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训基地

2024-07-14

专业实训基地(精选11篇)

专业实训基地 篇1

一、我院开展全真实践教学方案分析

1. 校内实训不足分析。

实训软件虽然有系统性, 但是还是把会计工作进行了人为的分割, 在实训组织上, 往往是人手一册实训资料, 建立一个个小组, 组内分工完成实训项目, 每一个学生只能接触一个项目的部分,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求知欲, 对整个会计信息如何生成是无法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

2.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困难分析。

我院与若干家单位都签订有合作协议, 但校外实践基地利用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一是学校与企业还未建立双赢的机制, 会计类专业不像其他专业, 在岗位上进行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至少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而会计岗位, 由于其特殊性, 使得会计工作不可随意替代, 即使有心辅导, 学生努力, 至少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能独立操作, 在该期间, 企业认为只有成本的支出而不产生任何效益, 另外出于本企业信息的保密性, 学生实习期间主要是跑腿, 理论、技能知识无法得到运用及提高;二是每一个企业接纳实习生人数有限, 受岗位、场地等限制, 一个基地一般只能接纳二三位学生实习。所以以客观存在的公司来给学生提供实训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

3. 建立实体公司的困难分析。

会计专业建立实体公司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或记账公司, 与校外实践基地相比, 有以下显著的优点:一是校办实体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工作岗位, 且可以轮岗, 学生可以在这个真实的业务环境里得到全面、系统的实践训练, 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教师既是指导老师又是主办会计, 负责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和管理, 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会计人员, 在操作中提升实践能力;三是将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在服务中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进行服务, 起到锻炼师资、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贴近市场、创造效益的作用。

但这种做法从目前条件看并不成熟, 一是日常营运管理要求高,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配备专门的人员, 负责业务开拓和日常管理, 而学校教师缺少相应的时间和经验;二是会计有保密性, 若客户单位知道资料会给老师作教具使用, 那业务更加难找;三是风险较大, 作为法人实体, 要自负盈亏, 四是会计工作有时效性, 不能及时提供服务, 比如企业报税是在每月15日之前, 还有一些税务局的培训也要按时参加以及企业需要会计资料, 作为会计也要及时提供, 而学校的老师们有相对固定的教学任务, 企业需要的时候往往难提供相应服务。

二、影子公司方案情况

1. 影子公司的基本情况。

影子公司是指不用注册成立经营实体, 利用授权企业实体进行运作的一个记账公司。学校经过企业授权获得经营真实企业业务的权力, 在经营中又独立于授权公司, 对外形成一个类似公司的经营实体———影子公司, 该公司的工作人员由本校老师担任, 模拟真实记账公司的活动, 选择真实记账公司的若干家业务单位, 利用真实资料和真实记账公司的会计一起做账、报税等, 工作流程与真实公司一模一样, 但不形成实质上的业务结果, 像真实公司的影子一样进行着业务, 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应的教学资料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影子公司的实质是校企结合, 从经营上讲, 它是企业的一个下属业务部门;从关系上说, 它由学校提供相应的经营设施, 是学校工学结合教学的一部分。影子公司优点是所有业务与自己设立实体公司一模一样, 但影子公司不用注册, 不用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 既能为老师提供教研基地, 又能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的条件, 应该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投资少、效果好的教学方式。

2. 设立影子公司的优点。

(1) 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学校使用影子公司教学不需要像成立校办实体那样会产生法律规定而在教学中并不需要真实发生的各种支出, 如年检费、验资费、客户的招待费等, 影子公司可以根据学校实力投资建设, 或逐步加大影子公司的投入, 日常支出也仅限于零星的办公用品开支。效果好, 费用低。 (2) 互惠性。影子公司实践教学是校企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互惠性合作, 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与企业联合, 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经营环境进行职业教育从理论上讲是实践教学的理想方式, 学校利用企业合作可以得到高质量财务信息, 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企业在影子公司这个方案中, 不需要额外提供场地, 一般不会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不便, 甚至企业不需要承担商业机密泄露和实训学生操作失误蒙受的损失的风险, 通过授权和提供的一些服务从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获取一定的授权服务费费用。 (3) 计划性。纯社会实践教学真实性的获得是以损失教学的计划性为代价的。比如记账公司的业务有周期且受时间限制, 一般在每个月的12日之前要做完本会计期间的全部工作, 而教学往往是以一个学期即半年为单位, 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任务的安排牵一发动全身, 实际业务的进展不可能与教学要求同步, 影子公司建立在学校内部, 实际工作人员是老师,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计划, 老师可以通过事先设计, 使得真实环境实训与模拟环境实训相结合, 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会计实践能力训练。 (4) 多样性。一般代理记账公司的客户单位会有几十家, 代理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记账业务, 面对的是各类中小型企业, 而我院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中小企业, 通过影子公司可以了解各类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能处理各种形式下的会计核算和日常财务管理业务, 而不同于会计模拟教学中仅仅是以工业企业作为蓝本。而通过授权公司的合同, 做授权公司业务单位的账务, 相当于我院与那几十家业务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三、利用影子公司教学的实施步骤

1. 成立影子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

影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为教学服务, 为保证业务的进行及既定目标的实现, 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门的负责人。具体的会计人员应该由校专职老师担任, 这样通过时间上的统筹安排, 应该能保证影子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然后寻找公司作为影子公司的实体公司, 与之确定合作关系, 签订合作协议。

2. 制定影子公司全真实践教学初步方案。

由于影子公司是首次设立, 没有先例可以借鉴, 运行该方案要分步骤进行, 从而在试运行中能及时发现问题, 修改方案, 为最终在专业汇总全面实施打好基础, 具体分三步。第一步, 初步建立影子公司。教师作为影子公司的工作人员, 利用与合作公司交流获得的真实材料副本和工作流程, 建立影子公司的会计资料, 作为教学素材使用。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为助手, 整理资料, 另外可了解学生的能力, 确定今后教学中的重点。该步骤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第二步, 影子公司基本走上轨道。在前期资料累积和教师经验丰富的基础上, 把整个流程知识点、技能点分成若干模块, 分别插入教学计划的理论课程或实训的某些环节中, 让全体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就能从影子公司中受益。该步骤大约需要6个月时间。第三步, 全体学生利用真实资料实战演练, 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 通过这一步骤使得学生缩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教师还能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存在什么问题, 以最后对整个方案进行修改。

当历时一年半的试运行工作基本完成时, 就可以把影子公司的教学方案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去了。

3. 落实影子公司全真实践教学方案。

影子公司全真实践教学方案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 日常要建立严格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度安排上从三个方面着手。

在学校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应尽可能的符合会计的工作性质, 可以在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中选择某一天的一个上午, 安排影子公司的教学, 把每一学年作为一个会计年度, 根据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进度, 来相应增加业务的处理难度, 这样大学三年, 也就有了三个循环, 学生在毕业时, 就相当于在单位干了三年, 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 学生的技能提高, 信心也提高了。

在公司规章方面。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保证教师的业务活动不超越合作企业授予的权限, 防止给学校或企业造成经济或信誉损失的风险。

在档案管理方面。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是记录教学活动和业务活动, 其作用有三:一是作为教学成果备查, 确保实践教学的落实;二是作为业务处理活动责任的证据;三是提高方案执行的质量, 对影子公司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在下一阶段进行修改和完善, 不断提高影子公司实践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不管是校外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 都是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基本框架, 在会计类专业校外实习难的环境下, 如何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中, 构建一个较完善和有效运行的“教—学—做”的模式, 尤其是仿真度较高的“做”学的模式是所有高职院校所要追求的, 让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专业知识的运用,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获得了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花.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 2006, (1) .

[2]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 2008, (7) .

[3]杨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

[4]王庆春.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构想[J].经济师, 2008, (6) .

专业实训基地 篇2

一、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通过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高实训接纳能力和技术含量,建成集教学、技术服务、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

二、仿真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为更好地实施和推广校企合作项目,紧贴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新技术工艺引入教育领域,将技能大赛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仿真实训基地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一)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的功能。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是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和汽车岗位群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和场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让学生在贴近社会真实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实训,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二)“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满足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要促进专业课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变。同时,通过开展服务社会的汽车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维修服务,提高经费、设备、场地的利用率,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功能,有效地提升职业教育和汽车专业的品牌影响力。

(三)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除面向在校学生实施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之外,还可利用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校企合作单位职工在岗提高培训以及社会其他人员培训等。

(四)促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功能。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展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技术和人员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五)对接技能大赛的功能。

仿真实训基地还要满足举办技能大赛的需要,避免学校重复投资。

三、仿真实训基地的布局及主要设备

按照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的结构,并结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雪佛兰杯”技能大赛的要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总体布局分为整车维修区、发动机拆装区、汽车钣金区、汽车喷漆区和教学区。

(一)整车维修区。整车维修区包括汽车整车维护与保养实训室、四轮定位实训室和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可开展汽车二级维护、汽车四轮定位、汽车空调维修及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技能大赛项目及日常教学的实训实习项目。

主要设备:雪佛兰轿车(款科鲁兹1.6SL AT天地版)、四轮定位仪(百斯巴特)、尾气分析仪(BEA060)、综合诊断分析仪(KT600)和汽车空调检测设备(SPX)等。

(二)发动机拆装区。发动机拆装区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可完成曲轴拆装、曲轴主轴颈测量、曲轴主轴承3宽度测量、曲轴主轴承轴瓦厚度测量和配气机构(含气缸盖)拆装、测量等,从而保证技能大赛项目和实习实训教学的开展。

主要设备:发动机拆装运行实训台(科鲁兹1.6L发动机)和发动机实验台架(丰田1ZR)等。

(三)汽车钣金区。汽车钣金区包括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室,可进行车身电子测量与校正、板件更换及受损门板修复等技能大赛项目和其他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电子式车身测量系统(Bantam-Shark3)、多功能电阻点焊机(Bantam-FAN I)、气体保护焊设备(Bantam-FAN V1500)和车身(新赛欧三厢(无天窗))等。

(四)汽车喷漆区。汽车喷漆区包括汽车车身涂装实训室,可进行车辆损伤部位的羽状边打磨、原子灰刮涂、原子灰研磨及喷涂中涂前的.贴护等技能大赛项目和其他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喷烤漆房(ZD-SL600AE)、调漆设备(Nexa Autocolor,配以必须的色母和足够浆盖)、发电泵(康明斯100kW/50Hz)、面漆喷枪(SATA jet 3000 1.3RP Digital)和底漆喷枪(SATA jet 100 BF 1.8RP Demostar)等。

(五)教学区。配备黑板、多媒体设备及桌椅板凳,可满足40名学生同时上课的需要。

四、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约为7万元;汽车整车维护与保养实训室约为42万元;四轮定位实训室约为30万元;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约为35万元;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室约为53万元;汽车车身涂装实训室约为33万元。合计约为200万元。

五、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的作用

(一)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通过汽车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每位教师不仅能胜任理论教学,而且能正确、熟练地指导实践教学。

(二)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汽车仿真实训基地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课堂,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养成。

(三)提高专业的辐射能力。汽车仿真实训基地满足了技能大赛的要求,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推动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汽车仿真实训基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能为教学提供逼真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到企业实习之前就能掌握岗位的技能要求,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

(五)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汽车仿真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一边进行技能操作,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并且教学内容全部来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六)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汽车仿真实训基地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等功能,扩大了学校的对外交流窗口,提升了其社会服务能力。

六、仿真实训基地的管理措施

建立能够保证实训基地运行通畅的管理体系,加强实训基地管理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一)汽车仿真实训基地采用校、系两级管理的体制,设有校、系两级专门的领导机构,以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直接领导。

(二)完善基地建设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学校实训基地管理条例,修改和制定实验实训的设备管理、安全实习、考核验收、资料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检查与评估。对汽车基地实行学期检查、评估制度。从实习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教学管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评估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家寰,郭扬.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分析[J].职教论坛,(23).

[2]傅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3).

[3]秦虹,沈钦文.提升高职院校产教结合执行力的途径[J].管理观察,(2).

[4]孙宝文.高职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3).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实训基地 功能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

我校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现有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9个实训车间的实训场所,108个理实一体化教室,130位专业教师中71%为“双师型”教师,3000余万教学实训设备。4万平方米,建有9栋汽车实训楼,108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大力加强专业课程改革,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师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率先实现了“全员小班式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形式,效果显著。下面结合我校在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实践谈些看法。

一、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和目标

我校实训基地建设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培养学生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主旨,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以此来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充分发挥我校的整体优势,统筹规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配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校企互动、校企合作的原则,与省内外汽车行业产业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我校现有实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分步实施,建立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符合汽车行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学校发展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实验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体现中、高职教育的技术先进性,确保重点专业实训设备的装备条件和设备配套水平。

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

目前我校有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是教室、实验室、实训车间一体化的配置,按标准班45名学生配置设备和工位,场地面积150平方米左右,有些特殊设备还必须设置特殊的条件。一般教室划分为多媒体教学区和实验实训区,按功能区域划分配置设备仪器。在教学中,一般一个班分为二个组,每组20人左右,根据教学内容,配置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教师。采用教师定课题、定项目、定教室,学生跑班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项目教学的深化,设备、设施的保管,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实训基地主要具备学生实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社会培训功能、应用研发功能、技能大赛功能等五大功能。

1、学生实训功能

通我校过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各类技能教育(中技、高技、技师)层次的需要,实现了专业课模块教学、专业实践模块教学和专业专门化方向实践模块教学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我们做到了“车间与教室合一”、“學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近年来就业率达到了98%。

2、技能鉴定功能

我校实训基地还承担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全国机动车从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作用。充分利用综合实训基地的设施和条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职业技能鉴定所设备设施齐全,鉴定场地宽敞,能同时满足汽车、建筑、物流等专业的初、中、高级工与技师的鉴定工作。

职业鉴定所不仅面向市内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还对社会各大中型企业、4S店、修理厂、建筑公司等企业的职工进行鉴定,鉴定人数逐年递增。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人才、技术优势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创造了条件,而职业技能鉴定又拓展、延伸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扩大了实训基地的影响。

3、社会培训功能

近三年来,我校培训各类专业人才19000多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汽车、建筑、轨道、物流、计算机等多个专业和工种,还承接了交通部从业资格讲师培训班、江苏省课改师资培训、无锡市骨干教师培训等,实训基地已成为众多企业的职工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

4、应用研发功能

为更好地发挥基地功能,学校于2004年成立了汽车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汽车教具,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原创技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我院教师的技能创新已取得很好的开局。 先后申请专利6项,开发出多项成果,已形成工程师、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于一体的研发团队。

5、技能大赛功能

近两年,我校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担任着无锡市和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全国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的工作,先后对部分实训中心进行了改造,陆续投入大量的整车、设备和先进的工量具,以满足大赛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一流的场地和设备,达到了国赛的标准,受到各类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目前在省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得51金78银85铜佳绩,其中国赛9金8银1铜。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我们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做中学、做中教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但在实训室功能定位、校园文化、校企合作深度、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率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

1、加强功能定位

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兼顾学校专业发展规模、分专业方向、实训区功能、模块课程轮转规律、工位设置、教学组织、新技术等因素,加强基本设施建设,配备设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不能办成参观的实验室和学校。

2、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合格人才

围绕专业特点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把专业元素布置到实训基地中,在实训楼和实训室中处处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实训楼以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和汽车知名品牌命名,文化长廊、卫生设施等均能体现专业的特色与元素;教室的窗帘、宣传标语、宣传背景等体现该教室的教学功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3、深化校企合作,满足一体化要求

我校分别与丰田TEAM21、通用AYEC、喷涂PPG,钣金史宾尼斯、博世检测、SPX汽车空调、一汽柴油机等品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并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车间,实现了模拟工厂化情景的实习教学,达到了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效果,同时也满足了企业项目课程、车辆检测、整车维修等专门化项目课程的教学的要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科研水平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聘用一定量的兼职教师,形成“双师”复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制定和实施了专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做好有制度、有计划、有考核,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切实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5、规范实训室管理

实训基地建成,后期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成了关键,我校建立了实验室管理员、实训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的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并出台了《实训室制度汇编》,对设备仪器借用、赔偿、维护、保养、使用等管理制度化,使用程序化,有效实现定人定岗定责。

6、提高利用率,更好服务社会

我校就汽车专业实训基地,设置了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整车、检测、新能源环保、喷涂、钣金、汽车美容等十二个模块,共设立了中级工195个、高级工169个、技师96个项目课程。每个项目课程的确定都进行了大量的企业、社会调查,参考国内外大量的相关资料,同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汇总某个工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形成相关的项目课程。每个项目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其教学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让学生在实施项目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的沟通技能、工种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過程和氛围,构建理论知识。但使用过程中,个别实验室使用率太低,实验室布局调整时要注意。对部分昂贵设备,使用频率太低,亟需能产业化、科研化。

总之,随着汽车经济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们越发应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五大功能,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使我们的汽车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国忠.课程改革引领下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汽车维护与修理,2011.12.

刍议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篇4

1. 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和实用经验,在对其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培训的过程中应该使培训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贴合,毕竟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因此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应该注重真实性的特点,结合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基地建设,使工程技术人员在参加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实打实的掌握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不断提高变电检修的质量。

2. 较高的技术含量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都会促进变电检修专业水平的提升。而变电检修岗位也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掌握先进的技术。因此在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的过程中要向学员展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使其对先进的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掌握、在施工工作中应用。这也就要求在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使其具有先进性、高技术含量等特点。

3. 专业特色较为鲜明

在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专业特色鲜明。一般而言,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是为某一电力公司服务的,因此在进行专业内容设计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需求。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的设备与数量要与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相吻合。与此同时基地配备的设备型号要齐全,这样才能够使学员在实训的过程不断丰富自己的操作经验。同时应该提高基地的工具质量。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不仅能够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还能够承担各种专业的变电检修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任务,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资源的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多的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在对变电检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变电站值班等工作,并对不同的工种进行培训与考核,从而不断提高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使其在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的建设与管理

1. 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章程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变电检修学员的培训效果,为电力企业输出优秀的技术人才,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实训基地管理章程,对材料、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首先为了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对设备的耗损,应该建立设备等级制度,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同时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大型设备或者复杂仪器进行试验的时候,选择实训教师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求其取得了操作资格。学员参与操作的时候,实训教师必须在现场对其进行是时时指导,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基地的管理章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学员水平等多重目的。

2.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教师的水平对整个实训有较大的影响,一个高水平的实训教师能够促进实训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变电检修实训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基地有计划的派选教师到电力企业进行考察,深入变电检修的现场参与检修工作,从而丰富教师的经验,提升教师的能力;其次,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相关的证书;最后,从电力企业中选择优秀的工程师等聘为实训教师。

3. 组织编写相关实训教材

为了使变电检修工作更好的进行,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应该加强实训教材的编写,使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理论指导,从而促进学员实训效果的提升。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对落后的理念和技术进行筛除,对于不符合变电检修操作的技术进行删除;其次应该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等进行整理,引入实训教材中,使学员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并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从而促进变电检修工作水平的提高。

4. 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其业务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变化,能够在变电检修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对变电检修工作学员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的选择。学员在参加实训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专业的变电检修知识的培训,还要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使得其在工作岗位上严格遵守技术要求和职业道德,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在对学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员,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使学员成为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的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加强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应对广泛的电能需要的产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是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的结果,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使学员通过参加实训能够掌握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检修、维护设备的技能,并填写检修报告等。使学员在日常的变电检修中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类问题,减少输电事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健.刍议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6,(3):140-141.

[2]王宏韬,傅进.状态检修管理模式下变电检修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4):205-206.

[3]张正,宋宣迪,徐灵均.借得东风扬风帆——电力技工学校变电检修教研组2011年创建技能型班组工作纪实[J].中国科技博览,2013,(27):221.

专业实训基地 篇5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JXH2013-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创建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连年扩招,大量会计人才批量涌现,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原因之一就是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存在缺陷、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况不佳,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评估的需要只是名义上拥有诸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但实际上形同虚设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将直接导致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训实习经验,造成学生实践技能差,使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严重后果。

200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提出“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高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组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文件指出:“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由此可见,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创建并运行高水平的校外实训基地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内主要侧重理论学习,尽管也进行了一些仿真的会计实训学习,但其毕竟与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还存在差距。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想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必须要经过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平时在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其职业能力才会快速提高。以此为出发点,高职院校要立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建一批能真正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充实、更新、提高会计实训基地水平,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辐射化。

以提高学生的就業率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为落脚点。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能促进优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密切了校企关系,拓宽了职业培训业务,创新了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更能拓宽学生实习就业的渠道,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是会计专业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要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技术优势为依托,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使企业获得经营管理的前沿技术以及相关信息和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更要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切实加强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以分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路径

按照校外实训基地的种类,根据差异的类型实施针对性的建设策略,构建校企双方互相合作的长期机制,不断为学校各个层次的学生实训提供基地。体验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模式中最容易实现的模式。高职院校可组织会计专业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运行状况及财务常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个感性认知,增强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顶岗就业型则是校企相互合作模式中比较深层次的模式。高职院校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找出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平衡点,推动校企合作往稳定的方向发展。要重点建设一批与高职院校深层合作的企业群,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互利共赢的深层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要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向学生提供在企业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车间、营销部门、仓储部门、内部审计等部门的顶岗实习。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与会计师事务所挂钩,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协作同盟。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年审阶段都有一段时间很忙,应鼓励教师经常到企业做审计,审计过程中有大量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作也可以由在校学生来完成,这样既减轻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量,也加强了联系,同时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企业实际资料,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将来直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情况看,创办实体性公司、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机构或创办类似于经济实体的服务性、经营性的组织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有条件的院校可直接创办财务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形成自己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应利用教师中现成的资源,教师中有许多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让教师和学生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从事会计、审计、报税等工作,这样不仅能使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也可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常规化。

以科学规范管理学生为保障。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效益,使学生达到训而有成的目的,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制度,并详细研究确定专业实训项目,制订有关实训教学、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等文件,使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运行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在实训过程中,主要由实训企业指导教师在具体实训业务上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将所学知识与实训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外学校专业教师应常驻企业或进行定期指导。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学校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学生实训,既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等才能。在实训考核中,应将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工作能力等纳入考核范围,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想 篇6

1场地紧缺, 技术条件落后。

随着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注重加强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各类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一改原来在教室内由教师一支粉笔讲天下的局面, 强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重视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些都对实训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校对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投入资金来源有限, 对会计专业的实训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些情况造成了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的滞后。

2教学机房普遍, 具有专业特点的实训场地建设不足。

在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中, 比较多的是机房建设, 借助一些教学软件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 即使是诸如会计岗位实训室, 也多是采用机房形式, 在位置上挂上岗位标牌就形成了所谓的岗位实训。会计专业的技能特性要求和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特性的要求在实训场地建设中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3场地利用效率不高。

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过程中, 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场地功能单一, 场地的利用效率不高, 往往仅能满足某一方面的实训要求, 不能兼顾各学期各阶段的实训要求进行有机组合, 提高实训场地的多功能性是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提高场地利用效率就是提高了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也能比较好地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 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技术服务与推广的中心。

4创新性实训基地缺乏。

新形势下学校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但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基本雷同, 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 与产学研工作结合也不够紧密, 不能体现学校创新型实训室的建设理念。

5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实训基地建设途径之一是校企合作。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 深度合作和校企双赢的局面较难形成。

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围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专业认知、学科内实践教学、岗位实践、综合实践等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满足各项需要, 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就已经建设成了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其建设思路和成果值得推广和学习, 其“展示中心”以各种直观的素材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其各种“实训中心”满足了学生各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操作技能的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等;其“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学生进行会计岗位手工实训和动手操作审计业务的需要。

2创设条件保障基地建设的先进性和多功能性。

(1) 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会很快地应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学校的实训场地建设应跟紧企业的步伐, 保证学生在学校的能力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接轨, 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应具备超前性。如当企业报税由人工转向网上报税时, 当出现了网银时, 学校的相关教学软件就要跟上企业的发展;在今天企业信息化管理蓬勃发展时, ERP实践教学就必须在学校内得到运用和发展。

(2) 建设一室多功能的实训场地。在会计专业实训场地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些场地在功能设置上比较单一, 造成一个场地可能只是阶段性地被使用,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设计场地时应该考虑其多用性, 一室几功能地使用。如现在较多学校使用的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就可以与ERP沙盘实训室以及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室融合, 真正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再如将低年级学生的教室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融合, 只需要将学生的课桌进行改造, 就可以在满足学生上课的同时满足学生基本技能和手工实务的训练, 达到传统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功能。

3建设有学校特色的会计专业创新成果实训室。

江苏省职业学校的“五创” (创高技能、创新大赛、创优风采、创意论坛、就业创业) 之一是创新大赛。许多创新的高招妙招往往来自于学生对学习实践的不满足, 来自于教师教学的新需要。这些成果如何在开发成功后让其产生真正的价值, 手段之一是将其运用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中。

4校企多方合作, 加强实训室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校企合作的范围很广, 仅以校内实训场地建设而言, 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参与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借助企业的成果 (如软件) 运用在相关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中, 也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参与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五年制高职办学的基本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培训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 服务社会和技术研发的功能。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可以实现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可以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建设。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现状分析,建设构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实训基地 篇7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限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设备与资金, 但近年来,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办学规模急剧膨胀、教学质量评估等原因, 基建规模非常庞大, 人才引进力度大增, 消耗了大量财力, 使原本有限的教学经费更加紧张, 进而严重影响实训基地建设经费, 使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质量都受到影响。

2.实训软硬件相对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使用的财务实训软件, 是依据旧企业会计准则开发的软件, 还未及时更新;有的财务软件操作起来太简单枯燥, 应用性、职业性不强, 实训软件滞后于当前实际情况。

同时, 缺乏一套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首先, 目前会计实训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 一般是在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完成, 或学生即将到校外实习前才进行校内模拟实训, 然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校外实习, 而此时学生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已基本忘记了。其次, 会计实训教材明显滞后, 还未开发和引用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实训教材, 而且实训项目主要侧重于很简单的交易和事项的会计核算, 学生在财务管理、税收、审计等方面的操作技能难以得到锻炼。再次, 会计专业实训考核管理办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正确地评价与考核每位学生值得我们深思。

3.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匮乏

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 一般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 需要大量的顶岗实训岗位, 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极其有限, 提供的实训岗位也有限。有些单位担心培养了学生, 优秀学生却不愿意留下来工作。

德国、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等国家高职教育事业比较发达, 其中澳大利亚政府在相关法规中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瑞士各工商企业、行政机构都愿意出资用于职业培训, 以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 兴旺发达。而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 学生会计顶岗实训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加上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很多学生利用这个时机找工作, 真正用于顶岗实训的时间很少, 甚至少数学生根本没有参与会计顶岗实习, 而只是做了虚假实习资料。

4.实训师资结构欠佳

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来看, 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教学任务又繁重, 难以抽出时间参加专业实践。虽然相关部门开始将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职称评定条件中, 但还未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系统, 也未纳入教师质量评价系统, 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真正重视。

5.实训效果不容乐观

从校内实训情况来看, 由于经费限制、软硬件配套相对滞后等原因, 实训职业情境仿真性不强, 会计专业实训内容与项目的深度及广度、实际业务的处理及应变能力, 都受到很大影响。并且从实训资源共享、实现各方利益多赢来看, 校际之间实训室的开放合作开展甚少, 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较少。

从校外实训情况来看, 由于会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各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接受实训企业的合作态度等原因, 造成校外会计顶岗实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担心学生专业能力差而耽误他们的工作, 给他们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只让学生做些整理装订会计资料等辅助性工作, 会计实际操作机会很少, 严重影响了实训质量。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1.实用性与先进性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实训软硬件力求与当前实际情况同步, 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改革实训内容、方法、手段, 编写先进的配套的实训教材, 使其实训标准、实训要求、相关制度与现代企业中的相应职业活动要求、职业情境接轨。

2.共建共享性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改善管理模式来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想方设法争取社会、行业、企业各方力量参与, 加强校际之间合作开发建设, 甚至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加入, 实训基地可以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 达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多赢。

3.职业性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与文化氛围,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体现教学做合一, 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训, 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4.效益性

在满足会计教学需要的同时, 我们应提高实训基地的技术含量, 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在建设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1.经费保障

经费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学校必须在教学经费中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同时,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 创新建设机制, 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 保证足够的建设资金。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可以采取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赞助、校友会捐赠、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建设实训基地, 使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数量与质量都能满足要求。

2.政策支持

国外经验表明, 高职教育能否成功, 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地教育和财政部门应支持高职教育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国家应在《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以及各省教育厅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基础上, 尽快制定强化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发展、参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配套政策, 充分调动行业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政策中明确提出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要求, 如在资金、设备、人员等各方面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 对接受或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如在税收方面, 对参与企业可以在所得税上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在金融方面, 对参与企业可以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3.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教材应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 我们应组织职业院校的师资、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与企业专家、财务软件专家共同开发应用性与操作性强的系列实训教材、实训项目、教辅及实训软件。

(1) 尽早开发和使用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实训教材 (包括会计手工操作、会计电算化、ERP实训等教材) , 彻底淘汰校内实训中仍在使用的不适合当前实际经济情况的教材, 避免浪费实训资源, 提高实训效果。

(2) 按照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和使用实训教材。进行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 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能力, 不仅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在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能力。在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基础上, 细分会计实训项目, 设置岗位基础能力训练 (重点进行会计程序与规范性训练、会计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训练) 、顶岗实习能力训练 (出纳核算与管理、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资本管理与核算、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纳税申报与核算、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报告及分析等8个岗位训练) , 这些实训项目的训练都需要相应的实训教材。

(3) 实训项目内容要尽量充实完整, 实训情境尽量逼真, 涉及的经济业务难易适中, 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持续性、积极性。

(4) 开发多种形式的实训教材。可以在目前以文字教材为主的基础上开发电子版教材或网络教材, 使学生能更便捷地在网上进行学习与实训, 强化学生的电子信息处理能力。

4.充分利用校内财务处实训资源

我们既然想方设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希望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合作, 那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各院校财务处现成的教学资源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之一呢?财务处作为学院的一个职能部门, 办公设施齐全, 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 有些财务人员既拥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又是讲师或副教授, 在学校实训又有地理位置优势, 学生与本校财务人员容易沟通交流, 学生在本校财务处实训,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当然, 由于财务工作的涉密性, 有些资料不便对学生开放, 但可以通过加强管理, 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不涉密或涉密程度较轻的会计业务提供学生实习, 重点指导学生熟悉会计操作流程与技能。

5.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必须重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实训师资结构, 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实训指导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 又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首先, 鼓励专任教师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专业实践, 或利用寒暑假进行挂职锻炼, 保证教师每年有2~3个月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 充实丰富专业实践知识, 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其次, 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意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会计实务人员, 经过教学业务培训, 担任实训专职或兼职教师。

6.管理制度建设

(1) 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创新。

对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可以实行开放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发展成为集教学、培训、技术咨询、职业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实训基地使学生与会计专业“零距离”接触, 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要, 如有剩余资源可对外开放并适当收取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也有利于各高职院校随时掌握人才需求状况,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向。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行业协会或职教集团, 积极主动服务社会, 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按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 为企业提供会计、税收、财务等技术咨询, 协助企业制订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应争取资格使实训基地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任务, 如会计电算化培训与考证、珠算等级鉴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与考核点等,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2) 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应提高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形成制度化管理。将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系统, 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指标之一, 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收入分配等挂钩。

(3) 学生管理与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实训质量, 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实训, 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累计有一年的时间参加会计专业实训, 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学生实训考核结果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行业专家评价等综合形成。对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更要注意加强管理, 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防止学生借顶岗实习之名而放任自流。同时, 还应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和安全保险, 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张进.粤、新、港三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比较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 .

[2]戴桂荣, 张泽.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7) .

[3]杨敏, 廖良林.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6) .

专业实训基地 篇8

关键词:林业技术,两区三化,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模式构建

2005年10月28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要求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 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改革方向, 我院森林培育与利用系林业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 秉承“山川有我, 绿树成荫”的育人理念, 积极尝试实训环境真实化, 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 创设“林区作业进教室, 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 即“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 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训环境真实化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实训环境真实化密不可分。

实训环境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实现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及发展, 强调实训环境的真实化, 无疑是林业技术人才与行业接轨的最佳途径。

为打造实训环境的真实化, 我院林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多次深入林业基层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 与林业专家座谈、访谈, 与产业、行业和企业交换思想, 对体现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 (具体详见表1) 。

针对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林业技术专业构建了森林植物、森林环境、生物应用技术、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等7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建立了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生物技术、组培、育苗、种苗生产、食用菌栽培、经济林繁殖、林木育苗大棚等真实化的实训教学场所及“植物引种繁育实验中心”和“温室育苗中心”等4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与此同时,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如德宏州林科所、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红河州林科所、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梁河县林业局等9个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 不仅使学生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而且使学生非技术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得到了发展, 为进一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训环境的真实化不仅仅表现在实训场所真实化, 其课程的理论知识、实验实训的内容、项目、任务等均须贴近生产实际, 力求把项目教学真实化、现场教学真实化等真实化教学思想贯穿始终。林业技术专业创新了“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边教—边学—边练”的专业教学方式。例如, 近些年, 积极参与到林业生产或行业生产单位组织的项目、课题实践中, 开展了生产性实训。2005年参加文山富宁县森林资源调查工作;2006年参与云南省罗平县的森林资源调查;2007~2009年参与我省永平县、华坪县、潞西市等多个县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2008年参与广西大新县、凭祥市、上思县等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实现了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借助真实化的实训环境, 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 真正做到了“学做合一”, “工学结合”。

实训环境的真实化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技能之外诸如为人处事、社会交往等非专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由于时间的限制, 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 在同一实训环境完成所有的实训内容。为此, 在没有生产性实训的情况下, 为达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 林业技术专业以仿真性实训作为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仿真性实训是一种高度的模拟现实社会的运行情景, 其优越性在于开展的实习内容不受地域、环境、时间等条件的限制, 迎合了林业生产活动具有典型灵活性的特点。在整个仿真实训过程中,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了解行业、岗位群运作过程, 运用所学知识现实操作,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林业技术专业自始至终对实训环境真实化的规划给予高度重视, 不论校内还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布局和建设, 从内容、项目、层次、规模、地域、设施等按照“从低级单一到高级复杂、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综合”将仿真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 力求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 把“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边教—边学—边练”的专业教学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中, 把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联系起来, 创设了四个“一致”, 即课堂教学情境与林区环境相一致, 基地即教室, 教室即林区;实训设备与林业生产设备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实训的工作情境、运作和管理模式与基层生产一致。例如, 针对林木生长物候规律, 不同季节生产任务不同, 实行“模块菜单, 循环实训”。模块菜单即以岗位群职业能力为基本模块, 以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为菜单, 以工作过程任务引领导向, 布设不同内容、方向、领域和层次的实训学习情境, 具体布局见表2。

学习领域围绕四个“一致”力求使学习情境与学习领域有机结合。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了职业能力的内涵, 不同的学习领域扩充了职业群的范围。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努力, 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对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林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功能多元化

实训基地是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养、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各项任务实施的场所。实训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思想, 将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 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实训环境真实化为基础, 围绕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技术和森林经营三大核心能力培养的主线, 在有限或同一实训基地上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和不同类别的实训内容或多个实训项目, 实现实训基地服务功能多元化。例如, 在校内实训基地, 提供了苗木培育从选种、制种、育苗、营养土配置, 到栽种、移植等苗木生长过程的场所;针对林木生长的物候期, 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进度与物候节律相适应, 开展嫁接、修剪、整地、施肥等实训项目。又如, 学院后山405亩实训基地, 近些年相继开展了土壤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调查、森林抚育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森林规划调查等项目, 其资料和数据为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技术和森林经营等课程实训提供了依据, 实训基地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专业课程全开放的格局。良好的实训环境, 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更为实际和便利。

诚然, 校内实训基地的全真性、仿真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但受地域条件的限制, 个别实训项目的条件不能满足。系部经过调研, 通过校企合作, 建立了校外不同类型 (采伐林场、育苗造林单位、森林经营单位、苗圃等) 、不同层次 (林业科研、林业经营公司、个体经营等) 、不同地域 (省内东、西、南、北) 实训基地, 如德宏州林科所、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红河州林科所、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梁河县林业局等9个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其中, “德宏州林科所林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

基地类型的多样化, 同一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 为林业技术“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奠定了基石, 为林业技术专业理解“山川有我, 绿树成荫”的育人理念注入了新的内容, 也为林业技术专业“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施设备生产化

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前提下, 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已走出过去实践教学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或是局限于验证理论的传统形式, 走出了理论与生产脱离, 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悖, 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等脱离实际的模式, 进而注重的是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力推崇和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和学以致用的目标培养得到了贯彻执行, 基地类型走向多样化已形成规模, 基地服务功能多元化已成事实。我院升格为高职以后, 学院抓住高职高专发展的契机, 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积极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在明确办学宗旨 (服务学生、服务产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办学定位 (三立足、三面向、三针对———立足云南, 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 针对目标育人才;立足林业, 面向林业, 针对市场和产业办专业;立足县、乡和社区,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针对岗位设课程,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林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的基础上, 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投资的力度, 相继对不适应高职高专建设和发展的实验实训室进行改造和更新, 对实训基地资源进行整合, 把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基地建设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软件和硬件建设有了一个较大飞跃。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 建立起实现校企共建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等多种途径, 采取资金引进、融资、世行贷款等多种形式, 实现基地建设先进化, 设施设备生产化。

随着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的实施和完善建设, “林区作业进教室, 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教师心里。课堂与林区、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最适合的结合点。由于林业技术专业特色优势明显, 实训基地及教学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近几年, 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 在学院层面上需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推进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 学院应将其作为重要的基本建设来抓, 进一步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 使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 实训设备先进并不等于花大价钱购买国际领先的高精尖设备。实训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 其设备就要与目前生产一线使用的设备基本一致, 尽量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 实训设备应该是产业或行业已经开始使用、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三五年内能体现本行业较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在实训内容方面, 既要强调高新技术的含量, 又须兼顾常规技术;既要适当考虑超前性, 又要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避免出现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 在林业技术专业建设和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坚持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 使学院办学方向更加紧密结合云南林业发展方向, 使学院育才兴林的特点更加鲜明。林业技术专业将在学院各方面建设发展的推力作用下, 把“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l]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4]郭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5]邱同保.从高职教育文本政策的解析看高职教育的发展轨迹[J].教育与职业, 2008 (6) .

浅谈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9

一、东盟新形势下, 经管类实训基地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给广西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也为广西高校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根据《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阐述, 2015年全区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为28万人, 2020年达到38万人, 高技能产业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 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凸显各自产业优势, 走出去或引进来的同时, 势必需要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技能、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基地的积极作用。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 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 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增强办学活力;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可见, 实训基地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管类实训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为学生实训课程提供实训场所, 而校外实训基地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场所。从实际调查中, 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实训基地的模式较单一

由于受经费、场所、人员等的影响, 广西的大多高职院校的经管类实训基地都是属于模拟经营过程运行模式, 而不是真实的市场经营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无产品输出, 无经营利润要求, 由于环境、业务的仿真性和企业经营活动的人为的、合理化的设计, 很难让学生进入角色去面对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处理实际产生的而不是事先设计好的问题, 从而不能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不高

现实中, 不少高校都是以专业为依托建设实训基地, 校外的实训基地往往是该专业的毕业生顶岗实习时用到, 校内实训室也是上专业课的实践内容时才会用到。有些实训室或因为专业性太强只能为某一课程服务造成服务面窄, 或者是因为实行封闭管理只对本系开放不对外系开放, 或者实验员缺乏等原因, 而导致开放度低, 利用率低的现状。

3. 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不少高职院校都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的大背景下, 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更是层出不穷。然而运转的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也就是说, 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没有发挥学校预期的效果。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普遍感受到, 由于公司的自我保护原则, 学生很少或者根本不能接触其核心部门, 更别提真正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难题, 加之实习时间有限, 学生自身又不够重视和努力, 以致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策略

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明确要求: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主导, 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 如何发挥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的作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基本保证。

1. 加快多种模式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实训场所不同, 我们习惯把实训基地划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而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实训环境和技能训练的层次划分, 可以分为仿真性实训基地和经营性实训基地。仿真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可以分为:自建型、区域共享型等。仿真性实训基地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基本技能等素质。经营性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企共建型、学校自营型、校外顶岗型、校园创业型等。经营性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真正立足企业实际, 独立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真正达到锻炼综合能力、提升技能水平的目的, 从而让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零适应期。仿真性实训基地和经营性实训基地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 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 二者并重, 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2. 开发综合业务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是实训基地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实训基地就难以体现价值所在, 因而加强实训课程的开发和统筹规划各项实训业务变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以职业素质为本位, 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以工作流程为主序, 以工作任务为核心, 积极探索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式。开发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可从实训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开发模式的选择等多方面考虑,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真正让实训基地充分为课程服务, 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3. 整合实训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可按课程群的分类为指导思想, 把实训基地分为三大平台:公共基础实训平台、学科基础实训平台和专业实训平台, 构建既相对独立又相对衔接的平台体系, 由学校实训中心来统一管理, 统筹安排实训课程。这样既可以满足单个实训项目和单个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 又可保证单个专业综合性实训的教学需要, 还可以满足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学科进行综合实训的教学需要。笔者所在学校在每年的期末都会开展“最受欢迎教师”、最佳实训课、实训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 这可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交流与学习, 不断进步, 从而不断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对东盟新形势下技能型经管类人才的重要意义, 分析当前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的现状, 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经管人才。

关键词:实训基地,高职生,能力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阎泽.实训基地概念探源与内涵逆思维——兼谈要素、意义、功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 (6) :34-39.

[2]陈秋媚.集约化理念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0, (2) :65-67.

专业实训基地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实践模式 探索

一、高职院校校内会计实训的必要性

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按实训任务不同,可分为教学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又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外生产性实训又叫校外顶岗实习,就是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但是由于会计工作专业性较强,会计资料具有保密性,不少单位会计岗位有限,容纳不了过多的会计实习人员,加之企业会计人员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往往不能给予实习人员及时的更多的指导,使校外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各高职院校都纷纷通过加大校内会计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训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缩小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为毕业后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不能紧密结合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进行理论教学,而后进行核算原理的实践。还有部分学校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是空白。在会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高职院校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往往在毕业前集中安排1~2个月的校内综合实训。由于学生已经将之前所学理论知识遗忘了许多,在实训中遇到问题较多,还要重新学习,实训效果并不理想,使实训流于形式,造成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内容前后不能有效衔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 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 实践动手能力很差, 综合分析和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如何使自己培养的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 娴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使所学与所用零距离, 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增强就业竞争力是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校内模拟实训项目仿真度低,与实际会计岗位相脱节

现有的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大多是选择某一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实训项目,往往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而不同类型的单位会计处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实训仿真度较低,具有一定局限性。许多高职院校模拟实训的要求和层次都比较低,只有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中运用模拟实训,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纳税会计等课程的实训项目还非常少。在现行的会计校内模拟实训中,往往忽视会计实际工作中职业岗位的设计,学生不明确如出纳、成本核算、稽核和涉税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岗位标准,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往往只具有一定的账务处理能力,但是遇到问题后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并没有多少提高。

(三)校内实践条件有待完善,会计模拟实训效果欠佳。 首先,各项会计模拟实训基本上没有专门配套的教材,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编写,不够规范,系统性不强,影响了会计模拟实训的效果。其次,会计模拟实训的硬件设施落后,有的院校目前仅有“手工实训室”,尚未建有“电算化实训室”,由于资金短缺,实训室的配备的软、硬件都比较滞后,达不到仿真要求。最后,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许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都是从大学校门跨进高职院校校门任教,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平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接受专业培训,导致大部分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不具备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素质。

二、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模式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确立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能够在中小企业从事出纳、成本核算、纳税申报、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管理工作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学教学模式设计、实训项目选取、教材配备、指导教师培养等方面都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

(二)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

校内会计实训,全部采用适合高职教育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其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需要“工学结合”,具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使教学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要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对人才需求编制课程标准,通过对会计工作的实地调研,按照会计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与序化,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灌输的模式,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将实际会计工作整合为具体的教学项目,在每个项目下分设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内容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衔接性强,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将理论知识穿插其中,通过每一个单元的学习,既满足了学生考证目标的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任务,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环境,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现了就业为导向的教改理念。实训的资料来源于合作企业,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提高了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机制和能力培养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进行引导点评,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

(三)创造仿真的生产实训环境

实训室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载体,承担职业技术培训功能。实训室主要依据实训项目及其所需要的材料来划分,主要以模拟工作现场为主。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建设好基地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多功能场所,如会计手工、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实训室等,营造出仿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多媒体设备以及常规的教学资源,如各种录像片、幻灯片、视听光盘等,了解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各大网站),直观性、针对性、有效性地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拓展成为了可能。

(四)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指导教师是实训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新型的“雙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既可担任理论教师、又可担任实训教师,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以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以实际的职业任务来组织项目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贴近实际。要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或挂职锻炼,提高实战经验;安排教师进修培训,学习教学理念和方法,开阔视野;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参与实训教学,实现教学相长;鼓励教师考取与任教学科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除此之外,还应该拓宽会计教师来源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学术水平高、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学队伍,使专兼职教师在教学经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也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沟通,为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JXH2013-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丹,陈建松.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专业实训基地 篇11

1 加强食品学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食品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专家预测,全国食品工业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10万亿元以上,位居各行业之首,成为真正的天字第一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

(2)加强食品学科实践教学是食品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食品工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贡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高校是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高等教育中食品学科的发展是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食品类专业必须大力发展实践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满足食品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培养的食品类人才,目标多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融合了传统本科的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高职教育则强调培养目标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更注重其“技能性和应用性”。

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途径很多,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实训等,其中“实习实训”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效果和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校外实训基地仿真实训。

校外仿真实训,一方面能让学生在上学期间通过接受企业培训,直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了解企业的新管理模式、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来自企业传递的工作动力和压力,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第三方面还能使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教学,使教育与社会需求更贴近,使所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要;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能享受来自高校传递的行业最新科学、技术、管理发展信息,学生利用专业知识逐步创造的经济、文化价值以及在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中通过产学研结合创造的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校外实训是开展高等应用型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能充分利用并扎实做好该项工作,必将会为高等应用型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食品学科校外实训基地现状分析

针对校外实训基地这一问题,在与多所兄弟院校交流中,发现他们也存在类似问题,现简述如下:

(1)定位不准,建设方向不明确。目前大多数实习基地仍然是传统的学生实习训练模式,功能单一,造血机制差。(2)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使用机制尚未形成。在企业遴选,合作方式、协议(合同)签订、学生实习期间管理方法,意外事件处理,管辖部门职责权限界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可以说较完善、规范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运行、使用机制尚未形成。

(3)校外实训基地的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食品行业具有对卫生条件要求高,季节性明显,日工作时间长,管理相对严格的特殊性,(3)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训时存在安排难,管理难,意外多,麻烦多等很多问题。基于诸多原因,当前的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还停留于“参观”阶段。

(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宏观保障机制尚未形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用中存在的障碍还来自于政府宏观保障机制的缺乏,由于政府、企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多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很多精力用于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却往往虎头蛇尾,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原因是企业出于生产、利益等,不愿意接收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或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用于补充“用工荒”时普通工人的空缺。要想提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使用效果和效率,还要依靠政府立法、行业监督、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的方法,在社会大环境下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是大势所趋。

总之,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来自方方面面,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或不足,国内部分基础较好的院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但其针对性和深度尚存不足。

3 加强食品学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校外实训基地中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4)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注意如下几点:

(1)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优势资源。(1)地域优势:若附近有大型的食品工业园或知名企业,可利用这天然的地域优势与附近企业“联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并重点实践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运行、使用机制。(2)人力资源、智力、技术优势:利用高校学术人员“群脑”形成高校组织的整体智力资源优势,走进企业与企业结合共建实训基地是智力技术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提高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除以上两种优势外还有土地优势等多种优势,总之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与用人单位达到优势互补,做到功能复合,资源共享。

(2)建立有效的宏观保障机制。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推动实训基地建设,政府主导作用,一要体现在制度保障上,二要体现在规划组织上,三要体现在资金扶持上。(5)对于有意向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政府若能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将会大大提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性,共建校外仿真实训基地将会多方受益,达到政府、企业、学校、共赢局面。

(3)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开展校企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所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必须是满足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紧扣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尽可能与专业密切联系,设备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领导足够重视,企业愿意承担义务,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出谋划策,企业具备进行实践教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围绕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合作:

(1)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完成基本实践教学内容,完成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等基本实践环节,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术。

(2)将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通过基本实践环节的实习,使学生对该单位的情况,生产工艺等有所了解后,学生结合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参与合作项目的工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日后就业和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熟悉企业运营、管理机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完成“角色扮演”式的生产过程管理等,这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4)采用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师资及其他条件,并派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与企业单独管理不同的是,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

依据我国办学的行业特色,推进校企合作,对于食品专用性强,尤其是巨型设备,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建立与企业尽量相同的真实生产情境。实训教学引入企业产品生产,通过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创收减耗,提高实训基地造血能力,实现建设、运行、再建设的良性循环。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加工产品,加强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加强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强化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4 结束语

总之,若能有效利用食品学科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有利于提高本学科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有利于工科实践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满足了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同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产学研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是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有益的举措。

参考文献

[1]http://www.587766.com/news1/31063.html

[2]李焕锋.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2004(2).

[3]黄映琴,陈福集.福建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整合问题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31-33.

[4]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0301154518409&cata_id=N007

上一篇:初始环境设置下一篇:手术联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