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2024-06-03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精选12篇)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篇1

南辰中学校内申诉委员会

1、学校建立校内申诉委员会,由党总支、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委派代表组成,是学校处理校内学生申诉的决策机构。其成员可接受申诉人提出的书面申诉。

2、校内申诉委员会下设学生申诉办公室(政教处),作为申诉委员会的职能部门,负责受理学生书面申诉。

3、申诉受理机构是学校管理机构。

南辰中学申诉程序

1、申请。申诉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诉;

在提出书面申请时,应当载明:申诉人的基本情况(有委托代理的,应写明代理人的有关情况);被申诉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要求;申述理由;提出申诉时间;其他相关情况。

2、审查受理。

校内学生申诉办公室在接到学生申诉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申诉条件的,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诉人和被申诉人,对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诉人,并说明理由。

3、调查取证。

(1)学校申诉办公室接到学生申诉材料后,组成三人以上的调查组,对申诉的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笔录。

(2)属校内申诉办公室受理的申诉事件,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取得佐证材料,进一步核实情况。

(3)调查过程的笔录以及材料的记录,由当事人签字后存入档案。

4、处理决定。

学校在受理学生申诉书30日内,在对申诉事项进行全面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提出处理意见。经校内申诉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后,根据不同情况,依法作出以下处理决定:

(1)维持原处理决定;

(2)变更原处理决定;

(3)撤销原处理决定;

(4)责令被申诉人重新做出处理决定;

(5)被申诉人依法负有履行义务的,责令其限期履行。

五、其他

1、要坚持校内申诉与沟通思想、说服教育、调解等形式相结合。在学校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前,申诉人要求撤回申诉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

2、被申诉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申诉处理决定的,或者对提出申诉的申诉人进行打击报复或者陷害的,由学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罚。

3、学生对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篇2

一、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从程序法治视角审视, 还存在一些缺漏, 有待深入研究。

(一) 校内申诉机构的设置尚不规范

《规定》第六十条指出,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但对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常设机构还是挂靠在其他部门的临时机构, 《规定》语焉不详, 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一, 能否保证其独立性和中立性值得怀疑。因而, 校内申诉机构的合理设置有待深入研究。

(二) 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值得商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以下简称《教育法》) 第四十二条指出, 受教育者有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从《教育法》的规定看, 可以提起申诉的范围较为广泛。但《规定》第六十条对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作了限制性规定, 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对学生影响较大, 均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对上述决定不服, 向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起申诉, 能否起到复查的效果, 值得商榷。

(三) 校内申诉的复查程序尚需完善

《规定》第六十二条指出,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 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 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但对复查的具体程序缺乏明确规定。负责申诉处理的利害关系人是否需要回避?复查是书面审理抑或进行听证, 复查程序规定不明确, 影响了校内申诉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的建议

针对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存在的缺漏, 本文遵照法治原则和理念, 提出完善程序制度的建议, 以期更好地发挥校内申诉制度的效益, 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 完善高校学生校内申诉机构的设置

目前, 各高校均设立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申诉。申诉委员会应当尽可能地摆脱其对学校的行政依附关系及其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行政关联性, 以更多地保持其自身作为“裁判者”的独立性和中立性[4]。对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设置, 较为理想的状态是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 避免其与行政职能部门的依附关系, 这样才能尽可能保持中立性。但目前高校考虑到经费、人员等问题, 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设置为独立机构的较少, 挂靠在高校内部其他部门的较多, 且挂靠部门不一, 有校长办公室 (简称“校办”) 、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监察处等多种部门。挂靠单位虽然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不享有直接领导权, 但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工作有指导权。因而, 挂靠的部门也存在相对合适的问题。

校办是学校的综合行政办事机构, 与学校行政领导具有较为密切的工作关系。对学生的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直接由校长会议决定, 若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校办, 难以避免自己当自己案件法官的嫌疑。团委在性质上作为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 主要负责团员的组织、管理以及学生团体的管理等工作。从校办和团委的性质和职责分析,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校办或团委, 均不合适。

教务处、学生处是具体负责学生处理、处分的主要部门,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若挂靠在教务处、学生处, 存在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不公正情形, 非议较大。因此,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教务处抑或学生处更为不合适。

监察部门作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 同时处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申诉处理工作。从监察部门的性质和职权职责来分析, 学校监察处具有指导学生申诉委员会处理申诉工作的能力, 负有对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职责。笔者认为,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校监察处相对合适, 能够尽可能地保持校内申诉的公正, 更好地发挥申诉作用。

(二) 明确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从《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和《规定》第五条看, 对于学校给予的处分、处理以及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 均可以提起校内申诉。《规定》第六十条指出,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该条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作了限制性规定, 与《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第五条相冲突, 与当前注重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相违背。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应当是较为广泛的, 学籍管理、奖励资助、纪律处分、学位授予、民事侵权等诸多方面纠纷都可以提起申诉。

从申诉的实际效果分析,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的复查是否具有实际效果, 值得商榷。因为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作为校内处理学生申诉的机构, 对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的处理处分的复查效果令人置疑。学生对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提起校内申诉, 很难得到有效救济, 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救济程序, 降低了救济的效率。因而, 将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案件, 列入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 缺乏实际意义。笔者认为, 对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 应当规定直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起教育行政申诉, 至少应当赋予学生对校内申诉和教育行政申诉的选择权。

(三) 完善校内申诉复查程序, 实现程序公正

《规定》仅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时效等问题作了规定。校内申诉制度在回避制度、听证程序等多个方面亟须构建和完善。

校内申诉复查要实行回避制度。法律上的回避制度源于人类对应受公平对待的自然本性[5]。在申诉过程中, 为了保证申诉的公正性, 作出原处理、处分决定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不能作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参与申诉。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应当自行回避, 学生也有权申请回避, 从而保证申诉机构的中立立场和申诉决定的客观公正。申诉处理委员会处理学生申诉时实行回避制度, 能为公正处理申诉案件提供保障。

校内申诉复查须引入听证程序。听证程序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核心, 在申诉过程中设立听证程序, 对于保障申诉学生的知情、陈述、申辩等权利具有重要价值, 使权力与权利相制衡, 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听证是正当程序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当程序条款并非一成不变, 它至少规定在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之前, 必须给予通知与听证的机会[6]。按照正当程序原则, 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处理、处分等决定不服, 例如, 对较大数额的奖励与资助、不授予学历学位证书、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等, 提起申诉时要引入听证程序。通过听证程序, 保障学生以及相关关系人的参与权, 允许申诉人或其代理人现场陈述意见或当场进行申辩, 申诉学生可以聘请律师等代理人予以协助, 给予学生与处理处分部门进行辩论和对质的权利和机会, 从而保障学生的正当程序权利, 使高校的处理处分行为更加审慎, 更加合理, 即使经过申诉仍然维持原决定, 但让受处理处分学生充分表达了意见和观点, 使处理、处分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被接受, 也减少以后进一步寻求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可能性, 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教育法》和《规定》对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进行了基本架构, 但还存在一些缺漏, 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见。但为了规范学生申诉制度, 更好地发挥校内申诉的实效, 建议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学生申诉制度, 细化和明确有关程序规定, 使申诉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进一步促进依法治校。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存在一些缺漏之处, 秉承法治原则和理念, 对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进行完善, 以充分发挥校内申诉的制度效益, 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申诉制度,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行政法学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409.

[2]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 (5) .

[3][4]尹晓敏.论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功能的失落与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 .

[5]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31-132.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篇3

高校大学生申诉制度问题建议随着大学生法律意识,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生自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也逐步得到提高。虽然我国已经从法律上规定了学生的权利救济制度,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结合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

我国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学校有关部门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重新认定和作出处理的制度。而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是前者,即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也就是指高校学生认为学校给予自身的处理、处分决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认为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向学校提起的申诉。

二、校内申诉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校内学生维权、申诉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该项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运行实践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作用,还存在一些缺漏,有待进一步深入完善研究。

1.学生申诉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申诉机构受理申诉的范围还局限在于学生的违纪处分和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决定,而对于复学、毕业证书和学委证书等涉及学生受教育权方面以及对于学生荣誉、人格,隐私等涉及到学生人身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以及学校违规收费等涉及到学生财产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在新《规定》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点。

2.申委会设置模糊不清

新《规定》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1)申委会的独立性不足

申诉委员会应该是处理高校内部学生与学校冲突矛盾的独立性机构,而在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中,有的高校将申委会置于校长办公室隶属下,有的将其挂靠在学生处等学校内部,使得很多高校的申委会并不具有独立性。在学校和学生发生矛盾纠纷之时,申委会就难以保证在其处理学校和学校纠纷矛盾中保持独立性与中立性。

(2)申委會人员配置不合理

新《规定》中,对于委员会如何构成、组成人员所占比例、如何选派成员、成员的职责范围以及如何处理不同成员的意见等都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在高校实践当中,学校各行政部门领导占多数,而行政领导一般都是偏向维护学校利益,这样就很难公平公正地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3)申委会的权力不清

新《规定》中,学生申诉委员会没有资格改变学校对学生原来的处分决定,对于学校原来的处理决定,仅具有建议权,并没有赋予其有直接改变学校作出的决定的权限,这样就难免使得学生申诉委员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委员会不能够依据不同情况直接做出处理决定。

3.学生申诉时间过于严格

新《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提出申诉”,学生或许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请求,对于是否是特殊情况可以例外,新规定对此并没有补充说明。另外,在学生人身自由、行为能力受损情况下,往往因为无法按时提出书面申诉材料,而无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三、完善校内申诉制度的几点思考

高校的校内学生申诉制度是我国的救济制度,而我国的该项制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必要将该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基于此点考虑,笔者针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保证学生申诉委员会的独立性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该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也可以与高校的职能行政部门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应该成为高校的职能部门或者依附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在处理学生申诉的时候,不受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学校领导意志的干扰,在处理纠纷冲突时能够更多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中立性,更好地在学校与学生发生冲突纠纷的时候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合理配置学生申诉委员会人员

申诉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具有代表性,应该保证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法律人士的参与,其所占比例也要有一定的控制比例。不能造成学校行政部门代表过多,尤其是不能导致很多教师兼任其他行政职务,甚至是与学生处分决定相关的部门代表,致使学生代表在审议中没有话语权,要防止委员会流于形式,成为面子机构。

3.明晰学生申诉范围

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新《规定》等法律法规关于保护学生权益的规定,高校校内的学生申诉制度还可以拓宽和明确。学生申诉范围除了新《规定》已经明确的学生在学籍和违纪处分方面可以提出申诉之外,还可以将学生政治权利、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利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

4.有限扩大学生申诉委员会的权利

高校应该赋予学生申诉委员会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如对于学生的批评教育、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等处分,委员会有权利做出改变的决定。但是对于涉及到改变学生身份的决定,如取消入学资格、开除学籍等处分,委员会就要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然后交由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四、结语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也是现代法治社会中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社会各行各界都要来关注高校学生权利的维护,关注学生申诉制度,不断地对现行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进行完善与修订,使之逐步成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5).

[2]詹明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问题与展望[J].实践研究,2011,(6).

[3]尹力,黄传慧.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研究,2006,(3).

五星镇中心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篇4

第一条

本校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设置五星镇中心校学生申诉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学生申诉由本会受理。本会设置委员十人,并由下列人员组成:

1、教师代表5人:由学校行政代表二人,教师代表三人组成。

2、校外法律代表1人:由校长聘任(法制副校长)。

3、学生代表2人:由学校团委推选学生代表两名。

4、家长代表2人:由学校家长委员会推选家长代表两名。第三条

根据个别申诉案的特殊性质,可聘请有关专家二人为咨询委员列席会议。第四条

本会委员每届任期一年,由校长聘任。第五条

本会主席由委员推选,任期一年,主席为会议召集人。第六条

本会开会应有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始得开会;评议会决议应有出席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不得委托代理。第七条

学生申诉案有调查或实地了解的必要时,经本会决议,委派委员三至五人成立“调查小组”。第八条

本会受理学生重大奖惩或因本校行政措施导致学生权益严重受损,经由行政程序处理后,仍无法解决者,可向本会提出申诉,同一案件以申诉一次为限。第九条

学生于收到奖惩处分书后,如有不服,应于次日起十日内以书面提出,并经本会委员二人连署签名后,始得受理。对显然应由法院审判事件,本会不予受理;除特殊情况,申诉案件逾越期限,本会不予受理。第十条

申诉学生或学生的监护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三十日内向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提出申诉者必须写《申诉书》,《申诉书》上必须有学生姓名、年龄、性别、班级、申诉理由、申诉要求、申诉日期等项,填写《申诉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诉,由申诉委员代为填写。第十一条

申诉委员会成员参与申诉案件的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必须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申诉事项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第十二条

申诉提起后,申诉学生就申诉案件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应立即通知本会。本会得知后,应立即中止对该案件的申诉评议,待诉讼终结后再行处理。第十三条

学校一般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学生遭受记大过等严重处分时,如不服本申诉决定,得于申诉评议书送达后次日起三十日内,向诸暨市教育局提起诉愿,诉愿时应举附学校申诉评议决定书。第十四条

本会就书面资料评议,会议以不公开方式举行,但必须通知申诉人、原处分单位代表及关系人到会说明。第十五条

本会收件后,应于三十日内完成评议,并由本会主席署名向申诉学生下达评议决定书。在评议决定书下达前,本会应建议学校停止对申诉学生执行原措施。第十六条

本会评议全部过程,应对外严守秘密。涉及学生隐私的申诉案件,申诉人基本资料应予以保密,必要时予以辅导。第十七条

本会评议决定书应包括主文、事实、理由等内容,并应附记“如不服本申诉决定,应于申诉评议书送达后次日起三十日内,向诸暨市教育局提起诉愿”。第十八条

评议决定书应由校长核定,并送达委员、申诉人﹑原处分单位及关系人。评议书应记载事件之经过、两方之陈述、评议之理由,如有建议补救措施者,并应提出具体建议。第十九条

申诉学生可在本会未作出评议决定前撤回申诉。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学校行政会拟稿,提交学校陈请校长核定,报请教育部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学校行政办公室负责解释。

太和县五星镇中心校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篇5

篇一:教师申诉制度范文 第一条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目的意义

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的规定,向主管的级部(处室),直至学校申诉理由、请求处理, 获得恢复和补救的一个法律途径的制度。第三条 申诉范围

以下情况,教师可以提出申诉:

(1)教师认为所在级部(处室)、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包括教师在职务聘任、教学科研、工作条件、民主管理、培训进修、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待遇、退休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2)是否确实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要通过申诉后的查办,才能确认。

(3)教师对受理申诉的级部(处室)直至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第四条 受理组织

(1)受理组织依次为申诉人所在处(室)、学校办公会或教代会;(2)教师对其所在级部(处室)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组织为学校校长办公会或教代会;(3)教师提出申诉应向组织提出,不要向所在级部(处室)的个人提出,否则将按一般的群众来信办理。第五条 申诉分类

教师申诉的管辖,是指所在级部(处室)之间受理教师申诉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教师申诉制度的管辖分为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等。

(1)隶属管辖。指教师提出申诉时,应当向其所在级部(处室)提出申诉。

(2)地域管辖。指学校聘任的教师提出申诉时,按照级部(处室)的管理权限,由所在级部(处室)受理。

(3)选择管辖。指教师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级部(处室)之间选择一个,提起申诉。

(4)移送管辖。指所在级部(处室)对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申诉案件,应当移送给有管辖权的级部(处室)办理,同时告知申诉人。

受理申诉的级部(处室)对案件的查办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诉教师,不得拖延推诿。第六条 申诉程序

教师申诉应当履行以下程序:

教师申诉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序进行。

(1)教师提出申诉,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

(2)主管的级部(处室)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分别不同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①对于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予以受理;②对于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可以答复申诉人不予受理;③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要求重新提交申诉书。

(3)应诉有关级部(处室)对受理的申诉案件,应当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①其所在级部(处室)的管理行为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事实清楚,可以维持原处理结果;②管理行为存在着程序上的不足,决定被申诉人补正;③对于被申诉人不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的,决定限期改正;④管理行为的一部分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错误的,可以变更原处理结果或不适用部分;⑤管理行为所依据的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可撤消其原处理决定。

教师对学校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组织为船山区教育局;(4)教师对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机关可以是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是上一级人民政府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

对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的申诉,申诉人可以在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选择受理的机关。

第七条 附则

(1)学校职员、工人及其他在聘人员适用本规定。(2)本规定解释权和修改权归校长办公会或教代会。篇二:

为了依法维护我校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教师校内申诉制度。

一、教师申诉的范围:

我校教师认为下列合法权益受到学校侵犯的,可以提出校内申诉。

(l)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诉。这里的合法权益,包括《教师法》规定的职务聘任、教学科研、工作条件、民主管理、培训进修、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待遇、退休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2)教师对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3)教师认为校内有关部门或其他成员侵犯其合法权益,要求学校处理的,可以提出申诉。

二、成立学校教师申诉委员会 组长: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副校长、党支部委员、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教务主任、工会主席

三、我校教师应当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30日内向教师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诉申请书须写明申诉人的自然状况和被申诉人的自然状况,申诉要求的事实与理由,提出申诉的日期。申诉申请书一式三份。书写申诉申请书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诉,由学校教师申诉委员会进行笔录,并告之被申诉人。

学生申诉制度 篇6

建立学生申诉制度是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施教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申诉制度旨在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教育方针政策得以全面落实,促进学校、教师尊重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从而保证学生更加健康成长。为此,当学生在学校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按以下规定进行申诉:

一、申诉人、被申诉人

1、校内学生申诉的申诉人是学校在籍在册的学生。

2、校内学生申诉的被申诉人是学校及或教师。

二、申诉范围

1、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

2、学校乱办班、乱收费、乱摊派;

3、对教师家访方式和家访内容有意见;

4、教师有体罚、变相体罚行为;

5、名誉权、受教育权、人身权及人格尊严受到侵犯;

6、教师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三、受理机构

学校设置的学生申诉机构负责办理学生申诉事项。

四、申诉程序

校内学生申诉,应当遵循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诉的提出。学生在接到学校处理或处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学生申诉机构提出。

申诉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申诉人的基本情况、申诉请求、申诉理由及相关证据等。

2、申诉的受理。学生申诉机构接到学生申诉后进行登记,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于不予受理的学生申诉,应当制作《不予受理申诉通知书》并送达申诉人。

3、申诉的审查。(1)听取申诉人陈述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制作笔录;(2)听取原处理机构负责人员就有关问题做出的说明并制作笔录;(3)调查有关证人并制作笔录;(4)查询、分析依据,收集有关证据;(5)学生申诉机构认为有必要或根据申诉人请求,召开听证会,制作会议记录和纪要;(6)召开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做出决议,制作会议记录和纪要。

4、做出复查结论。学生申诉机构自接到学生申诉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决定,制作《学生申诉复查决定书》,报主管校领导审批,以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名义回复申诉人,并告知学生如对复查决定有异议,可以自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到有管辖权的教育行政部门提起书面申诉。

申诉复查结论做出改变原处理、处分决定的,需以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名义提请学校重新研究并以学校名义做出决定。

5、送达。学生申诉机构将《学生申诉复查决定书》通过学生签收、挂号邮寄等方式送达学生或学生法定监护人,复查决定生效。

大学生申诉制度的法治思考 篇7

一、大学生申诉制度建立的法理依据

大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是具有广泛而坚实的法理基础的,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发展进程的一个必然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的权力中第四条:“ (受教育者)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重申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具有申诉权的法律权益。教育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了“为落实《高等教育法》有关保护高等学校和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规定,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 建立和健全行政复议和教师、学生申诉制度, 依法保护高等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在现代法治理念中, “无救济即无权利”, 这里的“救济”指的是司法上的援助和强制力保障。法律规定了高校学生的申诉权利, 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法律强制力对权利进行保障, 那么在学生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 是无法通过申诉获得其权利的有效保障的。因此, 大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成为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的必然。以上条例和意见充分肯定了大学生申诉权的法律效力, 也从实际上要求了我们在法律上规定了大学生具有申诉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申诉制度来保障该权利的实行, 否则大学生申诉权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就成了一纸空文。

二、大学生申诉制度的法律意义

(一) 我国已逐步步入法治化社会, 高等教育法治化是时代的进步,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等院校必然会逐步推进各项法制的建立与健全, 在法律层面上建立起保障学校、教职工、学生合法权利的制度体系。

(二) 我国目前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社会问题, 其根源在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远远落后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速度。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柱, 大学生承载着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希望。在高校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使之尽快地熟悉和理解法律知识, 熟练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一是可以切实保证大学生在高校及未来社会上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合法权益, 二是能够提升我国人民整体的法律素质, 为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 大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节省法律资源, 节省权益维护周期。大学生在学校生活期间所遭受到的权益侵害一般具有不透明性和难以量化性, 比如在对学生学分、绩点进行考评的认定中, 很难通过社会司法途径对其所受到的权益侵害进行完整的量化和行为定性, 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也增加了维护学生权益的周期, 不能真正实现学生权益的及时“救济”。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申诉制度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高校目前已经根据国家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学生申诉制度。但根据我们实际的调查与实践经验来看, 很多院校的学生申诉制度存在重大的纰漏和问题, 这在客观上使得学生申诉权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保护或者保护力度不足, 事实上造成了学生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恰当、有效地维护的现状。主要表现有:

(一) 高校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申诉受理机构, 或者该机构不具有及时有效的反应能力。主要表现在校长邮箱、投诉意见箱、申诉受理办公室等没有得到校方足够的重视,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实际上名存实亡。

(二) 高校存在有“暗箱”、“潜规则”、腐败等不良现象, 影响了学生申诉权的效力。

基于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诉制度发展的实际情况,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申诉权对学生权益的保护作用, 在未来的工作中,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三)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员来对大学生申诉通道进行维护和管理, 及时受理学生申诉意见及处理, 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四)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实现透明化、公开化操作, 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性, 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五) 高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帮助其熟练地利用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

大学生申诉权作为维护大学生在校期间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需要完善的申诉制度来进行法律强制力的保障, 建立健全大学生申诉制度既是高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 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需要广大教育从业者引起高度重视。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建立起来的大学生申诉制度在法制上保障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益, 是我国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的一大重要里程碑。本文主要从法治角度对大学生申诉制度进行探讨, 通过目前高校申诉制度的施行现状为下一步申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申诉制度,高等教育,法治

参考文献

申诉专员制度的对比与探究 篇8

关键词:申诉专员制度;对比;信访制度;借鉴意义

一、申诉专员制度定义

申诉专员制度不仅是一项主要对失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与实施救济的法律制度,更是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申诉专员制度英文名“ombudsman”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通用,国际组织国际申诉专员协会也为此设立。我国内地学者也将这一制度翻译为议会司法督查专员、议会监察专员。我国台湾地区一般将其翻译为行政监察使、译监察长或护民官。

二、申诉专员的产生和发展

(一)瑞典的申诉专员制度

申诉专员制度最先出现于1809年的瑞典,可以说申诉专员制度为瑞典首创。1809年瑞典依据基础的宪法文件《政府组织法》,首创设立了调查官员调查市民对失当行政所作投诉的制度。也正是该法规定了大法官由国王任命,而司法专员由议会从“具有杰出法律才能和秉性正直的人士”中选举一人担任,其职责是以议会代表的身份监督所有行政官员和法官对法律和法令的遵守。1810年3月议会还通过了一部对司法专员制度加以规范的专门法律。1968年司法考员和军事考员合并为一个公署,由三名地位相等的考员组成,统称“司法考员”。从1976年起公署就改为由四名考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专员,主持公署的日常行政任务,任命工作人员等。并且四名考员的工作范围是不相同的。

(二)新西兰的申诉专员制度

新西兰于1962年建立这一制度。首任专员盖伊·波尔斯爵士使得这个制度成绩卓著,对这一制度的采取运用使得新西兰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以外第一个采用申诉专员制度的国家,并且证明了这个制度在普通法国家里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三)英国的申诉专员制度

英国的申诉制度与其他国家大不相同,英国的申诉专员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源于“克里切尔高地案件”。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论,此案是一起典型的涉及农业部官员行政行为不违法但失当的事件,结果是农业部部长辞职,有关文官受到惩戒,案件最后导致英国议会于1958年制定了《行政裁判所和调查法》,并于1967年通过了《议会行政申诉专员法》。后者为英国申诉专员制度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

三、申诉专员制度的内容

(一)申诉专员的机构设置

纵观所有采用申诉专员值得的国家,申诉专员的机构设置大致有三类:一是仅在中央一级设立工作机构,如瑞典、芬兰、丹麦、西班牙等。二是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立工作机构,如德国。三是在中央社里工作机构,同时在地方设立派出机构,如法国、比利时。

(二)申诉专员的权利和职责

尽管申诉专员在各地的名称不尽相同,但职责却是大同小异。申诉专员的权利如下:①调查权。申诉专员在接到公民投诉后,有就行政行为是否违法或者显失公正进行调查权利。②批评建议权。申诉专员如果发现行政行为确属失当,则应向做出该行政行为的机关提出纠错建议。③起诉权。此权利主要享有者为瑞典申诉专员,如果申诉专员发现行政官员疏于履行职责,并且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时,可以“特别检察官”的名义对该行政官员提起诉讼。④报告公开权。一般申诉专员都有在其建议不被遵循的情况下,向总理或议会报告,并将调查报告公开的权利。

(三)申诉专员制度的特征

申诉专员制度的特征在每个采用申诉专员制度的国家是不同的,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英国申诉专员制度的特征。特征如下:①申诉专员这个机构在英国是不属于行政、立法、司法任何一部分的独立机构,可以自由处理问题,自由性比较大。②申诉专员工作的基本程序类似于司法调查,但不等于司法调查。③申诉专员制度是小规模化的制度,规模小但操作性强。④申诉专员机构在英国是有声望的有影响力的独立机构。

四、申诉专员制度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化的进程稳步推进,申诉专员制度作为一个基本有效监控违法行政行为的制度,对我国实现民主法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完善信访制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更注重人民切身利益的实现和保护。

(2)提升监督制度的公开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申诉专员制度因为其机构的独立性,使得其做出的分析和判断一般较为公平和公正。在新时期监督制度的发展中,只有不断提高监督值得的公开性,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民主法制发展。

(3)增强监督、救济制度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对完成工作的最大的保证,独立、透明的专业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毫无疑问是十分重要的。

(4)扩大监督的影响力。我国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可以多渠道扩大我国监督制度的影响力,扩大监督主体的范围,完善民众监督的渠道,使得监督制度更好的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所助力。

五、结束语

申诉专员制度是结合谈判、调节和判决的混合模式,每个国家的申诉专员制度都有着每个国家不同的特色。正确认识和探究这个制度,吸收优秀的元素进入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篇9

摘要: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我国高校依法治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权利救济机制,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申诉制度的申诉主体、时限、管辖、程序及结果处理等方面都作了规定,但没有从根本上对申诉制度做出具体且可操作的规定,笔者将围绕申诉委员会的设立、人员比例、受理范围等问题,论证现行高校申诉制度的不足,并尝试提出合理的制度构建。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申诉;制度建构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及管理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若“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990版)第六十四条规定,“处理结论要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对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但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处理学生的程序通常是:先由系或院里给出一个情况说明,上报给教务处,教务处再汇报给校长办公室及有关领导,然后经讨论做出处罚决定,这中间学生本人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使得申诉制度一直以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有名无实”,致使诸多学生被推向法院,选择更为艰辛的诉讼程序。

令我们欣慰的是,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55条至64条)与90版《规定》相比,对学生申诉权做了更加详尽的规定,明确高校必须建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规定了申诉范围、确立了申诉的程序和时限,为《教育法》规定的学生申诉权的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然而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同样如此。新《规定》凸显申诉制度的同时,没有从根本上对申诉制度做出具体且可操作的规定:如申诉委员会如何设立?委员会成员如何产生?各身份人员比例多少?受理申诉范围是否狭窄?申诉委员会是否享有变更决定权?现实困境有哪些?都欠缺具体明确的说明。下文,笔者将围绕上述疑问,论证现行高校申诉制度的不足,并尝试提出合理的制度构建。

一、明确学生申诉委员会的委员产生办法、比例结构

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条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没有明确各类人员的具体参与比例,致使实践中学生代表人数远少于其他身份代表。以苏州大学为例,该校《关于受理对学籍处分申诉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学籍处分申诉受理委员会委员由校团委3人、校学生会2人、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各1人共计7人组成;学籍处分申诉委员会主任由校团委书记担任;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校团委。”申诉处理委员会教师代表多过学生,处分处理部门与申诉处理部门合而不分,严重影响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工作实效。

上例情况在很多高校都不鲜见,有的高校甚至将申诉处理委员会变成学校行政机构的“微缩版”。学生处与教务处作为高校处理、处分学生的主要职能部门,由其负责人担任学生申诉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将使申诉委员变为高校新的职能部门。如此安排有悖自然正义原则,其行为中立性将无法保证,因此必须排除或减少上述部门人员在学生申诉委员会中的出现。在我国台湾地区,有关学生申诉的法律明确规定学校奖惩委员会和训育委员会的委员不得担任学生申诉委员会委员。另外,从处理公正性、公信力角度考虑,需要有专业人员参加申诉委员会,如高校法学专业教师、律师、心理专家等可以作为选任代表参加委员会,并有权出具专家意见。(为避免偏私,聘请校外人员的报酬应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而不是高校承担。)如果退一步说,即使高校学生管理专业性要求必须有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参加委员会,也必须严格控制人数比例。尤其要控制职能部门行政工作人员比例,笔者建议行政工作人员不得超过委员会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同时要保证普通学生的委员数额,实现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各类委员都应通过公开、公正的程序由学生选举产生。另外,为了避免委员设置流于形式,处理学生申诉之前应该提前告知委员,以便于委员对申诉事项做充分、全面的调查。

二、扩大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有权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而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申诉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纪、违规处分的申诉。”两者相比较,新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教育法》规定的受理申诉范围明显缩小,使学生无法对学校管理中侵犯其名誉权、隐私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产生“申诉无门”的尴尬。笔者认为,高校生活犹如社会生活缩影,学校管理涉及学生各项权利,如果学生的某些权益受损却得不到妥善解决,则既不利于学生权益维护,也有损学校的管理秩序。从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注重学生权益保护的立法精神分析,这不应是其立法原意,应为立法疏漏。况且,从法律优位原则分析,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作为部门规章本无权缩小《教育法》所规定的学生权益受保护范围。因此,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受理的申诉案件不应限于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之范围,而应扩大到学生在校生活各方面的权利保护。

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管辖问题

根据《教育法》和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因高校学生管理而产生的申诉可以分为校内申诉和校外申诉(教育行政申诉)。《教育法》对学生申诉的管辖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但原国家教委1995年印发的《关于实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学生申诉管辖问题作出了规定:“学生的行政申诉,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受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建立和健全校内的申诉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申诉可以由所在高校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受理,也可以依法由高校内专门处理学生申诉的部门来受理。然而,按照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一条、六十三条规定,学生对处分有异议,必须先向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如对结果仍有异议,才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笔者认为,在学生的申诉管辖问题上,应该考虑到高校与学生的隶属关系,赋予学生管辖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侵权者的不同身份而选择不同的管辖机构,对学校工作人员,可以向校内的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对学校本身,则可直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四、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权限

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学生申诉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可见,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校决定仅有建议权没有更改权,认为需要更改的,只能提交学校某些部门重新研究决定。笔者认为,如果学生申诉委员会的职能仅是“复查权”而无“变更权”,则该组织将形同虚设,学生的权益保护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必须赋予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校管理决定的“有限变更权”,因为当发生高校管理决定显失公正时,如果委员会只能维持决定,则学生的申诉目的无法实现;如果仅有撤销或要求学校重新作出处理的权力,则难免学校重新作出的决定仍旧维持原状,使学校与学生的争议回到申诉起点。为何界定为“有限”的变更权,因为如果申诉处理委员会的权限过大,可以随便变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或处分决定,会造成高校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降低,也容易使申诉委员会与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紧张化。

五、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逾期处理申诉的责任

法谚“迟到的正义非正义”。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便有类似疏漏,即没有对申诉处理委员会逾期作出复查结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维权责任的最终落实是任何一项救济制度的核心所在,因此有必要在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中对申诉委员会逾期不作出复查结论,以及对学校不履行申诉处理委员会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复查决定等情形,作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明确规定,以保证申诉处理委员会和学校及时、高效地履行各自职责,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综上,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申诉也必将成为学生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尽管2005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虽然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之处,但笔者认为,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完善健全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黄传慧《“学生申诉制度” 实践中可以多元化―――北京大学法学院湛中乐副教授解读新《规定《,《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2005- 04- 27。

(2)沈岿《公立高等学校知何走出法治真空―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纬度》,载(行政法论丛》第5卷,第90, 102-103页。

(3)柯志堂《学生权利中关于申诉制度之探讨》,载《学生事务与社团辅导》第2辑,第353-354页,台湾东吴大学课外活动组出版。

(4)张小芳, 徐军伟.《法理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

(5)黄巍《教育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尹小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研究》,《高教探索》2005, (4)。

教师申诉制度 篇10

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制订本制度。

一、申诉范围

(一)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其中包括职务聘任、教学科研、工作条件、民主管理、培训进修、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待遇、退休等。

(二)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三)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二、申诉的受理和处理

(一)教师如果是对学校或其教育机构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机关为主管的教育部门。如果是对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机关是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是上一级人民政府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

教师申诉调解制度 篇11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学校《章程》,制定学校教师申诉制度。

2、本办法适用于本校教师对下列情况提出的申诉:对学校违反《教师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教师对学校作出处理决定不服的;

3、教师对学校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部门是学校调解委员会。

4、教师提出申诉,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学校交送申诉书,申诉书应该写明如下内容:

(1)申诉人基本情况;(2)被申诉人的基本情况;

(3)要求受理部门进行处理的具体要求;

(4)申诉有关事实依据和法律、政策依据及陈述理由等;(5)写明或交付有关物证、书证或复印件。

5、学校部门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分别不同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1)对于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予以受理;

(2)对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可以答复申诉人不受理;

(3)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要求重新提交申诉书。

6、学校部门自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10日内对申诉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包括:

(1)维持原处理结果;(2)变更原处理结果;(3)撤消原处理结果;(4)教师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范围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篇12

具体类型:

1、基本法律;

2、国务院制定公布的行政法规;

3、立法法实施(2000年7月1日)以前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

4、由国务院确认的其他行政法规;

5、地方行政法规;

6、立法法实施(2000年7月1日)后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均不能适用;

7、对于立法法实施以前的规范性文件,处于上位的,且不与行政法规、地方行政法规冲突的、具有合法、有效及合理性的可以适用。

十三、行政机关应作出的文书

1995年4月26日《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条例》规定“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后,应当将申诉处理决定书发送给申诉当事人”。1995年10月6日《国家教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后,应当将申诉处理决定书发送给申诉当事人”。1998年9月3日《成都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教师申诉若干问题的暂行意见》“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后,应当将申诉处理决定书送达给申诉当事人”。

依照上述地方行政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后,送达给申诉当事人的法律文书只有一种,即《申诉处理决定书》。如果说,行政机关送达申诉当事人的文书不是申诉处理决定书,而是其他文种,如《意见书》,那么该行政机关的做法首先是于法无据,其次是违法行为,所作出的《意见书》不具有法律效力,申诉当事人可向该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请求撤销《意见书》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

如果受理机关未作出《申诉处理决定书》,这表明受理机关的处理工作未结束,其工作仍在进行之中。对于受理机关出具的其他文书,只要不是法定的,申诉当事人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绝收取,申诉当事人有权要求受理机关作出《申诉处理决定书》。

十四、行政机关处理教师申诉的法定期限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受理教师申诉案件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三十天内作出处理”。1995年10月6日《国家教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规定“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的申诉,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天内进行处理。”

依照上述地方行政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处理教师申诉的期限为30天。这是法定期限,行政机关不得延长。同时申诉当事人无权同意行政机关延长此期限。

十五、《申诉处理决定书》必须符合的要求

1、《申诉处理决定书》必须在30天内作出并送达申诉当事人;

2、《申诉处理决定书》的内容及处理决定必须符合法律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不能自相矛盾,更不能作出错误的处理决定;

3、《申诉处理决定书》应列出申诉当事人各自提交的全部证据材料;受理机关调取的证据材料;经质证予以采信的证据材料;以及适用的法规法规;

4、《申诉处理决定书》必须准确无误的载明申诉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的获得救济的法律途径,即诉权、其他权利及行使权利的期限。

十六、《申诉处理决定书》必须载明哪些申诉当事人应具有的救济权利

1、获得救济的途径与法律途径:(1)、行政内部设定的途径:申诉当事人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向原处理机关隶属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2)、法律途径:教师申诉,特别是申诉内容直接涉及其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事项的,可以

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国家教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了教师申诉当事人的两种救济途径。这两种救济途径并非相同性质,申请复核不是法定程序,目前国家没有申诉复核的程序法,且申请复核并非法定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况且经复核后,如果申诉当事人不服,应如何处理,能否提起诉讼现不得而知。

因此,应依据《实施意见》载明两种途径供申诉当事人选择。

2、启动救济程序的法定期限(即诉权及其行使时限):对于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期限与程序,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可能会知道,也可能不知晓,因此必须在申诉处理决定书中载明。对于申请复核期限法律没有规定,如果行政机关不载明履行告知义务,如某教育局的处理文书这样描述“申诉人与被申诉人对本--若有不服,可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复核”,申诉当事人根本无法操作。

十七、教师申诉的代理

既然教师申诉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申诉人应当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代理。对于被申诉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甚至行政机关,由于他们与申诉人之间本身是一种不平等关系,一旦提起申诉,被诉人就负有义务参加、并接受受理机关的调查、举证。因此,被申诉人应当自己参加,不能委托代理人。如果后面进入行政诉讼,被诉人可依法委托代理人参加行政诉讼。

十六、申诉教师启动救济途径的期限

1、行政复议:依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的规定,应当在“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行政诉讼: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分两种情形:

(1)、不服行政复议后的起诉: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直接起诉: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第三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上一篇:高端网站营销方案下一篇:企业高管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