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基地

2024-11-02

综合实践基地(通用12篇)

综合实践基地 篇1

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绍兴市设立了一批“绍兴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以期培育一批能引领全市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学科基地。我校被选定为绍兴市唯一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

一、学校课程资源优势分析

(一)学校传统资源

学校传统文化是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鲜明特征。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我校积淀了丰富的人文资源:钱蕴秀女士承夫遗志创建阳山书院;有志青年学生参加“三五支队”进行抗日救国;冯农老校长六十多岁带领师生工读义卖办学;中国花鸟画大师潘天寿的弟子商敬诚老师安心农村教育,培养出包括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在内的诸多美术大师;胡意琛校长带领师生建造宿舍楼;等等。这些显现了“爱国、奉献、实践、创新”的校园精神,而这恰恰又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灵魂。为此,学校出资30万元重建校史馆,让校史馆成为学校定期开展“爱国”“奉献”“实践”“创新”系列主题活动的实践基地。

(二)师资队伍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是学校现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搞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培育一支思想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搞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所在。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做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协调经费安排,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制度,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机制、方向与进程。成立由综合实践专职副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小组”和“综合实践科研大组”,综合实践科研大组由三位高级教师、两位省级学生成果优秀指导教师(其中一位具有研究生学历)和一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组成,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具体负责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指导、实施和评价,以及评选“精品校本课程”“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员”。

2.提升师资质量

我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指导师的素质。“请进来”,即学校多次邀请知名校友、市内外知名专家、市县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等来校指导和交流,改变班主任的观念和工作方法,提高综合实践指导师的基础理念和技能。学校承办了绍兴市综合实践继续教育培训、绍兴市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示范课、绍兴市综合实践经验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校领导和教师凝心聚力,帮助领导小组理清思路、完善措施。“走出去”,即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分管校长带领实施小组成员,到兄弟学校进行观摩和学习,借鉴、汲取有益经验。

(三)学科基地建设

1.建设校内活动基地

学校对校内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进行了重新排布和整合,2013年投资50万元改造教室、利用空地建设校内基地8个,分别为摄影摄像拍摄和后期制作室、手工制作室、劳技制作室、国防教育室、舞蹈室、书画室、紧急救护训练室、立体栽培实践基地,同时购置了开展实践活动所需的器材和物品。

2.开发校外活动资源

学校又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真正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学校所在地长乐镇素称“剡西明珠”,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拥有2353家企业,已基本形成了工业以电机电器为主、农业以“茶叶、香榧、养殖、花卉”为主的产业。学校结合本地地域情况,协调农作物产地、知名企业以及社会公益机构等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如:可供学生进行地质地理考察、生物多样性调研、水资源保护活动、有机农业观摩的“南山湖实践基地”;可供学生进行紧急救助、安全、环保宣传,文艺演出,社区服务,春联书写赠送等等实践活动的“长乐镇广场实践基地”;可供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长乐镇古建筑群实践基地”;可供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学科拓展研究的“力马电机学生实践园”;等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学校致力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打造有影响力的省、市精品选修课程。

一方面,学校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发选修课程,如“论语感悟与践行”“唐诗之路与剡西诗文”“游戏与数学思维”“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以社区服务类选修课程群建设为例,学校寒假的社区服务主题是文化进村,载体是送春联活动,开发的相关选修课程有“体验嵊州节日文化与习俗”“寻访嵊州名联”“楹联书法练习、创作与实践”“王羲之书法练习”“赵孟顶頫书法练习”等。通过这些选修课程学习,学生体会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民族节日文化,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楹联知识,提高了书法欣赏和书写水平。通过连续三年的送春联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学校向周围的文化辐射,也推动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创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七,早早有村民在等着取春联了,长乐镇的年味也浓烈而和谐。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喜欢、学校支持、群众欢迎。

此外,学校组建精品课程开发团队,重点开发一批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采用一边开发一边实践和改进的办法,经过师生两年的努力和绍兴市综合实践专家组的悉心指导,课程开发取得了成效:社区服务类课程“楹联的练习、创作与实践”、社会调查类课程“高中生社会调查方法”、校园文化类课程“现代礼仪”、实践操作类课程“嵊州美食文化”和文化传承类课程“三十六计的浅析与应用”被评为绍兴市精品课程。学校将获奖的精品课程进行积极推广:一是开示范课和网上公布教材,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二是每门精品课程由三四位教师同时开课,通过实践和探讨,对课程进行完善,争取成为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

(一)拓展学科知识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学会”,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运用出来,并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才能真正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以此为目标,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学科学习特点等方面开展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成绩也非常突出,如:《反应时间尺的研制》获全国一等奖;《简易光控开关的制作研究》和《直流电动机的课外研究与制作》获省一等奖;《单摆课外实验的深入研究》获省二等奖;等等。

(二)开展社会实践

为切实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学校坚持以必修课形式开课,在绍兴市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编写了社会调查实践校本教材《高中生社会调查方法》,并落实相关措施,结合实践活动、课题等形式展开研究。一是选好研究课题。在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题和班主任指导选题相结合,学校综合实践科研团队再对上交课题进行指导、提升、审核与评比,每班确定三个研究课题。二是指导师悉心指导。学校要求所选课题与指导师的专业或特长一致,并对选定的指导师进行为期2天的专项培训。三是分期评比。学校对课题开题、调查报告、结题报告分别进行评比,并纳入学生考核、指导师考核和班级考核中,使学生对整个过程都很重视,成果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调查报告《长乐镇茶叶产销情况的调查研究》获全国二等奖;《关于金庭镇桃形李产销情况调查研究》获省二等奖;《高二学生玩网络偷菜游戏的调查与思考》获绍兴市一等奖;等等。

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寒暑假,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探望退休老教师,听他们叙述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与电力公司携手举行嵊州市“阳光乡村行动”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

此外,学校定时定地开展“三色基地”实践教育:每年组织新生参观军事博览城,并结合每年的军训组织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清明时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充分利用南山湖地理资源进行相关学科的课外考察和研究;每年的5月12日开展广场公益活动,如安全知识问答、紧急救助示范、家庭安全防范指导等。学校还组建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别于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活动,如:学雷锋日清扫长乐镇卫生死角,到养老院送温暖;节假日在广场分发环保袋,倡导环境保护;植树节,师生共同植树,组织室内绿色植物义卖。学校还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如:学校舞蹈队参加镇文化节;学校组织广场文艺演出;每年的春节前两日,学校墨香书法社免费为村民书写春联。

(三)开拓社团活动

在开设选修课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社团。如将在“摄影摄像技巧”“图片处理”“影像编辑”三门选修课中表现优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选为“三原色摄制协会”的成员,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分工合作,就可以完成一般活动的拍摄制作任务。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这种实践机会,由社团指导师带队承包学校所有活动的拍摄任务。这样的社团,学校共有30个,其中精品社团有:益智联盟、巧手联盟、墨香书画社、三原色摄制协会、美食有约协会、阳山文学社、尖叫舞者协会、奇思妙想协会。

(四)共建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校园文化人人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共建的思路,多年来坚持开展“五进”校园活动:法制进校园,依法立规;安全进校园,常抓不懈;健康进校园,身心并重;美育进校园,以美促教;爱心进校园,温馨和谐。学校除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现身说法”和法制图片宣传外,指导学生会创办《长中法制报》。因全由学生找案例、选题材和搞调研,报纸的案例十分贴近学生,所以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法制观念深深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每学期,学校会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教师、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请专职消防员来校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并现场观摩灭火演习。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有明显提高。

三、反思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育过程中,我校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着一些有待突破的地方。

(一)取得的成效

1.整合了校内外资源,使综合实践有“根基”

学校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现有师资力量,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软件”支持;通过建设紧急救护训练室、立体栽培实践基地等8个校内活动基地,与社区、企业单位协作开发了“南山湖实践基地”“长乐镇古建筑群实践基地”“力马电机学生实践园”等校外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2.加快教材建设,使综合实践有“血肉”

学校通过组建实施小组、科研组、校本教材研究团队,有步骤分类别地开发了校本教材,有序规范地推进了选修课程的实施,不断涌现出新的精品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也让综合实践活动有了“血肉”。

3.加大课程建设,使综合实践有“骨架”

通过拓展学科知识、开展社会实践、开拓社团活动、共建校园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创设多样化、层次化的活动舞台,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创设了载体,丰富了途径和手段,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有了“骨架”。

(二)有待突破之处

1.延伸基地建设的“长度”

“眼光”的长度决定基地发展的程度。学校正处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培育的尝试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学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边摸索边总结中,眼光容易变得短浅。这时,学校领导小组成员,更要深入挖掘、凝炼学校传统文化内涵,更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传统与现代融汇点上,为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科学发展。

2.拓宽基地建设的“广度”

合作的广度决定基地发展的速度。闭门造车,难有出路。现有的学校与社区、企业合作创设的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还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只能通过走班的形式和课外社会实践的形式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要继续加强与社区、企业的合作,拓宽合作的广度,加快基地建设的速度,满足学生的需要。

3.挖掘基地建设的“深度”

思想的深度决定基地发展的高度。现阶段,尽管我们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了教师素质,也纠正了一些偏颇,但是专家的引领还是短期的、零碎的、不系统的,问题的解决也往往是治标而非治本。基地建设、教材编写、课程开发更需要专家的全程引领和指导。有了专业思想的引领,基地建设才会有“灵魂”,基地的发展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学以致用、学能致用”,是学校培育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初衷;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健康成长,是学校培育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基本追求。我们将秉承学校七十年的办学宗旨,弘扬先辈爱国爱校、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培育道路上继续前行。□◢

综合实践基地 篇2

昨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叶紫以及一班同学来到综合实践基地里参观。

一进大门,我便看见了几个男生,在用麻绳做的“金字塔”顶上摸着那上面的小铁球,我便为它取名了,叫“勇上金字塔”。我看着他们在爬也跃跃欲试,便迫不及待的和叶紫一起爬上去。但是,我才爬了一半,我的勇敢之心便消失了,因为我有点恐高了。但是我看叶紫在上面勉励我:“蔡祎烜,你不用怕,就当它是一厘米的东西。”我一听便勇敢地往上爬,终于爬上了顶峰;爬了“金字塔”,我又去玩了一个名叫“时空隧道”的东西,我们从这边钻过去,又从那边钻出来,一个个灵活的像一只只猴子。

我正玩的开心呢,便听见了陈老师的声音,原来陈老师要带我们去小小科技馆里参观了。一进门,我便看见“无皮鼓”,我一下子便被它给吸引住了,这些鼓都没有鼓皮,但我的手伸进了一个鼓里,在空气中拍了一下,便听见了“扑通”一声,就像一个人落进水里了,太让人惊奇了。我玩着玩着,我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了一阵笑声,我转身一看原来是几位男生在玩哈哈镜。我赶紧挤了进去,一看,天啊!我怎么变成了童话中的`小矮人了!我赶紧到另一个镜子前,原来瘦瘦的我一下子变的十分肥胖了,我往最后一个镜子里一照,我一下子变的比姚明还高,难怪,那群男生会被逗得哈哈大笑呢!

综合实践基地 篇3

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区教育局为适应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需求,与2001年成立了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这是大连地区首家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基地。科技中心成立之初就将综合实践课程的“新宠”——机器人活动纳入课堂教学。机器人活动在科技中心已经开展近十年,活动形式有兴趣小组、组织竞赛等,但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中心课堂是机器人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构建机器人高效务实课堂呢?

一、“内容选择”——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机器人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而能用于教学的机器人内容又包罗万象,教师以什么为切入点、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构建机器人高效课堂的前提。2009年甘井子区科技中心机器人教师参与了大连市甘井子区《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的机器人部分的编写,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多为综合实践教育专家,结合目前国内机器人教育最新形势,将“乐高机器人”、“NXT蓝牙机器人”为活动案例载体、以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应用领域、简单结构、LOGO语言编写简单程序为教学内容纳入《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成为区域内机器人课堂活动教材。自2009年后我区科技中心机器人教学有了规范的内容和标准,以此为蓝本,教师的教就有本可参、学生的学有章可依。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机器人课堂更务实、更切实有效。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怎样把学生的“心”带到课堂、怎样让学生主动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怎样让学生在机器人课堂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升华?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这是构建高效务实课堂的关键。

1.精心设计导课激趣环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兴趣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作用,对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现成的机器人模型,让他们的心里有一种“我也想自己动手做的愿望”,让其入围。我们利用NXT蓝牙机器人拼装了“迎宾机器人”、“毒蝎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声控走黑线机器人”、“世博服务机器人”模型,让学生进入机器人活动室后,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和机器人“亲密接触”。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吃惊,会感觉到很“神奇”、很好玩;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感受到机器人的“自主控制”,他们会对机器人中“人”的含义有了简单的理解,这要比在视频和图片上看到的、教师讲解的直观、深刻;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许多问题,比如“机器人是怎样实现‘自主控制’的?”“机器人又是怎样感受到外界的信息的?”“机器人怎么会有‘思维’呢?”“我能不能自己做一个机器人呢?”等等问题,他们渴望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就已经“栓住”了学生的心,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精设教学过程

机器人教学涉猎的知识跨度很广,包括机械、数学、计算机等,传统的传递式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大量的讲解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烦,这恰恰与我们追求的高效务实的机器人课堂背道而驰。

每堂课都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又有效地完成?以对声音传感器编写程序为例:教师提前将编好的小程序存在学生机上,让学生动手先下载、运行、体会,此时学生会很想自己去设计,这个时候让学生回过头来观察源程序,教师再结合学生看到的机器人运行情况做简单点拨,就会水到渠成。这恰恰是将原来的教学过程颠倒过来,效果却截然不同,教师原来需要10~15分钟的讲解,现在只需要3~5分钟的点拨。

高效课堂的关键还需要创设能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我们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亲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机器人活动课程中执教者主要是精心为学生设计好问题,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自主的可发展的空间,搭建分工协作、体现主体的平台,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我们要当好学生的助手、伙伴。此时学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做到及时的鼓励、激励,引导学生们同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或者是同教师一起研究。学生自己经历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后,他们的思维、思路会豁然开朗,他们自己就将自己引入发现、探究之中,真正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让课堂更加高效务实。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2)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3)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问题更使学生增加了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无论在那一科目的教学中,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机器人作为一门刚刚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综合实践教学科目更亦如此。

综合实践基地 篇4

一、积极挖掘特色资源, 形成特色基地

近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以特色基地建设为突破口, 以特色基地建设推进区域教研活动, 引导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立足学校和地方实际, 并筛选、挖掘一切可用的地方资源, 为学校特色基地的建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长效的资源保障。

(一) 校园科技创新特色基地

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一种普遍特征, 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校园科技创新特色基地的创设, 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开辟了通道。

1. 硬件环境保障

科技创新特色基地要有场地、设备、耗料等硬件, 我市的普遍做法是设立科技创新专用教室和科技创新作品展览室, 定期或全天候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在科技创新展览室看到同伴的创新作品, 除了欣赏, 还能点燃心中创新的火苗。

2. 专业教师助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需要学校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通过课堂或兴趣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发问, 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习惯,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目前, 我市初高中已基本配齐综合实践活动的专职教师, 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学校甚至有创新专业教师团队, 成立了校园科技创新研究所、校园发明家协会等学生社团, 教师们定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学校还经常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座、指导, 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 大赛评比推动

为更好地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学校每年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大赛及科技小论文评比活动, 在学校科技节期间进行优秀创新作品的展览和表彰。学校还积极组织优秀的作品和项目送县、市、省参评, 摘得了一个又一个大奖。

(二) 校园特色人文基地

浓郁的文化气息, 体现儒雅、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 会以一股强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 使之冶情、励志、好学, 感悟人生, 开启智慧。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 是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的故乡, 毛泽东主席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这是一笔独特的人文资源, 为学校特色人文基地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置身其中的中小学生, 也是受益无穷。目前绍兴市特色人文基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培育和建设。

1. 借历史名人之名, 培育特色人文基地

绍兴历史上名人辈出, 以历史名人命名的学校也多, 如建功中学、鲁迅中学、元培中学、秋瑾中学、越崎中学、马寅初中学等。因此, 围绕历史名人开展的特色主题活动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资源和优势。

案例1柯桥区鲁迅中学是一所以大文豪鲁迅来命名的重点中学。该校充分挖掘鲁迅文化资源, 打造以“鲁迅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活动品牌, 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的滋润, 初步形成了具有浓郁的“鲁迅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该校鲁迅文化工程包括:

(1) 鲁迅文化节。在鲁迅文化节期间, 学生参观学校的鲁迅纪念馆, 观看由鲁迅作品拍摄的电影, 倾听鲁迅知识讲座, 表演鲁迅作品“课本剧”。

(2) 鲁迅知识讲座。邀请对鲁迅先生有研究的专家结合绍兴的风土人情, 向学生讲述鲁迅与绍兴的密切关系, 感受鲁迅先生伟大的思想, 进而激励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崇高品格。

(3) 鲁迅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走近鲁迅”“留住鲁迅”已经成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健全人格的传统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鲁迅作品选读》则是学校适应新课改所开发的选修课校本教材。在鲁迅作品集体“退出”语文必修教材的今天, 编辑一本适合鲁迅中学师生使用的选修教材, 就显得尤为重要。

(4) 鲁迅特色社团活动。与“鲁迅”有关的社团有鲁中之声、鲁迅文学社、百草园等。

(5) “祭鲁”活动等特色活动。通过“祭鲁”活动, 可以将鲁迅精神深深地植入师生的灵魂深处。每年清明时节, 全体师生会聚在校园鲁迅广场, 感受“祭鲁”活动的庄重, 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鲁迅文化工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启迪了学生的心智,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在系列活动中, 学生看鲁迅、说鲁迅、演鲁迅, 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剧目, 多次在北京、上海、海南、绍兴的四所“鲁迅中学”的联谊活动中演出, 深受好评。

作为鲁迅文化工程活动的延伸, 学校还在假期里组织学生开展拜访鲁迅研究专家、与名家面对面交流等综合实践活动,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 有不少学生在“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征文活动中获奖。

2. 借历史名人在校工作的经历, 建立特色人文基地

在历史上, 不少先贤、名流在绍兴办学讲课, 积淀出独特的名人效应。

案例2百年名校春晖中学, 创办于1908年。20世纪20年代, 一大批名师硕彦汇集白马湖, 比如蔡元培、黄炎培、黄宾虹、张大千、叶圣陶等来此讲学、考察, 推行新教育, 传播新文化。春晖由此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奠定了坚实的名校基础。有“北南开, 南春晖”之说, 春晖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春晖校内完好保存着一批20世纪20年代的经典建筑, 记录着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沧桑。每当春晖开学之际, 作为进入春晖的学子, 上的第一课便是在学校、年级的组织之下去参观这些名人故居、校史陈列室, 去了解春晖的历史, 接受先贤精神的熏陶, 上好进入高中的第一堂德育课。

春晖将历史文化与新课程教学相结合, 指导学生对春晖先贤及其文化进行研究性学习, 有多篇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获省、市一、二等奖。学校还大力开发春晖校本课程, 与之配套的《春晖读本》, 主要汇集了春晖先贤的作品, 学生人手一册,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内涵。

3. 借地方戏剧文化, 培育特色文化基地

绍兴是越剧的故乡, 许多学生从小听越剧长大, 耳濡目染, 能演会唱, 在校教师群体中, 喜爱越剧的票友也为数不少。借此资源, 学校成立了校园越剧社, 开设越剧欣赏选修课, 逐渐形成了地方戏文化基地。

案例3绍兴市高级中学成立了戏曲社团, 吸收了不少喜欢戏曲的学生, 指导教师由学校里对绍兴戏曲了解颇深的钟老师担任 (该教师为2012年浙江省高中地方课程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所开的课就是“走进美丽越剧”。开课教师以自己深厚的戏曲功底, 通过在课堂上教唱腔、教念白,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越剧语言的柔和隽永的特点;通过对现场服装、盔帽的展示, 让学生近距离欣赏越剧服饰的丰富涵义;通过舞台表演的师生互动, 让学生理解越剧表演的内在美, 把唱、念、做等一系列专业程式用浅显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和评委) 。学校还利用当地的剧团资源, 聘请了剧团演员定期指导。

(三) 校园特色小产业基地

校园特色小产业基地的建立, 必须立足于当地的主导产业。利用当地主导产业相关技术和资源优势, 帮助学校建立特色小产业基地, 可以为学生提供足不出校的实践活动机会。目前, 我市已有两种比较成熟的特色小产业基地模式:

1. 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

学校提供场地、学工计划、参与年级, 企业提供设备、原材料 (半成品) 和技术指导;学校适当向企业支付购买原材料的费用, 学生加工成品后归学生和学校自己支配。

案例4绍兴县平水镇中学地处“浙江省竹笋之乡”和“浙江省雷竹之乡”, 丰富的竹资源使竹制品加工发展成为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居民日常使用的晾衣架就大多出自当地的竹木工厂, 而晾衣架破损后很难再修好是一个经常困扰学校住校生们的烦恼, 通过参与竹木工厂体验活动,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了解晾衣架制作的奥秘和维修破损的衣架。

通过前期准备, 学生在校办小工厂里通过挂钩制作、裤夹制作、穿线、固定包装、设计商标等环节直接参与成品衣架的生产过程, 感受到了劳动的幸福, 也收获了劳动的成果。不少学生在总结时都谈到:做一个裤架都如此复杂, 更何况宏大的物品了; 我们总是习惯了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物品, 却缺少发现、探索的心;体验过这些, 我们还会把裤架随处乱扔吗?它代表的不只是一个物体, 更多的是制作者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

2. 学校与经营户合作模式

学校提供场地和一些必要的经费, 经营户负责生产设备的投入和生产全过程的指导, 收益归经营户。

案例5学种草莓, 收获甜蜜。草莓是江藻镇地方经济的主要产业, 江藻镇中学多数学生的父母都种植冬季草莓, 可学生知道草莓的鲜甜, 对大棚草莓的生长过程却了解很少。在学校老师和该镇农技师的带领下, 学生走出课堂, 接受农技人员、农民师傅的指导。

学校平整出空置的土地, 搭建了大棚, 建立了草莓基地。七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 在种植户和农艺师傅的带领下,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草莓种植活动。学生参与整土、种苗、秧苗护理、搭建大棚、摘老叶、拔草与植株管理、草莓病虫害防治、小批量草莓采摘上市、对草莓的销量价格进行调查、大批量草莓 采摘上市、对所在村草莓种植面积与收益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成果展示与总结评比等全部环节, 一个草莓生长周期下来, 不少学生成为了指导父母种植草莓的小行家。

(四) 校园特色环境基地

校园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场所, 优良的校园环境, 可以给我们心旷神怡、美好的感觉。校园的绿化与美化是一本本活的教科书, 对学生是无声的陶冶和教育。尤其是那些经历多年积累所形成的校园环境, 更可以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环境基地。

二、对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基地建设实践的几点 思考

在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基地建设实践中, 过程虽然艰辛, 但我们的收获同样沉甸甸, 值得思考和总结。

(一) 特色基地建设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依托区域特色和学校实际, 调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进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开发, 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活动成本, 又能收到较好的活动效果。同样是科技创新基地, 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各有不同:农村中学可紧紧围绕“农”字, 在农具的创新上大展手脚;城市学校可让学生在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取创新的灵感, 开展探究, 甚至可以利用高校优势, 开展一些实验项目。

(二) 特色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基地不一定大而漂亮, 关键是能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空间, 学生才是基地的主人。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参与进来, 没有学生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走不远、走不深, 更走不出特色。

(三) 特色基地建设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特色基地主要以校为主, 即便在校外, 也要尽可能靠近学校, 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也要节约时间成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始终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如果某些具体的活动一定要走出校园, 一定要把组织工作做细, 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四) 特色基地建设要课程化

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要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相结合, 积极通过学科渗透, 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 积极整合学校传统活动, 形成基于主题活动、系列活动的课程化模式;积极渗透到诸如科技发明创新大赛这样的活动当中去, 以此促进特色基地建设的常态化发展。

(五) 以课题引领特色基地建设

综合实践基地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首先介绍一下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思路

“扬中”因位于扬子江中而得名。扬子江流域奇异的地质景观、荟萃的历史人文和葱茏的生态文明铸造了不一样的扬子江文化。我校自2001年开始诗词教育进校园,被评为“江苏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2013年作为镇江市中小学诗词进校园现场推进会高中唯一分会场,2014年成功创建镇江市特色学校。明显的地域优势、良好的研究传统和扎实的研究基础以及对教育本真的不懈向往与追求使我校确立了研究扬子江文化综合文化的目标,确定了课程建设思路:以扬子江生态为依托,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扬子江研究为依托,探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以扬子江文化为载体,加强学科融合,开发校本课程,彰显扬子江文化的价值与活力。

为更好地建设课程基地,我校确立了如下课程建设的内容: 第一是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为凸显扬子江文化特色,学校将逐步创设主题鲜明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师生考察、探究扬子江流域文化的兴趣和激情。

(1)建成扬子江文化知识体验馆,通过“大江之源、人物春秋、美丽传说、风土人情、湿地文化、艺术欣赏、诗词歌赋”等几部分来展示扬子江流域从古至今的灿烂文化;

(2)建成扬子江生态园,营造临江氛围,给予学生真实体验;

(3)建设扬子江地理园,通过空气监测站检测空气质量,运用地理观测法、制作法、实验法等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融通。

二是开发适合学情的课程资源

(1)开发扬子江综合实践的特色课程。结合国家课程要求,从历史、地理、生态环境、人文等方面梳理扬子江文化的各大要素,开发包括《扬子江地理概况》、《扬子江的历史变迁》、《扬中的民俗文化》、《扬子江诗词赏析》、《扬子江物种》以及《扬中精神》等在内的校本教材;同时开展《文心雕龙》、《梦溪笔谈》等扬子江流域著名作家作品的研读与赏析;

(2)构建扬子江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模型。借助选修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推动扬子江文化的普及型教学;并尝试扬子江文化与现有学科的融合,拓宽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加深学生对扬子江文化的感知与体验;

(3)建设学科教室,包括数字探究教室、模型探究教室和综合活动教室,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4)搭建综合实践评价平台。基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综合实践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三是搭建师生互动的学习的平台

(1)课程资源平台,包括与扬子江相关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方便学生查阅与学习;

(2)在线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多渠道的交流学习;

(3)专题学习网站,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等的选择。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成立学生社团,如江之韵艺术团、„„等社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自身成长的增长点。同时以课程基地为依托,筹建创新实验班,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基地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简单来讲,就是真真正正落实“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自2001年秋季进入实验探索以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仍然面临如何实现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问题。由于已有研究更多偏重于对课程实施的个别或局部问题的研究,而对问题的本质及课程基本理论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因此文中,笔者论述了素质教育视野下综合实践基地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的确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项目的选择和确定,应克服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文字资料到文字资料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做纯文化研究性的项目,但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自然或社会现实,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情绪。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如果没有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活动就可能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没有了活动,课程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价值。作为一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实践的学科,仅仅依靠文本与课堂无法满足其特有的属性。它所呈现的主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太质特征要求我们在目前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建设良好的基地,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整体认识。参加基地活动,学生从书本和课堂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社会,走近了生活,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生长的空间,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更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

3能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基地活动的开展所带动起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地位,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基地资源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挑战,学生高涨的求知渴望让“权威,,汗颜。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学习伙伴。面对鲜活的课程,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增强,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指导、帮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来探索、研究和实践,并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课程实施过程的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等特点,也促使学校改变以往的管理、评价方法,构建新的教育活动。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地满足了学生活动需要,为课程提供了服务。学生的实践活动也激活了基地建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教育和社会的双赢。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而且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它的建立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既保证了教师的“量”又保证了活动的“质”。在这种模式下,专职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专业的课题研究小组,专业的课程开发小组,使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研究的机会增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氛围,真正做到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

参考文献:

[1] 殷世东,龚宝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归:身心和谐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2008(08)

综合实践基地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动漫专业,教学反思

吉林省通化市青少年宫是通化市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开展各种专业的实践活动。动漫专业自创立以来,一切运转正常,受到学生欢迎,学校、家长、社会认可。在动漫实践课堂上,学生了解动漫的基本知识,掌握制作的基本技巧,通过学习使用电子手绘板、压感笔,绘制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完成简单的动漫作品,充分体验创作与创新的乐趣。为更好地发展动漫专业,我们经常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想方设法地开展好教学工作,主要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组织方面

1. 为积累经验,完善教学,动漫专业积累完成三个记录本: 《动漫专业教师随笔》《动漫专业学生随笔》《动漫教室维护记录》。

第一本《动漫专业教师随笔》在第一时间里真实地记录了动漫专业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教学设计及班级管理方面的设想及执行情况,点滴积累真实验证了动漫专业的发展轨迹,为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新到专业的教师更快适应动漫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经验积累。

第二本《动漫专业学生随笔》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记录的真实感受,实践体验和完善建议。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学生的反馈和意愿,有的放矢地为今后教学的细节完善提供参考借鉴,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让动漫教学更加符合当今学生的实践需求。翻看学生随笔,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对动漫的热爱,让我们教师倍感欣慰,我们力求让每个同学都有一次难忘的实践之旅。

第三本《动漫教室维护记录》,准确记录了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维修和维护情况,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出现和应急处理办法,实践课上常见故障的排除,为将来顺利的开展教学,积累了很多实际经验,也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提供良好的解决办法。

2. 为学生更加牢固的记忆所学知识,我们制作了知识点提示卡,学生可以按照提示卡内容独立操作,教师对所教知识一目了然。

3. 一整年每批学生都签订设备使用责任书,对号对名检查,确保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物品使用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在教学方法方面

现今的动漫艺术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技术手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力的培养尤为突出,因而必须建立崭新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和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内容和评价体系,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动漫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改进了如下教学:

1. 通过实例教学,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层解决能力

在上课前准备一些漂亮的动漫实例,实例中包括课堂教学要点,让学生先欣赏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分析实例,把动漫效果进行分解,变成学生熟悉且易于掌握的一些“小”动漫效果,然后教师再逐一对这些“小”效果进行详细的操作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清晰了,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对于到青少年宫动漫实践室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于FLASH大都第一次接触,也从没用过手绘板和压感笔,因此学会使用工具和软件是首要条件。但教学的重点并不在操作技巧上,而是动漫效果分析上,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只要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动漫效果,那么不管他今后遇到什么样的动漫,都可以通过分析后,把看上去复杂的动漫简单化并且制作出来。

学生在学习一个具体动漫效果的过程中,不仅对新知识点印象深刻,还可以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系统化。

在掌握制作动漫基本技巧和分析实例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会带上拓展部分。拓展部分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可轻视,对于操作性很强的动漫实践,就更不能缺少这一环节。动漫制作中拓展的要求及实例设置必须要恰当,比如讲解引导层的使用时,在学生掌握了引导线是一条两端开放的不规则线条以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拓展问题: 如果要做一个地月系运动效果的话,该怎么做引导线? 这时学生肯定说,画个空心椭圆就行了! 可实际学生在亲自做了之后就会发现另一个疑问,引导线可不可以是封闭的曲线? 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依靠自己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在实践中找寻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创造能力。

2.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

只有在思维上先有创造性,才能谈及在能力上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应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采用阶段式,每阶段运用不同的主题教学法,培养创造能力。主题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结果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多的强调主题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每个教学阶段给出一个主题,由学生自行搜集整理资料,研究分析,讨论问题,动手实践,完成主题。学生在完成主题的过程中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想象寻找、分析、绘制。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联想、回忆等确定主题完成的内容。通过寻找一个切入点来搜集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通过资料的分析,讨论并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动手实践,绘制完成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积极主动的。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不止是引导作用,更多的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向不同的个体方向发展,体现个人鲜明的个性,从而创作出不同形式的作品。

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一方面,是对学生阶段性成绩的肯定,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得更远; 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了解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下一阶段性目标。

3. 通过学生反馈,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创造力

在动漫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做一些老师没谈及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疑问,也可能是一些特殊操作,甚至于是老师都还没注意到的。如果老师能看到学生的这些发现,这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人们都知道一个道理: 达到同一个目标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可是你知道的方法就一定是最便捷的方法吗? 这可不一定!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就有可能发现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因此,多听听学生的,会启发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思维空间。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现,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漫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动漫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做出源于自己内心的、漂亮的、美好的作品!

综合实践基地 篇8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活动基地做依托, 我们可以采取什么策略让活动基地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发挥更加“实在”的作用呢?

一、筛选或建立符合地域特色、办学宗旨和学生成长的活动基地

学校在开发与实施活动课程的同时, 建立了多种活动基地, 多数学校建立了种养殖基地和简易气象站, 比较单一;也有个别学校利用丰富的地域资源建立了多个活动基地, 但并未考虑学校的办学宗旨以及复杂的学生成长环境。

某校地处城区繁华的商贸区, 社区资源极为丰富, 有菜场、医院、超市、小商品市场、专业商业街、综合商业街、银行、机关事业单位等, 还有多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居民小区, 这些都曾是该校的校外活动基地。现根据学校“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宗旨和“德育活动”“科技教育”“专题教育活动”等多种特色教育活动, 对现有的校内外活动基地做了重新梳理和筛选:小小营业员职业体验基地———超市;食品安全研究基地———超市、菜场;社区文化体验基地———各居民小区;学宫文化研究基地———学宫小区、校史陈列室;古今钱币研究基地———银行;手拉手帮扶基地———山区某学校和敬老院;名人文化研究基地———龙泉山、名人博物馆;消防安全基地———消防队;科技教育基地———实验室、简易气象站;种植基地———校园花坛等。

二、活动基地和学校共同开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活动基地需要课程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更需要以活动基地为依托。校内基地位于校内,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 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外基地位于学校和学生家庭周围, 是学生生活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更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基地开发主题活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广义地说学校就是校内活动基地的组合体,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应竭尽全力挖掘课程资源, 开发主题活动, 尽量让学生在校园范围内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基地大多数是企事业单位, 其管理主体不是学校, 只能适时配合学校开展适量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要尽量开展一些典型、双赢的主题活动, 同时必须注意活动的次数、时间以及人员的涉及面。

三、合理安排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实践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等活动

基于活动基地的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在活动前期需要通过讲座、网络在线学习和现场演示等方式习得。在校内外基地开展的活动大多为体验性活动, 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 同时还可以在基地活动中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在主题活动中合理安排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践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等活动。

榨菜是某区域的特产, 该区域实行榨菜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 区域内有大面积的榨菜专业种植基地、多家榨菜生产厂家、多个知名品牌, 还有多种销售渠道。某某小学是该区域内的一所小学, 校内的种植基地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种植一定面积的榨菜, 开展“舌尖上的家乡———榨菜”主题活动, 包括榨菜种植、榨菜美食节和参观榨菜厂等活动, 活动安排如下:

“舌尖上的家乡———榨菜”主题活动历时9个月, 活动内容丰富, 活动形式多样, 教师按榨菜生长时令、活动时长、活动节奏灵活安排活动内容, 贯穿整个学年, 充分利用校内种植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基地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

不同的基地活动, 特别是校外基地活动, 包含不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绝大多数教师不具备或只具备某一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能胜任所有基地活动的指导, 需要更多的活动指导力量的加入。校外基地以企事业单位为主, 拥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能够胜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但不能胜任课程开发和活动组织。我们可以将基地工作人员聘请为校外指导教师, 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团队, 能弥补各自的缺陷, 形成互补。

某校四年级以学校周围的银行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包括人民币、人民币防伪标志探秘、人民币法律知识普及情况调查、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的汇率与兑换、人民币储蓄利率计算的研究等活动。活动前由四年级年级段长、各班班主任、活动指导教师和银行工作人员共同组建了“人民币”主题活动教师指导团队, 团队成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年级段长:担任学校与活动基地的联络人, 协调学校和活动基地的“人事”关系, 组建主题活动教师指导团队, 与活动基地工作人员沟通并确定活动方案和活动指导任务。

班主任:组织和管理学生在活动基地开展活动, 配合活动指导教师和银行工作人员进行活动指导。

活动指导教师:制订具体的活动指导方案, 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与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 并落实具体的活动指导任务, 评价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

银行工作人员:即外聘指导教师, 配合学校在活动基地开展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校外基地工作人员的管理主体不是学校, 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及工作职责, 到校外基地开展活动或邀请工作人员到学校做指导, 必须事先与校外基地负责人进行沟通和落实, 尽量考虑到校外基地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 不要随便更改活动时间。

五、基地工作人员、家长、教师、学生, 评价主体多元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同伴、家长、指导教师、企事业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多个评价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且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个人、活动小组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但需要合理选择, 不是越多越好。校外基地活动是由主题活动教师指导团队共同组织、指导, 可以选择基地工作人员、活动指导教师、学生个人作为主要评价主体。

《小鬼当家》是以家庭为活动基地, 班主任为活动指导教师, 家长为外聘指导教师的主题活动, 包括双休日家长做家务情况的调查、今天我当家等两个活动。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编制调查方案, 在父母的业余时间进行调查, 在外聘指导教师———父母的指导下制订“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计划, 指导学生做家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监督学生一天当家的活动。由此确定主题活动的评价主体为活动指导教师———班主任、外聘指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个人。

《小鬼当家》主题活动评价要点:

学生评价:

(1) 我参与并完成了哪些活动?

(2) 哪些活动是我最满意的?哪些活动还可以继续努力?

(3) 说说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

家长评价:

(1) 怎样评价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

(2) 说说自己的活动指导体会?

指导教师评价:

结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并确定等级 (优秀、良好、一般、还需努力) 。

综合实践基地 篇9

综合实践教育作为国家课程, 城区中小学校均难以开设此类课程。现有芦淞、天元等区级基地, 规模太小, 远不能满足城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的需要。因此急需建设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1 总体规划设计

1.1 基地概况

基地拟用株洲市实验学校场址和胜利村农村集体土地。规划总用地面积162116.84m2 (约243.18亩) 。用地现状主要为农田、菜地、林地、坑塘水面、荒草地及农村居民点。场内环境优美, 有林木山体、池塘水库, 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1.2 建设内容

根据教育部明确要求, 作为综合实践基地, 项目设施应包括:室内综合实践区、室外劳动实践区、综合训练区、生活区等基本功能区, 有可容纳学生集中食宿, 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生命安全教育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

1.3 设计构思

本项目构思的重点为“记忆与重构”、“利用与传承”。通过对原有建设及场地的利用与改造, 环境要素的延生与重塑, 使该综合实践基地成为户外教学的典范。

它不仅是满足青少年开展社会生活、农林劳动、工艺技术、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同时是开展生命安全、国防安全、防震减灾等主题教育;承担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学分认定及教师培训等工作的场所。

1.4 规划结构

株洲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将按照“一场”、“一厅”、“两园”、“五馆”的构架和思路, 构建8大课程体系, 实现“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三大主题, 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体现“‘两型’理念、‘三育’理念、认同理念、集群理念”四大办学理念 (见图1) 。

1.5 平面布局

采用“重构”与“传承”的设计手法, 对该项目的环境、空间、文化进行整合, 尽可能的保护场地原生环境与机理, 做到人、景、建筑、文化和谐 (见图2~3) 。

(1) 主入口区域是整个项目重点建设区域。总体布局重构校园轴线, 入口为求索广场。沿轴线往北延伸为改造的台阶, 台阶两侧布置阶梯式树阵, 不仅丰富了轴线两侧的景观, 还能在视线上遮挡周边用地不良的视觉效果。拾阶而上, 布置创新广场, 广场两侧对称布置综合楼和科技体验馆, 并通过连廊将两主体建筑相连, 增强办公区与教学区的联系。沿轴线再往上为改造的风雨操场和视觉焦点多功能馆。在科技馆的南侧, 结合场地布置特色馆, 打破传统的教学课程, 增加手工课程的趣味性。

(2) 风雨操场南侧片区为生活后勤区。该片区尊重原有地形机理, 由上往下依次布置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建筑, 形成特色的台地建筑群。

(3) 风雨操场以北的冲沟, 场地平缓, 结合现有的小水塘, 布置交通安全等专题教育区。

2 建筑单体及空间设计

2.1 合理的建筑设计

2.1.1 生存与科技馆

生存与科技馆是整个项目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考虑到与室外部分的体验与实践区配合, 生存与科技馆分为两部分: (1) 布置在学校的主入口, 对学校的轴线关系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 主要布置的是科技体验馆的功能。 (2) 紧邻国防教育与军事体验区, 在室外体验教学的同时可以就近进行室内分析和总结, 便于室内室外课程的有机结合, 主要布置的是生存体验馆的功能。

科技体验馆共有4层, 首层局部架空, 在阴雨天气为学生能够提供一个小型的活动场所。同时架空层的设置, 将该局部地区场地南北的空间联系起来, 形成丰富的室内室外空间。建筑内部采用内走廊形式, 走廊宽度为2.7m, 专用教室与办公用房分居走廊两边, 既相对独立又方便教师的就近休息与授课。在建筑中间部位, 局部敞开形成开敞的活动空间, 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间休息活动的地方, 有利于身心发展。

2.1.2 多功能馆

多功能馆位于场地制高点位置, 与科技馆和生存体验馆共同形成一条主轴线, 正好成为建筑序高潮。建筑整合报告厅、风雨操场、室内音乐厅等多种功能, 综合性较强, 是学生主要的室内集会活动场地。由于功能的需要, 建筑较高, 设计师巧妙的利用地形的高差, 将建筑设计成半地下式, 有效的使得建筑视觉效果大气恢弘, 又与整体建筑组团协调统一。

建筑主入口位于东南侧, 设计一个大台阶进入一层风雨操场, 正中位置布置一个室内篮球场, 同时作为学生集会活动场地, 两侧设置器械室, 更衣室等辅助功能用房, 正对大门设计观众看台, 功能流线清晰。主入口两侧设计台阶下负一层进入游泳馆, 游泳馆左侧为专业教室, 右侧为辅助用房, 左右各设计一个楼梯与一层风雨操场联系。

2.2 明快现代的建筑形体

实践教育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其建筑形象应该是亲切、明快、具有时代特征的, 建筑方案在形体上富有变化, 通过虚与实、开敞与封闭的变化, 给人活泼、和谐之感。建筑立面以黑白灰为主, 屋顶点缀玻璃和构架, 营造出建筑的现代感。

3 环境设计

本项目景观设计形成“一廊、三区, 多节点”的结构。

一廊:结合园区的空间发展轴和道路, 布置株洲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与瓜果长廊, 形成园区的景观生态长廊。

三区:桃李满园、曲水映华、花木怡情。

桃李满园: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通过求索广场、创新广场、风雨广场、畔学林、丹桂园等景点的塑造, 寓意园区学生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心态, 也是校园的文化亮点。

曲水映华:以山为景、以水为镜, 并通过水石清华、宿水餐风、山水涧等景点的塑造, 打造充满趣味, 山、水、建筑、人融为一体的场所。

4 人性化的安全设计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 满足学生使用建筑物的安全、卫生、适用等基本要求。

学生宿舍的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联结部位, 在其临墙离地高0.40m处宜设灯光照明。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 建筑的临空栏杆保证横推力满足要求, 同时注重可踏面的高度, 保证防止学生攀爬发生坠落事件。

5 结语

综合实践基地 篇10

一、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

长期以来, 由于条件的限制, 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和亲身体验, 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瓶颈。由于学科教学的压力和实践场地条件的不足, 学生没有办法在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椐一项调查显示,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综合实践基地的学校占70%以上, 中学也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分散进行。由于没有学校的有效指导, 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简单, 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没有生活情趣, 没有野外经历, 很少走出学校大门。

2.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是为人的终生发展的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遭遇的困境, 使活动的实施趋于常态化, 许多地区试行了“学校+基地”的推进模式, 通过开发和建设实践活动基地, 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资源, 让学生能摆脱学校围墙的束缚, 投入到真实而宽广的世界中, 拓宽活动的空间, 扩大学生的视野。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 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 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

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一项课外活动, 而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构建各种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实践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使学科教师顺从学生学习规律, 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 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 感受到生命的崇高, 学会生存, 促进个性发展。

4.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可以把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结合起来。

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 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形成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实践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经历, 体验和感悟, 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体验, 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二、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利用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 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 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 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 融多种感受于一体, 集各种体验于一身, 营造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 学习方式也具有多样化。在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在中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调查研究、调查访问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已经成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综合实践基地, 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学校教育在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 还必须着重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 对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连云港苏马湾是个天然的原始生态风景区, 是近几年才发现和开发的原始生态林。在风景区建设中, 附近的几个中小学联合风景区共同开发, 作为生物研究实践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 已经成为一个集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在这里不仅有原始生态森林, 还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还有紧密围绕素质教育而开发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开展生物品种研究、开展绘画、摄影等主题课堂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性, 使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着更加自然、开放的方向发展, 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 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 使书本知识活起来,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 去观察, 去感受、去锻炼, 去分辨, 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新课程实施后,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使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 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基地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 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为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探究的空间和验证的条件。学科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只有在探究中, 学习者才能得到体验和感悟。学科课程才能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在学科学习中, 如果只是把学科知识现成地、机械地接受下来, 就不可能协调发展。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创造愉快、和谐的生活, 而且有助于学科知识与生活的互相促进和有机统一。学科源自生活, 并提升生活的意义。生活诞生学科, 并为学科所改变。因此,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三、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1. 学校自办实验基地。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 许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小农场和小工厂, 条件好的名牌小学都有自己的学习实验基地。但由于后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学校的实践基地都被地方政府收回。新课程实施后,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又建起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学校院校大胆组建校办企业, 以学校为投资主体, 实行独立核算。在校外自办企业中可以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践基地, 学校可以自主安排学生的综合实践的内容和时间等。自办学校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又可以节约成本, 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自然资源型。

主要是利用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现有的资源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基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作为新课程的一门学科, 必须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 但实际上有许多学校都不具备实践场所,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集中安排课程的开设, 这样可以集中利用校外实践场所。江苏、山东、海南、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把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假期, 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去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 一方面学生熟悉环境, 便于联系, 另方面也节省了学校的资金。但自然资源性的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有效指导, 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自然资源作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有许多有利因素, 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一方面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建设。连云港宿城是一个封闭的自然风景区, 由于大山的阻隔一直没有得到开发, 上世纪80年代宿成遂道打通后才开发成为自然生态风景区。政府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经过几年的建设, 现成为教育实践设施完备的综合自然资源。通过学校与景区的协作, 建设成社会实践基地后, 也加快了景区建设的步伐。但自然资源型的实践教育基地很稀少,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3. 学校和有关单位协作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在城市的市区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场地,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资源已经成为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近年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学校与校外单位的联系, 建立“协作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例如学校附近的农场, 工厂等, 通过合作协商, 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这一模式可以节省学校的资金, 有效的利用校外资源。“协作型”实践基地的构建投入资金相对较少, 而且具有实践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构建, 一方面需要学校长期不懈地与校外基地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倡导。

4. 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型。

通过学校和校外单位的合作, 构建“合作型”实践教育基地, 也是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许多自然资源不足, 学校本身条件不好的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模式。合作型的实践基地与“协作型”模式有所不同, “合作型”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 不仅包括了实践安排、还包括各种培训和校外辅导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 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与学校联系的社会价值和提升自身品牌的重要意义, 希望与学校协作开办项目和扩大宣传。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 企业都能主动地和学校合作, 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教育场所。在此过程中, 企业自然也就成了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

5. 学校短期租用、借用型。

短期租、借用型, 主要是因为某个实践活动的需要, 通过协商短期借用的实践教育基地, 其中短期的新生军训和勤工助学型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形式。例如学校秋季开学的新生的军训, 可以借用部队的训练场, 组织学生到部队接受军训和实践锻炼。连云港市部分高中学校的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 学校一般都到驻连部队和民兵训练场短期军训。这些场地和条件建设有很大的难度, 而且闲着的时间也很长, 一般学校都不去专门建设训练基地, 主要采用短期借用或租用的形式。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家庭条件的改善, 勤工俭学在中小学已经很少了, 但有的中小学还开展适当的勤工俭学型社会实践活动。短期的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学生自己开发的校外实践基地。勤工助学工作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参加勤工助学能使学生真正深入社会, 这样的实践弥补了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的不足, 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6. 社区服务型。

社区服务中心是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目, 开展便民利民、开展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帮助社区成员解决生活困难, 从而改善生活环境。通过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学生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搭建“服务型”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师生群体的知识、技术优势与开发能力, 成立社会实践中心或工作室, 为社会、企业服务。在此过程中, 学校不仅可以给社会、企业等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务给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 学生们通过服务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计算机中心、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 可以为相关企业进行计算机设备维修、网络搭建、系统平台开发等项目任务, 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还可以帮助社区增加经济效益、密切了学校社区的关系、锻炼了师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也体现了学校的优势, 为社会、为企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的形式有很多, 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外综合实践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加强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模式, 建立一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 真正实现学校、社会、企事业等综合资源的整合利用, 使其真正成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报, 2000-12-14.

[2]于素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理念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8) .

[3]丁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问题研究.课程·教材·教法, 2004 (8) .

[4]康丽颖.现代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评论, 2001 (1) .

实践基地生命绵延 篇11

【关键词】萝卜;课程;实践;生命

萝卜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之所以熟悉是因为身为农村幼儿,每一家都有田地,而百姓人家几乎家家都种萝卜,幼儿是看到过的,对于萝卜是有生活经验的;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萝卜的一些知识还不熟悉,平时不会很系统地接触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萝卜资源在幼儿园课堂中的实践。

第一,萝卜认知

教学中,我们起先只是提供图片给幼儿看,发现一些大年龄的幼儿能产生一些少量的互动,但是对于那些小年龄段的孩子来讲,萝卜的这些知识完全是陌生的,他们几乎是在被动的参与我们设计的科学活动,他们只是在听、看,而不是在体验,所以一段时间后,很多孩子都失去了兴趣,变得不再积极,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我们索性把孩子们带入了种植园地,在那儿有一大片萝卜地,此时的我们非常感谢种植这一块萝卜的老师,因为在那里,我们的孩子变得那么开心与生动,他们活跃起来,有问题起来,能动手起来,有些孩子因为活动前的沉淀,当看到菜地里的萝卜居然还是高兴地喊起来“老师,你看,这是萝卜”,“对呀,我们现在就来观察萝卜、挖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图片讲的一样”。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下,我们带着“胜利果实”高高兴兴地回活动室了,一路上的叽叽喳喳,此时却是那么和谐,那么满足。

第二,萝卜印画

拔了那么多的萝卜,回活动室后,孩子们自己洗萝卜,老师把萝卜切成薄片,让孩子们品尝,还用酱油等调味品腌制了一下,瞧,孩子们吃得多欢,平时不怎么爱吃的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参与,萝卜也变成了美味的佳肴。因为拔了很多萝卜,又让孩子们带了一些萝卜,所以挑出了一部分的萝卜,把他们切成了形状,“萝卜印画”由此产生,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说说把萝卜变成了什么形状,再让他们学着印一印,在印画之前还给宝宝们准备了漂亮的印画背景图,我们尽量选择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让我班宝宝参与美术活动,可能是亲自拔萝卜的情感,所以在印画过程中,孩子们显得特别热情,又那么小心翼翼,孩子们这种宝贵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或许这样的课程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那些纸上谈兵的活动或许应该更少一些,那么我们的孩子的体验、情感、实践会更多些,会更快乐些。

第三,萝卜项链

对剩下的那部分萝卜,我们又生成了“萝卜项链”,在保育员老师的帮忙下,把不同的萝卜切成了薄薄的片子,以小组为单位,我们让宝宝把萝卜串成了一条条独一无二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项链,在串的过程中,有些幼儿模仿老师,串成了有规律的项链;而有些宝宝只是在随意的串,一会是白萝卜、一会儿是红萝卜,虽然不够整齐,但是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在他们的脸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满足,作为老师,面对孩子质量不一的作品,我想要做的也只是尊重,给予足够的欣赏。等孩子们把项链都串完后,在保育员老师的帮忙下,我们把“萝卜项链”都晒起来了,因为在太阳公公的帮忙下,还有一道美味等着幼儿。

第四,萝卜文化

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孩子们对萝卜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又安排了两节语言活动:在萝卜的故事语言课中,让幼儿了解萝卜生长的自然条件,知道各种污染会造成萝卜的畸形生长,萌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并喜欢大自然。在“拔萝卜”故事中,让他们体验好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情感。两节语言课比较重墨彩的就是情感的体验,不要说孩子小、不懂,其实他们的情感也很丰富,只是我们没有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与表露,为什么总是有人说“要从娃娃抓起”,是有道理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是特别温馨的,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会体验到浓浓的幸福。语言活动后,我们又安排了两节音乐活动,“拔萝卜”,这首歌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孩子们也学得非常快,在表演的过程中,起先还有点害羞,不是太愿意,但是在几个积极分子的影响及音乐的渲染下,孩子们都开心地进行了表演,虽然他们的演出很稚嫩,但是只要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会渐渐绽放出卓越的风采。健康活动“兔宝宝运萝卜”,给孩子们提供了头饰及实物萝卜;在运送的过程中,小小的他们也是很有竞争意识的,那个“加油声”,喊得是带劲及了,这一幕幕稚嫩的场景,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是幸福的,作为老师,就不应该强加让孩子们觉得只有第一才可以欢呼,反而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在活动中,只要尽力,参与过程,享受过程才最重要。

第五,萝卜佳肴

在生成课的最后一次活动,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惊喜,事先和家长商量,以萝卜为主食材,制作一盘可口的菜肴,在星期五的下午我们进行了一次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起品尝,那种场面是温馨、温情的,品尝玩他们的佳肴后,我们还拿出了以前制作的“萝卜项链”,在太阳的孕育下,变成了“萝卜干项链”,品尝着这样特殊的菜肴,难道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吗。

萝卜课程在亲子活动的结束下也拉下了帷幕,但是这样的课程才刚刚开始,在一次次的生成课中,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收获等待着我们反思,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幼儿需要的,究竟怎样的课程才是适合幼儿的;所谓的“生成课”,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是否成为了一个有心人、一个真心了解幼儿需要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思索,一起前行吧!

综合实践基地 篇12

一、开展小学农村综合实践基地教学活动的意义

小学课程作为后续教学的基础, 注重的是学生基础学习的教学,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阅历、思维方式、接受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理论性太强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小学生的基础学习。相反在学生的小学时代, 往往是创造力与想象力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 因此素质教育的基础首先应该是保持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 不要用过于学术性、理论性的知识扼杀掉小学生的这种先天创造力与想象力, 而是应该培养这些能力, 让学生加强创造力与想象力, 为未来的素质教学打下基础。因此, 教育界主张开展小学农村综合实践基地教学活动, 就是希望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基础知识, 在基础知识的引导下进一步增强创造力与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基于研究性教学的视角解析组织基地教学活动的目的

1. 丰富知识目的。

以我国目前的教学常规为实例, 小学生入学的普遍年龄在6~8岁, 这一时期尚处在儿童阶段, 特点是活泼好动, 古灵精怪, 想象力与创造力正处在活跃期, 因此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理解能力都不稳定, 书本上的生硬教学内容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基地教学形式新颖, 活动多样, 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课本以外的知识, 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去探索与发现, 丰富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学生对于兴趣爱好的倾向, 有助于开发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知识支持。

2. 提升能力目的。

书本上的知识多数倾向于平铺直叙, 缺乏趣味性与生动性, 这是书本教学的弊端。对于年龄在13岁以上、各方面已经逐渐成熟的学生来说, 这种平铺直叙并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然而对于性情还不稳定的小学生来说, 是无法妥善理解平铺直叙的书本内容的。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形式,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基地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实践的参与性特点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于学习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 在理解中进一步提升各项能力, 是基地教学活动的宗旨, 也是组织基地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

3. 强化情感目的。

小学阶段的教学除了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外, 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强化。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 是各方面都不稳定的活跃期, 更是情感倾向逐渐形成的重要启蒙阶段, 这一时期学生的情感将决定学生未来的行为导向及人生轨迹, 是十分重要的阶段, 也是家长与教师必须注意的阶段。情感是一个人的感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 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 不能通过具体的学习来实现, 只能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地引导与开发。因此, 多参加实践活动, 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个人定位的形成。基地教学实践为小学生提供了强化情感的机会, 也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三、小学农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资金不足影响活动规模。

小学农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是课本外的一种社会实践, 既然归属在社会实践范围, 那就是说明需要资金的支持, 拥有足够的资金是实践基地活动的先决条件。而目前的普遍状况是绝大多数小学农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资金不足, 无法形成应有规模, 也就不能够带领学生很好的完成实践活动。小规模的基地活动只起到了一个初始兴趣引起作用, 而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资质,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最终影响学生素质潜力的挖掘与规范, 也浪费了实践活动的机会, 失去实践活动的意义。

2. 人员专业度反映活动成果。

小学生的各项素质与能力均处于未开发状态, 萌芽中的小学生素质能力等待着教师的引导与开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尊重感与神圣感, 教师的任何指令小学生普遍都会无条件地遵从, 因此教师的素质与专业程度在某种范围内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升, 也影响着综合实践基地活动的成果。我国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是在新课改之后, 在未实行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对于实践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教师更偏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述, 因此在实践基地活动方面教师的专业度有待考量与提高, 否则将会对学生的实践起到反作用。

3. 教学设计影响活动效果。

教学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颖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方面也是如此。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实践的教学设计过于刻板, 缺少实践应有的变通性与连贯性, 更多的是对个体实践的单一设计, 这种设计在活动效果上表现得就过于单调, 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就降低了实践活动带来的效果, 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发与引导。

四、基于研究性教学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创新措施

1. 合理利用资源, 有机开发活动项目。

既然是进行小学农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开发, 那就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地理位置优越, 人文、自然资源丰富, 最重要的是小学农村基地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因此, 我们要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有机地开发活动项目, 寓教于乐, 教学相长。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种植资源进行蔬菜、水果、农作物等的开发种植, 划出特定区域, 专门作为学生实践的基地, 让学生在劳作中明白理论, 在实践中体会生活, 将课堂从室内转向室外,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2. 壮大师资力量, 引进校外资金注入实践基地。

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保证, 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优秀的教师, 有深度的教学, 必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实践活动更是如此,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自身知识领域涉及, 都对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壮大师资力量, 如对教师进行培训、聘请相关领域兼职专家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引进校外资金, 资金支持是完成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 要多方位、多角度攻克学校教师、资金等方面的瓶颈, 让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3. 师生共同推进实践活动, 思考教学设计。

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 将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媒介, 将教师引导与学生创造相结合, 共同思考教学及实践活动的意义, 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全员参与,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淡化教师主导地位, 让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研究, 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师生共同创造, 才能够保证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

上一篇:高层结构体系的选择下一篇:检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