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社会实践报告(精选7篇)
校内社会实践报告 篇1
校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本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院别专业班级: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第 1 页
本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进入大学以来,身边不少同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身心都已经成熟,正处于人生最灿烂最美丽的时期,爱情对大学生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恋爱,将怎样选择恋爱对象的呢?
为此,本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调查了一部分温州大学的大学生,了解一下以上提到的一系列问题,深入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心态及带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总的来说,大学生渴望自由,渴望证明自己成熟,渴望真爱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恋爱观、价值观,而且逐渐趋向理性、成熟,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
交往
成熟
心态
影响及建议
正文: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本调查小组于2016年04月对德州学院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下表可发现,只有18%的大学生从未考虑过恋爱问题,其余的82%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恋爱问题。表明大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稀奇的事了,甚至绝大部分是在17-18岁时开始谈恋爱的。
调查中发现涉及恋爱14%的为大一,28%的为大二,23%的为大三,11%的为大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分析不难发现二、三年级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在调查中,我们采访了一些同学。主要原因如下:
1)大一时候的热情退去,感觉到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
2)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
3)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4)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也有关系,那些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
5)大学生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压抑和潜藏了许久的对异性的爱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现出来。
一、6)大学住校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双重约束,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
第 2 页 7)高中时老师家长灌输的错误思想。高考前,家长和老师都会把大学描述成美丽的伊甸园,使大学生认为不在大学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8)大二大三对周围环境开始熟悉,交际范围扩大,也为恋爱提供了条件。
而大一尚处于懵懂期,需时间适应和熟悉了周围的生活,并且交际范围有限,而且刚进入大学时,多数人会有想要在大学大有一番作为的思想,热情投身于班级工作、学生会、团委、社团等工作,并无时间遐想爱情。而大四主要是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需面临社会现实的考验,感情和事业之间的矛盾激化。
在谈到择偶标准时,女生更偏爱于关怀体贴(60.3%)、稳重成熟(52.7%)、风趣幽默(32.4%)型男生,而男生温柔体贴(76.8%)、活泼大方(40.6%)、家庭观强(23.2%),人品和志趣是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主要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标准,注重精神而不在乎其他条件。如社会地位、物质条件等。大学恋爱还是相对纯洁的,但偏于理想化、浪漫化。
大学生关于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上,高达47.5%,近一半的处于恋爱中的学生能接受性行为,竟高于接吻(35%)!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很较深,但随着对方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大,西方思想的不断深入影响,当今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也逐渐变得开放起来了。认为这种婚前性行为是不可取的,他会导致身心失衡现象。其危害如下:
(1)性行为本身不会带来心理紧张失调,主要问题是当事者要承担性行为引起的种种后果。我们的文化主流是不赞成婚前性行为的。因此男女双方都是在紧张、担心的情况下进行的,双手都有某种程度的非法或者说负罪感,尤其是遇到意外怀孕或堕胎的情况,会对双方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2)婚前性行为对以后的婚姻也是有影响的。虽然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在中国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还相当顽固,男性在不同程度上还是强调女性的贞洁的。
(3)婚前性行为对身体也是有伤害的。有的大学生由于缺少性卫生常识,在性发生过程中,往往会给女方带来阴道损伤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还有的男大学生因怕女方受孕而体外射精,则可能硬气性功能障碍。尤其是未婚先孕的女性,在进行人工流产时,由于青春期女性生殖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时容易发生子宫损伤。还可引发以后会习惯流产或早产。如果人工流产后发生盆腔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则会造成终身不育的恶果。
(4)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非常自如地处理性事务的程度,而且婚前性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男女双方彼此并不承担责任,因此婚前性行为方面一定要谨慎。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赖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性行为的发生是以性爱作为基础,灵与肉、性与爱的结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与社会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人的性行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同什么样的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在性行为中的表现,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人格特征。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性间不断地调整适应,尤其是情感的不断升华,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大学生的性心理是不成熟的。综上,通过对德州学院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虽大多数的大学生的爱情观趋向
第 3 页 成熟,但仍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另外,大学生恋爱观念的过于开放。具体如下:
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大学生的爱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在择偶标准上,人品和志趣是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主要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标准,注重精神而不在乎其他条件。大学恋爱是相对纯洁的、理想化的。但是,却又有47.5%的恋人能接受性行为,而且有13%的单身者也能接受情侣间的性行为,16.2%能接受同居。两者之间是极不协调的。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2、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应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3、要培养爱的能力。
4、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第 4 页 参考文献
尚轩 《我结婚前真想知道的事》
张将星 曾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赖芳 季辉 《大学生恋爱与婚姻》
附录
一、采访目的:
本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二、采访形式: 面对面的访谈
三、采访对象: 德州学院部分学生
四、提问提纲:
1、你是大几的学生?
2、你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3、你在大学中有对象吗?
4、搞对象/不搞对象的原因
5、喜欢什么样的女生/男生
6、对你现在的对象还满意吗?
7、是否已经发生性关系?
8、对发生性关系的认识
9、大学搞对象是否会对你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
10、对婚前怀孕的认识。
8、感谢您对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支持和配合,最后请您对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恋爱提一些宝贵的建议。
第 5 页
校内社会实践报告 篇2
1 制约校内实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实践性是实训技能课的突出特征。实训技能课就是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培养创新意识[1]。目前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其突出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好、实践项目与临床一线脱节、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等。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
(1) 师资队伍技能操作不过硬, 存在实验教师理论水平提高缓慢与理论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热情不高的现象。
究其原因, 有现行体制问题, 更有管理机制、分配机制上的问题。首先是实验教师理论基础薄弱, 理论教师实践技能欠缺。不少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从事过临床工作, 技能操作只是纸上谈兵。理论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意识不强, 认为理论课讲授才是本职工作, 实践课教学是实验教师的事。其次是在实践课程管理过程中, 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的协调与横向沟通存在问题。
(2) 学生不重视技能训练, 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客观上讲,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教师数量、水平还不适应需要, 且在学校中地位不高;技能考核标准与临床实际脱节;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滞后;实训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3) 技能项目缺乏行业专家指导, 存在校内实训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相符的现象。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成功的实践教学必定离不开用人单位的参与。但目前存在着“三不”现象, 即行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行业指导功能不强, 以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与行业专家建立互访的意识不够。这些导致校内实训项目与临床实际存在不小的差距。
2 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及相关措施
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既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 也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之本,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笔者就多年来实践教学管理的经验, 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 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师的有机融合, 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职业学校教师, 不论是理论或是实践教师都应有较高的技能水平, 成为支撑实践教学的主力军。
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型”资格。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实地调研、顶岗操作, 对于外出学习、进修的专业教师在待遇上给予倾斜, 学校也可定期进行教师技能大比武。通过这些举措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 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站稳脚根。加快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使课程和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产和服务实际;按照专业类型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加大专业技能课和实习、实训比重。
(2) 立足于提升实验 (训) 室功能, 促进实践教学内涵发展。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载体, 要推进实验教学, 必须全面规划实验室建设。应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 争取外部投入, 促进实验室硬件设施满足技能培养需求[2]。
(3)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技能教学模式。以往实践教学中常常忽略学生的主动思考, 或是限制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使实训课没有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3];另外, 以往的实践教学中, 虽然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但学生成功的案例却很少, 从而无法激励学生的实践热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内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制度, 为学生营造重视技能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4)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共建校内实训项目。根据临床一线和企业的实际需要, 结合部颁实训教学大纲, 由行业专家确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 共同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4]。在实施过程中, 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 协助学校实施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督查学校教学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 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从而激活实训教学, 实现教学过程的创新。
(5) 实施“双证书”制,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 也是今后学生就业的必要条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 实行“双证书”制。“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 除拿到学历证书外, 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 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 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3]。这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此, 实践教学应与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与相关职业的要求相挂钩, 把获得职业资格纳入实践教学计划中, 使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 使实训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符合, 使实训教学与劳动就业相对接, 以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78 (4) :90~99.
[2]张天俊.关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2 (5) :193~195.
[3]方敏, 葛锁良, 陈梅, 等.集中实践环节的计划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S1) :42~44.
校内专业评估的认识与实践 篇3
摘 要: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京工业大学在校内开展了全面的专业评估,通过这次评估,旨在引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专业办学状况进行梳理,将专业办学从经验和粗放推进到科学化和精细化,落实专业内涵建设。本文从现状与目标、指标体系设计、评估实施3个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专业评估;目标;指标体系;实施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精英教育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水平建设者,更为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伴随着我国从经济大国逐步走向经济强国,也迫切需要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此时,作为教育永恒不动点和更高层面上的持续改进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被进一步强调。为此,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部分,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管、办、评的分离。而“评”则包括教育部评(如,本科教学审核式评估、新办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第三方评(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如,校内专业评估)等。虽然这些评估各有不同,但基本目的都包括衡量高校办学达标情况,找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按照教育部的这一质量控制架构,一些学校开始探索性地开展了校内专业评估。北京工业大学从2013年上半年着手准备,201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计划用3个学期的时间,对所有已经培养出至少一届毕业生的专业进行评估(已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行业评估的专业免评)。本文以这次评估为基础,讨论校内专业评估有关问题。
一、现状与目标
1.现状亟须改观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外延)后,必将把主要精力转向质量的提高(内涵),以解决高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事实上,“专业”作为大学本科(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目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甚至无法令人满意的地方。如同大学升格、大学扩招,专业办学基本上也是外延发展为主。负责人缺位,甚至缺失,教师各自为战,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课程为本、教师为本、教材为本为主要表现),专业建设处于自由状态,说得严重一些,是处于半撂荒状态。作为专业建设基础的相应主干学科的发展成果未能更好地支持专业发展,甚至本该为培养人才服务的“科研”却变成了与“教学”争人力、精力、资源的对立方,并且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使得教育部都不得不发文要求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负责人的缺位,加上实际导向的偏差,使得“教学”成了“良心活”。
特别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一些专业在办学过程中规则意识淡漠、监督机制未能完全到位,人才培养的一些基本规范都被丢掉了。难免有人在评估时,做出一些为了应付评估的事情。因此,高校下功夫重建专业办学基本规范也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2.观念必须更新
一是需要引导基本观念的转变。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时,面向学科(适应精英教育)的课程导向的教育(Curriculum Based Education,CBE)已经不适合绝大多数院校,必须转向面向社会需求(适应大众化教育)的产出导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需要纠正外延发展为主的经验办学和粗放办学,引导内涵发展为主的科学办学和精细化办学,特别是要改变一些专业点(特别是一些新建专业点)凭借几名教师、几间教室、几台设备,能开几门课程就办专业的状况。
二是引导落实“教育面向未来”。要充分认识学生教育的基础性和其探索与创造的未来性这对矛盾。面向学生和社会的未来,提升教学目标,树立不是今天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而是学生未来能做什么、未来能否和怎么顺利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
三是促进“学生为本”的真正落实。深入认识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这对矛盾,培养方案、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全方位指导学生,依据毕业要求的达成去评价学生的进步,保证教学活动有效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并给出毕业要求的形成性评价。
四是督促设置和追求明确培养目标。专业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定位、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若干年内所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纠正原来那种泛泛的、全能型的、口号式的培养目标。同时,还要有效地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
五是推行能力导向(Ability Cultivate Directed,ACD)的教育。要明确专业人才的能力构成,明确培养(专业)思维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追求,要唤醒学生的力量,把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能够综合地、灵活地、探索性地运用所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六是以达成毕业要求为追求,引导科学施教,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分解细化培养目标,理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三者间的相互对应关系,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设计。根据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提出满足国家基本要求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有效达成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设计的要求,实施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结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前几项,根据反馈进行改进。引导专业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制订培养方案,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对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持力度;加强教师对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理解,明确其在专业持续改进中承担的责任,引导教师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对培养目标实现的忠实度。
七是建立持续改进(Continue Quality Improvement,CQI)机制。建立包括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在内的持续改进机制,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全方位改进专业的教育教学。
八是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更多的理性成分。包括所有门类的专业,都要科学地规划与实施专业教育,摆脱传统的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教育。既发挥经验的作用,又不仅仅依赖于经验,在专业办学理念及规范的引导和制约下,更高效地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劳动者。endprint
3.基本目标
综上所述,(校内)专业评估,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转移在学校的落实,也可以是学校各个专业发展中的“加油站”,具体解决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所以,校内专业评估的基本目标是: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推进专业办学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更好地办出特色。从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到评价培养结果,全面评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找准问题,有计划稳步推进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专业办学水平。
二、指标体系设计
目前,许多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都已经成为综合性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也不例外,也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市属重点大学。学校目前拥有57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理、计算机、经济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院中。这给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尽管这些专业在教育内容甚至在教育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别,但在更新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鲜明特点,高效培养社会需求(特别是北京市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追求上是一致的。这是制订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据此,学校基于如下3个原则构建了统一的指标体系。
(1)引导专业教育跟上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一是引进OBE、ACD、CQI等新的理念,二是推进专业教育从规划、施教、评价、跟踪,到改进的系统化设计与实现。
(2)促进专业保证满足国家基本要求。要求各个专业按照相应国家标准办学。具体包括专业教育国家质量标准、教育部颁布的专业说明、专业认证国家标准、审核式评估要求、行业要求,以及教育部相关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等。
(3)引导梳理办学状况,重建教学规范。为专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预评估,为学校参加教育部审核式评估做准备,帮助专业找准问题,开展有效建设。
具体而言,我们以国际等效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为基础,融入教育部审核式评估标准的要求,再加上学校希望引导专业开展的工作,构成北京工业大学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含7项指标,分为42个指标点,附加专业特色一项。具体见下表。
所有的要求融入42个指标点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相比,在这42个指标点中,学生状态、就业质量、体系结构、课程设置、方案制订、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材质量、社会资源,为新增指标或者做了较大幅度改造的指标。专业特色是额外项目,主要是引导专业在毕业生擅长与特点、复合型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工作的特色。此外,该指标体系在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实验设计与分析、创新与综合、体系结构、实践教学6个指标点区分了不同的专业门类的不同要求。
三、评估实施
校内专业评估是一个具有相当难度、复杂度和工作量的工作,很容易陷入“走形式、走过程”的泥潭。为了保证评估的效果,我们特别要求各学院及所办各专业要明确目标,真刀真枪。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学院办专业”的指导思想,以“请专家来诊断问题,请高手来指点迷津”的态度开展这项工作。要求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教育,共同提高。
1.指标体系的理解
专业自评和自评报告的撰写是达成校内专业评估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这套体系不仅在于引导专业梳理自己的工作,发现相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专业转变办学观念,并具体落实相应的做法。所以,被评专业对校内评估的指导思想和评估理念并不一定能够一下子就理解得很到位。特别是该指标体系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虽然对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相关点上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对一些非理工专业来说,理解的难度会更大。为了提高各个专业的认识,学校不仅发布文件对专业评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多次召开评估动员会,而且还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校内评估及专业办学进行了专门讲解,并向各被评估专业提供了《北京工业大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框架》,明确给出了各个指标达成举证的具体内容要求。在此基础上,在专业提供《自评报告》后、专家组进校考查前,学校还请专家预先审阅《自评报告》,提出包括《自评报告》修改、补充建议在内的审阅意见,由专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提高有关认识。
另外,在这次校内专业评估期间,恰逢学校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我们还明确将这些新的观念和要求融入培养方案修订有关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专业在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等环节中努力体现这些新的内容,以进一步加快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的落实。
2.评估基本程序
评估包括专业自评、专家组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通过、评估跟踪5个步骤。
专业自评由学院组织完成。在本阶段,参评专业按照《北京工业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对专业的建设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对照专业评估指标的内涵,逐条叙述实施情况,以具体数据和具体工作呈现相应条目的落实情况。
专家组评估由教务处组织。专业至少要在专家组进校一个月前提交自评报告。专家在入校评估前,根据《北京工业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审阅专业的自评报告,了解和掌握专业的办学基本情况,并在入校一周前向专业反馈审阅中发现的疑问和问题,提出专业需要补充的材料。
入校考查的时间为2天,主要完成以下6项主要工作:
(1)自评报告质询。专业负责人就评估专家组反馈的意见等做简短的补充汇报,专家组就有关问题进行质询。此环节不少于两小时。
(2)考查办学基础设施。主要考查实验、实习设施和条件,专业资料的丰富程度和学生、教师利用的方便性。
(3)查阅评估资料。主要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档案、考卷、实习报告、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及相关文档、教学管理文件(以学院、专业特有的为主)、各类调查文档及分析报告、教学成果等。
(4)座谈与访谈。分别召开在校生(4个年级的代表,40人左右)、毕业生(包括近5年毕业的,一般10~15人)、用人单位座谈会,对教师、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每人20~30分钟)。
(5)形成评估报告。每位专家就7项指标的42个指标点按A、B、C、D给出评价,指出相应指标点存在的问题,并综合给出该专业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共计8张表格。专家组经讨论,按照A、B、C、D给出7项指标的评价,并综合给出该专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形成评估报告。
(6)反馈评估意见。专家组向专业反馈评估意见,每个专家发表补充意见。
为了保证评估的质量,校内专业评估坚持以专业为单位,即使是同一个学院的不同专业,也需要对应每个专业组成独立的专家组。每组由5位专家组成,所聘专家为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国内知名专家,在专业教育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经验者优先。专家人选具体由专业推荐、学校批准并聘任。专家组的构成充分考虑校内外、京内外,以及用人单位的合理搭配,其中校外专家4人,校内非专业所在学院的专家1人,且须具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校外专家包括来自用人单位的专家1人(工科专业为企业专家)。
对通过评估的专业,学校进行跟踪。要求相应专业根据评估意见,制订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组织整改,保证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此期间,如发现重大问题,将视其情况进行降级处理或直接认定不合格。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间的竞争逐渐转向办学实力的竞争。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层单位,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自身的评价和诊断。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校内专业评估在给专业建设提供全面诊断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北京工业大学已经完成了全校2/3专业的评估工作。通过专业评估,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加强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评价,向规范管理要质量,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校内专业评估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整体意识与专业办学的主体意识,提升专业自我质量管理能力,以专业建设带动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构建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保障机制和专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校内物流需求报告 篇4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快递行业也得到迅速了的发展。大约70%的大学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其中有的学生长期通过网上购物,所以电子商务和快递业与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针对在校大学生对物流的需求,我们做了一次调查。
校内的快递店的经营状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上购物,多家快递公司在学校内设立代理店,其中还有实力雄厚的申通快递、圆通快递、ENS、中通快递等。由于货物由哪个快递公司运输是由发货人来选择,因此各个快递公司运营自己的业务。
学生选择网购的因素:
1.价格
由于网店营运成本小于传统商店的营运成本,同样的一件商品,在网上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例如衣服,选择网购可以买到比平时便宜几乎是双倍的价格的衣服。
2.种类多
传统商店受地理位置,道路的分布,有限的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店里的商品种类有限,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在不同的类型的网店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其中很多人通过网上购买电子类产品等更新换代快的商品,除超市和大型的商场外,一般商店不提供电子产品,通过网购,大大方便了消费者。
3.网店24小时营业从不关门
传统商店一般有固定的运营时间,在运营时间外,消费者无法买到东西。而网店几乎可以说是24小时营业。
4.不出门就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通过网购,消费可以做到不出门,买到商品,给消费者节省了购物时间。……
学生对货物过程的关心因素:
1.运输途中的安全性
由于经常有新闻报道某某快递公司乱扔包裹和里面的货物被替换的情况,这引起了社会的舆论。消费者通过网上买得商品后,都希望自己买的东西能在运输过程中不遭到到碰撞或被替换,尤其是电子产品或玻璃等易碎品。因此消费者关心货物在途中的安全性。
2.运输速度
通常情况下,快递公司能在三天之内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更希望快递公司更在较短时间内将货物送达。
……
弊端:
校内实习报告 篇5
在实训的时候,态度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不能单纯的将实训当成是一次尝试,以随随便便可有可无的态度去对待,要把它作为一份工作来看待。把自己当成是真正公司的员工,进入角色。这样才可以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才有利于更加认真和努力的工作,有利于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和积累经验,有利于即将毕业的我迈向坚实的一步。
当然知识的不足可以通过对书本的学习进行弥补,但是在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把握,是没有一本教科书可以直白的告诉我们如何去应对的。更多的经验积累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中体现出来的。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订货会之后的跟客户公司的商谈,良好的客户关系绝对是使公司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然而,具体的客户关系的维护,只有经历过一定的事,接触过一定的人,有过深深的工作和生活的体验才可以琢磨出其中的学问。模拟实训的确是一次很好的练兵,很希望这样的机会可以摆在我们的面前多几次,但是现在的我们马上面对的就是就业的问题了。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 篇6
一、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鉴定、大赛、生产、对外服务的集中平台。其功能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是记录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人才培养的关键。而校内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软硬件资源, 成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主要场所。
2. 专业人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施平台
当前, 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除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之外, 还承担着学生技能培训与鉴定、校内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兄弟院校教师培训、行业企业职工培训、企业下岗职工再培训等任务。
3. 各类大赛的实施平台
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承担国家级、省级、行业企业各类技能大赛与技能比武, 形成行业企业与学校、兄弟院校之间沟通对话的纽带。通过各类大赛, 不但可以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而且有利于为行业企业发现一批可塑性人才, 推进行业企业人才建设;更重要的是加深了行业企业与学校、院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形成了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4. 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实施平台
目前,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 尤其是部分工科类实训基地, 已具备再现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功能, 加之教科研团队实力过硬, 完全具备研发生产的能力。因此, 在基地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可以真正实现以产养教, 以产促教。
5. 科技实践与技术服务的前沿阵地
当前, 部分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先进, 为学生、教师的科技实践与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 通过承担企业相关产品零件加工、样机性能测试等途径, 为教师、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提供了机遇。
二、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定位规划不合理
目前,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定位规划不合理。部分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所建成的实训基地仅仅只是满足相关专业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技能鉴定, 没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的运作模式, 导致实训资源的严重浪费, 从而出现设备利用率低下、不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学研结合较难等状况出现。
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 往往缺少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法、实训教学、教学管理、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等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关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缺失, 会导致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受挫, 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无法凸显, 对于进一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训基地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 管理方法有待提升
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管理方法, 大胆尝试实训基地的开放式运行,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遇到了开放时间段谁来管、管理人员待遇、实训基地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4. 实训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客观因素, 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 同时又缺乏进修和在职提高的机会, 使实训基地的作用难以较好地发挥出来。
三、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的建设实践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种种问题,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实际出发, 以学院现有资源为基础, 依托合作企业, 通过优势资源整合、校企共建开放、人才融通、教学生产相融合、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培训鉴定一体化、科研与产品研发对接式、生产经营等8种模式, 将大机类实训资源优化组合, 建成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 并能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演进而平滑升级, 具有西北一流、国内领先的“产学研”实训基地——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
1. 优势资源整合模式
通过深度的企业调研, 准确定位“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在兼顾中职毕业生继续教育、企业员工培训、行业下岗职工再培训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对我院机械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数控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原校办工的设备和人员进行优化组合, 建成具有220台套设备、面积6300m2, 设备一流、内涵丰富、配套完整, 集教学、科研、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一体的“产学研”实训基地。
2. 校企共建开放模式
与机械类专业紧密联系的欧姆龙 (中国) 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顶级企业, 联合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 借鉴国内外一流实训基地建设经验, 吸纳教育专家、行业企业标杆人物和专业骨干组建项目智囊团队。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 创新基地管理运行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基地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再现企业生产真实运作情景, 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以各专业协会优秀学生为主力军, 设置勤工俭学岗位, 按照“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轮流值班、经济补偿”的方式, 实现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 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实验实训或设计型、创新型等实验。
3. 人才融通模式
首先, 以大机类理实一体化课程为切入点, 形成理论教师、实训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优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机械零件车削加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引领与带动, 已逐步形成《机械零件手工制作》、《机械零件车削加工》、《机械零件铣削加工》、《机械零件磨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复杂零件加工中心造型》、《典型零件特种加工实训》和《典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9个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课程团队的构建, 使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其次, 在实训教师中开展工种岗位轮换制授课, 优化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第三, 通过各类学术交流会议、专业建设研讨会、骨干教师下工厂、国内外深造等途径, 提升实训教师的执教能力。
4. 教学生产相融合模式
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出发点,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以原校办工厂 (咸阳机床厂) 的市场主打产品——工具磨床为依托,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优化理念, 在核心专业开展以工具磨床的生产过程作为学生的实训课程。将工具磨床的生产过程融入学生实习的全过程, 融“教、学、做、产”为一体, 实施“理实产一体化”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激发学生探索工程实践奥秘的兴趣, 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模式
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大赛的集训、作品的制作 (如机械创新作品的制作) 和各类大赛的承办。通过集训、制作、参赛, 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 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缺陷, 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 也锻炼指导教师队伍,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6. 培训鉴定一体化模式
职业培训是提升专业学生和企业职工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职业资格证书是专业学生和企业职工自我能力的有效体现。实训基地在承担校内学生培训鉴定的同时, 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主动出击、积极联系, 目前, 已承担了6个企业的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
7. 科研与产品研发对接模式
中心以原校办工厂技术部骨干为基础, 积极吸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组建科研团队, 以工具磨床产品的升级改造为突破点, 陆续完成产品升级换代;与此同时, 积极参与企业相关产品的研发, 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以实现教师、学生与行业的亲密接触, 大大地拓宽实训教师、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丰富了他们的思想, 优化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8. 生产经营模式
中心采纳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方面进行成本核算, 设备、工量具由学校投入, 按照微营利原则, 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其中培训费用的1/3作为学院设备、场地、水电费用, 其余作为指导教师的课时津贴、中心发展基金、实训耗材购买等, 形成了一定的“造血”机能, 保证基地培训、技能鉴定、研发、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通过8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我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年均完成2万人次的教学、培训和鉴定工作, 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行业企业和协会大赛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近三年来, 立项科研课题20余项, 申请专利10项, 参与企业技术服务6项, 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奖40项。中心成为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省级实训基地。丰硕的建设成果, 使我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成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学院其它实训基地建设、兄弟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火车头。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应立足专业、行业企业和学院的长远发展需要, 不断加强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 提高实训基地为教学、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质量, 形成实训基地发展、专业发展、学院发展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提出当前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真实案例, 以期解决制约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2011]12号.
[2]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 2008, (8) .
[3]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4) .
[4]田锋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R].陕西工业职业技术院, 2010.
校内社会实践报告 篇7
众所周知,在职业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学校的校园网、闭路电视、机房、各种实训室等都需要维护,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尤其是重复工作量非常大。如果将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实习,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从而解决学生实习难,缺少专业实习工作经验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环节中,该如何操作呢?
一、内部挖潜,调整教职工定位,明确岗位职责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基本上都建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及各种实训室。这些资源几乎都与计算机专业相关,而且都有专职人员负责。但是,这些教职工的工作内容大部分是重复的,而如果能使教职工转变工作角色,重新定位,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目标,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
首先,应该明确能提供给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习的岗位。例如,关于校园网维护的系统管理员岗、网络管理岗、信息管理岗、网络维护岗等等,都适于学生进行实习。然后,根据每个岗位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要求,列出提纲,进一步把技能知识具体化、标准化。
其次,根据在校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实习学生的数量做统一规划,每个特定岗位教师带2~3个学生工作,合理安排在校生和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技能培养,甚至可以让已经能够顶岗工作的实习学生辅导在校生。这样,可以使这些实习工作更有针对性。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精心安排,要统一规划。
第三,要调整教职工定位,从思想上让每个教职工认识到,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大力培训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学生的实习工作也在无形之中分担了教师的大量工作,能使教师抽出精力,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工作。重新定位后,教职工成为指导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领路人,学生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实习工作经验。
二、岗位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
学生在一个岗位工作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就能够基本掌握该岗位的专业知识了。此时,就可以转到下一个工作岗位继续实习。当然,岗位的时间轮换需要具体规划和研究,但是不管如何规划时间,总的来说,采用轮岗制,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岗位的实用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实践基础。
三、充分发挥学院各专业技术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下,划分出多个专业方向,如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等。在实际的实习工作中,学生通过不断地轮换岗位,学到了大量不同的专业知识,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但是,做到这些,笔者以为,仍然是不够的。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的大多是弱电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掌握弱电知识的人很少。由此,笔者想到,如果有意识地成立弱电实训室,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主要讲授弱电知识,尤其是闭路电视部分,使学生对于网络、电话、闭路电视这三方面都稍微了解,就可以为他们今后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增加了筹码。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展,将培训与机电工程专业相结合,利用两个月的实践,对学生进行强电知识的培训,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大地提升。
四、定期与相关企业交流合作,开展短期培训
目前,广告装潢公司、影楼、打字复印社等行业迅速发展,这些行业也是计算机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这一机遇,但由于没有实践经历,所以没有找到突破口。为此,笔者认为,各学院应组织教师定期学习考察,与这些企业、公司多交流、多合作,看一看他们都用什么软件搞设计、编辑,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另外,也可以把相关的技术人员聘请到校内做实训教师,开展短期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校内的各种可用资源,通过认真研究,转变教职工工作角色,就能够促使学生在专业岗位上不断提高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更有利于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笔者也相信,只要能够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必将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来。
【校内社会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校内工作社会实践08-19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10-03
社会及校内实践怎么写09-05
校内实践活动报告10-21
校内专业实践10-18
校内实践平台07-26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08-20
校内见习报告总结10-27
校内毕业实习报告范本05-29
科创学院校内网吧满意度的调查报告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