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精选12篇)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1
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 这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实践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 通常要在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现场完成, 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对于实习基地的依附性相当大。可以说,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是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的实践能够有保证,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形势和学生整体就业形势的变化, 迫使高校越来越重视到学生实践环节的设计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本文主要分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保障因素, 并以实践教学一条线为思考角度, 设计教学环节改进的思路, 并对如何维护和发展实习基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保障因素
1. 领导高度重视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想保障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学生与社会的双向选择使高校的就业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学生就类似于企业的产品一样, 老师和学校必须学会经营和促销, 但前提是必须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而这一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就应该接受过考验, 就是我们这里指出的经历过实习和实践的锻炼, 而这些锻炼是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的。这就要求高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此事, 尤其是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使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制度化、规范化, 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深入企业进行工作。
2. 资金支持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物质保障
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需要支付费用, 学生及教师的交通、教师的指导等同样需要支付费用, 而据调查目前各高校的实践费用都很少, 难以满足需要, 因此, 在领导高度重视的前提下, 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建立和长期维护的一个物质保障。
3. 规章和条例的制定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制度保障
学生的实习和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将其纳入整个教学环节, 学校要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广发展的原则, 将所有的环节纳入教学计划, 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和条例, 建立相应专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总结每次实习的经验教学, 修订和完善规章和条例, 以保障每一次实习和实践的顺利进行。
三、实践教学一条线,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一条线”的主要观点就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单独制定学生的实践教学计划, 以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系。也就是说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将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进行分解, 成为互相联系的子目标, 分解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去, 最后固化到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中, 变成制度化的实践, 使学生每个学期都能进行不同性质的实践, 通过这些子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总体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整体通盘考虑, 使两者的培养目标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拧成一股绳, 共同完成培养目标而并不是要将实践教学孤立。[1]
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本, 还要注重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四年不间断, 尤其是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要形成体系, 这需要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共同保证, 笔者提供以下创新 (以管理学科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见表1) :
要完成第二学期的实习任务, 主要是靠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完善, 可以调动营销教研室的教师创立以营销教师为主体的营销公司, 鼓励学生自办创业团体, 部分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创模拟公司;加强院际模拟公司之间的商务往来, 构建和完善模拟公司的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校企联合, 动员企业和实习基地将“分子公司”开到校园中来, 让学生能以参观模拟现场的形式首先感受到企业的发展现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企业的市场调查, 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学期学生进行的是专业技能实习。要求学校要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即教师不仅能够驾驭课堂, 更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实习, 尤其是对于营销专业的教师来说, 要真正懂营销知识, 从事过一段时间的营销实践, 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在第六学期, 学校或学院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综合性的业务实习, 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就业的方向, 并可以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准备。在这种实习的过程中学校要花大力气建立一批实习基地, 加强与基地的联系, 通过校外的顶岗实习, 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学生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明确论文的写作方向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第八学期为课题研究及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学生要结合自己实习的所见所思来完成写作, 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实习和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当遇到问题再返回岗位进一步收集资料获得帮助。
通过这种不间断的培养,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的知识, 做事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一直与基地的建设息息相关, 关注基地的发展, 从而会更好的促进基地自身的建设。
四、实践教学基地的维护及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实践教学基地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 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所以, 校方要认真思考实践教学基地的维护和发展问题, 使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1. 加大经费和精力的投入, 搞好校企联合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所以, 首先要寻求好的合作伙伴, 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到企业中实践的机会, 以增强这些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二是每个学期学生有固定的实习地点, 可以将整个的公司的发展规划融入到理论教学中, 从而使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 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达到迎合市场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的效果。当然, 还要从维护实习基地的角度进行工作, 使学校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 远程实习和实践模式的探讨
在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中, 许多学校都面临着资金、安全、管理等问题, 有时学生在外地实习, 教师由于路途遥远等原因难以完成指导任务, 所以建立远程实习的模式是值得探讨的。就是针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单位, 在实习之前由教师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反映给学生, 在学生选择相应的企业之后自己深入企业以最短的时间实地了解企业情况, 领取任务, 回到学校对问题进行解决, 这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介入进行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学校的实际管理问题。
3.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使学生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发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教师的社会兼职, 尤其是到实习基地的企业进行兼职, 一方面是教师增强实际操作的经验, 另一方面也能亲自为企业建设建言献策, 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之后教师将创新型、实践性的教育理念纳入教学中, 可通过多安排案例分析课、社会实践课、专题活动课等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根据施教教学基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从而使校企双方同时获益,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摘要:本文从分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各种保障因素出发, 从“实践教学一条线”的角度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 并探讨了如何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以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一条线
参考文献
[1]周竞学, 朱红, 李庆丰.“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5
[2]朱清贞, 汪涛武, 袁春生.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系统的改进[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5, 3
[3]刘英侠.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 2007, 4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2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设科学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特许经营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复合性、国际性、交叉性很强的,高度面向社会的新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作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特许经营学院建院六年来,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发展之路,实践教学基地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健全的过程。及时的研究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更新和维护,探索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对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将对同类专业的相同问题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实验室可以作为硬件平台进行专业课的模拟实践,虽然处于初期阶段,但能够实现专业课部分的模拟实践。但实验课案例开发不充分,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及时体现企业中最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等。
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以导师带领的工作室和研究中心,但和企业的互动不充分,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实践检证。
1.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上:特许经营学院目前已有约110家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唐地区等特许经营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虽然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较多,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了学生的就业,针对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实习的对口教学基地数量较少;实践教学基地的地理位置、规模、质量等未形成量化指标进行评估。
(2)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模式上:校企双方本着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和支持学院快速发展的原则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通过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科研、产业与科研项目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推荐等方面达成共建意向,共同推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因为学院建立的初期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本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更多的精力花在学科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的开发与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尚未启动,造成企业只是单方面为学院提供帮助,共建动力不足,“磁场”效应尚未形成。
(3)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上:实践教学的组织架构正在建设中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由院、企领导牵头,由就业指导老师和企业职业生涯导师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并制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过程中,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配套的规章制度尚不能使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约束机制也有待完善。
(4)在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上:实践教学基地面向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比如在实习的过程中,因为企业和同学的需求不对等,在实习岗位的安排上、企业导师的指导上不能达成一致,造成同学中途退出实习岗位或企业提前解聘的现象,这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和同学的实习效果都会产生影响。
(5)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因为学生分布在多家不同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专人往返实践教学基地现场成本高,时间紧,因此人数少、距离远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现场实习的指导不足,目前主要通过电话、网络、QQ群等平台进行远程指导,导致对学生的现场实习效果把握不准。采取的举措与方法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是建立在对以前所作工作的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抓住关键问题逐一解决,总目标是开创“外-内-外”的“汉堡式”实践教学模式,既由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导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题考察或专业实习,对企业运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带着企业案例回到校内,在学习导师的引导下研究解决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反馈给企业,接受实践检验的同时给企业提供借鉴。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成为学生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走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桥梁,也可以使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无缝对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针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已有的实验室可以作为硬件平台进行专业课模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验课案例的开发,使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时体现企业中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等,同时将导师带领的工作室和研究中心建设成具有集科学研究、咨询服务等功能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学院的理论和科研优势,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让不同方向专题研究工作室的学生参与到企业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帮助同学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结构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指导思想上,结合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特点,坚持兼顾中心场地与分散基地(所谓中心与发散,就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其作为教学基地的中心,再选择几个相关企业作为基地的拓广。结合现代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在选择教学实习基地时,以中心企业和分散点相结合,是新时期教学基地选点的一个方向)、以项目和技术服务作为纽带系紧院企关系、专人负责、保证共赢的原则。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上,将实践教学基地的地理位置、规模、业态、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职业生涯导师的指导水平等形成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对比学生实习意向调查结果及学院制定的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在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模式的基础上,择优选择。
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模式上,结合专业特点,加大专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同时增加和企业的互动,改变企业单方面为学院提供专业实习的平台的现状,帮助企业进行特许经营管理方面的顾问咨询,举办讲座和专业培训,和企业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形成全方位的双赢共建,使专业对口的实践教学基地逐渐趋于稳定,使这些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的质量逐步提高,形成校外紧密型共建模式。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上,进一步修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好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的流程建设,使管理过程中的约束机制逐步改善,建立以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利益,“双师”按管理方案开展日常工作,履行管理职能。
在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上,针对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方向,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分别针对特许经营的全面运营管理方面;针对特许经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针对创业实践等方面,根据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及专业方向特点,汲取目前已初步选择的专业对口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验,建立一套适合特许经营学科体系、特许经营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教学方案。
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开发基于B/S架构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远程在线指导功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发布、资料下载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实习调研、实习活动的效果、实习成绩评定等进行在线管理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以使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量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有的放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外-内-外”的“汉堡式”实践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例如,学院的餐饮研究中心,以现有实习基地为对象,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结合企业实际运营当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典型案例整理加入到课堂教学案例库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开发出“餐饮食材成本控制模型”,并将该模型反馈给企业,经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成果已通过第二届珠三角餐饮CEO高层对话向社会推广。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根据对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将不符合评估要求的部分基地调整为单纯的实习基地,从而使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能够投入到易于形成校外紧密型共建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处在试运行阶段,但目前已有的功能已经为日常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做出了贡献。该系统基于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计算机技术开发而成,结合现代管理思想,搭建了一个功能实用,扩展性强的管理平台,将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结束语
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将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加以建设,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又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不断的开拓与创新,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我们将以此为基础继续完善已有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特许经营实践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3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1.不断更新理念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组织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研读相关高职教育文件和理论,听取专家报告,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的制度保证体系。
(2)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增设职业能力课、综合实践课等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针对各专业核心课程,均编写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
(3)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等环节中顺利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工作。制订《学生提前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方案》;整合原有表格,制作《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记录本》;改革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鉴定、学生顶岗实习记录和学生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积极推进成建制顶岗实习工作,目前已有投资与理财、应用电子、服装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成建制赴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5)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笔者所在学院已初步建成符合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综合实训、课程实训需要的15个校内实践基地,改善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6)积极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学院各专业结合实际,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同时,聘请了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共225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7)创新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改变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法,强调形成性(过程)考核,考核的重点由知识向能力转变。
(8)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确定了实践教学检查工作制度,强化“计划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价”三个环节。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践教学管理
(1)实行三级负责制。教务处、评估督导办协助主管院长对全院的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教学督导,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各系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2)校内实践基地管理采用分块管理模式,实训(验)室按系部设置,各系负责本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接受教务处的监督和指导。
(3)制订了《校内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要求完成了规章制度的上墙工作。同时,印制了《实训室使用记录》《实训室卫生检查记录》等11个规范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的表格文件。
(4)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要求。建立科学严格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控。
2.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1)在学院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由各系与企业相关部门共管,学院教务处统一协调。
(2)明确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纳入学院整体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制定教学大纲,并不断完善。
(3)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各专业派出实习指导老师,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全面了解实习情况;建立院领导、教务处、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定期走访实习学生和企业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教学质量。
3.规范实践教学档案管理
实践教学档案包括实践教学文件档案、实习教学档案、实验实训教学档案、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档案、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档案及校企合作工作档案。笔者所在学院非常注重做好与实验实训活动有关的原始记录、数据和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4
1 建设经管类专业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
经管类各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学生必须在实践能力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以适应社会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能将企业与学校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的标准结合起来, 共同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提高就业质量, 提高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强专业建设, 培养“双师型”的教学队伍, 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是实现校企共赢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国家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这些文件的出台, 都反映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共性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由于我国高校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高校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 因而只注重课堂的理论, 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所以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缺乏对校外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规范性标准
目前大部分经管类专业的基地建设是基于企业与学校或个人的某种关系建立的, 他们之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任务, 而不是合作关系, 一旦发生人员的变动, 基地便难以继续, 从而影响了基地的稳定性, 独立学院尤其突出。基地建设只停留在表面上, 这样基地建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国家对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没有相关的建设标准, 这也是导致了基地建设的不规范性。
2.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不足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经费的支持, 由于经费不足, 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校企之间的合作稳定性都将受到影响。
2.4 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不到位
主要有三种表现:其一, 由于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集中, 企业一次性接受的人数有限, 加之专业扩招之快, 学生人数之多, 基地较分散等原因, 使基地的建设与教学管理难以保证;其二, 校企单方管理;其三,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运营中没有监督和管理机制。
3 经管类专业长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3.1 经管类专业教育需转变观念, 重视实践教学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经管类专业的教育需转变观念,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首先, 要合理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再次, 教师们要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教研教改活动, 通过改革,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 教师对经管类专业教育观念有所改变, 一个从传统教育模式向创新教育模式转变的热潮在各高校兴起。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3.2 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选择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标准为:一是, 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完备, 管理与安全保证制度健全;二是, 专业对口, 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三是, 校企之间有良好的运行关系和校企互赢互利的共同点;四是, 双方领导重视并愿意承担各自的责任与任务。
根据上述四项标准, 华商学院将长隆实践教学基地群定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旅游业大型化企业集团, 是广东省旅游龙头企业集团, 经营集主题公园、豪华酒店、商务会展、高档餐饮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世界级大型综合旅游度假区, 旗下拥有广州长隆与珠海长隆两大板块。该基地主要对经管类各专业选定长隆集团方向培养的学生, 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联合培养。
3.3 构建长隆基地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基地质量保障体系, 使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3.3.1 组织保障
为确保基地建设与管理稳步发展, 校企成立了三级管理机构, 一级由双方单位的主管领导、分管领导组成实践教学基地指导委员会, 负责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方案、规划、制度制定。二级由双方单位具体部门领导、主管人员等组成基地领导小组, 负责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施, 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协调等工作。三级是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由各岗位的基层领导、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三级组织机构, 责任明确, 分工具体, 相互协作, 共建共管长隆实践教学基地。
3.3.2制度保障
校企双方制定一整套适合基地的管理、安全制度责任及协议, 规范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 明确三方的责、权、力, 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以保证校方、企业、学生的共同利益。如《长隆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实习三方协议》、《学生管理手册》、《实习安全责任书》等。
3.3.3 过程监控
在每个实践教学活动中, 校企双方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工作指导、协调、监管;双方指导教师负责全程管理监控;教学方面有计划、总结、质量分析;教学结束后双方对学生进行考核综合评定实践成绩;同时评选优秀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及奖励。
3.3.4 评价保障
1) 制定实践教学基地评估指导, 每年评估一次;
2) 企业对学校组织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3) 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保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基地更好的发展。
3.4 改革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1) 构建校企共管的三级组织机构, 共同管理、监控基地的建设与教学过程管理;
(2) 共同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对经管类各专业选定长隆集团培养方向的学生开展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
(3) 旅游管理专业 (酒店方向) 的学生实行“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专业的全部学生第7学期集中到长隆酒店、横琴酒店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部分学生直至就业。
3.5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的要求, 建立相应的“企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开发3-5门“企学结合”的课程和课程标准。
3.6 校企共建指导教师队伍
长隆基地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由校企双方共建, 企方主要指派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承担指导教师;校方指派青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他们通过指导学生来了解企业经营、服务状况,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并且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 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7 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基地建设经费
长隆基地建设与运行经费, 采用学院实习经费计划拨一点, 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给一点, 企业资助一点, 学生自己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实习经费。基地经费严格管理, 专款专用, 保证基地建设与运行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近年来, 华商学院在与长隆集团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基地考核机制、师资培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通过深入的探讨, 以促进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摘要:本文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经管类专业与长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为例, 重点阐述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 分析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孟祥宾, 魏泽.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 .
[2]艾训儒.新时期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及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12 (1) .
[3]宋殿辉, 孙广, 季晓依.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物流科技, 2009 (2) .
[4]李建楠, 刘玉峰, 李春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心困境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9) .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5
9月农机化研究第5期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傅忠,曾盛绰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宁 530004)
摘要:高等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广泛和稳固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此,介绍了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关于利用和建设好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一些尝试及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学;教学实习基地;实践与思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5)05─0255─03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企业对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社会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的大学生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富于创新精神,只有具备这些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接纳。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不仅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广泛和稳固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这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关于利用和建设好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基本情况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从 1996年起,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对进校的学生实行了宽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与有关企业的充分协商,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稳固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从 1998年起,先后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机械厂、南宁手扶拖拉机厂、桂林橡胶厂、桂林市交通局等10多家单位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起校级的教学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外资源..(1)充分利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的专
业教育、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构筑宽阔的平台。每年新生入学后,学院结合专业教育,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到有关的教学实习基地参观、学习,请企业有关技术人员为新生做报告。通过参观和学习,使新生对自己专业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工科院系,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紧紧依靠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把教学实习基地真正变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如学院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每届都安排 1个月的时间到南宁手扶拖拉机厂的总装车间和汽车车间进行毕业
实习,将学生安排到具体的工位,在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参加总装,一段时间后各工位实行轮换。通过实习,使学生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结合实习基地的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工科大学生 4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考核,也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对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8年以来,根据有关企业的需要,学院让部分学生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选题,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的指导教师一道共同指导学生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如 1999年,学院选派了 9名学生到深圳波达超声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毕业设计,完成了“超声波工业清洗机的标准化设计”、“超声波工业清洗机触摸屏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等 6项设计。2003年,学院交通运输专业16名学生到桂
2005年
9月农机化研究第5期
林市交通局结合有关课题研究完成了“桂林市道路 客运业经营管理体制及其发展战略”、“桂林市交通 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桂林市农村客运班线 试运营效果与车辆选型的研究”等毕业论文。据统 计,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结合毕业设计共参与了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南宁减速机厂、南宁专用 汽车厂等
14家企业的
50多项的科研项目和技术革
新项目的设计。学生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 地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使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得到了提高,并强化了工程意识。
(3)利用大型企业优良的科研和生产环境培养 高层次人才。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
500强大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生产设备,有许多一 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 理经验,有着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为此,学院聘 请了一批该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兼 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多年 来,学院相关专业(如动力工程及机械)的一些硕 士研究生在学校修完相应课程后即到玉柴在兼职导 师的指导下,与该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做课题,结
合生产实际完成硕士论文。实践证明,学院与玉柴 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不但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之,学院通过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进行创新 人才的培养,使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使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跨越性的提高,培 养出来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几年来,学院毕 业生的签约率和就业率稳步提高,据统计,2001年 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
76.6%,2002年为
89.3%,2003 年为
93%。据分析,2004年会更高。同时,机械工 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范围继续扩大,除原来集中在 “两广”,已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区内外企业纷纷 到我院挑选毕业生去工作。据企业反映,本院的毕 业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 神,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 动手能力。正如玉柴集团总裁王建明先生所说的那 样,广西大学培养出的人才,能吃苦,留得住,用 得上。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利用和建设校外教学 实习基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或学院与有些校外实习基地平时联系
较少,缺乏沟通,只是学生要下去实习的时候才联 系,很难建立起校企间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感情,导 致企业的技术人员及工人对实习的学生热情不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
(2)对学校、学院宣传的力度不够,企业对学
校、学院了解不多,如很多人不知道广西大学是国 家“211”重点建设的学校,不了解学校的建设情况、先进的仪器设备、人才资源及科研成果等,致使有 些企业不相信广西大学的科研能力,舍近求远,把 科研项目给区外的重点院校做。
(3)没有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培
养年轻的教师骨干。很多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 校,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环节,没有实践经验,对 企业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担负起培养创新人 才的重任。
(4)没有真正发挥高校人才密集的优势,为企 业全方位服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路..(1)领导要重视,学校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以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出发点,统揽全局,制订 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可 以考虑建立校一级的协调机构,规范和指导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2)加强领导,适当投入(包括感情投入),改 善教学实习基地的软硬件环境。领导应经常与教学 实习基地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真心实意为 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困难,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 的实习环境。
(3)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如校庆、校友座谈 会),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举行形式 多样的校企联谊活动,增加与企业的交流,加大对 学校的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影响。
(4)在人才的供应上,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人 才需求,推荐优秀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就业。
(5)切实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加强年
轻教师的培养。学校和学院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 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相关的教学实习基地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以强化他们 的工程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为培养高 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6)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促进校外实习基地
向高层次发展。在人才培训、科技推广、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真正实 现校企互动,达到双赢的目的。-256
2005年
9月农机化研究第5期
参考文献:
[2] 阎军印,岳连香,方慈.由实习基地到三结合基地
[1] 李尚平,曾盛绰.地方性综合大学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 的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225-227.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sing Bases Outsidee School
FU Zhong, ZENG Sheng-chuo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I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t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able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bases outside school, which combining to the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should be set up.In this paper the trials and progress of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Guangxi
Universit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using of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bases outside school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shor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bases outside school was pointed out at the same time,and some thought abou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bases outside school was put forward.Key words:
education;teaching and practicing base;practice and reflection;talent cultivation
(上接第254页)
[4] Kishiro Akiba,Toshiaki Kakiuchi.A Dynamic S and Valve Seat Insert Materials Engineering tudy of Engine Valving Mechanisms: Determiand Performance,1995,4(2):55-60.nation of the Impulse Force Acting on the [6]刘佐民.发动机气门
—气门座强化模拟磨损试验机
Valve[J].SAE Transaction,Journal of Engine, 及其试验方法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1998,19 1988,97:77-83.(2):64-70.[5] Takeo Qotani,Noboru Yahate,Akira Fujiki,et al.[7]符锡仁.陶瓷发动机研究开发近况简介[J].国外内
Impact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 Valve 燃机,1995,2:23-26.Abstract ID:1003—188X(2005)05—0253—EA
Exploration on Work Condition to Failure mechanism of Engine Exhaust Valve
HU Ling-fe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eifang College, Weifang 261061, China)Abstract:
Engine exhaust door works in high temperature impact, abominable work condi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to failure of exhaust valve.Even though dynamics character of valve mechanism can make
exhaust valve failure forepart.Many studying showed: at usual condition, the main work condition parameter
which influence exhaust valve failure were temperature and impact times.The effect of the working situation of
the engine on the failure of the exhaust valves was stres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 for improving
life of the exhaust valves.Key words:
power and dynamic engineering;engine;theoretical research;failure mechanism;exhaust valves;the impulse force;temperature
辅助教学实践体系建设探索 篇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创新素质培养与人才市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教学与培训一体化”,“教学与创新一体化”和“教学与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与培训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传媒实验室按照传媒人才的专业要求,根据专业实践的发展状态,让学生及时补充专业实践中出现的新知识,使其与专业实践发展同步,始终能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与实践中进行专业技能强化与提高的实践教学过程。在这一模式中,聘请校内外的优秀教师与专家,利用传媒实验室的设备资源,搭建讲解、演示、实验操作平台,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加以课外培训,如大洋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公司出品的图片编辑与绘制软件、录音与导播技术等。通过现场讲解,现场实操,帮助学生熟悉设备和软件功能,技术操作流程。学生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等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验教材独立完成实验。培训以学生自愿参与为基础,以专业技能的系列讲座为形式,在培训过程中以实际应用操作为手段,并在培训后加以考核,从而帮助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全方面的扩展和提高,提升其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这种模式,能够适应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改善学校教育相对于业界发展来说一直体现出的滞后局面,为学生及时补充业界最新需要的专业技能,使传媒人才的培养能够保持在与行业发展的同步位置上。
“教学与创新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传媒实验室结合专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在教学与实践中引进社会实际操作项目,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社会实践要求对接的实验教学过程。这一实践模式是为让学生更快地了解社会工作环节,熟悉工作流程,促进学生就业而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形式。在这一模式中,依托学校与学院社会活动项目多、北京市传媒资源丰富的特点,将实际要开展的活动或媒体项目引入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及媒体机构的项目运作及生产,使学生在具体的媒体实践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为某公司进行形象包装,包括CI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宣传广告创意、宣传片制作、公司形象推广策划、宣传册设计、网站设计等一系列的创意策划活动。这一模式通过教师组织和把握,采取项目招标的形式,完全由学生执行、策划、运作,直至项目的完成和总结,使学生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加强和培育其专业素质,使其创新能力在实操中得到肯定、创新信念得到巩固,以培养真正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教学与竞赛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传媒实验室结合教学内容,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类竞赛或者自办竞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一实践模式是通过让学生通过竞赛,充分展示创意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其意志力。在这一模式中,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类专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金铅笔奖、金犊奖等,由教师进行指导,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创意、策划、执行、操作等的一系列活动。另一方面,传媒实验室根据专业课程进度和人才市场需求,自拟题目,在院系内或者联合其它高校的传媒实验室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如主持人大赛、公益广告大赛、城市宣传片大赛等。大赛的筹办包括策划、宣传、聘请专家、现场拍摄、会务、报道等完全由学生完成。在筹办过程中,锻炼其策划能力、协作能力、公关能力、沟通能力、运作能力、应变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意志力。经过这一实验教学模式所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步性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为实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需要有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层次。在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以“锁定目标、培养能力、统筹规划、分层教学”为原则,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一体,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整体性、模块化、开放式的特点,建立一套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同步性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专业基础技能熟练”、“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三个递进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基础技能的熟练”主要是指除了课堂上对专业基础技能进行系统的教学与培训外,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与课程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环节,使学生巩固并熟练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学专业中设置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广告设计、广告摄影、Photoshop、Illustrator平面设计软件等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在传播学专业中,则设置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共关系、摄影与剪辑、新闻写作、报刊编辑等基础实验课程。根据这些基础课程,传媒中心开设了“图像处理”、“广告创意思维”、“广告摄影”、“大洋非线性编辑”等培训,并开放平面设计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必要场所。另外,还有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技能学习。通过这种与教学同步性的补充性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需要的基础实操技能。
“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创意设计型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参与项目、活动等,使学生在拟真和实际的情境下,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如广告学专业中设置广告创意、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影视制作等课程;传播学专业中设置媒体经营与管理、媒体运营务实、影视传播学等课程。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专业素质,提升广告学与传播学学生进行媒体项目的策划、管理、运营,媒体公司管理、运营、广告创意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而在这种同步性的实践课程活动中,是要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及环节的设计,实现传媒专业学生基础技能的提高与运用。
“创新能力培养”是指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后,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提高专业综合能力。通过虚拟媒体公司、创意工作室、校企合作、参加竞赛等方式,造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升。传媒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场地、器材与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承担的创意活动和项目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利用传媒实验室的设备与专业传媒机构、公司合作,进行项目的创意、策划、运作,并为学生创新学习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服务。这种类型的实验教学课程,以实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为追求,以培养出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实用创新性传媒人才。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7
一、“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1. 校内实践课程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能型学生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业素质教育, 二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 三是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在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 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三者相辅相成, 只有理论结合实践, 知识和技能才能较好的融合, 因此, 实践环节的教学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并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 但由于在校学生数量较多, 学校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有限, 教学管理灵活性不足, 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无法有效衔接, 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不能完成预期目标。③另外, 学校招聘教师的门槛较高, 严重限制了具备较强专业技术但学历较低的人才引进, 即使校内的“双师素质型”教师也比较匮乏, 实践教学模式和管理不能与时俱进, 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最终使得学校与企业脱轨、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学生无法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欠缺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不能达到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的标准。
2. 顶岗实习环节缺乏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都会安排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 希望学生在专业对口的岗位实践中有所提高:一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二是增强工作岗位意识, 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 提高岗位责任感;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沟通和适应能力。④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学生的能力尚存不足, 需要企业逐步培养, 徒增企业的负担;二是学生实习比较分散, 从事的岗位更是千差万别, 不方便统一管理, 教师无法做到有效指导;三是企业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安排实习生的岗位, 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学生大多从事“打杂”的角色, 学生很难学到有效的实践技能;四是学生的校内实践没有与企业接轨, 实习过程中心理反差较大, 而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 沟通能力欠缺, 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 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体系不完善
目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都存在较大问题:一是沿用理论考试的评价方法, 缺乏合理性;二是实践部分的考核没有明确的标准, 缺乏科学性;三是过于重视对结果的评价, 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过程, 缺乏公平性;四是考核完全由指导教师评定, 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 存在片面性。⑤
(二) 建立“校中厂”的目的和意义
1.“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中厂”即在学校里开办的工厂, 东职院选择“引企入校”的合作方式, 由学校提供适当的场地, 企业则把工厂搬进校园, 投入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将场地建设成为“校中厂”。学校与企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共赢”的原则, 把学校的实训场地、设备、教师与企业资源有机整合, 建设“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 把实践课程搬到“校中厂”开展教学, 引入企业相关技术能手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 创造产教结合的教学情境, 达到将学生的实践课程与未来的工作岗位有效对接的目的。
2.“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校企双方利益共同体, 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工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⑥一是学校借助企业的生产平台有效开展真实场境的实践教学, 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际无缝对接, 另外, 学校也可以借助企业资源, 通过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化教材、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车间等, 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生产平台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利用企业的研发平台开展科研工作;三是学生可以同时师从学校教师和企业工人, 借助企业的生产平台, 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 增强自身的工程体验感和积累生产经验;四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进行生产, 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发现并储备优秀人才, 另外, 企业可以与学校的优秀教师合作, 开发创新的技术和产品, 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五是企业工人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 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核心课程建设
东职院机电工程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分为两步:首先, 对企业生产一线各岗位的职能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 明确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然后, 围绕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调研各专业典型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 并认真分析、归纳, 构建最新的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则围绕“校中厂”进行, 本文以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为例。该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专业对口“校中厂”——巨冈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的主要生产内容 (数控铣床的安装、调试、维修与生产加工) 来开发的。首先, 企业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过程, 并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其次, 学校与企业协作, 基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然后, 由企业工人和学校教师共同开展课程的教学;最后, 企业工人、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 (见图1) 。
(二) “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1. 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并通过协商建立完整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共同参与实践教学, 做到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学校向企业提供合适的场地和配套相应的后勤保障, 企业要尊重学校的办学方针, 为学校提供相应的生产素材、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教学帮助。
2.“双师型”团队的建设
作为“校中厂”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计划, 定期接纳一定数量的教师“下企业”锻炼, 针对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技术类讲座, 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学校聘用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弥补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协助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相关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 提升企业工人的整体素质。
3. 校企共同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 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参加学校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指导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其次, 校企双方参照企业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 共同完成课程方案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设计, 使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符合生产实际;另外, 企业提供适当的素材, 协助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实践任务指导书和项目化教材的编写。
4. 创新实践课程的考评体系
东职院“校中厂”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打破了由教师作为单一主体的惯例, 创新地将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共同纳入考评主体。考评体系完全参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标准进行, 学生的实践过程、团队协作、实践结果等都作为考评环节, 使考评的内容更加全面, 结果更加合理。图2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在巨冈“校中厂”进行“数控铣床安装、调试项目”实践教学中的评价指标。
三、“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效果
东职院机电工程系与三家“校中厂”合作已满两年, 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机械专业学生定期、分批次到巨冈“校中厂”参加机床的安装与调试、机床的维修、产品的生产加工等项目的生产性实践。机电专业学生定期、分批次到松庆、拓荒牛“校中厂”参加自动给汤机安装与调试、四、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高速切纸机安装与调试等项目的生产性实践。企业接纳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 与专业教师合作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和项目化教材的编写工作。
(一)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首先, 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校中厂”实践基地足以使学生大开眼界, 在这里, 学生可以见识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而不只是某个零件的加工或装配, 项目化教学的引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专业教师和企业工人的指导外, 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和装配环节都有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标准, 在团队成员的互相帮助下, 学生可以轻松上手, 完成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
其次, 学生的职业素质显著提高。“校中厂”既是生产车间, 又是实践基地, 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实践的教学, 同时经历了“员工”与“学生”的双重角色, 使得学生在学会一定操作技能的同时, 亲身体验了企业生产管理所强调的品质意识、成本管控、团队协作等, 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认识, 增强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 教学团队素质的提升
近两年, 机电工程系有4名教师分批次进入“校中厂”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锻炼, 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有18名专业教师分别带队参与“校中厂”的实践教学, 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 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外, 企业为专业教师不定期开展的培训讲座, 选派优秀的技术骨干竞聘兼职教师, 为机电工程系打造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三) 完善了课程体系
企业优秀骨干积极参与指导学校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打破落后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基于“校中厂”工作过程合作开发6门项目化教材《特种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气动与液压技术项目化教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四) 校企实现共赢
1. 学校教学成本降低,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学校依托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等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降低教学成本;二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中厂”开放的学习环境进行实践锻炼, 接受“校中厂”优秀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打造优秀的“双师”素质团队, 机电系“双师型”教师由两年前的45%提升至目前的80%;三是校企深度合作, 积极推进产学研项目的开发, 推动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机电教研室丁度坤教师等人与松庆“校中厂”合作, 推进两项产学研课题,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 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社会影响力加大
一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供给“校中厂”的场地和配套设施, 降低运营成本;二是企业可以充分开发学校优秀教师的科研潜力, 提升或创新产品的技术,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企业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储备人才, 即使“新员工”也可以“零距离”上岗, 降低公司培训成本;四是校企合作, 推广企业的品牌和产品, 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束语
“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解决如何深化校企合作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推进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东职院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探索“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克服诸多困难, 摸索中不断前进, 校企通力合作, 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产学研的投入等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今后将继续深化改革, 推进“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更好地服务社会。
注释
1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载于《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第7期, 第1 -6页。
22 宋超先、韩敏:《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的实践研究》, 载于《成人教育》, 2012年第6期, 第44-45页。
33 丁度坤:《基于“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探索》, 载于《职教论坛》, 2014年第18期, 第68-71页。
44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 载于《现代教育管理》, 2009年第6期, 第112-114页。
55 张晓峰:《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 载于《科教文汇》, 2008年第9期, 第43页。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8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护理专业教学是为社区护理等医疗机构培养更多护理专业人才, 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提高护生护理技能, 积累护理实践经验。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为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实践提供了保障。本文就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其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校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共180人和社区护理人员120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护生90人, 其中男生8人, 女生82人, 年龄19~25岁, 平均年龄 (20.3±1.3) 岁;社区护理人员60人, 年龄25~56岁, 平均年龄 (35.4±2.2) 岁。实验组护生90人, 其中男生7人, 女生83人, 年龄20~25岁, 平均年龄 (21.5±1.4) 岁;社区护理人员60人, 年龄26~55岁, 平均年龄 (36.5±2.3) 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护理实践。本组护生的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 由选取的该社区卫生机构的60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带教。主要带教内容:健康教育、档案建立、日常诊疗服务、护理技能培训等。
实验组:在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护理实践。包括以下方面: (1) 通过社区居委会, 在护理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活动; (2) 在社区医院或门诊中心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3) 选择一些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护生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 在护理人员带领下进行相关社区护理实践活动; (4) 与政府合作,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基地, 对护生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护生, 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均由护理人员带教, 带教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档案建立、日常诊疗服务、护理技能培训等。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护生考试成绩、社区护理教学实践效果、社区护理人员带教意愿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1.4 评价标准
护生考试成绩评价: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 理论考试内容为社区护理学相关知识, 闭卷考试;实践操作则是对学生的护理技能逐项进行考核并给出成绩。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自制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情况、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情况、护理实践能力提升情况等。问卷调查回收率100.00%, 有效率100.00%。社区护理人员带教意愿评价:采用调查问卷对其带教意愿进行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研究中两组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 13.0医学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护生考试成绩分析
两组护生护理专业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2.2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组护生通过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各项能力的提升以及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2) 。
2.3 社区护理人员带教意愿调查结果
实验组社区护理人员带教愿意率为71.67%, 对照组为43.33%,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3) 。
3 讨论
在当前教育教学发展中, 对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 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1]。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加强护理专业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是护理职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区护理教学发展, 需将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当前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 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学生社区护理技能明显提升, 其为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也得到提高。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加重, 对社区护理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势在必行[2]。在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中, 为了更好地针对学生社区护理实践技能进行培养, 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或基地, 而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为社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护理实践的机会[3]。本文针对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其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立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 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通过为护生提供实践场所, 在护理实践中锻炼护生各方面能力, 进而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践基地在护生社区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有效提高了护生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满意度。社区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实践带教意愿较高, 实践基地的社区护理人员带教愿意率为71.67%, 而社区卫生机构护理人员的带教愿意率为43.33%,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有助于社区护理专业培养更多社区护理专业人才, 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相关服务功能, 进而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带教素质。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完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基础设施, 合理安排学生护理实践时间, 可使学生有效进行社区护理实践。
在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 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社区护理专业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为社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可以帮助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成为优秀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4~10]。本次研究中, 在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社区护理实践的学生, 其社区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实践的护生, 且实践基地护生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成果显著优于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护理实践的护生。
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 在提高护生成绩以及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成效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各项能力及综合素质, 同时可以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护生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因此, 应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培养优秀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萍, 刘秀娜, 罗羽, 等.我校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2) :97-98, 105.
[2]孔令磷, 鲍翠玉, 陈蒲宾, 等.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2) :61-64.
[3]Carter K F, Foumier M, Grover S.Innovations in communitybased nursing education:transitioning faculty[J].J Profession Nurs, 2005 (3) :167-174.
[4]孔令磷, 鲍翠玉, 涂丽娟, 等.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6) :697-698.
[5]廖晓春.护理专业社区卫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4) :633-634.
[6]陈军, 姜丽萍, 蔡福满, 等.社区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探索[J].护理研究, 2007, 21 (11) :1022-1023.
[7]曾华.西宁市社区护士专业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28) :70-72.
[8]吴云霞, 孟繁铭.浅谈社区护理与护理教学中“情商”的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2) :53-54.
[9]陈晓玲, 王爱琴, 许天亮, 等.高职高专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 22 (2) :206-207.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探讨 篇9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司法实践的桥梁,也是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证。搞好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需要。目前我院法学专业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有效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
1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实践的能力,是主体有目的、自觉把握客观世界的能力。在心理学意义上,实践能力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它不是单纬度的能力结构,而是多纬度、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体。实践能力是个体得以成功的重要方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以及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其中实践性智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将已有思想、经验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加以整合,并契合特定环境,解决实际问题,达成目标的能力。[1]
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法律,针对案件事实,进行法律分析,提出意见或参与法律诉讼的能力。[2]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与提高和专业技能应用与服务两方面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学生法学实践能力,其途径是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去教学实践基地实习,实习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习业务来锻炼和培养法学实践能力。由于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实习的教学实践基地类型一般包括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充当指导教师的相应地为审判员、检察员、律师。在法院实习的学生可实习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业务;在检察院实习的学生,可实习侦查犯罪、批准逮捕、起诉、出庭支持公诉等业务;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学生可实习法律咨询、代书、出庭辩护、民事代理、非诉调解等业务。至于具体的实习工作,在法院或检察院实习的学生一般从事书记员工作,如整理卷宗材料、担任庭审记录或检察官调查等;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学生一般担任律师的助手,如起草法律文书、担任记录、协助调查等。在这些具体的实习工作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办理具体的案件,培养和提高实事求是、秉公办案的业务能力,分析案件、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写作和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学生法学实践能力是通过学生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活动方式实现的。如担任记录、讨论、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书、收集典型案例、撰写实习总结报告等。这些不同的活动方式都从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锻炼和培养着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其中,担任记录主要担任与当事人谈话和庭审记录,这种活动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事求是、适用法律程序的业务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讨论主要是参加实习单位的案件讨论和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师生对案件的讨论,这一活动通过学生对真实案件的分析和发表意见,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案件、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法律咨询是学生对当事人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或提出建议,这一活动不仅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起草法律文书是学生协助指导教师写作有关案件的法律应用的文书,通过写作这样的法律文书,使自己语言文字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办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收集典型案例是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注意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有明显特点和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实习总结报告是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实习活动进行的总结,它包括业务总结和实习总结两部分。
2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内容
2.1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选择的条件和指导原则
要建设好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能够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和地域广泛,能够作为学生实习单位的司法实践部门很多。在确定选择哪一家实习单位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时,该实习单位应具备满足和符合法学专业学生实习的条件,其条件应包括:(1)必须是从事法律适用或应用的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2)能一次性接纳3名以上的实习学生;(3)能为实习学生配备业务能力强、法律执业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
在具体选择教学实践基地时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首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法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根本所在,把是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作为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其次,质量建设是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中心任务。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不可盲目追求数量,在建设中一方面要寻求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提升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档次和质量,使学生在教学实践基地真正能学到实际的本领,接触到实际业务。再次,以点带面,建设示范性基地是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发展策略。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布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要满足实习的需要,需要建设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教学实践基地,这些教学实践基地无论就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均比其他教学实践基地要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推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最后,共建、共享、共赢是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方针。学校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学生实习寻求单位的储备人才,学生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做到共建、共享、互利、巩固发展。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努力达到多赢的局面。
根据以上原则,在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选择范围上,围绕建设专业技能训练与提高和专业技能应用与服务两种类型的教学实践基地,范围应当主要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安机关。
2.2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
教学实践基地作为法学院(教学单位)与基地单位双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共建、共享、共赢的活动方式上体现灵活、多样,可使法学院与教学实践基地双方实现多方面的合作和互助,在建设内容上,主要包括:(1)基地单位接收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的实习、见习,并给予实践和技能上的指导;(2)法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建成桂林市最具规模的法学图书、电子信息资料系统,可为基地单位提供便利的查询条件;(3)双方可建立疑难案件的研讨、论证机制,法学院可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及司法建议;(4)双方不断加强科研合作,可开展一系列的横向课题研究和调研工作、论证工作;(5)法学院发挥人才聚集优势,积极参与基地单位的业务素质培训规划和实施工作,以成人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依托,为基地单位培养高层次人才;(6)双方互通信息、交流成果,建立法学教学、学术研究、立法、司法等最新信息的经常性沟通渠道;(7)教学实践基地通过适当方式为法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案例来源。
3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立模式、组织与管理
教学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上,按照以点带面,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教学实践基地,创建紧密联系型基地。多层次是教学实践基地从基层司法机关到省级司法机关,多类型是教学实践基地涵盖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教学实践基地有书面协议式和口头协议式,在桂林市区作为实习单位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法学院自2002年以来,在桂林市区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确定了17家教学实践基地并签订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在桂林市外的实习单位,每年去的实习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也经常有学生去实习的,如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广西区高级人民法院等,法学院与这些实习单位达成口头协议。紧密联系型教学实践基地,是在已有的教学实践基地中,按照建设示范性基地原则,根据交通、路程、实习容量、教学科研需要重点建设一些教学实践基地,为此,法学院确定了桂林市人民检察院、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检察院、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法院、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法院作为重点紧密联系型教学实践基地。
对教学实践基地的组织与管理,是以协议为基础,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为此,法学院在桂林市区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先后确定了17家教学实践基地,并与这些实习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奠定了双方合作与互助的基础。法学院制定了《实习指导书》、《学生专业实习管理规定》、《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职责》、和《实习考核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实习。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法学院与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每年召开实践基地联谊会建立起联系机制,增强双方合作基础。专业实习中,学院领导到实践基地进行实习检查,组织实践基地单位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感谢实习单位的支持。法学院与实践基地单位进行密切的双向合作,最突出表现为法学院与桂林市检察院连续几年共同承担广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重点课题,并获得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一等奖。同时利用学院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相应服务,选派专家为桂林市法院、检察院实践基地培训干部和业务骨干,实现真正的双赢。法学院聘请实践基地单位的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开展专题讲座,如法学院与桂林市人民检察院经协商,在全国开办法学专业的高校中率先开设由若干名检察官主讲的检察理论与实务专题系列讲座,不断巩固双方合作的基础。
4 结语
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活动,其出发和着眼点是培养学生法学实践能力。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选择有其条件要求,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在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上,可以按照以点带面,建设示范性基地,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教学实践基地,创建紧密联系型基地。
摘要: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场所,是教学单位与基地单位双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教学实践基地的利用和发展,促进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选择和建立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要遵循一定的条件和原则,在模式上,可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教学实践基地,创建紧密联系型基地。对教学实践基地的组织与管理,以协议为基础,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
关键词: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探讨
参考文献
[1]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12,21.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10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1.1.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
从1999年起, 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 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据有关统计,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 2002年为145万, 2003年达到212万, 2004年是250万, 4年增加了140万。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2011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2012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80万;2013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99万。
1.1.2 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
当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 高等学校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 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 大学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 直至“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 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发挥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工作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1.1.3 毕业生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大学生刚走出校门, 因为没有长时间参与社会实践, 缺少经验, 不了解市场, 短期内难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希望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能吃苦耐劳, 学习能力、业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强,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立即能上岗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
1.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为了走出大学生就业难、企业难以招到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这一怪圈,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就笔者所属广州某高校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取得的成效进行实践研究。
2. 大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 注重学思结合, 注重知行统一, 注重因材施教, 形成实践育人合理, 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要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加强考核管理;加强研究交流。
经验告诉我们, 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这样规格的综合能力强的现代人才, 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所属高校充分认识到这点, 并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2.1 强化、巩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 本着“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的原则, 充分利用学校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 促进我校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发展。
从2006年开始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采取政策鼓励、责任到人、发挥全校师生力量联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强化基地建设力度并在教师年度考核中给予体现和奖励。经过努力,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量上, 2006年全校只有23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发展到2014年全校拥有245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骄人成绩;质量上, 从2006年只有几家规模小的私人企业发展到2014年具有116家知名品牌企业, 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深圳中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接纳学生人数上, 虽然笔者所属高校校外分散教学采取的方式分两种, 一种为学生自己找校外实习单位, 学校审批, 另一种即为学校推荐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实习。从这几年的实践经验分析,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实习人数逐年增加。具体可见下表统计。
2.2 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改革。建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0.5+0.5”人才培养方案。即学生前三年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最后一年集中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目的在于通过相关企业实习基地的实习, 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巩固消化所学知识, 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
2.3 出台配套措施保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执行。
2.3.1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
在“3+0.5+0.5”人才培养方案中严格按照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制定具体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保证课程设计的时间、试验设备配备, 由专业课教师负责指导、管理与考核。加强对实习实践的指导与检查。专门制定了课程设计与专业课程校外实习大纲、校外分散教学教师工作手册 (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 、校外分散教学学生实习手册、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等规范性实习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轮流深入实习基地与学生校外实习企业进行巡查, 对学生进行指导, 解决学生实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使实习实践能够落到实处。
2.3.2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 努力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 每年选派中青年教师去实习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使指导校外实践工作的教师素质得到提高;邀请企业专家与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相关专业课程、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工作会议, 保证了教学大纲的前沿性与针对性, 有利于强化校外实践教学效果。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 聘请一批企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分散教学工作的指导教师, 建立起了一支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相结合的实习实践教学团队。
2.3深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为了加强和巩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不断深化和拓宽基地建设内容及方法, 通过拟派专职教师到实习基地驻点学习, 加强交流, 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学习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题, 丰富一线经验, 提高专业水平。另外,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 与基地进行项目合作, 达到双赢的效果, 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互动, 更好地进行合作, 取得良好效果。
3. 效果
通过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等措施, 笔者所属高校近年来教学质量和办学模式, 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得到学生、家长、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3.3 获得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立项。
从2012年开始每年获得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省级立项, 目前共6个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立项70多项, 其中获得结题验收优秀17项, 良好33项, 结题23项, 得到教育厅和财政厅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3.4 校企资源达到共享。
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资源达到共享。校企双方通过项目合作, 邀请校外教学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开题讲座, 使广大师生受益, 良性循环, 达到双赢。
3.5 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经过锻炼, 学生谈吐落落大方、交际能力凸显, 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得到企业一致好评。2009级张汉涛等2名学生通过到中海监理校外教学基地实习, 成功留下就业, 综合能力得到认可, 企业出钱送其到浙江大进行深造。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笔者所属高校在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可, 形成了较强的优势和明显的办学特色。
摘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等有效措施, 对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作者所属广州某高校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层次的实践研究, 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11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着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基地设备仪器陈旧落后、类型定位不明确、没有科学的配套管理模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加强学校和社会间交流与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教育平台。
1 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和练功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随着农业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被大大提高,另外,高校扩招也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农业高校必须要拓宽思路,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一流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业优秀人才。
1.1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提高教师解决生产实践的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锻炼的实际状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1.2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①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基本功练习的场所。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和体验工作,可以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大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②实践教学基地能给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一个平台。实践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桥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将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可靠的平台。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③能够让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增强就业能力与机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和建设,增加了高校与企业的接触和沟通,有助于企事业单位了解学校和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在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1.3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高等农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高校与地方联合;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利于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1.4 能够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水平。在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可以发现一些科研课题,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实践和工作,又能完成这些科研课题。
2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视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错误观念。现代农业高校,要求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农业新型人才,没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既无法适应社会行业岗位需求,更谈不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来自于实践,没有高水平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即使有再好的师资,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2 实践教学基地设备仪器陈旧落后,不能跟上行业企业发展步伐。由于多年来受资金等问题的困扰,很多农业高校都存在实践教学基地投入不足、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单一等问题,与农业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致使学生技能培养不到位,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充分的训练和应用,与农业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3 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定位不明确,没有科学的配套管理模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由于一些农业院校在建设实践基地时定位不明确,因此在实践基地运行过程中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往往不能满足,出现教学基地不伦不类、特色不鲜明、功能不突出。
2.4 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混乱,配套制度不健全,效益不佳。很多农业高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疏于管理,责、权、利不明晰,基础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任务不具体,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管理中漏洞太多,致使基地在运行中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造成基地资源浪费严重,不能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由于一些高校领导对学校定位和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思路不够明确,致使这些农业高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缺乏统筹规划,特别是结合学校长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出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随意性较强,在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还出现重复建设、功能不明确、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的发挥。
3 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实践教学。传统的大学教育,往往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农业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培养精英型人才到培养应用技术创新型劳动者,为更好地适应培养目标的转变,农业高校从领导到师生员工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把学生的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就应摆在学校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基地能够适应现代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3.2 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实践教学基地
3.2.1 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在学校现有的办学经费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倾斜力度,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掌握最新农业技术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同时起到行业示范作用。
3.2.2 吸引企业资金投入,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与农业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既能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求,又能给企业以技术支持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既能解决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与企业加强联系,密切合作,达到校企共建设的目的。
3.3 明确实践基地定位,实现科学分类管理。把学校各种实践教学基地科学整合,合理分类,明确其功能定位。对各种类型实践基地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对各种类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其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利,使基地管理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基地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为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地方农业发展提供服务。
3.4 加大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在明确农业院校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计划,逐步实施、稳步发展,把学校各种类型实践基地逐步建成能够适应学校发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地方农业发展服务的高水平、复合型、功能齐全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李井葵.农业高校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2.
[2]李艳利.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01.
[3]陈兆夏.农业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2013.9.
课题项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研项目“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篇12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是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既能作为开展教学的场地, 又可以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以保障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现, 有力保障实践教学开展效果。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可以给高校带来多方面益处, 一是,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二是, 可以促进学研产结合, 给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等多方面带来共羸。
1.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工作的开展, 首先能够使高校在行业交流过程中, 明确自身定位, 改进教学计划, 设置合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 进一步导向教学内容的行业适应性, 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能够与实践项目进行结合, 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变为有效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过程, 使得理念知识与专业实践内容完美结合, 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实现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 又提高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解决学生就业的需要。
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 学生可以接触行业从业的整个过程, 增进对社会和行业状况的了解, 体验工作的实际内容, 提高专业综合技能和素质, 实现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 能更早地接触企业的工作实际过程, 通过真实项目的参与, 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 锻炼团队合作、组织、沟通和协调等综合能力, 尽快成长为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另一方面使企业能够了解学生, 为学生毕业后尽快找到合适工作架起就业的桥梁。
3. 引进和培养实践指导教师。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 目前大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 由于缺乏实践机会, 对行业认知的不足, 指导学生实践和实训力不从心。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工作的开展, 可以让教师把指导学生的过程, 成为自我锻炼和提高的过程, 提高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 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 通过合作企业行业专家到校任教, 既补充实践师资, 改善双师结构, 也能引导和培养专任教师, 使实践教学师资到保障, 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4. 保证教学资源的先进性。
当前社会技术的进步非常快, 新技术和新设备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效益, 最新技术和设备等最先出现在行业生产中, 随着新技术和设备在行业生产中的应用, 很快会形成新的行业规范标准。高校虽然每年都会更新教学设备, 但经费的有限使得难以做到与最新技术保持一致, 对于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更是差距明显, 技术层面和行业标准的滞后, 使得高校即使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 结果也未必有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拓展实践教学场地, 让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成为学生的教学环节, 解决高校在行业技术标准和教学仪器设备方面的滞后问题, 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系统性的训练, 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5. 提高学研产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基地具有良好的设备条件和行业信息资源, 能够承担作为学校与行业的桥梁作用。师生的思想比较活跃, 创新意识相对较强, 敢于进行探索, 在基础优良的条件下, 师生不仅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完成实践任务, 同时还可以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开发新产品、新设计, 利用行业信息把自己的新产品和设计送入市场, 应用于行业生产, 进行创新创造, 创造自己的价值。
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操作形式
实践教学基地按其实践场地和发挥作用的不同, 可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校内开展教学实践, 校外进行生产实践,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完整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教学实践。进行课题或项目的实践, 以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内容为主, 解决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 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学校自筹资金、场地,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建立;二是政府与学校共同投入建立的带有公益性的基地;三是学校提供场地, 用于生产实践的基地项目;四是以毕业生创业形式组建的能够配套教学的工作室性质基地。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
主要目的是提高综合能力, 开展生产实训。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与技术人员的沟通,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得实践经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比较简单, 以企业或单位提供场地与学校达成一致建立的基地, 企业提供学生实训的场地和师资, 学校组织师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生产。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 合作模式可以采取阶段性实训、项目合作、订单培养等。
三、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基本原则
1. 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
搞实践教学基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要坚持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优势和条件, 实现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 要做到既站在学科前沿, 又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各教学环节的需要为目标。
2.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结合。
河北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它们面对的科研或创作不是学术的积累, 而是应用技术或材料等的研究与创新, 更多的是技术攻关或技术创新, 站在这个定位来看待实践教学基地, 它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教学与实践平台, 学校应根据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实际, 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应用研究与创新, 积极进行技术攻关、方法创新等, 使科学研究的成果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受益。
3. 技术先进性和职业综合性相结合。
实践教学基础可以弥补高校设备与行业标准的不足, 尤其是校外基地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与行业一体的管理方式, 有最新产品的展示, 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 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时, 选择在区域行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技术先进性的企业,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保持实践教学过程技术的先进性和职业体验的综合性。
4. 实践教学基地应区分层次, 分类指导, 重点建设。
要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基地设施要健全, 产业链要完善, 可为学生的的实习实训提供岗位机会。校级层面要制定好建设规划, 密切与共建单位的关系。各教学单位要建设与本院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形成学、研、产共同体。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功能总体上应当是集实践学习基地、实践教师师资培训基地、社会服务基地、合作科研基地、现实业务运行基地等于一体的资源集合体。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内容包括基地的条件环境、实践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保障体系、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
1. 条件环境。
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 应满足教学要求的条件, 技术要先进、管理要规范, 建有系统完整的工艺流程, 具有先进技术的设备、设施, 具备可以与教学目标实现相配套的教学内容体系, 还应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环境条件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技术资源、人才培养、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 做好教学性实践的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合作, 利用企业优越的实践环境拓宽实践教学的领域, 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2. 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人员队伍建设, 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基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主要明确责任人、职责等。二是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学校和企业挑选适合的指导老师, 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同时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学校还可以从企业中招聘有经验、资历的教师, 强化教学和引进项目, 安排教师去企业锻炼, 使教师成为同时具有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3. 组织管理机制。
基地的教学工作需要规范的管理, 实践教学基地应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建立学校和教学单位两级管理, 学校设立专职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管理以教学单位为主。学校层面负责建立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地管理办法、建设程序, 基地的常规工作由教学管理部门统筹管理;教学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的具体要求及评估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可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分类管理, 设立重点和一般等层面的实践教学基地, 重点实践基地由学校统一管理, 与专业一致的实践基地由教学单位自主管理。
4.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教学规范保障、环境与安全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实践教学基地必须具备完整的教学文件, 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项目标准、实践教材、指导书、报告书等。基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要安全, 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及基地环境责任制, 增强学生、老师们的安全意识。高校必须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关注度, 设立专项经费, 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日常运行, 经费的使用、保管要有分工、有检查。
5. 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标准, 教学效果的评估有指标、有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包括:评价主体的构建, 包括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评价内容的构建, 包括基地的建设情况、基地的管理情况、基地的硬件及软件情况、基地的实践教学情况、基地教学队伍建设情况、基地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情况等;评价权重系数的确定, 教学工作是否顺利按计划进行, 基地的运行是否便于操作管理, 教学的效果是否有效, 毕业设计、学生创新、毕业生就业、企事业单位反馈评价等。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够促进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 高校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作,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 黄孟姣.基于协同创新的本研一体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 (1) .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推荐阅读: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06-07
植物学校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论文07-05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06-2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0-22
会计实践教学建设研究08-01
基地规范实践教学管理05-29
体育硕士实践教学基地揭牌08-26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08-25
实践教学教学目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