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2024-08-25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共10篇)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1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接下来我来介绍鄞州区鄞江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活动开展情况。

一、总体介绍

我校地处鄞州西部,位于古水利工程它山堰旁,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农村学校。学校用地面积18763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0%以上,且拥有一块近900平方米的农田,这为创建科学教学实践基地创造了先决条件。

追根溯源,我校早于1981年起,由时任副校长胡家宽老师组建了“米丘林”试验小组,主要活动内容为马铃薯、南瓜的种植与观测,桔树、桃树的嫁接,拉开了农科活动的序幕。1991年起,当周培剑、徐卫东等教师接过接力棒时,在他们的努力下,农科园地初具规模,且连续三年在“宁波市生物百项竞赛”中获奖。前辈们的辛勤耕耘,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本着让学生 “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理念,组建了“少年科学院”,并投入近5万重新规划改造了农科园地,建立了“红领巾实践体验基地”。此次,我校又申报了“市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顺利通过验收。

二、活动概况

(一)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

现在的孩子,每天被围困在语文、数学等课程中,很少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自然知识贫乏、实践能力滞后等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

因此,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方面以学校的绿色资源为载体,结合科学教材开展科学教学实践活动。我校的绿色资源品种丰富,拥有35棵直径约70厘米、高10多米,树龄近30年的樟树,拥有5棵树冠面积达1个篮球场之巨的古枫杨,还拥有广玉兰50多棵和一片近300平方米大小的竹林,树旁还有成片的草坪以及各类花卉,其间生活着各类昆虫和鸟类,可谓是天然的科学观察乐园。科学课上,我们时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树,捕捉昆虫,还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为科学研究提供素材。课余时间,孩子们还为各种树木以及其他各类植物做上了标签,可谓兴趣盎然。

另一方面,我校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将近900平方米的农田划分为种植区、暖棚区、花卉栽培区、自然生态观察区等区域,陆续投入近两万元购置了各类器材,现有农具如锄头、簸箕、洒水壶共40套,地表温度计、干湿温度计各5套,喷洒灌溉系统两套,建造了近百平房米的钢架暖棚一个,这为有效开展科学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学期,我们都积极发动学生参加“少年科学院”,并通过科学技能考核选拔三至六年级中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科学院士”、“科学研究员”,组建凤仙花、贝母、桑树、花卉等种植栽培小组。“少年科学院”规定,每位成员于每周二、四下午3:00—4:00开展集中活动,其它时间进行分散活动。集中活动期间,由朱益丰、陈剑、戴柏根等专职教师讲授种植、嫁接、移栽等农科知识,进行实践指导,组织撰写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小课题,并邀请区科学教研员李维老师、区少科协徐卫东老师担任科学教学实践基地顾问。

(二)多采的科学实践活动

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以凤仙花种植和桑树养护活动为主;四年级以油菜花种植、豆类对比种植活动为主;五年级以番茄对比栽培、桑树扦插活动为主;六年级以家长特产贝母对比栽培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中,我着重介绍一下凤仙花种植、贝母对比栽培这两方面的内容。

凤仙花种植是我校“少年科学院”的一项传统活动,历年来开展得有生有色。尤其是在XX年的时候,区教研室开展了全区性的凤仙花种植活动,要求结合《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通过种植活动了解它的生长变化过程。收到通知后,我们是这样开展活动的:

1.4月初,我们将种植区域划分为若干块,分包给三年级段,随后以四人为一组,将每班学生分成10—12小组。而后将前几年收集的种子赠于学生,每组一大包,发动学生参与到凤仙花的种植活动中来。

2.4月中旬,子叶陆续出土,而后长出了真叶,5月中旬,子叶脱落,凤仙花进入快速生长期。在这一阶段里,小组成员们分工协作:环境监测员负责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生长记录员负责测量子叶、真叶的宽度,植珠的高度、直径,并及时做好记录。

3.6月下旬至8月底,是凤仙花长出花蕾、开花、结果的季节,这个时候学校正好放假。除让大部分学生观察自家周围的凤仙花生长情况外,还在保证安全的前体下,由教师定期组织“农科骨干”到校给凤仙花浇水、拍照、收集种子。

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培育、科学管理,凤仙花喜获丰收,校内外共收获了15斤种子,在全区名列第一。此后又汇集全区的凤仙花种子,于当年12月转送到中央教科所科学课程编委组,分发给全国30多个实验区,使得我区的凤仙花种子在各实验区生根、发芽。

贝母是鄞州西部鄞江、章村一代的特产,为此我们在六年级安排了“贝母对比栽培”活动。活动设立了三个实验小组,分别是:深种浅种对比实验小组、植株间距对比实验小组、化肥农家肥对比实验小组。在活动中,我们组织成员对贝母的生长状况进行跟踪记录,了解其生长过程,分析影响产量的因素。部分学生如应欣、钟苏媛、彭进、吕舟林等同学还撰写了《贝母对比栽培实验报告》,还试着和当地的农民进行交流。同学们都认为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提高贝母的产量,将是他们最大的自豪!

大量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志趣,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学生初步掌握了种植、扦插、嫁接等基本技能,培养了一批科学骨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迫切希望能和在座的同行们多多交流,争取把科学教学实践基地的活动开展得更加有生有色,使之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科学教育服务!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2

我校自1997年开始招收复合材料专业, 每年基本上招生2个本科班, 在原有的高分子材料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 分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从共性知识体系中提炼出基本问题, 建立起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教学体系, 从宽基础角度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 使一部分专业课趋于向专业基础课的调整, 在这样的教改思路下, 原来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外语课程面临着向大材料专业的过渡, 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并设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六大平台课程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内容因双语教学而偏向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为避免重复,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将不涉及各材料方向的具体理论。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

专业外语 (实际上多为专业英语) 是以往的专业设置下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外文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而主要以专业英语作为整班授课内容。目前, 由于高校近年来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 所以专业外语面临着被取消的可能或过渡为双语教学课程。我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即以双语教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来代替专业外语, 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专业外语课程为32学时, 分两部分在第五和第六学期两期授课, 其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专业基础常识和后续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 如高分子化学中的合成部分, 高分子物理中的结晶部分等, 而上课主要以翻译形式为主, 课上一般较为单调。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学生还没有学过, 对学生来讲内容较深, 学生不能够以英语完全了解本专业, 而从专业外语课程中学生对专业内容的领会往往不完整, 因此专业外语课程一般难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授课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表达, 并实现宽基础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首先从授课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考虑到双语教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将被安排在第五学期教学, 是最早与学生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生还未接触各方向的基础理论, 所以本课程计划从材料基本结构出发, 根据材料的不同结构特点分类, 介绍三大材料及功能和复合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其内容自成体系, 不再依赖各专业方向。从以上意义上讲, 以双语教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代替专业外语是必然的趋势。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它所遇到的问题在其它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已经体现出来就我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讲, 所遇到的问题可能还来自于以下这方面:就是不能找到合适的授课教师精通所有三个专业方向的内容, 我校的现任教师分别来自于高分子、无机和金属三大材料专业, 不具备全部专业方向的材料基础知识的能力, 每位只能讲授自己专业熟悉的一部分内容, 而学生要接受至少三位教师的讲课, 这样一来课程缺乏系统性, 但从另一角度讲, 授课教师分别来自于三大材料专业, 所以他们会对本材料十分了解, 而使得学生可以学到更充实的知识。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教学模式

针对双语教学存在问题, 我们首先采取了分章节专业教学模式, 即每部分专业知识都有该专业教师授课。我们学院整合全院的教师资源, 形成了材料加工、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五个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负责该课程的全院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 各专业的知识都有该专业的老师授课, 通过几年的实践, 获得了很好效果。

其次, 课堂形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用将课堂的主要内容以全部英文的形式演示给学生, 并且配备了与原版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 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来获取知识信息,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发挥主体性参与学习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资料的查询、英文写作与翻译、语言的表达方面进行了培养锻炼,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结合材料科学最前沿科学与研究领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且给各小组分好一个关于最新研究成果的英文题目, 指导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搜索所需信息对该英文题目进行分析与评价, 并提出问题与展望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收集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将论文做成形式上台进行演讲, 使学生锻炼了胆量, 提高了表达能力。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英语的思维能力, 提高了学生们英语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拓宽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视野, 为他们未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发现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在英语水平的考验和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学习都是一个考验, 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教师具有驾驭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是可以完全达到用中文讲课的同样目的

摘要:结合我校的情况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在本学科中教学的重要性, 简要介绍了其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根据具体的考与学过程,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教材的选择, 课堂的设计以及考试等方面的一些改革与探索, 提出了在材料专业用双语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教学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语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英.黑龙江教育.2007.7-8.126-128.

[2]张津, 刘兰宵, 石国梁.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20.154-156。

[3]张富翠, 凌娟.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9.138-145.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3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总结了6年来建设的经验,提出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依据高校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以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工作来带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体系创新,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创新能力

一、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依据高校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难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科学定位确定,不应千篇一律。

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生物技术基地)是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36个国家级生物技术基地之一,是国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的唯一的国家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于2002年。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创办国家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始终坚持结合地区产业优势和学科重点,突出特色办基地。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始终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边疆、服务内蒙、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确定生物技术基地教育理念时,我们紧密结合内蒙古特色产业实际,以畜牧业、草业、乳品业、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业等与生物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为重点。借助国家“21 1工程”和“省部共建”的机遇,发挥“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的学科优势,以生物技术基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通过生物技术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自治区以及国家相关领域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门人才。

二、以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工作带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我校实施国家“211工程”和“省部共建”过程中,始终将生命学科作为优先建设领域。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地生态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优势,不断提升我院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逐年提高。2008年由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主持的“高产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项目和由刘东军教授主持的“高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种选育”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资助,2007年张若芳教授主持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仅此3项资助金额总计约9200万元,带动人才培养。“十五”期间,生物技术实验平台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其间学校共投入建设经费2200万元用于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学科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提供了软硬件保障,有力带动带动了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

2、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发展提供保障

与内地省市高校相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我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兼顾自身培养、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相结合,着力优化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注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始终坚持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聘任兼职教师。目前,生物技术基地在编的专职教学科研人员43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的教师占69.7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6.74%。教师平均年龄有所降低,学缘结构明显改善,外缘者占47.6%。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4人。在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聘请了实习基地相关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担当兼职教师,定期给基地学生讲授企业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学生眼界大开。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本专业已形成了以旭日干院士、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是决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首要因素,而不同定位的高校培养目标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即便是同类型高校也应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们不断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06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由必修课、选修课、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组成,总学分164。必修课由理科基础平台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共126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48学分,理科基础平台课29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30学分,专业必修课19学分。选修课28学分:其中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实习和毕业论文10学分:其中专业实习2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近年来,为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现代生物技术进展”和“生物安全”等课程。

2、以区域特色为基础建设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三个阶段。其中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中级实验和能力提高实验3个层次,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超过1:1,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生物学基础实验面向全院本科生开设。中级实验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包括“生化大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细胞工程大实验”和“基因工程大实验”5个模块。能力提高实验开设“现代生殖生物技术大实验”、“微生物发酵大实验”、“组织培养大实验”和“药用植物化学实验”4个模块,实验内容以递进式模拟科研过程。近年加强了精品实验课程内容的创新,如“基因工程大实验”在内容设计上,通过克隆一个基因直到最终表达出该基因产物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独立实践操作中体会和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理念。所用的实验材料和目的基因都是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具有前沿性和发展性。“现代生殖生物学大实验”利用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两个实习基地,

开展了一系列内容相互关联、技术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训练内容,包括胚胎冷冻技术、小鼠胚胎手术移植等高难度实验。

我院一贯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努力探索校企联合互利新的合作方式,目前已经签订协议的生物技术校外实习基地10个,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实习方式改变以往的以课程实习为主,转变为生物技术综合大实习,不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在3年级夏季小学期进行。实习单位主要是内蒙古的一些知名企业,实习内容围绕生物制药、乳品业、传统发酵产品和动植物生物技术进行。通过深入车间,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研发过程中。承担实习的教师均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实习结束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立和完善学年论文制度,学年论文的选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加强对毕业论文主要指导环节的管理,鼓励毕业论文选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选题多来源于特色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保证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锻炼和培养。为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3年级即可进入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行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为保证生物技术基地生源质量,我院按生物学大类招生,推行滚动激励机制,一年级期末进行选拔,前30名进入“基地”,二、三年级实行淘汰制,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设置上着力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施中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针对生物技术及相关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基础理论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生物技术核心课程、综合大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及时将我院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将长期形成的学科特色直接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四、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效

经过6年不断探索,针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产学研基地和创新体系,形成以下阶段成果:(1)立足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培养方案优化与课程体系创新,加强骨干基础课程建设,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特色学科方向培育,建立以本科生学年论文——创新基金项目——毕业论文为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3)实践体系创新,构建“实验教学一实践教学一技能训练一毕业论文”四位一体的网络实践体系。以科研成果与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互动的良好局面。通过6年来的努力与耕耘,生物技术基地为自治区和西部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自治区和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2007年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本科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7年“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成为自治区重点。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学综合实习和普通生态学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

项目来源:“内蒙古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NGYG06021)”和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资助项目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4

一、基本情况简介:

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中学位于鼎城区北大门双桥坪镇,座落在色景怡人的七姑山下,学区东抵周家店镇,南接大龙站镇,西与长岭岗、雷公庙两镇接壤,北与临澧县四新岗镇、津市市药山镇毗邻。学校占地面积24725平方米,校舍总建筑558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72人,其中硕士学位教师1人,本科学历教师13人,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48人,现有18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558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德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常德市安全文明学校”、“常德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于2017年5月启动。今年下学期,在鼎城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与正确指导下,经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基地现已初具规模,设施基本完善,并于2017年12月通过市级验收。

现阶段,我校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下:基地总占地面积为7.9亩,其中已开发面积6.3亩,待开发面积1.6亩。大体分为三个区域:(1)东篱园(起名源自陶渊明诗歌《饮酒》中名句“采菊东篱下”):园内蔬菜作物按照植物的食用部位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片区开垦种植,并赋予每个片区新颖别致的名称:追根溯源、攀茎求实、寻枝摘叶、品花识香、春华秋果、收缘结籽。这样既可以体现明显的层次感,又可以有效的结合生物教学,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并能准确区分我们所食用的是植物体的那个器官。(2)南山花园(起名源自陶渊明诗哥《饮酒》中名句“种豆南山下”):园内种植了杜鹃、紫薇、红棘木等灌木,栽种了金桂、香樟、云杉等乔木,其间还套种了菊花、兰草、芍药等花卉。一年四季,园中可见绿树红花,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是师生晨读、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3)桃李园(寓意双桥坪中学兴兴向荣,桃李满天下):果园在桃李园原有桃树、乌梅树的基础上,计划增种石榴树、桔树、枣树等果木,既可在园内对学生传授果木种植、修剪等农业生产的知识,又可通过在秋季采收香甜的果实来增加经济效益。(4)养猪场:沿袭本镇养殖业发达的传统,把原有部分老旧教室改建成了标准较高的牲猪养殖场,改造了猪栏8间,可利用剩饭、剩菜饲养牲30头,且实行自产自销,使师生吃上了安全绿色的放心肉。

迄今为止,基地已投入3.2万多元,基本构架和设施已经完成,先后多次被湖南教育网、常德教育网和鼎城教育网等省、市、区多级网络媒体报道,并鼎城区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主要目标:

1、实现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室内外劳动活动基地紧密结合。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快乐学种植》和《快乐学养殖》,学生们在劳动基地亲手种菜、种花木、养猪等,通过一系列的种植、养殖实践活动,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种植、养殖、收获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进行种植、养殖实践,增强他们的农业科普知识,通过写观察日记和科普小论文,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3、通过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绘画写生,英语小组会话,美术小组写生等,使学生体验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品位,团结协作能力和自我交往能力得到加强,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己校园的情感。

4、教师通过亲身参与,真正体会到劳动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科的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校的校本课程《快乐学种植》和《快乐学养猪》的开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四个能力:动手与创造能力、统筹与组织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担当与自理能力。实现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与德育教育、与课外知识、与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

四、收获和成果:

第一、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据后勤处统计:今年出栏牲猪30头,收获大豆21斤和花生66斤,采摘各种蔬菜650斤(黄瓜50斤、豆角30斤、西红柿12斤、葱28斤、菠菜10斤、大白菜80斤、韭菜30斤、萝卜100斤、青椒40斤、辣椒30斤、茄子20斤、南瓜50斤、丝瓜20斤、冬瓜120、莴苣菜20斤)

第二、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

(1)锻炼了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2)消除了劳动可耻观念,怕劳动、羞于农作、怕脏怕臭。

(3)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劳动中的伟大,劳动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有利于学生今后一生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精神的发挥。更懂得孝顺父母,关爱他人。

(4)扩大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免戴“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高帽。大自然的课堂,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各种实践得心应手,做勤劳的谦谦君子。

(5)快乐生活,享受生活。农活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除去杂草,保护庄稼,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师生有了“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

三、主要措施:

1、明确目标,着力构建师资保障。

学校明确,拟通过学生劳动实践,达到如下目标: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锻炼动手能力;学会劳动技能;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从人力资源上给予了重点保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和专业老师参与的领导班子。同时聘请了有牲猪饲养和蔬菜种植经验专家,以及心灵手巧、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定期来学校传授技艺,既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也加强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融洽了家校关系,师生关系。

2、落实计划,严格保证劳动时间。学校严格规定各班劳动课每周不少于2节,各班不得以学习紧张为由削减劳动时间,并将劳动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定期检查,逐月讲评,确保劳动实践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常识性、实践性、实用性的原则,学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二本通俗易懂的校 本教材《绿色蔬菜我来种》和《养殖》,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注重实践,切实明确劳动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差别和学习的紧张程度,学校决定初

一、初二年级各班种植蔬菜。各班划分劳动区域,规定种植品种,分季节种植黄豆、豆角、辣椒、苦瓜、莴笋、冬瓜、南瓜等时令蔬菜。九年级饲养牲猪,每班4栏。在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平整菜垄、栽种蔬菜、施肥治虫、配制饲料、清扫猪圈、预防疾病等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哪些虫子喜食什么样的蔬菜,如何治虫更环保,了解到了温度、土壤、水份与蔬菜长势的关系;知道了牲猪放入猪圈前应进行接种免疫,要定时对猪圈内和猪圈周边进行打扫,保持环境干燥清洁;掌握了合理配料可使牲猪长势快,抗病力强,饲养周期短,皮红毛亮,肉质纯正,味道鲜美;会识别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等常见疾病的症状,了解治疗 方法。学生们在劳动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成为种植和养殖的小能手。蔬菜收获后,各班在家长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腌制“坛坛菜”;一些心灵手巧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编织“中国结”和“十字绣”,同学们把自己的床头和教室布置得漂亮温馨,有些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和老师,他们把成功留给自己,把孝心献给长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长,学校还指导他们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细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外形和结构,认真了解它们的种类和习性,学习生物的热情伴随着对各种生物的逐步了解与日俱增。美术兴趣小组把课堂搬到实践基地,以各种蔬菜和基地风景为实物,现场写生,意趣横生。

4、因势利导,充分展示劳动成果。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劳动成果的展示,让每位学生都充分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每隔不久,学校就会在蔬菜种植基地采摘一次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在食堂加工后,免费提供给学生享用,并在食谱栏上展示提供蔬菜的班级。看到自己所种的蔬菜端上餐桌,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格外开心。学校专门设置了一个劳动实践成果展室,呈列学生自己种的蔬菜、瓜果、杂粮,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学生们还把劳动实践过程记录下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拍成照片,张贴在展室的墙上。学校还引导学生撰写劳动实践体会,畅谈收获和反思,使劳动实践活动得到升华。期末时,分年级评选出优秀班集体,评选劳动能手,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很多学生结伴利用周末时间打理本班种植区,出现了互不服输,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

五、今后设想:

以种---赏----收----品为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课程的工作主线,以“品”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品“种”、“养”的辛苦,品“赏”的乐趣,品“收”的喜悦。

1.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举行“播种仪式”、“收获节”。2.生物、科学、劳技老师或其他指导老师深入田间地头活动,与学生一起种植、一起管理,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撰写科普小论文,并不定期展出。

3.学校每期进行一次以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内容的作文比赛。

4.学校每期进行一次以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内容的绘画比赛。

5.学校每期进行一次以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内容的主题班队活动。

6.每期评选“种植小能手”

7.每期评选若干个学校劳动基地建设先进班级和若干个基地建设管理先进教师。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5

汇报

此次整改工作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由村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人具体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由村主要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整改。

整改工作坚持“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务求实效性”的原则,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对马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立即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创造条件限时解决。

一、提高思想认识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解决本单位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衡量试点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群众是否满意,归根到底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改、集中解决问题是整个试点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解决问题是否到位,整改措施是否奏效,直接关系到试点工作的成果。因此在本阶段要加大力度,趁势而上,只有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所新的突破,整个试点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整改措施

整改工作与“保民生”相结合。改善设施促和谐。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大朱村配套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村组道路、村中用水、用电基础建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善民生”上。本村剪前道岭屯、小房申屯和木匠沟屯的道路,系该村的主干道之一,但却是一条路面路窄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多年想修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如愿,群众对路段进行修建的愿望十分迫切,今年以来,村“两委”干部抓住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有利时机,下定决心,争取“上面要一点、村里出一点、老百姓捐一点”,多方筹措资金。改善道路条件,不仅实现村村通,还有屯屯通。本村用水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借助此次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村里90%以上的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民主管理增活力。在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中,大朱村党总支部积极完善村组“一事一议”制度,规范村党支部参与村务管理的规则,凡涉及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公益事业重大项目等重大问题,都先召开村党支部委员会讨论提出意见,再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群众大会讨论决定,提高了村“两委”议事决策质量。同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监督约束机制,引导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增强了班子的活力和战斗力。此外,还非常注重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注重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并注重抓好共青团、妇代会、治保等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发挥其参谋和助手作用。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中,大朱村的两委班子承诺,要继续边学边改,以学习促进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把学习讨论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始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6

整体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县委、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我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自2009年3月开展以来,在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我单位党支部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强化措施,通过全体党员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历时五个多月,全面完成了前三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形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现将前三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

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工作定位,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和当前首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

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3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提高社会责任心,培养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我县畜禽品种改良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

坚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带头学习调研,带头解决问题,带动和引导党员干部广泛参与,推动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纵深发展,这是我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学习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我站把搞好此项工作当作全站当前首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在县上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站于结合单位业务实际认真扎实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近期工作安排,认真贯彻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推进了学习调研阶段的整体工作。

(二)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精神扎实开展工作 1.加强学习,形式多样,力求实效。我单位认真学习了中央、自治区、地委、县委领导讲话精神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篇》等学习内容。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采取集中培训、集体讨论、个人自学、以及领导干部上专题辅导课等形式,为学习科学发展观搭建不同的学习的平台。

2.带头宣讲,让科学发展观理念更深入人心。4月4日,站长兼党支部书记奴尔买买提.库尔班同志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精彩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辅导课,并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作了专题辅导,使党员干部深受启发,使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在全体广大党员干部中进一步深入人心。3.积极组织调研。我单位党支部度重视调研工作,对党支部成员的调研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要求党支部成员在4月1日至4月15日这段时间内,完成调研课题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课题为我县肉羊改良及黄牛改良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一线,采取座谈会、走访农牧群众、发放问卷、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听取和了解联乡驻村入户联系点干部、三老人员、农牧民群众、表等对畜禽品种改良站的建议和意见。

4.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在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强化学习考核的基础上,对所有参学对象进行科学发展观理论测试,参与面达到100%,测试成绩均在95分以上。

5.认真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4月14日至19日,召集全体党员干部进行4次讨论。通过讨论活动,找准了党员干部在精神状态、思想境界、工作标准、思想作风和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问题的根源,确保了下步整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6、结合单位实际,深入开展“四民”活动,为农牧民多办实事、好事。一是4月15日,我站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制定了我单位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四民”活动实施方案。二是4月16日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到扶贫点,每名党员干部与联系点一户贫困农民一对一“结对子”。三是通过谈话和实地查看,了解农户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实际困难和急需处理的问题,听取他们对我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及各项工作发展的各个方面意见建议。对农户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意见建议都认真详细的 一一作了记录,记好民情日记。四是重点对贫困户现有的牲畜数量及养殖现状做出调查。五是我站每名党员干部都尽自己所能认真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活动后我单位认真梳理和汇总了在走访农户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了详细的台账。并对具备条件解决或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逐一落实到每名党员干部身上,同时协调好各种关系,想法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7.实践科学发展观,多办实事办好事。我单位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认真协助畜牧局做好奶牛良种补贴工作,并在4月11-21日在县城及各乡(镇)场宣传《宪法》、《畜牧法》等,利用广播、宣传板、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现场咨询等群众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宣传。

8.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我单位党支部将征求意见作为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关键,采取积极措施,将征求意见贯穿于整个分析检查阶段始终,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三个环节都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建议。

9.紧扣科学发展主题,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一是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二是多层次开展谈心活动。三是及时召开“两会”,确保质量。

10.紧密结合实际,组织群众评议。按照分析检查阶段第三环节的工作要求,我单位党支部在认真查找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09年6月16日,组织召开了有县领导、县指导检查组,畜牧系统工会、妇联等共38人参加的分析检查报告群众 评议大会。参评人员以无记名填写评议表方式进行评议,现场共发放群众评议表30份,收回30份。

11.认真撰写整改方案,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为加强我单位班子自身建设,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单位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科学推动我县畜牧业发展,我单位领导班子针对分析检查阶段及民主生活会查摆的问题,对照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整改要求,认真分析研究,撰写了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整改情况。

12.清醒头脑,揭批“7.5”事件真相,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加强学习。2009年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我单位领导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退休干部职工及“4050”人员对事件进行通报,传达事件真相,深刻揭露暴力恐怖犯罪分子罪恶本质。我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退休人员等认真学习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地委书记朱昌杰同志及县委书记朱刚同志的讲话。我单位坚决执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和措施,坚定立场,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与“三股势力”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决维护新疆各族人民大团结,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

三、取得的成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我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达到了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目标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事关全县畜牧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广泛共识。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方向。加快配种站建设,全县基本实现以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结构合理化为特征的良好发展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围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实现畜禽品种改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打牢畜禽品种改良事业发展的根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整合资源,为畜禽品种改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整合培训资源,为畜禽品种改良事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的队伍形象;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了保障和服务民生的力度。畜禽品种改良站领导根据联系点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最希望办又无力办的事情做起,在得知温宿县动物防疫监督站干部阿不力米提身患重病的情况下,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为其捐款680元现金,尽一份微薄力量。5月,我单位为恰格拉克乡8大队2小队 6 重点人口阿合尼亚孜.穆尼亚子指引脱贫致富道路,出资帮助其购买500只小鸡育雏,目前出栏450只。

(四)保障科学发展的机制建设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一段时间来,单位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畜禽品种改良站考勤制度》等;进一步修订了《畜禽品种改良站党费收缴管理办法》等。

(五)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些影响和制约我单位科学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能否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方面的问题,是衡量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质量高低、成效大小的重要标志。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单位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重点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我所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明确提出了既要重视畜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制体制建设的思路;二是进一步分析了我单位科学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五个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单位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基本找准了影响和制约我们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了畜禽品种改良事业的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四、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回顾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学习活动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有限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集中教育活动是有时间性的,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没有时间性的,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切实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我们将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学习教育。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各项章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牢牢树立科学发展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把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制度规范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之制度化、常规化,为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全面落实整改措施。从实际出发,将整改工作区分近期、中期和长期工作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7

一、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学生“生命”体验

关于“生命科学”的教学资源与城市学校学生相比,农村小学学生有较大的劣势,即学生的活动贫乏、眼界狭小、知识面窄等。但也有城市学生不可比拟的优势,农村学校的周边是广阔的大自然,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资源,以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体验。如,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时,把学生带到田野里,让学生在田野中尽情地活动,寻找自然界中的“生命世界”。这些教学内容若是在城市小学,一定会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然而,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这些教学内容是那么熟悉。学生家里就养着鸡、鸭、鹅、兔子、猫……田野里、路边上、校园里时时都会有一些蟋蟀、蚂蚁等小动物出没。而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更是经常见到,很多学生还亲手栽过花、种过树。这就是农村环境为学生提供的特有的探究材料。

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对待周围小动物、植物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生命世界”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呵护小生命了,懂得珍惜生命了。他们为身边的自然世界的神奇变化而惊讶,为一次“蚂蚁搬家”而专注,为一颗小种子的发芽、开花而高兴。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生命”视野

在农村教学“生命世界”,建立种植基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建立种植基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爱上科学课、学到关于生命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我们学校就和村委协商,要了三亩地,作为学校的种植基地,我引导学生把它分成小块,在上面做实验,开展关于“生命世界”的第二课堂教学。

开展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生命世界”的视野,学生越来越喜欢对种植进行科学研究。

三、自制部分教具,引导学生“生命”再现

在“生命世界”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实验室缺少动植物标本,我就带着学生去野外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没有采集和捕捉的工具,我们就自己制作。把采集和捕捉回来的植物、动物制作成标本。主要有我们周围常见的草、树叶、花和一些小动物的标本。这些标本,既是我教学的教具,更是学生认知动植物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单元时,我把学生带到野地里,让学生采集不同植物的叶子和花等,制作成标本,挂在教室里。让学生体会不同叶子和花的美丽,让她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会有不同的叶子。一个单元结束时,教室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和花的标本。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对“生命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更加爱上了科学课,爱上了大自然。

四、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学生“生命”观念

作为一个农村的科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积极地了解周围的事物。如,最近农民在农田里干什么农事?农田里长些什么作物?哪些作物开始下种了?哪些作物开始收割了?当地有哪些常见的植物?有哪些常见的动物?它们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生长规律是怎样的?当地的生态环境怎样?等。这些知识可以及时地补充到我们的科学课中来。

在教学的同时,适当地做一些调查研究也能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在教学“土壤与生命”时,我让学生展示从不同地方采来的土样。有的学生说他是从田里取来的土,有的学生说他是从河滩上取来的土,有的学生说他是从大树下取来的……教学快要结束时,我问学生:种庄稼,什么样的土质比较好?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壤土土质好,适合种庄稼并达成了一致的结论。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我爸爸去年种西瓜,他就选了我家一块高地,而且还是沙地。爸爸说这样的地,种出来的西瓜才会又大又甜。”我非常欣赏这个学生的不同见解。借助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什么样的植物,学生对“生命世界”的探究越来越投入了。

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生命世界”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渐渐地关注农作物的生长,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大自然,保护周围的环境。

摘要:生命世界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对于农村小学来讲,如何进行“生命世界”的教学呢?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离大自然比较近的特点组织教学,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小学科学,农村,生命科学,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8

中共大湖镇委员会(2009年12月3日)

一、基本情况

大湖镇位于永安市西北部,距永安市区11公里,总面积190平方公里,总人口1.95万人,国家4A级风景名胜--福建鳞隐石林坐落境内。近年,大湖镇围绕“矿产资源求延伸、农林资源求壮大、旅游资源求发展”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工业强镇、旅游旺镇、文明新镇、双拥重镇”,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工作连续二年被评为永安市第一名,2005年10月、2009年2月,连续两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殊荣。截至10月份,实现工业产值16.7亿元,农业总产值(现价)1.67亿元,一般财政收入10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2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大湖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9月份正式启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 展”的目标任务,结合上级要求,联系实际,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安排部署突出早。全市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我们镇迅速行动,积极部署,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全面负责实践活动的研究部署、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二是于9月25日召开全镇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于11月份中旬及时召开第一阶段总结及第二阶段布署工作会议,为第个阶段扎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争取时间,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

二是营造氛围彰显浓。通过宣传标语、宣传栏、入村宣讲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全镇共张贴宣传标语200多条,悬挂条幅3条,开辟宣传栏一处。通过广泛宣传造势,确保活动一开始就形成舆论强势。全镇上下形成“干群一心、上下同步、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规定动作不走样。根据“步骤不少、环节不省、标准不降”的要求,做到学习时间有保证,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在农村支部,采用“白加黑”工作法,利用晚上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在机关、事业支部,采用“5+2”形式,积极倡导各部门开办“周末课堂”进行学习培训,缓解“工学矛盾”,在企业,争取业主支持,为党员每周调 整一天倒班班次,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内容有落实,将“两本书”发放给每一位党员,并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意见》等编成通俗易懂的辅导材料进行发放,按学习计划抓落实,统一发放学习笔记,定期检查。学习对象不遗漏,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对流动党员,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确保活动对象不遗漏。学习效果有保障。针对不同阶层党员,灵活采用自主学习、集中培训、专题辅导、案例剖析、听报告、看教育片、主题调研等形式,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四是自选动作有特点。落实“比、学、争”三字经,“比”,各参学单位比学习覆盖面,比学习方法,比措施对策,比贡献大小,要求支部为集体办一件实事,党员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学”,采用支部互学、外出交流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争”,在支部之间开展评先、党员之间开展评优活动,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竞争氛围。

五是分类指导促成效。结合本批次学习对象的特点,这次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做到分别要求、分类指导。对领导班子成员,要求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当好表率,为落实我镇“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任务目标提供建言。在机关事业,要从转变观念入手,认真落实 “四个不让”服务准则,进一步营造“服务更优、作风更实、节奏更快、效率更高”的服务发展环境,在推进大湖社会经济发展中体现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效。在农村,形式上做到“四个一”,即:上级党组织负责人作一次辅导报告,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一次动员讲话,请先进典型介绍一次经验,看一场介绍科学发展经验和做法的教育片,并通过学习活动,配强配齐了支部带动人,其中有2个村的支部在换届后暂没有合适人选,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经物色、走访,了解民意,分别配备了支部书记和副书记,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增强支部战斗力,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企业及“两新”组织,要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作用发挥”,开展“共渡难关,共促发展,共赴双赢”活动,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化解企业当前困难的有力推手。

六是典型树立出亮点。抓住学习实践活动这个契机,不断完善科学发展和各项工作中原有的好做法、好典型,巩固亮点工作抓提升,不断扩大工作效果。大湖镇新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最初由3名农村党员牵头成立,进行果蔬的产供销服务,通过引进蔬菜脱水加工、百香果种植等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目前,已带动132余农户种植百香果约800亩,范围辐射到周边三个乡镇,每个农户年可增收约2万 元,成为“合作社+党员+农户+基地”新型产业模式的典范,为进一步推广党员带动致富的成功经验,报市组批准,成立了大湖镇新农党支部,该支部是三明市首家成立的农村合作社党支部,目前,总社有党员7人,分社党员32人。它的成立,有效强化了党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领导与带动作用,为“两新”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七是三访活动出成效。开展了“访贤问计、访富问经、访贫问苦”的三访调研活动,走访了农民党员议事团成员,并征集意见和建议13条,利用节假日,慰问了12名困难党员和群众。落实为民办实事8件:一是路网建设。永大二通道进入青苗补偿、土地征占用理赔阶段;永宁高速大湖段建设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工作,施工队进场施工;新冲二至红安公路(冲二段)工程竣工;发动社会力量,出资11万元,修护路灯84盏。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总投资150万元烟建工程竣工,共新建河堤250米、铺设管道2500米、修建机耕路2.5公里,现浇水渠2000米;总投资400万元瑶田—坑源—大湖2000亩土地平整项目完成项目设计及招投标。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实行“两免两补”,市、镇、个人三级经费按4:3:3比率统筹,解决了学生乘车难的问题,其中,上学年镇级专项贴补资金43370元;总投资150万 元大湖中心校食宿综合楼、300万元大湖中学综合楼、食堂新建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明年3月份可投入使用;向二女户家庭发放补助资金2万元、升学奖励资金1.4万元及免息贷款1.3万元;向171户496名城乡低保户发放补助资金28.6万元,发放各种救灾救济款3.2万元;兑现医保理赔923人次122.6万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 篇9

级组,并分别制定了活动计划,乡教育组给予了肯定。

二、主题活动的初步尝试情况

1、科学课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尝试

六年级的《我学蒸馒头》活动,在讲科学课本第六课《生活中的真菌》,讲到平时家里常用的酵母也是真菌,也可以食用,为了让学生体会真菌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而生成的主题。目前学生已将自己的成果陆续拿到学校,已进入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这个活动应当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范畴。

五年级的《家庭调查》,是结合科学课本第十课活动2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剪切图片或拼接图来完成,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植物和动物,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自然。此活动已进行完毕,效果良好,尤其是展示几个做的不错的同学的成果时,看出学生从中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活动课的结合依据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当前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我校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生成的《我的小账本》这一主题,目前正谋划准备实施。

三、对学生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情况

我校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成长记录袋,真实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做法与想法,五六年级已基本成型,对学生的成果在评价过程中也进行了照相,这样做也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以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留下相关材料。

四、阶段总结

上述关于计划的形成和所谓的主题活动,还不能完全称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能算是它其中的一部分,关于主题的确定,主要还是以教师提出的研究主题为主,没有让学生经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转化为主题的过程,至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还有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档案袋的利用等诸多方面等亟待研究探索。

五、存在的困惑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精神,怎样营造这种精神的氛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问题之一。

2、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地汇报材料 篇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时代要求,因此,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对这一新生亮点课程,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没有教材依托,老师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要想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课程实质,了解课程特点,领悟课程内涵,遵循课程原则,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本地资源,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效,带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贯彻 “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体现地域性、本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掘本地各种各样的实践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因此,其课程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从广义上来说生活中的所有事与物都是可能的课程资源,但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让这些资源有选择地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1、立足自然资源 在综合实践内容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我们柴胡店镇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宛若盘龙卧虎的千山峰岭,在这片神奇土地的东部拔地而起;恰似蛇形斗转的薛河碧波,环绕着东部久负盛名的刘村梨园;悠悠小渭河在西部展现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既古老又年轻的园林式小城镇矗立在山水画卷般的版图中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这个鲁南古镇赐予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基于此。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千山》、《古薛河探秘》、《争当景区小导游》、《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等实践活动。

2、立足经济环境

柴胡店镇物产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南辛的苹果,刘村的梨,黄连山的冬枣,薛河的鱼,远近闻名。刘村酥梨具有个大皮薄,脆嫩多汁、肉厚无渣、甜贻爽口的特点,明清年间历为滕县主要贡品之一,2002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04年,远销马来西亚。薛河的鱼,2006年荣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保护家乡水资源”“家乡物产博览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起学生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力源煤炭有限公司是我镇的龙头企业,是我镇经济支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矿区,让他们参观工人叔叔工作环境,看井下采煤录像,设身处地让他们体验工人叔叔工作的艰辛,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孩子们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矿工子女,更是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立足历史文化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他们的汗水的鲜血竖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造车鼻祖奚仲等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据说,奚仲生前在此造车,死后又葬于奚公山下(千山),因此,《认识奚仲》成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主题。千山脚下的胡楼烈士陵园,记载着家乡历史上许多英雄的事迹,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等方法,我们了解了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以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立足乡土风情

保持清代村落建筑群原貌的,鲁南第一民俗村暨近代题材影视拍摄基地葫芦套村,可谓乡土气息浓重,并且成立了民俗文化馆。另外,柴胡店镇还有着许多古老特殊的乡土风情,在《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中都有记载。如:《民间习俗》、《乡土小吃》。

围绕这些乡土风情,同学们开展了“民俗文化研究”“参观民俗文化馆”“家乡的美食”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现了身、心轻松舒畅的乡土风情之旅。

5、结合农村实际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种植、养殖等等活动虽然不再陌生,但是,亲身体验却是很少。所以,作为农村教师,我们不要浪费了身边的资源。于是,“种花生”“养殖长毛兔”“给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了新天地。

二、活动方式: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领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

1、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如:《走进千山》、《走进矿区》、《参观民俗文化馆》都属于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2、以“主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如:《古薛河探秘》、《认识奚仲》、《学校的变迁》。

3、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梨园记者招待会》、《家乡物产博览会》。

4、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

如:《种花生》、《养殖长毛兔》、《为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

5、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性学习

如:《争当景区小导游》、《敬老院里的一天》。

三、课程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中年级学生以劳动技术教育、主题班会为主,高学生以社区服务、社会考察、主题探究为主。

四、课程的组织与辅导:

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型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评价与展示

以本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等。

六、课例展示:

A:《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下面以我就结合两个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课例,谈谈我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粗浅做法。首先,说说我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时间安排:生成课题,达成目标,一周时间; 选择研究内容,成立研究小组,制订研究方案,一节课时间;实施方案,开展活动,两周时间;成果展示,一节课时间。

1、生成课题:

本土资源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开发资源。因此,依托学校所在地的本土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资源配置,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成了综合实践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要能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因此,在确立活动主题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可挖掘的教学资源,在认真分析研究后确定出来的主题活动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次教学中。我依托“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之优势,抓住“即将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这一契机,确立《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一主题。

2、达成目标: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总目标及课程实际,我确立本次活动目标。

(1)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强烈的责任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3、选择研究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向记者推介刘村梨园?从“梨园的历史及发展”“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梨园风光”等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这一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素材,但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自主选择的原则。

4、成立研究小组。

根据自己兴趣及所选内容,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比如:探究小组,摄影小组,绘画小组,社会调查小组,导游小组等。

这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力量,借助合作的优势,培养协作能力,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5、制订研究方案: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组间交流、征求老师及家长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方案。探究小组制订的方案是借助网络、书籍等资料了解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利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梨园的传说及典故以及景区中景点的由来,通过调查了解刘村梨园的历史及发展。

摄影小组的方案是,利用课下及周末的时间从不同角度拍摄梨园美景,把梨园的美丽风光最大限度地展现给大家。

绘画小组通过实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梨园的美景。

社会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父母、亲戚、邻居在梨园工作之便,进行调查、访谈活动。

导游小组的研究方案是,走进梨园,熟悉景区导游词,学习导游人员的讲解艺术,力争通过自己生动的讲解,引人入胜。

方案的制定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事小组解决不了的,教师就要适时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比如,小导游们要得到景区讲解员的帮助,教师要帮助协调,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安全。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千万不能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6、实施方案,开展活动。

(1)、学生根据利用休息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2)、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活动。此环节要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召开刘村梨园记者招待会,展示成果。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

(2)、合作与交流: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小组讨论,如何向记者推介才能让景区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准备答记者问。

(4)、生生互动,推介练习。师提醒,注意举止、礼节、礼貌用语。

(5)、小组推选代表推介,并随时接受记者(其余小组同学)提问或采访,教师适时指导。

探究小组以图片和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梨园的历史与发展,通过采访录音及录像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些梨园的传说及典故,并向大家推荐了我们的乡土文学家孔庆海先生的《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景区的许多景点及传说、典故在这两本书中都有记载。把从网络及有关书籍中了解到的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并且通过“特长品尝”这一环节让大家真正领会到了刘村酥梨甜贻爽口的特点。摄影小组把他们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梨园美景向大家做了展示,为了更加清晰明了,他们把每幅照片还辅以文字说明。

绘画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社会调查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在推介会上发布。

导游小组有声有色、彬彬有礼的讲解仿佛带着大家畅游梨园。进入主题班会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推介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注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既不能上成活动课,也不能上成了口语交际课。

8、评价与反思

(1)、学生谈感受。(引导他们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启示等不同的方面来谈,用这种轻松的无拘束的漫谈进行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会达到本次活动的德育目标)

(2)、教师评价。

教师依据多元化评价原则,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这节课中,不仅有研究性学习,还有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领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一定得联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还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各种能力。比如: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口语交际交际能力等等,并且,还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其实,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的不同领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不过,要根据活动的形式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次主题班会活动适合中年级教学,那么《争当景区小导游》则更适合高年级教学,因为它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不仅仅是体验,更多的一种服务社会的意识,是一种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并且,还要写实践报告,这就比《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中的谈感受的形式上升了一个高度。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B:《争当景区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

(1)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文明用语及基本接待礼仪。(5)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及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6)通过实践报告,提高学生总结、发现、积累、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从“梨园的发展与变化”“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小导游选拔活动。

3、活动过程

导入:我们的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今年要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刘村梨园旅游风景区即将面向游人开放了,我们的导游选拔赛现在开始。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也可展示图片等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2)、播放导游现场解说录象。

想一想,说一说:从刚才的录象中,你有些什么体会?并交流讨论: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那些素质?

学生讨论交流:在讲解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表达,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并且要注意倾听游客的询问,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同时学会察言观色,临场发挥„„

(3)、小组里进行初赛。

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适合自己风格的解说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在小组内评选出小组最优小导游,记下推选的理由)

(4)、小导游复赛

全班交流,交流前请各组介绍本组优秀小导游的优势,教师顺势指导交流要求,全班交流过程中针对交流情况适时点拨。

4、评价与总结

(1)、同学选出星级小导游,颁发导游之星。星级小导游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景区实践,为游人提供导游服务。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课下继续努力,只要达到星级标准,既可入园实践。

附:星级导游评价标准:

(1)、能用规范的口语熟练表情达意,展示梨园美景及丰富文化底蕴。(2)、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

(3)、能倾听游客询问,快速选择词语及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并且具备临场发挥能力。(4)、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5、学生写实践报告。

上一篇:学校秋季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新学期竞选班长演讲稿