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2024-07-12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共12篇)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1

摘要:本文针对涉矿专业因实习地点受安全、生产、空间、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开展实践教学的问题,提出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按照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优化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想;解决了特殊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关键词:实训基地,理训一体,产学结合

1. 基地建设背景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涉矿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对人才的质量和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采矿专业实习地点受安全、生产、空间、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又因为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造成了学生下井难的问题。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技能难以达到用人企业实际需求。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为了形成稳定、长期、安全的实践教学环境,矿井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 基地建设目标

( 1) 全面深化 校地、校企合 作,通过深度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转型发展服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涉矿专业集群,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校内矿井实训基地。

( 2) 校内实训基地要具备承担采矿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完成各类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并且能够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甚至可以弥补现场因安全、成本等原因而做不到的实践环节;同时基地的建设可以成为地方煤矿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理想场所,成为校企协作的桥梁、纽带,促进鸡西地区的经济发展。

( 3) 基地建设要彰显以煤为办学特色,突出技能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建成一批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与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同步的高水平校内实验、实训室,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实训基地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 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矿山实训基地的功能设计是从煤田的地质勘探到煤、岩石的物理性质、矿井开拓开采设计、巷道支护设计及效果检验、采煤工艺的选择、矿山设备的配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特殊工种培训再到煤炭的初选加工、细加工、深加工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矿山实践基地的功能,使之成为集实践教学、科研、对外培训、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矿山工程训练基地。形成了“1181”框架模式的实训体系。即: 11个仿真地下矿井实训基地: 划分六个功能区: 掘进区、通风区、运输区、支护区、灾害防治区、矿山测量 实训区。2 1个采、掘、通、选、设实操训练场: 由矿井通风仿真实验室、采煤工艺车间、工程测量理训室、测量数字化理训室、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开拓开采实验、围岩检测实验室、采掘设计室、围岩检测实验室及矿物分选、工业分析、焦化、元素检测实验室等组成。38大煤矿工种实操培训演炼场: 由煤矿特殊工种实操室、矿井灾害防治实验室、矿山救护实验室、采矿综合实验室、矿山设备拆装实验室、虚拟仿真特殊工种培训室等组成。41个煤炭展览厅: 划分五个展区: 煤的形成、煤田的地质勘探、煤炭开采史、煤炭的初加工、煤炭深加工。

4. 主要成果

( 1)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了以核心专业为中心的与下游产业链相辅助的实训基地。统筹规划,整合校内教学资源; 秉承校企合作理念,联合共建共享基地。

( 2) 整个实训基地保证了几千名学生技能培养的训练,解决了以往必须到现场才能实现的现状,且不受时间、空间、安全的影响,实习内容工艺种类多样、全面,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 以上。

( 3) 实训基地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建有职业技能、岗位资格证培训及考核平台和煤矿采、掘、机、运、通各类作业的实训平台; 在技能培训方面,实训基地每年承担校内外近七百余人职业岗位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过关率达85% 左右。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2

【摘 要】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效等方面探讨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 实训基地 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46-03

畜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广西畜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养殖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广西畜牧业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除加强对在岗从业畜牧兽医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培训外,还要对在校就读的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加强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让学生在实训基地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据统计,广西每年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占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70%。因此,加强中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显得突出和必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对中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强化技能培养、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加强专业设备和师资配备,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传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方式,深化校企合作,立足为畜牧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对校内实训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创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模式,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训练场所,确保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不断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学校育人、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目的,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畜牧兽医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畜牧兽医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广西畜牧兽医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要求,科学定位,系统化设计,整合校内实训资源,以实现功能目标。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重组16个实训室;按畜禽生产企业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提供与企业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其训练学生执业兽医技能的作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互惠共赢平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集教学、生产、科研、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力求为学校畜牧兽医师生提供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场所和条件。加快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践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实训场景与生产环境对接,不断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水平,使畜牧兽医实训基地逐渐成为广西养殖行业的教学实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对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以适应广西畜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畜牧兽医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在校内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环境,具体包括专业实训大楼、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一)建设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满足专业课程实训任务。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建设了4000m2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实训大楼由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兽医临床检验、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中兽医、动物营养、动物繁殖、动物环境卫生、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动物普通病、细胞培养室等16个实训室组成,并充实和更新仪器设备,确保本专业各实验室的实训设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最大限度满足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各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

(二)建立校内畜禽生产性养殖场,满足学生学习畜禽饲养技能的要求。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养殖企业标准,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内设有猪、牛、羊、禽等标准化畜禽舍,选择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建立起一套绿色、低耗、高效、环保的新型低碳养殖模式,饲养有猪、牛、羊、鸡、鸭等国内外优良品种,为猪生产、牛羊生产、禽生产等课程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满足了学生学习现代养殖生产管理技术的要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发挥其训练学生执业兽医技能的作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动物医院充实和增加了X射线机、B超仪、心电图机、无影灯等仪器设备,为学生学习动物疾病检验、诊断、治疗技能提供了与兽医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在满足兽医临床课程实训的基础上,积极为周边养殖场开展常见畜禽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业务,解决他们在防治疾病中碰到的问题,同时利用门诊畜禽病例开展现场教学,充分发挥其训练学生执业兽医技能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建设中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基本原则,先后与广西畜牧研究所等20多个养殖场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逐步建立和完善 “资源共享、文化互融、产教结合、共同管理”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确保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在服务于养殖企业的同时,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真正做到了把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五)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首先,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实行在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的专业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成立由专业科、教学技术部、教务科、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实行专业科主任负责制,将校内外教学和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运行中坚持产教结合,以产促学,教学与生产管理合一,避免“多头管理”而导致教学与生产分离的弊端,确保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和目标的实现。制订出台了学校《畜牧兽医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方案》《畜牧兽医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制度》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深化实训实习教学改革,建立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设到实训室或生产车间,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制定实验实训标准,围绕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制定实习技术手册,确保产、学一体的实训实习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其次,制定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校、企对实习学生共同实施管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经历真实的工作情境,体会产学一体的优势。校企双方联合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及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实训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管理办法》《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和奖惩办法》等,为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一)实训基地建成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首先,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科学定位、系统化设计,整合校内实训资源,创新建设理念,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要求重组16个实训室、1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个动物医院;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条件。其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实施了畜牧兽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对全区同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其示范、指导作用。

(二)专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学校有畜牧兽医专业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 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7人,“双师型”教师11人。项目实施期间,教师在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开展《免疫促进剂对猪瘟免疫抗体影响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等畜牧兽医科研课题3项,教改课题4项,主编、参编国家、农业部教材3部,发表论文10余篇,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1人被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畜牧兽医实训基地集教学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确保了全校畜牧兽医全日制1100多名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验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项目实施期间,实训基地承办了学校2011年、2012年、2013年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大赛,参赛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达到专业学生的80%,比赛成绩比实施前的2010年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获2011年全国农职院校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外科手术项目比赛二等奖。学校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技能证+中职学历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双证制”学生占专业学生95.2%,比项目实施前的85.6%提高了9.6%,学生就业率由项目实施前91.6%提高到实施后97.2%,提高了5.6%,从调查企业反馈的信息看,毕业生获得优良以上评价比率高达91.5%。

(四)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办学效益显著。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具体表现有:2011年畜牧兽医示范专业以较高的分数通过复评,并获得复评专家组高度评价;学生技能过硬,得到了就业单位的认可,每年全日制畜牧兽医专业400余名学生供不应求,毕业生获得就业单位优良以上评价比率高达91.5%,报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明显增加,项目实施前的2010年畜牧兽医专业仅招生230人,项目实施后2011年畜牧兽医专业招生410人,2012年450人,2013年480人。2013年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效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基本条件,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训内容与生产脱节、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热情不高、实训的软硬件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等,这些都有待今后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基金项目】2010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0033)

【作者简介】胡在钜(1963-),男,广西岑溪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3

从多年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来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及依托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出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基地建设一般也是学校热、企业冷。在这诸多问题中,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以“一对多”校企联盟有效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实训,接受实践锻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对多”校企联盟有效模式较好地改善了企业不积极的现象,奠定了“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

基于“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的“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是在符合高职教育内涵、遵从高职教育规律和顺应市场规则的条件下,进行组织结构的建立及运转的创新。校企合作联盟模式不仅有利于学校为多家企业培养人才,还可以以学校为纽带,将合作企业有机组织起来,展开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交流,使学校与各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高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探索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创建“以联盟求发展”的新理念,实现“以共融求共赢”的教育目标,在有效整合办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从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来看,“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是好的,不仅促进了合作方的发展,还体现了合作的深度操作。在联盟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秘书处的努力,各委员会纷纷就各个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探寻问题解决办法,寻找操作途径,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使“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更好地运转,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高职专业的教育中。

二、实训基地的完善

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掌握生产技能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这样小的专业,服务的是小的领域,工作单位是“小”的公司,如何组织实现实践教学过程,需要用新的思路加以解决。实践中,总结出“小专业”“集团化”的思路,通过构建“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的形式,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校外基地,实现学生到生产一线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目的。

“小专业”是以我院的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作为对象,“集团化”是指消防工程及管理领域中的企业自愿在合作章程框架下所组成的集合体。以搭建起来的“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为平台,以“集团”的方式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会较好地解决高职教育如何背靠行业、依托企业实现人才培养的问题。基地建设的初始想法就是要在市场的作用下,且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进行创新,走出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形成一种依托企业集合体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有效机制。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是以校企合作章程为基础,企业自愿参加,通过学校、企业有效协调创建的人才共同培养、成果共同享有的校企合作集合体,呈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基本形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基地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学校、企业的积极性,解决了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需要人才时能及时补充的问题。因此,“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有别于目前学校依靠非市场化的协调各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模式。基地建设成果还可预知专业办学的规模,明确教学内容、就业的基本信息,避免了高职教育的盲目性。同时,企业也能够预知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为企业稳定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的互融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有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专业办得怎样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取决于制订者对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认识,现实、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有企业的参与和审定,依托学校和企业资源精心组织实施,且要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符合市场规则,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学习能力。

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根据“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完善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企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在方案中得到体现,如消防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与施工经验结合起来,否则会出现高谈理论、参与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在执行中除了跟岗实习、顶岗学习外,在校内教学中也不断与企业沟通,注意细节的实施。实践证明,校企共同制订的“2+1”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模式及1个核心(消防系统)、2个重点(防火管理、防火规范)、3个掌握(工程CAD、工程造价、综合布线技术)为核心的“123”课程体系是较好的,也是可执行的。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沈阳地区消防工程领域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并向其他工程领域辐射。近两年,在校学生还未实习就已得到部分企业的青睐,由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得到企业支持,定将显示出更好的发展前景。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实现了动态式“订单”人才培养。集团企业根据近几年企业人才需求规划,向学校提出建议要求,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订招生计划,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数量处于基本动态平衡的较为理想状态,进而实现了动态式“订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人才需求的现实往往是动态的、少量的,但就整个领域来讲又是大量的,基地建设共同培养的人才会使“集团”企业根据当年人才需求情况吸收毕业学生,企业间吸收的学生量呈现的是互补状态,具有动态式“订单”人才培养特征。基地建设与实践对办学规模及办学效果有很大的提升,最突出的是把原来束缚双方的加锁打开,充分表达各自愿望,实现了各自的目标要求,进而达到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的目的。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凸显了高职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现代职业教育特征。一是企业作为人才需求方,积极地参与了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实施上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企业成为另一个教学主体;二是具有“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形态,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三是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了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四是根据专业特点,因材施教,探索了新的培养形式,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基地建设与实践有效体现了校企共同传授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显现出了现代学徒制师徒基本关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变化,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将工学结合,使校企合作更好地发展,使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利益主体实现共赢,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校企合作主体的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寻求更佳的教育办学模式,才能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高志彦.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新的发展观[N].中国教育报,2004.

注:本文系遼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编号:GHYB13266)研究成果。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4

一、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建设的提出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实训基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训基地的设备操作、产品制作等技能训练, 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使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普遍存在指导教师严重缺乏、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 而争取上级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目前实训条件, 在短期内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有通过充分联合行业企业的方式来解决。

由于企业是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良好阵地,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第一线中去, 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地的不足, 还可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 对突出高职教学特色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校外实训基地, 不能仅限于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单位的简单对接, 也不能满足于企业单向委托学校的订单培养模式, 而是要努力创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运行机制。同时, 由于企业工作环境跟校内实训基地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而经常导致学生到企业实习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工厂环境等问题。因此, 建立能满足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需要的“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已是十分迫切的。

二、机械类专业“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1. 以技术应用开发、企业职工培训为纽带, 寻找合适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 积极承担技术应用性课题研究与开发, 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 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并出台相应的科研奖励与考核管理办法, 激发教师参加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应用开发的积极性。2007年我校机电学院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获立项的市科技局项目有5项, 2008年达到了8项, 从联合申报的企业中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校外实训基地, 如浙江皇冠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金美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浙江三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 并与企业达成了进一步合作意向, 签订了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我们积极思考如何利用学校的力量,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此, 搭建了企业职工培训平台, 成立企业职工培训办公室, 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工作, 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互换式”职工培训模式, 即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期间, 学校教师到企业为企业技术工人进行培训。通过对企业职工培训, 与浙江振飞工具有限公司、金华诺王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达成了合作意向, 签订了紧密型合作协议, 并与诺王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合作协议, 进行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2. 以订单培养为结合点, 搭建“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

所谓订单培养, 即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 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 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 核心就是供需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 形成一种法定或近于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职责, 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 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 用其所学。订单培养要求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无缝对接”, 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条件等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订单学生毕竟还不能等同企业职工, 到企业实现真正顶岗还需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因此, 校外实训基地要“像学校”, 即要实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 学生在校外实习或顶岗时, 能感受企业特有氛围。并同时能够学到书本以外的新知识。我院从2006年开始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建设, 目前已在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10余家订单班合作企业进行了试点, 采取在企业设立理论教学教室、实践教学讨论区, 将课程教学搬到企业等形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 完善“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 如《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机械零件数控加工》、《材料应用与处理》、《电动工具检验与测试》及《电动工具结构设计》等课程都有企业人员参与建设, 并以企业的产品为案例, 到企业开展现场教学, 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与氛围中边学、边观摩、边操作, 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邀请企业能工巧匠合作参与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 以企业真实产品为素材引入教材, 部分教材如《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等实训教材已出版、发行, 其中《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教材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4. 以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为突破点,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为保证顶岗实习有效进行和学生实习质量, 我校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岗前培训, 强化岗位技能及岗位意识, 并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规范。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生将按照企业准员工身份管理, 以企业为主;学校派专任教师常驻顶岗实习企业协助管理, 学校督导及专业主任不定期开展检查, 实行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企业按工作量、产品合格率、职业素质、出勤率等进行评分, 占80%;学校按工作态度、实习日记、总结及技能掌握程度等进行评分, 占20%。成绩合格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并及时总结经验。

通过顶岗实习, 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学校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和技能水平进行选拨, 并对选出的学生在校内和企业进行强化训练, 参加全国、省技能竞赛。近3年来取得了明显教学效果, 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 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 浙江省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等奖3项。

摘要:文章提出了以技术应用开发、企业职工培训为纽带, 以订单培养为结合点, 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 以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为突破点, 开展“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詹忠根.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研究, 2006, (8上) .

[2]赵浩兴.校企联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 2005, (4) .

[4]付涛.高职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06, (4) .

[5]段长存, 李怀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及实现路径的研究报告[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5

[ 08-11-20 10:32:00 ]

作者:金旭东

编辑:cw2112549 摘 要: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至关重要。结合作者在浙江台州玉环地区为学生开辟实训基地、联系就业单位、以及在企业管理见习学生的过程中,对如何妥善处理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能力培养

笔者于2006年10月至12月期间,为开辟学生实训基地,联系就业单位。在这两个多月里,笔者先后跑遍了玉环的七大开发区,走访了近70家企业,并与10家企业签定了就业协议,同时也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作了一点探索。浙江台州玉环地区的企业简介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较为优惠的企业政策,浙江省台州市在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内跃为全国制造业的中心,而面积仅和武汉市青山区相当的玉环县拥有三千多家大中小企业,成为加工工业的密集地。玉环地区的企业大多数是私、民营性质且各具特色。规模较大,行业内较为著名的有: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环齿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小,但其产品却远销海外的有:浙江益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与我院建立合作关系的十家企业规模都在中等以上,如双环齿轮集团,其产值已达6个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亿,该集团是我国齿轮零部件制造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这些企业中有三家生产数控机床、六家零配件生产产家,以及生产齿轮的双环齿轮集团。

1.1 玉环地区企业的员工结构和学历层次特点

玉环地区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员工的平均知识水平偏低,多在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学历,农民工占很大比例,大学毕业生非常少。如:浙江双环齿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600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和技师180多人,大专以上学历200人左右,中专学历700人以上;又如:浙江玉环艾迪西铜业有限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85%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公司计划3~5年内,将中层管理人员全部换成大学毕业生。因此,企业对人才(特别是高职、大专类毕业生)需求较大,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1.2 玉环地区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玉环县的企业大多数为民营性质,早期发展迅速,但后劲不足,究其原因是其员工的知识水平偏低,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居多,中专技校的学生亦不常见,稍有文化基础的人一般在生产一线锻炼几个月就升到办公室或管理岗位了,学历稍高的大学生则少之又少。机床上的操作工都是农民工,排工艺的人员一般是具有多年经验的技校生,而设计人员则是花高价从国有企业挖掘过来的。

玉环县的企业已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些公司的高层及一线管理人员认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至少需要具备三年的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才有可能成为中层或一线的管理人员,新进人员必须熟悉各个生产环节,才能迅速成长。于是许多公司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

特别是玉环坎门机床厂,该厂是浙江台州地区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创建于1983年,厂区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职工人数200余人。玉环坎门机床厂主要生产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卧式车床等产品,年产CJ06系列仪表车床2万余台,各类数控车床1000余台。该厂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从企业今后的发展来看,需要大量在公司各岗位上轮岗锻炼过的机械类专业的产品营销人员,他们对每个岗位的技术工作,要有基本了解,但不要求精通。公司并不看重学生们在进厂半年内技术上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而是看重学生们经过半年轮岗锻炼后,在自己的专业上是否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

1.3 玉环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反响

企业对接受学生实习以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反应较冷淡。他们认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效益为先,新进人员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还考虑到: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了工伤事故,谁来负责?相关医疗费谁来出?产品报废了,谁来付成本费?机器损坏了,维修费谁来付?学生实习结束了,掌握一定技能的学生去留无法控制,企业有何回报?

所以企业认为给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场地,是一件回报小、但投入大而且还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1.4 玉环企业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反响

因生产产品性质的原因,各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为一致,希望学生所学的知识最好毕业就能用。但是机械类知识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因此,各企业重点强调学生应该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的原理和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的识图能力;画法几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几门基础课程必须扎扎实实。比如说数控专业,十来家企业和在玉环的学生都指出学生所学的华中数控编程系统与玉环各企业不相适应,这些企业多数使用广州数控和北京的系统如KND(凯恩帝)及UG软件等。但是作为接受过数控专业系统理论教育的毕业生应该做到遇到不同的系统(不管是法兰克还是西门子)都能编程。另一个是对刀具的选择,首先要对工件的材料及刀具的材料有充分的认识,掌握选用原则。浙江益新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玉环金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都强调了这方面的问题:作为机械类的学生首先要会识刀具、会磨刀具;二是工艺、工装;三是要会识图;虽然各行业以及不同车间的工艺、工装各不相同,但工艺的总则性是一致的,学生必须掌握基本原则,然后融会贯通;要掌握图纸所标注的形位公差、零件表面粗糙度以及工艺基准,一般来说编排工艺比做设计的难度更大,并指出大学里讲授工艺的教师其实并不懂得工艺,建议授课教师先到企业实习,因为加工工艺随产品的不同灵活性较大,并且最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在夹具设计方面,多数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其夹具是自行设计的。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从多方面积累知识和能力。如在天元机电车床上的夹具不是学生所常见的三角法兰盘式的,而是改进成圆锥形的,工作时依靠锥度顶紧工件,使用起来更方便。相对于这些基本能力的具备,双环齿轮集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则更高一些,学生在该厂实习20天后必须经过点检(铲刮)、操作、调试和故障诊断四关考试。高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不足之处

(1)基础知识不扎实,应知应会的理论没有掌握好,识图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平时缺乏训练,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实训课内容太少,时间太短,有实习或者实训但不排除走马观花式的,加上实验设备不足使得很多学生没动手的机会。

(2)课程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专业划分太细,限制了知识的延伸。理论基础课课时太少,如坎门机床厂就提到了学生学习了CAD,但真正要其画一个完整的图时还有困难,讲授不够深入,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并质疑学期末每个学生是否能有其真正的作品。

(3)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些技术人员多次提到课程太多,讲授时只能蜻蜓点水,机械、电气均未深入,且给学生留下的未知点太多。两年时间太短,使得学生学机械的零件图看不懂,学电气的编不出一个像样的程序,更有甚者,接触器、继电器看见了不认识,更不会接线。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6

近几年,各铁路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期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铁路施工与维护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铁路建设和运营。我国铁路轨道类型多、结构类型复杂。如何拟定建设方案,实现实训项目齐全?如何建设实训基地,提高实训质量?如何进行内涵建设,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如何拓展基地功能,满足实践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位于新校区主题广场内,长274.67米,宽32米。基地建设方案是在对国内各铁路高职院校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基地的选定位置和地形条件,经过校内外技术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和完善,于2014年1月建成的。

一、建设方案的拟定

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主要取决于其所承担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内容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领域。具体流程为:以铁路施工与维护生产过程为依据,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全面分析铁路工程测量放样、试验检测、工程预算、工程施工、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环节,归纳本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基地)及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室,按照课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逐一列出各领域课程实训项目及所需实训条件。通过汇总整理,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需要开出的实训项目如下表。

铁道工务工程实训基地需要开出实训项目统计表(部分)

二、实训基地的工程建设

实训基地设置了平行的3股道。Ⅰ股道主要涵盖各种类型的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中间衔接处设有一处过渡段。Ⅱ股道主要为一条有砟曲线线路,涵盖各类有砟轨道类型。Ⅲ股道主要为各类无砟轨道施工展示段,涵盖各类无砟轨道结构构造、施工工装设备及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基地设置一组12号可动心轨道岔,全长43.2米。

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目前主要开展以下实习实训:

一是铁道工务养护实训。基地I、II股道与轨道养护实训室配套的轨道检测设备,主要开展轨道平顺性、轨道状态进行检测和钢轨精调实训,进行钢轨作业、起道捣固作业、拨道和改道作业、无缝线路维修作业、钢轨廓形检测、钢轨接头作业、道岔作业、曲线整正作业等。

二是铁道工程施工实训。主要开展CRTSII型轨道板及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的精调实训,同时开展底座施工、钢模安装、支脚安装调整、轨道板铺设、轨排连接等关键工序施工实训。

三、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1.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建立生产性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凸显环境的职业性、实训项目的真实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技能训练的系统性及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的建设思路,我校将实践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的融合,实训项目与工作任务的融合,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还聘请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与校内实践教师共同承担实训基地教学任务,开展实训指导工作,联合编写实训项目作业指导书、标准化作业卡,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2.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设备等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建设基地,营造基地的企业文化,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使学生在一个高仿真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和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实训基地制度建设

在实训基地运行中引入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氛围;制订完善的基地管理运行制度,主要包括与基地相关的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作业)技术规程、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质量验收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

4.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

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投入大,基地建有无砟轨道、有砟轨道、道岔、曲线等,结构完整,轨道类型齐全,与西安铁路局等单位共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工作。同时,也可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师生提供实习实训、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服务。

四、关于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并非单纯铁路工程建设,而是铁道工务工程类专业实训教学场地,基地建设是以满足铁路施工与维护的实训教学为前提的,建设方案复杂,工程施工企业很难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开工建设,需要选派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基地建设。

第二,为了节约建设经费,在不影响教学功能和整体外观的前提下,有砟轨道道砟、轨枕等辅助性材料可采用折旧材料,地基基础可不考虑列车荷载的作用进行处理。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采用联系企业捐赠设备、材料方式共建实训基地。

第三,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实习实训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技能鉴定、社会服务及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的联合培养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重功能,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力地推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基金项目:2013年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Z07)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篇7

实训基地应具备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功能, 具备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能力, 根据功能和侧重点不同, 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

一、实训基地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1. 满足日常教学中实训项目的需求。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涵盖整个专业的全部实训项目, 二是每个实训项目能够提供的工位数量满足班型以及班级数量的需要, 保证实训100%开出率。另外, 还要为实训基地扩充、新增实训室或新增专业留有适当的空间, 对于资金投入比较大、须分布实施的建设项目, 要先有整体规划, 再按照满足当前教学需要又为专业和技术发展留有升级空间的思路进行逐年扩充。

2. 实训环境、实训条件以及技术工艺处于先进并适度超前水平, 能紧跟时代发展前沿, 体现新技术、新工艺, 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人才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 技术上要求具备所在专业领域的先进性, 使投入具备前瞻性、持久性, 除了保证实训基地的生命周期更长外, 也能保证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具备一定的超前性, 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同时也要避免浪费资金购买大量高精尖设备。

3. 基地的功能定位要清晰、每个实训室应针对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 同时也要尽可能让有限的实训资源建设的实训基地适应性更强, 能进行多专业、多项目的综合实训, 使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整体设计上也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开放性, 基地除了可以作为校内学生提供技能的实训场所外, 还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如企业在岗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岗前培训等, 还可以申请成为行业、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机构, 为社会、企业、为行业地方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

4. 模拟企业岗位生产环境, 使实训过程具备生产型特征, 扩大生产型实训基地比重, 保证学生实训内容对应企业岗位技能, 保证学生———技工身份转变过程中的连贯性, 提高学生就业率, 同时保证了学生就业稳定率。

二、规范实训基地建设程序和方法, 创新工作思路

实训基地的建设从申请立项、专家论证、制定建设方案、筹措资金及审批、设备招标、建设过程、验收等全过程都要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与方法, 规范操作过程、制定基地建设指导性文件。

全部实训基地立项前都必须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项目论证, 专家组成员包括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一线教师、教务与实训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财务及设备管理人员等, 论证范围包括专业教学目标、利用率、投入产出比、主要实训项目、岗位培训能力、人才培养方向、地方经济状况、产业导向、与真实职业环境吻合度、岗位式实训教材开发等。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方案要在专家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并逐步修正。

设备采购:之所以把这部分拿出来说, 是因为这个环节是根据市场规律运作的, 招标参数和招标方式一旦确定, 我们只能静静地等待结果产生, 而采购的设备是否真正符合基地建设需要, 都要看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完备, 了解我们需要的产品的市场状况、发展水平、主要厂商等, 有目的的制定招标参数。比如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产品, 但有些特定产品的国产品牌稳定性上还有一定差距, 还有些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我们的实训环境只能使用特定产品才能确保学生掌握的技能满足企业需要, 部分教学产品虽然采用的通用设备一样, 但设备整体的质保年限却有着从一年至六年的巨大差异, 质保年限对于设备损坏频繁的实训设备来说, 后期的掩护成本可能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这也成为设备采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 制定完善的设备参数体系、采用合理的商务要求和使用恰当的招标方式都直接决定了实训基地建设结果是否能达到预定建设目标。

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的参与将对实训基地建设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 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 价格高昂的设备不一定更符合实训教学需求, 充分利用一线教师的智慧, 用最简单的生产材料往往可以通过周密、巧妙的构思创造出最符合岗位培训需求的实训模块, 所以我们从建设方案制定时就要求一线教师深度参与, 不但可以使实训基地更加符合岗位技能需求, 更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这样, 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 也将有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项目验收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情况和功能验收两个部分, 功能验收则重在验证建设目标、预期实训项目、实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验收完成后将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全部文件资料包括实训项目清单、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实训报告等实训过程管理资料移交实训科管理。

三、结束语

近年来, 国家对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 很多学校的实训基地开始逐步脱离“等米下锅”的燃眉之急阶段, 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也逐渐成为困扰规划建设者的难题。辽宁省教育厅在这方面就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比如以生产或模拟企业岗位生产的创新型实训基地概念的提出、实施, 专项资金的扶持, 使辽宁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整体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开始探索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 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合企业以及行业智慧, 确保实训基地建设既符合学校实训需要, 又能够使实训内容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实训基地也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社会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以笔者主持的鞍山市工程技术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和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例, 探索了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以边使用边建设、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创新教学方法模拟生产特征为基本原则, 在管理中健全以实训中心管理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 推进7S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以培养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为最终目标。

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篇8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动画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培养的动画人才数量日益攀升,但创意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动画人才依然匮乏。动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扎实的动画艺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前沿的动画技术手段,具备较强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1]”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国内许多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都在培养计划中增强实践教学内容,并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1 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1 依据动画专业特点规划校外实训基地

动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必须依据动画专业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办学思想等因素,来规划符合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动画是一门集文、理、技、艺、商和影视于一体,既涉及物理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又关系到文艺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人文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2]”,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培养“掌握前沿的动画技术手段,具有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1]”的人才,具有明显的“艺术-技术[3]”特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设计等工作,又具有复合型、广泛性特点。因此,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简称渭师院传媒学院)依据动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并根据自己“学术与工程统一,艺术与技术统一”的办学思想,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规划了美术设计型和数字动画制作型两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制订了分阶段、分模块的实训方案,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等方法和策略,与西安长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风影视)、北京万豪东亚国际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简称万豪卡通)等四家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1.2 采用多种方式建设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1.2.1 高校与动画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是促成合作的契机。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了解和交流,要充分发挥动画行业协会、动画产业基地、校友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学校应借助这些组织与企业的联系,进而了解企业的情况,并由行业协会牵头,为学校和高校牵线搭桥。通过开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如组织企业向高校介绍行业新进展、新设备、新项目和市场情况,高校向企业介绍智力资源、学术成果、实验动画、学院派观点等,增进了解。如渭师院传媒学院邀请陕西金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来校举办商业CG讲座、手绘板和动检仪等最新动画设备的介绍,邀请万豪卡通来校讲《原动画》课程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向企业介绍学术成果、师生创作的动画作品、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以及科研开发能力。通过开展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了联系,增进了互信。

1.2.2 实现高校与动画企业“双赢”,是实训基地健康持久发展的基础。

高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双方均有意愿才能实现。动画企业与高校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建立优质人才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活动,企业能够充分地了解和选拔优秀毕业生;而且“可以免除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开销[4]”。另一方面,学生的劳动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渭师院传媒学院与陕西晶锐互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已经为公司进行游戏美术设计的创作任务,为企业创造了价值。长风影视公司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平台优先选拔的第一批优秀毕业生,一些已成为企业部门主管、组长或骨干。学校从合作过程中也获得了好处,即完成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明显提高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利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校和企业都从中获利,一举两得,实现了双赢。

1.2.3 通过共同完成动画项目,巩固实训基地。

孙豪研究员的建议:“高校在进行实践性教学建设时,应该适时调整实践性教学在动画专业中的位置,加大动画实验室设备和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探寻与企业的合作模式[5]。”实训基地建立起来后,学校应该追求校企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确保实训基地的持久发展。由于高校学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在企业动画项目较长的生产时间里,能为前期策划、美术设计、分镜头设计等创作环节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并在企业项目制作吃紧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可以助企业一臂之力。由于一个动画的项目完成,需要2-4年时间,需要策划、编剧、美术设计等大量各类人才的参与,而高校动画专业,通过把专业课程与动画项目结合、假期短期安排等措施,可以为企业提供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因此,高校和企业的实训基地可以长期运行,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基地建设成果。

2 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过程

2.1 见习阶段

见习的目的是通过参观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直观、及时地了解动画项目创作和制作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与热爱。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渭师院传媒学院有意识安排多次参观见习环节。每年组织1-2次见习,如组织学生去到西安长风影视公司实训基地去参观,企业先进的动作捕捉仪、三维雕刻机和扫描仪等先进的备,良好的环境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使他们珍惜每一次参观见习的机会,学习热情也被见习激发出来。四年中多次的见习参观,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产相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2.2 集中实训阶段

集中实训的目的是体验动画项目生产的流程和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对接,强化毕业生创制动画的动手能力集中实训的形式是由公司提供已开发过的动画项目作为培训的教学案例,由公司指定资深设计师、技术工程师对学生授课。集中实训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的后半期,即11月至来年1月左右。集中实训的前半期让学生认识动画生产的全过程,后半期会根据学生的志趣,分组进行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如将数字动画班的学生分成建模组、动画组、渲染组和特效组等,将美术设计班学生分成游戏角色动画场景等组进行模块强化实训。这种分阶段、分模块的案例解剖式教学,使学生既全面了解了动画制作的全过程,又做到重点突破因材施教。通过集中实训阶段,学生熟悉了动画制作常用的主要工具,体验了动画制作的工作流程,提升了动画创作和制作技术的水平。从而获得美国蓝天工作室人力资源主管劳拉·比兰特尼所要求人才的第三点“我们寻求他们的专业经验[6]”。

2.3 岗位实习阶段

岗位实习就是动画公司拿出职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进入岗位实习阶段,他们必须通过企业组织的岗前测试,才能进入岗位实习阶段。如果岗前测试不及格,基地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继续进行培训,使学生都能达到岗前测试合格水平。岗位实习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而还需安排公司资深人员为学生担任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职责。在该阶段,需要尽可能做到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志趣相结合,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不能因动画项目人员分组安排、生产进度等因素,而忽视对学生专业和志趣的考虑。正如劳拉·比兰特尼在挑选有潜能的动画师时强调:“人类的本能和兴趣将会给工作带来最好的结果[6]”。

3 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艺流程,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修养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体会、提炼动画的构成元素,在多层面、多角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动画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动画产业中,创新能力既包括动画片和产业运作模式创新两个方面,还包括电脑制作科技的创新[7]。毕业生在实训基地3个月的专业强化训练,数字动画班的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三维电脑动画、后期合成制作等软件的操作水平,美术设计班学生掌握的角色场景设计、分镜头画面设计和动作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得到实战检验和提高。通过强化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仅可以熟悉具体技能,还可以不断积累、创造知识。通过反复实践,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被不断地激发。

3.3 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在实训基地通过专业见习、集中实训,使得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普遍提高,了解了动画项目开发和制作的全过程,掌握了主流软件和相关设备的操作;通过岗位实习,毕业生认识了企业文化和岗位职责,精通了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强了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在学生实训结束返校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总结,讨论完善实训方案。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培训的学生,大多能踏实地工作,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4 结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建立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培养高级动画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探索的问题。如何深入挖掘校企双方的潜力,完善实训基地的功能,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项目开发的权责和利益分配等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摘要: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适应动画产业对于动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纷纷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高校应依据专业特点来规划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来建立和巩固动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使基地健康持久发展。

关键词:动画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孙立军.高校动漫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技术改革及质量考核评估方案务实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20.

[2]彭玲.动画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

[3]杨岗,罗维亮.技术-艺术思维[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54-185.

[4]李春旺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制造工程,2003,(8):67-68.

[5]孙豪.高校动画项目课程的教学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51.

[6]蒋莉莉.基于原创力视角的中国动画产业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6-11.

测控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篇9

测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的虚拟仪器技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测试领域, 成为当代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虚拟仪器系统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自己设计仪器, 一台虚拟仪器可以完成数台甚至成套仪器所能完成的全部功能, 成本低, 通用性好, 易于升级与扩展, 操作使用与传统仪器基本相同。

一、测控实训基地的构建方案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本科生的培养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社会上大量需要的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因此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 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4,5,6]。黑龙江科技学院测控工程实训基地是学院投资的重点实验室项目, 主要用于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及教师与研究生在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1) 设备的购置:院系设备采购由相应人员完成, 目前测控工程实训基地有计算机、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数字存储示波器等。 (2) 测控技术工程实践台的研制:自主研发测控工程实践台, 由工作台、实验主控台及数据采集卡组成。测控技术工程实践台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它由数据采集区、仪器仪表区、控制面板区组成。数据采集区采用NI USB-6009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具有两路模拟输出端口、八路模拟输入端口;仪器仪表区提供了函数信号源, 可调直流电压源, 固定脉冲信号源、数字直流电压表等精度频率计;控制面板区提供步进电机控制与驱动、直流电机控制与驱动、PWM输出滤波、双声道语音功放电路、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继电器控制、键盘响应控制、8位按键开关、数据通信接口等。数据采集区、仪器仪表区、控制面板区封装在工程实践箱内, 所有控制对象和传感器均采用实物模块设计, 实践箱侧面提供总电源, 各个功能单元设有电源开关及电源指示灯。 (3) 软件开发平台:采用Lab VIEW 8.2中文版。美国NI公司的创新软件产品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 (Lab VIEW) 是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功能最强的虚拟仪器集成开发环境。它内置仿真、数据采集、仪器控制、测量分析以及数据显示等功能, 摒弃了传统开发工具的复杂性, 从简单的数据采集、仪器控制到过程控制和工业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测控实训基地的教学方法

以基地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集“理论学习”、“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及“技能训练”为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高质量理论学习、“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的技能训练及“理论+实践+工程设计”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三条线组成。实现从初级到高级、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以及从验证性实验到综合设计性实验, 从工程实践到工程设计的提升, 环环相套, 形成测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测控工程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建设。

1. 注重理论验证。

讲台计算机上的实验程序主要是根据虚拟仪器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点编制的, 用于向学生演示讲解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的各种编程知识;学生计算机上的虚拟仪器程序是学生根据讲台机上实验程序的演示和教师对虚拟仪器相关知识的讲解而自行编制的, 其目的是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教学过程采取实践式教学法, 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 讲、做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 让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理论一目了然, 既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又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2. 加强实践环节。

测控工程实践是以工程项目和工程应用为课题, 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独立设计虚拟仪器程序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训练。工程实践教学以班级为单位, 以个人为独立体, 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以学生实践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运用Lab VIEW软件开发环境及相关硬件资源独立进行虚拟仪器的设计、调试, 实现对操作对象的测量与控制, 每一课题都要经过方案论证、系统设计、软件开发、调试等若干步骤。

通过总结三年的工程实践教学经验, 结合测控工程实践台, 我们设计出数十个既有很好学习价值又有一定实用性的实践题目,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信号产生及变换类:虚拟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设计、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设计、虚拟数字电压表的设计、虚拟频率计的设计、虚拟相关法相位差计的设计、虚拟谱分析法相位差计的设计、虚拟积分器与微分器的设计、智能电脑钟的设计等。 (2) 数据采集类:单通道AD波形采集系统的设计、多通道AD波形采集系统的设计、AD波形采集并存为TDMS文件系统的设计、AD波形采集并存为二进制文件、带事件响应的AD波形采集、具有任务触发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从TDMS文件中恢复波形数据并显示、从二进制文件恢复波形数据并显示、单通道DA直流固定电压输出系统的设计、单通道DA正弦信号输出系统的设计、双通道DA信号产生系统的设计、声音处理系统的设计等。 (3) 控制类:逐位读P0口数据、P0端口逐位输出、直流电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交通灯控制等。 (4) 测量类:连续电压采集测量、数字脉冲计数器的设计、时频测量系统的设计等。

测控工程实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培养学生对虚拟仪器设计从了解、熟悉到掌握的能力。通过从简单到相对复杂的虚拟仪器设计实践过程, 使学生能够独立地使用Lab VIEW软件设计各种测量与控制类虚拟仪器, 掌握虚拟仪器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通过信号产生及变换类题选, 可以达到掌握信号源的设计及对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的目的;通过数据采集类题选, 可以熟悉相应采集设备的应用, 掌握对模拟信号采集的方法;通过测量与控制类题选, 可以达到掌握测试测量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 从中选择若干题目, 或加以组合扩展, 供学生使用。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以实践基地为依托, 参加大学生科技立项活动, 启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调研分析、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结题答辩等环节, 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 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其从事科研必备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黑龙江科技学院测控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三年来实训教学经验, 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在实践中提出以基地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形成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高质量理论学习、“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的技能训练及“理论+实践+工程设计”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测控工程实践基地的构建与教学, 大力推进实训教学改革,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从而保持实训基地的领先性和先进性。

摘要:根据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结合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具体情况, 针对提高学生测量与控制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阐述了测控工程实训基地的构建方案与实践教学方法, 以期对其他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实训基地,测控工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明良, 王朋.电气工程全面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6) .

[2]张彩霞.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 (11) .

[3]吴国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程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11) .

[4]朱正伟, 刘东燕等.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

[5]曹万强, 潘永才等.建立电子学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0) .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作

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型教育特点, 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位置。高职院校不仅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学的基本条件, 而且还要建设一定数量的能够给学生提供技能操作训练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施设备。因此, 建设专业门类齐全、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的实训基地, 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1 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

1.1 共享型实训基地模式

由学校自建小而全的实训基地转向校际共建, 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校际资源管理联盟, 可以统筹资源、资金, 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 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互补互助, 改善实训条件。提高设备利用率, 加速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有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的学校的实训教学, 可以逐步转移到实训条件好的院校和企业, 其他院校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与便利条件, 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任务, 实现资源共享。

校校联合共建, 优势互补资源共用与区域内学校进行联合, 实行优势互补, 开发生源、减少支出、提高声誉。一方面, 联合同一区域内的学校共同出资, 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实现基地共享, 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如联合建立高科技实验区;另一方面, 为利于竞争与发展, 可打造并形成自己的品牌, 面向社会开放, 使实训基地不光为本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 还要吸引区域内其他学校的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培训。这就充分利用了先进设备和实训场地, 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等资源, 不但实现了其自身价值, 而且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在职业院校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 建设若干投资额度较大, 配备较全的区域综合实训基地。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应以地方为主统筹规划和建设, 地方政府对基地建设的日常维护运行管理要建立保障机制。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覆盖多个国家重点支持专业领域, 当地政府对本区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有整体规划, 并有专项经费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大型企业实质性参与联合办学, 企业专家承担实训基地的授课, 专业实习指导等。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紧扣市场需求, 核心教学项目与实训项目相结合, 全部涵盖职业资格要求与技术等级评定标准, 并能颁发高级工资格证书。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实际生产占有实训工作量一定比例, 实训现场设备布置、安全、环保等满足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实训现场具有企业生产的氛围。

1.2 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方法

首先, 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扶持。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 统计所辖区域的高职院校实训投入较高专业的情况, 对相关学校的实训资源加以整合, 进行宏观引导、协调和推动。管理部门的协调推动中间人的角色至关重要, 可以说是资源重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 将资源整合形成全新的实训体系。结合有相同专业的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 会同行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各校专业带头人及实训部门, 共同制定实训培养方案、实训课程标准等, 并据此将实训资源整合、重组。这一过程不是将分散的、不成规模的设备简单地集中到一处, 而是将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训的软、硬件资源, 通过剔除劣质资源、抛弃落后的管理模式、吸纳引进优质要素, 形成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训运作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 不仅可使分散的、水平相对较低的设备形成强大的、成规模的实训培养环境, 降低各校的办学成本, 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而且能够将人才需求紧缺的专业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 迅速满足人才市场对紧缺人才的需求。

再次, 要形成开放的系统, 提升专业实训基地发展的内在动力。整合后的实训基地可以从事生产、加工、对外服务, 包括培训、考证、技术孵化等, 紧贴行业发展, 不仅具有社会效益, 而且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使设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促进实训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比如笔者所在学院会计系为税务人员培训电算化知识300人次, 为国资委管理人员培训财税知识200人次, 同时利用江苏会计教育在线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会计从业资格网络辅导, 接受辅导人员达3000人次, 使基地成为会计及财税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增长技能的重要场所。

最后, 要采用新的运行管理模式。整合后的实训基地的日常运作与管理, 除了要制定具体的运作程序、管理条例、编排实训计划、实训时间表等, 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外, 运作模式与管理方法必须采用全新的理念, 与时代同步, 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打造实训基地的品牌, 吸引更多学校的合作加盟。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会计专业, 就集中在本校投资兴建实训基地, 周围3所高职院校参股投资, 学生实训采取分段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各高校重复投入, 将几所院校相关专业在一年内分段安排实训时间, 可提高设备利用率。也加强了各院校之间的联系, 促进了相互学习, 促进了学生实训技能的提高。

2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高职实训基地

学院应积极争取国家投资, 着力解决基地建设的关键设备购置配备。学院也应着眼长远, 逐步增强市场经济的意识, 把实训教学的设备配置当作创作企业的投入一般运作, 重视营造“造血”功能, 讲求设备投资回报, 这样才能走入不断取得经济效益, 不断投入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 高职院校要拓宽思路, 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子, 对内要充分挖潜, 对外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2.1 积极构建多元投资结构

当前, 高职院校除通过自身财力独立建设实训基地外, 主要还有三种投入模式: (1) 政府投入模式。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地方政府除要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外, 还应积极投资兴建公共实训基地, 对社会开放, 实行资源共享。 (2) 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模式。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国家在项目建设中政府拨出专项建设经费, 学校则在场地、人员、技术及部分建设资金等方面积极予以配套。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公司、厂家等为实训中心提供各种形式的赞助, 这样为学校节约了大量开支, 并扩大了实训中心的建设规模。 (3) 校企合作投入模式。比如拿我校来讲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建设实训基地:中教畅享公司、用友公司、厦门网中网公司、淮阴卷烟厂、淮安新元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与本校共建会计实训室6个。

2.2 创建示范基地, 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在中心城市或高等职业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 创建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实现该地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 担负该地区相应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实训中心和基地, 要进一步挖掘潜力, 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合作,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探索“以训养训”的路子。我院会计专业从2000年开始试办高职, 到2003年已正式成为国家高职教育重点示范专业, 在专业建设过程当中, 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已经形成正规的体系, 得到良好的发展, 基地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成效, 并于2008年申报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7年6月会计系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淮安市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 对外承接代理记账、业务咨询、社会培训业务, 学生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中通过老师指导独立处理会计业务, 为学生更好地接触到企业会计的实际业务搭建平台。我院将会计省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实践教学、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数字化实训基地, 成为全国高职财经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 融实训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咨询与服务和会计职业心理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通过社会服务, 为社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50万元, 基地也获利5万余元, 使实训基地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2.

[2]李忠华杨利军.区域共享型国家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3) .

[3]首晰.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4) .

[4]许笑平, 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J].职教论教论, 2005, (1) .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篇11

【关键词】休闲渔业 实训基地 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50-03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水产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广西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可用于养殖的淡水水面1200万亩,可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1400万亩,但利用率仅为10%。而且广西地处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是广西渔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对培养新时代水产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从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果等方面阐述“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一、项目背景和价值

(一)背景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往受课程设置及实习条件的限制,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往往无法让生产单位满意。要想为水产行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应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原已有校内养殖鱼塘,但其配套设施及经营模式都是传统模式,跟现代渔业发展已经不符,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休闲渔业又称“游乐渔业”,属于渔业经济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快、效益好、潜力大。因此将基地建设成“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符合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就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价值

本项目将休闲渔业与传统养殖相结合,通过在校内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使之成为集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创收经营为一体的工作站。一方面,可以成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见识休闲渔业的发展前景,认识当代渔业的发展形势,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铺起坚实的跳板。通过此“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可以为水产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设目标

實训基地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保障。通过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校园内建立并完善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使其具有以下功能:

其一,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专业在广西所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中属于龙头专业,通过建立并完善“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升学校水产专业的实力,使之成为广西水产行业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和职业培训场所。

其二,建成“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之后,水产专业教师可以在该基地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科学研究、养殖实验等工作,从而增强水产养殖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养殖生产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其三,休闲渔业又称娱乐渔业,通过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进行传统渔业和休闲渔业的结合,让学生在娱乐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师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其四,在“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除了进行一系列水产养殖的常规实习、实训内容之外,还进行一系列休闲渔业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补充实习、实践经费。

三、建设和实践内容

(一)建设内容

1.设施设备建设。学校原来已有四张鱼塘作为水产专业学生实习场所,但其在教学应用中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本项目在原来养殖基地上建立含有亲鱼池、孵化池、苗种池、成鱼池、循环水养殖车间、垂钓池、观赏鱼池、鱼类标本室等在内的水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此基地后,学生可在其中进行各种生产和实验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利用亲鱼池、孵化池、苗种池、成鱼池进行生产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生物基础、鱼类学基础、养殖水化学、水生生物基础、淡水鱼类养殖与经营、特种水产品养殖与经营、观赏鱼类养殖与经营、饵料生物培养、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淡水动物病害防治、淡水捕捞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训。

2.师资队伍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所需要的中初级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来实现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单纯讲授理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有所接受。所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培养高素质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所谓“双师型”就是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部分水产专业教师由于条件限制,实践操作能力欠佳。为了增强水产专业师资队伍的实力,拟从几方面入手进行提高:(1)通过各项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包括校本培训、区培、国培等,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3)发挥“两个”带动作用,即发挥老教师的带动作用和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老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把教学经验和方法及生产中的技艺传授给年轻教师,使其少走弯路,快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骨干教师经常参加区内外的各种讲座和培训,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4)利用“两个”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每年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到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进行两个月的生产实习锻炼,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进行科研实验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以上途径,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专业教师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训基地上进行各种专业技能实训,利于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配套实训教材及制度建设。实训教材是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必备工具,高质量的实训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证。以往的实训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标准,与现代渔业发展不符。编写新的实训教材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因此,对参与编写的教师和专家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所编写的教材要与生产企业衔接,同时尽量围绕校内基地条件进行,编制系列水产实训操作教材和休闲垂钓教材。

为保障实训教学及休闲垂钓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实行专业科主任负责制,将校内外教学和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运行中坚持产教结合,以产促学,教学与生产管理合一,避免“多头管理”而导致教学与生产分离的弊端,以确保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和目标的实现。制定《水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方法》《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休闲垂钓管理制度》《水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制度》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4.教学方法的手段建设。为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演示、动手操作、娱乐垂钓、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以其活动的图像形象、逼真、系统地呈现事物及其发展的过程;能调节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空间要素,将缓慢的变化与高速的运动、实物的放大与缩小清楚地表现出来,给学生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等多方面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动手操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且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生和记忆。娱乐垂钓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实训课间进行垂钓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水产知识。参观学习教学通过让学生外出参观,对水产企业和渔业知识有所了解,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内容

1.进行水产养殖的常规实习实训内容。如带领2012级、2013级、2014级水产专业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实训。主要内容有鲤鱼的人工繁殖、鲫鱼的苗种培育、黄颡鱼的苗种培育、罗氏沼虾的养殖、罗非鱼的养殖等。

2.对校外开放,重点组织开展一系列休闲渔业活动(垂钓培训、比赛;观赏鱼欣赏、养殖;稀有水生生物標本欣赏观察等),探索建设“休闲渔业式”实训基地的模式和规律。如举办学生钓鱼比赛、第一届“恒兴杯”钓鱼比赛、东盟休闲垂钓比赛及每天对外进行收费钓鱼活动等,对比传统养殖模式和休闲渔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教学效果。

3.组织学生外出锻炼和参观学习,让他们更真实地接触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组织学生到恒兴水产公司参观、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东盟渔业活动周相关活动并担任钓鱼比赛裁判员等。

四、建设和实践成果

(一)实训基地建成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通过两年的建设,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实训基地已成为广西中职学校最大的、功能最多的水产类综合实训基地。其占地二十几亩,拥有两栋实训大楼、亲鱼培育池、鱼苗孵化池、苗种培育池、成鱼养殖池、循环水养殖车间、垂钓池、观赏鱼养殖池、鱼类标本陈列室等实训场所。同时采购更新了一些仪器设备,如数码照相显微镜、电子天平、超微粉碎机、淡水模块化循环水养殖机组、便携式水产养殖专用检测仪等。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可以承接广西所有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及部分科研项目和钓鱼比赛等。近期承接了库区移民培训。拥有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工种有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淡水成鱼养殖工、海水水生动物养殖工等。研究中的科研项目有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全雄黄颡鱼的高效养殖等。承接的钓鱼比赛有中国东盟休闲垂钓比赛、“恒兴杯”钓鱼比赛等。

(二)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养殖生产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明显增强

校内有了实训基地之后,专业教师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各种科研活动、养殖试验等活动。这样,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可以在实训基地里进行。例如,水生生物这门课程就可以通过对基地所有养殖鱼池的生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来完成。另外,还有淡水动物病害防治、特种水产品养殖与经营、淡水捕捞等课程都可以利用基地来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任课教师从中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课余时间,专业教师还可以在实训基地里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在实训基地里进行实训教学,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另外,进行休闲渔业实训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休闲渔业,在掌握休闲渔业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在基地里进行休闲垂钓活动,实现了在娱乐中学习的目的。

(四)促进了水产专业的发展,办学效益显著

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社会上的一些水产养殖技术培训都由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承办,还有国际性的钓鱼比赛也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举办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因此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报读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专业的学生明显增加。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必要的工作,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实训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影响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本项目通过两年的实践,已建成了“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可为本专业师生提供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场所,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作者简介】李继文(1976-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休闲渔业发展。

软交换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篇12

NGN网络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下一代网络) 是融合了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其核心设备的软交换系统将原有程控交换设备中承载和控制部分分离, 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1]。近些年来, 软交换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获得了设备商和运营商的青睐并迅速推广应用, 如在建的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已将软交换技术应用到地铁公务电话系统中。而《交换技术与设备维护》作为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其课程内容与现场设备紧密相关, 而现有实训环境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因此, 在学习这门课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地建设目标

软交换实训基地结合行业发展和运营商的新增业务需求, 选用商用设备代替传统的实验箱教学, 根据校园环境配备相应实训设备, 合理布局, 并综合课程内容设计开发配套的实训项目, 以项目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在较完善的软交换实训基地基地上实现校园环境和商业运营环境双结合, 从而开展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训。

3 基地建设方案

软交换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80平方, 考虑到资金成本, 设计配备30个学生终端, 每两个学生共用一个终端, 可满足60人同时开展实训项目, 如图1所示。实训基地采用华为Soft X3000设备, 其核心软交换系统, 基于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信令控制协议) 协议, 负责完成呼叫处理控制、接入协议适配、计费、认证、操作维护等功能;在软交换设备的接入单元侧[2], 通过接入网关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综合接入设备) 和服务器与学生终端相连。这样就构成一个典型的NGN网络, 包括控制层、传输层和接入层, 可以满足教学需要。

实训基地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既可作为单独一个NGN网络开展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 又可以同其他设备进行对接, 方便后期扩容。如可以通过增加不同业务板件的模式在现有的程控交换设备上传输信号, 互联互通;还可以与将来建设的光传输平台 (SDH) 、数据通信平台、GSM-R无线平台网络上传输信号, 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设备投资。

基地建设后, 根据实训设备进行教学设计, 开发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都包括任务提出、任务学习和任务实现三部分内容。教师根据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提出任务要求, 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相关知识点学习, 学习内容抛弃原理和计算, 注重功能和结构, 以够用为度。最后在实训设备展开项目, 达到任务目标。结合本实训基地, 《交换技术与设备维护》课程开设的实训项目有操作类、综合配置类和毕业设计类等各类实训项目, 如SOFTX3000基本数据配置, 紧急呼叫中心 (110) 配置, 通信网全程组网配置[3]等等。

4 平台建设意义

4.1 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

传统的《交换技术与设备维护》课程教学是把讲授交换机的理论知识, 包括交换的概念、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等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而忽视对具体交换设备的讲解。这种方法使得理论讲解抽象、枯燥, 又与实际设备相脱节, 学生积极性和操作能力均得不到提高。实训平台建成后, 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实施前, 首先将项目结果及学习目标提出, 再进行项目分析实现的方法及任务, 学生针对项目的任务实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知识以满足项目实现为基本原则。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2 丰富了交换技术教学资源

在软交换实训基地建立初期, 相关负责教师通过走访调研, 收集了设备型号、工程案例、相关岗位设置等资料, 补充到教学中, 形成符合行业标准的资源库和课业库;通过对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的修改, 使之进一步接近企业的岗位设置需求, 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由浅入深的模块化、项目化授课形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案。

4.3 提升了交换技术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题所开发的实训项目, 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对实训基地软交换设备和布局的学习, 学生掌握软交换设备系统模块、单板的配置方法和组网情况;通过对MGCP终端、SIP终端、H.323终端等不同终端的对接实训, 学生掌握软交换不同终端协议下的对接模式和不同业务配置的脚本编译过程;整体实训项目结束后, 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能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功能延伸

实训基地建成后, 授课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学生可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各类实训项目;通过对实际设备的操控和对故障的分析处理, 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走出来, 用实训验证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训, 增强对主流交换设备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锻炼教师的现场动手能力, 为“双师”素质打基础;同时, 实训平台还可以为学生和社会提供培训认证机会, 既保证了学院的双证教学, 又在获得相关效益的同时提高学院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认可[4]。

5 结束语

实训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生上学如上班, 学习内容如工作内容, 提前进入就业环境, 增强就业竞争力, 为下一步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师来说, 一改往日学生上课睡觉不听课的局面, 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利于授课环境的改善, 教师教得起劲, 学生学得带劲, 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兴娟.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1 (8)

[2]王少华.基于NGN技术和IP网络平台的软交换通信应用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 .

[3]张婷.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7) .

上一篇:磨料水射流下一篇:动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