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训基地

2024-08-09

校内实训基地(共12篇)

校内实训基地 篇1

一、实训基地建设整体规划

1. 认真研读CCAR—147部文件, 找准航空维修岗位技能要求

CCAR—147部文件是申请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系列文件, 文件规定了培训设施、人员资格、培训大纲、手册编写、申请指南等要求。例如, 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中明确规定了AV (航空电子) 模块详尽的培训课程和实习要求。其中, M7模块 (维修基本技能实践280学时) 和M11模块 (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和系统 (AV) 300学时) 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CCAR—147部要求, 走校企合作路线, 开发实训设备。下面是我院与某航空公司合作开发的实训设备之驾驶舱仪表训练系统。

驾驶舱仪表训练系统是为了满足航空系统教学实训要求而设计的, 主要用于向学员演示飞机的飞行姿态 (纵向、升降、倾向、俯仰、横滚和航向) 以及飞行过程中各种仪器仪表的变化, 使学员对飞机的飞行原理以及驾驶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它包括标准的飞行仪表和发动机仪表。通过模拟飞行仪表和发动机仪表的工作条件, 使之和真实飞机仪表一样, 实现飞行数据的准确指示。如图所示。

主要特点:该系统飞机系统各方面的知识, 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有很大帮助;测试系统结构紧凑, 操作界面清晰易懂, 操作简便;可靠性、维修性高, 各功能块拆装方便。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运行效果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努力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和广泛联系社会协作实训单位的资源, 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实施, 营造一个真实职业环境, 达到用较少的投入, 见到较大的成效。

2. 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 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考察与实践;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3. 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中

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航空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教育。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 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实训师生必须统一着装, 挂牌上岗;实训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 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

四、校内实训基地未来建设目标

1. 继续增强, 满足需求

继续改、扩建实训室, 增加实训设备, 建成一个具有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生产实训及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

2. 利用优势, 实现多样化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 利用阎良“中国航空城”的区位优势, 根据实践教学的“职业性、技术性、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以及实训基地的个性化要求, 遵循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 从企业需求出发, 找准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合作点, 开拓思路, 探索并实践多种建设方式, 实现实训基地建设方式的多样化。

3. 注重运行与管理, 达到最终效果

在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 邀请知名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在实训基地中根据“教学与生产管理合一”的要求, 实行“产学互动, 以产促学”运行模式。为了确保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 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认真执行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学院、二级学院、企业三级论证程序, 并制订相关制度、流程及考核制度。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开展技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方面的熏陶,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效果。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着重探索, 基于民航行业标准 (CCAR—147部) 的高等职业院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行业标准,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07)

[2]李亚林.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管理研究[J].成人教育, 201 (102)

校内实训基地 篇2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为了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结合省级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适应了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实习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促进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全面规范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我们进行了大量工作,现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我校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实现省级示范校建设的目标,必须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新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专业综合服务能力。我们通过全面分析,合理规划,根据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与现有条件,综合考虑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发展前景,结合设计行业结构,分析师生的实习、实训需求,通过升级、更新、新建了等多个层次,把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做,为此,我们在2014年建成了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1.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借助黑龙江动漫职教集团的优势,推动动漫专业方向的进一步提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我们建成了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在动画片实训室中配备了优良的实训设备,形成了教学、制作、实训、欣赏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2.动画片录音室。配合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实训项目的完整开展,建成了一间动画片录音室,为动画片作业提供了音效方面的制作环境。

3.装潢专业“理实一体”实训室。为室内外设计方向的师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实实训室,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4.平面广告制作室(配置设备是UV喷绘、广告雕刻机、条幅机、彩色喷绘机)平面设计项目的实践内容可操作性较强,常用平面设计领域内设备的操作使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平面设计公司岗位知识和技能缩小差距,尽可能营造出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5.装饰施工流程展厅。

室内设计项目施工工艺流程的展示空间,包括文字、图片的介绍,根据条件适当加入视频的展示手段,作为室内设计方向学生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

6.沥粉装饰画和泥塑制作室。装饰画和泥塑课程受场地的限制较多,制作室针对此类课程特点,在空间布局和设备方面合理规划,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展。

7.技能大赛学生训练室。展示我专业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及学生优秀作品。8.装饰材料展厅。针对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将设计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以实物的形式按类别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观察、了解、熟悉、掌握。

在校内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来安排实训基地的功能与数量,同时充分考虑专业班级数量及专业不同方向课程设置的要求。例如室内设计方向实训室的设置,既要有电脑操作空间又要有施工工艺流程及材料展示空间。校内平面设计实训室的设置除了电脑操作空间外还配备各种输出、制作设备的空间,以便于学生的设计实践课程的开展。

二、以校企合作为中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双方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企业领导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的企业单位开展合作。原则上每个实习基地应能同时容纳10人以上集中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先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场所,承担了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在实训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了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类型有以下两种: 一是为专业学生学习而设立的基地(立足本地);一为专业毕业实习设立的基地。(本地和外地)。为此,2014年建立四家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分别是哈尔滨三人行建筑表现有限公司、哈尔滨快乐数码印刷图文制作中心、哈尔滨建易装饰有限公司、哈尔滨创亿组装饰有限公司。我们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我们还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领导机构,设立校企合作专员,全面协调顶岗实习事宜,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专门的校内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三、建立健全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为了整合现有实训基地资源,加大对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以便提升实训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实习基地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1、校内实训基地。教研室主任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对专业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校内每个实习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制订了相关实习管理文件,建立实习管理工作档案。每个实训室由1名专业教师担任管理者和实训教师,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实训员(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员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负责该实训室的使用、设备维护检修报损、清洁等日常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每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成立管理机构,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推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销,应经合作双方同意。每个校外实训基地有专门的专业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和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每次实习实训提前1到2周,将实习实训计划和指导书送达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基地有关部门人员协商实习实训的安排。每次学生校外实习建立实习档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应该遵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规范。

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为改革发展实践教学的提供了广阔平台。

五、贡献与示范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带动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均进行了改革创新,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较之 2012 年,实习学生满意率达到95.7,学生就业率达到99%,学生双证率达到98%,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6%,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达到1800元。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年来,累计为省内规模型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14 人,通过开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2640人天,职业培训到账收入为5.9万元,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的研究 篇3

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还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投资效益和运行效果差强人意;二是资源共享度不高、专业群的聚集与扩散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偏重硬件投入,不重视软件建设,许多学校采购了大量先进设备,新建了实训室,但实训项目开发工作滞后,实训教材和实训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备,实训设备利用率低。

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资金投入与实际需要匹配度不高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欠账较多,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有大幅度的增加,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都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由于实际投入时间紧、项目多等原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和盲目建设的现象。例如,某些职业院校在自身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就投入大量物力建设实训基地,造成实训基地建起来后却不能充分利用,设备设施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等现象。

2.设施设备过于追求“大而全”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过于追求设施设备的规格大、品种多、功能全,使得投入没有重点,结果导致需要重视的没有得到较充足的投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例如,有的院校在没有配置足够数量的教学实习实训常用设备的情况下,就购置高精度、多功能的高档设施设备,造成教学实习实训设备数量不够,而高精尖设备闲置的现象。

3.相关人力资源不足

绩效归根到底要由人员来创造。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技能实训的场所,其环境应具有实际职业场所的仿真性,教学过程应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其管理和教学人员应熟悉企业或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具有较强的实际职业技能。然而,由于受人事管理制度的制约,具有企业或行业从业经历的专业人才向职业院校的流动渠道不够畅通,许多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教学人员大多数来自于学校内部,缺乏企业生产的实际经验。

4.对实训基地的绩效管理认识有偏差

在职业教育领域,已有一些学校、研究人员甚至政府行政管理方面对绩效管理有所关注。但是,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对绩效管理的概念与实质认知还不够。许多人仍然认为绩效管理只适用于企业管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目的,而学校的实训基地不存在绩效问题。认识上的偏差,不利于绩效管理在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中的实施。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创新的平台。实训基地不仅要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要求,还要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努力把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办成生产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应该既是教育教学、生产实习的场所,又是科技推广、经营创收的校办企业。一方面,要按照职业院校的特点,建立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另一方面,作为生产部门,实训基地要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改革现存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2.构建稳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专业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学校应鼓励教师外出进修、研修,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同时,学校还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使实训更有实效性

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尽快开发实训项目、实训指导书、实训教材等,使设施设备得到更好的利用。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安排一定的生产任务,让教师和学生有真实生产的经历和体验。

4.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应把教学、实习、生产三个环节联系起来,专业课教师既要完成课堂专业理论教学,又要参与实习实训指导工作,还要为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把好技术关,使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保证实习效果,还应建立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和技能考核评价制度。

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探讨 篇4

高职教育既是职业教育, 又是高等教育, 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传统的教学实训功能外还涉及到职业技能的培训、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承接社会培训等任务, 这对基地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确保学生的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 另一方面又要为教师技术研发服务, 同时还涉及到对外培训和开放, 不科学合理地建立管理网络, 势必会造成资源冲突, 影响基地的运行和秩序。

目前,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主要有二种模式, 一是分散管理, 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群归属, 由专业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基地的使用安排比较方便, 有利于专业建设。但是分散管理局限于专业范围, 建设时重视专业对设备设施要求, 忽视共享使用, 对一些通用的设备容易造成重复购置, 造成浪费, 一些专用设备造成不必要的闲置。有的实训室由于多个专业交叉, 容易形成多重管理, 导致管理矛盾, 影响运行与使用。二是集中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实训中心 (工业中心) , 统一筹划建设与管理, 由中心负责安排教学、实训、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这种管理模式, 缺乏灵活性, 限制了专业自主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教学改革和创新。针对这一现状, 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二级管理机制, 实行统分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基地根据服务的专业群, 委托专业学院管理, 学校成立基地管理机构, 实行统一使用、统筹经费、协调对外开放等, 各学院承担教学项目开发、社会培训和技能考证项目, 适当安排科研项目, 实训室的建设从专业建设向课程项目建设转变。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一方面调动了学院的积极性, 促进基地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统一安排使用, 有利于资源共享, 确保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 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基地的管理效率。

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只是从合作协议上保障双方的责权是不能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内涵的, 除了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共建机构外, 在合作机制上, 应重点深化文化互通, 使得面上的合作向内涵合作过渡, 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这才是研究新管理体制的重要课题。

2 完善基地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管理网络, 创新管理方法

基地功能的多样性, 决定了基地任务的复杂性。校内基地以学校管理为主, 而校外基地以企业管理为主, 建立合理的管理网络、创新管理方法是实施校内教学项目生产化, 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关键, 也是基地教学管理、安排使用、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学校成立由学校、企业和社会懂得教育规律、具有管理经验、拥有丰富阅历的人士组成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 全面指导基地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下设管理办公室, 由其协调全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校内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 校外基地实行主管院长负责制, 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网络, 确保基地的建设、运行、条件保障和管理顺利实施。具体如下:

建立科学的管理网络, 只是管理的机构保证。由于实训基地承担着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承担着社会培训、技能考证和教师科研服务等工作, 校外实训基地还不能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 这对基地的管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 创新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方法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 对校内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定岗定编, 落实岗位责任, 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月度工作计划, 月度工作质量是年度工作目标的具体量化。实行工作质量负责制, 提高工作责任意识;校外基地根据专业群就基地的合作质量、建设内容等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实行全员聘任制, 按岗位筛选人员, 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采取定岗工作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经济分配方案, 基地管理和教学人员根据工作岗位性质制订工作职责和基本岗位津贴, 并量化核定成基本工作量, 对超过核定工作量的给予超额奖励, 鼓励大家多为学校承担工作,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确保工作质量;四是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目前, 实训教学的安排、技能考证和社会培训都是采用静态管理, 对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人员和教学内容都是事先安排, 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无法及时更新, 造成教学资源闲置, 也无法实施瞬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必事先预约再安排, 费工费时;对校外基地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或生产周期安排教学, 由于生产的灵活性与学校教学安排的规律性, 对实习的安排需要按生产需要调整, 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忙乱。我们建立实训基地信息公开发布制度, 对实训基地的教学安排、开放时间、工作状态等进行按周计划公开, 实行每日实时公布, 让广大师生可根据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动态实时安排工作, 避免管理上的忙乱, 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 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

2.2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升管理手段

基地管理涉及到师资安排、建设用房、教学设备状态、教学安排和社会培训、业余开放等一系列琐碎而又系统化的工作, 如果采用人工管理, 工作量大, 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 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为此, 需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基地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类, 建立基地信息数据库, 做到数据准确, 实时更新, 信息公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本构架分为信息发布、教学管理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 基本框架如下: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有力地推动了基地动态管理, 教学项目的实施。课程的安排, 可避免人工安排的冲突。提高基地的运行效率和设备的使用效益。防止设备场所的无端空闲。有利于统一调度。

2.3 强化计划管理, 理顺课程体系。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训模式改革的深化, 高职教育的能力培训体系必须解体学科体系的蕃篱, 重构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 建立突出职业技能、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不再是僵化的, 把职业资格纳入专业标准中, 将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融为一体, 制定相应的基本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 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循序渐进地安排相对应的知识与实践,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从基础训练到模拟训练, 从模拟训练到轮岗实训, 从轮岗实训到顶岗实习,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因此, 教学计划的管理强化计划的可操作性, 教学和目标的针对性, 对具体的教学形式, 内容和阶段采用弹性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时, 不再笼统地由学校给予实习任务, 而是根据学生所处实习单位的岗位来制定相应的实习任务, 条件成熟的还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课程, 建立特色课程, 以专业岗位分类为导向, 建立个性化职业能力学习库, 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2.4 加强制度建设, 狠抓运行过程管理

制度建设是规范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基地管理效率, 制度的制订以规范科学为原则, 强调可操作性, 删繁就简, 以明确职责, 重视过程的管理为目的。

2.4.1 建立管理制度, 保障条件建设

设备是教学的基本条件, 为了规范设备使用和管理, 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 包括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品的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以及大型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等, 做到账、物、卡相符, 仪器设备维修及时;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 加强安全检查、规范上岗操作资格, 建立学生实训守则及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教学秩序的有效进行;建立实训室建设项目论证审批制度, 通过论证明确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必要性, 规范建设目标和途径, 促进条件保障, 使实训基地正常、有序、安全地进行。

2.4.2 强化基地建设, 规范基地建设途径

为了强化基地建设, 提高基地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促进基地管理信息化, 学校相继修订出台了《实训基地管理若干意见》、《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校企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 进一步明确了基地建设途径, 加强了对外合作协议管理, 建立基地电子档案, 采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手段, 实时更新。对校内外基地的教学进行项目化登记, 建立校企合作教学项目数据库。要求学院根据专业发展和能力培养需要, 建立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般一个专业 (或专业群) 需要1个以上示范基地, 2个以上紧密基地和10个以上一般性基地, 以满足各专业的教学、科研、文化合作的需要。

2.4.3 创新教学文件, 规范教学过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强化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制订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规范了教学改革, 对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实行分类管理, 建立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校内基地以学校管理为主体, 适当引进企业生产项目, 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基地管理制度, 营造职业文化氛围。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管理为主, 适当提供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功能, 校企双方建立管理责任人, 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 主要措施是:一是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 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抓手,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 理顺课程体系, 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促进教学文件的标准化;二是建立实训手册制度, 把教学的任务、职责和安全一一明晰责任, 并按不同项目、不同岗位和不同基地, 制订相应的实训手册, 做到按岗教学、因人施教。

2.4.5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实施全程考核评价方法

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考核体系。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督导管理制度, 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 实行教学全程考核办法。对教师或兼职教师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带教, 由校院二级督导人员就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进行检查和反馈, 并对相应教学人员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在督导评价的基础上, 采取随机选取学生评价, 由学生样本对教师的教学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尝试社会对教学的评价, 由实训基地人员或社会职业人士组成评价组, 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进行测评。三种形式的测评结果纳入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价之中。对学生的评价, 全面实行过程考核法, 不以一次考核定乾坤, 采用过程积累评价法。校内基地的考核, 除常规的学习考勤、作业质量、学习态度等因素外, 还需考核操作技能、工作方法、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等, 实行全方位考核。平时的过程考核成绩视教学项目的重要性和课时比可占整个考核成绩的20~70%;对校外的实训, 在考核常规教学过程外, 还需就工作质量、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等考核, 考核人员由校、企双方或有第三方社会人士组成, 提高评价的公信力。为此, 学校制订了教师工作质量评价办法和学生学习质量考核办法, 有力地推进工作质量评价的实时性、科学性和公平性。实施学校、企业和第三方联合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办法, 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新的实训项目开发力度、提高教学内容更新率、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5 注重基地评估机制建设, 切实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基地是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 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很需要基础, 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多途径的基地建设, 为了促进基地建设的质量, 引导基地特别是校外基地的建设, 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建立基地建设的评估机制, 优胜劣汰, 为保障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根据评估的目标不同, 校内实训室可参照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实训实验室评估标准进行, 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制订相关有评估标准, 就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信息档案管理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二个档次, 作为撤消实训室或实验室建制的依据。校外实训基地由于以校外企业管理为主, 而且各基地的情况无法按校内基地的评估标准, 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评估标准研究, 建立可行的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评价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 就建设目标 (方向) 、教学管理与改革、学生训练效果 (生产质量) 、带教师资安排、生产安全管理、学生管理、经费保障、合作事项的内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分示范性教学、紧密型合作、普通协议合作和一般基地。

基地的评估可采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 条件、过程、成果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力求较准确的反映院校的实际情况。评估内容应侧重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教学保障及改革校内外基地的管理、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基地效益及基地特色等。评估原则是科学性、导向性、简单易操作性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目标、过程与条件诸方面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

摘要: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 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如何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 提高基地运行效率, 保障教学质量是创新实训基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强化管理职能、建立管理网络、改革管理手段、加强基地运行保障、实施基地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实训基地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斯杰.试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6.

[2]樊新华.浅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基地的管理与建设[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37-38.

[3]金仲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12-13.

[4]梁承忠, 庄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J].职业技术, 2006, (16) :62.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篇5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机电系主干专业部,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42.86%,“双师”达到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题,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保住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技能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为了适应中技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缓解当前工厂一线操作人员不足,中技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不足,按照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为集中和整合教学资源,2008年,将钳工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电子实验室、车工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进行整合,组建了技能实训基地。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需要又建成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一体化教室。承担了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学生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规范了实训基地管理,扩大了实训教学中心的辐射作用。目前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拥有实践和教学设备362.02万元,使得本专业的在校学生的生均设备比达到了2692元,学校在未来三年内计划再投入约95万元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购臵教学模型及教学设备。为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建设主要指导思想:

(1)满足本校学生技能实践教学的需求。(2)向在校外人员的技能训练扩展。(3)实训基地分功能区域设臵。

(4)为实训基地功能的扩展预留空间,规范培训的需要,开展培训项目。(5)确保本实训基地在全市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领先。

2、建设目标: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满足中技技能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实践技能考试的需求;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以技能实训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和技能考核中心,同时满足校外技能教育培训和考核。

3、实验场地及设备规划:

学校已近三年已累计投入52.8万元用于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计划搬入新校区后,将实用的原则,按功能和要求搬入实训基地教学楼,新实训基地教学楼合计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具体区域分布为:考试中心模块、钳工实训教学模块、焊工实训教学模块、普通机加工实训教学模块、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模块、自动化实训教学模块、一体化教学模块、创新科技研发模块。建设项目论证方案已获得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在2年之内投完成新设备的设入,使实训基地设备资产接近500万元。计划分二期进行建设。

(1)一期建设:满足专业的实训要求,技能考试中心,一年内完成,具体建设计划:

①新建实践技能考试中心。

②添加设备,完善技能实训教学模块建设。

(2)二期建设:满足教育培训和考核,两年内完成,具体建设计划: ①购臵设备,扩建实训模块2个。②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其他模块设备。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42.86%,“双师”达到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

2)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计划至2013年使本专业的专任教师数增加到20人,兼职教师增加到6人,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高级职称比例达65%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

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方式,我校目前已建立一支具有教育观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行业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学骨干。培养了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4)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①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坚持开展以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师德建设标兵,倡导教师爱岗、爱教、爱学生的风尚,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意识,引导教师安心、倾心从事职业教育事业,正确对待名利,激励教师做以身立教、敬业奉献的模范。

②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利用优秀政策,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不拘一格地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加入专业教学团队,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出国、高校进修、进行教科研项目、企业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动专业群的发展。

③通过学校内部教师培养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学历水平。新教师上岗前必须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每年选送2~4名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学习,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在校的专业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到校内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指导。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推广和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和高层次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④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今后三年,将继续从企业中选聘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熟悉行业情况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指导,使学生学习到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二、实施实践教学情况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教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按照生产过程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确定专业技术理论及基础,以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及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整合课程,以达到胜任行业岗位要求。教学内容则强调“产学结合、工学结合”。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

根据专业领域要求,以职业实践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

课程内容着重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目标必需的基本知识部分,二是专业延伸知识部分,三是技能培养训练部分。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臵,将加大专业拓展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分阶段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学科理论系统性,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驳接的“专业群理论供给体系”,以带动专业群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技能实训基地的定位

技能实训基地的定位是: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平台,服务于不同教育层次;努力成为全市有重要影响的技能实训考核基地,向全市开放培训。

4.技能实践教学的理念

以学生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作为培养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能力为中心,以培养符合基层操作需求的合格人才为准则。结合实践教学理念来开发课程体系,决定实训内容、设计实训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技能规范化操作,同时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的时效性,即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所需的要求,让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联系,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拓展基本技能。为了解决这些技能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大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内容来尝试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5.技能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是

(1)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完成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需求;(2)深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包括课程改革、管理和实训教材建设,积极开拓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满足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训练、校外培训的综合性技能实训任务;(3)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学科、阶段性、开放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实训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突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壁垒,组建现代化技能实训基地,搭建技能实训公共平台。(4)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制度和法规,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实训基地的考核体系,努力成为全市有重要影响的职业技能教学实训考核中心。

6.技能实训基地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1)技能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①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落实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方针,将原归属于教务科管理的实验室、技能训练室重组后归实训基地管理。成立技能训练基地后,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技能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各课程实训教材及实训教学课件,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教学实体;②按照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改革思路,系统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设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师资队伍,改进保障措施,实现我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③突破学科界限,融合不同学科技能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训练项目,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联想能力,为实施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2)技能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案:①稳步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逐步建设涵盖单项技能阶段、见习阶段、综合技能强化训练、实习阶段的“以能力为导向的阶段性、开放式、全程性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坚持实践教学改革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与具体要求,理清实践教学内容,确定技能教学的“必修”与“选修”项目,不断完善各个实践教学阶段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②优化传统的教学:根据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教育的要求,实训基地的技能实训注重培养技能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人文技能、沟通技能的训练,并将三者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及扎实技能的实用型人才。③教学方法的改革:a.将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针对当前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即将进入实习之前,首先进入技能实训基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型进行训练,使学生预先熟练和规范各项技能操作的步骤及要求,以便于他们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实习。b.适时引入创新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训和教学,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思意识。

(二)实践教学总体情况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教学主要面向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钳、焊、电、机加工、数控加工等技能课,利用同时教学模型、一体化教学、模拟场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实训基地的实训室还承担对进入生产实习的学生提前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并为校外人员技能培训提供条件。

经过近几年的运转,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各实训室较好地完成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技能实践教学是近年技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技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的要求,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臵实践项目,并注重实用性、开放性,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实践项目设臵上体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重视,既有基本的单项技能的规范操作,又有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的。实践项目不断更新,基本形成了体系完善,符合技校教育特点的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技术

近年来,中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更新教学和实训设备。建议起较完备的常用的技能操作训练教学平台,保证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能课程的合理开出。实训基地主要为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业余时间有序开放利用,通过统一管理和调配,设备的利用率高,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实践手段和实践技术。此外,实训基地重视实践项目研究和创新,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实践项目作为重点训练项目。

2、实验教学方法

综合采用“模拟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创新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1)模拟教学法:采用“观看示范录像——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学习——初次模拟训练——教师现场纠正——再次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帮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学会规范熟练的技术手法,在既降低操作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开展实际工作的自信心。

(2)分姐教学法:实训基地根据实训项目采用较为传统、、常用、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创新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教学理念,开拓学生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用学到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任务分解法:教师将综合性实训内容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主完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然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代表操作,教师纠正不足,最后由教师示范,学生在按照要求完成实训。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每位同学都参与,学生主动猎取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训教学手段

(1)技能综合强化训练:利用各实训室,在进入实习前进行2周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缩短进入学生实习后的不适应期。

(2)充分利用网络化、多媒体化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充分采用信息化教学,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已建立起相关的教学网站,网站详细介绍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的体制与管理、实践教学、实践教材、环境与设施、人员结构、仪器设备和特色办学方面的情况。目前建有全校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供教师学生在网上浏览、教学、阅读和材料下载使用,方便学习和提高效率,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短片、教学资源网络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实践课堂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3)开放性实训室管理:为使学生及时巩固,熟练提高,中心制订了向学生自习时间和周末开放训练的制度和办法,培养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4、实训教学考核方法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建立了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法。各门实践课程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及各自特点,制订统一的考核及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学生技能成绩考评采用平时技能成绩与期末技能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平时技能成绩占30%,以考勤、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占70%,以在现场随机抽考实践项目的方式进行。

5、实践教材及大纲

(1)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机床切削加工实训基地进行了实践教材改编,目前已编写实践培训教材。

(2)目前实训基地教师对实训教学已完成了部分CAI课件的制作。

(五)实验教学的管理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实训基地主任由机电部主管实训教学副主任担任,下设实训室兼职管理员5名。机电部教务科负责下达教学任务,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主讲教师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专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及实验设计和课程改革。实训室管理人员负责实践准备、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管理。

1、目前已制定了实训基地各级人员的各种管理制度。

2、教学质量的监控:技能实践教学课程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督导组从学校层面对实践课进行督导监控,实践教学基地内部也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督导制度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实践教学效果,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2、经费保障:学校财务处按实验人时数每学期定期划拨低值易耗实验经费到实训基地,经费实行了专项单列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3、网络信息化平台主要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运行和管理。

三、技能实训基地特色

1、技能教学方式改革具有示范性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技能教学在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依托于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其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因而教学内容和质量差别较大。目前由于教育规模扩大和设备技术更新快等原因,学生实际训练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实践技能教学受到严重影响。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技能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完成实践技能的教学。实训基地非常重视基于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到标准规范的、可反复进行、易于评价、反馈的新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引入创新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教学,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构建了具有示范性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模拟教学”、“见习教学”阶段、“实训教学”阶段、“技能考核”五大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新体系突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各学科理论知识、技能的交叉与融合,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内容,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创造贴近一线的真实环境,使技能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构建特色的实践技能教学共享平台

机床切削加工实训基地从2008年建设以来,将原有隶属于教务处的实验、实训室整合,建设了技能实训基地,承担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践技能教学任务,同时也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充分体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精神。建立涵盖不同学科的技能实践教学平台,并积极拓展,向实践技能考试、继续教育和创新教育等项目开放,逐步建设成为面向全市培训考核的专业性平台,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4、实现了操作人员培养的“无缝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良好合作,由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按照实际操作要求完成。培养方式完全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定单式培养,毕业后到企业可缩短不适应期,立即可进行工作。

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专业适用性 基地满足相应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提供适合职业能力养成的实习岗位。

2)“互惠互利、双向受益”

学院和基地双方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臵、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3)相对稳定性

各专业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单位开展合作,并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内(3至5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4)相对集中性

实训基地要具备同时接收至少10名学生顶岗实习的条件,便于学院、企业实施实习教学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专业部职责

1)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负责实习实训基地的统筹和协调,协助相关系联系、管理实习实训基地,系负责相关专业实习基地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等具体工作。

2)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负责选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单位和场地,负责选聘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

3)系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习企业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校外实习、实训指导书,制定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4)系选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承担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5)系负责实习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3、合作企业职责

1)企业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

2)配备业务强、技术精,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有相应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3)承担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在学生取得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4)指定专人,配合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并负责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为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承担“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

6)提供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

4、指导教师选聘

1)实习指导教师由专业部、企业协商选聘,共同管理。

2)选聘热心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实习实训指导经历,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的现场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作为指导教师。

3)对选聘的指导教师,签订聘任协议,做为学院兼职教师,纳入教学管理与考核,建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库。

5、建立程序

1)根据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特点与实训需求,系部具体考察实习基地条件,并提出实习基地建立的可行性报告。

2)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机构审核,确定实习基地建立意向。3)在符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可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与企业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企业和相关系各执一份。

4)根据教学需要和双方意愿,对符合条件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签定合作协议后可挂“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标牌。

6、基地管理

1)校外实习基地由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统一协调,各系协同企业组织实施并进行管理。

2)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会同有关系不定期检查、评估基地实习情况,收集实习单位对实习情况的反馈材料,并在实习结束后,做好学生对实习效果的相关调查。

3)协议到期的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续签协议。4)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任务的实习实训单位,经双方协商,予以撤消。

四、结束语

校内实训基地 篇6

关键词:引企入校;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27-02

一、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

“引企入校”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项目、技术和师资支持,是一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学生可以在全真项目实践基地学习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生存的真本领,实现教学与企业对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着眼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提出

校企合作的内容多样,它可以包括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实习实训、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招生与就业、师资交流与培训、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合作的模式也有“学年分段”“订单培养”“冠名班”“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职教集团”“引企入校”等,我校在探索深度合作模式中,着力探索“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为解决物流专业校内实训的难题提供了思路,是中职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

三、引企入校,共建校园超市实训基地的实践

2011年9月,我校与开平市本地优秀企业“开平市千惠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签订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合同,利用企业优质的设备和资源,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共建了“千惠连锁超市实训基地”。

(一)合作单位介绍

在开平市只要提起超市,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千惠连锁超市。以“走进老百姓家门口”为宗旨的千惠连锁超市的第一家门店于1998年开业,扎根开平17年,积累了丰富的超市运作经验,经营业务不断发展,20多家门店遍布全市各镇,每个分店以其舒适的购物环境,超低的价格,细致周到的服务,以诚信务实、便利实惠、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伴随开平市民一起发展成长,是开平居民生活中的好帮手、好邻居,“千惠超市系您身边的超市” 这一口号已深入民心。超市打造了独有的商品、价格、环境、服务四大核心竞争力,不仅让消费者买着省钱,还确保消费者用着省心,培育了稳固、忠诚的消费群体,它对引领开平消费新风尚,促进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实训目标

1.理论联系实践,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务中,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经济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2.实践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积极走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实际能力。

3.服务教学,作为物流专业实训基地的项目建设,突出学生实践锻炼为主体,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同时兼顾企业经济效益。

(三)实训过程

1.学期初邀请千惠超市高层领导为学生做简单的岗前培训,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千惠超市的企业文化、岗位职责,并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

2.实训周期为4周,实训时间为早班7:30—14:00,中班14:00—21:30。学生会在收银、理货、信息处理等不同岗位,在不同的班次进行轮岗实训,真正体会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全程体验与学习商业经营的基本技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物流教研组还会与超市合作,为学生开发了一些理论课程和其它的文体活动。

3.上课时间店面不开放,由店长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超市运营过程的培训,下课经营期间由学生上岗实践操作。学生主要学习如何进行进货、验货、收货、盘点、补货、上架、理货等环节的作业,掌握超市货物的流通环节以及相关物流技术在超市中的应用。

4.对于每批次学生实行双重考核,店长根据学生的在岗表现及对新任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给予考核评价,指导老师主要对学生考勤及理论应用能力给予考核评价。以综合成绩作为依据,选出一名最优秀的学生做为下一批次学生培训的店长助理,协助店长培训下一批次学生。

5.每一批次实训结束,要求学生上交一份实训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训报告,收集每一批次学生的意见,如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建议,反馈给千惠超市,共同研究,不断改进实训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四)实训管理机制

1.构建三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

“千惠超市实训基地”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管理、以学生操作为主的三级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如下的管理机构:

实训期间,学生的管理由超市门店负责人和学校委派老师共同负责。学生上岗前,指导教师会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和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后,超市门店负责人须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2.引入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引入了该企业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工作岗位与职责以及奖罚措施。在考核时,引进总部的考核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一是考核差错率,二是考核工作态度。考核结果与实训补贴挂钩。

(五)优势分析

1.学生通过在这种企业全真的运作环境下锻炼,使他们不仅能够“做中学”,更能够让学生“做中思”。

2.企业全真的经营运作环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对已有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去发现未知的领域,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通过深化基地的内涵建设,按照基地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学生在整个经营运作的过程中是主体,当他们在实际运营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要求学生能够尽量自行解决,所以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营销能力、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前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5.学生可通过岗位实训获得适当补贴,不但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与自身优势,也使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在真正上岗后可以更快适应岗位需求 。

6.实现了校企双赢,学生不仅职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为他们毕业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四、引企入校的思考与展望

(一)要创新适应全真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工作过程导向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加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集成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各种考核评价方式,始终将毕业生顶岗率、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为市场输送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二)要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为此,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同时,要强化道德约束,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三)要加强校企合作政策保障

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要在具体的发展措施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任务和企业的责任。鼓励和推动企业和企业家担当起这种社会责任。使校企合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证明,校企合作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政府在建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政策。并由校企合作职能部门经常检查、监督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各项政策,使校企合作得到政策保障和支持。

(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专业教师深入一线,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大部分仅适应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职业教学模式,较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与专业素质,不大适应生产性的教学改革。因此,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方面要从企业引进高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产研深层合作的一个方向,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也是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盛华.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机制探索[J].潮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曾育林.校园模拟超市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商业论坛,2012(12).

[3]蒋海娟,全细珍,阳玉玲.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

校内矿山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篇7

关键词:实训基地,理训一体,产学结合

1. 基地建设背景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涉矿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对人才的质量和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采矿专业实习地点受安全、生产、空间、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又因为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造成了学生下井难的问题。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技能难以达到用人企业实际需求。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为了形成稳定、长期、安全的实践教学环境,矿井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 基地建设目标

( 1) 全面深化 校地、校企合 作,通过深度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转型发展服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涉矿专业集群,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校内矿井实训基地。

( 2) 校内实训基地要具备承担采矿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完成各类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并且能够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甚至可以弥补现场因安全、成本等原因而做不到的实践环节;同时基地的建设可以成为地方煤矿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理想场所,成为校企协作的桥梁、纽带,促进鸡西地区的经济发展。

( 3) 基地建设要彰显以煤为办学特色,突出技能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建成一批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与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同步的高水平校内实验、实训室,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实训基地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 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矿山实训基地的功能设计是从煤田的地质勘探到煤、岩石的物理性质、矿井开拓开采设计、巷道支护设计及效果检验、采煤工艺的选择、矿山设备的配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特殊工种培训再到煤炭的初选加工、细加工、深加工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矿山实践基地的功能,使之成为集实践教学、科研、对外培训、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矿山工程训练基地。形成了“1181”框架模式的实训体系。即: 11个仿真地下矿井实训基地: 划分六个功能区: 掘进区、通风区、运输区、支护区、灾害防治区、矿山测量 实训区。2 1个采、掘、通、选、设实操训练场: 由矿井通风仿真实验室、采煤工艺车间、工程测量理训室、测量数字化理训室、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开拓开采实验、围岩检测实验室、采掘设计室、围岩检测实验室及矿物分选、工业分析、焦化、元素检测实验室等组成。38大煤矿工种实操培训演炼场: 由煤矿特殊工种实操室、矿井灾害防治实验室、矿山救护实验室、采矿综合实验室、矿山设备拆装实验室、虚拟仿真特殊工种培训室等组成。41个煤炭展览厅: 划分五个展区: 煤的形成、煤田的地质勘探、煤炭开采史、煤炭的初加工、煤炭深加工。

4. 主要成果

( 1)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了以核心专业为中心的与下游产业链相辅助的实训基地。统筹规划,整合校内教学资源; 秉承校企合作理念,联合共建共享基地。

( 2) 整个实训基地保证了几千名学生技能培养的训练,解决了以往必须到现场才能实现的现状,且不受时间、空间、安全的影响,实习内容工艺种类多样、全面,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 以上。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想 篇8

1场地紧缺, 技术条件落后。

随着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注重加强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各类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一改原来在教室内由教师一支粉笔讲天下的局面, 强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重视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些都对实训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校对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投入资金来源有限, 对会计专业的实训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些情况造成了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的滞后。

2教学机房普遍, 具有专业特点的实训场地建设不足。

在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中, 比较多的是机房建设, 借助一些教学软件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 即使是诸如会计岗位实训室, 也多是采用机房形式, 在位置上挂上岗位标牌就形成了所谓的岗位实训。会计专业的技能特性要求和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特性的要求在实训场地建设中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3场地利用效率不高。

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过程中, 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场地功能单一, 场地的利用效率不高, 往往仅能满足某一方面的实训要求, 不能兼顾各学期各阶段的实训要求进行有机组合, 提高实训场地的多功能性是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就是提高了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也能比较好地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 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技术服务与推广的中心。

4创新性实训基地缺乏。

新形势下学校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但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基本雷同, 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 与产学研工作结合也不够紧密, 不能体现学校创新型实训室的建设理念。

5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实训基地建设途径之一是校企合作。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 深度合作和校企双赢的局面较难形成。

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围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专业认知、学科内实践教学、岗位实践、综合实践等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满足各项需要, 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就已经建设成了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其建设思路和成果值得推广和学习, 其“展示中心”以各种直观的素材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其各种“实训中心”满足了学生各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操作技能的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等;其“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学生进行会计岗位手工实训和动手操作审计业务的需要。

2创设条件保障基地建设的先进性和多功能性。

(1) 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会很快地应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学校的实训场地建设应跟紧企业的步伐, 保证学生在学校的能力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接轨, 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应具备超前性。如当企业报税由人工转向网上报税时, 当出现了网银时, 学校的相关教学软件就要跟上企业的发展;在今天企业信息化管理蓬勃发展时, ERP实践教学就必须在学校内得到运用和发展。

(2) 建设一室多功能的实训场地。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些场地在功能设置上比较单一, 造成一个场地可能只是阶段性地被使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设计场地时应该考虑其多用性, 一室几功能地使用。如现在较多学校使用的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就可以与ERP沙盘实训室以及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室融合, 真正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再如将低年级学生的教室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融合, 只需要将学生的课桌进行改造, 就可以在满足学生上课的同时满足学生基本技能和手工实务的训练, 达到传统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功能。

3建设有学校特色的会计专业创新成果实训室。

江苏省职业学校的“五创” (创高技能、创新大赛、创优风采、创意论坛、就业创业) 之一是创新大赛。许多创新的高招妙招往往来自于学生对学习实践的不满足, 来自于教师教学的新需要。这些成果如何在开发成功后让其产生真正的价值, 手段之一是将其运用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中。

4校企多方合作, 加强实训室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校企合作的范围很广, 仅以校内实训场地建设而言, 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参与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借助企业的成果 (如软件) 运用在相关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中, 也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参与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五年制高职办学的基本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培训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 服务社会和技术研发的功能。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可以实现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可以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建设。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现状分析,建设构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 篇9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校区) 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我院新校区建设规划, 电子类专业实训场所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 通过“筑巢引凤”, 学院与苏州凯士达电子电气厂共建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 学院提供场地与管理服务, 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企业将四条价值400万元生产流水线迁入学院, 主要生产节能灯配套产品, 该流水线融插装元件及波峰焊为一体, 是环保型的无铅流水线。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在生产经营的同时, 能为学院提供80-100个稳定的生产性实训岗位和8-10个教师的研发岗位, 每年能够容纳近千名学生顶岗实习, 实现了“学做合一”。这种合作方式使企业和学院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为加强流水线生产与实训管理, 学院成立了领导管理小组, 由电气工程系主任和企业厂长担任正副组长, 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负责具体的生产及实训。通过“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自动化设备维护”、“产品修补线”等项目实训,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研发项目实践, 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建成的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具备了开设电工、电子等多门实验、实训课程的能力, 涵盖了从基础训练到实战训练教学体系的全过程, 满足了全校区机电类基础课程和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供热通风与空调等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为使生产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院重视生产实习过程的每个环节, 改革生产实践教学, 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电子专业学生直接上流水线虽有难度, 为了保证生产质量, 提高实训基地的实效, 电气工程系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题下, 学生进入流水线前, 利用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与培训。电气工程系与该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了教学计划灵活调整的机制, 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与企业的生产安排尽量相一致, 以缓解校内实训基地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二、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稳定持续运行的要点

为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 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

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要以服务求发展, 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 主动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服务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 实现资源社会化, 提供多方位社会服务。学院以此实训基地为基础, 成立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中心, 与企业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和进行技术服务。

2. 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要建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力求做到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接, 使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掌握基本职业技能, 争取就业后能免去试用期。为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电气工程系将学生按照流水线上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分成若干项目团队, 由公司技术人员和教师带领参与实际项目设计, 充分体现学中干、干中学, 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 是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的根本保障。现已制定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岗位职责, 按生产管理的流程建立并完善电子流水线各种管理制度, 实行实训基地项目负责人制度, 制订《关于加强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实训教学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 使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既具有生产功能, 又能满足教学需要, 在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中完成教学任务。

4. 完善真实实训环境

进一步完善真实的实训环境建设, 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通风、照明、温控等设施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执行, 使设备完好率保持较高水平。按生产工艺流程设置实训室内部布局, 明确安全质量标准, 划分实训作业区域, 规范标识警示用语, 达到真实的职业活动环境要求。

工程测量课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10

实践教学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实训场地作为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保障, 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严重影响着高职实践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实训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实训基地的意义

从工程测量教学的角度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供一种特别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能否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是决定学生上岗后能否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一个好的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测量、虚拟施工, 使学生不出校门便可充分感受到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 让学生了解施工单位采用的作业方法和最先进的测量施工技术。

三建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 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迅速发展, 测量行业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不断增加, 这就对工程测量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 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保持稳定发展地位。对学生而言, 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接收一个马上可以从事专业工作的毕业生, 如果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 那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面对人才供需矛盾的现实, 能否竞争上岗不仅取决于学生对测量理论的掌握, 更取决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高低。这一切均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完善所学课程的内容, 因此, 配备一个完善的实训场地势在必行。

2. 有助于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测量资格证书一直是我校从事测量行业学生必考的专业资格证书, 测量资格证书的考取分为两个方面: (1) 理论考核; (2) 实际操作。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在职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取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学生提供了日常训练的场所。将实训基地作为职业资格鉴定场所, 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确了培养方向。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由于每次实习承担了具体的工作, 对所需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实训基地的内容及功能

测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严格按照“仿真”的原则, 同时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实训场地的构建、测量仪器的配备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能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要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 学到和掌握到当时测量行业先进的技术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训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及当前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来安排, 因我校属高职交通土建类学校, 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公路交通施工单位, 因此, 在实训场地建设的内容上应尽量围绕道路施工为重点来建设。

1. GPS技术实训中心

GPS测量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括GPS实训基线网的建设和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基线网的建立, 除了提供学生进行GPS静态、动态实训观测及成果检核外, 还应掌握利用GPS RTK进行简单的地形测量, 熟练工程放样的基本方法, 在图形结构的设计及外业作业过程中, 要求学生合理布网, 充分利用GPS的技术, 使控制点的分布具有全局性和便捷性。校内实训基地埋设四等三角点两个, 作为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导线的加密测量。有了固定的控制点和已知数据后指导老师可以随时检查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 使学生及时纠正测量错误, 保证测量实训质量和学生实训效果。

2. 道路施工测量实训基地

我校一直担负着为交通系统培养公路工程施工人才的任务。为了使公路施工测量方向的学生能有仿真的实训环境, 在校园内新建了长为两公里的模拟公路施工路段, 能同时满足工程测量、道路施工、道路养护等公路施工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能培养学生进行道路选线、中基平测量、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的中线放样等测量的能力。根据仿真的要求, 整个路线设置了公路的各种平面曲线和纵面的曲线, 并沿线路终点和起点设置了平面与高程的控制点。

3. 数字测量实训基地

主要承担地理信息系统 (GIS) 实训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进行GIS工程实践训练, 完成GIS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和入库的训练, 进行GIS科研活动。同时承担数字化测图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训及专题实训, 实现测绘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一体化, 强化学生测绘数据处理、数字化成图的技能, 为学生专业课程设计提供支持并可为企业服务。

数字测量实训基地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为一体, 数字化发展必须坚持走校企联合、合作的道路。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 能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也能使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 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建成后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 制订一个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的使用标准, 并建立一套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测量仪器的使用、管理、维护, 与企业界测量同行共同规划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联合制订施工性实习实训规划, 即对学生进行实训又可以为企业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仿真生产性实训环境设计, 在企业的帮助下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以工学结合仿真实训为主要形式,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逐步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 加大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六结论

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生产测绘实训基地, 建设具有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训室, 将测绘企业引进学校, 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融“教、学、做”为一体, 实现仿真性施工实训达100%, 充分利用现代测绘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测量、虚拟施工,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建立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创建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 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为培养高质量测绘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利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施工过程的现场实训, 可以提高了学生工程测量操作技能。本文结合我校现有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方法及用途, 并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建军.高等院校工程测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与卫生, 2012 (10)

[2]陈贺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 2009

校内实训基地 篇11

关键词:高职 实训基地 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质和量日益攀升,高职院校也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各学校也加大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从无到有,从模拟教学到真正的实训教学,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达到基地的作用就此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实训教学是将业务实训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的必要场所。

二、 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及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具有培训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的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研发功能。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功能是指为接受职业培训者在校学习期间提供理论验证性实践教学、单项技能、岗位技能、关键能力培养等职业能力培训的环境;社会服务功能指对外技术服务、社会短期培训、提供技能考核鉴定场所等;研发功能包括产业运作与生产功能、科研功能等。

校内实训基地的特点是:便于教学组织和管理,受客观因素班干扰少,计划性较强,但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切合實际办学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的攀比心理,避免造成资金浪费,不能形成办学特色。

2、先进性原则。技术性和先进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和核心。实训基地既要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大、技术先进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先进的实训设备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实验平台。

3、共享性和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和开放性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各种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各种管理与服务平台等,力求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在功能角度上,要求基地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

4、真实性和创新性原则。真实性和创新性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要求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自主创新,引入专业导师制度,引入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引入学习创新制度。同时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三、加强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提高对实验实训的教学认识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实验实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实验实训课程必须单独设置,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保证足够的实训课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2、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

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离不开良好的硬件设施,更离不开先进的软件系统,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层次提升,实训教学硬件设备需求量也随之扩大。对于基础的、专业覆盖面广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一步发展的需要。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鼓励创建特色专业实训基地,资金投入上应扶优扶强,对开放性好、社会效益好的基地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多创几个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的布局、功能划分要清晰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生产的要求来设计,设备配置要具备真正的生产功能。实训基地的空间基本格局和建设按照“从低级单一到高级复杂、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综合、从模拟仿真到现实创新”的思路将仿真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系统的自己真实水平与先进企业生产现场水平相一致。环境的装饰也要模仿企业的真实场景,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情境下工作的感觉,并具备开展生产性实训的物质条件。既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同时又要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设置小规模的教学和学生讨论区域,配备投影仪、扩音系统、电脑等教学设备,为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形式创造条件,而不是以单纯验证理论为目的,要注重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开成。《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因些,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5、要加强实训基地管理规范化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检查、评价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实验实训室使用管理规定》、《实习指导老师工作守则》、《学生实验实训守则》等各项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在管理上建立学校、系部、专业实训室、实训教师分级管理机制。系部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运作、发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对各专业实训室进行检查、督促。各专业实训负责本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发展,安排好学生实践的具体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和学时。实训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衔接,组织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管理,确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方法。其次,做好实训室内部环境布置,如实训室简介上墙、技术构件介绍上墙、学生成果展示。再次,做好实训室使用登记、仪器设备借还登记和维修登记,加强实训基地财产管理。最后,做好实训教学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

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篇12

一、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的原则:校内实训基地的种类和规模应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来确定。一般情况下, 各专业通用的实训室可组建为公共实训基地, 其他实训室可按专业大类组建为专业实训基地, 避免重复建设功能类似的实训室。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划, 院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匹配。

规范性原则: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规划、申请、论证、立项、实施到验收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是避免立项失误、保证建设质量和提高建设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致性原则:实训基地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实践教学服务, 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与相应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一致。

完整性原则:实训基地应具有能满足相应专业大类实践教学所需的完整的实训功能, 相应的实训设施要配备齐全, 要特别注意主辅设备的配套。

先进性原则: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应达到企业现场使用的同类设备的中上水平, 尽量做到在其使用寿命期内不落后。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

效益原则:校内实训基地除进行校内实训教学外, 还要充分开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功能, 要与区域内其它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效益。

二、建设步骤

立项:院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立项申请一般由学院二级教学单位向学院提出, 经专家论证、院务会或院党委研究后决定是否立项。省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由学校主办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考察后决定是否立项。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由各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项目的申报, 并对申报院校进行预审、论证, 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通过预审、论证的院校, 填写建设项目推荐书并上报教育部和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评审;教育部、财政部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是最主要的立项申请文件, 建设方案一般包括建设意义、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建设周期、经费预算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实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立项后, 由学院或学校主办者根据建设方案逐年逐项落实建设项目。大型基建项目、大宗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引进均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验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 由学院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验收。项目验收一般包括场地设备验收、功能验收和资料验收。场地设备验收主要从硬件上检查场地的改造、装修和设备的选择、型号、规格、数量、安装是否达到建设方案和合同的要求。功能验收主要检查是否达到项目建设目标和是否能完成预期的实训项目, 由项目负责人及其成员逐项或挑选演示实训项目, 采取一票否决制, 即只要有某一项预期实现的实训项目没有成功, 功能验收就不合格。资料验收时必须提供:验收申请、项目建设总结;项目申请立项文件;所有合同和资金使用情况表;能进行的实验、实训课题清单;能进行的实验、实训课题的大纲、指导书;能进行的实验、实训课题的实测报告。

三、建设内容

管理机构:校内实训基地和各实训室要配备专人进行管理, 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影响实训基地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训基地负责人既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 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管理能力, 要熟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体系。各实训室的管理员既要具备仪器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又要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力。各管理岗位均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实训体系: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别构建实训体系, 实训体系是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据。实训体系包括实训课程体系、各门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各门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各门实训课程一般根据职业技能培训类型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项目 (课题) , 复杂的项目可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分为不同的阶段 (单元) 。各专业可根据职业能力类别将实训课程组合成不同的实训模块, 以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实训机制:校内实训基地是产学研结合的最佳载体, 实训教学与生产、科研结合, 既有利于改善实训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实训基地要建立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建立实训场所课余时间开放制度, 鼓励师生员工和企业科研人员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通过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生产, 增强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

硬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的面积和实训设备的数量根据相关专业办学规模来确定, 一般应能满足一个标准班实践教学的需要。生产性设备的先进程度要达到企业现场生产设备的中上水平。相关的实训场地要集中, 仪器设备要配套。

师资队伍:实训指导教师主要由双师型教师担任, 到企业兼职或实习是提高双师型教师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任或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应涵盖实训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等环节;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建档制度和实训场所课余时间开放制度等。

社会培训体系: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要编制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考核方法和管理办法。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实行“双证书制”已成了高职学院的共识。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办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一般都有明确规定, 实训基地需编制配套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和管理办法。

四、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型:建设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资助, 一般具有区域共享的性质。

校企合作型:企业以各种形式与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学校自主型:纯粹靠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 是目前的主要建设模式。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程序、内容和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建设程序,建设内容,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5, (10) .

[2]肖毅, 钱建平, 黄炜.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高职实训基地[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6) .

[3]吴国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程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11) .

[4]杨金土.技术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及其环境条件[J].职教论坛, 2002, (15) .

上一篇:人生处处有金子下一篇:声乐表演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