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2024-05-14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通用11篇)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2008级培养方案2008年4月8日版

教学院长签字:韦巍

教学系主任签字:马皓、吴晓波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宽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具备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

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

系统、信息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广泛的工作;

3.掌握模拟与数字电子系统、电力电子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自动化设计软件、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技能;

4.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5.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

集成电路模块(基地班):

CMOS集成电路设计、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电力电子模块:

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1.5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8.5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双专业/双学位:70.5学分,其中修读“大类课程”中标“**”号课程15.5学分,修读“专业课程”55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 通识课程48+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52-11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2-11春夏 021E00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3-22秋冬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2-13秋冬 02110081形势与政策+2学分

(2)军体类5.5+3学分

031E0020体育Ⅰ10-21秋冬

031E0030体育Ⅱ10-21春夏

031E0040体育Ⅲ10-22秋冬

031E0050体育Ⅳ10-22春夏

031E0010军事理论1.51-12夏

03110021军训+2学分第1短学期

03110080体质测试Ⅰ+0.5学分第3学年

03110090体质测试Ⅱ+0.5学分第4学年

(3)外语类9学分

051F0010大学英语Ⅱ32-21秋冬

051F0020大学英语Ⅲ32-21春夏

051F0030大学英语Ⅳ32-22秋冬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

211G0010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2-21春夏

211G0020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2-21春夏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

211G0060大学计算机基础21.5-11秋冬

211G0050Linux应用技术基础21.5-11春夏

211G0110计算机硬件基础21.5-11春夏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2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在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里带“H”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

在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里带“I”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

在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里带“L”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

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里带“J”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

在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里带“K”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

在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里带“M”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本专业建议修读: 101M0010电工电子工程训练1.51-12秋

2.大类课程47学分

(1)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7门19.5学分

061B0200线性代数2.52-11秋冬

061B0170微积分Ⅰ4.54-11秋冬

061B0180微积分Ⅱ21.5-11春

061B0010常微分方程11-01春

061B0190微积分Ⅲ1.51-11夏

061B0211大学物理(甲)Ⅰ44-01春夏

061B0221大学物理(甲)Ⅱ44-02秋冬

(2)工程技术类必修10门19.5学分

081C0130工程图学2.52-11秋冬

081C0161工程训练(乙)1.50-31春夏

101C0040电路原理(甲)Ⅰ**44-02秋冬

101C0060电路原理实验(甲)Ⅰ**0.50-12冬

101C011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33-02冬

101C0050电路原理(甲)Ⅱ**22-02春

101C0070电路原理实验(甲)Ⅱ**10-22春

101C012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10-22春

101C013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3-02春

101C014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10-22夏

(3)大类选修课程8学分

在课程号里带“B”或C”的课程中修读,本专业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061B0020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51-11夏

061B0090偏微分方程22-01夏

061B0030概率论1.51.5-02秋

061B0160随机过程1.51.5-02冬

061B0100数理统计1.51.5-02春

061B0240大学物理实验1.50-32春夏

3.专业课程55学分

(1)必修课程7门20.5学分

10120440信号分析与处理*32.5-12夏

10120420工程电磁场与波32.5-12夏

10120080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53-13秋冬

10120072控制理论(乙)*3.53.0-13秋冬

10120210电力电子技术Ⅰ**32.5-13春

1012002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33-03春

10120220电力电子技术II*1.51-13夏

(2)选修课程:以下课程选修20.5学分

集成电路模块(基地班),7.5学分:

10120380CMOS集成电路设计2.52.5-03冬

10192201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33-03夏

10192181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22-04秋

电力电子模块,7.5学分:

10120041电机与拖动32.5-13冬

10192130电力电子器件2.52-13冬

10193371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21.5-13夏

以上两个模块课程中必须修满一个模块课程。

10192051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2.52-13秋

10192011信息论与编码2.52.5-03秋

10120250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52-13秋

10192041数字系统设计2.52-13冬

10192021通信原理2.52-13春

10193800模拟信号系统设计21.5-13春

10192031计算机体系结构2.52.5-03夏

10120460FPGA应用1.51-13夏

10192111电子信息新技术讲座1.51.5-04春

(3)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

1)必修2门3学分

101C0100电子系统综合设计2学分+2周第2短学期

10188060认识实习1学分+1周第2短学期

2)选修3学分

10120240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3学分+3周第3短学期

10188130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3学分+3周第3短学期

(4)毕业设计(论文)必修8学分

10189010毕业设计(论文)8学分+12周4春夏

4.个性课程10学分

学生可自主设计修读的课程,本专业建议选择以下课程修读6学分,其他4学分跨专业选修。

10190030电磁场数值计算2.52-13秋

1019002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2.52-13春

10193300电子系统设计2.52-13春夏

1019005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0192141电力电子装置故障自动诊断1.01-04

10191170DSP原理与应用

10192091现代传感器技术2.52-14

10192170电磁兼容设计概论2.02-04

5.第二课堂课程+4学分

夏 秋 秋 秋 冬2.52-132.52-14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 它是新形势下运用新机制办学的一种形式, 其培养目标是“培育高素质服务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的设定决定了该专业必须重视实践课程教学, 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放在了显要的地位。因此, 加强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 是学校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它既可以吸收新的办学思想及理念, 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进一步完善;又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流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几年的探索, 目前我们运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实行的是“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 即大一的实践教学安排到的写生基地训练、大二的实践教学到本市区的校企教学基地进行、大三结束时安排一次到一线发达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 进行专业考察, 事实证明这一做法, 对学习教学与社会接轨, 以及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 大一的风景写生课程与课外教学实习基地相结合进行教学

由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服务应用型”人才, 因此作为培养未来设计师设计系, 在教学课程体系上必须紧密围绕这一目标, 科学的进行课程设置及安排, 尤其是要注意实践性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例, 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是我们的对大一学生的要求, 在大一阶段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 它包括造型基础、理论基础、创意基础及软件基础。在开设近一年规定的基础课程训练后, 会在大一课程结束时安排两周的校外造型基础实践性教学课程———风景写生, 到与我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写生基地进行为期2周的风景写生, 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 充分利用桂林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建立实践教学写生基地。

桂林以其“山水甲天下”誉满世界, 作为地处桂林东郊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设计系, 有着得天独厚的风景写生资源, 不论是堪称风景甲桂林的阳朔兴坪, 还是充满大自然奇观的龙胜龙脊梯田;不论是具有人文气息的雁山园, 还是蕴含历史积淀的大圩古镇, 都是中外艺术家心所向往、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我们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条件, 先后与阳朔兴坪的时代文化有限公司及龙胜龙脊景区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建立起我系的风景写生课程基地, 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完成风景课程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 充分利用写生基地的有利条件, 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在我的写生基地 (如阳朔时代文化有限公司酒店) , 有其他旅店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例如它是集全国多数院校、国内外知名画家前来写生的大本营, 基地内拥有浓郁的艺术氛围, 在写生住所的墙上随处可见名家的墨宝及学生的优秀作品, 这是在校园内无法看到的, 对提高学生眼界、艺术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如, 在兴坪的写生点丰富多样, 学生们既可对如诗如画的兴坪山水进行描绘, 也可走进充满生活气息的古镇老街进行表现, 还可与无数艺术大师驻足挥毫表现过的胜景进行对话;此外, 基地具有的多媒体室有助于辅助教学, 而充满趣味的高低床等设施又都给学生们亲切之感, 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尽情的描绘和表达。

第三, 我们还在写生课程结束后, 与校企基地进行合作, 举办写生汇报展览及评奖, 将学生们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各类比赛, 同时带队老师的作品也发表在各类刊物或入编有关教材, 成果显著, 大大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写生基地所创造的有利的条件, 对全面锻炼学生的观察自然、体验审美及写生技巧起到直接、有效的推动作用。

2 大二的实践性课程采用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作为校内的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室承担了主要任务, 但由于学校远离市中心区, 一些信息及设计交流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接合, 一直是我们思考及探求的重要课题, 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 有效的弥补了这一不足, 它使实践教学的“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 从社会、市场及设计行业对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出发, 从而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全面发展。

首先, 设计系建立了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发挥自身优势, 本着校企双方互惠双赢的原则, 建立了一批校企实践教学合作基地。前几年由于企业的一些变化, 加上学校经费的紧张等原因, 到省外的实践教学基地遇到一定的困难, 使我们的校企合作一度陷入低谷, 近年来, 设计系制定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在系年终考核条例中规定了各教研室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并出台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奖励办法, 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教师们广泛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及人脉资源,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 先后与梅高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华顿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桂林工业设计院、网丫设计公司、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等省内的十几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为实践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 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在有效的利用好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 切实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

1) 合理、科学的安排校外实践课程。定期邀请设计行业的有关专家、老总和设计总监到学校做学术报告及讲座, 用“请进来”的方法, 参加校企合作会议, 一起研究、制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 结合企业及设计行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 将实践性教学课程从设置、结构、课时量上进行调整, 同时还请他们兼任一些短期课程, 把市场对设计的需求、新的设计理念带到学校, 弥补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2) 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 我们采用“走出去”的方式, 将学生带到校企合作基地, 到设计一线去参观,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流程, 并请资深设计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课, 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视觉传达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 任课老师在课堂讲述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会带学生带到华顿、梅高等广告公司进行实践教学, 让学生看到公司对设计制作的实际流程;又如, 环艺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与施工管理》等课程, 也会由老师带领学生到桂林工业设计研究院、桂林卓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等校外教学基地的工地看现场及材料。经过第二学年的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的学习, 特别是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听设计师介绍、实地查看设计 (生产) 流程, 了解了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规格要求, 学生对大二结束时的专业选择明确, 并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认识到了在学校学习的不足部分和自己急需补充的方面, 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加强, 充分显示了校外教学基地所产生的直接作用。

另外, 我们与校企合作的单位一道, 注意将实践课程教学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及行业竞赛相结合, 在学期初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 就注意校外一些知名企业所主办的赛事, 看准业内竞赛的要求及时间, 尽可能使它们相吻合, 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 每当课程学习结束时, 学生完成的结课作业用来参加比赛, 近年来在这一方面经过探索, 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例如, 平面设计专业《广告设计》课程在作教学计划安排时, 就考虑到与大广赛相结合, 教师一面讲授基本理论, 同时结合校企合作的公司, 将公司课题及广告大赛的选题融合在一起, 产生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准的结课作业 (同时也是参赛作品) , 近年来我系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获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全国包装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3 大三的专业考察与省外的课外实践基地相结合

设计系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在进入大三学年基本上开设的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如视觉传达专业会在第5、6学期开设《广告设计》、《企业策划》等主干课程, 环艺专业会开设《室内设计 (酒店设计) 》、《室内设计 (办公设计》、《园林设计》等主干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将课程的实践性部分, 采用以校内实验室为主、就近参加实践, 特别是提倡到市内的实习基地的 (如市内的梅高华顿工业设计院等) 进行;另一方面是在学年课程结束时, 我们会安排一次专业考察, 选择到设计发展较前沿的城市, 如被称为设计之都的上海和深圳去进企业 (或公司) 进行专业考察。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 进行专业考察, 采取紧密型与松散型并重的原则, 首先, 已经与我们建立起正式的校企合作单位, 如深圳华之洋设计公司、意谷设计公司, 多年来一直是我们设计系的合作单位, 我们的专业考察课多次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公司参观, 公司方派设计师从技术上、流程上给予学生讲解, 收到良好的考察效果。其次, 通过一些关系, 与一些企业和公司进行松散型友好合作关系, 由于桂林有着独特的风景资源, 很多知名设计家都来我校进行过讲学, 我们利用这一关系, 与其进行洽谈, 定位考察参观点, 如林家阳工作室 (上海) 、梅高 (上海) 广告设计有限公司等, 它使我们的师生在考察中能充分地了解设计前沿及最新的观念, 教学均有所获。另外, 我们会利用校友的资源, 建立校企友好关系, 我系的一些校友, 经过多年的打拼, 已成为公司的设计总监或主管, 通过平时与校友的联系, 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教学的实践点, 到时机成熟我们就将他们发展成校企合作单位, 我们这几年带学生无论是到上海、北京, 还是到深圳、江浙地区, 都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 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考察设计流程提供各种支持, 协助我们设计专业较好的完成了专业考察任务。

综上所述, 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设计系, 通过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让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互结合、形成互补, 促进学校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 使学生走出课堂, 了解社会, 掌握设计 (生产) 流程及资讯, 锻炼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及实践能力, 积累了设计行业实践案例, 为他们将来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了基础。同时, 使教学管理者们了解了市场对设计人才规格的要求, 在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完善上都有着直接的收益, 对今后学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 使教学更好的服务于为社会及地方经济, 无疑是一种有益的索和积极的尝试。S

参考文献

[1]李俊, 李旭峰, 沈春华, 等.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校外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10) .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3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九五以来一直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22个百分点,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点。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我院于2001年设置这一专业,围绕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本专业是原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公共安全与图像技术等10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后的新宽口径专业,其主干学科为:信息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我们制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业能力和继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我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能在图像和语音处理、多媒体信息综合、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数字音视频系统等电子设备与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及实施

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我们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进行调研,比较他们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收集已毕业工作学生和部分电子信息企事业单位的反馈信息,结合我院实际,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1)合理构建三级知识平台

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基础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历史,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专业基础平台:应该覆盖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些主干学科。可分成5类:①电路类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设计等课程;②信号类,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③通信类,主要包括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等课程;④计算机类,有微机原理、单片机等课程;⑤磁波类,主要课程为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与天线。

专业方向平台:电子信息工程作为宽口径专业,不能再以过去狭窄的专业对口思想设置专业课程,但也不可能在四年大学学习中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因此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较多,以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目的;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又是发展和更新极快的技术,日新月异,这些给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带来许多问题,如课程的衔接、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更新等。我们采取课程内容整合、课时的精简以及实践环节的配合来优化课程体系,我们在实践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安排课程设计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课时有限前提下讲授的新内容多又注重实际应用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合作的精神,锻炼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磨练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3专业建设的几点设想

(1)淡化专业界限,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涉及到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和传输、自动化等领域,因而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科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立足于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向,重点加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教学,并兼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教学,建立系统和控制概念,为将来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调试、应用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越的条件和优良的环境,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发展极快,要求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实践环境紧跟时代步伐,在完善基础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广泛与企业和科研单位联系,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不仅有利于专业建设,也能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没有止境的,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注意发挥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以学校的定位和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即更好地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效地进行后期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飞.基于群体文化学的产品语意设计程序与方法[A].2004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2004.76-79.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篇4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XXXX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无线电通信以及电子测量等有关理论;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 英语 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熟练地用C、C++、VB和VC++进行一些软件的开发。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除了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我对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熟练地应用,取得了全国FORTRAN二级、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三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四级证书。

在课余时间,我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朝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喜欢阅读一些关于科学和社会实践类的书籍,想从书籍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内涵修养,注重培养自身扎实的知识技能,为以后做事打好基础。我不仅要靠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干一番事业,而且还要脚踏实地的从每个细节做起,要用勤劳的双手成就我明日的梦想。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以及校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借以去磨练自己,培养自己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贵公司添砖加瓦;同时也在您的领导下发挥出我的实力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在能力和素质方面进一步完善自我,为贵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致

敬礼!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5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对软件或者硬件的开发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一般的本、专科毕业生对任职要求望而却步,或经常被拒之门外.

从总体上看,软件工程涉及面很广,就业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也是各类专业中最大的.一般要求为计算机、信息类相关专业,具备一年以上的相关软件开发经验.目前,社会上关于JAVA/J2EE、VC++、.NET、数据库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另外,熟悉Windows、Linux应用平台和内核的开发是在应聘时的一个优势.对于软件开发人员,熟悉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软件工程思想是很必需的.而硬件方面的职位都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经验越丰富的应聘者就越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于应届生硬件调试经验偏弱,很难得到招聘单位的赏识.从中也可以看出很多的大型企业要求求职者需要具备比较高端的硬件开发技术,如嵌入式系统、DSP、FPGA等(基本的如画板、调试).网络及通讯行业作为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着上升的趋势,网站的设计、维护、管理成为公司对外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从侧面增加了该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但该技术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通过自学都能掌握,对于毕业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而通讯行业的要求比较高,GPRS/CDMA/3G等技术都属于高新技术,相关的技术人员还比较少,应届生如果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一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该门技术,在一些比较大型的通讯技术公司当中任职还是有相当宽阔的前景的.

我们的优势和劣势

从对IT、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来看,目前,对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本专业同学现在掌握的技能多为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知识,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掌握或了解一些比较市场性的技能,如ARM软硬件开发、JAVA、Linux等.这种情况对就业是很不利的,因为对于一些公司来说,象模电数电、C语言这些基本知识应该是属于必备的,适合公司目前欠缺的专业技能的应届生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另外,我们面临的最大劣势是实践能力差,没有相关的研发经验,对工程项目构筑没有概念.可能一个专业中目前有接触过工程项目的同学犹如凤毛麟角,对整个项目的开发流程几乎就是一片空白.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的、验证性的实验,按图索骥,缺乏一些实实在在的本领.自己想到去做的可谓是小打小闹,一些实用性不是很强的事情.如果真正的要投入到项目开发的实践当中,是很难适应开发要求的,所需的开发周期会拖得很长,这种情况是任何一个招聘单位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在优势方面,我们也是有的但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像蔡坚勇老师、吴允平老师等一些出色的老师,也曾在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中屡获殊荣,但由于一些新老校区之类的客观因素影响,再加上同学们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么有利的优势渐渐变成遗憾.假使我们能充分意识到现有的不足,提早做一些准备工作,为技能提高以及了解就业做出一些实际的事情,走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相信这也将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6

目录:

一、自我分析

二、职业分析

三、职业定位

四、计划实施

五、评估调整

(一)自我分析:在完成职业测评后收获很大,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1.测评结果(1).性格探索报告:智多星型——总有一些新点子

1)优点:喜欢挑战和让自己兴奋的事情,聪慧,许多事情都比较拿手,致力于自己才干和能力的增长;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绝大多数是事业型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关注事物的意义和发展的可能性。通常把灵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多才多艺,适应性强且知识渊博,很善于处理挑战性的问题。

善于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喜欢从新的角度和独到的方式思考问题,对问题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机警而坦率,有杰出的分析能力,并且是优秀的策略家。不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和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习惯便捷的问题解决方法。

喜欢自由的生活并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变化;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并以实际行动证明大部分规定和规律都是有弹性,可伸缩的,通常会超出被认可和期望的限度。

善于理解,而非判断他人。乐观,善于鼓舞他人,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人。

2)可能的盲点: 总是充满热情的寻找新鲜事物,但行事缺少稳定的计划和流程,经常依靠临场发挥,可能因为忽视必要的准备工作,而草率地身陷其中。注意力容易游移,对目标的韧性和坚持性不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不能贯彻始终。一旦主要问题被解决了,就会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能坚持将一件事完完整整地结束。

非常注重创造力和革新,容易忽略简单、常规的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细节,不愿遵守规则和计划。建议多关注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通常同时展开多项任务与活动,不愿丢掉任何一种可能性,致力于寻找新的变化,可能使别人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受到影响。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行动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这有助使自己变得更可靠。

有天生的直觉和预知能力,会误认为知道了别人的想法。应当认真倾听他人,避免表现的不耐烦。

(2).职业兴趣探索报告:职业兴趣前三项是企业型(8.0)、艺术型(8.0)、社会型(6.1)。

1)有明显的艺术趣味,喜欢和人打交道,对经营性活动很感兴趣,乐于施展自己的口才,喜欢去影响别人,喜欢创造性活动,性格外向、冒险、抱负心强。

2)在工作中,有热情,喜欢在工作自由展开想象,做事倾向于追求完美,但也追求新意;胆大,爱冒险,希望有独立主见;对过程和目的都有兴趣,但对教条的制度并不感兴趣,喜欢随机应变,往往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个人的策略,具有强烈的内心感受性和言语表达能力;喜欢出入公共社交场所,喜欢说服和劝导他人的活动。

3)适应的工作环境:有创造性、要求人际交往、有自由度而不过分约束的环境,能发挥个人智慧和支配性。

(3)学习风格探索报告:行动型(9.2,非常强烈的偏好)

1)能从新体验、新问题、新机遇中学习,在以下活动中学习效果最佳:全神贯注于短时间、当时当地的活动,诸如商业游戏、竞赛型的团队任务等练习;能引人注目,如主持会议,主导讨论或进行陈述;思维活跃,适合尝试一下。2)在以下活动中学习效果最差:听讲座,阅读,分析及解释杂乱的数据等。

(4)技能报告(最擅长的五项技能):人员管理 积极倾听 监测 时间管理 口头表达

(5)职业价值观:崇尚独立,注重关系

1)期望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工作、独立决策,而且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创新,发挥自己的责任感、自主性。而且能够以自我监督的形式使自己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7

(一) 课程体系的层次化、模块化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 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并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实时地适当地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 如做电子工程师, 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 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从事科研工作等, 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 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 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因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要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更新内容、提高创新能力”的精神,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 做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既有层次, 又要有机结合、相互融合。一、二年级主要开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电路、单片机原理等, 这些都是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三、四年级主要就是一些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程, 如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光纤通信、电子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DSP应用技术等。在高年级阶段可以适当地增加方向选修课, 让学生可以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选择相关的方向作为自己主攻点, 采用教师引导, 以自学为主, 尤其是对优秀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方向课可以结合当前电子发展的趋势, 在不同的阶段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的调整,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知识, 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技术以及当前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另外, 就课程内容上, 应将各门课程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要素进行同类合并、归纳, 形成粗线条的课程单元, 再根据各单元间的内在联系, 进行补充、完善、整理, 使其保持相互间的连续性, 同时又保留各自的独立性、针对性, 设计出课程单元或教学模块, 甚至可以将各同类课程单元或教学模块合并, 便构成新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 目前以介绍51系列为主, 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介绍x86系列, 它们有些共性的东西, 那么在单片机原理中侧重单片机的原理组成, 并将汇编语言整合到本课程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就应该侧重接口及其应用, 汇编就不必再介绍, 原理部分简单带过即可。还有EDA设计, 不能单一介绍某种软件的应用, 而是多个电子设计软件的综合, 可以分模块进行教学, 如PROTEL、VHDL、MATLAB、PSPICE等, 从而形成“层次化、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二) 实践教学的层次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实践环节, 但是目前的实践教学过分依赖于理论课程, 而且绝大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老师讲解示范完毕学生依葫芦画瓢, 进行简单的插接线, 或调出原有的程序, 验证一下结果, 不需动脑就能完成, 以至于一次实验下来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做了些什么, 学到了什么, 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出合格的电子设计人才, 必须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因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主渠道。现代的实验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仪器仪表, 学会测量几个实验数据,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系统的概念, 培养他们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相配套, 建立多种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综合性实验是创新的源泉, 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因此除了验证性的实验, 要适当地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如跨越原有的课程界限, 实现相关课程联合的实验, 每学期结束前根据本学期所学课程, 进行一次综合的课程设计, 最后一环就是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可以仿效毕业设计由一个教师指导几个学生的方式来进行, 题目可以指定也可以自理, 逐学期逐学年加大课程设计的难度和综合性, 使学生从单门课程、系列课程到专业方向的实验, 从简单的电子电路到小系统再到大系统, 从模块到整体, 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建体, 逐步的、分层次的、全方位使得学生在选题、设计方案的拟定、电路的搭建等过程中, 逐渐建立工程系统的概念, 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提高电子设计的能力。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 为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产品设计成形之前, 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仿真模拟实验。随着EDA技术的普遍应用, 各种电子电路的设计都可以用软件来模拟, 所以在实验中, 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来仿真, 这样更直观, 效果更明显, 如模拟电子电路、电路分析等实验用EWB就可以分析模拟, 课程设计中, 代替传统手工设计、电路搭建的方法, 在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 也可以采用这样分析模拟的方式, 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分析设计软件。

(三) 课外实践活动的层次化

为了强化教学实践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可以分层次组织与专业有关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制作创新实践活动, 为广大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锐意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搭建施展才华、发掘潜能的广阔舞台。针对低年级学生组织电子制作兴趣小组, 因为这种小制作可以利用学过的电路、模拟和数字电路知识就能实现, 并在学院范围内组织电子制作比赛, 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电子设计相对来说综合性比较强, 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要全面些, 有的甚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 从数据采集、信号调理、数据处理到最后的存储显示, 所以到高年级阶段先在学院范围内广泛地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比赛, 当作一项群众性的课外科技活动, 再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以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探索的兴趣, 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 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大学生科技节, 举办科技大赛、制作成果大赛、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这些都需要加大投入, 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的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对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和优秀科研成果的学生予以奖励, 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和表彰其创造精神和事迹, 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 在每个学期设置开放性实验, 实验内容上采用自由选题的方式,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题目, 有利于个性的培养, 而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选定实验题目后, 由各个实验室安排课外时间作为实验时间, 灵活安排实验内容, 并配备一、二名指导教师, 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 还可以作为电子制作、电子设计竞赛的基础培训。实践出真知,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才有经验, 有了经验才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才有可能培养更合格的电子设计人才。

(四) 教学对象的层次化

为适应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过程以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 应兼顾到每一个教学对象, 然而每个教学对象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接受、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程度上也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让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发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比较差的对象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消化和理解上, 实验教学重点放在验证性实验、基础性实验, 课程设计以完成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为主, 辅助其他设计性和综合性设计,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参加电子小制作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动手和设计的能力。中等程度的教学对象, 对理论课有一定的掌握, 实验课除了做验证性和基础性实验外, 可适当地增加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提供给他们一个思考和动手的机会, 课程设计以一些中等难度的设计为主, 可以参加电子制作比赛并参加院内电子设计比赛和科技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创新意识。对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接受和理解力比较强的同学要提供机会让他们得到充分发挥, 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均以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内容为主,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 让他们接触一些本学科前沿的知识, 组织他们参加省内以及全国的电子设计大赛, 让他们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得到锻炼, 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才能。通过这种分层次、不同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让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发挥,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毕业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设计经验, 通过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以及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 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意识以及创新理念, 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 也增强了学生面向社会的自信心。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 就课程体系、实验模式、课程设计、课外活动、教学对象等方面, 探讨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电子设计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 试图探索出一条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电子设计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电子设计,层次化,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华红艳, 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97-98.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措施;课程设置;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5-0085-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首要工作。沈阳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农业信息化、农业电气化应用背景,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措施,从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素养等方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专业基础、服务农业,把农业信息化技术作为一个支撑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涉及大量农业信息化所需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在电力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毕业生是电力行业、农电学科重要的人才来源,教学实践中涉及较多的电力系统应用,把电力信息化技术作为另一个支撑点。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农业信息化和电力系统为服务对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体两翼”。

1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农业院校人才需求、就业去向,以及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4个课程平台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大一、大二的公共课、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数学类、语言类及电学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及技能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二、大三开设,主要学习数电、模电、信号类专业课程;在大三、大四专业教育后期,把专业分成嵌入式和物联网2个方向,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以各自侧重的理论和技术再结合农业信息化应用和电力系统应用完善知识结构,打造就业升学的核心竞争力。各个课程平台都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实习、生产实习等,着重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电基础课程模式设计

基础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嵌入式系统原理”等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大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内,学生需要自行焊接电路板并进行电路性能测试,加深识别电路及应用电路的能力。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特征还体现在增加项目制作内容上,这也是任务驱动学习进程的具体体现。课程规定学生要完成2个以上电子系统制作,其中模拟、数字电路内容兼而有之。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焊接、调试、测试电路,直到实现规定的技术指标。最后,学生还要通过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环节。经过项目制作训练,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借助仿真平台和科研实践整体提升电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加强电工电子类课程MOOC建设,立足基础课程,依托相关科研背景,实现前后续课程教学内容可延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科技实践-毕业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可延续。在教学中以科研案例为依托实现教学环节的可延续性,在不同教学环节完成案例的不同任务,在学生基础理论与创新意识培养中具有良好效果。

3 大学生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构建

在实践创新环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注重与农科专业密切结合、突出农业院校特色,构建大学生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使电子信息类学生在综合实训、科技创新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为农科专业师生开展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氛围,形成一种多赢的局面。自2011年起,凭借多年积累,结合校级教学改革立项工作,构建电子信息类创新实践平台。基于该平台,促进师生与农业相关专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开展面向设施环境监控、农业航空、农村信息服务、配电网电能质量检测、电力无功优化等领域的交叉合作,为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在校内挖掘潜力、开展更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探索出一条新路。自2013年起,加强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强化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农业实际问题,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领域。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化,主要体现在从大一到大四,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为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等设计一系列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案例,在案例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有效结合到生产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物联网大赛、智能农业装备大赛、互联网+等国家/省级竞赛。自2007年起,已经连续8 a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类比赛,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特等奖1组次、三等奖10余组次,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与一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师生实践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4 专业方向确定

结合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引导,积极调整培养目标,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现场工程师为目标,在专业方向上强调灵活设置,积极跟踪社会需求的主流方向。在国内较早的设置了“嵌入式技术方向”,为学生开设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技术、DSP应用开发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一系列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在新教学计划中又结合目前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开设物联网技术方向,保证学生及时接触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主流新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结合当前物联网研究内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以传统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为基础,增加物联网引论、无线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等课程,配合创新实践课程设计,建立物联网总体设计架构。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电子技术在各种电子产品中设计和开发的系统化、集成化技术,培养电子产品网络化设计理念。

nlc202309091109

5 结语

沈阳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农业信息化和电力信息化为服务对象的“一体两翼”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以赛促教,强化内外联系,全过程、多环节突出实践教学,保障学生在具备较扎实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提高实践技能,尽量接近企业用人需求水平;依托所在学院、学校特点,在创新实践方面侧重农业信息化、地方电力信息化领域,打造自身科研实践的优势领域。

参考文献

[1] 毛政利.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南城建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3):45-46.

[2] 肖艳军,杨泽青,周围,等.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20-22.

[3] 张志伟,赵峰,刘志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4):72-74.

[4] 李颖,曹立新,包理群.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3(4):58-61.

[5] 潘海军,李春树,熊文元.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139-142.

[6] 黄智,李全彬.国际化视野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87-89.

Abstract: Under the great background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iti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 new p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 is proposed at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nsidering the talent demand of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ociety.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described as ‘two wings on body’, which aim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student to server for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he innovation measures including frame of courses reform, specialty orientation adjustment,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mode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measures;curriculum provision; practice

电子信息工程(国际教改班) 篇9

专业定位:

本专业依托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与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利用合作院校在可再生能源工程领域的优势,借鉴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部分引入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按照可再生能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电子与电气系统国际标准与过程培养学生,以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智能控制为专业特色,建设重庆及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培养可再生能源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专门人才的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文素养和娴熟语言交流能力,掌握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相关的电子电气系统及其智能控制技术,能从事与新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的智能控制与监控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国际化高级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Analogue Electronics and Instrumentation(模拟电子技术与仪表)、Fundamentals of Energy Systems(能源系统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与计算机控制、Wind Energy & Photovoltaic System Technology(风能与光伏系统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控制技术基础。

本专业前三年主要课程与国外合作院校互认学分,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或由国外合作院校教师授课。

就业服务方向及主要从事工作:

电子信息信息工程专业导论 篇10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信号处理和电子信息系统技术,具有工程综合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含大气探测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与维护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把信息技术列为21世纪发展战略计划的首位。信息工程是一门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存储和显示技术的学科。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在信息工程,重点是光电信息工程领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的高级信息工程科技人才。毕业生将在光电信号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中展示才华。

你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以及结合计算机的实验。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自己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的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对整体进行了解,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的设计。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可从事信号的处理、传输、交换及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微波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开发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2.主修课程:光电信息物理基础、光电子学、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图像处理、传感器原理技术、光电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光纤通信、计算机通讯网络、工程光学、微机原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以及有关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方面的课程。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社会需求量相当大。现在是一个热门专业。

毕业后干什么——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本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可成为:

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起薪一般2000元——6000元/月; 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起薪一般4000元/月以上;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等。

专业是个好专业:适用面比较宽,和计算机、通信、电子都有交叉;但是这行偏电,因此动手能力很重要;另外,最好能是本科,现在专科找工作太难了!本专业对数学和英语要求不低,学起来比较郁闷要拿高薪,英语是必需的;吃技术这碗饭,动手能力和数学是基本功当然,也不要求你成为数学家,只要能看懂公式就可以了,比如微积分和概率统计公式,至少知道是在说些什么而线性代数要求就高一些,因为任何书在讲一个算法时,最后都会把算法化为矩阵计算(这样就能编程实现了,而现代的电子工程相当一部分工作都是编程)。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11

摘要:阐述了电子信息类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分析了目前学生工程素质较低的原因,介绍了国外高校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一些做法。论文还分析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如何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工程素质;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谢勇(1959-),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方宇(1972-),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扬州?225127)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6-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教育部试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扬州大学作为江苏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有部分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作为在地方性综合大学中的信息类各专业,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特别是要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发挥人才基地的优势。为进一步促进江苏信息化产业发展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深化信息类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深化教学改革。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师资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考虑,本文结合扬州大学(我校)情况就培养方案、教学、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介绍。

一、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1.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1-2]

我校信息类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多年来为江苏的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信息类人才。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使大学生树立工程技术和工程师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工程技术,工程技术是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对工程师的素质、能力和技术等综合要求是什么?掌握如何成为工程师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诚信做人、做学问,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文化素质体现在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和美德,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有较好的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素质体现在有较好的科学思维及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工程素质体现在工程意识,实践意识,质量意识,善于从实际出发解决工程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较快地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在科研开发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在实践中敢于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身体心理素质体现在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健全的人格,有坚强的气质与性格。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首先要具备这些素质,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文、理、工、商、农、医等学科,这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对于信息类工科各专业,工程素质的培养是本专业的一个重点内容,这就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工程素质理念的教育。首先知识面要宽,基础要扎实。其二是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强。其三要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和工程素质,站在国际科学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2.目前学生工程素质较低的原因

由于传统培养机制的问题,首先,高校的培养计划一般是立足于校内学校,校内实习受到时间及场所条件限制。有些到工厂实习也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收获甚微,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工程素质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体系的学科化倾向较重,学生以考试过关拿到学分为主,所有课程学习都是要考核的,因而学生相对重视理论学习。由于较多实验内容附属于理论课程,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其三,缺乏工程型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教师以高学历、高学位为主,青年教师往往是从一个学校门进入另一个学校门,缺乏工程实践的锻炼。又由于目前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缺少进企业锻炼的机会。其四,学校缺少聘请业界精英进学校兼职教学的机制,即使有些学校有这种机制,也是落实不到位,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互动方面渠道窄、流动难。其五,学生对提高工程素质的认识不足,有些实习、设计往往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及各种面试,对安排的实习、设计等学习环节不够重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3.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3]

在国外高校中,德国和法国的工科院校很重视学生的工程训练,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为例,德国有约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一半的企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毕业于应用科学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摇篮。从培养目标看,应用科学大学(FH)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科技大学的学制为4年,采用“3+1”模式,即有两个学期(一年)为实习期,这是决定并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根据其培养目标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都面向职业和实践,从实际效果出发,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从人才培养方式看,应用科学大学(FH)采用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双元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是随着企业需求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人才培养由校企共同承担,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并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从实践教学看,应用科学大学(FH)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管理均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主导应用科学大学(FH)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新生进入应用科学大学主要学习阶段后,又会有3个月的企业实习,同时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主要来自企业,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还要经常去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工作情况以及实际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实验、设计、实践练习、实习等环节占教学总学时数的2/3,学生有充足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改革

作为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信息类各专业,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目前的课程体系,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

1.教学计划的改革

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增强工程素质为指导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新计划确立了以密切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目标。[4-5]在新计划的修订中,实践课不再依赖于理论课,而是独立成一门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新计划中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学生可以在学校范围内自由选择非本专业的感兴趣课程,以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心理及思想道德素质,也提高了文化修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拓展了知识面,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新计划中压缩课堂讲授学时,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企业学习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在新的计划中,人才培养由校企共同承担,学校主要负责理论与基础实验教学,企业主要负责实践、实习与设计教学,学生有近一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获取宝贵的经验和工程经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2.调整课程体系

以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5]强调基础扎实、视野宽广、学科交叉,注重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工程科学、工程实践能力,[6-7]重构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以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形式,主要有通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在新计划的修订中,对于信息类的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全部打通,根据工程实践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各门课程间的知识点不重复。在专业课选修课方面,增加社会需求大、学科竞赛等要求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这些课程面向工程实际,有些直接在实验室授课,为学生在企业学习创造了前期预备知识。同时,每个专业都有双语教学课程,聘请在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授课,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为国际化教学打下基础。在课程体系调整中,将基础课程前移,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了更灵活的时间,也为学生进入学科竞赛及企业实习打下专业基础。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卓越工程师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校一直倡导研究型、工程案例型教学理念,以剖析工程原理形成过程为载体;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分析、研究、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平台;融合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将学习知识与研究问题相结合。在学习工程学科知识的同时,训练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这个过程中获取和更新知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工程实际问题提出学习研究专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给出分析的切入点与研究路径的提示;提供主要学习资料和参考文献以及获取的途径;提出学习与研究的要求和学习评价的标准;组织学生学习研究和安排进度。这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研究性课题教学中培养出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改革方面,我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设立教改课题,鼓励教师研究适合地方院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设立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奖励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

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不但需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会使课堂讲授生动,有利于学生领会知识内容。引进企业专家作为专业课教师,让他们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或做讲座。有利于学生早期就受到工程师们的熏陶,树立工程意识。有些工程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直接在企业开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学生配备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拉近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项目平台。

2.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直接关系到能力培养与工程素质的提高,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重组了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和以前实践教学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企业的学习时间,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的产学交替,有效加快了学生知识转化为工程素养的进程,缩短了工程师后备人才进入社会的适应周期。

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必须要改进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也分为基础性实验与设计、工程型实习与设计。在学校期间通过实践教学,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与工艺技能;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校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其一,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并将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其二,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要求,增加应用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增加反映最新科技成就的内容;增加工程技术性强的内容。可给予一定学时让学生自由选题,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其三,大幅度增加综合设计和工程设计训练课时。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把所学知识综合起来解决专业实践问题;通过工程设计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是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工程素养,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最佳场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学生累计在企业学习一年时间。把毕业设计环节与相关实习环节统筹安排。一部分实习实践环节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重要的实习和设计利用整个学期。在校外实习期间,请企业工程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制定产品发展规划,开发新产品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实习可实施导师负责制,将企业大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供学生选择研究。同时,专题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是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

四、结语

搞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强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学校要从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要为实现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必要的资金投入,帮助企业培养人才,签订用人协议,使企业能积极投入到合作中来。[1]企业要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发挥企业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层面也要积极支持校企合作,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地区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的计划。总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高等学校要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采取措施,破解难题,确保这项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迈进。

我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都组建了由企业专家、专业系主任、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来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并负责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有企业和校方共同建设,定期召开交流会,研究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践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在中国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改革的必然结果,是顺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项计划才刚刚起步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高校、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这项计划必将取得可喜的成果,也必将对中国高校教学改革、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卫,尤玉军,储诚明,等.综合性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91-96.

[2]自动化专业规范制定小组.普通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规范.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7.

[3]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4]龚克.天津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0,(8).

[5]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1).

[6]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7]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上一篇:关于摘抄日记初中800字下一篇: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