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实训基地

2024-09-05

测绘实训基地(精选9篇)

测绘实训基地 篇1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还面临很多问题。基于此, 对“校中企”模式测绘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讨和剖析, 并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岗位考核制度,测绘实训基地

一、测绘教育概述

测绘教育最早源于德国,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是测绘教育的强国, 就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 侧重于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学生的生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完善与特色。国外院校采用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攻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CBE”模式、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制度”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其共同特点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发展紧密对接;企业的深度融合;顶岗工作, 绩效评价;系统而又严格的管理;校企之间技术转移的实现;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二、我国测绘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对测绘划分是: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 , 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二级学科)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在对应的学科体系下开办了测绘专业, 并积极开展了多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实训, 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种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2.“1+1+1”模式。高职学生第一年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测绘实践, 第二年到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到了第三年, 学生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和总结。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激发学生回到学校后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够对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人才培养。

3.“校中企、企中校”模式。把行业需求体现到学校教学过程中, 按生产过程进行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中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场所, 能较好的培养学生快速适应行业岗位的需求。

三、测绘专业传统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的有测绘类相关专业, 并且有较为成熟的传统教学模式, 但是随着测绘新形势的发展, 应对行业产品多样化的要求, 适应测绘行业生产岗位的需求, 这些外业数据采集知识分量重而内业数据处理知识分量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较难适应测绘行业的需求, 必须对测绘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与实践应用, 以符合当前测绘内业岗位技能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测绘专业现行的传统办学模式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第一, 不同类型学校的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较为传统, 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较为陈旧, 人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适应不了行业新型岗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于测绘产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所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 缺乏体现适应项目化学习、案例学习、岗位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和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教材。第二, 不同类型院校设置的测绘专业, 较侧重培养人才的传统测绘技能, 传统测绘技术体系作业方式陈旧, 外业劳动强度大, 而忽略测绘新形势下测绘内业技术的培养, “重外轻内”情况较为严重。第三, 测绘专业培养人才的“校企结合”模式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 就人才培养效果、企业成本两方面的平衡, 需要一种较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第四, 测绘内业技术人才的就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教学主要内容、对应职业岗位等都需要形成新的适应测绘行业岗位需求的一个新标准。

四、以“校中企”模式建设高职测绘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课题组深入企业调研, 对已在测绘行业就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 结合毕业生的切身经历, 根据高职院校测绘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 实事求是地寻找企业和学校之间共同切入点,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改善教学方法, 建立新型测绘实训基地, 寻求一种校企互惠双赢的“校中企”的合作教学管理模式。

1.建立规范人才培养实训环节, 提供完善内业实训教学场所。根据测绘专业实际教学情况, 依托测绘行业大背景, 根据测绘产品为导向, 将测绘产品生产过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 做到“所需即所学”, 做到宽口径人才培养, 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零对接,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实训教学过程中, 做到落实项目化教学, 实现摆脱虚拟模拟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现有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和成功案例启发教学, 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 真实工作项目与课堂虚拟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 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我院特色的“校中企”测绘专业实训基地。

2.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培训锻炼, 保障师资力量。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 进入到企业进行测绘产品生产培训, 了解当前社会对测绘产品需求的最新动态, 掌握测绘产品生产方法及过程, 增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走进生产单位的培训, 能更好地使教师掌握最贴近社会需求的测绘产品生产方法, 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岗位考核制度。加大测绘内业技能培训, 增加内业数据处理软件的教学,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生产过程法、角色互换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训”一体化教学。根据不同的测绘产品, 结合实训室、机房、多媒体教室或施工现场, 将讲学练相结合。结合测绘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考试证书, 以证书替换相应课程的学分, 引入生产单位岗位培训考核制度, 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实现考核标准实用化、岗位化、多样化。

4.校企深度合作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学生通过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学习, 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测绘产品生产的实践操作能力, 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真正做到生产实习一体, 理论实践相结合,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地方企业经济。“校中企”式的测绘实训基地, 除了可以进行测绘产品的生产实训, 还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工作。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 合理配置资源, 按需分配、优势互补, 最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5.“校中企”实习实训基地的社会引导与社会影响。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高职教育必须不断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 依托行业, 深入企业, 教研学生, 解决核心问题, 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实训基地, 才能彻底摆脱脱离社会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有利于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立“校中企”式测绘实训基地, 以产品为导向, 以需求为目标, 教师引导, 案例启发, 模拟企业进行岗位考核, 企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 参与教学, 真实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与课堂虚拟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 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技能操作水平, 解决企业用人的不对口性, 学校和学生又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提高学生就业率、拓宽学生就业口径, 更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一种实用新型的创新改革模式, 更是一种教、学、做三结合的全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亓俊国, 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1) .

[2]刘延明, 刘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8) .

[3]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 2007 (2) .

[4]杨瑜.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综述[J].科技研究, 2014 (14) .

测绘实训基地 篇2

按照本学期教务处的工作安排,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6-8周,机电科组在高一机电班开展了“探索性”的专业课集中实训周活动。本人负责本次高一三个机电班的《金工实训-测绘》实训教学,从三个班的实训整体来看,实训能按照自编《实训教学指导书》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严格执行教务处各项教学制度,教学秩序良好。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按要求认真完成实训任务,能够达到提高学生构图绘图能力和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的预期目标。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专业课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水平逐步提高。

二、通过实训,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制图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接受较全面的绘图技能训练,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集中实训,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极好锻炼机会,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给学生提供了表现和展示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本次集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机械行业产生兴趣和爱好,同时提升学生对机械制图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以后继续深造或从事工程技术相关专业工作打好坚实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在实际实训中发现,实训教学指导书内容与实训时间安排有不合理,内容编排不够紧凑,需继续完善。

二、缺乏统一标准设备,造成授课内容与实践练习不协调,造成教师指导实践过程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集中实训,必须把学生的分组尽可能小组化,只有这样才会出效果,而科组开展集中实训明显存在人手不足,部分教师工作量偏大,小组教学出效果与师资明显的不足相互矛盾该如何解决,仍需不断尝试与改革。

四、实训过程中,仍有小部分的学生不积极甚至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对于这小部分的学生该如何安排,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尝试。

实训负责老师:朱国良

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 篇3

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书记在清华校庆讲话中指出, 大学教育应将“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等内容进行对称化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对称化, 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指导深度、宽度与创新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而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是学生了解社会、企业, 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 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加强实习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 是学校与社会及企业互动的需要[1,2]。

本文从测绘类实践教学的内容出发, 分析其实践教学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双模式、多层次”实习基地的建立。实习基地的划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的专业指导、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有重要帮助。

1 测绘类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 测绘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矿山测量、大坝监测、地震救灾、导弹发射、地壳变形等多个领域。测绘专业的“测量学”“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等课程广泛渗透到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中, 如测量学课程已在我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10 个专业中开设, 实践项目包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近30 项, 实践项目多, 范围广。打破原有统一教学内容, 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通用实践项目和方向实践项目。通用实践项目是各个专业均需掌握的测绘基础实践项目, 方向实践项目是相对各自专业而设置的实践项目, 重在体现专业的方向性[3,4]。

表1 给出了部分实践项目。

2 测绘实践教学的特点

1) 测绘实践项目内容多。测绘实验中心不仅开设测绘类课程的专业基础实验、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项目, 同时还面向全校多个专业开设测绘实践与实验公共选修和创新实践内容。实验项目有基础类、专业类、创新类、综合类, 近百种子项目。项目种类多, 层次多。

2) 实践过程中行业差异大。测绘实践项目包含有“测量学”“大地控制测量”“遥感技术基础 ( RS) ”“工程测量”“矿山测量”“道路测量”等课程实习, 这些实习是面向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交通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十几个专业开设的专业实习。这些实践过程, 与学生所在的专业领域密切相关, 而行业间相差较远, 这就要求实习基地、实践方向要有所区别。

3) 就业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主。参与测绘实验示范中心教学环节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就职于工程领域, 主要在矿业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范围内从事技术工作。

面对华北理工大学测绘实践实习的特点, 为提高实习效果、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学科专业和实习内容对实习基地进行“双模式、多层次”的划分, 分门别类进行管理, 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双模式、多层次”实习基地的建立

“双模式”是指根据测绘实践项目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将实习基地划分为“通用实习基地”和“专用实习基地”。通用实习基地是供测绘和非测绘专业都要进行的基础项目训练所使用, 专用实习基地是供各专业专项训练所使用, 是在通用基础训练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实践项目, 如表2 所示。

“多层次”是指每个实习基地模式中根据适合的实践项目不同, 又分为多个实习基地, 如表2 所示。根据“阶段能力培养”模式, 每个实习基地均从“基础型”“综合型”“扩展创新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准备仪器设备和组织指导教师, 极大的方便、优化了实验室的管理。

目前, 华北理工大学测绘专业共建立3 个通用实习基地和9个专用实习基地。通用实习基地包含华北理工大学校内实习基地、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校内实习基地、华北理工大学曹妃甸校内实习基地。通用实习基地一般建立在校内, 而专用实习基地, 除了“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建立在学校的机房, “测量学”实习基地围绕整个校园, 其余实习基地均建立在校外且与企业联合管理, 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4 结语

测绘实践实习基地根据“双模式、多层次”的划分, 实习设备更便于管理、实习场地更具有方向性、指导教师更专业。建立并有效完善实习基地,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理论意义。

通用实习基地和专用实习基地的划分, 有助于实验室设备和日常的管理工作,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同时保证了学生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 使学生在专业方面接触到实际工程、新技术新方法, 为将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 省去了学生自己出去实习的可能性, 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另外, 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 保证了测量标志的保存, 省去了每年创新建立测量标志的费用, 节约了开支; 再次, 实习基地的建设为老师的科研、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了保证。

2) 实践意义。

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 能够使学生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操作方法, 掌握处理实际工程的方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等均得到极大的锻炼。

3) 社会意义。

联合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 实现了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学校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企业帮学生带来实践经验和技术, 真正实现了“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宗善, 邹丽新.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3) :50-54.

[2]吴国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4) :117-118.

[3]汪金花, 张永彬.工科实践教学五星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测绘实践教学为例[J].测绘通报, 2011 (8) :92-94.

测绘实训基地 篇4

(2015年6月10日)

2011年12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在潍坊建设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基地按照“一中心两园区”进行建设。一个中心,即以潍坊国家级高新区软件园为依托建立一个测绘地理信息研发孵化中心,主要用于地理信息软件研发;两个园区,一个是位于高新区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园区,主要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数据库建设等涉及测量、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影像处理等产业;另一个是位于坊子区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区,主要从事无人机、航空摄影设备、测绘技术装备生产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相关产业。实行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

一、2015年建设计划

2015年基地计划总投资9亿元,任务目标是数据加工园区9栋独立数据办公楼及2栋生活配套楼全部交工投入使用,园区内景观等配套设施处理完毕,达到正常使用标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供电、配套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目前进展情况

目前,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完成建筑面积78.4万平方米,已有包括超图软件、中海达、四维远见、星 球数码等公司在内的63家企业和研发单位落户基地,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1+10”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一极,地理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研发孵化中心全部投入使用,2.4万平米已基本住满,入驻单位32家,均发展迅速,如田润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采用SOA的应用体系架构,结合BDS(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LBS(移动运营商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协同中国人保、平安保险、中国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壳牌(中国)深度业务合作及数据交流,成为国内第四方物流的中坚力量。

数据加工园入驻单位6家,园区绿化已完成,已开工楼座11栋,其中,8栋数据加工楼、1栋综合服务楼已完成建设安装并及综合验收可投入使用,2栋住宅配套公寓现已封顶,正在开展给排水、消防工程、内墙涂料工程,预计8月份交付使用。

坊子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入驻单位25家,园区道路、绿化、供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已配套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土建已完成,部分设备已到场,正在进行室外配套;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的10座孵化配套中心已建成交付使用,生活配套服务区一期3.8万平方米的9栋专家 公寓已交付,二期2.8万平方米的7栋专家公寓已经验收,正进行内部装修,1.6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大楼已完成主体,准备进行外墙处理。共达电声、翔云动力、凯达尔机械、正达实业、智新电子荣、泰感应科技6个项目部分车间已投产;今年新开工的云图导航科技、新视听电子科技、埃尔凯科技、斐越工贸4个项目部分车间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入驻孵化配套中心的奥卓科技、银澎云计算存储中心、恩源科技等项目已开始装修,中海达测绘项目正在确定装修方案,今年以来,新引进亿川电子、创梵科技两个项目。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为了推动我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拟向省政府申请山东省北斗民用示范项目,将我市作为全省的北斗产业基地,开展全省北斗民用示范、推广。经过前期与总装备部北斗导航管理办公室、省经信委沟通,北斗办已经同意在我省开展北斗民用示范,目前需要市政府协助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由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申请报告,由我市作为山东省北斗民用示范的承办市,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基地作为全省的北斗产业基地。二是由市政府解决配套资金问题。北斗民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北斗办会配套相应的扶持资金,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按照1:2的比例进行配套。北斗办预计配套5000万资金,要求地方政府配套1亿资金,省里的意见是由潍坊市自筹,省里只配套产业扶持政策。针对资金的来 源,拟采用以下途径解决:将高新城投投资开发的地理信息产业园的9、10、11号楼进行资产评估,由政府财政配套,分割到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山东新光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自筹1亿资金作为配套资金。

(二)创客学院租金补贴问题。2015年4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与东软集团联合起草合作方案,计划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数据加工园二号楼成立东软创客学院,占用面积为5000平方米,由东软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投资建设办公设施、购买相关仪器设备。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现申请市政府给予租金补贴,每年约270万元,并由市政府直接拨付园区。

(三)山东银澎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位于坊子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内,项目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共计划建设12000个机柜,最多可同时满足18万台服务器同时工作。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事云计算、大数据及数据中心业务。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加固施工,正在进行装修改造工程,预计年底前可投产运营。现存在两个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投产后相比较其他地区用电成本较高,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电价政策支持。二是希望政府帮助协调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沟通网络接入事宜,促进该项目尽快建成投运营。

四、下步打算

(一)抓好项目推进建设。以两区为建设主体,加强项目协调服务,实行项目包靠责任制,建立在建项目工作台账,制定项目建设推进详细计划,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二)加强园区管理服务。提高园区运营效率,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项目,支持入园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测绘实训基地 篇5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被认为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在西方, 由于现代物流产业本身蕴藏极大的发展潜力, 而被称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行业”。

在我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行业和消费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近几年物流人才的需求以近30%的速度递增。目前, 物流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大类紧缺人才之一, 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估计超过600万。

基于以上原因, 各种层次的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力图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而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实训中心。因此, 如何建立物流实训基地,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是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校是一所位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成立以来, 按照“立足全区、面向全市、辐射周边”的要求, 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让往来于园区与世界的物流, 畅通无阻, 力图使园区率先成为国内现代物流的示范窗口。

2006年12月17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开展具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园区已有中外运、大田、UPS、近铁等23家国内外物流企业, 百得科技、希捷硬盘等90多家制造业企业进驻并开展业务。

2008年中国、新加坡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明确在苏州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四个示范区。其中创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提出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依托, 叠加功能、优化政策、整合资源, 加快建设全国最先进、最便捷的物流运营和通关体系。

工业园区是制造业聚集地, 是加工贸易的集散地, 原料要进口, 产成品要出口, 这一过程都有大量的物流活动, 货物需要报关、报检、运输、仓储、装卸、包装、信息处理等, 因此需要大量的物流作业人员。

物流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 不管是本科生、专科生还是职业学校学生, 都必须经过技能的训练, 才能成长为物流方面中高级人才。而目前苏州地区还没有一个公共的、开放的、适用的物流专业实训基地。物流技能人才稀缺现状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在苏州、特别是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公共型的物流专业实训基地非常迫切。

2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2.1 物流实训基地的原则和目标

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基于自身物流专业的特点, 遵循“技术领先、功能齐全、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原则, 以核心的物流活动和标准的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 以物流技术为重点、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以物流设备为依托, 并以配套的课程为保证, 构建专业化、实用性强的现代物流实训基地。

以现代物流运作为基础, 体现了实训室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物流信息系统及与上下游系统的集成为基础, 体现了实训室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一体化;以RFID及RF手持终端、电子拣选设备等的使用, 体现了实训室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以自动化立库、自动分拣设备的应用为基础, 体现了物流运作的自动化。

总之, 我校将把实训基地建设为立足于苏州, 辐射苏南, 服务我校及其它苏州中高等职业学校, 服务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下岗人员、失地农民、退伍军人, 建设成为苏州地区一流的, 从岗位出发的、满足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相关岗位需求的个性化的、不同层次需求的, 公共型的、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2.2 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通过多方面的调研, 发现与物流管理相关的岗位包括:仓库管理员、订单处理员、生管员、物料计划员、采购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理货员、拣货员、业务员、营业员、配送员、快递员、营销员、运输管理员、客户服务员等。

各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如下:计算机操作能力、账务处理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收发货能力、商品储存能力、现代物流技术运用能力、叉车、汽车、驾驶能力, 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力、网页设计与制作、各种业务单证的认识、制作、传递、整理能力、车辆的调度、配载、跟踪能力、日常英语的应用能力等。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们提出可以采用课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训、校内外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 但校外实训对于大多学校来说难度较大, 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应是主要途径。

2.3 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我校拟建的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包括五个实训中心, 具体由几个实训室构成:

①仓库管理员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包括物流中心实训室、叉车驾驶实训室;

②国际商务单证员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包括国际贸易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 (中国电子口岸网、货代信息管理系统、报关管理信息系统) ;

③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处理员实训中心:该中心包括ERP实训室、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室;

④运输管理员实训中心:该中心包括运输调度实训室;

⑤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室:该实训室包括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快递信息管理系统、公路运输管理系统。

2.4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机制

2.4.1 人才保障机制

根据现有师资情况, 我校将重点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引进高层次人才, 带动专业建设水平。

2.4.2 资金监督机制

物流专业实训基地拟申请资金 300 万元。为了使实训基地建设更合理, 将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全程跟踪实训基地建设。在资金的使用上, 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园区的相关规定, 进行招投标, 并由园区财政局进行审批, 审计局进行审计, 教育局和学校的纪检机构将全程监督。

2.4.3 建设管理机制

成立由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做好统筹规划和资金协调工作, 分管教学、实训、培训的副校长为副组长, 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组, 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持续有序进行。配套相关制度, 明确资源共享和运行机制, 进行独立成本核算, 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实训基地将严格执行实训教学规程, 每次实训都要由实训处发放教师实训开出单和学生实训报告表, 指导老师要如实记载学生实训情况, 对学生操作、纪律、安全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训时除实训教师外还配有实习指导老师, 加强对实训过程的指导和监管, 确保安全并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训基地采用严格的成本核算形式, 在人员工资由学校承担的情况下, 对实习的材料、器具、设备维护、水电等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 力求节约材料, 降低损耗、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3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预测分析

3.1 资源共享与社会服务

建设好高质量的现物流实训基地, 可以充分发挥我校物流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与苏州各相关院校签订资源共享协议, 以非盈利或微利的方式为共享学校服务, 双方建立明确的经济结算关系, 为相关物流专业提供实训培训等服务工作;也可与行业企业签订资源服务协议, 对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实行市场定价、经物价部门核准培训;可与苏州市劳动局、苏州工业园区劳动局合作, 对失地农民、园区内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等进行培训;可与中国仓储协会合作, 共同开发仓管员岗位培训;可与用友ERP股份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生管员岗位培训;可与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 开展叉车等特种设备作业培训。我校负责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保证教学质量, 做到优质服务。

3.2 示范作用

我校物流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并已经开始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随着我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增强, 必将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为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示范作用将十分明显。

3.3 实践加强

物流实训基地建成后, 将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操作机会, 同时可作为本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基地, 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能进一步提升教科研工作的水平。

摘要:苏州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急需大量的物流技能型人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针对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潜力, 提出了建设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原则和目标, 以及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内容和保障机制, 最后简要分析了实训基地的效果预测。

测绘实训基地 篇6

关键词:GPS RTK,实时动态,地形测绘,高程拟合面

由于GPS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 已经被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部门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工程测量、交通设计、基础施工等行业, 不仅基本实现了对传统测量方式的转换, 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地形测绘项目中较常用的GPS技术是:相对定位静态GPS技术和实时动态GPS RTK技术。

1 GPS RTK测量原理

在具有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位上安置基准站接收机, 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 并将测站坐标、测量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链发出去;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通过OTF算法及相对定位模型, 实时地计算所在点相对基准站的三维坐标和精度指标。

2 测区概况

鹿寨县位于广西中部, 洛清江下游, 湘桂走廊的东部, 南接柳州, 北通桂林, 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度地带, 季风寒流影响较为明显。气候温和, 热量较丰富,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20.4℃, 年平均降雨量1500 mm, 充沛的雨量、热量, 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貌似南北缺口的浅蝶形。鹿寨县境内有湘桂铁路, 有纵贯南北的桂柳高速公路, 有横穿东西的柳州至平乐的二级公路。县内各镇通等级公路, 公路网发达, 城区内城市道路、大街小巷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 交通方便。广西区国土测绘院受有关部门委托, 在县城及城乡结合部范围内农村宅基地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 以3个国家C级GPS点为起算点, 按边连接的方式布设一个15个点 (含起算点) 的四等GPS平面控制网。

3 作业方案的选择

地形测图是为城镇、农村宅基地以及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常规的测图方法是先布设高等级控制点, 然后再逐级加密控制点, 以这些控制点为依据, 测定对象在参考系的位置, 并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07) 规定和符号绘制成图。而应用GPS RTK测量技术, 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 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远远少于常规测量布没的控制点) , 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利用南方Cass测图软件在野外测绘矢量图, 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测区附近居民地占总面积的2/3, 而测区另外1/3的田野地形则相对复杂, 庄稼树木茂盛, 沟塘、水系分支比较多。由于通视条件很差, 加之时间紧迫, 单纯采用传统常规测量方法, 如全站仪或测距仪的全野外数字化测图, 作业中的困难程度较大, 鉴于上述情况, 我们研究决定采用以GPS RTK施测地形为主, 局部房屋稠密、GPS信号较差地区, 配合使用全站仪。

4 作业过程的实施

4.1 四等GPS网布测

四等GPS控制点按照技术设计初步确定的点位在实地选点。点位基础坚实稳固, 易于长期保存。视野开阔, 卫星地平高度角大于15°。同时考虑了便于设站观测, 尽量避开影响卫星信号接收的强电磁场、高大树木和高层建筑物。并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保证所有控制点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点位采用15×20×60 cm水泥预制桩或现场砼浇灌, 水泥地面则凿刻30×30 cm的方框, 钻15 cm深的圆孔打入钢质标志, 并刻上点名。在现场绘制四等GPS控制点点之记, 四等GPS控制网外业数据采集采用四台中海达精密测量型HD8200G V8 GPS接收机, 套以静态模式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仪器标称精度为10 mm±2 ppm。四等GPS控制网平差后的精度:平面点位中误差最小值为2.7 mm, 最大值为6.7 mm, 小于规范要求的5cm限差;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0万, 远远小于1/4.5万的规范限差。

4.2 一级GPS网布测

在四等GPS点控制下布设一个一级GP S网进行加密。一级GPS网采用边连接的方式布设, 网的总点数为121个, 其中联测的起算点 (高等级控制点) 数9个。一级GPS网平差后精度:平面点位中误差最小值为1.2 mm, 平面点位中误差最大值为7.5 mm, 小于规范要求的5 cm限差;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5万, 小于1/2万的规范限差。

4.3 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网布测

对于卫星信号不好的区域则采用二级光电测距导线进行加密, 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需要。本项目布设三条附合导线共17个二级导线点, 均以四等 (或一级) GPS点作为起算点。

4.4 四等水准测量

以国家二等水准点作为本测区四等水准网的高程起算点。以四等结点网等形式, 对四等、一级GPS点和二级导线点进行高程联测。对于不便于联测水准的二级光电导线点 (如房顶上的导线点) , 则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方法测定高差, 并入相应的水准网一起整体平差。未能进行水准联测的四等GPS点和一级GPS点, 其高程采用GPS拟合法求得, 以施测过水准高程的所有GPS点作为本测区GPS高程拟合网的起算点。四等水准网的精度:最大高程中误差为±6.7 mm, 最大点间中误差为±4.9 mm。

4.5 图根控制测量

为满足地籍测量的需要, 在四等GPS点、一级GPS点、二级导线点下布设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点一般在水泥 (或沥青) 路面打入一螺钉, 涂上红油漆, 并写上点号。在土质地区无法打螺钉的地方则使用木桩点作为标志。控制点密度在平坦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64个点, 每幅图内至少有3个埋石点。地形复杂、隐蔽及城市建筑区, 视测图需要适当加密, 最终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 本测区共布设27个图根导线网。

5 结语

本次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工作中, 充分发挥了GPS RTK的技术特点, 既节省了人力物力, 降低了劳动强度,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有效工作时间, 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测绘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旷建, 吴文祥, 郭立权.GPS高程拟合法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 2008, 6.

[2]赵文更, 梁安宝.城镇控制测量中GPS高程拟合方法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34 (2) .

测绘实训基地 篇7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学习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启蒙课程之一,尤其是它的实践教学,更能为大学生将来从事测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测绘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加强“数字测绘实习基地”建设尤为必要。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数字测绘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作为本课程的集中实习场所,也适合大地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GPS实习等多项实习之用,因此它是一个多功能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从实践上来说,它是学生演练新测绘仪器、新技术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的重要场所。随着数字矿山、数字城市新思路、新方法的提出,为了使毕业生能顺利融入到“数字城市”、“数字区域”的建设中,大学生教育理念必须未雨绸缪,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得出,建设适当规模和不同需要的测量实习基地,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

1. 实验室建设。

为满足数字测图教学需要,保证数字测图实习阶段的正常开展,院实验中心一直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测绘仪器,实现仪器的现代化。近年来,实验中心添置了一些基础实验所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及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并且正在筹划购买无人飞机,为测绘人才的培养做好硬件准备,为仪器的正确使用建立了健全的实验室制度。另外,为了测绘的内业处理,实验室还购买了大量的成图软件,包括具有更好的地物编辑能力的南方成图软件CASS软件、Arc Gis软件,另外学院教师也在进行相关软件的自制研发,如GQuick S软件包等,这些丰富的软件为大学生提供了较为优越的计算机应用条件,使其能了解并掌握多元化的成图方法。为此我院设有“基础测绘实验室”,供全校开设测量学课程学院的大学生进行实验课训练之用;设有“工程测量实验室”、“GNSS实验室”供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集中实习、开展创新试验之用;设有“GIS开发试验室”供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摄影测量专业等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数据处理、数字绘图、毕业设计之用。

2. 实习基地建设与完善。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等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学科建设、科研实验建设和专业实验建设之间的结合建立了各类实习基地:“多功能实习基地”、“CORS系统”、“数字测绘实习基地”及“校园基础实验基地”等。“多功能实习基地”、“数字测绘实习基地”供大三学生进行“数字地形测量实习”之用;“CORS系统”供大三、大四学生进行GPS实习、大地测量实习、矿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及毕业实习等集中实习之用;“校园基础实验基地”供本专业及外专业课内实验及短暂的非专业测量学集中实习之用。实习基地的建设,旨在通过学生对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来增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将实践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到新水平,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近年来大学生的不断扩招,原来基地的规模与级别已不能满足新兴专业及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了能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加大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数字测绘实习基地”迫需扩展加密。2010年,首先将该基地升级成一套“CORS系统”,用于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空间数据采集。次年,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CORS系统基准框架”,该框架由27个点组成。2012年在已建立的“CORS系统基准框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加密建设工作,其中包括原有的CORS系统基准网加密、区域大地水准面拟合等内容。该加密系统的建设,为测绘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多种类实习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拓展了大学生的实践平台,培养了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发扬了创新探索的精神。

3. 实验室开放。

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研究,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课余时间,实验室制定了最大限度面向大学生的开放政策,该政策准许大学生随时借取仪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创新研究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通过自主实验,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为将来就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不断地完善实习基地的软件及硬件设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领略到前沿学科的核心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多元化思维。

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出真知,实践与理论是“双翼”,实践教学能让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飞跃。同时,通过分析实践反映出来的问题,又可以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那些理论上的奇思妙想,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实现其创新。因此,实践能使学生放开思维,大胆创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GPS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讲解GPS-RTK获取点位参数的方法,而现在我们可用BD-RTK、GPS/BDS系统集成等来获取点位参数,作业速度快,精度更高。这就需要学生能把学到的GPS知识,大胆尝试应用于BDS中去,通过实践比对,很快找到其优势,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全方面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球”的提出,“数据云”的计算,使大学教育走向综合素质的培养层面。在大学阶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接触生产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开展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锻炼。从事于测绘类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有吃苦精神。在野外实习时,同学们白天要扛着仪器观测,晚上要整理成果、计算,此外,还要独立处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等。这些既可增强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还可通过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合作性,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准确及时的业务作风,从而引导其专业素质的养成。测绘工作环节较多,需要多人配合,把握尺度较灵活的作业方式,还要有较丰富的经验,需要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提升个人责任感,锻炼其组织、管理、协调工作的能力。测绘工作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只有人人尽力、相互配合、互相照顾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由于测绘工作的特点,测绘人员时常需要与测区范围内的单位、个人打交道,接触外面的人和事较多,大学生必须学会与社会打交道的本领并练就一副好的口才,这样遇到问题才能应对自如,有的放矢,从而领略到遇到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的道理,这样,经过总结、交流,才能不断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融合能力,也使同学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进行创造、创新,只有坚持实践教学,才能更好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将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而实践教学正是为了加强巩固理论知识,进而使其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更加完善。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表明,组织与实施实践教学是一项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活动,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必要及迫切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因此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时,显得底气不足,工作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因此,通过大学时代的各类实习,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他们的团队精神、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等方面都得到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仍需不断地进行相关经验的积累总结,进一步加强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叙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着重介绍我院数字测绘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而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两方面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测绘,实习基地,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德麟.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顾孝烈.测量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测绘实训基地 篇8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合格技术工人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 如今的中职校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 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但是, 要培养出会操作, 能执行工艺, 知道质量控制体系, 会追求最大效率的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还需要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基地里进行锻炼;另一方面, 学校实训基地越大, 运营成本越高, 而企业生产基地越大, 经济效益越高。不妨换个角度, 将实训基地建到企业去, 不但培养出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又能减少学校运营成本, 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箭三雕, 何乐而不为?

1 案例介绍

2010年春节前约一个月, 学校接到一个与企业合作项目, 来料加工油箱精加工配件 (50套31种约2000件大小不等产品) 。据了解, 加工基本没有难度, 涉及到车、铣、钳加工;加工精度不高或很低, 公差在1~1.5mm左右;加工量也没有问题, 以前的合作企业约5个工人, 月生产能力100套。学校欣然接收, 既可以锻炼师生, 又可以创收, 于是本人亲自挂帅并组织7名技能大赛参赛的师生组成最强阵容, 最终我们是仓促而又尴尬的结束任务。

2 案例分析

我校自2006年异地建校, 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实训设备,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本人也以能够参与管理如此规模的实训基地而感到自豪与自信, 如今却因这一次对外加工项目困惑无比, 反思如下:

首先, 机构和流程是保障。学校与企业在运营机制上是显然不同的, 企业自有一整套的管理机构与流程, 学校不可能建成材料科、生产科、质检科等机构, 也就不可能按照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组织教学或生产, 这需要把师生放到企业里去体会。

其次, 质量是生命。奖惩分明是提高企业质量的最好的武器, 企业则与经济利益挂钩, 做错就要扣钱, 如此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促使员工质量意识迅速建立。这需要把师生放到企业里去成长。

再者, 效率是金钱。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为降低成本, 必将追求最大效率使劳动力成本最小化, 这在企业到处都有, 可学校怎么也找不着。这更需要把师生放到企业里去锻炼。

3 结论

众所周知, 德国凭借着先进制造技术步入了发达国家, 而其先进制造技术来源于职业教育, 但当我走进德国的职业学校, 却看不到强大的实训基地, 原来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培训中心, 学生的实训大多在企业的培训中心内完成。

人们有了统一的认识:在企业中实训, 有其独特的优势。而现如今大力建设学校实训基地, 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层面上, 这为学生提供充足实训资源, 同时又渗透着企业文化。可是这毕竟不是在企业里, 不能保证实施有序的质量体系, 不能提供无数工人繁忙而又有序的操作场景。

智者当然早已认识到这点, 为促进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大力提倡“半工半读”、“2+1”等培养模式, 但这更多的成为学生提早参加工作和企业获得更多廉价劳动力的政策保证, 我们为什么不让平时的实践教学就在企业的实训基地中完成, 让学生更早的、更多的接触企业, 参与企业呢?

所以中职校应淡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去, 让学生在校企共建的企业中的实训基地里学习操作, 体会生产流程, 提高质量意识, 追求最大效率, 从而成为会操作, 能执行工艺, 知道质量控制体系, 会追求最大效率的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4 如何建立企业实训基地

下面以车加工实习为例, 构思如何建立企业实训基地, 其它工种和内容的实习以此类推。

(1) 依托企业建立企业实训基地:比如我县水泵企业较多, 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像迎浪水泵集团, 水泵生产以车加工为主, 该集团有相当规模的车加工车间, 学校仅要与政府和企业做好协调, 对该车间进行适当包装即可成为非常优越的“实训基地”, 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 再对车间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适当包装既可成为相当规模的“实习指导教师”, 对学生进行车加工技能教学及其它技能及素质教育绰绰有余。

(2)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上述基础上, 学校或政府若能再有所投入, 对车间进行适当改造或升级, 那是对企业和学校更是锦上添花。

(3) 学校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对于中小企业, 有发展前景, 但缺少投资的, 比如我县的永成机械厂, 从事铝压铸产品加工和出口, 已有一定名气和实力, 订单不断, 有压铸能力, 苦于加工能力有限, 多外涉加工, 学校可以投资新建加工车间, 交由企业生产与管理, 同时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担负实践教学任务。如此企业是求之不得, 学校是无论在校内, 还是在企业建立如此实习室, 是同样的投资, 却省去了管理成本, 没有耗材、电费和维修成本,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企业学习操作, 体会生产流程, 提高质量意识, 追求最大效率, 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而我们学校建立车加工实习车间, 添置30台CD6140车床, 不含基础建设仅设备投入就是100多万, 之后每年的耗材费约5万、电费约2万、维修费约1万、折旧费约6万、管理费约3万等等。而如此投入, 按以上构思, 至少可建成三个实习车间, 不但每年约17万的运营成本没有, 还解决师资问题, 将拥有至少50名技能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师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职业教育, 因经济条件不足, 基本没有实训基地, 学生的实习基本是到企业去。如今经济飞速发展, 政府和学校有了经济基础, 可以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 但是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不可盲目否定, 企业实训基地有着学校实训基地无法替代的机构、流程、质量体系、管理体系、现场氛围等等的企业文化, 不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企业文化”。也不能走着名为“校外实训基地”、“半工半读”、“2+1”, 实为提前就业。而是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共建“企业实训基地”让企业与学校共赢, 让学生在校企共同努力下迅速成长为一名会操作, 能执行工艺, 知道质量控制体系, 去追求最大效率的合格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陈炳.中职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江苏教育, 2009 (10) :39.

[2]王寿斌.校企合作不能念歪经走错路.教育与职业, 2009 (25) :84.

[3]王敏.企业的最佳合作者.教育与职业, 2009 (25) :97.

[4]唐菊萍.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学生创业的策略研究.江苏教育, 2009 (10) :38.

[5]鲁政办发[2009]13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009-12-17.

SMT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9

关键词:表面贴装技术,实训基地,工艺

目前, 我国的表面安装技术 (SurfaceMounted Technology) 正在快速地发展, 作为地方高校应把握SMT培训的机遇, 尽早建立SMT实训基地[1], 以便培养适合地方需要的SMT专业技术人才。

表面贴装技术[2], 是直接将表面黏着元器件贴装, 焊接到印刷电路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组装技术。覆盖了材料学、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 是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SMT组装电子产品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 采用SMT之后, 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 重量减轻60%—80%。此外, 还有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等优点。

1 SMT的构成

SMT主要工艺点[3]包括:焊膏印刷、精确贴片、回流焊接。

锡浆印刷机的功能是将锡浆按照模板开孔的形状和位置涂印到PCB上。而SMT生产中一个关键工序是贴片, 它在生产工序中所占用的平均加工时间也是最长的, 也是设备故障率最高的一道工序, 因此贴片技术可以称为SMT技术的支柱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回流焊则是将在前道工序印好的锡浆熔化并在元件引脚与线路板上的焊盘之间形成美观、可靠联接的工艺过程。SMT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 SMT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对于一套完整的SMT工艺设备基本需要去静电区和设备区两部分。静电区主要是消除人体所带静电, 进入SMT设备区需消除静电, 主要是穿静电服来消除。

设备区主要放置SMT实验设备, 选用的Quad贴片机长2.16 m, 宽1.45 m, 高1.8 m, Vitronics Soltec回流焊炉长7 m, 高1.45 m, 宽1.34 m。因此对于设备场地的宽度最小应为2.3 m—2.4 m, 另外, 设备两边都还需留有过道, 以便操作人员工作通行;长度则根据全部的设备来定。一套完整的SMT设备还应该需要丝网印刷机, 传送带, 工作台等设备。

2.1 对设备外部环境的要求

由于SMT 设备对静电要求非常高, 因此在机房建设中选择防静电活动地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需准确地计算机房建设所需防静电地板的总面积 (或块数) 及各种配件 (标准配比1∶3.5、1∶5.5) 的数量, 并留有余量, 以免造成浪费或短缺。

(2) 充分了解生产厂商所生产防静电地板的品种和质量, 以及各种技术性能指标。防静电地板的技术性能主要指其机械性能和电性能。

机械性能主要考虑其承载能力、耐磨性。电性能主要是系统电阻、静电电压、表面电阻。其系统电阻应为105 Ω-108 Ω, 在温度为 (21±1.5) ℃, 相对湿度为30%时, 防静电地板的静电电压应低于2 500 V, 表面电阻值应为105Ω-108Ω。

(3) 以机房内所有设备中最重设备的重量为基准来确定防静电地板的载荷, 防止有些设备过重而引起地板的变形或破损。

(4) 防静电地板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小。也就是在机房温度稍高时, 防静电地板伸展膨胀, 无法拆除和更换;温度低时防静电地板收缩, 产生松动感。防静电地板受环境影响的收缩量应小于0.5 mm, 板面的挠曲量应小于0.25 mm。

(5) 防静电地板表面应不反光、不打滑、耐腐蚀、不起尘、不吸尘、易于清扫。

根据经济及环境的要求实训基地使用环氧树脂地板, 该地板整体无缝, 能达到:防尘、坚韧耐磨、耐冲击、耐腐蚀、着色自由、便于清理、维护, 且使用寿命长。同时能达到:快速排泄电荷, 避免静电荷富集, 防静电效力持久, 表面电阻率达到105-109 Ω, 符合国标GB 6650—86A级标准。

2.2 对工艺环境的要求

2.2.1 电源

电源电压和功率要符合设备要求 , 要求:单相AC220 (220±10%, 50/60 Hz) ; 三相AC380V (220±10%, 50/60 Hz) 。如果达不到要求, 需配置稳压电源, 电源的功率要大于功耗的一倍以上。

2.2.2 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23±3℃为最佳。一般为17~28℃。极限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0%RH 。

2.2.3 工作环境

工作间保持清洁卫生, 空气清洁度为100 000级 (BGJ 73—84) 。在空调环境下, 要有一定的新风量, 尽量将CO2含量控制在1 000×10-6 (PPM) 以下。CO含量控制10×10-6 (PPM) 以下, 以保证人体健康。因此, 实验室内应配备相应的工业空调。根据我们实验室的面积以及经济的角度考虑, 配备3—4个5P的工业空调即可。

2.2.4 防静电

生产设备必须接地良好, 应采用三相五线接地法并独立接地。生产场所的地面、工作台垫、坐椅等均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2.2.5 排风与照明

回流焊和波峰焊设备都有排风要求。厂房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理想的照度为800 Lux× 1 200 Lux, 至少不能低于300 Lux。

2.2.6 SMT生产线人员要求

生产线各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 必须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操作。

2.3 对设备的要求

一套完整的SMT设备主要由丝网印刷机, 贴片机, 回流焊接机这几个主要设备组成。对于这些设备而言, 都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抽风系统, 因此在吊顶上需要配抽风管道, 所以需要安装抽风机。另外对于每个设备在配电等方面还有自身的要求。

2.3.1 贴片机

在配电方面, QUAD Qsp—2型多功能贴片机额定电压为220 V, 额定功率为45 kW, 在装电过程中要注意电线的选择, 另外在贴装元器件时还需根据所要贴装的元器件选择合适的供料器。要达到培训的目的, 需要配4-5个供料器。

2.3.2 印刷机

在配电方面应该根据设备的型号来选用相应的配电线, 另外印刷机的主要目的是在印制电路板焊接部位预先涂敷焊膏的, 焊膏需冷藏保存, 所以冰箱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另外还必须配置一套焊膏搅拌机, 保证焊膏能以合适的黏度涂敷于印制电路板焊接部位。

2.3.3 回流焊接机

对于所选择的Soltec回流焊炉额定电压为380 V, 额定功率为63 kW, 在配电时一定要注意配电线的选择。另外对于印制电路板的焊接温度工艺上是有严格要求的, 所以必须配有炉温测试仪来测试每次焊接时的温度, 以便保护板子。

2.3.4 其它外围配件

对于贴片机和焊接机而言, 必须还要配套相应的空气压缩机, 以便保证设备可以运行。目前市场的空压机有三种, 活塞式、涡轮式和螺杆式。螺杆式的空压机性能比较稳定, 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如果配备了过板机, 在安装时也应该注意过板机的额定电压, 对于不同型号的过板机, 它的额定电压是不相同的, 有110 V和220 V两种。另外对于严格的SMT制造工艺而言, 还需配有检测装置。人工检测装置一般选择显微镜来检查元件的质量, 在检测调试时可采用手工调试, 因此需配有电烙铁以及烙铁温度测试仪。经过一系列完整合理的安装过程, 才能制作完成质量合格的电子产品。

3 小结

对于完整的SMT实训基地而言, 除了本身主要设备之外还需要许多外部的支持设备, 如排气、供电、照明、空压机、供料器、炉温测试仪等设备。目前, 大型的SMT生产流水线一般只适合于同一品种、大批量电子产品的生产。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SMT电子产品的生产以及研发、教学的应用来说, 使用小型SMT生产线是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还可为社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 所以建立SMT实训基地必将会对中国的电子行业起到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潘志方, 元泽怀. 地方高校SMT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07; (03) :122—124

2 周德俭, 吴兆华. 表面组装工艺技术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3 黄春跃, 吴兆华.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30 (2) :205—207

参考文献

[1]潘志方, 元泽怀.地方高校SMT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 (03) :122—124

[2]周德俭, 吴兆华.表面组装工艺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开挖与支护技术下一篇:新农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