事地表示FACEBOOK在中国很困难,并多次否定了有关校内网与FACEBOOK接洽合作的传言。
可是把校内网透彻地分析一下,其实校内网和FACEBOOK的矛盾并不那么多,即使FACEBOOK进入中国市场,可能首先要招架的还是老对手MY SPACE。校内网当然是学FACEBOOK来的,那么师徒之间会有那么惨烈的竞争么?未必。
问题还是要回到校内网的赢利上来。一个社区网站如果没有增值服务的话,赢利模式会很单薄。校内推出的增值服务是校内虚拟礼品赠送和贺卡赠送,直接用网银购买校内货币兑换相应的礼品,同时通过礼品还可以组织广告,比如最近校内网礼品中心投放了一批“三星蓝调数码相机”的免费礼品让用户互相赠送,其实就是三星的广告。据校内网品推部的谭经理介绍,这种模式的赢利状况“还可以”。
那么我们可以联想一下,中国做虚拟礼品收了最多钱的,无疑是腾讯。很“凑巧”,腾讯也是做社区的(事实上它什么都做);又很“凑巧”,腾讯和校内网最原始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海量用户形成的人际壁垒;还很“凑巧”,腾讯曾经是从IM起家,在网络社区上取得了辉煌,而校内网是从社区起家,其IM产品校内通已经被认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代QQ了……
不用再类比了,笔者亲自在校内网上傲了测试,校内网日志系统里会自动屏蔽腾讯Q-Zone的地址,意图很明显。而在对陈一舟的采访中,他对于竞争对手话题的回答是:“目前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把同类网站甩得很远,可以说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同类网站。”显然,面对媒体,他并不愿意透露出自己与腾讯形成的窦际意义上的竞争关系。
相比之下,校内网的实力与腾讯相去甚远,如果腾讯要对校内网发狠,在自己的QQ Campus产品中要实现校内的规模实在是太容易了,给每个在高校IP地址段登录过的QQ号发送邀请、优惠、线下活动资格,几个月以内就能解体校内网的用户壁垒。校内网上的用户黏性终究是对关系网络的依赖,而腾讯有这个实力完整地复制大部分用户的网络到自己的产品上,面对腾讯,校内网目前其实没有有效竞争手段。所以,校内网在市场竞争上需要最小心的就是,避免引起腾讯的敌意和竞争。
从资方套路看校内网的未来
所有的风险投资项目,只有在投资退出后,这个项目才是成功了的。很多人关心校内网被千橡收购以后,资本的价值何时兑现。2007年,作为上市公司的华友世纪曾和猫扑洽谈合作,但最后还是与光线传媒合并了。有关此事千橡方面没有任何表态。校内网未来的走向近期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但坊间纷纷猜测在此之后校内网会不会成为千橡用来上市的王牌。
对于这个问题,陈一舟避重就轻地说:“校内网现在的营业收入在快速成长,这要归功于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无论产品、市场,还是销售。我们看到FaceBook最大的收入仍然是广告,但是会做得更加精准,美国的客户也承认其价值所在。我们也需要时间来帮助我们的客户明白校内网的价值所在,同时在功能层面给予我们的广告客户更大的方便和服务。但是,校内还是处于成长阶段,广告与用户体验发生冲突时,毋庸置疑后者优先级更高。”
归纳一下,这段话有三点意思。一是校内网准备主要还是靠广告取得收入。在资本上没有太多打算;二是校内网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是要靠自己来做;三是等做成熟了,可以考虑让“承认校内的价值所在”的客户来为千橡买单。
千橡方面在三四月份要进行大规模的白领、高中网络的推广活动。届时视效果校内网的运营肯定还会有调整。如果说陈一舟发现能吃的市场基本都吃完了,他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呢?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研究 篇12
一、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从程序法治视角审视, 还存在一些缺漏, 有待深入研究。
(一) 校内申诉机构的设置尚不规范
《规定》第六十条指出,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但对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常设机构还是挂靠在其他部门的临时机构, 《规定》语焉不详, 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一, 能否保证其独立性和中立性值得怀疑。因而, 校内申诉机构的合理设置有待深入研究。
(二) 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值得商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以下简称《教育法》) 第四十二条指出, 受教育者有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从《教育法》的规定看, 可以提起申诉的范围较为广泛。但《规定》第六十条对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作了限制性规定, 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对学生影响较大, 均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对上述决定不服, 向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起申诉, 能否起到复查的效果, 值得商榷。
(三) 校内申诉的复查程序尚需完善
《规定》第六十二条指出,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 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 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但对复查的具体程序缺乏明确规定。负责申诉处理的利害关系人是否需要回避?复查是书面审理抑或进行听证, 复查程序规定不明确, 影响了校内申诉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的建议
针对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存在的缺漏, 本文遵照法治原则和理念, 提出完善程序制度的建议, 以期更好地发挥校内申诉制度的效益, 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 完善高校学生校内申诉机构的设置
目前, 各高校均设立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申诉。申诉委员会应当尽可能地摆脱其对学校的行政依附关系及其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行政关联性, 以更多地保持其自身作为“裁判者”的独立性和中立性[4]。对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设置, 较为理想的状态是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 避免其与行政职能部门的依附关系, 这样才能尽可能保持中立性。但目前高校考虑到经费、人员等问题, 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设置为独立机构的较少, 挂靠在高校内部其他部门的较多, 且挂靠部门不一, 有校长办公室 (简称“校办”) 、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监察处等多种部门。挂靠单位虽然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不享有直接领导权, 但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工作有指导权。因而, 挂靠的部门也存在相对合适的问题。
校办是学校的综合行政办事机构, 与学校行政领导具有较为密切的工作关系。对学生的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直接由校长会议决定, 若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校办, 难以避免自己当自己案件法官的嫌疑。团委在性质上作为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 主要负责团员的组织、管理以及学生团体的管理等工作。从校办和团委的性质和职责分析,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校办或团委, 均不合适。
教务处、学生处是具体负责学生处理、处分的主要部门,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若挂靠在教务处、学生处, 存在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不公正情形, 非议较大。因此,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教务处抑或学生处更为不合适。
监察部门作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 同时处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申诉处理工作。从监察部门的性质和职权职责来分析, 学校监察处具有指导学生申诉委员会处理申诉工作的能力, 负有对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职责。笔者认为,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校监察处相对合适, 能够尽可能地保持校内申诉的公正, 更好地发挥申诉作用。
(二) 明确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从《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和《规定》第五条看, 对于学校给予的处分、处理以及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 均可以提起校内申诉。《规定》第六十条指出,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该条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作了限制性规定, 与《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第五条相冲突, 与当前注重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相违背。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应当是较为广泛的, 学籍管理、奖励资助、纪律处分、学位授予、民事侵权等诸多方面纠纷都可以提起申诉。
从申诉的实际效果分析,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的复查是否具有实际效果, 值得商榷。因为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作为校内处理学生申诉的机构, 对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的处理处分的复查效果令人置疑。学生对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提起校内申诉, 很难得到有效救济, 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救济程序, 降低了救济的效率。因而, 将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案件, 列入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 缺乏实际意义。笔者认为, 对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 应当规定直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起教育行政申诉, 至少应当赋予学生对校内申诉和教育行政申诉的选择权。
(三) 完善校内申诉复查程序, 实现程序公正
《规定》仅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时效等问题作了规定。校内申诉制度在回避制度、听证程序等多个方面亟须构建和完善。
校内申诉复查要实行回避制度。法律上的回避制度源于人类对应受公平对待的自然本性[5]。在申诉过程中, 为了保证申诉的公正性, 作出原处理、处分决定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不能作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参与申诉。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应当自行回避, 学生也有权申请回避, 从而保证申诉机构的中立立场和申诉决定的客观公正。申诉处理委员会处理学生申诉时实行回避制度, 能为公正处理申诉案件提供保障。
校内申诉复查须引入听证程序。听证程序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核心, 在申诉过程中设立听证程序, 对于保障申诉学生的知情、陈述、申辩等权利具有重要价值, 使权力与权利相制衡, 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听证是正当程序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当程序条款并非一成不变, 它至少规定在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之前, 必须给予通知与听证的机会[6]。按照正当程序原则, 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处理、处分等决定不服, 例如, 对较大数额的奖励与资助、不授予学历学位证书、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等, 提起申诉时要引入听证程序。通过听证程序, 保障学生以及相关关系人的参与权, 允许申诉人或其代理人现场陈述意见或当场进行申辩, 申诉学生可以聘请律师等代理人予以协助, 给予学生与处理处分部门进行辩论和对质的权利和机会, 从而保障学生的正当程序权利, 使高校的处理处分行为更加审慎, 更加合理, 即使经过申诉仍然维持原决定, 但让受处理处分学生充分表达了意见和观点, 使处理、处分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被接受, 也减少以后进一步寻求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可能性, 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教育法》和《规定》对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进行了基本架构, 但还存在一些缺漏, 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见。但为了规范学生申诉制度, 更好地发挥校内申诉的实效, 建议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学生申诉制度, 细化和明确有关程序规定, 使申诉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进一步促进依法治校。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存在一些缺漏之处, 秉承法治原则和理念, 对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进行完善, 以充分发挥校内申诉的制度效益, 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申诉制度,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行政法学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409.
[2]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 (5) .
[3][4]尹晓敏.论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功能的失落与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 .
[5]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