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模拟实习

2024-10-11

校内模拟实习(精选9篇)

校内模拟实习 篇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主要是培养从事经贸和其他涉外企事业的管理和实务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中国的股市暴跌, 需求下降, 人民币升值,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这给我们的外贸出口造成严重的冲击, 许多外贸公司倒闭,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 由此导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

基于这一目标与现状, 高职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校外实习时间长, 联系实习单位相当困难, 组织控制也有一定的难度。许多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不愿意让本企业以外的人员直接接触其业务。即使同意也是让学生干一些跑腿打杂的事情, 很难接触它们的核心业务。因此, 做好商务英语的校内实习工作尤为重要。商务英语校内模拟实习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检验与总结, 是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与求职前的重要准备阶段。

目前, 各个高职院校比较流行和成功的做法是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国际贸易实物的网上模拟操作。本校英语教研室已经组织了商务英语2005级、2006和2007级的校内实训, 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与创新。本人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之一, 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1.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以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程序为主线, 以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操作规程和技术为基础, 通过详尽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全面系统地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环节和做法,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的程序和技巧, 为以后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习内容

(1) 交易前的准备环节 (国际市场调研、确定经营方案、建立业务关系) 。

(2) 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 (交易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 。

(3) 出口合同履行 (出口合同履行程序、备货、催证、审证、改证、出口装运、制单结汇) 。

(4) 进口合同履行 (进口合同履行程序、申请开证、租船定舱与投保、审单付汇、报关报验与提货) 。

(5) 业务善后 (出口收汇核销与出口退税、索赔与理赔) 。

(6) 综合业务模拟 (彩电出口业务综合模拟、白卡纸进口业务模拟) 。

3. 实习的必要条件

3.1 硬件设施

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是开展进出口仿真操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校配备的设施和设备主要有 (1) 操作室两间, 一间为电脑房, 以便学生在电脑上制作各种单证, 特别是通过国际贸易仿真操作软件能在电脑上实现操作;另一间为样品陈列兼洽谈室, 作为进行看样和模拟洽谈的场所。 (2) 投影仪、VCD、电视机作为宣传企业和介绍产品的工具。 (3) 业务流程展示板。 (4) 已经填好的样板单证实务展示台。 (5) 空白单证存取柜。 (6) 传真机一台。 (7) 电话机一部。

3.2 软件环境

首先应该重视国际贸易流程仿真模拟操作软件的开发与任务指导书的编制。我校已经与某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利用了操作软件, 并且根据此软件编制了模拟实训指导书, 内容包括:函电撰写、合同订立、信用证审核以及进出口业务流程。参考指导书并通过电脑操作, 学生就能学会进出业务的整个程序操作, 学会各种单证的制作, 还能测试自己业务水平的高低。

其次是相关材料的准备, 如出口业务总的流程图、作为样本的全套已经填好的报关单据、出口结汇的单据以及相关的合同和信用证;全套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或光盘;模拟的背景材料及有关文件。

4. 实习特色

本次实习较其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相比具有以下突破:

(1) 师资配备上, 打破常规, 安排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该实习综合运用了《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外贸制单》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单一的英语专业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很难胜任全部的实习指导任务。我校商务英语的校内实习共安排了四名指导教师:一位具备多年外贸公司工作经验并熟悉法律知识, 一位国际贸易专业并具备多年英语教学经验和两位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具备一定外贸知识和经验并分别教授《报关报检》和《外贸函电》的年轻教师。四位教师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团队指导学生的实习。

(2) 实习的最后阶段安排了一次对学生的实习答辩, 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实习的成果。答辩小组通过提问的形式类似学生毕业前的实习答辩和用人单位的面试。此举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和提高的作用, 对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很有帮助。

(3) 实习作业主要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学生第一周实习期间的作业全部在电脑上完成。事实证明, 这一方法从一方面使所学知识得到了真正应用, 另一个方面有效提高了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所有实习过程全部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事实证明, 该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锻炼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大大提高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率。

(5) 组织编写了商务英语专业实习任务书与实习指导书。两本指导教材以国际贸易的流程为主线, 综合了《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外贸制单》等多门学科, 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5. 几点建议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倡教师的自我终身教育,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虽然外贸企业的外聘教师实践经验丰富, 但由于他们工作时间的限制及管理的难度, 导致外聘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和本校教师展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本校教师授课能力较强, 责任心强, 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 学校应该重点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我校教师到外贸企业或物流、海关等单位参观学习。

(2) 加强商务英语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多媒体、语音室、图书馆、微机室和教室建立模拟实验室, 仿真模拟公司和谈判会议室, 增强模拟训练的真实性。商务英语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 开展个人报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创设各种真实的商务语境, 在教学方法上要以突出实践的任务型、项目型为主要教学方式, 适时辅以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 在商品推介、价格磋商和谈判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商业实战模拟。

(3) 积极为学生打造第二课堂。鼓励所有上本课程的学生, 利用业余时间到亲戚朋友的外贸公司、企业进行调查, 尽量收集到一些真实的英文往来信函及具体单据。除此以外, 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合适的内容, 缺失的部分材料可以由教师予以提供, 这样, 学生就会对撰写、翻译各类英文业务信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学习兴趣与动力也会随之提高。

(4) 加强对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 随时调查了解外贸行业的最新动态改进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进出口贸易实验室模拟操作,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 能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技巧。文章结合当前的外贸形势和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物模拟实习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校内模拟实习,思考与总结

参考文献

[1]何相荣.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职教学特色[J].北京:中国培训, 2000, (8) .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10) .

[3]张海荣.关于高职国贸专业进出口业务仿真操作的思路[A].温州: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9) .

校内模拟实习 篇2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教育类专业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具有师范专业特点的综合实践环节,它对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规格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能。

计算机系2004届本科学生共计111人,这是建系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教育实习。2007年的实习尤为重要,为了使毕业的学生教学技能全部合格,系里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张强主任任组长,马欣副主任和教法老师任副组长,系里绝大部分老师成为指导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的时候并不是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几段粉笔就能讲课了,必须要有计算机,投影仪,系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借用了教育技术系的微格教室,确保了实习环境,同时开放两个机房,让04级学生完成课件制作。

为了使学生在校内模拟实习阶段充分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制作了详实的实习计划,规定了具体的实习内容:

1.两次讲座

聘请两位在高中一线工作的老师分别就班主任工作技能方面和教学技能方面做了两次生动的讲座。

2.主要任务

教育实习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说课、试讲、评课及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说课

要求每生一个说课题目,尽量不重复。教法老师向学生推荐优秀说课稿,指导老师审阅合格后方可说课。

(2)试讲

要求每生两个试讲题目,一个是软件操作类的,题目自拟; 另一个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中的《二路分支结构》(要求用控件举例)。讲课时间长度为15~20分钟,备有教案及课件。学生编写的教案,在上课前两天送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审阅,课的类型,力求多样,以增加锻炼的机会。

(3)评课及总结

这次校内实习,我们要求每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每天的指导不少于两小时,尽管天气炎热,但所有的老师全部坚持每天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评课,层层把关,不断要求学生整改,做出了详实的记录,最后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全部给出了合格的鉴定。

本次实习于8月3日下午圆满结束,总结大会也于16点在8教501室召开,全体学生能按有关规定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违反纪律的不良现象。

校内模拟实习 篇3

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中, 受到冲击最多的就是初次面对患者的实习生, 作为独生子女居多的一代, 他们一直是获得多付出少, 也没有学习过如何付出, 更不明白与人交流沟通也是需要学习的。作为刚从学校走上实习岗位的医学生, 本身基本技能尚不纯熟, 内心自卑焦虑缺乏自信, 甚至被病患直接质疑并拒绝合作, 不仅不利于和谐建立医患关系, 甚至会影响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选择。基于此, 医院对实习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临床技能, 而且还需要具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能力, 这样才能充分适应临床实习阶段的学习。

一、培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能力的重要性

在1989年,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就已经在《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缺少共鸣感与同情心, 应该视作为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力的表现”。在英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 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医生与患者相处的能力》以及《如何告诉患者坏消息》等相关课程专门针对如何提高医学生沟通技能, 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

因此, 医学生要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就是具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能力。如果可以在诊疗过程中有效快速地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尊重、合作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就可以充分了解患者身心等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提前说明和充分解释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并且可以及时地对患者和家属对诊疗过程中的顾虑或质疑等进行解答等, 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诊疗环境,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引导家属的积极配合, 实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目前, 国内的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并开设了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从而改善医患关系。但是纯理论的学习, 即使知道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也只是理论高度的, 只学会了自我保护, 而对真正的养成能力与和谐相处并不起到作用。真正要实现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是要从细处从基础, 配合现有的专业课程,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

二、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能力的严峻现况

目前医疗环境中, 医务工作者中有三种类型:第一种, 以治病救人为己任, 但是眼中只有疾病, 偶尔配合一点微笑服务, 这种即使医疗技能再高超, 其实应该称之为医疗技师,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的医务工作者的状态;第二种, 把患者当作亲人, 以悲天悯人之心医治患者的疾病, 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 让患者在医院有回家的感觉, 这种少之又少。第三种, 作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不仅帮助其去除病痛, 还要慰藉患者的灵魂, 从患者本人的需求或者说生活质量出发, 治愈患者的身心, 这种医务工作者是患者内心最期望的, 但是屈指可数。正是患者的内心期望与医务人员的现实状况的落差, 导致医患关系极度紧张。

大量的调查表明[2], 大部分医学生认为临床带教即实习阶段是以往接受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方式, 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起到示范的作用, 但是往往忽略了, 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就开始直接面对病患, 但是缺乏与患者交流的心理准备,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缺乏技巧和应对的策略, 往往表现为自信不足、紧张焦虑甚至手足无措等状态。从而更增加了患者的不信任, 拒绝合作, 本能的不愿意成为“练习的白老鼠”。若是在初始阶段医患关系就无法和谐建立, 甚至引起矛盾, 不仅会影响医学生的实习效果, 而且会损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甚至会最终选择逃离医疗环境。因此, 以往医学教育, 把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养成寄于临床实践阶段, 其实是很不可取的。

现有的中国医学教学模式主要参考的是苏联模式, 充分强调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尤其在校内课程设置中集中倾向, 但是对医患关系建立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或者说不够重视, 低估了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及在医疗中的作用, 以病论病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校内教学中医患关系建立能力的培养上是薄弱的甚至是忽视的, 以往的教学, 只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实践往往是局部动作的反复练习, 体会不到实际的医患交流。

基于现存的医患关系的空前紧张, 病患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 医学模拟教育 (Medical simulation education) 在校内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医学模拟教育是结合现有的专业课程同时培养学生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并可实现医患关系的初建立, 为医学生将来正确面对病患奠定良好基础。

三、医学模拟教育在医患关系和谐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现况

目前, 医学模拟教学的现有形式主要有: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 SP) ;电子标准化病人;Sim Man综合模拟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等。

标准化病人简称SP病人:即模拟病人 (simulated patient) 是指培训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者患者, 扮演病人, 充当评估者和教师, 根据自己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生操作技能, 以起到提高医学教育水平的作用。自1968年首先提出了“医学教育中模拟人”的概念后, SP病人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进入医学教学领域, 在全世界普及, 并收到良好效果。SP病人帮助学生实现由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克服面对患者的不自信、羞涩等, 增强了自信心, 对学生的良好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医患关系建立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电子标准化病人 (心肺听触诊电子模拟人、腹部触听诊电子模拟人) 则是仿真半人形模型:不仅可以模拟正常的心肺腹听诊, 让学生反复练习, 熟悉掌握肺部听诊的要点, 及掌握心脏各个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同时还能模拟典型病变的呼吸音改变及干湿罗音等额外的附加音辨别;常见循环系统疾病时的心脏杂音等的听诊;腹部触诊手法的反复练习, 肝脏脾脏的触诊特点, 对不同疾病时腹部脏器的触诊特点等进行了解。特殊的模拟人体结构与质地, 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有真实感, 交流感, 并且真人发音的反应, 也会让学生了解正确与错误时患者的反应, 及时进行纠正。

Sim Man综合模拟人的出现则是模拟医学教育更充分和完备的载体。Sim Man综合模拟人具有人一样的外观, 有呼吸、心跳、脉搏、血压等体征, 具备气道管理、心肺复苏、胸腔穿刺引流等技能操作平台, 可以和正常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等诊疗设备连接, 并且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带编辑病例软件, 可以预先设计各种疾病的演变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等, 能够实现整个疾病诊疗过程的真实模拟。再加上模拟医院和模拟病房等诊疗环境的配合, 就能完全在校内实现诊疗病患的完整模拟教育。学生在模拟接诊开始, 要经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项目的选择和结果研判———初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施———处理治疗过程中突发情况这一完整的诊疗过程。在练习技能形成诊疗思路的同时, 还可以在各个环节实现医患关系建立的培养, 例如问诊时该如何正确交流, 注意语言要通俗易懂、举止要端庄等。在诊疗中, 强调先沟通再操作的正确流程。并针对每一项实践技能操作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流程, 如体格检查前必须要先自我介绍、说明检查目的及内容, 得到患者同意才能进行操作。胸穿操作时如何向患者宣教:教导患者如何配合、操作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解释等[3]。并且还能通过Sim Man综合模拟人自带评估系统, 进行回放式的细节回顾, 进一步明确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即通过人的仪态服饰、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例如:面部表情要配合沟通内容, 适当、适时地作出反应;谈话时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辅助:如手势, 点头等帮助肯定及鼓励病患;目光要专注亲切, 不要游离等。让学生结合实践操作不断反复演练, 最终形成一种职业习惯。

总之, 模拟医学教育的兴起, 能够充分将临床技能的训练和医患相处的能力培养有效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在练习技能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培养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让学生能更自信从容面对病患, 成为患者心目中期待的医务工作者, 不仅给予患者医疗上的专业帮助, 同时关怀病患的心灵, 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峻, 吴红梅, 董碧蓉.医学生与老年患者交流/沟通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 (1) :30~33

[2].陈翔, 黄平.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培养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12) :1381~1383

校内个人实习总结 篇4

毕竟是实习,所以不会像学校老师那样很认真的一步一步地给你讲解,毕竟我才进入会计专业一个学期,所以很多专业技能都没有学习到,所以在这次实习中我一直抱着谦虚的态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去向前辈们学习。

由于我的单位指导老师王会计业务比较繁忙,所以他让另外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会计李阿姨负责我的实习,李阿姨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类容,然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她也仔细地回答,尤其是单位里面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她都给予了细心地指导,说句心里话,我真的非常感激她对我的教导。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此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颇丰。在李阿姨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熟悉了公司的一些基本账目、发票、汇单之类的,然后她让我尝试着独立做一些事情。

熟悉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我也就不面生了。爸爸提醒我在外做事情要勤快些,我想两周的实习期间一定要给大家留下个好印象,所以我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收拾收拾桌子泡泡茶等大家都来了开始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做的工作过就是一边做好自己的工作,一边学习处理一些业务,平时要是有其他前辈工作太忙需要帮手的时候我也就去打下手,这也是积累经验的好办法。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一丁点儿马虎,虽然我曾有过厌烦导致誊错数字致使核算不对,但是好在李阿姨及时地纠正了我,并教导我端正对这份工作的态度,所以之后我都一直保持着严谨仔细地态度去做好我的工作,因为这也是一名合格的会计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为记账做好准备,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了。李阿姨让我先看看她以前制作的会计凭证,由于大一我们有过会计校内实训,所以我以为凭着记忆加上所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会计分录,在我填制的原始凭证分录错误超过2次后,我觉得实在愧对老师,于是晚上回家重新翻出《基础会计》把有关房地产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制作好凭证就进入记账程序了,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虽说记账看上去像是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是要想规范记账却真实需要认真了解记账方法。记错了并不是像做作业时或是考试时出错就扣分这么简单而已,这关乎一个企业的账务,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我半分也不敢马虎。所有的账记好了接下来就是结账,每一账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这就是所谓的月清月结。再然后就是编制会计报表,这个我没有参与,只是跟在后面学习前辈们是如何编制会计报表的。我之前没有学习过会计电算化,打算寒假自学这本书,这次刚好实习有用到会计电算化,我也算是边学习边工作了,以前在学校只是模拟过手工做账,而企业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账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这也督促我赶快自学完会计电算化,这也是在信息现代化中对会计的基本要求。

校内模拟实习 篇5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有案例教学法、指导式教学法、模拟实践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而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具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一、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路

模拟实训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讲授会计理论和操作方法后, 让学生模拟财会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侧重点集中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而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让学生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两个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从2003级学生开始,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就开始采用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即在学生学习了一定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安排他们在模拟的操作环境中效仿财会人员, 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一个目的, 两个要求, 三个阶段, 四个结合, 五个注意。

1. 一个目的, 即学生学会操作和运用。

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 是该专业必不可少的技能性操作环节。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系在专业理论课程全部讲完后, 安排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2. 两个要求, 即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

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训任务, 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3. 三个阶段, 即实训准备阶段、实训操作阶段、实训总结阶段。

实训准备阶段包括实训动员、参观实训室、熟悉程序、发放资料、了解和熟悉实训单位基本情况和会计核算组织。实训操作阶段包括实践开设账户、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日记账和总账、编表分析等。实训总结阶段包括学生总结体会、收获、不足及打算, 填写《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鉴定表》, 由指导老师对他们的实训情况进行评定。

4. 四个结合。

一是个别指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教师发现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后进行集中辅导、及时处理, 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二是独立操作和分析讨论相结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一般是独立操作, 但遇到问题时也可分组讨论, 以达成共识。三是模拟实训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外聘的会计师在学生模拟实训过程中讲授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 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四是实训操作和专题讲座相结合。学校在学生实习间隙对他们进行“就业形势教育”“会计诚信教育”等, 并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开设“会计专业的现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之类的专题报告。

5. 五个注意。

一是注意明确目的。学校在学生实训开始前集中进行实训动员, 传达实训方案, 进行具体安排。二是注意充分准备。为了加强实训管理, 学校成立实训领导小组, 制定可行性方案, 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三是注意加强指导。学校给每个班都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 并要求他们当好“先行官”。四是注意统一进度。为了加强实训管理, 学校要求进度快的学生积极帮助进度慢的学生, 并要求学生每天写实训日志, 每周写实训报告。五是注意承上启下, 做好从校内模拟实训到校外顶岗实习的过渡。

二、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工作的收获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在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结合”和“三步式”的高效实训模式。“三结合”即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操作和电算化上机操作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三步式”的三步即练岗、轮岗、顶岗。在学生练岗阶段, 学校将学生练习的内容分为出纳、制单、记账和主管四个岗位, 这种角色的模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每个岗位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培训目标, 学生练岗之后开始轮岗, 进行综合练习, 最终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这种实训模式使学生逐步掌握未来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同时,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实现了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紧密结合, 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紧密结合,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紧密结合。这两种实训教学模式把学生安排在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解决实际会计工作中的问题, 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 锻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会计工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作方式, 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处理方式, 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实践证明, 高职院校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效果非常好。首先, 能够使学生全面、熟练地掌握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学生实训过程以企业真实情况为背景, 以典型的经济业务为主线, 通过从建账到日常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使学生亲身体验会计核算中各种程序的内部控制关系, 全面、透彻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其次, 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 加强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在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 学生既是主管会计、稽核、出纳, 又是成本会计、工资会计、材料会计, 还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者, 能够以多种角色系统地参与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最后, 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能够完成三大培养目标, 即专业知识目标、操作能力目标和职业道德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关于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

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 具有灵活性、综合性、系统性以及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但是, 高职院校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学生会计模拟实训的资料过于虚假, 外来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开具单位的公章, 取得银行汇票没有先到银行鉴定真伪等。这些都影响了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 影响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这就需要学校选好一套有代表性的、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模拟实训资料。另外,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过分强调会计核算, 忽视了各个岗位之间的联系和会计监督, 容易使学生从观念上淡化岗位责任意识。所以, 如何运用最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模拟实训的效果, 需要大家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之外,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 即强化“三步式”中学生练岗阶段的训练。另外, 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开展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组织上的保证, 即设立实践教学研究室, 并安排专人负责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工作;实训硬件的投入, 即注重模拟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 特别是完善电脑的配备;师资队伍的建设, 即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学生理论知识的支撑, 即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需要《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等课程内容知识做支撑;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 即教师要随着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在此基础上,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要努力改革教学方法, 积极改进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深入探讨课堂上的实训教学方法, 探索综合实训和各专业课程日常实训的配合、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结合, 以及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衔接,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更好地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的探讨[J].财会月刊, 2007, (33) .

[2]卫爱华.建立特色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体系[J].河南教育 (中旬) , 2006, (4) .

校内模拟实习 篇6

一、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教学实习苗圃的重要性

高等林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很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专业, 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实习质量的高低。但在过去很多年的教育模式中,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大大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个问题, 新形势下的高等林业本科教育需要加强教学中的实习环节, 尤其需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高等林业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分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 两者同样是开展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校外实习基地, 可以让学生直接熟悉林业生产现场, 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新形势下, 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出现了种种难题:首先, 高等林业院校实习经费有限, 到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到比较远的地方需要支付较多的费用如师生交通费和食宿费、带队教师管理费和补助费、外聘专家讲课费等, 这些费用在改革开放后逐年增加, 学校负担太重;其次, 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相关林业企业非常看重经济效益, 顾不上为学生安排实际生产操作机会;加之考虑学生安全, 不太情愿让学生接触现代化机械生产设备, 导致学生实习主要以参观为主, 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在这样的状况下, 校内实习显得更加重要, 在校内基地实习可以节约外租场地、师生交通、住宿及仪器搬运等费用。其一,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比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更有优势。由于校内教学实习基地较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具有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特点, 教师对校内基地情况比较熟悉, 有充分空间时间把握好实习环节、进度、难点等, 可以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另一方面,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离的地方, 可以及时上报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其二, 在校内实践基地实习, 可免去师生旅途的劳累, 加上学校的伙食及生活设施齐全, 可极大地提高实习的效率和效果。其三, 校内实习基地一般有学校专门单位负责, 专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程序督查教学实习的内容和进展情况;另外, 鉴于林业院校的种植类专业的特殊性, 专职管理部门可对校内专业实习基地进行科学规划, 从功能的分区、基地面积、作物种类与品种上达到布局科学合理。种种措施, 更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目前看来, 中国大多数高等林业院校的校内实习基地比较薄弱。鉴于上面的论述, 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为改善校内实习基地不足的现状, 并为贯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改进教学实习的模式、改善教学实习的效果, 北京林业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就近资源的作用, 于2010年创建了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习苗圃, 面向全校开放, 主要对象为林学、园林、园艺、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环境科学、生物、草业、森林保护等专业的学生, 总面积31 181平方米, 设校直属专职办公室管理。有了稳固的、高标准的教学实习苗圃作保证, 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二、致力于现代化方式的建设和管理

教学实习苗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合理规划、优化师资管理队伍是建设的基本要求。

1. 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目标与概况

教学实习苗圃集林业苗圃、园林苗圃、花圃为一体, 立足于为北京林业大学多专业提供林木、花卉、草坪、特种植物培育的、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的实习场所。将逐步建设为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方式, 标准化生产的教学实习场所。苗圃的设计原则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圃容圃貌美观, 便于日常的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管理, 并考虑物质循环与环保的需要, 符合生态要求。其中各单项的设计, 都遵循节能、高效、低成本、使用便捷的原则。

苗圃建设, 实习场地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主要分为生产用地和非生产用地两部分, 生产用地是圃地和温室, 其中圃地按功能划分为草坪草选育试验区、花卉培育及植物景观区、林学育苗试验区、园林植物选育实习试验区、药用植物展示区、大苗以及特色植物引种驯化展示区、容器育苗区、生物育种区、水生植物展示园区、保护区用地区域。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办公区、道路系统、围墙、防护林带、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区域。

苗圃现有现代化教学实习连栋温室一个, 面积1 344平方米, 内有4个实验室和两个教学实践观摩古建亭廊, 主要用于园林、林学等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相关科学研究, 兼具温室育苗、花卉生产、喷雾扦插育苗的生产功能。设计时体现现代化 (苗木检测和节水节肥) 、小而精的原则。具备向全国同行业者展示高水平、现代化实验苗圃的示范需求。满足控温、控光、控湿、苗床加温等要求。温室外还配套建设了60平方米的土壤、植物营养分析实验室, 200余平方米的容器苗生产播种车间, 480平方米的炼苗荫棚和20平方米的天然插穗、接穗储藏库等辅助设施以及一个192平方米的多用途温室, 它即可当温室种植植物, 又可以做学生实习中教师上课的教室, 还可以做陈列室 (展示苗圃采集的部分植物种子标本瓶、学生实习优秀报告和教学实习成果) 、穴盘苗种植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创意操作室等。

2. 先进的信息化管理

教学实习苗圃采用引进、与教师合作的方式开展物联网信息建设, 初步形成物联网终端框架。自主开发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主体框架, 以Wi Fi通信方式, 实现苗圃无线网络覆盖。其下设置了自主研发的小型自动气象站、6个自动录像摄影系统、10个土壤温湿度自动测量及自动喷灌系统, 以及覆盖苗圃小区的无线上网系统。截至2012年6月, 已构建局域网1套, 安装自动监测记录控制灌溉系统6套, 自动土壤温湿度检测记录仪两套, 苗木定时观测、记录无线摄像机设备6套。其中自动气象站可定时监测、记录气象因子的变化;自动温湿度测量记录仪可用于监测阳畦内外的温湿度, 掌握气温的变化, 为阳畦的越冬春化花卉提供温湿度资料。

同时建设了苗圃网站, 网络服务器系统整合了物联网信息, 实现开放性网络平台, 将各种终端检测、采集的数据整合、存储起来, 为实现苗圃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为方便教师学生查询信息, 苗圃网站设置了苗木培育、树木栽培技术方面的栏目, 目前主要栏目设置有:场地介绍、站内新闻、通知通告、教学实习、管理制度、技术名词、植物数据库等。苗圃管理人员通过网络调查、网络宣传、在线咨询、指导学习与解疑,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 教学实习苗圃的机械化系统建设

在实习基地的配置过程中, 实习仪器设备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流的实习仪器设备是进行实习教学的必备条件。建设初期, 苗圃管理人员针对本科生苗圃实习课程, 选购了圆盘犁、平地机、机动喷雾器、机动割灌机、剪草机、粉碎机、电焊机等常用机具。数量有保证, 状态良好, 能满足学生实习最小分组的要求。考虑到实习苗圃的建设必须保持一定的现代化和先进性, 瞄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不断更新设备, 开发实训功能, 2013年, 又新购买了土壤及植物营养分析仪器、穴盘播种生产线设备、容器育苗成型机、多用途苗圃作业机以及人力播种机等机械设备, 并邀请设备生产厂家和使用厂家到实习基地对实习师生进行培训, 让学生尽早接触最先进的田间操作设备, 能够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 增强岗位适应性。

同时, 根据苗圃生产规律, 经过苗圃生产环节的分析和农机市场调研, 管理人员提出了苗圃机械化系统的构成和适用机械。苗圃机械化系统构成是从整地、做床、播种、扦插、覆膜到中耕除草、施肥、喷药、挖苗, 各个环节适用机械主要是深耕犁、旋耕犁、高床做床机、高垄做垄机、播种机、扦插机、覆膜机、中耕除草机器、追肥机和挖苗机。实习苗圃从简单的机械入手, 改造农业机械如中耕除草机械、设计制作了接穗切削辅助器等, 并进行配套, 应用于苗圃实习生产, 提高了苗圃的作业效率。

教学苗圃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硬件设备的购置, 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 并且应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贯彻讲练结合原则。在这里, 除了能进行专业技能的实际训练外, 还要能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 融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于一体。苗圃内的多用途温室满足了这一要求, 它集教室、多媒体、实验、实习实训多种功能于一体, 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真正做到了学做合一, 实现了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 有助于将新的科研成果和过程介绍给同学。

4. 规范化的技术管理

只有用明天的技术, 培养今天的学生, 造就未来的人才, 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2011年, 苗圃管理办公室编制了苗圃作业规范, 作为技术方面的制度, 以指导工人作业, 为苗圃生产起示范作用, 为建立一流的教学实习苗圃创造条件。该规范的内容简要如下:对苗圃作业整体要求符合《育苗技术规程 (GB6001-1985) 》及《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CJ/T 23-1999) 》。对苗圃作业细部每个环节, 如整地、机械耕地、做苗床、垄、畦、步道、各类播种方式和植苗方式、灌溉、施肥、施农药、施除草剂、中耕松土、除草、排水、间苗、遮荫、防寒、挖苗、根系修剪、假植、苗木根系挂浆、苗木包装等, 都做了详细的操作要求和标准示范。2013年, 苗圃主要责任人完成《苗圃作业技术指导》的编著工作, 已交付出版社编辑出版。

苗圃管理人员经过学习和培训, 能够指挥和管理苗圃生产和教学实习, 并对苗圃生产及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事项都进行记录、整理。比如, 对生产资料使用量的统计、记录;对工人单位时间某种工作量的观察记录;对苗木生长的观察记录等, 三年累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约60G, 整理、保存了一些文字资料约26 000字。

三、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灵活创新的管理运行模式

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承担多学科实践教学内容

作为学校实践教学平台的苗圃, 可为林学院、园林学院、生物学院、水土保持学院和自然保护区学院的相关实践课程提供服务, 如森林培育学 (育苗部分) 、草地植物栽培学、草坪学、牧草、切花生产、盆花生产、野生花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花卉学、花卉种苗与园林苗木生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盆景学、野生花卉学、果树与蔬菜园艺学、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湿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抗逆生理、营养生理) 、林木育种学、林木种苗学等课程实践环节。

与别的专业相比, 这些课程的实习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 一是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 二是生产周期长, 三是生产连续性强, 以及实习的全过程在短时间难以反复重复进行的特点。具体来讲,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实践课的内容、操作方法也大不一样。另外, 它具有很强的经验性, 许多林业技术本身就是群众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 具体操作往往要根据田间地头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 这些技术决不是按程序设计好的机械操作, 也没有任何一本指导书能完整地回答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这就要求上述专业的实践课程改原来的先进理论后实际操作为现在的理论实践紧密结合, 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 亲自体会和琢磨每一个技术细节, 慢慢积累经验, 从而使自己的从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苗圃具体可开展的部分实习课程简介如下:

每学期开学初, 苗圃管理办公室收集汇总各学院本科教学实习申请表, 协调各门课程到苗圃开展各项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 及时向各学院反馈并沟通苗圃可承担的实习内容, 以书面形式回复苗圃对各学院实习申请的反馈意见;为本科生实习做好前期各类工具、生产资料、苗木植株和土地修整、灌溉、作床的准备;学生实习期间做好师生接待工作, 协调工具和生产资料的供求, 及时解决各类突发事件, 保证学生实习中的安全;记录学生实习过程主要技术环节, 并为学生实习拍照留影以备存档。

为规范学生实习用地分区标记, 方便学生实习后期苗木管理和数据观测调查, 也为了前来苗圃参观学习的低年级本科生更方便快捷地预先了解各类专业实践环节技术要领和高年级学生实习操作过程, 苗圃管理人员组织各实习课程的本科生,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制作了实习用地标签, 并保证每块实习用地都插上了实习用地标签。标签分正反面, 正面以大字体记录实习课程、任课教师、种植苗木名称和时间等, 便于参观者一目了然地掌握该种植区域基本情况;反面记载实习小组成员名单, 以便实习学生后期分组管理工作。实习后期有专门的苗圃工作人员帮助学生及时撤除覆盖物、灌溉、松土、除草、间苗、追肥、移栽等;管理人员督促实习班级学生做份内管理工作, 并进行定期数据调查。

2. 将实习任务落实到个人, 建立更全面的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和标准

实习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状况与程度, 以此来督促学生重视实习、努力学习。同时总结教学经验, 评价与改进教学工作。为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 采取了实习考核成绩单列, 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和标准应力求客观公正, 全面准确, 且简单易行, 有效的保证了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新形势的教育中必须一改过去只注重实习考试的做法, 而是把实习成绩的评定按实习过程中表现、实习后期管理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这样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积极性, 对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予以重视, 克服了实习的松散现象。

实习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如何将实习的任务落实到个人, 不仅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点, 也是提高每位同学对实习全面理解掌握的关键。另外, 以往实习只有开始, 没有中间过程和结果展示, 如何展示过程?如何显示结果?如何考量每位学生在实习中的所得所获是管理工作需考虑的重点环节。

课程实习可以分大组, 但是后续实践环节的小组最好是2~3人一组, 各小组由苗圃分配固定样地, 完成一整个生长季的观测及维护。组长认真制定后期观测方案和分期计划, 并定期召集组员召开实习工作会完成实习的后续调查拍照、测量、记录等。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按照实习计划, 认真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 实习结束后, 提交个人记录日志 (附照片) , 以时间排序。最后再交一份个人实习报告, 参加实习考核, 进行PPT答辩等。如能在正规刊物发表文章者, 给予加分。让同学们真正的从中能学习到东西, 感受其中的乐趣, 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

3. 建立完善的教学实习苗圃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教学实习苗圃管理制度, 规范实习苗圃运行管理是促进苗圃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苗圃管理制度的有力保障下, 才能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引导教学实习有序进行。

教学实习苗圃由学校专属部门———苗圃管理办公室, 集中统一管理, 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践教学、统一管理设备工具。苗圃管理办公室健全明确的工作岗位职责制度和场地管理制度, 提高了实习苗圃利用效率;苗圃管理办公室还制定了一套仪器设备使用制度、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制度、保养维护制度以及安全使用规程等, 既保证了苗圃场地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也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苗圃管理人员对实习计划和方案仔细审查, 在整个实习实施过程中, 严格监控, 随时对实习过程、学生实习任务进行情况、实习基地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确实保障实习效果。在实习完成后对实习过程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和总结。为配合提高实习基地利用效益, 加强实习考勤, 苗圃与教师合作研制了苗圃实习考勤机, 利用校园一卡通进行刷卡考勤, 为提高实习效果, 发挥苗圃作用提供了有力服务。

教学实习苗圃运行初期, 建立和完善了苗圃管理制度6项, 基本涵盖苗圃工作的各个方面。这6项管理制度分别是:苗圃和树木园管理办公室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教学实习管理办法 (暂行) 、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作业规范、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安全值班员岗位职责、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管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工人管理规定。2013年, 又根据苗圃运行情况制定管理制度7项, 分别是:苗圃和树木园管理办公室关于“首问负责制”的规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公车使用管理规定、农药及化学药品使用管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及付酬办法、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温室管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温室运行管理规定。

4. 教学实习苗圃的开放式管理

教学实习苗圃是学校公共的教学资源, 对全院师生实行全日制开放, 除完成常规实习教学任务外, 在其他方面也加强与学生互动, 提高学生各方面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 在课外实现各种自主设计型项目, 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借助实习苗圃环境, 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化培养, 结合理论课程学习, 将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科研训练、毕业设计项目与实习苗圃结合, 努力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

另外, 实习苗圃配合教务处实行劳动周制度。从2013年开始, 根据苗圃工作计划, 每学期为全校大一本科生安排为至少期一周的苗圃生产劳动。坚持劳动周制度, 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林学、园林、园艺等专业学生还能在劳动中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专业知识。同时, 通过劳动周的锻炼, 学生们体味了劳动的艰辛, 也增强了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四、结语

通过几年的建设, 我校教学实习苗圃已初具规模, 在管理上已形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于一体的一套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苗圃于2011年3月28日正式接待本科学生实习。每年可安排实习课程25门次, 实习班级87班次, 服务实习学生1 410人, 接近1万人次;苗圃内共种植木本植物55种左右, 草本植物100余种, 水生植物29种, 药用植物29种, 草坪草种60余种, 牧草草种18种, 培养温室草花7种5 000盆, 播种穴盘苗300盘。同时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服务, 共接待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科研训练项目24项, 大学生毕业论文8项。

校内模拟实习 篇7

按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创新历程, 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江苏阳光集团文化底蕴丰厚, 多年来服装班学生在此就业反映一直良好。其企业精神是通力合作、敢于拼搏、开拓创新、永不满足。企业目标是国际一流企业、国际一流品牌。经营目标是企业现代化、市场全球化、产业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经营方针是立足高起点、利用高科技、发展高精尖、创出高效益。质量方针是让世界充满阳光。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中、江苏省模范学校, 服装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学校计划每个服装班在校内实习三个月, 我们就把阳光集团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校内实习管理中, 例如, 把服装071班命名为“阳光公司”, 班长称为经理,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公司的一名职工, 学生就会积极领会阳光集团的优秀文化, 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端正自己的实习态度, 珍惜自己的实习体验, 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按企业招聘训练学生企业招聘是企业与学生的第一次会面, 多采用面试、笔试以及实践考试等方式。企业对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工作安排。要想让学生把精彩的一面在短时间内展示给招聘人员,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训练有素、临阵不乱。为此, 在校内实习前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应聘仪表、应聘心理、应聘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 然后, 聘请服装公司的领导会同服装专业教师组成5人招聘小组对学生进行应聘训练。在面试环节, 我们特别安排场所让学生单独面对招聘小组回答提问, 这个环节主要测试学生的仪表和态度。这种场合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遇到, 无论回答结果如何, 都是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信的宝贵经历。在笔试环节, 我们精心准备试题测试学生的大脑反应能力、思想动态和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践环节我们让学生裁剪成衣或缝纫零部件, 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招聘小组根据学生的应聘表现做出综合评定, 并提出应聘注意问题和岗位安排建议书面反馈给学生。然后, 学校参考招聘小组的反馈安排学生的校内实习。通过这种招聘训练,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聘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按企业机构安排学生服装企业的组织机构按不同的职能可分为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我校服装厂主要生产校服, 按机构分为生产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见图1) 。我们根据招聘小组建议和实际就业安排情况把学生分到生产、设计、营销三个中心。在生产中心实习的学生参与每个服装工序的流水作业, 锻炼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质量意识, 严守送货期限, 提高缝纫技能, 同时能领取计件补助工资。在设计中心实习的学生参与校服的款式、结构和工艺设计, 参与校服市场流行信息的调查, 采集新式面辅料, 制作成衣新样品, 根据对成绩的考核领取基本补助工资。在营销中心实习的学生参与校服销售市场调查, 同服装厂业务员一起进行业务洽谈、量体、送货、售后服务、货款回收等, 根据业务量的多少领取提成补助工资。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真枪实弹的实习体验, 学生的专业技术更加完善、意志更加坚强、思想更加成熟, 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能力。

按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规则的总和, 包括工资管理、职工奖惩、劳动管理、福利待遇等, 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否自觉地遵守和维护企业的规章制度, 体现了一名职工的个人素质。学校服装厂参照学生就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结合本厂实际制定了《职工文明守则》、《安全生产制度》、《生产人员效益考核制度》、《设计人员成果考评制度》、《销售人员业绩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质量意识、时间意识、信誉意识。我们积极开展5S活动, 5S即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教养 (shitsuke) 。5S活动最早在日本企业开展, 现已在学生就业的企业广泛推行。整理即将工作场所的全部物品区分成有用的和没用的, 除去没用的留下有用的;整顿即把留下的有用物品, 根据使用状态分门别类, 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 同时要坚持先进先出原则, 并加以明确标记;清扫和清洁即将工作场所彻底清扫干净, 保持工作环境清新、亮丽;教养即具有团结进取、敬业奉献精神, 养成遵守规定的好习惯。日本汉学大师安冈正笃说过:心变则态度变, 态度变则习惯变, 习惯变则品格变, 品格变则人生变。我们要求学生用心去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就可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人生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就会丰富多彩。

按企业机制激励学生在企业化管理过程中, 当学生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会表现出烦恼或信心不足, 这就需要在实习中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工作, 满足学生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如图2所示) ,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物质需要, 其他则属于精神需要。马斯洛认为, 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 才会产生高一级需要, 而且后者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人的愉悦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在实习管理中, 我们对学生首先采用物质激励, 如按学生的工作量发补助工资, 给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发奖励工资, 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其次, 我们采用精神激励, 对学生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激励方式。我们让经理 (班长) 组织主任 (组长) 讨论学校服装厂生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并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落实, 使学生感到实习更有意义, 满足他们的参与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 将完成任务需要的权力交给他们, 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实习目标, 增强其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我们在总结会议上给优秀学生颁发“优秀工作者”证书, 并记入学生档案, 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我们对主任岗位引进竞争上岗机制, 实习三个月, 每月竞争换岗一次,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管理工作岗位的体验, 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学生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之间和睦相处、齐心协力, 整个公司 (班级) 就像一个大家庭, 使他们感到都是为集体的利益而工作, 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这样, 按企业机制激励学生, 使学生对实习工作充满激情, 也使学生对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自信。

职高服装班校内实习的企业化管理让学生感受和领会了企业文化、企业招聘、企业机构、企业制度和企业机制。在“预就业”的磨合期, 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磨炼了学生的思想意志, 积累了学生的知识经验, 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角色,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充分体现了迎合社会办职教、瞄准市场设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曾湘泉, 王霆.职校生就业力培养与就业战略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0) .

[2]陈心德.中小企业过冬路径的思考[J].上海企业, 2009, (2) .

[3]郭燕, 李晓慧.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4]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校内模拟实习 篇8

但中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现状不容乐观, 校内实训成为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的主流方式。校内实训内容只为高考或技能大赛而准备, 范围窄, 与会计实务相去甚远, 以致学生普遍出现厌倦的情绪, 学习效果差, 造成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

基于此, 笔者设想:将机械专业模拟为校内工厂, 然后设置会计岗位, 为学生制造实习环境。这样既能解决学生校内实习的“空洞感”, 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 又能较好地核算机械专业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 为机械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研究数据”。推而广之, 形成专业互补发展的局面, 进而使中职教育更进一步。

操作理论依据:“有意识的教育就是一种特别选择的环境, 这种选择所依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中职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需要外力 (环境) 的促进。因此, 建设“校内模拟工厂”的实训基地, 更为必要。

具体操作方案:

一、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建设“校内模拟工厂”

在这个首要环节, 校领导负责教师工作协调。

1. 教师调配

校内模拟工厂设立的初衷是为学生设立积极的外在“气场”,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实践指导教师“新面孔”, 能更好地创造“气场”。这需要校领导给予支持, 安排合适的教师参与实践活动。

2. 两个专业组教师的工作协调

在实践教学中, 需要采集大量原始数据。在这个环节需要机械专业教师给予讲解机械加工流程, 介绍各种材料的作用, 介绍安全注意事项等, 所以需要校领导予以协调。

二、实践会计资料的准备

这个环节, 需要会计专业教师准备相关专业资料, 并使学生了解, 正确运用, 为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做好充足准备。

1. 财务制度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岗位工作制度, 各种核算方法的选择。例如:车间会计、材料会计的职责, 人工、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2. 会计初始数据的准备工作

这方面主要是为建账和以后核算做准备。主要包括材料、工具、设备和车间的原始价值。

3. 会计账簿、凭证的准备

空白凭证和账簿的准备, 为会计记录做准备。例如:领料单、工时记录单、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等, 为日后开展会计实践做好准备。

三、学生实习情况量化考核, 与荣誉考核挂钩

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建立一个评比机制, 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气氛。这个机制应该具备使每个学生“跳一跳, 就能够得到”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 评出等级, 优秀等级与优秀荣誉挂钩。

“校内模拟工厂”会计实践模式简便易行, 无疑可以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 更广的实习内容。在这条改革之路上, 必然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 因此需要校领导的扶持和会计专业教师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如果可以实现, 无疑会彻底解决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难的“顽疾”。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01) .

校内模拟实习 篇9

一、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目的与规划

1.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目的。作为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5],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 建立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 将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实习基地建设的特点相结合, 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资源应用相结合, 构建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新模式。在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改革校内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将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设与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 探索适应教学需要的管理体制和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建立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 应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实习基地硬件建设, 另一个是基地的软件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 本着资源共享、高效利用与产学研结合的原则, 可将原来科研用实验设备作为实习用设备, 并借助于企业帮助和资源, 逐步搭建实习平台。实习场地划分为三个功能区:零部件展示区、装配操作区和设计实验区, 并构建两个资源库:工程图纸库和零部件库。在软件建设方面, 主要进行生产实习大纲制定、实习指导书编写、实习进度安排、现场教学内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实习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 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需逐步完善。

二、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 亲自动手操作每道工序, 获得更多动手机会为目的。因此, 硬件设施与现行主要设备 (飞行器环境控制系统) 一致。

1.零部件展示。根据专业涉及内容, 购买了各种换热器、翅片、涡轮冷却器、压力调节器、压缩机、图纸等实物和资料, 初步建立了生产实习零件库和资料库, 如图1为各种翅片类型展示。通过这些零部件的展示, 可让学生专业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也为后续装配操作奠定了基础。

2.设备拆装操作训练。结合校外实习内容, 设备拆装操作训练主要包括冷却风扇、换热器、涡轮冷却器、压缩机等部件的图纸识读、设备拆卸、组装。通过训练, 使学生更直观了解设备细节, 掌握工具使用、设备拆装基本技能, 从而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3.主要设备使用训练。以换热器性能测试和风扇性能测试为例, 开展所涉及的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训练, 主要包括: (1) 动设备 (压缩机/涡轮/风扇/电机) :主要包括设备线路连接、停开机前检查和流程准备、运行状态变化、动设备的清理、日常维护、常见故障处理等操作技术训练; (2) 数据采集装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仪、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等的使用、安装、调节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等; (3) 检测及控制设备 (表/阀/计) :主要包括各种设备的选用与安装、阀门启闭操作、功率计使用与读数、调节阀失灵判断与处理等。

4.设计与试验训练。企业在生产出产品后, 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检测, 例如换热器的泄漏检验、换热器性能测试、风扇性能测试等, 这些试验在校外实习时很难参与其中。 (1) 换热器泄漏检验:设计泄漏检验装置, 根据提供的密封件和压缩机, 检验不同换热器的泄漏情况。 (2) 换热器性能测试:设计换热器性能测试台, 确定测试的参数、搭建与检验测试台、试验测量及后续数据。 (3) 风扇性能测试:设计风扇性能测试台、确定测试参数、搭建与检验测试台、试验测量及后续数据处理等。 (4) 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试验:针对换热单元, 设计流体流动与传热测试台, 确定需测量的参数、建与检验测试台、试验测量及后续数据处理等。

三、校内生产实习具体安排

结合生产实习要求, 对校内生产实习的内容和总的安排如表1所示。

在管理方面, 采取学院集中管理与具体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建立学院—指导教师—班组长的管理模式。生产实习的计划、时间、人员由学院统一安排, 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要求, 负责考勤、完成实习操作和成绩评定。最终根据学生的考勤、操作情况、报告的综合表现评定最终成绩, 实习成绩分为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四、结论

通过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和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增加对实际生产的体会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训练,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最终使生产实习收到实效, 解决现有生产实习中的诸多问题。同时, 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资源, 兼顾本科生其他的开放性实验、工程训练, 也可成为学生的“冯如杯”科技活动基地。

摘要:针对航空类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设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目的和规划, 结合校外生产实习和校内实验室资源, 设置了零部件展示和识图、设备拆装操作训练、主要设备使用训练、设计和试验训练等实习内容, 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科研资源。这种结合校外生产实习的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为解决当前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方案。

关键词: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基地建设,校内基地

参考文献

[1]卢琳, 李晖.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实践探索[J].科学与管理, 2011, (1) :63-66.

[2]李廷真, 赖庆轲, 陈书鸿.校内化工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时空, 2013, (4) :72-73.

[3]叶青, 黄明, 宋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训与实践探索, 2013, (4) :47-50.

[4]黄艳秋, 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 31 (1) :49-50.

上一篇:富勒烯衍生物下一篇:中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